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现代设计史设计师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4-05 21:47:3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现代设计史设计师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现代设计史设计师总结

第1篇

一、建设成效

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省第一批省级特色示范区,示范主导产业——茶叶,茶园示范面积5.2万亩;核心区位于区北部山区(乡境内),示范面积1.7万亩。

1、主导产业发展强劲

2020年现代农业示范区茶叶产量1900吨,产值2.01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15.2%、17.8%;茶业综合产值10.03亿元。企业订单大幅增加,鲜叶收购价格稳定上升。最高鲜叶价格达到520元/公斤,创历史新高。

2、龙头企业迅速壮大

2020年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跻身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示范区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茶产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茶叶股份、、紫、农业科技和;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3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拥有茶叶专业合作社60多家;小型茶叶加工厂50多家。

3、品牌建设再上台阶

等商标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牌、“”牌、“”牌、“”牌、“”牌和“”牌毛峰相继荣获省著名商标,并先后被评为名牌产品,“”毛峰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2017年我区毛峰再次列入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4、清洁生产全面提升

2020年建设生态茶园5000亩,示范区累计建成生态茶园3.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000亩;全区茶园新安装太阳能杀虫灯90盏,给贫困户发放生物农药2500瓶。同时加大加工企业的清洁化改造,推广应用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生产线。全区现有大型生产线12条,中小型多功能生产线65条。

5、特色保险助推发展

2020年,在乡2年试点的基础上,全区在茶区乡镇全面推行,为全市首个在境内全面推开的区县。2020年全区参保茶园达3.77万亩,国元保险公司及时兑现理赔款134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调动经营主体活力

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区扶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项目验收办法》、《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评比奖励办法》等资金补助扶持政策,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奖补,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

2、加强资金整合,有力促进经营主体发展

2020年区政府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投资示范区建设,同时引导经营主体自身及配套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机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申报各级农业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对示范区的倾斜。

3、创新产业融合,大力培育三产融合机制

一是将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组织等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联合体,发展二三产业,现已培育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化(毛峰茶产业)联合体1家。二是推行“茶叶+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公司先后建成了茶文化博物馆与生态茶园融为一体的茶产业“田园综合体”,因地制宜地开展了茶博园的“吃、住、游、购、娱”等一条龙特色旅游服务。、还与全国各地学校开展了研学游活动,2020年两公司接待研学团队60多个,人次达2.6万人次。示范区茶产业一二三产协调发展,2020年获“中国茶旅融合十强县”称号

4、提升农业科技,鼓励智慧农业创新发展

示范区茶业企业与安农大、省农科院茶叶所、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和产品研发,先后组织实施了《基于耐储的绿茶加工工艺研究》、《紫茶研发》、《抗小绿叶蝉的茶树新品种选育》等省市科技项目,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在示范区推广和使用,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2020年全区茶企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现全区茶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项,省级茶树新品种1个。

5、贯彻绿色发展,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区政府2020年3月了“在毛峰核心产区禁止销售和使用禁限农药的通告”,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核心示范区销售和使用禁限农药。示范区内全面推行农药集中配送。2020年共建立各类农药集中配送网点42家,生态美超市42家,推广生物农药4241瓶(桶壶),茶园绿色防控面积达3.5万亩。

6、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农业企业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商业企业投资农业,通过“筑巢引凤”、“回家工程”,营造浓厚的返乡创业氛围,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从实际出发,稳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茶农的财产性收入。支持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田园综合体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方式,打好整合和撬动两张牌,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园区建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加大扶持园区“三品一标”的申请,加强农产品地域品牌建设,实现农产品的地域品牌价值,积极发展农村电商。

7、组织产品推介,扩大示范区茶叶品牌影响力

举办了“2020第十届毛峰茶文化节暨开采节开园仪式活动”;协助省农委拍摄了“毛峰”专题宣传片;组织、等企业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组织、参加北京国际茶业展,加大我区茶叶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示范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一是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存在畏难情绪,在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上方法不多、措施不实;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总体实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能力还不够;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新品种、新技术在示范区推广力度不够。

四、意见及建议

第2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性;文化因子;表达

年限比较长的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其可以反映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体现出当地的风土民情。建筑有时像一面镜子,去可以反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在我国一些古建筑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些建筑的结构与外形可以看出设计师独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建筑是地域文明的象征,随着现代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遭到了拆除,其被一些风格雷同的现代建筑所取代,这对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建筑应该具有当地的特色,这样也可以增加辨识度,否则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

1 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因子的概念

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建筑设计具有多样性与丰富性,其可以体现当地的风土文化,也可以体现出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水文环境,还要结合当地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行为,优秀的建筑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师的聪明才干,其具有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避免出现设计雷同的现象。将地域文化因子引入到建筑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也可以充分的展示出设计师才能,建筑是人类脑力与体力结合的成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建筑的地域特色,使其更具辨识度,而且外形特异的建筑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景观。

建筑还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受到当地居民思想、心理、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筑可以体现出更多的地域文化因子,设计师根据人们的需求可以设计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从而满足人们对其特殊的要求。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的推动建筑不断发展与演进的动力。建筑内涵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动态的、是发展的,用建筑的方式来展现地域文化的风采,这不仅对建筑,也是对地域文化的一次生动而又形象的完美诠释。

2 建筑设计中增加地域文化因子的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的结构与类型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随着人们审美的提高,建筑设计的类型也越来越偏重于现代化的风格。在有的地区,由于经济比较落后,在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一味的模仿发达城市的规划方案,忽视了自身地域的特色,使得我国建筑趋同现象较为严重。建筑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关系,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创新的理念,引进先进的设计技术,还要多引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因子,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建筑方案。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建筑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引用了大量国外的文化与建筑风格,虽然城市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但是却缺少了我国民族的特色,当地的地域文化受到了压制,建筑雷同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建筑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因素,可以更好的发扬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增加建筑的特色与个性,使外地游客更了解当地的地理信息与历史进程。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精髓与灵魂,具有特色的建筑也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可以成为一大旅游景点,有的年限比较长的古老建筑已经标记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大国,56个民族里个个都拥有着自己独特、深厚的文化,将地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就是一个完美的举措,优秀的建筑可以代表一个地域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将不同的地域风格,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民族背景用建筑设计者的大画笔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设计师要保护各地方的文化遗产,设计要彰显个性,突出特点,让宝贵的地域文化依附建筑世代传承。

3 地域文化因子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措施

3.1 找准切入点

关于地域文化建筑的切入点,顾名思义,就是要注重地域与文化。中国的文化历史源远而流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造就不同的建筑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概念要求越来越高,处于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今天,国外现代建筑的各种理论思潮、流派如洪水般的涌入,建筑设计主题也是空前的活跃。那么,如何找准地域文化建筑的切入点,如何继承并且汲取先进建筑文化的精华而又不失对原有文化的保留,这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师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3.2 突出重点、表达准确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的表达,不是对躯壳的塑造,而是注重感情的抒发。建筑设计者在对地域文化建筑的创作过程中,要将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风俗、心理需求、思维模式等因子融入到建筑构造中去,同时,对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经济基础等方面也要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注意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从根本上、深层次找到建筑灵感,从而创建新的思路。地域文化建筑的特点就是民族、民间特色性,过于注重表面形式而忽略建筑内涵和地域文化的设计是没有生命力的,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建筑设计师不能随波逐流,不要只会复制和粘贴,民间文化是一切艺术之根本,每个地区和每个民族都要形象化、现实化的表现建筑艺术,创造出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反映地域特色的建筑。

3.3 总结经验,选学得当

建筑设计者就像一位优秀的裁缝和艺术家,可以将人们所想、所看、所表达的用形状建筑体现出来。所以,每一件有关地域文化的建筑作品都要细细斟酌、尽善尽美,要充分考虑与环境的相融合,尊重当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灵活地运用当地的地方性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当地的文化特征,总结以往建筑经验,搜集民间特色信息,使得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充分释放与发扬。

结束语

在建筑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因子,可以起到传承与发扬当地文化的作用。建筑设计的质量与设计师的素质与水平有很大关系,建筑的构思来源于生活,设计师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信息、气候条件以及当地居民的需求进行综合设计,地域文化是建筑设计的核心与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单位引进了大量外国先进的理念,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还要注意弘扬我国的历史文化,使建筑体现出地域特色,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国建筑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解运利.论传统建筑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与借鉴[J].才智,2011(09).

第3篇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居民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和装修风格。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徽州的民居、晋商大院等都是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传统建筑的典型,将地域性、民族性、欣赏性融为一体。

1.1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及表达

我国古代先人们重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将人、建筑、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三方面因素达到一个平衡。在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很重视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建筑的装饰与环境协调统一,一般古代建筑选址都选择距离山水较近的地方,这样比较方便生活,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一般采用山水化作建筑的外墙装饰,在古代人的思想里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美的,因此在建筑的整个格局、形式、颜色上都尽量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在建筑过程中充分的做到了“因天材,就地利”,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重视道德、人伦、教化思想的融入及表达

在中国的古代十分重视道德、人伦、教化,这些思想在建筑的装饰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很多的古代的学堂建筑中都会绘制孔子讲学的的壁画,意在劝导人们重视学习,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在麒麟阁中绘制了苏武、霍光等功臣的画像,以激励后人学习这样道德榜样。古代先民通过这些建筑的装饰对于我国的传统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以在后人心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1.3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重美好愿望的融入及表达

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十分含蓄,在传统的建筑表面的绘画及装修中多采用谐音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例如,在很多的建筑中都会出现蝙蝠、鹿、鱼等图案,将人们的愿望通过谐音的方式在建筑物中体现出来。

2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随着这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建筑文化领域我国受到了西方的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很多人认为在建筑的设计中要多融入西方的文化因素,这样才是先进的建筑装饰设计的理念。很多人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的巨大借鉴意义,所以要在建筑装饰中融入传统文化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2.1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度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设计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的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做到人性化的设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2.2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原则

建筑装饰不是凝固的,都具有其生命力,而设计师的职责是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建筑的装饰中,赋予这些凝固的装饰以鲜活的生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的装饰设计中都蕴含了浓厚的人文思想,值得设计师的借鉴,在建筑的装饰的设计中要将传统的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3着眼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则

我国的传统的建筑历经几千年的考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建筑传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也值得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们来学习和借鉴。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要避免那些平庸、冷漠、漠视化的设计,要重视使用平和的色调、简约的色调,整个建筑图案的设计和色调的选择要注重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3建筑装饰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及表达方法

在目前现代的家庭建筑文化中对于国外的先进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学习十分普遍,促进了现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但是要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只靠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是不够的,必须将传统的居住文化融入到现代的居住文明中去,以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

3.1将传统设计思想融入到现代的装饰设计之中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先贤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具体的建筑图案的设计上要求图案设计的和谐统一,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所以设计师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借鉴古代的设计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在整体把握图案设计,重视图案的整体布局,注重各个图案之间的协调性,要重视使用平和的色调、简约的色调,整个建筑图案的设计和色调的选择要注重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将传统的设计思想融入现代的设计之中。

3.2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

装饰语言是指通过建筑装饰来表达思想内涵的方式主要指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和符号。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装饰语言的使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和符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图案分别有龙、凤、白虎、玄武图案等,纹样有太极八卦纹、水纹、意纹,在设计师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图案和纹样的特殊意义和应用的场合,对传统的纹样和图案好、进行改进和创新,在设计中添加一些现代的元素,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艺术的有机结合,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要将现代元素硬套入真个设计图案中,以免出现视觉上的违和感。要根据纹样与图案的实际特点运用一定的装饰形式进而处理手法,对整个装饰的图案进行处理,使其现代元素能够自然的融入到传统图案中。

3.3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

建筑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将传统纹样和图样有机的融入现代的装饰元素中需要掌握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方法。这对于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要了解图案的基本造型规律、各个图案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装饰的设计规则,而且还需要在图案的提取、造型、整理,使设计出的图案与现代化的造型审美理念相符,最终设计出具有传统风格的现代作品,实现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入。在设计时需要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建筑装饰图案进行具有现代形式感的扭曲、变形,并用传统的手法对于提取出的图案进行创新设计,这样设计出图案,这种手法可以有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规律的图案。这种方法不是对于传统图案的简单罗列与拼接。是设计师在对传统图案与现代图形设计理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二者完美的结合。

4总结

第4篇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居民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文化和装修风格。例如,北京的四合院、徽州的民居、晋商大院等都是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传统建筑的典型,将地域性、民族性、欣赏性融为一体。

1.1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天人合一”思想融入及表达

我国古代先人们重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将人、建筑、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三方面因素达到一个平衡。在这种“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古人很重视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建筑的装饰与环境协调统一,一般古代建筑选址都选择距离山水较近的地方,这样比较方便生活,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上一般采用山水化作建筑的外墙装饰,在古代人的思想里与自然的和谐才是最美的,因此在建筑的整个格局、形式、颜色上都尽量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在建筑过程中充分的做到了“因天材,就地利”,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2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重视道德、人伦、教化思想的融入及表达

在中国的古代十分重视道德、人伦、教化,这些思想在建筑的装饰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很多的古代的学堂建筑中都会绘制孔子讲学的的壁画,意在劝导人们重视学习,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而在麒麟阁中绘制了苏武、霍光等功臣的画像,以激励后人学习这样道德榜样。古代先民通过这些建筑的装饰对于我国的传统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以在后人心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1.3中国传统建筑装饰重美好愿望的融入及表达

我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手法十分含蓄,在传统的建筑表面的绘画及装修中多采用谐音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希望生活幸福美满的愿望。例如,在很多的建筑中都会出现蝙蝠、鹿、鱼等图案,将人们的愿望通过谐音的方式在建筑物中体现出来。

2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随着这会的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在建筑文化领域我国受到了西方的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很多人认为在建筑的设计中要多融入西方的文化因素,这样才是先进的建筑装饰设计的理念。很多人忽视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的巨大借鉴意义,所以要在建筑装饰中融入传统文化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2.1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舒适度的要求在不断的提高。设计师在进行传统文化的融入的同时要考虑到建筑的实用性。做到人性化的设计,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2.2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原则

建筑装饰不是凝固的,都具有其生命力,而设计师的职责是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建筑的装饰中,赋予这些凝固的装饰以鲜活的生命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很多的装饰设计中都蕴含了浓厚的人文思想,值得设计师的借鉴,在建筑的装饰的设计中要将传统的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3着眼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则

我国的传统的建筑历经几千年的考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我国古代建筑传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也值得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师们来学习和借鉴。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时要避免那些平庸、冷漠、漠视化的设计,要重视使用平和的色调、简约的色调,整个建筑图案的设计和色调的选择要注重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

3建筑装饰中传统文化的融入及表达方法

在目前现代的家庭建筑文化中对于国外的先进文化和设计理念的学习十分普遍,促进了现代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但是要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只靠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是不够的,必须将传统的居住文化融入到现代的居住文明中去,以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

3.1将传统设计思想融入到现代的装饰设计之中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先贤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具体的建筑图案的设计上要求图案设计的和谐统一,强调设计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所以设计师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要借鉴古代的设计思想,在设计过程中在整体把握图案设计,重视图案的整体布局,注重各个图案之间的协调性,要重视使用平和的色调、简约的色调,整个建筑图案的设计和色调的选择要注重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将传统的设计思想融入现代的设计之中。

3.2传统装饰语言的直接选用

装饰语言是指通过建筑装饰来表达思想内涵的方式主要指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和符号。我国古代十分重视装饰语言的使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和符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图案分别有龙、凤、白虎、玄武图案等,纹样有太极八卦纹、水纹、意纹,在设计师设计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图案和纹样的特殊意义和应用的场合,对传统的纹样和图案好、进行改进和创新,在设计中添加一些现代的元素,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艺术的有机结合,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不要将现代元素硬套入真个设计图案中,以免出现视觉上的违和感。要根据纹样与图案的实际特点运用一定的装饰形式进而处理手法,对整个装饰的图案进行处理,使其现代元素能够自然的融入到传统图案中。

3.3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

建筑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实现将传统纹样和图样有机的融入现代的装饰元素中需要掌握对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方法。这对于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设计人员要了解图案的基本造型规律、各个图案的文化内涵和建筑装饰的设计规则,而且还需要在图案的提取、造型、整理,使设计出的图案与现代化的造型审美理念相符,最终设计出具有传统风格的现代作品,实现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入。在设计时需要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将传统的建筑装饰图案进行具有现代形式感的扭曲、变形,并用传统的手法对于提取出的图案进行创新设计,这样设计出图案,这种手法可以有效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规律的图案。这种方法不是对于传统图案的简单罗列与拼接。是设计师在对传统图案与现代图形设计理念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使二者完美的结合。

4总结

第5篇

菲利普・约翰逊是个极端敏感、非常智慧的学者,他在担任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的主任职务之后,和阿尔佛列德・巴尔(Alfred H.Barr,历史学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任馆长)、理论家亨利一卢梭・希区柯克(Henrv-Rusell Hitchcock)到欧洲对现代设计做了一次详尽的考察,深感现代设计是未来文明的核心,因此策划了第一个大型展览,就是1932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国际主义风格:1922年以来的建筑”展,第一次向美国民众展出了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沃尔特・格罗比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洛(Mies van der Robe)这些大师的建筑和产品设计,也同时展出了美国设计家佛兰克,莱特(Frank Llyod Wright)的设计作品。约翰逊和希区柯克合作撰写的这个展览的手册中,第一次提出了现代建筑的主题和特征,他总结出三个基本的原则:1,空间重于实体(volume over mass):2,不沿用对称方式,3,反对设计中使用装饰;这三点后来在建筑、设计上被广泛的沿用。而这个手册,也成了现代设计的经典文献。

这个展览促成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对设计作品的收藏,在上面提到的这个展览结束的时候,现代艺术博物馆开始第一次的收藏,目的是旨在收藏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作品――包括设计图、照片、模型,设计作品――包括平面作品、应用艺术作品(applied art),当时提出的是相互关联的艺术作品(jnterdependent arts),所谓相互关联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指系列设计作品,比如一个家居的整体室内用品,包括家具、台灯、室内装饰品系列,有时候还包括窗帘、地毯、挂毯这些纺织品在内。1932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菲利普・约翰逊的指导下,一次性收藏了28,000件设计作品,是全世界单一收藏量最大的设计作品集。这批收藏的依据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以来,到20世纪30年代为止的最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建筑家的作品,这些被收藏的设计师,是当时在设计史上的地位得到了确定的一批人物。其中“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运动、“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和“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的作品最多,这28,000件作品中包括家具、日用品、餐具、工具、纺织品,也有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比如汽车中的跑车就收藏了好几种,甚至还收藏了一架早期的直升飞机。至于建筑类的收藏,则主要是模型、手稿、建筑设计图、摄影等。德国建筑家密斯・凡德洛1932年前的全部设计资料都在这个收藏中。平面设计作品收藏特别多,大量的书籍、海报、广告册页,数量庞大。

从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这个设计收藏,可以看出理论力量在收藏中的重要性,因为这部分收藏在当年基本上都是当代作品,如果没有设计史上的定位,博物馆是无法找到收藏的依据的。

现代设计作品的范畴虽然很大,但是如果从历史发展来看,还是有准确的收藏对象的。以家具设计为例,阶段的划分和具体的设计师都很确定: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and Crafts)、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的作品现在都非常稀缺,藏一件是一件。我这些年经常看艺术交易会在美国不少城市会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叫做art show,或者商业一点,叫做art expo,很注意设计产品的拍卖情况,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Art Deco的产品偶有出现,价格都相当不错。作品少,保存状况一般比较良好,专业的收藏家喜欢,博物馆也喜欢。

从1932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开始,美国和西方不少艺术博物馆都建立了设计部,收藏设计产品,收藏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包括现代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品,比如荷兰“风格派”(de Stijl),维也纳工作同盟(Wiener Werkstate)、维也纳“分离派”(Viena Secession)、德国包豪斯都是收藏的对象,包豪斯的马谢・布鲁尔(Marcel Breuer)、玛丽安・布朗特(Marianne Brandt)的作品最受青睐:而美国流线型风格时期的设计作品也很热络。20世纪50年代前后,采用蒸汽定型技术的夹板家具涌现,也立即成了收藏的新对象,查尔斯・伊姆斯夫妇(Charles and Ray Eames)、保罗・麦克伯(Paul McCobb)、佛罗伦斯・诺尔(FIorence Knoll)、哈里・贝尔托亚(Harry Bertoia)、埃罗・萨里宁(Eero Saarinen)、哈维・普罗博(Harvey Probber)、弗拉基米尔・卡冈(Vladamir Kagan)、芬恩・祖尔(Finn Juhl)、阿尼‘雅克布森(Arne Jacobsen)的家具作品全部成为收藏对象,在各个大博物馆中都可以看见。

20世纪70、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也很快成为经典,意大利重要的设计集团“孟菲斯”的作品,特别是艾托尔・索扎斯(Ettore Sottsass)的设计,格外受到收藏家和博物馆的关注。我是在1989年见到索扎斯的,那时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已经收藏他设计的家具和陶瓷作品了,连他设计的奥利维蒂打字机也是收藏的对象,我问他的感受,他笑笑说:一个人还活着就进了博物馆,多好的感觉啊!因为设计是生活用品,因而收藏的对象永远都是身边的用品,有些时候觉得真是垂手可得。在美国,我看见过有专门收藏苹果电脑古董的收藏家。我自己在1990年前后曾经有一部早期的苹果电脑,后来用坏了,又搬了几次家,也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若保留到现在,大概也是经典作品。

设计产品的数量比较大,界定什么是值得收藏的,什么不值得收藏,这个度的把握不容易。我的看法是,大凡进了设计史的基本都有收藏价值,因为那些作品总是或多或少的在设计发展过程中起到过重要的影响作用的,有历史的价值,设计的价值。翻翻设计史,从19世纪中期到现在,来来去去,大概有500多个重要的设计家,他们的作品我看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有些人以为只有过去的设计家的作品才有增值的空间,从我自己观察的情况来看,倒不尽然,一些现在还很活跃的设计师,比如马克・纽逊(Marc Newson),朗・阿拉德(Ron Arad)、菲 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这样的明星设计师,他们早期的设计品被收藏后增价数十倍,价格远远超越了一般设计产品。

有人会问:设计收藏的对象应该有些什么界定的标准呢?我想,首先可以参考博物馆级别的收藏标准。前面提到过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其收藏标准是对设计发展有影响意义的作品,并且是设计史论上确认的重要设计师的作品。这个提法,也实在很靠谱,是因为设计史是比较固定的,设计理论的形成和阐述并不太受商业的影响,因而,从设计史来确定对象,比较可靠。设计史的定位,不仅仅局限在过去的设计作品,也包括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当代作品。一些重要的当代设计师,他们的一些设计作品,在设计史上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因此也都进入收藏的范畴。比如德国的康斯坦丁・格里克(Konstantin G rcic)、意大利的乔凡诺尼(Stefano Giovannoni)、美国的约纳森・艾佛(Johathan Ive,苹果电脑总设计师)等。

什么样的日用品具有收藏的价值呢?我认为首先是限量产品,如果是持续批量生产,是难以成为收藏对象的。其次是作品本身具有比较强烈的艺术倾向,这一点,可以从英国设计家阿拉德的作品中看得比较清楚。朗・阿拉德(Ron Arad)是现代设计中一个很有分量的设计师,他的作品都有一种克制的雕塑感,因此,不但是用具,同时也是艺术品。把握艺术和设计之间的这个“度”,并不容易,很多人要炫,作品缺少了使用功能,难以普及,是一个过度艺术的倾向;也有人过于从理性着手,却失去了作品的个性特征,也难以成为经典,这个度的把握,是成功的关键。阿拉德的作品在这一点的把握上就比较精准,比如他设计的Tom-vac椅子,就好像流动的雕塑一样。他的作品已经引起国际收藏界的注意,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曾先后举办过他的《无规则》(No Discipline,2009)设计作品展,他的作品还在东京做过专题展出。连展览的场地也设计的相当独特――看上去像是由两个扭曲的不锈钢大环组合成的建筑结构。“No Discipline”展出了他所有独特并具标志性的作品,很多是他在ONE-OFF工作室里创作出的作品。因为每一件展品都是手工制作的,因而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这样就造成作品的收藏价值。这里展出了他的1992年设计的“Narrow Pappardelle”――把用整片金属弯曲加工后制成的躺椅。显示了阿拉德造型控制力和对材料掌握技巧之娴熟。阿拉德的作品优雅、流畅,他手工着色的作品“新奥尔良椅”,还有用弯曲的焊接钢铁和碳素纤维制作成的沙发椅“BigEasy”;由盒子演变成的椅子“四个乐章的盒子”(Box in Four Movement)都很独特,而他的新设计作品“奇偶球”(Eyen the Odd Bails)是用两把由数百个闪闪发光的小圆球组成的巨型椅子。每把椅子上有200个圆洞和球形,正负对称、均匀统一。一把椅子上的凸出的球形对应另外一把椅子上凹入的圆洞,互相呼应。这样的产品设计,有如雕塑作品,然而确实有坐椅的功能,出来之后就是收藏对象了。阿拉德一直非常追求形状、结构、技术和材料(Form,Structure,Technology and Materials)的统一以及各自的展示,他在设计中亦努力地做到了这一点。

我们看看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部的展览,大概就可以知道收藏走向了。他们的展览中,建筑设计占了一个很重要的比例,汽车设计占了另外一个比较大的部分,密斯・凡・德洛、阿尔瓦・阿尔托,阿奇尔・卡斯利奥尼(Achille Castiglioni)等大师的设计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都是经由设计史来确定位置的作品。在探索新的方向上,现代艺术博物馆比较小心,他们举办过名为“当代设计上的材料突变”(Mutant Materials in Contemporary Design)的展览,还有一个叫做“当代荷兰设计”(Contemporary Design from the Netherlands)的展览,都有很强力的设计依据和实力的支撑,不是简单的鼓吹或炒作可以做得到的。细心地观看这两个展览的作品,可以清楚地体会到策划的道理和依据所在。当然,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功力很强,不是一股博物馆可以做到的。

第6篇

[关键词]景观设计 特征 发展趋势

一、概述

在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的今天,欧洲的文化传统又进行了新的大融合,景观设计也不例外。这不仅体现在设计师之间的相互学习、频繁交流和设计理念的渗透,而且体现在设计师跨地域的工作方式中。各国设计师将自身的文化背景、个人性格及设计风格融入当地的设计作品中。

虽然如此,当今欧洲各国的景观设计仍然呈现出强烈的地方特征。其原因在于外来设计师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地方特色的发掘。而在欧洲这样一个地理上没有什么阻碍,文化源头也相同的区域,各个国家也更强烈地力图把自己的文化与别人区别开来,景观设计便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二、法国的景观设计特征与发展趋势

法国有傲人的园林文化传统,17世纪的巴洛克式园林就引起各国宫廷的纷纷模仿。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其文化特质中多了一些反思和怀疑的精神;之后的启蒙运动使法国人有了更宽阔的胸怀,能够包容多方面的思想。

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的园林展,标志着设计思想向现代主义的转变。G.Guerrokian的“光与水的园林”采用以三角形为母题的几何构图;P. E. Leg rain的Teacher住宅庭园则以动态均衡构图创造出流动空间。而法国人激情四溢的创造力,在上世纪80年代密特朗总统的十大工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示。

B.Tschumi和A.Chemetoff, G.Vex lard完成的拉维莱特公园,把解构主义理论体现到具体空间上,通过一系列由点、线、面叠加的构筑、道路、场所创造了一个与传统公园截然不同的公共开放空间;但巨大的尺度、视轴、林荫大道仍让人联想起法国巴洛克式园林的特征,在景观设计领域仍然引起很大震撼。

上世纪90年代的法国景观设计虽然没有太多的重要作品出现,但种类越来越丰富,设计不仅追求创意,而且更体现人性化和文化的宽容与开放。传统活力在增强,设计师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三、德国的景观设计特征与发展趋势

最能代表德国当代景观设计特征的是所谓后工业时代生态景观设计。二战后的德国相当长的时间都在进行重建,两年一度的联邦园林展和十年一度的国际园艺博览会为许多城市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园林展主要着重于设计一个公园的环境。60年代~70年代,公园的休闲功能进一步突出,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的观念被强调。在东、西德国统一后,生态设计思想更加普及,不仅体现在园林展中,还表现在城市绿地系统、流域整治和旧城改造等方面。

德国设计师面对战争留下的瓦砾堆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大工业萧条后的大片工业废弃地,以新的审美观和生态技术将历史呈现出来。Peter Lutz设计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将庞大的钢铁厂蜕变为一个以自然再生为基础的生态公园和工业纪念地,保留下来的鼓风炉、冶炼厂、煤矿、仓库和铁轨被改造成娱乐、体育和文化设施与场所。

德国之所以在当展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方式,与其历史园林的传统有着深刻关联。历史上的德国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是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其园林传统是从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移植过来的,但德国设计师结合当地条件创造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作品。从Cause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设计的海德堡城堡花园,到18世纪由Schell对慕尼黑Numphenburg园中轴线两侧的自然风景式改造,再到P.J.Leanne将波茨坦无忧宫中巴洛克、洛可可、中国式、风景式等风格统一起来,以及L.VonPueckler建造的面积广阔、融多种造园手法为一体的Muscat园,无不显示出德国设计师融汇贯通的卓越才能。他们没有自己特别的传统,因而在面对外来传统时显得轻松自然,兼收并蓄。

今天的德国景观设计师不仅以生态设计理念和实践独树一帜,更在建造技术、材料上引领欧洲潮流,用玻璃、钢、木材、石头创造出自然亲切和简洁丰富的作品,让人充分感受到德国文化理性中柔和与弹性的一面。

四、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倾向

1.现代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许多优秀的景观作品通过选用新颖的材料与技术手段, 塑造光影、色彩、声音、质感、透明度等形式要素, 创造现代感的景观环境。例如,沃克在伯奈特公园利用光纤代替灯光效果的喷泉;由电脑调节造型,用风敏器控制高度的凯利喷泉水景园的中心旱喷泉,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2.追求形式和功能的平衡。解读西方优秀的现代景观作品, 除艺术性之外,社会作用和生态功均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优秀设计师们以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作为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把舒适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 在形式上不再刻意追求对称、繁琐或如画的风格, 而以自由平面、人性化的活动空间、简洁的造型为设计的基本原则。

3.生态主义景观设计。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主义浪潮席卷全球, 生态主义设计也成为西方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考虑, 并产生了很多生态性景观设计的成功作品。著名的杜伊斯堡生态公园是德国现代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的代表作, 公园位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钢铁厂废墟上, 设计保留了原有的起重机、铁路、桥梁、鼓风机等构筑物, 荒草也任其生长, 工厂中原有废弃材料也尽可能利用。这种独特的工业景观设计既延续了历史文脉, 又节约了资源, 同时还具有独特的生态和社会功能。

参考文献:

[1]周向频:当代欧洲景观设计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外国城市规划,2003年第2期

第7篇

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涵盖范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涵盖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总而言之,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看到它就能联想到中国,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世代相传,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思想文化,无论是材料还是颜色,无论是建筑还是服饰,都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可供借鉴的设计资源。

1)动植物类,包括麒麟、龙、凤、鹤、龟、大熊猫;梅兰竹菊(梅花、兰花、竹子、)、松、柏、牡丹等等,由于印刷工艺技术的提高,在外观上很多工业产品都会有一些画龙点睛的图案,这样不仅使得产品外观更具个性化,也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品位。

2)服饰类,唐装、深衣、襦裙、直裰、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伪唐装、肚兜、斗笠、皇冠、凤冠、丝绸等,还记得阿莱西的设计师StefanoGio-van-noni设计的“TheChinFamily—清宫系列”吗,这套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根据清宫的人物服饰和肖像设计的调味瓶、计时器、研磨罐等,使得中国历史文化与时尚家居完美融合。

3)乐器类,包括筝、笛子、二胡、鼓、锣、古琴、琵琶、箫、埙、唢呐、芦笙,还有一些板类乐器,如响板、梆子、木鱼等。这些中国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很多乐器的形态都是经典之作,现代工业产品的外形设计可以加以借鉴。

4)琴棋书画类,琴棋书画在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文人骚客(包括一些名门闺秀)修身所需掌握的技能,现在来表示人的文化素养。棋类包括中国象棋、中国围棋、麻将以及与棋类相关的对弈、棋子、棋盘等;书包括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等;画包括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等。很多现代的平面设计和影视设计作品都从古代的绘画中汲取灵感获得成功。

5)器物类,玉(玉佩、玉雕等)、瓷器、中国结、景泰蓝、中国漆器、彩陶、紫砂壶、蜡染、兵器、青铜器、古玩、鼎、金元宝、如意、烛台、红灯笼、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芭蕉扇、桃花扇、罗盘、八卦、司南等,这些器物的形态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6)民俗民风类,对联、门神、年画、鞭炮、饺子、舞狮、中秋月饼等。

7)民间艺术和工艺类,如剪纸、风筝、中国刺绣、中国结、泥人面塑、龙凤纹样、回纹、祥云图案、风眼、千层底、檐、鹫、脸谱、皮影、武术等。最经典的一个设计便是祥云火炬了。

8)建筑类,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亭台楼阁、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等。

9)思想文化类,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家(孔盂思想)、道家(老子、庄子)等思想对现代产品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庄子阐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教育人们应该与自然和睦相处,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就应该讲求绿色设计,讲求简约为美的理念。

2传统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应用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在表面堆砌,既不能刻意追求或者硬贴在产品造型上,又不能把传统文化泛滥使用;而是应该从符号学的角度从深层次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产品的特点和功能,提炼出某种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容,从而进行创作。在外观设计上,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符号的基础上逐步对其挖掘、变化、改造,结合产品的特点,与外来元素完美融合成为时尚的设计。在形态设计上,在对产品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借鉴中国传统的器物的形态或部分形态加以改造,从而成为产品的一个有特色的设计元素。如诺基亚6108,笔化作剑,构思巧妙,整体像一个背剑武士,造型有气势,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祥云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对物的设计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比如墨子的“非乐、节用”思想,阐明了对物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庄子的“返璞归真”思想,阐述了生态自然、绿色设计的思想,韩非子的“物以致用”,强调了产品的功能最大化的思想,等等。所有这些先民的造物思想虽然在当时没有针对产品的设计提出,但对现在的工业产品设计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3传统文化与工业设计的展望

第8篇

【关键词】中国概念;时尚;传统文化

在当今中国社会,设计受到了从所未有的重视。作为设计师,我们不仅获得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肩负着特殊的越来越重的责任。关于设计问题的思考是我们设计师们不容忽视的问题。设计是应人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最简单的关于设计的定义、就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而设计中的当代设计,也叫现代设计,是上世纪30年代包豪斯运动以来,在欧美后来扩展到全世界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动画设计等设计方向。我国当代设计现状是学习外国。将来的主要趋势有两种: 1,继续学习外国。 2,独立自主。

设计服务于人,而人的基本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衣”作为基本生活中首要部分。毫无疑问,产生服装设计这一设计行业也是必然。服装设计是当今世界上潮流改变最快的设计行业之一。服装设计这门十分特殊的职业,既强调艺术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商业性,不是纯理论研究,不是孤芳自赏式的艺术创造,而是想象力、实用性、市场化的综合。其中中国服装设计概念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真正崛起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恰恰在此时,中国纺织报创立了有关服装的版面,尽管涉及面相对不宽泛,但已成为在此时期开始腾飞的中国服装业的喉舌。也是在此时,对于中国服装设计界来讲,时装设计师只是一个名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内涵。在1993年之前,中国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时装设计师,只有裁缝。随着国内市场风云变幻,国际思潮层出涌现,中国时装设计师群体开始分为两类,一类追求纯艺术化,离市场很远;一类纯商业化,湮没于市场中。在设计师徘徊期间,服装产业却如飞发展,如今企业已达近6万家。由于企业设计人才稀缺,多数设计师开始转轨,服务于企业,时装设计师队伍不断壮大,注册设计师增加到1100多人。

从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国际化促进了国内市场的繁荣和时装专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际时装概念和市场经验的引入,1993年至1997年时装设计师群体规模迅速扩大。此时的时装设计师虽然还是一个缺乏职业内涵的、自由松散的群体,但已初步形成了职业概念和职业表象。然后从1998年至现在衣着消费的成衣化和时尚化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品牌经营,为时装设计师提供专业技能、道德规范等职业内涵得到检验和充实,时装设计师群体的职业素质迅速提高。今天,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和时尚产业的兴起,时装设计师已经成为外延广泛而又内涵充实的社会职业,而服装设计则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从世界范围看,时装设计师经历了手工业、生产和贸易从属、品牌化的职业演变过程。从裁缝手工艺和工业化初期从属于生产部门的成衣设计,发展到服务于流通部门的衣着商品设计和工业化后期的设计师品牌化,时装设计师的职业内涵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演变。目前中国的服装业正由加工贸易向品牌经营转型,在国际市场上我们是一个加工业头号大国,但品牌还没有走向国际。我国的营销网络、营销手段、设计、市场衔接方面和国际水平上有差距。设计上的差距,市场营销经验的不足比较明显。

回顾这20年,服装业依然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而我国服装业的现状却着实令我们尴尬甚至无奈。在纺织服装的产业链中,国外企业控制了上游的织造开发及下游的服装设计,在市场上形成了强有力的品牌效应。打造品牌的理念一经提出,服装设计作为产业链的关键一环就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社会的变革反映到服装产业中,可以归结为产业的转型与市场的转型。这个过程本身就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的机遇。面对"两个转型"为我们带来的发展空间,作为设计师怎样才能迅速跟上去呢?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职业道德。设计师要用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而不是一味表现自我。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他们的需求,然后用对艺术的理解和内心感受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服装设计师在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照映下,要会在某种程度上比静态条件下更能延续自身更能强烈地激发起传承传统的迫切感。也由于不同文化体系的相互激荡,不断地提示着我们在面对着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强势浸入,现在很多中国的本土服装企业,从品牌命名到宣传推广,都喜欢把自己包装成国外的品牌来运作经营,这已经成为服装业界一种普遍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应注重现代创新服装设计将传统文化内涵根植于设计艺术语言之中,用当代的知识体系重建传统意识、重新观照传统和弘扬传统,构建中国现代设计服装语言――(中国概念)。

中国概念,不是一时的流行,而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在中国服装行业,将影响向世界时尚领域蔓延的努力从来也不曾停止。但是,我们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服装?是否做出了能代表中国的品牌?是否真的在世界时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底气不足。因为没有“民族的”,所以我们无法成为“世界的”。因此,我们必须花更大力气去挖掘“民族的”。于是,我们听到了 “中国概念”这样的字眼。

“中国概念”,既有中国也含世界,既有历史也含当代。这已经得到中国服装行业的普遍认可。“中国概念”的内涵可以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是指以中国的“神”为中心。

白领总设计师付奎:“对中国概念的(下转第100页)(上接第99页)理解,我也认为神似更重要,不在乎具体引用的是什么。”

两个基本点则包括中国的历史、现代与国际时尚流行趋势两个方面。

欧迪芬集团董事长王文宗:“我们常常把中国概念低估了,简单化了。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56个民族,不是那么容易提炼总结的。而且提炼后还要结合当代国际时尚进行再创造。”

著名设计师计文波:“中国概念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该切入到生活中、切入到社会中去,为人所用。中国概念要思考:怎么在原有文化、现代文化的基础上去挖掘,去变成现在的实用?”

中国概念,并非一个公益概念,而是一个商业概念。所以,对于设计师和品牌企业来说,空有热情是绝对不行的,必须踏踏实实地站在有消费者需求的市场土地上。

当中国概念不再局限于设计一个层面,那么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就必须从整体着眼。毕竟,设计是要服从于一个品牌的,而品牌也要服从于一个产业。中国概念应该渗透到产业、品牌的整体规划中。

Caravaggi:“中国概念应该是一个从理念到模式的建立的过程,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其次才是具体产品的深化设计。”

总之,我们今天提出中国概念,做中国概念,绝对不是为了寻求一时的流行,不是让中国甚至世界刮起一股中国风,彰显中国一时的威风;而是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长远去考虑,为中国服装品牌、中国服装产业寻找自己的根基和特色。所以,除了坚持,还是坚持。

服装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服装设计作为大视觉艺术中实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地域、民俗等文化因素,同时也蕴涵着强烈的审美因素,永远会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杜鹏《关于设计实践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人性化理念;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1.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理念应用的基本要求

人性化理念是设计师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初的目标,可以从园林的功能和形式设计上融入人性化理念,为整个园林设计注入人性化的实质,让漫步园林的居民能够感受到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心理需要。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可以通过衬托等手法以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物质来反应居民的精神需要,利用设计语言体现人文关怀。

1.1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受到包括地域差异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风俗都影响了园林设计的产生,居民的审美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园林景观设计师不断将不同的文化融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推动园林和我国文化的发展,我国的园林设计逐渐呈现出历史和现代文化的统一结合。在现如今园林设计中仍然要坚持现代性和历史性的统一,设计师应当兼顾风景园林的现代性和历史性,这也是作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1.2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风景园林设计的最初目的是贴近人的生活,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然后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艺术气息和居民的审美,这在新时期十分符合居民的精神需要。但是物质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园林设计不能单纯地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是应当贴近实际,保证园林具有实用性,否则整个园林工程就会大打折扣。在园林设计中,可通过合理布置园林布局、植物等来提升园林的效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让居民的生活中充满艺术,满足居民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喧嚣的都市中为居民提供一处休憩的场所。

2.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设计理念的运用

2.1多样化理念的应用。设计师应当强化板块规划,科学布局风景园林。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方面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多元化的泰式促使当下的人们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景景观,为此,设计师就要将多元化的理念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根据当地的风景特色合理进行布局和规划设计,确定表达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2.2加强细节设计。细节决定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案的水平和质量。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通过细节能够展现人性化需求,可以提升园林设计的水平。为此,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对细节提供重视,采取精细化的设计方法。例如居民在游览风景中有最短路线需求,那么可以设计短路径的园林道路,引导游客的游览顺序。在坚持时代性和历史性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加大弘扬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之美,营造幽静的氛围;还可以利用灯光亮度、色彩等营造景观园林氛围,尽量保证道路灯光的柔和,避免强光影响居民的身心健康。另外,锻炼场所是现代化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必备环节,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基础上,使得人们能够进行身体锻炼。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体现每一个细节的人性化理念,充分考虑到人们的实际需求,并将其深入到具体规划设计的方方面面。

2.3贯彻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精神需求,那么人的需要才是设计的根本,所以需要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的主题。园林设计不可以脱离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也就是说园林设计应当遵从城市规划设计这个大的主体。城市规划中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设计师应当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避免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发生矛盾。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的标注出在园林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并能够对人性化的理念加以利用,为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性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提供温馨的一面。

3.园林景观的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创设自然环境。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的生活步伐在逐渐加快,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居民渴望亲近自然,园林设计恰好是为了满足居民的这一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当多了解当地居民的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设计出居民满意的园林。通过对人们的居住要求的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人们想要一个更加贴近自然的居住环境,那么作为设计者,就应该对自然的设计方法进行学习,丰富这一方面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该多考虑相关的要素,在城市里,设计出原始的自然环境。

3.2加强整体规划。风景园林的设计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为了保证在后期的规划设计中能够始终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再最初编制大纲,确定设计的方向,然后以此为主线不断添加内容,通过细节规划出整个风景园林,营造不同的风格特色。我国的园林设计历史很长,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的园林设计应用到我国的设计之中,我们还可以对古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设计中。

3.3尊重实际。在未来风景园林设计中人性化是主要的理念,设计人员应当在规划前首先充分了解当地的民风、场地情况,融入人性化的理念,充分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园林作品。

3.4坚持以人为本。风景园林的设计内容繁多,所需要考虑的内容和因素也比较多,不但要满足周围居民的需求,还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城市的未来规划。在设计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人的沟通才能够真正地在风景园林中做到人性化设计。

结束语:

人性化设计理念是现代化发展中风景园林设计的必然需求,通过人性化设计能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满足人贴近自然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人性化理念的理解,有效地把握人性化设计理念,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够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邓梅芬.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5,06:129.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