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卓越教师技能大赛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2-08-29 10:38: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卓越教师技能大赛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卓越教师技能大赛工作

第1篇

关键字:导游大赛;效用;建议

1 导游大赛对旅游专业教学效用分析

1.1 促进了教学改革,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能型导游人才是高职院校对导游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也是旅游企事业单位用人的原则和标准。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是决定院校专业建设特色与定位的根本出发点。导游技能大赛对我院的课程的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大赛,我们从中获取了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了解最新的导游职业技能要求,对比其他同等院校的教学水平寻找自身差距,引发我院专业革新的大讨论与人才创新模式的新思考。我们将技能大赛标准、内容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训紧密结合,提出以兴趣小组为依托开展导游技能人才培养方法,要求每一门课程、每一次小组活动,基于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并合理提炼大赛内容,转化为教学项目。

1.2 检验了教师的工作绩效,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素质

教师通过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促进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利于课改的完善。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技能大赛,使教师能全面掌握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及我校与其他院校选手的差距,为今后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实训项目等提供基础的参考。

另外,技能大赛也是我校考核教师工作绩效、职称评审的的重要依据。这无形当中促进了教师主动提升自身业务能力的动力。

1.3 加快了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校企合作发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赛反映了社会对导游人才的综合要求,为适应这种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积极完善实训基地。在校内加快健全导游模拟实训室,让学生按照教学计划,模拟操作程序,夯实导游技能;在校外联系相关的实习基地,如旅行社、景点景区等,安排学生定期到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性、专业化的实践学习。可以说通过大赛的促进作用,已经巩固了与许多校企合作单位关系。

1.4 强化专业影响力,提高就业升学双率

技能大赛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大赛,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得到显著提升,用人单位也充分认可我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并愿意聘用我们的学生成为企业骨干,还有许多学生顺利升入本科院校,深造自己,提高了本专业的就业率与升学率。

比如我校第一届参加全国导游员大赛获得三等奖邢蒙蒙同学,赛后就立刻被当地国企录用,省导游大赛第一名选手魏明珏同学,目前是省某旅行社副总经理,还有周婷,何雪莲等10多名学生,均升入知名本科院校深造学习。

我校已经连续5年参加导游技能大赛,获奖的选手,已经成为我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很好的验证了我校在教学质量上的成功,成功学生的事迹在学校得到广泛宣传,更多的学生要求积极参加这样的比赛。大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大赛良性循环。

2 对于我校参加导游技能大赛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2.1 积极储备竞赛指导教师,发挥团队优势

竞赛指导教师对大赛选手获奖的作用不言而喻。指导教师应该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导游岗位工作经验、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我专业教师经验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另外,参加大赛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所需要的是团队合作力量。因此,我校应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大赛指导,获得指导经验,并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师指导团队,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制定训练计划,并邀请行家里手进行指导,优化教学技能,对选手在训练期间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指导,提高集训的效果。

当然,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是最好的经验增长方法,这样可以及时了解企业以及行业的动态,将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2.2 健全教师参加竞赛激励机制

目前我校按获奖等级给予老师不同级别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但此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指导教师在备赛的过程无论加班加点多长时间,只要学生没有得奖,那就一切都是徒劳。建议我校健全技能竞赛的教师工作考评机制,将教师指导学生竞赛的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范畴。因为作为比赛,获奖者只有少数,那么这种存在弊端的激励制度就忽视了没有获奖的人的劳动付出。职业院校的竞赛激励制度应该兼顾对劳动付出的回报和队获奖者的鼓励,指导教师的备赛集训按正常教学计课酬、用奖金等对获奖者以卓越工作成绩的激励。

总之,各种级别,各种形式的导游大赛对我校旅游专业的专业教学起到了重作的作用,学校在教学工作中,突出技能大赛的地位,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发展,从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杜银娟,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导游专业教学的导向作用[ J] 职教通迅2012-06

[2]张小菊,高职技能大赛的探索与实践[ 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3]王绍章, 论职业技能竞赛的作用[J]成人教育201107

[4]徐 洁, 技能竞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启示[J]管理观察,2010

第2篇

(浙江省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浙江 温岭 317500)

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中职“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已经成为展现职业学校广大师生精神面貌和熟练技能的舞台,成为宣传职业教育、检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对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运用好大赛的成果,引导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值得每位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工作者思考。

关键词 :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喜忧;扬长避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60-03

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联合举办的“携手竞技、放飞梦想”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丰田杯”汽车维修与运用技能大赛自2007年至2012年已举办了五届。经过几年的发展,比赛的规模逐年扩大,项目逐渐增多,“丰田杯”汽车维修与运用技能大赛已成为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中最具专业性与规模的盛会。中央电视台曾对2009年的第三届大赛进行专题报道,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这种全国性技能大赛的突出优势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但促进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而且使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汽修行业及相关企业,准确地把握住了工作岗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不过,随着这项技能大赛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下面,笔者结合本校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现状,谈谈中职汽修专业技能大赛带给教师的几点感触。

喜从赛中来

从2007年开始,我校就参加了全国中职“丰田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的层层选拔。从起初的市赛、地区赛,再到省赛,我们几经磨砺,直到2011年才有幸参加浙江省“宣成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技能大赛暨全国大赛选拔赛。尽管最终我们无缘最高级别的比赛,但一路走来的参赛经历,还是让我们收获了很多成功和喜悦。

大赛的开展加快了实训设备的添置 2007年,市教育局指定我校代表温岭市职业学校参加台州市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之前,因为资金短缺,学校对实训设备基本没什么投入,已有的简陋实训设备完全不符合参赛的设备要求。为了能顺利参赛,学校拨出一定资金,在最短时间内添置了一台价值3万多元的AJR发动机实训台架和一台1万元左右的解码器用于汽车故障排除训练;花了1万元左右买了两台旧的丰田5A发动机和部分工具用于汽缸盖拆装训练,就这样我们开始了训练和参赛之路。在经历了首次大赛后,学校领导看到了实训设备投入的重要性,每年都加大对比赛项目所需设备的投入。随着比赛项目的调整与扩充,更多的设备进入了我们的实训室,到目前为止,有五百多万元的实训设备投入到了汽修专业实训,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效保障。

大赛的开展促进了专业教师知识技能的提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要想学生在比赛中出成绩,教师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指导水平。为了保证每次技能大赛顺利实施并卓有成效,校领导将每次大赛都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特别注重对大赛指导教师的培养。近几年,学校积极利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先派大赛指导教师去外省几所技能大赛成绩卓越的学校接受金牌教练的个别指导,再利用假期把金牌教练请到学校给全体汽修专业教师做培训,使每位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当然,培训并不是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的唯一途径。每次参加各级别的技能大赛,就是同类各级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使指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切实提高。指导教师在平时不断的自我学习中,也高度重视辅导方法的研究与参赛经验的总结,明显提高了专业知识。近几年来,学校将教师辅导技能大赛的成绩纳入了教师考核体系,尤其是对新引进的年轻专业教师,要求他们尽量参加技能竞赛的辅导,促使他们迅速融入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我校汽修专业的几位年轻教师,通过指导技能大赛的锤炼,专业知识和技能进步很快,不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技能上与其他年轻教师相比都更胜一筹。

大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良莠不齐,基础知识普遍薄弱,但他们又具有勤于动手操作的行为特点。职业技能大赛就是选拔具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它为勤于动手操作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风采与才艺的舞台,让那些因学习成绩差而遭受偏见、一度陷入茫然的学生找回了自信。我校通过系列技能大赛活动,经过班级内、同年级段的技能比赛,层层选拔,最后选出具有较强技能的学生组成学校的技能集训队,再经过技能赛指导教师的精心辅导参加上一级的比赛。在选拔的过程中,那些平时基础知识薄弱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训练,力争参加学校的集训队。在这种气氛下,理论成绩优秀但操作能力不强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结果是学生全面参与实训,使以往学生上实训课怕脏、怕累、积极性不高等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观。参赛选手在学校的积极表现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校也借此开展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小组和技能节活动,为学生提供各种表现的机会,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忧从赛中出

经历了各级技能大赛后,我们的教师成长了,学生发展了,实训设备也添置了。但在收获喜悦的同时,大赛带给我们的忧虑也日渐显现出来。

压力过大,影响指导教师的正常教学 只要是比赛,肯定会分出高低,这就无形中给指导教师增加了压力。如果每年带队都出不了成绩,面子上就会过不去,如果今年得了个三等奖,那肯定想在明年有所进步。如此下来,指导教师都会倾注大量精力学习和研究大赛的有关内容和训练方法。但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对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不得不疲于应付,比如备课马虎,对所教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等。这种情况对教师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特别是年轻教师。恰恰我校的技能大赛指导教师都是年轻教师,有些课程他们还是第一次教,如果不打下一定的基础,肯定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学工作。毕竟技能赛是一个方面,还有大量的其他专业知识技能需要他们研究和讲授。

训练紧张,影响参赛学生的正常学习 参加技能比赛,为了出成绩,参赛学生肯定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仅凭课余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势必要占用学生的部分学习时间。特别到临近比赛时,参赛选手几乎完全停课训练,落下的功课是很难补上的,再加上部分学生的基础本来就差,在技能大赛结束后,由于落下的功课太多,一些选手完全失去了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

成本过大,影响实训设备的正常添置 当前国赛所用设备均由相关企业赞助。本来企业赞助技能大赛是件好事,可以减少举办大赛方的经费问题,可是各级学校比赛训练的设备都要根据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配置,而往往指定赞助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菲,这样就增加了参赛方的资金压力。为了参加比赛就必须付出大成本去添置指定设备。比如,参加车身修复技能大赛的整形修复机,指定参赛品牌是奔腾,2万元左右一台,而普通的整形修复机只要5千元左右,但为了比赛我们必须添置。这样一来,本来可以买4台日常实训设备的资金,就只能买一台用于部分参赛学生使用的大赛设备。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这严重影响了日常实训设备的添置。

扬长避短,强化专业建设

在这几年的参赛经历中,我们更多地体会到了大赛带给我们的成功和喜悦。对其不利影响,我们应努力克服,扬长避短,切实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强化汽修专业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中职学生对实训课的学习刚开始是很有兴趣的,毕竟不必端坐在课堂听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训课上的动手操作相对轻松。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好奇心会逐渐减弱,学习的效率也相应降低。为此,我们可以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大赛的竞争机制,定期抽出一两个典型工作内容进行比赛,对比赛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永不服输的意志品质。

以大赛为契机,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 我校几年来的经验表明,通过辅导技能赛,年轻教师的专业技能成长是迅速的。但是,因为带赛的教师基本都是固定的,所以专业教师的成长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学校能看淡些成绩,大胆地进行轮流辅导,让更多年轻教师参与进来,对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将是非常有利的,也能加快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

以大赛为契机,完善实训室的建设 大赛各项目的工位都是经过验证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为职业院校实训室建设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参照。我们在实训室建设中要参考企业的环境,使学生的实训尽可能在职业情景化的环境下进行,以利于学生在实习和就业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此外,在实训设备、工具、材料采购时可参照大赛每个工位的配置,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实训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技能大赛,利用技能大赛的优势,充分挖掘资源,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并要不断克服技能大赛的一些负面影响,切实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办学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侯文胜,郭建英,侯雨君.全国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大赛完全训练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彭明道.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教研,2011(3).

[3]韩会臣.以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大赛为契机 加快实训教学的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11(5).

[4]马立强,崔子成.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对汽修职业教学的影响[J].汽车维修与保养,2013(8).

第3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能力;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岗位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且自2009年以来连续6年担任《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其中有两年自己也参加了教师组的比赛,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充分体会到专业知识、团队精神、临场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历次指导技能大赛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阐述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愿意上实训课程,所以,专业理论课程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程的比例。原因是,有的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更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极高,它最能反映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动态。大赛项目的内容范围广、难度大,超出了正常的教学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江苏省或全国《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中,有许多内容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比如理论考试中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误差的知识,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正常测量课程中介绍得非常简单,而在比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求我们指导教师紧扣比赛的大纲和规则搜集资料,不断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比赛成绩往往也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校学生技能大赛其实也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较量。要想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自身就要掌握娴熟的技能操作,而不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要带领学生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这一点我们学校就有好的做法,把专业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各项评比的优选条件,这对教师是个促动。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得到提升。经过多次的校、县、市、省技能大赛的锻炼,学校成长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和金牌教练,这些榜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沙龙中推广成功教学经验和成果,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充实教师的教学资源,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衡量技能大赛的水平,是岗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例如,近几年工程测量大赛中最终评价成绩和名次,是保证精度的要求下比时间,时间越短者排名靠前,这样评价学生的综合实力。有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这样比,因为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没有必要这么精准,速度也没有必要这么快。我认为,大赛比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比学生的一种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过程的积累。这就促使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发生根本转变,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

另外,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都可以提前察看现场。各学校在建实习室时,也模拟技能大赛的情境,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赛前的实践实训指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生动的教学案例、视频、动画等,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行业企业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加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横向联系,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进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近几年的工程测量竞赛项目是团队赛,考核内容全面。特别是全站仪的考核,量大、面广,每个环节之间又是关联的,包括导线测量、导线计算、坐标放样、坐标测量,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注重团队合作、安全操作、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每个考核环节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和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岗位职业活动流程,评分标准符合职业标准规范。技能大赛为教师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边做边研究,把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来要求和训练,这样可以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纵观近几年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参赛、团体项目和校内教师与校外技能培训师的双重指导逐年增多。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领域对职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要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团队的合作,岗位任务就难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能让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不管是参赛方案的制定,还是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本人连续几年带技能大赛,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的优势和盲点、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都了如指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在训练或赛前有针对性辅导。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不是很多;而技能大赛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协作,默契配合完成比赛项目。这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提升。师生的和谐相处,直接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的研究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就包括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这是企业特别关注的。

四、改变教师的育人理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赛是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的最好平台,他们能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娴熟、高超的技艺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力。这一切都会让教师产生观念上的转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技能大赛让有才华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于教师也是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契机。《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在室外进行,场外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观摩。在观摩其他代表队的比赛情况和为自己的代表队加油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大赛的氛围会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审视自己的工作,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等职业情感,会因大赛的激励而勃发。技能大赛是一个精细活,要求指导老师知识要全面,技能要扎实,心细、周到、临场应变能力强等。技能大赛结束后的反思总结,更能使教师坚信经过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会获得更好发展,从而会振奋精神,更加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并在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收获职业的幸福,增强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蒋红枫.论技能大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2]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22).

[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

教论坛,2011(1).

第4篇

一边是产业转型升级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一边却是我国电子制造业长期对普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存在较大缺口的现状。显然,我国电子制造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实现产学研的有效结合,这也让今年召开的第五届“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3到21的巨变

比赛现场模拟英特尔生产环境,比赛内容以设备维护技能及生产管理技能为主,大赛所用的设备为英特尔公司进行技术人员培训的生产仿真设备Automate200 和机器人Robotics……这个与生产实践结合度极高的大赛,正受到众多职业技术院校师生的重视。今年,“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从以往只有西南部院校参加的区域赛事,发展成为全国性赛事,参赛规模也从2009年的3所院校增加到21所院校共42支队伍。

在大赛的业界关注度不断升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积累了十余年的产学研互动典范。“通过和英特尔公司的合作,我们学校在电子制造业方面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已经被全面带动了起来。比如,微电子技术专业,就是我们在英特尔入驻成都的时候共同设立的专业,成为国内专科类院校中的首例。去年,我们又在本科中申请了省级的微电子制造专业,纳入了院校为产业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计划。”

作为参赛院校的代表,成都工业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李可为告诉记者,英特尔与成都工业学院的合作已有十年,双方在专业领域的密切合作以及投入的意义,远超大赛本身,特别是填补了四川省微电子制造专业的空白。不仅如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每年英特尔还会通过对教材、课程、师资培训进行调整和持续投入,帮助教师进行提升。

在成都工业学院教师钟伟看来,和学校参与过的其他大赛不同,“英特尔杯”职业技能大赛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也更公平公正,让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李可为表示,近年来竞赛内容不断调整,从原来单一的拆装机器人到现在升级引入Automate200设备的操作、故障检测等,都是英特尔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培训的设备,与产业内企业的生产环境高度结合,参赛学生通过大赛几乎就完成了就业技能培训。

改变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们常常能看到“Intel inside”的标志被贴在那些与英特尔技术相关的设备上。事实上,在教育领域,英特尔同样在释放“Intel inside”的能量。

第5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车辆工程 实践体系 工程训练中心

[中图分类号] U46,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06-02

江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院校,车辆工程专业是我校四个入选专业之一,学校和学院非常重视此次培养的契机,出台了江苏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行动计划,并在行动计划中明确了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具体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基础性课程实践

卓越工程师计划重在构建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3+1”人才培养模式。要使得学生在最后的一年里能顺利地围绕专业知识进行集中的生产实践活动,前三年的理论教学及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将显得十分必要,否则第四年的实践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校依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构建“厚基础、宽知识、显特色、重应用”的车辆工程专业基础性课程实践体系,着重打造紧密联系车辆工程特色的力学、电学、计算机、控制工程等基础课程的实践体系,由浅入深、由简至繁,按层次递进,在上述课程传统实验基础上,融入体现车辆工程专业在上述领域应用实际的实验,在基础教学中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理论学习成果,拓宽学生知识面。

同时,基础性实践内容还包括课程设计,冷、热加工实践,校内专业实践等环节,通过这种体系化的基础性实践,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方面,针对卓越计划要求,对车辆工程实践内容进行重构与优化,改变传统的演示性实验,按照功能分为模型展示区、拆装实验区、检测与故障诊断实训区、自我创新设计实验区等,每个区域都能完成一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同时,创新实践项目,凸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用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取代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另外,将老师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大量的实践项目让学生直接进行详细的实际操作训练,并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考核力度,改革考核方式,从而客观评价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及水平。

二、自主创新实践

学生自主创新实践主要是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科研课题等为牵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重要内容。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它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主要实践场所是我校江苏省车辆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功率内燃机工程中心、校企合作的工程训练中心等。

(一)以科技竞赛为导向,开展学生创新实践

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创新产品设计水平的重要手段与形式。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与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精心组织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作品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三等奖多次。参加历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FSAE)”、“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挑战杯”、竞技大赛等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爱校、爱专业意识,并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高等学校如何使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中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相结合,一直是摆在师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卓越计划培养中,车辆专业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促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汽车学院的科研经费在我校多年来一直排名前列,利用这一优势,以“导师制”、“双师制”,以及学院鼓励政策为平台,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教、帮、带”,激励车辆工程专业教师与本科生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大批学生科研论文、专利公开发表,这批骨干力量在校园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激发广大同学创新精神和参与科研的动力源。

同时组织车辆工程专业学生中的骨干力量,积极申报省级、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展科技攻关。鼓励和扶持骨干团队出科技成果,做好学生科技成果的专利申请及成果鉴定等工作。两年来,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各类竞赛达千余人次,获得省级、市级以上创新奖多项。学生积极申请各级各类创新项目100余项,累计主持校级以上创新项目5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

三、校企工程训练中心实践

我校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融入校企合作机制,与南京汽车集团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共建的实践教学平台项目,按照“共建共享、互助互动、优质优先、分期分段”的建设方案,服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不仅以高起点、高标准满足了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更符合现代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要求,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制定并实施完善的实验与教学方案

工程训练中心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学习教学计划,分操作实践和理论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除南汽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工装设备等专业课程,另外还增补南汽特色的教学内容,如:企业文化、质量管理、法治管理、岗位职业技能等。通过现场教学、专题讲座、岗位实习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学习技能本领。实训培养内容适应江苏大学的教学需求,在我校大学生来厂实习期间,南汽统筹安排学习与实训,明确实训标准,并结合专业方向,强化上岗训练,提高学生的适岗能力。实训中,由工厂提供工艺标准、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安排实训教师,通过生产现场讲解和上岗实习操作,实现工学结合。

(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依据我校卓越计划培养标准,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三)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前提是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此,我校将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南汽集团工程岗位上工作1~2年,积累一定年限的企业工程实践经验。同时,我校也从南汽集团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担任本科生的联合导师,承担培养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等任务。

(四)构建多功能校企合作车辆工程实践教育平台

工程训练中心以提高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创建高等工程教育开放型校企合作工程训练新体系,该体系以4个相互关联、递进提升的平台为主要特征,体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式、开放型的立体交叉式教学特色,实现了“纵向及顶”(即从专业技能培养逐步进入该领域学术前沿)、“横向达边”(即体现人才培养中各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以及学科专业的交叉和渗透)的现代工程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目标和方案,构建基于卓越计划,适应汽车行业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突出学科与专业特色,融入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工程实践夯实基础;以“科技竞赛”为导向,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工程素质与科研技能;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让企业担当更大的社会责任,让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全面升华,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从而全面建立我校工程能力系统化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体系,为社会及汽车行业贡献更多的创新人才、一流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姝,亓昌,等.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的汽车构造课程改革[J].实验室科学,2012,15(3):40-42.

[2]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0,(8):9-10.

[4] 叶志攀,金佩华.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4-77.

第6篇

1.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总体目标

培养面向新疆区域发展战略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并能在相应部门工作,成为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依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的实际,以培养本科工程型为我校“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科工程型的培养模式以(3+1)方案实施,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事业工程基地实习和毕业设计。

3.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根据“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的共同要求,在与企事业工程基地充分沟通基础上,科学制订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标准,构建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为导向,制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学位与学制、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组成。每个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由校内培养方案和企事业培养方案构成。校内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教学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实现矩阵组成;企事业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阶段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在企事业基地实践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学习模式和实习内容的安排及考核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专业职业教学课环节,为使学生能够在走进工作岗位后尽快地进入角色,进行各种注册师考试需要,增加了注册建造师(水工)、土木工程师(水工)培训、水工职业技能培训、水利工程应用软件培训等环节。

4.制定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包括基础科学、工程教育、专业知识、实践教学四大模块。基础科学模块包括政治、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物理等课程与实践,培养学生进行大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工具性技能,同时引导学生为学科领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工程教育模块,按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卓越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要求设置工程模块课程体系,进行面向水利专业的工程基础教育,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根据新疆水利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构建有特色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组,集成知识、加强实践、学有特长、发展个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践教学模块,确定了认识实习、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社会实践、综合(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七个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形成了公共课基础实验、普通基础课实验、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四个实践环节,简称为“七层次四环节”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分对象(民、汉学生)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进行有机结合,并通过开放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5.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行“订单式”培养

依托校企共建自治区级、校级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组建有一支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实际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实行双导师制。采取“双师指导+校企培养+学业监控+思政辅导”的指导模式,为学生配备由校内教师和企事业工程专家担任的双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学业规划,企事业导师负责学生现场实践和工程课题的指导。同时积极邀请企事业工程师和专家到学校兼课,派教师到企事业学习。进一步加强与新疆水利用人单位联系,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如增设水土保持、节水灌溉等课程)在高年级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如工程管理、造价管理等),逐步实行“订单式”培养。

6.制定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制度

邀请国内外高校水利专业教授和新疆企事业工程单位高工来校为不同年级进行授课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开拓了眼界,对水利工程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有效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开放实验室、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经常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如工程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力学竞赛、混凝土大赛等),不断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获得专利、等成果、在各级竞赛中取得优秀成绩可给予创新学分。在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中表现显著者可获得奖励学分。两类学分均计入学分绩点,并可抵冲相应课程学分。

二、结论

第7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技能竞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3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90-02

为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它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2]卓越工程计划就是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工程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顺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起着决定性作用。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于2012年开办卓越工程师班。如何培养出满足“卓越工程师计划”所需的专业人才,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在工程训练教学过程中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一、传统工程训练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训练是机械类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传统的工程训练教学方法基本是以工种为单位进行,各个工种的训练内容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相互之间是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在训练工程中按照指导人员事先制定的加工对象、操作方法、加工工艺等完成即可,学生的发挥空间受到极大限制,综合能力没有得到锻炼。目前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从中学直接进入大学进行学习,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变化,一些学生很难适应,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同时工程训练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学生都没有工程实践经验,从而造成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的兴趣不浓。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机械类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在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环节中建立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技能竞赛为载体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融学习和兴趣于竞赛之中,通过各类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和掌握工程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二、技能竞赛的组织和实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了课内竞赛、校内竞赛以及学科竞赛等相结合的模式。

1.课内竞赛

课内竞赛是指将技能竞赛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当学生完成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竞赛题目完成作品的制作并参加竞赛,竞赛结果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组成部分。工程训练课程安排为:一年级下学期进行基本能力训练,二年级上学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和课内竞赛。在这一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有关的专业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接受过任何工程实际的训练,因此竞赛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如果竞赛题目的难度过高,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增加完成的难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竞赛题目难度过低,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也得不到提高,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第一届卓越工程师班教学中,选择了惯性小车作为课内竞赛题目。该题目既不复杂,学生利用基本能力训练所学到的知识就可完成,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训练。竞赛题目下达后,各个小组按照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加工工艺选择以及加工制作,然后进行组装、调试,最后进行比赛。

2.校内竞赛

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及学生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实施学校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学校每年都举办实验技能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校内竞赛内容以项目驱动的形式进行,每个项目由一组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组可以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每个学生需要完成项目中某一零件的加工制作,然后进行组装、调试,最后参加校内的实验技能大赛。此外,配合相关的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每年都举办相应的校内竞赛。

3.学科竞赛

目前与机械类专业关系密切的竞赛主要有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等,由于每届比赛都有限定的主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一般组织高年级的学生参加。

4.技能竞赛的保障

为了保证技能竞赛能够顺利进行,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践基地的开放。实践基地是大学生工程实践的基础,实践基地的开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广东工业大学的实践基地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对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预约,从而保证作品按时完成。

(2)加强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4]为此,针对各类技能竞赛配备了一支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中既有理论和学术水平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技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指导。在指导教师的耐心指导下,通过学生们的艰苦努力,在近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定期开展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定期开展相关的技术讲座,如机械创新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同时邀请参加过相关竞赛的高年级学生介绍相关的经验和体会,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参加竞赛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实践技能。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激励政策,对各类学科竞赛获奖项目进行奖励,同时可以兑换相应学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各类竞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技能竞赛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作用

技能竞赛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卓越工程师培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各类学科竞赛的项目一般比较复杂且包含内容较多,参加竞赛的学生中低年级学生较多,他们所掌握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竞赛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自主学习和训练来丰富与提高自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

2.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学成果

各类学科竞赛通常都限定了主题,且每届主题的变化都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现成的参照物, 需要自己设计并完成。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们要积极动脑筋、开拓思路、不断创新,最终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同时,设计出的作品要由学生亲自进行加工、装配和调试。对于一个作品来说,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方法的选择等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既要考虑结构上的可行性,也要考虑加工工艺。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通过对各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进行比较才能完成。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6,7]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每项竞赛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涵盖知识面也较广,通常很难由一名学生完成,因此需要组成一个团队,团队中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工,在整个过程中团队成员要密切协作,按计划完成各自的任务,否则整个项目无法按期完成。通过该过程,不仅能激发团队成员间互相学习的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为未来工程领域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必经途径。实践证明,实施以技能竞赛为载体,培养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的模式是切实可行的,是培养卓越工程师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做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8,9]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5.

[2]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7):4-5.

[3]宋爱军,王秀敏,殷海兵.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核心共建实训基地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和探索,2013,32(12):203-205.

[4]李锋,初汉芳,孔凯.以技能竞赛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1,(7):62-63.

[5]雷治海,贾晓庆,苏娟.以专业技能竞赛为载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J].价值工程,2011,30(34):254-255.

[6]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39-141.

[7]汪木兰,周明虎,李建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制订先进制造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15-19.

第8篇

在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会上,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代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杭州技师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分享了一体化课改的经验与

思索。

今年,在高职扩招、中职遇冷的双重外部压力下,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招生实现了历史新突破,共招收学制学生7319人,招生人数名列省市第一位。学院在校生规模突破18000人。该院院长李木杰说:“是一体化课改擦亮学院招牌,形成了品牌效应。”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是首批30所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院校之一,也是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样板校和标准输出校之一。2012年,是该院一体化课改迎来丰硕成果的一年。全院五个专业系近300名教师加入到课改中,学院15个专业群40个专业的一体化课程方案初步制定完成,编写工作页400余本,为实现学院发展战略提出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和“工学一体”培养模式的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大特色

一是校企合作内化提炼,形成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

学院切实将校企合作效能通过一体化课改内化渗透,形成一套独具广州工贸特色的课程改革做法——校企双制“十个共同”:即校企双制共商专业规划、校企双制共议课程体系、校企双制共创工学一体、校企双制共组教师队伍、校企双制共建学习环境、校企双制共搭管理平台、校企双制共享教学资源、校企双制共评学生能力、校企双制共招学生员工、校企双制共有保障机制。

二是国际交流汲取融合,形成引领风潮的课改特色。

学院以国际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为标尺,在坚持一体化课改不松懈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将世界的标准融入学院的人才培养标准中,形成与世界接轨的工贸一体化课改标准。例如学院成立世界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研究并引入国际人才培养标准,扣紧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设立特色班,集中优势资源,按照世界技能大赛人才培养标准,科学、系统地研究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选拔竞赛苗子。

学院采用综合职业能力测评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该模式结合了德国不来梅大学菲利克斯·劳耐尔教授的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目前,学院已试验性完成汽车维修专业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检修专业试验班各30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评预测试。该测评模式较之技能鉴定考核模式,题目内容更加体现实际工作情景,测评内容更偏向系统,答题开放性大大提高,技能操作更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资讯检索能力要求更高,方式提倡关联与创新,对于考评员的要求更高。企业人员表示,该测评方式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整体能力发展水平,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向企业岗位时,能更快适应岗位的工作要求,并且发展潜力比较显著。

四条经验

李木杰院长在总结归纳学院一体化课改的经验时,这样总结:“我们认为推动一体化课改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运作机制,是我们在前期探索中紧紧把握住的成功关键。课程开发与实施是校级层面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来自政府、企业、专家、学校、老师和学生等各方面配合。如何把他们的力量融合一起,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无疑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强有力的执行力是确保课改系统工程运作的最关键

因素。”

发挥指导层的导航作用。指导层由课程指导专家、上级主管部门、学院领导和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其中,上级主管部门起到政策支持与方向导航作用,并从重构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战略高度出发,给予指导。课程指导专家起引导课改方向和开展教师培训的作用。学院领导是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的带头人,没有学院领导班子的组织和引领,一体化课程改革不可能大步推进,充其量只能个别班级实验,难成气候。行业企业专家是课改工作的重要支撑,只有得到行业企业的参与和认可,课改才能成功。

发挥组织层的枢纽作用。组织层是具体开展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学院的研究所和教务处(或督导室),是整个课程改革工作的中枢。

发挥开发层的骨干作用。开发层是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组织结构中最核心的开发力量,由多个课改专业组构成。每个课改专业组设一名组长,组员大部分是专业教师,部分是文化基础课教师。此外,必须有10多名企业实践专家作为该课改专业组的校外支持力量。

发挥实施层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层是直接进行一体化教学的群体,由广大教师队伍组成,他们是落实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直接操作者,也是将课改开发的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的实施者,对整个一体化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要是多发动、多组织交流学习,从他人的经验和宣传中看到实施的效果,进而进行模仿、学习和尝试。

英国如何培养训练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

2012年3月8日~10日,中英技工院校合作交流项目暨中英世界技能大赛达人秀活动在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举行,英国世界技能大赛领队珍妮·夏柯顿女士做了题为《卓越的职业成长》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介绍了英国在培养、训练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时的做法和经验。

英国队选拔的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基本特征:

内在和外在的积极性;

坚信努力必定成功的毅力;

会进行时间管理,会自省自律,有人际交往能力;

有身体灵敏度;

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数据推理能力。

英国队培养训练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的基本办法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即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具体体现在:

选手要参与和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场所;

选手要能够解决完成工作任务;

选手要会获取学习资源帮助学习和工作;

选手要获得判断、决策、解决问题和自省的机会;

选手要兼顾工作者和学习者的双重身份;

选手要经历劳动组织发展过程

从英国队的经验,可以得出对日常教学工作的几点启示:

要将国际职业标准、技能标准转化为学分(即课程与教学);

要分享职业能力建设的思想、做法和资料;

职业学习要具有和学术学习一样严格的要求;

第9篇

【关键词】大学 班导师 心得

一、前言

教师工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工作。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是一种直面人生发展的创造。从长远意义上说,教学让每一个生命具有了创造的力量,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创造的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大学教师的使命就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时代,活出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及对社会尽公民的责任。教师给学生的东西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是促进了他的发展还是阻碍了他的发展,教师要经常自问。一个教师有可能对某一个人的发展变化留下深刻影响,让他在每一个前进的重要的时刻会想到这位教师。这样的教师,就是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了一位教师,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技能的教学者。教师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其全部的人格,而不只是“专业”。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呈现”你是谁,学生也在判断你是谁。学生的生命既是最柔软的,又是最坚强的,有些东西一旦被打破了,很难再重新变得完美,教师留给学生的,会对其一生的发展有影响。一个人一辈子能够遇到一个好教师,是他的幸福。

大学生完全不同于中学生,他们步入成年,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又存在叛逆心理。作为大学班导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圆满完成大学的学业,是需要教师认真研究的。

二、工作方法

我从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大学班导师工作,从大一到大四共带过2006级和2010级完整的两届普通班级,同时担任卓越班2010级至2013级各年级的班导师。我每周都跟学生们个别面谈,并设立QQ群,与学生们展开交流,力争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我的工作格言是,做个“五心”班导师,用责任心做好每件事,问心无愧,做好琐碎繁杂、千头万绪的班导师工作;用耐心做到防微杜渐;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生成才;用童心保持好奇,细心观察,善于发现,调整心态,和学生亦师亦友。学生感谢我,其实我更感谢学生,从学生那里感受到的激情,能够永葆青春,可以学习到学生的活力和创造力,与学生共同成长,所以我对学生永存感恩之心。

(一)深刻认识班导师工作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最小集体单元,班导师工作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有利于良好的学风班风和凝聚力的形成。

(二)对不同年级的引导侧重点不同

对于普通班,大一大二注重基础课,广猎知识,抓及格率。采取的措施:1.亲自带领集体自习,召开考前动员会和考后总结班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亲自任命班长和团支书,要求所有班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允许挂科。3.加强学生学习经验交流,包括班级内部交流和邀请学长进行经验交流。4.组成互助型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和竞赛活动,实现全班共同进步。5.加强调研,亲自去教室听课,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6.深入宿舍,和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动态,实现因材施教。大三大四加强创新实践,组织参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和竞赛、鼓励学生去企业实习、鼓励学生攻读研究生。

对于卓越班,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绩优异,全方位优秀。采取的措施:1.邀请高年级、研究生,来班会进行经验交流。2.加强不同班级同学、不同年级卓越班的交流,实现纵向与横向相结合。3.邀请学院领导和企业嘉宾跟同学座谈。

(三)将本科教学、班导师、创新实践活动相融合,从而吸引、引导学生

1.精心打造课堂,探索本科教学改革:教授《理论力学》《力学设计与操作》《工程力学》等课程。我对待本科的课程极其重视。工作十年多,从未请假或者迟到早退,甚至还常常带病上课,每学年教务处匿名评教网站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分数都是95分以上,每届学生都说我的课很难抢到(因为场地和选课人数限制),整学期都有学生来旁听。

2.指导创新实践活动:指导了大学生课余研究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及上海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及上海市大学生力学竞赛、上海市大学生“创造杯”大赛、德尔福大学生创新比赛、工程创新3D打印大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奋进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等。

指导的各类创新实践活动获得了全国和上海市的多种奖项和成果,获得奖项逐年增多,获奖级别逐年提高。这些创新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在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预约”我作为他们的指导教师。

(四)组织各类有意义的活动

邀请高年级学长、研究生、校友给学生座谈;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展览会,参加各种比赛;组织学生参与卓越班学科前沿讲座、基于项目的学习,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

三、班导师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华东理工大学优秀班导师、模范班导师标兵称号。教务处匿名评价网站学生对班导师评分全部为95分以上,文字评价各种好评。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