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5:35: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如何提高阅读速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阅读习惯;词汇积累;阅读技巧;阅读题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079-01
不少学生反映,英语考试时阅读理解题答不完,总感觉时间不够。我想,阅读速度慢是他们不能答完的一个原因。按照大纲要求,考生应在30~35分钟内阅读完3~5篇生词率约为3%的文章。这就增加了阅读难度。而不少阅读材料又相应地增加了长难句,使得语言现象更加复杂。因此,许多学生常常需要反复阅读几遍才能弄明白。这便是导致阅读速度慢的根本原因。
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就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应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策略学的角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
精选阅读材料:
1.实用性。有利于学生了解吸收英语国家语言文化,跨越文化背景障碍,有利于培养学的阅读技巧。
2.互补性。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大多以记叙和说明文体,适当选取描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补充教材的不足。
3.时代性。注重当今的热门话题,激发学习的阅读兴趣。
二、要求学生扩大词汇积累量,扫除阅读障碍
目前,中学生的词汇学习量不足2000词,真正掌握并能运用的则更少。然而,高考英语试卷的词汇要求为3000~3500词(含派生、转化及合成词)。若词汇量不足2000,阅读肯定困难重重。词汇是语言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可以利用构词法、猜测生词和语法知识或标点符号来扫除阅读障碍,提高阅读速度。
三、根据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由于我们接触的体裁多样,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1.阅读记叙文时,我指导学生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5个W和1个H),把握行文线索和故事情节。
2.阅读议论文时,抓论题、论点,找出各段落的主题句是可行的方法。议论文常使用“总—分—总”的结构,也有的使用“分—总”或“总—分”的结构。作者多在文首或文尾提出论题或观点,这些都是阅读的重点部分。抓住这些关键的地方,就能迅速地回答有关主旨大意,作者观点、态度等问题。
3.说明文的结构,也像议论文一样十分鲜明,很容易找到主题句。它是说明事理和事物的文章,解释或探讨各种问题,主旨一般都非常明确。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是明确题材,抓住阅读重点,了解结构,留意数据,注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即高频词。
四、把握好阅读过程中三个方面的关系
1.把握速度和理解的关系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阅读速度应根据理解程度进行调节,没有理解的阅读等于无效劳动。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速度又快,理解又准确,那应是考生追求的阅读境界。这种境界来自平时的有效训练。而有的考生为了赶速度,不理解文章或者理解不透而导致阅读题丢分,那就得不偿失了。需知,提高阅读速度应在准确地把握文章整体、细节以及严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加快阅读速度,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快,而必须正确地处理好速度和理解的关系。
2.把握生词、长难句和答案的关系
(1)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存在这样的心理障碍:惧怕生词和难句。一旦遇到生词便急于查词典,查找词义,影响了阅读速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正确对待生词:对那些与选择答案无关的,不影响理解文章大意的,如人名、地名、某些专门术语等生词,可以跳过继续往下读。相反,那些和题目、文章大意有关的生词,我们要弄清它们的词义。利用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推理猜测搞清词义。
(2)同样对待长难句也应采取同样的方法:与题目无关,不是题目信息源的长难句,忽略它;相反,那些和题目相关的长难句,我们就要理清其基本结构及其与各语段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主干部分,分析句子结构,跳读那些修饰成分的介词短语和非谓语结构,从而正确理解信息句的意义。其实,不管句子有多长,结构多复杂,它都是由两部分构成:主干和修饰成分。在阅读时,通过找并列连词but,and,so,or,for和从句连接词although,though,when,where,if,that,what等,可快速找出句子主干,获取所需信息。
(3)阅读教学过程既是对词汇和语篇进行理解的过程,又是对长难句进行分析的过程。理解词义和长难句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阅读技能,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此外,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按异群阅读和纵式阅读的方法来训练,掌握阅读技能。
3.把握重要信息和多余信息的关系
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对这种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细节理解题,回答这些题,往往只需理解文章某段的某个词、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即可。在阅读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浏览一下文后的题目,然后带着问题或关键词去“寻读”文章,舍弃无关信息,寻找与题目有关的信息源,也就是重要信息,同时关注首尾段和首尾句,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摘取有用的材料。这种方法可节省时间,能有效地提高阅读速度并取得很好的阅读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扩大词汇积累量,能根据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并能灵活地把握好阅读过程中的三种关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2003.
一、 快速记忆单词
语音、词汇、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其中词汇又是最为重要的要素。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不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根本就谈不上句子与文章的学习,快速记忆单词,达到一定量的词汇积累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第一,学会音标。要掌握基本的音标,当遇到一个单词时,要知道这个单词有几个音节,要能独立而准确地读出来。只有掌握了这些音标与拼读规则,才能避免死记硬背、逐字母记忆单词,才能大大提高记忆单词的速度与准确率。针对当前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音标的具体学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及时补充音标教学,要达到全体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读全部音标,并掌握一些字母组合的发音,使学生能够自主独立地读准单词。
第二,联想助记。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孤立地记忆一件事是很容易遗忘的,只有将需要记忆的新对象与所熟悉的旧对象联系起来,才能用最少的代价,最牢固地记住新的对象。因此我们在记忆新单词时,要避免那种孤立地以新知为单一对象的记忆方式,而是要将所要记忆的新单词与已掌握的旧单词联系起来,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由一个单词联想到多个单词,加强与巩固单词。如某元音或元音字母的组合发音相同;同义词或反义词;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形近词等,这样将单词进行有序组合,集中识记,效果要比单纯地一个一个地记忆效果好得多。
第三,持之以恒。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在遗忘前及时加以巩固,那么再次遗忘的时间会有所延长,经过多次及时的巩固,就能达到近似永久的记忆。我们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要及时加以复习与巩固,这样才能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才不至于将前面的遗忘。因此,我们要持之以恒,及时巩固前面所记忆的单词。
二、 提高阅读能力
积累大量的词汇只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英语是一门语言,关键在于运用,只有将大量的词汇用于实践,在阅读中巩固,在巩固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第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积极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相反,如果学生本身对阅读不感兴趣,完全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进行被动阅读,那么学生阅读的过程是消极的,消极的阅读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限时限量的阅读模式,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
第二,传授阅读方法。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阅读,更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要教给学生“渔”,而不是“鱼”,要让学生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一是泛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粗略阅读,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文章大意,分清主次,为精读打下基础。对学生分析、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二是精读:其目的是分析段落结构、篇章结构、语言功能,以获得更为全面详细的信息,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三是跳读:充分利用标题、中心句、关键词等略过无关的内容,挑选有效信息,达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掌握阅读技巧。所谓阅读技巧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有效信息。只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缩短阅读时间,扩大信息获取量。一是学会纵式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会过分地注重每个词或每句话的理解,而停滞不前或者回头查看前面阅读过的内容,这样做会打断学生阅读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会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与质量。我们要学会纵式阅读,遇到问题也要勇于读下去。二是学会推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 生词。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是必然的,有些学生一遇到生词就急于求助工具书,这样会打断思维,不利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推理,学会根据上下文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猜测词义。 ② 问题。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学生提取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能直接从文章中找到,而是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提炼、分析与总结,需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时就需要学生学会推理,学会根据文章内容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与数理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诗无达诺,一百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旨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统一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再者学生阅读的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多种体载的文学精品,语言精美,形象鲜明,而且风格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感触情景,从而培养情趣。
如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别序》一文中,作者王勃用华丽典雅的语言描绘了滕王阁的雄伟,将读者带入壮观的亭台楼阁、山容水态之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领会美的意蕴,并从中悟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个性的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仍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注重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除了交流思想、训练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宣泄情绪,以求心理平衡,发展健全的人格。生活是复杂的,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喜怒哀乐,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而作文,包括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因此,我提倡学生平时坚持写周记、随笔,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和适当的辅导。
对于课堂上的常规作文,我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情感容易流露,容易激起其情感共鸣的命题,让学生写作,如家庭、友谊、交往、人格等方面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学生往往能充分地表现出其个性品质,如家庭关系的冷漠,使之产生自卑、敌意、怀疑的性格特征,在处理同学交往和学习上的问题时,容易冲动,有时甚至会出现“不想学习,想要逃避出走”、“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消极思想。这时,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但对他们作文的立意和语言作出评价,还应对其所宣泄的问题加以疏导。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一次英语竞赛中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他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显得十分悲观。我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一句评语:“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待挫折,也是一位同学人格成熟的标志。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他的情绪有了起色,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在说话训练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多年来,我坚持一种做法:每天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创意说话训练”,话题自选,人、事、物、情、见、闻、感、悟,畅所欲言。通过说话训练,学生的胆子大了,口才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对自我合适的评价态度,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由遇事抱怨环境或他人转向着重改善、提高和发展自身,并最终自觉控制、规范自我,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上,逐步形成了如诚恳、坦率、幽默、助人、守信等有助于增进其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学会了正确地评价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有效的沟通。说话训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1 激发阅读动机,树立阅读自信心
有关研究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动机与阅读成绩有很大的相关性。在给儿童选择一定阅读材料时应尽量多选他们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阅读前要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阅读的具体目标、任务和要求,阅读后要及时地将阅读的效果反馈给学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阅读的成绩,精神上得到了某种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愉和成功感,他们的阅读兴趣才会不断高涨,阅读动机才会不断激发出来。同时,成功的心理满足是产生自信心的发端,有了自信心就能调动主观能动性去克服阅读上的困难,积极主动去尝试快速阅读。
2 抓住主题,快速感知
主题句往往位于每个段落的句首,又是位于句尾,也可能出现在段中。通过识别主题句,可以快速准确地把握段落思想及作者的行文思路,继而分析段落结构,弄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3 尝试回忆,记忆要点,快速阅读能促进快速记忆
快速阅读时,人的记忆力高度集中,连续的快速阅读是一种强化活动,强化活动能够巩固和促进快速记忆的效果。读完材料后要迅速地回忆一下材料中主要讲了什么。如果有些内容回忆不起来,可以很快地看一下材料。尝试回忆充分发挥了阅读者的自我反馈作用,所以是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不知道运用它,只会一遍一遍地诵读,所以教师要把这种读书方法及时地教给学生,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4 成组视读,减少回视。成组视读,即按意群阅读
这是提高阅读速度的关键。它要求阅读者把逐字逐句“合成式”的认读方式,变成有语言构成意群的“整体式”认读方式,通过眼球转动,扫描整个意群,整体领会意思。视读时,一读一块,块块相连,推进阅读,眼睛或扫描,或跳读,或阅读,或浏览,提高阅读速度。成组视读可以扩大视幅,减少回视,强化记忆。成组视读训练可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让学生从一次看清一个双音节词到一个多音节词,到一个词组,一个句子,甚至成片成片地看。在训练方法上可采用卡片闪动、幻灯片闪示、稍纵即逝等方式,要求学生一眼看清楚。速读的另一种要诀是减少回视,甚至不回视。速读不要求百分之百地理解,一般能理解百分之七八十就行了。在速度过程中,有些词句不理解是是很自然的,如果因一时没有读懂而回视,将会影响读速的提高。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读书是一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是阅读的收获。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灵动的思想自由地翱翔在“学海”“书海”之间,稳定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教给方法,指导阅读,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我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课内向课处延伸。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教给学生方法。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有某种需要时,可以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习了《巍巍中山陵》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中山陵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点,有目的地阅读有关中山陵的书籍(或上网查阅)。又比如,我们学习了《端午日》之类的课文后,指导学生到相关书籍或者网络上查阅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多读书,读好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造成种种不良影响。
3、提高读书效率。
对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即所谓的速读又称之为泛读。泛读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语言,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发展思维,获取知识信息。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三、营造环境,促进阅读。
关键词:阅读 ;语文素养;朗读 ;说话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59-01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我在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训练:
一、让朗读贯穿课堂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要求学生充分的读书,是一个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相统一的重要过程和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初中朗读教学绝不能停留在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背诵文段和教学的过渡环节这些层面上,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朗读铺设一座通向作品深层美感的桥梁。
1、教师真情范读。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在听朗读录音的时候,他会觉得那很好,可是离他很远,似乎那是遥不可及的,而老师站在课堂上深情并茂的朗读消除了这种距离感,老师的朗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茅盾的《白杨礼赞》时,老师首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景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不由自主的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2、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要通过丰富的材料、生动的剖析、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如我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一边在头脑中浮想鲁提辖和镇关西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拳比一拳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味、有声、有色、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鲁智深疾恶如仇、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
3、教师创设情境,提倡多种形式朗读。在朗读教学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就能快速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他们的个性化的朗读增加色彩。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表现欲。如采取自由朗读,不同的分组方式朗读,配乐朗读,接力朗读等等。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之间的统一,对学生的朗读都要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人人都乐意去读,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
二、让说话闪亮登场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说话教学。 如果在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创造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说话的空间,让说话在语文课堂中闪亮登场,那么,学生的说话能力就会大有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更上一层楼,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说话应该怎样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根据文本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个或两个问题,在学生朗读之后,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和看法,尽量让学生多说,让多个学生说,并让学生评议。这样的回答,既能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的理解,又能大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文素养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如我在教《小巷深处》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按下面的句式说话:这篇课文讲了一个 的 故事(要求:从不同角度概括)。学生说出的内容有: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一个养母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盲目收养弃婴的故事。一个小巷深处的故事。一个弃婴长大后厌贫离开养母最后悔悟的故事等。
2、探讨问题,对话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积极探讨、研究问题,这样在小组合作形式下,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问题,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会各抒己见,他们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容,领悟了作品的主题。
三、加强写的训练
关键词 语文阅读 自主学习 因材施教 预习 质疑 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3-0028-02
英国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在乎教了几篇课文,教会了几篇文章,而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爱上阅读。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
课改新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应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作为施教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位主体”的根本保证。教师利用巧妙提问,或设置悬念,创设诱人的情境,使学生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活跃的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如学习《》一课,教师提出: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在身负重伤,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他是在人们意想不到中突然站起来的。)“暴风雨一样的子弹”是讲十分危险,把生死置之度外;“啊”和三个感叹号表达了顽强战斗、机枪压住。“压”指受到阻挡,难以前进,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敌人疯狂抵抗,阻力很大,压在山坡上说明情况十分紧急。“压”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学生感兴趣,乐于参加。“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老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创新。采用赏识教育,对学生的新颖的解读和有创意的发现进行肯定、鼓励和推进。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教学目标要分层
设定教学目标要分层设定,对每节课设定好上限和下限。下限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上限目标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的发展余地。
(二)课堂提问要分档
课堂提问的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中更要求教师掌握提问的艺术,既能鼓励后进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
(三)评价分度
评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知识和阅读的兴趣,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多做肯定,为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重视预习与质疑能力的形成
预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前奏,是学生能够在课堂有效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有预习的习惯和一定的预习能力,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才能有“自然”到“自主”、“自觉”的转变。学生在阅读前能做到有效的预习,将可以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大意。培养学生自主疏通文章的词句,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我们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还需要他们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质疑是学生能够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前提。而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语文素养的较高体现。如《钓鱼的启示》的这一课预习时,有同学就提出质疑:“为什么父亲要我放掉那条大鲈鱼?”“为什么那晚的情景却被铭记在心?”“爸爸坚定的话语为什么会一直回响在耳边,有什么深意呢?”这说明这位学生已经能够在深入阅读之后形成一定的质疑意识。这样,他在课堂学习中就会有重点的关注,如果我们对这样的问题合理引导,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分析,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适度的多媒体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使阅读成了立体的阅读,在有声的阅读中感受阅读。比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对于出生在和平年间的新时代的孩子,他们单从书本上无法立体的感知到侵略者的可恨、可悲,无法理解清政府的软弱。既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通过多媒体技术,比如观看部分相关影视作品,可以更直观地通过再现情境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当然,多媒体技术要恰当运用,辅助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五、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
一是把语文课本涉及到的作品尤其是基本篇目涉及的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让学生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结合时代特点,从当代文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中推荐,这样可以接近生活。第三,我们还向学生推荐借阅一些报刊杂志,容量适中,内容丰富,又与教材保持同步,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在阅览课上或业余时间选读,让他们通过阅读、思考、观察,品味文章里的人情世故、真善美丑,教人去恶从善、辨伪识真。从而使一个人的品质、素质、内涵都得到提升。当然,课文阅读的推荐关键还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适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经典阅读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语文素养”的含义,简而言之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学习技能、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又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审美情趣。”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文学素养。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接受文化传承更是非常必要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由于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作出了量化标准,新教材也出现了名著导读设计,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而又紧张的时间内强化阅读效果呢?以下是我在近几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思考与收获:
一、依据标准,精选书目
中学生多读名著,读好名著,是一生受用的。由于初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毕竟是紧张的,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强,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存在种种不足。因此,我们务必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目。初一学生阅读情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趣,可以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以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安徒生童话》、《嘉莉妹妹》、《伊索寓言》、《哈利波特》系列,曹文轩的《红瓦》、《草房子》等这个年龄段学生感兴趣的著作。另外,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所推荐的6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到了初二、初三,学生的思想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可以推荐更多书目,让他们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我们还可以补充相关的阅读作品。如阅读完《鲁滨孙漂流记》可以《汤姆历险记》;读完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爱生命》等作品。这样的关联阅读,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加深他们的阅读体会。
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学生能够在老师创设的氛围中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在师生共读的情景中提高阅读兴趣。为了使学生有丰厚的阅读量,持久、深入阅读,我们要十分重视读书的软、硬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名著之旅”兴趣小组,根据活动渐进过程,制订了详尽的计划;每位教师和教研组结合个人实际,制订读书计划,确定读书书目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并安排具体的读书交流时间。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刊物、标语等形式,开展读书活动的广泛宣传。不放过教师的每一次集中培训、学习机会,宣讲读书的意义,宣传读书典型;积极倡导开展师生携手同读,引导学生与经典为友。我始终相信:身教的作用大于言传。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经典名著、健康书籍,共同营造浓郁的书香环境,才能引领学生在阅读道路上一路前行、共同成长。
三、引导诵读,精泛结合
熟读成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学习方法。在熟读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把前辈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节奏、语言的精美、语汇的丰富等都品尝了,这样积累多了就融入自己的思想中,成为自己的东西,今后会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消化,有的文章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即要求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结构、熟悉文学作品的大意,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同时能抓住中心,细研某些段落。让学生对每一部名著做到精读或从头到尾精读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要教给学生泛读的方法。我认为,泛读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泛读书名、著者、前言、出版社、出版期,了解书刊的内容和形式特征;其次,泛读正文,了解章节名称、文章标题和能反映书和文章内容的字、词、句、段落;最后,细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就达到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资料摘抄。
四、媒体播放,领悟内涵
有的名著内涵较深、较抽象,主题较难理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名著改编的影片,看过影片之后再看原著。这样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获得一些比较感性的认识,会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思考,去感悟,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独特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探究中进行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体验的交流成果的分享,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内拓展,课外延伸
课堂中尤其是经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进行拓展,将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尽量讲得精彩生动,利用它们勾起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这样,自然而然把学生引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更加主动积极,更有亲近感。比如,教学《范进中举》《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便可从里面的细致传神的人物描写入手,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将,并结合人物绰号对其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加以简单介绍: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天雄星:豹子头-林冲……个个性格迥异、人人鲜明传神。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典名著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能反映社会百态。因此,在名著阅读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所处时代生活特征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名著的深层含义,感受经典的永久魅力,从而提高阅读、感悟能力。同时,《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均已拍成电视、电影,老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通过对比,深入欣赏文学作品中优美的文字、娴熟的写作技巧,切身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双珠.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素养[J].魅力中国,2009(14).
[2]邵芬.浅谈语文“四读”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03).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高年级小学语文学习。阅读能力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提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所以如何提高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先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浅薄见解。
一、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阅读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又需要一定的氛围环境,在现今高年级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中往往很难自主地形成浓烈的阅读氛围,毕竟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没有一定的价值观念,比较被动地去接受周围的环境,所以如果没有人专门去引导的话,很难自发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环境的创造是高年级小学生形成阅读氛围的关键,不容忽视。
2.家庭教育不重视
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问题往往不是特别重视,只是把各种书籍买给学生,根本没时间去管学生有没有好好利用。家庭教育在教育方面是很重要的一环,对于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如此。
3.教师不重视与高年级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高年级小学生的教育中只注重课堂教育,对于与学生互动教育没有看重,也可能没有注意到自己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没有注重自己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高年级小学生在阅读方面得不到老师的重视,更得不到褒奖和鼓励的情况下更加不会激发对阅读的兴趣。
二、如何激发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在教室各处张贴读书名言,创建班级读书角,把教室布置成书的世界,保证图书资源充足,并不断补充新资源。图书向学校图书馆借用,或者由学生各自从家中携带,学生之间相互交换阅读书籍,这都可以提高读物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读书角的存在会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布置一个专门的读书园地,用来分享学生的读书心得,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构建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从生活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寻求家长配合,取得家长的重视,帮助学生在家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也可由家长监督学生阅读,更可进一步提倡亲自阅读,从而激发与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
3.教师与学生共读
一个人因为阅读可以慢慢地丰富其文化底蕴。小学生身心尚不成熟,容易产生模仿性,为人师表,需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精神气韵对学生起良好的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共读既能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通过褒奖来鼓励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进步。
三、如何引导高年级小学生正确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1.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
适合才是最好的,学生的阅读兴趣各不相同,有喜欢名著的;有喜欢科普的;有喜欢军事知识的;也有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的。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因此,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选择,只要保证书籍的健康、有意义就行。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文章的信息,以及在短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阅读方法不同,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各种阅读技巧,然后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如何去揣摩作者的言词以及字里行间所透出的言外之意,以及如何去梳理归纳,进行逻辑推理。阅读时要让学生耐心读完全文,这样学生对可能遇到的问题也许就能轻松解决。
3.提高学生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阅读量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阅读得多了,能力自然也会有所提高。给学生制定一个阅读的计划,要求学生在多少时间内完成多少文字的阅读,阅读量多了阅读速度也自然会有所提高。阅读速度看似与理解准确性有矛盾,但是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依然能正确理解,这才是阅读能力的提升。
总之,高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改进。当高年级小学生达到想读、多读、会读的时候,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 杜俊荣.浅论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