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2:4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地理重要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农药残留; 微型离子阱质谱

1 引 言

农药用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同样会造成农副产品、水体、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超标。残留的农药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长期食用和饮用农药残留含量超标的食品和饮品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农药残留检测方式包括液相色谱[1]、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2]、气相色谱[3]、气相色谱 质谱[4]等。色谱与质谱或串联质谱联用具有准确、灵敏等特点。但复杂的前处理、检测所需时间长等因素,限制了其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的应用。

近年发展起来的常压离子化质谱技术能够在无需样品前处理的条件下,直接对大多数化合物进行分析,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等特点[5,6]。常压离子化电离源包括电喷雾解析电离(Desorp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DESI)[7,8],介质阻挡放电电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onization,DBDI)[9],实时在线分析(Direct analysis in real time,DART)[10],低温等离子体(Low temperature plasma,LTP)[11]等,通过不同的原理衍生出来的各种常压离子化电离源已多达30多种[12],并且部分电离源已成功应用于农药快速检测方面[13]。 LTP是通过在绝缘介质的外壁施加射频电场,在绝缘介质内的放电气体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将等离子体气体直接喷射到样品上,即可实现样品电离。由于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LTP电离源质谱已成功应用于炸药[14~16]、农药[17, 18]、食品安全[19]、[20]等方面,可对痕量及复杂基质中样品进行检测。但是在大气压环境下的电离方式,受周围环境如湿度、温度的影响较大,信号强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0%~30%之间,定量分析的准确度难以令人满意[18]。LTP对小分子挥发性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于挥发性差的化合物分析往往借助于热解析提高灵敏度。但是传统的加热方式是将分析样品放置于加热板上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对于液体样品比较适合,但是不适宜于具有一定形状的样品。本研究将电离源与质谱接口封闭于金属腔体内,以压缩空气吹扫电离源,利用卤素灯光照无接触式热解析样品,提高了装置的定量分析能力与信号强度,并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实际样品。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样品

乐果、百菌清、马拉硫磷农药标准品由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分析实验室提供,3种农药的基本数据见表1。甲醇(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实验用苹果和番茄购自当地超市。

2.2 仪器和原理

低温等离子体电离源是介质阻挡放电的一种,本实验使用外径6 mm、内径4 mm的石英玻璃管作为放电介质,放电气体为He气,放电气体在石英玻璃管内流动,通过浮子流量计控制流量为0.1 L/min。 在石英管外部固定金属圆筒电极(外径6.3 mm、内径6.1 mm),在金属圆筒电极上施加高压射频电场,射频电压Vp p为1.4 kV,频率25 kHz,在石英管内部的轴心有接地的金属毛细管电极(外径1.57 mm),高压射频电源通过石英管对地电极介质阻挡放电,激发He气,形成低温等离子体轰击样品,进而产生样品离子。将低温等离子体放电管与质谱进样口封闭于一金属腔体(7.0 cm×6.0 cm ×5.8 cm)内部,在封闭腔体上方采用玻璃片(厚度1.1 mm)密封用以透光。在封闭腔体左下方通过浮子流量计通入1.0 L/min的压缩空气,实时保持封闭腔体中的湿度,在封闭腔体右上方有气体出口,用于排除压缩空气。封闭腔体中间位置设置样品进样台,样品通过进样布或者进样玻片放置于进样台上。LTP放电石英玻璃管气体出口在样品上方2 mm, 以45°对吹样品,质谱进样毛细管高于进样布或者进样玻片1 mm, 与LTP放电石英玻璃管处于同一平面,呈135°,正对吹扫样品。

第2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50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地理作为一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一定的帮助。

一、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地理教学有诸多体会。在实际教学中,本人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取得的进步,同时也真切的体会到,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以下剖析。

(一)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想要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有效进行地图学习。而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也对地图学习产生了懈怠心理。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地理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地图这一学习难度较大的板块而言,如果学生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将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二)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地理学科的特点结合起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存在仅仅单纯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而没有以生活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一方面影响了学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另一方面,教师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导致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影响了趣味课堂的营造。

(三)依然存在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

传统教学中为了应对考试,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死记硬背,并且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新时期,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鼓励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现象,这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地理学习的要求,不仅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困惑,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不仅没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而且也难以使学生有效应对考试,使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变得十分被动。

(四)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没有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科学习方法与技巧,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地理这门知识点较多,存在一定学习难度的学科而言,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然而就目前初中地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教师虽然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引起了重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就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策略

面对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要对地图教学引起重视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地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对地图教学引起足够重视,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地图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认识到地图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还要切实的将有效的地图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图的含义,并注重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使自身的识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地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点讲解

针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以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的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本人在备课阶段就针对要讲解的知识点,及时准备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在引导学生更好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A之上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想象,要求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点,知识点才能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只有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灵活的应用知识点。

(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第3篇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教学 衔接 知识引导

众所周知,初中升高中的地理衔接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在其他科目中的学习情况。本文就初中到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为学生搭建知识的桥梁。

一、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转变

1.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材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主要偏重于对区域地理的认识,了解世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环境的差异,进而为人们在自然开发土地方面提供经验教训;高中地理主要是偏重于系统讲述人与土地、地理环境的关系,系统向学生讲授环境、人口、资源内容,进而学习如何协调人与土地关系的方法。从教材内容上看,可以发现,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普遍系统,并且加入了系统论、控制论以及信息论相关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进行定量计算,又要进行定性研究,内容难度也相应加大,知识点增多。

2.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方式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比较少,因此一般采用直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老师一般是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逐个讲解,并对基本能力和技巧进行反复训练和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变多、变深、变难,教学主要是偏重于对理论、规律、原理进行解释,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上进行疑难点解答。高中地理考试偏重于对能力的考察,出题比较灵活,这样就要求在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图形上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推理,提高学生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比较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在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方面,初中生能力有限,还不擅长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而高中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一般是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式学习方式,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进行问题解决。

二、分析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措施

1.老师要十分了解地理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尤其是在高一这个学期,老师应该要对高中地理的教材进行了解,并能够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了解,同时还要知道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教学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够真正明白整个教学系统,对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老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进行分析,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衔接初中和高中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生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新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点的比较和学习,在脑海中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同时还要使学生能够储存更多的知识量,注意对初中残缺的地理知识进行学习和弥补,加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完善知识体系,进而用高中学到的地理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发散思维,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假说或者是寻找多种可能性的结论和答案;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将掌握的信息汇聚到同一个方向,进而找出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中都十分强调用图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应该要根据这个共同点进行知识点衔接,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形进行知识衔接和思维转换。

3.注意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为了能够使初中和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衔接起来,老师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知识点迁移,多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视野开阔,这样不仅能够使地理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能力。

4.注意端正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

在高一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老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能够在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上进行模仿,进而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学生正确的态度进行表扬和肯定,或者是其他奖励方式,这样能够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学生自身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检验、自我激励、自我批评、自我监督,这样能够从学生内部进行态度端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错误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和相应的惩罚,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抑制或者是弱化错误行为的倾向,同时用比较公正、客观的方式对正确态度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不断地进行正面强化,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总结

高一时期的学习是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老师不仅要注重初中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上的丰富和教学方法上的衔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引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而能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地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文华,徐强强.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J].地理教学,2014,(06).

[2]沈穗芬.地理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04).

[3]谢振心.抓好高初中教学衔接 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Z2).

[4]吴华香.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新教材 创造性使用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16-01

1 实施框架教学,归纳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已经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全新的编排,难度有所降低,内容更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对新教材的整体把握,采取框架教学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框架教学,即结合初中地理新教材内容,将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教学实施,从而形成地理学科的知识框架与技能框架体系;并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分析的能力,形成系统化的地理思维框架。可以说,框架教学既是对新教材的归纳,也是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

一方面,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大纲、考试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将每一大项知识点及其涉及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再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一组知识框架。最后,将所有组的知识框架进行整合和梳理,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现有的知识及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让不同知识点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比如在学习“气候系统”这一地理知识时,就可以让去过海边或生活在海边的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讨论:“海边的天气,是白天还是夜晚雨水比较多?”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降水与气温、气压、风以及地面性质等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知识,又抓住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一个知识框架。

总之,这样的教学安排与实施,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局限,不仅让学生们可以“理清思路、重点理解、强化记忆”,更可以让学生灵活地利用教材进行知识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

2 巧用图形教学,深剖教材

图形是地理教材中最丰富最生动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初中地理的新教材中,图形的“地位”明显提高,已经由原来的“附图”荣升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多,图形与文字的排版结合也更加多种多样。比如在新教材中,除了多种地图之外,还有各种统计图、示意图、曲线图、柱状图、景观图、表格类图等等,直观形象且生动活泼,既符合了地理的学科特点,又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爱看图的这一心理特点,依据教材中的图形内容,采取图形教学,深入剖析地理知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教师利用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们通过观察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深入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分析地理事物中各个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要教学生们学会认图、读图。以地图为例,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讲解,第一是看地图的标题,一目了然地了解地图的属性,知道地图要表达和展现的主题是什么;二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地图的具体内容;三是结合地图标题、图例、注释进行思考,看地图的内容,并从地图上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比如我们在学习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图》时,就可以采取这样的步骤进行看图、学图、理解图,“观其图、知其地、求其理”,从而了解到中国的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特征,不同区域的自然、经济条件差异等,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总结中国的地理特征与规律。最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画画图,比如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比较柱状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等,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其的动手能力。

总之,图形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通过读图、用图、绘图,使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会用地图、善用地图的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开展活动教学,活用教材

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另一亮点就是“活动内容”的板块得以增加,为学生们的课堂讨论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抓这一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教学。

第一,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相互讨论、交流,进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提问“(1)看海洋和陆地气温分布图中,陆地和海洋等温线有何分布规律?(2)陆地等温线为何曲折?而海洋等温线比较平直?(3)海水的运动形式?(4)洋流是如何形成?其分布规律如何?(5)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布是什么?等”。学生们依据这些问题,进行小组分组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广泛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记录,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进行共享。第二,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情景活动,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地理知识与规律。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气温与气温的分布”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用一句有名的新疆谚语,即“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进行情景导入,引导学生们思考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经过学习和思考之后,学生们自然会发现:新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夏季高温干旱少雨,冬季十分寒冷,广泛的沙漠分布,植被偏少等,这些地理特征导致了新疆早晚气温温差较大,也就出现了谚语中的现象。

总之,活动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如音乐诗歌导入、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式教学、知识小组竞赛活动教学等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很好滴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互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收集整理信息、表达动手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 教学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067

随着现在各种传记小说等讲述了自己徒步旅行、搭车旅行、单车自驾游等内容的书籍的热卖,社会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这样一种说走就走的旅行,然而要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不是想象中的背一个背包,带上一个单反就出发那么简单。这种旅行方式不仅需要人们出发前对行走路线、天气、地理环境等的充分考虑,还需要在大脑之中存储大量的区域地理知识,初中阶段的地理大多数就是这种区域地理知识。然而大多数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并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学习态度和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才能将初中地理学好、学精、学到位。而且初中地理在所有初中的学科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初中地理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让学生在初学地理时便爱上地理这门学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中呢?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初中地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学生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能不断增加自身对地理知识的储备;了解到身边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面貌、风土人情;知道各种资源的分布状况和不同地区的气候状况。初中生如果能学好地理,那么不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成绩,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现状

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的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一)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片面

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教师只注重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容,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用来给学生反复讲解书上的内容。然而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观察性等很强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单一的给学生讲解教科书上的内容,不通过课外知识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眼光,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来获得锻炼,那么学生是不能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下,多向学生传授课外地理知识,让学生领略到不同的地理风光,感受不同的地理风貌,最终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地理的学习过程之中。学生在学习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时,教师如果不通过一些形象、生动、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凭学生自己死记硬背,不仅知识点容易记混乱,而且这样学习效率低下,很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地理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要想学好地理就变得更困难了。因此,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的过程中,在授课的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

(二)教师一味的强调知识点,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1.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科书上的地理知识点多、教学时间紧迫等原因,在授课时只注重向学生讲授地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师如果完成了此节课所计划的教学任务,教师还会不停地向学生讲授下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整节地理课都处于不停地翻书、抄笔记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疑惑之处等。这种情况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兴趣,不爱听地理教师的讲解,还使得学生的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不断变差,从而影响到其他课程学习的开展。

2.初中地理教师不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如果不及时的与学生展开交流和沟通,那么教师根本就不能知道学生到底学懂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师不知道什么知识点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什么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等。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一味的给学生讲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和内容,不擅长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就会使学生失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因此,教师要学会不断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在强调教科书上知识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便不断的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现状

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的过程中也和教师一样有需要改进之处,学生应不断的跟着教师的脚步走,不断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很多初中生在学习地理时,仍采用以往家长、教师所教导的“背多分”的形式,认为只要背得多,地理成绩就会好。不可否认,地理确实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用心去记忆、去背诵。然而,单凭学生死记硬背,不将所学地理知识充分的融入自己的大脑,不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地理还是不能学好、学精。学生要学会理解性的学习与记忆地理知识点,不能一味的花时间死记硬背。

(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习模式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生,能自己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活动的很少,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义务教育的模式下不得不学习,主观能动性很差。学生不热爱学习,上课时便喜欢开小差;不听教师讲课,喜欢自己一个人干自己的事情。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导致自身的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上课的心情,从而使得教师的讲课质量和学生的听课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学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针对上述情况提出的相关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加以改进。

1.教师应当不断的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展学习初中地理。同时,还应当注重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的、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现状,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地理教学的活动。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学控制;教学语言;教学场景

由于地理知识来源于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理论,尤其是对日常地理知识的学习时,可以有效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场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整理,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度掌握与广度延伸。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将地理学习与地理运用结合起来,将地理教学与地理思维结合起来,将地理考核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一、提供教师对地理教学知识点的分析,找出与生活实际最密切的教学内容

1.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的分析,将其中适合生活化教学的内容选择出来

老师应积极做好对地理知识脉络的梳理与分析,尤其是应该找出其中符合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老师对教学知识的熟练程度以及逻辑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比如,在进行中国各省简称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省代表文化c简称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理教学,加强学生对省份简称的熟练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积极做好学生的学习能力调查,找出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模式

老师应该积极做好对学生学情的基本掌握,尤其是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以及差异化的地理学习需求,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以及综合性学习要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选择,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提高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积极进行教学场景建设,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理解

1.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抽象化知识点的理解能力

老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做好对现代地理知识的教学延伸,尤其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觉呈现效果,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象化感知与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进行中国少数民族的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少数民族服装、风俗、地理环境、饮食等方面的详细化展示,提高学生对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异化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类地理知识的梳理掌握与理解。

2.积极使用生活环境中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具象化认知

老师应该积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对某一个地理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尤其是提高学生对地理逻辑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掌握与理解。比如,在进行中国产业的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来说说看自己生活与哪些行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将这些行业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划分,提高学生对产业划分以及产业之间的差异化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产业机构的理解。

3.积极采用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的理解与掌握

老师应该积极利用教学辅导工具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在进行等高距与等高线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辅导工具,一方面让学生进行等高线的自学与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与沟通,提高学生对等高线、等高距的理解与掌握。

三、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脉络梳理能力

1.积极提高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尤其是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记忆逻辑与思维逻辑

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系统化学习能力以及逻辑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由于地理知识本身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与连贯性,加之地理知识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提升上,只有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全面的提升,才能真正做好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2.强化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之间的融合统一,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地理知识与文化知识、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详细化认知与理解,比如,将地貌知识与生活习惯、服饰、居住环境等结合起来,将会对学生的综合认知以及感官体验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体验式记忆,进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逻辑以及关键点的掌握。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关键,因此,老师一方面应该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形象化认知,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地理逻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扩展知识的能力,实现学生综合地理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

[2]卢佳.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神州(旬刊),2013.

[3]张初漾.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4011302

初中地理学科的许多知识,诸如地形部位的辨识、山脉河流的走向、地球自转公转等,都需要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感知来产生理解,深化记忆。但是,在传统地理教学课堂,由于教学时间与教学设备的限制,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更多的是依靠书上的图画与自己的联想来尝试理解,有时并不能对事物形成正确的形象联想,从而影响学生之后的地理学习进程。微课的产生,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音频、视频与图片等形式各样的素材,实现了学生地理学习时间与空间的延伸。加上当前“互联网+”模式的逐渐成熟,将“互联网+”与微课相关联,可以使微课教学更加便利化,充分发挥W络信息多样化、传播快速化、互动性强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

一、“互联网+微课”概述

1.“互联网+微课”的内涵

“互联网+微课”是指在“互联网+”模式下,采用视频的方式,将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融合在一个小视频里进行讲述,视频长度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被称为微型课程。微课的制作者和者通常为一个教师团队,微课制作完成最终会被到网络平台供自己的学生以及网络用户学习和参考,这也就是最终的“互联网+微课”。

2.“互联网+微课”的特点

“互联网+微课”具备以下三个特点:课程短小,针对性强;微课视频兼容性强;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互联网+微课”注重的不是长篇大论的全面性知识讲解,而是针对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进行集中讲解。微课的产生是由于在网络媒体的日益普及背景下,人们更加趋向于接收碎片化信息,这种微型课程的方式能够适应人们信息接收的习惯,并且微课教学的针对性强,更加便于人们依据自身知识结构缺陷进行课程选择。其次,微课视频兼容性极强,不仅能够在电脑上观看,还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播放。由于视频时间较短,即使在没有有线网络或无线局域网的情况下,用户通过移动数据流量也可以进行观看学习,不会产生较大的流量消耗。再次,微课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想学,就能够进行在线学习,或者还可以提前将视频下载到电子设备上,随时随地进行观看学习。

二、“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应用于初中地理学科的优点分析

1.顺应时展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对当前初中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入的。初中生接受着网络时代的熏陶,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成为初中生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大多数学校都是禁止初中生在学校使用电子设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电子设备对于学生学习的辅助作用。微课是顺应互联网时展的产物,而且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互联网+微课”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一大趋势。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紧跟这一趋势,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可以接受微课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将电子设备转换为自己的学习工具,可以在学校随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微课的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初中地理学科特点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宇宙下至地球的山川河流。而且,初中地理的学习难点不在于对地理知识的背诵与记忆,而在于许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脑中联想,这对于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而且,在没有相关知识背景的前提下,对某个地理知识进行空间联想,很容易造成联想错误,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微课的存在及时弥补了这一缺陷,学生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形象化与直观化的知识讲解,促进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初中地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所学知识都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长时间不接触某一知识点后,学生难免产生遗忘,因此,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不断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也对之后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了课前预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

3.适用范围广

微课的使用可以贯穿于上课前、上课中以及课堂之后的任何阶段,适用范围十分广泛,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了便利。在上课前,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并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侧重点指引。在上课中,教师也可以将微课作为一个教学工具,通过微课进行课前引入,迅速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可以通过微课对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在课下,学生既可以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巩固学习,也可以选择一些课外拓展的微课来进行自身知识拓展。

三、“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1.课前预习

在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微课学习,并将自己观看微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评论的形式到微课评论区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评论,掌握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为教师之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亚洲与欧洲》中河湖的内容为例,其中主要涵盖了一些需要记忆的内容,比如亚洲与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世界之最等无须进行特别讲解的知识点。教师的微课可以将本节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都涵盖其中,最好采用地图的形式,将亚洲与欧洲标记出来,并且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河流、山脉等都进行标示。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可以将本节课中河湖与地形地势及气候的关系作为重点,进行初步了解。接下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进行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拓展,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面。

2.课中学习

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微课,并不是允许学生自己随意进行微课的观看,而是需要在教师的整体掌控下,进行集体性微课学习。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以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中“经线纬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课过程中利用微课为学生播放关于地球的真实形态,让学生了解经纬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并利用经纬线将真实的地球进行分割,让学生了解到这一形象化的分割画面。之后教师在讲解经纬线的过程中,不需要反复向学生强调经纬线在实际中是不存在的,学生已经理解了经纬线作为辅助线的存在意义。如果教师自己没有时间制作微课,可以通过课堂联网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其他教师的微课进行观看,将“互联网+”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课下复习

课下复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下拖巴揪督衔单一,并且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限制,在地理课本和参考书不在身边时,很难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学习。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课下复习途径呈现出丰富多样性,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通过上网观看微课的方式来进行课下巩固。因为微课是自己的老师的,与自身的学习需求契合度较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复习需求。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看其他老师的微课视频,以此实现自身地理知识结构的全面化。以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秦岭―淮河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将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两侧地理差异进行标示,将气候差异、降水量差异等都集中在一张图片上,让学生通过观看此微课能够对自己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巩固。

四、“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应用的建议

1.“互联网+微课”需要团队合作

微课的制作不仅仅包含教师的讲课内容,还包括一些3D讲解视频的制作、视频的录制以及视频的剪辑等。教师由于自身教学任务重以及受专业性限制,虽然能够参与到微课的内容讲解过程中,但是可能没有较多时间参与到视频的后期制作过程中,而且地理教师们对于一些视频剪辑以及3D建模等技术层面的操作并不擅长。因此,想要制作出优质的微课,就需要成立一个合作团队,包括主讲地理教师、视频制作专业人员等不同专业的人员,每个人各司其职,共同为制作优秀的微课而努力。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为例,其中包括我国重要的油田、煤铁矿、有色金属等资源的地域分布,微课教学应该将所有内容都涵盖其中,将中国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区域在同一张地图上进行叠加标示,让学生发现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这需要技术人员通过软件绘制出地图,并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区域标示。只有团队共同合作,才能够完成微课的制作。

2.“互联网+微课”要注意因材施教

微课的制作也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现状,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并与其学习能力相符的微课视频,注意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微课真正为学生所用,发挥其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作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微课的讲解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深刻性,还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知识拓展,以此满足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针对学习成绩普通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设置要尽量围绕课本展开,加上简单的练习,保证这类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微课的内容要尽可能简单,一次不要讲述太多知识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做到既有针对性又不会太过深刻,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互联网+”模式下,微课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具有众多形式,但不管采取哪些形式,都不能使微课失去其教学育人的重要属性。因为初中地理微课面向的是广大初中学生,因此,即使在“互联网+”战略下,初中地理微课也尽量不要收费,以保证学生接收免费微课渠道的便利性。微课只有做到了为学生所用,才能够真正彰显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建光,吴林妹. 地理学科“微课”分类开发之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14).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2014(8).

[3]罗天兰,王忠华. 微课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综述[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7).

第8篇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地理教学;设计;运用

初中学生对地理科的学习不够重视,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便不予重视,这使得地理这一个科目在部分老师、家长以及学生的眼中成为了可有可无的科目。部分学校地理课仍由非专业的地理老师担任,使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产生怨学情绪,导致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地理这一个科目。为了改变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边缘化”的情况,笔者尝试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从刚刚开始尝试使用导学案,到现在导学案的应用,我认为导学案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巨大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参与,课堂教学轻松愉快,学生总是在期待地理课的到来。下面我就谈一谈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设计和运用。

一、导学案的设计

(一)在导学案之首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调动学生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并把学生引入探索地理知识的境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在教授“火山地震”这一知识点时,播放我国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片段,从而引入地震有关知识;通过网络搜索出火山爆发的视频短片,从而引入有关火山知识的教学;通过以上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惊叹好奇,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这是良好的导入的效果。

(二)在导学案中设计和课本教材内容联系紧密的问题进行导读

导读是导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学生对课本中的图表文字进行分析的一个过程,更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的提问来掌握主要知识。但初中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常出现在阅读课本时前后混乱、思路不清晰、知识点记不住等情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师在课前的重要任务。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必须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并了解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自学问题,把课堂的活动流程设计好,并指导学生针对学案中的问题;找出重点和难点做好标记,实施分段阅读、理清结构、看图分析,把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迁移。

例如在学习地图的阅读中关于比例尺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比较南宁市和广西哪幅图的比例尺大?2.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3.哪幅图上南宁表示得更详细?在比较的同时,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面的结论写出来,即比例尺小表示范围大,内容简略。接着进行画平面图比赛,教师给每一个小组3张A4纸,要求学生画出教室里第一排到第三排课桌椅的平面图,看哪一组画得又快又美观。这样的教学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在导学案中设计练习题导练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训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训练主要以完成练习题的方式来呈现。练习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笔答练习、口头练习、抢答练习、分组练习、互问互答练习。例如在讲《亚洲及欧洲》这一节课时,先组织学生分小组来开展活动。一个小组分别找出亚洲、欧洲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河流特点、人口特点等方面的区别,另一小组计时,然后采用不同小组互问、互答和抢答的形式来完成练习。在这样的情景和气氛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想象力都被激发出来,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让枯燥的记忆变得更加形象而生动。这种灵活多变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训练中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了巩固,从而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使用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就无法参加在课堂上开展的各种活动,就算参加活动也不知道教师上课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使用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看课文、读材料、参与活动。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数。

(二)课堂上学生交流导学案,实现探究,完成讨论得出结论

课上交流导学案,实现讨论、探究环节。学生在预习时,会碰到很多有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导学案中要把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各组进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合作习惯。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实践的平台,学生在民主、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三)解释、总结、归纳导学案,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小结依然有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重心前移,学生的疑y问题暴露出来,矛盾得以展现,这样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就很有针对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时要兴致勃勃、情趣盎然、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对于刚刚教学的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多次强调和总结。只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对知识的巩固提高和迁移运用至关重要。

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让自己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没有使用导学案的时候备课时总是想到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充分明了,使用导学案之后备课时更多的是思考设计的问题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能否通过导学案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没有使用导学案的时候上课时总是让学生听老师讲解知识点,使用导学案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对知识点的进行掌把握,以及如何强化团队合作;在使用导学案之前总是反思自己讲授的内容是否有遗漏,知识点是否讲得清楚,使用导学案之后更多的是反思课堂上是否讲得过多了。

第9篇

一、“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要素

(一)地理微课概念地理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重点难点等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内容一般只安排一个知识点。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思想和灵魂,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因此,做好每一次教学设计是做出高质量地理微课的前提。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几个要素地理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微视频文件,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目的。视频中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观看视频的主角,因此会较好的讲清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1.设计地理主题初中地理“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地理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楚、讲透彻。地理“微课程”的主题有许多,比如:地理新课的导入、地理原理的讲述、社会热点问题的地理剖析等。2.设计课程时间短小、精练是初中地理“微课程”的突出优势,因此,时间设计一般以5-10分钟为宜,这样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的质量。3.设计课程结构初中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应简短而且完整,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提出、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这里需要突出以下两点:首先,知识点切入应迅速,做到快速吸引学生。地理“微课程”教学时间短,要想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必须使用恰当的教学导入来较快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内容讲授结构应完整,重点突出。地理“微课程”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主干知识,讲解时重点难点要突出。要让学生在学习后明确知道在这节地理“微课程”中学到了什么。

二、“微课程”的地理教学实际运用

(一)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微课有模块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初中学生地理基础薄弱,地理分析问题能力、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增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微课学习资源。如:学生在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时会有一定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反复观看气候分布的视频,以理解分布规律。学生边看,边思考,世界气候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布规律是怎样的,自己已掌握了哪些知识。

(二)再现地理过程细节,突破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而言,地理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既可查漏补缺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微课程”可以作为演示资源,把一些知识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形成三维立体图,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微课程,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的过程和特征,同时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使用公转运动视频,说明地球公转过程及地轴倾斜的重要特征,同时理解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形成分层教学资源,优化差异化教学地理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它们呈“点”状、碎片化,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同一堂课,教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利用地理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三、“微课程”的地理教学补充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初中地理微课值得大力提倡。初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教材特点对各年级各章节内容知识点制作微课形成微课资源库放到学校网站等学习平台,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的薄弱点来自主学习。地理“微课程”能重复使用,利用率高,能较好的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求。

(一)微课让地理新授课更灵活、丰富初中地理新授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作为课前预习微课;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问题,制作新课导入型微课,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对重难点做点拨,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制作知识理解型微课,在学生合作探究后播放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凸显灵感让微课程在新授课中作用发挥到最佳。

(二)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便捷、有效目前,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使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可能,地理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同时,微课学习的时间和地点选择方便,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播放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