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化学教育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2: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教育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学教育

第1篇

一、“绿色化学”的提出和内涵

“绿色化学”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美国环保局的官方文件中,以突出化学对环境的友好。1995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副总统戈尔专设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以推动社会各界进行化学污染预防和工业生态学研究,鼓励支持重大的创造性的科学技术突破,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化学污染源。由于上述原因,使得“绿色化学”这个名称广为流传。

“把绿色化学融合与中学课程教材改革和和课堂教学改革之中,便绿色化学成为中学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学化学教育的崭新课题。”

二、“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中的渗透

1.立足课堂,渗透绿色知识

化学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的好场所。绿色化学要求与环境教育宗旨是高度一致的。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要向学生阐明绿色化学的观点,要求使他们树立起防止污染、保证人类生存质量的责任感。化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内容,采取渗透的方式,在介绍某种物质或操作方法是自然的引入相关的环保知识,让学生增长环保知识。如讲二氧化碳时,我就向学生说明它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他和氮氧化合物都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空气中二氧化硫70%来源于工业燃料,12%来源于工业燃油,其余则来源于生活燃煤等。它既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又可以导致水质酸化,水生动物减少或绝迹,树木、庄稼枯死,还能腐蚀建筑物和文物。通过介绍是学生充分认识到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得有害气体之一。最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让学生讨论:如何防止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立足实验,培养绿色习惯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的清楚的清晰的实验现象,增强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害、有毒的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中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和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1)药品的贮存的规范化。如易挥发的液溴、浓硝酸、浓盐酸等用钟罩封闭贮存;对大多数有机物如苯、甲苯、丙酮、甲酸等用专柜避光保存;对剧如汞、白磷等用专柜上锁保存,定期检查贮存情况。

(2)演示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处理。如在制取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时一定要通过演示实验讲清吸收的原因(有害气体不允许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强调尾气吸收的重要性,使学生深深认识到只要涉及气体的设备问题就应考虑尾气处理。

(3)规范实验操作。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知道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的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试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实验微型化。目前在常规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不仅造成浪费,还污染环境。因此,在实验中用玻璃管制成各种加热仪器的替代实验仪器、用点滴板进行微型系列实验。这种方法药品用量少、反应产物少、操作安全,实验不会造成危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轻。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

3.立足课外,提高绿色素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课堂教育的很好补充。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绿色素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1)专题讲座。对教材中讲的少而对环保具有重大意义的内容,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如针对有的学生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造成的,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见环境保护不只是国家、环保部门的事,每个人都应从家庭污染出发保护环境。通过这些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感到自身在知道污染破坏环境,是多么可怕多么可悲,要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少用化学用品,以减少污染,为保护环境而改变生活习惯。

(2)课外实验。积极使用课外实验配合课堂教学,开展环保教育。“河水,雨水酸碱性的检测”、“模拟水体受硝酸汞、硫酸铜等污染的检测及危害”、“干电池的收回和利用”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强化了绿色意识。

(3)实地参观社会调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邻近的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站,化工厂并进行实地调查。如空气污染调查,水污染及对策调查等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使他们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及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第2篇

【摘要】当前,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并将绿色化学教育内容融入到化学教学中已经成为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强化绿色化学教育意识,突出绿色化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在分析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绿色化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39-02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目标

绿色化学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消除或减少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试剂和溶剂的使用,不生产有毒有害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实现有害物质零排放,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环境。对于中学化学教育而言,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与技能。理解绿色化学概念、原则,了解绿色化学诞生与发展,认识生产生活中的绿色化学现象;学习绿色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够完成简单的绿色化学实验;理解绿色化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联系,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绿色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绿色化学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绿色化学意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掌握获取、加工绿色化学信息的方法,能够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绿色化学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绿色化学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绿色化学的兴趣,激发参与绿色化学宣传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感受绿色化学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关系;增强将绿色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的意识,能够合理判断与绿色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关注与绿色化学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树立绿色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主动承担起学习绿色化学的责任,强化保护环境和造福后代的使命感。

二、中学化学教育中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是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积极创造绿色化学教学条件,构建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不断充实化学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介绍化学史时,教师可从正反两方面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讲解放射性元素时,教师要对居里夫妇的精神及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钦佩,但也要就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批评。介绍环境问题时,教师可着重于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指明工业及传统化学是造成公害的主要原因,使学生明确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育,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2.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1)改进化学实验。首先,采用无毒原料、溶剂、催化剂进行化学实验。例如,做完银镜反应后,可将清洗试管的硝酸替换为三氯化铁溶液,避免产生二氧化氮有害气体;在萃取碘单质实验中,可将四氯化碳替换为二氯甲烷作为萃取剂,消除刺激性气味,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在乙烯的制备实验中,可将硫酸替换为氧化铝作为催化剂,避免浓硫酸造成污染;其次,优化化学实验方法。又如,在海带碘元素的检验实验中,可将灼烧提取法改进为煮沸提取法,简化实验操作程序,缩短实验时间,减少因灼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再次,改进化学实验装置。再如,利用密闭的装置减少实验敞开操作,可将注射器作为密闭的反应容器,进行铜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等实验,将污染物消除在密闭装置内。

(2)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可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进行微型化学实验,以达到降低实验成本、提高环保效益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多采用点滴板、小试管、井穴板、多用滴管等微型化仪器,使用最小化的试剂用量,一般液体用量不超过1mL,甚至一些现象明显的定性实验可在试纸或滤纸上完成,如碘显色反应、溴水褪色、苯酚的检验、验证盐类溶液酸碱性等实验。

(3)“三废”的绿色化处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要及时对必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成的污染物进行绿色化处理,从源头处控制“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可采用封闭的实验操作方法,减少有害废气的产生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或用气囊收集。在废液处理中,可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含酸碱的废液,使溶液pH值达到6.5~8.5之后再排放;也可用碳酸盐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等方法沉淀、分离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在废渣处理中,可回收一些化学实验中剩余或产生的金属进行再利用,如铜与硝酸反应剩余的铜片、银镜反应生成的银等。对于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生成物则要进行无毒化处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尤其对于危险系数大、污染严重的实验而言,可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录像等对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将不良的实验后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清实验操作不规范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实验室“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3.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认清利用化学手段进行末端污染治理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可根据化学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环保知识竞赛、探究性学习、文献研究等。在实地调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对当地水资源、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开设相关课题,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如研究生物催化剂的优点、研究高效低毒农药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在文献研究中,既可让学生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收集有关绿色化学和环境保护的文献资料,也可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使学生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更加关注绿色化学,能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总而言之,随着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渗透,绿色化学教育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强化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并积极组织课外绿色化学实践活动,从而确保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磊.高中新课标背景下的绿色化学教育[J].成功(教育),2010,(12).

[2]林日轩.关于中学化学教育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2,(7).

[3]蔡佳利,陈红,陈朝晖.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0).

第3篇

【关 键 词】 情感教育;学生情感;课堂情绪

教师、学生和化学教材是构成化学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也是构成化学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也具有一定的情感,也能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对周围同学乃至教师施与情感上的影响,他们的情感直接影响其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与质量。个人认为,凡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能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的人际交往活动。因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以其不容否定的事实参与教学活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因素。笔者认为,从化学教学活动这一特定的背景上审视学生情感,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化学学科的情感

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如在介绍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联系到喜庆时所燃放五颜六色的烟花,它们都是燃烧剂、助燃剂[Mg、Al合金,KNO3,Ba(NO3)2]、发光剂(金属盐类)等组合的燃烧现象, 如NaNO3、NaHCO3发出的是黄光,BiNO3发出红光,Ba(NO3)2发出绿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相应的语言、图片和照片,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对教师的情感

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最初总不免带有敬意的色彩,尊敬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情感成分。但随着师生接触的深入,这种情感也会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由对教师的尊敬,发展为敬爱、爱戴;有的则由尊敬演变为敬畏、畏惧;有的甚至恶化到对抗、憎恨的地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会用爱心和真诚感人,个人认为“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感人”,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每位学生做朋友,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如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会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可能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三、主导情绪状态

这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状态的基调。这种情绪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对学生各方面都将施与极为重要的影响。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主导情绪状态大致分三种情况:有的学生处于积极的、快乐的兴趣情绪状态;有的学生则处于相对中性的情绪状态,既不快乐,也不厌恶;有的处于消极的,不快乐的情绪状态,如焦虑、紧张、厌倦、烦躁、委靡等。在课堂上,我经常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既保持了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同时还能体会到了读书的快乐感。

四、课堂情绪气氛

这反映的是课堂中学生相互之间心理关系的一个主要方面。他与上面提到的情绪状态不同。情绪状态是侧重反映学生个体的情绪,而情绪气氛侧重反映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群体情绪。不同的情绪气氛也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影响学生之间认知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要达到这一目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开展集体活动,如化学科学家故事演讲比赛;也可以利用化学反应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如“冰上着火”“喷雾作画“等,开展化学晚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之间建立信任、互助的关系,并由此带入课堂,形成开心、幸福的乐学课堂。

总之,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又是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尚未成熟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更多的是接受外界的情感刺激,并进而促使其内部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有利于我们教师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并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会让我们的教育及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周丽佳. 新课程目标下的化学情感教育研究[J]. 华章,2011(9).

第4篇

绿色化学理念是化学家在研究环境问题时提出的,所谓绿色化学即用现代化学手段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它的目的是把化学和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变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可以说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的一场革新。我国的绿色化学研究刚刚起步,绿色化学的现论仍不完全为广大化学工作者所了解,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在中学阶段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与绿色意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素质教育对教学的要求,将绿色化学这一重要新信息传递给学生,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一、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使人类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传统化学工业为绿色化学工业。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绿色化学对于我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千千万万具有绿色意识、懂得绿色化学知识的绿色化学人才,绿色化学教育正是培养绿色化学人才的孵化器,因此,在我国开展全民绿色化学教育已势在必行。

中学教育是人生的最重要的教育,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在这个关键时期,绿色意识一旦形成,势必对其一生的社会观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到中学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就会让全民逐渐认识到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在工业中发展绿色化学工业,在生活中选择和使用绿色产品,用绿色化学来造福人类,逐步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中学化学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策略

(一)在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本文由收集整理育

课堂教学是教学任务的主载体,是我国中学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课堂讲授中渗透绿色化学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绿色化学素材,将绿色化学教育“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其中。例如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介绍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如何处理汽车尾气的方法;在讲“氮的固定”时,对人工化学固氮、雷雨闪电固氮、豆科植物根瘤菌固氮三种方法进行详细分析,指出人工化学固氮和雷雨闪电固氮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植物根瘤菌固氮既不消耗能源,也对环境无污染,是最好的固氮方法。

此外,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扩充绿色化学内容,如在介绍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等概念时,引导学生从减量减废的角度介绍循环操作、交换剂再生等概念。又如在教学中逐渐渗透原子经济论、绿色反应、绿色能源等,引导学生建立绿色化学思想。

(二)用绿色化学思想设计、改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化学包括一系列的教学实验,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污染问题,因此利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已成为化学教师的共识。根据绿色化学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学化学实验的目的、特点和意义,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绿色化学实验设计:

(1)推广微型实验。采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实验,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可将硫粉用量从常规的0.5克减少为0.02克,就将二氧化硫生成量从l克减少为0.04克,减少了排污量,另外还可以在集气瓶中装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减少了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2)改进实验。教材中的很多化学实验是沿用多年的设计方案,污染环境且成本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加以改进,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如考虑到co的毒性,在还原cuo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处理装置;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等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实验所产生的酸的废液和碱的废液可混合在一起进行中和反应除掉,这样可以减少废液对环境的污染。

(3)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进行绿化教育。如将化学实验产生的各种废物分别放入回收容器内,采用中和、吸收、回收循环利用等方法来处理;如在氯气制备实验中强调了尾气的处理办法;对有机溶剂经处理后再循环利用,采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用活性炭对使用后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预处理,活性炭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1~0.5∶1;2.过滤,除去活性炭,得到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3.预处理后的有机溶剂通过提纯回收有机溶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机溶剂回收利用方法工艺合理,先利用价格低廉的活性炭对有机溶剂进行预处理,吸附部分杂质后再进行回收处理,操作简单,具有环保、节约等优点。

(4)创意利用废物。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用品,在充分利用废物的同时也减少了污染。如将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瓶等制作酒精灯,用一次性输液器做导气管、多用滴管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1)开展多媒体教学

现当代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于一体,它在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它在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中的作用也很突出,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科学化仿真实验等能让学生在愉快、振奋的氛围中直观地学习到知识,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转贴于

(2)开展专题讲座

课堂教学显然无法达到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绿色化学的目的,举办绿色化学专题讲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学方法。学校应定期举办与绿色化学有关的讲座,邀请环保局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宣传环保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绝不意味着污染,绿色化学作为更高层次的化学值得大家去学习,去探究。

(3)开展社会实践

虽然环境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了学生的共识,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并没有从感性上认识到环境污染到底有多严重,因此,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学校负责联络社会机构,指导学生参与实践,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自然,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亲自体验绿色化学问题。例如安排学生对居住的周围环境、工矿企业、大气、土壤、山川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兴趣,而且还会增强他们对于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原本十分紧张的教学课堂里从容地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要更新观念,以身作则

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化学教师在绿色化学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新中学化学教师的观念是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前提性条件。首先,化学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要树立绿色意识,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来重新认识化学学科,这样才能将教师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掌握关于绿色化学的知识、理论,这样才能合理地将化学教学与绿色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作风。只有教师的观念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才能达到传授绿色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目的。

第5篇

在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时,必须要保证化学教学中能够将绿色化学的内容全面体现出来,防止环境污染,减少化学污染物,提高化学品安全性等内容进行讲解。教师在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后,教师可以相应的利用化学课程中一些知识进行绿色化学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合理使用化学教材,有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

普通化学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绿色化学教育的开展,因此,需要对化学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在教材中相应的添加一些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国内外对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同时可以相应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案例。同时,教师也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随时的完善和更新,从而保证化学教材内容具备先进性和准确性。

3.在化学理论课堂上有效的添加生活案例,以此促进绿色化学教育

在化学理论课堂上,要将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要有效的拓宽自身的绿色化学知识视野,不断的阅读国内外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树立绿色环保思想意识。同时在教学时,要有效的添加一些具体的生活案例,以此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在绿色化学教育时,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生活案例,比如讲解添加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将化学因素所带来的污染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光化学烟雾产生的过程进行分析,同时在此基础上找出预防和消除光化学烟雾的相关措施方法。

4.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开展绿色化学实验

第6篇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绿色化学教育 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化学会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绿色化学”口号。“绿色化学”是指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使绿色化学的观点与新课标的教学融合在一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 联系地方环境状况,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利用化学学科优势,教师可以密切联系当地实际,给学生介绍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县工业和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城市污水、工业“三废”的无节制排放,不仅阻碍了农业、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给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危害,严重危及了人体的健康。我们应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和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指导学生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内容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师要时刻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实验室制氯气的实验中,多余的氯气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尾气对环境造成污染,教师可同时讲解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等;在“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教学中,教师可讲解酸雨的危害与防治、大气的污染与防治;在“氮氧化物的产生及转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介绍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危害,以及汽车尾气的处理;在“原电池”的教学中,教师应指出化学电源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倡导回收旧电池,减少污染;在讲“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时说说能量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等等,使学生意识到应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并为人类在绿色的地球上生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

在新课标化学教材中实验所占的比重很大,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排放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的产生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危害。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实施绿色化学,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药品的利用率,减少原料的消耗,降低实验成本,减少学校的开支,同时可减少污染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用绿色化学的新理念对化学实验进行微型化,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利用微型仪器、尽可能少的试剂进行实验,能减少中间生成物的转移过程和试剂在器皿中的附着量,从而减少实验中的“三废”。它具有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减少污染、安全、便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2.改进化学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化学实验总伴随着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做实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考虑这些实验有没有污染环境,是否可循环利用、可回收再用、可再生利用,如何防止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与仪器装置,或变化实验程序,从而尽量减少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

如: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改进(图1):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在实验中,用绿色化学的思想来指导,能有效地防止污染。

3.实验操作规范化,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化学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和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难得的机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演示实验时要言行一致,做到实验操作正确规范,尤其是涉及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药品的取用和称量、液体的量取和转移、过滤等基本操作过程中,准确熟练的动作可避免药品洒落、挥发而造成污染。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一定要按指定程序倾倒或回收,这样才会牢固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4.创意利用废物。

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物作为化学实验中的容器或反应装置,既可节省开支,又可使废物得到充分的利用。如将一些沐浴露的塑料瓶改制成小型水槽,以饮料吸管作气体导管,用废弃的玻璃胶水瓶和墨水瓶、易拉罐铝片和棉绳等制作酒精灯,以冰激凌的塑料小勺作固体药品的角匙,青霉素药瓶可做试剂瓶、集气瓶,一次性输液器可做导气管、多用滴管,塑料吸引管可做取药管,等等。

第7篇

1.开展公众化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民族素质和国家智力水平的基石.要想很好地驾驭科学技术,使其为人类带来无尽的福祉,不仅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更需要全体公民对科学和技术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公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的幸福和健康,而且也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对整个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公民的参政议政能力带来直接的影响.

2.开展公众化学教育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化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应重视其基本理论研究和其长远价值.能源、粮食、环境、健康、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需要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与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也推动了这些学科和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诸如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与化学教育密不可分.当公众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和信心的时候,自然不能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研究化学,更遑论优秀化学人才的出现.

3.开展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正确了解化学误解的根源是不了解,公众对化学品担忧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影响的了解.对公众开展相关化学知识及信息教育,增加化学品透明度,不但能够帮助公众避免使用含有危险化学品的产品,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做出趋利避害的明智选择.

4.开展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我国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进行公众化学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引导公众用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处理身边化学问题,自觉地抵制愚昧、不理.

二、如何有效开展国内公众化学教育

1.借鉴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联合国大会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活动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国际化学年”纪念活动旨在彰显化学对于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化学年中,各国之间进行了专题讨论会、交易会、展览会、博览会、讲座公开讨论、研讨会、问答比赛等各种以化学为中心的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对化学科学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公众对于化学的欣赏和了解,提高了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化学未来发展的热情.美国从1989年开始举办“国家化学周”的年度活动,通常在每年10月份举行,每年都推出一项全新的活动主题,美国化学周活动主题的内容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但都与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保持了与全美化学周口号———“让化学走向公众”的高度一致.历年活动主题有:地球化学、多彩的世界、向聚合物致礼、食品化学、化学与艺术、清洁化学、地球及远地大气、玩具的乐趣等等.活动形式包括实践活动、论证演示的推理、实验设计、信息搜集与检索、软件开发以及视频播放等,形式简单易参与,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和各个知识面水平的参与者.美国举办化学周的有益经验无疑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2.开展专题形式的公众化学教育我国从2001年开始,每年5月第三周,由国家科技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家科技周”活动.每年的国家科技周都有不同的主题,如“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创造未来”等.从2006年至今,国家科技周的主题都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具体活动形式都是结合科学展览、科技讲座.为满足公众化学教育的要求,应该开展化学专题公众教育活动,可以是“化学周”、“化学日”,每年都应确立不同的主题,关键是在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上多做文章.

3.注重学校化学教育的公众化人们头脑中的科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学校读书时学到的,假如在学生时代对某一知识产生了理解的空白和误区,那么成年之后,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刻板印象及粗浅认识,就可能严重影响成年后对这一学科的接受.基础教育中应树立学校化学教育公众化的理念,即将化学知识作为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教育帮助学生开启了一扇观察与理解外部世界的大门,在学生时期就能理解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并能够对自己及周围社区或全球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判断.

4.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公众化学教育的手段应该是多样化,并随着现代媒介的发展而更易于为大众接受.过去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即报纸、广播、杂志、电视,如今,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通讯等传播媒介来传播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

第8篇

【关键词】化学教育;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当今世界教育的主题已由“学会生存”发展为“学会关心”,而我们国家的教育改革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重视和加强“环境教育”则是这场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它既需要高新科学技术与理论,又需提高全体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环保尤为重要。中学化学教学中贯穿环境教育是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故环境教育应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1. 实施环保教育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环境问题已困扰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的生存。教育的功能具有滞后性,要为二十一世纪培养人才,必须要有超前意识,要从小起就加大力度抓好环保教育。实施“环保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措施之一。实施环保教育决不是应时之举,更不是权宜之举,而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

2. 从“受教育者”的表现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环保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目前,环境教育还没有系统的纳入中学化学教育中,致使“受教育者”缺乏应有的基本环保意识。联系到我国公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恶习,以及在生产活动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劳动者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开展环保教育,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 我国环保教育滞后,中学化学教育中贯穿环保教育,势在必行

环境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跨学科,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程没有把环境教育作为重要章节列入教材,环境教育的内容散乱,未能形成上下贯通的完整体系,具体施教则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尽管广大化学教师作出种种努力,但因教材内容不系统,知识力度不够,学生仍不易掌握完整的环保知识,缺乏基本环保技能培训。

中学将近180个化学实验,基本属有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制取及性质实验,一般是开放体系实验方案,尽管要求有的在通风橱内操作,排毒气于室外,但那仍是对环境不负责任的做法。耳濡目染导致学生形成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造成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错误观点,也给学生造成错觉,放点毒气,倒点废液无所谓,书上这样说的,老师这样做的,我照做无误。基于此,当前中学化学教育中贯穿环保教育,加强环境科学的教育和研究,把环保教育融入正规化学教学之中,势在必行。

4. 结合化学教学,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教学活动

第9篇

目前,我们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工作的闲暇之余也都在探讨这个话题。那么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究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有效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化学实验事故隐患多,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例如,刚提到的某学校学生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没有事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导致反应器中混入空气,发生爆炸事故。在做这一节课的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讲解这一实验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时,不要刚塞上塞就去点燃,要在点燃前检验纯度。当你违背这一操作规定时,反应器中一旦进入空气,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教师也可以在授课前,下载一些关于这一实验的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这样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一些化学事故对人身或社会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观看后明确错误做法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2.实验中教师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为了避免不正确的实验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每一次实验之前一定要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教师的演示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又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安全知识。例如,在实验室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时要在液体中加入瓷片以防爆沸;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去酒精灯,以防倒吸后烧瓶炸裂伤及学生;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避免空气进入影响甲烷的纯度,发生爆炸事故;等等。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演示操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醒学生错误做法会导致哪些危害,以保证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也会造成意外的发生,教师还要指出危险操作后的补救措施。例如,酒精灯不慎碰倒着火时应如何扑灭;强酸或强碱溅到衣服上应如何处理;等等,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安全细致的演示实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渗透安全教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如果总是一味地口头宣传、强调,学生就会听烦、听腻,这样有的学生就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老师所强调的注意事项,在之后的实验中可能会因不合理的实验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方式与技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一些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安全教育。

二、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