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1: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会计基础实验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编织记账凭证。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
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
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比如说:
1.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关键词:地方高校 会计 实践教学体系 对策
二十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各地方政府为满足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需要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目的,对当地的高等教育办学资源进行整合,升格形成了一批新兴的高等院校,一般称之为地方高等学校。这类学校与部属、省属重点高校等相比,办学历史不长、办学资源不广、生源质量不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是绝大部分地方高校都开设的专业,但由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这些专业都把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显著特征应该是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支持。
一、建设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当代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相对成熟,其知识体系完整严密,但也比较抽象,在教学上需要一套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当前的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和理、工、农、医等学科相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一状况在地方高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高校会计专业,特别是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尤其应该重视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经济或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一般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一些类似的专业,其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办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在地方高校的会计专业中,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集中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这些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校内实验一般和相关的理论课程一一对应,都采用实验室上机的方式,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验证巩固理论学习,加深对知识掌握的效果。校外实习中除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环节外,和专业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通常采用到企业参观、见习、顶岗等形式。这些课程很多是参照部属或者省属重点大学而设置的,也有的是根据本专业自身情况而设置的。这些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目的性不强,重点不突出;课程间有的相互重复,有的相互脱节,并未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课程体系松散。
(二)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地方高校的师资一般具备研究生或者以上的学历。教师基本上是从一个学校门到另一个学校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理论功底很深,但和社会、企业接触不多,对企业一线的实践知识了解不够,从事实践教学并非所长。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强直接导致了教师在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等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指导教师常常安排了较多的验证性实验,安排很少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而且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还存在认定的问题,所教授的内容既不代表学科前沿又不能反映企业生产一线的应用需求。有些实验教学的授课方式套用理论课的讲授方式,形式单一。这种实践环节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本科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非常不利的。
(三)实验实习场所不足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分为校内实验室和以各类企事业单位为主的校外实习场所。在一些地方高校,会计实验中心建设起步比较晚,投入不足,实验室数量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同时,由于个别实验室建设的论证工作不够充分,建成以后成了“花架子”,使用频率低。因此,很多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校内实验、实习场所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校外实习场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承担接纳大学生实习的义务,企业出于担心商业机密外泄、干扰正常的工作秩序等对自身不利因素方面的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大学生实习的机会。即使部分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到实习单位,企业也不能提供有实习价值的工作岗位。因此,实验实习场所的制约已经严重影响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效果。
(四)考核评价方法效果不明显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分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评价和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两个环节,其中以对学生的考核更为重要。在一些地方高校,教师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成绩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一些学生上机实验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上机以完成实验报告为目的,剩余时间玩游戏、聊天,甚至有个别学生抄袭别人的实验报告。而校外实习也流于形式,有些学生找个实习单位盖个章,再写个实习报告就算完成任务,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可能存在对学生管理松懈的情况。同时由于对实验实习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控。
三、完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对策
要改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修订培养计划和规章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计教育 会计综合实验 会计实验考核项目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高等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纳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范畴,是对高等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是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表现。为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缓解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必须加强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会计实验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
一、会计实验教学的弊端
(一)会计实验体系缺乏系统性 现有高等财经院校一般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后面设置了基础实验、专项实验,但这些实验各自为政、成为封闭个体、实验层次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知识缺乏互补性,无论是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很难有紧密地联系与衔接,影响了实验的效果和目的。结合系统论的理论,将会计实验设置为由若干个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借助于系统的整体性,把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充分协调和连接起来,可以达到提高会计实验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但这恰恰是现有的会计实验体系所不具备的。
(二)会计实验模式缺乏多元性 会计实验教学的基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专业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从事实际会计工作的能力。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培养能从事会计工作的实践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处理会计事项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手工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实务操作中的创新能力。而现有会计实验过分突出了验证式实验,忽略了设计型实验、验证与设计结合型会计实验模式的采用,使得实验模式单一化,从而弱化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
(三)会计实验资料缺乏仿真性 在会计的具体实务中,会计人员要接触大量的各式凭证、账薄和报表,对其进行账务处理,并且要根据企业单位的经济状况选择筹资、投资、收入及分配的最佳方案,企业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无一不影响着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因此,要尽可能地将学生置于具体经济环境之中,不能忽视会计实验资料的仿真性。而现有的会计实验资料虽然也考虑到这些方面,但在表述经济业务时依然不能做到真正脱离文字翻译和教师翻译,会计实验资料的这种主观印记影响了仿真性,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薄、报表和形形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所适从。
(四)会计实验内容缺乏创新性 会计实验内容不能脱离客观环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内容要知识化。会计实验知识化又不能离开会计实验内容的创新,而现有的实验内容过于陈旧,验证性实验的比重过高,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偏低,导致设计与研究训练少,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压抑了会计实验的兴趣,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会计实验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组成应由三个层次组成如(图1)所示。
(一)会计基础实验会计基础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已经通过基础会计学习并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从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应突出以下方面:会计基本理论的认知――实验内容不是经济业务实例的简单堆砌,既要照顾到学生专业理论的水平,又要将这些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验的业务中,通过原始凭证的识别、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完成对会计初次确认和计量的理解,通过报表的编制完成对会计再次确认的进一步学习;会计岗位的认知――会计工作是由不同的岗位共同协作完成的结果,通过各式凭证的传递、账簿和报表的使用与编制流程,熟悉明确各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对实际业务中的各种会计岗位、会计岗位之间、会计岗位与其他岗位之间的牵制协调这类实践知识加以补充;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的认知――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涵盖了会计工作的全过程,通过会计帐务处理程序中的证、账、表之间的联系,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会计核算各个环节,了解到财务部门与企业内部其他单位,以及外部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各有关单位的财务关系,学习会计实验的基本要素,以便对会计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贯通性的掌握,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把对会计基础理论的平面学习转化为对会计工作的立体化认识是本阶段实验的基本目的。
(二)会计专项实验 会计专项实验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课程的条件下,在对经济活动有了本质认识的基础上,为强化会计基本技能而设计的实验。专项实验按其实验内容和目的不同又分为单项实验和专题实验。单项实验一即以理论课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如货币资金核算实验,固定资产核算实验,产品成本核算实验,编制财务报告实验等。专题实验――即对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会计现象和新的核算方法,及时地加以总结,设计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资料,形成专题实验内容,如以责任会计、质量会计、标准成本会计为内容的专题实验。把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复杂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强化会计基本技能的提高,培养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实验提供成型素材和实验经验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三)会计模型实验 会计模型实验教学,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经济活动为模拟对象,事先设定实验的基本内容一一即模拟对象的经济业务、模拟对象的生产经营和组织特点、管理的基本要求等,确定基本的实验模型,对实验的步骤、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制度的设计等不作具体规定,给实验者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进行设计和选择,以提高实验者自身判断能力为目的的模型化实验。如为了实现“成本会计中企业成本计算方法选择与运用”的实验目的,可以通过给定基本的实验模型,由实验者依据给定的条件,选择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制定成本计算流程,这样既可以训练实验者对成本核算基本方法的掌握,也可以培养实验者灵活运用成本核算方法的能力。通过实验模型对所学会计核算方法演练,提高实验者自身判断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四)会计电算实验 会计电算实验是指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适时地为学生开出了以创新为主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实验。以手工实验资料为蓝本,配备专业公司开发的商业会计软件,使用计算机代表人工进行记账、算账、编表。应根据软件预留的接口,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具体要求,学生根据老师要求开发设计一些小型的会计应用系统,这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度,
使学生能够依据自己所学、所想去准备二次开发所需的各项资料,努力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二次开发,会计电算化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现代化计算手段,要求学生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按特殊要求设计模块的过程,也是从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设计的过程,同时也使会计实验教学提升到了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层次。通过借助现代化手段对会计核算方法演练,提高实验者创新能力是本阶段实验的主要目的。
(五)会计综合实验 会计综合实验教学是在主要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结束之后,在学生具备了前期实验给予的感性认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之上,融合会计基础实验、会计单项实验、会计电算实验特征于一身的会计综合化实验。从实验的内容上可以把以会计资料的原始数据为共同来源的多重学科内容进行交织,如可以将审计、税收、统计的有关内容引入实验中来。从实验形式上可以采用在会计模拟岗位的基础上进行会计轮岗,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会计工作各个岗位基本的业务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并能对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加深对整个核算过程的理解。从实验的手段上可以采用在手工实验的基础上,实现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对接,体现会计实验的完整性。通过综合实验,在既先后有序又紧密相关的全面实验操作过程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事物、去把握会计工作的实质,从而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从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与人合作、实验后进行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与分析、解决问题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可锻炼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说基础性实验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那么综合实验重点在于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三、会计实验教学实施的条件
(一)重视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价值 会计模拟实验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验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验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校外实习环境不协调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会计模拟实验的模拟业务设计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可塑性强,实习成本低且仿真模拟的效果非常接近实际的特点,使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室内会计模拟实验中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会计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校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了解并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分析研究各类经济管理制度,并指出各类制度的利弊所在以及相关的改进措施与方案一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而会计模拟实验,则是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再依据其生产活动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的财务关系,更全面地设计该模拟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由学生自己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努力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真知的好作风,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二)强化会计实验的理论探究 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将会计实验活动的诸因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可操作性程序,为实现特定的会计实验教学目的而设计的实验教学模式。它融合了教学系统论、教育心理学、整合化教学设计理论、仿真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必须要强化对会计基础和专业理论的研究,从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性及与相关知识的扩张性方面探索知识的内涵,寻求会计活动的规律性;其次对教学系统论和整合化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在于从会计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兼容性的角度,对会计知识体系、会计能力目标等进行功能性分析,将与会计实验有关的各项资源进行整合,设计有机协调的具有循环反馈和调整修正功能的会计实验教学系统模型;再次对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在于利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会计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获取会计专业整体知识和塑造综合会计管理能力的需要;最终对于仿真学的研究,在于利用自然科学中的仿真原理具有模拟客观事物在客观环境下存在的特征和运动过程的功能,建立与会计主体原型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实验来探索会计主体原型的运动机理和规律性。在探讨会计实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明确会计实验教学的基本思想:会计实验是积极运用原有知识解决特定问题完成任务的情景化学习过程,策略的运用应是会计实验追求的基本目标,会计实验的内容是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而不是各种能力和任务的分解。
(三)加强会计实验的方法创新 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首先在于教学观念的创新,突出学生的实验教学中心地位,引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给出题目、基本素材或实验案例以及基本要求,学生自拟实验方案,查阅有关资料和参考文献,提出设计思路和实验步骤,教师可以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保证学生所做的实验不偏离主体方向。这样做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大并增强了创意性,同时增加设计方案分析的内容,以此活跃学生的思想,促使新思想、新观点的产生,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符合素质化教育的基本要求。如在会计专项实验、会计电算实验和会计综合实验中,均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这样与会计基础实验中的验证性实验互补,组成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的完整内容。
(四)完善会计实验的基本条件 会计实验考核和硬件设施是会计实验体系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实验成绩的考核是会计模拟实验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验质量、促进实验过程良性运转的有力保证。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考核标准,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学生实验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实验考核项目的确定,决定于该实验的要求、环节和内容。具体考核项目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实验纪律一一主要包括实验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实验课堂表现两方面;实验日记一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日记,为编写实验报告组织素材;实验技能――是会计模拟实验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装订会计档案,以及对会计凭证设计、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的分析与修订等项目;实验报告――是完成会计模拟实验的书面总结,该环节主要是考核学生能否以某一或某几个实验项目的内容作为中心论题,准确地阐述各种性质的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依据、相关制度及会计政策,能否结合实验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并联系业务及当前社会实际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中职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就业的困难形势,加强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及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变得极为迫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管理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从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高升温,中职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或倾向,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差,没有学习热情。有的学生表现为时冷时热,即学习的积极性维持时间不长;有的学生表现为厌倦、逃避学习,尤其是理论课学习,上课纪律差,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做作业,害怕考试或对考试麻木不仁。而专业实践课上,虽然学生喜欢动手操作,但不少学生并不是出于求知的需要,而是出于一时好奇或觉得好玩,或者是对理论学习的一种逃避。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面对此种现状就必然要走教学改革之路。
1.加强中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1)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会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推动着会计的发展。加入WTO后,会计从电算化走向信息化,会计理论不断更新发展,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要学习新的会计制度、会计法规,还要学习计算机操作,更新知识结构,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2)让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接受更多的教学培训。目前,大部分中职的教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教学训练,只有极少数教师学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增加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培训势在必行。
(3)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要获得良好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而当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中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提高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实习,建立教师实践基地。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我国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讲授和作业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着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生硬吸收,却忽视了知识的应用,从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财会法规中所规定的操作方法,却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思考,运用已学知识等能力。比如,可以由教师限定阅读内容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阅读后让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引导等方式,达到让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经济业务,如企业债券,可先让同学们讨论、分析、比较,最后教师参与,从而让学生分清区别和联系,正确处理经济业务。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一是将教材中抽象说法具体形象化;二是将难记的概念进行分解,在理解基础上记忆。
3.加强会计模拟教学,促进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职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然而,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好,到实际工作中却难以适应。由于课堂上不可能提供一个仿真场境,让学生直接参与经济业务的处理分析,也不可能顺序地、真实地再现整个财务账套的制作过程,只能简单地介绍几大流程的步骤,而去企业实习又有诸多条件限制,因此,学生很难有真正实践的机会。对此,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建立一个会计实习基地,模拟企业的经济活动,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实际操作,既获得感性认识,又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
(1)增加会计模拟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会计模拟实践是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跟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采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的一项活动。会计模拟实践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其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会计模拟实践能把学生推向系统学习和自觉实践的主置,提高学生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组织好会计模拟实践,完善会计教学环节
会计模拟实践可分为模拟前的动员准备、模拟过程中的实际操作和模拟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阶段。为发挥模拟实践的技能,避免走过场,在模拟实践之前,先要让学生了解模拟操作的目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模拟单位的实际情况,明确模拟操作的程序和注意事项,然后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际操作过程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的过程,是会计教学的关键,也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根本途径。为了使模拟操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克服学生敷衍了事的现象,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写出实验报告,然后由指导老师根据模拟操作的情况及实验报告评定学生成绩并记入档案。
(3)组织会计模拟实践,应贯彻以下教学原则
①教学实践性原则。
普通的会计教学,往往是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分录、计算等练习来掌握基本操作;而学生的毕业实习受条件限制,只能接触到企业的局部账簿,不能体验企业会计核算的全部过程,这两者一起削弱了学生学习的效果,特别是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某一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教师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学生可马上进行模拟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②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原则。
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直接与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接触,使他们增强感性认识,从而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等具体概念;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掌握技能和技巧,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③教学系统性、一贯性原则。
会计模拟实践可以让学生从操作上把所学的知识回顾一遍。学生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记帐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核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达到对会计核算各种方法的系统、连续地运用。
4.改革课程设置,将“双证”培训带入教学之中,适应市场需求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模拟实习;改善;教学
在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社会需要, 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并依此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技能优势。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较强的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我们要掌握会计理论,并能胜任会计实际工作,必须有一定量的实践做基础。会计模拟实习正是会计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本文就加强中职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浅谈个人见解。
一、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优势
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环境中,扮演实际角色进行实务操作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目标与弥补校外实习不足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会计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和实际相对应的局面。现行会计专业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人才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从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看,许多单位在实际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日常会计操作和工作经历,多数企业单位要求应聘会计人员具有会计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我们的毕业生往往是动手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不知从何入手,感到非常陌生,不能马上胜任工作。究其原因,学生在校时接受的实战训练太少,接触的企业实际业务、实际案例太少。随着社会对职专生要求的提高, 学生很难上岗顶岗,毕业后很难马上适应工作环境。基于这种考虑,越来越多的职校已开始重视校内会计模拟实习。所以,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加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加强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能够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创建好模拟实验室
模拟实验室既是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了解会计工作,认识会计工作的场所,除配备必要的手工操作所需的各种会计器具(如模拟实习资料、财会记帐文具等)外,还应陈列有关的会计资料,主要内容有《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制度》,还有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等,以及部分图表(如会计机构、会计岗位设置图,会计业务流程图等);其中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除了解逐一列示外,还要配以各种会计实物资料进行解释和说明,如:规范的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和帐簿。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后,首先对一些财会法规、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充分做好会计模拟实习的前期准备
在会计模拟实习的仿真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习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如同置身于真正的财务部门一样。而且还能够亲身体验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等各会计工作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环节, 通过实习可以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的理解。这样可以补充学习理论教学上没有讲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分析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此,在实习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材料和知识的准备。
教师的前期准备有:根据所选教材中的经济业务和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应准备的必备用具,指导学生提前准备好应使用的记账凭证、各种账簿、账页、报表的种类及数量;在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业务模拟实习之前,必须对全部模拟业务进行试做;撰写实习指导教案(在教案中详细注明每一实验步骤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出处,以及知识要点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会计模拟实习的核心组织运作
在模拟实习正式开始之初,指导教师集中讲解本次模拟实的目的和意义,并概括讲解模拟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了解。根据实习材料,以某单位某年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按照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到完成实验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会计模拟演练。
(一)实习的组织运作方式
综合模拟实习的组织运作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混岗运作;二是分岗运作。
为了使学生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运作方式一般采用混岗式,既要求每位学生单独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内容。这种运作方式的优点是:学生通过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而且在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便于组织集中学习。
(二)实习的内容和过程
会计模拟实习按实习内容的综合程度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性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三类。
1.单项模拟实习。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习。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习,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习,会计账簿开设和登记实习,结账和错账更正实习等。
2.阶段性模拟实习。在学生学习完某一门会计专业理论课后,学校应安排一至二周的时间,对本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和相关会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深化本课程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如在学完《财务会计》后,可设计一些涉及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工资、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结算和分配等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3.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在毕业前夕组织,以提高学生将前面学过的知识(如各种会计方法、程序和会计实务等)加以综合运用的能力。综合模拟实习的实习资料,是某一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通常为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按照实习的总体要求,从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编写财务说明书,到完成实习报告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模拟演练。例如:在“工资与福利费的核算”这一章节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从工资中扣除的个人所得税、房租。应该记入“其他应付款”还是“其他应收款”账户,学生很不理解,通过指导教师的分析讲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先付后扣应记入“其他应收款―职工XX”,如果是先扣后付则应记入“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等账户。使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把以前学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五、会计综合模拟实习的考核与评价
实习成绩的考核是会计模拟实习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实习质量、促进实习过程良性运转的有力保证。为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习考核体系,将实习要求与实习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验运作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一是过程考评,占40%。主要注重组织管理、全部工作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之间衔接。
二是结果考评,占60%。主要看提交的实习资料和实习报告。
评分参考标准为: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占30%;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占30%;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占20%;会计档案装订占10%;实习报告编写占10%。
总之,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而且还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会计模拟实习教学增加了学生对会计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较好地解决了将所学会计理论、方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红.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4)
[2]于玉林.21世纪会计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7)
[3]颜廷生.对会计教学与实践关系的反思[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2).
[4]王福英.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会计之友(下),2006,(10).
[5]盘玲敏.论如何提高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效能[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6]孙万军.会计岗位综合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原理” 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285-02
在当今大众化教育的环境下,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会计学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按照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会计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具有与之配套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模式,那么独立学院的会计教学就不能照搬重点高校的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会计教学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充分重视实验教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实验教学不仅应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还应贯穿于其各主干专业课的教学之中,而且各实践教学环节还应与理论教学密切配合。而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对于这一课程的教学研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讨论。
一、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的核心作用
会计学原理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在会计学专业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学原理是会计本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是学生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的奠基石,这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会计这一专业的理解及兴趣也非常重要,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以及对会计专业的浓厚兴趣,会计学原理教材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都非常重要。尤其是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了。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二是通过实验可以对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有更加具体的体会,为今后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指明方向;三是可以切实理解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的流程;四是可以提高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兴趣。
二、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是在会计学原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而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巩固和应用,只有进行了原理实验教学,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才能够得以切实理解,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讲,这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从目前通用的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结构来看,理论学习上,学生学习会计学知识,是从介绍会计、会计的对象、职能和会计核算方法开始,然后认识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复式记账方法,接下来是通过一个制造企业的经济活动阐述会计对象并加深对复式记账的理解,为后续内容即会计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登记、会计系统和会计报告的讲授进行必要的资料准备。从这一课程内容结构来看,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几个难点,不容易理解。但是如果通过实验以后,这些难点都可以得到解决。第一个难点是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理解上,在理论教学上,学生很难弄懂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切切实实做了账以后就会明白其中的含义;第二个难点是会计凭证中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理解,通过实验课的开展,学生亲手填制了凭证之后就会理解这两种凭证的含义和区别了;第三个难点是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从理论上讲,这个过程比较抽象,不容易讲清,学生也不易理解,但是通过实验以后,就觉得很简单了;第四个难点是编制会计报表,从理论学习上看编制会计报表显得很复杂,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通过实验,将总账登记完了以后,再来编制会计报表的话,会计报表的编制就显得容易多了;最后就是账务处理程序的理解,如果光讲理论概念,学生完全不能够理解,但是通过实验,通过对一个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学生就可以切实理解整个账务处理程序了。这就是说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对于初次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学生来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如果没有理论做基础也不可能上好实验课。
三、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建设
针对独立学院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独立学院必须有适合自己的教材。教材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贯彻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目标的确定必然要求教材内容和特点做出相应调整。为了适应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进行一定的改革,笔者认为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应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应增设会计基础知识训练。一年级新生在学习《会计学原理》理论课以后,会计学系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会安排进行会计学原理实验,那么一年级新生初次接触专业课,为了让学生对财务工作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还应重视财务工作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做账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出纳方面的一些知识。因此,教材的前部分内容可以增加会计手工数字练习、票据印鉴知识、点钞方法和识别技术、出纳岗位职责等这些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非常简单,可由学生自我练习完成,但是为了达到培养会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这些基本技能有一定要求,让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要求他们熟练掌握。
2.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应增设原始凭证填写实验。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为了让学生切实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会计学原理实验教材中应安排原始凭证的填列实验,在教材的后面增加常见的各种原始凭证票样。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课上所学的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这一内容,例如,对原始凭证上应具备的基本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和凭证的号码;填制单位的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济业务的内容、数量、计量单位、单价和金额;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等要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各种原始凭证也有了基本的认识,比如银行常用的各种结算票据、增值税发票等的认识。这些原始凭证票样可以通过附录的形式编在教材后面。
3.会计学原理实验模拟实验业务资料。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业务资料是整本教材的核心内容。该实验业务资料应该是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资料编写出来的,使学生做起来有置身企业真实经济环境的感受,达到实验目的。针对独立学院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新编写的会计实践教程,要以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以及与产生和形成这些经济事项相关的原始凭证(包括外来的和自制的原始凭证)、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凭证在各会计岗位的传递程序作为模拟实验对象,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用直观真实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报表进行会计业务模拟实务演练,从而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清晰直观的了解,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该业务资料最好选择企业年度中间某一个月的资料。目前大部分实验教材都是选取年末一个月的资料。如果选取年末一个月业务资料的话,编制的就是年报,而年报就涉及到分配利润,这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建议放在中级财务会计实验中进行。因为原理实验重点在于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并熟悉一定的业务核算。
四、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高校进行的会计学原理实验所采取的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随堂进行,有的则是进行电算化操作,有的是进行手工做账。笔者认为会计学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最好采取手工做账的方式,在专门的实验室来进行一定时间的模拟实验。为此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手工模拟实验室供学生进行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所用。实验教室应有必要的实验用品,实验用品包括公用物品以及实验耗材,公用物品主要包括计算器、直尺、剪刀、胶水、裁剪刀、铅笔、笔筒、科目章等,实验耗材包括记账凭证、总账、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多栏式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试算平衡(代科目汇总)表、红、黑水芯笔、会计报表等。这些公用物品和耗材均应做到人手一份。公用物品是不能带出教室的,可以供不同的班级使用,实验耗材则是由学生完成实验以后连同实验报告一起上交的。
目前,会计学原理模拟实验的形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全套的账务处理操作,还有一种就是模仿企业财务部门的设置,让学生按岗位设置进行实验。笔者认为,原理的实验最好是采取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全套的账务处理操作来进行要好些。因为对于初学会计知识的学生来讲,他们刚刚入门,还不知道会计是怎么回事,理论知识毕竟很抽象,只有真正全面地进行了一个企业的账务处理全部流程的操作,才能够切实理解会计这样一门学科,也就知道今后该怎样来学习会计知识了。所以,让初学会计知识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型
1 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状况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算起来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到当前为止己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拥有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欠缺。
1.1 高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存在不足,课时安排不够科学合理
从当前各大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教学的具体实施来看,大多数学校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围绕会计专业为中心来展开的,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实践课程几乎形同虚设。财务专业实验与会计基础实验是财务管理实践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课程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两种课所占的份额都太少。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有的学校,实践教学学分在学生总学分体系中所占比重不足百分之二十,有的学校内甚至低于百分之十;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也不够科学合理。
1.2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不够多样灵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与时俱进,拓宽教学思路,能够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如此才会提升实践教学效率,才会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当前的高职实践教学尚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授课模式上,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主体,惯用验证性、演示性教学为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尊重与确立,没有注重课堂互动,而且与现实相结合的案例性教学十分少,倾向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明显不足。实践课多局限在校内进行,学校没有真正敞开校门,为学生创设参与社会实践的条件,而且在校内举办的各类与实践相关的活动多是围绕会计类为中心。
1.3 实践教学硬件设施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实践课所用的实验室都不够专业化。财务模拟实验环境不够完善,多局限在软件与机房的修建方面,与现实财务管理的应用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实效性不足。校外实践课的开展条件存在缺陷,相关的校外实践基地不够稳定,渠道狭窄。
2 健全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践教学的内容要与财务管理相贴合,在课时安排上要科学化
首先,实践教学内容一定要与财务管理专业的性质特征相吻合。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在以会计基础实验教学为基本的前提下,要丰富与财务相关的基础实验课程的开设。比如融资、投资、经营资本的运作、经济效益的规划等,要将这这些实验课程科学化安排好,要注重合理分配与过渡等。此外,实践教学课程的时间设置要以优化合理为原则,要围绕财务管理专业的特征进行具体化分析。其次,高职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开展要立足于市场需求。相关实践课的内容要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整,例如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高职学校就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对此类内容进行相应的增加,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够胜任社会岗位的要求。
2.2 在方式方法上丰富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要从方式方法上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向互动性实践、导师制、案例分析等形式上倾斜,旨在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为学生创设切身参与的机会与条件,切实提升学生的自我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与主动性,在形式上可以采取小组互助、查阅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能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等。实践教学的展开要结合具体的现实案例来进行,这样不仅与时展的需求相贴近,更易于增强学生的现实实践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案例分析,能够从不同的案件中挖掘出不一样的信息,能够从案件中获取经验,借鉴教训,学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3 构建专业化实验室,拓宽校外实践基地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配置专业的实验室,不仅要有机房和配套的软件,还要做到对企业实际财务流程管理进行真实的模拟。高职院校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手工模拟,例如当前比较流行的ERP沙盘模拟对抗实验室,其并不是专业的财务管理模拟,这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以满足财务管理活动专业流程及处理的要求。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作为高职院校校外实践基地时,其效果总是很不理想。因此,可以尝试其他一些办法:第一,把高职院校的校办企业作为校外实践基地。由于企业与高校密切的关系,这种合作稳定而可靠。第二,高职院校之间相互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因为高职院校之间往往有着紧密的合作和交流,所以这种方法也是可是实现的。第三,立足于高职院校的性质特色,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拓宽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6)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综合性大学《会计学》课程教学在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共性与差异的实际,指出教师应把握好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此课程的不同需求,明确其共性与差异,有针对性“因专业施教”,力求在会计信息提供与会计信息应用之间找到平衡。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教学 共性与差异
一、引言
自1998 年教育部将会计和审计整合为“会计学”专业并将其归为管理学门类中的“工商管理”学科后,我国的会计本科教育走上了通识教育的轨道。目前相当多综合性大学的经济与管理学院都将会计学作为经济类、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就要修读会计学课程,而此时并未分专业,大二分专业时只有管理类学生将来选修会计专业。换句话说,讲授会计学课程的教师只明确自己所教的是经济大类还是管理大类学生,并不知道有多少学生将来会从事会计专业。众所周知,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需求是有差别的,教师教学时如何区分?本以下探讨。
二、会计学教学差异及共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差异
1.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传统上称会计学原理)是专业基础课、入门课,会影响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掌握,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技能、对象、任务;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记账方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和各种账务处理程序;能够掌握工商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能阅读和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只是众多经济、管理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会计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感觉”,使学生学会怎样用会计信息,并通过对会计报告的利用,分析和解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一般财务会计问题,以适应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
2. 教学内容应体现专业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如上所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是使其成为会计信息的应用者。因此,对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的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到会计账簿的登记再到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为流程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可稍有提高,补充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的会计分录的编制,增加与后续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衔接,避免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脱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我们的教学内容应注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不仅让学生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鉴于学生一般只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感兴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具体核算程序。教师在用一定学时讲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后,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报表项目顺序,讲解每个项目的分录的经济意义及对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在这其中强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内容。以金融工程专业学生为例,“金融资产”的讲解应是重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可以选择的,教师的讲解应注重对此三个项目的会计处理为什么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经济后果。
3. 选用教材应有所区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线。目前我院的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会计学课程统一选用的是《会计学原理》教材。对今后选修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适合的。因为其注重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其中基本理论主要介绍会计的两大平衡公式及复式记账原理;基本方法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而会计核算方法中以设置账户、复式记账为重点;基本操作技能讲解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的应用,即如何采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这为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和理解后续专业会计课程奠定了基础。但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教材包含了过于复杂的具体核算过程,只是就会计论会计,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今后“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的需求。鉴于此,为保证会计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我们建议对管理类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因为按近五年选专业情况,管理类学生中到大二选小专业时70% 是选会计专业的。经济类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目前还很少有本科阶段非会计专业专用的《会计学》教材。因此选用时注意这类教材在内容上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包含会计基本概念在内的会计学的整体框架;会计循环过程;基本核算业务(报表项目阅读)。其中基本核算应注重会计核算与经济活动相结合;注重会计核算中会计师会计选择的经济后果;让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的获取,理解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明白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帮助。
(二)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会计学教学共性
1. 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胜任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还要具备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领导能力等多种能力,这需要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如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会计实验实践环节等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哈佛大学的John Boehrer 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者某一特定的企业案例进行互动式探索过程”。对于没有经济学、管理学常识和实践经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应用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开发“案例引导教学”模式。提前将案例资料和应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准备。如讲解存货核算时,在把几种存货计价方法讲解完以后,将一个实际企业进行存货计价选择的案例数据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段时间通过自己前期的资料搜集来思考问题,为课堂案例教学打下基础。同时加强分组的课堂讨论和辩论,通过学生辩论和教师点评不仅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实验教学可以及时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鉴于课时原因一般安排3 个学时的实验课,但选用的实验软件有所区别。目的是让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是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地位,理解会计信息如何为决策提供帮助。为达到实验教学效果,实验指导教师应在实验前作必要的讲解和提醒,实验中加强指导,实验后认真总结。同时,学生在实验前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课程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
会计诚信危机危害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阻碍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决定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公允性的重要因素,现行MPACC 的课程中有“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而很少有高校在本科阶段就设置相应课程,当然这和高校对本科生的学分要求有关。以武汉大学为例,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总学分为140 学分,但通识课程就要67 学分,占总学分的47.9%,在专业课程学分只有总学分的52.1% 的情况下,很难再设置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所以受制于学分因素,只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就一向致力于提倡“道德教育是会计课程的基石,是会计职业教育的灵魂”。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会计学原理授课过程中再多强调职业道德也不为过。如在会计凭证审核环节,对于违法凭证会计师可拒绝受理,“如果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师受理违法凭证,作为会计师,你如何做”。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强化他们对客观、公正的认识。鉴于目前还存在腐败现象,社会影响较大,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同样有需求。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确虚假会计信息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另外,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还应强调其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管理者特定的工作职能,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其正确行使职权。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销售环节时强调企业销售高管制定销售政策的道德问题;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在讲解员工薪酬核算时,让其明确在绩效和薪酬中的不公正做法。
3. 应注重新规范、新准则的传播。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应注重会计知识传授和会计法规传播相结合。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会计学课程除具有专业性、操作性强的特点之外,还具有极强的法规性。会计师在提供会计信息、管理者在应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均应明确这些会计信息是在怎样的法规环境下生成的;是否有新法规的出台;新旧法规的差异又如何影响会计信息的产生和应用。由此,教师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改进原有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使之得以不断更新。
《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从2005 年以来相对稳定,但由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各项准则却在不断变化中,会计规范经历了由“制度与准则并存”到“以准则为主”的转变,特别是2006 年会计准则体系形成后,2014 年以来又颁布了“合并财务报表(修订版)”“财务报表列报(修订版)”“职工薪酬(修订版)”“长期股权投资(修订版)”“合营安排”“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等准则,且要求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于2014 年7 月1 日正式执行这些准则。这些变化应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如对会计专业学生讲解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时,应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变化的影响;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解报表项目阅读时,应明确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带来的影响。
另外,继2008 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后,2010 年又制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内部会计控制转为内部管理控制。对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应向学生灌输内部控制规范逐步完善的背景和精神;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可通过一些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向学生强化管理者的职业道德。
三、会计学教学共性与差异应对策略
(一)要关注学生专业差异
因会计专业学生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学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而教学目标的差异决定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应有所区分。针对目前所有修读会计学课程的学生统一采用《会计学原理》教材的现状,我们建议为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原理》教材以保证本专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讲解。为非会计专业学生选用会计学教材,教学内容应轻会计核算,重会计信息与经济和企业经营的关系以及会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二)重视案例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都应注重案例教学、互动教学以及实验实践环节,通过课程的创新性讲授及课堂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同时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都应加强诚信教育和商业伦理道德教育。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客观、公正、真诚、友爱的职业道德观,为整个社会的诚信教育奠定基础。案例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拥有全新的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必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将新颁发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的传授给学生。针对会计学课程法规性强的特点,不管是会计专业还是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教师都应将新规范、新准则的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亚民,王天东. 从mba 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J]. 会计研究, 2003(5).
[2] 张健.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2010(10).
[3] 蒋大富. 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 财会月刊,2011(07).
【关键词】 ERP沙盘模拟;会计核算;会计实训
一、引言
当前会计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脱节等情况还比较突出,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大多还是停留在以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模式进行练习,或者指导教师编写相关的整套业务让学生练习做账,主要为验证性实训,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生经济交易的真实环境,导致在就业后实际业务发生时无法完成制单实务等工作。由此可见,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仅仅上升到会计电算化的层面的设计思想已经不符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基于ERP沙盘的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新模式顺应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使会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成为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重构和优化的中心任务。
二、ERP沙盘模拟环境
(一)ERP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这一观念最初是由美国的Gartner Group公司在90年代初提出,是目前全球企业信息化采用的主流系统。ERP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简单的说是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ERP的主要宗旨是将企业各方面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物料、设备、信息、时间、方法等方面)充分调配和平衡,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到一起,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现代化的转变,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为高层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有效提高盈利水平,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
(二)ERP沙盘模拟经营实训
ERP沙盘模拟实训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是一种突出直接参与性、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上,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经营要素直观呈现,参与者被赋予不同管理角色,并被分配在若干个相互竞争的虚拟企业里,模拟企业实际运营的过程,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使受训者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全新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ERP沙盘模拟实训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在目的、设计、内容、手段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以角色扮演模拟游戏为特色的ERP沙盘模拟在高中等教育、职业培训、学术研究等领域得到研究和应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层次的会计类课程,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ERP沙盘模拟下构建会计专业实训
(一)目前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会计核算方法,轻综合。会计基础课程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阶段、综合)都是以一个工业企业某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为蓝本,要求学生从技术上练习从凭证产生到报表编制的一整套会计核算方法,不同的实训只是在深度上有所差异而已,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会计实验教学的组织安排较为松散,随意性大,不能对学生的实验进度和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和控制,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在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中,会计政策、方法是既定的。就是处理数据,方法是惟一的、答案是确定的,最终所有的人得到一致的报表数据。现实工作中因为很多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具有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会计业务要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在现在会计实训教学中是没有做到的。
3.实训内容涉及面窄,教学内容单一。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均是根据历史交易进行做账制表,涉及的内容往往只是某类企业某一月份的经济业务,所进行的大多是一种验证性的工作,形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循环实训,会计的核算功能是体现出来了,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几个方面正是社会需求方所亟需的。
4.实训教材缺乏体系,信息化程度差。教材资料比较陈旧,而且严重滞后于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教材的内容极大地限制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其他专业课的实训教学缺乏必要的联系。随着电子商务和ERP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会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大量数据通过网络直接采集,会计信息系统将日趋开放,故实训教材体系应包含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子系统来分析和运用的模块。
(二)构建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
ERP沙盘集成了会计专业的主要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可将各专业课程与ERP沙盘中相应的业务模块进行对应地学习及实训(见下图):
1.ERP手工沙盘模拟阶段。在入学专业介绍后,结合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中应用ERP手工沙盘模拟。使学生认知企业,树立专业信心及兴趣;教会学生要从企业整体运作的角度去了解会计,把包括企业全面运作过程、相互竞争的环境、团队协作、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等整合在一起,在实战中使学生理解企业如何运行、会计与企业的关系以及会计的作用,使学生理解会计,了解交易与财务报告的关系,理解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区别,了解会计处理程序与管理决策程序之间的关系。
2.ERP电子沙盘模拟阶段。在会计综合课程学习阶段中应用电子沙盘模拟。针对会计课程中的复杂专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现实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在经过了企业全过程运作,产生了财务报表后,可以由学生承担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投资的模拟运作,针对税收课程承担税收减免角色,提高学生对合理避税策略的理解,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的内部控制专题让学生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和改进方向进行讨论等等,使学生在充满兴趣和乐趣的同时学到了更扎实的知识。
3.引入电子开票、纳税申报、审计等模拟系统阶段。现阶段会计实训教学中采用的还是手工开发票、手工纳税申报的方式,而在ERP环境下,企业电子处理业务能力较强,会计核算职能弱化,监督职能增强,为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基础的会计工作,也非常有必要在会计实验教学中引入电子开票和电子纳税申报模拟系统,增加计算机审计、财务管理等内容。
(三)建立实训教学评估体系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有选择地放弃传统封闭式的、固定的教学评估体系。模拟实训一般历时较长、建议教师分级设置学生实训效果评级制度,根据学生参加实训的科目和掌握情况评判等级,杜绝只通过实验形成的材料和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绩,评估结果载入学籍档案或发给证明,作为未来工作单位录聘的参考资料之一。
强化会计处理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精简核算基础实训,增加会计估计与判断的空间。考虑到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会计人员向管理能力发展的要求,要适当减少核算基础实训涉及的会计事项,选择有代表性、涉及会计判断的决策事项;其次要改变每个问题都有其固定答案的现状,给予学生查阅相关准则、制度进行合理会计估计和判断的空间,也有会计选择上的主观判断性。针对指导教师的对学生沙盘控制有一定的难度问题,教师可在业务设置方面通过软件来进行控制,例如制作EXCEL电子表格来控制。
四、ERP沙盘会计实训的体系创新价值分析
1.仿真度高,实用性强。ERP沙盘会计实训给学生提供仿真的企业环境,不仅模拟真实职业岗位,而且仿真企业内部流程、仿真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沙盘模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业企业的缩影解决会计模拟实训的根本难题,弥补学生不能到实习单位实习,或者在实习单位只能学到片面的、个别环节等的不足;学生真正体会到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如何处理会计问题,保证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衔接,使学生上岗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岗位要求,降低企业再培训压力,节约企业成本。
2.教学方法手段先进,效果良好。ERP沙盘课程的沙盘教具清晰、直观,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迅速知晓模拟企业的经营状况;ERP沙盘课程采用的“角色扮演+经营分析+咨询顾问”的教学方式和“体验式、探究式、竞争性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空前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探究企业经营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考企业管理的真谛,掌握岗位技能,培养职业素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诚实守信的品德素质。ERP沙盘模拟实训创造了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提升了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统观全局、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经营中,企业不景气,锻炼了学生应对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状况,锻炼了学生对时机和机会的把握及应变能力等,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为成为合格的职业者在心理上和经验上做好准备。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保持诚信是学生立足社会、发展自我的基本素质。在ERP沙盘模拟经营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
ERP系统的实施对会计工作环境、会计职能和会计人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ERP沙盘模拟与会计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玉超.ERP沙盘模拟教学模式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21(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