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4: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科技创新教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学是一门思想性强、非常严谨的学科,它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经过课堂教学的严格训练,可以让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也曾犯了在教学中不够严谨的错误,在上“直角三角形全等”示范课时,我太在意课堂氛围,教学课堂很随意,教学时随意地画起了草图。因为老师的随意,学生作业时画的“直角”不是九十度而是大概只有七八十度,学生指着不是直角的角讲“直角”“睁眼说瞎话”。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就是对数学的不严谨。
二、以科技创新精神探究数学教学课堂
农村初中学生基础比较差,对数学课感觉到枯燥无味,上课就是听天书,原因是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如果能将科技创新教育有机渗透于数学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数学课也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课。如在教学《测量物体的高度》时,我选择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并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被测物体的地理环境,利用已有的测量工具,设计出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并测出它的高度。又如,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时,我只带了一个易拉罐和两段足够用的绳子及一根棍子(知道绳子和棍子的长度)。向学生提出问题:“不用测量工具你能测出易拉罐的高度吗?”只有少数同学知道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测量出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让他们从“读”科学变为“做”科学,多参加实践活动,自主探究,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的操作,亲自获取科学知识和经验,并且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以科技创新教育的思维方法激活数学教学课堂
中学科技创新教育都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学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能穿插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可以激活数学教学课堂。如勾股定理的推导,可以有多种方法:一是作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把它们拼成一个多边形;二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它们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b>a),斜边长为c,再做一个边长为c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多边形,以有多种方法来推导。一题多解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体会到学科学用科学的紧迫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其实并不枯燥,它是生动的、彩色的、跳跃的。
四、以科技创新演绎数学教学课堂
完善人的综合实力的教育就是我们讨论的素质教育。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灵得到全面的发展,借以讲解文化内容,教育出健康、有知识文化,并且拥有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特征、内心得到充实快乐,潜能获得迸发、创新意识得到觉醒等都作为素质教育关注的重点。
二、何为创新
创新就是创造新鲜的事物,破除落后的、不好的。主要涵盖创新精神、善于创新的人格以及开拓创新行为的能力。而落在大学生身上,所谓创新能力就是在学习知识步入实践时,能够合理地对内容做到理解运用,甚至提出新的思想、见解、摸索出新的规则和方法。也因为这个原因,对学生创新的能力的不断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命脉。没有创新的生活,不会有前行和发展。
三、大学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所在
(一)促进民族更加富强一个国家的灵魂,不是别的,就是懂得创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支持,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民族更加富强。放眼历史轨迹,都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科技上博的头筹,才能快速崛起,才能不断超越。要做到提升科技的实力,就要拥有科技创新型的人才,从大学生入手,培养他们怀有一颗创新的心。要明确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息息相关。
(二)时代给予的挑战科技时代来临,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要想适应当代社会,以及在未来社会稳步前行就一定要做好准备。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的知识,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更加多变的环境和当大批的新兴资源、信息挤尽眼球的时候,要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发展;还要适时地进行改良,创新。“科教兴国”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人生价值大学生在一些促进创新能力的竞技比赛或者实践活动期间,学习了团队协作、探索分析当多个领域的技能,这些都是人生难得的经历和财富,有利于大学生们在人才竞争的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和拥有提高自身竞争价值的砝码。再者当下,涉及到就业这个隐藏着无限压力的字眼,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在校园的时候就计划毕业后,为自己打工,创业。而如果在毕业之后再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头脑就太晚了。在校园里,通过各式各样的科技创新的活动,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到类似的模式,为今后立足社会,或者是创业奠定基石。可以少走一些没有价值的弯路,学生也在此过程中,一步步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四、培养过程中常见的误区
应该注意学生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差异,不能运用统一的方法去培养。事实上只有一部分的学生天赋里携带着创新的因素,其余的大部分学生由于多年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本身的潜能是没有被解放的。所以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的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挖掘学生不同方向的潜能,组合成为科技创新的团体,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实力。另外需要关注的就是思想道德上的指引,不能一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忽略诚信的教育,要明确创新要建立在诚信和不违背社会发展的利益的前提下,不能只追求标新立异和自我利益。
五、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素质教育措施
(一)充分的物质资源保障学校要尽力为学生举行一些科技创新的活动提供物质方面的有形支持,如果空有想法没有足够的费用去落实开展,那么很难取得一些实质性的效果。学校务必要保证科技创新方向的资金的充足,进行一些必要的投入,可以采用定向基金的形式或者借助社会各界的支持。财政方面一系列相关的措施甚至奖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园里掀起一场科技创新的浪潮。
(二)营造氛围一些学校在学分的设置上引用了创新类学分的计分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凭着自己的爱好、兴趣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一旦获得了成果就会计入到学生的学分,还可以参与一些评比和评优的活动。这样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的氛围会吸引更多的有能力有头脑的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也会事半功倍。
(三)发挥教师的引导职能老师的培育和引导对于学生接纳、有效运用科技创新技能是尤为重要的。学校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打造优异的教工团队,让教师拥有先进的思想,成为科技创新的先行者,教师拥有良好的科技创新实力,指引学生才会更加掷地有声。课堂上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接受新的知识,要多想为什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散思维。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就是最有效的途径。
六、结语
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的特点就是对科技创新活动有浓厚兴趣,对科技创新活动有很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青少年由于自身年龄特点,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科技创新型人才往往能将求知欲转化为兴趣。兴趣是学习行为的生理动力。一旦对科技创新有兴趣,那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其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就会很快吸收相应知识,并常常将其应用于实际。在初高中学校学习阶段中,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影响其大学专业选择与以后就业为社会发展、奉献前进的方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青少年对计算机的求知欲,教师指导使其很好地将求知欲转化为学习兴趣,吸收相应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将其科技创新技能用于服务社会,对自身而言是一个快乐又富有挑战性的创作过程。兴趣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快乐学习,快乐创作。
二、运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兴趣后
教师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指导青少年学以致用非常重要。网络是个巨大的资源库。培养青少年如何搜索、过滤,提取有用信息,是必备的知识技能。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多种搜索引擎查找有价值的资源。利用维普网等大型数据资源网站进行相关材料资源的查找与阅读。利用IE浏览器浏览国内外最新科技创新方面知识。利用邮箱或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彼此间进行交流合作。利用网上视频资源进行视频教程培训。可以极大地提高与丰富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创新科技创新型人才具有另一个特点
就是有很强的学习与创作毅力。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就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在学习、创作过程中,有许多难题与困难。面对难题,高难度的创作目标时,毅力是否坚强,是其能否成为成功的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总结归纳要学会学精一门技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难题难以计数。如学生在软件编程科技创作时,遇到作品一个功能的实现有难题的时候,在毅力的坚持下,查阅各项书籍,在一天中常常查阅知识而忘了吃饭,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在查阅书籍的同时进行大量知识归纳与应用。在多次程序修改与调试后,实现预定的功能目标。中间的调试失败的经历与挫折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毅力坚持,一个具有完善功能的科技创新作品就难以实现。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中,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明显的素质特点。
四、途径
因此在探索科技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后,可以发现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与坚持做好做完创作的毅力,对于创新型青少年人才的成长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学校在如何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学习兴趣与毅力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利用资源创造培养环境:让青少年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整体水平。
(2)现代教育硬件基础设施:购买置办科技创新所需相应设备与书籍,供科技创新学习与制作。
(3)提供指导与发展方向:提供相应的指导老师,提供相应的指导与鼓励,帮助创新型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社会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与投入程度,对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重视与投入能够有效促进科技进步与科学水平提高。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社会科技教育工作发展部门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人文、经济、科技发展的事情。因为最终受益的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
五、总结
首先,信息技术课不同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的操作是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的,从这一点上讲,计算机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软件,而现在各种软件涵盖了各个方面,同时新软件更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
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
信息技术课主要学习的工具就是计算机,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软件的选择要注意操作难度,所教内容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娱乐性。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师可通过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学习软件将教材中有关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
例如,在教学完第4课《初识windows98》后,在学生初步掌握鼠标五种操作方法后,就可以利用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等游戏让学生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使用,而且在不断的思考、总结游戏中的规则中,提高游戏成绩,这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仅能够让学生迅速入门,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其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教师提问技能创新 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逐步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构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且能够作为教师把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重要凭据。因此,这一方式是各科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方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提问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对教学的作用不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提问技能,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才能发展学生创新的思维,构建有效课堂。
一、提问技能创新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效传递信息。任何一节课程都是整体教学的一部分,都有其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提问,并通过问题的解答过程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的时候,这样提问创新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提问的案例:在教课文《我的老师》时,我摒弃了传统琐碎、低效的串问串答形式,精心创新了两个课堂提问:记事的记叙文,重点在哪一部分?怎样才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出示投影片)
2.有效反馈信息。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自身对学生层次的把握有选择地让各类学生回答,并对他们回答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总结,全方位地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情况。比如在《我的老师》课文教学的提问案例中,我要求学生对课文层次进行一定的划分和内容。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认为本课描写了七件小事,重点是后两件小事的描写,并且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详细有序地把事情的经过一步步写了出来,体现了重点的同时也突出了主要论点“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学生更爱老师”。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及时地掌握了学生对于记叙文的理解情况和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概述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问技能创新在学习中的作用
1.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其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作用力。兴趣作为学生的导向,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合理地利用课堂提问,让学生置身课堂学习中,激发求知欲,有意识地参与课本教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2.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其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课本内容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补充,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动脑。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情况,对学生无法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思考设置,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得语文课堂从“高耗低效”转变为“低耗高效”。
3.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发展、锻炼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即当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进行语言性表述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他们思考问题的有效思路的形成。
4.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给予学生正确导向。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概括等,有时候抓不住重点,出现偏离目标或者对类似的知识无法准确把握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定位和指向,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并不断鼓励他们通过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强化自主创新、推进学校创新教育发展、促进校园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学生树立发明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发明创新能力、造就发明创意之星,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香港发明协会、湖南省科普领导小组、湖南省科技厅等单位和部门的指导下,《发明与创新》杂志社、全国创新教育活动组委会共同举办“第3届全国校园发明创意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新伴我成长!(何继善院士题词)
二、大赛宗旨
以专业权威办民间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盛会
三、评审顾问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
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
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王永民(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著名发明家)
张景丰(香港发明协会会长)
四、大赛内容
㈠学生参赛内容
1.发明创新作品(分为A发明作品、B创意设计、C科幻画)
2.现场创意制作(分为创意七巧板、创意机器人、创意纸飞机)
㈡教师参赛内容
1.发明创新作品(含发明项目、科教制作项目)
2.创新教育论文
五、大赛特点
1.免费参赛。所有参赛者免收参赛费和作品评审费。
2.公平公正、开放包容。以严谨合理的赛制和严肃规范的评选方式,公平公正树立大赛权威;以开放包容态度,办发明创新爱好者自己的科技节。
3.促进成果转化。以促进校园发明创新成果转化为目的,搭建纸媒、网络、会展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对接企业和投资公司,推动校园发明创新成果转化。
4.推荐上电视节目。通过与电视台合作,推荐获奖选手上电视节目,打造草根发明创意明星。
5.推选参加国际发明展。推选优秀获奖项目参加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和亚太地区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让校园优秀发明项目走向国际大赛和顶级发明展览交易舞台。
六、奖项设置
奖项分小学组、中学组和教师组。
1.发明创新作品评选:设金、银、铜奖,各奖项名额分别占通过初审总数的10%、20%、30%,中学组A、B、C各类在各奖项中分别占比50%、30%、20%,小学组A、B、C各类在各奖项中分别占比40%、40%、20%。
2.现场创意制作竞赛:分类别设金、银、铜奖,各奖项名额分别占现场参赛人数的10%、20%、30%。
3.教师组设金、银、铜奖,各奖项名额分别占通过初审总数的10%、20%、30%,发明创新作品、创新教育论文在各奖项中分别占比50%。
4.单项奖:设最佳人气奖和企业专项奖(由企业赞助命名)。
5.团体奖:设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称号奖。
6.辅导老师奖:设优秀科技辅导老师奖、全国十佳科技辅导老师奖。
七、参赛对象和作品申报
1.全国各中小学校在校学生和老师,由学校统一组队,免费参赛。
2.作品申报统一用电子版,按要求发送到专用邮箱,不单独接收纸质文件。
八、活动时间
1.作品及材料申报截止日期:2013年10月10日
2.初审截止日期:2013年10月14日
3.复评日期:2013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
4.大众投票及专家评审日期:2013年10月21日至11月5日
5.全国总决赛日期:11月中旬(内容含发明创新作品终评、获奖作品展示交流交易会、现场创意制作竞赛、颁奖晚会、全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等)
九、联系方式
作品申报专用邮箱:
大赛活动官网:,QQ群:276748993
组委会地址:长沙市八一路59号《发明与创新》杂志社
咨询电话:0731-84586643、 84461836、84586760
全国创新教育活动组委会
1995年8月我走进了明集初中的大门,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并持续担任班主任至今。从1998年开始进入学区进行管理工作,在工作实践和不断进修中逐渐成长,工作以来,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最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被共青团县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受到县委县政府嘉奖表彰。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的推出与实施,像春风一般吹遍了大江南北,吹润了教师的心田,使得教学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劲头更足了,教学研究也更进一步地深入下去了,而更多地是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先学后教,针对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成绩突出,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大大拓展学习的范围,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学校的教育科研使我不断探索教育规律,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2001年11月《让思维闪现创造性的火花》获2001年全国优秀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2005年6月《为学生构建展现才华的平台》荣获山东省2005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年1月《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市职成教育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07年6月《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尝试》,被评为教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于2007年《教育教学研究》杂志第六期。 2002年3月在地理优质课评选者荣获全校一等奖;2004年6月所执教《北方地区》获全县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2007年6月所执教的《齐鲁大地》一课在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7中国教育系统优秀教案全国评选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我坚信用心去开启孩子的心扉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今生无怨无悔;关注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是我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我也从学生们的成长中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得到了莫大的鼓舞。2002年12月辅导孙帅在全县第四届中小学创新教育与实践活动节中,荣获手工制作类二等奖;2003年11月辅导的孙晓燕、高银朋同学在全国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竞赛中获优秀个人,所在的2002级获为优秀集体,本人也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4年6月在全县初中生地理小论文评选中荣获辅导教师二等奖;2004年12月辅导的赵晶制作的《海上世界》、焦倩倩制作的《校园模型》在全县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焦倩倩的《校园模型》在全市创新作品大赛展评中获全市三等奖。2006.6 辅导的刘云同学在感恩社会. 感恩父母邹平县动感地带青少年书信大赛荣获二等奖;2007年7月在第一届地球小博士全国科技大赛中,辅导的焦倩倩、张宁获得全国一等奖,高凯获得二等奖,赵璐璐获得三等奖。
【论文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 大学生 创新平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深入,尤其是高科技迅猛发展加大了社会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一、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内涵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当前,世界经济、科技及综合国力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各国都把培养优秀的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高等学校要担负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要改变用过窄、过专、过深的专业课程体系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已成为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然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占高等教育研究相当大的比例。如何在这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大学的培养方案和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可操作和实施的、效果显著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使之纳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之中,是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存在的现实问题
科学而完整地阐述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研究过程中的基本问题。笔者通过走访江苏创办较早的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了解到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已树立新时期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生源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同时,发现民办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创新能力较低。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首要难题是,我国大学生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存在创新能力较低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缺乏创新的毅力、兴趣及创新所需的观察力。由于大学生长期集体生活和学习,这种现象会蔓延扩散,有可能从个人变成集体问题。
2.选修课程开设门类有限。公共选修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迫切要求,面向学生开设的通识培养课程,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开阔学术和社会人生视野,使其建立相对传统知识结构更为宽厚、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师工作不到位,教育教学的硬件资源不足等因素,造成公共选修课比例偏低、课源紧张,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学生选课自由度不大,限制了学生求知欲望,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目前,教师都具备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的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师生互动行为很少,受传统型教学模式影响较深,这些影响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4.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是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综合性、目的性、社会性等特点。由于民办高校经费来源和民办身份的两个特殊原因,制约着民办高校教学设施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有些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基地在学院的发展规划中慢慢得以健全,但仍存在实践时间较短、内容不足、脱离实际、要求不严,不重视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方法上下功夫。导致在校实践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对教学设施和基地不健全的专业来说,只能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和练习,根本无法开展实践训练。
5.大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深度和广度。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生活中最为感兴趣的,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笔者从考察中了解到,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社团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还难以承担育人平台,发挥育人功能。其原因是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主管部门小活动应接不暇、大活动力不从心;内部管理不顺,运作不规范,会员流动性过大;经费不充裕,活动策划难以变成现实;社团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导致无法展现社团特色;校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交流和学习;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活动开展深度不够,社团娱乐性活动较多,专业性、知识性活动偏少。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思考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必须重点突出“创新”。笔者认为,民办院校无论是从社会生存环境压力,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都必须脚踏实地的将创新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千方百计的为大学生构建创新平台,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应用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氛围是基础。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来源于学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为此,对于学校来说,要不断拓宽培养工作的渠道和载体,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营造一个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学生能处处体会到人文的关怀和温暖。
其次,要营造一个自由的言论氛围,保护学生的个性,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鼓励学生不怕强手、主动参与各种竞赛。针对学生的求新、求异心理,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多层次教学和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既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可以给个人和学校带来荣誉及奋发向上的生命力。
第四,要营造一个激励的氛围。通过奖学金、创新基金、奖励学分、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解决后顾之忧。
2.优化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是前提。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因此,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必须在深化教学改革及优化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方面下工夫。
首先,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口径,调整、改造、重组现有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
其次,要认真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拓宽基础,淡化专业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教学计划,改变长期以来注重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作法,综合考虑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第三,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划分过细,各门课程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方式,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3.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是保障。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实现信息整合、知识创新的最重要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确保大学生创新平台教育工作的开展。 教师要注重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等活动,成为“进得课堂、下得工厂”的“双师型”教师,这是能够培养好学生创新能力前提和要求。
4.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是手段。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要努力应克服困难,切实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和完善专业创新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搭建实践平台。
一是拓展校外实践基地。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和提升,校外实践基地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必不可少的。通过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把所学有效地运用到生产实践,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二是完善校内专业实验实训条件。目前,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是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平台的基础。
5.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关键。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大学生检验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批判能力、领导能力与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与课堂教学有着相互呼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建立层次分明、制度规范、符合实际、扎实有效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四、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为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新途径,笔者依托所在学校,策划并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创业科技园的建设工作。学院组建科技园这样一个平台,教务与学工、团委共同配合,通过项目立项、评审、进园实施等,充分挖掘了一批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学生。实践发现,建立大学生创业科技园是目前条件下,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市场的最快途径。要作好这项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准确的定性和定位。我们将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定性为创业与创新相统一,主要承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业能力和创新理念的任务,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勇于创新,追求成功”的环境。定位要做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应是大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实战的基地,是教师实践性教学和实战经验积累的平台,是学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基地。
第二,科学的创建思路与管理模式。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应坚持专业团队参与、学院扶持与市场化相结合、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三个原则;以学生自愿申报为主,借助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新训练项目进行意向选拔和培育为辅,确定进园项目;并要成立专门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评审、指导、检查和管理等工作。
第三,配套的保障措施。场地保证和经费扶持是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学院为大学生创业科技园提供专用场地,低廉或免费的提供给各项目组,确保项目运行有固定的场地,从而营造一个创业、就业和创新氛围集中的地方;同时,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科技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从而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发展的氛围。
五、结束语
民办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必须准确定位,努力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科学优化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技术 高职学生 自主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52-01
进入新世纪,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以经济全球化、教育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潮流,正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现代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使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知识与技能,而且首先要学会学习。学校教育的趋势应成为学生主导学习的过程及方向,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这是世界性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是终身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
一、自主创新学习概述
自主创新学习的含义: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问题是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进行自主的、创新的学习,界定为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指导下,通过自主创新性的教与学,培养和发展高职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造就有自主创新性研究意识和教学艺术的新型教师群体。
自主与创新两者不可分割。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没有自主谈不上创新;而没有创新也就无从展现自主。只有自主与创新的完整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高科技、高情感时代人的自尊、自信、自强、自律这一进取型的人格精神。
二、教育技术对自主创新学习的作用
1.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是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
3.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创新欲望。
三、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1.设定目标创设情景阶段。
这一阶段为师生共同确定新课题的学习目标和训练重点、难点、明确学习方法。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教材要求进行疏导和归纳,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课堂自主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创新的欲望,以形成强烈的达标创新意向。
2.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设计阶段。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不管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都应该认真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3)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3.合作探究,解难释疑阶段。
本阶段是自主阶段的进一步深化。它包括:(1)生生合作。既包括学生之间行为互动,也包括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与合作。(2)师生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达到协调,它是合作的实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要求教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并能接受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对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给予正确引导。
4.深化练习,内化创新阶段。
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接受性为尺度,挖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分层分类设计具有拓展性、开放性、探究性的练习,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计可选择的空间,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收获。本阶段是意义构建和创新的阶段,是互动的升华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并不是高不可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活动要求:(1)建立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特征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寻求新旧知识的联系点。(2)综合设计。教师要根据知识之间的综合联系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和作业,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促使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完成作业,促进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四、合作学习对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
合作学习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
1.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
2.在合作学习中,在学习者交流中,他们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被明显的外显化了,学习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
3.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充分的表现自我,而且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取长补短。
4.在讨论中,学习者之间观点的对立可以更好地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
本论文的研究为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提出的自主创新学习模式为全面改革和创新学校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高职教育中自主创新学习的方法和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探讨,得出的有关结论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肖川. 全面认识学习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18期
[3]李克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