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三学期制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8 15:36:0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三学期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基本是两学期制。为克服传统两学期制学期时间过长的弊端,改变两学期制对我国高校教学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曾试办暑期学校,但由于办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后勤管理等原因被迫恢复两学期制。2004年,北京大学再次进行暑期学校模式试点,随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也相继开设了形式不一的“小学期”。2005年前后,我国大学出现了第一次学期制改革热潮。目前,实施三学期制的大学有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贵州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及南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在我国,三学期制大都是将一学年分为“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即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短学期。

南华大学在2015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三学期制度,也是从原来的两学期制的20+20周,变为三学期制的19+4+19周制。详细来说,三个学期分为春季学期(19周)、夏季小学期(4周)、秋季学期(19周)三个学期,其中春季学期、秋季学期对应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下半年学期,夏季小学期时长为4周,开始于8月下旬,结束于9月下旬。夏季小学期结束后并不放假,立即接着秋季学期(9月下旬至次年1月底)。三学期制实施后,春季学期基本与原来两学期制的上半年学期没有区别,但秋季学期开学时间比原来的下半年学期有所推迟,从9月下旬才开始上课。由于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实际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可以看做是一个大学期。从大一到大四,学生都有夏季小学期,分为夏季第一学期、夏季第二学期、夏季第三学期、夏季第四学期。夏季小学期开的课多为实践课程、选修课程或讲座等。

一、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遇到的困境

1、制定三学期制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从两学期到三学期制的转变过程中,需要更改和制定培养方案。每个学院的每一个系都需要更改三学期培养方案和与之相对应的三学期课表,这需要花费很多的工作量。但这些工作并非交由教务处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而是由每个系的任课教师自己完成,这样会有一些问题:一方面,这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因为教师已经承受了大量的教学科研工作,已经非常繁忙,此时又得加班加点地进行培养方案和课表的制定,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由任课教师在百忙之中制定的课表,忙中有错,其成熟性和科学性还有待商榷。

在三学期制度实施之前,学校各院系并没有讨论要实施三学期制,在学校教务部门突然通知各学院要实施三学期制后,各院系才开始讨论和制定培养方案和课表。从开始接到通知到最后的实施三学期制,实际上只花了半年的时间。各院系的三学期课表和培养方案大部分是在原来两学期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仍然比较草率。如在原来的两学期制里,实际已经有足够的实践课程,三学期制实施后,这些实践课程原封不动被调到夏季小学期了。以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例,夏季第一学期主要是实施军训,夏季第二学期是实施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及公共基础认知选修课程;夏季第三学期是一门选修课程;夏季第四学期是课程设计。其中军训是原来就有的,核工程与核技术认知实习、课程设计都是原来两学期制度中调到三学期制中的夏季小学期的。

2、浪费教学资源

南华大学实施的三学期制中,在夏季小学期,任何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包括任课教师、后勤、行政、图书馆等。这样实施的目的是吸取部分高校的经验,因为在某些高校里,小学期里后勤跟不上,图书馆、行政等基本上不上班,引发许多矛盾。但是,当三学期下所有教职工都正常上班后,很多没有课时的教职工既不上课,也没有其他任务,在整个夏季小学期处于闲的状态,这样实际上是在浪费教学资源。

3、教师对三学期制的不适应

教师在三学期制中,教师工资待遇等一切不变,但实际上一年要比两学期制多上两个星期的课。对于夏季小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三个学期制下教师的工作量增大了,放假时间减少了,这样会减少了教师的科研时间以及个人生活的时间,会给教师造成一定压力。且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连在一起,这样两个学期实际上是一个大学期,不但没有将原来两学期制时间过长的弊端去除,反而加长了学期时间,给教师带来很大的疲劳感和不适应。

4、学生管理问题

在三学期制下,对学生的管理上会比两学期更加困难。学生对三学期中的夏季小学期普遍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比较轻松的学期,这个学期只要去听听讲座,上一上实践课就可以了,考试或考察都很容易。在这种心态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差,同时,学生逃课缺课严重。另外,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晚上不归寝的情况也比两学期严重,很多学生夜不归宿。更有甚者,由于课程安排的不合理,有些年级的学生在夏季小学期的很长一段时间竟然没课,学生天天窝在宿舍玩游戏上网,晚上出去逛街等。这些都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和不少困难。

二、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带来的教学负面效果

1、课程量不够引发的问题

由于南华大学实施三学期制比较仓促,统筹和规划不够,夏季小学期制开设的课程量不充足。由于课程安排不够,许多学生无所事事,天天玩游戏,白天出去逛街,晚上很多学生通宵外出,直至秋季学期开始才认真上课,给教学带来很大负面效果。这个问题是三学期制实施以来最大的一个问题,受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诟病,以至于在夏季小学期上到一半左右,教务处下达紧急通知,要求各系将本应该在秋季学期上课的部分课程,提前安排到夏季小学期开课,以补救夏季小学期部分学生无课可上的局面。

2、教师开课问题

夏季小学期涉及到要开新课,到底该开什么课,如何开,实际上要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并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即使经过讨论后决定开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开这门新课用什么教材?教学大纲?课件的制作?如何授课?如何系统的将这门课讲好?这方面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另外,各院系教师在学校教务部门的通知下,为了完成工作量勉强开课,教材、教案、教学计划皆不完善和成熟。同时,学校教务部门对新开的课程审核或评估不够,这些新开的选修课基本上由各系讨论制定后立即使用。

另外,由于夏季小学期开的大部分是选修课,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也比两学期要差,课程教学随意性大。

3、考核宽松,学生学习态度差

由于夏季小学期选修课程集中出现在一块,大都不需要考试,或者对考试的要求比较低,学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也比较差,这样造成的学习效果较差。而同样一门课程,如果课程设计放在两学期,学生能认真学习,放在三学期,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变差。

4、超长学期造成学习疲劳

对于课程比较满的学生来说,他们其实是比较疲劳的,因为夏季小学期结束后,中间没有休假,立即进入到第三学期。这样第二第三学期实际上是可以看做一个超长学期(19周+4周=23周)。另外,小学期上完课立刻考试,给学生的复习时间并不多,学生必须快学快考,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够扎实。

上述是南华大学三学期制实行以来的主要问题和弊端。当然,南华大学已经意识到刚开始实施三学期制后造成的上述弊端,已经着手进行改进和改革。

三、总结

南华大学在开始实行三学期制度时,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困难和缺点实际上在其他大学也出现过,如80年代的北京大学,国内一些相关高校也曾报道过类似情况。[2-4]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只看到三学期的优点,没有意识到三学期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在准备不充分及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实施三学期制造成的。

表面上看,南华大学实施的是三学期制,但夏季小学期跟秋季学期连在一起,且中间没有放假,基本上夏季小学期和秋季学期就是一个学期,这样它实际上还是两学期制,只不过由原来的20+20周的两学期制变成19+23周的两学期制,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不但没有将学期缩短,反而增加了学期的时间,给学生和老师带来困惑和不适,造成一些弊端,严重浪费教学资源。

第2篇

1985年以前,我国高校基本都是每学年两个学期的设置,存在学期冗长,课程设置、学生选课等缺乏弹性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此,国内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实行学期调整,“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四学期制、两学期加暑期课程、两学期加暑期、两学期加暑期“工作学期”先后被采用。首批入选985的九所高校中多数已进行了学期调整,39所“985工程”高校中有20多所全面实施三学期制[1],三学期制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大学的青睐。

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背景,梳理两学期制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制约性、实施三学期制的必要性、高校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指出实施三学期制改革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一两学期制对学校教学改革的制约性

(一)我国高校现行校历学期设置的现状

我国的很多高校实行的是二学期的校历设置方式,每学年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每个学期19周或略短的教学周及2周考试周,寒假、暑假各为4~6周或略长。

从学期制的建立历史来看,两学期制是建国初期按照前苏联模式建立的,这种长学期制与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需要时间和磨练,长学期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另外,与我国的地理位置也有关,我国大多地处四季分明的北温带,每年1~2月和7~8月是最冷和最热的时期,把寒、暑假安排在此期间可有效节约能源。

(二)两学期校历设置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像是以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为己任、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研究型大学,其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都已发生改变,加之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因此,对于培养模式、培养体制、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要求。

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长学期制教学模式,对于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已显现出弊端:对学生而言,课程学时多、时间长、课业量大,自主时间少,多被教师拉着走,同时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也小,不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对教师而言,授课时间长、节奏慢,难以有整块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科研,不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教学研究与学术交流;长教学周的设置,与提倡的减少课堂学时,鼓励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不相匹配,且很多实践环节在教学周内完成,经常与公共课程冲突,影响效果。

二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校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及高水平大学为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迫切需要“六个加强”:加强通识教育,构建通识与专业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加强国际合作,让我们的学生走出去、把留学生和交换生请进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请进名家大师,送出后备教师;加强培养方案修订的科学性,建立适合学科国际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培养体系,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从课堂讲授什么过渡到关注学生学会什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2]。

推行“两长一短”三学期制,落实与三学期改革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建设,是搭建承载学校若干教学改革举措的重要平台。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国(境)内外交流交换学习,拓宽视野

实施三学期制是适应了与国内外高校接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国际化视野的需要。笔者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的校历进行对比[3-11],不难看出,调整后的三学期时间节点为学生参与学期交换学习、小学期交流活动、跨学科暑期学校等项目提供了便利,拓宽视野的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原来两学期制情况下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带来的学期不对等的相关问题。同时,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此期间他们也是假期,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聘请一些知名教授,充实学校通识教育或专业教育课程。

分析国内外、境内外高校的学期设置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传统两学期制、三学期制,还是四学期制,较为共性的特点体现在:

夏季学期及暑期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安排的主要活动包括:实践教学、选修课、重修课程、高水平讲座等,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交换交流、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拓展兴趣学习等的渠道和时间。

(二)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实现课程结构整体优化

长学期课程时间缩短,教师要对原有的课程设置和结构进行调整。精炼教学内容,压缩课程学时,实现精讲多练,思考课内与课外学时的安排,提高教学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更新;同时配合更深入的学分制和选修课、跨专业选课制的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通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与“learn by doing”

夏季短学期的安排,避免了理工科高校长学期理论加实践课的高强度覆盖,便于更好地安排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社会实践,如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短学期里,可以有效解决实践活动与课程冲突的问题,学生可通过在实践环境中体验自主学习和来自教师、学长的指导,直接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升华。

(四)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高校科研优势向本科教学实践的转化

三学期的设置,教师可以相对选择灵活的教学时间,更充分、集中地从事教学研究和科研,也可以利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去国内外高校进修、讲学交流,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也有利于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本科教学中。

三目前国内高校在推行三学期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三学期制改革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培养方案修订

三学期制改革需要统一的认识和理解、领会其精髓,如果没有培养方案的配套修订,只简单地根据长学期压缩的课时对教学内容删减或者对教学内容中的互动环节删减,短学期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不够充分,是无法实现学期调整的目的的。

(二)学生放假时间增多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时间多了,学生自我放松或教师、行政管理引导跟不上,会带来学生培养质量的下降。从一些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普遍较差,短学期设置安排或松或紧,会给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三)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三学期制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的改革。随着学时的压缩,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要适应学期调整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要随之改变。教师要压缩学时、要留大量的作业、要留出更多的学生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要主动查阅资料,要完成大量的作业、论文,也可以主动地去完成一些课内未能很好完成的内容,或到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

(四)教师工作量核算

学分、学时的压缩引发的教师重新备课、工作量核算。过去部分以科研为主的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回归本科教学,一定程度上会冲击部分现有教师的授课门数和学时数,尤其是对于部分多年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势必要求他们改变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减少了学时数,要重新备课,也会造成这些教师有意见。同时,如何把课上讲授、课下指导与辅导都合理地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也需要认真研究。

(五)教学组织管理

校历学期的调整,会给课程安排、考试组织、教师工作调配、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带来一定的工作量增加或改变,这是对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学校各部门都要有所调整与变化,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思维惯性,三学期制的改革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高校推行三学期制后又调整回来的原因。

四高校实施三学期制改革需要做好的准备

由于多年实行长学期的校历制度,教师和学生已习惯,要想改变成“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多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如下几方面做好准备:

(一)充分重视,从思想意识上解决观念转化问题

“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不是简单地把两个学期变成三个,也不是把放假时间加长了,它是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实行与国内外大多数高校一致的学期时段、推动通识教育的开展、推动实践教学等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观念,切实做好思想和行动的准备,充分了解三学期制的制度优势和精髓,不但不能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更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建立协调统一的学校各部门联动体系

“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涉及学校方方面面,教学的培养方案修订、名师名家暑期学校、课程教室编排、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日常管理等,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科研安排、暑期学校,几乎涉及学校的所有部门,需要大家打破过去的思维惯性,主动适应三学期制改革,全校各部门协调一致,形成联动体系。

(三)做好配套的培养方案修订,进行授课方式方法改革

三学期制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会削减授课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一定要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等方面做出改变,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去主动适应、去做调整,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需求,做好顶层设计,长学期的课程注重理论积累,短学期的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构建适合三学期制的课程体系。

(四)深入研究暑期短学期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暑期选课指导

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的重心是短学期的利用问题,能否对短学期进行良好的利用是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考核标准[12]。

短学期的课程设置既要针对实际,合理设计更多切实可行的课程项目;更要突出节奏紧凑,以拓宽知识结构和国际化视野、加强各类实习和实践体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项目设置。

(五)积极挖掘和拓展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统筹校内外师资

教育教学资源紧张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难题,在现有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使用效率来加以缓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国内外高校间及政府、企业和高校间的各类战略联盟,加强多种渠道的合作,扩大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

“两长一短”三学期制以其特有的制度优势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青睐。从国内部分高校实施三学期制过程中,我们也看到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要思考如何应对困境,要为改革提前做好准备。任何一项教学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都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因地制宜,充分调研论证,合理设置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改革实施方案。“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为高校教改措施的实施搭建了平台,是推动高校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婷姝.中国大学三学期制实践中的困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第3篇

关键词:高级语言课程设计;三学期制;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程是计算机各专业一年级的基础核心课程,是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算法设计等课程及毕业后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开发的基础。一直以来学生反映“语言好学,设计不易”,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如以程序设计为主线建设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材,改进相关课程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增加开放机时等措施,后续课程反馈效果良好。

三学期制是把一学年分做“两长一短”三个学期,在原有两学期的基础上从每学年的上、下学期中分别抽出相对较短的几周时间构成一个小学期。小学期的出现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下面是我校初次实行三学期制,我们对“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探索。

1三层次实验模式及其必要性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言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目标都必须通过充分的上机操作才能实现,这就对应了以下三个层次的实验体系。

第一层:认识程序语言学习语法。虽然现在高中已开设程序设计相关课程,但由于不是高考科目得不到重视,学生普遍没有程序的概念,加上C语言具有语法灵活、库函数丰富等特点,这就需要通过上机的实验来认识和掌握它们。

第二层:学习设计程序掌握调试技术。程序是通过简单操作的重复,代替人脑复杂的、随机的或感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的。将处理数据的过程变为“简单操作的重复”的是程序设计学习的重点。而上机实验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程序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的运行机制和调试技术。

第三层:应用程序解决问题。在二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能体会到学生应用能力较弱的状况,但随着小学期的深入,更是“深刻”意识到这一状况的严重性。例如,银行存储管理系统中,利息不能改变,经提示后改为每次进入系统先输入当前利息;工资管理系统中,每月录入职工的姓名、基本工资等信息,只做职工个人工资汇总,没有单位总体工资汇总或分部门工资汇总等;可以输出一年中20个月的年历(系统不能排除不合理输入);下载了推算某天星期几的公式,却归结不出同样数学模型的生肖计算公式……

这显然是应试教育的带来的后果,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只会按照固定的答案答题,不会主动思维,很难成长为创新人才。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实践,才能使学生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深化对已学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然而,传统的两学期制存在学习节奏较慢、学生课业负担重,不便安排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第三层实验。课程实验只能停留在第一、二层上,对语言现象进行“验证”和对抽象问题进行“实验”。三学期制下的小学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时间和相对集中的精力,是对较实际的问题进行“实践”的良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较大的自主性,可以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以上三个实验层次中,第一、二层次的实验实施已较成熟,下面仅就第三层次实验进行讨论。

2第三层实验的选题

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是“着眼现实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大一新生没有开发软件的经验,选题一定要难度适中,工作量适当。同时,题目要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选题主要分为两大类:

1) 以科研能力为训练目标

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往往抽象不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此,我们选择了逻辑性较强的智巧类题目,如社会关系推理、万年历系统、分数计算器、先加减后乘除计算器和游戏类(选择规则较简单的五子棋、八皇后、贪吃蛇……)等。这类题目一般需要通过“分析归纳正确的数学模型、选择合理的数据结构和确定有效算法”几步去解决问题,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抽象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 以服务社会为训练目标信息管理类题目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更容易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选择接近生活,学生相对较熟悉的题目,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电子通讯录系统,订餐管理等。

为了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所有选题只给出基本的功能要求,没有限定严格的输入输出,学生需要根据对问题的分析确定相关细节。

3过程管理的实施

课程实践应该为学生提供比较宽松的实践环境,教师应该退向后台,只需加强整体的组织和正确的引导,只需进行选题介绍和案例示范。为了管理方便要求学生坚持在公共机房上机,教师定时答疑、抽查管理。每周分组检查,对实践内容进行综合指导并督促进度。小学期最后一周分组进行软件及文档资料的检查和评定。具体工作计划如下表:

4第三层实验的收获

1) 深化应用引发兴趣

学习了程序设计语言的顺序、选择和循环三大结构

后,学生并不能深刻体会到程序设计的理念,通过小学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不但从根本上提高了程序设计能力,还对本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增强交流构建团队精神

在小学期初分组时就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搭配成组,注意相互配合。虽然个别小组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但在实践过程中,都能体会到软件开发是一项群体工程,只有具备团队精神、默契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

3) 学会了听取和深入思考

学生开始对老师指出系统中的不合理现象抵触情绪较重,不能虚心接受。经老师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合理的辩解和无理的抵触在进入社会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最终多数同学能认真听取同伴和教师的意见,并勇于承认不足,对问题进行深入认真的分析思考。

5存在的问题和改进设想

1) 关于选题

由于可视化技术不是C语言的特长,游戏类题目的实践需要先花费较多的时间熟悉图形模式,且逻辑上比较复杂,尽管选择的是游戏规则相对简单的题目,但仍没有较好地达到训练目的,所以此类选题要慎重选择。

2) 关于过程管理

这次参加第三层实验的人数是124人,辅导教师是两人。学生对实践的态度两极分化较严重,答疑时提问题的总是相对固定的人群,辅导教师太少,加之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有限,出现少数学生下载软件和资料应付实践的现象。分析后我们认为要想杜绝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在选题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更切实可行的是实行导师制,使实践指导灵活全面,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特点,最终使所有学生在小学期的实践中都有较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第4篇

高校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一、引言

传统的“两学期制”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处处都有教师的身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无从体现。当今社会已进入科技高速发展时代,知识爆炸是其主要特征,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定了他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为此,当前许多高校先后进行了学期制改革的尝试,开始实行三学期制,试图把推行学期制改革作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促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有效变革。为满足这种新的社会需求,我校也适时地调整了教学模式,自2013年9月开始试行“三学期制”教学模式。通过这项教学改革,旨在解决诸如:“学生知识结构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教师科研素质的增强”“学分制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学科优势整合”“边缘学科的融合”等各个教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部分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学期制改革以来的经验表明,“三学期制”虽然可以在很多方面改善现有的教学弊端,但要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尚需解决很多问题。正如文献[3]指出的那样:“三学期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地把两学期拆分为三学期那么简单”。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些已经实行“三学期制”的高校实践表明,实行“三学期制”会给现有的教学资源分配、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体系、教务管理等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影响,只有根据本单位实际教学条件,主动开展教学改革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根据贵州大学办学实际,分析了高校实行“三学期制”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做了分析。

二、实施“三学期制”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三学期制”缺乏广泛、统一和科学的认识,导致师生有抵触情绪

如果说任何改革都会碰到障碍,那么实行“三学期制”首要障碍当属师生的思想认识不统一问题最为严重。高校推行“三学期制”的根本目的是在短学期中开设大量选修课,这些课程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也丰富,可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选择空间,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条件。然而,要保证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那么原先的专业课时就势必会被压缩,这样一来,教师就必须精简教学内容,重新编写教案和课件。平心而论,这的确会给教师带一定的工作量,这是某些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之一。而对于某些专业(多为文科类专业),教师教学工作量本来就不多,而国内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中对教师工作量一般都有要求,如果达不到规定工作量,则不予评定上一级职称,这也成为三学期制不被欢迎的又一原因;再者,高校实行“三学期制”的目的之一是要在正常的两个长学期制中解放部分教师,使他们集中一段时间授课后有更多时间搞科学研究,然而这一良好愿望被某些教师理解为“压力”而非动力。此外,对于教务管理者而言,为同时协调和配合好“三学期制”和“学分制”教学模式,需要经常“加班”,尤其是在某些配套制度还未成熟前,这些“经常加班”的教师没有在物质上得到相应报酬。因此,产生抵触情绪也似乎可以理解。

2.对“三学期制”内涵理解不足,做法僵硬

目前,高校实行“三学期制”普遍做法是推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度”,其根本价值在于能够对原有的课程设置进行较大的调整,使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和多元,优化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模式,它不仅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能为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创造条件。以课程设置为例,“三学期制”下的课程体系设置是一项根本内容,而课程设置与各专业具体特点有关,需要根据专业发展及需求科学设置。但从贵州大学目前试行阶段的课程设置做法来看,似乎对这一内涵理解有偏差。比如,各工科专业几乎都齐刷刷地把原实践实训课程挪到了暑期短学期中了,这一做法明显太过僵硬。诚然,“三学期制”中的短学期的确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达到切实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和优化知识结构为目的的,但必须建立在顾及学科完整性和保证原有学期制的优势不丧失的基础上进行,某些课程及配套实训课程必须是连续的,不能将其拆分为两个或几个时期进行,这样会影响教学效果。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难以适应“三学期制”下学时压缩带来的冲击

“三学期制”对课程学时数压缩是常态化做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强,否则教学效果必定无法保证。据笔者所教授的两门专业课程《测量平差》和《大地测量学》来看,两者分别从原先144学时压缩至现在的64学时和48学时。两者都是对数学知识要求较高的专业课程,需要与高等数学一样,做一定的课堂练习才能够完全掌握,而在学时大幅度压缩条件下,已不允许有课堂练习,大量练习必须由学生自己在课外完成,结果是这两门课程结束后试卷测试不及格率骤然上升。

4.“短学期”中缺乏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及手段

虽然“三学期制”是一种弹性学期制,各高校在实际实行时做法各异,但有一点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在短学期中开设一定数量的个性选修课,这些课程的确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但问题是,当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有个性的专门人才,而是对人才接受其它专业知识的能力也提出一定要求,即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践行“三学期制”时,必须同时在开设多少课程、开设什么课程上多下功夫去研究。贵州大学目前正在试行“三学期制”,这一改革是建立在原“16+2”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所谓“16+2”即在两个长学期制中,将最后两周定格为实践周,所有理论教学活动都必须在16周结束。同时,还通过开展院校两级“SRT”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笔者以为,这些做法是好的,要继续保持,但是还不够。除此之外,短学期中,还应专门开设一些必要的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课程或邀请相关专业领域学术专家或企业家走进讲堂做讲座来强化这一目标。

5.教师科研素质低,科研积极性不高

贵州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已明确提出办学目标,那就是要在若干年后,将贵州大学建设成为“国内高水平领军型大学”。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首先要缩短贵州大学与国内各名校之间的差距,而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必须提高每位教师的科研素质。然而,从贵州大学目前的科研业绩来看,还远没达到国内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甚至中流大学也够不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科研素质偏低,科研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贵州大学一直以“立足贵州,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为口号,但笔者认为,过去是过分强调“立足贵州”啦,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仅在贵州获得推广并取得奖项,而且这类成果也并不多,但在全国推广的成果太少。如今,贵州大学已于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211”大学,因此,“贵大人”理应有更宽广的视野,将自己的科研目光直接放在全国乃至世界,只有科学大视野,才能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另外,目前,贵州大学科研激励制度还不完善,这直接导致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例如,在推行全校大学生 “SRT”项目之初,“SRT”项目的指导,教师虽然付出了许多精力甚至有时还有物质支出,但这部分工作量却得不到学校认可,更不必说报酬。

6.教务管理水平不高,后勤保障不足,协调工作不到位

高校实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改革,根本目的是通过合理学期设置,不断凸现出制度变革的灵活性,改革两学期制中存在的不足,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与高校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一脉相承,是一个有机整体。可见,“三学期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不仅涉及到高校教学实验条件、专业师资队伍,而且也涉及到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尤其是在同时实行“学分制”和“三学期制”条件下,教学管理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目前,贵州大学由于已经实行了“学分制”,所以在应对选课制所带来的问题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管理经验,然而在“三学期制”下,如何合理安排有限的教学资源将直接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实行效果,全体教务工作者都应认真研究这一制度改革对原教学管理工作带来的深层影响,适时调整工作方式,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改革,保证“三学期制”的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三学期制”是一项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涉及到包括气候、教学软硬件资源、学科特点等客观因素,也涉及到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水平、后勤保障等主观因素,它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上的改变,更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教学改革工程。高校在实行“三学期制”时,教学者一定要从本单位办学的条件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全面分析主客观原因,努力克服改革中的障碍,为“三学期制”的高效实施扫清道路。

参考文献:

[1]洪树琼,余莎,代卫东.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3):16.

[2]徐永辉.我国高校学期制改革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47-48.

[3]孟瑾,林夏珍,徐达.我国高校三学期制改革的意义及其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166.

第5篇

关键词:三学期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4-02

在每学年两学期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多采用课堂实践加课外实践的方式进行。比如,课外观看影片或阅读经典,撰写相关心得,然后在课堂进行分享;课外自学教材的部分章节,撰写读书笔记等等,都由教师给予一定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其问题在于:挤占本就紧张的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等等。目前,部分高校实行了“三学期制”,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第三学期即夏季学期进行,这确实为克服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其教学目的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但是,如果不能科学地安排和组织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其效果也是堪忧的。比如,针对夏季学期的学时既集中又有保障,有的学校主张以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代化生产基地、进行相关的社区工作和街道工作、进行社会调研活动等等。事实上,以一个每年招收五千名左右学生的高校为例,在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组织这些学生广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姑且不考虑夏季学期的高温天气是否适合社会实践,首先在师资力量和安全方面就受到限制,更不用讨论这些社会实践是否能真正起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鉴于此,笔者基于“三学期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及其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及其教学目的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践的方式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其中,实践可以是课堂实践,也可以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又包括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因此,这里的“实践的方式”,既包括课外的当下动手的实践,也包括在课堂上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并对未来行为构成影响的触动式实践。实践的效果并不取决于学生是否“动手实践”了(进行大量形式主义的实践而成效欠佳的例子太多),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被“实践”所触动和影响。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究竟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实践方式,应当根据其教学目的来确定,并辅以师资力量、教学学时等一并考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旨在育人,育人既包括较高境界层面的理想信念教育,更应包括基本境界层面的教养训育。因为高校教育所培养的不但应该是在职业生涯中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接班人,而且更应该是社会生活中富于教养的人。否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陷入“有钱人越来越多,贵族越来越少”的境地。众所周知,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人。如果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都以富于教养的状态踏入社会,毫无疑问,我们的社会不但是和谐的,更是充满希望的,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也有赖于此。因此,无论是理想信念教育还是教养训育,都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有主观认识上的原因,又有学时有限的原因。实行“三学期制”,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落实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养训育提供了较好的实施条件。

二、“三学期制”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根据“三学期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集中于夏季学期进行的背景,笔者主张主要采用课堂实践、辅之以少量课外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因为对于触及灵魂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想信念教育,其实践教学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主要在秋季与春季学期的理论教学课堂上进行。也就是说,不必像以往那样安排专门的学时、采取专门的学生实践方式,而只需要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事例揉合在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中,以增强学生对于理想信念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坚定其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有很多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内容,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相关事例予以深化,这既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足够的空间有针对性地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又要求他们能够把握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目的。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养训育,笔者也主张其实践教学主要在课堂进行,而且集中在夏季学期的课堂上,在此基础上辅之以少量的课外实践。从高等教育来看,教育是要使大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成才”。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已非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大众教育相对于精英教育而言更需要夯实的是使大学生“成人”的教育。因为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由于中国式的独生子女教育与应试教育,最为欠缺的是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如果没有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是一种空谈。同时,缺乏做人的基础性教育而积极地将学生推向社会,也只会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用人单位对刚毕业大学生的抱怨、家长对孩子独立之后的表现不满意、以及一些学生因社会适应不良而产生的抑郁倾向和厌世情绪等等,都充分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做人的基础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集中在夏季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是进行这种基础性教育的大好时机。对此,笔者在这里细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设想。将为期一个月的夏季学期的实践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前3周为第一阶段,课堂实践为主,辅以课外实践;第4周为第二阶段,主要是课外实践。第一阶段:首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一些关于做人的教育专题,比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自制教育、心态教育等(让学生参与到教育专题的设计中来,就已经开始了对他们的实践教学)。其次,师生共同确定每个教育专题的教学形式,可以是由教师结合经典事例来讲,也可以是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一起来讨论和分享,还可以设计为辩论和小品等形式的专题活动。总之,要将教学形式多样化,而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再次,由教师提出课堂实践的相关要求,比如,学生在课堂实践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资料准备、讨论和辩论技巧训练、小品表演准备等,这些准备和课堂表现都可以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每个教育专题应包括典型事例、主要观点、理由阐述、对于个人群体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的教育专题,要求学生在其中至少选择两个专题,于第二阶段进行课外实践,并撰写课外实践经过、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实践之后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明确今后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撰写的材料也作为确定学分的依据。

三、结束语

根据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育规律与原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因材施教。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确定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相对难以实施。但其实践教学却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广阔的教学平台,当代大学生在“成人”方面最为欠缺的部分都可以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平台得以落实。因此,其实践教学是一个难得的可以因材施教地育人的机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吕志,黄紫华,主编.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2).

[3]吕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2).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三学期;改革

1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众多的本科院校率先试行了三学期制,使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得到了整体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在各校区间更均衡地配置,推动了开放性办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2011年,在《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中首次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同时,也鼓励高职院校试行三学期、分段式的教学改革。

2 传统的两学期的弊端

我国传统的学期制采用的是两学期制,即一个学年分成春秋两个学期,中间有寒假和暑假隔开。每一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一致,教学时间为20周。这种传统的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运用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校企合作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其主要弊端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1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学习的效率低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然而,传统两学期制一方面使得整周安排的各类专业实训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甚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学周期长且僵化使得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实施缺乏灵活度,导致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行业企业差距大、综合素质提高难和学习效率较低。

2.2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难提高

在传统的两学期制的教学周期安排下,由于教学任务贯穿整个学年,教师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进度,几乎抽不出时间到兄弟院校参观交流,到高校、企业参加培训进修。企业挂职锻炼和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也得利用教师个人的休息时间、假期等来进行。因此,教学任务繁重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教改能力、科研水平都难以提升。

2.3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难优化

在两学期制下,教学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强调各专业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的统一性,限制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场地、信息、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配置与调整,也约束了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师资、课程、设备等各项资源的利用。

3 一年三学期的探析

3.1三学期制的概况

三学期制是国际通行学制,是欧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熟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所谓的“三学期制”,是指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即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学期。各个院校根据季节、校情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划分。通常,秋季(9月中旬―1月中旬)、春季(2月中旬―5月中旬)和夏季学期(6月中旬―8月中旬)。

3.2三学期的优势

3.2.1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技能

一学年三学期,教学周期长短结合,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可以让高职院校各专业更好地契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既可以做到以“学生学好”为标准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同时,也可以让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交错结合。在长学期,可以安排学生在校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短学期中安排技能训练、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使学生在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形成先有对知识的认知,再强化系统的、专业的技能,经过经验积累与理论的提升,螺旋式上升,逐步养成职业素质。

在三学期下,因为长学期缩短,所以课程授课时数自然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要求对课程进行改革。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界限,对课程重新规划,项目化设计职业单项、综合技能培养型的课程,设计一体化课程,从而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还可以利用长短学期的结合安排学生参加技能考证培训及考证,模拟与各类专业技能相关的竞赛培训,从而丰富学生技能培养的途径,更加强化了学生技能的培养。

3.2.2有利于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淡旺季。长短结合的三学期可以根据行业的淡旺季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工学结合,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地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熟悉专业技术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在企业设备相对空闲时,可以安排历史一体化课程;在企业生产所需时,安排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技术实习。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还可以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行业优势和专业技术等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技术的新动向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格局的调整。

3.2.3有利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校企科研共同发展

在三学期下,由于教学时间安排分段,因此在学生进行集中实践学习的时间段内只需要较少的教师授课和管理。这样一来,有更多的教师可以腾出时间或进行知识进修,或参加技能培训,从而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转变成“双师型”、“双教型”教师。

另外,分段式设置教学模块,使学院在教师学年工作中可以有专门的时间段安排科研工作,也保障了高职教师定期下企业的制度落实到实处,缩短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管理岗位的对接的零距离。三学期的合理安排让原本只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可以深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管理实践,为上课收集案例等教学素材,收集横向课题素材,开展与企业间联合的科研管理活动。

4结束语

由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实施一年三学期有众多的好处,既解决了两学期制学习周期制约学生学习效率较低,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难的问题,还解决了教师教学与科研运行缺乏弹性,教科研水平提高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因教学管理体制僵化,教学资源配置优化难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实施一学年三学期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推行“三学期制”的必要性[J]邓学国科技资讯 2007(35)

[2]关于独立院校实行三学期制的思考 周楠 科技致富向导 2011(24)

[3]高职院校多学期制改革探索 黄东 广西教育 2012.2

第7篇

学校:汉古尔河中心校;学科: 英语 ;

教师:邱丽丽;任教班级: 三年级

一、学生整体情况:(任教本年级所有学生的基本情况)

大多数同学基础知识扎实,对学习充满兴趣和热情。但是还有个别孩子由于各种原因(掌握知识慢,辅导不及时或者主观不努力)掌握知识能力弱,也有做题马虎等原因成绩不理想。

二、成绩统计:

参考人数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

及格

低 分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4班

138人

77.73

100

24

59

42.75

118

85.50

1

0.007

说明:各学科成绩统计均按卷面总分进行。优秀率(百分制)≥85分;及格率(百分制)≥60分;低分率(百分制)<30分。

三、试题分析:(针对得分率低的多道小题作重点分析,可以自行填加附页)

题号

分值

得分率

典型错误及主要失分原因、采取的弥补措施

听力部分四题

10

80%

听句子判断正误,3小题nice to meet you.大多数学生没有听出来,meet和see应该很容易分清。但是很多同学都做错了。听力练习时时刻刻都得练习

七题单项选择

10

60%

4,5 小题错的最多,不理解 to 和and 的意思。对课文也不熟悉。5小题刚刚学完,学生掌握不是很好,也没有复习直接就考试了。第一次接触has,学生和have很容易混淆。Has练习的也比较少。

八题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英文

10

40%

1,4,5小题错的比较多,学生UK和USA混淆了。选错的很多,对国家单词掌握不好。还有就是三单元的单词,学生对刚学完的单词掌握的还是不够好。需要多多练习。

十题阅读短文

10

第8篇

1、不能治愈,有治疗辅助功能。心肌缺血可以吃三七粉。单纯三七粉可以泡水冲服但不建议久服因为活血化瘀药久服会耗伤气血。

2、心肌缺血患者饮食要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富含蛋白质的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鱼、蛋、瘦肉等食物,忌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饮食,忌烟酒等。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通过合理的饮食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

仔细看,藤蔓上有小三七

准备送给朋友的三七分支

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三七,说能外敷能内服还能做菜,可活血化瘀、又可止血养心。我随手种在阳台上的花盆里,任它自由生长。如今三七长得很茂盛了,还会开花结果。我经常分出几支来送给朋友,也都很好养活。不过朋友们问我怎么吃、怎么用,我就说不上来了。不是都说三七要三年以后才能入药吗?我还没尝过鲜呢。希望专家告诉我们怎么利用这神奇的植物。

家种三七 止血养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葛德宏

三七花泡茶,三七叶炒菜,三七根炖肉,食养均宜。三七用以治病,古医家称之止血神药,但三七确实需长3~7年才可入药。这位读者种的三七未满3年,不具备应有药效,宜耐心侯之。

三七的传说

相传古代一青年患久治不效的口鼻出血病,巧服田郎中药粉病愈,就讨了些药种栽培。次年知府女儿也患屡治不效出血病,青年闻讯带上自种草药,研末给小姐服,不想不到一时辰小姐丧了命。知府拷打青年逼说实情,遂抓回田郎中定罪。田郎中说:这药对各种出血病都有效,但要长三至七年,青年用药只一年,治不了小姐。说罢在腿上划一刀,鲜血直流,再用药粉内服外敷,竟血止结痂。为记住这惨痛教训,此药遂定名“三七”,以示3~7年才有用。

宜选“三七”

三七又叫山漆、参三七、田三七等,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根肉质粗壮,呈圆锥或圆柱形,外皮色灰黄或灰褐。同属植物有秀丽假人参(又名竹节三七)、峨嵋三七、羽叶三七,在等少数地区均同供入药,功用近于三七。

自家种养以三七为首选。

欲知三七的种植和养护管理,请关注“家庭真验方”微信平台,发送消息“种三七”,立刻获得具体指导

如何采收

三七一般于开花后或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选择生长3~7年者,挖取根部,去除泥土洗净,分开主根、支根、根茎、晒干。贮藏阴凉干燥处,防蛀。秋采摘除花薹的三七,充实饱满,品质上乘,称“春七”;冬采留花薹做种的三七,形瘦皱缩,质量一般,称“冬七”。

性味功效

三七入药始载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二经。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本草新编》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于补血补气功药中则更神。”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能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能减慢心率,抗心律失常,减少心肌耗氧量;能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降低血压;能增强免疫、抗炎、抗衰老。

药用原则

1.宜用于各种出血而兼有瘀滞者。凡治吐血、鼻血、便血等,以单味三七粉吞服。也可用三七配花蕊石、血余炭共研末服,以加强止血不留瘀作用。

2.用于各种瘀滞疼痛及跌打仆伤。如主治跌打损伤所致瘀滞肿痛,可用单味三七粉,以黄酒送服。也可与乳香、没药、冰片等活血行气药同用。

3.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宜单味用治,如三七30克,研末,每取1.5克用沸水冲服,日服2~3次,止心绞痛疗效多满意。

药膳养生

1. 三七山药粥

做法:三七5克,洗净切片;山药50克,去皮切丁;粳米50克。粳米如常法煮滚,投入上两料,续煮至粥稠食用。

服法:每日1剂,连服数日。

功效:益气补虚,活血通络。用于气血不足所致月经过少,头晕眼花,食欲不振。

2. 三七浸白酒

做法:三七25克,洗净切片,投入盛有500毫升白酒的瓶内,密封7天。

服法:每取5~10毫升,日饮2~3次。

功效:药借酒势行血,更加强止血作用。用于跌打瘀血,损伤作痛。

3. 三七炖母鸡

做法:三七20克,洗净切片。母鸡1只,去毛及内杂,洗净切块,放砂锅内加水及三七片,调入黄酒、姜、葱、盐各少许,取文火炖至鸡肉酥。

吃法:分餐吃鸡喝汤。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