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家书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4: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家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第1篇

家信,指漂泊在外的人与家人相互来往的信,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在电报等通讯方式普及之前,家书是家人之间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家书是从大约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家书就是一个远在相当于现在外地或外国的地方时,家里人之间相互来往的信,大多都是外地人写给家里人的,信中包括了自己在外地的情况和平安与否等等。以及家里人写给外地人的信,信的内容大多是问候是否平安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至1966年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家信185封,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懊悔,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关心等,“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正如傅雷所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几种作用:第一,讨论艺术;第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第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第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虽是家常话,但行文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睿语精选】

之一:常常在月光之下,独自在林中水边踏着绿茵,呼吸浓烈的草香与泥土味,或是借此舒散苦闷, 或是沉思默想, 过度的室内生活与书斋生活恰恰是造成现代知识分子神经紧张与病态的原因,而萧然意远,旷达恬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只有从自然中获得,你总是不能否认吧?

点评:一个艺术家,需要走进大自然,观赏“采莲南塘秋”的美景,感受“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聆听“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用心享用大自然这“造物者”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馈赠……这是生活的境界。不但艺术家需要,只要是有所创造,就离不开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之二: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再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就为这个缘故,我常常逼你多写信,这也是很重要的:理性认识的训练。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规范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而且对作品的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期的慢慢消化、咀嚼、吸收……

点评: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使人严谨,理性认识的训练,就得长期坚持积累资料,加深理解,透彻把握其中的精髓。因此,傅雷叫儿子坚持写家信,就是让其养成训练动笔的习惯。

之三: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尽量过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

点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除了自然灾难,还有人为造成的坎坷不平。但是,唯一的人生信条是:“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这是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决不让天下人负我”说法的对应说法,表现了傅雷不计名利、甘为天下人服务的道德情操。

之四:这是需要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才能分析清楚的。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或是能够想到而不是惊心动魄,能够以从容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难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就是要你把这件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傅雷的这些观点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所在。

之五: 理论与实践绝对不可分离,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亦是人生哲学的基础。一般人的学习,完全是为学习而学习。所以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什么唯物主义,什么辩证法,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等,能长篇大论发挥一大套,一遇到实际事情,一坐到办公桌前,或是到了工厂、农村里,就把一切理论忘得干干净净……

点评:这里具体谈论的是一个哲学道理。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是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是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实践,就没有理论;一是理论来自于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一是理论与实践在不断的检验、总结中螺旋式地发展,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做?“学习必须与现实生活结合”,傅雷指明了人生方向。

第3篇

岂止是孩子?身为父母的家长们又有多少能经常给不在身边的子女写封家书呢?用家书联系的人真的不多了。

为此,季羡林、、任继愈、文怀沙、苏叔阳等数十位文化名人,曾向海内外发出倡议:留住家书。

千百年来,家书始终为人们珍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也担当着家庭教育的重任。很多传世家书不仅蕴含亲情的温暖,而且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大家知道有一本《傅雷家书》,字里行间,盈满父爱,将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人生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传递给家人。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征服读者的心灵。很多家书,不仅传承着家风,亦是千古流传的名篇,如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名相诸葛亮在家书中叮嘱外甥“志当存高远”;告诫儿子“君子之行,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这些家书,读来,宛如聆听历经沧桑、洞察世事的长者之教诲。

家书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谈家事,所言极为真切;又因面对自己的至亲,谈处世、做人,所言又极为慎重。不管身居何位,财富几何,不论在外如何言不由衷,意不能达,一旦给至亲骨肉写信,信为心声,常常思绪万千,手中的笔沉重万分,潇洒不起来,时时对照自己的人生观念,生怕产生误导。虽不如电话便捷,但更为深入详尽,也更动人,自有现代通讯代替不了的功能。

不仅如此,读家书,见字如晤,当身处哨卡的战士展开家书见平安,当远行的游子含泪用心读父母激励的话语,当在田地劳作的双亲欣喜地读着子女的进步,温情在信札尺牍之间荡漾开来,这样的喜悦,这样的激动,这样的亲情,不是从书信年代走来的人,难以体会。

遗憾的是,写家书的风气越来越淡了。不少青年写情书可达数万言,给父母总是惜墨如金,甚至远行数年不着一字,电话都少得可怜。何谈感恩?有的父母,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管“后勤”,只想自己多给子女挣些钱财,不问其他,只养不教,孩子出了问题都不知道,成了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何谈家教?

少数青年少公德、缺责任、喜享乐、淡亲情,家教不力是一个原因。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基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所以,不妨多写写家书。在外的游子也多给不辞辛劳的父母写封家书,奉上亲情,让父母开怀,报上喜讯,让双亲自豪。家长多给不在身边的孩子写封家书,把人生得失、经验教训、为人处世多传给孩子。

(选自《人民日报》,何勇/文,略有改动)

1.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1~2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书除沟通信息外,它主要还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每个家庭好的家风;明荣知耻,也离不开言传身教。”作者在文中写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第4篇

“爸爸、妈妈,我一切都好,勿念!”这是某大学英语系一位同学将要寄给父母的一封信。信里还说:“信、钱均已收到,别无他事,下个月寄棉衣来。二老多保重身体。”

某大学生物系一位女生这样介绍经验:事先买好一打明信片,全部贴好邮票,填好地址、姓名,隔一段时间往信筒丢一张,或催款、催物,或报平安。

去年年底,石家庄某食品厂厂长因患胃溃疡住院,为了不影响在广州上大学的独生子的学业,嘱咐妻子别告诉儿子。但他爱人还是偷偷写了封信,希望儿子能写信安慰一下病床上的父亲。几天后,这位母亲收到了儿子的回信,信中除了一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医治胃溃疡的偏方外,竟然只有“速寄300元寒假回家路费”一句话。这位母亲黯然神伤,最终也没敢把这件事告诉丈夫。

一份统计资料说,大学生所写的家书71%不足300字。某高校中文系对大三学生的一则调查表明,三个月没写家书的占37%,半年没写的占13%。

便利的通讯设备能替代丰富的情感吗

林静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从17岁离家读书,父母就给她立下一条规矩,至少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尤其是对抚养她长大的姥姥必须单写一页。那时家里没装电话,林静一直做得令父母很满意。父母写信夸她的写作水平有了长进,还很感叹年轻人敏锐的思想,称自己在与林静的交流中也得益不少。后来家里装了电话,开始林静还有节制地打电话,断断续续给家里写信,日子一长,觉得电话真是方便,于是就废了那支笔,在电话里海阔天空地唠起来。

对此,林父感到遗憾:当初装电话只想与孩子联系方便些,但时间长了,却觉得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电话缩短了空间的距离,但却隔膜了心灵与思想的距离;有时给孩子写封信,孩子只打电话说“收到”了事,一年多了,没有见到孩子的只字片纸,有时见到孩子竟有一种陌生感。

晓丹曾是系里的明星人物,不仅因为她聪明活泼特别会玩儿,还因为她父亲是南方一座城市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实权人物。父亲每次出差来看晓丹,都带给她漂亮的时装和各种新奇玩意儿。大三时,父亲还替她办好了商务出国手续,只等毕业,就飞往巴黎。然而就在晓丹大四那年,父亲被告经济犯罪判刑入狱,从未经历过风雨的晓丹那段日子几乎精神崩溃。后来虽然经过亲友四处奔走,父亲的案子重审宣告无罪,父亲却从此断了仕途,提前退休在家。晓丹仿佛在几个月间忽然长大了,她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并开始给消沉的父亲每周一封地写信。

“以前我和爸爸从来没写过信,现在我们写得很长。在信里我们能谈许多问题,许多以前想也不会想的东西,现在谈得很深,我们成了真正的朋友。爸爸把我的信装订起来,常和妈妈拿出来读好几遍,我收到爸爸的回信也是这样。我们有时也打打电话,但是写信的感觉、所谈的内容都是电话无法替代的。现在我们的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但一家人彼此靠近,相互支撑,这样也很好。”晓丹说话时平静坚韧的表情,让你想象不出她过去曾是一个娇小姐。

写家书也许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小节

“家书抵万金”,在家长的眼里,子女的家书何止“万金”?!有调查表明,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最渴望读到远方游子的来信。

李老师的独生子明明在南京大学读书,在全系五十多位老师的孩子中,明明是惟一一个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为此,李老师一度很自豪。明明半月一封的家书,李老师总要戴上花镜在办公室反复看好几遍,再郑重带回家让老伴看。一年后,明明的来信渐渐少了,只偶尔打个电话。到大三后,甚至一学期也见不到一封信,李老师打开自己的信箱总是失望,老伴吃饭时总念叨着明明怎么还不来信。李老师觉得自己和老伴的生活中少了一种生气。

直到有一天,明明突然把电话打到办公室,说寒假不回家了。要在南京打工,要家里给寄1000元以备度日之需。接完电话,李老师的脸色很难看。回家说给老伴听,老伴流泪了,说明明怎么一点也不心疼父母,家里就他一个孩子,寒假一天也不回来,过年该多冷清啊。后来同在南京上学的同事的孩子回来了,说明明谈了朋友,寒假要到桂林旅游。李老师听到同事议论:现在就这样,真正娶媳妇成家了又该怎样呢?李老师觉得为儿子辛苦了一辈子积攒起来的那种叫希望的东西似乎正在一点点破灭。李老师后来在给儿子的一封长信中干脆直说了:对父母尚且不体恤,又如何更好地爱别人呢?生活上连一些基本的伦理都做不到,事业上又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

第5篇

晓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晓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爹有些不高兴,“完了?”晓菊淡淡道:“完了。”

爹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娘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晓菊问:“回不回信?”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的事告诉你哥,让他安心念书。”

晓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攥住那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爹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

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我说两句。对你哥说,家里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上个月,那只黑老母鸡被隔壁伢子打断了腿,我心疼了好几天,找到村上张兽医,他说不碍事。现在果真好了,只是有点跛……”

爹腮帮子一鼓:“跟孩子说这些干啥?晓菊,天冷了,叫你哥要当心自己,免得你娘挂念。告诉他家里人身体都好。”晓菊娘赶紧插话:“我就是晚上困不着,胃老是痛。叫你哥在学校吃饱吃好,想吃啥就吃啥,不要让人笑话咱。”

晓菊有点不耐烦:“妈,哥是大学生,这点事都不懂?”

爹边咂嘴边说:“晓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晓菊咬起下唇,写道:“哥,上次期中考试我是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晓菊写好了,爹又想起来什么,叫晓菊接着写:“儿,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时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娘突然想起什么,叫晓菊再加上几句。晓菊嚷嚷起来:“哎呀,没纸了。”爹见写得密密麻麻的三大张纸,说:“那就不写了。”娘应道:“对。写多了你哥也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爹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爹突然说了一句:“晓菊,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吃饭的晓菊愕然地瞪大眼睛,随即就按爹的话庄重地写好了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第6篇

――题记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收到一封家书,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因为这是你至爱的儿子含着泪写的,跨越海峡,求它载着我的爱和乡愁归去。

母亲,你知道男儿有泪是不轻弹的,可每当想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诗句时,我又怎能不潸然泪下?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因为我曾被清楚地标记在三国、隋、唐、宋、元、清等中国历代版图上。数百年来,无论是荷兰人的野蛮入侵,还是日本人的非法占领,都不能把我从中国分割出去,我永远属于中国。

两岸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不论是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还是在轰鸣的机器旁工作;不论是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上航行,还是在蓝天白云的高深处飞翔;不论是在祖国的边防线上站岗巡逻,还是在异国他乡学习钻研……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都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同说汉语,同写汉字,全身上下流着的都是炎黄子孙的血液。

然而,多年来我却从来没有一个春节能与家人共度。因而,每当传统佳节来临时我就开始幻想: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哪怕是仅有一次机会,我和家人能共度传统佳节,那该有多好啊!

每到中秋节,当我看到港澳许多亲人开心地同家人一块度过,我心里就不是滋味。这时,我只能独自站在海边,出神地望着海的那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尽管我极力安抚我自己,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我多想早日回到中华大家庭,和大家团团圆圆过佳节啊!对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我情不自禁地诉说自己的心愿:全家人共同围着桌子举杯畅饮,畅谈丰收,畅想未来。希望圆月能圆我这个梦想。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无数次天真地问月亮女神,难道我许的唯一的愿望也不能实现吗?难道我就真的不能和母亲在一起共度传统节日吗?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得真好,但它并不能消除天各一方的亲人们相互思念的愁情呀!今年的端午节又快到来了,我还会像往年一样独自坐在海边“江枫渔火对愁眠”吗?我的泪水还会在脸上流淌吗?我的愿望还会成为泡影吗?

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作者系广西贵港市高中0519班学生】

点评

第7篇

1、《傅雷家书》是2018年译林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雷、朱梅馥,编者是傅敏。

2、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3、朱梅馥(1913年—1966年),女,1913年出生于上海。她是现代中国文学家傅雷之妻。杨绛称其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主妇于一身。

4、傅敏,1937年出生于太行山区红旗渠的故乡——河南林州 ,是著名翻译家傅雷之子。傅敏是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坎坷人生和他在苦难中始终没有泯灭的正直和善良感人至深。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真没想到今天会用这种方式和你们讲话。好像与父母远隔千里的游子与自己的父母讲话,弄得有了伤感之情。在我们之间基本是没有距离的,几乎除了上学我们就基本在一起。若让你们看了这封信,不知会让我有多尴尬。不过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好害羞的。是自己的父母看。十几年前,你们在欢笑声和泪水中迎接了我的到来。然而,我的到来只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更重的负担----你们抚养,教育我。为了我你们努力工作,只为了能让我的童年美好。尽管这项任务是如此的“艰巨”。可你们还是毫无怨言的讲我抚养长大。以前,幼稚的我以为你们将我抚养长大是天经地义的。渐渐长大的我才明白这是你们对我的爱。不求回报而真挚的爱,世界上最纯洁的爱。如果没有你们,我怎能见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如果没有你们,我怎能品味这人生的价值;如果没有你们,我怎能享受甜蜜的生活。我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你们无私的给予的,你们是我今生最大的恩人。当我伤心时,你们也愁眉不展;当我开心时,你们也喜笑颜开。你们永远都在关注着我。为我的成长注入一切力量。你们对我无私的恩情,我无法用笔记录下来,但是我一定铭记心中。永远不忘你们对我的恩情。我写不出优美感人的语言,但我拿起笔有千言万语要写下来。但你们对我的爱,纵使千言万语也无法形容!爸,妈,你们辛苦了。你们对我的爱,我会永远铭记。我一定会变得更加懂事,我会用实际行动向你们证明,自己真的长大了!

此致

敬礼!

xxx

山西太原小店区刘家堡乡二中初二:卧薪尝胆

第9篇

2012年5月,“李宇春写给妈妈的信”在网络低调曝光,在这篇文章中,李宇春刻意以“小时候流水账”的写作风格给“春妈”写了一封精简、幽默又饱含真情的信,并以“早中晚”的顺序向母亲讲述自己的日常生活。“接地气”的文字内容、独特、幽默的文体让这封信在网络上持续热传,“春式家书体”也随之诞生。

亲爱的妈妈:今天早餐我吃了一份煎蛋,喝了一杯牛奶。先吃的鸡蛋后喝的牛奶。今天中午我和朋友去露天球场打球,我输了。但是,太阳晒着的感觉超好。今天晚上我坐在床头看照片,打算用小时候记流水账似的作文风格,写一封给妈妈的信。谢谢你。

网友被李宇春的流水账家书打动了,很多人都纷纷模仿,动手写信,给妈妈送上母亲节的礼物。有网友就这样写道:

亲爱的妈妈,我今天早上就吃了米饭,配的空心菜,哦,还吃了一个鸡蛋,不过是煮的,因为怕上火。最近胃口不太好,但我还是努力多吃了点,因为明年的今天,我也要过母亲节啦!谢谢24年前,你辛辛苦苦地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你要好好的,身体健健康康的。还有,我爱你,祝你母亲节快乐!

这种“春式家书体”,其实就是一封流水账式的家书,仅仅以“早中晚”的时间顺序向妈妈讲述自己一天的生活,而这些切实的吃喝、身心正是妈妈最关心的,“春式家书”看似琐碎,背后却是一片深情。

招法拆解

写作关键点一:巧妙剪辑

流水记录并不是不要剪裁,时间段的选取是有讲究的,比如杨丹《我和天气预报的流水账》,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选取了“上学时”“大学时”“第一次出镜”“加入节目”“早间气息节目的开通”“如今”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段,巧妙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嬗变,使得文章具有很深的内蕴。

写作关键点二:对比铺陈

流水记录的有趣就在于,所记下来的账虽然不同,却表达着相同的主题,比如艾尔玛·邦贝克的《父亲的爱》,作者一一列举爸爸不同时期对我的态度:“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我学骑自行车,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通过对比,不难发现爸爸的爱不像妈妈那样直接、显露,但在充满情感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爸爸深沉之爱的反思:“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