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呼吸科门诊护士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5: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呼吸科门诊护士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呼吸科门诊护士

第1篇

关键词:儿科门诊护士;压力源;对策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儿科护士成为护士中较为特殊的群体,工作条件差,对护士要求高等。国内外对职业压力的研究表明,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身心的紧张反应,如不及时调整,可能出现对工作的厌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情绪低落,身体抵抗力下降等[1-2]。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是一所儿童专科医院,通过对门诊护士产生的心理压力源分析,提出了维护儿科门诊护士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调查对象为从事门诊护理的工作人员共计140人,年龄21~50岁,<30岁者占70%以上,从事护理工作1~30年;10年以内>70%,大专以上>70%,其中,中专50人,大专83人,本科7人;初级职称占70%以上,高级职称4人。

1.2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交流询问两种方法。

2 结果

护士不同工作年限压力源调查:见表1。

表1 护士不同工作年限压力源调查[人(%)]

工作年限人数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与工作量的问题工作环境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和人际方面1~5年 35 23(65) 30(85)30(85)33(94)30(85)6~10年 50 46(92) 43(86)41(82)45(93)45(10)10~20年 30 28(93) 25(83)22(73)26(86)25(83)>20年 25 16(64) 18(72)16(64)15(16)13(52)3 讨论

3.1 儿科门诊护士压力源分析

3.1.1 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工作繁重;工资及福利待遇太低;继续深造及晋升的机会太少;经常倒班等;工作6~20年的护士这方面压力较大。

3.1.2 时间分配与工作量的问题:由于儿科专业的特殊性,门诊病种复杂,病情变化快,患儿无自主交流表达能力及儿童生理解剖特点,血管细小,穿刺难度大,就医患儿多,上班的护士相对较少,工作1~10年的护士这方面压力较大。

3.1.3 工作环境:我院2010年门诊平均就诊患儿2 000~2 800人,一个患儿往往有三四个家长陪同,大多数患儿因为恐惧医院或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患儿家属都会有急躁情绪,医务人员更会感到心理压力的沉重感,工作1~10年,护士这方面压力较大。

3.1.4 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患者病情变化快,易反复,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承认,患者的不合作,患者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等,是护士产生压力的主要原因,各年龄段护士这方面压力均较高。

3.1.5 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护理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护患关系,对于儿科门诊的特殊性,主要是处理好与家属的关系,护士对患儿家属的愤怒、恐惧和悲伤情绪,甚至是无理取闹都是只有忍耐,并要求全身心的投入以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还有护士之间、医护之间协调上的矛盾也会使护士产生压力,还有管理者的批评与要求过多,也会使护士压力加大,这方面1~10年的护士压力较大[3]。

3.2 对策

3.2.1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作为护士长在管理上应以人为本,扬长避短,用人所长,生活中多关心、多理解、多支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对有特殊问题的护士适当的给予照顾,给她们一个减负的空间,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下属工作起来轻松愉快,与同事相处犹如姐妹,树立个人的人格魅力。

3.2.2 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定期对护士进行沟通技巧及面色行为的培训。适时让护士认识到压力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影响,尽可能的采用适当的方式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当护士有负性情绪时,管理者应帮助护士寻求各种方式减压,如互相倾诉,参加社交娱乐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等。

3.2.3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根据各年龄及各级别护士采取不同的培训措施,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3.2.4 提高沟通能力:做好健康宣教,提高医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之间、护患之间及护理人员之间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特别是护患之间,要加强对年轻护士沟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患儿家长,会要求护士怎么做。掌握护患交流技巧,增强患儿及家长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3.2.5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性化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情况,对班次进行适当调整,如年资高、年龄偏大的护士可以做分诊预检及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工作10~20年的护士,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可以带教工作1~5年的低年资护士,在福利待遇上给予适当的倾斜,以鼓励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6~10年的护士都是科室的中坚力量,但是她们的年龄段面临着结婚、生孩子等人生大事,所以她们在各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作为管理者对她们要更加重视,关心,教会她们消除不良情绪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精神愉快地做好各项工作。

通过各项措施的施行,各年龄段护士均能对日常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压力正常对待,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处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使护患矛盾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4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乏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645.

第2篇

【关键词】 妇产科; 门诊手术室; 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90-02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紧急性、危险性的特点,加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加,进而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而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1]。因此如何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而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名负责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以此评价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回顾相关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7岁,其中护士9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统计其学历水平,大专16名,本科4名。 开展本研究前,所有护理人员均未进行过正规的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对本研究结果无影响。同时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妇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未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临床护理,将护理结果作为对照组,另外选取2011年6月-2012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妇科门诊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在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后进行护理,将其护理结果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主要进行的手术包括无痛人流手术、上环取环手术、诊断性刮宫术、宫颈活检术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护理安全管理方法:首先,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门诊手术室的消毒制度、卫生制度等,并监督护理人员严格执行[2];其次,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时,更要镇定自若,减少事故发生率;再者,要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从思想上提高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从护理实践操作中进行严格防范,主要加强预见性护理、心理护理、循证护理等常规护理模式的使用效率;最后,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定,一般要经常对妇科门诊手术室进行消毒和检查,特别是做好一些常用器械和药品的保管工作,严格贯彻无菌操作,减少术中感染概率[3]。

观察评价方法:在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教育前后,分别调查统计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之后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最后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并且比较前后两段时间,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防范意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3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本组20名护理人员中,仅有13名具有风险防控意识,占65.0%,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19名护理人员具有了风险防控意识,占95.0%;此外,在没有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18.3%,而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较差,仅为73.3%,但是实施管理后,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降为1.7%,护理满意度也提升至96.7%,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多种因素同时作用,使得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如果稍有差池,就会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甚至造成医疗纠纷[4]。因此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就成为护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有关资料显示,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5]。因此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名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发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确实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

在本研究中,护理人员接受护理安全管理后,不论其护理风险防控意识,还是临床护理质量,都较之前发生显著改变。笔者通过分析探究资料,认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功能:其一,可以规范妇科手术室护理规程,通过制定合理的护理制度、消毒制度、器械管理制度以及手术制度,可以规范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其二,进行风险防控意识教育,这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防控的认识,并且在护理实践中进行有效规避;其三,通过细化常规护理的模式,多注意细节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护理安全因素,进而降低护理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此外,通过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也得到显著提升,并且获得了更好的护理满意度,这对于提升笔者所在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也有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等.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11(7):117-118.

[2]付礼芳.妇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医药前沿,2012,2(10):357.

[3]吴文平.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对策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4):119.

[4]田艳君.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J].当代医学,2009,15(28):125.

第3篇

 

关键词: 门诊护士;压力源;应对措施

1 压力源产生的原因

1.1 门诊压力因素 门诊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服务的质量和护理效果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因此每个医院会将门诊作为一个重点科室来管理,对其工作人员要求严格,护士长期工作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

1.2 患儿家长压力因素 儿科门诊护士工作平凡、琐碎、繁重、紧张,每天要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层次、不同病种人群,还要应付要求准确、快捷、严谨的工作,其沟通协调能力、操作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长对护士工作的认可程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的实施,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儿科门诊护士。

1.3 院内及院外因素 为预防医疗纠纷,实施人文关怀及人性化护理,各医院采取了不少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他们更多是单方面强调护士的态度,没有深入去考虑护士的情感需要及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如需完善自己的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压力重重。

1.4 工作环境嘈杂 儿科门诊每天就诊患儿上千,一个患儿往往有三四个家长陪同,大多数患儿因为恐惧白大褂会大哭大闹,也会有因身体不适而哭闹不止的。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论是医务人员还是心急如焚的家长都会觉得心浮气躁,尤其是医务人员更会感到心理压力的沉重感。

1.5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由于多数人员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卫生知识缺乏,一旦在工作、生活上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造成护患冲突,人际障碍。

1.6 社会偏见 社会上对护理工作和角色定位不准确,认为护理工作是辅助于医疗的从属位置,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护士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认可。特别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加深,一些患者把对医院甚至医疗体制的不满都发泄在护士身上,导致护理人员产生自卑感失落感及消极情绪。

2 承受压力产生的症状

2.1 心理症状 心理失调与工作条件有重要的关系。表现为焦虑、压力、迷惑、急躁、疲劳、分散,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不足。

2.2 生理症状 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肠胃失调,如溃疡、自体受伤、身体疲劳、头痛、睡眠不好。

2.3 行为症状 拖延和避免工作,表现和生产能力降低,胆怯,积极性下降等。

3 应对措施

3.1 自我控制 儿科门诊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特点,学会自我控制。不要将工作之余的不开心带到工作中,特别是不能将所有的情绪、怨恨转嫁于患儿。儿科护士因为经常面对的是哭闹不止的患儿和求医心切的家长,有时会采取麻木或不耐烦的态度,出现冷、硬、顶、推等现象,这样很容易影响护患关系,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生气动怒前要想想后果,稳定情绪,镇定地对待患儿及家长,热情和善,推动护患关系的和谐。

3.2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决定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管理者要鼓励护理人员学习,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水平,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使护士学会观察,勤于思考,提高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鼓励护士撰写论文,在院内开展护理新业务、新技术专题讲座及新仪器、新设备培训,组织护理知识和操作比赛,并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目的。

3.3 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护理管理者应实施科学、有效的人性化管理,以达到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巩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如对护理人员的继续再教育给予一定的奖励,放宽晋升标准,延长夜班周期,提高夜班待遇等措施,引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

3.4 适时宣泄情绪 合理宣泄消极的情绪。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经常会有不愉快和不开心的事情发生,要及时调整情绪,向同事、关心自己的朋友或家属倾诉,保持乐观开朗,要善于谅解别人,不斤斤计较,从而减轻压力,松弛精神,促进健康。

3.5 自我调节 在工作之余,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经常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如唱歌、跳舞、旅游、看书等,放松紧张的心情。消极的态度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抱怨和压抑等不良情绪对身心有害无益,面对护理工作中的不尽人意,应下决心消除这些负性情绪,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精神愉快地做好各项工作。

3.6 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改变社会对护士的偏见,接人待物使用文明用语,待患儿如亲人,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通过上述措施,使儿科门诊护士认识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对于提高护士积极性的重要性。护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波.实施整体护理必须注重护士情商的培养[J].实用护理杂志,2006,16(4):12.

[2] 牛小华,任学容,牛秀琴.缓冲护士心理压力的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5(14):1920.

第4篇

[关键词] 护理纠纷; 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6-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举证倒置的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纠纷逐渐增多。特别是就诊过程中,稍有疏忽,或处理不慎,就容易导致纠纷发生,这些纠纷的发生,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正确处理护理纠纷,是保证门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内科门诊工作的特点,对发生护理纠纷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的因素、患者的因素、社会因素、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1 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服务态度 护理纠纷的发生大比例源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冷淡。内科门诊工作的特点是专科多,病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比较敏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终日面对不同层次的病人,整天回答同样的问题,情绪容易受环境影响而造成波动。在接诊时,缺乏主动性、热心,态度生硬、冷淡,说话的语言和方式简单,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沟通信息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更不能耐心细致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从而导致护患纠纷。据中国医生协会调查显示:80%的医疗纠纷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1]。

1.1.2 业务素质 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不广,对病人问诊不仔细,观察不到位,导致分诊错误,延误病人就诊时间,从而发生护理纠纷。例如,一位发热多日的病人来就诊,由于问诊不够仔细,分错科室,耽误其就诊时间,引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 患者因素

1.2.1 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过高,存有不健康的就医心态 内科门诊病人流量大,家属陪伴多,拥挤,环境吵杂,多数病人能排队等候,按顺序就诊。个别病人及家属因候诊时间长,心情烦闷,心态偏激,就诊心切,认为用钱就可买到服务,拿钱挂号看病,不管忙闲就应先给我看,把不良情绪发泄给护理人员,从而产生护理纠纷。

1.2.2 病人及家属因对医生工作的不满,而引起对护理人员的不满 由于医生工作不妥,病人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病人及家属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表面上找原因,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密切,很容易被病人当成发泄工具,而造成纠纷。例如,一位消化科病人看完病回家遵医嘱服药,两天后,全身出现荨麻疹,来到医院没找到当时就诊医生,冲分诊护士大喊大吵,任凭护士怎样解释,就是不听,把对医生的不满发泄给护士,间接转化成护患矛盾,影响就诊秩序。

1.3 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平时只注重业务学习,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新的《医疗事故条例》实施后,一件平凡的小事可以成为纠纷的导火线。另外,一些新闻媒体不客观的报道发生在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公众形成了一种“现在医院只是为挣钱,医院不可信”的错误认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关系,间接地促使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是医院走出纠纷困惑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切切实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热情关心体贴病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接待就诊病人时,要起立,面对病人,态度和蔼,文明用语,主动询问病人,并快速做出分诊,协助选择医生,耐心、细致、科学地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虚心接受病人提出的意见,保护病人的隐私。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帮,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在病人及家属心中树立起护理人员圣洁的形象,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 提高业务素质 出现护患矛盾如何应对和解决往往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直接关系[2]。内科门诊护士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够,还要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全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要熟悉医院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各科的新技术,新业务,以便向病人介绍,力求分诊准确,病人候诊时间短,并安排急、老、弱病人提前就诊,遇到病情危重者,迅速送急诊室抢救,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有抱怨的病人,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2.3 营造以人为本的就诊环境 诊区定时通风,紫外线消毒,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候诊室有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医疗保健节目,提供健康知识材料阅读,并免费提供饮用水。护士加强巡视,主动了解病人的需求,随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强调人文关怀,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正确做好疏导工作,按序就医。温馨的就诊氛围,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减少护患纠纷。

2.4 实施自动排队叫号机 避免拥挤吵闹现象发生,实施电话、网上预约挂号,按预约时间就诊,方便病人,病人放心,大大降低护患纠纷。

2.5 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从细微处做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地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 内科门诊护理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三心三点”“六个一”服务 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动作快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张便于咨询的连心卡,一次详细的介绍。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护理人员的充分了解,有效地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要】 目的 探讨近年来我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 方法 采用回顾性统计学方法对我科4年来31例护患纠纷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 31例护患纠纷原因主要是服务态度、业务素质、沟通障碍、法律意识等方面的问题。 结论 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法律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护患沟通是减少护患纠纷的关键。

【关键词】患儿家属;护患纠纷;原因;防范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凝聚点,当发生疾病时,家长和患儿情绪都比较烦躁,在就医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不经意的一句话或常规护理不到位是产生护患纠纷的导火索。加上公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家属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技术操作水平及服务质量等要求不断提高,一旦达不到要求就容易发生纠纷。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6-2010年护患纠纷31起

结果

服务态度10例,占32.26%

业务素质12例,占38.72%

沟通障碍6例,占19.35%

法律意识3例,占9.68%

讨论

1 护患纠纷原因

(1) 服务方面 门诊患儿输液时,由于门诊环境条件的限制,环境比较噪杂,再加上患儿多,护士比较少,护士工作量大,负荷超重,护士与患儿及家属交流沟通的时间较少,家长对治疗环境不满意的情况下,若产生疑问而不能得到及时满意的解答和沟通,常会导致纠纷。另外,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患儿家属希望自己选择业务素质高、技术一流的护士为孩子做治疗,如果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则会有意或无意造成他们对治疗过程的不满情绪。还有,医疗服务和行风建设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但有些护士依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服务态度生硬、冷漠、解释不仔细、缺乏同情心。

(2) 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诊疗仪器不断问世,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工作技能跟不上医疗发展的需要。患儿及家属怀着极大的希望来到医院就治,希望药到病除,解除痛苦,希望护士技术高超,穿刺一次成功,希望护理人员给予更多关于疾病护理方面的知识,使患儿早日康复。但是由于医疗护理水平的局限,同患儿家属的期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患儿家属不理解从而诱发纠纷。

(3) 个别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制度执行不严甚至有章不循,在治疗和护理中产生医疗差错,造成患儿家属的不信任,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2 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防范措施

(1) 做好解除病人疑虑和担心工作。门诊注射室工作是患儿临时治疗的场所,家属从药房拿药后,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当面检查数量、质量以释家长担心搞错的现象,同时避免使患儿及家长等候时间过长,造成家长不满情绪而诱发纠纷。

(2) 加强教育,提高护士素质:加强医德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职业道德。在工作中仪表大方、言语规范、礼貌用语、主动与患儿及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重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帮助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遇到家属对我们工作有误解和偏见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属。

增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目前招聘护士多,处理问题及操作技术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因此,应加强护理法律知识学习和强化护理行为中的法律意识,工作中加强“三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成功率,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可防止发生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护士的沟通水平,消除纠纷隐患。沟通贯通于治疗的全过程,在治疗和护理中护士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告知工作,告知患儿输液时的注意事项、液体滴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患儿病情及护理。治疗过程中,护士多巡视、多观察、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疑问。当穿刺失败或输液过程中出现肿胀,需要重新穿刺时,应向患儿家属表示歉意,以取得患儿及家属的谅解。通过有效的沟通,对患儿及家长给予更多的关爱,取得家属的信任,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在语言、行为、接待、时间、环节等方面,稍有疏忽怠慢的现象,就会发生纠纷与差错。通过我们有意识、有目标的引导,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引导护士准确定位,既要“微笑服务”,更要“知识服务”。这些引导,能够激发护士们的内在素质,自觉加强防范措施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泳,沈吉梅.优化护患关系 避免护理纠纷[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70

[2] 叶贞.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64

[3] 毕银花.精神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74

第6篇

关键词:交流;护理;沟通

未满14周岁的孩子和婴儿是儿科疾病的高发人群,且还没有较高的理解表达能力。门诊输液室患儿较多,在护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矛盾。此时护患沟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沟通是治疗信息传递的载体,也是良好护患关系的保障[1]。所以良好的沟通有利于促进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在加强护患沟通护理方面我院输液室显著成效,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输液的24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孩70例,女孩50例,年龄1~12岁,平婚年龄6岁;观察组中男孩75例,女孩45例,年龄0.4~13岁,平均年龄6.9岁。将患儿的性别、年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有药物、找到静脉通道、照顾好患儿和家属的情绪、满意回复家属提的出的问题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大沟通力度,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具体方法如下:

1.2.1接待患者时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积极的沟通,热情的接待,向他们介绍自己、介绍医院,让他们适应医院环境。刚开始进入医院患儿家属都会很急切,护士缓解患儿父母焦急和紧张情绪。患儿在听到其他孩子哭闹以及打针时都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闹,会使静脉通道的建立产生困难,并且患儿家属也会产生焦急情绪。此时护士可通过抚摸、利用玩具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保持患儿情绪稳定。

1.2.2找到静脉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关键,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来说通道的部位不同,比如2岁以上和2岁以下患儿就具有差异。护士应该尽量做到一次扎针成功,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家属满意度。

1.2.3语言拥有其独特魅力,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语言沟通。患儿和陪伴他们的父母情绪在就医时比较脆弱,需要鼓励,护士要对首先对家属进行安慰,可以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样的话:"疾病对于孩子来说是无法避免的,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磨练,在以后面对困难时他们会更加坚强勇敢!"赞美与沟通拉近了医患关系,使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使治疗顺利。以此家属才会积极配合治疗。家属由于不了解疾病,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所以护士应该对不同的家庭进行不同的讲解。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家庭,给予容易理解的解释;对于高文化水平的家庭,可以运用专业术语,尽量做到让每一位父母明白了解疾病,加强配合。

1.2.4沟通不仅有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也非常重要。比如肢体语言就非常重要,超过一半的沟通方式为肢体语言。护士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完善自我的形象。因为,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这不仅是素养的体现,也可以促进与患者的关系。抚摸可以使患儿减少哭闹,降低对环境的陌生感,有利于治疗的进行。护士要懂得理解对方的感受,既要理解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比孩子更痛苦的感受,也要鼓励他们坚强。对于患儿,护士也要懂得从内心深处鼓励他们,使他们尽快康复。

1.2.5与家长的沟通每位家长都因为自己的孩子生病而焦虑万分,渴望药到病除,这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我们要怀着同情心,向他们解释,任何病症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可以用 "一定想尽办法让您的宝宝康复"等语言来弱化家长的焦虑和不安。其次,要尽可能与家长进行预见性的交流,比如,对于发热的患儿,在输液前就应向其家长说明在输液过程中,孩子的体温可能还会升高,请你多留意并及时告诉我们。又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可能出现腹痛、呕吐;阿托品类药物可能出现面色潮红;钾盐可能出现输液部位疼痛等,即使真的发生上述情况,由于有言在先,他们也会表示理解和积极配合治疗。心理学家证实,处理预见性事件比处理突发性事件所面临的压力会减少,而对成功的信任度却明显增强。

2 结果

观察、对照两组护理结果的对比。无论从满意度还是投诉率来说,观察组都有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沟通在儿科护理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是护理基础。正确的沟通方法拉近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2]。所以说,护士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积极运用到工作中,医院形象才能更深入人心。通过观察组患儿护理前后顺应性可以看出,沟通能使患儿尽快的适应陌生环境,缓解不安情绪,使治疗更加顺利,同时父母的焦急担忧也得到了减轻[3]。很多时候父母们的不满意情绪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因此积极地和父母们进行沟通交流特别重要,使患儿父母能够及时正确理智的对待,情绪得到缓解从而能够有效的配合护理,使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4-6]。由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投诉率远远小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得出总结,沟通在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可以促进医护人员和家属患者之间的关系[7-8],减轻了父母在护理过程中的焦虑和负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减少护患之间的纠纷,提高护理效果,所以说良好的沟通理念创造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海微.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患沟通技巧[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31(1):86.

[2]邱梅,张华.护患沟通技巧培训对减少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3,34(26):5485-5486..

[3]廖莉苹.门诊输液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3:237.

[4]谭敏.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沟通技巧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1(4):1446-1447.

[5]谈谈门诊护士的语言修养问题[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43-144.

[6]周丽华.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104-105.

第7篇

摘 要 目的:了解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3年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机抽取儿科上呼吸道感染的门诊处方各1 000人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0年1000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2011年960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6.7%;2012年879人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结论: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使用了抗生素,但使用呈逐年下降之势,但静脉用药的比例仍较高。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To analyze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prescription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Gui Manqing,Wang Ju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in Xinyang City,Henan Province,464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know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for three years.Methods: 1000 cases of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of pediatric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2010,2011 and 2012.Analyze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Results:1000 cases used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2010 ,and the usage rate was 100%.960 cases used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2011,and the usage rate was 96.7%.879 cases used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2012,and the usage rate was 87.9%.Conclusion:Children with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ediatric outpatient department generally used antibiotics,but the using showed a declining trend,but the proportion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s higher.

Key words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ntibacterial agents;Reasonable application

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出相关干预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随机抽取儿科门诊各1 000人份处方。其中2010年上呼吸道感染760例,急性扁桃体咽炎231例,疱疹性咽峡炎9例,男529例,女471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3岁。2011年上呼吸道感染647例,扁桃体咽炎349例,疱疹性咽峡炎4例,男563例,女437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3.1岁。2012年上呼吸道感染793例,扁桃体咽炎203例,疱疹性咽峡炎4例。男543例,女457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7岁。所检查处方均为来院初次就诊患儿。

方法:采用处方回顾检查的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作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信息登记表,主要内容包括初步病情诊断、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名称、给药途径、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是否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结 果

一般情况:①2010年1000份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天数3~9天,平均天数6.9天,使用频度依次为阿洛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克洛、红霉素、阿奇霉素。静滴62.6%。②2011年960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96%,使用天数3~8天,平均天数6天,使用频度依次为阿洛西林、阿莫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阿奇霉素。静滴68.3%。③2012年879份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87.9%,使用天数3~7天,平均天数5.7天,使用频度依次为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静滴69.2%。3年所检处方静脉用药均为1次/日静滴。

药物联合应用情况:2010年抗生素联合应用127人份,均为二联用药,联合用药率12.7%,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119例,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8例。2011年抗生素联合应用53人份,均为二联用药,联合用药率5.5%,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类52例,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1例。2012年无一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本文所检查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无一例在本院做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均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静滴或口服。

讨 论

没有细菌感染的证据使用抗生素,在我国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有资料显示,80%~85%的门诊患儿使用抗生素,普通感冒患儿92%~98%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目前医师应对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武器,但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抗生素应用不当或滥用造成的不良后果[1]。我国目前已出现不少细菌对不同抗生素产生耐药情况。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为病毒感染,只有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咽拭子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指导抗菌治疗[2]。从本次处方抽检情况看,我院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所用抗生素种类多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未使用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符合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推荐使用的抗生素。但所查处方2010年使用抗生素的使用率100%,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96%,2012年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87.9%。对于大多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均未做咽拭子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使用抗生素普遍存在盲目性。且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静滴或口服。利巴韦林的有效治疗方法为雾化吸入,没有证据表明利巴韦林静脉输入是有效治疗方式[3]。本文所抽处方60%以上为静脉用药,未遵循先口服再肌注最后静脉用药的原则,静脉输液均1次/日,所用药物又均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这使抗生素未能在体内发挥最大的药效,同时还可引发大量耐药菌的产生,日趋严重的耐药病原菌资料恰恰提示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静脉输液不溶性微粒可引起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血栓、组织坏死、肿瘤样反应等危害,应引起广大医师的注意[4]。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1年内可患上呼吸道感染多次,有10%会反复呼吸道感染,若出现发热就静滴抗生素,咳嗽初期就服抗生素,将越治越难治,并且抗生素在杀灭或抑制体内致病菌的同时,也必然会杀灭对该药敏感的而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益生菌,打乱肠道内微生物的正常平衡,造成肠道菌群紊乱。目前,无抗生素应用指征,而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家长对抗生素的基本知识缺乏,希望患儿症状、体征早日消退,病情快速好转,常在无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情况下要求应用抗生素;②临床医师对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不够了解,不重视合理用药;③生产厂家及广告的负面影响。

本文资料显示,我院儿科门诊医师应用抗生素作为预防给药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抗生素合理应用专项治理工作的开展,儿科门诊抗生素的用药强度、使用率、用药天数、联合用药已呈下降趋势,但静脉用药的比例仍较高。为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安全、经济、有效,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抗生素耐药菌的传播、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宣传教育迫在眉睫。医师要从技术层面和道德层面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医院要重视提高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水平的知识培训,国家要制定相关法规并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 徐英华,李仲军,李启春.我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儿科药学杂志,2009,15(1):30-33.

2 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1-263.

第8篇

关键词:儿科静脉穿刺失败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09-01

小儿护理的特点是护理项目和护理时间都比成人护理要多。尤其是婴儿柔弱、娇嫩,更加需要精心护理。由于小儿喜动,好奇心强,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确保他们的安全。儿科门诊中,静脉输液技术十分常用,但是对于刚刚接触临床工作的低年资护士,小儿静脉穿刺往往成功率低,现总结笔者在临床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总结的操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的改进方法。

1穿刺失败原因分析

1.1主观原因。

1.1.1护士自身技术经验不足。临床护理研究观察[1]显示,行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低年资儿科护士与高年资儿科护士相比,其成功穿刺率较低。这一事实证明穿刺失败首要的主观原因在于低年资护士的经验不足,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有待进一步培训提高。婴幼儿的静脉输液中最常用的是头皮静脉穿刺。但是小儿血管细小,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在选择入针位置和角度时要格外注意。一次穿刺失败后往往影响下一次穿刺位置的定位。所以在未选好穿刺位置时一定不能盲目下针,要看清血管后,做到心中有数,再沿观察到的静脉走向平行缓缓刺入。其中进针的速度和角度要格外小心,速度太快容易出现还未观察到回血就已经刺穿血管,角度太大也容易出现穿刺失败。在每一次穿刺过程中要细心体会小儿静脉穿刺与成人静脉穿刺的不同点。

1.1.2操作前准备工作不充分。行穿刺术之前应了解患儿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对输液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观察好要穿刺的部位及皮肤血管状况;根据患儿的年龄做好解释工作;操作前洗手、戴口罩。有部分工作经验不足的护士,不善于与患儿交流,使其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对穿刺的顺利进行非常不利。所以对于已经进入学龄期的儿童,进行适当的交流引导,可以有助于缓解其恐惧心态,配合穿刺使穿刺容易进行。

1.1.3护士心理素质低。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日渐增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护是可以理解的。有些临床护士第一次穿刺失败后失去了患儿家属的信任。患儿家属拒绝其再行二次穿刺,甚至恶言相对。此时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往往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再进行二次穿刺时越发慌乱,不能冷静思考处理,导致接二连三的穿刺失败。这也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护士自身因素,未能处理好医护关系而导致的不良结果。

1.2客观原因。

1.2.1患儿营养不良或肥胖。有些患儿由于营养不良,皮下脂肪少,皮肤肌肉松弛,静脉易滑动不易刺入。相反有些患儿过于肥胖,脂肪层厚,临床护士往往根本观察不到浅部静脉,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触摸感觉到静脉的位置,然后进针,有经验者可以感觉到刺入静脉时的突破感。

1.2.2助手配合不当。对婴幼儿进行穿刺的时候,助手应全身束缚患儿,以辅助操作者顺利进行穿刺。若助手配合不当,未能稳定患儿注射部位,也常常导致穿刺失败。有时可能刚刚成功穿刺,还未用胶带固定好针头和输液皮管就被患儿挣脱。

2护理对策

2.1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对于刚刚接触儿科护理的低年资护士,在遇到操作困难的情况下应积极向有丰富经验前辈请教学习,认真观察技巧娴熟的护士如何解决各式各样的业务问题,不断全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2加强心理护理。应该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特点和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2]。

对于婴幼儿期的患儿,首次接触时应先与其父母进行交谈,使其慢慢熟悉护理人员,消除陌生心理。用患儿可以理解的语言做好操作前的解释说明。对于处于学龄期的患儿应主动建立友善的关系,减轻焦虑和孤独感。简单明了地向患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满足其求知欲和知情权,争取其主动配合并注意常常鼓励患儿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在解除患儿精神负担的同时,也要解除家长的精神负担,有些家长对于子女的疾病过分忧虑,这样不仅引起患儿精神紧张,甚至产生对抗心理,应避免注意。

2.3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护士本身的心理素质是否良好也对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有着明显的影响[3]。护士应秉承热爱护理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爱护小儿,以及为小儿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从事自己的临床工作。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与小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冷静思考,积极处理,这样才不会在遇到困难时乱了阵脚。如果穿刺失败,面对患儿家属的质疑,也应该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耐心地解释来缓解患儿家属的不安情绪。

2.4创建良好的环境。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彩色图案、卡通动物、玩具气球,都能使患儿得到感官刺激和情绪愉悦,对其身心发育十分重要。在门诊输液室中可以开辟一个独立的儿童输液室,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装饰。这样也有助于患儿更快地熟悉周围环境和有关人员,减轻陌生和恐惧感。

3总结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健康观的变化,护理的理念也在不断推进,护理的工作范围的拓展使其功能日益突出。新技术、新仪器的临床运用促使护理医学朝着更细微、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儿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护理治疗都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因而对任职于临床一线岗位上的护士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儿科护士在实践中要学会细心观察、仔细操作、不断学习与总结,在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将其他学科的广博知识和多方面的技能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当中。如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文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涉猎能够更有助于与患儿的沟通,提高亲和力,力争将儿童教养与健康护理的宗旨更好地贯穿于护理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娅妮.低年资儿科护士如何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J].中国社区医师,2011,1(13):187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75-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职能的扩展[1],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医院对患者的服务更为人性化[2] ,医院及患者对门诊护士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三基”水平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首要任务。2006年,根据医院管理年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护理部的基本考核要求。现就考核情况做如下回顾和分析;

1 方法

1.1 门诊护士出生时间见,见表1

1.2 门诊护士学历情况,见表2

1.3 考试内容

1.3.1基本理论考核内容为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护理学科

1.3.2 基本操作内容为;

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肌肉注射等共计等八项,专科操作为;呼吸机、电击除颤等,共计九项

1.3.3基本知识考核内容为

护理工作质量标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工作制度,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临床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

1.4 考核形式

护理部组织全院集中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每年各一次,病区护士,护理部老师到病房随机抽考。门诊护士到示教室考。

1.5 考核结果

基本理论考核,除5人因年龄在45岁以上予以开卷考核以外,其余全部闭卷考。85分为标准及格分,及格为15人,不及格为30人。

基本操作及专科考核为85分为及格,及格为30人,不及格为20人。

2 分析

2.1门诊护士多数出身于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年龄、健康、学历层次偏低等因素,影响了门诊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年龄偏大的导致记忆力差的原因是门诊护士对于一次性、超强度、考核范围广的考核形式难以适应的最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考核成绩偏低直接因素。

2.2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因此门诊和病房护士的工作内容也不同,造成门诊业务技术项目的内容与病区有很大的差别。但目前的考核项目尤其是操作部分如口腔护理较适应病区的护士,而对于门诊护士缺乏临床实践的机会,因此门诊护士在基本操作考核成绩低于病房护士。

2.3门诊护士长缺乏与门诊实际工作相应的护士长管理手册,其管理手册管理内容与病房内容一致,难以体现门诊的工作特点和管理要求,护理部难以掌握基层三基三严考核具体情况,难以促进护士长工作,更不利于门诊三基管理和考核。护理部每年一次的理论和操作考核难以论定三基三严管理的水平,因此仅依据单一的奖罚制度,且只重视管理结果而忽视管理过程的方法,难以激发门诊护士主动参与三基考核和管理的积极性。

2.4护理人员的缺乏,就诊人数的剧增,超负荷的工作以及社会偏见等原因,造成部分护士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产生了只要有经验和能应付日常的工作的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因此主观能动性不足,影响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成了三基考核成绩难以达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5护士的学习分为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由于学历教育与护士注册和职称晋升相结合。而三基考核不与注册和职称晋升挂钩,护士三基考核不及格只有经济上的扣罚,因此容易被护士忽视。

3 讨论

3.1 转变观念

门诊护士转变观念,认识到提高门诊护士三基水平与门诊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内在关系,三基水平的提高,门诊护士分诊能力和疾病观察能力则会提高,门诊病人的等候时间会减少,满意度会提高。根据门诊护士的年龄特点和职称情况,护士长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和考核方法,为学习型的科室创造条件,激发门诊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三基考核成绩护士的注册、绩效考核、晋升予以适当的挂钩。。

3.2 正确评估

对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门诊护士,护士长要要有正确的评估,制定操作性和可行性的门诊护士教育计划。需要补充的基本理论知识、需要拓宽基本理论知识、需要加强的操作技术,护士长要有目标,要有安排。结合门诊病人的流动性快、层次不同、矛盾多、服务要求高的工作特点,应加强门诊护士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注重人文、心理、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并有的放失地增加此方面的考核。

3.3 改变方式

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与病区有所区别。每周两次晨间提问、每月一次科内理论、操作考试的方法作为考核分数,占个人考试比例的50%。每年一次护理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占个人考试比例的50%。作为门诊护士三基考核成绩。针对年龄偏大,记忆力差的问题,采用分内容,分阶段,分层次考核的方法。如提前列出晨间提问,让护士带着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达到增加学习自觉性和感性认识的目的,起到了强化的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将投诉和差错案例作为部分考核内容。因此采取日提问、月考试和年考核的方式,使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3],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常规和个案相结合,平时积累和重点学习相结合。

3.4 运用均衡效应理论

均衡效应原理提醒管理者要改变在浅意识里认为护理单元一、二个三基水平低的人员对护理质量影响不大,只要抓住主要力量就行的观念[4]。重视对三基水平较低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促进门诊三基管理的良性循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门诊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因此建议护理部建立病区、门诊护士动态管理模式,充分发掘院内进修潜力,即实现病区、门诊护士动态轮岗,抽调1~2名病区年纪轻,学历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外科护士,担任门诊带教老师,门诊护士轮流到病区工作一段时间,病区每月一次的业务查房、每一个病种的规范的讨论都可以使门诊护士提高理论水平,提高分诊、健康教育病情观察等综合业务水平,如果学到的知识能用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将引发她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增加她们的学习吸引力[5]。

参考文献

[1] 邹建华,叶莲华.上海市10所医院开展导医服务情况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1,(1):20.

[2] 雪梅,王青.门诊导医护士的培训与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2,9(6):556.

[3] 施雁,万洁,毛雅芬.运用〔六有〕工作法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1(17):83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