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1:2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个人语文学习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青春似岁月,在人生的岔口徘徊,想搭上青春的最后一班列车。回首平庸的过往总觉得惭愧不堪,大学四年的生活已经过了四分之三,记忆中还是一无所留,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是一潭死水。回头想想,前三年的大学每天更多的时间被电影、电视剧充斥着,不知何时就把曾经的理想和抱负丢在了半路上。在师大的时候总觉得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关于课程只要不挂科就可以了。总之一切事情都有班委、导员和老师顶着,从未想过自己该怎样去学着承担一份责任。可是实习的生活让我不得不担起一切,为了我的学生,为了我的班级担起一切。
有人说:“年龄的大小并不足以代表是否成熟”。直到这一刻我才体会到它的真证含义。23岁,一个早已被社会认定是成年人的年龄。可是回顾一下,很多时候的自己还是那样幼稚,天真。这次顶岗真正意义上给了我成长的空间,第一次让我意识到我真的该长大了。
来到这里,曾经那个一睡睡到自然醒的我不再赖床了;来到这里,曾经那个很少进图书馆的我开始在网上看各种教学视频,每天利用大半的时间来跟着指导老师学习;来到这里’曾经那个遇事得过且过的我开始认真,开始努力把每件事情做好。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我都在努力的完善自己。
在教学上,每天我都会尽可能的查阅资料,充分的备课。在没课的时候我会跟着指导老师听课,随后效仿着她的讲课来完善自己的课堂。在教学上,我的指导老师是县级的特聘名师,她给了我许多的专业指导,让我在很短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和指导老师学习,我还会在课后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按照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我的授课方式。经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帮助,我的教学成效还算说得过去。在本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我所交的班级在语文成绩上得到了本专业的第一。那一刻,真正的体会到了付出有回报的喜悦。
在教课的过程中,我还做了见习班主任,在见习班主任的过程中真正的体会到了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是多么的不容易。
在担任见习班主任后不久,学校接连举办了两个大型活动:汇操比赛和学生才艺展示。为了迎接这两项活动我每天早中晚的跟着学生练习。除了陪学生一起练习同时还要处理班主任的其他工作。自从做了见习班主任,我的闹钟从7:30改到了5:30。在记忆里,每天早上5:30起床的经历还是三年前上高中时候的事情。就这样我又一次做回了“高中生”。每天6:05我会准时的到达学生宿舍,检查学生搞卫生情况:7:50我要按时回班监督学生搞班级卫生;8:00我要按时检查学生到校情况之后就是组织学生早读。早读结束了,如果没有课我的上午工作才算告一段落。下午2:30我依然要按时到班里进行午检,所有学生都按时、安全到校,我的工作才算完成。说实话,在见习班主任期间我抱怨过,也想过放弃,可是每每想到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我总会告诉自己我要继续下去,我要和他们一起经历,这样在我离开时才不会后悔。很幸运的是,付出真的有回报,经过几天的集训在汇操比赛中我们班夺得了第一名。那一刻看着学生们满脸的喜悦,再多的苦和累都瞬间消失了,留下的只有满足。
现在回过头看看我的实习生活真的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教学技能上我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管理能力上我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忙碌的同时我也学着忙里偷闲和大家一起玩了玩,走了走。我们去了九龙山,虽然以前经常去,但是这一次的感觉是从来没有的。同样的地点,同样的自己,可是身份变了,心情也就不一样了。在九龙上我们一连爬了九个山头,一路欢声笑语,歌声作伴。原来再长的路只要我们一起同行也不会觉得疲惫。除了玩,我们还进行了家访,“家访”一个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第一次去体验家访是怎样的一个活动。到了学生家里面对家长的热情招待和她们那种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的急切心理,顿时觉得“老师”这个职业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语文新课标多次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校大多数学生为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作业习惯、朗读习惯等较差。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着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切实从我校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某一方面入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学生较差的作业习惯、朗读习惯、口语交际习惯等方面,运用各种方法,展开培训。 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与理论价值
通过研究,将解决我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我校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好只是、培养学习能力一获得学习成功与习惯成自然,相对减轻学习负担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和保障措施
学生具有可塑性,在学习习惯方面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引导,能够达到积极的效果。为完成这一课题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提出相应培养策略;
2、深入学习相关理论,增强培养的自觉性、紧迫感;
3、定期做好阶段性小结,并对不足部分加以改正。
课题界定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本校学生欠缺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探索出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2、培养学生作业、朗读、口语交际等习惯,并从这些习惯出发,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研究内容
1、找出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通过观察、谈话、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
2、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1)培养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审题,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然后严格要求每一次作业,以高标准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优秀、进步作业进行及时的表扬;
(2)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朗读,熟能生巧,对课文越熟悉,朗读越顺畅;然后针对学生错误的读音加以纠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重视普通话的培养,严格执行要说普通话的要求,引导学生利用文学语言交谈。
研究过程设计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xxxx年1月)
1、科研小组深入学习有关理论,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分析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二、实施阶段(xxxx年1月——xxxx年4月)
1、调查学生学习习惯欠缺的原因,形成调查报告并提出相应策略;
2、开展培养研究,适时对课题研究作出调控。
三、结题阶段(xxxx年4月——xxxx年6月)
完成总结性材料,深入分析研究形成全面的研究性成果。 研究方法设计
运用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展开研究。
1、调查问卷法:运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2、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做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收集整理个案研究资料。
3、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性总结,及时修正实施方案,总结实施经验,及时推广。
预期研究成果
1、形成教师随笔集、教学反思记录册;
2、学生相应的作品集、文字材料等;
一、切合实际的计划、安排、组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
语文面广,知识点繁密,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前首先面临的就是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在埋怨语文让人老虎吃天无法下抓,尤其是面对平时四平八稳的课堂教学和突如其来的各种考试,两种反差极大的情景,使教学双方感到了空前的迷茫和无奈。原因何在,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宏观的角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明白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然后还要让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对自身成长进步及最切身利益高考的作用和意义,即为什么学,那么紧接着的是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便将语文教学导入了正确的轨道。其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要通读教材,确定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只有教师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
2、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开展好教学,计划十分重要,近者一学期,远者三年,必须要有长远的打算。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计划可分以下几部分:
(1)课堂教学计划。重点是理念更新和传统模式的改变问题,以及课堂结构的优化问题。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阵地,必须要有详细的计划。且要安排详细重点讲授内容和研究性内容等。
(2)第二课堂计划。这里将课堂以外统称为第二课堂。其包括作业的种类及要求。落实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渠道和做法,学生语文成绩测试的方式以及活化语文知识的活动安排等。这些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运作。因此要十分重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3)安排组织是关键。如何落实计划,安排组织是关键。重点是安排学校规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堂、辅导三块时间的安排。笔者是这样做的。为了细化语文教学任务,且保证任务落实到位,本人给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立了学科委员会,其成员根据语文任务项目而定。这些成员必须是在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如:笔者按早读、课前三分钟演讲、作文、随笔、测试六大块,分别任命了六名同学为语文学科委员,这六个人负责每一项任务的安排布置、督促、落实,并及时上交相关作业,反馈信息。每一天提前通知全体学生,指明时间、具体任务、完成时间等,要求十分具体。比如演讲负责人,必须提前两天通知演讲者,准备相应的内容,提出要求,并在中途检查了解情况,确保演讲质量。比如负责随笔的学生要收交随笔还要按我所制订的评定标准统计随笔质量,并及时通报给学生。平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科委员开会,布置任务,并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工作。
这样的做法,效果明显,改变了以往老师一人布置任务,学科代表一人艰难工作的局面。通过学科委员的带动作用,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语文学习现状。
以上做法不仅从老师角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也从学生角度解决了学什么的问题,为进一步展开语文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形成了良性的学习氛围。
二、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明确了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下一步就是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方法很多,但要落实到主阵地――课堂。老师必须明确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他是将师生个人语文学习公开化、透明化,是师生交流语文学习心得,互相学习语文学习方法、切搓技艺的舞台,其不仅包括方法技术的演练,也有个人情感、态度、思想、言行、习惯的熏染。其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更新自己做人理念和语文教学理念。 理念带动一切。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第一因素是理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开创新的自我才会创造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比如自己的理想追求,个人情感态度、思想精神领域的革新,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将影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那么新的理念,自主、创新、研究、合作等学习方式自然会成为自己语文教学的成分。
2、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3、注重语文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
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三、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容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
1、为了巩固学习方法以及强化应试能力,必须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
2、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如: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 教学 提高素质
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培养精英的教育,它应该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发展百已的机会。现在不少中学以"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展"为办学理论,以培养"具有传统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创新习惯,以终身学习为目的;"能适应学习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正确的,内涵是相当深邃的。那么,落实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上,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表达生动起来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架,分解开来看,听讲、说话、识字、写字、作文、朗读、阅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听和读主要是吸收,说和写是输出,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检验,因此,一个人语文素养怎么样;通常都可以从说和写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掌握听的技巧,培养学生爱好读的习惯。并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体悟说的艺术;总结说话方式;督促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写的诀窍,学习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有序有方地安排学生进行说话,演讲训练;提高学生说话、演讲的水平;指导学生进行实用文体(应用文)和文学创作的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写作、创作的能力,勿庸置疑,让我们的学生能说善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个核心的目标。当然,人有个体差异,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学生的表达在其本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动起来。
二、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视野开阔起来
作为吸收手段的听和读是作为输出手段的说和写的基础,这是从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角度而言的。如果从语文学习能净化心灵、转化气质的角度上讲,听和读还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长;必须植根于环境的土壤,人生理性的成长依赖于物质环境,而精神思想的形成则靠人文环境时孕育。如何在人文环境中吸取尽可能多的养分就需要善于接受师长的教化;善于从书籍中获取教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之所以要教会学生善于听的技巧;培养学生爱好读的习惯不但是为了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从古今书籍之中得到熏陶,在中外人物身上感受风采。所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拓展胸襟、开阔视野,应该成为我们语文教学中自觉的意识种行为。
三、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感情丰富起来
净化心灵、转化气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不是一个玄妙虚幻的词标。语文的学习不但要让学生拓展胸襟、开阔视野,而且还要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对大多数的人而言,生活是平淡平常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人生毕竟少有。要不让心灵被平淡平常的人生变得麻木,我们必须提高艺术修养。文学是艺术,它跨越时空,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各种人物、各种情感展示给每一个阅读者。文学艺术里有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走进这个世界,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各类人物一起喜乐悲欢、言笑哭泣在现行语文教材里边,文学作品占有较大的比重,实施新课程之后的教材,文学作品的比重还会更大些,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所要求的。
四、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
所有生物都具有生物属性,人与其他动物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有社会属性――品德、情操、理想、追求,所有这些,我们都统称为人的思想,人生的阅历越丰富,人在思想上也就趋向成熟。但人的一生中,真正年富力强的时候,阅历并不见得丰富,等到阅历够了;已是垂垂暮年,难有作为了,教育就是要弥补人阅历之不 足,用最合时省力的方式,把人类的文明之火代代相传。广义上的教育是贯穿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赋予生物意义上的人以社会人的属性――人的思想。
语文教育中,教师既要努力去培养学生听、说. 读、写的能力,但更要努力把语文的各项学习内容当作人类文化的载体,让学生通过活文学习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染,心灵由硬变软,由冷变暖、由简单变得丰富,由单纯走向成熟。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分辨善与恶、美与丑、忠与奸、荣与辱……总之,通过语文的学习,尽力让学生的思想深刻起来。
一、汉语文教学原因分析
1、由于一些汉语文教师对汉语文教学的目标、方向、任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其教学的着眼点、着力点都缺乏准确性、针对性、有效性,所以,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不阅读文本、不品味语言、不朗读、不板书等现象。一堂汉语文课下来.听不到琅琅书声,看不到师生对文本研习时热烈交流的场景.听不到学生对文本阅读自我体验与个性感悟的交流.甚至一堂课下来竟然在黑板上见不到教师写的一个汉字.这是汉语文课吗? 要知道.汉语文应体现在文本 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篇章结构、表达技巧、语言风格上等等。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多动脑筋、多花力气。那汉语文学科的特征又怎么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出来呢。
2、多媒体进入汉语文课堂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以其宽泛的资源环境,动感直观的画面,便捷简易的操作等优点颇受广大老师的青睐。特别是“公开课”。对于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不可或缺的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也正是如此。现在不少教师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在笔者看来.过分依赖多媒体实际上违背了汉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个人观点主张运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如果都用直白的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了,这样的文字还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创造的余地,这只会使语言的独特意味和情味丧失殆尽。
二、落实汉语文教学的关键
1、注重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打破陈旧的模式。语文教学要坚决摈弃一讲到底的模式,要一改学生听、老师讲的单一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引导、点拨的方式。打破以往简单单一的结构模式,要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形成动态的结构,拓展语文学习面,真正使语文课堂教学激情洋溢。
2、注重语文昕、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重视语文能力的落实,本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口语训练。二是课堂上注重启发提问学生,重在问为什么,以此锻炼学生的思辩能力。三是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感。四是注重情感氛围的渲染,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目的。总之,更新理念,改变方法,重视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课堂教学务必落实之。
3、教师要把教材通读后才会作到胸中有教材,有知识结构,明确重难点。激活自己的思想头脑,产生引进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并整合教材的想法。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任务并且有了实施教学目标任务的思路和做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是实施教学以及可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的工程体系。
4、有计划地利用好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如坚持阶段性地下发上乘的
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加强训练。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以此活化语文教学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要加强作业的检查评改,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改变文面潦草的不良习惯。重视平时的各种测试。要做到考前动员培训。考后评讲总结.以此反复进行,最终将学习语文的态度、习惯、方法等得以巩固,最终成为学生个人语文学习和应试的综合能力。
三、注重复习整体性与互融性
1、复习是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所以,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地重复一遍,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整册教材。在期末总复习之前先把全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练习题类型分别列出来,再把阅读思考题的类型、作文训练的不同内容等也分门别类地列出来。这样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全册内容,复习就有章可循。教师要采取恰当的复习形式,有些内容可以整册教材为整体复习,有些内容也可以单元教师为整体复习。
关键词:语文学习 建构性评价 方法 建议
一、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然而当前小学教育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育教学围着考试转的现象,特别是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重量评、轻质评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与课改理念相违背。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方法的探索旨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摸索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的方法与建议
(一)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要摒弃正确答案惟一化的做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判断、反诘、推论、延伸等,引导学生生成问题,明辨是非,反思经验,综合认识,深刻思想。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答案的惟一,尤其排斥主观情感对评价的影响。但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知识一定包括个人的洞见,因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世界的理解和意义赋予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因此我们要尊重不同的意见,允许多元观点共存。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就作者该不该写猿声发表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应该写那么难听的猿声;一种则认为李白当时被皇帝赦免,心情非常愉快,连难听的猿声都觉得悦耳动听。老师在总结学生的观点时指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哪种观点更符合现实,建议大家查阅与李白相关的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做选择。老师就此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并生成一场讨论:到底这首诗该不该写猿猴的叫声?
(二)建构性评价教师要给予方向性引导,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建构性评价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他的内驱力,让其在原有水平上有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为了鼓励学生多读多记,我们可通过设计具有建构空间的试题,引导学生整合学习内容。一位六年级教师在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时:请写出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句,看谁写得多(可以查找资料)。这道题的空间很大,具有开放性和导向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
再如,教师在一位学生的习作中点评:“你的歇后语用得很妙,突出了童心童趣,真是铁锹敲锣――响当当。”学生读这个点评,不仅认识到歇后语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还积累了新的歇后语。由此可见,建构性评价是一种全程性的评价,渗透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它的目的和过程都在于对学生进行语文建构。
(三)语文学习建构性评价要遵循多元化的原则
用建构的方式来评价语文学习,旨在促进和提升学生与文本、与同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对话中建构个人语言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评价中延伸和发展。因此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打破教师垄断评价的现状,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学生自评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自我监控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
生生互评、主要是引导学生说方法说认识,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形成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心知评价要多元化,但往往是浅尝辄止,因为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费时费力,效果不尽人意,这是因为我们没有交给学生方法。学习是一种建构,学习语文更多的是语言经验和文化心理的建构,这些建构是有章可循的,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评价渗透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在执教《坐井观天》,指导学生读“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时,教师跟据学生朗读做了以下点评:
生1“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我们感到井底蛙很傲慢。
生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呵,我们感到井底蛙在嘲笑小鸟。
生3“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嗯,井底蛙在怀疑小鸟的话。
师:你瞧,同一个句子,变换了句中读重音的词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愿意怎样读这句话呢,试试看,让同学听听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又如《草船借箭》,学完第二自然段,即周瑜用造箭来陷害诸葛亮的一句话。在自读自评和互读互评练习时,我听到两个同学在评价:
生1:我读后感到诸葛亮镇静自若、胸有成竹,觉得周瑜不友好。
生2:我觉得描写周瑜的句子,可以读得快些,这样就读出他引诱诸葛亮时的紧张、喜悦。
学生在这样的自评与互评中,自然而然建构了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学生对老师朗读的评价,往往是为了达到促进学生读书深思的目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朗读的艺术和技巧,往往采用示范朗读,有时也采用比较、模仿的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推进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建构经验。比如,当学生读《浅水洼的小鱼》第一自然段时,有的说感到难过,有的说感到焦急,有的说感到不安,等等。教师先肯定学生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再把他们的思维向深度引: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向广度上引:小鱼面临这样的处境,会说些什么?向长度上引:故事怎样发展?这样的评价和引导就是建构性的。如果学生得到的只是诸如“很好,请把这段话再读一遍”、“不错,要继续努力”等等笼统的评价语言,他们大多将无法确定努力的目标,再往下读,学生就很难进入故事的情感世界中体验。
学生的学习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反馈、来调节。即时性评价能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它虽然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即时评价的正确与否,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很大。恰当准确地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知道自己哪个方面好,哪个方面存在不足,应该怎样去做。因此语文学习中的多元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评价中要坦诚交流、真心互动。因为只有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共建文化心理过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在我国现存的教育体系中,高中教育作为个人教育历程的关键阶段受到个人与社会化的高度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水平与内容受到学生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老师往往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策的探讨又成为高中语文老师的重要职责。本文拟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两个方面,初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
二、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教学形式重于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缺位,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不到位,相当比例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将原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思想彻底摒弃,最大化地追求学生自主化课堂氛围的创设,并过于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由原来的所谓“一言堂”变成了“万言堂”,而教师这种片面强调个性、忽视及时引导的做法,虽然表面上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地引导和评价,对于学生各种层出不穷的见解.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进行总结,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夸赞之词.而全然不顾其见解与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
其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存在失当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及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推进作用,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能,使一些传统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清晰直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三,学生缺乏讨论的热情.缺乏探究学习的需求,缺乏表达的欲。其实这也不仅仅是本课表现出来的,作为高考重要学科的语文,学生对它学习的热情反而很低.数理化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讨论激烈的场面-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甚至部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问就不做: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合作、探究,课堂上产生对话,思想撞击的火花,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首先,遵循客观规律,全面改进教学方法由于单一、一贯的教学模式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所以相对来说大的教学变化会让学生们越来越琢磨不清,也不能够形成规律,所以作为教学方法来说,很多时候应当进行不断地思考以及改进,就好像是我们去做饭一样,需要时时更新,这样才吃不腻。教学也是一样,有时候的课堂讲解应当去讲解那些比较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要让形式多样化起来,要进行那些比较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以及练习。
其次,通过研究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思维,它是一种无形的语言,而语言则是一种有形的思维。语言作为文章思想内容的物质外科,它是一种思想的直接体现,很多时候,语言的运用其实就是思维的运用,如果想要把握好文章的内涵,明确文章的风格,那么就必须抓住文章的语言。在阅读中每一个句子的解释以及所要表达的运用,这些都是思维运用的结果。所以说,作为高中的语文课来说,必须将语言与思维相互运用起来进行训练。
再次,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按照这一新理念.“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同时包含着高中语文教学新的方法和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
最后,正确应用多媒体教学,注重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机结合。信息时代,师生通过网络技术、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消除因地理产生的藩篱,教师的自我培养环境日臻成熟。此外,对于学校而言,应对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弱的语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应用技术能力的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定新课标下的新的评价机制,通过正确引导,使得这部分教师制作的课件形式为内容服务。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根本.有效整合多媒体教学与其他传统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要注重内容展示和评价讨论,进行有机梳理与合作,以达到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有赖于高中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一方面,语文教师应有真正的服务于教育的意识,要有奉献精神,要学会正确利用资料,钻研语文问题,积极反思语文教学。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领导要多学学教育理论,要清楚语文教育的复杂性和耗时性,而会创设一个温馨的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此外,我们的教育领导还应多一只“法眼”来管理和监督。
参考文献:
[1]郑晓芳.探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误区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0(32)
[2]吴建军.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教研版—).2010(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反思;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95-01
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于教师来说做好及时的自省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是一个长期坚守且与时俱进的过程,思想上的碰撞使得教学中的可变性因素较多。高中学习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担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不断地进行教学反省,继而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和修正,最终保证语文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
一、提高教学动力和活力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教给学生相应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一直面对着同一门学科,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面对语文这门学科,所接触到的知识大部分都是和语文学科相关的,所接触到的学生大都是青少年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来说,往往容易失去教学最初的动力与活力。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尤其是语文这样一门感性思维占主导的学科,教师上课活力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活跃度的下降,想象力与联想能力也会相应退化,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可以及时的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适当的刺激,从而唤醒教师的教学活力。教学反思既可以是一种定时性的、综合的状态,更可以表现为灵活性的、具体的状态。尤其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身心发展已经成熟的个体来说,对于自身情绪有着较为明确的掌控和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明确的感受到自身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状况,通过及时性的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对于自身情绪做出应急性的调整。如在授课之前,教师由于个人的原因导致情绪的低落,教学积极性的下降等,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情绪转移等手段促进情绪的转换,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示范者,在学生面前必须保证一定的知识权威性。俗话说,教师本身有一缸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本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语文这门学科是以我国的汉语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的一门学科,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并不是区区基本课本所能涵盖的,并且对于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远远不止课本上所提到的那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首先,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知识素养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从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内容设置上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倾向于回顾具有典型性的经典知识内容。因此,学科内容的可变性较小,这就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教学误区,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重视教学经验而忽视了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定期的教学反思可以让教师对自身的文化素养进行定期的梳理和掌握,从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文化素养的提高,进而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
其次,教学反思可以使得课外知识的拓展具有目的性。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时间极为有限,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外拓展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能够利用自身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掘教学过程中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对知识拓展的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以往文言文教学的反思,确定这首词的教学不能局限于文章内容的讲解还要将知识点拓展到写作背景、诗人语言运用风格等,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学过的白居易的诗词进行对比性讲解。这样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学后期文章的备课过程中国少走弯路,教师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指导,不但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随着不同时期社会法状况的不同,会对学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改革。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根据不同时期教学体制和教学理念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教学技能的与时俱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语文学习重难点的所在,从而进行知识的强调和补充,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准备工作。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分单元设置的,而每单元需要分几节课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的批改等方式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及时的了解,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素材。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缺陷所在,通过单元内部知识的联系性,教师可以大体猜测到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从而为下一节课的备课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初中语文文字词学习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0-02
所以,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字词,如何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字词的教学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加强学生对字词的重视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今后乃至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亟待探索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初中生学习语文对字词的需求量大,学生平时阅读量小,知识面窄,课堂教学字词时间相对较少,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培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学生对字词的学习和掌握,中考对字词的考察所占比重极小,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字词教学一带而过,故出现学生积累的词汇量少,轻视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对已掌握的字词记忆不牢固的现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热爱,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而在培养语言能力的时候,同样也发展了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我们要学会主动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
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字词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耐心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积累习惯,并在实际学习中有意识地巩固训练。教师还要随时抓住词语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字词教学不能脱离实用意义,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语境中通过认知来接受词汇知识,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如此反复实践,学生的词汇掌握、运用能力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必然得以增强。
具体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检查学生学习语文词语的情况,以及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以培养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三)通过让学生参与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和课外活动,树立起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自信心。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1.研究字词学习的方法与途径。2.研究字词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技能的综合运用。3.研究字词学习的规律与基本策略。
在此基础上,自己利用平时加强学生的阅读,特别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加强学生对字词的感性认识;还要勤于思考,勤于运用。
课题研究步骤
1认识到词语教学的重要性
词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还帮助我们理解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社会有多么复杂,词语便有多么深刻。在生活实践中,我们常发现,一个人语言的丰富程度往往同他的思想和生活的丰富程度直接联系着。以词汇而言,一个人掌握的词汇的多寡,是在总体上反映他所掌握的概念(实词)的多寡和他对概念与概念之间多种关系(虚词)的理解的深浅的。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前提下,词汇积累越丰富,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越深广,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越细密。从人的发展的高度认识词语教学的意义,从这个层面来说,词语教学怎么重视都是不过分的。
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词语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强记、理解、领悟及运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词语的时候都是学了这个忘了那个,这和教师教学的教一路丢一路的方式是离不开关系的。我们在责怪学生总是记不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在教学方面有欠缺呢?
许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在开学之初先把课文上的生词短语做个整体统计,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本学期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联系学过的知识来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又要注意运用综合归类法,在学完几个单元的生词后懂得归纳总结,将词性归类、近义词归类、反义词归类等等,从而加深印象。这种按部就班、一丝不苟的做法,是需要不断坚持和倡导的。应该说,除了一些最普通的基本词以外,一个中学生的词汇积累,如果每学期能以150个到200个的数字递增,10个学期积累的数字已相当可观;至于平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汇,还不计算在内。但这毕竟只是设想,我们必须采取实际行动向“语文教学科学化”的目标努力,加强词汇教学的计划性,使教和学双方都能心中有数,就决不是毫无意义的了。
3以语用学理论为指导,增强词语教学效果
语用学理论视野下的词语教学,不仅仅是教音、形、义等语言知识,还应对语言形式、文化背景、语言环境等进行语用分析。词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增加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表达,准确地理解语言的语用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要遵循。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词语,最重的是要让学生能形成有效的词语运用的经验,包括一般理解和变式练习。让学生直接感觉到词语在具体语段中的存在,即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中的例句,以此为范例指导学生由模仿起步,学会运用。
4注重课外延伸,努力开发生活中的词语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