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1: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就是扶正压邪
(一)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规范作用。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生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三)筛选作用。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四) 凝聚作用。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青年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
(五)塑造作用。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着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极为重要的。高尚的文化生活,必须是向上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有理想的追求也有时代的气息。因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作为指导思想。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勤俭节约、勤奋苦读、集体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
二、校园文化的特征
(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教师作用是关键。
(二)渗透性。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等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
三、校园文化的功能
(一)是促进师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三)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四、校园文化的宗旨与任务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即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或根本理念
(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
(二)坚持“四育人”的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三)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重点,反映学校有传统、有特色的优良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即一个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
(四)校园文化建设与创造良好的自然的环境、人文环境相结合。
六、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调动广大学生主动性,积极参与。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landscape, water cultur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the part of the theme, and is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water culture construction, whos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water culture and aesthetic thought, and fully reflects the water's natural beauty of movement and voicing, the twists and turns. At the same time, the campus buildings, structures, roads and other buildings, are not only to meet the water modeling for the external elements, but also to create water environment for the names,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natural beau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auty of campus water culture.
关键词: 校园;水文化;建设;措施
Key words: campus;water culture;construc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097-03
0 引言
贵州清镇职教城地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之间,总用地80平方公里,包括时光校区和乡愁校区两个校区。相邻职教城是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政府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州特色”的理念,共同致力打造的国全领先的“生态园地、科创基地、人才高地”。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清镇职教城乡愁校区西侧,距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1.8km,距省级风景名胜区百花湖9.8km。学院占地面积600亩,在校学生规模8000人,总建筑面积31.4m2,总投资13.82亿元。
2015年5月,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到我校调研后提出:“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学校这里有山有水,要在保持原有风格风貌的基础上,运用山水、亭台、池塘、田园等标志性农耕文化符号,统筹规划设计,建设错落有致、山水相连,与时光贵州小镇相呼应、相媲美的乡愁园。学院乡愁园位于校区北侧,占地面积98.6亩,为乡愁贵州一期工程。乡愁园核心规划为乡土水利区和坝体景观区。为使校区景观绿化与乡愁园相互呼应,打破纯粹的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景观绿化格局,将水元素融入景观规划主脉中,结合乡愁园背景和我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室外实操实训,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景观校园,对建设鸟语花香、蜿蜒曲直的水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水文化建设方案
为实施响应贵州省水利厅、贵州省教育厅、贵州省节约用水办公室下达《关于开展节水型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以及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拟将打造为节水示范型学校。水文化建设纳入新校区总体规划,在校园景观、建筑单体造型、色彩、建筑物命名突出水文化特色。水文化建设内容包括雨水回用工程及配套的室外管网工程、水体景观区、乡愁大坝整治及提水泵站。
根据水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校园设置明流和暗流两条水流通道,对水文化景观进行补水,如D1。暗流主要是利用地埋式雨水收集管网将屋面雨水、运动场雨水收集至篮球场地埋式污水池,经过污水泵提升至乡愁岭山顶植生池净化处理后,输送到清水池储存。处理后的雨水从清水池经雨水回用管输送到水体景观、绿化区域、卫生及洗车供水点;明流主要从山顶清水池出口开始,沿山体及道路修建开敞式溪流,利用跌水、陡坡、缓坡、挡水坎等水工建筑物形成自上而下的溪流,下泄的水流直接进入广场北侧水体景观。超过水体景观设计溢流控制水位的水,通过溢流管再次回收于污水处理池。
2 水文化建设途径与措施
校园水文化建设要围绕“水”来构思,一是要决解“水”的来源和水循环利用,二是是要体现“水”的自然美,三是要展现古今中外治水历程及发展。
2.1 水源选择及水循环利用
该院水文化建设“水”的来源包括雨水收集和泵站取水两部分,首先对校区水质较好的屋面雨水进行回收利用,以降低运行成本,当收集的雨水量不足以维持水体景观的需水量时,再利用泵站进行补水。
地势总体北东高 西南低。结合校区地形条件以及道路规划,为尽可能多的收集屋面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且降低雨水收集费用,雨水收集池设置于运动场与单身教师公寓之间篮球场下方,室外埋地设置。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水文化之水体景观补水、校区绿化浇洒、洗车、道路与广场冲洗等。
经测算,校区收集的屋面雨水水量不满足水文化景观需水要求,需另辟水源进行补水。补水水源选点于校园北侧乡愁大坝,乡愁大坝总库容8.65万m3,正常库容5.85万m3,水面面积12000m2,设计日供水量为500m3。主要为校园水文化景观及绿化供水。
2.2 单体建筑水文化建设
在建筑单体造型突出“水”元素,融合了当代水利工程坝体主要型式:学院主大门为世界著名的三峡大坝造型,教学公共主楼选用贵州典型坝型――双曲拱坝造型,图书馆则采用重力坝造型。
在建筑色彩突出“水”元素。以蓝色四坡屋顶体现大气的水利水电特色;建筑外墙采用混凝土本色――冷灰色,使建筑融入自然;建筑线条采用褐色点缀,带动建筑的灵气。
2.3 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命名水文化
建筑物、道路、学院大门命名上突出“水”元素。教学公共主楼命名为润泽楼、中心广场为润泽广场、主大道为润泽大道、主大门为润泽门。“润”取自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春夜喜雨》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泽”上善若水,泽惠四方。因水体景观都江堰工程靠近次入口,将次入口、次入口道路命名为淘滩门、李冰大道、淘滩大道。“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李冰为避免内江河床泥沙淤积总结出来的方法。滩,就是河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堰,就是挡水的堤坝。
2.4 校园景观水文化
校园景观绿化建设要与水文化建设遥相呼应,打造具有水文化特色的景观绿化,该校设置贯穿整个校园水体景观绿化,总面积5640m2,配合新校区规划轴线、弧形的水体文化廊道呈“品”字形分布在校园主入口及广场两侧。
北面水体靠近体育区和生活区,以溪流及湿地水池为主要形式的自然跌级生态水体,有助提升师生的生活及运动环境,增强水体休闲观赏性。
校园西入口水池是与校园正门一体设计的造型水池,与校门整体营造出水利学校的校园特色与校园文化理念。
南面的大面积线性水体是校园水体景观的主体部分,面积约3300m2,与周边的绿地植物、广场、水利文化景墙及小品形成独特的教育水体景观。
南面水体景观区域是结合了水体景观的休闲观赏功能、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课外实训教育功能的综合水体环境。其利用现场高差关系形成围绕图书馆的东面高、西面低“L”字型水带。并根据中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及技术分为三个区域――下游的水利工具展示区、中游的都江堰工程仿真区及上游的现代坝体构造区,分别代表了中国水利工程从古到今发展的古代农业应用模式、大型水利改造模式和现代水电能转化模式。
水利工具展示区由高位湿地、观景湖、文化景墙及实体古代水利工具组成,主要为了展示古代水利工具如翻车、水车、水碾等实体模型及其运转原理和文化历史。让学生在室外休闲或实习实训过程中接触水利工具及体会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感受水利应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校荣誉感和归属感。
都江堰工程仿真区是由等比例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实体模型及对应的南入口广场和造型景墙组成。都江堰是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建成后两千多年来不断修葺扩建,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实体模型是参照建国初期的形态、其设计是为了体现中国大型水利工程通过改造水利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水利工程的力量及智慧所在。
现代坝体构造区是由三角重力坝和我校教师自行设计的甘金桥拱坝的等比例实体工程、控制展示室、构造小品及说明景墙组成,是整个水体景观的核心部分。坝体内的控制展示室能真实地展示坝体的核心智慧、工作原理、构造形式及水电能转化模型,并通过控制坝体出水口大小展示中游都江堰模型的丰、枯水期的水流模式,教师能根据水利知识的学习阶段对坝体进行互动教学,是具有实际教育功能的水体景观区域。
2.5 水文化景墙
为彰显水利文化,水体景观四周还配置7块水利文化景墙,如图2,彰显不同水利发展时期的水利文化。分别代表水利发展初期、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向南发展时期、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水利最发达时期、漕运为主时期、新技术酝酿期、近现代时期等7个中国水利发展时期。
2.5.1 初步发展期
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以前-前256年秦灭周时期,主要介绍大禹治水水文化。
2.5.2 以黄河流域为主的时期――中国水利的第一个
秦灭周(公元前256)-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是中国水利第一个发展期,主要介绍郑国渠、都江堰、灵渠、坎儿井等古代中国著名水利工程。
2.5.3 向南发展期
自东汉初平元年(190)-隋正权建立(581)的392年间的中国水利文化,介绍此时期洪灾防治工程、堤防与排涝工程、灌溉工具、运河槽渠建设、灵渠斗门设计及相关水利人物。
2.5.4 鼎盛时期-中国古代水利最发达的时期
自隋初(581)-宋北末(1127)547年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运河发展中通济渠、永济渠、圩田、防於肥田、复闸工程及相关代表人物。
2.5.5 漕运为主时期
自南宋初(1127)-明嘉靖末(1566)的440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京杭大运河、水利技术创新及秦九昭等水利代表人物。
2.5.6 新技术酝酿期
自明隆庆初(1567)-建国初期(1949)的383年间中国水利文化,主要介绍黄河青口束水攻沙原理、洪泽大湖修建、引黄淤灌、民国虹吸管工程及相关代表人物。
2.5.7 近现代时期
介绍自建国初期(1949)以来中国水利发展成就,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典型案例,例如葛洲坝、山峡、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
3 结束语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水文化建设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2016年4月一期工程全部完成,二期山涧溪流工程正处施工阶段。工程总投资911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80%。工程建设中,学院本着水文化建设与水利水工程建筑专业室外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水利开发模式,打造叠级水体景观;利用自然地形,结合水工渠系建筑物打造陡坡、跌水等自然溪流景观,不但提升了校园的水文化艺术水平和自然美,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传授学生水利水电知识,是校园水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1]吴寒,王佩珊,吴建锋.校园文化纪念品创新设计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
【关键词】公式语翻译;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汉英双语公式语随处可见,尤其是校园这个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上更是不可或缺。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学校与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及100多所学校、企业和机构开展着频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双语公式语。但是,笔者认为目前的校园公式语在汉英翻译方面却存在着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简单的拼写错误和使用拼音的问题
由于有些公式语的标牌为市场采购,其译文难以把握,所以存在一些较为低级的拼写错误。首先,存在简单的拼写错误。例如,“请保持安静”的译文为“please keep quite”,译文中的quite字母顺序发生错误,却和正确词语quiet的意思相差甚远了。其次,有些公式语标牌远处看起来是中英双语,仔细看却发现是汉语拼音。例如,“消火栓”设备上对应的是XIAOHUOSHUAN。
(二)存在多种译文并存的问题
同样也是由于市场采购的原因,有些公式语的译文存在着同样的中文却有不同译文的现象。例如,“小心台阶”的译文同时存在着“Mind the step”和“Carefully step”两种,并且这两种译法同时出现的一段台阶上。又例如,“洗手间”的译文在一栋教学楼内,同时存在着“restroom”和“WC”两种译法。
(三)校名及二级学院院名翻译不统一的问题
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的英文校名发生变化,于2011年更名为Beijing Polytechnic,并于校园网公布通知启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视觉识别系统VIS应用部分》中规定的校名和标志。但是,原有的英文校名仍然在许多旧的标识、标语、建筑上使用,并同时有5种之多。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在院名的翻译上也存在着译文不统一的问题。在“学院”的译文中同时存在着school,college,institute三个词语。例如汽车学院译文是Automotive Engineering School,艺术设计学院使用了College of Art & Design,自动化工程学院的译文是Auto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这些译文在用词和形式上都没有做到统一。
(四)多种媒介译文不统一的问题
承载着学校公式语翻译的媒介众多,有校园内的实体建筑、标牌、名片、校园网,还有对外宣传的文件、印有校名的纪念品和宣传袋等等。在这些媒介上所使用的译文也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例如汽车学院的院名翻译,在校园内的实体建筑上使用的是Automotive Engineering School,而校园网上使用的却是Automobile Engineering School。
二、对校园文化建设造成的不良影响
公式语翻译是随处可见的校园物质文化,上述问题的出现于翻译而言,是未能实现译文的功能性;于校园文化建设而言,则是对其育人功能的严重冲击。曾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艾略特认为,校园文化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使学生具有开放的头脑,谨慎的思考态度和谦恭的行为,全面了解前人积累的思想。试想,如果学生每天在存在拼写错误和混乱的公式语译文环境中生活和学习,那么他们是否能够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在学校公布新的英文校名时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将更名海报发放到了每个班级,但是几年之后,校园内还是可以看到原来的英文校名。于学校的对外宣传而言,容易使得外籍师生和外宾产生疑惑。
三、以规范的公式语翻译提升校园文化
近些年,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200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公式语翻译作为重要的人文建设部分,应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应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规范公式语翻译。
首先,学校需高度重视公式语翻译工作,认识到这不仅关乎校园文化建设,更关系到学校的国际形象,影响到学校的对外交流。因此,如果学校的专业人员能够认真巡查、校对、修改现存的错误公式语,便可实现公式语翻译的统一和规范。
其次,建立一支公式语翻译的专职队伍,监督校园公式语的使用,确保译文的正确、得体。更为重要的是,专职的翻译队伍可以确保学校公式语翻译风格的统一、确保某些专门用语的始终统一、确保各校区公式语翻译的统一。同时,提倡全员参与校园公式语建设,树立人人有责的观念意识,达到人人监督的实际效果。建立定期巡查制度,确保公式语翻译能够与学校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这也是高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最后,充分利用校园公式语这个载体进行校园人文建设,发掘古今中西优秀文化,以优秀的文化激励人、鼓舞人、塑造人。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规范的公式语弘扬职业领域优秀的职业人及人文故事,既能高效率地树立榜样的作用,又能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更能提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 吕和发,王颖.公示语汉英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2] 吴哲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3]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Z],2004.
[4] 张平,曹建春.校园公式语翻译的问题研究及应对策略――以Beijing Polytechnic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4).
校园文化是在教育发展和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来的良好的环境氛围的体现,它凭借自身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对高职学生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确定高职学生的职业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过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斗志,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本文将从卫校角度出发,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进行简要论述。
一、高职学生现状及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高职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教师要认真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1)高职学生现状。首先,不适应大学生活。近年来,随着升学率的不断提高,学生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成了学生进入校园后的第一大难题。大多数学生都普遍存在“高四现象”,实际上,大学和高中差距特别大。比如,课后自学更加严格,人际交往更加灵活等,这些都使高职学生感到不适应。其次,学生的特殊性。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既有普通大学生的特点,又由于学习状况、思想水平、家庭背景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有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考核过程中难以过关,失去原有斗志;有的自身有着优越感,表现欲强烈,认为在卫校学习是一种享受,却难以在学业上有更大的进步。
(2)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高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以及高职学生的特殊性,间接地给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带来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职业规划教育等内容。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应该实施柔性化管理,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比如,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多,如果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高职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刚接触医学的学生很难鼓起自己实践的勇气,通过学生自己实践,能够明白卫校教学的真正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是依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时代特点,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人生奋斗方向,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对学生和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总的来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对高职学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目标,以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该规划对自身有着充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自身所学习的专业,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进而增强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人际交往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素质。另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改善校园校风,帮助高职学生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时间,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职业规划演讲比赛、技能比赛等各种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通过培育各种社团,共同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要充分借助校园文化的形式,在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首先,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观念。要对高职学生分析当前的经济和社会情况,让学生有一种危机感,促使学生认真学习,为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奋斗。其次,帮助高职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方案。高职院校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理解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从旁进行指导,让高职学生制定相对合理的方案,以便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最后,帮助高职学生不断针对自身错误进行纠正。要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与生活中,高职学生难免会有一些问题,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环境景观设计 主题化 特色化 人性化 规范化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的建设已成为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导室2011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创建特色校园也摆上工作日程,为此,如何使校园文化环境更有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优美的环境和场所,对我们在进行新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老校园环境改造设计时提出了新的课题,让我们在进行规范化学校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指标的验收时有更清晰的指引。
进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评估期间,走进大大小小的中小学校园,我们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真光中学、古木参天的执信中学、宛如生态植物园的协和中学等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校园可谓少之又少,究其缘由,也许有诸多方面,但校园环境的大众化、人文氛围的缺失使众多的校园无法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记忆。
1.校园绿化景观主题化,特色化
绿化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三化”的关键,是校园形象的主要构成要素。当我们提起武汉大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武大的樱花,在国内,我们要看樱花,我们会说去武大看;当我们进入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我们会被淡淡飘来的玉兰花香陶醉,玉兰路、紫荆花路是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当我们走进广州市协和中学校园,郁郁葱葱的参天古木印入眼帘,各类乔木、灌木、地披植物和谐共生、循环再用的生态水系,整个校园就是一个植物物种丰富的生态园,是学生认识植物,养护植物的基地;说起从化,是温泉、广州的后花园、漫山梅雪等等。如此可见,植物和绿化也是彰显特色和地域性的有效手段。
目前校园绿化普遍状况是植物配置比较杂乱,没有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进行有针对性配植,缺乏主题化的景观点,基于此,我想我们的每间学校进行环境规划设计时,新校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2-3种乔木作为主要的绿化树种,2-3个辅助树种,在这个基础上配植各色灌木花卉,或者说,校园的每个区域,如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植物配置,这样一来,校园的功能分区明确而富有高的识别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学校的人文元素进行主题化的设计;老校园改造前要对原有的植物树木进行普查,找出特色和优势树种加以发扬和展现,通过移植、组合进行优化配置,衬托重点,丰富植物层次搭配,发掘学校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结合绿化进行主题景观设计,由此来加强每间学校,或者说每个片区学校的校园环境特色。
2.校园绿化配置注意能体现季节变化交替
广州地区地处亚热带,植物物种丰富常绿,因此四季变化交替在植物上的体现并不明显。
目前多数学校校园的树种配植都以常绿的乔木为主,常绿是校园的常态,显得单调,植物语言不够丰富多姿。我们可以考虑适当配植一些冬季落叶的树种,如:小叶榄仁、大叶榕、鸡蛋花、小叶紫薇等,既可以在夏天提供纳凉的树荫以调节气候,也可以在相对寒冷的冬季保证足够的日照,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植物在季节气候中的变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一些园林景观和校园公共艺术小品、雕塑、园林建筑等来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如从化吕田中学,以革命红色老区为题材,开设以红色吕田革命精神、事迹为主线的校本教材和文化长廊建设,从学生的饱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我们可以感受的环境和教育结合潜移默化的力量。通过绿化景观改造,做到四季有花,有色彩变化,校园有飘香。这样,整个校园环境不仅是感受美、欣赏美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植物学、种植学、生物学、气候学的大课堂、感受大自然变化、提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舒适怡人的空间环境,聚美,陶情。
3.校园公共设施完善提升,人性化
校园的公共设施是校园的家具,是一个校园的形象代表之一,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和人文关怀进程,更是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在评估验收进行校园巡视时我们可以发现,校园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布局不够合理、功能使用不够人性化是普遍的现象。很多校园要不缺少户外休闲的座椅,要不就是很多座椅成为摆设而没有学生去坐,究其缘由从大的层面讲这和公共设施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布点有关系,小的层面说,如座椅的摆放位置、式样、座椅的材质不合理;校园缺少垃圾桶,对垃圾桶的布点和垃圾的组成缺乏分析导致学生有乱堆垃圾的行为,垃圾桶的周边本身就是卫生死角,很多垃圾桶设计对清洁维护工作造成许多的不便利。我们可以借“创文”的契机,率先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宣传和教育,向中小学生普及讲文明、讲卫生、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的观念。学校是文明的窗口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基地,更有必要争当排头兵。我们可以在校园设置分类装收垃圾的垃圾桶,树立垃圾分类指引标识牌,制定垃圾桶的布点规范(如:人员密集的活动场所、主干道等每隔20-30米一个,其他地方50米一个)。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以每个学生为点影响到家庭从而将垃圾分类收集的观念推广到整个市区。
增加校园的休闲座椅设置。学校是个交流互动学习的场所,学生的活动空间不仅仅是课室、图书室和运动场,整个校园更是无形学习、相互学习、师生交流的最好场所。座椅的形式和摆放的组合方式应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避免流于形式;体育场周围也应适当增加座椅,一来可以为轮候的学生们提供休息的地方,二来运动需要观众,需要互动。设施的材质应该有针对性,如室外的座椅,和人接触的部分尽量使用实木,在广东高温多雨的气候中可以快速散去热气和消除积水,在寒冷的冬季也不会有石材和金属材质的冰冷感而多一份关怀和温暖,这也可以体现校园设施的人性化。
公共设施的设计不仅仅为了解决使用功能的问题,它还肩负着引导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
4.校园色彩的规范化
除了在植物绿化色彩方面特色化和个性化之外,学校应该有自己的色彩体系。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徽等基本的CI系统(识别系统)的元素,现有的学校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学校的CI系统的其他构成部分,如:校徽、校歌、校服、校训、标准色、辅助色、标准字体、工作卡、办公系列用品等,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校园色彩规范化的设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对学校的地面铺装(如铺设彩色水泥路面等),建筑物的外墙色彩,室内色彩进行规划设计,每间学校有自己的主色调和辅助色,并运用到各个功能分区(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运动区等),把学校CI系统中的色彩要素融入并在校园环境中体现出来,以此来突出每间学校色彩个性化,这方面的工作可以结合校园翻新时逐步进行;新的校园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应完成学校的CI设计,为校园的建筑室内外和校园硬质铺装的色彩配置提供依据。
5.小结
校园环境在广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督导验收指标体系中和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指标要求都有密切的关系。优美、安全、人性化、特色化的校园环境是开展各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必备条件,也为提升审美水平、陶冶情趣、开发第二课堂、进行全面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养成教育
调查数据显示,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的高职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离职率相当高,企业在招聘是也不是很青睐刚毕业的高职生。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许多高职院校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严重脱节。因此,充分的理解金融企业的文化并使之与校园文化建设合理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金融企业文化的性质来说,其内容涵盖了企业精神、经营战略、服务宗旨、人才观念、指导思想、质量意识、人际关系、员工教育等各个方面。金融企业文化是在群体的工作中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是一个软性因素,它不同于硬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念,以其无形的力量促使员工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把金融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有效地把金融业务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融为一体。据美国一家调研公司的调查分析,表现出色的公司、企业、银行,员工们均有一套清楚的企业价值观(信念),更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财务指标定得非常清楚,但没有统一企业价值观的企业,其表现不如注重共同信念和崇高目标的公司。
金融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的,而是要花费几代人的心血,它是历史发展的结晶。金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长期地沿袭下去,并不断创新和发展,成为金融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不竭动力,并且对它的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金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便能提供一整套为其员工所接受并用以约束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及其行为规范,从而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调研,我发现在金融企业文化中,“规范”是所有金融企业的座右铭,对金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来说“规范”的含义有以下几种:
一、金融企业经营行为的规范
由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在金融企业运营过程中,金融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都应有一定的规范受到公司制度和法律的制约。在规范的制定和对规范的履行中,就会形成一定的金融企业文化。
二、金融企业服务行为规范
服务行为是金融企业行为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金融企业知名度的重要法宝。金融服务作为金融事业的主题曲,为金融企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一个金融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努力赢得人心。一方面要赢得金融企业员工的心,另一方面必须赢得顾客的心。以优质高效多方位的服务活动和服务行为不断争取客户,赢得顾客的心,是金融企业一切业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竞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所以,良好的服务形象是金融企业的无形资产,是金融企业形象增加附加值的永恒法宝。于是金融企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企业的服务行为规范、合理。而很多金融企业在新员工入职之前的培训,业务培训占的比重非常小,绝大多数是规范工作人员的言行,学习对客户服务的礼仪规范。
为了更好的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在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同时,也要使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相结合,这样既节省了金融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时间,也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使毕业生较早适应工作环境。针对金融企业文化的特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在言谈举止上规范在校大学生。
金融企业的员工培训中,言谈举止占很大一部分。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注意员工形象,言谈举止符合企业文化很好的服务客户。很多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学校和家长片面的追求成绩,以至于忽略的学生的言谈举止的教育,导致学生上大学以后不懂得什么样的言谈举止是规范的。如果学校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雅的言谈举止导致求职不成功。
二、在穿着打扮上引导在校大学生符合金融企业文化。
在校大学生在穿着打扮上,往往追求新潮,个性,金融企业要求员工穿着打扮严谨,符合商务规范。很多在校大学生,在金融企业实习的穿着不符合规范,影响了进一步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在穿着打扮上引导在校大学生符合金融企业文化,符合商务规范。
三、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在校大学生。
学校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规范学生,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寝室卫生整洁,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等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自律和严谨。这些品质正是金融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品质,颇受金融企业的青睐。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校大学生。
关键词: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系
“上了几十年的学,到了大学却又要重新接受幼儿教育。”这样的说法尽管有些夸张,但反映了现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统一体。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行为规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其进行教育的难度随之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日趋增强。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内涵
大学生行为规范是社会规范的一种,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大学生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大学生之间,大学生团体之间或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管理规定,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行为失范现象,应给予充分关注。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行为规范现状
1.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自律性低。当代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自主意识较强。这种自主性使他们在行为价值观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但他们又往往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不愿意听从报告,自主性方面存在消极盲目倾向,对社会化集体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不适应,自律性较低。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多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个别学生甚至放弃自律。
2.守法意识不强。大学生主动了解法律规范的意识不强。据调查只有10%的学生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法规进行了解[1]。学生维权意识强烈,但对自己发生的违法行为却不愿承担违法后果。
3.道德修养不够。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对自身周围的道德现状评价低[2],只关注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对公共道德却往往视而不见。
4.网络行为不当。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使用电脑,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个别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深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甚至引发网络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偷窃行为、破坏活动等。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层次和较为明确的行为目标,但存在许多不正常、不负责的表现,如迟到、旷课、酗酒、吸烟、网恋,等等。
(三)根源分析
上述大学生行为表现,有其特定原因。
1.生理和心理不协调因素。大学生在校年龄多是18―22岁,正处于青春中期。他们生理发育虽然已完全成熟,但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结果往往使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状态,这必然会引起大学生某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尤其是新生,与以往处于被管束状态的学习和生活相比,无拘无束的大学生活使他们迷茫,甚至焦虑、浮躁,从而养成了一些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老生多产生消极心理行为,如逃课、厌学、上网,等等,最终产生“无所谓”的心态。一些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却缺乏对事情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而产生一种危机心理。
2.社会因素。城市化可以说是大学生的遭遇,也是规范大学生行为教育的遭遇[3]。在城市主导大学生生活的时代,为适应城市生活,超越伦理纲常的消极行为,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时代,大学生的身份更是处于隐藏状态,虚拟世界中的伦常松懈和言行粗鲁,电子媒介下的“旁观”时代,人与人之间“近中远”,造成众人的责任分散,这些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的后果是其无法承重的。
3.高等教育问题。目前高校更多重视大学生才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如对学生的德育重视不够,对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核心的思想素质塑造重视不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感,学生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影响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外部的成长环境因素,各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套指导师生行为的文化“指令”,是高校领导和管理者的无形的助手[4]。它由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精神文化层构成,对校园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内驱力。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实现精神文明的保证;其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特色的核心,体现着高校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更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规范大学生行为的重要保障、优化育人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硬件建设,花大力气整治校园,为大家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2.校园文化生活建设。通过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交往活动、寝室活动、文娱活动,等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大学生生活,并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加强消费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
3.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在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成文的约定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促进优良学风、校风的形成,使大学生行为有节、按章办事。
4.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加强在校学生的德育和法制精神教育,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观念和意识。
三、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内容,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校园文化系统中的约定俗成影响大学生行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知道在这儿什么是应该的,以及在校园做事的行为规范。而大学生的行为又都具有各自学校的烙印,从而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使高校具有自身特色。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会推动高校建设的发展。
(一)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文化层次。制度属于校园文化的中层面,是学校师生的各种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等体现的文化。大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有利于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制度保障
由于校园文化自身的局限性,规范的秩序必不可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使校园生活井井有条、管理规范,这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在高校特色指导下形成的学校独特的制度文化基础上[5]。在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成文的条例及不成文的校纪校规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具有极大的导向和约束作用,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这独特的文化系统,为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大学生形成与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相一致的行为方式。
(四)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
引起大学生行为失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具有调节、引导和激励功能。大学生的心理需要调适,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了这一片天地;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碰到诸如价值观、道德观、各种行为等问题,校园文化通过其渗透功能引导广大学生的行为;针对大学生的求异性、竞争性等,校园文化会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他们不断上进。总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大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文明和谐校园的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而这项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探索。二者要通力合作,通过互动,切实建设好具有时代性的大学校园,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继军,王征.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探索,2007,(12).
[2][5]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独立学院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独立学院背靠母体高校,在教学、管理、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又具有民办机制的灵活性,因而发展较为迅速。2012年,全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共298所,承担着百分之三十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仍面临多重挑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理念和规划
一些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和领导对“校园文化”的本质缺乏认识,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指标”,他们重视招生和就业,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大可放缓,因此很难提上领导议事日程。殊不知,校园文化是大学软实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软实力是大学的整体精神风貌,是大学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大学办学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品格,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据调查发现,很多独立学院的总体建设规划中都缺少针对校园文件建设的相关内容,即使部分高校领导对此有所注意,其目光也往往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他们热衷于校园硬件建设,诸如新校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力求校园整齐划一,而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层面却很少提及。应该说,在独立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软件比硬件更为重要,校园文化脱离了精神层面,即使有再好的外部环境,也仅仅是是一个华丽的空壳。
(二)缺乏鲜明的个性和实质内涵
独立学院是依托普通公办高校成立的,因此和“母体”公办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独立学院又是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学院,这是一种较为灵活、具有特色的办学形式,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实质内涵。而事实上,不少独立学院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校园文化,而是对“母体”公办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传承,甚至是照搬,趋同化现象严重。也有些独立学院是把兄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拿来一一套用,最后在自己学院形成了“大杂烩”,失去了自己的特色。一些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也缺少实质内涵。有的院校将精神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体育活动、娱乐型和商业型活动偏多且层次不高,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交流型活动偏少,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导致校园文化功能的失调,影响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的独立学院制度文化建设存在偏差,过分依赖“母体”公办高校的某些制度建设经验,使制度要求的品质偏高,制度要求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素养错位,制度运转不灵、反应滞后甚至形同虚设。还有的独立学院行为文化建设脱离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宗旨,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
(三)缺乏教师主导力和全员参与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校内各系统相互配合,其中,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一些独立学院没有自己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上完课就走人,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加之独立学院的生源分数较“一本”“二本”略低,学生的自觉性也略差,在缺乏教师有力主导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就处于一个低层次、被动的状态。另据调查,当前有些独立学院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学生的课外业余活动,因此直接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附属于“思政部”和学生管理部门,其他老师都认为与自己无关,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殊不知,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没有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以及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就缺乏了孕育的土壤。
二、以成才教育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以战略思维规划校园文化,认识文化育人的作用
独立学院因为办学时间较短,文化根基尚浅,因此要立稳足,扎平跟,求发展,就必须树立文化是“立校之根”的观念。独立学院的董事会和校领导应当以一种战略的眼光看待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到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上议事日程,纳入独立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校园文化的规划过程中,首先,应从实际出发,对校园内外部环境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明确独立学院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身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自己学院文化的定位以及找准文化建设的抓手。其次,经过调查分析,制定出详细的、结合自身优势、符合发展要求的具体目标。比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就把办成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的独立学院作为未来五年师生员工奋斗的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可行性、动态发展性和可考核性。第三,确定理念,拟定计划。进一步具体明确各阶段性奋斗目标和实施计划,要将学院的发展目标体现在各部门和成员的工作计划之中。最后,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之后,要对规划方案进行认证和反思,进一步修正,使其更加完善。
(二)以移植借鉴的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任何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建设都不可能一日而成,它既需要环境的依托,时间的积累,更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积极引导和努力,可以通过移植借鉴的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在独立学院发展初期,“母体”公办院校的校园文化可以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校园文化,以“母体”公办高校作为“文化发源地”,从“母体”进行文化移植可以用来解决独立学院文化缺失的现象。校园文化的相承性,可以使新办的独立学院尽快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共享和利用“母体”公办高校的优质资源,可以使独立学院快速、平稳地走上发展轨道。与此同时,独立学院的兄弟院校之间的很多优秀的成果也值得去借鉴,甚至包括借鉴独立学院来自不同院校的兼职教师所带来的优秀大学文化等,要不断地借鉴与扬弃、创新与取舍,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吸收符合学院实际的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首先,要加强物质文化的和谐发展。营造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完善现代化的文化配套设施,包括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体育馆等建筑物和文体用品和设备,提供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保证。其次,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和谐发展。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形成优良的校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师生员工做到知、情、行的统一。再次,要加强制度文化和谐发展。要在移植“母体”公办院校和借鉴兄弟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真正符合本校实际的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最后,要加强行为文化的和谐发展。增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和谐性和针对性,提升活动的品位和内涵,实现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多元性和立体化趋势发展。
(三)以教师为主导全员共建校园文化,体现文化育人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构建体现传承与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为取向,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师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感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3—5年努力,提升我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逐步形成彰显个性魅力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校风、教风、学风焕发新的面貌气象,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郁、文化底蕴厚重、规章制度完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群体。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初步彰显教育品牌特色。
三、工作重点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
物质文化建设。指校园硬件建设、环境建筑、校园的硬化、绿化、美化及办学条件和文化活动阵地设施等。
制度文化建设。指学校机构设置、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文明公约等。
精神文化建设。指办学指导思想,校风、教风、学风的培养,校训、校歌、校徽等载体设计,学校人际关系等。
行为文化建设。指校园文化活动,包括校园文化团队建设、学校典礼、提升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各类文化活动、文化刊物等。
各学校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拓展校园文化外延,建立起符合各自实际的校园文化体系,凸现一校一品的特色校园文化。
四、建设内容
(一)营造优美校园环境。科学规划校园硬件环境建设,完成学校总体规划、美化校园环境建设,从硬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精心设计,让校园的一景一物都起到教育作用。各学校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三化”规划方案,并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打造洁净的校园环境,提升学校的外部形象。
(二)完善校园制度建设。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各校要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完善学校章程、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卫生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校产管理、图书管理、体育活动管理、校内外活动管理等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三)加强学校精神宣传。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主要突出表现在校风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上。
1.校风建设。校风是校魂,校风体现形式上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要根据本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提炼先进的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理念和校训,设计和运用好本校的校徽、校歌、校旗等,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同时,还可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校风。
2.教风建设。抓好教风建设,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
3.学风建设。注意学风养成教育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勤学好问、严谨治学、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等良好学风。
各校应将本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予以最精炼的归纳,彰显在醒目位置,并不断向学生解读其内涵,激励学生努力实践。
(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各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
1.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各校要从实际出发,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一二九”等重要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重温“五讲四美三热爱”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红歌大家唱”活动,组织学生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组织歌唱比赛;要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2.创新活动载体。各校要结合实际创设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学生阅读、书法、文艺、体育等各种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演讲会、书画比赛、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陶冶情操。
3.创建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创办好校园文化刊物,建设好校园网络,通过多种途径为师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提升学校文化品位。鼓励组建校园文化团队,培养优秀校园文化建设骨干力量。适时开展优秀校园文化活动阵地评选。
4.充分发挥本土文化育人的功能。要结合实际,深入挖掘本地人文、历史、乡土、地理等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内容,开拓空间。
五、加强领导
(一)认真部署。各校要围绕各自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和特色,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并报送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采取多种形式,部署落实。
(二)突出特色。各校要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要在全面开展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找准能体现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主题,如: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书法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