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幼儿教师剖析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5:1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教师剖析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幼儿教师剖析材料

第1篇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的用心去做了,把危险的事故都研究在事故发生之前。幼儿的安全还是能够保证好的。让我们所有的教师一齐努力吧!一起来看看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篇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每次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随教师牵手当小班长,以“教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地伸出自我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声:“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地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音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队伍,没有抢排头的了。此刻无论是做早操还是户外活动,我们班孩子这方面已经表现地很好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当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教师身边和教师亲近,引起教师的注意。经过皮肤接触,感受教师对自我的关爱。教师主动约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的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噪音为方式,以丰厚的思想感情为资料,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沉思,给人以肉体力气。

玩“办家家”游戏教员剖析: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热闹,因而,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本人的不良心境,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缘由能够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必须的交往才能,在得不到同伴幼儿园大班教学笔记游戏称号玩“办家家”游戏教员剖析: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热闹,因而,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本人的不良心境,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缘由能够是这一年龄阶段,一举两得。

这种喜悦的心境对他会发生好的影响,会使他提高。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需求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求爱心,记得一位名人已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要爱孩子的人,才干教育好孩子。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

自开学来,每班的教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异常兴奋。异常是午睡时,孩子们边脱衣服,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我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我走进去,问他们:"在干什么呢"赵子延说:"我们在数男、女朋友谁上来得多。"我来了兴趣,那谁上来得多啊,大家都凑过来,;"加上教师女朋友多。"我和他们聊了一会,觉得时间有点长,;"好了,开始躺下睡觉。"可是小朋友还是有讨论声,小朋友一边上床他们一边数数,我就又说了一遍,好了安静,今日就到那里了。可是,不论教师怎样教育引导,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小朋友没有自我的时间,我们上午上课,然后小便,洗手,吃饭、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但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找点自我想做的事。

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我在吃饭前十分钟,给了小朋友自我的时间,;"你此刻能够自我交谈,和小朋友聊聊天,数数今日小朋友男朋友和女朋友各来多少位,午睡的时候就不用数了,因为你数完了还是没用的,因为谁来得多就是谁最多,我让中午数数的赵子延小朋友起来数,然后给他们自由的时间,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我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必须会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孩子需要有自我的时间、空间做自我想做的事。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

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可是由于他们的体能弱,又缺乏生活经验,不明白轻和重,危险同时存在。所以,教师要时时刻刻观察幼儿的一举一动,尽量避免幼儿做出危险的动作,还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小二班的吴向仪事件,让我感触很深。想想都后怕,一个小小的生命也许一瞬间就会消失。教师的职责是如此之大,必须要做到善于观察,勤观察。吴向仪本来体质弱,父母又对教师隐瞒了幼儿发烧的情景,导致幼儿中午突然发烧引起惊厥。教师也有疏忽的地方,如果在中午饭后给幼儿测量体温的话,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情了。教师事后采取了紧急的补救处理。事情虽然过去了,可是在我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抹灭的阴影。从此,我对幼儿的感冒倍加关注。每一天都要测几次体温,中午休息,我总是把体质弱又感冒的幼儿放在身边多查看。午休时,我更是不敢掉以轻心,每个幼儿都要多加留心看一遍又一遍。直到午时放学后,每个幼儿都安全的离园,我才放心了。

为了避免幼儿的意外伤害,我总结了一下:首先,要做到一日常规认真检查,认真填写。其次,发生意外及时处理,哪怕是轻微的损伤也要通知家长。也要分析事故的原因,做好家长的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最终,就是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职责感,这也是最重要的。还有就是经常至少每周一次安全教育课,让幼儿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做好家长的工作,幼儿大多数时间与父母生活在一齐,而对幼儿的教育必须要强化。每周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使家长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最终就是每周还要保证卫生到位,及时消毒。

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的用心去做了,把危险的事故都研究在事故发生之前。幼儿的安全还是能够保证好的。让我们所有的教师一齐努力吧!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4

此刻处处可见放养型教师,保姆型教师,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而今日我要说的是把成功的机会换给孩子。其实孩子都是很喜欢动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时候家长们喜欢包办替代孩子穿衣服,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靠父母,吃饭没有家长喂饭就不吃,衣服哭闹等着家长来穿。学习方面,可谓是家长占据了孩子的主动权,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幼儿自理本事,解决问题本事逐渐下降,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

1、供给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主动放手,大胆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味的帮忙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求你来帮忙他。逐渐的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本事下降,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能够重复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忙幼儿延长思考的时间,带着幼儿在家或者在班级里转一转如果这时候幼儿看见一件东西,他认为能够解决问题,你确认为不能,可是你要憋住,让他自主探索,仅有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与材料充分的接触了,孩子才能发挥这个材料的更宽更广的用途。当看到他们自我解决字的问题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信的笑容。既给幼儿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儿自我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幼儿的成功经验,家长和教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一天给与幼儿一种成功感一种习惯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完成,幼儿的成功感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幼儿成功感,使他们产生自信,能够在班中为动手本事不强的幼儿或者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最大限度发掘它们的优点,设置专门的小专题的主题墙,给与幼儿自信,资料有观察幼儿制作的过程图片与文字,还有观察到幼儿提高点。给与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成功总在细节中体现,或许孩子不明白能够尝试哪一种材料帮忙自我时,你能够给幼儿两种选择,请幼儿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当孩子用这种材料帮忙自我把作品完成,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感受。

当幼儿像你展示作品时候,即使你能够看出画面的所有资料或者你认为这幅画面没有资料,你能够踏实下来,装作什么都不明白,向幼儿请教一般,能够问你能够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我很好奇你这个用绿色的笔画的是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这又是一种帮忙孩子获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讲述了他的作品资料,也许你认为他画的是什么。可是他给你讲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我的创意,以自我的想法,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本事又和成人的关系进了一步。

幼儿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日,多元化已成为未来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每位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促进幼儿与教师的共同发展。所以,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上,我们不仅仅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提倡一种平等交往;更要去体察和探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供给支持。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在孩子的眼睛里,常常会写满对教师的崇拜,他们对教师是那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那么,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呢?我们也不妨时时用欣赏的目光去注视身边的孩子。

1、以公正的态度欣赏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教师对班级的情感也会随之淡化。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

第2篇

农村幼儿教育转岗教师国培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更是制约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2011年10月5日,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沧州师范学院承担了河北省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项目,力求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一、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

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专职教师数量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按照幼儿园每个班“两教一保”的配备标准,教职工与幼儿应达到1︰7的比例,我市应配备幼儿教师26901名,而教师实际配备数量为12236名,缺编14000多人,在实际配备的教师中只有7458名为在编人员,剩余的4778名教师都是外聘人员。

为使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我们深入农村,走进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以及实地查看等形式,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等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其情况如下:

第一,年龄老化。从调查中发现,20岁以下的为“0”;20~30岁的占17.2%,30~40岁占44.8%,40岁以上的占37.9%。其中,有的幼儿园教师全部都在40岁以上。

第二,教师待遇低造成师资匮乏。以某乡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园包括一名园长在内共10名教师,170多名幼儿,平均一名老师教20~30个孩子。

第三,教学内容单一。调查中了解到,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形同虚设,平时就是“唱个儿歌、跳个舞、认认字、算算数”。

第四,科研水平低。大部分的老师没有“搞课题”“写论文”的习惯,觉得没有能力、没有时间,更是没有资格,一位老师说道:“因为我们是代课的,没有资格评职称,也就不再写论文”,没有形成搞科研的风气。

第五,保育知识缺乏。我们调查了8所幼儿园,每个班都没有专职的幼儿保育员,都存在着“重教轻保”,缺乏科学的保育观念。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调整、修改了培训教学方案,做好针对性培训。

二、“国培”的任务及内容设计

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国培计划”总体要求,实施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要具有针对性,逐步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江苏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明远在2011年10月28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培训内容可侧重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展望”“学前儿童的学习与评估”“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环境与资源”等若干课程模块;也可分专题、分阶段进行,如“怎样有效设计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与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等,并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剖析、现场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并严格考核。

根据河北省教育厅的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以及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应用理论、专业技能培训、跟岗实践四大模块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培训内容设计包括:

1.精心设计,认真谋划。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针对培训对象的需求制定、修改培训方案,并按要求遴选学员参训,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形成合力。

2.创新模式,确保实效。培训中,将集中培训、幼儿园考察、后期指导和网上学习等多种模式结合起来,力求做到短期培训与长期学习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网上学习相结合、院校集中研修与幼儿园跟岗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既生动、有效,又符合学员实际的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资源共享,确保质量。培训中选拔一批幼教专家和一线优秀幼儿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团队,既先进创新、又实际实用,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突出农村特色,促进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确保培训质量。

三、转岗教师培训需注意的问题

1.面向农村,避免城市化。当前,由于教育政策和主流教育潜在地带有更多的“城市取向”,农村幼儿教育“城市化”倾向严重,使大部分农村幼儿教师和家长片面地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和城市教育水平看齐,一味模仿城里人,不惜本钱给孩子买各种很贵的洋玩具,不让孩子接触土、泥,在室内玩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在野外的时间越来越少,这必将影响孩子对土地、对自然的感情。农村幼儿教师对自己失去了本应该具备的教育信心,更加地把“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外出学习,独立地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也随之降低。

2.面向幼儿,避免小学化。2011年9月5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陕西西安召开的“全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上表示,要提高保教质量,要防止“小学化”倾向。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严禁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严禁进行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技能强化训练,要坚持以游戏为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不得乱编、乱发幼儿教辅材料,防止形成幼儿学习负担,加重家长经济负担,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因此,转岗教师培训应该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优化内容,创新多种培训形式,并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不断提高转岗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培训合格后,还要继续给予持续关注、跟踪督促,尽量为转岗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锻炼的条件和机会,并建立必要的奖惩机制,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幼儿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生活性必须回归儿童世界,贴近儿童生活。因此,我们应建立德、智、体、美、劳并重的教育理念,调动综合艺术的手段,全方位开发儿童的潜能,指导孩子在愉快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寓教于乐。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和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对它们去学习。”农村转岗教师面对的是“农民的娃娃”,他们生在农村,农村的本土资源恰好又贴近幼儿生活,我们只有充分挖掘贴近幼儿的本土资源,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真正掌握开启幼儿潜能的金钥匙,来开启幼儿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氛围

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离不开适宜的客观环境。幼儿园作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主阵地,对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幼儿园要在教会幼儿教师反思、促进教师反思、评价教师反思上搭建平台,形成制度;另一方面,幼儿园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一种温馨、团结、向上的“家”的氛围的幼儿园环境,以及民主、信任、协作的同事关系,这是教师主动发现、勇于承认教学中的问题并虚心向他人学习的重要外在环境保障和支持。

二、加强教学反思的理论学习

理论知识不等于教学活动本身,但它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将实践方面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加以剖析,才能找出根本的、深层的原因。因此,对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也有助于幼儿教师将外部理论转化为现实教学实践。教学反思对幼儿教师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只有教师自身理论知识的加强和自身知识储备的丰富,具备丰富的学科内容知识等,才能更有效地实施教学反思。

三、加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反思能力

(1)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在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上,主要可以反思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是否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第二,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与本班幼儿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又促进幼儿发展。第三,教育教学活动的准备是否围绕活动目标和教育内容来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安全、卫生,便于幼儿操作、观察、尝试、探索。

(2)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过程,可重点反思三个方面:第一,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是否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是否注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之中。第二,教师的指导是否注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否为幼儿提供了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是否灵活地处理了偶发事件,具有应变能力。第三,教师是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是否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3)反思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关于教育教学活动方案的实施效果,可重点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学习后的发展状况;活动产生了哪些非预期的结果;教师通过这一活动的实施获得了哪些提高等。

四、在集体研讨中提升教学反思能力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幼儿园每学期公开课后都会集中全体教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大家针对近一段时间来出现的困惑或疑问集中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对问题解决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为此,进行集体研讨,首先,要求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要求教师详细记录他们所看到的情景,也可用照相机、摄像机将教师的活动拍下来、录下来,组织教师观看;其次,要求每一位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活动反思。每个教师以自己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去分析问题,促使大家各自思考,扩展自己的经验;最后,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研讨,每个教师都应积极参与,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地提出自己关于问题解决的思路。

五、多提供外出观摩学习的机会

古话说:“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许多园长、教师正是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借鉴其他幼儿园的好经验,促进了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技能的提高。教学观摩,不但要关注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更要关注它的精神环境;不但要关注教师,更要关注幼儿;不但要关注教师精心准备的教育活动,更要关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不但要关注当天的活动情况,更要关注活动的生成过程及其所体现的教育思想。

因此,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学习观摩的机会,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教师;幼儿;学习;创新能力

一、幼儿教师缺乏创新元素的正面剖析

1.创新的意识匮乏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体现出轻视幼儿创新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幼儿创造力的缺失,将幼儿的创造力扼杀在了摇篮里。一些老师惯用一些恐吓的话语或体罚的形式来遏制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且这种现象还普遍的存在于各幼儿园中,出现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比如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幼儿或许回答出一个和标准答案不同的说法,但是非常具有创造性,教师本应该鼓励支持幼儿,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教师都采用固定的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否定了幼儿的回答,并按教科书宣布标准的答案,而后让幼儿依据这个答案反复背诵,这种强行灌输的教学理念大大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创新能力较强的幼儿大多具有顽皮、淘气的特点,他们的所作所为经常会让老师们不知所措,难以容忍。有时,对他们的越轨行为大声呵斥,强行制止,如一个孩子正认真地画一幅画“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广场放风筝!”他边画边小声嘀咕着:有蝴蝶风筝、老鹰风筝、还有燕子风筝……老师见了就说:“嘴巴闭上不要说话”,这样一来,孩子话是不说了,可孩子想象思维的闸门也随之关闭了,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结果呢这孩子只画了一幅很平淡的画,类似事例并不少见,就在老师为她“满意”的课堂纪律而庆幸时,殊不知她己在不知不觉中用嘴熄灭了创新力的火花。

2.创新能力偏低

(1)片面性理解。首先,表现在幼儿教师对于教育改革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对立进行教学,是一种变形的加重他们的负担。“创新”必须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求变、求新是为了得到更大的价值,更为理想的实效。一味地追求与众不同,与过去不同,不考虑教育价值是对创新教育的歪曲。

例:我曾经去别的幼儿园学习时看到过这样一节创新美术教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与一般无异,该活动主要是运用手的协调能力以及掌握核实的力度将纸张撕成一定的大小,拼粘成一个图形或小动物,而这个教师为了突出“创新”:变过去的用“手”撕纸为用“脚”来撕。

(2)缺乏科学的知识结构。目前的幼儿教师己普遍注重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而且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学习涉猎的面比较广。但是她们比较注意理论的学习,却没有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在这个以飞速发展、快速更迭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的社会环境里,部分幼儿教师不能做到即时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习,有的甚至直接忽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模式总是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认真而无突破,这种教学态度不能增多自己的知识层面,不能引领幼儿向更高的知识水平进展。

二、幼儿的奇思妙想―创新能力的呈现

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者,艺术家。是的,幼儿活跃的思维能发现不同的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观察幼儿,从中发现幼儿创造力的变现,并提取精华再转嫁于幼儿身上,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的发挥创造力,确保幼儿的持续发展。

在一次拼插游戏中,我给了小朋友们很多胶粒,让小朋友们自己拼插各种物体,我只是向小朋友们做了一次事例,然后就由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操作,我则在一旁进行辅助,观察。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拿着材料不停的拼插,脸上变换着不同的神情,二十分钟过后,我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把自己拼插的物体和我们大家一同分享一下呢?”继而就有小朋友兴奋的走上台来和大家分享,有的小朋友摆出了花盆,有的拼出了一个机器人…当我问到小齐时,他有些面露色,颤颤巍巍的捧着他得作品走上前,当我看见他手中的物体时,我有些想要嘲笑他…因为他端上来一个近似于直线的物体。但是旁边的小朋友看见他的作品时,却指着他的直线说:“你拼搭的是一条蚯蚓吗?还是一条小棒子?”小齐听完以后,眼睛一亮,飞快的跑下去回到座位上拼摆起来,不一会,就抬头说:“看,这是我搭的一条长龙。”过了一会又添上“翅膀”说:“我搭了一架飞机。”其他的小朋友也受到了鼓舞,均低下头开始拼摆自己的作品…

从这件事上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教师直接讽刺幼儿什么也没有拼搭出来,那么势必会打消幼儿接下来的创造,通过观察,确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换一种方式引导幼儿,就可以促使幼儿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的图案。

三、因“你”而变―幼儿教师创新能力的塑造

1.从思想上蜕变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克服传统的教育观,不能总是要求孩子课堂上那么安静,不能讨厌积极好动、喜欢追根问底的幼儿,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表现。在孩子顽皮的行为中也可能蕴藏着孩子的创新力的萌芽,因此,对于幼儿经常性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的做出回应并解答,而不是一味的讥笑幼儿的问题,或者对其置之不理。

2.为幼儿提供一个探究的平台

探索、体验是创造、创新的前提,而实际操作是幼儿创造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条件最大限度的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有利于幼儿探究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们在与环境、材料的探究互动中获得创新思维与有益经验。

3.推陈出新,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创设情境,让幼儿多进行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掌握和记忆知识,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如:组织《认识轻重》这个活动,我首先分给各组幼儿大小、颜色都相同的皮球、木球、铁球各几个,让幼儿触摸、玩耍,然后提出如何区分出三个球的轻重,幼儿在设想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会根据三种不同材料的特性和借助其他器材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4.协同幼儿一同踏上探索创新之路

第5篇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生态课程 课程意识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由四个要素组成:幼儿、教师、环境、教材。他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使幼儿园课程成为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对幼儿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因子,幼儿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课程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其中,对生态课程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然而,新课程改革以来,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一直处于较薄弱的萌芽状态,这种缺失,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极大障碍。

一、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内涵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教师对整个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和反映,是教师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度。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属于教师在教育领域的社会意识范畴”。[1]特定形态的社会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是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从本质上说,课程意识“是一种主体价值张扬的意识,是师生创造力彰显的意识”。[2]每个幼儿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明确的课程意识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源泉、前提和保证。有无明确的课程意识无疑是判定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是否成熟的标志。

由于幼儿园课程的非义务性,没有了国家和地方层面上规定的课程,这使幼儿园课程具有更大灵活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参差不齐。所以,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幼儿园课程好坏的辨认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园本课程开发能力,这对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一)课程设计意识

现代教育要求幼儿教师不但要完成规定的任务要求,而且要根据五大领域的知识体系、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现代社会生活与现实需要,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设计课程,创设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二)课程实施意识

幼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且要成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除了积极地完成课程预设的目标外,更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地生成新的课程,实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

(三)课程评价意识

改变课程评价注重选拔与鉴别的意识,树立以儿童为中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多种功能的意识。幼儿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意识。幼儿园课程的非义务性与灵活性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意识就是幼儿教师要把自己放在课程开发的主置,将课程开发作为自己教学生命的必需。

二、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

(一)课程开发能力不足

在基础教育界,课程与教学的二元对立长期存在,教师缺乏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和机会,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创造能力逐步衰退甚至丧失。在不少幼儿教师眼里,课程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情,自己把课教好就完成了任务。在课程活动中,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创造和话语,教师的行为因此走向死板、机械和沉闷。

(二)课程主体地位被蒙蔽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项创造性、生成性极强的工作,教师每时每刻都是面临不同的教育时间、身心发展迅速的儿童、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幼儿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智慧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教学实践成了照章办事的程序性劳动,幼儿教师被专家制订的课程束缚了思维,总是被专家或管理者牵着走,缺乏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成为真正的课程改革主体。

(三)课程评价与反思能力欠缺

幼儿教师无论是在备课、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还是在活动结束之后,其中都应该伴随着教师对活动的评价与反思。但是长期以来把教师角色定位为课程的“执行者”,不需要教师对课程的好坏进行评价与改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要忠实地执行课程,对课程的评价与反思能力欠缺。即使是教师经常进行的课程活动后的反思,很多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认识也不清晰,无法对自己的课程活动进行合理的评价。

三、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缺失归因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及生态课程对课程意识的呼唤,对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缺失现象非常严重,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幼儿教师教育体制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职前的师范教育,一种是职后的进修培训。就职前的师范教育而言,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呈现给学生的只是一些“知识”和教给他们“怎样教这些知识”,几乎没有开设与课程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将来参与课程发展的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在前期培养阶段,就缺乏对课程的基本认识。就职后的进修培训而言,侧重于幼儿教师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再学习,对于促进教师进一步内化职业价值,掌握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工作做得甚少。可见,传统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导致幼儿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欠缺,课程意识淡薄。

(二)传统的大教学观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研究愈加精细,教育的发展也愈加专门化,导致教育专家与教师的初步分工。教育专家重点研究课程理论、进行课程决策、进行课程编排和设计与开发,而教师则主要定位在课程实施者这一角色上。这就造成课程研究者和决策者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哲学思想移植到课程中,忽视了教师对课程的领悟、接受和适应的程度。在看似约定俗成的氛围中,教师习惯了被动接受和消极适应,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课程价值的探讨分析、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只是课程专家的事情,而与教师无关。此种情况下,教师的课程意识慢慢丧失。

(三)长期单一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实行国家统一课程管理,21世纪初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开始实行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管理。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的、统一的自上而下的课程管理体制,使教师习惯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教师变成了“搬运知识”的教书匠。教师只需忠实地执行,不需要对课程进行关注和改造。教师课程参与的“缺位”必然导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

四、幼儿教师课程意识提升策略

基于上述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提升和增强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一)加强课程理论学习

重建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首先使幼儿教师的课程理论知识得到系统深化。就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来说,很多幼儿师范院校或者是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关注更多的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掌握,而与课程改革密切相关的课程和以培养学生将来参与课程实践需要的技能的课程几乎没有开设。教师职后的培训更多注重教师专业知识技能和教育知识技能的再学习与再提高。这种狭隘的学科专业教育和单纯的知识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

因此,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教师的职后培训方面,都要逐步引入课程理论的学习,主要包括课程基础科学:课程心理学、课程社会学、课程哲学、课程概论、课程原理等;课程实践科学: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开发等。另外,专家引领也是教师课程理论学习的一种有力支撑。专家引领主要指由高校课程研究专家或者研究机构的课程研究专家组成专业支持队伍,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课程实践活动的理论剖析与实验研究,使幼儿教师深刻认识到明确的课程意识能够发挥的能动作用。

(二)提高课程实践反思能力

教师的课程实践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而且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活动。以往,教师重视的是教材和大纲要求,把教材教好就是教师最大的任务,幼儿教师只需考虑怎样教,不需要考虑为什么及其合理性问题。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反思课程实践中不断明晰自己的内隐的课程意识,进行反思性教学。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且要考虑活动目标的合理性及其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价值作用。教师每天面对着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育活动和不同的幼儿状况,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批判性的反思,不仅可以了解自己在课程实践中所起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在课程实践中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寻找对问题的合理性解释。当幼儿教师成为课程实践的主体时,就会主动探索课程行为表象之外的深层含义,重新审视对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检视课程实践给学生所带来的意义。这样,对课程系统的新认识、新看法就可能会应运而生,从而诱发出潜在的课程意识。

(三)广泛开展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教师课程意识的重要表达途径。幼儿教师的课程实践是个性化的,同样的教育环境、学生、活动材料,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实践表现,不同的课程实践风格。个性化的课程实践体现着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实践智慧“具有动态生成性、不可言说性和独一无二性”。[3]

教师叙事,就是教师“讲故事”。幼儿教师在故事中追溯自己经历过并留下深刻、鲜活的教育事件,以叙事的形式来记叙所经历的各种课程事件和思考,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产生深层次的反思和分析,促进教师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行动所处的情境,修正最初对课程的诠释,揭示背后的教育意义,产生更多的领悟。通过教师叙事,幼儿教师可以清晰呈现自己的课程意识,使个体的课程经验得以与他人共享。

(四)开展园本培训与研修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很多,包括系统培训、课题研讨、教学观摩等,比较有效的方式是园本培训与研修。园本培训是根据本园情况针对教师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培训。在园本培训中,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决策、行为及由此产生的效果进行审视。在园本研修中,幼儿教师也是立足本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与课程专家、园长、其他幼儿教师,甚至包括家长在内的相关人员进行共同交流与探究,使幼儿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渐形成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当然,影响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国家的课程管理制度、幼儿园的考评制度、幼儿的评价体系等都对幼儿教师课程意识的生成与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幼儿教师的课程意识,在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基础上,更应关注与环境等内外部系统的相互联系,以实现生态课程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郭元祥.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2003,(6).

[2]王一军.课程意识与教学觉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0).

第6篇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能力提出,将教师“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作为教师“反思与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作出明确的说明,这对于如何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近半年与所在农村园的幼儿教师交流讨论、探讨教研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个人专业发展没有目标和规划,工作存在盲目性,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简单归于农村幼儿教师待遇水平低显然是不够客观的。综合各方面因素,尤其从教师内因出发,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将视角仅限于按时出勤,而应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边学边思考,学习后将学到的经验与自身教育实践客观比较,在日常工作中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以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善于反思,勤于反思,是学前教育发展中对教师成长的必然要求。

    寻找差距——在比较中强化横向反思

    孔子曰:“见贤思齐。”意思就是说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就要虚心学习,想办法赶上去。在反思过程中,客观地看到他人的优点,才能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开放的教育大环境,给我们教师相互观摩学习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安排下,园际之间的开放交流活动越来越多,教师外派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学习回园后,与老师交流时,我发现:教师时常觉得其他园教育活动好是因为孩子配合得好,觉得区域活动好是因为区角空间大、玩具丰富……仅从外部找原因,显然不会对自身教育行为的改变有所帮助,外出学习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教师为了利用好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妨尝试做到以下“三个一”:开展一节模仿课或参与交流汇报;写一份学习后反思;提一项幼儿园管理建议。带着任务去学习,教师通过边看边思考、边看边分析比较,增强学习的实效。

    教师外出学习回园后,可与园长和业务园长一起交流,观看学习的照片和录像,共同提炼学习观摩中的精髓,在汇报交流或模仿课中与大家具体分享看到的几方面优点。如:美工区结合主题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了哪些操作材料;幼儿是怎样使用这些材料的;老师是怎样指导的;模仿课要展示体现出原组织教师的哪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等。针对要介绍的优点,比较出自己在此方面的不足,分析原因和改进调整的措施。

    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本园组织的学习汇报活动。生动直观富有针对性地汇报,以一人带动多人,以点带面,教师要有目的地比较出与优秀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差异,在一日活动不同环节组织中质量上的差距,并结合本班幼儿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

    反省实践——在总结中强化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行为表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学会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自身教育实践和行为显得尤为关键。

    如环境创设观摩中,大(二)班的主题墙结合主题《我长大了》,用彩纸在整面墙上拼贴出造型各异的楼房和平房,上面粘贴了第二周“能干的我”中幼儿设计的绘画作品。在评析中教师普遍认为该墙饰体现了艺术性,达到美观的效果,也体现了幼儿的参与。而有些教师则提出了更深入的见解,对墙饰的教育价值进行了讨论:大(二)班创设的这一墙饰是否真正体现了与幼儿的互动?应该怎样让墙饰与主题“我长大了”各活动的开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带着问题,我们先学习专家的理论。对照理论反思,我们认识到:墙饰应该是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的、随着主题发展不断延伸的,应该具有连续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发展脉络。随着《我长大了》主题的推进,结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可包含不同的子栏目。我们讨论整理出该墙饰可随着主题“我在长大”——“独特的我”——“能干的我”的推进和发展,分为“我渐渐长大了”、“我的名字与众不同(我的名片)”、“我是能干的哥哥姐姐”、“我是小小设计师”等子栏目。这样主题墙饰和子栏目可以随着活动的进展而逐渐产生,使墙饰与活动有机地结合,给每个孩子充分参与和展示想法的机会。

    循序渐进地分析,教师对与教育活动有关的主题墙饰的创设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学会从理论寻找依据,对照自身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去反思,逐渐养成质疑自己教育实践的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后,当就一个个活动展开讨论时,我们已经意识到在教育实践中,无论成功与失败对我们而言都应该是一种收获,即从成功中找准方向,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完善。

    自我剖析——实现反思到行为的转化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演练提升,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农村幼儿园教师个人教育经验有限,参与集体反思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利用好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活动观摩,将其作为互相学习交流、促进专业化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相互对话中、在观念的交流碰撞中,使自己的反思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的自我剖析要以转化成教育行为为目的,因此有节奏和教育实践呼应的反思十分必要,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按照“课后思”、“主题思”和“月后思”这三个“节奏点”进行反思。

    “课后思”主要是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的效果分析和反思。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后,可以首先对实际组织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实际达到的效果与教师预想的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其次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理念作为反思的依据;再其次分析自身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的关系,找出出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调整改进的思路和方案。

    “主题思”是指主题活动后,教师自己回顾整个主题进展的过程。这一活动包括,对主题中活动内容的设置、师幼互动、主题环境活动区创设、家长参与、幼儿发展等方面反复地回味思考,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多方面提出有效的策略以调整教育行为,同时也为园本课程的调整完善提供依据。

第7篇

所谓胜任力,是一种行为特征,是在特定活动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内在的、深层次的特征。可以是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也可以是动机、特质、态度或价值观。对胜任力最早展开研究的是“管理科学之父”泰勒(Taylor),当时他对“科学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兰德主张用胜任力测试代替传统的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他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掀起了人们对胜任力研究的热潮,自此以后,研究者对胜任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且逐渐将研究拓展到教育领域。对幼儿教师而言,胜任力强意味着教师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为幼儿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曾说:“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对幼儿语言学习过程的研究也表明,幼儿语言的习得与发展和成人的语言有着极大的关系。幼儿语言学习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上述环境中学校环境最为重要。学校语言环境包括教师的语言示范、宽松自由的气氛、教师参与指导的热情以及对学生语言行为持有的态度等。诸多因素中,首要的是教师的示范,如果缺乏良好的语言示范效应,幼儿的语言不能得到系统的、较好的、积极的发展。鉴于幼儿教师语言素养的特殊重要性和显性突出影响,教师要用正确、规范、生动的语言,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树立榜样,从而促进幼儿能够习得良好的语言素养和身心的和谐发展。笔者以为,胜任力强的幼儿教师其语言素养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语音方面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幼儿教师职业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为了提高胜任力,幼儿教师应做到语音准确、吐字清晰。首先,我国普通话还未全面普及,部分地区普通话推广程度较低;其次,幼儿自身发音器官还不成熟,吐字不清,发音不准的状况时有发生;再次,幼儿有意注意较弱,倾听他人说话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因此,教师的表达不能出现口齿不清、语音含混等现象,而要语音标准,语言规范。教师既要用正确的发音给幼儿作出示范,还要引导幼儿注意区别发音相似的读音和容易混淆的发音,如平舌音z、c、s和翘舌音Rh、ch、sh,f和h,n和l,韵母中的前、后鼻韵母等。这些如果不引导幼儿加以区分,幼儿一旦形成错误的习惯,将会对其终身语言产生影响。

(二)词汇方面

生动浅显,简练易懂幼儿生活经验有限,词汇比较贫乏,具体交谈过程中,词不达意现象、用错词语现象时有发生,教师应用正确的语言给孩子做示范。但是如果幼儿教师对自身语言素养和语言表述习惯不加以重视,语言表述方面存在漏洞,其负面的影响就会非常明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重视语言修炼,努力克服语言缺点,为幼儿的语言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由于幼儿处在特殊的学习阶段,她们掌握的词汇较少,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幼儿的个体化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对幼儿说话要尽量简单、具体,交流时,要多用单句、短句,要高度重视儿童的个体差异,同幼儿的交际口语尽量儿童化、浅显化、形象化、生活化。

(三)语法方面

语句完整,语言规范语法是构词成句的规则。由于交际阅历少,幼儿本身对语句的把握很多时候不够准确,类似单词句、电报句及其他缺少成分的不完整句出现的频率较高,老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谈话,要用规范的语句做出示范,说话时语音要标准,语句要通顺,组词或造句要符合语法规范和要求。还要从交际效果入手,让幼儿意识到完整、规范化语言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表达正确的意思,提高语言的交际功能。

(四)语用方面

文明有礼,和蔼自然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耐心、爱心、恒心是衡量其胜任力高低程度的重要指标。胜任力高的教师,她们在语言交流时表现出较好的耐心、爱心、恒心。她们在语言中融入了浓浓的关爱,她们对幼儿体贴、关爱有加,每句话都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她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真诚地对待每个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甚或是自己的孩子,说话的内容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均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范围,说话时态度和蔼可亲,上述表现使教师的教育更具吸引力。

二、幼儿教师语言素养提升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可见,优秀教师的魅力在语言方面的表现是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能够春风化雨、滋润心灵。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间语言素养差距较大,公立学校经过招聘选拔的教师总体语言素养尚好,但部分临时雇佣的教师语言问题较为严重,比如发音不够标准、语言不够规范;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时语言平淡,语病频出,不能做到感情丰富、内容充实。幼儿教师应如何提高语言素养,充分发挥语言的沟通交际、感人育人作用,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

(一)加强学习,夯实理论

根基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由此可见,作为幼儿教师除应具备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和文化修养等基本素质外,还必须对自身的定位尤其是自身的语言可能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准确的把握。为了提高胜任力,教师除了要不断学习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学习语言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如《教师言语表达》《语言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只有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语言表达上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

(二)扩大阅读,丰富文化

底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经过历史淘汰与积淀的经典篇章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于一体。教师要博览群书,因为它们可以帮助教师感受丰富优美的语言,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对于优秀篇章,幼儿教师可以示范朗诵,朗诵前邀请其他老师对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剖析,共同探讨,把握要点。朗诵时可选择合适曲目配乐,在优美的氛围中,老师的诵读不知不觉地训练了自己的发音技巧,丰富了词汇,也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审美感受与语言熏陶。

(三)注重情感,美化生活

语言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由许多环节组成,老师可从日常生活语言表达效果的提升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胜任力。在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均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可用准确、生动、充满生活乐趣的话语,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活场合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早操之前,教师要对幼儿队伍进行整理,老师可以说:“小朋友,横的一条线,竖的一条线,我们都在线上站。”午睡时,教师可以说:“小肚皮,吃饱饱,小脚丫,跑累了,小眼睛,要睡觉。”盖被子时,教师可以说:“小眼睛,闭起来,小被子,拉过来,小手小脚藏起来。”这些语言简单明了、便于理解,不仅能让幼儿明白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让幼儿乐意去做,这样基本上可以让孩子很容易理解该如何做事,也能实现老师的教育目的,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四)优化策略,锤炼沟通

语言有效的沟通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奠基人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听好话。”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应当以激励为主。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成功的孩子应该是鼓励+批评的模式。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与激励的原则,但也要客观指出孩子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孩子自信、健康、正确地成长。胜任力强的教师,无疑是能够艺术性运用语言对幼儿展开评价和引导的老师。

(五)加强内省,创新教学

语言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教师语言能力的高低对于教学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创新,在提高语言能力方面下工夫,才能提高教学能力。首先,注重内省。学而不思则罔,教若不思同样也罔。现在的幼儿同以往相比,差别十分明显,教师不能仅凭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地与幼儿进行交往沟通,必须牢记“经验+反思=成功”模式,通过不断反思生成新的理念、新的认识进而构建新的教法,为高效教学夯实基础。其次,注重创新。幼儿教师的工作重复性较强,但老师不能仅是简单的重复,要更具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要努力“从同中找出不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应注重积累语言材料,建设语言仓库,贮藏丰富的资料,使语言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结语

第8篇

幼儿主题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彭静

(汉中市伞铺街幼儿园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摘要:幼儿主题教育日趋成为我国幼儿教育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幼儿教育中未能形成互动型的教育模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幼儿主题教育整体水平的攀升。本文根据我国幼儿主题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有效地提升互动教育进行了剖析,进而

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主题教育;互动模式

 

伴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提升幼儿主题教育水准逐步成为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要想真正落实幼儿主题教育发展的策略,就要致力于构建班主任与学生家庭的互动教育模式。鉴于当前幼儿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仅仅适应其发展要求,幼儿主题教育需要集资学校教学资本、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关系、高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因而研究如何构建幼儿主题教育模式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与教育意义。本文选取幼儿教育中“我的植物园”项目,探究了为更好的实现教育互动,对如何实现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提出可行性建议,最终为提高幼儿主题教育的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一、幼儿主题教育的重要性

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育就是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去面对主题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使之条理化,进而学会解决问题[1]。基于不同幼儿自我认知的差别,其相应的主题教育也有个性化特征。幼儿主题教育给予学生受自身社会经验与知识经验所限,自我评价能力偏低,对未来发展规划较为迷茫,未能形成科学的评价,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从业者通过构建主题教育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幼儿的自我价值感认知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对其的评估,然而当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体制比较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化的主题教育,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家长与班主任对于幼儿存在不切实的期望与评价,教育者缺乏合理的引导举措。

由此可见,营造主题背景下的幼儿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环境,能够让幼儿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让教学生活化,让数学活动充满生活的气息和时代活力。为此,教师应让教学走近幼儿,应让教学向幼儿开放。而不是把幼儿引向封闭。以引导幼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引导幼儿亲身感悟数学知识。以幼儿教育中“我的植物园”项目为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孩子们亲手种植蔬菜、孩子们按班级小组照料蔬菜、和孩子们一起收获蔬菜,这有助于提高孩子们对蔬菜、植物和大自然的认识 ,实现教育的目的。

二、构建幼儿主题教育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的学习

行为。”[2]教师应善于在主题背景下创设数学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幼儿的教育认知来源于学生对于自身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与情感体验,考虑到幼儿主题教育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个人的学习生活与人际交往,更影响着其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针对幼儿主题教育的特点,提出构建多元化互动的教育体系,力图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1.加强教育互动

无可非议,民主化的教育联系有助于幼儿主题教育教学管理的开展。要想实现各方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教育者就要致力于协调学校教学与家庭教育的互动关系,这就启发我们需要通过建立互动化的家庭教育关系与师生互动关系,形成对话平等、互助协商的良好氛围,采取和谐化的教育体系来协调好幼儿教师与外界的关系。这不仅仅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受教育环境,更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价值。此外,由于幼儿主题教育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要教育导向,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等教育从业者要恰当利用好与社会各类型企业的合作机会,结合幼儿主题教育实践性强的特征,将学校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学生个人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借助多种社会资源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进而促进其自我发展。可见,教师在主题背景下设计数学活动应源于幼儿生活经验、幼儿好奇之事,应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引导幼儿亲身感悟数学知识。幼儿教育主题的设定,以教师预定为主。兼有师幼或幼儿的生成。不同的主题性质.决定了活动在主题中存在和拓展空间的大小。

2.转变教育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时期我国幼儿主题教育的方针也产生的巨大变化。首先,要在充分分析幼儿主题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教育规划形成科学的沟通方案,为互动模式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幼儿主题教育校内教育教学环节,为形成对于学生全面科学的合理引导,幼儿教师还要不断深化教学的改革,针对不同学生差异化的特点完善主题教学模式。一方面,幼儿教师在日常的学业教育与课外活动中,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兴趣的基础上,开展具体化多元化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够切实的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因人而异的主题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优势,根据学生差异化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利用多种教育渠道,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有针对性地采取多样化的主题教育活动,给予学生以切实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引导。在分析、发掘主题活动中涵盖的数学教育因素之后。教师可综合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以及数学教育的具体操作层次,幼儿数学发展的实际水平,幼儿的学习兴趣等,有针对性地提炼出最适合本班幼儿的数学教育内容。

总而言之,幼儿主题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侧重于对学生实际能力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教育行业发展的总趋势,,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互动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切实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管理观念、施行形式多样的互动方案、落实系统化教育沟通模式来提高幼儿教师与学生家庭对于主题教育互动模式建设的重要性认知。唯有如此,才能够充分营造适应我国幼儿主题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的外部环境,为学生个体正确认识自我创造条件,实现增强学生教育目的,为我国整个教育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贾宗萍. 主题背景下开展幼儿数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 早期教育, 2011, (29): 129-130

[2]柯志梅.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J]. 读与写, 2011, (21): 35-37

第9篇

关键词 区角活动 指导策略 案例

Abstract In the corner activities, children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activities, while teacher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timely intervention in the game, to provide appropriate guidance for children to help children to explore, to discover and create. The teacher needs to each part of the corner activity were pre conceived, and teachers should be applied flexibly, only to ensure that teachers adopt appropriate guidance strategy, can truly liberate children, let the children develop in the play, pla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rner activity.

Keywords corner activities; guidance strategy; case

区角活动打破了幼儿在传统教育中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适合孩子进行个性化学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区角活动主要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探究活动,但是,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上限制,面对多个区角,往往会出现选择困难和活动中过多的无目的行为,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及时和适当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区角活动的三个阶段分析教师的指导策略。

1 区角活动前教师的指导策略

在区角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障区角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对环境的创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1 合理布置区角

首先,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区角的设置中要尽量遵循多元化、开放和丰富的原则加以布置,比如说设置阅读区、美工^、建构区、表演区、娃娃家等。其次,在确定好各个区角之后,老师要根据动静分区原则布置区角,例如,把安静的美工区和阅读区放在一起,把表演区安排在相对远的地方以免影响其他的小朋友。最后,就是老师要定期调整各个区角以及区角内的装饰的布置,以免孩子因产生厌烦情绪而影响学习兴趣。

1.2 灵活投放区角材料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传递,材料越丰富多样,就越利于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探索,从而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成长。因此,作为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针对孩子的意愿,有计划、有目的,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让幼儿一直对不同的区角保持新鲜感。

1.3 合理安排进入区角的人数

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满足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丰富了幼儿知识,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幼儿在选择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偏区现象,比如男孩子选择最多的是建构区、益智区;而美工区、表演区几乎却是女孩的天下;平时安静、内向的幼儿只喜欢在美工区、阅读区等区域中活动,活泼开朗的幼儿却爱在角色区等,这种明显的偏区现象显然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老师在区角活动前要尽量避免偏区现象的出现,老师可以让孩子事先选好自己的活动区角,定期调整。

2区角活动进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是区角活动的主体,在区角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把自、主动权、选择权还给孩子,强调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创新,让孩子在区教活动中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有成就感。但是“自由、自主”并非幼儿放任自流,毫无原则,而是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合适的指导策略。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区角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案例一]

区角活动开始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来到“美发区”开始进行今天的区角活动。起初他们两个人一直在摆弄“美发区”里的物品,整理梳妆台,收拾美发工具,拉桌子,用盆子节水等。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也没有小客人来理发,显然这两个小理发师也不会主动招揽顾客。再这样下去,今天这两个小朋友的区角活动就不会有任何收获。张老师在巡视区角活动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确定两个小朋友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张老师走过去说:“你们给我理理发吧,”边说边坐在了椅子上。两个小朋友一看有顾客来了,又是梳头发,又是拿发卡,忙了起来。很快,“美发区”的热闹景象吸引了其他的小朋友,小女孩主动走过去对另外一个小女孩说:“让我给你做做头发吧。”张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案例二]

在生活区里坐了三个小朋友练习夹豆子,A、B小朋友选的是颗粒较大的花生和蚕豆,他们顺利地把豆子放在了可乐瓶子做得“开口娃娃”嘴里。C小朋友选择了颗粒较小的绿豆,他夹了几次都没有把绿豆放进去,而且还有几颗掉在了地上,连续多次不成功之后,C端起小碗,把碗里的绿豆都倒进了“开口娃娃”嘴里,然后又把“开口娃娃”肚子里的绿豆在倒进碗里。于是,C玩起了倒豆子的游戏,这时王老师走了过来,坐在了C旁边,说:“光来回倒豆子太简单了,你试着夹豆子吧。”

C说:“我夹不起来。”王老师说:“你拿的豆子太小了,你再去换个大一点的豆子。”C把绿豆换成了红豆。第一次夹红豆的时候,C还是夹不起来,王老师在一旁鼓励他说:“没关系的,再多试几次。”在C的努力之下,他终于能够把红豆放进“娃娃”肚子里。看着C已经掌握了夹豆子的技巧,王老师提议让三个小朋友比赛夹豆子。

[剖析]

在区角活动开始的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活动任务。第一阶段是活动准备阶段,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幼儿可以熟悉区角内摆放的材料,_定活动内容。上述两个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熟悉材料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展开活动,只是停留在第一阶段,在第二个阶段活动的展开中遇到了问题。在案例一中张老师没有急于上前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给留给孩子了解决问题的时间,等到确定孩子没办法解决时,老师再上前让孩子给她理发,从而引导孩子继续进行活动。案例二中,王老师在仔细观察幼儿在操作材料中所存在的问题,为幼儿降低了操作材料的难度,不仅有助于幼儿继续进行区角游戏,还有助于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就反映出教师在指导区角中要进入实际活动情境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把握好介入问题的时机,考虑到是否给孩子留下了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同时要求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 ①

[案例三]

下午的区角活动时间,两个小男孩在“建构区”抬起了“高台”唱起了歌。两个人越唱越投入,声音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歌声”吸引来了王老师。王老师走过去说:“你们太大声了,都影响到别人了,赶快停下来”。两给人回答说:“我们在唱歌。”可是声音太小了,王老师没有听到,看到他们的“高台”,王老师说:“赶快下来,不要踩那么高,太危险。”两个小朋友只能停止了他们的“表演活动”。

[剖析]

在上述现象中,在孩子进行活动时,老师既不能放任自流,让两个小男孩一直大声唱歌影响其他的小朋友的活动,但是也不能让幼儿停止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指导的“度”,既要帮助幼儿提高区角活动实施的有效性,也要处理好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的实际情况,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在区角活动的过程都应该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幼儿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区角活动中老师要尽可能让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针对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操控指挥。同样也不能完全放手,以免幼儿在活动中出现过多无目的行为。

[案例四]

小朋友们都在区角中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小女孩在“手工区”开始比照着张老师之前剪好的窗花剪了起来。可是,小女孩不是用力过猛,把彩纸剪断,就是纸折的太厚剪不透,她反反复复剪了几张彩纸,都达不到自己要求,她跑到张老师身边,拉了拉张老师的手说:“老师老师,你教我剪纸吧。”小女孩和张老师回到“手工区”,挑选了彩纸,开始一剪刀一剪刀地跟着老师学起了剪纸。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女孩终于剪出来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

[剖析]

在一个班级的区角游戏中,由于区角的多样性,区角中的材料也是非常丰富,这对于发展水平不同的孩子难免出现材料过于简单或者难度较大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方式灵活多样,教师依照具体情境及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恰当的指导;其次指导策略因人而异、因物而异,对不同的材料及活动运用不同的指导方法。②比如在区角活动中,对一些简单的、易操作的材料及活动老师尽量多用语言启发,对复杂的、操作要求较高的材料及活动可多用演示的方法;对一些平时能力强的幼儿可多用口头指导,指导不需要过于具体,而对那些能力一般的幼儿则要指导得具体一些,甚至动手教,逐步过渡到放手或口头指导。在上述案例中,剪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活动,对精细动作的要求较高,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中困难较大。在幼儿对教师发出求助信号后,教师就可以针对剪纸的具体步骤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确保孩子不会因为活动难度较高而中途放弃。

3 对区角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策略还应该包括教师在区角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首先,在活动结束后,要看教师是否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多做纵向比较,让评价伴随活动的全过程。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自我评价,面对孩子们的工作,教师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让他讲一讲。③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孩子互相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幼儿共同分享、感受、体验探究的快乐,汲取有效的经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第三,教师是否进行有效的反思。其实评价与反思是一对孪生姐妹,是不可孤立存在的,评价结果的获得是反思自己行为的依据,通过评价,可以认识自我,通过反思可以寻求新的生长点,获得现有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

注释

① 杨莉君,邓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