时间:2023-01-18 17:17: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教师素质低,实践经验缺乏
在我国中职学校当中,体育教师的素质大多数的较低的。中职学校所聘任的体育教师通常并不具备专业的体育教师资格认证,这一现状在私立的中职学校当中比比皆是。没有经过完善学科体系学习的,没有经过专业化体育院校学科教育的,这些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将不能够真正的胜任中职院校当中体育教学的工作。中职体育教师除了在专业化程度方面有所欠缺之外,还在学历上有所欠缺。虽然中职院校的学生所培养学生的学习不高,但是仅仅聘任专科、本科资质的教师,将无法完成体育教学的整体任务。这是因为,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开展体育教育,不仅仅需要通过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完善的教学知识去对学生进行日常课程的指导,而且还需要不断的对学生体育锻炼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要求和反馈进行研究,以便为中职院校更好的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信息的借鉴。这些任务都是低学历的教师团队无法完成的。另外,我国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并不具备相关体育教学的实践经验,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整体体育教学系统存在问题,重于应试教育的体育教学,而忽视了对体育课程实践性目的的贯彻。
1.2、硬件设施较为落后
我国中职院校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处于较低的地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中职教育,对我国教学体系的贡献存在不足,而是由于中职院校相对于高等大学院校而言,其所招收学生的数量较少,并且学生的年龄较小。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并没有对中职院校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而致使了对中职院校建设经费的拨款不足,最终导致了我国中职院校内体育器材更新换代慢、体育运动场地较小和开放时间短等问题的存在。另外,我国中职院校硬件设施较差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对中职院校的管理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从而致使了很多中职院校领导层将教师家属楼、停车场设置在院校当中,这些违规事项的发生都对中职院校的硬件设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3、教学方法、内容的问题
我国整体教学体系中教学方法的实质是应试教育,其将教学的目的局限在了通过考试,完成教学任务上。这一现状导致了我国体育教师对自身职业认同感不足和社会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笔试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给予说明:第一,我国中职体育教师不能够树立起对待体育教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其并没有将改善教学质量,修改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作为其授课的主要目标;第二,我国中职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毕业之后都会走入社会从事工作。因此,在没有升学压力的现状下,应试教育影响的体育教学将没有了现实的基础,从而导致了中职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内容较为落后事项的存在。
2、对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育教学的建议
2.1、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环节当中的主体,其能够通过自身教学艺术来促使学生被个人魅力所吸引,从而激发其学生对所教学课程的喜爱,最终实现学生学习的全身心投入。因此,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将对新课改下中职体育教学拥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学校应当重视中职教学环节当中体育教学,聘任具有相关运动实践经验的退役运动员走入学校开展相关环节的教学是一种较为便捷的途径。另外,中职院校还可以不断完善自身学校对体育教学领域的教师团队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参加有关培训,开展教学研讨会议等,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第二,中职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整体素质。教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责任人,他们应当肩负起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完善教学教育方法,从而使其能够在教学岗位上发挥其教学环节的主体力量。
2.2、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制度如金戈铁马一般席卷了整个中国,带来了我国市场环境自有化、公开化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系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以应试教育为实质的我国学生教育体制,其拥有着大量的弊端。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我国教学更加重视对实用性课程的教学,例如:经管类,计算机类学科,从而到了理工类、体育类、艺术类等众多学科逐渐淡出社会人群的视野。因此,为了改变当前我国中职体育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对整个体育教学体系发起改革,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我国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当努力发挥其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主体地位,向社会大众传递有关体育锻炼的积极信号,并号召广大人们群众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开展以社会为单位,以国家为整体,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教学体系建设。另外,除了我国国家政府的努力之外,互联网时代下的当今社会,我国媒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国媒体单位也应当努力发挥自身渠道优势,积极倡导大家对体育教学引以重视。
3、结论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效的发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国家目前在职高语文教学这一领域实施了新课改理念,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发挥应有的德育功效,但很多教师对此置若罔闻,教学时仍然我行我素,致使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效形同虚设。不少语文教师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完全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成为欣赏其表演的观众。还有的教师由于受普高应试观念的影响,教学时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中心,凡是大纲要求的就大讲特讲,而大纲不做要求的德育教育则一笔带过,形成了严重的教条主义风格,严重钳制了学生语文能力以及德育素质的提升。在学生素质方面,众所周知职高生之所以选择职校就读,大部分都是因为成绩过差入读普高无门的无奈之举。因此,职高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都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加之不少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根本没有阅读的习惯,上课时不是睡觉,就是讲小话,令教师难以开展正常的语文教学活动。此外,由于大部分职高生在初中时,因为成绩不够理想受到一些教师的歧视或同学的冷眼,对教师存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学时一定要进行德育教育。但事实上很多语文教师不但没有进行德育教育,相反还由于职高生在教学上的不配合对其加以嘲讽和严厉的批评,从而令不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得到强化,对教师的教学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中职语文教学德育功能实施的实践性策略
2.1职高语文教学应从德育角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
职高语文教学须从德育角度和学生的专业融为一体,体现较强的职教德育特色。而当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照搬普高模式,完全忽视了专业因素,忽视了职教德育功能,致使不少学生形成“语文与专业毫无关系”、“语文与德育毫无关系”的错误思想,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厌弃。对此,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把握职高语文课程职教德育的特点,从实践角度在教学中融入专业因素,方能引发学生对语文的重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中,分析蔺相如这一人物形象时,我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融入了不同的职教德育因素。在旅游班分析蔺相如时,我针对蔺相如出众的口才和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大家作为新世纪的导游一定要向蔺相如学习,学习他的能言善辩,学习他的忠肝义胆,学习他的爱国爱民,而蔺相如的这一特长和优秀品质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博览群书,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因此,大家如想成为一名有道德、有水准的导游,就必须学好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电子班分析蔺相如形象时,我同样针对蔺相如的能言善辩和忠肝义胆引导学生,其实电子专业的人才也需要出众的表达能力和较好的人品,因为现在找工作都要应聘,应聘时如果口才不好,人品不好,说话毫无顾忌,那么你的优势厂家很难了解,你将因为口才问题和人品问题浪费一次绝好的就业机会。而学习语文不但能丰富你的知识,更能令你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在就业场上别出一格。在具体的教学中,从道德角度结合专业阐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语文和职业道德的紧密联系,进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2.2职高语文教学要与职高生的人品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根本没有考虑职高生的人品教育,完全照搬普高模式,甚至按照普高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令学生难以适应。对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模式一定要进行改革,教师备课时须考虑对职高生进行人品教育,不能照搬普高模式,具体操作须注意以下三个问题:首先要考虑到职高生的人品现状,很多中职生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不懂礼貌,不爱劳动,喜欢讲脏话等,语文教师应充分了解中职生人品上的这些劣势,然后有针对性的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要注重趣味性,因为职高生不但道德素质差,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语言力求生动幽默,形式多种多样,善于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道德水准。最后,在职高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因素时须联系现实生活。目前不少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是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将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导致不少学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品质,这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职高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大职高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有针对性地把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思考现实中的道德问题,用形成的语文审美能力去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质,并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道德情境让学生用语文知识去解决,这样就能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提升其道德水准。
3、结语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人文,泛指人类社会与物质生产相对的各种文化现象。
所谓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质,是人类精神生产的总和。它包括语言文学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化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的意义,并给社会多一份人文关怀,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与理想。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呼唤人文精神。1988年1月,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会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以人类人文精神的源头来救治现代病。这是科学家、思想家对我们这个时代进行深沉思考后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
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培养人”。但是,随着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及人们求职生存的需要,人的教育被忽略,人力的教育成为时尚,加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人们逐渐忘掉了教育的根本,忘掉了人的灵魂。我们应当把人的教育作为教育的灵魂贯穿于教育的始终。
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因此,我们今天讲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还不只是要求人们善待自己,善待他人、社会、自然和今天生存的环境,充分理解人生的意义,并把人生意义升华和社会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职业学校语文课同样应充实人文精神,而不是停留于获得有关的人文知识。知识的获得当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达到人性境界的提升。职业学校语文课应担负起这一任务,即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应是职业学校语文课重要的功能。
二、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传统文化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一种非常好的精神资源和思想资源。”学校不仅仅是授业、解惑的平台,更是传承文明的载体。浓郁的文化气息,体现儒雅、充满人文色彩的校园,会以一股强大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置身其中的每一个学生。学校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教师是人文思想的传播者。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中渗透人文教育,还可通过参观名胜古迹、文化遗址,凭吊文人墨客,游历名山大川等活动,让学生接触人文、感触人文。让学生感受古风古韵、江山多娇,受到人文熏陶。也可举办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的演唱、演讲等活动,颂扬伟大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使人文的理念在学生心中得以升华。再就是教师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精心设计,配置人文景观、修造文化墙、建文化长廊、装饰地面图案、配栽奇花名木、修造假山曲径……使之符合校园实际,让环境透射人文气息,使校园环境人文化。
(二)树立人文教育理念
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脑、动手、查字典、写要点、划批注,教师适时设疑激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针对教材的特点,既要把教材内容讲得准确,同时,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惧进。语文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生活中的热点均是语文教学的及好素材。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些热点,深挖教材,适时点拔和启发,丰富学生的情感。用人文与学生所学结合起来,使学生从中思考、得益。
(四)构建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在交流反馈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命过程。要注意创设一种优美的教学意境。营造一种和谐上午课堂气氛、一种优美的意境,对学生的性情是一种掏治,也是一种育人的良好方法。
总之,人文教育是教学中的育人,是水到渠成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职业教育在重点教授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在语文这个文化课舞台上,也应分担渗透人文教育这个任务的,两者并不排斥,而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教学理念正确,教学行动才有方向。“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是当今职业教育的最新理念。它回归了学习的原点,学习从“做”开始,而不是从“坐”开始,它回归了学习的本意。学习主要是打造学习力,只有在“做中学”才能真正培养学习动力、能力和毅力;它回归了教学的本质。让学生在“做”中动手、动脑、动心,教师充当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辅导者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它回归了学生本身。“学生”一词中的“生”往往被忽略,“做中学”更充分地诠释了“生存”、“生活”、“生命”的真正含义;它回归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做中教”说明教师要在“做”中成长,因此,教师应定期到企业实践,然后把最新、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带回课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知识储备
教师应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首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储备知识的最佳途径;其次职教老师应多参加企业实践,让教学更贴近实际;再次教师应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练好内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而人格魅力的落脚点是文化。正所谓一个连“跑题”都不会的教师拿什么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认真备课
1.备教学内容
从全局角度熟练掌握教材大纲的内容,同时大量查阅与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保证所授知识是最新的、最实用的。同时将这些知识重新组合,突出重点、难点,建立起更易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架构,并且注意由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有明显的过渡。
2.备教学对象
对所授的每一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做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所授知识难易适中,更具针对性,与学生沟通才没有障碍。否则,准备得再充分,也会变成“一言堂”、“独角戏”,导致教学本质缺失。
3.备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图形导示法、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等。尤其要注意,不要为使用教学方法而机械照搬,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为此,要制订周密的教学方法设计方案。只有这样,各种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中,没有生搬硬套的痕迹。
4.备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针对每一类知识使用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指导其活学活用。如关系图法、主线贯穿法、联想法、对比法、实际操作法,等等。
5.备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所要实现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主要从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制定;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作品表达能力。为此,要在相关教学环节进行必要设计;情感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对象,德育教育应当放在首位。
6.备教学工具
板书设计要简明扼要、布局合理,一定要保证其完整性。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要能熟练运用,认真制作课件,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二者一定要结合使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完整的教学环节
(一)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做一个简要回顾(5分钟)
(二)检查学生以前学过的课程知识(5分钟)
(三)对新知识的讲述(15分钟)
1.重视对概念的讲解。概念是认识新知识点的起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对其一定要深入浅出地讲解。对基础概念要重点讲解;对具体概念,要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基础概念和相关的知识点自己总结归纳,并且概念之间要通过相关知识点织成网状结构,明确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要自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很考验功力的。
2.重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速、语调等要素,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引起学生注意,结合一定教学方法进行反复讲解,再设计相关案例进行训练,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3.完整的板书设计。即使使用多媒体课件,也要有板书设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笔记,又保证知识架构的完整性。
4.强调做笔记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课上只记主要知识点,课下再整理笔记的好习惯。还要注意知识点不要跨节讲解,这是很不科学的。5.沟通环节的设计。沟通是一种能力,要掌握原理,更要掌握方法和技巧。沟通过程中多使用“我向信息”。即多使用“我感到”、“我觉得”这样的词汇与学生沟通,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条件。
(四)随堂练习(15分钟)
让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对本节知识点的回顾及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知识点的回顾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程度。适量科学的课后作业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还能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课后反思
对授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总结,找出解决办法。对一些经验要及时归纳,以便在以后授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只有经常反思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现状
笔者所在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于2006年成立,最初专业方向开设不齐,由1名专业教师和4名文化课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随后专业教师人数由5名增至2013年的22人(除去语数外课程教师)。其中,女教师20名,男教师2名,男女教师比例为1︰10,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人数分布见下表。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10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为50人,2011年学生人数增至130人。这些专业教师不仅承担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各专业的活动指导。例如,音乐学教师要教授幼儿园音乐活动指导(主要讲教学教法),健康教育活动指导由教生物的老师讲授,心理学教师要承担幼儿卫生学教学。
(二)中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人数随着年份逐渐增加,教师的专业类型也在增加,主要以音乐、美术为主。教师缺乏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现有的教师来自于普通师范院校艺术类、体育类、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乡镇普通中学考调进入学前教育专业任教的(转岗教师)。教师专业结构呈现不完整和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具备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一般来说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能胜任专业教师岗位,但对于中职特点和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执教过程会面临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具备艺术类、体育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实践操作技能较强,但缺乏理论知识。他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比较匮乏,对中职特点及学生特点认识不够深入,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基础知识缺乏,文化素养不高。而转岗教师已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短期内要想改变其教育思想和认识中职教育特点,一时难以实现。针对转岗教师而言,不仅需要补充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这三类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面临进入专业教师角色时间较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较艰难、自信心受到打击等困境。
因此,应着力提升他们的通识性知识,即应提高他们对有利于开展有效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人文知识的把握。但是,由于通识性知识范围较广、内容较多,教师们在短时间难以补充,短期的在职培训也不能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
二、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大主题。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有学校环境、教师教龄、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培训、教师成长经历、教育信念等。针对不同的教师类型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训练,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策略。并且,培训时间至少应有120学时,培训内容必须经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决定,这样才能确保教师专业知识的合格。通识性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知识,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以促进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还是教师的专业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师生成长的动力源泉。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途径有师范教育、新教师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性的起点和基础,自我教育是教师专业化的自我建构,它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一)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以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教研活动中教师是研究主体,重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组在组织教师教研活动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全员性
即所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都必须参与进来,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思考教研主题并参与讨论、发言,成为思考者、实践者以及研究者。
2.实效性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解决通识性知识不足的问题,以求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知识,增加课程吸引力。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在教研活动中,须遵守的原则还有发展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研活动的流程为确定主题、收集分析资源、形成方案、预测结果、评估结果。基于提升教师通识性知识的目的,教研主题可以选择中职教育特点、文化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组织主题班会,促进通识性知识的掌握
主题班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促进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掌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不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也承担有一定的管理任务。根据我们的调查,在中职专业教师中同时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主题班会正是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之一。主题班会的组织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先确定主题,再确定班会形式,并策划班会具体执行过程。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使其丰富有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可进行小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励的学习等。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1.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三、注重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当中,通常都是教师占据着主导的地位,教师引导着学生去探索去学习,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建立好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能够良好地接受中职语文知识的前提。在现如今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让学生占据主导的地位,将传统的教师课堂变为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方法多样化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学生长期地接受一种教学方式,一般都会感到疲惫,产生审美疲劳,在此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是在疲惫的学习。随着信息化不断地发展,教师要学会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以及大屏幕去向学生展示一些中职语文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学手段现代化,主要讲的就是教师应当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先进的信息系统来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采用的是“粉笔+板擦”的形式进行教学,而现如今,这种老套的传统教学模式终于可以得到了改进,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加容易、有趣。
三、突出“实用性”,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是中职语文这一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如今所有的事物已经越来越趋向复杂化、人际化。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所以对学生加强语文方面的培养是未来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中职学生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现场招聘或现场演讲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踊跃性。
(二)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的就是联系工作,商务洽谈等业务,这些业务最离不开的就是语文方面的功底,没有好的语文功底,不会有任何一个企业愿意聘用,语文是人与人交往所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之一。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经常会写一些文案或是策划,这些所用的知识都包含语文,由此可见语文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较凸显,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会用工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学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出现负面影响。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没有认清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没有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借鉴普通高中的德育经验,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年龄阶段,是同一个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样进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通高中的经验,这样就会走入教育的误区,没有注意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异处。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德育课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课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为主体,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不匹配,学生虽然知道理论上的道德教条,但却在复杂的现实中不知所措。导致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脱节、不切实际。学校方面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识不够透彻。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专业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疏忽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推向社会,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以找工作时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习所学知识不能顺利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对中职德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就业与为人方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成功的还是道德品质高尚、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群。同时道德品质变化也会影响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所以教师要在极大程度上阻止消极情绪传入校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创新和夯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职德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两种比较常见的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和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切实有效的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教育之余。学校应开展各种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专家,或者是社会上的企业家,为学生们举办一些专题类讲座活动,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择业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师借助新型教学策略,做好教育工作;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坚持人本思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国家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中职院校体育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为学院的发展、学生的成长作好铺垫。
1.钻研教参、教材,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俗话说:“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要预先准备教案,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情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任课教师要反复研读教材、认知钻研教参,结合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经验,从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法入手,设计与学生生活实践相吻合的教学环节,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设置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环节的衔接,从教学内容整体出发,考虑知识的连贯性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另一方面,还要顾虑到学生的情绪态度以及学生可能会产生的行为、动态,即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既要激发优等生的学习潜力,又要兼顾劣等生的学习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尽量避免出现两极分化过于严重的状况。为了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下可以参考其他名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学习优秀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借助先进的教学仪器,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学习。
2.重视教学细节,体现人本教学观念在中职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细节,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发展,体现教学的人本思想。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接收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人,正确的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对于那些主体意识不强的学生来讲,教师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体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要参与体育锻炼,并从内心真正意义上接受体育教育,从而主动参与课堂,积极锻炼。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应该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地与学生完成交流、互动。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