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月饼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4: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月饼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月饼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 综合实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185-03

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按照某一具体食品出厂检验的要求进行强化训练,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涉及食品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为食品的品质控制、出厂销售等提供必要的依据,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不仅是对课程知识的强化和拓展,同时加强了重点教学内容与实际检验工作岗位的紧密结合,增强了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体现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在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特色,以实际检验工作岗位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在综合实训的学习中感到充实,而且与实际工作岗位紧密相连,操作技能得到强化。通过总结近年在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问题,对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及考核等内容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改革

(一)内容改革

结合中职教育的要求,我们改变了综合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学科导向的内容模式(如图1),将综合实训课与食品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施以职业活动内容为基础的职业导向内容模式(如图2),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酸碱滴定法的应用,按传统的学科导向内容模式,就要重点阐述其酸碱平衡的原理、滴定终点的原理等,但在实际的检验工作中,如食醋总酸的测定、牛乳酸度的测定、食用植物油酸价的测定等,其具体的职业活动内容包括: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采样、样品处理、滴定操作、数据处理及结果报告。

食品检验项目繁多,涉及的样品与分析方法也非常众多,在实训教学中学生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方法和项目,有目的地选择实训项目尤为重要,学生只要掌握了类似的方法就可触类旁通,灵活应用,从而体现出职业导向内容模式的特征,即以能力为主,应用为本。

为此,我们优化综合实训教学内容,使其具有应用性、典型性、技能性。如2010级学生综合实训(第一周)教学内容(表1),采用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食品之一——米粉的出厂检验作为综合实训内容。让学生根据实际食品的生产细则,学会针对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去查阅、解读国家标准,并依据检验方法标准操作,培养学生将食品检验典型操作技术进行组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胜任食品检测、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并在工作实践中学会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二)课时改革

食品质量检验综合实训是在化学、分析化学、食品理化检验和食品微生物检验等多门学科基础之上,集检验理论和实验于一体的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课程。学生在进入第二学年已经具备了部分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理论教学主要以检验方法标准的解析为主。本着理论教学服务实验教学的原则,从解决问题入手,推动食品质量检验专业教学,使其能随着食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跟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食品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食品质检人才需求而“变”的趋势,就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及相应的职业能力。我们重新调整了综合实训的课时总数,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比由2006年的5∶1调整为2010年的1∶1,加大力度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综合实训课程模式改革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在第四学期开设综合实训周,综合实训周是专门增设一周或连续若干天的时间,模拟食品企业检验岗位工作的场景,全面地进行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如以往实验器皿的洗清、仪器的组装、标准溶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等前期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员做的,而在综合实训课中,这些实验的前期准备就由学生来做,让学生体验检验岗位的整个工作流程;以往实验课只做单项的实验,如水分、灰分、酸度、菌落总数等,而综合实训是根据实际食品生产企业检验岗位中出厂检验项目的内容,将各单项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检验内容,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的检验岗位中要做什么、怎么做。如“纯净水的出厂检验”综合实训,以“纯净水的出厂检验”为工作任务,实施方案如表2所示。

二、优化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着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发展,实训教学流于形式。一到实践性教学,就是“原理+实验步骤”,学生在实训课只是按照实验讲义“照单抓药”,程序化操作,严重缺乏对实验的思考,自主能力差,依赖心理强。针对如此状况,我们实施“理论讲解服务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改进,进行如下的改革尝试。

(一)增加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食品质检相关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是生产一线的检验员、品质监控等岗位。根据这一现状,在综合实训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食品行业普遍进行的检验项目,如水分、灰分、酸度、蛋白质、脂肪、还原糖等项目的测定,还会根据具体食品的生产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来进行检验。如中秋佳节,月饼需要检测哪些项目,合格后才能出厂进入市场销售?我们将课堂移至市场,柜台上各种各样的月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把问题带回实训室,充分调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性,引导学生从产品标签入手,找到产品标准,依据产品标准,找到出厂检验项目:感官、净含量、干燥失重、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再根据相对应的检验方法标准,动手实验,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月饼的干燥失重,什么是干燥失重?有的学生觉得没有学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其对应的检验方法标准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分的测定》,从检验方法标准可以看出,测干燥失重,实质就是测水分。

(二)理解标准,完善学生分析能力

对于实训,学生已习惯于到实验室后直接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操作步骤“照方抓药”,实验操作流于表面,学生缺乏对实验的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在综合实训中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实训项目找标准,如水分的测定,标准就有:GB 5009.3、GB/T8304、GB/T9695、GB/T12087、SB/T10018,如果测定鲜湿米粉的水分应该选择哪个标准?所选标准版本是否现行有效?而GB5009.3标准中,测定水分的方法就有四种:直接干燥法、减压接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选择哪种方法?这些都是要学生自行考虑的。

选择好标准,按照标准进行检测,记录原始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许多学生对得到的实验数据都是机械地按照公式处理,不懂如何综合判断实验数据出具报告。又如在对鲜湿米粉进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时,测得菌落总数/(cfu/g):36000,查看产品标准中微生物指标后,有的学生就直接判定该样品不合格,有的学生认为还是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对这种状况,让学生分组讨论试验结果,教师从中发现典型问题后在课堂集中讲解,采取“典型分析、逐级判断”的方法,让学生认真理解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如表3所示)。

向学生提出问题:所给的鲜湿米粉样品是即食类还是烹调后食用类?让学生思考、讨论,分级分步找出答案:若是烹调后食用类,菌落总数指标合格;若是即食类,有两种情况,出厂和零售,若是零售,也有两种情况,切粉和榨粉,从而可得出零售榨粉,菌落总数指标合格的结论,其余三种情况,即食类出厂切粉、榨粉、零售切粉,若菌落总数/(cfu/g):36000是不合格的。通过案例分析,让大多数学生找到自己对数据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标准的理解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传统教学中课程考核成绩大都以理论考试为主,综合实训课的考核不被重视,导致在实训课中很多学生态度不认真,不愿动手,旁观者多,最后抄实验记录的多。为此,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将综合实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设置为:考勤10%+实训报告20%+实训原始记录20%+实训技能40%+具体项目检验报告10%。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对实训检验项目的确定、检验方法标准的合理采用、实验步骤的记录。实训原始记录包括:样品名称、抽样数量、数据分析、结果计算等。实训技能包括基础技能和专项技能,如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涤,仪器设备、试剂的选用,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的处理,实验装置的组装、使用及维护等。这些都是考核学生综合技能掌握状况的有效手段,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另外,在实验报告中附加企业产品出厂检验报告,让学生熟悉企业质检岗位的报告形式并懂得如何填写。

【参考文献】

[1]舒友琴,童岩.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2]刘杰,张添.食品分析大型综合实验是提高学生独立动手能力有效途径[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3)

[3]谢主兰.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6)

[4]叶瑞洪.《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尝试[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7(2)

第2篇

关键词:焙烤食品加工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48-02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门课程主要讲述焙烤食品原辅材料、主要焙烤制品面包、饼干、蛋糕、糕点等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技术、操作要点及常见的焙烤食品装饰材料的制备等方面知识,在此基础上讲述焙烤食品加工过程中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1 课程特点

1.1 专业必修课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前提课程主要有:食品基础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添加剂等。因此,学生需要对上述前提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后才能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

1.2 理论和技术更新快 焙烤食品工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和销售量也在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焙烤食品加工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特别是食品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焙烤食品的加工技术大大提高,而且商品价值不断增加;此外,焙烤食品的品种越来越丰富,风味越来越多样化,功能性焙烤食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也逐年增大[1-2],因此需要及时关注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将最新理论和技术带给学生。

1.3 实践操作性强 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3]。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综合实训及实习来强化操作技能。

2 课程教学现状

2.1 教学思路较传统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对理论较重视,理论教学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加工的过程就是动手实践的过程。因此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渗透必需、够用的理论,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4]。

2.2 教学方法较传统 教学方法选取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以讲解法、举例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为主,而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使用较少。

2.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曾尝试采取缩减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方式,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比如实训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经费不足等,往往出现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不能很好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很好衔接。

2.4 课程考核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加期终考核成绩的模式,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很少涉及或所占比例很小,课程考核成绩主要体现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很难反映学生实践能力高低,这样的考核有碍于学生积极性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这种考核模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课程的考核需要从过程考核、技能实训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

2.5 实训设备数量不足 学生实践性的培养必须有基本的硬件条件作保障。目前,焙烤实训室焙烤设备种类较齐全,但数量不足。以搅拌机为例,实训室可用数量有限,实践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通常不能充分练习掌握这项加工技能,很多情况下学生因插不上手而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6 团队教师少,实践经验不足 本专业团队有教师6名,1名为企业工程师,其他教师分别负责不同课程,在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往往存在指导教师不足的情况。团队教师多为年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

3 课程改革措施

3.1 细化教学内容 2007-2011年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2012年调整为专业限选课程,教学总学时为96学时,课程改革需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合。具体包括:一是要删减陈旧过时的知识;二是结合行业岗位需求增加实用技能知识比重;三是课程的教学要和行业企业联系,实践岗位和企业行业岗位要相对应。2012年本团队对味多美等焙烤企业进行调研,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拟将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优化为六大模块:焙烤基础知识模块、面包加工技术模块、饼干加工技术模块、蛋糕加工技术模块、糕点加工模块、月饼加工模块。

3.2 改进教学方法

3.2.1 以项目实训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不仅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操作,而且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积极探索[5]。结合生产实际,课程安排20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涉及相应的实践技能的训练及相关焙烤理论知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实施、论证、评价及分析与总结,最后由学生完成实训报告。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不断被激发,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3.2.2 教、学、做一体化 对于任何一种焙烤食品加工,以加工工艺流程为主线,首先将工艺条件展示给学生,再说明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工艺条件,即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学习理论不断运用到实践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2.3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成立焙烤食品协会,对本门课程感兴趣并愿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学生,可以利用实训室的条件进行这方面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与指导教师提前联系,教师将给予及时的指导,学生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进行自主创业,费用可以由其产品销售所得。

3.3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迫切需要改革。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成果”的考评模式,通过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给学生以综合评定。具体考核方式为:成果考核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占2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两方面,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考核;技能考核占50%,选取典型项目让学生自主完成,考核过程模拟烘焙师资格证实操要求,考核过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考核占30%,由实训报告、学习表现、作业、平时测验等组成[6]。

3.4 按需培养 每个学生需求不同,有些学生学习是为修学分,有些学生是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有些是希望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为此,结合专业特点,可将焙烤实训室变成开放式实训室,学生只要提前申请预约,实训室实验安排允许的情况下,即可在实训室进行技能训练或自主产品设计,也可得到教师的指导。实训室开放必然带来资金和管理等问题,这就需要学院支持,焙烤协会自我管理,协会可通过出售焙烤产品来筹集技能训练所需资金。

3.5 优化教师团队结构 焙烤食品理论、技术更新速度快,且课程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团队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新理论、新技术,且要增加实践锻炼。笔者认为应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强化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多深入企业调研,定期安排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高职培训基地或科研单位锻炼[7]。

4 结语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作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2012在学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课程被选为学院试点改革课程,团队教师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要求,在教学内容、方法、考核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条件、考核模式、教学管理等,因此团队教师将继续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魏振承,张名位,池建伟,等.中国焙烤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展望[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11):182-184.

[2]田洁,曹娅.中国焙烤食品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学,2012(7):51-52.

[3]王华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之探讨[J].职业教育,2010(3):53.

[4]谢东峰.高职院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24-125.

[5]祁兴普,刘萍,瞿桂香,等.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0):34-35.

[6]张淑英,张社国.“过程+成果”考评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9):158-160.

第3篇

关键词:动画设计与制作;项目实践;项目实施;项目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72-02

项目实践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项目实践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故事脚本、分镜头、设计、动画制作到后期合成,甚至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作为主体来完成,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际完成,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的基本环节和整个过程的全部知识点。整个过程以项目为前提,学生为主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我校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从四年级开始开设项目实践课程,每周12个课时,即两天时间。通过前面三年的基础课程学习及企业项目实训,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完成项目的基本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们安排了这门课程。

一、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践既然是一门课程,日常管理上理所当然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和各项规章制度。首先由学生自由组合,每3~5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再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要求选择指导老师,然后再与指导老师协商制定项目。这样全班共有8个小组,也就是8个项目,分别由3位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项目进度,学习形式接近公司员工工作状态,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项目实施过程可分为4个步骤:

1.确定项目任务。项目的选取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因此项目实践课程首先要确定切实可行的项目任务。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项目是以参加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南京市大学生动漫作品大赛以及公益宣传片为平台,主题由学生自主选择,小组讨论决定,指导老师在选题、故事脚本等方面给予指导。

2.设计项目制作方案。项目方案主要包括作品的风格、人员分工、时间进度、推广平台等,这是整个项目制作的基础,每个小组要根据选定的主题进行多次讨论,结合指导老师的意见,并将项目细化成一个个小的任务:故事编写、分镜、场景设计、人物设计、动作设计、动画制作、动作调整、后期合成等,并列出时间表。

3.项目开发。项目开发是项目实践的重要阶段,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项目开发进行技术指导,相互交流各自学生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交流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督促学生根据项目制作方案进行开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项目汇报考核。学期结束前,我们召开了学生动漫作品展,组织项目汇报并进行考核。汇报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介绍。在成绩考核方面,给每个小组20%的优秀指标。为了应对考核,学生在项目完成后还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个人自评和小组评议、推荐优秀人选;制作汇报PPT、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总结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寻求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方法等。汇报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学生对实践过程的自我总结和反思。现场考核时我们除了邀请他们的指导老师以外,还聘请了企业的专家为他们现场点评和打分。专业老师和企业专家从主题、技术、艺术等角度给予综合评价并给出指导意见。

二、项目实践成果

这次项目实践共完成了8部动画作品:两部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片——“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元宵节》在市政府文明网和南京电视台播出,其中《重阳节》获播出奖,《元宵节》正在评审中;一部青奥宣传片《南京青奥欢迎您》;两部廉洁文化教育片《徐九思》、《袁枚》已经作为廉洁教育宣传片面向南京市中小学发行,并在政府廉政教育网上播出;三部以江苏省文明风采大赛为主题的作品《玉兔的月饼》、《游戏人生》、《威廉王子》,已经参赛。除了作品喜获丰收以外,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收获:

1.项目实践让同学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实践期间,同学们必须从故事开始,环环紧扣,一步一个脚印,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紧张的实践任务不仅没有吓退他们,反而激起了同学们的斗志,他们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学习、讨论,连中午时间都不放过。为了能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有效成果”,他们不懈地努力着。当然,在此期间,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正如一位同学在实践总结中所说:“实践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当我第一次听老师告知我们小组的作品要在电视台播出时,我激动得几乎要从座位上蹦起来——我们的作品能够被电视台播出了,我的学习从来没有以这么特殊的形式被认可过。”作业产品化让同学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2.项目实践让同学们体会了团结合作的重要。项目制作过程中,“合作”是必然的。每个完整的项目任务都是连续的,如果有一位同学的任务不合格或没有完成预定的工作量,全组同学都得停下来等,还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这无形中增加了同学们的压力,谁都不愿意拖后腿,都积极地努力着,每位同学都尽自己的能力坚持着。他们在默默地分享着共同进步的喜悦!实践让同学们体会了合作的重要。

3.项目实践让同学们懂得了坚持,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最困难的要算是项目的中期制作,即动画制作阶段。大部分同学已经疲惫、乏味,每天都紧绷那根弦坚持着,刚开始时的新鲜感和激情都没了,甚至有些同学开始发牢骚、抱怨,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责怪,我们称之为“极限挑战期”,是最能考验同学们毅力的关键时候。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下,大家都坚持了下来。一位同学在总结中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得重新看我自己了,也许我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项目实践让同学们磨练了意志。

4.项目实践让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从学校走进企业,从课程走进项目。学生进入项目实践,首先接受挑战的是专业教师。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掌握的只是一门课程的知识,而在项目指导过程中,老师需要全面的知识,从前期开发到后期合成,老师都要心中有谱。教师从课程走进了项目,了解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了解项目生产的规范和技术指标,丰富了项目实践经验。教师从理论走向实践,实践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教师在项目实践中成长,为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作者围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使得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项目实践课程是提供给学生和老师的一个综合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丰富了老师的项目实践经验,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教学水平。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努力,寻求更科学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时道波.高职校内项目实训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6):55-56.DOI:10.3969/j.issn.1671-489X.2011.06.05

5.

第4篇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铜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2012年新增本科专业,在学校走应用转型的背景之下,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提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业导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原则[1-2],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人才

根据相关市场调研、市场需求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规律,结合学校、本专业定位,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创业教育理念和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本专业“重能力、重实践、重应用”的特色,侧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具体调整情况: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具备食品科学、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企业管理、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与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领域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分析检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产品销售、检验检疫、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及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转变,最后形成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食品学科专业基础坚实、实践能力较强、人格品质健全、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相结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3”为3年基础学习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1”为累计1年在企事业单位学习和各类实习、实训等,着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优化课程体系,删减了“茶学、食品发酵工艺学、现代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免疫学、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保留“食品企业管理”课程,只是教学形式由校内教师讲解改变为邀请企业专家做讲座的形式进行,增加了“专业劳动课、食品加工与贮藏实习实训、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工厂设计、生产实习、学术讲座”,其中部分为必修课,部分为选修课,缩减了部分课程的学时,实践课程体系更加侧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创新性,形成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课内环节和课外环节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融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将有力地支持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逐步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并重,抓住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环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锻炼学生多种能力[3]。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表现为学习成绩提高、考证率提高、就业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教师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表现为课堂授课效果趋于更好、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增多。

2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建设

根据该专业的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升课程建设。该专业首先及时了解地方食品产业的技术需求及取得的新成果,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剔除无用知识,使教学内容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其次,注重改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在应用性、工程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积极推进“项目驱动型”和“任务型驱动”的实施[4]。在专业课中,以项目实践作为整个课程主线,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还提高应用能力。“任务驱动型”让学生带着任务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并通过汇报总结作为任务的考核,以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5]。再次,在课程体系的优化过程中,该专业团队有效利用地方资源,把企业案例带到课堂上来,把课堂放到企业中去,将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有效搭建课程体系的外部环境。该专业团队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深入企业、基地学习锻炼,形成系统的实践锻炼体系,有效地完善了理论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巩固专业课程内部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以《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工厂设计》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设置合理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校内工程实训,通过两个人合作完成产品生产线设计,从前期调研到生产线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等知识的掌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从2013年开始,该专业以结合学校实施的学生科研课题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重点以课外教学环节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学生课外实践教育专项活动,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大学生创业活动作为课外专业实践的延伸,逐步渗透创业教育理念,探索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研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最佳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2013年以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级学生科研课题数由2项增加至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立项并结题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学生参与数累计不少于80人次。此外,积极参与教师课题,提升实践能力。截至2016年7月,学生参加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活动,目前已开发出10多种新产品,如灰豆腐、刺葡萄酒、薇菜干、即食薇菜、天麻片等,学生发表科研论文达7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公开10项。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普遍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文笔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是锻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4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提升学生专业认知度

为响应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号召,展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魅力,普及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和展示学生综合技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人际沟通技巧和处事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活动融为一体。2014年5月和2015年9月,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活动期间分发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法规500册,野生香菇有关知识600册,安全饮食注意事项500册,新食品安全法宣传300册,进行啤酒品鉴和营养配餐大赛等活动、展示了家乡特色食品以及在实验室制作的面包、葡萄酒、饼干、蛋糕、灰豆腐、酸奶等产品,活动影响覆盖铜仁学院、铜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铜仁市工业园区的碧美园食品有限公司等。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提升了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通过开展一年一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不断完善活动内容,以自主开发的产品为特色,不断激发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和参与活动,产生“需求学习”及“需求能力锻炼”的动力,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被动锻炼的状态。近几年,学生参与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热情十分高涨,学生参与率达应届人数的95%以上。一年一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展览会的举办,为学生成果展示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的筹备与开展,全程参与其中,将所学的专业应用于活动中,充分展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所在。

5密切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

为紧密对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业链建设及其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内外结合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模式。该专业与铜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农夫山泉(贵州)武陵山饮料有限公司、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等开展产学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专业性人才和专业技术,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食品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的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创新课题和学生岗位需求,为学生见习实习提供保障。通过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需要开展的研发项目与所要开发新产品的案例,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传统的教学实践环节改革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实践与基本教学环节无缝结合[6]。企业参与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讨论,企业负责人提出要增设“食品营销学”“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公文写作”等课程,从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发展现状等方面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制定提供了建议。

6实施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积极推动学生就业

结合该专业“3+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四即将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企事业单位实习。为了更好的保证学生实习质量,确保学生更好就业,本专业实施了实习质量监控模式。学生的实习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学生首先要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实习目的意义以及实习的目标[7]。此外,学生每周需要定期向校内导师以实习周志的形式从实习部门、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收获与体会、下一周计划等方面汇报实习情况。校内导师通过学生的实习周志,根据实习的具体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进一步实习提建议与方向,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更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期提升学生就业实力。通过实施学生实习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等,学生实习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在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实习,通过与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沟通,对方便面出厂指标的测定方法的确定、生产管理、产品配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等多次反映本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特别愿意接收本专业学生成为他们企业的员工;其次,在贵州龙膳食坊食品有限公司实习的学生,连夜加班制作拟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月饼,任劳任怨,肯吃苦,甚至有的学生连续两天没有休息,通过不断努力,和公司其他成员一起完成了公司任务,并获得了“企业特别贡献奖”;再次,在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连续3次加薪,现已成为该企业的技术骨干。

7结语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创业实践、专业特色活动、校企合作、实习质量监控模式等方面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期寻求适应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270-272.

[2]雷颂,王伯华,贺江,等.转型发展期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9):265-266.

[3]辛志宏,董洋,徐幸莲,等.“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6(4):30-35.

[4]李刚凤,闫莉莉,朱苗,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5(6):73-75.

[5]冯雪莲.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教师,2016(17):28-31.

[6]李刚凤,谭沙,朱苗,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见习改革与实践—以铜仁学院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4):32-34.

第5篇

关键词:做教学 自主探究 “境”“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切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做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下面我以听到的几节作文课为例,结合《课标》要求,进行简要评析: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境”:让作文乐趣无穷

【案例一】上课了,教师拿着三只叠在一起的杯子出现在教室,学生都很好奇,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说着杯子的用途,猜测着教师拿着杯子的目的。教师微笑着,让学生尽情地说。过了一会儿,教师把杯子逐个摆开(一个底朝上,两个底朝下),学生就更好奇了,以为老师要变魔术,纷纷猜测,这时教师开始向杯子里倒水,学生更是说开了,教师到底要做什么呢?最后,教师揭开了谜底,原来底朝下的两个杯子一个底部有洞,一个里面很脏。当然,朝上的那个根本就装不进水。至此,教师才出示了本次作文的题目:由三只杯子想到的。至此,孩子们的思维早就如开了闸的水,喷涌而出,滔滔不绝,如此引人入胜的开头有几个孩子不被吸引呢?

【学生习作片断】

生1:又是作文课,“头”中羞涩的我真的好头疼,但看到老师手中的杯子时,我也有了想表达的愿望,尤其看到老师故作神秘的样子,我不禁也开了“金口”……

生2:看着老师手中的那三个杯子,我想到了很多很多,那三个杯子不就是我身边行行人的真实写照吗?

生3:看着老师手中的杯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就是那一只底部被戳了一个洞的杯子吗?爸爸妈妈给了我一副美丽的躯壳,我又拿它盛下了什么呢?我不要这样活着,我不要自己的人生是一片空白,我不要将来的日子都只有后悔……

【评析】组织教学时,教师不是直白地叙述,而是有意留下空白,启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自由想象、填补“空白”,去自我发现、创新、表达,变“吸收―储存―再现”为“探究―鼓励―创新”。结果,百花齐放,境况美不胜收。

【案例二】上课铃响了,孩子们不是规规矩矩地在室内坐好,而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自由组合,来到校园的花园里。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只是提示孩子们观察花朵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并和花朵说说悄悄话。

话刚说完,孩子们就如蝴蝶般翩翩飞行于花丛中,用眼看,用手摸,用鼻闻,用嘴说……往往令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也能获得游玩似的快乐,孩子们能不主动学吗?

【学生习作片断】

生1:啊,你是那么美丽芬芳,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黄的像金,自由地在风中舞蹈,发出令人心醉的芳香。请你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如此五彩缤纷,香气袭人?

生2:火红火红的一串红哟,你多么像燃烧的火焰,又多么像串串鞭炮,你穿上了艳丽的礼服,也来参加这秋日的聚会吗?

生3:粉红的月季花,你可别低着头呀!是不是太阳公公悄悄吻了你的脸,你害羞了?还是秋夜寒冷,你被冻红了小脸?雪白的月季花,你娇嫩的脸上怎么还有两颗晶莹的珍珠,难道是昨晚秋霜姑姑悄悄送给你的礼物吗?

生4:“桂子花开,十里飘香。”猛吸一口,空气中净是甜甜的味儿。瞧,你那么娇小玲珑,一丛丛、一簇簇,挤满了树的枝枝丫丫。你可要把我迷醉了。

生5:夹竹桃有红有白,满树满树,几朵几朵凑在一块,在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窃窃私语。你能告诉我你的悄悄话吗?别只顾摇头,你能再听听我的烦恼和忧愁吗?

【评析】首先,教师打破传统的室内教学模式――闭门造车型,而是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写作素材,拥有第一手资料;其次,让学生自由组合,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使学生产生一种“自由感”,从而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能随意观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后,教师的适当点拨提示,打开了孩子自由思维的宝匣。于是那灵动美妙的诗一般的语言便汩汩流出,这样的习作,怎不令人怦然心动,拍案叫绝。

【总结】由上述案例可见,创设自主探究的“境”,即提供自主探究的机遇,设计自主探究的情境,创设自主探究的氛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善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这种自主探究教学的“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束缚……”。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思维灵动,笔下生辉。写的文章自然就富有创新,富有真情实感和情趣。

二、开放自主探究的“度”:让作文丰富多彩

【案例一】教师深情地导入:“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中,无论是按公历还是农历,都有许多传统节日,而遇到佳节,你也许会回忆起许多美好的往事,也许会特别思念某个人,也许想起浏览过的迷人风景,也许想买个精致的玩具饰品,也许有许多话儿要向谁诉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的学生想起中秋节时,全家边尝月饼边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情景;有的学生想起“五一节”在公园游玩时,一位救落水儿童的不知名的叔叔;有的学生想起“重阳节”时妈妈给奶奶送贺卡;有的学生想起“春节”时爸爸给自己送的礼物;有的学生想起“十一”长假到外地游玩时欣赏的迷人风景……至此,教师提出作文要求:将你在那个日子里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题目自拟,体裁自定,字数不限。

学生挥笔直抒,在一节课时间里,多数学生轻松地完成了习作,而且写人、写事、写景、状物,体裁包括书信、诗歌等,均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评析】组织教学时,教师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最后加上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配给制”,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自然也就能水到渠成地写出好的作文。

【案例二】一位教师在指导“向你介绍我”一文时,要求学生完成习作的初稿后不急于誊写,而是根据习作要求互相评议修改;誊写完之后也不急于交给教师,而是互相修改评议;然后教师再进行评改;最后集体讲评。如对一位学生的作文《我就是我》的讲评:

自评: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写出了我性格的生成与变化,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抒“我”自然之情,显“我”自在之趣,做到了“我以我手写我心”,把“真实精彩独特的自己”展现了出来。应得“优”。

互评生1:文章条理清晰,叙述完整,语言非常生动,所举事例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疯狂不羁的野丫头,一个嗜书如命的好学生。得“优”。

互评生2:我觉得题目很新颖,一看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事情叙述完整,尤其是文章的句子很优美,例如:小时候的我是一个十足的野丫头:因为在韭菜地里打滚而弄得满身泥土。因为和别人家的看家狗“搏斗”而搞得“流光溢彩”;因为爬上树荡秋千而摔得鼻青脸肿……这组排比句写得相当好。得“优”。

师评:首先你很会动脑,一是题目特别,二是文章选材真实可信;其次,写得很有条理,过渡自然,人物性格就会跃然纸上,值得表扬。得“优”。

【评析】讲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规范学生个性化语言的过程。改变以往教师一刀切的方式,扩大评改的宽度,教给讲评的方法,让学生自评、互评,再老师评、集体评。前者重点落实训练要求,后者又把欣赏评议融为一体。这样开放讲评的“度”,使学生在提高评议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审题、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博采众长,飞速提高。

【总结】由上述案例可见,开放自主探究的“度”,即拓宽作文题目、内容、体裁等的自由度,扩大习作评议的参与度,渲染佳作的知名度等,能充分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互帮互学、友好合作的良好心境中,不时闪现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捕捉住灵感,下笔有神,妙笔生辉。这充分体现了“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的新的课程理念。

结语

上面几位教师的作文教学让我深受启发。由此可见,创设好了自主探究的“境”,把握好了自主探究的“度”,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枝“生花”的妙笔,让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八德” 中职学生 健康快乐 德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28-02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中考受挫者,有超过1/3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爱的缺失、思维方式缺失及快乐缺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强调:快乐是一种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快乐的孩子心态是健康的,快乐的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快乐的最有效途径。所以,我们的学生更需要健康快乐的教育模式。

多年来,我校以“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品牌铸校”的发展战略定位,通过文化引领、政策导向、制度保证,逐渐形成了以“八德”为载体的多维度、高实效的“健康快乐”教育体系。

一、信念立德,主题教育放飞学生理想

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

学校通过“二育一课”开展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即入学前的招生宣传教育,刚入学的专业职业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课,引导学生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筑牢学生职业理想的根基,我们建立起了理想信念和主旋律教育的一二二式长效机制,即:一会―每周一次主题班团会,二课―每年一次系列团课、系列党课,二仪式―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每年一次18岁成人仪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班团会和升旗仪式,是全员性主旋律教育的重要阵地;面向广大团员青年和其中优秀分子的团课、党课,是提升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有力举措,近年来学校共有2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光荣入党,在学生中起到了良好榜样示范作用;18岁成人仪式,强化了学生们的公民责任和担当意识。

二、师爱润德,智慧教师培养学生美德

沐浴师爱阳光,是“健康快乐”的组织保障。只有沐浴在师爱的阳光下,才能让学生们在愉快的生活环境中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着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师生“连心饺子”、仲秋“团圆月饼”、元旦师生联欢等多种活动载体,让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拉近距离、融洽感情。学生支部开展的“高举团旗跟党走”―党建带团建四个一活动,贴近了学生的思想、生活。学生们体验到了老师亲人般的关爱,感受到了学校家一般的温暖,浓浓的师爱让学生的心灵花园充满了阳光。

三、疏堵正德,防御疏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素养

辨是非、明事理,是学生健康快乐的思想基础。我们灵活把握规律,因事而异,讲究艺术,通过管理与教育并用、奖励与惩戒结合,疏堵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通过开展“礼仪规范进课堂”活动、“校园陋习”评选活动、主题班会教育活动,以及日常管理中及时总结反馈等教育疏导的举措,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长善救失,不断提升素养。对易引发严重后果的违纪行为,我们采取了封堵策略,建立了四条校纪管理“高压线”,使纪律管理的“火炉效应”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对推动校风建设、强化学生“何为不可为”的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读书养德,知识涵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底蕴

读书学习是学生健康快乐的力量源泉。“我读书,我快乐”―这是我们轻校师生的共同感受。一直以来,学校以学习求发展,通过好书推荐、读书比赛等活动,提倡师生共学习、同读书。

每天早晨7:30,每个教室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们的晨读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名篇佳作、国学经典、唐诗宋词、礼仪常识、励志故事等,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精气神和人文素养,也使学生们汲取到了精神力量,从“读”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自尊自信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学校倡导的读书、学习还从课堂延伸到了课外。课内外读书学习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底蕴和专业技能。

五、管理育德,精细化管理助力学生成才

“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通过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和职业素养,是学生健康快乐的行为保证。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岗位负责,工作要日清日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我们“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实处落脚”,从统一宿舍内务标准、规范书本文具摆放、设计制作“提升职业素养从这里开始”的清扫工具架这些小事入手,将企业“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6S”管理文化融入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以评促育、以评促改,日复一日的教育、指导、检查、评比、反馈、强化,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实现了“6S”管理进班级、进寝室、进实训室、进课堂,实现了校企管理的近距离对接和文化的有机融合。

六、服务筑德,服务式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优质的服务,会为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学校一直坚持“自上而下层层服务和自下而上层层负责”的运行模式,致力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服务式教育、服务式管理”理念的落实,使教师实现了两个转变,即从“管理学生”向“管理为了学生”转变,从单纯的“工作责任”向“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感”转变。这些“转变”提升了教育者的思想境界,教师更加关爱学生;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也更加信赖教师了。我们还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学生,通过开展“点亮曙光,照亮希望”心灵灯塔关爱活动、偏差生“突出进步奖”评选活动等举措,多维度地激励、引导学生们健康成长,让很多偏差后进学生品尝到了进步的喜悦,体会到了被赏识的幸福,重新燃起了他们心中进取的希望。

七、实践修德,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升华

实践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将使学生产生健康快乐的强大内趋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是我们的成功经验。

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强健了体魄;已连续举办多年的校园文化节、职业技能竞赛节、迎新生联欢会、庆元旦联欢会、体育运动会、校园歌手大赛,给学生们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走进社区,传递轻校学子正能量”志愿服务活动、“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爱校实践活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们在展示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的同时,感受到了充实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奉献的快乐。近年来,学校还与326家企业密切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企业实践,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圆梦,先要用技能为自己插上腾飞的翅膀!

八、激励明德,成功体验让学生享受快乐

激励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阳光,有阳光学生的心情才会灿烂,健康快乐才有了动力和方向。学校注意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多元评价、科学激励,让学生们享受进步的喜悦、成功的快乐。

为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构筑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尽展其才”的多元评价体系,我们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设立了涵盖德育内容的勤奋好学之星、突出进步之星、友善互助之星等“十星”。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找到了展示的平台、燃起了进取的希望,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正能量。在已开展多年的“争做文明学生、争创先进班级、展示学子风采”活动中,通过 “正仪容、美心灵”仪表评比检查、“洁、齐、美”绿色教室评选、“我爱我家”文明寝室评比等一系列常态化的评比活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关爱集体、奋发向上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

对中职学校而言,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几乎是奢望,我们正在把它变成或已初步变成现实!“八德”式“健康快乐”教育体系的构建,创新了德育实践,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整体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逐渐形成了育人特色和德育品牌。其成效在获得企业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认可,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几年来,省内外有近百所职业院校来交流学习。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也促进了学校事业全面发展。学校被列为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