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书法课程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255-03
国际结算课程是高等院校金融贸易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基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研究由国际贸易及其他方面的交往所产生的跨国货币收付,是一门外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及其他方面的交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在不断地扩展,由此产生的对国际结算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对国际结算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掌握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各种业务操作的娴熟技巧的国际结算人才。但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同时又具有与国际惯例紧密相连、与多学科交叉等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国际结算课程的时候感觉内容枯燥、又多又细,不仅难以掌握,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围绕中心的不同,可分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课堂讲授。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
目前高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上课讲概念、讲流程、讲操作、讲例题,学生被动地听讲、记笔记。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简单的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结算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国际结算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繁杂,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实务层面如单据、结算方式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论层面的内容,由于条文众多,内容显得空洞又难以把握。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课程,学生对于如何将书本知识及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改传统模式下的TTT(Teacher Talk Time)为STT(Student Talk Time),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再是片面的知识灌输,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国际结算课程的新型教育模式,没有统一的范式。王学惠、张丽琼(2008)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者都要更新教育观念,彻底转变“以师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育者自身要做到终身学习,紧跟国际结算的新变化;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侯方淼等(2011)提出了“国际结算课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包含四个互动层次:老师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知识能力互动以及课内课外互动。通过这四个层次的互动来实现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建构理念。赵璋等(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中,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TCSP”教学模式。具体包括理论教学(Theoretical teaching)、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情景教学(Situational teaching)、实践教学(Practical teaching)四个环节,即“TCSP”教学模式。运用“TCSP”模式在进行教学时,将课堂作为共同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调研、课内与课外、共性培养与个性发展、动态与静态五个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张才杰(2010)提出了“国际结算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大学与商业银行、进出口公司和企业联合的方法来实现国际结算人才的培养直接与国际结算的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些新型的国际结算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在探索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
根据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为了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双语教学法等。
通过家访、调查,寻找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文科成绩的非智力因素
根据多年从事班级管理工作的观察发现,影响高三文科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紧张,焦虑,害怕。这些因素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与孩子的生存环境、家庭环境都有很大的关系,只有通过家访、调查才能了解其具体原因。
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不愿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学习方面的情况。多数家长要求高,自己压力也大,有时把压力转移到学生身上。每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普遍表现出对孩子的失望与责难之情。家长与子女关系不和、意见不同、兴趣点各异的问题比较普遍,导致高三学生往往很难从父母身上感受到家的温情。
诱发学习动机,树立远大的目标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它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班主任在平时工作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人能否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幸福,更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应经常利用杰出人物尤其是身边的人成材的事例激励学生,要多描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未来的美好情景,引发学生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指导学生在每一阶段定出具体目标,然后鼓励学生脚踏实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这样,学生胸怀大理想,努力达到小目标,内心便产生了巨大动力,学习效果自然提高。
调控目标期望,拉动学生的学习
目标的设置应明确具体,清楚地规定“做什么”“做多少”“何时做”等关键要求。研究发现,学习积极性高的人如果学习目标规定得不明确具体,学习成绩往往还赶不上学习积极性稍差但学习目标明确又具体的人。
教师设置了学习目标之后,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需要相联系,让学生把学习的目标当成自己的需要,了解其价值和完成的可能性,对学习的目标产生期望。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目标期望,让学习目标拉动学生的学习。
训练成就动机,引导合理归因
1.训练成就动机。美国、加拿大对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训练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意识化: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让学生更加注意和了解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行为。
②体验化:让学生进行游戏或其它活动,从中体验成功与失败感受,体会选择目标与成败的关系,体认行为策略对成功的重要性。
③概念化: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成功”“失败”“目标”以及“成就动机”等有关的概念。
④练习:不断地重复体验化和概念化两个阶段,不断地加深理解和体验。
⑤迁移:让学生把学到的行为策略应用到学习场合,学会自选目标、自己评价,并独自体验成败。
⑥内化:把取得成就的要求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并能自如地运用所学的行为策略。经过训练的学生,他们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更会根据自己的实情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学习成绩更好。训练成就动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有效。
2.引导合理归因。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改变不良的归因,学会合理归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判断其归因是否合理;接着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从中体验成败;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在归因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当学生把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予积极强化;若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工作难度,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时,教师则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归因指导是帮助学生学会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提高其士气,而不一定是找成败的真正原因。即使学生学习不好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脑子笨,也不能作此归因,否则归因有害而无益。当一个学生已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仍然失败时,教师不能仅仅指出其努力不够,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析。引导合理归因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反复进行,直至学生形成稳定而理想的归因倾向为止。
消除无力感和增强效能感
1.消除学生的无力感。对那些经历学习上多次失败而变得自暴自弃,产生无力感的学生,应该采取措施去减轻或消除他们的无力感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知识与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关注知识的获取,淡化考试成绩,减轻失败压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视其为吃一堑长一智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全面提高书法艺术教育教学品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按照校长和各部门条线的工作部署安排,本学期书法组将以校内“书法节”为主线,优化书法课堂教学、全面提高书法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按计划推进市教委直接委托课题“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搭建平台、建设资源、打造机制,结合书法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书写兴趣。以“书法联盟”的开展为契机,做好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交流互动,推动书法特色内涵建设,使书法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工作目标】
管理目标
1、书法教师素养管理。
(1)提升教师书法书写专业技能。组内教师利用课余、空闲时间研究书法书写技能,相互交流书写经验。
(2)结合美育联盟教师篆刻培训,提升组内教师书法篆刻技能。
(3)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组内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2、书法教育质量管理。
(1)不断提高学生书法修养水平。完善书法课程设计,推进书法艺术进校园,提高学生的书法艺术素养。在普及教育基础上提高区级以上比赛活动成绩。
(2)强化常规书法课堂教学五环节管理。本学期重点抓好辅导环节,要以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为基础,推进教学质量评价的改进,不断提高书法学科教学质量。
质量目标
1、做好本学期四项书法重点工作。
(1)办好校第十届“书法节”活动。
(2)按计划推进2021年度上海市教委直接委托课题“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3)组织好闵行区第二轮美育(书法)联盟工作。
(4)做好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交流互动。
2、贯彻落实本学期两项书法常规工作。
(1)做好书法优质化课堂教学工作。
(2)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重点工作】
1、办好校第十届“书法节”活动。
(1)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
(2)在开幕式、内容、形式等方面争取有所创新,优化活动品质,不断提升莘城学校书法教育特色品牌。
(3)按照书法节的传统特色,继续开展第十三届校园“莘城杯”书画大赛、“名家讲堂”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走进经典、传承文化、弘扬传统、完善自我。
(4)组织、落实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项书法活动和比赛,给予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让全校师生对书法进一步认识了解,培养大家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展示书法素养的舞台。
2、按计划推进2021年度上海市教委直接委托课题“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1)2020年6-9月,完成申报书。
(2)2021年3月,完成论文《学校书法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3)2021年7月,完成论文《影响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因素分析》。
(4)2021年10月,完成论文《怎样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
(5)2021年11月,完成论文《中小学生书法学科素养研究》。
(6)2021年12月,完成研究报告《书法课程对提高学生汉字习得水平的作用研究》。
3、组织好闵行区第二轮美育(书法)联盟工作。
(1)按照美育联盟要求,继续组织并落实好本联盟各项活动,组织好联盟校积极参加各类书法比赛。
(2)邀请书法名家进校园,提高师生的书法鉴赏水平。
(3)结合区教工书法沙龙开展一系列活动。
(4)组织好篆刻进校园活动,并将经验、成效辐射到联盟学校,推动联盟校书法工作进一步发展。
4、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交流互动。
(1)按照莘庄联合体特色课程要求,继续组织好我校送教的书法特色课程活动。
(2)对有辐射作用的特色交流互动予以宣传,扩大辐射影响力。
【常规工作】
1、书法优质化课堂教学
(1)以备课组为单位,认真开展书法教育教学研究。认真贯彻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写字》的要求,积极参与相关教材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书法课堂教学。
(2)以带教、磨课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书法教师积极参加书法比赛、积极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不断提高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1)通过自学、培训等形式不断充电。丰富专业知识和修养。
(2)精心备课,设计精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书法产生持久兴趣。教学相长,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定期参加书法沙龙等交流活动,通过参展参赛等提升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团队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书法团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行事历】
周次
日期
主要工作
1
2.22-2.26
根据学校工作要点拟定本学期学校书法教育工作计划和方案。
2
3.1-3.5
筹备书法联盟、书法沙龙活动内容。
3
3.8-3.12
备课组计划、行事历、三定上交备课组教研活动“三定”申报;
4
3.15-3.19
美育联盟教师篆刻培训活动。
5
3.22-3.26
教学常规检查。
6
3.29-4.2
“书法沙龙”活动
7
4.5-4.9
期中考试
8
4.12-4.16
书法节系列活动
9
4.19-4.23
4月教学常规检查
10
4.26-4.30
组内研讨课
11
5.4-5.7
5月教学常规检查
12
5.10-5.14
教学研讨课
13
5.17-5.21
学生作业展示
14
5.24-5.28
6月教学常规检查;
校本训练调研。
15
5.31-6.4
五年级质量抽查。
16
6.7-6.11
书法学科成绩输录。
17
6.14-6.18
备课组工作总结交流会。
18
6.21-6.25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是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缺少文化色彩,教师的书法达标率普遍较低。为此,教育部加大了对教师编制的扶持,有些高校还主动承担能培养这部分师资。像北京的某大学自几年前起就开始对教师进行一系列书法的培训,在经过长期的教学指导、实际书法演练还有总结研讨,使这些受到培训的教师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方面都取得很大进步。另外,其他同类院校也纷纷开展类似的活动,均取得良好成效,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但从另一角度来说,由于教育政策的急迫与专业人才不相符合,目前教师资源缺失这一现象仍旧存在,这有待教育部的进一步解决。
(二)主要是课程标准不明确
教学《指导纲要》在对语文还有其他科目的参展下[2],对于书法这门课程的理念、教学内容、实施做了相关规定。上述的纲要,在中小学书法课程的开展当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与语文教学不同,书法教学无论是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以及设施的构建方面均不成熟。当然,这个具有指导性质的纲要还不能作为正式的课标。想达到标准,就必须全力以赴,动员相关力量,制定出合理的目标,丰富的内容。但由于其他各种问题的干扰,这些组织规划完备的方案也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想要明确的标准,就必须在各个方面进行完善,通过所有努力,达到目标准则,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三)书法教学研究需要加强
从哪里进行书法教育,又该怎么加深书法研究,书法课程怎么与教学有效结合,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在中小学书法课程中,教师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是书法教育研究的重点;书法课程教育怎样开展,书法教育怎么评价,还有如何处理好书法与语文课之间的关系,以及书法教学课内课外教学的关系都是在书法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解决策略
(一)加大培养师资力度
各高校要加强对老师书法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书法专业知识能力。在中小学教育中,语文老师也要不断学习书法技能,帮助学生提高书法写作能力。而对于学校而言,要引导具备书法专业知识的教师发挥其专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或者给相关的书法爱好者进行讲学,发挥其作用,营造全校共同学书法的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教师人员、书法家等,让其以导师的身份对学生进行书法传教。
(二)加快出台课程标准的步伐
书法课程的确立需要时间以及实践的共同作用,书法课程才能让教研部门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才能让其将书法课程当作考究的对象,才能使书法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获得相应的地位。有关调查显示,有些较发达城市的教师,虽然在进行书法授课,但其自身并未完全掌握与书法相关的技法,能力也十分有限,由于从前书法教学人才有限,只能大范围寻找师资人员,但是现在想真正做出点什么对于这些教师来讲就有些难度。也因此书法课程很难进行下去。
(三)编写适合书法特色的教材
在加强书法课程研究的基础上,最终编写出符合书法这门课程的教材。指导大纲中要求在进行学生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其内容一定要符合课程标准及相关课程要求,有序的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设计与教学相关的活动,落实目标,展现书法这门课程的特性。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材编写,并且满足在教学形式、书法美感等方面做出例子典范,做出符合中小学生发展并要与教学相符合的教材。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基本模式
(一)小学阶段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有限,老师可以逐步分段对书法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小学最初的两年将书写硬笔汉字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3]。在课堂教学上,老师可以将重点放在书写美观汉字的基础上,然后通过不同的例子进行详细讲解;再过两年,学生已经掌握了硬笔的书写,这时候老师可以教学生用毛笔进行临摹,老师帮助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楷体范本进行临摹,在初始阶段学生要注重共性,而非个性;最后两年,学生应从毛笔的临摹,转移到自行书写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素材,培养学生书法意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二)中学阶段
(一)书法课的教学定位
书法与音乐、美术同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学科,在教材与课程的编排中,应该以二者为参考,共同推进艺术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存在着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却忽视技能训练的问题,使学生操作能力不强;社会上一些培训班的教学模式又陷入重技术轻文化的机械训练中,缺乏人文内涵。书法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艺术类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技术性与艺术性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具体设置
书法课程的设置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训练,培养文字书写能力,掌握必备的书法文化常识。选修课主要是针对特长生的培养,为技能训练课,它适用于校内外活动课的设置,为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奠定基础。课时安排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均为每周1课时,共计2课时。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1.课程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设置课程、编排教材。体现出书法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2.课程由技能训练、文化知识、书法欣赏三方面构成。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书法素养的整体提高。
3.课程设置主要为必修课教学内容服务,从技能训练、文化知识两方面编排教材,同时兼顾选修课的学习。
基本教学模式
书法课以技能训练课、文化常识课、书法欣赏课三种课型为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技能训练课的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课是书法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技能训练课常采用“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示范模仿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引领学生进行参与性练习、模仿,从而获得知识技能。
教学方法:示范法观察法分析比较法纠错法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一整体感知一同步训练一展评反馈一课外拓展。其中,教师活动是:情境导入一展示内容一点拨归纳一示范引导一巡视指导一归纳总结一引导拓展。学生活动是:激发动机一自主探究一讨论交流一观察思考一同步训练一展评反馈一迁移运用。
1.情景导入 激发动机
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导入新课,可以采用讲故事、做文字游戏、对对联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学习“J”时,以“如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的形象描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更有助于把握“J”劲挺有力的特征。
2.展示内容 自主探究
书法学习不是简单的讲解、传授,更重要的是书写方法的培养。在教师引导下,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探究意识,提高造型能力。如在学习字的结构中,学生通过观察例字“禹、禺、尚、高”便可发现这些字都呈“吕”字形,上面的部件小,下面的部件大,下面部件完全可以托住上面。上面部件与下面部件的主体在一个空间内,“门”内的部件不能与两竖相连,能观察到这些有助于理解结构中的虚实和中轴线的掌握,对教学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3.讨论交流 点拨归纳
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交流,把自主探究到的知识点形成统一认识,这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要点、难点还需要老师予以点拨,提升认识的高度,例字“禹、禺、尚、高”中结构中的虚实关系和中轴线的掌握还是需要老师去点拨的。
4.示范引导 观察思考
学生对于书写的速度和力量一时难以把握,教师要把书写的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一个笔画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在展示中要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方法、速度和力量的变化。将抽象的难以言说的技巧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展示以实物投影的形式为最佳,亦可板书在黑板上。
(5)同步训练巡视指导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开始进行训练,教师在本环节要加强指导,在临写时要遵循“观察、临摹、反思”三个环节,养成认真观察的书写习惯。对于书写的难点老师可以对学生手把手的训练,同时要注意书写习惯的培养,书写姿势的纠正。
6.展评反馈 归纳总结
学生书写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掌握,能否把所学知识当堂达标,都可以通过作品练习展示出来。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之间互相点评,借此回顾所学知识,总结要点。
7.引导拓展 迁移运用
根据所学内容特点,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对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迁移,了解知识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科学的知识体系。如通过“连进道远述迫近这造通”的学习掌握了“辶”的书写方法、结字特点,然后练习书写“辶”偏旁的其他例字,使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说明:“示范模仿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更直接、更形象掌握所学知识,符合书法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方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注意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文化知识课的教学模式
文化知识课主要对学生进行书法文化知识的熏陶与渗透,以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促进对书法的理解。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进行常规教学。“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当堂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的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法交流展示法点拨归纳法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交流展示一教师点拨一当堂检测一能力拓展。其中,教师活动是:出示目标一巡视指导一点拨释疑一检测反馈一课外拓展。学生活动是:自主学习一交流展示一合作探究一达标练习一归纳总结。
1.结合学案 课前预习
教师把编写的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学生在学案指导下,掌握自学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另一方面要告诉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
2.互助合作 交流展示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预习中的难点讨论交流。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班同学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学生课上展示学习成果,展示的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导游的形式介绍书法胜地或文房四宝等知识;以小品的形式合作表演书法家学书练字的经历;以小记者访谈的形式与名家对话谈艺术特点等。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书法教育;传统文化;小学书法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一、前言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哲学思辨、美学思想及人文情怀,全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精髓。2009年,中国书法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书法界一件盛事。它表明,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二、 小学生书法教学的意义
1.书法是我国民族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历史同汉字一样源远流长,可以说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教师通过讲述书法的渊源和字体的演变,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讲述书家人品,增强道德修养。在书法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另外,在书法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尽管花了不少工夫,却总不见长进,因此常有些泄气。见此情景,我没有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拿了本有书法家学书法的故事书给他们相互阅读,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果然,他们很快想通了。
三、解剖笔法,循序渐进
对于初学者学习书法,我个人主张应从楷书入手,写楷书又是从基本的点画开始。这好比造房子,如果所用材料都不合格,那么房子的外表再好看,也是“豆腐渣工程”,所以学习书法理当从笔画开始,而每一个笔画都有正确的起笔、运笔、收笔方法,这对写好毛笔字是至关重要的。
四、小学生书法教育的方案
1.加强重视和领导
由于书法写字课没有与考试和升学挂钩,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许多学校虽然开了书法课或写字课,但大多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因此,要在中小学普及书法教育,首先要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层面上端正思想,充分认识书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实用,其更大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素质教育过程。在中小学设置书法课,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通过书法教育可以促进校风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有关书法教育的文件,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质量考核体系和学校教育工作的考核序列。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师资配备、课程安排、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要改变一些地方将书法课归入美术课或语文课的做法,中小学每周要保证一节书法课。令人欣慰的是,这种不良的情况正在慢慢得到改善。以往,在为中小学生开办的各种课外学习班中,语数外等主课是最热门的,但在近几年,随着国家的提倡和家长们对孩子教育观念的新认识,国学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渐渐成为孩子和家长青睐的科目。这种没有与考试和升学直接挂钩而纯粹以陶冶性情、传承文化为目的的学习反映出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更成熟的眼光和更长远的认识。
2.培养合格的书法课教师
目前,教育部门虽然出台了将书法课纳入必修课程的条例,但是没有出台解决师资问题的具体办法。据调查,目前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书法老师大多是由美术课老师或语文课老师兼代书法课,凡是在写字、书法教学上有一定经验的,都可能承担书法教学任务,真正书法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很少。虽然国家教育部在200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期就明确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毛笔书法课,但是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广州等几个省能基本按要求开设书法课,其他省市都因短缺书法教师而无法开设。2007年9月广东省在新学期全省中小学中开设书法课,结果书法专职教师缺口2 000多名。
3.编写适用的书法教材
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由于书法教育被忽视,截至目前,全国没有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中小学教学用的书法课本。很长一段时间内,书法启蒙教学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在双钩的楷书笔画轮廓内,标上提、顿、折、回的运笔路线,作为习书入门的基本笔法。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觉得练书法很难,运笔时往往反复顿挫、战战兢兢,写字由此变成了画字、做字,效果很差。因此,尽快编辑出版一套中小学适用的汉字书写及书法教材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由于中小学生生理特点的变化,书法教材无论在指导思想,内容确定,还是编排形式等方面都应体现出它的现代性,而不能拘泥于一本传统的字帖。应该把在书法教育第一线、有经验的书法教师聚集起来,编撰一套真正适应中小学书法课堂教学的科学教材。
五、巧说“谜语”等开头,善用“故事”等结尾,探究趣味的书法课堂
1、 谜语导入法
设计一则贴近本课内容的谜语,为学生设置悬念,抓住他们的心理和注意力。比如:我在讲授笔法横折钩和“用”字时,这样设计的导言: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背诵古诗,早晨背诵古诗已经成了我们班级的一大特色。这堂课老师也带来一首诗,但这首诗比较特别,它是一个字的谜面,请同学们读完这首诗,猜一下这个字谜好吗?
2、情境导入法
书法课也可以设计人文性的情境导入,如我在讲授横折撇及其应用时,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炎热的夏天,太阳像火一样笼罩着大地,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支驼队顶着烈日从远处走来。同学们,这只驼队这个时候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同学们一下就想到了本课将要出现的第一位演员:“水”。一幅沙漠风光的美景揭开了本课的序幕。
3、欣赏性结尾
利用书法欣赏达到收尾特效。我在三年级讲授毛笔笔法时,就曾用欣赏来结尾。精选历代名碑名帖中的楷书书法精华,做成一个个小片子,每一幅书法作品上标注上作者及其所在的年代,这些作品用多媒体软件串联起来,配上精美的古曲,如高山流水。辅以提问的形式:你喜欢这些书法作品吗?在这些书法中,你最喜欢哪位书法家的楷书?你有什么感想?
4、故事性结尾
历代书法家学书成才的故事、汉字书体演变的过程等,把其加工成为课堂的结尾艺术,学生都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比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清代邓石如日尽盘墨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怀素用芭蕉叶学书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
关键词:中职;书法;开放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39-02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高素质包括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还包括人文素养。而能够书写一手规范、整齐、美观的汉字,便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良好体现。因此,近些年来书法课程已成为中职学校公共素质教育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在现代教育观念和立场之下,审视中职学校书法课程的实施不难发现,当下中职书法教育存在诸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地方。比如,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和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较低,导致书法教学方法失当和学生学习效果欠佳;教学中普遍存在偏重讲解理论和强化练字,学生难以把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自己的练习有机结合,练了很长时间却进步不大,从而对学习书法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了厌恶感;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书法教学的美育功能、忽视了书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中职学校书法教育的效能。基于笔者多年从事书法教学工作的经验,现就书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的训练与评价等谈几点浅见。
针对职教专业的性质,
开放性地整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书法教育都是依靠口传手授进行的,而现代教学主要依据教材。目前,中职书法课程并没有统一的教材,大多数书法教师都借助于各种字帖授课。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思想和目标还是站在“写字”的立场上,要求学生临摹一本字帖或一种字体,以临摹的“像”为宗旨,学生的模仿力虽然得到了训练,但个性和创造力却受到了禁锢,同时,也没有体现出书法的美育特点、实用性质和时代特征。因此,中职书法课程内容应关注现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关注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使之针对性、实效性更强,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书法教育要求。
面对中职学生,书法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和专业要求来整合,应力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就可以将“一二三……”、“壹贰叁……”、“123……”、“元角分……”、“合计、现金、支票……”等各类数字的规范书写和会计专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整合到日常教学内容中,并且设置情境教学,着重指导与练习,要求学生人人过关;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书法教学时,就可以将书法的字体演变和风格特点、书法的审美、各种书法形式的赏评等内容整合到教学内容中,渗透该专业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能迁移的相关书法知识;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可增加求职应聘应用文书写的内容介绍,并进行求职简历书写的模块指导与练习,令学生在制作简历时体会到练字的重要性;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可增加小学课本的课题与教学内容的书写指导内容……这样,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和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书写需求,增加相关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在书法课中学习目的明确,充分感受到书法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书法教育提高实效性。
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开放性地进行实践训练
中职学生多是因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入普通高中而选择中职学校的,学习成绩一般处于中下等水平,普遍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文化底子较薄,领悟能力偏弱,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容易灰心和自暴自弃。但是他们又具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等特点。所以,要想保证书法课程的课堂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特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枯燥而艰苦的书法练习变得不令学生反感甚至对之产生兴趣。
(一)因材施教,分组要求,分层训练
书法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心态、书法功底等进行分组,一般可以3~4人一组,选择有责任心、学习积极、书写水平在中上等的学生作组长,这样易于形成“互助式小组”,有利于发挥学生之间的良性影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训练、分组考核、布置不同作业等方式,进行隐性或显性的分层次教学。比如,对有的小组节节课都检查其练习作业,对有的小组的练习量适度加大,对有的小组侧重于书写结构的训练,对有的小组侧重于书写态度的关注……同时,在检查和指导的过程中,偏重于小组群体互助情况与共同进步结果的评价,积极肯定小组长的“小老师”工作和组员的点滴进步,充分发挥“互助小组”的作用。如此一来,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有了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练习中就少了畏难情绪,容易获得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大大增强学习和练习书法的信心。
(二)结合生活,注重应用,多样练习
书法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练习很重要。但师生都很容易走入“字是靠练出来的”误区,过分强调“多临帖”、“反复练”,同时,学用脱节,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不到书法给自己带来的益处,久而久之就对书法学习和练习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练习中要加强学以致用的指导和引导。比如,在阶段学习后的创作练习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让学生以“我喜欢的歌”为创作内容进行练习。学生书写自己喜欢的歌词内容,不仅兴致勃勃,而且自觉地提高了练字要求,感到练字有意思,有收获。还可以在训练中不局限于传统的章法训练,让学生通过制作书签、书写贺年卡和邀请函进行创作训练,增加练字兴趣;可以结合校园的文化活动,通过辅导学生书写宣传标语和通知等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在春节前指导学生学习春联的书写……如此的多元化训练,能使学生在学以致用中获取成就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产生更大的学习书法的动力和热情,达到身心的全面发展。
基于教育改革的要求,
开放性地实现多元评价
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书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评价的结果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反馈,也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和期望。目前,学校书法考核与评价的方式多为“期末一张纸,一分定乾坤”的状况,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评价,也不利于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和激励作用。因此,书法课考评机制要进一步科学化、多元化,要注重日常考查和隐性考查,注重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考查。
在考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不囿于书法作业或书法作品的完成质量,而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一是采取“考查+考试”形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期末进行传统的结业考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进行灵活多样的考查,按照百分比给出书法课程的综合成绩。二是改革考试的试卷形式,通过书法书写活动对学生的书写素养进行综合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硬笔书法学习时,就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出一本手写的“硬笔书法作品集”,根据学生“作品集”的质量对“合作”和“分工”进行评分。这种形式在多次实践中都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兴致盎然,合作编出了一本令人惊喜的“作品集”。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他们给“作品集”起了时尚而又主题鲜明的名称,如《字也疯狂——某某组合硬笔书法》、《面子?面子!——字如其人》等等。学生们还颇有创意地在“作品集”中展现了他们自己查找的书法理论常识,一笔一画地抄录其中,增加了“作品集”内容的丰富性。他们有的参照市面的出版格式,所出“作品集”不仅设计美观,还绘制了条形码且订出了价格;有的是创新设计,做出了书卷等形式各异的“作品集”。在完成“作品集”的过程中,他们根据每个人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左右结构范字的书写,有的负责上下结构范字的书写,有的负责书写硬笔书法作品,有的负责整个作品的装帧设计等等,每个人都各尽其责,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优势,在组内达到了资源和优势的互补……这样的评价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某个字书写是否合格,更体现出学生综合书法素养与团队合作意识,比传统的考试更有意义。三是要加强学生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多年的教育改革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不仅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对同学和对自身的评价中来,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来认识自我,这既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标志,也是其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督导、自我评价的主动学习潜能,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以上仅是笔者通过实践的一管之见,希望与同仁共同探讨,得到指正。
参考文献:
[1]沈鹏.书法的“教”与“学”[J].中国书法,200l,(1).
[2]陈元龙.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2).
[3]许建新.从写字到书法,与时俱进的“全人教育”[J].中国钢笔书法,2003,(7).
[4]俞芳.教师效能与书法教学的有效性[J].艺术百家,2005,(2).
[5]胡宇晴.书法分层教学的原则和措施[J].青少年书法,2004,(23).
[6]郭东兵.书法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分析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7]何晓云.书法课型模式郗视[J].绥化学院学报,2007,(2).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微课;《勤礼碑》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1-0042-03
如何在师资力量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进行扎实可行的书法教学工作,是摆在很多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基于书法教学的现状,用开发书法微课程的思路可解决当前学校书法教学的实际困难,即以学校书法教育方面擅长书法的老师为课程资源,依据《书法练习指导》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用楷书颜真卿《勤礼碑》为学习范本,开发书法系列微课程(笔法教学、笔画运用、结构教学),以期望达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激发学生书写兴趣,提高学生书写技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标。
一、书法教学与微课的结合
1. 传统书法教学的短板
书法教学,一般来说有三大基本问题:笔法、字法、章法。其中以笔法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笔法就是控制毛笔的运动,以写出符合一定要求的点画或线条的方法。作品是静止的,我们从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无法直接观察到书写的运动,但是书写的运动变化保存在点画的形状上。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过:“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笔法的变化贯穿于书写操作的一切细微处,同时又隐藏在点画内部,难以窥测。这是人们对笔法始终怀有神秘感与畏惧之心的原因。控制笔法的运动在书写结束即已消失,留下的只是静止的点画,从点画的形状去感受运动,毕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感受的深度和准确性都是问题。古代没有摄影机,没有影视资料,没能记录历代书法家的笔法技法,传统书法教学必须经过老师亲自传授,代代相传才可能掌握。“盖书非口传心授而云能知,未之见也。”(唐・卢携《临池诀》)。传统书法教学受制于老师的口传心授,受制于教师的书写水平,受制于时空地域的限制。
2. 微课在书法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引入课堂,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传统书法教学的短板。微课以其巨大的技术优势,不仅能实现书法技能的口传心授,而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能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看清点画的书写运动轨迹,感知书写的节奏和韵律,为学生快速、准确掌握书写笔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只需要将优秀书法教师的书写技法,录制成一系列的微课,最后形成课程资源,就能有效解决书法师资水平不高的授课困难,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书法微课程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书写方式,方便学生多次学习,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为学生不断提高书写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书法教学与微课的结合
“微课”引入书法课堂,促进了学校书法教学多样化发展,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以教学音视频为载体的一节节微课视频,将书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以直观的演示和示范,让学生学得轻松。传统书法课堂时间太长,学生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难免打折扣。如果把教学内容浓缩成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堂,就像电脉冲一样短暂而强烈,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习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书法微课程以简短的音视频为形式呈现,容量大小适合上传并至相应的学习平台,这样便于师生在线观看、下载、保存,实现移动学习。书法微课程还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和拓展资料库,供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时间来自主安排进一步的学习。
二、书法微课程研发流程
从课程原理的层面来看,书法微课程的研发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书法课“学什么”,还要反映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内容。因此,其课程结构就不能简单等同于微视频的制作和网络信息的传递,还需要清晰地反映微课程的“学习问题(目标)”“微视频(内容)”和“学习诊断(评价)”之间的关系,确保微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达成微课程的预期目标。其具体流程如下:
(一)知识萃取阶段
根据颜真卿《勤礼碑》笔法训练,罗列出需要训练的笔画类型,并对具体笔画的书写要领,从起笔、行笔、收笔进行系统梳理。这些笔画的技法要领,是书法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如表1所示)
(二)教学设计阶段
1. 确定书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没有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账。书法教学目标应该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个维度来设计确立。
2. 依据内容标准界定微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规定着某一学段学生学习后所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非具体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的罗列。因此,基于标准的微课程研发研究者首先需要在理解内容标准的基础上,界定与之相一致的微课程目标。其次,依据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按照教育目标的陈述方法和策略描述微课程目标,确保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程度、知识内容相一致。以颜真卿楷书《捺的写法》教学为例。(如表2所示)
3. 设计书法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步骤,也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框架。流程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根据书法课的学习特点,笔者制定了书法课堂的“七步”教学流程:
导入新授示范练习评讲练结。
在“新授”和“示范”这两个环节中使用微课程。根据新授的书法内容,选择相对应的微课学习内容。新课结束后,将微课上传校园网、班级QQ群共享空间,继续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新授要领,帮助学习者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
4. 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基于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分析各种不同的教学要素及相互关系,确立教学的基本思路,确定组织形式,合理选择,组合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步骤。书法微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发兴趣。微课视频中,也要对学生书写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进行预设,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书写水平。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的口头讲评与书面批改都要以鼓励为主。教学巡视时,直接在学生的纸上示范,都能起到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2)精讲多练。在讲解技法要点时,无需强调过多注意点。微视频重点拍摄毛笔运动时起笔、行笔、收笔的重点、难点上。可以用声音提示、字幕、放慢书写速度等方法让学生关注书写难点。注重知识的视频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书写。让学生在书写中践行要领,在体验中加深对要领的理解。
(3)重视说评。书法教学时,老师要放手让学生看、说、评,不仅让学生对美的书写有明确的认识,更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看法得到认可。学生在评说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对书写技法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和审美力。
(三)撰写脚本,拍摄微课
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策略后,就可以进行脚本的撰写了。有了脚本,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每一步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以颜真卿楷书《捺的写法》微课为例。(如表3所示)
微课脚本设计后,首先,微视频讲授者需要和微视频拍摄人员沟通拍摄意图和注意事项,布置拍摄环境(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准备书写示范工具、视频拍摄设备,确定拍摄时间等。其次,拍摄过程中,依据脚本实施拍摄任务,逐渐形成合作伙伴之间的默契。微课视频拍摄完成后,依据微课程脚本进行剪辑,添加字幕、图片、音效等,完成后期制作。制作完毕后,进行视频播放,依据书法教学目标审视微视频效果。最后,微课,收集师生使用后的反馈建议,根据学情需求,及时调整和修改,不断提高书法微视频质量和实效。
书法微课程开发,依托于教师个人较高的书法素养、语文素养。换言之,教师在书法上的特长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活水源头。书法微课程的研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研发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老师既要懂书法,又要会讲书法;既要有书写技术,又要懂信息技术,更要有兴趣,能坚持不懈的形成微课的“课程”。书法微课程研发,一定要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程研发的过程,与其说是教师在教学生,还不如说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的升华,可谓“教学相长”。课程研发的过程中,需要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改进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质量。书法微课程的开发中还要避免“重视频、轻课程”“重讲授,轻探究”“重技术、轻设计”的偏差。笔者相信,书法教学与微课程的结合,必能促进中小学生书法素养的快速提高。最后,笔者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微课程研发的心历路程:“起于兴趣,施于理念,实于践行,成于坚持,贵于创新。”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2013.
[2] 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47.
[3] 李锋,张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微课程研发[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23-27.
关键词 书法 师范 教学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识码:A
1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书兴趣
教学中首要关注学生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在不断强化其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书兴趣。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书法本身特有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书法史、赏析书法佳作、组织学生交流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萌生自豪之情和使命之感,迸发出学习书法的兴趣。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作用,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师范生将来的工作性质,使他们意识到书法学习对今后的帮助。再次,要让学生增强练字的信心,促使兴趣内化。要使学生的练字兴趣不转瞬而逝,就一定要将外在不稳定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稳定的需要和决心,这个过程中学习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2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传统的书法教学大多是“教师以多示范为主,学生以多练习为主”,这样容易使教和学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要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可优化以下教学环节。第一,优化示范。示范是使学生迅速领会书写要领,进行有效练习的重要途径。第二,优化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总结,要比教会学生写出几个漂亮的字更为重要,所以要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第三,优化练习。书法教学要讲练结合,方能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3渗透书法赏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书法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书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书法课不能仅是练习,一定还要定期安排欣赏课时,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多欣赏名家名作,使他们在心态、性情、认知、意趣等诸多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并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注重临摹,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以致用的引导,致使不少学生只会打开字帖照着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要求学生学习书法家们的运笔和结字的技巧,并把其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书法练习中来。在学生练习到有一定的基础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注意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尝试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能够学以致用,走出“只会临不会用”的悲哀。
5书法教育在师范院校中的现状
据统计,全国有百余所师范院校开设有选修、必修和提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普及性教育的书法课,但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和约束,其现状令人堪忧。新设课程的不断涌现,使书法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下,陷入了形同虚设的尴尬境地。第二,教学设施条件落后。书法课需要具备特定的教学设施与条件。上课时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听边训练,必要时,还得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一个一个的指导,手把手的教。因此,书法课的讲授,首先在学生人数上就要受到限制,否则,教师就很难顾及大多数。第三,学生学习任务繁杂。写字是文人必备的基本功,历来文人都很重视书法的学习,虽然现代人用笔特别是用毛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它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必备基本功。
6师范院校书法教育的对策
(1)领导的重视。一门课程的教学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从事教学管理的决策者对它的重视程度,因为从教学计划到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提供,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措施的贯彻、监督、指导,他们都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培养具有专业学科水准的书法教师,保证书法教学的规范化。书法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优劣,只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书法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水平高、技巧能力强的书法人才。
(3)确立考核评价标准,严格实施考核。对学生书法考评标准的建立是书法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书法评价标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从书法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确定。
高师书法教育应结合中小学对书写能力的要求和书法审美的要求并联系高师学生学习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用以指导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西泠印社出版社,1992.
[2] 沙孟海.高等书法教程序[J].中国书法,1992(1).
[3] 王永钊.教师书写技能与书面表达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 赵宝平.精博并重 海纳百川[J].美苑,2006(05).
[5] 赵嘉熙.书法艺术与书法教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6] 康有为,崔尔平.广艺舟双辑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7] 李建春,王绿竹,柯川.高校公共书法教学方法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8] 徐虹敏.书法教学的十种方法[J].教学与管理,2003(02):63-64.
[9] 何永胜.高校书法教学探索[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