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4: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职生实习生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研究

一、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中职生实习管理简述

目前,南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实行的是分散型实习与集中型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学校推荐的实习单位,也可以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比传统的集中型实习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灵活性增大,企业接收学生的概率提高;由于实习单位面广,学生实习内容也比过去更为丰富。目前的分散型实习方式也深受中职生喜爱,但是,我发现,学生在一年的实习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二、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实践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1)集体感缺失。中职生正处于个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心理学上的第二次断乳期,有的学生离开熟悉的校园去陌生的环境下实习,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社会孤独感。

(2)心理压力大。实习是中职生在跨入社会各行各业之前提交的最后一份作业,而各种主客观因素也使得学校对学生作业质量有了更多的要求。学生在毕业前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责任主体,于是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3)自身懒惰性。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分析,发展规划也不够完善,定位模糊,导致实习过程过于随意。如挑三拣四、拈轻怕重、不思进取等。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关。例如,酒店1班有两位国赛获奖的学生张某某与陈某某,都选择了南宁市鑫伟万豪酒店实习。选择做餐厅服务员的张某某尽管外形好,英语口语好,却因为收入低和与同事相处不融洽等原因辞职。选择做前台咨询的陈某某在被分配做服务员后埋怨工作辛苦,随后被调换到前台做咨询工作,没多久也辞职了。这两名学生都因国赛获奖而自我优越感较强,没有提升实习质量,增长社会见识。

2.学校方面

很多外出实习的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学校无法对其实习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与管理,因此学生在遇到问题或产生惰性消极情绪时,无法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学校教师不了解学生实习的感受、状况和生活情况,也无法对实习生进行及时的引导,导致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断层,实习的质量与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3.企业方面

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是与学校挂钩的,如缺乏校企合作资源和动力。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提出了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但具体的合作依旧处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归其原因,主要因为企业大多重视对人才的使用,而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对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难以产生信任。

4.实习评价与管理方面

由于中职生实习点多而分散,指导教师很难做到客观而准确地给出实习成绩与评价,而过去的实习质量与成绩结果大多又侧重于职业道德评价,对学生专业技能与实习动态缺乏有效监督与总结,因此学生消极对待实习的情况时常发生。

三、中职生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对策研究

1.学生方面

(1)完善实习计划。中职生要严格约束自我,接受挑战,不能因为有某方面的特长而狂妄自大。在实习以前,实习指导小组要与实习单位制定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具体事项,由学生自行制订实习计划,由学校召开实习班级班主任和指导老师会议,明确具体的要求与做法,学生必须统一思想。

(2)全面宣传动员。学生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动员工作,才能从思想与行动上真正做到正视实习,认真实习。因此,宣传动员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责任。组织全体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以前,除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实习纪律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外,还要求教师学会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海报等资源,传递企业信息和市场信息,并利用班会课、职业道德课程强化学生关于《校外实习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制度》《劳动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学习,以促使他们了解自身的发展潜力和企业的文化精神,明确自己的实习身份和实习目的,以应对实习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与探讨,强化自律与训练。

2.学校方面

学校实现对学生实习管理的全过程监管,要从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①双导师制度。保证每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配备有专业导师和职业德育导师对其提供指导,为了节省师资资源,指导教师可以兼做大部分学生的导师。其中,专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技能方面的学习情况。职业德育导师则应关注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思想状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看清社会形势,面对自身问题,正视实习工作,提高适应能力。②周汇报制度。学生在一年的实习时间内要利用每周末的时间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并开展有效的思想工作。③定期巡查制度。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班主任和就业指导教师为主的实习检查小组,对实习生进行定期的巡查与走访,特别要关注有国赛获奖经历的学生的心理态势,对出现的共同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④网络服务制度。建立针对学生个体在时间、地域限制下的技能培训模式,如通过组建QQ群、学校实习网站等,随时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强化交流与沟通。⑤实习评价制度。新建的实习评价制度在内容上必须更加具体和深化,除包括学生自评,班主任、就业老师、企业团队的多方位评价外,教师还要对实习生个人的实时心理状态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

3.企业方面

校企合作中,学校对企业的选择要重视企业自身的激励机制,由于实习生实习期间有临时性的特点,导致当前很多企业对实习生的照顾缺乏工资福利与升迁机会,因此,学校对企业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从企业工作中得到尊重与支持的方面,帮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在实习生实习过程管理工作中面临不少挑战,如何面对这些挑战,关系到学生自身与学校声誉的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职生实习管理过程依旧存在不少问题,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教育者与管理者应积极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真正为中职生的实习工作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出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许建军.中职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2]吕宜之.关于中职学校分散型实习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第2篇

关键词:中职生;文明行为;现代企业文化;跟踪管理;社会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35-02

中职生毕业后的主要选择是直接就业。现代企业招聘时除要求员工有较出色的技能外,对员工文明行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学生从业行为的文明,让学生在校时就能达到企业文化的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有关数据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实地考察企业文化,界定实习生的文明行为

为界定实习生的文明行为,我们以毕业班实习学生为调查对象,走访了广东省顺德区陈村镇当地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大型企业。例如,广东国通物流城的经营是以农业物流为主的,是“全国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广东松柏电池有限公司是香港主要电池生产商之一,拥有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设备精良的生产设施;顺德顺联广场是陈村镇本地大型的购物、娱乐广场,拥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经验。这些企业管理规范,组织严密,在企业文化上对员工的行为要求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我们通过仔细研究他们的企业文化,实地考察企业员工和我们实习生的行为表现,发放《企业对员工文明行为要求调查问卷》等手段,理清了应如何使实习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更好地融进企业角色的思路。

针对毕业生从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把企业的员工行为标准归纳为两大类:服务型行业标准和生产行业标准。服务型企业的员工行为标准主要是外树形象、内练素质、文明有礼、善于沟通、勇于接受挑战等;生产型企业的员工行为标准主要是内练素质、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诚实守时等。鉴于“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的宗旨,我们根据学生与企业文化情况总结了十条从业基本文明行为指引:(1)着装整洁,不搞另类;(2)谈吐有礼,举止文明;(3)专心工作,勿扰他人;(4)爱护环境,清洁卫生;(5)爱护设备,节约资源;(6)规范操作,安全生产;(7)诚实守纪,守时守信;(8)尊敬领导,团结同事;(9)虚心学习,勇于担当;(10)务实创新,积极向上。我们按照以上十条从业基本文明行为的指引,采取了如下做法。

以叙事德育、活动体验德育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

叙事德育是一种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而倾诉心灵的教育方式。教育者通过叙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生活事件来促进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我们通过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一些正面和反面的就业案例,让学生明白文明行为是现代企业发展所需条件之一,良好的行为习惯反映劳动者的素质,能为自己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会成为自己发展的绊脚石。例如,某学生在一家香港人开的花场工作,她工作热情肯干,我们去调查的时候,她主动倒茶,很有礼貌,良好的形象赢得了香港老板的赞许,不久就被提升为主管,这是一个很好的正面案例。再举一个反面案例,有个学生在一家钢材公司做文员,工作时不专心、不主动,个性张扬,上班没多少天就被公司辞退了。通过这些正反面的案例比较,实习生可从中得到感悟,从而加强自己的文明行为,提高职业素养。

我们还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比如,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创业活动,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策划,学生以班为单位,自备材料,自设摊位,向全校师生推销自己的商品,形式有烧烤、精品、凉茶、手机充值、游戏、洗车等多种多样。学校不但对活动进行文明引导,还对每个班和学生个人设立精神文明奖,灌输文明从业意识。又如,在招聘会之前,学校给每个毕业班安排德育辅导教师,指导学生面试的礼仪和技巧,做好应聘准备,使得每年的招聘会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2010年学校举办的一场招聘会,吸引了50多家企业,提供的岗位有上千个。在招聘现场,我们的学生身穿整洁的校服,手拿着资料,自觉排队入场,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即使在热门的招聘职位前,学生也没有喧哗。整个招聘现场,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言行举止、组织纪律性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实习生进行跟踪管理,以实践促进其文明行为

我们以精细德育精神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对实习生,学校派出社会调查教师深入企业调查,与班主任密切联系,搭好实习学生德育指导的桥梁。

社会调查教师通过不定期到企业走访、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交谈等手段,对实习生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指引,并将调查结果总结提升反馈给学校,让学校及时调整在校学生的德育培养方案,补充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为了调查督促实习生的从业行为,我们制定了《企业员工文明行为调查问卷》,其中的内容涉及学生工作的各个细节。例如,问卷中有个题目是:您在工作时会随意接打电话吗?该题的选择答案:A、有时会;B、从来不会;C、想打就打;D、没人看见偷偷接打。现代社会手机流行,年轻人交往方便,应让实习生自己判断在工作生产时是否会随意接打电话,从而无形中引导学生注意自己上班时的行为,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又如,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您在工作时会自觉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吗?该题的选择答案:A、会;B、从来不会;C、喜欢时会穿戴;D、检查时才戴。经过调查,我们大部分实习生都会自觉地穿好工作服或戴好安全帽,这样学生不但树立了文明意识,还树立了安全意识。正是通过调查学生这些细小的行为,使学生意识到文明行为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得他们能自主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还会经常拜访实习学生所在企业,向有关负责人了解学生的工作表现,针对他们的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让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使学生更能胜任他们的工作。

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还开展了德育课题《精细德育——职校生文明行为养成的研究》,研究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与企业的行为要求相适应。企业一直以“品质源于细节”作为管理准则,同样,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培养也需要从细节入手。我们需要把德育管理精细化,加强学生的文明行为指导,使之与现代企业文化相接轨,为社会、企业输送大批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廖斌.对职业教育中德育的几点认识[J].职教论坛,2002(7):23-24.

[2]刘丽枫.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探讨[J].科学教育家,2007(9):84-86.

[3]黄伟慧.将优秀企业管理模式移植到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16):5-7.

[4]许玲,俞方武,夏和先.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对中职学生实习中出现问题的反思和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18):39-40.

[5]张艳林.中职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之我见[J].课外阅读,2010(10):24-25.

[6]应世根,竺辉.试论中职生企业文化素养的构成及其培养[OL].(2010-10-21).[2011-10-26].http:///?i260234.

第3篇

为了帮助20新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稳定新生专业思想,我系通过系列主题教育使新生充分认识从初中到中职转变的人生意义,懂得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中职期间的主要任务,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按照系里要求,结合我系的特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入学教育活动,其中包括运用行动学习在班级开展破冰活动,活跃班级气氛,消除学生第一次见面的拘谨,学习一职校《学生手册》、德育活动及教学要求、道德诚信与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与适应性教育等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入学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1)教会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主要向学生传达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学生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信息选择安全以及生活中的用电安全等等。学校尤其注重人身安全教育,严禁学生在宿舍违规用电,不要在教室楼梯打闹。

(2)教育学生为人处事以及学习。着重讲解了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中职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的要求,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学习规划,以督促他们学习。

(3)教会学生尽快适应、熟悉学校的生活环境。面对崭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既会充满好奇与兴奋,也容易遇到不适和困难,尽快适应独立的新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同学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集体学习生活的良好开端。

(4)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今后三年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及时传达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主要结合学校所编制的《学生手册》,重点向学生传达相关管理规定,并介绍班级管理规定,如请假的相关程序和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程序。

(6)将课堂学习适当转变为实操学习,由19级的学生向20级的学生展示各项常规要求,包括集队行径,教室卫生要求,个人物品整理要求,让学生的从听转变为实际去看,再由班主任带回班级进行实操练习。这样学生更容易去了解规范的要求效果良好。

第4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 中职学生 评价体系

一、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意义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类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8种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中职学生是中、高考场上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同样存在8种多元智能。他们将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历史将赋予他们神圣的建设使命。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建立中职学生评价体系,为其创设诸多展示个性智能的平台,全方位地对他们进行多元评价,使他们彰显和发挥潜在的智能,调动激发他们的个体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主动积极投入到职业学习过程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技术人才,为终身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中职学生评价机制还从传统考核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诸多的中职学校依然凭借学业成绩一次考试、思想品德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没有去考虑学习过程表现和综合素质表现情况,致使中职学校学生评价结果存在三个较大反差:一是理论教学评价与实习教学评价结果反差较大;二是企业对毕业生评价和学校评价反差较大;三是学校评比的优秀学生与他们的职业能力水差较大。究其原因是没有形成多元评价机制,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没有被纳入到评价体系中,思想品德评价没有纳入企业的职业能力元素。

我们呼唤:要重视中职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评价;要重视培养准职业人的素养能力评价;要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搭建能够充分展示中职学生个性智能的平台:要建设多元课程体系为中职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要创设多彩的教学课堂让中职学生的智慧漫舞飞扬;要创新多元的教育教学方法让中职学生灵动的生命增添创造的热望。

二、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理念

评价目的要使中职学生学会做人、敬业爱岗、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合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综合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个性特长,成为社会和企业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评价模式要打破传统的单一、僵化评价模式桎梏,实现学生评价的多元化:改变一次考试主宰学业成绩为学生全部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改变单一的操行成绩评价为学生全部行为能力与活动过程的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要改变教师单一评价为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即灵活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干部评价、相关部门评价、社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评价方法要改变学业单纯笔试和技能操作评价转变为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学习测试、学习创新等的各种灵活多样的测试评价方法;改变单一的操行鉴定成绩转变为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活动全过程的态度、能力、水平表现的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

评价的重要问题是在多元评价过程中要建立评价的有效载体: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的载体是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学业成绩评价的载体是灵活多样的行动导向教学课堂。

三、中职学生多元评价构建的体系

中职学生多元评价分为“学生基本综合职业能力多元评价”和“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评价”两部分。“学生基本综合职业能力多元评价”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培养、校园文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岗位任务完成、合作交流、吃苦耐劳精神、个性特长、能力创新等9个方面;“学生学业成绩多元评价”内容包括理论课学业成绩评价、实习课学业成绩评价、校外实习学业成绩评价3个方面。每个方面的评价分解为若干个评价环节,每个评价环节都有具体的评价细则,使中职学生多元评价实施体系具有较强的实操性。

(一)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机制

1、评价公式

基本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成绩(100分)=日常行为规范成绩(40分)+职业道德培养成绩(10分)+校园文化活动成绩(10分)+心理健康教育成绩(10分)+岗位任务完成成绩(10分)+合作交流成绩(10分)+吃苦耐劳精神成绩(10分)+个性特长成绩(加分)+能力创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日常行为规范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生品行评价考核办法》的有关部分章节及有关的行为规范;评价办法是中层干部以上干部值班检查、职能科室人员值班检查、学生纪检部检查、学生宿管部检查、学生体育部检查、学生生活部检查、任课教师课堂日志检查、班级自查、临时性的抽查和专项检查。

②职业道德培养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职业道德讲座、主题班会、集体活动、值周劳动表现、职业道德学习任务完成;评价办法是各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的考核,如参加态度、担任角色、参与情况、取得成效、心得体会。

③校园文化活动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校内和校外的各类文化活动、参加学生会组织的各类社团文化活动、自主开展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评价办法是参加次数、担任工作、活动过程表现、取得的成绩、参与体会。

④心理健康教育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习生活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学习讨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情况、同学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中各种心理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评价办法是对以上活动所持态度的积极与否、参与过程的具体表现、参与次数、担任角色、取得成绩。

⑤岗位任务完成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校值周劳动任务完成、班级值日任务完成、学校和班级指派临时性任务完成、班级义务劳动完成、学生干部工作任务完成;

评价办法是各类岗位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态度和过程表现、完成岗位任务的量化考核、完成岗位任务中的突出表现。

⑥合作交流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小组集体活动、班级集体活动、宿舍学生交流、学生自主健康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同学关系和谐情况;评价办法是在各类合作交流活动中的态度、过程表现、人际关系协调、合作任务的完成、取得效果等表现情况。

⑦吃苦耐劳精神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学校值周劳动、班级值日劳动、义务劳动、完成小组或班级比较辛苦的工作任务、体育课吃苦耐劳表现、校运会拼搏和吃苦耐劳表现、模拟吃苦耐劳主题活动等表现情况;评价办法是在以上比较辛苦的活动和工作中的态度、毅力坚韧性、对苦脏累工作的耐受性、完成情况和过程表现等。

⑧个性特长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在班级和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而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如书画、艺术、体育、表演、演讲等;评价办法是班级和学校组织的个性特长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各类个性特长活动竞赛成绩。(按竞赛级别、获奖名次等级加分)。

⑨创新能力成绩评价。评价依据为在基本综合职业能力的某一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表现,如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自主管理的尝试、素质教育活动的新颖开展、个人某项技能的创新等;评价办法是根据创新表现的具体成绩、效果、反响、业绩等情况。

3、活动载体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除了常规性的工作外,可以根据管理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新颖、活泼的竞赛活动形式,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各类竞赛活动模块举例如下:

技术能手奖(操作技能)、精诚合作奖(团队精神)、和谐文明奖(文明班级)、铿锵玫瑰奖(女生工作)、窗明几净奖(教室卫生)、琳琅满目奖(板报比赛)、出口成章奖(演讲比赛)、芝麻开花奖(问题学生)、我爱我家奖(文明宿舍)、开卷有益奖(读书活动)、初露锋芒奖(竞赛鼓励)、妙笔生花奖(征文比赛)、拾金不昧奖(拾物归主)、超女超男奖(校园歌手)、孔雀开屏奖(舞蹈展示)、爱的奉献奖(爱心活动)、龙飞凤舞奖(书画绘画)、出类拔萃奖(活动比赛)、见义勇为奖(危急解难)、无私奉献奖(雷锋精神)、绚丽多彩奖(服装礼仪)、组织协调奖(学生干部)、道德风尚奖(竞赛鼓励)、独出心裁奖(创新发明)、埋头苦干奖(各类劳动)、5S管理奖(现场管理)。

(二)学业成绩评价机制

1、理论课学业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课程成绩(100分)=学习过程成绩(60分)+期考成绩(40分)+竞赛成绩(加分)+创新学习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学习过程成绩(60分)=学习态度与纪律成绩(5分)+课堂展示成绩(10分)+学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20分)+阶段测试成绩(20分)+合作学习成绩(5分)

学习态度与纪律成绩评定:包括迟到、旷课、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随便讲话、扰乱课堂纪律、企业参观、实验课遵守操作规程等有关课堂学习的表现情况;

课堂展示成绩评定:包括主动积极、互动次数、声音宏量、表达清楚、思维活跃、讨论参与等情况;学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评定:包括缴纳情况、完成次数、作业质量、规范整齐、实验报告等任务完成情况;阶段测试成绩评定形式:包括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开卷、闭卷、讨论、回答、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口试、识图等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成绩评定:包括以小组形式的学习、讨论、汇报、展示中的表现情况。

②期考成绩。期考无论考试或考查科目均采取同样的评定方法进行,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采取AB卷、闭卷、开卷、其他测试的方法进行,如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讨论、回答、练习、演讲、实验、操作、议论、总结、报告等。

③竞赛成绩。指与课程有关的教学竞赛项目,具体奖励根据竞赛的级别、获奖名次或等级进行加分。

④创新学习成绩。内容包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开放思维表现、学生课外开展的专业课程拓展性活动、考试附加题的解答、对某一问题的异化理解、学习管理形式的合理化建议等。

2、实习课学业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校内实习成绩(100分)=实训过程成绩(60分)+期考成绩(40分)+竞赛成绩(加分)+操作创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实习过程成绩(60分)=实习态度与纪律成绩(5分)+与他人合作成绩(5分)+实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15分)+课题测试成绩(25分)+“6S”管理与安全成绩(10分)

实习态度与纪律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堂中的纪律表现,如是否有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其他书籍、扰乱课堂纪律等行为。是否主动积极训练、上台演示、认真训练操作;与他人合作成绩评定:根据小组合作讨论、配合教师完成实习教学任务情况;实习任务与作业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实习任务与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实操展示完成的质量情况;课题测试成绩评定:根据每个课题测试的平均成绩。测试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轮流回答、案例分析、实验操作、口试、识图、操作展示等方法进行;“6S”管理与安全成绩评定:根据实训现场“6S”管理表现、遵守操作规程、卫生清扫和设备工具整理、有无制作刀具、实习过程中安全规程操作的执行等情况、安全知识考试和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等情况。

②期考成绩。指期末实习的综合训练成绩,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但要围绕实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来进行。

③竞赛成绩。指与操作训练课有关的竞赛成绩,具体奖励根据竞赛的级别、获奖名次或等级进行加分。

④操作创新成绩。指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和创新不同的操作方法和不同的见解,或对考试附加题部分的解答。

一体化教学课程的成绩评定可以参照实习课的成绩评定方法进行。

3、校外实习成绩评价

(1)评价公式

校外教学实习成绩(100分)=职业道德表现成绩(20分)+实习安全成绩

(10分)+实习任务完成成绩(40分)+实习报告成绩(15分)+企业班组鉴定成绩(15分)+突出表现成绩(加分)

校外顶岗实习成绩(100分)=职业道德表现成绩(30分)+安全文明生产成绩(15分)+岗位任务完成成绩(35分)+企业班组鉴定成绩(20分)+突出表现成绩(加分)

(2)评价细则

①职业道德表现成绩评定。根据遵守企业生产纪律如实习出勤率,有无迟到、

早退、中途溜号、串岗、旷工等违纪情况;遵守学校要求的实习管理纪律,服从实习带队教师管理,有无实习班外违纪情况、宿舍文明纪律情况;服从班组管理,工作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情况。

②实习安全成绩评定。根据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情况、文明生产情况、在实习

过程中有无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班外安全问题。

③实习任务完成成绩评定。根据完成企业班组师傅交给的生产工作任务、完成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分配的其他任务情况。

④实习报告成绩评定。实习报告的篇幅、学习技术和操作技能情况、职业道德情况、实习体会。

⑤企业班组鉴定成绩评定。根据服从班组师傅管理情况、完成班组生产任务情况、在完成岗位任务中的职业态度和综合表现。

⑥突出表现成绩评定。根据出色完成实习岗位生产任务,在质量和安全上达

到高标准;在实习生产中成功排除安全险情为企业避免损失;模范遵守职业道德有突出表现,得到班组和车间的高度赞誉;在实习生产过程中团结合作等方面成绩显著;班外生活与宿舍文明方面综合表现优秀。突出表现成绩由企业师傅和带队实习指导教师共同决定。

4、课堂拓展

在评价实施过程中,除了常规课堂教学外,可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新颖、活泼的课程拓展活动形式,以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各类课程课堂拓展形式举例如下:

我身边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水的奥秘、有趣的静电感应、真空中的库伦定律、电场的叠加、机器人观赏、杠杆的魅力、楼宇智能的体验、IT游戏课、神奇的物流、趣味英语角、国学精粹共赏、唐宋诗词欣赏、粤语入门、传统茶艺。

作者简介:

曾繁京(1962―),男,硕士,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研究。

参考文献:

1、研究课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改革中职学校学生评价机制的研究》:广西教科所2008规划课题;

2、《教师应该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北京,蒋乃平,2011;

3、《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教学改革》,广西,蒋国平,2010;

4、、《多元智能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借鉴与应用研究的思考》,株洲教科院职成研究室,2006;

5、《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闫承利,2001;

6、《学校德育新探》,北京,知识出版社,施光明,2000;

7、《教育科研手册》,广西教育科学研究所,2005;

8、《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知识》,网络下载,2008;

第5篇

一、我们通过对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我校弱势群体的学生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经济弱势或地域弱势的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或因为来自苏北等经济相对较弱的地区而感到自卑,感觉抬不起头来。

2.学业弱势的学生。指的是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被视为“差生”的学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缺乏学习动力,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走神或做旁观者。学习上的挫折感导致他们自信心不足,进而出现消极低沉的心态,甚至养成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

3.品行弱势的学生。这些学生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他们行为习惯不好,是非观念模糊,情绪极易波动,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情绪暴躁,行为冲动过激,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4.心理弱势的学生。这些学生孤独,不善于或害怕与人交往,自我否定、自我封闭,常怀疑自己的能力。

二、通过了解和分析,我们发现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又带有盲目性,往往自以为是。

2.自我价值感低下,没有目标,对未来职业生涯感到迷茫。有些学生因为未能考上普高进入了中职而感觉低人一等,无所适从,处于迷茫无助的状态。

3.自信心不足,出现自卑、冷漠的心理。

三、通过个别咨询、个案跟踪等方式对弱势群体学生自身及所处环境作分析,发现造成弱势群体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1)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积极追求,刻苦努力,正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不能正确地缓解压力,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2)家庭和睦程度对子女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夫妻关系不和、家庭破裂、单亲家庭等家庭环境往往造成子女畸形的性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如苦恼、愤怒、恐惧、悲观、厌世等。(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无原则,用简单粗暴的打骂代替耐心细致的教育,导致子女心理压抑,自卑,无秩序感和道德感。

2.学校因素。(1)学校没有形成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导致对弱势学生缺乏人文关怀。(2)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应有的教育教学技能,没有在情感上、思想上与学生形成共鸣,有些教育方法欠妥当,如动辄训斥挖苦、讽刺羞辱,向家长告状等。这无疑是弱势群体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受到伤害,出现焦虑、厌学、不服管教。(3)家校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信息沟通不畅,家校之间未能形成合力。(4)未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咨询机构,缺乏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

3.自身因素。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无法约束自我,自制力差,不能合理地安排中职学习生活,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看黄色书刊,懒惰厌学、沉迷网吧、自由散漫、纪律松懈,缺失上进心;有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差,他们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缺乏适应社会、市场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4.社会因素。(1)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冲击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人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价值取向扭曲了中职生的道德观、价值观,使他们形成了贪婪、冷漠、躁动等畸形心理。(2)社会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单一,以分数论英雄,忽略了未成年人成长的基本素质要求与综合评价;其次,中职教育目前属于淘汰型、终极式的教育。种种原因导致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上普高、考大学,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读职高,毕业后直接就业。这给中职生及其家长带来了比较大的精神压力。一名中职生说,初中毕业后,“上了同学们都很讨厌的学校”。许多家长也因此抬不起头,从来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孩子在中职学校就读。

四、针对弱势群体学生不良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践、研究、反思,再总结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策略,具体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1.学校层面:

(1)创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育要有一流的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美化校园的环境,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优美的学校物质环境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我们学校在无锡市藕塘职教园区,占地将近500亩,总投资4.8亿元,2009年才投入使用,学校有着优美的校园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进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校训:有道正业。(“道”为“有”之对象,言谓道德、道义、正义,“业”为“正”之目标,言谓学业、职业、事业。“有道正业”意即有道德、懂道义、讲正义、兴学业、爱职业、创事业,乃做人、为学、立身之本。)学校每年都有艺术节、技能节、科技节、体育节等。充分利用好我们学校的这些重大节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改变以学习为单一评价的评价体系。另外,学校会定期开展诸如文明礼仪月、爱心义卖、阳光宿舍、优秀住宿生(优秀宿舍长)的评选等。

(3)健全学校心理辅导组织机构。目前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时间:

每个工作日下午3:00—4:30 中午12:15—1:00

联系方式:QQ:577864103

蔚蓝天空邮箱:

办公室电话:83276832。

学校的心理辅导室会经常性地开展各种讲座,如《青春期教育讲座》《参加技能大赛的参赛学生的赛前心理辅导》《学生考前心理辅导》等。同时还印刷了心理健康专题刊物——《太阳花开》。

(4)加强职业认同感教育。作为中职学校,我们的培养目标职业就是要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型的劳动力,中职学生因为作为被普高淘汰下来的群体,他们自信心不强,目标不明确,对未来和前途没有信心,我们要利用省、全国技能大赛等来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利用我们学校硬件设备的优势,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比如,新生入学教育时我们有一项内容就是带领新生参观学校的图书馆、校园、实训楼、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设备等,让学生有初步的职业认同感。再如,我们学校布置的有关汽车品牌的文化墙、用废轮胎制作的垃圾桶等处处让学生感觉到:我虽然文化课不好,没能考上高中,但我可以学会汽车的技能,一样可以有前途。

2.教师层面:

(1)树立新时代下的新型德育生活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们要改掉那种唱高调、上纲上线的脱离生活实际的德育教育姿态,要在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乐于接受,也更能潜移默化。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唱积极向上的歌曲,看能激励人的优秀杂志书籍。

(2)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弱势群体学生进行心理优化,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在情感和思想上与学生形成共鸣,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讽刺、不歧视弱势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及个别教育中改善教育方式。不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一个学生,而是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采取多元评价机制。

(3)营造全员教育的环境。优化学生的心理,履行对学生的教育不光是班主任的责任,它应该是一个全员教育的事情。有些教职工不太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让学生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反差,认为班主任说的与现实不符合。如以前升旗仪式时有些教师随意当着学生的面讲话,在校园内吸游烟等,经过提醒,现在教师能注重自身形象,做好榜样示范。同时学校也要求每位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4)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利用家校通或飞信等现代通信工具,指导家长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争取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能形成合力。

3.家庭层面。学校教育的长期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因此,要优化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我们必须把指导家长作为我们的责任之一。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和家长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身心发展的状况及存在问题。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帮助孩子走出心灵的困境。如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教育要切合实际,不过分批评,以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再如,为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家长要注重身教而不仅仅是言教,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父母)和儿童谈话的时候,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执行教育工作。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教育着儿童……”。

4.社会层面。学校、家庭、弱势群体学生的生活环境还离不开社会。我们学校依托惠山法院等法制教育基地,组织弱势群体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直观可感的法制教育活动。学校法制副校长、阳山法庭庭长边剑扬表示,法院将根据职教园院校的不同需求,结合审判实践,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以案释法,以法育人,通过直观、生动的现场庭审,增进职校学生学法、知法、用法的意识,不断扩大法制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自觉地远离违法,为广大学生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铺设一条健康成长的轨道!

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专业特色 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学生成才除了依靠自身的综合素质之外,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在本文中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和精神面貌。

高职院校多从中职升格而来,从学校规格上看是升格了,但是从生源质量上来看却是明升实降。生源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导致学风不振: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者有之;进入大学就没有了目标、浑浑噩噩混日子者有之;毕业时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学会、怨天尤人者有之。

现阶段的学风建设内容重点在于学习纪律的强调,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培养;学风建设的主体以班主任、辅导员的监督管理为主,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风建设的形式以活动、会议等短期行为为主,缺乏具有持续作用的学风载体;学风建设的对象重两头,轻中间,将优等生和学困生作为学风工作的重点,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

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性特点,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我认为学风建设要紧密结合专业建设和专业特点开展。

一、根据专业发展,树立学习目标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些什么等问题。学习目标就像一座灯塔,为迷途的学子指引方向,为每个人的人生导航。学风建设要从树立学习目标开始,将长期、中期、短期目标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提供航标。

1.入学教育,为学生做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系部定期请酒店老总、部门总监,以及优秀的实习生和毕业生来校与学生交流。他们多是从餐厅服务员、行李员等一线基层员工做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间断地学习,一步步做到了领班、主管、部门经理、总监、总经理的位置,他们现身说法,为学生介绍酒店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也帮助大一的学生重拾信心,不再“沉睡”,开始兴奋,开始对自己、对专业充满期待,以一种昂扬的激情投入到新生活中去。

2.班主任工作,分阶段的建立中学习目标。

哈佛幸福课专家泰勒・本―沙哈尔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道:“有目标的人成功率要比没有目标的人大得多。具有挑战性的明确的目标(设定了时限和具体的成果)通常会带来更好的表现。设定目标就是用语言给自己一种承诺,而承诺本身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未来。”

高职院校都配有专职的班主任,指导学生的学习。班主任在每个学期之初都为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中期目标,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比如第一学期通过英语AB级,第二学期通过计算机二级和普通话考试,第三学期通过英语四级和餐饮、客房服务员(中级)考证,第四学期通过餐饮、客房服务师(高级)考证。

3.结合专业课程,为学生明确短期学习目标。

高职院校教师的周课时较多,和学生的接触颇为频繁。专业教师作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应结合自己的课程,为学生设置不同的短期目标,指导学生完成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如《酒店礼仪》课程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变得彬彬有礼,举止得体。这一目标的确立既符合专业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寻求认同的心理需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酒店营销实务》课程要引导学生树立顾客导向的营销意识、培养营销策划的基本能力和创业思维,这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树立自信。

4.目标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

每个学期之初,班主任指导学生写一份简单的学习计划,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一一列举、排序;学期末再写一份总结,回顾自己本学期的进步与遗憾。对照计划与总结,看看哪一些实现了,哪一些没有实现,总结得失,以此明确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二、根据专业需要,拓展学习内容

学风不良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学什么。常规的学风建设就是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却关注甚少。

1.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三五成群在教室里、花园边大声地练习脱口秀,这是高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晨读氛围不够浓郁。

酒店管理专业高职生的短板就在于英语水平较差,通过英语四级的人屈指可数。晨读对于口语水平的提高大有益处。班主任、辅导员或者英语老师倡导学生每天早上上课提前20分钟进入教学区,开口说英语,提高口语水平。

2.晚自习不能发呆,要思考。

大一新生刚入校时,虽然有高中时的学习习惯,但是没有明确的学校目标。多数院校安排有晚自习,不少学生却不知晚自习该干什么,不带书坐在教室里发呆的不在少数。专业教师通过布置学生预习、复习所学内容,加大自学板块的比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3.课余时间,推荐书目,丰富学习内容。

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的卧室里、办公室里甚至游泳池的休息室里都放着书。他的读书精神堪为我辈楷模。不爱读书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偏低,不利于管理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要每个学期为学生开列一个简单的推荐书单,要求学生课余时间每月一定要精读一本书,励志类书籍如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职业生涯类书籍如《方法总比问题多》,专业类书籍如《如家一样的饭店》,等等。

三、根据专业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高职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单一、效率低下,学生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从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来看,纪律、制度、奖惩措施是促成良好学风的保健因素,而学得其法、学有成效是学风形成的激励因素。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讲,只依靠制度只能保证学生不犯错,是一种负强化,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义有限,而会学习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成就感会让学生更爱学习,这种正强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正是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

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是相辅相成,协调一致的。要想学生学得其法,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

职业教育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指导和提炼,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颇有益处。在“服务环境设计”专题中,要求学生课下走访服务企业,获取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形成对服务环境的初步认识。课上教师讲解,设置典型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讲授与研讨相结合,培养思维能力。

职业院校的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真正掌握多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服务理念”专题中,教师可通过举办辩论赛的形式,在思辨过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个人与团队相结合,取长补短。

教学改革中,一些项目要求学生个体完成,一些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创意摆台”就是强调配合的活动项目,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头脑风暴,激发创意,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个主题台面布置。

四、了解职业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

现在各高校学风建设的重点是抓违纪现象,如果对这些同学的行为不究原因,不析后果,一概而论,就会陷入对学生“只教不育”的恶性循环。教师应根据学生对专业的热情,通过专业纪律和学习纪律的对比和迁移,培养学生遵守校规校纪的良好习惯。

1.增强时间观念,杜绝迟到现象。

针对学生迟到较为频繁的现象,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将“实习生工作时间迟到3分钟,酒店罚款50元”的例子作为学生学风教育的素材,引导学生增加时间观念。

2.旷课罢工,危害无穷。

针对学生旷课的现象,我将实习生罢工的案例作为学生学风研讨的切入点,通过对罢工给酒店带来的不便,给客人带来的不便,给学校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给个人带来的处罚进行深入讨论,达成共识:罢工是不理智的行为,无故旷课也是不明智的举动。这次讨论也让学生养成了遇事和老师商量、不故意违纪的良好习惯。

3.恪守准则,诚信考试。

针对考试作弊的行为,在《酒店法规》教学中,以《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立法原则”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为契机,展开讲解,明确商业社会的基本原则是“诚信”,进而告诉学生可以不及格,但是不能作弊。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需要统一思想,开拓思路,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专业的不同,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营造爱学、好学、主动学的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毛尚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5,(11)下.

[2]陈士山.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教风和学风的建设[J].江苏高教,2004,(3).

[3]蒋岚.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J].教育评论,2006,(3).

第7篇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客房》课程教学;应用;意义;问题

“行为导向”教学思想及其要义

“行为导向”教育教学的概念大约在1982年引进我国,1995年前后开始了较系统的反思与研究,然而职业技术教育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

教育部姜大源同志认为“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在德语中的基本涵义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马庆发博士则认为,所谓“行为导向”,实质上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的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

对“行为导向”的解释虽有微异,但都突出强调了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一种互动关系,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合作性,体现了学生个体的价值。其要义主要在于:(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2)强调学生的合作性。(3)强调学生的参与性。(4)弱化教师的传统地位。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

《客房》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市场决定方向

据目前旅游业的全球发展预测,中国在2010年将是世界第一大旅游国,届时中国将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水平、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的提升,使得旅游行业的技术构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旅游劳动力市场将以沟通能力、专业复合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旅游企事业的核心能力。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将不能很好地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专业讲究独创性

《客房》课程作为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首先以学以致用为主要目的,其次以培养外显能力为主要特性。要使学生在掌握技能方面有独创性,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从做中学”,深刻体验现实活动特征,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符合中职生独特个性

中职生希望学有所成,但不能持之以恒,常常表现出懒散、没有学习兴趣等行为特征。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容易使中职生失去对学习的成就感。教师面对中职生也有说不出的困惑,师生双方极需走出这种困境。

(四)教学论与学习论的深化

东尼奥·梅内盖蒂的“本体心理学”认为人具有一种天生的智慧。因为社会的原因,天生的智慧在社会的限制中消失,但只要正确引导,每个人都应当会成功。加德纳博士则在《心智的结构》(Frames of Mind)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只要对不同智能结构、智力类型采用适合的方法,人人都能成才。“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教育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围绕着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强调“学会”的重要性。“行为导向”教学法正是从教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命题出发,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客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方法有项目教学、模拟、角色扮演、表演、案例分析等。以下结合《客房》课程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一)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只是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完成,使学生了解和把握项目的要求,从而学会或者掌握所要掌握的知识。以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为例:

项目内容饭店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

任务对饭店客房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

形式和内容(1)按需分组。按学生人数进行自行分组,选择领班或组长,注意对带头人的选择和指导。(2)理论学习。每小组对课本中的该知识点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3)资料收集。每小组再分工对理论知识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采用网上、旅游管理处或饭店、书店等多场所分组进行。(4)考察前策划。每小组根据理论选择考察点,进行任务商定。对于到何地踩点和参观,与谁联系,如何才能达成参观和学习的目标,参观后如何进行记录和设计,如何发现和探究问题,需要对饭店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什么问题的提问,谁提问,谁记录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设计前策划。(5)制定饭店实地考察的具体事项安排。对于什么时间,什么线路,注意什么,准备什么,发生意外怎么处理等问题进行考察前分析。(6)实地考察,结合理论对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评价,听取饭店专业工作人员的意见,再进行修改和定稿。(7)每小组展示作品,进行对照。了解不同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由每组领班或组长进行设计原因的解释。(8)教师总结,不评定等级,只对不同特色做发散性思维分析,给予每组不同的激励。转贴于

教师的任务做好指导、引导、答疑工作,做好有关安全、后勤等工作。

意义以往教师一般是按书本知识对知识点进行讲授,稍有特色者则是自己对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进行设计,再由学生进行模仿设计,导致学生只会背而不会随机应变。项目教学将饭店客房的功能及设备配备设计的任务交给学生。具体项目的布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对具体项目进行研究才能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首先,该任务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而方案的设计、前期的准备、信息的收集等环节则要求学生必须就如何获取信息这一课题进行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计划的制定及修改,方法的选择及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修正和反馈直至达到目标,这种实践性学习不但是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内化的过程。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自我负责的精神。教师则从被动教学转变为主动参与,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引导者,参与的“助手”和服务者,从而培养了教师的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和宽容的胸怀。该过程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专业实践的技能,并能应对不同实践中的不同知识。

(二)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

案例分析是针对解决问题和决策的行为环境中形成职业行为能力的一种方法。

模拟教学是旨在营造人为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扮演一些角色,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情境等,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要求。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模拟,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条件和模拟的情境做出判定和选择。表演即让学生通过对各种角色的扮演和比较分析来学习,借此培养其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与角色扮演不同的是,表演有更加相对独立的主观性行为,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角色行为,具有主动决策性,不同于带有任务性的固定角色扮演。

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既可以作为独立的教学方法进行应用,又可以相互结合,交叉使用。在学习有关投诉方面的理论知识时,教材中虽有简单的文本案例,但学生仍旧没有学习的兴奋点,教师也普遍感觉太枯燥。然而如果将案例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相结合,效果就大大提高了。

案例小李是温州大酒店的实习生,雁荡旅游学校是该酒店的协作单位。一次,雁荡旅游学校办公室主任陈先生通过外联部黄经理预订了客房。当陈主任带客人来住店时,按要求客人要出示身份证,但当时客人不方便出示。于是陈主任以身份证担保,但是小李不认识陈主任,便以饭店有规定为由,不予办理入住登记。于是陈主任向饭店投诉,并向校委会汇报,次年校方取消了与该饭店的合作,使饭店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客源市场。

问题(1)小李在工作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正确的做法如何?(2)如果你是主管,陈主任向你投诉,你该怎么办?

任务分析和解决投诉等问题。

形式和内容(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本案例学习。(2)选择不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表演。选出小李、陈主任、主管、三五位客人等,按文本案例情况进行模拟。(3)其他学生对扮演的角色所处理的事件进行评价,特别是针对小李的做法和主管处理投诉的事件进行评价。(4)共同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5)针对课本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学习,加深印象。

教师的作用理论指导者,答疑者。

意义对于案例进行的分析、模拟、角色扮演和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中上台的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能有良好的表现,同时加强对相应知识的学习;其他学生要对这些同学的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从而有助于培养分析问题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则紧紧把握问题的核心,在分析和情境模拟中步步深入,使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感受真正的技能锻炼。

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应用中的问题及讨论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支持

“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定的实地饭店或模拟场所,一般中职学校难以达到。同时,“行为导向”教学法使原有教材的编排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困难,需要改善相应的教学环境,这将是一个综合、全面的建设过程。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一个认同过程

“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教学形式的改变引起课堂气氛的改变,有时会比较热闹,但中职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短期内并不一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有些学校领导和家长对此难以接受,因此需要他们有一个认同过程。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需要更多的准备

“行为导向”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合作性和主观能动性,问题在于学生在比较自主的状态下能否克服以往的惰性和懒散的习惯?会不会造成“看起来很美”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前期策划”和“过程调控”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OL].

第8篇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已经被普遍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培养模式为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挑战。本文分析了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就业指导通常理解为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职业的过程,狭义上是指择业期的选择过程,广义上是指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它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自学、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①。就业指导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意识、求职方法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就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中,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②。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模拟招聘等形式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就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方法,提高求职能力。这些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因学生缺乏体验而导致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等特点,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③。顶岗实习的推进,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增强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工作实践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指导方法

顶岗实习贴近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很多工作方法都是学科发展的前沿。比较而言,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但缺乏紧贴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就业指导容易脱离实际。顶岗实习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企业新信息,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工艺方法及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对指导教师更新人才观念和指导方法具有促进作用。

2.工作岗位的真实性有利于端正学生的择业意识

当前,高职毕业生择业意识不强,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他们就业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工资待遇成为历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关注焦点,也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选择矛盾。通过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自觉调整就业期望,缩小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毕业生存在频繁跳槽的情况。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身处工作中的真实场景,认识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行业和岗位的深入考虑,做好职业规划。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认识到设计、生产、管理、市场等不同工作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实际要求,获得从事本专业各项相关工作的客观认识。

3.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每个具体工作岗位都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组织中,需要处理团队中的各种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可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能了解企业用人制度、招聘要求等,对学生完善自身的求职方法与策略也是极为有利的。

4.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职业素养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更谈不上有所作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企业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这有利于促使其不断总结提高,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吃苦的精神④。

二、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的挑战

顶岗实习的推进,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师资力量薄弱与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矛盾

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师生比不同程度地出现失调情况,直接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当前就业工作队伍主要为班主任、辅导员等,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为高职的,生产实习教师数量偏少,且很多是缺乏企业经验的年轻教师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针对每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难以适应顶岗实习中学生就业指导的需求,就业指导工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2.地理位置分散与就业指导沟通的矛盾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每个单位相对人数较少,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也很少,指导教师很难同时指导分散在各地许多实习点的学生,实习学生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非常有限。同时,实习地点的分散,造成顶岗实习期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遭遇障碍,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这使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地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

3.学生准备不足与完成实习任务的矛盾

顶岗实习虽然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就业指导内容,但由于不少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指导面临困境,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有些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毫无帮助;或者认为顶岗实习不配大学生的形象,定岗实习是到企业去充当“廉价劳动力”;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报酬过低、上班时间太长,感觉到太辛苦而无法忍受。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态度,导致对实习缺乏兴趣与责任感,不能主动投入到顶岗实习中,无法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化职业素养的目的。

4.职业素养欠缺与企业岗位要求的矛盾

当前,一些大学生缺少生活磨练,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基层工作。顶岗实习过程中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眼高手低,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工作消极,在企业生产任务需要加班时无法满足要求。还有的工作粗心、缺乏团队意识、态度不诚实,这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三、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推进顶岗实习,需要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形势需要。

1.增加人力配备,不断深化就业指导

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要切实加强人力配备。一方面,学校要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工作小组,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实习现场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可以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校内指导教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积极与企业协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教育,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双导师”指导。要深化就业指导,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现场指导等,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企业兼职教师,需要通过明确指导内容,将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对决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力不足和实习位置分散带来的困难,是极为有益的。QQ、飞信、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以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为例,作为实现电脑与手机互发短信的实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单独聊天或群组交流,还可以群发短信,既是师生间交流极为方便的一种工具,也是就业指导信息的良好工具,为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QQ、飞信、电话、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实习指导中常用的各种通讯联系手段及特点如表1所示。

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实现大学生校内教育与企业指导的统一,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工具的特点是否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非常必要在低年级学生班级中开展班级博客、QQ群等的建设,夯实信息化平台的基础。

3.做好实习准备,加强高职教育理念认同

解决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实习前应召开实习动员会,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与要求,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专业的重要途径,是从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要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人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⑨。要通过日常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顶岗实习中。

第9篇

关键词:心理效应;中职语文;口语教学;应用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心理效应,有利于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

一、“南风效应”与学习兴趣的培养

“南风效应”出自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鼓足气力,刮起了铺天盖地的刺骨寒风,结果非但没有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反而使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轮到南风了,只见它不慌不忙,徐徐吹动柔柔春风,行人顿觉风和日丽,浑身上下暖意融融,不一会儿,便开始解开一个个纽扣,继而脱掉了大衣。最终的比赛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南风出人意料地取得了胜利。在这个寓言故事中,北风和南风的目的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一样,其结果也截然不同。因此,在口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

在口语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愿开口,缺乏口语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南风效应”对我们教学中的启发作用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作为语文口语交际课,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开口练习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而根据调查,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初中阶段缺乏必需的口语交际训练。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表情紧张、辞不达意、条理不清。同时,正处于16、17岁年龄段的她们自尊心强,害怕出错、出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操之过急,采用一些过激手段,就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焦虑感,最终使之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进行口语教学时,根据南风效应的有关理论,把握好学生的情感因素,进行科学的因势利导,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学生不愿开口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己的口语水平没有充分的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甩掉心理上的包袱,告诉他们口语交际对求职应聘、未来职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的重要性,语言对职业工作的影响,意识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感。而要想练好口语,就一定不要怕丢脸。强烈的学习意识,有助于学生卸下包袱,增强信心。

2.民主和谐,充分肯定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通过走下讲台步入学生中间来缩短师生间的身体距离。然后充分利用语言、眼神、手势、微笑等来创设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努力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松心情,积极参与口语训练。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以鼓励肯定为主。当学生进行发言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走近学生,用鼓励的目光、欣赏的神情耐心地倾听,而不是一直威严地站在讲台上似听非听。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也不要中途打断进行纠正,要等学生的全部发言结束后,先进行肯定性的评述,再和颜悦色地点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如沐南风,自觉参与

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时候,少数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口语水平低下,不愿开口说话。对于这部分学生,不能强迫她们开口说话。而是通过分析她们的心理状态,估计她们所能达到的口语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并且通过同伴的示范作用,引领她们一步步地敢说、会说、说好。如果设计得当,一些平时比较沉默的学生也会踊跃参与,自觉地参加口语交际训练。

二、“登门槛”效应,逐步体验成功喜悦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助手去访问一些家庭主妇,请求被访者答应将一个小招牌挂在窗户上,她们答应了。过了半个月,实验者再次登门,要求将一个大招牌放在庭院里,这个牌子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结果有55%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很不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17%的家庭主妇同意。后来人们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登门槛”现象。[2]

“登门槛”现象告诉我们,要让他人接受一个很大的甚至是很难的要求时,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要求,一旦他接受了这个小要求,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

根据“登门槛”效应,教师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口语交际训练课的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和个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分层教学法,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劝说》的口语交际训练时,模拟了一个跟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假设你到医院实习,带教老师安排你给一位患者注射。可患者知道你是实习生,不愿接受你的注射。你该如何劝说患者?如果马上要求学生上台进行模拟“劝说”展示,学生肯定畏难不愿上台,即使通过打分考核等方式强迫学生上台,效果也不好,质量不高。那么,根据“登门槛效应”,首先确定一个个的小目标:

(1)根据情境模拟角色,个人尝试练习劝说;(2)两人一组模拟劝说,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3)与前后左右的小组交流,体会不同的劝说技巧;(4)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5)擂台赛,推荐四组八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其他学生充当评委。

由于设置的目标由易到难,学生能充分地参与口语训练,并且在合作学习中逐步得到提高,就像登门槛一样,一步步前进,通过引导,经过“搭梯子”使之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避免“搭便车效应”,加强课堂组织

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独自承担的心理现象。“搭便车效应”的危害非常大,它极有可能会削弱整个合作小组的创新能力、凝聚力、积极性等。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常常需要进行分组训练,有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的学生在小组内充当了旁观者和听众,最后却坐享其成。不仅自己得不到锻炼提高,而且影响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3]因此,为避免“搭便车效应”,就要加强课堂的组织和管理。

1.分组学习,加强指导

在语文口语训练中,需要大量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发生,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可以两人一组、四人一组、六人一组,一般的情况是将四至六人分为一个小组。这样可以使“搭便车”的现象减弱,而且缩小规模可以削减惰化现象,取得较高的合作效率和成果。如需分大组进行训练,则需落实任务,加强评估反馈。此外,在分组活动开始后,教师可依次到各组倾听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明确任务,合理分工

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小组及个人,要求人人参与,任务明确,从而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在分组活动的时候,要求每组选出一人作为组长,负责本小组活动的组织、汇总和代表发言。如在进行“即席发言”的训练中,为了模拟会议的情景,将十人分为一大组,选出一人为组长,一人为记录员,要求人人发言,记录员将每人的发言时间、内容记录下来。根据每人发言的情况,另选一人作为代表,将本组参加的人员及其观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发言。这样人人有任务,互相受监督,避免“搭便车”现象。

3.加强反馈,分层评价

在口语交际训练活动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反馈。可以请各组代表上台轮流发言,汇报训练活动情况。对于每组的发言,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并在最后做出中肯的总结性的评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所了解,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并且明确努力的方向。

总之,语文口语训练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所了解,并且采取不同的措施。教师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本,重视心理规律的学习和研究。如果我们能成功地运用不同的心理效应,定能使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针对性,增加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枫,王.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