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电影音乐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影音乐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电影音乐论文

第1篇

《兔侠传奇》邀请了香港金牌制作人金培达为该片配乐,大陆的听众最熟悉他的作品可能是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但其实他对电影音乐的贡献更是惊人:柏林电影节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原创音乐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电影音乐的奖项拿到手软。金培达在看了两分钟《兔侠传奇》的片花后,就欣然答应为该片配乐,这也是他作曲生涯中第一次为动画大片配乐,因为兔爷是一个北方、有京味的人物形象,所以在整部影片的配乐中一定要融进京味儿的精神。但这又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动画片,不能简单地呈现民族音乐。所以“国际流行趋势中融入民族风”成了《兔侠传奇》音乐最重要的创作特征,金培达的作品一向给人大气、张扬的感觉,这次除了保留了这样的风格外,他融入了民族音乐的细腻,让影片音乐成为一个重要的角色,把画面欲表达但在剧本上没有写出来的“弦外之音”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电影音乐更重要的作用。

电影音乐具有的良好的艺术表现特殊性,它与其它音乐艺术有着共同的审美特征,但有其个性。所谓共性是指,它们都是人类的审美对象,都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和形象体现,都能表现创作者对生活的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感情、趣味、理想、观点等),都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审美表现手段、技巧,构筑能够激起欣赏者美感的形象形式,能给欣赏者审美的感染和陶冶,有能满足欣赏者审美要求的审美价值;个性显现是指它的特殊本质,即凭借的特别物质媒介以及表现手段,诉诸欣赏者特殊的审美感受及效应。《兔侠传奇》音乐的成功不仅仅是国际流行趋势与中国民族风格的融合,否则听众很难激起或开心搞笑、或悲愤深厚的情感。正是由于在音乐的运用上该片在遵守音乐的一般审美大众共性的前提下,也竭力用其个性激发受众情感。音乐存留了民族风格的配器手段并使之突破,这正是音乐核心美学价值及技术表现手段的深刻显现。从创作方法和技术层面中进行细致研究,以总结创作特色,揭示其创作奥秘。金培达在《兔侠传奇》音乐创作中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处理音乐素材,却演绎颇多的精彩音乐,从中体现了强大的创造力。

具体表现在:第一,变化配器手法使主题音乐再现。如:影片开场之时,主题音乐渲染了宏大的时空感;当兔侠以不同心情、不同情景出现时,主题音乐旋律以不同的配器手法再现,衬托了不同的情绪氛围。很显然,多次主题音乐的出现所采用的配器手法和乐器尽管不一致,但营造了多种不同风格的强烈的人性情怀与人文意境。第二,音乐语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影视艺术是一门以视听为基础的综合艺术,两者必须高度统合,音乐与视觉务必同时服务剧情。画面造型以直观的形式塑造人物性格,同样,音乐的闪现也是人物形象性格的指代与隐喻。如:牡丹的主题形象音乐:使用弦乐和吹管类乐器演奏优美、流畅的旋律性乐段配合牡丹温柔又坚强的个性。兔侠的主题形象音乐: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配合其滑稽而憨厚的人物形象。熊天霸的主题形象音乐:铜管与众多弦乐、打击乐的组合,表现阴险狠毒的人物形象。两个强盗的主题形象音乐:弦乐拨奏与大管的结合,表现愚蠢、幽默的气氛。第三,乐器特殊奏法和音效相结合,不但渲染气氛,同时也是提升影片意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影片中,定音鼓滚奏、弦乐的颤音奏法明显营造着紧张气氛,同时叠加了音效在内的声音,使《兔侠传奇》在声音上从传统音乐,到现代管弦,再到特殊音效融为一体,使影片意境上突出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与民族侠义精神及文人崇高信仰以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挥的淋漓尽致,成为华夏民族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其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兔侠传奇》运用了大量的民族吹管类乐器,使用了隐喻和象征的喻情手法,折射着人格的美好或道德的寄托,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审美追求。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意境自然是一种正义、豪情、仁义礼智信的深远境界,弹拨乐与木管的结合所强调的更是一种无限和深微的境界。《兔侠传奇》音乐处理方式,都是华夏民族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二、《兔侠传奇Ⅰ》音乐的审美意境

意境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具有特色的审美概念,《兔侠传奇》音乐创作的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音乐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大量音效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得人景相融。同时,通过环境营造,也蕴含了人物性格特征,象征人物的命运,构造了悠远而深长的意境。

1.审美的倾向

当代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兔侠传奇》在影片的听觉美感及视觉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观众在享受这听觉盛宴之后,还有回味的意蕴。影片中有音乐、造型、画面、色彩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不仅仅流于形式,且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形式兼具内涵。《兔侠传奇》不仅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其意境的营造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也超越了观感的层面,这是音乐与画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兔侠传奇》中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虽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承载了人性复杂性的表现,和在某种程度上人性及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之处。

2.意境的产生

《兔侠传奇》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虽意境具有民族性的审美范畴。该片的审美理想就是尊崇的形与态的合一,视与听的交融。《兔侠传奇》音乐的审美意境,就是以优美的艺术形态完美、和谐的显现。事实上,《兔侠传奇》音乐具有柔悠远的审美意境,同时兼具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所以,片中音乐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情绪之中,进而创造多层次审美格调。在该片视听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都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兔侠传奇》音乐将视野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超脱了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的狭小局限,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影片表现了人性温暖而优美的一面,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无限放大。《兔侠传奇》随着音乐推进剧情的发展,审美深度也向着纵远行进,并极力推进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使得审美情趣得以自然产生。音乐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其审美产生趋向于温和与和谐,通过营造形式美感,使得艺术审美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也实现了真正审美情趣的理想追求。

三、结语

第2篇

第一,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精神。在我国电影艺术发展初期,电影音乐是弘扬民族精神、宣传爱国主义的重要形式。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在1931年合作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该影片首次使用了插曲、主题曲等音乐形式。期间,《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十字街头》等革命歌曲被广泛应用于电影之中,歌颂了抗日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劳动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比如,电影《桃花劫》的插曲《毕业歌》以富有号召性的音乐激励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歌颂了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的爱国精神,在主人公走上断头台时,歌曲缓缓响起,带给观众一种心灵震撼。再如,《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洪湖赤卫队》等影片的主题曲与插曲都赞扬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歌颂了正面的英雄形象。在《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中,作曲家以加长拖腔、休止符、装饰音等形式,展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歌颂了优秀的中华儿女。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打破了革命歌曲的固定模式,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歌曲之中,形成了结构紧凑、旋律缓慢、音色低沉的音乐风格,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第二,以电影音乐表现民族风情。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迥然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民间音乐,如东北二人转、蒙古长调、江南小调、藏族民歌、苏州评弹、河南豫剧、安徽黄梅戏、陕北信天游等,这些民族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地域特色浓厚。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民族音乐进入了电影艺术之中,形成了许多有着浓郁民族风情的电影音乐。比如,在影片《卧虎藏龙》中,谭盾以清淡朴素的民族音乐创造了一种“很深的寂静”,以拨弦乐器阮、马头琴、二胡等营造一种古朴、深沉、苍凉的东方文化韵味。在影片《十面埋伏》中,作曲家梅茂林直接引用了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旋律。琵琶曲《十面埋伏》是根据垓下之战中韩信布下十面埋伏阵法击败楚军、迫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实创作的古曲,该曲完美展现了影片《十面埋伏》的思想主题。影片开头导演以若有若无的琵琶曲拉开序幕,渲染出一种纸醉金迷的奢华场景;在影片的打斗场面中,婉约、舒缓的琵琶曲创造出一种神秘、悲凉的音乐氛围。电影《英雄》中,谭盾使用了许多北方音乐元素,创作了《序曲》《风》《胡杨林》《天下》《咫尺天涯》《英雄葬礼》《悲情沙漠》《和平天下》等电影音乐,以秦腔的悲壮、马头琴的幽咽、鼓声的雄壮创造出一种雄浑恢宏、磅礴大气的气势,表现了戈壁滩的苍凉、秦军的威武雄壮、战争的残酷悲凉等。音乐家赵季平先后为《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变脸》《霸王别姬》《菊豆》《黄土地》等电影创作了电影音乐,他将原始的民间音乐融入作品中,以民族乐器、民族素材、民族手法等表现影片的思想主题和文化意蕴,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比如,《秋菊打官司》中,赵季平多次使用了秦腔小调“哎,走啦”,这几句简单的吆喝将秋菊的率真、执拗表达得淋漓尽致。除了民族唱腔、民间歌曲、民族乐器之外,戏曲也是表现“民族风”的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音乐之中,比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有着浓郁戏曲味道的电影。在影片《霸王别姬》中,戏剧配乐承担着多重角色与身份,主人公蝶衣和小楼都有大段的京剧唱段,这些唱段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的人生命运。

第三,以电影音乐表现乡土文化。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农村文化受工业文明的冲击较小,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因而,许多导演都将镜头对准了偏远的农村,以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作为电影配乐,展现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文化,比如,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陈凯歌的《黄土地》等都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在电影《黄土地》中,作曲家赵季平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曲调,音乐与广袤无垠的黄沙、贫瘠荒凉的黄土地相互映衬,凄然悲壮的曲调、低沉舒缓的旋律、苍茫浑厚的气势,抒写了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在《红高粱》中,张艺谋运用了许多地方曲调和民族乐器,以自由热烈的音乐表现了质朴的农村文化,特别是影片中“野合”的片段,运用四支低音笙、三十支唢呐齐奏出嘹亮的音乐,表现了“我爷爷”和“我奶奶”轰轰烈烈的情感,表达了对压抑人性的封建礼教的叛逆。片尾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质朴自然、粗犷豪放、酣畅淋漓,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影片《五朵金花》用白族民间乐器、竹笛、木叶等表现了白族青年的爱情故事,特别是清纯悠扬的《蝴蝶泉边》形象再现了大理的旖旎风光。电影《刘三姐》以原汁原味的壮族曲调为配乐,用音乐表现人物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情。

二、电影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新趋势

第3篇

(一)器乐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民歌传唱已经不能满足电影的需要。特别是在一些年代戏中,需要一些特别的乐器来烘托气氛。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中,主要包括拉弦类、吹奏类、弹拨类以及打击类等类别。在电影音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作品都是在原有民歌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了作曲家的二度创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较典型的是《孔雀公主》,创作者采用了奏鸣曲的形式以及演奏原则进行改变,将原有的山歌的简单旋律进行了再度的创作。对电影的主题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呼应。例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场景下,对民歌旋律的主次进行强调,只选择最贴合电影情境的部分或者强调某种感情的深度、广度。

(二)戏曲

相对于前面两者,戏曲则更加具有综合性。戏曲集合了民歌、舞蹈、器乐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戏曲对中国电影的产生以及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定军山》,其实不难看出,其中戏曲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后期的包括《歌女红牡丹》中穿插的京剧片段更是多达四个,如《裕塘春》《四郎探母》《拿高灯》,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非《霸王别姬》所属了,它十分巧妙的融入戏曲的元素进去,此时的电影承担了载体的作用,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以两个京剧名角的人生为主线,将主人公的爱恨情仇穿去,整部影片都没有离开京剧,有一种戏中戏的感觉。这部影片的民族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为后世的作品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作用。

二、典例综合分析

在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可谓体现的淋漓精致。首先,《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这首曲子真实的再现了公元前20年根据楚汉在垓下决战时, 汉军刘邦用十面埋伏阵法大败楚军项羽这一历史史实。全曲气势恢宏。而在后期电影的制作中。导演张艺谋并没有选择我国本土的音乐人,而是邀请到了名震国际的日本作曲家梅茂林。作为一个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局外人,似乎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精髓,将目光聚焦在中国古典音乐中,忽略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中对古典音乐的改变,回到最纯真最原始的状态。电影中主要使用的琵琶,自隋唐时期传入,就一直在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部影片中,琵琶的演奏一直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变换手法以及节奏,音乐与剧情发展配合默契。将琵琶的细腻委婉与铿锵有力表现的游刃有余。在中国电影的民族音乐发展史中,人们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摒弃了西方乐器混奏的交响乐模式,发现了针对于中国传统乐器特有的演奏方式,有时候仅仅使用一件或者两件民族乐器可能效果更佳,更具有代表性、独特性。

三、结语

第4篇

音乐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串接作用,音乐的连续可以使断续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形成音乐蒙太奇的效果。如在《美国往事》中,埃尼奥•莫里康内的配乐为影片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衔接作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过渡,当老年诺德斯重返纽约,他与莫胖子在他们童年时经常玩耍的酒吧相见了。在看到莫胖子的落魄后,诺德斯终于明白,当年的100万美元不是他独吞的。而莫胖子也解除了与诺德斯的误解,二人又回到了互信和谐的状态。莫胖子转身去睡觉,留下了诺德斯一人在空荡荡的酒吧间中。此时,背景中低沉的小号响起,诺德斯踱步到墙边,看着墙上少女黛博拉的大眼睛出神,怀旧的音乐将诺德斯裹挟,他浑浑噩噩地走到了熟悉的马桶前,放下马桶的盖子并站上去,并拿下了墙洞上的砖块儿。此时,一束亮光打在诺德斯的眼睛上,而诺德斯的眼睛慢慢地靠近墙洞,此时怀旧的音乐渐渐淡去,而欢快的音乐无缝的衔接而起。镜头也从老年诺德斯的双眼巧妙地切换到少年诺德斯的视野。墙洞上的窥视视野中,是少女黛博拉跳舞的曼妙身姿,诺德斯也被带入了少年时的记忆中。影片的这一段过渡非常经典,在连续的老年诺德斯双眼的特写镜头中,先是以音乐的转折作为铺垫,接着以音乐的连续性作为过渡,将镜头转换为墙洞中的窥视镜头。音乐的连续式镜头剪辑流畅自然而不露痕迹,影片叙事的作用

的流畅性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干扰。音乐也可作为情节的一部分,构造出影片特殊的时空背景。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深沉、轻佻、激昂都要与影片的情节走向相对应。如《冰山上的来客》中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一插曲就是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片中,这一插曲共出现三次,每一次出现都对剧情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推动。歌声第一次出现,表现战士阿米尔回忆童年时和伙伴古兰丹姆的一段悲伤往事。第二次出现,是杨排长试探假古兰丹姆。第三次出现,歌声成为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相认的“证明”,从而解开了真假古兰丹姆之谜。作为情节的一部分,音乐发挥了重要作用。类似的,贾樟柯的影片《任逍遥》讲述了失业工人家的孩子彬彬和小济在落魄之际抢劫银行未遂的故事。片中多次响起了歌曲《任逍遥》,歌曲成为影片情节的一部分。《任逍遥》的歌词与影片中游动于灰色空间中的冷漠少年的心态协调一致。而任贤齐的《任逍遥》这首歌在影片上映时本就是已经红遍大江南北。影片中拿来借用,表现出心高气傲的少年的不切实际的心态。在影片中音乐的节奏与片中人物动作形成相互呼应,与影片叙事节奏相协调。每当我们看到片中的散漫青年,再听到“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的歌声,就会被召唤回世纪之交的那个充满不安与躁动的年代。

二、音乐与画面配合

第5篇

    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用音乐直接表现画面的情绪、气氛,由此产生了音画对位的结合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对其进行评价,并不是以音乐的音响效果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为准绳。电影音乐首先应该是属于电影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符合电影的观念和需要,无论是主题创作音乐,还是资料性音乐,都必须与影片风格统一,与叙事节奏相辅相成,与电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语言以及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而不能离开影片孤立地强调音乐的表现性和完整性。总之,电影音乐必须是为电影的整体要求服务,并自然地发展和分寸适当地存在。只有设计自然,在审美主体不知不觉中起作用的电影音乐才是电影音乐的上乘之作。

    电影音乐具有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功能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和视觉影像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特定民族的风俗、信念与习惯,传达着知识、艺术、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与人文的气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个群体的心灵状态、习惯与性格特征,是一种物质上、知识上、精神上的生活状态的整体显现。作为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一种从学习中得到的行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共有的。

    电影音乐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往往是以音乐主题的方式实现的。音乐主题是影片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描绘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乐思的旋律与节奏。美国电影理论家迈克尔?拉毕格在《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说:“一种特殊的管弦乐法或特殊的音乐节拍贯穿整部电影是由角色、场合或情绪所设定的。”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不是理性的诠释,而是感性的刻画,是通过感性的节拍、旋律、节奏以及不同器乐音色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文化传统与性格特征的。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乐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立意,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地域色彩与特性,这种旋律的立意与特性不仅能够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质,也能为某些场面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民族的氛围。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廊桥遗梦》中,导演在两个主要的场景里通过收音机传递出来的、有声源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交代了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兴趣、品味,并通过歌剧音乐刻画出主人公内心那种多情浪漫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美好的个人理想与沉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影片中这对男女之间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据和可信性。

第6篇

(一)钢琴音乐营造背景气氛声音的元素

在影片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钢琴在营造影片背景气氛时又有其独到的作用。钢琴音乐在《钢琴家》中作为电影背景的运用,使其艺术美学得到极致透彻的发挥。影片中被迫到处隐藏的主人公斯皮尔曼终于得以逃生,德国军官发现斯皮尔曼的时候,并没有呈现出纳粹凶残的本性,这并不让观众出乎意料,因为在这之前,《钢琴家》通过一段钢琴音乐,非常巧妙地营造出了十分忧伤的氛围,表达了德国军官的内心状态。当斯皮尔曼躲到阁楼的时候,在楼下传出由德国军官演奏的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这首曲子孤寂清冷、伤感凄怆,弹出了德国军官的人情味。《钢琴家》采用了这种背景渲染的手法来展现德国军官异乎寻常的一面,而避免了德国军官因为放走斯皮尔曼而显得不合乎情理。之后,当德国军官发现了斯皮尔曼的身份时,斯皮尔曼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第一叙事曲》,以这首曲作为这部分的背景音乐,代表了斯皮尔曼在反抗,预示着德国军官将会遭受惩罚,为影片后面的部分做了一个完美的铺垫。

(二)钢琴音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音乐可以推动影片的故事情节,尤其是在惊心动魄、一波三折的影片中,同时也是大部分电影的特征,音乐可以呈现出跌宕起伏的与平缓的电影节奏,起着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钢琴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这部分有也有着独特的作用。钢琴有时会不仅仅以音乐的形式出现,其本身就是影片中的一部分。在《钢琴家》中,当斯皮尔曼与德国军官共同演奏钢琴时,这就是电影的一部分,在电影片头部分、斯皮尔曼参加比赛的部分等,出现了多段的演奏。其次,钢琴音乐本身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影片开头部分,并没有出现战争的场面,而是反映出当地比较平静和平的社会生活风貌,然而当画面切换到电台录音棚时,之前所有表面的现象完全被德国军队的硝烟所破坏,以此故事情节得以发展。

(三)钢琴音乐的抒情功能

电影的故事情节与画面限定了钢琴音乐的类型,紧凑的场合需要紧凑的音乐,朦胧的场合需要舒缓的音乐。不管在哪种场合,钢琴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都是有所指的,或指向影片中的主人公,或指向画面出现的人物,或指向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故事情节的需要,钢琴音乐必须要与电影相互融合。当德国军官要求斯皮尔曼演奏的时候,两年多没有弹琴的斯皮尔曼在紧张的气氛中弹奏了一曲肖邦的《g小调叙事曲》,宣泄出自己内心的苦闷与,这种不仅是因为德国军官要他弹奏钢琴,更多的是抒发了其内心对战争的不满。德国军官在这首曲中听到的不只有音乐,还有犹太人民的呐喊,斯皮尔曼通过弹钢琴换来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四)钢琴音乐贯穿主题

在这部影片中,钢琴音贯穿了影片的主题和发展,使影片的前后发展得到呼应。《c小调夜曲》可以说是影片的核心,不仅表达了影片的主题思想,也概括了影片的基本情绪。在影片的开头部分,斯皮尔曼在电台的录音棚里演奏《c小调夜曲》,突然德国军队的炮火开始袭击,但是斯皮尔曼却没有停止乐曲的演奏,最终录音棚被炸,斯皮乐曼受伤才停止演奏。在影片进入结尾的时候,战争停止,宣布波兰获得解放,斯皮尔曼再次来到了电台录音棚,将那这首曾经被硝烟打断的《c小调夜曲》延续。这是他在整部影片中的期盼,同时也正是这种期盼的存在支撑着斯皮尔曼走过了这段不堪回首的时期。

(五)钢琴音乐升华艺术品位

在多种音乐类型中,钢琴音乐富有高贵感,并且为大众所了解,钢琴音乐浪漫、典雅,声音具有强大的可塑性,可比天籁,犹如小溪,犹如心声,弹奏者可以为所欲为地演奏出多种力度上的变化与对比,因此钢琴可以完美地表现演奏者的内心,而跳跃在指间的音符可以诠释出浪漫的情怀,带给观众儒雅完美的音乐享受。如果在电影中注入了钢琴音乐,那么就更深层次地升华了音乐的品质。在影片中,通过非犹太艺人来演奏钢琴,她全神贯注的弹奏《G大调前奏曲》,外忍内强,表达出他内心的悲伤和哀痛,当黎明柔和的阳光照在窗帘上时,抒发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使观众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对纳粹人的痛恨,这种沉重而平淡的对比也更深层次地升华整部电影的艺术品位。为了在二战中不被纳粹逮捕而到处躲藏。他饱受饥寒交迫的折磨与外界的各种羞辱,每天都走在死亡的边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类对艺术的追求,如今的电影已经不仅仅是导演的艺术,而是更为广泛的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导演、编剧、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音乐已经陪伴电影有百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说两者之间彼此相辅相成。不仅电影的艺术形式与音乐紧密相连,而且电影的节奏与主题思想也需要有音乐来烘托。钢琴音乐与演奏者的艺术表现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钢琴音乐强调以情感人,其内容蕴含丰富的个人情感与艺术魅力。钢琴音乐在体现主人公的情感状态时,同时也是描述自然现实最佳乐器,因此,钢琴音乐在电影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钢琴音乐与主题的完美契合

在影片中,斯皮尔曼饱受着挫折,亲眼看见国人被纳粹杀害,房屋被烧毁。在这段时期,斯皮尔曼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在斯皮尔曼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双手不自觉地在空气中弹着“钢琴”,正是音乐的力量在支撑着他。斯皮尔曼缓缓地走到钢琴前,在德国军官面前,在稍微迟疑之后,音乐在气若游丝般的斯皮尔曼干枯的手指间流出,这时德国军官的内心与表情逐渐改变,这也是音乐的力量。影片只有在斯皮尔曼演奏时出现了肖邦钢琴音乐,在纳粹进行杀戮、犹太人遭受迫害、斯皮尔曼四处躲藏这些情节的时候,没有任何音乐,这种气氛让人感到压抑,让观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当人们苛求生存、苛求人性回归的时候,肖邦的音乐响起,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这依然是音乐的力量。《钢琴家》巧妙适当地引用了音乐,为电影本身锦上添花,使音乐完美地达到了“电影化”,使音乐与画面不分彼此。

三、结语

第7篇

多元文化充斥下的香港文化不仅使香港人在价值取向上出现茫然的状态,而且带给人一种落寞的情怀、命运无常的幻灭感、缺乏依附和承载的无根感,以及疏离克制和理性的冷漠感。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单向的情感世界中,他们既不愿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又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情感,孤独地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是配合画面和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发挥着替代角色和剧情的重要功能。

(一)电影音乐发挥着替代角色的重要功能

在王家卫电影中,主要人物都有其特定的代表音乐。《重庆森林》中的女主人公一直想到地球另一端真正的黄金宝地去,而其主题音乐《加州梦游》就直接代表了女主人公的梦想和思想,进而成为女主人公特有的背景音乐和角色隐喻代表。直到有一天女主人公将警察663喜欢的歌曲《多么不一样的一天》换成自己喜欢的《加州梦游》,意味着女主人公想要取代警察内心深处的恋人。《花样年华》中《梦二的主旋律》变化不大的和声、提琴忧郁暗淡的调式风格,带给人一种萦绕于心、难以忘怀的感觉,这与孤独、无助、郁郁寡欢的女主人公的心情十分吻合,以至于成为女主人公角色的隐喻代表。每次画面出现孤独忧伤的女主人公身影时,音乐就会缓缓响起,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她内心的忧伤、无奈和悲切。《堕落天使》中的台湾歌曲《思慕人》不仅暗示了父亲是一位来香港的台湾移民,真实地再现了父子之间的关系,而且巧妙地表达了父亲对子女的关爱。而在王家卫的第一部科幻影片《2046》中,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功能则表现得更为明显:主题音乐《摇摆》节奏舒缓、跳跃,以大提琴的弹拨衬托小提琴,演奏出具有迷人怀旧风格的音乐,代表着表面多情、游刃于各种女人之间,内心却孤傲、失落、焦灼的男主人公周慕云;具有美式拉丁风格的Siboney代表的是余香难留、风尘无依的交际花;而歌剧《诺玛》中的《圣洁的女神》则勾勒出执着的女歌手形象。

(二)电影音乐替代剧情参与叙事的功能

电影主题音乐是电影故事情绪的基调。人物的内心活动有时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电影音乐的出现则刚好弥补了电影语言的空缺,积极地表达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在王家卫的电影中,电影音乐的使用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无论是音乐的节奏,还是音乐的风格,不仅能够表现影片人物内心细微的变化,而且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花样年华》中《梦二的主旋律》先后在男女主人公孤独地在面摊吃饭时,在狭窄阴暗的楼梯口擦肩而过时响起,舒缓的音乐将语言无法表达的内心寂寞、徘徊、无奈继而探寻对方内心世界的情感展露无遗。影片《堕落天使》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注定他们之间是不能产生感情的,但感情这东西很难捉摸,在合作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朦胧的爱意,此时男主人公“借用”关淑怡的歌曲《忘记他》表达了两人间没有结果的爱恋,结局尽在不言中。影片《阿飞正传》中选用的音乐都是具有热带雨林风格的古巴音乐,这与影片故事发生地马来西亚的地域背景是相同的,影片中音乐的选用不仅符合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而且预示着所有挥霍青春的人像梦一样莫名的开始,莫名的结束。电影音乐使碎片式的故成了统一的有机整体。王家卫电影中的音乐不仅发挥着普通配乐的暗示角色行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影片感情基调的作用,而且具有情节过渡、替代人物角色等参与电影叙事的重要功能。语言是一种抽象符号,传递的是特定的含义,但音乐不同,它比语言更丰富、更生动。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能够替代剧情将非线性的、碎片式的故事情节连贯成有机的整体,揭示影片复杂的背景、人物和情感。王家卫使用大量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法既向观众展示了现实的荒诞、异化和虚无,又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心理的边缘化、落寞感和无归宿感。

二、王家卫电影音乐的意义

第8篇

摘要:电脑音乐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正在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所掌握。作为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校外教育同样面临着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新课题。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提高和掌握下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能够应用的校外艺术教学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新世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关键词:电脑音乐 校外音乐教育 音乐伴奏带

学校音乐教育与校外音乐教育

校外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一样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我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要让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电化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刚刚开始试行,每个学校大都配备了电化教室和教师。主要是配合语文课、算术课进行教学,采用的方式大都是播放幻灯片。内容主要是几何图形和静止的动画片。在音乐课中也仅仅是播放录音带来欣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学校的电化教室也从过去的幻灯机、录音机发展了投影机、录象机,音乐学科也从脚踏风琴手风琴发展到了钢琴、电子琴。直到现在的实物投影仪、数码摄象机、数码照相机、电脑投影仪等等。教学领域也从语文算术唱歌发展到了几乎中小学所有学科。而且各校都建立了微机室、语音室各校也都相应的配备了专职的教师。

作为新时期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各方面的技能和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熟练的运用微机、录音机,录象机,电子琴等教学工具。不论是声乐教师、器乐教师、和舞蹈教师不能单单只会弹弹琴,放录音,特别是器乐教师要精通你单位的所有电子琴和基本掌握几种乐器的使用方法。要学习和掌握电脑音乐。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你的教学水平。

我们都知道,校外音乐教学主要包括声乐、器乐、舞蹈三个专业。那么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现代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实时、高效地采集、加工处理和播放图、文、声、像信息,充分发挥人和设备的潜力与整体效能,达到教学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共享的目的。因此,尽快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电脑音乐系统用于教学时的准确、客观、迅速、高效等优势和多途径性、可控性、创造性、灵活性等特点都是人脑音乐方式所不及的。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耳、节奏及和声训练,以及教授作曲、分析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写作方法和音乐史等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科的学习任务。这种直观、准确、有效的训练方式可使声音、图像、文字乐谱等并举,还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世界各信息网络获得更大范围内的知识信息,从而极大地开阔受教育者的眼界,为学生全面地获得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了“量”和“质”的条件。

一、用电脑音乐系统制作音乐伴奏带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一直是我们校外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比较头痛的一件棘手的工作。以前我们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文艺演出和各种比赛中所采用的音乐伴奏带大都是以下几种方式:

1、电台、电视台里录制:

声乐、器乐、舞蹈学员音乐伴奏带的制作特别是舞蹈音乐的录制从电台、电视台里

制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那里的音乐大都是别人的音

乐很难和你要求的音乐相吻合,但是一旦选中录制的音响效果是最好的、最专业的。

2、作曲家创作、在录音棚中录音:

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特点是它可以完全按照你的要求来形成你的音乐。从音乐风格到情绪变化、从音乐的发展到速度力度的改变都可以是你满意。唯一的缺点就是时间长、费用高。一般单位难以承受。

3、专业教师自己进行剪接、录制:

这种方法也是获得音乐伴奏带的一种方法。专业教师从别人那里借来或买来的录音带,或者是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录制和剪接自己所需要的音乐伴奏带。但是他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别人的音乐,很难和乎你的要求。特别是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长短、速度的快慢、调的高低都很难合乎你的要求,而且最大的缺点就是录制的效果及差、尤其是音乐段落的衔接处有明显的不顺畅的感觉和没有接好的痕迹。这种方法是专业教师没有办法的办法。唯一的优点是费用低。

用电脑音乐制作伴奏带的特点

1、以像专业的作曲家一样进行音乐创作

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记录、编辑、删除、修改,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可以对创作的音乐进行复制,这大大的提高了音乐创作的速度和时间,

2、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回放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可以马上听到自己刚刚创作的音乐效果,及时的进行修改和编辑音乐。

3、可以像专业的录音师一样进行音乐录制

电脑音乐系统同时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录音系统。在进行电脑音乐创作的同时电脑音乐创作人员录制自己刚刚创作并经过编辑和修改的音乐,有刻录机的可以马上刻录成CD光盘或MD和数码带。

二、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学员进行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课一直音乐艺术类院校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音乐舞蹈院校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提高艺术类学员的音乐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

用电脑音乐视唱练耳软件可以对声乐、器乐、舞蹈的学员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练习的难度、程度可以由老师进行设定,回答的对错电脑音乐系统自己给你识别和判断,成绩也可以存储。

三、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学员打印乐谱。

电脑音乐系统除了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录音和视唱练耳练习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利用打谱软件打印乐谱。

打印乐谱这个功能可以打印出非常专业的乐谱,包括钢琴谱、乐队总谱、乐手分谱、高级的版本软件还可以打印带有歌词的乐谱。这个功能对器乐的学员特别有帮助。原来器乐学员的乐谱大都是教师来给学员用手来抄写,速度慢、准确率差。用打谱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乐谱的功能不但可以打印演出、比赛的乐谱,还可以打印练习、排练的乐谱。

四、电脑音乐系统可以为声乐、器乐、舞蹈学员进行音乐欣赏

第9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元素;电影音乐;音乐问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98-02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早在历史悠久的时期就已经发扬。其属于国内电影音乐主要的构成部分,其对于我国的电影音乐发展情况,同时可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国际电影获奖中,很多获奖的电影中均包含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其能够给人以难忘的印象。由此可见,民族音乐元素有效的应用于电影音乐中,可以给电影加分,同时能达到民族音乐、民族乐器普及的效果。

一、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我国第一部题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影片为:塞上风云,其作曲家将西康民歌改变为思乡曲,将人们带入到北部辽阔的草原中。然后,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其插曲――敖包相会,将观看的人员牢记草原忠贞的爱情。影片:芦笙恋歌,作曲家:雷振邦通过拉祜族的特色风格和曲调,将电影创作歌曲――婚誓。早在20世纪60年代,电影阿诗玛中,有效的通过撒尼族曲调,创作独唱、多重唱,以及集体合唱,然后将音乐中的艺术气息,以画面的方式呈献给观众。同时,刘三姐音乐,主要选材为壮族的音乐。而五朵金花,即表现了西南大理等地区民族的风格。冰山上的来客,通过地方牧歌的方式,将电影的音乐彰显新疆的民族特色。而民歌广泛的普及,对于各民族的特色来讲,同时能够达到宣传的效果。这种民族特色的歌曲,能够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况、风土人情加以写照,同时可提高电影生活气息、艺术分为的效果。民歌中的音乐曲调、歌词相互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将电影中的蕴意体现。而音乐中,不仅仅可以将电影的情节进行展现,同时还可以通过环境将故事的氛围变得浓重。进而使得观看的人们,能够被故事情节和音乐的带动所感动。

民族音乐能够有效的创设人物的形象,将其心理方面的活动进行展示。如1987年,红高粱以电影中,酒神曲中,将北方的浓厚乡土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同时可让患者感受到电影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我爷爷、投身于的庄稼汉的形象,通过音乐的表现,显现的恰到好处。2005年获奖的电影:花腰新娘,其插曲均和彝族有关,其表现当地人们于水上劳动,将原生态歌曲淋漓尽致的表现,让人们改观了对少数民族电影音乐的 一项,进而形成一种刚韧有力的艺术美感。而民族音乐在民歌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应用于电影中,使得音乐的形象更加深刻的同时,还可以确保电影的效果。

二、民族器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主要包括:弦乐和弹拨、吹奏,以及打击几种,而不同的乐器其表达的效果均有一定差异。器乐演奏中,同时又转化了器乐的不同风格。电影:芦笙恋歌中,雷振邦通过拉祜族音乐,将芦笙进行搬走,以小调中提取音乐的旋律。阿诗玛以电影中,通过西南少数民族中彝族的音乐,选取的乐器为竹笛和三弦。众所周知,三弦的低音非常重,所以表现力极佳。电影中“天山上的红花”,采取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进行奏乐,效果较好。菊豆,通过民间乐器埙进行演奏,于主角人性期盼和封建禁欲的时候,实行两者间的碰撞,表现的效果极好。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电影,均能够通过当地民歌音乐进行配乐,而是通过作曲家进行创作。卧虎藏龙中,于到南方的环节中,应用有氧的竹笛进行渲染,然后配合新疆的古月,将女主角的俏皮进行展现。与此同时,云南民歌中小河淌水能够显示出任务的重要性,将玉蛟龙展示的恰到好处。在酒楼翻个的场景中,将血雨腥风的场景显现的较佳,能够让观众体会到音乐的风暴力量。而人们同时会感受到艺术的处理效果,人们的视觉和听觉方面均受到熏陶。此外,电影的主题能够将功夫和血雨腥风的效果进行彰显,把观众的自身修养,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行审视。此外,还存在一部分的音乐在应用的效果来看,比较内敛。

三、戏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戏曲,属于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达方式,其将歌曲和舞蹈、器乐,以及说唱等民族音乐的元素进行统整。其对于电影音乐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电影的音乐创作的过程的影响力非常大。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步电影:定军山,其中就涵盖很大一部分的吸取音乐。在30年代的时候,我国又拍摄了:歌女红牡丹,其主角红牡丹所展示的京剧就达到好多部,如拿高灯和裕塘春等。到了60年代红旗谱中,通过河北的地方戏曲,将板胡和唢呐等企业,将河北平原的歌名农民形象进行表现。在电影:枯木逢春中,其电影中的音乐将南方的戏剧和曲艺等音乐进行表现,特别为评弹,其将主角的再次相逢的场景,哪种错综复杂的情感进行表现。舞台姐妹中,将越剧的发展历程进行囊括,作曲家将越剧的音乐素材实行创作,并实行重点,采取适宜的方式将其思想和情感进行表达。曲作家,于电影拍摄的时候通过跟组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不乏收集素材和对艺人的访问,进而确保电影能够独具越剧的特点。此外,同时需要对全新的音乐进行创作。人鬼情未了以电影中,将主角的心理历程进行展示,通过叙述的方式将故事进行讲解。作曲家没有按照原有的戏曲乐,仅通过河北梆子的戏曲唱腔创作主题的音乐,将主角的实际状况、舞台情况相融合,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活着中的主体音乐,体裁为秦腔和皮影戏的厂房,其主要显示的为淳朴和粗犷的音乐,进而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菊豆中,使用京剧《西皮流水》其主要强调主体音乐的反复,进而实现贯穿电影的效果。卧虎藏龙的音乐中,将武打的场面和京剧艺术,相互结合,以达到武侠电影音乐和戏剧艺术融合的效果。戏剧音乐如何有效的使用,能够确保戏曲音乐将传统文化、人类的生存、人们的思索进行展示,进而达到和电影新意的结合,这也是戏曲音乐的主要特色。如霸王别姬中的戏曲音乐,将主角的成长、社会情况淋漓尽致的表现。电影音乐,能够将人物的命运,通过哲理性的音乐进行转化,而这也将电影的音乐画上圆满的句号。民族音乐于电影音乐中,具有较强的推动效果,能够将具有民族的特色发挥到极致,这和创作者、作曲者的态度有直接的联系。像雷振邦和张棣昌、陆云等作曲家,能够实际进入到社会的地层,搜集民族音乐元素的资料和素材,而这也给电影创作的音乐加色。国内的电影音乐,在影视界中占据了即为关键的位置,其带领国内的电影音乐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铺垫了平坦的道路。其中能够代表国内电影音乐的创作为:红高粱、活着、霸王别姬,以及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在这些音乐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音乐特色,同时可显示出我国音乐元素(戏曲)的特点,将音乐创作联合人们的生活进行构思。秉持中国的特色――民族文化的电影音乐,通过认真的创作态度,确保电影音乐能够将我国的音乐特色展示出来。

四、总结

现阶段,我国影视市场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的电影进行电影制作、技术和主流意识等,均能够和国外抗衡。因此,只有不断的提高民族音乐的特色,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合理的应用于电影音乐中,建立我国自己的电影音乐特色,才能够有效的推动电影音乐的良好发展,促使民族音乐元素被发扬光大,被人们所认可、周知。

参考文献:

[1]王斌.论流行歌曲创作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0(05).

[2]刘超.试论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J].芒种,2014(14).

[3]闵敏.论中国电影音乐中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J].传播与版权,2013(05).

[4]刘婷婷.试论电影配乐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J].音乐时空,2013(10).

[5]陈楠.试论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J].芒种,2014(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