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1:3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中地理学习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会觉得地理很难学,原因是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区域地理内容相差很大,初中多为“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理解难度大;刚进入高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如城市学生对地形起伏、四季更替,边远地区乡村中学学生对工业布局都缺乏感性认识。其实地理学习很简单,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可以教会学生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习地理不能够离开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在历次高考地理试卷中,都有许多无图考图的题目,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十分重视构建“脑图”的训练。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1)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3)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三、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有效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四、文理科方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学习方法 实践 地图
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地理学的研究范同很广,俗话说得好:“上管天,下管地。中间还要管空气。”也就是说,大到宇宙空间,小到一个区域等等,都是地理学的研究范围。山西省是2008年进入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高中地理教材的版本有很多,如: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中图版,那么太原市用的地理教材是湘教版,湘教版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设计多,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些活动组织教学了,但并不是所有的活动我们都必须一一实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舍这些活动。那么高考模式依然是“3+文综”,“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综”指的是政治、历史、地理。在文综这三门课程中,地理可以说是相对比较难的科目,那么针对地理这门课程我们是要注意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
一、要理论联系实践
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
如自然地理中的第一章第三节讲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中,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移是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那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和五带是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同学们要记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可以联系实际的记了。就我们北半球来说,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是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是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由秋分日到冬至日是昼短夜长,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由冬至日到第二年的春分日是昼短夜长,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最后回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上,凡是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就昼长夜短:凡是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就昼短夜长;凡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就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凡是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就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这样联系实际的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就很容易记了。
上面是联系实际地记住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还有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一些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比如我们要买房子,为了老人住上方便,想买套一层的房子,还想要采光条件好一些,那么最佳的看房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就要用到地理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这一知识点了。就拿太原市来说,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只要冬至日那天一层的房间有光照条件,其他时间就会有光照条件。所以我们就可以选择在冬至日这天去看房。同样,其它城市也是一样的道理。这样的话,楼房设计者就必须遵循这一地理规律来计算两栋楼房之间的间距,间距太小就没有光照了。再如,工厂进行选址时,就得充分考虑原料、能源、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水源等等方面因素,从而对工厂做出合理的区位选择。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在这儿就不一一例举了。
所以说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理论联系实践,并能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活学活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要学会使用地图
俗话说的好:“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图的类型有很多,如:景观图、地形图、等值线图、光照图、地质构造图、气候类型图、城市规划图等等。地图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错过一点的话很可能那张图就白读了。那么在高考题中地图也是被应用的淋漓尽致。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第一,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准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恒星日、太阳日;时区、区时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第二,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生态平衡的条件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就能找出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第三,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知识体系,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使学生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另外,学生解答地理试题时出现的错误,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或文不对题、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弄清概念是一个重要因素,误解概念不仅影响理解,还直接关系到思考做题。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地理概念。
1.时间、时刻、时段、时区、区时和地方时:时间即时段,又叫时间间隔,指时间的久暂,通常用开始和终了的时刻来表示;时刻是指时间的迟早,即时段中的某一点,时刻因适用经度的不同分地方时和标准时(区时);地方时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为克服时间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人类建立了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前者指空间,后者指时刻。
2.断流、季节河和时令河:断流是河流缺水最明显的标志,有自然原因(如塔里木河一二月份断流),也有人为原因(如黄河从断流到续流);季节性积水的河流叫季节河,也叫时令河。好比时令病就是指一定季节流行的病。
3.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某一种标准时适用的地区范围叫时区,分为理论时区和现实时区。理论时区是按经度把全球分成24区,每区跨经度15度,各区中央经线的度数都是15的整倍数,这些经线上的时间分别为各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每一个时区的空间范围都很严格;现实时区指某标准时适用的范围突破了理论时区的局限,如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
4.径流、径流量和流量:径流指大气降水损耗后沿地面或地下运动的水流,按径流途径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按形成的水源条件可分为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径流量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有年径流量、月径流量、日径流量等;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流体积,单位为每秒立方米,是反映径流和江湖水库水量变化的基本指标。
5.降水、降雨和降水量: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主要有雨、雪、冰雹等,其中的雨水部分叫降雨;降水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到平地上未经渗漏、蒸发、流失的降水所积的水层深度(固态降水折合成液态水计算),单位为毫米。
6.阵风、盛行风和焚风:阵风指短时间内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快慢变化剧烈的风;盛行风即某一时期广泛流行某一种风向的风(如季风),也叫主导风;焚风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热而干的风,空气比较干燥,受其影响易发生森林火灾。
7.冲积平原、三角洲和冲积扇:冲积平原指河流携带泥沙进入低平地区堆积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发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入海口;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为冲积扇。
8.地形、地势和地质构造:地形指地表形态,一般看做地貌的同义词,表现为五种不同的地形种类;地势为地表起伏大势,如我国地势大致西高东低;地质构造指地壳及组成它的地质体(岩层、岩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如褶皱、断层。
9.汛期和凌汛: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川积雪融化引起定时性水位上涨的现象,因发生时期及原因不同,可分为春汛、伏汛、秋汛、凌汛等。凌汛比较特殊,一般出现在化冻期,河道里的冰凌对水流的阻挡作用而引起的涨水现象,常发生在温带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
没有好的高一,必然没有好的高考;没有高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就没有高三的从容自信!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及复习技巧技巧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技巧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技巧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技巧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复习策略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则以专题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文综卷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复习。当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适宜的文综训练,显得很有必要,主要是训练学生做文综试题的感觉。试卷的长度、难度、时间等要切近高考。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要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5、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从一轮考试结果看,考试出错的,还往往是在看似简单的基础知识上。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突出重点,善于提炼主干知识,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
6、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利用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7、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8、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工业、农业、交通、人口、城市、资源、劳力、市场、技术、政策、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高中地理的学习指导方法一、自然地理
对于绝大多数文科孩子来说,自然地理是大家的薄弱环节,但是其实自然地理的学习是对于原理的把握和理解,必须从推导此原理的技巧开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原理进行推导,明白了原理才能更深切的理解地理口诀,才能对口诀进行熟记;自然地理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规律理解后单纯熟记的内容,比如洋流图,对于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多重复熟记,这些都完成以后还需要通过大量做练习加以巩固,从而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原理。
二、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考题相对灵活,而且有些知识是结合区域进行考察,例如农业的考察,与区域结合相当紧密,对于这部分学习,需要夯实基础,将课本看一遍,对于不明白的概念要及时弄懂,对于有些概念要及时进行区分;然后就是对于书中提到的涉及区域的地方进行看图熟记,通过地图加深印象;在明白了概念,也熟记住地图后进行背诵,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知识都已经理解,需要背诵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熟记已经不是你的难题。
三、区域地理
这部分的内容其实地理中的考察精髓,因为所有人文和自然的知识最终都要放到地图上进行考察,所以高考中的答题必定配备有地图。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在明白了人文和自然的知识后因为不认识所考察的地方,不能通过所知道的原理进行解题,成为了他们进一步提高的最大屏障,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特别需要进行熟记和练习。对于区域地理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地图进行熟记,通过地图熟记的地方最为牢固,然后通过进行练习加以巩固。
四、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的三部分知识都明白之后,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明白地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读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五、有计划的进行练习
要:“理难物理,文难地理”,地理一直以来都是同学们十分头痛的一个科目,因为地理之中有很多算式,经度、纬度、时区的计算方法都是同学们十分头疼的事情。因此地理很有可能成为同学们学习的阻碍。并且地理的学习并不是只要努力就行的,还需要同学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学生;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56-01
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同学们的高考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同学们日后要是想去其他省市或是其他国家旅行的话,就一定要能够了解这个省市或是国家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当地的风俗等等,这样才能够避免在旅行之中发生什么错误或是不愉快的事。高中地理是一门结合同学们生活实际的学科,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同样对于同学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上,很多的同学们都有较为严重的问题,学习的时候不能取得好成绩,虽然他们很努力的学习地理这个学科,但是成绩还是不能够有所提高,这极大的影响到了同学们在学习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地理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这个学习其实并不难学习,那些付出努力,但是成绩却有很大的问题的同学们一定是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才会一直都不能有所提高。笔者在和资深高中地理教学人员沟通和交流之后,为同学们总结出以下的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希望对于在地理的学习上找不到出路的同学们能够有所帮助。
一、学会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了方面说,我们研究的这个空间可以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家里日常的气候,温度等的变化。总而言之,地理作为最古老的学科之一,所研究的范围还是非常的浩瀚,巨大的。而要想学好地理的话,学会使用地图十分重要。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生活的人群,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容。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的地理的学习更加轻松,而且在同学们的考试之中,地理的题往往是结合地图而出的,所以掌握地图也是同学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做好的事情。
而且一般情况下,几乎每一道地理的大题都伴随着一幅甚至是多幅的图片出现,由此可知,学好使用地图对于地理的学习有多重要。地图虽然很重要,但是同学们对于地图的掌握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到底应该怎样才能够学好地图呢?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和教学人员探讨,并查阅众多的资料之后,找到了“五多学图法”,所谓的“五多学图法”,是指多看,多背,多画,多查,多想。古往今来世界都在流行这句话“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勤奋一直都是人们成功的秘诀,多背就是需要同学们能够把地图之中所隐含的知识点,内容全部都记忆下来,一个地图之中不仅是有那些简单的地理方位等知识,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说是地图之中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的划分等。多画则是要把铁路线,区域图等划分在纸上,画是一种将脑海之中的知识和内容呈现在实际之中的过程,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一个过程,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能够勤动手多画图。
多查则是查阅书本之中或是资料的信息,当同学们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多去翻阅翻阅地图册,查找一些资料,一定会使得同学们茅塞顿开。最后一个是多想,多想对于同学们来说也很关键,学习就是一种思考,并且将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的过程,要想学好的话,同学们是一定要动脑思考的,而学习地理的时候,更是需要脑子不停的转动,思考其中的缘由等,另外在学习高中地理的时候要能够做到书本之中的知识地图化,将知识与地图相对应,这样更加有利于同学们的记忆和学习。
二、善于归纳总结,进行知识迁移
地理之中的内容非常的多,而出题的时候,出题方式也非常的灵活,答案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找到,有些题目的答案还是需要同学们自己进行计算,尤其是时间的问题,需要同学们结合经度纬度,时差等问题多方面的思考计算,所以地理的学习是非常需要学习方法,想要提高成绩,同学们也一定要能够掌握方法和技巧。而和一般的理科一样,地理也是需要反思总结的,不是只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就可以的,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的时候可以总结一个错题本,专门用来总结地理学习之中的错误的地方,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不明白才会出问题,而整理完错题本之后,还需要经常的拿出来翻一下,很多的同学们都不喜欢翻阅错题本,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习惯,相同的错误不再犯第二次,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三、学会取舍,懂得区分重点和非重点
一、建立兴趣,愉快学习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需的素质。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边贸洽谈、中东战乱、三峡工程、经济发展、“五一”旅游、拉闸限电……无一不与地理有关。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喜欢地理,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
二、文理并用,学法创新
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转贴于
三、培养读图能力,图文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地球运动”,“大气分层”,“山河分布”,“洋流流向”,“国家位置”,“铁路干线”,“工业中心”……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同学们学习地理,应该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读图用图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图”,定能事半功倍。
四、学会联系知识,融会贯通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学模 创新 高中地理 培养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总之,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如在复习“大气环流”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先设计局部地区、海陆之间、山谷山坡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再扩展到地球赤道与极地之间,然后提问:如果(1)地球不自转,(2)太阳直射点不移动,(3)地球无海陆之分,那么,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是怎样的?有何特点?如果依次去掉条件(1)、条件(2)、条件(3),气压带、风带又会怎样改变?这种改变对亚洲东部的大气环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在讲到印度农作物的分布时,课件展示印度农作物分布,展示各种农作物的图像,让学生拖动农作物的图像到地图正确的位置上。创设动态图像不仅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且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兴趣培养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是永远排在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课堂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从教师的层面来说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课堂参与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
其次,地理不同另两个文科之处在于活,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间有老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关注热点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
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具体的如“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能源问题、自然灾害以及2013-2014亚洲与世界上出现得越来越严重得环境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地理背景,分析某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到复习之中。
四、用图熟练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和复习时,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时,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要求学生会读图、析图、说图、填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 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以系统地理知识为主,要比较系统地获得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有关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了解如何合理利用自然和保护环境,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越,掌握学习方法,自觉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地理学科特点
1.以人地关系为线索。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学科体现了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问的密切关系,在教材安排上,上册组织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然地理知识;下册则组织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突出的几个重要方面;资源与能源,既属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是人类和环境联系的重要媒介,农业称工业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方面,人口和城市是人类自身发展的表现和重要过程,最后以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总结全书内容。它选取了人文地理知识的九个突出的内容,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以系统地理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的特点。
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
高中地理以阐述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特点。如在教材中介绍了天体概念及其运动,大气运动及其原理,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原理,地壳运动及其构造理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资源能源的概念分类、特征,农业工业的发展条件,经营方式或布局原则等,这些知识都是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能使学习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等观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
地理课的作用就是要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文化科学素质,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高中地理更是紧密结合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能源与粮食问题、城市化问题等,使未来的建设者能从小了解这些情况,树立正确观点,以便将来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实际,如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农业经营、工业布局、水利建设、城市规划、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也都有所涉及,使学习者对国情、国策从理论上进行理解。[1]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正是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各学科知识的学习都应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条件,高中地理学科为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与可能。在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说明地理事实、印证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和驾驭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体现。教材中引用大量图像,如原理示意图、等值线图、分布图、景观图、数据图表、关系式图等,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判断能力提供依据。[2]教材中还有部分选讲内容,也可促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满足他们自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需求。
二、地理学科基本学习方法
1.整理知识系统。
高中地理原理说明初中地理事实,初中地理事实可印证高中地理原理。以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以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统帅初中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人文部分。这两大知识系统打破了六本书的界限,使原理与事实、理论与实际、抽象与具体、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更好地联系和结合。
例如:高中地理有关工业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布局格局,可解释、说明、评价初中所学过的许多具体的工业中心、工业区、工业基地的分布。这些工业城市的形成发展可印证工业布局的有关原理,并作为例证进行分析或评价。
2.掌握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识常常是全掌或全节的关键问题,与其他各部分内容联系密切,有些是从知识体系看属重要环节,必须掌握;有些是内容的要点或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掌握,因此在学习时要突出重点,注意其多向联系,反复加深印象,理解含义。难点知识属于难于理解的抽象概念或原理,或距生活实际较远无法联系、体会和想象。既为重又为难点部分应设法突破,仅为难点而非重点部分则可作一般了解:有的只了解结论不必弄清过程,有的只了解论点不必了解论据,有的则只知道结果即可而不必深入了解原因。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气的运动知识时,教材中有许多原理示意图和实际等压线分布图,这里既有模式图,又有实际图,前者说明典型情况为讲原理规律进行观察之用,后者则反映实际的复杂情况,其中又分一般原理与特殊情况、局部运动与全球运动、平面团与剖面图等不同情况,掌握各图像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加深理解原理,突破难点,不致使知识孤立割裂。
3.加强知识练习,建立思维线索。
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及其他学科知识联系密切,必须在联系中掌握知识,才能学得扎实又灵活。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领域,另一方面要联系综合,灵活运用,才能使思路畅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在头脑中要联系知识,建立思维线索,使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便于融会贯通,引申迁移,从多方面思考,超越空间与时间的跨度,寻觅显现问题中潜隐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系的途径有:知识的纵向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知识的多向联系;知识的逆向思维与假想性推测。
4.加强课内外基本训练。
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高中地理同样具备这一特点,它需要通过广泛地接触自然、观察社会,不断扩大知识领域,理解原理,培养观察、分析、调查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课本中文字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课堂内外结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3]为了加强实践环节,使学习从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在教学大纲中都安排有“基本训练要求”,这些要求一般是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条件的简单模仿到多项条件的综合运用,由依靠课本提供的材料到实地调查、观察或查阅资料。
三、结语
高中地理的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一样,不仅要掌握书本知识,还要形成相应的地理学科能力,树立科学的观点,熟悉学习内容,讲求学习方法,明确各部分的基本要求,以便达到要求,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彰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地理图表分析[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