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2:1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镇文化建设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我市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和全面小康建设,经局党组研究决定,就2010年全市农村文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继续巩固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和“农家书屋”(村文化室)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完善内部设施,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更加注重建成后文化阵地的使用与管理,努力提高运行质态,让文化阵地真正成为农民群众读书休闲、健身娱乐、科普培训的好场所。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市的建设进度,加强与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结合,有条件的乡镇建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逐步实现基层服务点的全覆盖。
二、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工程。
继续做好“三送”和“三下乡”活动,全年计划送戏下乡80场,送图书19万元,送电影3000场以上,送文艺下乡4次以上,注重活动形式的创新和活动质量的提高,努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
三、大力开展以“四特”为中心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坚持把文化工作的重心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在全市广泛开展“特色文化乡(镇)、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家庭、特色文化标兵”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具体的创建标准和评选命名办法,积极培育地方文化品牌,带动基层文化活动的整体推进。继续开展“优秀文化活动评选”,举办第五届农民艺术节和农村文艺新作调演,引导、示范、带动城乡文化活动。
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进一步加强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高邮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长期保护规划。组织评审、命名第一批高邮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各项任务,组织好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等工作。
五、培育发展农村文化市场。
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的培育,多形式、多渠道地兴办农村文化经营活动点,提高农村文化娱乐消费的品位和档次;
另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网吧、游戏厅监管力度,净化各类文化市场,有效遏止各种侵权盗版行为,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文化站是乡(镇)文化市场的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管理,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朝着繁荣、活跃、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强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的业务指导与管理。文化局机关继续实行与基层挂钩联系点制度。市文化馆、图书馆做好业务人员与乡镇结对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培育农村基层文艺骨干。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总结提高,适时组织开展农村文化经验交流活动。市文化局还将编印《20**、20**优秀文化活动评选获奖案例汇编》,供基层互相学习借鉴。
七、加快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1)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一些乡镇使用了拉赞助或者采用乡镇补助等方式来增加群众文化的活跃系数,但仍然缺少固定的经费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乡镇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站一些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有一些乡镇的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例极小,从而使得文化设备出现萎缩现象。
(2)文化建设设备简陋。
文化设备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就不会使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乡镇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外加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内,导致其工程建设难以正常开展。部分乡镇虽然具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健全,过于简陋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3)文化工作队伍存在缺陷。
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欠缺、从事文化行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乡镇的文化队伍中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员年龄偏大,一些乡镇虽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但是队伍中缺少专业文化人员和专职文体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专干身兼多职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人员对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即使一些人员对某一类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乡镇群众文化以来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他们的文化发展步伐滞缓。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是基层工作,工作条件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备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文化工作人员面对杂乱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会选择转行,从而导致乡镇群众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国家对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他们技术职称评判的机会,使得一些坚守岗位多年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初级职称的位置,不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2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促进文化发展
(1)打造特色乡镇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对乡镇文化的创新就需要从乡镇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结合乡镇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积极鼓励乡镇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群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就会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文化组织人员应该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乡镇的文化资源不断地进行挖掘,树立乡镇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文化的繁荣,使乡镇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加强乡镇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乡镇文化进行创新首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应该标新立异。针对一些民族文化氛围浓烈的地区,应该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文化的内容中,使文化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大量优秀的民俗文化创设文化内容。发展本民族文化,将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从而使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创新乡镇文化内容对于增进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群众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群众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所以应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所以需要让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促进群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互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也脱离不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文化发展经验,将其不断地进行汇总,使用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促进群众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4)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同样如此,所以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对文化演出的场所和设施进行更新,开展文化知识共享工程项目,形成新型的乡镇文化网络体系,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群众文化研究人员对乡镇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群众自发组建文化演出团队,给予他们一定的演出经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乡镇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
(5)建设系统的文化网络。
随着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化形式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所以需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网络对乡镇文化进行引导。文化网络系统中可以将一些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有规则、有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做好群众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工作,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3结束语
关键词:乡镇 文化建设 问题 对策
目前,乡镇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乡镇文化建设逐渐迈向正轨。乡镇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乡镇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乡镇文化对于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党政方针的宣传。党与政府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在群众中得到很好的宣传教育,不断传播新的文化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2)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丰富精神生活。群众文化在农村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从而有助于保证农村的稳定,包括精神文化的满足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
(3)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而且还能够增强群众的凝聚力。通过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改善人们不良的业余爱好,使得广大的乡镇群众能够积极的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乡镇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地乡镇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不够,农村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相对不足,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等需求。总体上还存在三个“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相适应。
(1)乡镇基层文化活动单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再加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乡镇居民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压力逐渐地减轻,乡镇居民非常向往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乡镇的文化生活依然停留在温饱之前的水平,主要是以打麻将、打扑克及看电视为主,文化活动的品种相当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生及蔓延,不仅影响乡镇居民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
(2)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体制、机制的制约,乡镇文化发展处于弱势地位。基层干部的认识有限,在文化工作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缓慢。各级领导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成为基层文化建设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3)缺乏专业型人才
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以外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随着农村原有的文化人的“老化”,新时代农村文化人的缺乏,特别是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4)公共文化设施不改善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学校、卫生服务站、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得到改建或新建,相比之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从整体上看很多乡镇没有文化阵地,现有的设施设备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地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所以导致乡镇文化吸引力不够强。同时,农民整体文化生活水平偏低,再加上各地都在搞开发,有些村属于乡镇新区建设范围,文化中心的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产生村与村之间文化建设不平衡,差距较大的现象。
三、完善乡镇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群众集资为辅、民间资本补充的多元化投资体系,使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建立资金统一管理、经费项目上报、审批、验收制度,确保文化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
(2)强化文化主管部门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辅导
文化主管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如何因地制宜制定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分类指导,明确措施,抓好党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负有责任,在中央提出乡镇建立综合文化站后,县(市)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密切与教、科、体育等部门综合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其职能将进一步扩大。可以说,当前文化主管部门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的担子更重了,对综合文化站指导的要求更高了。
(3)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开展舞动乡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等工程。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引导、扶持文艺团体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4)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做到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坚持以乡镇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建设基地,以乡镇居民为基本的对象,努力发展村、乡镇、县等场所的文化活动阵地与文化基础设施;其次要加大对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逐渐完善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阵地,在征求乡镇居民同意的情况下,添置必须的文化器材;最后,乡镇领导可以运用激励手段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将多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加快乡镇文化建设的进程。
(5)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
要做到提升乡镇文化建设人才的专业素质与人才数量,首先要对乡镇文化建设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其次要加大挖掘社会专业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的骨干的力度,并且为文化建设的人才提供各种各样的保障,扫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他们可以安心地进行乡镇文化建设工作。
四、结束语
乡镇文化建设是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在此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发展乡镇文化建设,加大建设力度,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并将乡镇文化建设的思想渗透在乡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舍本逐末,为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群众的文化需要这个根基。我们要大力发展繁荣乡镇文化,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构建文化服务网络,以此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才算真正达到了小康。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农村;卫生院;文化建设
十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是精神之根,对于一个单位则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作为承担农村基层卫生行政兼医疗预防工作的综合性机构,乡镇卫生院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既具有先进文化共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文化体系,打造医疗卫生服务品牌,通过文化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力地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 环境文化
把卫生院的环境建设上升到文化层次,就是在建设硬件的同时,提升其软实力。首先,要打造一个温馨的内部环境,让卫生院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让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给人以自然的亲近,给患者、陪护人员和探访人员一个亲切、温馨的感觉。其次,要争取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通过卫生院的宣传工作,以及包括患者在内的社会公众口口相传,树立一个良好的对外形象,营造一个有利于卫生院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再次,要适度加强投入,建设一个适应工作开展和事业发展需要的物理环境:包括院容院貌、医疗服务设施、视听环境等,其状况如何,影响卫生服务水平,影响群众满意度。最后,要善于培育一个高尚的人文环境,培育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服务理念,提升员工的精神风貌,保持员工积极上进的思想状态。
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管理制度的结合部分,是为实现工作目标对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卫生行政管理行为进行规范的文化。严格落实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来规范和引导行为,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制度,形成良性循环。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善于听取群众意见,善于借鉴和学习其他单位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成熟经验。对既有制度要及时修正、补充,该废止的要及时废止。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内化了的管理制度,是干部职工自觉奉行、积极遵循、主动实践的行为准则,是符合实际,科学、有效、完善的管理方式的体现,是实现各项工作目标的有力措施和保障。
3 管理文化
乡镇卫生院承担的职能并非单一的医疗救治,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如何实现这一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使其综合效能达到最优,科学、有效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上升为文化的管理,应当不是机械的命令和服从,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一种良性互动,是一种不断改进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调动被管理者积极参与管理,实现单位的和谐运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医疗技术培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坚决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绩效考核;要广泛善于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要加强与村卫生所(室)的联动,优化医疗资源,实现集约化管理,形成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网络。
4 服务文化
服务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服务理念、职业观念等服务价值取向的总和。要培育医疗卫生服务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人本理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文化。服务文化一旦在广大医务人员头脑中得到普遍内化,这种文化就可以给服务以支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不断地被激发出来。在服务文化建设中,要深入乡村,深入群众,通过广泛调研,确定本单位在工作开展中的优势和亮点,找到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文化设计和规划,通过考核管理、群众评价反馈、优胜劣汰等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各个地方的条件和基础不同,乡镇卫生院服务文化应当是多样性的,通过培育高品位的服务文化,引领建设一个高品味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
5 廉政文化
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加上医疗费用持续增长,基层群众医疗负担不断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引发群众不满和舆论关注。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加强乡镇卫生院廉政文化建设,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干部职工应当遵循廉洁从医的思想道德要求,不断将其作用于内心世界,形成尚廉、求廉的文化动力,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共同培育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职业文化,形成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风尚,用健康向上、追求清廉的文化充实精神世界。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教育,强化监督、惩防并举、预防为主,坚决杜绝各类吃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
6 品牌文化
课程代码:003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新农村建设不包括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自然建设
2.以有形实体与精神理念为依据,可以将农村文化区分为
A.主文化与亚文化 B.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
C.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D.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3.西方文化管理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A.古希腊时期 B.罗马帝国时期
C.法兰克王国时期 D.拜占庭帝国时期
4.以文化实践活动的组织形态为标准,可以把农民自办文化划分为
A.个体型和群体型 B.短期型和长期型
C.静态型和动态型 D.经营性和公益性
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哪一年通过?
A.1970年 B.1975年
C.1972年 D.1974年
6.宗教的基本社会功能不包括
A.社会控制功能 B.社会整合功能
C.心理调适功能 D.心理暗示功能
7.文化一词起源于
A.《史记》 B.《论语》
C.《易经》 D.《诗经》
8.下列不属于非物质文化的是
A.宗教 B.住宅
C.制度 D.法律
9.西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无政府管理阶段”是哪个时期?
A.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之前
C.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10.下列与“文化权利”无关的是
A.《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B.《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国际公约》 D.《我们创造的多样性》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的有力工具。
12.文化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标志。
13.英国文化部的成立,标志着西方文化“现代管理体系”的确立。
14.大多数农村青年都参与农民自办文化。
15.我国对农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16.文化的存在和变化在于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17.文化是先天继承的。
18.京广线是我国地理东西划分的界线。
19.先进文化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20.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社会性。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21.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保障农村群众的__________,满足农村居民的__________。
22.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是人类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重要前提。
23.农村民俗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按照文化市场的产权形态划分,可以将文化市场划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25.宗教的外在要素是宗教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6.文化
27.农村主文化
28.文化市场
29.物质文化遗产
30.宗教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农村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32.如何正确地引导当代农民的文化需求?
3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哪些方面?
关键词:乡镇文化站 农村群众文化 带动
一、农村群众文化互动的特点
第一,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现阶段,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参与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并且文化活动也成为了大多数人们的重要需求。农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参与文化活动,更好的丰富了自身生活,形成了良好的文化风气。
第二,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在以往,农村的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散步、跳舞与聊天等阶段,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在长时间的互动中,新的文化互动形式逐渐被提出。通过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文化活动形式也逐渐丰富,常见的戏剧、排舞、秧歌等文化活动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活动。
第三,农村文化活动逐渐规模化。在国家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开展下,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并且各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的规模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并且主动的担任文化活动的领导者,文化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群体。
第四,农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高质量,是现代农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地区的文化活动形式不同,人民群众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逐渐的形成了特色化的文化活动,并且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大幅度得到了提高,高质量化与精品化逐渐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二、乡镇文化站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几点关键
(一)深入了解农民文化需求
在乡镇文化站开展日常工作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群众的具体需求,并且将文化发展的空间进行积极的拓宽,更好的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文化站的工作大多数以应付检查为主,并且文化站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并不是集中在促进文化建设上,文化活动的开展难以真正的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文化活动工作重点并没有真正的集中在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与创作上。文化站日常工作过于趋向于完成任务,难以真正的了解基层农民的需求,文化活动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近些年以来,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站管理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要想真正的做好文化站的日常工作,就必须将日常工作逐渐的转变为多样化、开放化,并且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文化站的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以文化站作为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根据地,以为人民文化生活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思想,真正的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
(二)加强文艺人才的培养
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有力的人才基础作为支撑。近年来,随着各种农村地区文化演出的举办,使得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显现出一片繁荣的情况。但是,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仅仅是一种“送文化”的活动,演出人员离开时,该地区的文化生活依然没有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数有限,并且很多人员缺乏参与文化建设管理的精力与能力。乡镇文化站的管理者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深入的对于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文艺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建立良好的文艺人才队伍,最终实现自主举办文艺活动,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农村地区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才的回归,农村地区人民中涌现出了很多的文艺人才。乡镇文化站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艺术交流等不同的活动,对于文艺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将以往送文化的形式,转化为发扬文化、培养文化。广大的农民群众从以往的享受者逐渐的转变为参与者,更好的提升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
(三)重视文化活动的持续性
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保证良好的持续性,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发展。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注重开展特色化的文化建设,以品牌意识来打造文化发展,并且更好的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文化建设的后续力量与特色文化的打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真正的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与特色,才能真正的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质量、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当中。乡镇文化站在开展工作中,要对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进行了解,并且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活特点进行把握,充分的对优秀文化进行开发,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提高当地文化活动的特色性。
(四)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环境
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文化发展环境的建设上,要以长期发展为首要目标,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并且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各项管理政策。群众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文化建设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支持,打造专业的文化队伍,并且对业余文化队伍进行培养,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在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内外结合的方式,积极的响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针,更加深入的了解群众的文化诉求,贴近生活,更好的带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
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农村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农村群众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活动是农民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促进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物质条件相对富足的今天,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农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乡镇地区农民对于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如何正确的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引导与带动,让农民更好的享受到文化生活,已经成为了农村地区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目标。乡镇文化站作为带动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其自身作用十分重要,在开展文化建设工作中,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明确的认识到乡镇文化站对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深刻意义,通过积极的努力与创新,对于现有农民文化活动需求进行满足,有效地挖掘文化站的潜力,更好的推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2、农村群众文化互动的特点
第一,农村文化活动的参与人数不断增多。现阶段,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参与文化生活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并且文化活动也成为了大多数人们的重要需求。农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参与文化活动,更好的丰富了自身生活,形成了良好的文化风气。
第二,农村文化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在以往,农村的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散步、跳舞与聊天等阶段,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在长时间的互动中,新的文化互动形式逐渐被提出。通过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文化活动形式也逐渐丰富,常见的戏剧、排舞、秧歌等文化活动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活动。
第三,农村文化活动逐渐规模化。在国家文化建设工作大力开展下,人们对于文化活动的认识也逐渐提高,并且各地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活动的规模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并且主动的担任文化活动的领导者,文化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并且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群体。
第四,农村文化活动的质量大幅度提高。高质量,是现代农村文化活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同地区的文化活动形式不同,人民群众通过相互交流与学习,逐渐的形成了特色化的文化活动,并且文化活动的整体质量大幅度得到了提高,高质量化与精品化逐渐成为了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3、乡镇文化站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几点关键
3.1深入了解农民文化需求
在乡镇文化站开展日常工作中,要充分的考虑到群众的具体需求,并且将文化发展的空间进行积极的拓宽,更好的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文化站的工作大多数以应付检查为主,并且文化站文化活动的开展目的并不是集中在促进文化建设上,文化活动的开展难以真正的满足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文化活动工作重点并没有真正的集中在开展文化活动组织与创作上。文化站日常工作过于趋向于完成任务,难以真正的了解基层农民的需求,文化活动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发展空间。随着近些年以来,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化站管理工作已经难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要想真正的做好文化站的日常工作,就必须将日常工作逐渐的转变为多样化、开放化,并且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了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文化站的基层工作人员,需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并且以文化站作为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根据地,以为人民文化生活服务作为工作的核心思想,真正的促进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
3.2加强文艺人才的培养
文化建设工作,需要有力的人才基础作为支撑。近年来,随着各种农村地区文化演出的举办,使得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显现出一片繁荣的情况。但是,这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仅仅是一种“送文化”的活动,演出人员离开时,该地区的文化生活依然没有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数有限,并且很多人员缺乏参与文化建设管理的精力与能力。乡镇文化站的管理者在开展日常工作中,要深入的对于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建立完善的文艺人才培养计划,争取建立良好的文艺人才队伍,最终实现自主举办文艺活动,促进地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现阶段,农村地区群众的整体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才的回归,农村地区人民中涌现出了很多的文艺人才。乡镇文化站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艺术交流等不同的活动,对于文艺人才进行培养。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可以有效的将以往送文化的形式,转化为发扬文化、培养文化。广大的农民群众从以往的享受者逐渐的转变为参与者,更好的提升了群众文化的生命力。
3.3重视文化活动的持续性
文化建设工作需要保证良好的持续性,而不是昙花一现的发展。在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注重开展特色化的文化建设,以品牌意识来打造文化发展,并且更好的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文化建设的后续力量与特色文化的打造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真正的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与特色,才能真正的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质量、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当中。乡镇文化站在开展工作中,要对群众的实际生活需求进行了解,并且对于不同地区的生活特点进行把握,充分的对优秀文化进行开发,通过合理的品牌定位,提高当地文化活动的特色性。另外,还要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对群众的积极性进行培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完善,利用创新的理念来开展文化建设工作。文化站还需要为文艺团队创作更多的表演机会,通过组织优质的文化活动,逐渐的对当地文化特色进行引导,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4营造良好的群众文化建设环境
在开展群众文化建设中,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为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在文化发展环境的建设上,要以长期发展为首要目标,建立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并且加强资金投入,完善各项管理政策。群众文化环境的建设工作,是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文化建设环境的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支持,打造专业的文化队伍,并且对业余文化队伍进行培养,为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在乡镇文化站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内外结合的方式,积极的响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针,更加深入的了解群众的文化诉求,贴近生活,更好的带动农村群众文化的建设。
(1)文化建设经费不足。
乡镇文化建设中存在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虽然一些乡镇使用了拉赞助或者采用乡镇补助等方式来增加群众文化的活跃系数,但仍然缺少固定的经费用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乡镇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站一些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甚至有一些乡镇的财政支出中文化建设支出的比例极小,从而使得文化设备出现萎缩现象。
(2)文化建设设备简陋。
文化设备是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缺少基本的文化设备就不会使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受到乡镇环境条件的制约和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平衡。外加领导对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一些文化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内,导致其工程建设难以正常开展。部分乡镇虽然具有基础文化设施,但是由于设备不够健全,过于简陋导致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3)文化工作队伍存在缺陷。
现阶段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欠缺、从事文化行业的时间相对较少。此外,乡镇的文化队伍中从事群众文化的专业人员年龄偏大,一些乡镇虽然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文化队伍,但是队伍中缺少专业文化人员和专职文体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专干身兼多职的现象。大多数乡镇群众文化人员对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即使一些人员对某一类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在从事乡镇群众文化以来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使得他们的文化发展步伐滞缓。乡镇群众文化的工作是基层工作,工作条件受到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设备和经费等各个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一些文化工作人员面对杂乱的工作和艰苦的工作环境最终会选择转行,从而导致乡镇群众文化的人员流失现象严重。国家对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没有给予他们技术职称评判的机会,使得一些坚守岗位多年的工作人员最后还是初级职称的位置,不利于他们长期的发展。
2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促进文化发展
(1)打造特色乡镇群众文化。
乡镇群众文化的发展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道路,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才能促进文化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的活力和生命力。所以,对乡镇文化的创新就需要从乡镇的具体发展情况出发,根据其历史文化和群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促进文化的发展。还应该结合乡镇环境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文化发展的激励制度,积极鼓励乡镇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群众文化的认同感,提高群众文化的参与度就会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乡镇文化组织人员应该大力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对乡镇的文化资源不断地进行挖掘,树立乡镇的品牌文化,从而促进乡镇文化的繁荣,使乡镇文化成为独具特色的群众文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加强乡镇文化内容的创新。
文化内容是文化的灵魂,对乡镇文化进行创新首先应该从内容上进行创新。进行文化创新的思想应该标新立异。针对一些民族文化氛围浓烈的地区,应该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将民族风土人情融入文化的内容中,使文化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人民群众打造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可以利用大量优秀的民俗文化创设文化内容。发展本民族文化,将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长久的保留和传承下去,从而使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创新乡镇文化内容对于增进人民的团结和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3)加大群众文化模式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群众文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为了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需要不断地创新文化发展模式。群众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所以应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使群众文化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群众文化的创新是没有具体的规定的,所以需要让人们对文化发展的道路不断进行探索,促进群众文化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文化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互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应该也脱离不了这个特殊的群体,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础,人们应该在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积累更多的文化发展经验,将其不断地进行汇总,使用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中,促进群众文化更快更好的发展。
(4)加大对群众文化的资金投入力度。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文化的创新同样如此,所以在乡镇群众文化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对文化演出的场所和设施进行更新,开展文化知识共享工程项目,形成新型的乡镇文化网络体系,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一定的场所,满足人们实施文化活动的需求。此外,还应该聘请一些专业的群众文化研究人员对乡镇从事群众文化的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和培训,增加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整体素质,鼓励群众自发组建文化演出团队,给予他们一定的演出经费,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乡镇的文化队伍和专业的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能够快速的提高。
(5)建设系统的文化网络。
随着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开始由过去的单一化形式变得多样化,出现了广场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所以需要建立系统的文化网络对乡镇文化进行引导。文化网络系统中可以将一些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传播,促进群众文化有规则、有组织的发展,也能够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做好群众文化的引导和控制工作,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促进群众文化的全面发展,使群众文化活动向着深度和广度的方向发展,形成文化发展的新局面。
3结束语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人员素质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农民也开始重视精神生活,这也使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被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的和谐展及乡镇文化建设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带动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我国文化建设工作中,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影响,因此需要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对乡村文化阵地进行改善和巩固,加快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高度重视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水平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度息息相关,这就要求乡镇领导在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精心进行组织和策略,从而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充分的发挥文艺队伍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做为乡镇领导,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关系,重视文化工作,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能够更好的享受到文化建设的成果。在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各级领导需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积极全面的发展乡镇群众文化。特别是乡镇文化部门,更要树立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根据乡镇文化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善文化设施和设备,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实现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乡镇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建设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创新,能够更好推进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乡镇文化工作人员,需要针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性发展策略,突出当地文化的特色和民族特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但整体处于上升的趋势,这也有效的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提升,而且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要能够把握当前农民的文化需求,从而抓住当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首先,乡镇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基层,全面了解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此来基础来创造出与农民审美需求相符合的文化作品。其次,乡镇群众文化内容要与普遍民众生活相贴近。文化主题要与农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内容进行不断丰富,体现出真实的情感,从而带给广大农民群众思想上的启迪和审美上的享受。最后,大胆创新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文化内容要以当代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展现,有效的冲破传统文化形式的束缚,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来对乡村文化进行宣传,增强乡村文化对村民的吸引力。另外,还要将当地优秀文化与外来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更好的推进乡镇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在具备完备的基础设施情况下才能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同时乡镇领导还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持人、财、物的充足供应。可以在各村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中心户及文化大院,加大文化阵地的拓展。各乡镇也要重视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并将综合文化站有效的利用起来,使其充分的发挥文化场所的重要作用。另外还要利用现代的科技技术手段,加快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构建完善的群众文化网络。
四、加大资金投入
任何工作没有资金作保障都是一名空话,恢复重建乡镇文化站,除了文化站专干的基本待遇要列入县财政预算,各乡镇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添置与更新、文化站办公环境的改善以及每年各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乡财政每年庖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的原则,适当安排经费。因为文化站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靠自身的努力来支出这些项目实在是无能为力。提供办公场所、添置必要设施设备只能完全依靠乡政府的财力。文化站即使能开展“以文补文”的项目,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只能作为群文活动开展不足部分的补充。同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乡镇文化建设,这样才能使群众文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多样化、制度化。
五、丰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
乡镇文化站是乡镇各区域各种文化的集结点,是乡镇文化的核心,以合适的集结方式把广大群众的各种文化活动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大众文化活动群体。完备地组建结合点是完善乡镇文化网的重要措施。为此,乡镇文化站要积极吸收各种专业文化艺术团体和业余文艺团队,增强乡镇文化的实力,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多元化建设;融合各种文化艺术团体的组成力量,促成以大托小、以强扶弱的发展策略,带动群众文化活动多元化建设。
六、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
各级部门应将文化馆、文化站队伍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切实落实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相关政策,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以此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特别要重视培养年轻的专业文化人才,形成农村老、中、轻相结合的良性专业人才队伍梯队,充分发挥他们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七、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乡镇群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各地也加快了文化资源重建工作,这对于乡镇群众文化传播都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作用,有效的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加快推动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农民生产技术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还有效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