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四风学习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2:4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四风学习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四风学习材料

第1篇

一、我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问题有:

1、在依法执教方面,尽管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不够深入,有时候还存在消极的教育言论、行动等问题。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我有时候放松了或不注意这个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我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但由于本单位工作特点,决定与学生家长联系相对减少;在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还不够积极。

7、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不谋取私利,但在自觉抵制并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方面,显得不够有力。

8、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语言规范性有优待加强,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9、在优秀教师的为师三态:敬业、爱业、精业方面,我没有坚持“敬业——爱业——精业”这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基本主线,也没有政治把教师的“红”与“专”交织好以便自己更快成长。

10、在走优秀教师的精业阶梯方面,快乐的心态我还没有更好地养成,所以不好脱俗,更难超人。如何养成、永葆快乐的心态,是自己健康的成长过程的艺术时空的光与色。

11、人最好的素质是习惯。优秀教师的良好习惯我还没有具有。比如,学生中心的确立;行为、道德两种示范的发挥;事业的感情、对象的热情、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等三种情怀的葆有;教学对话、公平待生、政工艺术、自身学习四种理念的提升等等良好习惯,都有待我的努力养成。

二、我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现代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放松了依法治教这个准则。

2、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爱心的激发、永保不够而出现敷衍塞责现象。

3、缺乏刻苦耐劳精神和态度,因而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

4、缺乏协作精神,因而依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方面就软弱。

5、没有理解社会办学,全民教育思想,因而正面宣传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够积极。

6、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7、缺乏对优秀教师的为师敬业、爱业、精业方面的“红”与“专”的修炼;

8、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不注意养成并永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快乐心态和良好的教育习惯。

三、我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拟定如下6项整改措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

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洁的现代教育观。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增强制度的严肃性。

注意加强学校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4、加强语文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我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第2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体现在教学活动过程本身,还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需要学习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材料有效”主要是指课堂中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之后,能让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它有方面的特点:一,能较好地吸引学生自主参与;二,能有利于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突出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全体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发展论文。

一、材料要有思维含量。准确定位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缺乏有效性,导致教学效果的低微,类似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我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只是简单通过大量的图形来归纳概念,再让所有学生去练习。教学过程是完整的,学生已经理解了轴对称的含义。会判断轴对称图形,但学生之所以会感到“太简单”,就是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过低,缺少挑战性,学生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思维得不到发展,从根本上失去数学课应有的“思考味”,难怪学生会觉得“真不过瘾”。“数学是思维的艺术和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些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味。当然非“思维”莫属。一节思维含量缺少的数学课,一节智力挑战缺乏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低效率课。学生的一句“今天的题目太简单,真不过瘾”,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数学课除了教“数学知识”,还要干什么?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掌握学习方法。所以,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材料选择要关注材料所蕴含的思维含量。对“你给我多大空问,我就有多大发展”的孩子而言,学习材料的思维含量不仅影响探索空间和知识的生成过程,影响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影响着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材料不要脱离现实起点。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学生都有许多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现实生活中积淀数学的朴素认识,都构成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特定世界,影响并制约着数学学习。教师只是分析了教材中知识的逻辑起点,而没有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所提供的学习材料脱离了学生的现实背景,定会使精心准备的学习材料失效。“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从这熟悉的理念中可以看出。学习材料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一般来说,目前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其学习的现实起点要高于逻辑起点。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习新课之前。许多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只按“逻辑起点”教学,当然难免遇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状况。所以,进行教学预设。不仅要关注逻辑起点。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套用奥苏泊尔的一句话:“教育心理学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知道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

因此,学习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现实背景,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实背景无间隙接触,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及其用处,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论文。

三、材料数量不适度。准确提供学习材料的数量由于开始呈现的材料数量太多,清晰度降低,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学生虽然说了很多结果,但是由于纷繁复杂的材料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影响了学习效果。所谓“量体裁衣”就是要量教材内容与教学对象之“体”,裁学习材料数最之“衣”,即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数量要适度。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学生形成表象的过程。过多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致使教师成为组织教学的管理者;过少则缺少探究价值,影响学生的发展。生活巾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材料,但好材料不等于材料有效,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数量是否适鼍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论文。

第3篇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在于解决问题,而数学问题是沟通师生互动的载体。这里的问题,就学生的学习内容而言就是学习材料,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新知、更好地提高数学思维、更好地完善自我价值观而选择与创设的数学学习材料,包括数学课堂提问、数学活动、数学例题和试题。要使课堂教学高效运作,选择与创设合理的学习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学学习材料的问题,特级教师曹宝龙博士在讲座时曾提到,他在一次参加初中有效课堂交流观摩课上,有教师选择了如下学习材料。

材料1: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根的立方根为

;,1.010010001(每两个1之间多一个0),π-2,是无理数的为 。

材料2:有6个人生于4月11日,都属猴,某年他们岁数的连乘积为17597125,这年他们岁数之和是多少?

课后,曹老师就问教师:这些学习材料有价值吗,想让学生获得什么?随便拿一个学生解不出的难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材料?也怪不得在有些学生眼里“所谓的问题是居心叵测的成年人绞尽脑汁给学生挖的陷阱。

由此可见,用学习材料解决教学问题既是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数学素养的前提。本文就如何利用数学学习材料激活现代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二、数学教学中选择学习材料现象分析

数学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新课教学、练习巩固、复习提升等,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与巩固、阶段检测等。在这么多的数学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选择与创设数学学习材料,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呈现与生成、数学思维训练以及有效学习与价值体现,但当前教师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

现象一: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好高骛远”

在课堂教学的主战场,教师一味追求“高落点”,不顾学生的学情,任意设置违反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学习材料,并训练此类的所谓“提高题”,久而久之,学生兴趣全无。

如笔者听过的一节课公开课――“平方根”,讲课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A的平方根为3x+1和0.5x-2,求A的值?”看似创设颇具深意,隐含了要应用互为相反数的性质和方程的思想,学习材料“落点”很高,但一元一次方程要在后面第五章才出现,而且本材料也不能用简单的运算来解决,这位教师没有完全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情况。

现象二:课堂教学后练习材料“南辕北辙”

不少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学习材料,不注重学生课外布置的作业、数学习题等学习巩固材料,这同样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学习伤害,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甚至会没有学习动力而厌学。

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部分作业习题,如新课教学“绝对值”,学生刚刚接触绝对值,就在作业中出现这样的习题:

“如果,那么x= ,y= 。”

这样的学习材料可以让学生来学习解决吗?尊重教材的前后环节了吗?教师当然明白有理数的运算和代数式的概念,可距离学生学习还远着呢。

再如,新课教学“平方根”作业中出现这样的习题:“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化简:

的值是( )。

(A)-b-c . (B)c-b.

(C)2(a-b+c). (D)2a+b+c.

与其说是在激发优秀生的兴趣,不如说是在扼杀普通生仅存的一点自信心。笔者认为此类学习材料应一概删除不用,要尊重教材步骤和进度选择和创设有效学习材料,这也是笔者一直在提倡建立的校本作业。

三、数学学习材料激活现代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

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这里的“引导”和“激发”显然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认识的。“引导”和“激发”的核心在于建立问题,即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创设。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到好处的数学学习材料能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浪花。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创设应具有科学性、艺术性,除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能激活现代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

1.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这些经验是学生在过去生活、学习中的感受和积累;同时,也可把它当作即时的学习体验,根据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认识、去反思。

材料1:某特级教师公开课“同类项”引入时创设的学习材料

比一比,求代数式“-7x2+12x+6x2-8x+x2-2x”的值,看谁又快又对。

请一位同学报一个关于x的一位或两位整数,教师和另一位同学比赛,看谁先求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算得这么快?学生的心理冲突和疑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起……

在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尽情发挥。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数学学习材料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注重学生的学习“思考”

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学习是为了产生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的问题,使课堂在生成中运作。

材料2:某教师执教公开课“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学生学习材料为: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x2-3x+2=0 4x2+4x+1=0 2x2+x+1=0

(三个学生板演)

由于学生之前学习过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具备解方程的能力,前两个方程不存在问题,很快得出答案。

第三位同学:这里a=2,b=1,c=1

有学生补充:

有学生产生了疑问:有意义吗,?方程一定有解吗?

学生议论纷纷,展开讨论。因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的知识,所以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讨论。时机成熟时,教师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什么时候无解?”、“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与什么有关?”……

现代课堂中,学生应该带着问题(最近发展区)进课堂,教师引导他们积极、深入地思考。思考是教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选择与创设数学学习材料就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去经历问题解决过程,而不是教师根据预设的程序,拖着学生的鼻子走。

3.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

活动也是学习材料的一部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成为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广义上来说,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的练习训练等都是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通过活动去经历、去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

材料3:合并同类项法则教学片断

笔者在和学生讨论完同类项概念后,一方面继续做好概念的巩固,一方面又在引出法则,而这些工作都在以下活动中展开。首先,笔者引导学生进入找同类项朋友的活动:将8张写有单项式的卡片分发给最前面的8位同学,请他们面对全班同学。

“老师手里还有一些图片,哪些同学愿意与前面的同学找朋友?”笔者神秘地问。

“我要!”“我要!”……整个班级同学都举起了手。

笔者把卡片发给了部分同学。拿到卡片的同学纷纷根据自己卡片上的代数式找到自己的朋友,有一个的、两个的,也有三个的。笔者将它们分别贴在了黑板上。

“哎,怎么还有一位同学没有人和你交朋友。”笔者风趣地走到手持“14ab”卡片的同学那里。同学们都以疑惑的眼光看着这位同学,这位同学的脸都红了。

“哦,不好意思,老师刚才粗心,把一张卡片搁在了讲台上,是40ab,那老师和你交朋友吧,你喜欢吗?”

“喜欢!”这位同学喜形于色。

“你今年几岁了?”

“14岁。”

“哦。老师今年40岁了。14岁+40岁是几岁?”

“54岁。”

“你手里是14ab,老师手里是40ab,14ab+40ab是多少呢?”

“54ab。”

这时,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笔者和这位同学身上……

创设活动教学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有根本的区别,这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改变的问题,更涉及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因此,设计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科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通过猜想设计悬念,利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显得尤其重要。

4.注重学生的学习“再创造”

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简单的记忆。如果教师只按“概念、例题、练习、总结”的教材内容来演绎教学,使其成为不可逾越的程式,没有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那么这种为教材而教,不关注学生过程性学习,不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是无法促进学生发展的。

材料4:二次函数的应用(3)教学设计片段

问题呈现:已知二次函数y=-x2+2x+3

(1)求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与坐标轴的交点和对称轴,并画出函数的大致图象;

(2)自变量x在什么范围内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何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题目源于浙教版《数学》九(上)第42页作业题1,系数略作改编)

拓展1:观察图象,回答问题。

(1)自变量x 时,y=0;

(2)自变量x 时,y>0;

(3)自变量x 时,y

说明:让学生回溯学习经验,巩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拓展2:(1)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解是 ;

(2)不等式-x2+2x+3>0的解集是 ;

(3)不等式-x2+2x+3

说明:构建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联系,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拓展3:若一元二次方程-x2+2x+3=k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求常数k的取值范围。

教师作以下引导:

(1)比较方程-x2+2x+3=0与-x2+2x+3=k的区别;

(2)回溯一元二次方程-x2+2x+3=0的解法经验,方程的解为图象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x轴即直线y=0;

(3)方程等号右边的常数k让你联想到什么?

说明:让学生比较代数解法与图象解法的优劣,更深层次地体验数与形的互相转化,促进反思归纳。

拓展4:代数式-x2+2x+3的值是正整数,求x的值。

教师设置一些提问,试图给予学生“一个合理的工作量”,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经验”。

……

说明: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了由数到代数式,再到方程、不等式,进而到函数的学习。函数的学习让学生站在更高的高度看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是方法的提炼与思想的升华,最终进入“再创造”的数学核心。

国际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数学的“再创造”。“再创造”就是把已完成的知识当作未完成的知识来教。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每位学生都可能在一定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教师教学必须遵循这样的原则:数学教育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来进行,“再创造”应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

四、反思

(1)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与创设一方面要注意教材上的材料,另一方面要注重依据教材内容,努力挖掘和创设学习材料。

(2)数学学习材料要整体规划并实现教学策略的目的性、计划性,教学安排呈系统性和连续性,提倡建立校本学习材料。

第4篇

关键词 数学课程 资源 高中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数学课程资源的界定

根据信息资源学的观点,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客观存在或存在物。由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课程资源应该既包括《标准》所说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等,也包括有利于数学课程实施的各种无形资源、隐形资源,如智力资源、文化资源、习俗等社会资源,等等。

2 课程资源的划分

如果要正确理解课程资源,必须对课程资源有比较明确、清晰的分类。这种区分,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课程资源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说明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下面我们就按照数学课程资源性质、存在方式和分布的空间三个标准来分类:

根据性质,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根据存在方式,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显形资源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等。隐形课程资源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的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

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也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凡是学校范围之内、能够促进数学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都属于校内数学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数学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利用率也更高,因而校内资源占主导作用,而校外资源则起辅助作用。校内、外数学课程资源对于数学课程实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内部的数学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的力度,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打交道。

3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挖掘教材潜在价值,创生数学课程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基本素材和重要工具,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教材作为丰富而重要的课程资源,蕴涵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潜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

3.1.1 “活”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充分发挥教材功能

用“活”教材体现在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选择学习材料首先要考虑的是用好教材提供的材料,尊重教材又不“唯”教材,“基于”教材又能“再生”教材。

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将教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注意挖掘材料的价值,充分发挥材料的功能。要合理呈现学习材料,注意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表、实物、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时间要适当,可以整体呈现也可以分步呈现。注意充分挖掘学习材料的价值,可以是同一材料在一节课中多次使用,可以是材料的分层使用,还可以是通过教师的追问、引申使学习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得更加充分。

3.1.2 改编教材提供的材料,拓展学习资源

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实现教材功能的最优化,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适当增减:即以教材的学习材料为本,适当增加、删除,或增加与删除结合的形式,以期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

改头换面:教材中有部分内容较好的学习材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具体的名称、人物和情境不符合具体情况,从而作一定的“改头换面”,变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与具体班级学生相适应的有效学习材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展开联想:由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展开联想,创设新的学习材料。这种材料与教材原有材料比较,可能从形式上、内容上、呈现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区别,这种方式也是有效开发学习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

3.2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课程资源的价值

3.2.1 提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价值

数学教师是重要的数学课程人力资源,他们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利用和积累,还决定着能否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发挥数学教师这一人力资源的优势,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要系统了解数学课程资源的类型,加深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要掌握各种教育技术,动手制作一些有用的课件,训练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在图书馆、网络上查询资料的方法,提高自身搜集资料的能力。三是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专长,形成自己与众不同的风格,具有自己的个性。四是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探索网络环境下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方法,发挥教师集体合力。

3.2.2 综合开发

(1)融汇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数学资源的开发要将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中,从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数学史中汲取养料,这样,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较快地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容易获得真实的内心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因此,对现实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工是开发有效学习资源的重要策略之一,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挖掘和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农村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西部开发,2008年北京申奥成功……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2)重视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学生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他们本身就成了特殊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兴趣等都可能成为课程资源,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3.3 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与数学有关的信息技术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迅速、高效的网络媒体资源,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必备素养。

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目标 内容 技巧 监控 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尤其是在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后,很多院校率先试行开展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有的对自主学习的文化适宜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也有的对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促进自主学习的方法和如何培养学习者自主等进行了研究。

但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相对较少,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一般院校的学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同时英语基础相对较弱,他们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来顺应大学英语的改革潮流,值得研究者和广大英语教师进一步的探讨。

二、自主学习的定义

不同学者和研究者针对自主学习的不同内涵给出了不同的名称和定义,如learner autonomy(学习者自主)、autonomous learning(自主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独立学习)、learner-controlled instruction(学习者控制的教学)、open learning(开放式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为导向的学习)、self-organized learning(自我组织的学习)、self-study(自学)和self-access(自我接触)等等。以“autonomy”(自主)为例,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的认为“autonomy”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积极练习,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现有的知识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也有的认为“autonomy”(自主)是一种学习能力,它强调的是学习者的特点,而不是学习过程(转引自张彦君2004)。

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Benson(1997:25)认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有以下三个方面: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自主学习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心理功能;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控制(转引自张彦君2004)。而陈冬纯(2006)在综合了外语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的自主学习作了如下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依赖其个人独立的学习风格、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其学习目标,通过个人活动和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实施、完成、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他指出,我国大学生要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独立的学习风格,包括独立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动机;良好的学习能力,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明确和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具有协作和合作意识和能力。

笔者根据以上种种定义,探讨一般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便为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依据。

三、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于2012年9月在05级学生中展开,调查的对象包括电子信息和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四个班的120名学生,其中男生107人,女生13人。

(一)调查的内容、方法和目的

调查的内容涉及五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

调查的方法是将以上五个方面的调查内容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一年的大学外语学习和即将开始的第二年外语学习,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这五个方面的问题: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选定怎样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如何;采取什么方法和技巧;怎样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效果。将答案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回收有效答案112份。

调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此外,可以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确定学习目标的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和需求,基本都为自己设定了英语学习目标。大致分为以下几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扩大英语词汇量;认真学好教材;能用英语交流;通过学期考试;培养英语学习兴趣;阅读国外资料。

第6篇

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过多的学习材料,使得学生手忙脚乱、应接不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搭配的规律》时,学生在做完“2件上衣、3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问题后,教师又呈现了以下7组材料:

(1)食堂中午菜单上有3种荤菜:排骨、带鱼、炸鸡腿,2种素菜:青菜、萝卜。如果选一荤一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小青家到少年宫有4条路可走,少年宫到图书馆有3条路可走。从小青家出发经过少年宫到图书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3)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赛,巴西、中国、土耳其、哥斯达黎加4个队分在同一组。如果每两个队要比赛一场,这一组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4)张颖、朱程程、刘文三个人排成一队拍照片,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5)十位上用8、5,个位上用4、2、0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两位数?

(6)小刚、小强和小璐三个人,如果他们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可以通多少次?如果他们互相寄一张节日贺卡,一共要寄了多少张?

(7)小刚、小强和小璐三个人,如果在这三个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拍照,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教师一共呈现了8组材料,每一组材料学生还未及时内化,马上又要调整思路感知另一种材料,思维显得单薄和苍白。学习材料不在于多,而在于材料的结构和内在的思维含量。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今后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具体来说,需要关注以下教学策略。

一、提供具体感性的材料引发思考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需要依赖具体感性的材料来引发学生尼的数学思考,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感悟建构。

例如,学习“循环小数”这一概念,关键是理解“循环”的意思。教师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引出四个季节的周而复始,使学生获得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

接着,教师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边落下;第二天又从东方升起,……无穷无尽。”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到星期日,然后又是星期一、星期二……周而复始,无穷无尽。”……教师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14.2÷22。”这一段教学注意利用具体感性的素材,激发学生关于“循环”的知识经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呈现有结构的材料引领思考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即通过内部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必须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根据这一原理,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操作、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和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形成初步的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相应的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及其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材料,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建立起结构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有结构的材料是指材料的依次呈现能够体现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材料之间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供有结构的材料需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全面揭示数学本质,三是能产生不同探究思路。小学数学中有结构性的学习材料一般可以是这样几种类型:

⑴尝试激疑型。例如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试着围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发现长度为5、8、9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而长度为4、6、13厘米的小棒却围不成三角形。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有的不能?到底怎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⑵启迪思维型。例如圆周长的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有可以直接量出周长,如铁圈、圆形镜面等,也有不能直接量出周长的,如甩动小球形成的圆,以启发学生想到探索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⑶反思建构型。例如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请学生用准备的8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自己想办法求出以下4个长方形的面积(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是:4和2、6和3、8和5、15和10厘米),学生尝试探究,并在解决问题及其反思中逐步领悟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习材料的创生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活用教材,拓展资源。教材受一些客观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现实中所有学生的需要。具体来说,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组织学习活动需要把握思维的发展点,开放学习空间需要捕捉资源的生成点。

(2)深度挖掘,整合资源。在活用教材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探索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以教材为凭借,从知识、能力等方面向外延伸或扩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7篇

一、课时 “预学单”的结构性

教师要想做到课时预学的结构性,首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后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把不同类型的学习材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同级混合式题。学习该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感知这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因此,就运算顺序的掌握,笔者制定的目标是:在解决应用问题、分析与计算相关式题的过程中,逐步归纳抽象出运算顺序,并学会用递等式计算式题。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编制解决问题、分析式题与式题计算这三类习题,具体呈现如下。

“四则运算(一)”预学单

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我们将要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四则运算。请尝试完成下面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的运算规律。

1.我会解决问题

要求:用综合算式列式计算,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仔细观察上面的这些综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有规律吗?把你发现的规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始,先请学生独立完成“预学单”,在三种不同的题型下回顾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积累用于归纳运算顺序的素材;接着思考“预学单”中的第4题,引导学生尝试概括相应的运算顺序;最后组织小组交流后进行集体反馈,总结规律。

课时预学学习材料的结构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概括、自主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预学单”中的学习材料要能够从不同的维度为学生积累学习的素材,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或归纳总结,在对已有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经验进行分析、比较、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数学发现。在“预学单”设计时,一些全新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则或数学规律,一般不作为预学的内容。如上面的“预学单”,由于“用递等式的格式计算多步综合式题”这一种书写规定是全新的,学生之前都是用直接写出得数的格式来完成,这是一种数学书写的规定,需要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因此不作为预学作业时的书写要求。

二、单元“预学单”的结构性

应该说,教材的单元编写体系已经十分关注单元学习材料的结构性,大多数单元都有单元主题图,并由单元主题图提出有关联的问题。因此,在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结构体系,然后再构想各个课时之间共同的学习思路,进而编制出具有相同结构的各个课时的“预学单”。

如前面列举的四下年级“四则运算”这一个单元,教材把“四则运算”分成同级混合式题、二级混合式题与有括号混合式题这样三类。这三类混合式题,教材都由“冰雪大世界”为主题引出学习材料,且都在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对运算顺序进行概括,因此,后面两个课时的“预学单”,可以参考第一课时的结构组织。如第二课时二级混合式题,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一组“预学单”。

4.我发现了规律

仔细观察上面的这些综合算式,它们的运算顺序有规律吗?把你发现的规律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具有单元结构性的“预学单”,有利于策略的迁移、思维的延续和数学知识的结构化。如上述“预学单”与第一课时的结构相同,只是增加了上一课时新学习的递等式计算的要求。学生在完成这份“预学单”时,可以依据上一节课的学习经验,自觉地总结出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不同单元间“预学单”的结构性

不同单元“预学单”的结构性,就是指能够把数学知识体系上具有内在联系的单元看成一个学习结构来设计“预学单”。如五上年级的“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两个单元,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所以可以从“数量关系”的视角找到这两个单元的联系,设计具有结构性的“预学单”。

人教版教材 “小数乘法” 例1创设了“买风筝”的情境,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而“小数除以整数”例1创设了“晨跑”的情境,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两个数量关系式没有形成直接的“逆运算”关系,从不同单元“预学单”的结构性考虑,这两个情境可以整合成同一个情境,编制成如下的两份“预学单”。

“小数乘整数”预学单

同学们,整数乘法我们已经都会计算了,那么小数乘法该怎样计算呢?它与整数乘法有什么联系呢?相信自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1.“我解决”: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就用几种方法解答。

3.“我发现”:回顾刚才的计算,说一说“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依据是什么。

上面这两份“预学单”,相对应的两题之间都存在着互逆关系,学生可以自然地利用到“小数乘整数”中的学习经验,自主地归纳“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第8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12-01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已逐渐被老师接受。但纵观眼下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学习材料的选择,现在一要上公开课,老师就开始绞尽脑汁思考,用什么材料揭示新知呢?用什么材料贯穿整节课呢?课本被闲置一边,难道非得用课本以外的材料才行吗?因此,合理选择数学学习材料很重要。

一、追求数学味,体现数学的价值

数学是一门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智慧的大脑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追求数学味。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选择合理的学习材料很重要,选择的材料必须真实、贴近生活,有数学研究价值。

案例1:《百分数的应用》

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出示材料: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打算买240本作业本作为活动的奖品,“文峰超市”的优惠政策是买10本送2本,“好又多”超市的优惠政策是打八折,学校该到哪家超市购买呢?

购物中的折扣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学生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如果仅限于解题,这样的数学课堂索然无味。在解完题后,老师可以简单的小结一句:“百分数知识给了我们一双慧眼,货比三家,可以更实惠地购物。”这样的一句小结,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节约用钱。

二、具备选择性,发挥学生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材料,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根据自身的能力开展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

案例2:《圆锥的体积》

教师出示多个圆柱或圆锥(有等底等高的,也有一般的)容器、水、沙子等材料。学生自由地选择一组容器,借助沙子或水等材料探究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经过动手操作,有的小组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更多的小组认为不存在三分之一的关系。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请符合条件的小组将容器展示给全班同学观察,学生很快发现这些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这样的探究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材料,虽然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为最终的科学答案奠定了基础。只有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学生才会印象深刻。

三、充满挑战性,推动学生的探究

小学生大多比较感性,喜欢挑战。对于直接告之的答案不感兴趣,因而记得也不牢,但是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的课堂才会精彩。

案例3:《年、月、日》

师:同学们今年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小华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他的妈妈今年36岁,竟然也只过了9个生日。你们觉得可能吗?

生(肯定地齐说):肯定不可能。

师:这样的不可思议却真的存在,怎么回事呢?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就翻开事先准备好的年历,我们一探究竟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1: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

生2:是的。一般的月份不是31天就是30天,只有2月最奇怪,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2月份的天数不相同,有规律吗?

学生再一次把目光聚焦在2月份,研究2月份的天数。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发现每四年就有1年的2月是29天。教师及时点破2月29日四年才出现一次,所以小华的妈妈36岁只过了9个生日也就有可能了。

这个案例中,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学生认为不可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时,教师出示学习材料年历,小组合作中的你一言我一语直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

四、融合教育性,追求教育的无痕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孩子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在注重思维训练的同时也要兼顾思想品德教育。

案例4:《圆柱的体积》

第9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职;就业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7-4716-02

The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HEN Chang-sheng

(Henan Econom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53, China)

Abstract: After briefl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the paper gives a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necessity of cultivating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factors, and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an independ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as a focal point from three factors, aiming to nurture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y and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Key words: independent;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高职高专是高招体系中的最后一批,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自制力弱,学习进取心不强,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对比一本二本,他们没有分量更足的学士证,自主学习能力差导致他们在专业上也较难做出成果,这就愈发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据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将会有700万大学生同时找工作,就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力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 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1.1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每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未来发展中,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是否具有在信息时代轻车熟路地驾驭知识的本领,从根本上讲,都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高专属于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中学最突出的差异就是前者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学习的本质。

1.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和探索,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慧,摧残人的自主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因此,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1.3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首先,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在校学习的质量。经过检验,高成绩的学生也是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自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符合深度学习的特征。

其次,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功。据相关调查表明,在各种设计大赛中获奖的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律性,表明学生的创造性与他们的自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也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论述一样:“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自己想,自己做就是自主学习。

再次,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是个体走出学校后采取的主要学习方式。在知识爆炸的当今时代,必须要终身学习,而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个体的终生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1.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是课堂教学所必需的。课堂上的自主性学习并非独行其事,而是指学生不盲从老师,在课堂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热情参与,课后及时查漏补缺,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变老师要我学为我要学,摆脱对老师的依赖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自己学来的,而不是教师或其他人教会的,自己才是学习的管理者,这些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1.5 自主学习是培养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岗位竞争日趋激烈,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固然能够为学生在找工作时提供一个好的起点,然而却不可能不面对知识的更新,不可能保证起点领先,终生领先。如果没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持续的学习,就算是再好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长久。所以良好的自主学习 能力能够使学生在工作中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进而取得良好的成绩。

2 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

良好的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正面发展。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自主学习环境。

2.1 学校因素

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学风能够直接影响到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所以,学校必须构建一个学习型校园、进取型校园、团结型校园、和谐型校园。自主学习的客观条件指能够供给学习者自由选择的学习材料、活动场所、学习方式和手段等硬件设施。丰富多彩的学习材料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达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条件。可以说,在自主学习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活动方式、学习进度都可能不一样。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就必须首先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充足、灵活的学习场所。另外,学校在配备自主学习材料时,要注意满足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学校还要提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要能够提供足量的图书,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元化转化。

2.2 教师因素

教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一个教师,无论他的水平多高,他都不可能教会他的学生所以得知识。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设计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大量的新知识,也能轻松掌握。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把握这些方面。

教师在选取教材和授课的过程中必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深度和广度的拓展,给学生留取适当的思考空间,每次课都磨练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课后练习和实训中同样适度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日积月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自我因素

高职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无穷的,掌握到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还必须持之以恒,养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教学,归根到底还是学生的学。要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学生必须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客观条件,例如,通过心理和智力测试了解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个性特征、情感特征等;其次,学生要明确自身的需要,尤其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是学习者制订具体学习目标的依据;第三,学生要善于拓宽信息渠道、掌握获取信息的技能,以便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材料等方面具备更高的自由度; 第四,学生要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共同探讨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交流学习材料,并在必要的情况下相互帮助;第五,学习者要善于与他人交流情感、偏爱,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寻求适当的帮助。

总之,学生要想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具备清醒的头脑,高昂的斗志,百折不挠的毅力。

3 小结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终身学习成了学习的主旋律。在21世纪,人才的比拼是全方位的,而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胜败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对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培养出全面型的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彭志武.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