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4: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研能力评价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78-03
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但是,当前我国有不少的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骨干较少、的数量较少及级别不高、获批的科研课题数量较少及级别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以及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标准定量化、评价方法简单化、评价结果功利化等。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已成为科研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教师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主体力量,需要有一套客观、公正、有效的评价方法来对其科研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 有利于鼓励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也有利于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建立一套客观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评价体系就成为优化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
1 本科与高职科研定位区别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与普通高等学校一样,同样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和培养人才上角色的不同。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教师科研工作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基础应用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所谓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求培养的对象不仅要具有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应具有该专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当他们在面向生产一线时,能够解决工作出现的具体问题,同时还应具备为专业服务的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显然对职业院校的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光要具备专业授课能力,还要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善于从社会的基本需求和热点问题上寻找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结合。只有注重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多向的课题研究,才能充分体现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特点。高职院校只有走以社会经济建设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路子,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的开发、咨询、培训、推广等活动,才能使其为所在地区社会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得以真正实现。也只有如此,才能构建起职业学院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鉴于这种定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应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侧重于技术应用性研究、工艺与工程研究等。同时注重把研究成果用于生产实践,并将得以验证的成果引入职业教育课堂,利用新的科技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教师科研能力调研内涵及构成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研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情况,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教育教学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包括信息提炼加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的撰写能力、科技成果的推广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包括生产技术服务能力、参与企业人才开发能力、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参与企业岗位人才培养等构成(如图1)。
图1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构成
2.1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要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能力,主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教学。
2.1.1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是改善教师教学行为的积极策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表现为教师能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框架、精心设计教学情境。
2.1.2教学实践能力
高职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指导实践教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为能进行专业设计、操作本专业技术设备、现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等。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为指导学生完成本专业相关的加工、制造、检测等实训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
2.1.3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
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职业岗位的精细化分工,对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一种考量。从管理角度看,职业院校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亟待的燃眉之急,更能够促进教师从理性和感性角度掌握本专业最基本和最前沿的知识,从而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而达到全面地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避免了书本与生产实际脱离的现象。
2.1.4资源整合与利用能力
高职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基地,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2.2技术开发与应用能力
2.2.1信息提炼加工能力
科学技术的规模不断扩大,知识积累量不断增加,信息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高职教师具有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学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分析和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以及吸取最需要最准确的信息内容的能力,以力求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其他信息,把握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
2.2.2科技创新能力
事物的发展在于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更需要创新。物质生产创造物质财富,科技研究则创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所以,高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努力,创造新的发现、发明和新的改进。
2.2.3科教成果的撰写和推广能力
高职教师具有项目研究能力、或出版专著能力、获奖能力及成果推广能力,为地方经济服务。
2.3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是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体现。从服务主体看,教师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主要人力资源,其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显办学特色的重要参照。作为高职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还应具备行业专家的经验和能力。能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参与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深入企业一线,并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技术及咨询服务。
3 教师科研能力特点
高职教育要求产、学、研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形成自身的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特征的科研工作。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特点为:①具有综合性、交叉性、渗透性。多学科知识的积累,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②具有创新性,围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技术研究;③应用性,即针对社会、行业及企业生产实践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研究。
4 科研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所以科研能力的高低是评价职业院校和教师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识。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科研评价体系,才能在制度上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的科研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出他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淀起的科研素养,并通过与企业的需求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种评价体系应该具有强烈的正能量。通过对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多出成果,多出人才。
4.1构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研能力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对其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准确,在制定科研能力评价指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研能力本身就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无论是管理者,或是被管理者,都处于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之中。学院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必然要把决策内容放在一个系统中去考量。在系统整体目标优化的基础上,对各分系统相互间的关系给予全面考虑,使评价系统更加地完整和平衡。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全面、完整,能系统地反映教师科研能力,防止以点带面。
(2)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基础,能公正、公平、科学、客观真实反映被评对象的本质属性、基本水平和总体情况,易于评价者把握。
(3)可行性原则:评价指标设计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内容简洁明确,操作方便易懂。
(4)可靠性原则:评价指标能准确反映教师科研能力的真实情况,必须真实可靠,必须针对学院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因此,评价指标必须是可靠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2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架构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内涵和特点,及构建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8个及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表1制定的评价指标,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进行量化评价。
5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考核实践
为深化我院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与发挥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科研强院”理念,加强科研工作的规范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效益,结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际,制定了教师科研计分办法。
5.1科研能力考核内容
(1)科研项目:纳入学院科研处计划管理且项目经费进入学院计财处科研账户管理的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以项目申报书中单位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主要研究人员为准。
(2)科研成果:以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署名单位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具体包括:公开论著、被政府部门或大中型企业采纳的研究报告、授权专利、鉴定成果、获奖成果等。
(3)科技开发:包括成果转让、技术服务、成果推广、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等。
(4)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包括教材编写及教研成果等。
(5)课程建设:包括国家级、省级、院级精品课程,院级优质、重点课程建设等。
5.2科研统计
(1)科研工作考核,由人事、科研部门统一部署。
(2)科研计分统计工作,由各系(部)科研秘书和科研处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度统计数据时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3)论文第一作者、课题主持人、专著作者、专利第一发明人年度计分部分可以结转到下一年度。
(4)教师成果由所在系(部)科研秘书按月登记后报送科研处,院直机关人员直接到科研处登记。统计数据每季度在院内公示一次。
(5)科研工作计分与教师年度考核评定,按学院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6)科研成果登记弄虚作假者,科研考核以不合格计。
5.3教师科研绩点考核
我院自2009年起,制定了教师年度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制度,对全院专兼职教师按职称设定达标分值,分: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不计等次4个等级(见表2)。按教师年度实际完成情况确认考核等级,基本达标等级的教师失去评优评先的资格,按积分比例计发年度绩效工资;不达标和不计等次等级的教师实行年度工资考核一票否决制,按学院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处理。
表2 教师科研绩点考核分
通过教师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办法的实施,极大促进了我院科研工作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有效推进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我院教师申报科研课题和撰写论文积极性明显提高,科研成果的质和量都明显提高了。
6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已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高职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是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就成为学院优化科研管理,提升内涵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本文依据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内涵及科研能力评价体系架构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简明易行、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体系。不仅有利于科研人员的业务能力的科学评价,也极大地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实现科研量化管理和规模管理服务。也为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技术岗位考核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和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4]刘霞玲.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与能力建设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1):109-111.
[5]欧阳晏,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84-86(12).
[6]吴小妹.高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22).
[7]雷小生,刘淑春.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培养对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5):66-67.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和问卷的方式,内容包括科室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现有设备、近十年来每年科研经费来源与数簠、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情况、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十项。向全区地(市)以上29个医疗卫生单位的289个学科/科室(基本粗盖全区各大中型医疗华位)发放调查表289份,收回25个单位共249份,回收率为86.2%。紂调杏所得的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评分等级,确定权重系数等进行综合评价i其中6分以上占4.8%(12/249),4.5-6分占15.7%(39/149),2. 5分以T占60.6%(151/249)。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1、人员结构
(1) 年龄各医疗单位各科室人员中的年龄结构大部分平均在35-45岁;
(2) 学历以医学院和大型医院的层次较高,基层医院和预防笮位的卞历层次较低;
(3) 职称 ft治区级笮位超过50%的K院科室有正髙、副高职称,基院有近60%的科室无高级职称;
2. 科研条件
(1)科研设条:指用干H常闵疗、教学中,也可用于科研的较先进的仪器设备近年来,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教学等仪器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方而投人了大S财力,有些在国内属先进水平,但比我国发达省(区)还有一定差距;
(2) 文献检索:目前,医药卫生单位部分科研活动中能够利用互联网和Medline数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查新;
(3) 实验条件:具有合格实验室、科研活动中使用合格动物和符合实验条件的技术人员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疗笮位;
3. 项目、获奖及论文
(1) 科研项目:十年来,全区25个医疗卫生单位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仅有少数科室,从未承担地(厅)级以上项目的有135个科室,占54.2%;
(2) 获奖情况:区级笮位的10余个科室曾获省(部)级1、2等科技进步奖,10个科室获省3等或(厅)丨等科技进步奖;
(3) :5篇以上的科室占49%,十年来从未的科室1丨个,占4.4%r
4、综合科研能力
上述各项指标经综合评价,科研能力强的有12个科室,占总数的4. 82%;科研能力较强的有39个科室,占15.66%;科研能力较差的有151个,占60.6%,科研综合能力较强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医药卫生人才、医疗设备、就医环境最好的一家综合性医院。m院效益好、特色科室优势明显。由于院领导重视,相关科研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科研已步人良性循环,学术气氛日趋浓厚。多次承担国家级项h、各级各类科研基金、省、部山:级课题,并多次获奖其他相当部分中-位和科室,高级职称人才和高新医疗设&件不缺乏,怛由于受科研经费、设备条件,工(乍环境、以及科研意识不强等诸多P彳索制约,科研成果收效不高,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三、建议与设想
1.医药卫生科研工作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项科技成果的突破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和重视医学科研是各级医疗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通过科研可不断追踪医学科技的最新动态,从而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促进科室发展的需要。
2.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广大临床和教学工作者普遍存在科研意识比较淡薄,自感科研能力差,认为科研不是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必要条件,加上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人们的积极性不髙。因此要更新观念,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和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不断强化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科研意识,以举办科研方法学习班、科技讲座及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使他们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师声乐学科发展的现状
高师声乐学科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回首高师声乐教育曾走过了一条简单模仿、学习音乐艺术院校,向音乐艺术院校看齐、攀比的道路。无论是招生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施教内容、考试评分等都以学生向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一样能上舞台为标准。然而,高师的培养目标鲜明地指出应培养合格的高、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需要具备的是站好讲台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成为学界的共识。
现象一:学生在高师四年声乐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演唱技能的比赛获奖非常重视,同学乐于奔波于各种声乐赛事,以取得奖项为荣。然而,同学们对于科研创新的意识却普遍比较淡漠。
现象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高师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标准的依据,是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检验。
现象三:部分高师声乐教师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平时对于本学科发展缺乏关注,认为声乐教师只要具备培养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学能力就可以了,满足于能够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演唱比赛的奖项;或认为声乐学科不需要进行科研创新的研究工作,那都是理论学科老师的事情。这些错误的观点导致一些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理论研究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二、改变观念,正确理解高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大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高师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体现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一流的师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学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笔者认为,只有在大的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目标,才会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在大学科背景下,每个具体的研究方向都会具有一定的个性,当然学科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共性。如果陷入本专业的特殊性中,对于认识当前的教育形式与潮流非常不利,也无法发现现有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2.声乐学科人才需要进行技巧训练及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高师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大学本科毕业前须完成学院认定的毕业音乐会、教育实习与本科论文答辩。毕业学生音乐会是从表演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技能技巧的运用;教育实习搭建了学生从学到教的桥梁,着重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而毕业论文写作,则是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然而,从学习知识到学术研究需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但高师声乐教学中对声乐学科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方面并没有相应专门的课程安排。一些学校也只安排课时很少的讲座或教师指导。由于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训练不足,声乐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水平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样。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教学论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迫切课题。各国课程学者针对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致力于探索和构筑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富有个性、创造性、合作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1.课程设置方面加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
声乐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在现有声乐技能课与声乐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在声乐本科学习第三学年开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为期一年,从课程上保证给予学生系统科学的训练。除了理论方法的传授外,要更为注重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锻炼与培养。在一定的理论方法学习与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的轨道,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的精神及重事实、重资料、重调查研究的品格与习惯。
尽管我们的课程建设还十分薄弱,但我们要坚信论文写作并不是不可教、不可传授的;另一方面,论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其实践性,即无论理论上如何进行学习,还必须动手写才行。
2.开设课外学术论坛,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改革一贯的课堂灌输模式,变“课堂教”为主为“课外学”为主,变“课内紧课外松”为“课内轻松,课外紧”。鼓励学生自主定期组织本科声乐学术论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广读博览,带着问题与思考来到论坛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讨论、新书阅读评论、声乐比赛观摩评价、教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交流等。
学术会议中往往汇集着一些学术热点,其中既有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有专属某一领域的热点。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中不乏一些学界的大家名师,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学术问题得以提出或者解决,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培养学术兴趣与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多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3.开展教师评学工作
教师评学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具体来讲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对学生个体学习状态、效果、进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与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一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不同于课程考试、评优评先等传统的评学方法,而是一种更加系统、全面,并且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师评学制度。教师评学,对于学生声乐技巧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4.严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关口
按照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共安排了6~8周的时间,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师。由于本环节是本科生四年来学术训练的总检阅,指导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术训练,难度恰当适宜,具有操作性的题目,坚决杜绝把别人的论文简单生硬地拼凑,毫无个人观点的毕业论文出现。对有创见、有价值,获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均应给予认可与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精品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声乐学科的确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但我们声乐学科的教师与同学应在保有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地汇入大学科发展的潮流,而不应该拿出种种特殊性的理由回避这一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应当相信,通过科学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一定可以把声乐学科的学术工作做得更好。
基金项目:由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评教评学制度研究”(项目编号:JYX10010)资助。
参考文献:
[1]李晓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1999.
[2]杨咏.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7.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结构依据“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可操作性、系统性、完整性),构建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①科技创新环境。②科技创新投入。③科技创新绩效。
2拉萨市(拉萨市城关区、7县)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⑴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一是高新产业规模较小(亿元企业),在全区所占比重较大;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科研经费支出(包括高校、科学院、研究所)仅占GDP的9%;技术“消化与吸收”投入不足,目前拉萨市“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投入之比为1:0.09;三是科研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不足,拉萨市直接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才仅占拉萨市总人才比重的0.6%,高层次人才(“产学研”人才)占全市人口0.2%,将近一半以上高新技术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高校、科学院、研究所),这些人才直接投身“产、学、研”的不足20%。
⑵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2009年,拉萨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
⑶区域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人力资本薄弱,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信息基础较差,千户家庭台式电脑拥有量只有1~2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收入975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3350元;劳动生产率低,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1.2吨标准煤。
3拉萨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⑴不断提高拉萨市(拉萨市城关区、7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一方面政府加大经费投入(“产学研”经费投入),尤其是科研经费投入,促使企业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的主体;另一方面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特别是增强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⑵优化拉萨科技创新支出结构。“科研经费”支出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挥“企业、高校、科学院、科研所”的自,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研究开发”转化为产业一体化。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维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64
[中图分类号]F276.3;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先进的科技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作为促进经济体高速发展中的一员,科技型小微企业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以活跃的经济模式和创新的经济收入方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面对我国有限的科技实力、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许许多多不可忽视的阻碍。就目前而言,科技型小微企业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前进、发展的不竭源泉,是提高经济收益和保证企业运作的基础。因此,必须关注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维度,促进经济的发展。下面笔者就从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维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1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改善,汲取各家所长,取长补短,紧跟时代脚步,超越时代眼界,才能立足于当下。但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1.1 战略思想
在战略方面,要具有创新战略的思想。所谓创新战略,就是一种最具有发展眼光并集创新的可行性思维为一体的目标和前进方向。拥有创新战略,可以以发展的远光看到一个企业、一个产业努力的方向,从服务到产品、从个体到组织、从基层到指挥都能做到实事求是的布置与计划,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限制因素,做出最切合实际的规划。从创新的目的和内容来看,创新的目的在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则是创新的最根本要求,产品质量以及管理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则是改革和创新的重点,一切创新内容都服务于企业宗旨。创新是一个长久且实际的内容,它涉及策略、文化、组织、管理、模式及财务等方面,是一个明确的行为方式,创新执行意在以严格的制度来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创新执行不仅要实现企业的成长目标,还有在保证基础规定的前提下实现最人性化管理和最高经济效益。从创新所需要的环境的文化和内容上来看,创新执行的实施需要一定环境的保证,以积极地心态和行动推动创新理念的进行,形成最佳的奋进氛围和最有效的前进方式,以企业文化为核心,贯彻创新管理的理念,制定合适的行动流程,以新生命的周期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从创新的成果方向来看,市场、成本和管理则是创新的主要来源,以正确的组织形式促进创新成果的形成,实现从公司到员工的全方位成长。
1.2 技术创新理念
在技术方面,要具有技术创新的理念。技术创新需要方法,不是一味的自我感知。新产品的诞生需要新技术的支持,新技术的发现能激发专业人员的探索积极性,从而以新的视野和思维打造出最适合当下市场的竞争产品。同时,创新的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研发生产,还包括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在管理上,要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在服务方向上,要努力以实现企业发展为前进方向,致力于企业竞争与经济发展,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1.3 资金的创新使用
在资金方向,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使用。资金是保证任何行为进行的基础,没有资金的保证,则难以实现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高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企业缺乏资金的支持,人员的数量和能力则难以达到要求,技术则跟不上产品制造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落后于其他企业,导致创新理念变为空话,影响公司生存。所以,针对资金有限的问题,企业要学会创新使用,不仅要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还要使资源能够循环使用或者再生,从而保障资金源源不断。
2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成长期和成熟期是小微企业起步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相对于初创期和衰退期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成长期和成熟期是初创期的延续,服务于企业的衰退期,帮助企业在衰退期和成长期中不落后于人。为了明确把握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就要加速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下面就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中的成长期和成熟期进行简要分析。
2.1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期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的评价指标
2.1.1 技术创造性
技术是支持一个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更是一个企业立足于产业发展前茅、获得极大经济效益的基础。拥有创新性技术,就是拥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性越好,竞争力越强,核心技术的保密性和难度系数也越高,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畏惧其他企业的模仿,促进科技型小微企业的顺利发展。
2.1.2 融资能力
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在成长期顺利发展、扩张的保障。企业的前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大量用在技术研发、人员聘用和管理等方面,若出现资金匮乏的问题,则会影响企业的成长。因此,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也是考察企业成长期的主要标准。融资的考察方向主要分为数量和来源两方面,融资数量越大、来源越多则融资能力越强,提供企业进行技术创造的可用资金就越多。
2.1.3 管理能力
企业要发展,仅拥有资金和技术还不够,还需要专业的管理,来引导企业保持正确的经营方向。不可否认的是,管理人才的权限直接涉及了企业各个期间的决策和奋斗方向,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影响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管理人员能力的评选上,要根据其学历、经验、技术和实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考察。
2.2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熟期创新能力关键因素的评价指标
2.2.1 融资支持
融资支持是平息企业内部动荡、解决外部风险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推动企业生产技术推陈出新,又可以使企业拓展规模、招揽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投资风险大、融资途径少、生产技术差是当前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融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创新的正常执行,不得不对融资支持进行评价,比如:企业可选择投资风险小、资金来源多、有可靠信誉的融资途径。
2.2.2 营销方式
企业的长期运作都要依靠营销活动的进行,营销是对企业产品和企业文化进行推广并保证企业产生正常收益的途径,企业创新技术的创造和研发一切都服务于企业利润,而营销正是利润产生的重要途径。当前,市场变化大,竞争力要求高,企业营销也要顺应市场要求,拓宽营销道路,改革营销方式,提高销售额和销售量,从而获得充足的资金来保证企业运作期创新能力的拓展。
2.2.3 行业生命周期
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选取行业的成长期来推行产品和发展企业是行业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时刻。但是运作期又是保证企业长久发展的主要时间。在运作期,竞争严峻,资金限制,所以,必须同时选择成长期和运作期对企业进行改革,保证资金基础,稳定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在产业低迷时能正常运作。
3 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维度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构建了一个三层级指标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这三个层级主要是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和社会层面的创新驱动。
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遵循了科学性原则,即评价指标体系应尽可能客观地反映和描述区域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及活动规律,正确揭示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的本质特征。系统性原则,即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多个子系统综合集成的,各个子系统必须具有相应指标才能反映出来,这就要求建立的评价模型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可操作性原则,即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确保对现有资料的简单加工、整理,评价指标不能过多,要尽可能简化。成长性原则,即不仅要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创新能力,还要探讨和分析科技型小微企业未来的和潜在的创新能力。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以网络层次分析方法(ANP分析方法)为主,其方法源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决策方法。ANP首先将系统元素划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控制因素层,包括问题目标及解决准则,所有的决策准则均被认为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元素支配,控制因素中可以没有决策准则,但至少有一个目标。第二部分为网络层,是由所有受控制层支配元素组成的,其内部是互相影响的网络结构,其特点是能够考虑到各因素或相邻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3.2 评价指标解释
3.2.1 科技发展创新驱动指标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所以,科技型小微企业对科技发展的创新驱动是其创新能力评价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指标。其中,专利成果是用来检验科技进步的重要指标,而二级指标专利增长贡献度的设定还要取决于专利成果,我国科技的日渐发达必将促进科研专利的增长,从而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科研力量。二级指标研发投入增长贡献度的设定是由于研发投入也是推动科技繁荣的重要指标之一,研发力度的加大,势必会促进投入的增长,间接促进科研水平提高。
3.2.2 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指标
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增加企业的效益,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国内生产能力大幅增强。其中,二级指标年产值利润率增长贡献度的设定,主要取决于企业生产力强大与否,而结果就是年产值利润的变化,年产值利润率的增长体现了企业在生产上的实力,利润的增加会对科技发展创新起推动作用。二级指标年产值增长对GDP贡献度的设定主要在于产出和流动成本的变化,其中,产出越多,流动成本越大,企业可使用资金的增加会促进社会消费,相应的提高人均GDP水平。
3.2.3 社会发展创新驱动指标
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创新,而企业的创新又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的繁荣,为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加速创新资源配置贡献度为二级指标能够强化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社会服务性,保证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技术的社会应用性,实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继兵,王定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与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8).
[2]黄鲁成,黄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
关键词:CDIO;软件工程;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周波(1963-),男,黑龙江绥化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兴丽(1979-),女,黑龙江七台河人,黑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黑龙江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科学构建课程体系”、2011年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编号:GBD1211057)、201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CDIO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群构建与评价考核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13-95)、2013年黑龙江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Greenfoot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项目编号:JY13-9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18-02
所谓的教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法则(标准)用数值来描述教育领域内事情的属性,是事实判断的过程。要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必须取得有关教育活动大量的、系统的信息。要获得这些信息,教育测量的有效手段,这些基本的问题构成了教育评价的基本内容。[1]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CDIO教学改革中对其效果的评判来说,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过程不但可以明确教学改革现状,还可以对下一轮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查阅已有的研究文献,其中《CDIO 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指出了软件工程专业的传统课程评价模式中存在着评价过程侧重教学的形式、忽视教学效果的成效评价、评价的内容范围较小、不能体现教师教学的全过程等问题,文中指出学校教学评价过程的评价主体应该多元价值的体现。[2]但该文中未给予可操作性的教学评价过程。在中南大学的陈启元发表的《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一文中指出采用工程能力评价方法——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评价。这种方法原本是用在软件开发的组织过程的,但研究表明也可以作为教学管理评价中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评价,这种在新背景下的高校教学评价方法的变革将为同类型教学改革的院校提供可参考的模型,对教学改革过程起到真正的调控作用。[3]在《工科大学生CDIO工程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研究中指出了学生工程能力成熟度评价的总体纲要以及学生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可操作性强、可效仿性好,[4]但未进一步指出整改的建议。因此本文以软件工程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方法相结合,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CDIO教学改革的学生工程能力的教学评价研究,包括研究的系统方法、学生的能力现状、因素分析以及整改建议措施等关键问题。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过程采用了教育教学评价评价方法中的问卷调查、访谈研究两种方法。[5]研究以软件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有的关于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价问卷实施评价以及统计分析过程,统计采用SPSS社会学统计工具完成。[6,7]选择研究指标的均值进行定量分析,参照CDIO—CMM能力成熟度标准明确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现状。[8]再根据分析的结果展开有针对性的访谈调查挖掘其现状影响原因,在研究的基础上给出整改措施。
二、研究结果与结论
1.研究统计与分析结果
根据CDIO—CMM的对应初级、基础级、专业级和应用级四个等级评价标准[4]以及CDIO工程能力的核心能力的十三个三级指标的细化后均值统计可以明确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现状,如图1所示。学生CDIO—CMM软件工程能力等级现状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图1中根据各项能力二级指标降序排列,这样更有益于存在问题的指标进行深入访谈。整体看上去显然团队协作能力显示情况最好,而职业能力与系统整合能力相对不足,即处于中等水平以下。
研究各个评价指标分析可知,对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三个指标JC1、JC2和JC3三个能力水平学生处于基础及与专业级之间的水平,根据标准的具体要求可知处于这一段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知识与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过一段CDIO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应用较为系统的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项目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的四个指标TD1、TD2、TD3和TD4均处于基础级之上,特别是TD1、TD2所表现的接近专业级,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保持与其他成员良好的沟通、营造很好的集体讨论的氛围,在团队的学习中、在互相的帮助中在一定程度上或者或多或少地获得团队其他成员的帮助。在TD4的交流形式上,在团队的学习过程中有E-mail、小组面对面讨论交流以及通过数字化学习空间进行的BBS论坛讨论等多种学生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部分学生能够采用除了面对面以外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在这个环节表现处于基础级左右。在职业能力的三个指标ZY1、ZY2和ZY3中对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设计、代码编写以及测试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反映综合的职业综合能力,其中ZY2代码的编写能力达到2.69的均值水平,较为满意,在系统的设计能力体现的不够理想,处于基本水平偏下一点。另外ZY3的测试能力调查达到了基础水平,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对于软件工程能力要求较高的系统整合能力调查,ZH1是否可以灵活地运用专业各个方面的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回答得较好,这与JC基础知识的良好调查结果一致,反映了学生在CDIO工程训练后对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很好;对于ZH2与ZH3的两方面调查处于基础级边缘,相对提升的空间很大,反映了现阶段学生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系统整合能力有待深入提高,具体既体现在现阶段学生的软件项目的部署、调试与维护意识较差,不够重视项目文档的撰写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经过CDIO工程能力的培训后,学生的各项工程能力均有所提高。职业能力与系统整合能力两方面受培训时间与学校培养现有条件所限制,学生这两方面能力提高较少,需要进一步从学生主观学习态度与学校与教师的教学改革办学进程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2.研究建议与结论
根据理论研究、实践调查、科学统计与系统分析的基础,本研究对CDIO的新一轮工程教学给出整改建议,分别从强化教学改革执行者、参与者的动力出发,首先从思想上强化改革的正确意识状态,然后从教学的资源、教学过程入手,为教学改革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在从唯一的教学第一执行者教师的CDIO能力与教学能力方面进行强化,保障领航者的双师型职业素质,在日常教学的基础上要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给予CDIO教学改革一定的支持,最后通过产学结合的方式完成学生工程实训基地、工程实践场所的建设任务。[9]
(1)强化CDIO教学改革的动力。在这一方面的教学改革整改措施时需要把握教师需要传统教学的习惯、把学生看做改革的主体与促进因素、提高学生项目学习的集体感和参与感这三点关键要素。
众所周知,成功的改革过程必须首先从思想上转变陈旧的观念,全面主动地尝试新的事物。对于教师而言,动力的支持可以采用职业化的意识强化入手,即强化工程师这一职业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让教师将工程师职业意识转移到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中,无疑将为教学改革注入最大的动力。另外,让教师认识到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可实现性,这样一张一弛的做法让教师适应能力教学改革的进程。对于学生来说强化参与教学改革的动力更加重要,学生的思想状态可以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也可以延缓教学改革的进程,因为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对象、最重要的角色,有着最为重要的地位。学生是教学改革强化的行动者,从学生那里可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因此,可以实行滚动式教学改革——高年级向低年级身体力行传达通过教学改革自身的良好变化、受益方面,通过这一有效的方法消除学生对教学改革的不适应感,克服教学改革对个人未来教学改革培养的畏惧感。另外可以邀请有思想的学生组织讨论会与答疑会,给即将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做思想工作。
(2)完善集成化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建设。根据CDIO标准7的内容阐述CDIO的过程是将专业学科知识、个人和人际能力以及产品、流程、系统整合、职业素养能力集成在一个完成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来。再结合CDIO标准2的内容要把学科具体的课程设置融合进入学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来。这两项要求完成原来单独课程计划结果设置,建立相互关联的课程之间的内部联系,这一过程即基于CDIO教学改革的专业课程群建设任务的主要内容,再在课程群建设完成基础之上完成关于该课程群实施的教学过程的建设,这一过程是需要经过专业学科负责人反复调研、讨论、验证等多个环节、多次修订才能够最终确定的,这一过程中也需要教学评价这一重要环节的参与。
(3)提高教师CDIO能力与教学能力。根据CDIO标准9与CDIO标准10的内容阐述可知,加强教师的CDIO能力在CDIO教学改革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求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教师自身在专业素养、人际交流、专业产品开发、流程以及整合方面的能力与技能的提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教师在集成化教学、主动学习以及多元学习效果评估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任务也任重道远。针对教师CDIO工程能力的提高可以安排教师利用学术假期到企业工作,或派出专任的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科研、教学项目的合作。另外也可以通过把有经验的工程师聘任为教师等形式促进教师的工程化能力提高;针对教学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到企业中区参与项目,多多参与学术交流,采用多种教师关于工程能力业绩的评价来促进教师提高能力的手段,并可以多组织交流活动来促进教师之间关于工程化教学能力提高的方式。
(4)多渠道产学合作发展——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工程场所。根据CDIO标准6建立产品开发实践产所与群体学习工作环境是CDIO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准。另外通过调查研究也发现这一方面的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方面以及CDIO教学改革的负责人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建立产学相互结合发展的方式满足这一教学改革需求,主要包括校企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共建校内是训基地、校企共建产品研发基地、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满足CDIO教育的工程场所建设需要。这一过程需要建立在校企长效有效合作的基础之上,并加大工程场所的长效合作与投入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不是仅仅学校负责人、教师积极参与就可以完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获得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5)丰富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CDIO教学改革中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在CDIO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还可以通过组织多种素质教育活动来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其中重要的素质教育活动即举办、参与各级各地的职业素质教育大赛活动,通过竞赛性的“做中学”来提高学生在产品设计、开发、整合的各项职业素质;另外,可以通过多种职业素质交流会的形式完成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同的学科专业根据专业特征量体制衣式完成,不但可以举办所有专业共同具有的职业素质比赛活动,还应该多多举办适于自身专业特征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这一手段无疑成为CDIO教学改革有效、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11.
[2]陆鑫,任立勇,王雁东.CDIO模式下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J].计算机教育,2011,(8):64-67.
[3]陈启元,任胜兵,胡志刚,等.工科大学生CDIO能力成熟度评估与改进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8,(8):31-33.
[4]刘兴丽,张凤武.工科大学生CDIO工程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24-128.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284.
[6]李金昌.统计学(修订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81.
[7]杨小平.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6-106.
多功能触控面板实现强弱电分离
科力屋于去年推出的此款多功能触控面板的最大看点在于,其不同于常规智能开关产品,在将电源接入集中驱动器与配线箱电源模块的基础上,采用了网线接入多功能触控面板的设计,而无需常规电源接入。面板后部预留两个网线接口,负责12V驱动电源的接入以及其与系统间的通讯。将面板正面呈90度垂直方向掰开后,可以清楚看到前后两块电路板以及两侧的安装螺丝孔,便于安装完成后直接扣上面板。
在面板与系统接通后,可以看到在银色面板中部具有蓝色背光的OLED显示屏上,提供了多达5个控制界面的滑动选择,通过底部的左右箭头进行翻页或返回操作,而且每个界面还可以自定义1至5个控制对象。其中,针对空调、音响、调光等功能并设有二级专用界面。
通过OLED显示屏轻触设计,配以清脆的按键声的同时,在图标右侧的指示灯显示反馈状态,以保证对所选对象控制时的双向反馈需要。对于面板内容、图形、中英文的自定义都可以借助科力屋配套的管理软件来实现。
后台可视化操作简化编程调试流程
借助科力屋技术人员版智能家居管理软件修改多功能触控面板显示界面,整个管理后台将复杂的编程环节转变为可视化操作。从初始化编址,到面板功能设定,均可以通过选择项来完成。甚至还可以导入家居户型图,并添加相应设备图标,使后台管理软件提供了图形化、楼层列表与设备列表三种界面模式。
通过功能强大的后台管理软件,既可以完成诸如探测器灵敏度参数、报警铃音设置、红外控制学习、背景音乐设置、电话报警及遥控设置、短信报警及遥控设置等细节操作,也可以完成日程事件自定义、情景定义等复杂情况下的多条件功能设置。
尽管功能强大,但在操作上配以图形化标识,以多功能面板为例,对其界面动作、内置情景、亮度、参数在管理后台均提供选择化操作,并内置了数十个界面模板,以图形化、文字化和情景化的显示,满足家居、会议及酒店等各类需求。
此外,还为用户开放了自定义图标上传功能,只需将编辑好的位图上传至管理软件,便可以随意更改界面显示内容,更改后的自定义图标在后台显示为绿色,而系统内置的图标为蓝色,但在面板上均为蓝色显示,这样的细节设计是了后台维护时的方便,而又不影响用户使用。对于楼层、区域显示、界面图标数量、切换方式和触摸属性等要求,面板中也做了一一体现,从而最大限度满足个性化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款管理软件自带了“系统备份与还原”功能,在有效防止误操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为很多集成商的工作提供了便利。
对于家电的控制这一智能家居控制的重要环节,科力屋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红外转发原理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真彩液晶遥控器上通过对码学习的方式,逐一学习电视、空调、音响和影碟机等各类产品的控制代码。
但是考虑到实现远程控制、多功能面板控制和统一管理的需要,建议使用科力屋配套的“多功能探测转发器”结合后台管理软件进行对码操作。此款“多功能探测转发器”同时还集成了环境温度、湿度、亮度探测功能。“多功能触控面板”中对于温湿度的显示数据也正是来源于此。
打开保护罩,可以看到“多功能探测转发器”中设置了六个发射头,并可根据需要调整方向,安装于天花板上实现360度信号接收和转发。与此同时,安装“智能转发器”也可以代替家电原配遥控器转发红外信号,以实现对各种家用电器进行本地或异地遥控;另外,还可以具有人体移动双鉴探测,以及安防遥控器无线遥控信号接收转发的功能。
在整个对码学习过程中,通过管理软件完成“多功能探测转发器”对相关设备的红外学习,相应被学习设备将自动被管理软件的设备列表所收录。而在用户软件平台方面,通过系统刷新即可对新受控设备进行添加。
习线信号传输替换传统面杨
尽管系统的一大特点在于将强弱电分离,但在开关面板的选择上仍然可以选择用普通开关面板取代“多功能触控面板”。在接线方式上只需将网线按照接线要求与集中驱动器相应接口连接。在使用普通开关、遥控器、应用软件等控制方式进行操作时,多功能触控面板与软件后台均有实时双向反馈。
使用普通开关在诸如阳台、卫生间、过道等区域代替智能开关,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成本,使智能家居可以被更多的用户群体所接受。不过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网线用量势必大大增加,但总体而言可以达到规范强电布线、使用安全和方便日后维护的目
集中控制驱动预留应急开关
在科力屋智能家居系统中,集中驱动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各个负载单位的电路控制线均与之连接,而火线连接空气开关,并由配线箱电源模块单独向其供电,以保证在空气开关断开的情况下,弱电部分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同时,为保证配线箱中的模块安全,电源模块中也单独设置有保险装置。
即便在弱电部分瘫痪的情况下,打开集中驱动器上部标签盖板下的应急开关,同样可以完成对灯与插座等负载部分的控制。此外,集中驱动器还可实现对电动窗帘、中央空调或新风系统的控制。
免安装控制软件轻松远程遥控
【关键词】文化科技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能力成熟度模型;层次分析法
1.引言
新时期世界文化繁荣昌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在带来全球文化和科技竞争新格局,许多国家政府都在谋求借助高新技术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1]。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仅成为创造高端价值的新源泉,还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措施。那么究竟文化科技融合的状态、能力和水平如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怎么评价?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套科学而合理的量化评价标准来予以衡量。本文提出了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了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为客观地评价文化和科技融合状态、能力和水平提供方法手段,希望对政府、产业、示范基地及企业认识文化科技融合现状、制定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
2.1能力成熟度模型简介
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美隆大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提出的,旨在提升软件企业发展水平的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全称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简称CMM[2]。由于成熟度模型侧重于过程管理及状态、能力的提高与评估,且方法技术相对成熟,被广泛地应用到项目管理、信息质量管理、知识管理等其它诸多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逐步演变的过程,将成熟度模型引入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利用“持续改进”的思想对其加以引导、控制和管理,不断提升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是一件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2.2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
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是指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能力,它反映了文化科技融合相对于预期目标的满足程度,也反映了文化科技融合过程行为可以被定义、预测、控制并得到持续提高的程度,是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能力级别的综合评价。
文化科技融合成熟度综合评价是一个“全过程”、“多领域”、“多层级”的复杂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化和科技有机结合、互动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特点从三个维度和五个梯级演进过程来建立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3]。
三个维度包括:融合基础、融合范围和融合效益。其中融合基础维度是衡量文化科技融合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支撑环境,是文化科技融合走向成熟的前提;融合范围维度反映文化科技有机融合的规模范围,可以通过融合广度与深度两方面来反映其范围大小;融合效益维度反映文化科技融合的结果和综合产出,可以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主要方面予以体现。
五个梯级演进过程从下至上依次是:萌芽期、扩散期、协同期、成熟期、创新期,每一级别都具有不同的能力状态特征和水平差异。
3.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
3.1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首先需要选择和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我们综合考虑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软评价与硬评价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从融合基础、融合范围、融合效益三个维度出发,构建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融合基础的约束因子包括组织保障水平、基础设施水平、资金投入、人才建设、产业基础;融合范围的约束因子包括融合广度和融合深度;融合效益的约束因子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约束因子又由其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予以反映。
3.2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实现
(1)权重的确定
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需要赋予各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我们应用AHP法和专家评判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其步骤如下:
①成立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为对文化科技比较了解和熟悉的专家和咨询专家,一般人数至少超过三人。
②建立各层级判断矩阵
按系统的内在逻辑关系,以评价指标构成一个层次结构,请专家针对同层指标建立判断矩阵B。为了便于专家的评判,采用九级比例标度(见表1)。
③计算专家给出的各级指标权重和一致性程度
权重计算公式:为判断矩阵B的最大特征值,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将特征向量W归一化得到此判断矩阵各因素的权重ω。
一致性检验公式:
其中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n为判断矩阵B的维数,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值,其大小与n有关。当n=1,2时,RI=0,CR=0;当n=3时RI=0.58;当n=4时,RI=0.90;n=5时,RI=1.12(本指标体系最高维度为5)。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 B 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则应对判断矩阵做适当修正,然后再进行一致性检验直到通过检验为止。
(2)指标能力测评
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中,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因此我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能力进行测评。测评步骤如下:
①设计评价标准,构造评语集。设V为评语集,, 设置评价集由低到高排序为差、中、好、良、优,评语集数值化结果为= {20,40,60,80,100}。
②确定隶属度关系。该指标体系中包含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针对不同类型指标采取不同方式处理方式。
针对定性指标,可采用专家评价法确定隶属度,设共有m个专家,对某项定性指标i的评价结果为差、中、好、良、优的人数分别为m1,m2,m3,m4,m5,其中m=m1+m2+m3+m4+m5,定性指标的隶属度矩阵为 。
针对定量指标,因为指标都是正向的,即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发展越好,因此选用极差正规化法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指标处理单位中有n个单位x1,x2 …xn,n个单位中最大值是xmax,最小值是xmin,yi为无量纲化的计算结果,公式为:。定量指标的无量纲化结果为x=yi*100。结合前面评语集的数值化结果E,求出x对评语集的隶属度,其中j=1,2,3,4,5;分别求出其对应的5个评语量化值的隶属度再进行归一化处理
则定量指标的隶属度矩阵为。
③评价结果计算。设指标的权重为ω,隶属度矩阵为R(同一约束因子下指标构成其隶属度矩阵),评语集的数值化结果为E,则模糊评价结果为A=ω。R,再经过计算得出该指标的成熟度Q=A*ET。依据E的值和上述的评分标准易知成熟度Q在0到100之间,即。
(3)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级别判断
为了确定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能力级别,还需要建立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等级模型各阶段与评价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五个梯级演进模型,将评价结果分为五个等级,分别对应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的五个阶段;级别的划分原则采取平均值法,由于指标的量化打分采用百分制,因此评价结果的范围为,其中Q的值越小其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级别越低,即其所处的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阶段越低,反之,越高。这样就建立了评价结果与成熟度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见表3)。
4.实证研究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西安市肩负着建设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历史重任。我们选取西安市作为评价对象,通过调研获取16个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城市数据资料,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测算2012年西安市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水平。
指标权重的确定成立了16人专家小组,通过专家评判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定性指标16位专家的评价结果见表4,对定量指标中获取的数据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最终求出所有指标层的隶属度见表5。
根据公式A=ω。R,计算出指标层的上一层级约束因子在评价集上的隶属度和成熟度,计算结果见表6,同样的计算方法得到约束层的隶属度和成熟度,计算结果见表7,最终计算出西安市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Q=59.904,由此可以得出西安市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处在协同期。
近年来,西安市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和科技资源优势,努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通过不断创新文化和科技资源共享体制机制;加速文化科技资源向产业发展渗透;在传统文化领域焕发青春魅力的同时,积极推动技术关联性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新兴文化业态的形成;拉动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塑造科技创新精神,营造城市文化氛围,推进西安创新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文化科技融合取得了明显绩效,2012年西安新兴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已由26.4%提高到35.1%,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15.7%,文化与科技之间相互协调发展趋势已经形成,但是现代文化科技产业体系尚未形成,融合基础、范围和效益均有待提高。这与文化科技融合能力成熟度模型中协同期特征比较相符。
参考文献
[1]何慧芳.广东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设[J].科技管理研究2013(5):87-89.
[2]何新贵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第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云南省 科技创新能力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的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001―2006年间,其GDP翻了一番,其中科学技术成为了云南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反映和评价云南省的科技发展与创新水平,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科技创新评估体系。同时,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长效性和高风险性等特征,因而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也具有独特性。如何科学地评价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绩效,揭示其内在的相互作用规律,解决科技创新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云南省获取科技创新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根据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任务和评价对象的特点,确定了四点评价步骤和内容。一是确定评价标准和得分。以此作为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评判和评述的尺度,并对其进行评分。二是确定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不同量纲的指标是不能直接加总的,即使相同量纲的指标由于数量级的不同也存在不能加总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三是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在综合评价中,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对被评价事物的作用有大有小,因此,需要加权处理。权数的变动会改变被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权数的确定在综合评价中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四是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选取恰当的综合评价方法将各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综合,以得到一个整体性的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对评价对象进行排序及分析。
一、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将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为两个模块:科技创新投入模块和科技创新成果模块。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所设计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科技统计数据》中的统计数据,在充分体现云南省科技发展程度和资料数据可得性的原则基础上,选取了以下几项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
1、云南省科技创新投入模块
该模块有以下七项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
(注:数据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统计数据。)
(1)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的人员投入规模。
(2)科技活动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投入率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活动中科学工程师投入强度。
(3)科技经费支出额以及科技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活动中经费投入强度。
(4)R&D经费和R&D经费占GDP的比重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活动中R&D经费投入强度。
2、云南省科技创新成果模块
该模块有以下六项具体评价指标。如表2。
(1)高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及其占全国份额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活动国际化的程度。
(2)专利申请授权量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开发产出的专业化程度。
(3)国内中文期刊科技论文数侧面反映了云南省科技创新的科技成果的产出量。
(4)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金额反映云南省科技创新成果的转换效果。
二、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指标的观测单位不同,导致各指标的测量值相差悬殊,因此本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单位、不同数据级的指标无量纲化。
1、标准化后的创新投入指标用矩阵表示如下
2、标准化后的创新成果指标用矩阵表示如下
三、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通过各指标的无量纲化,确定权系数,权重的确定可采用相关系数矩阵法。相关系数矩阵法的基本步骤可具体表述如下。设指标体系中包含n个指标,它们的相关矩阵R为:
则Ri表示第i个指标对其他(n-1)个指标的总影响。Ri较大,说明第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影响较大,即其 1、创新投入
(1)云南省科技创新投入评价指标相关矩阵。
(2)云南省科技创新投入评价指标权值的确定过程。
R1=3.644R2=2.897R3=2.733R4=4.255R5=4.209R6=4.531R7=4.357∑R=26.6260.1370.1090.1030.1600.1580.1700.163
2、创新成果
(1)云南省科技创新成果评价指标相关矩阵。
r1=0.175r2=0.102r3=0.207r4=0.145r5=0.192r6=0.179
四、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由于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全部采用定量指标,根据综合评价方法设计的原则,文中采用线性综合法。线性综合法是对将各指标评价值加权求和获得综合评价值的一种方法。在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后,利用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就可以计算指标的综合评价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Fi为第i年的综合得分值;fi为第i年的第j项指标的得分值;wi为第j项指标的权重系数;j为评价指标体系拥有的指标个数。
在对各指标进行取值时,以北京和各科技指标为标准,云南省各年的评价分值根据其和这两个地区的指标值的差距取得。其中,根据相关领域专家的打分,分别赋予对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的权重分配为0.6和0.4。
五、结论
从绝对量上来看,云南省科技创新人力投入方面基本上变化不大,不管是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还是科技活动人员,其绝对量基本上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水平左右波动。相对于2001年,2006年的值甚至略有下降,这与其地理区域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是直接相关的,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原因,中国的人才大部分都集中于东部地区。但其科技投入的绝对量是逐年增加的。不管是科技经费支出额,还是R&D经费都在逐年增加,而且增加额度较大。相较于2001年的水平,2006年科技经费和R&D经费都翻了一番(见表1和表2),对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说明政府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而且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技成果的产出量在这6年间略有波动,呈现出微幅增长的趋势,但与科技投入的增长率相比还是不够的。这主要还是受限于科技人才流失的问题。
相对于北京的科技创新总体情况,云南省不管是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都远远落后于北京。这就存在恶性循环的问题,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就弱,吸引人才和培育科技创新能力的实力就越弱,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愈发受到限制,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趋势也是政府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总体上看,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虽然在波动,但有一个逐年优化的趋势。这说明云南省目前绝对发展有所欠缺,但其有长期发展的基础,这与云南省政府的发展意识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EB/OL]..
[3]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理论[D].四川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