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2: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级复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制定计划:
我们应该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表,将每天要复习的各门学科的内容详细地画在一张表格上,每天给自己一定的复习任务,同时对于复习制订一定的保证措施,如果不完成任务,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惩罚措施。制订复习计划,必须从自己的学习实际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复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如果自己在理科方面欠缺,我们在制订计划时,应该在自己的薄弱学科多花点时间,在某一学科上自己的成绩还不错,我们就应该少花一点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复习自己的弱科。
2、认真读课本: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比较浮躁,没有读课本的习惯。其实,所有的考试都是从课本知识中发散来的,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读课本,反复的读,细节很重要,读书你一定要很仔细的阅读,最好读出声,这样子,一些细节就在不经意中记得了。读完之后,应该能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个清晰的思路,并且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并且对照着框架能够复述本章节的内容。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书本知识有利于我们对于试卷中的一些基本的题目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对于试卷中的问答题,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能够做到回答问题的严密性。
3、复习要讲究科学性
复习也是一门科学,复习时应该注意反复性、体系性、理解性,学会尝试回忆、学会整体安排等。
根据人脑的记忆特点,我们在复习时,不要希望能够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一般地认为,人们对于某一知识的完全掌握,至少需要六至七遍,这样,希望通过一遍复习就能够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可能的。
记忆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够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感觉它。学习书本知识需要我们加以理解,比如,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数学的例题为什么选四条而不选八条,这四条例题各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典型性?它们有什么共性的东西?我们在复习时,越是思考就越能够理解书本,就越能够掌握知识。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复习时,不能眼睛只盯着书本,在我们看一段书后,应该抬起头来,好好思考,尝试回忆,看我们刚才看的书本的内容是否记住了,是否理解了。也可以张开嘴大声的讲给自己听,只要你能把知识点讲出来,就说明你背过了。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是脑筋动得最快的时期。
4、复习小技巧
该背的一定要背,比如说单词、语文的文学常识、易错的字词、古文翻译 ,语数外很重要, 拉分的关键是你擅长的几门,因为分数差距不是太大,所以主要是靠擅长的科目拉开与其他人的距离, 答题时,字迹一定要工整,其实很多题目是主观题,你字迹工整是很重要的。最省事的复习方法是看错题(你的错题本,或者是上课时错了,用红笔改过的地方),这样很快就可以看完,而且效果不错 ,唯一的缺点是,较久前的知识,会有些没复习到, 在考试前,要背的、要默的一定要搞定。
5、复习注意事项: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如对力学中的难点《浮力》的复习,首先要深化对浮力公式的理解,F浮=ρ液gV排中,ρ液不是物体的密度,是物体所浸入的液体密度,V排也不是物体的体积,是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只有物体完全浸没时,V排才等于V物。其次举例分析,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用弹簧称二次称重法测物体所受浮力,漂浮物体的计算等,最后对浮力与压强,简单机械有联系的简单的综合题也要涉及一些,这样既让学生尽早接触综合练习又能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三)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四)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精讲巧练的教学模式。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思考和练习,去感知知识,获取知识,发现疑难并提出,教师针对学生发现的疑问去精讲点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三、复习安排
1、第8章力
(1)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2)怎样表示力和怎样测量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重力和质量关系
(5)知道磨擦的现象,知道滑动磨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滚动磨擦。
(6)知道增大和减小磨擦的方法
2、第9章力和运动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会用惯性的知识解释现象。
(2)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3)理解什么是合力,掌握用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知道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3、第10章压强
(1)理解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以及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掌握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1)知道液体压强的原因
(2)知道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液体压强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学会对液体压强的计算
5、10.3连通器及其应用
(1)常识性了解连通器及其原理
(2)了解连通器的应用实例,船闸的作用和工作过程。
6、10.4大气压强
(1)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标准,大气压的大小,了解气压计
(2)知识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3)知道液体的沸点随大气压减小而降低,随大气压增大而升高。
7、浮力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阿基米德原理,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8、简单机械
(1)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作用、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9、功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知道功的原理。
20__年中考是在省“五严”禁令下规范教学管理和南通市中考新方案实施后的第一年,形势的变化对我们学校初三毕业班而言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中考学科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问题。根据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一课一个重点力争突破、一天一份练习务必落实、一人一份责任个个明确”及通北片督导组的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开学初召开的初三任课教师会上,学校校长室和教导处首先对上学期各科的教学情况作了回顾并对本学期教学工作进行了布置;其次针对本学期时间短及“五严”禁令下不得利用额外时间加班加点的特点,要求各学科组和年级组做好调研,在合理安排时间与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提高初三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三月底结束新课,四月初开始第一轮复习。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狠抓基础(四月初到五月初)
第一阶段全面章节复习阶段,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以课本为基础,重视教材中课文的分析与例题的指导、过关,全面系统的复习一遍。要求在复习中全面覆盖初中各学科的知识要点,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扫清知识障碍,打好基础。时间大概是5个星期左右。所有知识重新过一遍,目的在于知识的回收与反刍。由于新中考方案中规定考试的基础知识内容占70%,所以这一轮复习尤其重要。我们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因此对课本上要求记忆的各类单词、文章、知识、现象、实验、定理、定律要求样样清、人人清。(2)过基本方法关。掌握基本的分析课文与解题思路、找到合适的方法都是我们在本轮复习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主要内容,既要惜时如金,也要点面照顾。(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道题或一段文章,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或分( )析手段,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来完成好相关的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说具备了解这个问题的技能。总之要让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以提高中考中基础部分的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与复习互助小组,采取学科与学科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全面合作,在培养解题技巧中提高复习的灵活度,使生生达标、人人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全面提高(五月初至五月二十五日)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时我们就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解题能力。由于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较短,任务相对集中,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应适度进行拔高训练,适时增加复习内容的难度,突出复习重点,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研究与探讨。对于初中知识中的重点,注意学科思想的形成和学科方法的掌握。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宜采用专题复习为主的方式进行,因为专题复习的能揭示学生对所学知识体系、思维的全盘考虑与全面提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全部通过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来完成,把学生推进题海,搞题海战术;也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停留在第一阶段的复习水平;网更不、能急于赶进度,使本阶段的复习留于形式,要知道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建议多关注集体备课,为班级、学生量体裁衣,实现同科教师、同班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重点突破(六月份)
第三阶段是强化训练与反馈、领悟阶段,进行的模拟试题强化训练、试题讲评、总结、归纳、延伸,学生反馈、领悟、升华都是重点突破的保证。我们应该带领学生实实在在地弄懂弄透,提升解题能力。由于时间大约只有2个星期左右,所以这个时候重点是考察学生知识点提高方面的掌握程度与应战水准。因此要加强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自然而然的重组与整合,提升解题的灵活性与应变能力。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2021年初中地理复习计划总结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插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用《十分钟掌控》来加强训练。《十分钟掌控》是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的巩固练习,虽然有部分难题,但题型较好,较灵活,应作复习时重点训练的主体。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七年级本周第二课时可转入复习,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八年级地理难点很少,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八年级本周已转入复习,也是计划一节复习一章。
第一章已按计划进行。
每复习完一章,做到大部分学生课文基础知识牢固记忆;插图读懂并理解其用途,能正确获取其所承载的知识信息;课文中的题目都能解决;《十分钟掌控》中的题目重新复习。
初中地理复习计划安排
临近期末,为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特作复习计划如下:
一、复习目的:
1、现在试题的一大特点是灵活、联系实际,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识图、析图、解图能力。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复习过程中,要使学生真正做到能识图、会用图、能根据图示思考、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习到对他们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3、通过复习弥补知识的缺漏,强化重点,解决难点,真正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4、使学生通过复习既在知识上有所收获,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学生现状分析及对策
1、现状:A、复习时间较短,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
B、一部分学生仍不太会读图,个别学生,地理成绩不理想,班级之间差距较大。
C、不过学生有信心继续学好地理知识,各班学风浓厚,争取取得好成绩。
2、对策:
①一方面:发放复习资料,强调复习方法,复习要做到“四到”:眼到、心到、嘴到、手到。也就是要用心,对于易错难写字要动手写写,为防止走神,边记边念。对照课本内容认真复习一遍,对一些概念性的内容,要强调理解记忆,布置到位,目的要明确。教师每堂课先点一下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各班分组进行基础知识过关,课代表每天公布当天复习内容,要求组员到组长处过关,并签名。
②第二方面:精讲多练,以练为主,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运用及识图能力的练习和提高。并查漏补缺,以及综合运用练习。主讲全品上的课时练习。
③第三方面:落实。每天抽查几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情况,及时督促。
④第四方面:指出重要地图:南亚、东南亚、西亚、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等地图。
初中地理学习方法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换句话说:
第一个层次是以地图学习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学习;第二个层次是以规律的理解为核心,适合低年级像高年级的过渡;第三个层次是把规律和地图结合起来学习,是对高年级的要求。一次做好这三个层次,我们就一定能学好地理。
2005年3月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生达到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特制订本计划,以便实施教学总复习有计划、有步骤。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复习教案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可采用基础知识习题化的方法,根据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编制一份渗透主要知识点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然后按测试中出现的学生难以理解、遗忘率较高且易混易错的内容,确定计划的重点。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作业筛眩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我们在组织全组老师编写资料的时候,围绕着以下三点构想:
1.全面性 虽然我们不敢说“一册在手,别无所求”,但我们坚信对你是有多多少少帮助的。由于我们围绕着:①对考试的热点作认真分析;②对知识点做细致整理;③对2005中考的动态分析等编制理念,同时,我们在编制安排上本着:着眼于操作;立足于中考;服务于学生等想法,按照分课时将教案和学案在一本中设计的原则,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有很全面的借鉴价值。
2.可操作性 我们在整个复习中,设置三个阶段①基础知识积累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70%的基础题目;②专项知识整理阶段:题目的难度大概是中考题目中的20%---30%的应用题目;③实战演练阶段(借助一份中考试卷的解答指导试卷的解读技巧)
3.互动性 在编制这本复习书的时候,为了充分体现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辟四个特色栏目:“自我诊断”“警钟长鸣”“师生对话”“机动园地”,以便我们老师在使用的时候能找到非智力因素等课程资源。
4.资料新 我们这本复习用书中的所有例习题,均来源于 ①从2004年各地中考题中采用优中选优的原则选择50% ,②从其他有关资料中精选20% ,③我们学校老师原创自编习题约占30% .
二、追本求源,系统掌握基础知识
总复习开始的第一阶段(2月21号——3月27号),首先必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好课本关。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①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②对配备的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③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三、系统整理,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3月27号——4月20号),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分为3条线:(1)成比例线段;(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圆,包含7条线:(4)圆的性质;(5)直线与圆;(6)圆与圆;(7)角与圆;(8)三角形与圆;(9)四边形与圆;(10)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题,有2条线:(11)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12)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即由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对比讲解,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四、集中练习,争取提高应试速度
梳理分块,把握教材内容之后,即开始第三阶段的综合复习(4月20号——5月20号)。这个阶段,除了重视课本中的重点章节之外,主要以反复练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常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骨干的综合练习题为主,适当加大模拟题的份量。对教师来说,这时主要任务是精选习题,精心批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及时讲评,从中查漏补缺,巩固复习成效,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如,角平分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圆的证明题中圆周角、圆心角、弦心角、圆幂定理、射影定理等的应用都是综合性强且是重点应掌握的题目,都要抓住不放,抓出成效。
五、查漏补缺,达到掌握最佳效果
在进行三论复习后,我们将准备进行第四轮复习(5月21号——6月13号)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抓两件事情:1,知识的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拟在此阶段召开一次“初三师生面洽会”重点回答(中层以上)学生在解答数学题中遇到的困惑,我们初三数学老师现场解答。会后整理成资料,发给学生,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解答的技巧。(这个环节也有可能提前到第二轮复习结束以后,也就是在四月初)2,心理调节。
我们坚信,只要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那么收获的一定是丰收的喜悦。
一、 掌握基本的词汇知识。词汇总复习主要分为单词拼写、词语释义和词形转换三个方面。既要掌握基本词汇知识,又要具有运用词汇的基本能力,养成根据单词的读音记单词的拼写形式的良好习惯,并用构词法、音形相同相似比较法、归类法等记住单词。
二、体会英语语法的实际应用。语法的复习要兼顾句法和词法。句法以掌握五种基本句型为核心,还要复习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在掌握句法的基础上,分析理解词法。词法以动词为重点,掌握正确的时态用法。在复习中要注意理清语法知识脉络,使之系统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语法规则,再以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从而提高理解语法概念和规则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则的能力。
三、正确使用交际用语。学习日常交际用语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具备与讲英语的人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首先应能听懂别人所讲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做出正确的应答,还应在听别人讲英语时,结合自己所处的场合、情景等,理解对方的大意。在复习中,要能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简表》中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交际。
四、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对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要求,主要考查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要提高理解能力,首先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和丰富扎实的语言知识,同时还要提高思维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常识和其他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常识。这就需要同学们保证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并有意识地进行阅读技巧训练,如精读、略读、选读、速读、带着问题读,利用关键词、关键句去领悟隐含的意思等。
五、抓好听力训练。要想具备良好的听力,必须靠平时反复训练。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强化性听力训练,熟悉测试题型。结合听课文原声带、听力训练题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六、强化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典型的范文,大量的习作练习和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文章的能力,运用已学词汇进行描写的能力。
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1、阶段训练
指导思想:按教材内容顺序,抓纲靠本,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在材料的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我们拟订在三月初开始着手总复习,抓住课本,从初一开始,初一上下册花一个星期时间复习,从初二内容起两天复习一个单元,重要单词、词组、句子,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老师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再由老师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分单元编写一些练习讲义给学生加以练习,每个单元出一份练习,主要题型为:词组翻译、选择题、首字母填词、词语释义、词形转换、翻译句子等。。由于针对四月底的口语考试,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还要穿行口语的复习辅导,故大概在在四月底可以完成第一轮复习。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坚持打破传统的复习模式,不搞填鸭式、满堂灌,而是利用提问式、讨论式、辩论式、启发式等方法让学生归纳、总结,群策群力,互相补充或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各个阶段的知识要点、难点及考点。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有发言的权利,有查漏补缺的机会。
2.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在阶段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法专项练习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针对中考题形进行分项练习,因此,结合我市的中考题型,对阅读理解、翻译句子、单项选择、对话缺词填空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强化分类练习。
3.模拟训练
一、知识体系构建
1.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比较
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
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薄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装置
装置举例
形成条件①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②有电解质溶液。
③电极间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①有外加电源及与之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有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①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接电源负极。
②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电镀过程中浓度不变)
电极名称负极:较活泼的金属(电子流出的极)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电子流入的极)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名称与电解池相同,但有限制条件:阳极――镀层金属,阴极――待镀金属
电极反应负极:氧化反应
正极:还原反应
阳极:氧化反应
阴极:还原反应
阳极:金属电极失电子溶解
阴极:电镀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得电子
电子流向
负极导线正极
电源负极导线阴极
电源正极导线阳极
与电解池相同
(1)同一原电池的正、负极的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2)同一电解池的阴、阳极的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3)串联电路中的各个电极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这三个相等,既是写电极反应式的依据之一,也是进行电化学计算的依据之一。
2.原电池的常见类型
根据电极材料活泼性和反应情况的不同,可将原电池分成不同类型。
(1)在金属―金属构成的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一般作负极,被氧化,生成金属阳离子;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一般作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被还原(一般被还原为单质)。
例如,电池ZnH2SO4Cu的反应式:
负极 Zn-2e-Zn2+
正极 2H++2e-H2
总反应 Zn+2H+Zn2++H2
(2)在金属―非金属构成的原电池中,非金属电极(如石墨),一般只起导电作用,故作正极;金属电极作负极。
例如,电池FeH2SO4C的反应式: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总反应 Fe+2H+Fe2++H2
(3)在金属―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原电池中,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元素已是最高(或较高)价态,难被氧化,故作正极,并直接参与还原反应;金属电极作负极。
例如,电池ZnKOHAg2O(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式:
负极 Zn+2OH--2e-ZnO+H2O
正极 Ag2O+H2O+2e-2Ag+2OH-
总反应 Zn+Ag2OZnO+2Ag
(4)用两个惰性电极作为电极的燃料电池,通有还原性气体的电极为负极,通有氧化性气体的电极为正极。如氢氧燃料电池,其电极为可吸附气体的惰性电极,如铂电极、活性炭等,两极分别通入H2和O2,以40%的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反应式为:
负极 2H2+4OH--4e-4H2O
正极 O2+2H2O+4e-4OH-
总反应 2H2+O22H2O
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的腐蚀
金属的腐蚀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定义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条件金属与非电解质等直接接触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电子得失金属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有氧化性的物质其中的活泼金属将电子间接转移给氧化性较强的物质
现象无电流产生有微弱的电流产生
本质金属被氧化的过程较活泼金属被氧化的过程
实例金属与O2、Cl2等物质直接反应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被腐蚀
相互关系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往往同时发生,但电化学腐蚀更为普遍,危害也更严重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
钢铁长时间在干燥空气中不易腐蚀,但在潮湿的空气里易被腐蚀。原因是钢铁表面会吸附一层水膜,这层水膜中含有少量的H+、OH-,还溶解了少量的CO2、O2等,即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铁和碳构成了微原电池。
①吸氧腐蚀:此时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弱,呈中性或碱性。
负极 2Fe-4e-2Fe2+
正极 2H2O+O2+4e-4OH-
总反应 2H2O+O2+2Fe2Fe(OH)2
在空气中,4Fe(OH)2+2H2O+O24Fe(OH)3,Fe(OH)3失水而成铁锈Fe2O3•xH2O。
②析氢腐蚀:此时电解质溶液的酸性较强。
负极 Fe-2e-Fe2+
正极 2H++2e-H2
总反应 Fe+2H+Fe2++H2
一般情况下,钢铁的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主要区别在于正极反应。
(3)金属的防护
金属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中的吸氧腐蚀,只要减少形成原电池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就可防止原电池反应的发生。
①内因: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②外因:采用适当方法将金属与介质(主要指电解质溶液)隔离,如喷漆、涂油、电镀、表面钝化等。
③电化学保护法:如船体外壳嵌锌,将钢铁外壳与锌人为的构成原电池,腐蚀锌,保护船体。或外加电源,使被保护的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成为阴极而被保护。
二、复习方法指导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这就是电化学的基本原理。要复习好这部分内容,应注意以下问题。
1.联系氧化还原反应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理论上都能设计成原电池,电解是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两个半反应就是电极反应,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都发生氧化反应(负阳氧:谐音“沸羊羊”);离子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决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是进行电化学计算的基本依据。
2.对比容易混淆的知识
准确理解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本章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需要对比复习。除了前面对比过的“三池”(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外,还有很多可以进行对比的知识点。例如,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性质的电解质条件下电极方程式的写法,电解池在惰性电极下和非惰性电极下的放电规律,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判断和电极反应类型,等等。只有不断进行对比,才可以澄清学习中的模糊认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重要规律或方法
善于总结一些实用的解题规律或方法,对于提高复习的效率至关重要。
(1)原电池、电解池和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①若无外接电源,则可能是原电池,然后依据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判定,主要思路是“三看”:
先看电极,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再看溶液,在电解质溶液中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后看回路,用导线连接的两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并形成闭合回路。
②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若阳极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相同则为电镀池。
③若为无明显外接电源的串联电路,则利用题中信息,能找出发生自发氧化还原反应的装置为原电池。
(2)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
用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的溶液时,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分析。
通电之前找离子:分析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物质的电离过程(包括电解质和水的电离),找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
通电之后四判断:
①判断离子的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②判断离子的放电能力。
阳极――金属阳极>S2->I->Br->Cl->OH->含氧酸根>F-;
阴极――Ag+>Hg2+>Fe3+>Cu2+>H+>Pb2+>…。
③判断电极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④判断电解结果,两极现象、水的电离平衡结果、离子浓度、溶液的酸碱性、pH变化等。
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
类型电极反应特点实例电解对象电解质浓度 pH电解质溶液复原
电解水型阴极:2H++2e-H2
阳极:4OH--4e-2H2O+O2NaOH水增大增大加水
H2SO4水增大减小加水
Na2SO4水增大不变加水
分解电解质型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分别在两极放电HCl电解质减小增大通HCl
CuCl2电解质减小-加CuCl2
放氢生碱型阴极:H2O电离出的H+得电子,放出H2生成碱
阳极:电解质的阴离子放电NaCl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增大通入HCl
放氧生酸型阴极:电解质的阳离子放电
阳极:H2O电离出的OH-失电子,放出O2生成酸CuSO4电解质和水 生成新电解质减小加CuO
(3)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①列物质,标得失:按照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判断出电极反应产物,标出得失电子的数量。
②看环境,配守恒:电极产物在电解质溶液的环境中,应能稳定存在,如碱性介质中生成的H+应让其结合OH-生成水。电极反应式要根据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等加以配平。
③两式加,验总式: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照验证。
(4)可充电电池的判断方法
二次电池放电时相当于原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放电时的正极变为电解池的阳极,与外电源正极相连,负极变为阴极,与外电源负极相连。
(5)金属腐蚀的快慢规律
①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顺序: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②同一金属在不同介质中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
③对于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氧化还原反应速率越快,活泼金属腐蚀速率越快。
④对于同一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钝化除外)。
⑤纯度越高的金属,腐蚀的速率越慢(纯金属几乎不被腐蚀)。
⑥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的速率远大于在干燥、隔绝空气条件下的腐蚀。
(6)电解计算的方法
有关电解的计算通常是求电解后某产物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某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溶液的pH、物质的量浓度等。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式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利用电子守恒较为简便,但需注意灵活运用。
三、易错知识辨析
1.原电池的电极和电极反应
(1)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原电池的电极类型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负极是较活泼的金属,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电子丰富的一极,电子流出的一极,电流流入的一极,被腐蚀的一极;正极相应是较不活泼的金属,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电子贫乏的一极,电子流入的一极,电流流出的一极,被保护的一极。
(2)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基础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给出一个方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不管原电池的类型如何,不管电极是否参与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总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总是正极。把握了这一点,便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3)判断电极时,不能简单地依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例如,Al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后,比Cu等金属更难失电子,Cu等金属作负极,Fe、Al作正极。
(4)燃料电池和普通电池不同,必须使用辅助电极,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所采用的燃料一般为H2、CH4、CH3OH、CO等,助燃剂一般为O2(或空气)。
(5)原电池中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离子方程式,对于强、弱电解质的书写形式,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必须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
2.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Na+和水电离出的H+移向阴极,H+发生还原反应生成H2:2H++2e-H2,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H2OH++OH-),导致阴极附近溶液中的c(OH-)>c(H+),溶液显碱性。由此可见,电解前如果向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电解时阴极附近的溶液先变红。
(2)电解后要恢复原电解质溶液的浓度,需加适量的某物质。该物质可以是阴极与阳极产物的化合物,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要恢复原溶液的浓度,可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CuO,也可以加入CuCO3,但不能加入Cu(OH)2,因为Cu(OH)2与生成的H2SO4反应后使水量增加。
(3)粗铜中往往含有锌、铁、镍、银、金等多种金属杂质,当含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金属活动性位于铜之前的金属杂质,如锌、铁、镍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是它们的阳离子比铜离子难以还原,所以它们并不能在阴极析出,而只能以离子的形式留在电解液里;金属活动性位于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为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而溶解,所以当阳极的铜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之后,它们便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由此可知,电解精炼时,阳极溶解铜的量大于阴极析出铜的量。
(4)可充电电池放电时作原电池,充电时作电解池,两池的电极反应式正好相反,即电解池的阴极反应式对应于原电池的负极反应的逆反应式,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对应于原电池正极反应的逆反应式,但电解池反应与原电池反应并不是相应的可逆反应。
四、考情分析预测
高考对电化学知识的考查,常见题型是选择和填空。这部分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1)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2)新型电池的电极反应以及工作原理;(3)根据电解时的电极变化,判断电极材料、电解质的种类或如何使电解质溶液复原;(4)有关电解产物的判断和计算;(5)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与防护;(6)电化学知识在能源、环保、物质制备等方面的综合应用。
受试卷含量的限制,化学考试越来越重视试题的综合性。电化学内容是进行综合命题的重要素材,与之相关的综合题预计在今后的高考中会有更多的体现。其常见综合形式有:将原电池和电解池结合在一起,综合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和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将电化学内容与无机推断或化学实验等进行综合;以环境问题、物质制备、新能源、新科技等为载体,考查电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考试热点例析
1.判断装置的类型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中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是原电池,乙装置是电解池
B.当甲中产生0.1mol气体时,乙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4g
C.实验一段时间后,甲溶液的pH增大,乙溶液的pH减小
D.将乙中的C电极换成铜电极,则乙装置可变成电镀装置
解析:Zn、Cu电极和稀硫酸溶液可构成原电池,其中Zn是负极,Cu是正极;乙装置是电解池,C为阴极,Pt为阳极。当甲中产生0.1molH2时,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乙中电解得到0.1molCu,质量为6.4g。实验一段时间后,甲溶液中的c(H+)减小,pH增大;乙溶液中的c(H+)增大,pH减小。乙中的C电极是阴极,将其换成铜电极,该装置不是电镀装置。
答案:D
2.判断电极和电极反应
例2.如图,E为沾有Na2SO4溶液的滤纸,并加入几滴酚酞。A、B分别为Pt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池的电极。M、N是多微孔Ni的电极材料,它在碱溶液中可以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点上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
(1)R为 (填“正”或“负”)极。
(2)A附近溶液的现象是 ,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3)滤纸上的紫色点向哪方移动: (填“A”或“B”)。
(4)当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C中的电极为 (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
解析:电解KOH溶液就是电解水,两极分别产生H2和O2,因为相同条件下产生H2的体积是O2体积的两倍,所以C管中收集到的是H2,D管中收集到的是O2。
(1)H2是在阴极产生的,所以M是阴极,与之相连的R是电源的负极。
(2)B是电解池的阳极,A是电解池的阴极。电解Na2SO4溶液也是电解水,电解时H+移动到A极得电子被还原为H2,破坏了A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导致A极附近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B极OH-被氧化,放出O2。
(3)KMnO4中,紫红色的MnO-4向阳极移动。
(4)当C、D里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此时装置变为燃料电池。经过一段时间,C、D中气体逐渐减少,H2和O2反应生成水,在碱性条件下,C中H2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1)负 (2)溶液变红 4OH--4e-2H2O+O2 (3)B (4)负 2H2+4OH--4e-4H2O
3.书写电极方程式
例3.燃料电池是一种效率高的新型电池,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
(2)一种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溶液中甲醇与氧作用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电池负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 。
(3)某燃料电池以CO为燃料,以空气为氧化剂,以熔融态K2CO3为电解质。写出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正极和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
(4)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使用固体电解质的燃料电池,其效率很高。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汽。其中固体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Y:钇)的ZrO2(Zr:锆)固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其中氧化反应发生完全)。
①以丁烷代表汽油,这类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这类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向外电路输出电子的电极是 。
③放电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向 (填“正”或“负”)极移动。
解析:燃料电池的电极只起导电作用,一般不参与电极反应。在负极上发生反应的气体一定是可燃性气体(H2、CH4、CO、CH3OH等),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正极上发生反应的气体是O2或空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固体电解质能传导的离子的种类等。
(1)因为该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所以在正极O2被还原应生成OH-。
(2)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该燃料电池负极通入的气体应是CH3OH,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H2O+2CO2;酸性条件下的正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即3O2+12e-+12H+6H2O,将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消去O2即得负极反应式。
(3)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O+12O2CO2,因为电解质为熔融态K2CO3,所以电池中是K+和CO2-3导电,正极反应式为CO2+12O2+2e-CO2-3,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得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CO+CO2-3-2e-2CO2。
(4)在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中,电解质在高温下能传导O2-,所以O2被还原的产物为O2-,正极反应式为13O2+52e-26O2-;用总反应式减去正极反应式即得负极反应式。不管是哪种电池,负极总是向外电路输出电子的一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答案:(1)O2+2H2O+4e-4OH- (2)CH3OH+H2O-6e-CO2+6H+ (3)正极:CO2+12O2+2e-CO2-3 负极:CO+CO2-3-2e-2CO2 总反应式:CO+12O2CO2 (4)①2C4H10+13O28CO2+10H2O ②13O2+52e-26O2- 2C4H10+26O2--52e-8CO2+10H2O 负 ③负
4.分析新型电池
例4.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由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知,放电时银失去电子,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即银作负极,产物AgCl是氧化产物,A、D都不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阳离子向电池的正极移动,C错误;每生成1molNa2Mn5O10时消耗2molAg,转移2mol电子,B项正确。
答案:B
5.二次电池的充放电
例5.Li―SO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和低温性能好等特点。其电解质是LiBr,溶剂是碳酸丙烯酯和乙腈,电池反应式为2Li+2SO2放电充电Li2S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为可逆反应
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e-Li
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换成LiBr的水溶液
解析:该电池的放电反应和充电反应分别是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放电时是原电池,Li+向正极移动;充电时是电解池,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为Li++e-Li;Li是较活泼金属,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不能换成LiBr的水溶液。
答案:C
6.电镀和电冶原理
例6.以KCl和ZnCl2的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会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在铁上镀锌时,铁作阴极,锌作阳极;未通电前可构成原电池,此时锌作负极失去电子,铁作正极,而电镀时锌仍然失电子,A项错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须满足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因此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有确定关系,B项错误。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速率是不变的,升高温度不能改变电解反应速率,C项正确。镀锌层破损后,由于锌比铁活泼,所以即使发生电化学腐蚀也是锌失去电子而保护了铁,D项错误。
答案:C
7.电化学实验探究
例7.某实验小组利用饱和食盐水、导线、直流电源(用“”或“”表示)、烧杯、灵敏电流计(用“”表示)和两个电极棒(分别是M、N)进行电化学实验设计和探究。
甲同学安装好仪器,接好直流电源通电几分钟,发现M处溶液逐渐变浅绿色,过一段时间,溶液变得浑浊且逐渐出现红棕色。
乙同学所用的仪器和甲同学的看上去相同,但接好直流电源通电几秒钟,却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马上停止通电。
丙同学安装好仪器,线路闭合几秒钟后,却没有明显现象产生,他又很快接入灵敏电流计,发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根据上述同学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M电极棒材料是 ,N电极棒材料是 (写化学式)。
(2)在下列虚框内完成对应三位同学的装置图。
(3)按下表要求写出乙、丙两位同学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方程式。
要求乙丙
M电极方程式①④
N电极方程式②⑤
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③:化学方程式⑥:
(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甲同学实验时M处溶液出现浑浊后转为红棕色的原因: 。
(5)丙同学为了保护M电极不被腐蚀,他可以将N电极棒更换为 (写化学式)。为验证该防护方法有效,他又做下列对比实验:接通电路2分钟后,分别在M电极区滴入几滴NaOH溶液,发现没有更换N电极棒的烧杯中的现象是 。他还可选用的检验试剂是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知识,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电极类型和电极反应是解题的关键。
(1)从甲同学的实验现象看,M电极是铁,电解时铁被氧化,即M电极是阳极;乙同学的实验中得到的气体是Cl2,被氧化的是Cl-,则阳极N是惰性电极。
(2)甲实验中M电极作阳极,连在直流电源的正极上;乙实验中M电极作阴极,连在直流电源的负极上;丙实验不是电解,但实验中产生了电流,所以丙装置是原电池,接入电流表即可。
(3)乙实验是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丙实验的反应原理相当于是铁的吸氧腐蚀。
(4)甲实验中发生电极反应:Fe-2e-Fe2+(阳极),2H++2e-H2(阴极),总反应式为Fe+2H2O电解Fe(OH)2+H2。Fe(OH)2很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3:4Fe(OH)2+O2+2H2O4Fe(OH)3。
(5)要使M电极不被腐蚀,应将N电极换成比铁活泼的金属。没有更换N电极棒的烧杯中,Fe被氧化为Fe2+,只要加入能与Fe2+反应且产生明显实验现象的物质,都能达到检验出Fe2+的要求。
答案:(1)Fe C(或Pt等惰性电极) (2) (3)①2H++2e-H2 ②2Cl--2e-Cl2 ③2Cl-+2H2O电解Cl2+H2+2OH- ④Fe-2e-Fe2+ ⑤O2+2H2O+4e-4OH- ⑥2Fe+O2+2H2O2Fe(OH)2 (4)4Fe(OH)2+O2+2H2O4Fe(OH)3 (5)Zn(合理即可)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沉淀随即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酸性KMnO4溶液(或KSCN溶液和氯水)
8.电化学知识综合运用
例8.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Fe(OH)3有吸附性,可吸附污物而沉积下来,具有净化水的作用。阴极产生的气泡把污水中的悬浮物带到水面形成浮渣层,刮去(或撇掉)浮渣层,即起到浮选净化的作用。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图如下:
(1)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 。
a.H2SO4b.BaSO4
c.Na2SO4d.NaOH
e.CH3CH2OH
(2)电解池阳极的电极反应分别是① ,②4OH--4e-2H2O+O2。
(3)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4)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材料为电极。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H4+4CO2-3-8e-5CO2+2H2O。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为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则A物质是 (用化学式表示)。
(5)实验过程中,若在阴极产生了44.8L(标准状况)气体,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CH4(标准状况) L。
解析:(1)酸与电极发生反应,NaOH溶液与电极铝发生反应,BaSO4难溶于水,乙醇是非电解质,都不宜加入。加入Na2SO4可增强溶液的导电能力,电解Na2SO4溶液即是电解水。
(2)阳极是铁,电解时铁被氧化为Fe2+;阴极水电离产生的H+放电生成H2和OH-。
(3)Fe2+与OH-反应生成的Fe(OH)2沉淀被氧气氧化为Fe(OH)3。
(4)此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用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即得正极反应式。参加循环的A物质是CO2。
【关键词】化学总复习;后阶段;技巧
【Abstract】It is important stage of genenral review in the final of entrance test of chemistry for senior middle school.You can quickly make a progress on your students if you do it great first,reduce the scope of review;second,do a good job of focus questions; third ,get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Key words】General review of chemistry ; The final phase ; Technique
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它可以在总复习阶段内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
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初中化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化学科总复习时牵涉的范围很广,知识点很分散。刚复习时,学生的思维还很乱;不能梳理出各知识的条理和联系。很多学生买了大量的复习资料,整天做大量的题目,搞题海战术。结果越搞越乱。其实,通过缩小复习范围、抓住中考命题热点、紧抓几种关键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措施就能使化学知识明朗化、细致化,使学生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一般是常规复习,各学校用的复习资料、采用的复习方法基本雷同。第三阶段的复习最能体现出各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各学校的特点。以下是我在历年中考后阶段复习的一些做法。
1.缩小范围,明确考点
总复习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很多学生有这种感觉,总觉得化学科的内容很多,很杂,复习这么久了好像什么也没有记下来,一时处于混乱的状况。中考又临近了,一下子紧张起来。结果,越是紧张,复习效果越差。这个时候教师要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叫学生们拿出做过的模拟题、历年的中考题等,以一种具体题型为例,进行专题讲解。比如说,以计算题为例,让学生观察每一份试题里的计算题,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结果,学生们发现计算题不外乎这些内容:通过一个化学式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或计算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另外就是通过一个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得出已知量,然后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样一来计算题的范围缩小了,明确了。并且计算题都有具体的书写格式,只要按照书写格式对号入座就能把计算题做出来。原来有很多学生怕计算题,总认为计算题很杂、很难。现在明确了,信心大增了,复习效果就有明显提高。并能腾出花费在计算题上的大量时间用于复习其他内容。
2.抓住命题热点,做好针对性复习
现在各地的中考命题热点都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颖、灵活,不但增加了开放性而且融入了探究性。以下是这几年中考命题常出现的十种命题热点。①命题时,对概念和原理的考察已经走出纯粹为化学学科服务的误区,实现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相结合。②对单质和化合物的考察,更加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③化学用语的记忆、书写、意义和应用仍是重要考点。④仪器名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实验评价是必考内容。⑤选择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化学问题,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方案进行处理,作出推断和迁移的问题是近几年的热门考点。⑥计算题的难度降低了,但逐步做到与实践、实验相结合,并注重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察。⑦用跨学科综合知识命题,现在很流行。⑧将当前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而将答题的要求落实到教学大纲范围内。这种“高起点,低落点”的命题思想已成为时尚。⑨能源危机是全世界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命题喜欢的内容。⑩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命题时,重视考察环境污染原因,治理的依据和过程,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总复习的后阶段,主要是针对以上的热门考点挑选出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试题,浓缩其精华编排成试卷,牵涉到某一个热门考点的题目可以在同一份试卷中反复出现,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同时一次又一次培养学生学会保持良好心态,不心慌、不浮躁,认真审题,做好每一道题目。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次的反思和总结。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在短时内迅速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3.紧抓关键物质,以点带面
纵观历年的中考题,我们发现有那么几种“明星物质”,每一年的中考题它们都有份“登场”在总复习的后阶段,我们要抓紧这几种物质。强调学生要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性质、变化以及用途,还要理解好由这些物质可能引申出来的问题。例如:碳酸钠这种物质。学生们要知道它叫纯碱但不是碱而是一种盐,原因是它不含氢氧根离子。但它的溶液能表现出碱的性质,而且它的碳酸根既能跟一些离子形成沉淀又能遇酸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它在鉴别、除杂、推导、实验等题型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强调学生们一定要对这些“明星物质“融会贯通。
一:班级现状分析:
现在我任教的4、9、10班的化学期中考试基本情况如下,4班期中考试平均成绩倒数第一,9班第六,10班第三,其中,9班2个分99分,10班1个分99分,9班优秀率25%,10班优秀率49%,9班及格率69%,10班及格率78%。整体来看,4班基础很差,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9班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分和最低分相差69分,10班整体情况较好,基础掌握不错,但特优生不多。
二:期末考试目标:
根据三个班的班情,期末考试总体目标是三个班的总平均分达到全年级平均分,四班在倒数第一的基础上进步一名,九班争取减少差生,特别是50分以下的学生,10班主要多培养尖子生、彻底消灭差生。
三:整体复习计划:
初三化学组决定用半个月时间复习上册共七章内容,利用学案章节复习,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四:具体复习方法:
1.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是市调研考试,难度比重估计较大,而且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成都市中考的一种趋势和热点。而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