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5: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1篇

关键词:德育;素质评价;原则

在经济日益发展和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形势的需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育人过程起着导向和保证作用。我在落实德育序列化教育,构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1、目的及意义

1.1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搞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构建和完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并为全面了解和检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更好地组织开展德育序列化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

1.2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动能和珍断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功能表现在它可以鉴别学生思想、行为的优劣,让学生不时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1.3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学生提供科学的依据。

2、综合素质评价制定的依据

2.1理论依据

人的个体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即“需要”和“激励”,“需要”是马斯洛的学说,共有五个方面,“激励”有两种:一是行为激励,二是认和激励,我的依据是美国赫茨格的狭义激励论。激励分三个方面: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感情激励。感情激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创造一种气氛,使人情感及内心世界变化,这个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遵循这三个方面制定的。

2.2内容依据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依据中学生德育课程标准、中小学生守则和规范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定的。

3、遵循原则

3.1以人为本的原则。

3.2科学性的原则。

3.3导向性原则。

3.4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原则。

3.5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3.6语言激励与量化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4、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五个方面: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学习习惯、个性心理和遵纪守法,五个方面共24项,内容分年级体现了科学性、层次性和连续性,评价手册除了学生自评互评以外,还有家长助评。体现了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思想。

5、实践与探索

在教学资料上,我看到了襄樊市樊城区教委选了三所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试验,一所是松鹤小学、一所是牛首镇竹条一中、一所是樊城区最好的中学三十五中。从试验到现在将近两年的时间,而这次试验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松鹤小学,两周一次小班会,班会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主持,学生首先自评,然后学生互评,现量化,每次班会老师订出一个主题。竹条一中每次评价后评选出进步最快的学生然后把对学生的评价反馈给家长,三十五中评价出星级学生(分五种一、学习进步最快,二、品德进步最好,三、是最有创意,四、劳动最积极分子,五、综合素质最优。)实施评价方案后,他们不仅认真的做自我批评而且认真的帮助别人。这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6、一些感受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政策,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将极大提高学生的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提升运动与健康品位,审美与表现能力!

7、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面向不同的有差异的学生,开发人的多种潜能,要坚持综合的、全面的、经常的评价。

7.1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内容

我认为把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并与学科学习目标分离,最后确定“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运动与健康”6个维度,“文明礼貌、自尊自信、团队精神、审美情趣、良好体质”等18个要素。

7.1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

学生和教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除研究性学习能力外,每项均进行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

8、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扎实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对其价值的认识,我认为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毕业与开学,而在于它能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应追求“高附加值”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8.1综合素质评价能深化办学理念,形成稳定和谐的评价文化

8.2综合素质评价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8.3综合素质评价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人格与学力基础

9、综合素质评价的深化思考

综合素质评价伴随新课程改革而产生,它也必将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完善而完善,经历几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看到了评价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显现了评价改革对课程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助推力,也引发了我对综合素质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9.1寻找综合素质评价价值的平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育”“许”统一

9.2探索综合素质评价触角的延伸,构建综合素质评价的系统工程

9.3走出综合素质评价的两难境地,促进评价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目前,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学生的毕业和升学中要么“硬挂钩”,要么“软挂钩”,“硬挂钩”导致评价仍然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工具,为高一级学校选拔服务,不如不改;“软挂钩”导致走过场,起不到评价与考试导向素质教育的作用。如何走出这种两难境地,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保障机制和结果运用的执行体系。一是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考核观念;二是要建立教师和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培训机制,实现公平、公正;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和宣传工作,促进家庭和社会评价观念的转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营造良好氛围;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与处罚制度,完善学生申诉制度,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 浦卫忠《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国城市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2] 刘林平《爱的误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第2篇

关键词:小学 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和山东省、滨州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实际,特制定程坞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一、评价内容

1.检测性学科评价(50%)。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所开设的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根据学生各类作业的检查、各项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性检测、学期末的考试,以及学生的其他表现,实行等级制进行评价。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50%)。

(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内容以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项目为主,有花样跳绳、转手绢、剪纸、球类、竹竿舞、丝网花、折纸、串珠等项目。学生们选修活动项目,学校效果评分为入门(D)、合格(C)、优秀(B)、特长(A)四级,学期末学生自主申报验收,成绩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2)地方课程:各门地方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意见制定的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依据每次活动效果评价结果分为四个等级:优秀(A)、良好(B)、及格(C)、不及格(D)。

(4)读书工程:依据各年级等级考评细则确定学生等级,特级、五级=A,四级=B, 三级=C, 二级、一级=D。

(5)成长记录袋评价:按成长记录册中设计的栏目,让学生定期认真填写,教师要写好综合性的鼓励性评语。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

(6)参与各类竞赛活动:依据活动结果等次转化为A、B、C、D四级计入学生素质评价手册。

二、评价形式

1.检测性学科评价。

学生检测性学科评价按时间关系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终结性评价指学生在一学期或者一学年结束时开展的集中性评价。评价方式分为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两种,书面测试和非书面测试都贯穿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之中。

2.考查性学科(项目)评价。

学生考查性学科(项目)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班级评价、综合评价的形式。

(1)学生自评。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反思品质,自评正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通过自评,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步和努力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自我提醒、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促进成长。

(2)学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小组内的每一位同学都作为评价的主体,也是被评价的对象,通过互评,全面、真实地形成对被评价者的认识,看到他人眼中的自我,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身也进行反思。

(3)班级评价。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在学习、活动、生活等过程中的了解和观察对全体同学进行等级评价。

三、评价结果的运用

在评价过程中,单项科目直接进行等级评定,综合评价时采取“等级——分数——等级”方式转换。其转换方法一般为:单项科目A、B、C、D等级分别转化成4、3、2、1分(重要科目提高分值);检测性学科和考查性学科评价结果最终分别按50分转化。综合评价时,把以上两项得分相加后再转化成等级:低年级90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9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高年级85分以上为优秀(A),75分——84分为良好(B),60分——74分为及格(C),60分以下为不及格(D)。

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学生素质报告手册》。《学生素质报告手册》放假时交给学生拿回家向家长或监护人报告,并由家长或监护人写上“家长的话”和签名,开学后学生把《手册》拿回学校交给班主任保管。

通过两学期的运行,本办法激起了师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信心和激情,教法、学法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和校内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了学校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明《构建新型教育评价体系》.《教书育人》,2013,02,15。

第3篇

素质,是当前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重大发展和进步。对湖南省6所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不同的学

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同的增值表现,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程度

的正相关。这与教育改革的不彻底、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和许多提高综合素质措施的未有效落实密切相关。

关键词:综合素质 增值 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要求。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制

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更

关系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自20世纪80

年代素质教育理念最早出现以来,学生综合素质评

价的实施虽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改革逐渐进行着,但

至今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当前,我国正

处于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关键阶段,如何科学有效

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借助教育评价促使学生

全面发展,增值评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国外

有学者指出,增值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测量方法,

是比考试结果更好的指示器,能更好地测出学生潜

能,引导学生发展。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综合素质

广义的素质是指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

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主要包括生理素

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

素质等,也称为综合素质。单中惠教授认为:综合

素质,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说,就是德、智、体、美等方

面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不断增强。

2.增值评价

所谓“增值”,就是指学生个体一段时间先后成

绩进步幅度大小的比较,这种界定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共识151。但这项界定仅关注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增

值,“窄化”了学校教育内涵而受到了批评。另外一

种观点比较全面,以我国学者任春荣为代表,她认

为增值是“某一所学校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与同

一抽样中其他学校的起点相似的学生相比,所取得

的某方面或各方面的相对进步”。结合国内外学者

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增值就是学生一段时间内

各方面素质增长和进步的情况。增值评价即是以学

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幅度来评量教师和学校教学

效能的一种方法。

3.综合素质增值评价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就是将增值评价的理念与

方法运用于综合素质测评中,即是以学生一段时间

内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增值幅度为依据来评量

学生、教师和学校效能,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一

定时期内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从而使学生在教师

和家长的帮助下,发掘潜能、发挥特长、提升自我,

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在参考了广东、北京、上海、四川、重庆和长沙

等省市颁布的综合素质测量问卷后,研究形成了包

括2个一级指标(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8个二级

指标(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实践素质、身心素质、艺

术素质、个性特长与创造性)、19个三级指标,共计

25道题项的中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问卷,问卷中每一

道题项的总分均为100分,允许有小数点为5的分

数。该部分数据由研究者实地调查所得,对象为6

所高中,其中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所,长沙市示范

性高中4所。其中1所高中所在地为岳阳市(该所

中学为湖南省示范性中学),其余5所高中所在地

均为长沙市。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综合素质自

评和综合素质他评三个部分。经相关分析统计结果

表明:综合素质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间高度显著

相关(p

价是具有有效性的,同时也表明自评与他评间紧密

相关,遂在后续研究中以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平

均分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分。

调研采用同时调查该校高一和高二同学的同

时陛横断设计1,研究以同一学校高一学生综合素

质测查得分与该校高二学生综合素质测查得分的

差值为增值(增值=S高二-S高一),增值类型分为正

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S高二-S高一

或零增值(S高二-S高一均值无显著差异)。

三、统计结果与解释

1.中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整体增值情况

研究假设:经过一定阶段的学校教育之后,中

学生综合素质会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法,将高中一年级和

二年级学生在综合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

均值比较,以均值比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

标准,T检验结果如果显著,则表明学生在综合素质

某一方面出现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

值类型为正增值(S高二-S高一>O)、负增值(

S高二-S高一

无显著差异)。根据前面对综合素质的定义,研究者

分别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艺

术情操、个性特长和实践创新能力这六个方面对学

生综合素质加以考量,并将增值情况的检验结果汇

总如下表(见表2至表6)。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T检验

表明不同年级对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社会责任和

公民素质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

对诚实守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2.58,p=O.01),

出现了较为显著的负增值(1.45)。总体而言,高二年

级较高一年级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均值都有所

下降。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年级的上升,中学生

在道德品质方面的素质没有进步,甚至在诚实守信

方面出现了下降趋势(见表2)。

表3表明,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年级对知识

结构、方法能力和态度习惯三个方面的影响均存在

非常显著的差异(p

这三方面的均值都要高于高二年级。随着受教育的

增加,中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都出现了较为显

著的负增值。这与年级增长带来的知识难度和学习

压力的加大密切相关(见表3)。

表4表明,年级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存

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体质健康和体能健康

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

负增值。总体而言,高一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

能素质要比高二年级的好(见表4)。

从表5可以看出,年级对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影

响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增值;而对艺术表现、艺术

水平和个性特长的影响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p

学科个性特长的负增值幅度最大(见表5)。

表6显示,年级对实践创新能力各项指标的影

响都存在显著差异,尤以成果表现(撰写研究报告、

论文的数量,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表现情况)和新意

成果最为显著(p

值。总体而言,从高一到高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都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负增值。从所有指标的整体分

数来看,成果表现的平均分(71.68和66.67)最低。

从增值程度来看,尤以新意成果的四个方面负增值

均值最为显著(4.87~6.06),其次是个性特长的三个

方面负增值均值较大(3.66~3.94)(见表6)。

2.不同学校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增值表现

在此基础上,研究以年级自变量的两个水平

(高一和高二)的得分表中综合素质增值分的差异,

通过对年级与学校在综合素质测评各题项上交互

作用的考察,以及进一步对交互作用显著的题项进

行的简单效应分析,考查了增值分在各个学校上变

化,也即学校的增值差异。按同样的方法,采用方差

分析T检验法,将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在综合

素质测评每道题上的得分进行均值比较,以均值比

较的结果作为增值与否的评定标准。T检验结果如

果显著,则表明该校学生在综合素质某一方面出现

了增值,结合对均值差的分析确定增值类型同样分

为为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通过对6所学校学

生的综合素质增值情况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

所省示范性高中在能力技能、成果表现、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方面出现了大幅度

的正增值,其余方面负增值也相对较少。而在市示

范性高中中,综合素质某方面的正增值极其少见,

只有1所在体质健康方面呈现了显著正增值,而大

范围的负增值集中显现在长沙市的某2所示范性

高中中。

四、分析与讨论

1.结果分析

(1)各学校中学生综合素质出现大范围、整体性

负增值的局面,中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滑

综合以上六个方面的差异比较可知,中学生综

合素质增值类型基本表现为零增值或负增值。说明我国

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方针并未有效落实,全面发展的

目标也还远没有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改革不彻底,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直

存在。虽然素质教育的方针已提倡多年,但目前的

教育体制并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追求高分是许

多学校、老师乃至家长的唯一目的,高考定终生的

结果导致学生一味盲目地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其他

方面素质的提高。随着受教育年限的上升,中学生

逐渐丧失了个性特长发展而趋向于成为高考的统

一批量产品。

第二,传统培养模式的弊端。比如上课形式单

一,基本都是教师一味灌输,师生互动较少;德育

缺失,学校和老师竭尽所能培养学生如何应试,而

很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主要依靠空泛枯燥的政治理论课,生活实践方面道

德素质的培养较少;学校没有专门培养学生创新素

质的课程与活动,很少培养学生主动创新和思考

的精神;实践课程较少,学生本应该单独完成的实

验演练为多人合做甚至只能观摩,学生实践能力不

足等。

第三,许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只流于形

式而并未有效落实,学校走走形式,学生敷衍了事。

(2)不同的学校在综合素质的具体方面存在不

同的增值表现

总的看来,尽管整体上各学校综合素质出现了

大范围、整体性负增值的局面。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具体就某些学校而言,正增值、负增值和零增值的

分布则明显不同。省示范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正

增值要明显强于4所市示范性高中,其负增值也要

明显弱于长沙市的4所示范性高中。由此可以看

出,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之间存

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校际间的资源差距对学生综

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2.讨论

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进行了大量探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综合素

质评价在激励中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方面发

挥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的中学生素质

综合评价所涉及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还存在一

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科学有效、实用系统的素质

测评方法和理论研究;缺乏先进的测评工具;在传

统的素质评价中,被评价者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在中学阶段,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先天素养、家

庭环境和早期教育状况等迥然不同,其综合素质也

一定会存在差异㈣;另一方面,这个阶段也是一个人

成长和各方面素质形成的最关键阶段,他们各方面

素质发展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何科学

正确地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加以评量,促进每个孩子

的全面发展,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问题。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缓

和这一困境,它以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增值为参照来

评价学生进步幅度,相对于传统只重结果的评价方

法,增值评价更关注评价的起点和过程,不仅能更

加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情况,还

能分析出与学生综合素质进步相关的各类因素,便

于学校和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根据个体差异

及时调整和矫正,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

方面,学生在增值评价中,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

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他们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

展。这种弱化横向比较、凸显纵向比较的评价方式

更有利于中学生各方面的成长,也有利于推进素质

教育和教育公平。在不久的将来,中学生综合素质

增值评价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效的评价方法。

五、启示与建议

综合素质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思

路,为传统的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了更好

地运用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综合素质

各项指标,针对增值评价统计结果中负增值较为显

著的几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只有诚实守信这个指

标出现负增值,突出表现为考试作弊等现象,对考

试与分数的过分注重可见一斑。因此,加强对中学

生日常生活中的德育,降低对分数与排名的过分重

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

质,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首要前提。

2.在身心健康方面,不仅要丰富学校体育锻炼

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意

识。同时学校应该有效地普及心理学知识,设立专

业的心理辅导中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培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不仅仅是无限制地灌输文化知识,将学生培

养成学习的机器。

4.在推进教育公平进程中,政府不能只重视优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一)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描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状况、社会公益活动和日常表现等真实、典型的内容,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为高等学校录取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成为高等学校招生择优录取的重要参考之一。同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稳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状况。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出发点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内容的全面性,体现学生之间的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在打好共同基础的同时,实现有个性、有特长的发展。通过对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探索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加强评价制度建设。根据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实际,制定科学可行的评定方式、方法和规范,完善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加强公示、监督、申诉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的实效和公正。通过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实施与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高中教育正确的导向。

(二)操作性原则。方案实施要为普通高中学校、高等学校和社会各界理解并接受,要使普通高中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校录取等方面的操作简便、直观。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评价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评价操作要实现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则。加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度建设,提前公布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人员和有关规章制度,并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保障评价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四)发展性原则。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适当收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和发展水平的描述与实证材料。正确发辉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客观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特长。

三、组织机构

(一)成立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的全面指导。

(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学校评价工作的监督指导,咨询、投诉、复议等事宜的处理。各市的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报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备案。

(三)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学校实施,校长是实施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综合素质工作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和复议申请。

四、评价内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模块修习记录、基本素质评价、实验操作考查和信息技术等级等四个方面。模块修习记录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各科目学分获得情况和各科目各模块修习情况。基本素质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各方面情况。实验操作考查反映学生在科学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信息技术等级反映学生在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一)模块修习记录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根据学分管理的要求,学生修习课程的情况通过三年学分进行管理。学校通过学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业成绩。学生学业状况通过学分记录予以量化反映,通过适当的描述反映学生成长发展过程。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粤教基[*]47号文“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表”要求,学生毕业的必修学分要求:每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内必须获得必修学分116分(包括综合实践活动23学分);学生毕业的选修学分要求:选修学分在28分以上,其中选修二至少获得6学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中要将必修学分、选修学分和各学分对应修习的模块名称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二)基本素质评价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基本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综合实践、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等五个方面。

1.评价内容

具体维度、要素和评价内容见附件一。

2.评价方法

采用学生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写实性文字描述为主,提供实证材料等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根据基本素质的不同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

(1)道德素养

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成长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评价等,由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同学互评为辅。

(2)文化素养

学生文化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学分管理档案,对学生所得学分的总量、学分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

(3)综合实践

学生综合实践的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完成情况,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证材料等,客观反映学生在综合实践方面的表现。

(4)身心健康

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客观反映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5)艺术素养

学生艺术素养的评价,根据学生在学校参加艺术活动的表现及作品,客观反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3.评价结果呈现

基本素质评价由学生本人描述性记录和具体作品名称等呈现,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学生的描述或记录予以确认或补充,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材料。

(三)实验操作考查

1.考查内容

实验操作考查内容涉及科学领域和技术领域中通用技术科目的必修学分对应的模块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实验操作考查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实验范围内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各地级以上市统一命题,由各学校设立实验考查考场,负责实施考查。

3.考查结果呈现

实验操作考查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将考查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四)信息技术等级考试

1.考试内容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科目的必修和选修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由省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规定各个等级考试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具体目标要求,公布试卷结构和题型。

2.考试方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广东省考试中心负责提供统一的试题及考试系统,各地级市教育局的考试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3.考试成绩呈现

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成绩按以等级呈现,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五个等级。将考试结果的等级记入学生电子档案。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评价的结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反映,学校将评价结果通知学生个人及其家长;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评价结果作为高等学校录取或退档的依据之一。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公开、公正、公平、科学地进行,发挥评价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工作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

(一)各市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评价的内容、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向学校做出明确的说明和解释,对学校进行评价工作实施的培训。对学校的评价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在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行为进行相应的处理,接受社会及学生家长对具体学校评价工作的投诉及情况核查。

(二)学校在评价工作开展前,将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实施细则、具体程序、工作小组人员构成进行公示,对以班级为单位的评价小组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审定、公示评价结果,受理咨询、投诉、复议申请,对评价过程中行为不当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第5篇

一、深化“改革”认识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素质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通过改革学生评价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打破“单一”唯分论的评价格局,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特殊地理区位的实际需要 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较为复杂,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相当大,优秀学生与骨干教师外流现象突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有力的突破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二、实现“改革”探索

开县东华初级中学从2010年9月起,开始了“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扎实真干的步履。

(一)开发载体

1.学科课程的能力素养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县东华初级中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运动改变人生》《艺术成就梦想》《科技改变生活》等十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学校通过实施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导一练,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2.常规管理的自律素养 构建以政教处为核心、职能部门为依托、学生干部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的常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科学制订《文明礼仪考核评定细则》,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制度调控和督导管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常规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享受管理的成果,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继续发扬,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常规管理文化。

3.爱国教育的思想素养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师生演讲、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选定60首革命歌曲为学生必唱歌曲,每个期末对学生进行抽测考核;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誓、国文经典诵读、讲先辈革命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4.礼仪教育的文明素养 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管理,编印《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感恩教育读本》等德育校本教材,编制《校园安全三字诀》《文明礼仪歌谣》在每个教室张贴,人人熟读成诵;将《三字诀》和《礼仪歌谣》编排成快板剧,作为重大节典活动的保留表演节目。通过学生会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并将其纳入学生个人评价、班级考核。

5.环境文化的内涵素养 师生动手自己创作,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师生作品展览园”等展示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使教室、寝室、文化墙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阵地;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板等载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行动去创造美。

6.主题活动的综合素养 成立体育、美术、音乐、形体、科技创作、通讯报道等学生社团,各社团在指导教师组织下,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定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师指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双周三课间和重大节日庆典等平台,展示学生自编的舞蹈、课本剧、艺术作品、科技作品等,每月末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实施评价

1.构建评价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的六大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按照《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学生成长手册》,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新学期,我的展望》《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四个部分。

①《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除记录基本情况外,主要有我的爱好特长、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理想、我的偶像、我的困惑、新学期我的奋斗目标等项目。

②《新学期,我的展望》。包括三个项目:即上期我做得成功的方面(进步及改善之处)及经验,我做得不够的方面(求知做人做事存在的问题等)及教训,本期计划和寄语(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拟出本期最想做的事或者要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目标)。

③《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包括12个项目:良好心态(3个二级指标)、严于律己(7个二级指标)、人际和谐(3个二级指标)、主动学习(4个二级指标)、课余生活(3个二级指标)、珍惜我健康(2个二级指标)、成功与收获、计划与执行、自我总体评价、需要努力的方面、组长评价、班主任评价。

④《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核心部分为六个板块:道德素养(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公民素养(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学习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运动与健康(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审美与表现(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通过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得到。另有本期学业成绩报告单、本期荣誉记录、同学的祝愿、班主任评语、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父母的祝愿、自我小结等项目。

2.规范评价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以学期为单位,终结性评价为毕业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学生自评互评。依据《学生成长手册》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自己每周的表现和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自我评价,成长小组内同学互评后给出等级和下周建议,在成长手册相关栏目中逐项登记。二是班委考核小组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班委考核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履行班级责任情况为依据,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逐一核对,推选当周优秀小组和个人,将考核评价结果交教师评价小组审核。三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将班级考核评价结果统计表汇总,调阅《学生成长手册》的原始记录,对学生个人及班委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参考任课教师的意见后评定等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语,报政教处登记备案。

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家长委员会监督下的学校评价委员会集体评价的方式:学生毕业时,学校评价委员会根据《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规定及程序,参考学生每个学期的发展情况和评价结论,在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下,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终结评价,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录入规定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报县教委相关部门审批认定。

3.严格评价管理

每位学生每期发放一本《学生成长手册》,探索多级评价管理。采用以学生自评互评为基础、班级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依据、家长建议为补充、学校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分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每学期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依据,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认定后,填写《重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

(三)初显评价成效

通过三年的“改革”评价实践,我们初步获取了三个成效。

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尘不染的校园环境、个性飞扬的班级文化、富有特色的寝室文化、彬彬有礼的微笑面容就是佐证;自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学生获县级以上各种奖励明显增多,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攀升,考入重点中学的艺体特长生每年大幅度增加。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变“讲”为“导”已成教学的主流行走方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了,主题教育更加丰富了,社团活动更加活跃了,教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的频率更高了,等次也更高了。

3.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校的管理已经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平安校园”“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初中教育工作考核二等奖”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强化“改革”反思

(一)评价目的要更致力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要通过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展特长;通过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健康成长、人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评价思路要更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出发点,以指导、赏识、激励、表彰为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评价重心要更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

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健康、文明素养、体质发展、人际交往、主动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四)评价方式要更注重自我描述与师生互评

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再现,又要做到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既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效调动学生的自评、互评的积极性,又要重视学校、部门、教师的正确引领。

第6篇

一、认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人格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发现、生活、发展、创造等能力构成的综合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强调普及,反对筛选,强调发展、反对淘汰,强调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反对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要实现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就着力于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并以此作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几年的实践,我们感到,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深化评价改革的需要,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是否科学和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照课程改革目标,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着眼教育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调控的功能,研究确定了一套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每一名学生都基本能达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风貌、高尚文明、彬彬有礼;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和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2项体育和1项艺术技能或特长;熟练掌握英语和计算机两种现代交际应用工具。这一目标成为我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的目标依据与基本导向。

据此,我们建立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表现四个方面,这是对全校学生统一的基本要求。二级指标主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具体设定评价项目,突出了区域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三级指标主要是指评价细则及关键表现,这是对二级指标中评价项目的细化和分解。整个体系分为“好”、“较好”、“一般”、“不足”四个等级。

二、认识素质教育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创建“三多一开放”的立体网络评价模式

素质教育是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现代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因此素质教育必然是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一)评价原则

在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中,我们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和“进步”为基本指向,坚持四个原则:

l、多样性原则,即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把“指标一量化”模式和“观察-理解”模式相结合,具体做法是:可以量化的部分,使用“指标一量化”的方式进行;不能量化的部分,采用描述评价、实作评价、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代替静态的一次性评价,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有机结合,做到定量与定性的辩证统一。

2、多元化原则,即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反映学生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诸多评价方式中,我们将学生自评作为重点环节,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3、全信息原则,即评价必须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信息,全面、全员、全过程采集有关评价信息,全信息评价从操作层而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价值观。操作中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性评价情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等,学生素质发展的培养空间都是信息的来源。

4、发展性原则,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体现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

(二)操作模式

我们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中,大胆尝试并不断创新评价操作模式,初步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互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评价过程中,建立成长记录袋,综合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设立快乐展示台,让学生的素质优势得以充分展示。

我们还以网络为技术支撑,建立起学生成长电子档案,以动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电子档案包括:

①学生的基本信息。

②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有各年级学生评价维度、评价要素、关键表现以及评定等级标准,记录着学生对照评定等级标准所做的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情况。

③学生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记录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表现与学习成绩。

④学生的爱好特长。

⑤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电子档案呈现多元资料,清晰、全面地体现了学生个体学习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记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

三、把握关键环节,完善机制建设,形成促进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健康发展的良好秩序

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落在制度和机制的改革上,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发展点和基础工程。为确保将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改革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把握关键环节,从组织领导、督导评估、信息技术、专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加强组织宣传,营造整体氛围

在学生综合索质多元评价改革研究实施中,通过广泛调研,深入研讨,制定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在政策、人员、资金以及技术方面形成合力,努力为评价改革创设宽松的氛刮。同时夕加强社会宣传,建立了面向社会的宣传制度。我们充分利用区域各种新闻媒体和市民学校、家长学校等社区教育网络,宣传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开展督导评估,提升评价实效

在督导评估过程中,我们还采取分段测评和综合汇报的方式,测试学生各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反馈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过程和实效。

(三)注重专题研究,强化科研引领

第7篇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与反思 真实性 发展性 主体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14条明确要求: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我省制定出台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该《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要贯穿教育过程始终,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意见》规定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意见》颁布实施至今刚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具体做法及反思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真实性为基础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实《意见》要求,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应有作用,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成长,应是学校和教师考虑的重要问题。综合素质评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评价的地位,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机整体,构建了“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模式。评价的六个维度中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身体、心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发展观的要求。

综合素质评价的六个维度全面具体,但由于班主任事务繁重,每学期末既要忙着改卷,汇总成绩,又要进行学生操行评语鉴定,现在又要增加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如果教师思想认识没有到位,评价表内容的全面、程序的繁杂反而容易使得具体评价过程出现敷衍了事,甚至出现造假现象。为防止这种情况的的发生,我校全文印发了《意见》,并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学习,同时发动班主任对评价的实施进行讨论和交流。在2007年3月,还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让评价工作做得较好的班主任传授经验,交流心得,以此来推进评价各种的开展,确保评价工作的真实性,切实落实《意见》的要求。

由于学生参与到评价的具体过程(学生自评、小组意见等),如何让学生重视评价工作和评价结果,如何让小组评价客观公正?我们利用年段师生会议和主题班会,对《意见》进行宣读,对评价表进行讲解,努力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指标和维度的意义和内涵。同时,结合学习学校《学生评优评先细则》和《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将评价结果与学生奖惩结合起来,既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又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重人的发展性

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叹:现在学生越来越“巧”了,也越来越“笨”,越来越难“管”了。“巧”指的是学生视野比以前开阔,知识比以前丰富,动手实践能力比以前强。“笨”指的是学习时间长,效果却大不如前;课外知识丰富,“双基”知识却贫乏;难“管” 指的是学生习惯意识差,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有待提高,特别令老师越来越头疼是“学困生”越来越多,许多学生缺乏一种精神,缺乏一种意志。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扬了人文性,注重人的发展性,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把学生切实作为一个精神的生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注意发展性原则,要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的,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这在“学习能力”指标的评价中更要加以注意。这时的学生评价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辟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而是要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表》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问题,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与同学团结合作,按时按质完成作业,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进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识到人的发展性,善于利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语,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变成才观念,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将有利与培养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体的早日形成。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体现学生主体性

《综合素质评价表》的自评、小组评价等充分体现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为此,我们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表》的指标要求,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我校在每学期开学初,都专门组织师生大会宣传学习《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安排主题班会课让同学进行讨论,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和班训,有的班级还编写了班歌,营造浓厚班级文化氛围。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有赖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参照《意见》中“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如二级指标中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和“文明习惯”,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规范,如学生着装与仪表的规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规定,寄宿生管理条例等等,囊括了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无论走到哪儿,无论什么时候,都有明确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使学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叠、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摆,被子叠成什么形状,都有明确的标准。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调动学生参与常规检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经常组织常规抽查并及时通报,上下互动,表扬、宣传典型集体和个人,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还有赖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助。让学生就“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的各级指标进行自评和互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处境,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真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自我评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照出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日而久之,学生意识到了这些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质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确现阶段的认识目标和任务并为之努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过程的不足与反思

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参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时间越长,文明意识越强,文明行为越普遍,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像刚毕业的2009届高三学生,就是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的第一届。他们已能乐观积极,奋发向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以自己的良好行为起到了“老大哥”带头作用。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与困惑。

1.评价工作容易泛化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大部分指标都无法量化,主观倾向强。由于指标较多及其它种种原因,评价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同时,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往往时间安排紧张,尤其是小组评价环节,组长较难把握评价尺度,容易应付了事。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强指导,充分发挥这个平台的作用。

第8篇

【关键词】 发展性 综合性 身心健康 评价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新的评价机制产生。我认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不只是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关心学生能否在各类大赛中拿名次,获大奖,还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做人的素质,因此,给学生制定预期的目标,既要有利于让教师进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又要有助于教师及时向学生提供本身发展迫切需要的“营养”。而此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一、评价内容的个性化

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使评价指标明朗化了,但这只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共性要求。由于不同年段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求,即使是相同年龄段的每个学生在相同领域发展依然存在水平差异,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统一要求,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还要关注学生年龄段的差异和同年龄段内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预留一定空间。于是,还必须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解,按照低、中、高螺旋上升的原则科学拟订出不同年段的评价内容,具体实施中还要特别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兼顾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起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分块评价标准下通过“协商”拟定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即使是同一条内容,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水平要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实在在发展。如:“按时完成作业,学会自我检查”这一指标, A同学目标允许是“坚持仔细检查、争取一周作业全对”,B同学目标允许是“学会自我检查、争取连续三次全对”;又如“积极举手发言”这一指标,A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天发言”,B同学可能目标是“争取每节课发言”。总之,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允许其以不同的发展速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最近发展需求和发展的现实条件,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提高。

二、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内容涵盖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涉及到一些具体领域,如“道德品质”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物、关心集体、保护环境诸方面。显然,这只是给我们划定了一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即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基本范围,然而要通过评价将这些丰富的发展内容转换为学生的个体素质,还必须构建具体的评价目标体系作导向。

我们可以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两方面合并为“品德习惯”,这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目标体系可从品德习惯、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五个纬度来建构,这五个纬度又可根据其涉及领域分为若干要素,每个要素应再列举出若干关键表现,如:低年段的“诚实守信”,可将其具体描述为:不说谎话,有错就改;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尽量让评价指标显性化,根据这些指标对学生进行逐项评定,就能避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引领教师全面关注学生日常发展状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评价与日常行为表现联系起来。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于是,班主任不应该拥有唯一的评判权,学生本人、同伴、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都应该成为整个评价中的多元主体,要努力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班主任评判的状况,特别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让学生在评价资料的收集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评价结论,评价应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多方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不同的主体可以拥有各自的评价权。如生活方式中的“早睡早起、作息有规律”就应由家长为评价主体,而“乐于交流”中的“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和小伙伴说心里话”则由同伴为评价主体。

四、评价实施的动态化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内涵;综合素质测评

一、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首先,关于德育素质。德育素质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以及组织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地说,应包含政治表现、集体观念、遵纪守法、道德修养等指标。关于智育素质。智育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陶冶高尚情操、升华人的境界、培养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培根说:“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科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严,逻辑学能使人善辩。”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教育一样,都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智育素质包含学业成绩、平时学习情况两个方面的指标。关于身心素质。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指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还指要有良好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中由于心理疾病导致学习成绩下降,退学、违规、违法甚至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应当成为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包含身体素质、卫生保健知识与习惯、心理素质三个指标。关于发展性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和身心素质可以统称为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教学、教育和第二课堂等环节中形成的德、智、体等方面的一般素质。随着现代社会对什么是人才的重新定位,发展性素质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形成的创造性和实践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包括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职业技能、文体艺术等指标。

二、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常用方法

目前在我国高校中一般普遍实施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测评,也就是由学校管理部门制定宏观评测标准的框架和原则,由学院制定并操作素质测评的实施细则。测评办法大致有一下两种,“三育并举模式”以及“四要素模式”,“三育并举模式”即德、智、体评价模式,“四要素模式”即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综合素质评价模式。各高校目前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测评体系,素质测评的方法、内容以及评价标准、应用范围都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德、智、体一级指标下把考评项分为优、良、中、差等级,并赋予等级分,然后汇总成综合分;有的是在德、智、体几方面计算测评分,然后按一定比例加权求和;有的考虑特长附加分等。大学生综合测评工作己被许多高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各高校在测评的实施过程中,由简单的主观评价、单一的测评手段、抽象的权威性测评逐步向客观测评、现代综合测评、具体的民主化测评等方向发展,测评的结果也由传统的保密方式向公开化发展。

三、高校大学生素质测评的意义

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标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的提出与一般的素质测评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是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等主要活动领域中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并对其做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大学生素质测评的目的不仅在于它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教育者施加于被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是素质开发与提高的起步,又是其素质开发的方向,它具有明确的教育导向和积极的教育约束作用,能把教育中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有力地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管理开发的有效手段。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激励大学生沿着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以评促改的效果,从而有利于今后进一步的自我发展以及毕业后的就业择业问题。对于学校而言,综合素质测评有利于公正、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是评定奖学金、评先进推优秀的依据,同时也为推荐毕业生就业提供客观标准和依据,是社会衡量学校办学效果以及评价人才的有效尺度;有利于学校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学校规章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有利于引导学生向学校培养目标逐渐逼近;有利于激励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激励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高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总体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不仅具有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量化评价作用,而且具有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平.大学生人文知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