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临床检验个人实习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习生 体会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和修养
带教老师是医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临床实习带教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2 注重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实习生作为具有广泛科学知识和良好医疗技术的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3 树立实习生 的生物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1]。实习生在上岗前要先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
4 加强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是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理论准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是最基本的,我们在带教过程中,要使他们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以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 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对检验仪器了解不多,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因此我们在带教过程中,不管是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养成其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对于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直至掌握。
6 树立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前和分析后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2]。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7 加强实习生外语、计算机学习
外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流工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门工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国外检验医学的前沿。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和医学检验相关信息的获得。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实习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8 相互交流,及时总结
相互交流,才能知道差距,及时总结,才能获得提高。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会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让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带教方法,让学生给带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共同解决。同时我们也会定期举行带教老师的检验教学研讨会,大家相互传阅写带教记录,交流带教经验,以获得共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1高等医学院校无急诊检验实习要求
目前医学院校在临床检验实纲上没有急诊检验室的实习内容,也没安排实习时间,这样使学生在急诊实习无实习任务、没有实习目标,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认为在急诊检验实习只需了解一下即可。
1.2医院检验科不重视急诊检验实习
目前各个医院检验科不重视急诊检验实习,实习时间安排上也只有2~3周,并且大部分没有制定急诊检验实习教学计划与考核制度。作为带教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时地要处理急诊标本和窗口采集标本,时间仓促,很难系统性地给学生传授急诊检验知识与技术,学生在急诊检验实习只能蜻蜓点水。
2改进临床检验急诊实习教学的对策
2.1急诊检验实习时间安排
目前急诊检验实习时间只有2~3个周,时间太短,学生不能系统学到急诊检验技术,需要调整。建议临床检验急诊实习安排6~7周,具体安排如下:
2.1.1急诊检验环境与流程的熟悉(1周)临床检验实习生初来乍到,对急诊检验室环境不熟悉,流程不清楚,看到急诊检验室忙乱的情景,无所适从,难以入手,因此实习生需要有一个了解和适应过程。让实习生跟着带教老师,看带教老师操作,听带教老师讲解操作流程,空余时间告诉实习生整套急诊检验的基本流程,同时告知流程中相对应的各项具体急诊检验制度。
2.1.2急诊检验窗口实习(1周)让学生深刻体会标本采集、接收、拒绝制度并应用于实际,把需要急诊检验的和非急诊检验的分开,加深对各类合格标本概念理解。对于不同时间采集接收的标本要按时间先后统一放置在未检标本架上,这样先来先做,防止因急诊标本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而影响报告的及时发放。急诊检验窗口有时急诊患者很多等着采集标本,患者急,医务人员心里也急。这时要求学生沉着冷静,工作思路有条不紊,既要反应灵敏,采集标本时动作快速,同时又要和患者沟通,获得患者主动积极配合。耐心告知患者取化验报告的时间和地点,对于患者的咨询要通俗易懂地解释,尽可能帮助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困惑。不要因为患者又多又急而不耐烦,要做到心理稳定、急而不乱,防止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1.3检验技能的培训实习(3~4周)急诊检验仪器仪有10余台,要求实习生熟悉各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用途、保养和维护制度,掌握操作方法,让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检验仪器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指导实习生做好每台仪器仪每天、每周、每月的检查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以保证急诊检验24小时正常运转。急诊检验仪器多,故障率相对其他科室要多,实习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各类仪器的故障排除方法。急诊检验项目繁杂,标本种类多,经常好多标本差不多同时送来且大多要在半小时内出报告,这就需要工作思路清晰,合理安排时间,各项检验同时穿行,充分利用时间空隙,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提高工作效率。如需要离心的先离心,在离心这段时间内做血常规和血气分析,血型、快速表抗、快速CRP、大便常规等,然后把离心好的生化、凝血、免疫标本上机,再去把前面先做的报告发掉。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多次训练。强化临床检验实习生的质量控制意识。要随时对实习生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对于每个标本的分析都要进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每天做质控前检查仪器上全部试剂是否24小时够用,如不够须马上更换后再做质控,让实习生参与室内质控的全过程,学会判断是否在控,失控的处理措施,理解质控规则。每天质控后若中途更换试剂、仪器维修等须重新做质控。如果发现有检验项目失控和仪器故障无法尽快得到解决,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启动应急预案,任何情况下都要让急诊工作顺利进行并保证质量。
掌握各类检验报告发放的要求,记住所有检验报告必须是质控在控的情况下才能发放。发报告时要认真核查,发现异常的、极高的、极低的必须复查,连续几个标本结果都偏低或偏高的须找原因,重做质控。一些检测结果出现与临床不符的,必须与临床医生沟通,必要时应重新采集标本。出现异常结果时先自查准确无误后与临床医生沟通。出现危急值时应高度重视危急值的报告,认真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3]。加强实习生职业素质培养,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和自我防护。定期对实验室操作台、仪器、冰箱等消毒擦拭,各类试剂、器械、物品定位摆放整齐,做好标本保存处理工作,做好各类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急诊检验室实验物品多、标本杂且多、废液废物多,要求实习生每做好一个实验后,把还有用的实验物品放回指定位置,产生的医疗垃圾按规定处理,如果实验过程中意外溅出污染实验室和实验器械的,要及时消毒处理并拭擦干净,做到自己经手的事自己做好。学会对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洁,保持实验室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标识明确,保持实验室工作环境整洁。
2.1.4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1周)急诊检验24小时不间断,值班时一个人身兼数职,实习生马上就要走向工作岗位,因此有必要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带教老师和实习生互换角色,要让实习生当家作主,从标本采集、接收、实验操作、质量控制到结果报告独立完成,带教老师认真观察学生所做的每一环节,全程关注,当发现他们操作及工作思维上的不足时及时进行指导,保证急诊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2.2急诊检验实习教学方式调整
2.2.1岗前培训采用讲座的形式,告知临床检实习生各项急诊检验制度,急诊检验日常工作流程,并把各项制度贯穿于其中讲解,让学生进入急诊实习前对急诊检验有初步了解。
2.2.2实习任务与考核制度的制定制定急诊检验的学习任务和考核标准,让学生学习有目标,提高实习积极性,对于带教老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急诊检验技术的掌握程度。
2.2.3急诊实习时间段的安排急诊检验室是整个检验科综合性的科室,实习生在急诊检验室实习相当于整个实习期的总结与巩固,在实习科室先后顺序安排上把急诊检验实习放在后面,这样实习生有一定的临床检验工作经验,胸有成竹,以适应随时而来的各种急诊检验工作,熟能生巧,有助于提高应变能力和各种基本技能,统筹安排各种检验项目与时间,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临床检验实习生应急能力培训(急诊值班)
急诊检验不仅要有全面的检验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强烈的急诊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反应灵敏、动作快速。晚上急诊检验值班时一个人身兼数职,经常性急诊标本多而应接不暇,加上窗口急诊患者一个接一个来采集标本,众多标本中又有特别急的,这种情况是培养学生应急处理能力的最好时机,让学生参与晚上急诊值班,带教老师在指导监督的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应急处理,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各种检验项目与时间,提高急诊检验应急能力。
2.4急诊检验实习考核方式
急诊检验考核应从急诊检验技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职业素质等几方面入手进行系统考核。在考核时,要模拟标本繁杂、检验项目多、窗口急诊患者多的情景,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所有检验项目。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再进行培训考核,直至合格。
3讨论
关键词:临床检验 高职 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11-02
高职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教育类型,其专业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医院检验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部门临床检验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自2004年开办医学检验高职专业以来,其专业课均由附院检验科带教,在十余年的带教过程中,我们在提高检验高职生临床检验技能方面做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
一、检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针对某一具体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强调岗位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过去的教育模式把高职当作本科的“压缩型”,即以学科知识为本位,企图为学生提供终生职业所需的知识,从而淡化了对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有所下降,在校三年期间既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造成了培养目标与临床检验一线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临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常规检验为主,涉及血、尿、便与穿刺液等常规项目,手工操作项目较多、在临床应用最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通过总结前几届的办学经验,从2010年开始教学体系主线逐渐转变为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为此,我们对教学体系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革:(1)确定培养方向,首先明确三个阶段重点培养内容,即检验基本技能、检验岗位见习与检验岗位顶岗实习。这三个阶段涵盖了对学生基本技能、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三方面的培养。(2)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在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内容安排上考虑到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对理论课内容删繁就简,增加实验课技能培训学时。理论课的难点贯穿于实验课中讲解。(3)拓展学习环境,利用我们在临床检验一线工作的优势,安排学生来我院检验科见习以增加感性认识。(4)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根据国内检验行业的发展与自治区各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对实验课内容进行调整与精选,使学生在教学实验室就能熟悉临床实验室常规项目的操作方法。(5)改革考核方式,并根据自治区具体情况制定毕业实习目标。
三、利用实践教学巩固理论基础进而促进技能水平提升
由于本门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之后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触过临床,许多抽象的理论不能理解与接受。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把涉及到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在实验课中讲解并贯穿于实验操作中,使过去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变得容易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到异型淋巴细胞时,理论课只讲概念,具体形态变化安排在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三种类型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鉴别点,最后老师做小结并留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难点变得容易理解。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操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组织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熟悉检验科常用项目,观摩规范操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极好。通过实践,学生们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拓宽了视野,为今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四、以问题为导向提高融会贯通能力
临床检验项目较多,多为手工操作,一张化验单可能包含若干个操作项目。例如尿液常规检验包括理学检查、化学检验与沉渣镜检,而化学检验又包括十余个项目。如果学生只做其中一项,没有问题。但是让学生做一个完整尿液常规分析,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分别设计病例题。例如:患者,男,因发热、腹痛六小时无缓解前来就诊。问:该患者首先应做何种实验室检查?具体包括哪些项目?通过临床疾病概要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做三大常规检验,由于发热需要做血常规检验,重点查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判断是否有感染。腹痛可以由胃肠道炎症、阑尾炎、尿路炎症或结石等引起,还需要做尿常规与粪便常规检验,重点查尿液中有无红白细胞、管型及尿蛋白。粪便应做涂片镜检与隐血试验,以鉴定消化道是否出血。思维中有了基本框架具体操作每一项实验,就能把凌乱的实验项目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在一起。把过去死板的、教条的实验室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技能操作。另外,还要求学生两个人一组互相采血做白细胞计数,由于技术误差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此时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结果,带教老师以此问题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学生会明白原因所在,异常结果可能是由技术误差导致,经过反复练习后可消除误差。通过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带教老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指导与纠正,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并达标。
五、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条件
熟练的临床检验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学生不能达到相对熟练的程度,因此,要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反复训练。根据学生的申请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检验技能。
六、改革考核方式以考促学
通过技能考核检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督促学习。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构和考试管理中,加大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例,操作考核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目的在于督促学生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放在首位。技能考核方式包括随堂考核与结课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考核方法的细化,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重视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是高职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完成第一年公共基础课与第二年专业课后,通过进入医院实习,把在校学的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完成医学生向检验工作者转变的重要过程。在毕业实习期间,制定切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的实纲,并编写实习手册。入科一周熟悉环境后即为实习生安排相对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与老师一起值班,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熟悉并掌握临床一线的工作流程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从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承担一线工作。
通过随机了解与反馈,近几年的毕业生在进入各级医院后,经过短时间适应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甚至成为年轻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检验高职专业的教学方式经过几年不断改革与实践,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我校于2014年开始招收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此之前,主要教学对象为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相关检验技术,而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培养学生相关技能的基础之上,还要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1]。针对招生层次的变化,明确目前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我校相关教师的中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经验丰富,而高职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均有别于中职课程,需要相关教师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手段[2]。(2)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一般采用特定的形式开展,实验步骤和结果都是确定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机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这就需要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并构建科学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体系[3]。(3)目前,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多与附近的医院合作,充分利用其平台的优质资源,开设应用性、综合性实验,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2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2.1改变基础实验教学手段,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基础实验着重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强化专业基础和实验基础[4]。本教研室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遵循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示教为辅与多媒体教学弥补的原则,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对于一些实验室难以开展的最新实验项目,教师可以通过微视频演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具体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5],包括准备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研讨、实验总结以及科研活动,实现教学相长。学生轮流参与实验准备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以5~6人一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归纳成败原因,总结经验。2.2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实验能力与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6]。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我校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课和理论课学时比为1∶1,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培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人才的关键[7]。我院传统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设计见表1,改革后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模块设计见表2。本教研室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2.2.1抽签选择临床模拟标本。实验教师准备临床模拟标本,例如感染病原菌的尿液、血液、痰液、脑脊液、粪便等,学生抽签进行实验,两名学生一组或者4名学生一组。2.2.2设计实验方案。每组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微生物学检验程序。2.2.3实施实验方案。学生根据确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协助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做到总体调控,把握学生实验进度,保证其进行按时完成实验。2.2.4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对实验进行总结,讨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归纳实验成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验方案及实验步骤。2.2.5成绩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对其进行综合评定,给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成绩。2.3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实验教学方式,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模式。开放实验室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更应该是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研究课程)和师资的开放[8]。教研室每学期接纳一些自愿参与研究的学生,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掌握课题设计思想和实验技术,撰写实验研究论文,这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与科研一体化。2.4逐步建立医院实践体系。本教研室与长期从事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医技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建立了医院实践体系。我院对2015级、20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共6个班级,改革班学生在校掌握基本技能后,进入医院接受实验教学,共设接种、培养、鉴定3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同时对改革班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
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考核体系改革
本教研室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实验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重视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评价[9]。实验成绩主要由基础实验成绩、综合性实验成绩、开放性实验成绩、临床试验成绩组成。基础实验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综合性实验成绩包括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其中小组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15%,个人成绩由小组成员给出,占总成绩的15%;开放性实验成绩由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10%;临床试验成绩由医院带教教师给出,占总成绩的30%。
4讨论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新型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建立综合性、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难题能力。此外,逐步完善开放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验教学改革将课堂延伸到工作岗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实行多元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考核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独立操作能力。
【关键词】实习生教学;执业医师考试
为了培养理论扎实、技能过硬、具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现代医学复合型人才,各教研室在实习生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习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为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实施的方法如下:
1 岗前培训
要求院科两级进行岗前培训,院级培训内容有:医院基本情况介绍,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病历书写基本要求,医疗纠纷的防范,院感知识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实习生有关规定,学生公寓管理规定;各科室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培训。岗前培训的实施力度好,将对确保临床实习任务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通过系统岗前培训,让实习生了解医院的整体情况,加强了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个人素质,将角色从学生转换为医师,完成从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技能的转化,使其适应医院新的生活,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1]。
2 安排带教
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师带教,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病史采集方法、病历书写,指导实习生进行医患沟通、各种申请单的书写、查房、无菌技术、各种穿刺、手术操作,组织实习生进行疑难、危重、手术病历讨论,对各种检查报告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对会诊意见进行整理、分析等,加强了实习生基础知识巩固及临床工作能力。
3 基础理论培训
要求实习生每周参加全院理论课、各教研室小讲座。 根据教学大纲和实习手册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对常见病、多发病基础理论培训,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理论知识进行归纳,以求融会贯通,突出知识的横向联系,开阔学生思维,以利于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能力。每季度各教研室再组织实习生进行三基考试,对实习生所学基础知识进行检验,为执业医师理论考试作了很好的铺垫。
4 基本技能培训
首先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规范教师的临床操作技能,达到规范化、标准化[2]。再由各教研室根据自身特色进行基本技能培训,比如:内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病历书写、X光片阅读、心电图基础知识、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外科学教研室加强培训穿脱隔离衣、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消毒、铺巾、换药、拆线、清创术;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然后培训教师讲解并通过教学模具演示,学生再进行操作训练。各临床科室根据自身特色培训,比如:感染性疾病科加强手卫生消毒培训,呼吸内科加强血气分析培训。参照临床技能考核标准[3],每次培训结束必须进行随堂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使实习生熟练掌握技能操作,为执业医师技能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5 教学查房
每周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实习生进行规范的教学查房,选择正在住院的典型病人为查房对象,分别由本系统临床科室轮流查房,安排副主任医师以上老师查房。首先,在学生汇报病史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或向病人追问病史的形式,补充遗漏或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掌握病史采集和书写病历的要点,纠正不规范的内容;对需要保护隐私的病人,相应的病史汇报可在示教室进行,以免病人产生抵触情绪,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医疗纠纷。然后选一两名学生对相关体征进行检查,教师要在床边指出错误所在,并进行正确的示范操作。最后查房教师进行分析、提问、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既解决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又加深学生对“三基”的理解和掌握。
6 教学病例讨论
教学病例讨论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每月由教研室组织实习生进行讨论,主持教师为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教师承担,以学生为主体,首先由主持教师选择典型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一份病例,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实习生通过查阅教材和参考书,收集资料,再集中实习生展开充分讨论,并作书面记录,最后由主持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实习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4]。
7 完整病历书写
要求实习生每轮转一个科室,必须完成3份完整病历书写,实习生独立采集病史,按照《诊断学》第7版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5]书写,由带教老师修改评分后存档,如果修改后评分低于90分,必须重新书写,直到达到90分为止,病历书写的锻炼,对执业医师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8 举行临床技能比赛
每年不定期举行临床技能比赛,比赛项目有:病历书写、心肺复苏术、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等。比赛前制定周密的比赛规则,规定参考书、考核标准,统一评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临床技能操作,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发给荣誉证书。举行临床技能比赛,培养了实习生临床实践的能力。
9 考核、鉴定
实习生每轮转完一个科室,出科前3天内参加出科理论考试、基本技能考核,带教老师及时考核鉴定,集体评议,并安排不及格人员再培训并进行补考直到合格。实习生出科考核是对实习生阶段性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检验,为执业医师考试作了很好的演练。
10 开展实习生座谈会
每季度及每批学生实习结束后,举行实习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实习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加强了教学管理部门与实习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实习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看法及意见,认真总结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使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蔚平,李菊芬.P B L 教学法在高等护理专业实习生岗前培训中的应用. 护理与临床. 2007. 7:618~619
[2] 张凌琳,周学东,柳茜,于海洋.口腔临床实习生培养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的思考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0~71
[3] 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专家组编写.中国医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2.3
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校检验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了以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促进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改变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校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医学检验专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方式,规范学生技能操作,强化学生实训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一、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策划
技能竞赛由医学检验系主办,由系主任组织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及教师对竞赛进行策划,挑选本专业的竞赛实验项目,对该实验项目制定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并聘请本专业的校外专家共同进行论证,最终制定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实验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竞赛参加对象为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各班即将实习的同学,根据每年的实习时间从7月开始,竞赛时间安排在5月份。
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成立裁判委员会,由系主任担任总裁判长,下设三个分专业裁判组,由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分别担任各自专业组裁判长,选拔各专业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老师与校外专家共同担任裁判,每个专业组至少选拔5名裁判,其中校内教师3名,校外专家2名。
二、技能竞赛的宣传
技能竞赛方案确定后,由系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QQ、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详细介绍竞赛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竞赛所选用的实验项目、操作标准、评分标准、奖项的设立等,让学生对竞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
三、技能赛前的培训练习
由系学生会组织学生报名参赛,报名结束后,各相关专业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对报名学生分组后进行赛前培训,培训内容为讲解各实验项目的操作标准、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及扣分点等。培训结束后,利用业余时间面向所有报名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实验人员准备项目相关的器材与试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指导。学生练习前,指导教师先进行标准操作的示范,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学生进行实操练习,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做出纠正,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与点评。学生练习两周后正式开始竞赛。
四、技能竞赛的具体实施
1.竞赛项目的设置。竞赛开设三个实验实验项目,分别为“白细胞计数”“血清葡萄糖测定”“细菌革兰氏染色与镜检”,主要考察学生对临床检验基础、生化检验技术及微生物检验技术这三门主要专业课的实践操作能力。规定每名参赛学生都要对这三个实验进行操作。
2.初赛。参赛学生分别对三个实验进行操作,各专业组裁判对本专业的实验进行评分,并在学生操作结束后告知其在该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步骤及该步骤的分值,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扣分原因。
3.决赛。16名取得决赛资格的同学再次对三个实验项目进行操作,并在每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对该实验的临床意义进行描述,最后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总结性阐述。
4.奖项评选与设置。16名决赛同学的决赛成绩×70%加上初赛成绩×30%为最终的成绩,按最终成绩从高往低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由系主任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五、技能竞赛产生的影响
1.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影响
开展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还能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进行技能操作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中能有目的的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技能竞赛对教师的影响。我校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采用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安排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医院进行顶岗轮岗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岗位需求,掌握最新的临床检验技术,规范自己的标准操作技术,丰富自己的临床实践带教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我们也聘请医院一线的专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并请校外专家不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3.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影响。技能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理论也是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践做准备的。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在理论教学以后开展实验,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枯燥,学生也多是按照实验计划按部就班操作一次,对于不会的或者掌握不好的实验没有重做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高。通过技能竞赛的赛前培训,我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未完全掌握的项目进行反复的练习,指导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弱项进行专门的指导。通过指导,教师也能够发现自己在平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技能竞赛还促进了实践考核改革,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是一门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我校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将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平均分配,在专业课的考核成绩中,增加了实践操作成绩,占专业考核总成绩的30%。但由于各专业的实践操作考核都是单独进行且选取的实验都较简单,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综合能力。技能竞赛的开展,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各门专业课中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为我们以后各专业课的实践考核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们以后探索新的考核模式奠定了基础。
六、技能竞赛的缺点与改进
目前技能竞赛参赛模式多以个人参赛为主,所选实验项目也都是考察个人的操作能力。今后我们将探索一种团队参赛模式,既考查个人操作能力、又考查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竞赛奖励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考虑在以后的竞赛中,通过与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将竞赛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实习分配等进行关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七、结语
技能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升华,增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以赛促训、以训促教、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竞赛目标。通过不断总结技能竞赛的经验,为今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实习出科考核主要实施方法
1.1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
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专家对我院各教研室(组)主任、教学干事、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过程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含五站式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组成。
1.2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
在培训的基础上,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干事仔细研究考核原则,对照教学大纲,确定出科考核分为4个部分:日常考核占20分,病历书写占10分,五站式考核占40分,理论考核占30分。其中,日常考核、病历书写由各轮转科室指定专人考核打分,内科、外科大教研室汇总计算平均分;各科室病历书写份数有明确规定:内科16份,其中,心内科、呼吸科各4份,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及神经内科各2份;外科10份,其中,普外科、骨科各4份,泌尿外科或胸外科2份;妇产科4份,其中,妇科、产科各2份;儿科2份。五站式考核包括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历书写、口试,按临床病例的实际处置流程考核学生的项目工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病例选择实纲要求掌握的病种,病史、症状、体征等相对典型,每站考核细则由各科室指定专人编制,尽可能科学、合理设置得分点,由各科室主任把关,内、外、妇、儿各大组集体审定考核细则,组织专门考核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监考教师;理论考试由科教科统一组织,内、外、妇、儿按专业比例组卷,题型设置符合要求。
1.3实习前学生告知,第一轮五站式考核前进行预考
关于实习、考核要求在学生实习前的动员会上详细告知学生,让其明确实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临床工作,训练各项技能,用出科考核检验实习效果。在组织第一轮五站式出科考核前,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分别进行预考,确定考核流程顺利,考核细则无遗漏,考核准备工作到位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1.4实施考核,分析成绩,进一步改进
在实施第一轮出科考核后,组织各教研室总结考试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查缺补漏。发现主要问题有:
1.4.1平时考核评分标准掌握尺度不一,专业间存在差异,尤其对于考勤的把握,存在人情分现象。改进方法:及时召开教学干事会,确定考勤记录的严肃性,提示教师要公正、公平。
1.4.2学生平时的病历书写上交不及时,个别老师修改、评阅病历拖拉,影响分数汇总。改进方法:分别向学生、教师告知,规定各自完成时间,逾期不交者无病历成绩、教师个人考核受影响等。
1.4.3五站式考核确实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需科教科统一组织。存在问题有:①因为给出了具体病例,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时因病例不同判读的内容不同,成绩公平性受影响。改进方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一站,设置公共项目,内科为心电图,外科为胸腹骨骼X线片,妇产科为胎心图,儿科为胸片及化验。②外科、儿科真实患者难以找到,用标准化病人代替,效果不真实。改进方法:在考核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力求做到模拟真实患者的程度。③病历书写内容较多,30min完成时间紧张。改进方法:制订病历书写格式,给出必写内容,向学生宣教重视平时训练,提高书写速度等。
1.4.4从成绩分析看,学生问诊技巧、查体手法及速度、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存在问题较多。改进方法:与带教老师沟通,注意学生平时的技能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习中情况,解答实习中的困惑,给出建议,同时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教师,改进带教。
1.5形成完整考核标准
在实习生三轮出科考核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各专业病例库、辅助检查资料库、理论考试题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体会与思考
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通过出科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3]。通过借鉴兄弟医院的成熟经验,在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指导下,我医院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出科考核标准,这对于我院今后的实习阶段教学管理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完整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笔者体会如下:①该出科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过程考核又有阶段考核,既有技能又有理论。我院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核细则,内容完整,有相对量化指标,力求科学合理,更能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达到了较好的成绩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②该考核方法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在考核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与反馈,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有积极意义[5],对于教研室管理有良好的规范作用。比如教研室要成立考核小组,建立严谨的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统一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因素,考核内容统一按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题库建设,难易结合,既要完整翔实又要切合实际等,这些对于教师、教研室都是良性刺激,是师资培养、规范实习过程各环节教学管理的好机会。③该实习出科考核方法将继续在其他年级推广应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检验其科学性,收集反馈意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6]。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带教;沟通能力;科研创新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将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者也在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和临床细菌耐药监测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各种抗菌药物推陈出新的今天,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仍然居高不下,且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降低细菌耐药率已成为全球抗感染治疗关注的热点[1-2],因而也对微生物检验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改进临床微生物实习带教方法,以及不断规范实习带教体系,是提升毕业生专业能力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本院检验科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较好地实现了既定人才培养目标,现将实习带教的关键点总结如下。
1重视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实习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针对各种病原体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地方,因此,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是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首先,利用岗前培训对实习生进行生物安全培训,主要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讲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规,重庆市的相关政策,《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应用,菌(毒)种及标本的储藏、转运和管理等法律法规,并结合近年来发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进行深入阐述,强调不恰当的实验操作将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初步树立“有菌操作,无菌观念”的意识;其次介绍实验室的概况及日常工作流程,并对实习生进行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用具如何使用的培训,熟知消防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科室的紧急逃生通道;最后,通过模拟日常工作可能出现的实验室突发事件深入阐述个人防护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使人人掌握意外事故应急处置流程。完成培训后,每位实习生必须通过考核方可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学习。
2加深实习生临床实践的参与度,提升专业知识水平
灵活应用对分课堂的方式,加深实习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对分课堂是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创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交由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实习生进行讨论,实质上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一个心理学的内化环节,让实习生对讲授的内容吸收之后有准备地参与讨论[3]。尽管临床实习不能完全实现学校一样的固定课堂时间,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小讲座及疑难病例讨论的方式强化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不必拘泥形式、地点,利用有限的时间及资源完成教学任务[4]。临床微生物待测标本完成检测涉及多个岗位环节,包括标本核收、涂片、接种、分离培养、药敏鉴定等,每个环节严格遵照相应的操作规程才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带教教师在示教过程中讲授实验操作的规范流程及相关的原理,实习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始独自练习或者组队练习,然后带教教师根据讲授的内容设计实践操作题目,实习生完成标本检测及报告分析。实验的结果不由教师判断,而是由参与实验操作的全部人员构成评价小组对整个操作流程进行评价,相互指出操作中的不足及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根据评价小组的结论,强调实验中每个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并指出实习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出错后的补救措施等,以实习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水平为主导,不断调整实习带教的侧重点。具体带教流程见图1。微生物实习期一般为8周,但对于某些细菌的学习极可能在实习期内无法获取相应标本,导致实习生对某些少见菌及苛氧菌缺少直观认识。几乎每家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经过多年的积累都存有种类繁多的细菌,带教教师可通过细菌库目录挑选出需要教学的细菌,并且指导实习生自己动手建立教学细菌库。在每年实习生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前,首先由带教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挑选出此实习阶段较少出现的菌株混入各种类型的标本中,然后由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实习生对这些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在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菌菌落形态的变化,根据各种生化反应特点确定细菌的种类,分析细菌的耐药特点,引导实习生复习理论知识;最后由实习生将这些有意义的细菌存放到实习细菌库里,并详细记录这些细菌的属性,方便接下来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实习的另一批实习生学习。细菌经过不断传代培养,其菌落形态和耐药水平都可能出现变化,根据前一批实习生的记录,发现细菌经过传代后发生的变化并展开讨论,可使实习生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出启发性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实习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5]。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临床诊断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以制订科学的用药方案,这就要求微生物实验室必须加强与临床沟通。因此,在带教过程中,非常重视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以1例尿路感染的患者为例,本院检验科报告其临床尿液培养>3种细菌生长,细菌量>105CFU/mL,建议重新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带教教师发现通过这样的典型临床病例设计,可以培养实习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实习生们需参考尿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程序,分析在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向临床科室咨询患者留取标本的时间、方式及用药情况等,指导临床留取合格的标本送检;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测结果,判断结果报告是否妥当;判断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并建议临床可以做哪些进一步检查。实习生们通过类似典型病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各类标本培养鉴定的要点,也提高了实习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师资培训,学流程及考核原则
在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由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专家对我院各教研室(组)主任、教学干事、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学流程、考核原则,规范毕业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明确实习出科考核由过程考核(含日常考核、病历考核)和阶段考核(含五站式技能考核、理论考核)组成。
1.2集体讨论,制订考核细则
在培训的基础上,科教科组织各专业科室主任、教学干事仔细研究考核原则,对照教学大纲,确定出科考核分为4个部分:日常考核占20分,病历书写占10分,五站式考核占40分,理论考核占30分。其中,日常考核、病历书写由各轮转科室指定专人考核打分,内科、外科大教研室汇总计算平均分;各科室病历书写份数有明确规定:内科16份,其中,心内科、呼吸科各4份,消化科、肾内科、内分泌及神经内科各2份;外科10份,其中,普外科、骨科各4份,泌尿外科或胸外科2份;妇产科4份,其中,妇科、产科各2份;儿科2份。五站式考核包括问诊、查体、辅助检查判读、病历书写、口试,按临床病例的实际处置流程考核学生的项目工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病例选择实纲要求掌握的病种,病史、症状、体征等相对典型,每站考核细则由各科室指定专人编制,尽可能科学、合理设置得分点,由各科室主任把关,内、外、妇、儿各大组集体审定考核细则,组织专门考核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监考教师;理论考试由科教科统一组织,内、外、妇、儿按专业比例组卷,题型设置符合要求。
1.3实习前学生告知,第一轮五站式考核前进行预考
关于实习、考核要求在学生实习前的动员会上详细告知学生,让其明确实习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临床工作,训练各项技能,用出科考核检验实习效果。在组织第一轮五站式出科考核前,内、外、妇、儿四个大科分别进行预考,确定考核流程顺利,考核细则无遗漏,考核准备工作到位等,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正。
1.4实施考核,分析成绩,进一步改进
在实施第一轮出科考核后,组织各教研室总结考试情况,分析学生成绩,查缺补漏。发现主要问题有:
1.4.1平时考核评分标准掌握尺度不一,专业间存在差异,尤其对于考勤的把握,存在人情分现象。改进方法:及时召开教学干事会,确定考勤记录的严肃性,提示教师要公正、公平。
1.4.2学生平时的病历书写上交不及时,个别老师修改、评阅病历拖拉,影响分数汇总。改进方法:分别向学生、教师告知,规定各自完成时间,逾期不交者无病历成绩、教师个人考核受影响等。
1.4.3五站式考核确实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实施起来工作量大,需科教科统一组织。存在问题有:①因为给出了具体病例,在辅助检查结果判读时因病例不同判读的内容不同,成绩公平性受影响。改进方法:辅助检查结果判读一站,设置公共项目,内科为心电图,外科为胸腹骨骼X线片,妇产科为胎心图,儿科为胸片及化验。②外科、儿科真实患者难以找到,用标准化病人代替,效果不真实。改进方法:在考核前对标准化病人进行培训,力求做到模拟真实患者的程度。③病历书写内容较多,30min完成时间紧张。改进方法:制订病历书写格式,给出必写内容,向学生宣教重视平时训练,提高书写速度等。
1.4.4从成绩分析看,学生问诊技巧、查体手法及速度、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等存在问题较多。改进方法:与带教老师沟通,注意学生平时的技能训练,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规范的操作;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实习中情况,解答实习中的困惑,给出建议,同时把学生反映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科室和教师,改进带教。
1.5形成完整考核标准在实习生三轮出科考核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系统的考核内容、考核细则、评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各专业病例库、辅助检查资料库、理论考试题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体会与思考
临床实习教学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技能。通过出科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3]。通过借鉴兄弟医院的成熟经验,在学校老教师支教团的指导下,我医院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出科考核标准,这对于我院今后的实习阶段教学管理提供了详实的依据。通过完整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笔者体会如下:①该出科考核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有过程考核又有阶段考核,既有技能又有理论。我院根据教学大纲编制考核细则,内容完整,有相对量化指标,力求科学合理,更能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达到了较好的成绩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②该考核方法促进了医院师资队伍培养和教研室建设。在考核过程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与反馈,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有积极意义[5],对于教研室管理有良好的规范作用。比如教研室要成立考核小组,建立严谨的考核质量管理制度,教师统一培训,统一评分标准,减少主观因素,考核内容统一按教学大纲、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题库建设,难易结合,既要完整翔实又要切合实际等,这些对于教师、教研室都是良性刺激,是师资培养、规范实习过程各环节教学管理的好机会。③该实习出科考核方法将继续在其他年级推广应用,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双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从而检验其科学性,收集反馈意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