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8 07:35: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质量管理方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质量管理;产品;全过程管理
一、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价值效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制造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并赢得发展,就必须确保其产品的质量。而制造企业要对其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就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原料采购、制造、检验等各个环节中都把好质量关。其中,产品的设计过程决定了产品的先天性质量,而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和检验过程则是实现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产品质量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一个基于全过程的管理方案,加强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多年对集成电路芯片的质量管理经验,对如何加强产品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以供探讨。
二、设计开发阶段质量管理
在产品形成并被用户接受的过程中,其质量的影响大致可分设计开发、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和检测验收四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据相关资料表明,60~70%的产品质量问题都是由设计缺陷造成的。因为一旦产品图纸和技术规范形成,产品的先天性质量就己基本形成,其后的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和检验等环节都是为了保证设计要求的实现,即使制造的产品符合设计质量的要求,在后续各环节中,几乎没有进一步提高产品先天性质量的可能。因此,制造企业应该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开始,狠抓质量管理。
集成电路芯片等产品技术含量高,属于高科技产品,要搞好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需要配备专业知识扎实、素质高、能力强的设计开发人员。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质量,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有必要在进行产品的设计研发时同步编写设计文档,对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并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例如对制造过程进行模拟、对产品的应用环境进行测试等。通过对设计方案的相关评审工作,能够对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估,从而尽量将设计的先天性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此外,通过规范设计文档的管理工作,可以为后续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料。
在设计过程中,当遇到必须对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重大修改时,则需在该产品项目负责人的组织下,由产品的设计开发部门、制造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等共同组成设计修改评审会,进而对产品的修改需求和改进方案进行充分讨论,并力求将产品质量的定位思路迅速地传达给设计开发人员。这里需要特别提及一点,对产品设计方案的修改工作应尽量采用并行工程的作业方式,以缩短设计修改周期。
三、采购阶段质量管理
产品原料采购阶段质量管理的要点在于对原料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其评估项目包括原料质量、价格、服务和交货期限等方面。其中,对供应商原料质量的审查是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这往往需要经过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对产品原料采购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在合格供应商优化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可根据价格、质量、服务、交期等因素对原料供应商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业绩达到优秀标准的供应商,可对其原料实施抽检,适当放宽检测程序,并允许其直接参与招投标的竞争;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没有问题但其它方面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对其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当建议不被采纳时可考虑解除合作关系;对于所提供的原料质量存在问题的供应商,应立即中断合作关系。
2.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该以试验检测的方式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实时监控。
四、生产制造阶段质量管理
制造企业要加强生产制造阶段的质量管理,需要注意以下三点:a.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在实际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针对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指导一线人员进行制造生产,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协商解决。b. 加强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训,例如在管理制度上通过制定企业的质量教育考核评估制度,把质量教育考核同个人绩效挂钩,进而将员工的质量意识真正确立起来。c. 加强产品制造过程的检验控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一线人员的自检控制活动。自检不但能够判断工序控制是否有效、工序质量是否合格,还可以提前发现不合格品,并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避免出现成批量的不合格品,以降低损失。
五、检验阶段质量管理
检验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建立在完备的各级监督管理体系与严密科学的检验测量制度基础上的,它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了证据,但遗憾的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失,从而造成了许多产品质量事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检验过程,设置了各级质量技术监管机构,并且享有法律赋予的执法权。各级质量监管人员应为高质量的产品保驾护航。
制造企业再完美的工艺也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良品率,产品质量需要检验的保证。提高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部门,配备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和先进智能化的检验装备;二是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按照产品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的“三检制”,做到道道工序控制质量,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在具体工作中,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检验控制:1)质量检验部门对供货商的质量证明文件、技术协议和产品图样进行核对,有必要时可以通过试验的方法对原料质量进行检测,质检不合格的原料不准进厂;2)每一道工序中和工序后都应加强自检,自检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进入下一道制造工序;3)产品全部工序结束后,需对成品作最后检验,不合格的产品禁止出厂。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事后检验必将被在线检测和过程检测所替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将延展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
六、结语
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的生命,让质量管理的理念渗入到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中去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盛军.浅谈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思路[J].科技资讯,2011, (35) :157
[2] 蒋丽.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 :6-7
【关键词】工程建筑;质量监管;专业水平;管理方法
1 工程建筑质量概况分析
工程建筑作为关乎生命安全的项目,其质量以及质量管理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质量管理作为一个综合化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定义,美国相关管理专家朱兰,就给质量管理下过定义:质量管理是用来确定和达到质量规格的所有手段的总和。而我国也有自己的质量管理定义,在《质量名词术语》中给出了如下定义:为保证和提高产品或工程质量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合、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同时国际化的统一标准认为,质量管理就是:首先确定质量管理方针、目标以及职责,并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完成所有的质量管理职责以及相关活动。
对于一个工程建筑企业而言,加强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在制定企业质量标准以后,就要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管系统,加强工序管理,对相关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质量目标。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步,首先对工程进行整体设计,明确需要达到的结构安全以及使用功能,然后做好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相关准备工作,并构建完善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工程建筑而言,一般都是所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量比较大,同时在整体工程建筑系统中,包含着不同的技术种类以及不同的单位,只有各部门相互合作,各技术之间相互配合,才会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得到保证,质量管理才会切实有效。
2 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要将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工作做好,就需要明确工程建筑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以及相关的质量问题,下面我们就工程建筑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工程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有很多种,而主要的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个:地质勘查原因、材料问题、施工管理以及人员素质问题。对于地质勘探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进行认真的勘察,导致上报数据有误,不能够充分了解地层构造,导致错误的建设方案,留下安全隐患。材料因素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由于材料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质量,只有采用符合标准的材料才会建设合格的工程,同时由于个别承包商为谋取私利,不按相关规范进料,以及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对材料的质量监管存在很大漏洞。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不按照操作规范以及图纸的要求施工,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素质。人员问题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领导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以及较强的领导决策能力,可以很好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服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质量观念,就会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3 提高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方法及措施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当中,其主要的管理问题就是在于大部分的施工企业一般都是因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包代管的情况,所以才会导致出现了众多的安全问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中,一般所存在的问题就体现在管理方面。要提高工程管理质量,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加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下面我们就从五个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第一,对工程设计相关图纸的设计程序进行严格控制监管。所有的工程建筑都是依据相应的图纸,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建设,因此图纸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时,一定要选择较大的设计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然存在个人设计以及个体设计,其设计费较低,但是不能为了省设计费而威胁到工程质量,而且为了避免图纸设计单位为了多收取设计费而多、增加材料的使用量,因此把好设计图纸关,十分重要。
第二,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因为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的质量是否达标,对于管理者而言,要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水平,但是对于施工人员等技术人员,也要提高其专业水平,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敬业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保证施工质量。
第三,严格把好施工合同签订这关。施工队伍选定后,建设单位即应与其签订施工合同(或协议),把甲乙双方的关系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合同内容必须是严密过细,条款详尽,责任明确,奖罚分明,要求合理,手续完备,查核有据。合同签订前与上一级主管业务部门报告,合同签订后,经当地公证部门公证,以便受法律监督。
第四,严格控制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是基础上建设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对工程设计、工程质量的最后检查总结。在验收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军队颁发的工程验收规范标准,逐项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验收具体可采取查看、实测的方法。查看、重点查看各项资料和原始记录资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验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试块、构件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室内外装修是否达到标准,有无屋面漏水、厕所、厨房渗水、阳台倒泛水,水管、卫生设施接头冒水,楼地面、屋面开裂等质量通病。实测,主要是现场实测,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结构有影响的部位和技术上特殊要求的进行实测。
第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加强质量监管。逐渐构建和完善工程建筑的质量监督和告知制度,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透明度,将其放在人们可见的视野下,保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制定可预见性的质量管理监督模式,促进执法管理与服务有机的结合,构建实物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的运行机制,逐渐将工程质量管理蔓延到整个工程建筑中,并且形成一个质量监管体系,将改变当前适用的日常检查制度,改变为针对工程建筑的随机检查,这样有助于解决相关人员的舞弊问题,提升监管效果。为了使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更加有力有效,所以,我们的监督检查制度需要更见完善,相关检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素质,并进一步提高监督水平。
4 总结
众所周知,我国的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容不得半点马虎,更容不得工程建筑中存在质量问题,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建筑行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促进作用,建筑安全质量也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加强质量监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鲁铭.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Z].2009(6)
[2]齐义喜,韩毅.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探究[Z].2010(17)
[3]李文东.探讨当前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生活.2010(16)
1.1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原则
对施工项目而言,质量管理,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检测、监控措施、手段和方法。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1.1质量第一。社会主义商品经营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建筑产品作为一种特的商品,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1.1.2以人为核心。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工程的操作者,所以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才能保证工程质量。1.1.3预防为主。工程项目的单一性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应该事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做好事前控制。
1.1.4坚持质量标准。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要求,应通过质量检验并和质量标准对照,才能对一项产品的合格与否作出判断。
1.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因此,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比一般工业产品更难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影响质量的因素多,管理困难;
1.2.2容易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
1.2.3容易产生第一、二判断错误,把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
1.2.4质量检查不能解体、拆卸;
1.2.5质量管理要受成本、进度的制约。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要处理好质量、成本、进度的关系,达到三者的统一。
2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2.1人的控制管理措施
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一是规范项目法人行为;二是加强施工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护强化质量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于教育、终于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全体职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和“顾客观”,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领导者的素质和技术层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和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应满足工程质量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从事特殊工种和关键工序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引入竞争机制,从人的理论水平、技术水平,人的生理缺陷,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人的违纪违章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把住用人关,让人的流动始终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从而靠人去实现质量目标。
2.2材料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验收材料“三验制”,确保进场材料质量满足工程需要。
2.2.1按照施工现场管理要求合理、规范地设置施工现场平面图,严格执行企业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部标准。
2.2.2加强材料计量管理工作,对进场材料严格验收,减少材料短缺亏量。
2.2.3施工现场细料存放于库房内,库房地面必须进行防渗漏处理。
2.2.4凡是进入现场的各种材料都必须认真按照现场平面布置图所指定的材料存放区域存放整齐、牢固,做到仓库、现场材料存放不紊乱,品种、规格不混串。各种防护、保养措施齐全有效,严格执行上级材料管理部门规定的材料管理规章制度。
2.3机械管理措施
2.3.1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台账,各种资料齐全、数据准确。
2.3.2塔吊的基础施工和安装、拆除符合原厂规定,施工前要有书面交底,资料齐全,经验收合格后方准立塔。立塔后对塔吊进行全面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准投人使用。塔吊的安全装置(力矩限制器、超高限位、超重限位、变幅限位、行走限位和吊钩防脱钩保险),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2.3.3中小型机械,如:搅拌机、木工机械、钢筋机械、室外电梯、翻斗车等,在现场内安装、使用时,必须搭设防砸、防雨的专用操作棚。
2.3.4搅拌机的设置及安装符合规定,料斗行程限位,启动装置、离合器、制动、保险链(销)等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维修保养、清理时,先切断电源,并设专人监护。
2.3.5机动翻斗车时速不超过5KM/H,方向结构、制动器、灯光等必须齐全、灵敏、有效。行车中严禁带人。
2.3.6蛙式打夯机使用前定向开关做绝缘电阻测试,使用中操作人员使用防护用品,操作手柄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2.3.7氧气、乙炔瓶的存放处悬挂明显标志和警告牌,有防晒措施,使用时两瓶的工作间距处不小于5m,两瓶与施焊点等间距不小于10cm。
2.3.8木工圆锯的盘及转动部位防护罩和分料器,凡长度小于50cm,厚度大于距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圆锯。木工平刨(手压刨、多用刨等)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被刨木料的厚度不小于3cm,长度不小于40cm,若小于此尺寸时要用压板或压棍推进,厚度在1cm,长度25cm以下的木料,不得在车刨上加工。
2.3.9钢筋加工机械(切断机、弯曲机)正确使用,不准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加工或切断材料,各种防护装置齐全可靠,检修和移动时先切断电源。
2.3.10砂轮机、砂轮切割机(无齿锯)使用定向开关,设置不小于180的防护罩和牢固的工作托架。
2.3.11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处悬挂操作规程牌、警告和负责人牌,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规定,专人负责。
2.4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工序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也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为达到对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工序管理方面应作到:
2.4.1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对材料质量状况,工具设备状况,施工程序,关键操作,安全条件,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常见质量通病,甚至包括操作者的行为等影响因素列为控制点作为重点检查项目进行预控。
2.4.2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
2.4.3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的检查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的程序,做好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后,及时作出合格的判断。
2.4.4对合格工序产品应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4.5完善管理过程的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关键词:建筑工程 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的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建筑的质量水平,好的质量的工程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巩固了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成长发展空间。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也迅速发展,作为建筑市场核心竞争力的质量管理无疑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特点
1.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建设时期,全国各地施工工程随处可见,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我国建筑施工的规模巨大。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般来说分为结构类、安装类(如:给排水、电器、采暖等)、结构配件类、功能类、设备类、建材类、装饰类等。可见,建筑施工的繁杂造成了施工质量管理的不易,施工质量的管理需要从上述各个方面进行,这对质量管理的要求十分高,既要做到准确无误,又要做到高效细致,因此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是很高的。
1.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在于:质量波动性大、质量关联性强、质量问题具有隐蔽性、质量检验的局限性以及质量管理的安全性。之所以会呈现以上的特点,是因为对于建筑工程项目而言,不仅在技术上有所要求,也在施工条件上有所要求,施工条件的好坏,比如:天气状况、地质状况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状况,所以工程施工的质量波动性就随之增加。而质量问题又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不仅影响前期的质量也会影响后期的施工,并且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具有隐蔽性的,因此给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的影响
质量控制和监管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处于核心地位,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今后的生存与发展,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企业信誉是竞争力的根本因素。因此,在以满足投资商设计要求为最终目的的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的监控,这一过程则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不仅要考虑到质量和成本问题,还要考虑到指向管理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质量管理工作是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口碑和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与施工企业今后的发展息息相关。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1 施工前的研究和决策阶段 要完成保值高效的工程,就要对有关的设计方面、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等,诸多的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做出最合适的施工方案。投资方可以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和委托方进行工程施工可行性的研究并根据双方的协商签订设计合同,建立完善的施工措施和体系。在协商完成之后,需要对项目的决策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做到优选建设的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项目的决策则需要对整个市场需求进行趋势的分析,在可靠的分析数据基础上,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优选经济效益高,风险成本低的方案,有利于顺利完成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
3.2 施工勘察设计阶段 在优选出了最合适的施工方案之后,勘察设计单位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合理的使用年限内对工程的质量终身负责,将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于单位法人和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并按照ISO9000质量体系检验标准要求来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保证工程的质量。这项勘察设计任务的展开,需要建立在建设单位资源有偿的基础上,可以聘请相关权威专家或高水平设计单位进行勘察设计。对于设计质量的控制需要对工程结构设计的资料文件和图表等进行严格的把控,对于不合理的地方和错误的、遗漏的地方要及时改善,因此需要监理工程师随时做好解释问题和改善补救措施。另外,一些非重大的变更可由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三方进行会审协商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并加强图纸的审核。
3.3 施工过程阶段 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天气、地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施工承包单位的资质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施工单位有能力做好整个工程的施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进行监督和审查,认真编制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这项工作的进行,能够更好的避免因为具体施工情况分析的不认真的问题和生搬硬套其它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对图纸进行会审。会审与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还有建设单位参加。要对图纸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阐述施工的要求,对于出现的问题,要通过三方的协议解决。另外,合理进行施工现场的劳动组织也是必要的。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重头戏,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中,要从施工的各个阶段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把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的监督,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协商、积极改善,并且对后期的施工进行进一步的质量问题分析和研究,预先确保可能出现的质量状况不会发生。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的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在设计上,还要在工程质量上有所要求,甚至在建筑的抗震、防风、防雷方面都有所要求,这些都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杜井雷,安长福.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方法[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5).
【关键词】三维地震;质量管理;实时监控
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构造勘探中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推广以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各矿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但就目前勘探精度来说,仍难以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在地震勘探中,施工质量是影响勘探精度的最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东荣矿区地质条件及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的特殊性,设计科学合理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分析和控制功能,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海量数据实现自动管理和全面监控,及时指导生产和决策,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野外数据采集质量,对后期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起到促进作用。
1.需求分析
野外生产中涉及到一些文档(招标书、投标书、合同书等)、图件(观测系统图、地理分布图、处理和查询结果图等)以及野外的实际采集数据(炮点数据、检波点数据、测井数据、单炮记录、中间数据等),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野外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动态地了解施工进展,查看施工情况(材料分部图、覆盖次数图、方位角图和偏移距分布图等),及时地对非满次覆盖区域进行补炮设计,从而对原始的观测系统进行补充修改。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质量的把关控制。所以,从野外的需求来看,主要涉及到文档数据的整理归档和采集质量的实时监控这两个部分。
2.软件设计
2.1软件系统框架
本软件的使用对象是在野外施工的勘探队。从项目的前期设计到报告提交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勘探质量起到了监控作用。管理系统以野外为主体,质量为中心,突出项目的整体流程,兼顾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部分,信息管理为其基础部分,质量管理为目标。“信息管理”部分,主要负责软件数据以及项目有关文档和数据的保存和查找,便于项目的更新和验收。“质量管理”部分,其中的“观测系统模拟”和“覆盖次数控制”模块,完成前期数据采集的检测和勘探过程中的补炮试验之用,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可进行“放炮模拟”,检验观测系统是否满足覆盖次数要求;“单炮记录定量分析”和“地震数据评价”模块,主要对地震记录抽样分析判断和控制数据的品级,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观测系统分析整个工区的勘探质量情况,提供勘探范围内的勘探质量日志。
2.2设计原理
(1)后台处理部分。主要涉及到对数据库的操作,完成对物理点、物理点与记录关系以及物理点关系的操作。对于数据库里的数据,用户可以对除关键字段以外的记录进行随意修改,并且对于物理点的设置也能达到最大的任意度,支持非规则观测系统的设计。在数据库中设计到三类表的操作:“物理点”表、“物理点一物理点关系”表、“物理点地震记录关系”表。
(2)前台操作部分。主要是数据的导人更新和野外记录的质量分析。要求导人的数据有文件组、野外采集数据的目录,如果在缺少SPS文件组的情况下可以用野外的测量数据和生产班报代替。野外生产质量的监控从观测系统设计和单炮数据质量来控制,动态地监控实际覆盖次数、方位角、偏移距来判断观测系统的合理性,并进行及时的补炮设计。对单炮记录的分析主要从常规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
3.功能实现
软件在实现数据的加载后,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控制野外生产质量:
(1)实时进展更新。随着野外的进展,我们可以动态地查看材料(炮点和检波点)的分布,把握项目进展。
(2)观测系统实时分析。观测系统的质量因素包括实时覆盖次数、方位角和偏移距分布情况通过这些因素来分析设计的合理性,只要覆盖次数达到设计要求、偏移距适中、方位角均匀就符合要求。野外施工质量从设计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实际观测系统的布置情况,保证地下每个面元上都能达到设计的覆盖次数这是观测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实时地修改是必要的,在因为地形、建筑等因素造成的某些区域覆盖次数不够情况下,应该及时设计补炮来进行弥补。
(3)单炮质量分析。单炮记录评价主要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实现对地震数据的有效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判断、频谱分析、F―K谱显示、数据能量统计、信噪比、分辨率等,从而给工作人员提供评价依据。自动评价是一种理想的评价功能,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高效性,本系统采用交互评价的方法,最终由人工来评价单炮的等级,将其结果存人数据库,对以后的束线品质分布统计等提供依据。
4.结语
采集三维地震勘探是把地震方法扩展到三维空间,在野外数据采集时是在一定的面积上进行观测。它与通常采用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相比较,突破了二维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时单线观测,在资料解释时横向上多以地质规律进行推测判断的局限,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和解释成果的可靠性。近年来,三维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特别是采区勘探,大多以三维地震勘探的形式展开。但这些三维地震勘探多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地势平坦的地区进行。为各地生产矿井的合理布置与掘进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给矿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地跟进每天的生产工作进度,对生产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质量,对后期的资料处理质量和解释精度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较特殊,加强野外施工质量管理尤为关键,通过系统的开发与运用,有助于矿区工作人员参与外生产,也有助于监理、矿区技术人员规范化、序化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外包服务 质量管理 方法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一些大型制造企业为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产业,往往将非核心的后勤服务剥离,发包给专业型服务公司打理。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是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二是利用专业型公司规模化生产减少成本;三是大幅减少非核心业务人员数量,降低本企业自身用工风险。
但因我国服务业整体起步较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从业人员流失率相对较高,故难免会对外包服务质量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加之合作初期,服务供方人员队伍稳定性较差,管理欠规范,双方沟通、任务传达也不畅通,极易造成服务质量滑坡。
二、服务供方进场前的质量管理
(一)服务外包的决策
服务外包决策,离不开“5W2H”分析法,应针对以下7点展开自问:
1、Why:为什么进行服务外包?(目的?目标?优势与劣势?)2、Who:选择什么样的服务供方?3、When:在什么时期提供服务?4、Where:服务提供的地点和辐射范围?5、What:具体的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服务频次、检查标准?)6、How:如何组织与实施?7、How Much:各总、分项目的支付费用?
(二)服务供方的采购
1、服务供方的选择
按照“同等价格看质量,同等质量看服务”的原则对备选的服务供方比质、比价,可参考以下几点对备选供方的资质、能力、服务质量等进行书面验证和现场验证:
(1)具有营业执照、行业准入资格证等政府部门要求的文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可优先考虑(具有质检和质保能力)。
(2)尽量选择专业生产厂家、直销商、分销商以及授权商指定的维保厂家。
(3)具有提供合格原料、配件、耗材的稳定供货渠道。
(4)具有良好的服务业绩和口碑,价格合理,售后服务良好。
2、签订合同/协议
外包服务合同/协议是服务采购方(下文称甲方)、服务提供方(下文称乙方)合作的重要依据,因此,订立合同条款务必谨慎、周密。双方除了按照“5W2H”分析法在合同中明确服务提供的频次(数量)、质量、收费金额与付款方式、履行期限、地点和提供形式外,还应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并签订必要的安全、保密协议等。
三、服务供方进场后的质量管理
(一)围绕质量要素做好过程监督和记录
围绕“人”、“机”、“料”、“法”、“环”、“测”质量管理六要素做好服务过程监督和记录,是开展服务供方评价的前提条件。
1、人:“人”的因素对服务质量影响最大,涉及:人员编制、从业资格、健康要求、仪容仪表、礼貌用语、行为规范;对人员流失率和出勤率的控制;对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及在岗培训的要求等。
2、机:涉及硬件方面,如设备设施与工器具。甲方应监督:乙方所供设备设施品牌及新旧程度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有无损环、挪用现象?乙方是否定期盘点与检修?如发现设备设施不能达到服务效果,应要求乙方予以更新。
3、料:涉及原、辅材料。甲方应监督:乙方自备使用的物料品牌、质量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并在有效期内?如发现以次充好或偷减用量,应按照合同约定予以经济处罚。
4、法:涉及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甲方应确认:乙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
5、环:指环境保护的要求。甲方应监督:乙方使用的原、辅料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注意污染源控制(如噪声、大气、土壤、水质等)?
6、测:涉及测量与校验方面的要求,也泛指过程中的监督。
(二)对不合格项进行分级控制
为保证服务质量,甲方应视实际需要设置不同层级的质量监督人员对乙方服务情况进行检查,并视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对乙方采取纠正、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1、一般不符合:一般只对不合格项予以纠正。如该一般不符合项虽屡次纠正但仍屡次发生,就应采取纠正措施,对产生不符合项的深层次原因加以纠正。
2、严重不符合:必须立即纠正并采取纠正措施,从源头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并由甲方质量监督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最终验证。
3、潜在质量事故隐患或潜在环境污染: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加以落实。
4、如服务供方连续发生严重不符合事件,甲方有权依据合同约定,取消其合格服务供方资格。
(二)对服务供方予以定期评价
甲方可以根据双方约定的付款周期对乙方展开定期评价,如月度评价、季度评价;也可以在合同期满(合同期≤1年)或乙方服务满一年后,由甲方高层管理者组织质量部门及相关业务部门展开年度复评。
月、季度评价应以乙方日常服务及专项服务的质量为主要依据,并结合人员出勤、物料与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年度复评应对乙方服务资质、服务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交工期、服务业绩、服务价格、服务态度、队伍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结果最好能够量化显示,并对乙方提出改进建议/意见。
(四)将评价结果与经济效益相联系
将评价结果与经济效益相联系是激励乙方提升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月、季度评价结果可与付款周期内的结算金额相挂钩。年度复评结果可与下一年度服务采购量相挂钩――甲方根据年度复评量化结果对服务供方进行定级,并视级别采取加大采购、维持采购、减少采购和取消采购的正、负激励措施。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PDCA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2-
1.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工程施工项目也不断增多。而且,随着我国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参与施工的各方对于施工的工程质量的关注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从1997年以来,国家开始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建筑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也占到了越来越大的比重。工程的质量,关联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也关联着施工单位的信誉、工程的适用性以及工程项目的成本。以质量求生存,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定律。
建筑工程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它除了可以指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质量的概念之外,还包含更广的含义。这些含义包括了建筑工程需要满足业主的需求,需要符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需要符合各类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还需要符合工程的设计文件和合同的规定等方面。另外,建筑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协调性和经济性也是考察的指标。这些特性使得建筑质量的要求高于了一般的产品质量要求。全面的质量管理与传统的质量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讲究质量的经济性,这就要求质量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统一。兼顾质量、速度和成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与世界发达国家完备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还存在着部分问题。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相对完善的体系化的管理模式。我国目前执行的行业标准是《GB/T 19000-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但是在实际的工程质量的管理中,对于标准的实行还存在一定的不充分性。特别是在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仍欠缺一定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和改进。我国的工程竣工的优良率一直不是很高,与10年前的三分之一相比,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依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房屋建筑的优良率略有上升,达到四成以上,实属难得。发生的建筑倒塌事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豆腐渣工程的检查、终止建设和拆除,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的项目质量管理的相关机制是否完善,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项目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和细致,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组织机制不够健全,就会发生责任不到人,追责困难,影响工程质量。
一些工程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欲速则不达。买下了许多的安全质量隐患,这是对人民群众不负责的态度。
另外,有一些施工企业,追求低成本,使用质量低劣的建筑材料,或者降低材料的标准,也大大的影响了工程的质量。例如,某一建筑,其框架结构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7度抗震,框架抗震的等级预设为2级,剪应力墙抗震预设为2级。但是在拆模时,发现墙体出现了多处的孔洞、蜂窝和裂缝等质量问题。对其进行质检,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竟然超标数倍,对整体结构的承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坚决的杜绝其发生,以防造成恶果。
4.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方法
要注意保证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工程的成本之间能够协调发展,避免施工单位为了追求速度或者降低建筑成本,忽视了工程的各方面的质量。
防止“经验主义”形成主导,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很重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看待工程质量和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关的施工单位领导,应该首先对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参透,组织员工学习、了解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从上到下熟练的掌握施工质量要求,落实到施工过程之中去。
监管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严格、及时的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用料、操作方法和步骤。通过抽查和定期检查的手段,确保工程的质量。
对劣质的建筑材料的生产、销售厂商进行查处,防止伪劣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和施工现场。
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可以借鉴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其中P代表Plan,即计划;D代表do,即执行;C代表check,即检查;A代表action,即处理。工程的质量管理,就是对PDCA的科学的执行。改进质量管理,离不开PDCA的科学循环过程。PDCA循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在Plan时,应该对工程中有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质量关注点一一提出,实现对治疗量的提前把关。
在Do时,对建筑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纠正,对相关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进行统计和收集。
在Check时,对问题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评价。以数据作为依据,来评判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在Action时,如果工程质量符合既定目标,则通过检查,可以对该种方法进行推荐使用,如果工程质量在改进之后依然存在部分问题,则继续进行PDCA,一直到达标为止。
5.结语
工程质量的管理,要从工程采用的建筑材料的质量、工程所使用的机械的质量、工程的参与人员素质和PDCA循环等多方法去进行监管。监管机构的完善程度,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都是关键所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事关重大,是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否有保障,决定着人民群众是否能够安居的问题,所以,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工程质量,重于泰山。
参考文献
[1]薛庆文.管理方法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第29期第66-67页.
[2] 陈舒平.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010年4月第10卷第4期第99-100页.
[3]郑江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探讨
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建筑使用的效果与安全性,如果不对工程质量予以严格的把控,就很有可能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产生,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人员与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建筑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人们对建筑质量的关注度越来高,对建筑工程予以质量管理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1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分析
1.1施工工艺的选择
施工工艺包括施工方法、人员技术水平、设备与材料质量等内容,它对工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施工工艺贯穿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对其展开控制与管理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由于监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的了解不足,监理工作很难有效落实,施工工艺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管理,施工人员可能会引进质量较差的材料或者器械,这对工程建设质量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1]。
1.2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观因素,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如果设计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结构就很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甚至是严重的质量缺陷,这种缺陷在后期的管理中是难以发现或更改的,例如某开发商为降低成本投入,授意设计人员将高度为33.3米的商品房结构设计为底层框架加九层砖混结构且其顶层框架未使用现浇结构,以至于整个建筑的刚度与质量不均匀,商品房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的裂缝;第二,如果施工人员的能力与素质与现实需求不相符,工程建设中就很可能出现不达标的地方,这种质量问题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而避免的。
1.3质量管理力度
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质量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提升质量的重点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施工过程予以管理就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找到问题,但是就我国建筑施工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质量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强,制度管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工程管理工作基本依赖人力完成,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如果现场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就很可能忽视对工程的质量控制,导致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某玻璃厂建设的厂房工程建设结束后,参建各方项目负责人认定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厂房在投入使用后的第二天就发生了垮塌,鉴定结果显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与监理单位均未按照相关规定与方法对工程予以质量控制。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2.1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完善是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与保障,政府部门应当从法律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进行规范,让质量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提高监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视度。各方参建单位也应当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予以高度关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作机制,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各方单位应当对管理模式予以创新,传统的方式主要根据施工过程展开各项工作,以至于工程量与工作难度都较大,为了有效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效率,在监管中管理人员应当以施工对象的特征为依据展开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更具针对性,管理人员可以快速找到建筑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2]。
2.2全面控制质量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
通常情况下,建筑建设中容易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因素均为隐性,从表面上很难看出来,而风险因素一旦产生却会对建筑质量与建筑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需对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分析与把控。就当前的工程建设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多个方面,第一是资金,资金供应的充足程度影响着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如果资金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就很难将高质量的设备与材料引入并投入建设,继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第二是施工设备与材料,材料与设备是工程建设展开的基础,除了要保证引进与购买的材料、设备具有高质量外,还需保证材料的存储符合规范,设备定期接受清洁与维护;第三是人员技术,一方面要保证设计人员设计的工程建设方案无质量缺陷,另一方面要保证施工人员与监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可满足工程建设需求。
2.3实现质量管理控制全员化与全程化
为了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与有效,应当努力实现全员化与全程化质量控制。全员化是指除了工程管理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外,基层施工人员也应当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通过规范自身行为等方式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无论是风险控制还是质量管理都要依赖于整个施工队伍,全局风险意识的树立是提高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关键[3]。全程化是指对建筑施工建设的整个过程都需予以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避免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施工建设展开以前,应当安排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避免建筑设计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当与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交流,了解其设计意图,以便于更好的安排施工人员与施工计划,明确各自的责任与分工,在施工开展以前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为后期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在施工中,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对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设备、技术手段等予以全面的控制,同时需要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每道工序施工完成后,相关部门还要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根据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检验,检验工作要分批、分项、分部进行,施工单位要严格遵守自检程序,监理单位严格依照旁站、巡视、平行检查制度进行监理,在交接过程中也应当有专业负责人检查,确认质量合格后才可填写交接的各项文件。
3结束语
建筑工程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规模与建筑数量都有极大的提升,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应当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予以关注。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施工设计、人员技术水平、管理力度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设中,施工与监理等各方责任单位应当从这些角度入手,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努力实现全员监管与全程监管。
参考文献:
[1]徐盟.探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22).
[2]周秉佳.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4,(2).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利用大型搅拌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能够加快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施工条件、提高工程质量和节约材料成本,因此在当前许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建立了许多大型临时混凝土搅拌站。这些混凝土搅拌站最大的特点是其临时性,在特定时间内为特定混凝土工程服务,它在组建上容易受施工场地和成本因素制约,在管理上难以实现标准化和专业化,因此有些项目的混凝土工程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也给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下面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谈谈搅拌站的质量管理问题。
一、混凝土搅拌站组建
1、混凝土搅拌站选址问题
在混凝土搅拌站综合选址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混凝土运输距离的经济性、原材料进场道路方便性、整体与项目规划的配套性。
2、混凝土搅拌站场地布置需要考虑的问题
搅拌站场地布置要以搅拌楼为中心,粉料仓要紧凑;砂石料仓的布置要有利于运输车辆进料,同时保证装载机上料时运输距离最近;搅拌机出料口要考虑方便混凝土罐车进出。
3、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要素配置问题分析
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要素配置需要考虑施工最高峰期混凝土生产能力,要有完善精确的电子计量系统,周边粉料筒仓的配置数量要充分考虑水泥、粉煤灰、矿粉等不同材料的周转需要,一般一台JS2000搅拌机需要配置五个粉料筒仓,其中三个水泥仓,两个外掺料仓。
4、文明施工
搅拌站是展现项目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搅拌站场地要开阔,布局要合理,场地要硬化,材料管理有序,现场标识标牌清晰。
二、搅拌站原材料的选用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选用水泥要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强度等级,根据混凝土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过程中必须按检验频次要求及时对水泥质量进行检验,确保合格并监控其质量稳定性。
2、砂、石料
砂、石料的质量对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及混凝土后期强度、耐久性能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砂子优先选用中砂。碎石宜选用连续级配,高性能混凝土用碎石应通过不同粒径级配的碎石按比例掺配,使其达到空隙率较小、级配良好的要求。要严格执行材料验收程序,物资和质检部门要督促材料供应商从生产源头上进行把关。坚决杜绝不合格砂、石料进场使用。
3、掺合料选用注意事项
目前搅拌站常用掺和料是粉煤灰以及矿粉,由于粉煤灰取材方便以及良好特性,所以粉煤灰在混凝土搅拌站使用量较大。不同产地的粉煤灰性质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搅拌站在粉煤灰选用时要额外测试其具体矿物含量,选用不同等级的粉煤灰,另外还要考虑货源供应情况,选用供应充足、质量可靠的货源。
4、外加剂选用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另外一种添加材料就是混凝土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不当会给混凝土质量以及工程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外加剂选用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减水率高、坍落度比较小的外加剂,这样的外加剂才可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其他性能。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了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还要对外加剂及水泥的适应性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
三、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质量前期管理应该注意事项分析
1、搅拌站原材选取问题
搅拌站场址建设时要注意区域内排水以及防水问题,砂石堆场要有良好的排水设施,避免地面积水对材质的影响。原材堆放应该符合相关规定,要分隔区域进行堆放,研究不同材料混放。材料堆放场地要有明确的标牌,特别是水泥、粉煤灰以及其他外加剂等材料,避免使用人员取聊错误。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要保证材料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大流动性、自密实性、耐久性、强度等特性。在混凝土配合过程中使用高效减水剂的外加剂,可以起到减少水使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效果。配合比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实际需要,进行配合比设计与复验,等相关检测结果合格后才可以配料、搅拌生产。
四、混凝土搅拌站过程控制管理
1、强化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混凝土配料要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并进行电子计量,这才能保证混凝土离散性符合要求。另外混凝土中的外掺料、水泥及水的误差不能超过±1%,砂石料计量误差不能超过±2%,还要经过有鉴定资格的单位进行计量鉴定。混凝土搅拌时间也要根据搅拌机类型、外加剂以及外掺料情况进行考量,搅拌时间不能少于2分钟。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过程检测,搅拌站技术人员要随机抽检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拌合物性能指标。如果有异常情况,应该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不合格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2、加强混凝土搅拌站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分析
搅拌站技术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对混凝土具体需求计划确定混凝土增长规律等情况,做到混凝土供应保证联系性,确保混凝土质量满足使用要求,严控混凝土从出机到浇筑的间隔时间,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以及质量。搅拌站技术管理人员还要随时掌握已经供应的混凝土质量是否满足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及时与相关各个部门联系,反馈信息,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不留工作死角。
3、加强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检验
在混凝土搅拌站的质量检验过程中,要确保配合比设计、计量、搅拌、坍落度控制以及检验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对于那些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不得使用,对于那些计量不准确、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设备严禁使用,对于那些搅拌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出站,时时刻刻秉持做到以质量为首的工作态度。混凝土搅拌要做到事前分析与控制,及时掌握混凝土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和解决,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4、加强混凝土搅拌站制度建设与管理
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工作离不开制度的建设与管理,另外还要做到按章行事,严禁按照自己主张行事的情况发生。混凝土搅拌站要构建生产责任体系,平时要做好设备维修与维护管理,提高管理人员以及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工作要有计划,要有台账,另外还要有考核,要与奖惩原则,并能够一一落实,做到安全生产及安全管理。
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对于混凝土成品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管理完善的搅拌站可以提高企业效益获得社会认可。随着工程建设的遍地开花,相信混凝土搅拌站能够提升管理,生产出工作性能稳定、质量过硬及经济合理的产品。
参考文献:
【1】金寿松;蒋美仙;王亚良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第八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4,07
【2】曹宁 关于混凝土搅拌站质量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07,04
【3】蔡媛媛;孙慧敏;毛广锋;杜子立 混凝土搅拌站卸水问题分析及几点实用技术 【J】科技信息,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