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2 07:57: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自然的语言课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材重点和难点:
1.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2.学会仿写诗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你们是怎么知道秋天已来到我们身边?(树叶黄了,树叶落了)
2.出示课件,逐幅展示一年四季的变化,并提问:从这几幅图画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3.对,燕子妈妈从南方飞回来了,她在屋檐下找寻她从前的家,欢快的歌唱,我们知道春天来了;然而在蔚蓝的天空中,一群大雁,恋恋不舍的离开故乡,去寻找另一片天空,我们知道秋天到了。这都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话,她时时刻刻都在悄悄地对我们说话,而他的语言也是各种各样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读了课题之后你会提出那些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用课件出示)(1)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这些语言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3)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给诗歌的各节标序号,并想想从诗中你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诗句。
三.研读品味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并完成练习:我读懂了第(
)小节,知道了。
(
).
2.互动交
指导点拨 。(以下教学程序随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
(第二小节)(1)课件展示(蓝蓝的天空,白云高高的飘)看到蓝天,白云,草地你有怎样的感觉。
(2)一词“高高”怎样,“高高”换成“很高”好么?
“准是”换成“一定”好么,“准”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读高高声调高而上扬,准是读得肯定.
(第三小节)(1)课件展示 (蚂蚁搬家)为什么下雨前,蚂蚁要搬家呢?
(2)指导朗读. 也读重音.先自由练读,再点评指导.
(第四小节)(1)课件展示 (一个个静态的“逗点” 一“逗点”, 摇着尾巴游动)这是什么?(逗号)仔细看看.这是什么?(小蝌蚪).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啊!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啊?
(3)自由练读,结合点评指导朗读。
(第五小节)(1)课件展示 (一行大雁编队南飞)为什么大雁南飞就是秋天到了呢?
(2)什么叫“编队”?编了什么队?
(3)指导朗读。
学习“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点?”和“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两句反问句。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用课件出示)
(第六小节)(1)课件展示 (一圈一圈的年轮)。什么叫年轮?
树木和我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年龄,树的主干每长一年就有一圈环行纹理,这就是年轮。
(2)从年轮中你还知道什么呢?
(3)指导朗读。
3.(1)现在我们知道白云,蚂蚁,蝌蚪,大雁,树木的语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从2-6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小节读一读。(可以个人读,同桌读,小组读)
四 回归整体
赛读拓展
(1)赛读:选择其中一节或两节。
〈有感情的朗读〉
(2)试者背诵自己喜欢的一节。
(3)过度:其实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它们千奇百怪,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看不见,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4)拓展:你还知不知道其他大自然的语言,能告诉我们么?说给大家听听。
五 理解感受
仿写诗句
1.填写下列诗句:
枫叶红,(
)。
(),天要下雨。
乌云滚滚,()。
2.出示四幅图画,要求配诗。
(课件出示)画面:荷花开了,鱼儿透出水面;
落叶纷飞;
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
1、入题(导)
而就在沉思和遐想中,或许,我真的明白了:为什么春天是水晶那样的颜色、夏天为什么走路是(划“Z”动作)字形的、秋天的风是如何变甜(闻的动作)的、而冬天的水变得比我还瘦(小瘦石枯)。
可这大自然又太过神奇而难以捉摸,甚至没办法用文字沉淀下来,就说这水,水有:
1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水变得如此“温柔”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水怎么有那么股“霸气”
3唯有长江水。无语而东流,这水什么时候又显得那样的无奈。
可别说,水有千变万化,树有万种风情,云有千百态姿,月有阴晴圆缺,连在树上叽叽喳喳小鸟也会南来北往。
唉,这本课外书,也太耐读了。
2、第一次点评
从情感方、立意、感悟来评
总结:你还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尝到风的甜味,共享雪花的快乐。这就叫有情(课件展示)
点:这情,不仅是你的魂,也是大自然的魂,更是你写作的魂。
3、导:
作家告诉我,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脸,一首清新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新谢的春泥,一声春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漫天的白云。(课件4)
语文老师对我说,关于春的名字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在昆虫噬草时猛然感到的,一个孩子在放风筝的时候,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相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亲切的耳语为这季节命名――春。(课件5)
一位饱经战火的老将军对我说,春呀,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守着一老根,北地千宅万户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将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占领了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春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人们长期虔诚的祝祷而美丽起来。
孩子告诉我,春天到了,鸟儿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广度和深度,可是所有鸟儿的数学肯定不及格,要不,它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为什么不宣布最后的结果(课件6)
我问一位老农民,春天是什么他什么也没有说,蹲在田埂上,看着眼前刚翻的新泥,“嘿嘿”地笑了。
4、第二次练笔
那你们能告诉我,这春天又是怎样的?
学生练笔(7分钟)课件展示
(一)静静地坐在花丛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幸福在绽放;缓缓地慢步在树林中,我听到了树长的声音,我知道,那是幸福在成长;悠然地沉浸在甜蜜之中,我知道,那是幸福在环绕;迷惘地徘徊在痛苦边缘,我知道,那是幸福在等待
(二)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5、第二次点评
从描写角度点评
总结:绘声.绘色,绘形这就是文采,也就是形象、生动 课件展示
把不可捉摸的事物,借助修辞而触手就可及,这就叫具体 课件展示
6、总结
大自然,这位神奇的大师,这不为过;说她是最出色的音乐家,这还不够;说她是最优秀的舞蹈家,她远不止;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课件展示)
教学反思
有时候,我在想,我可能是全校最懒的老师。作业不愿意多布置,因为有后面老师劳神的批改。但有时候,我可能又是全校最勤劳的老师,因为,在学生作文的批改方面,我是改得最多最详细的,学生最喜欢读我评语,甚至把我的评语写在了他们的摘抄本上。
1、博闻强志能取得学生认同。上这节课之前,我把导语6的文字基本背诵,在上课的时候,很自然的吟诵出来,给学生一种博览群书的,知识丰富的的的印记,而且,这节文字一出现,学生们也直叫我“停”,他们要摘抄,他们要感受,他们的兴奋!而这一兴奋,就是又一次的写作与思想的历练和心灵的体验。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读9个词语并简单理解,会写“朵”、“颗”。
通过读书,观看课件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让生由“词到句再到诗”练习说话,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感受诗的韵味,放飞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通过借助多媒体演示以及学生自创的情境,紧扣词句,让学生”身临其境”,把观察、想象、朗读有机结合,感受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鲜花。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照片吗?老师这儿有一些精美的照片,想让你们欣赏。
(2)课件出示:鲜花图片。
(3)你们能说说照片上都有些什么吗?(鲜花)
(4)这些鲜花美吗?还想不想再看?
(5)课件出示:星星图片
(6)小朋友们,这些照片上又有什么?(星星)
(7)你们能用一个字把这两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和)
(8)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几课?(14)
2、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题
(2)师领读课题,生齐读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
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 ― ”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
2、课件出示生字:
喜、最、满、朵、那、真、晚、数、颗
(1)生个别认读生字。
(2)师引导、纠正读音。
(3)同桌练读,小组读,齐读。
3、课件出示词语。
满地 花儿 一朵 一颗 喜欢 那里 星星 睡了 数着
(1)生个别读。
(2)师正音,强调轻声音节,简单理解: 满地 睡了 数着
(3)小组互相听读。
(4)全班齐读。
4、请小朋友们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好轻声。
5、检查自读情况
个别读、小组读 、男女赛读。
6、生互评,师点拨、指导朗读。
7、小朋友们,有一位小姐姐比老师读得好,你们想不想听听?
8、那好,我们就来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想象最丰富。
9、课件出示诗朗诵。(生边听边展开想象)
三、创设情境,品读词句。
1、学习第一节。
(1)小朋友们,看了这么美的照片,你想说什么?看,这位小姑娘也被那美丽的花儿陶醉了。听,她说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小结。( 师范读。)
我最喜欢
夏天满地的鲜花:
这里一朵,
那里一朵,
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3)小朋友,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出体现花儿多的词语吗?找到了请用“ ― ”画出来。
(4)小组交流一下,都找对了吗?为什么要找这些?
(5)师指导朗读,抓“最”、“满地”、“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读出鲜花的多、美。
(6)指名读,齐读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节。
(1)过渡:当夜晚悄悄地来临,各种各样的花儿都睡了的时候,我们仰望天空,你会发现天空中什么最多、最美?
(2)说得真好!现在老师就带你们走进夜空,去欣赏夜空的美景。请你默读第二小节,用“ ― ”画出体现星星多的词语。
(3)指名读、小组读,师指导朗读。(“花儿睡了”要轻一点。)
(4)课件出示第二小节:
到了晚上,
花儿睡了,
我数着满天的星星:
这里一颗,
那里一颗,
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1)小组练读,能读得好的,你就夸夸他,有点不好的,你就帮帮他。指名表演,想读的一起读。
(2)小朋友我们来进行男女pk大赛,边读边想还有哪些花儿和星星比刚才看到的更美。
(3)小朋友们,大自然中仅仅只有满地的鲜花和满天的星星吗?请结合我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想想,还有哪些美景?我们该如何欣赏它们?
(4)小组交流讨论,生汇报后,师点拨。
五、拓展提升,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1)小朋友们,老师想考考你们,看看今天谁最棒?请看大屏幕,这些你们会填吗?
(2)课件出示:
一( )落叶 一( )牛羊 一( )大树
(3)你们真行啊!再帮帮老师,为这几幅图送上一首小诗,当一回小诗人,好吗?
(4)课件出示:
我最喜欢( ),
这里( ),
哪里( ),
真比( )。
(5)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6)师引导生互评,优秀的,师送上鲜花一朵。
六、学习生字,正确书写 。
(1)师板书生字“朵”、“颗”,指名认读。
(2)引导分析、记忆字形。
(3)学生说说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笔画。
(4)师范写后,生描红。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教学重点:
一、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冒”字的精妙。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句的意思。 一、激趣导入,触发语感
1、课件出示描写花的成语,促进积累。
2、欣赏荷花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所看到的荷花。 3、揭示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一)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1、“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1)指名读。 (2)指导朗读。 (3)挑战读。
(4)女生加上动作读。 2、“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指导朗读。想象我们吃饱饭的时候,那是什么感觉? (2)范读。(3)男生表演读。 3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1)指名读。 (2)齐读。
4.“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什么叫“挨挨挤挤”?同桌之间做一个挨挨挤挤的动作。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
(2)“挨”还有一个读音,你知道吗?
(3)你还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荷叶的多?除了荷叶的多和密,你还体会到荷叶的什么特点?
(4)谁能读出荷叶的大、多、密来? (5)齐读。 5、“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默读课文,思考:“冒”字还能换成什么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出来?
(2)交流以上问题。
(3)你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什么心情?
(4)(出示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解说)它们仿佛想干什么? 6、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二)体会第三段
1、荷花的形象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2、让我们一起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最后一句)
(三)体会第四自然段
1、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2、指名读。
3、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吧!(师引导想象)
4、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除了蜻蜓和小鱼说话,你还听到哪些悄悄话呢?
四、升华情感
1、(再次欣赏荷花图片)你打算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呢?
2.品赏古诗文。
3、欣赏《荷塘月色》片段。
五、总结全文
关键词:深入钻研;理解文本;恰当方法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抒发什么感情,讲清什么道理,教师对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才能再给学生讲解。要吃透文本,把握中心,才能把文章讲清楚,讲透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最近笔者听了一些年轻教师讲课,对讲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产生一些看法,写出来与老师们探讨。
一、深入文本才能理解文意
笔者听过一位教师讲高尔基的《海燕》这篇课文,这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海燕的形象有所了解,首先出示海燕的图片,然后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象征手法,学生读课文后,教师提问学生暴风雨的三个场景,让学生找了找课文中描写暴风雨的句子,总结出海燕象征革命战士,其他的海鸟及乌云闪电分别象征了什么,就这样课就结束了。笔者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没有讲到海燕的形象,这篇文章就是写海燕,赏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海燕在暴风雨中搏击,高傲地飞翔,它蔑视一切黑暗势力,体现了革命者的战斗精神。暴风雨是展现海燕形象的背景,也就是说海燕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表现出了战斗精神,讲课没有把握住重点,这节课还缺乏教师和学生有激情的朗读,整堂课上得平淡,毫无生气。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一位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放了几张风景图片,讲了文章的观点,讲了每段的段意,就完成了教学,没有深入文本,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意,体味作品的内涵。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理解,也难以回答老师提的问题。笔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教师在讲课时应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教学中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吃透文本,课文看上两遍,再熟悉一下教案就上课了,对课文没有完整的把握,没自己的理解,结果是讲课重点讲不到,或者是只讲表面上的东西,不能深入理解文本,难以把一些正确的思想、观念灌输给学生,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尔基的《海燕》是首著名的散文诗,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永久的生命力。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它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根据《海燕》的本身特点和语文课的要求,“读”历来就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教师首先范读,用赞扬而激烈的语气,营造出一种激昂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范读会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朗读后让学生说出从课文的朗读中读到了什么,总结出海燕高傲、勇敢、敏感的特点。再从暴风雨的三个场景中,体会海燕英勇无畏、愈战愈勇的英姿,把握环境逐次变化对烘托海燕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分小组读三个场景,注意语气、重音、停顿,体会情感上的变化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最后一段是全文,全文最强音,宜在分组演读后全班合读,收到震撼人心、掷地有声的效果。
通过朗读,学生对海燕的形象和精神有了整体的印象,再深入课文,引导比较赏析,比较海燕与海鸥、海鸭、企鹅面对暴风雨的不同表现,挖掘海燕形象设置的典型意义,体会本文的象征手法内涵。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敬畏自然》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的观点,首先要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品味文章中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但对这种比较抽象的议论性散文,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教学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品析法、点拨法、探究法等探究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如讲到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作者用“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来说明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少之又少。还有如:“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该句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点明人类无节制地开采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危及人类自身。让学生联系这几年由于对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的平衡,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些事件,这样学生就可以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对课文进行总结,作者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学完这篇课文后学生的认识会有所提高,由此产生敬畏自然的意识。
三、适度使用课件
现在的教学都在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和直观,学生借助课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但使用不当,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位老师在讲《敬畏自然》这篇课文,导入新课时放了几张风光片,湖光山色、红叶飘落的画面非常漂亮,学生也在感叹。接下来是教师介绍作者,学生读课文,念生字,整体感知。让人感觉教师放风光片的目的,只是看自然界的美丽?笔者认为这里缺少一种对比,缺少自然界被人类破坏的景象,缺少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沙尘暴、洪水泛滥、干旱及地震后的惨象图片。假如再向学生展示这样的图片,学生会懂得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使用的后果是什么,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更明显些。再往下讲课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形象、深刻。
还有一位老师在讲冰心的《谈生命》这篇课文时,只是把课文里的一些词语摘出来打在屏幕上,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思考,这些描写一江春水的词语和对一棵小树描写的词语表现了生命历程和阶段。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看课文,赏析课文语言的内涵。这篇文章应让学生体会文中优美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的鲜活形象,揣摩文中蕴涵的哲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生命现象和规律进行思考,并感受和借鉴这种人生态度,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去感受,去思考,然后探讨 “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分别经历了哪几个生命历程或哪几个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人生态度。回答作者对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什么,宣示怎样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就是:人生要有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仅仅根据课件上的一些词语来理解问题,会使学生感觉太抽象了。
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是很大的。用得恰当会使课堂生辉,但用多了会影响学生的形象性思维,用少了会使人感觉讲课内容不完整,课件没有很好地展现讲课内容,所以要根据课文的讲解需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对课文还要有教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学会联想、想象。
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也是应当结合自己讲课的需要,现在网上的课件很多,下载一个课件是很容易的,但不能直接引用,因为每个人讲课的思路是不同的,别人在制作每一张课件时要讲的内容我们是不了解的。如一位教师在讲《敬畏自然》这篇课文时借用了别人的课件,课件的内容从图片到生字,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很完整。整体感知提了三个问题,课文内容基本都涵盖了,回答好了这些问题整个课文就都理解了。但这三个问题要深入学习课文后,才能回答。由于教师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特别是对一些哲理性的句子没有讲解,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理解,所以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对课文没有完整的印象,没有在课文中吸收到有益的知识。所以课件要围绕讲课内容和需要而做,能为自己所用,才能使多媒体课件用得恰到好处。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一句:“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学生马上就能看到这里指的是“社会背景”,这时教师只需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想到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进而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想象力,深刻理解作者对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的崇敬之情。又如,教学杜甫的《石壕吏》时,文中写到“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就结束了,诗人并没有写出老妪、老翁的结局。这时多媒体又可以其直观、形象的画面,促进学生的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学会在字词里“感悟”背后的意蕴。
二、用多媒体教学,能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能力,启迪智慧
中职学生没有高中生的主动和自学能力,要想让中职学生课上跟着教师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更是难上加难,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强烈的冲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诗经秦风蒹葭》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流行一时的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唯美的画面,标准、流畅、富有感染力而又不乏幽默的教学语言,不仅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受到语言艺术美的熏陶,还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如,在讲解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互动和微妙的审美心理。
三、丰富课堂容量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容量,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文信息。首先,运用多媒体有利于拓展视野,拓宽思维,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光盘、书籍等途径来搜集一些图片资源,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教学《海洋与生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制作或者采集相应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将其汇总整理,并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其次,融合更多信息,让课堂更充实,教学效率更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对课文的背景知识以及作者的介绍受课时安排的影响,只能在几分钟内做简单介绍,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高效地向学生展示传统教学达不到的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内容,为学生的知识储备提供更多的信息容量。
四、合理地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
课题
花之歌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
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板书课题:花之歌)
2.
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2】
苍穹
坠落
孕育
冠冕
赠予
祭献
摇曳
旖旎
馥郁
凝视
琼浆
婆娑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
(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礼品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2.教师范读课文。
【出示课件3】
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出示课件4】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我”是野地里的花,“我”在晨风中看着太阳升起来,光明降临;傍晚时分,群鸟归林,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地从西山头落下去。“我”是属于自然的,我享有和自然界其他生命同样的生活。)
【出示课件5-7】本文想象奇特,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来说一说。
(文中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
预设:“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我是星星”“我是诸元素之女”“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
“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这些句子都是拟人句。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这组句子是排比句。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散文诗表意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同时也号召我们要“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板书:仰望高空
对光明心驰神往)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对比阅读,学会想象。
1.自读课后的“阅读链接”,说一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想象奇特)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在叙述中加上奇特的想象,让文章更加生动,耐人寻味。)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认识奇特想象的好处,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合理运用。
板书
内容
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花之歌
诸元素之女
仰望星空
礼品
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坠(duò
zhuì)落
祭(sì
jì)献
凝(yí
níng)视
朝(cháo
zhāo)露
仰(yǎng
yáng)望
哲(zhé
zhè)理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是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缩句)
2.芳草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孤芳自赏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
;我从不
,也不
。
【答案】
一、zhuì
jì
níng
zhāo
yǎng
zhé
二、1.我是星星。
2.难道芳草不为我优美的舞姿鼓掌吗?
三、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课后反思
《花之歌》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美丽和谐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有着哲理寓意深邃,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
最后通过对比阅读总结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由于注重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兴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自己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11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和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等。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经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示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1931)。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浪之歌(纪伯伦)
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丹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的炽热。
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她把我紧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脚下。
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
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面容憔悴。因为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
雨之歌(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撒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
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冠(
)
增(
)
凝(
)
寇(
)
赠(
)
疑(
)
浆(
)
仰(
)
孤(
)
桨(
)
抑(
)
狐(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礼品
(
)的风光
(
)的眼睛
(
)的琼浆
(
)的小草
(
)的叫声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
,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
,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
;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2.用“
”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
”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参考答案:
一、冠军
日寇
增加
赠予
凝视
可疑
泥浆
船桨
仰望
压抑
孤单
狐狸
二、贵重
美丽
明亮
美味
顽强
动听
三、1.摇曳
呼吸
察看
凝视
2.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什么是语文?简单概括,语文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是这样概括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如何把多媒体教学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呢?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有效工具。
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不容忽视优点。
1)直观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活跃气氛,寓学于乐。例如,在讲授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时,如果配有相关的大自然的图片,再让学生聆听大自然中亲切、优美、动听的声音,让他们在心灵轻松、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相关内容,会让课堂气氛更加温馨愉快,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在形、声、色等方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从而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总结了语文教学关键的几点,认为课堂要突出“五多”:引入――多兴趣、多问题;形式――多方法、多手段;气氛――多沟通,多反馈;探索――多深度,多创新;结尾――多激情、多悬念。上课开始时能让人一见钟情,结束时会余音绕梁……
围绕着这几点,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掌握好一个合适的“度”,因为无论什么事情,都是过犹不及。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更要注重文本教学,用多媒体,但不能以它为主,要把握文本,让多媒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是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课文PPT数量控制在5~10张,这个数量可以避免放映员现象出现,要灵活机动,不能舍本逐末。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看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的时候,总觉得不够完美,与心中的印象相去甚远,不是人物不够形象,就是情节欠缺细致,甚至人物的外貌与自己想象的天壤之别……归根结底,其实这都是原来阅读名著作品的时候,根据想象,自己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先入为主。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在具体的运用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实际出发,把科学性、实用性放在第一位。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一定要注意课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注意从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点,把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原则,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2)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目前的多媒体教学只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
3)简洁实用,而不能刻意追求动画。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而服务的,应以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为第一要素,不能刻意追求动画的演示,否则可能会舍本逐末。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界面要突出教学内容,背景不能过于花哨,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有效的学习应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学生的视野是多角度的,思维是多方面的,不少学生在电脑这方面很有兴趣,因此有些上课的相关多媒体资料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准备,有些声音、图片、动画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设计,有些操作过程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1、通过回顾整理整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通过本节开题指导课,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3、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梳理研究思路、确定研究主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制定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自然丰富多彩,美丽神奇。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动物,为我们的地球增添了无数的乐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如画的大自然。【播放视频】
1、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2、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3、大自然真是丰富多彩,它还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呢。
二、回顾单元内容,整体进一步感知大自然的启示。
教师过渡启发:我们已经学习了《大自然的启示》这组课文,那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学生自由交流
2、师小结、板书(遵循自然之道、是人类的老师)
三、激趣拓展
遵循自然之道
过渡启发:这就是这组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遵循自然规律,的确是特别重要的。请看大屏幕,——《拔苗助长》
(一)遵循自然规律的小故事
1、师出示小故事《拔苗助长》。这则故事大家熟悉吗?像这样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
2、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时刻警示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这样的小故事?我期待着同学们课下能够搜集到更多的这样的小故事,给大家带来警示。到时候我们可以在班内开一个“故事会展”。(相机板书:小故事)
(二)环境保护
1、过渡:刚才我们从一个个的故事中得到了很多的教训,这些都早已让人类意识到必须要遵循自然规律。在《黄河是怎么变化的》中,咱们了解到曾经是那么美的母亲河却发生的巨大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人们都为了改造黄河做了哪些事情?(生交流)
2、在治理黄河方面人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出示治理黄河的成果课件】
3、看到这些治理的成果,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4、教师小结:是啊,人们只有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为改善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理的成果才会更加有效。
5、激发研究的兴趣:不仅在治理黄河方面,在其他环境保护方面,人们也做了许多事情。那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人们是怎样使我们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的?只要咱们同学深入周围去调查研究,去呼吁人们都来保护环境,相信,咱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板书:环境保护)
(三)农谚
1、过渡: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积累了一些谚语,大家非常感兴趣。(学生背诵)
2、出示课件(谚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从这些谚语中你发现了什么?(师引导:有农业谚语,气象谚语。)
3、激趣拓展:这些谚语都揭示了农业和气象的规律,它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像这样的农业气象谚语你还知道哪些?
4、我们从中发现大自然有趣的现象,从而了解大自然地规律。这些谚语多么有趣啊。(板书)
人类的老师
(四)仿生学
1、过渡:我们不仅认识大自然,还积极地探索研究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所以大自然又被称为人类的老师。
2、你怎样理解人类的老师?
(生交流仿生学的知识)
3、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仿生学的资料【出示仿生学图片资料】
4、多么神奇的仿生学啊!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更多的新奇有趣的仿生学知识啊?咱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仿生学知识,咱们在班内开一次仿生学的博览会。(板书:仿生学)
(五)奇思妙想
没有大胆的想象就没有发明创造,在大自然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有哪些奇思妙想?(生交流自己的发明创造)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过渡: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生物的丰富多彩与神奇。(板书: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六)生物档案大揭密
1、【出示太平洋海龟的名片,蝙蝠的自述】指名读。
2、小结:同学们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创作出了这么多有趣的生物档案(实物展示),这些档案有的运用了描述性的语言,有的运用的是表格式的,形式多样,使我们更加明确地把握了动物的特点。这是非常好的语文学习方法。
3、你们想不想为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制作属于它们自己的名片、档案?
3、咱们举行一个“生物档案大揭密”(板书)
(二)动物的生存方式
过渡:深入这些有趣的生物界,你还会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的自然现象呢?
【出示:……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似乎在侦察外面是否安全。……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
1、大龟巢里有许多的小龟,而只有这只小龟是“侦察兵”。你懂得了什么?(师引导:分工合作)
2、分工合作是他们重要的生存方式,像这样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
3、多有趣的生存方式啊!继续探索你会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三)有趣的生物现象
1、生物界充满了奇趣的现象,你能说出一种或几种吗?
(动物共栖现象等)
2、生物界这些奇趣的现象太多太多了,都等待着咱们去探索呢!
3、大自然千姿百态,神奇有趣,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4、指导制定活动计划
a)小组讨论,在刚才交流的内容中选择自己小组最感兴趣的专题来研究。
b)组内讨论,组长汇报。
c)出示活动指南,教师指导。
d)组内合作完成活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