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5:3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幼儿园教研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论文摘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为此,幼儿园要建立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加强园本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家长的认识,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由于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我们认识到发现问题与取得成绩一样重要。因为问题意味着探索和思考,意味着研究者正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实施;问题也意味着今后工作的目标,它使我们进一步深化实施幼儿园课程的工作更加明晰化了。
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2008年3月,笔者对重庆市渝北区市级示范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从幼儿园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开展调研,强调“真实”、“过程”、“反思”,突出其导向作用。调研组通过看半日活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对示范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职责不够明确
目前,示范幼儿园的层级管理分明,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这是因为,近年来幼儿园业务管理制度调整较多,在以往基础上的补充往往只是口头传达内容并加以执行,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没有汇总整理到相关制度中,造成了“工作做了,资料呈现不出来”的现象。同时,确实也存在着一些职责分工上的不均衡与漏洞,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地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出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
(二)对课程计划拟订与落实不到位
1.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尽管本区已对教师进行了“幼儿活动发展课程”的相关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主、辅课程比例失衡的现象。加之幼儿园开设了“思维游戏课程”、“分享阅读”、“幼儿英语”、“蒙氏教学”等特色课程,造成对主体课程的实施有所冲淡,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主体课程的有效实施。
2.周计划中各领域内容及类型失衡,缺乏规范性。从调研数据中反映出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数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在领域类型的安排上也存在失衡,教师填写周计划呈现出书写不规范、名称定位不准确的问题,教师对课程领域与类型认识混淆,没能反映出核心目标,存在表述不统一的现象。
3.一周内各类游戏开展失衡。《细则》明确指出,应平衡一周各类型游戏,每周至少开展各类型游戏1次,保证每日幼儿游戏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个小时。从统计数据显示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重视不够,尤其是没能认真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音乐游戏。幼儿活动区活动的时间也没能得到保证。
4.教师日计划较普遍地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教师在缺乏创造性的同时,也缺少了对教材的钻研和理解。部分教师没有把日计划真正变为适合儿童需要、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内容,缺乏对教材进行再次筛选、加工和设计。在实施日计划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反思也流于形式,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分析和改进。部分教师将教学反思的重点放在了大多数孩子的需求与经验水平上,那些“吃不了”、“吃不饱”的少数孩子却很少被老师所关注;还有教师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怎样全面透彻地反思、怎样多角度反思,反映出教师多角度思考分析的能力弱,即反思的广度不够。
(三)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
课程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了解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发展。从调研的数据中反映出,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对课程实施效果重视不够,对课程实施中呈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尤其是对教师自我评价的指导远远不够。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内在需求,绝大多数教师能按课程要求客观评价自己,并抓住机会寻求发展中的问题,制订措施,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行为;但有些教师“自我感觉较好”,看不到自己的问题,缺乏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订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师榜样的作用,让“教师的自我评价”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教师实施课程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地观测半日活动、日计划、周计划以及幼儿一日活动的检测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环境与材料、形式与方式等指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活动中存在隐性浪费时间和幼儿的无谓等待现象。在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教师强调统一和固定。由于幼儿完成“任务”的速度不同,于是出现多数人等少数人的时间浪费现象。如集体排队取水、入厕,或者教师逐一分发玩具材料,这样便时常导致时间的隐性浪费和幼儿的无谓等待;从活动组织有序、无消极等待指标检测数据中也反映出较低的分值,这说明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存在时间的隐性浪费。
2.活动目标空泛,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查阅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反映出教师制订的教育活动目标空泛、笼统,且重点或核心目标凸显不够。对每一个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师们都进行了大致相同的描述,如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学会合作等,类似于这种拟定、空泛化目标的现象在教师中有一定的普遍性,造成了幼儿学习无目的性和教师指导的盲目性。有的教师片面理解和随意设置教育目标,如偏重认知、技能等方面的目标,而对于情感、意识等目标的培养关注不够;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虽然设置了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在组织和活动时不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存在过程与目标脱节的现象。
3.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发挥不够。从教学组织中反映出教师预设的活动比较多,幼儿生成的活动相对比较少;教师干涉的比较多,幼儿自由自主探索的相对比较少;规定表达方式比较多,幼儿自我表达相对比较少;教学活动多以平面展开的活动多,而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少;教师随机调控教学的能力不强,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4.教师对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指导策略的适宜性等方面缺乏深入思考。(1)区域设置的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形式化。教师对区域的设置缺乏对幼儿的意愿兴趣的考虑,形成了某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二是区域设置上追求形式花哨,忽视实质性的教育功能。三是区域的空间设置动静没分开。对区域空间位置设置时,只顾及内容丰富而对于一些干扰因素考虑不全。四是区角设置存在很盲目的现象。一学期开设固定的几个区域,材料很少,极少更换,缺乏层次性、适宜性,孩子们的兴趣渐渐淡化,缺乏探索的积极性,使得活动形同虚设。(2)材料投放的问题:一是材料投放目的性不明确,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二是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不能引发孩子去想、去操作,限制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3)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一是教师缺乏观察幼儿、了解游戏进程的意识和举动,致使游戏中出现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二是观察的目的不明确,在游戏中漫无目的地“巡视”,或盲目穿梭于幼儿之间。因缺乏观察方法和反思策略而无法解释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意义,观察成了“看热闹”或“视而不见”,不能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削弱了游戏的教育功能。
二、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应将组织制度的制定权下放到员工,组织好制度的制定过程,通过制度的制定来调动员工参与课程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每一个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都要广泛听取意见,力求不断完善。
1.建立三级(班级、组级、园级)课程管理制度,形成课程实施细则。让完善的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参与课程的实施,同时为不同的教师搭建和设置不同的成长台阶,满足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此外,还应完善《幼儿园课程管理办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扶协议》、《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等。例如,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级课程管理责任制,班长为班级课程实施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和任职条件,规范和完善班长管理权限与奖惩办法;组级园本教研管理负责制,教研组长为园本教研管理的责任人。围绕课程实施,每周开展开放式园本教研实践研讨活动,由各教研组长轮番主持;实行园级课程实施培训制度,实施对骨干教师的培养。
2.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加强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每月组织一次课程管理例会,遇到需求时,可增加例会次数;定期召开园务课程研究会、班务会,邀请有关人员参加。目的是疏通管理通道,加强协调,进行日常课程管理监控记录交流与互通情报,及时获取信息与反馈,进行有效调控和调整。
3.征询需求,建章立制,调动家长参与课程管理的内驱力。家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要制度先行。家长委员会共同制定园级家长委员会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家委会制定家长问卷表,征询家长们想知晓的各类信息的定位、选择性课程的开发、特色课程的开设等,诸多内容让家、园之间加强了解,为今后工作的开展作良好的铺垫。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不同层面的教师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整个教师群体的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而且还需要亟待解决教师个体在实践操作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难题。
1.转变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的措施之一。然而,很多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纲要》所倡导的先进的教育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口头上讲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很容易,但是能否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观念,取决于教师对新观念的真正理解以及教育行为的实质性的转变,因而教师对新观念的“体验”、“感悟”也成为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教师的自我反思有助于教师理清自己的固有观念,增强对自身教育观念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意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创造性实施课程。当今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导向是要求教师不是简单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要创造性地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具体规定,相反,却强调应为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强调的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本”,不应该把教材、参考资料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唯一依据,而是在这些基础上结合幼儿的需要,不断吸纳新理念、发展教材、更新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一种开放性的状态。对教育活动内容尽量从不同层面进行挖掘和内容设计;从幼儿的视角出发,分析教材内容所蕴涵的核心经验,设计出为幼儿所需要的活动内容。教师在研究每一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幼儿实际的基础上,明确目标、重点和难点,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要根据自身对《纲要》要求的理解和幼儿的实际学习需要,对选用的教材内容做出适当的处理,包括增删、换序、整合、新编等。要从有多少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合理分配教师的引导、幼儿的思考和参与的时间;要高效率地管理教学活动的过渡环节,尽可能减少教学干扰,合理利用宝贵时间。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体现在幼儿活动的时间、空间、主题的产生及发展、人数的灵活增减、学习方式的丰富多样化等;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儿童的自主参与,在重视幼儿主体参与基础上,有效调控活动的进程。
(三)注重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1.活动区的创建要有课程意识。把材料变成适合儿童序列的活动,将区域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融合性活动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价值。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低结构的材料,引导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权,并参与材料的收集,积极与材料产生互动;二是让孩子充分自主、自助选择材料、重组材料,将探索与发现融人到整个活动过程中。
2.活动区应不断更新。环境应跟着孩子的变化而变化,以实现孩子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但要经常对环境进行修正,以回应幼儿的需要,而且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调整环境,使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成为建构的主角。
3.注重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要保证各类型游戏的均衡开展(每周至少一次)。
(四)加大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监控力度
从调研中发现幼儿园有园长、业务园长、年级组长等专人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课后反思,但没有把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联系起来作整体考评。这种孤立的检查评价制度价值不大。反思现有听课制度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可采取预约听课和随堂听课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与教师开展一对一的交流。预约听课的具体做法:管理者在听课前天中午通知被听课的老师,让她有一定的准备;在听课的当天中午该教师会把活动设计、课后反思的邮件发到听课者的邮箱,然后听课者会结合活动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反思与教师交流,分优点、缺点、建议三部分反馈给教师,尽量发现该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
管理人员对教师的评价要做得更细,能量化的地方尽量量化。园长和业务园长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方式下班检查工作。做到每周必查备课,有记录,有指导交流;每周必查听课,形式多样,有集中教育活动,有半日活动;定期检查环境,看是否有“师”、“幼”、“家”的共创,有家园栏的定期更新,有幼儿学习生活活动过程的反映等。每周利用业务工作小结会议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质量分析,结合本园实际,有重点、有要求、分阶段地对教师日常工作提出要求,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与老师的交流和指导,能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五)加强园本培训,实现家园共育,加快课程实施的步伐
过去,家长在教师的心中只是一个支持者、配合者,不是消费者、监督者;而今,要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吸引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中。幼儿园应从管理上找差距、寻原因,依托园本培训,深入理解《纲要》、《细则》精神,增强课程意识,树立大课程观,将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与幼儿日生活有机融合,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同时,让家长了解现代幼儿园管理制度与家园合作的有关信息,结合实际问题通过探讨达成共识,使教师、家长接受新的理念,在班级课程实施中主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真正成为育儿的伙伴。
在语言课堂中使用教具真正目的,是为幼儿提供可专心操作的事物对象,提供语言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必然的联系,例如在理解“轻”与“重”的概念时,展示大象的图片理解“重”的含义,展示羽毛的图片理解学习“轻”,也可让幼儿在教室的玩具中挑选物品描述“轻”与“重”。这些可操作学具,能够刺激幼儿,引起幼儿的注意,帮助幼儿成长,促进学习语言的进程。像排图造句、看图编故事等环节,就是让幼儿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拼摆,观察,渐渐对语言的学习产生兴趣,结合实物积累词汇以增进感性认识,进而带领幼儿进入专心学语言的历程,课程是为幼儿服务的,教具是为课程服务的,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于语言、动作、表情来配合使用教具,使教具和自己的讲解融合,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和学习目标。。
二、利用教具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的重要作用是交流,所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是关键,特别是鼓励幼儿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表达、主动交流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语言课堂中,教具的选择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学内容的情况出发,从教师自身的水平出发、选择对幼儿交流活动更加有效的教具。让幼儿们参与语言角环境当中来,引发幼儿的情意冲动,教师用热枕的、亲切的话语和幼儿进行交谈,引导幼儿主动表达,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鼓励小朋友之间互相沟通,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通过教具创设一个将活动内容中的经验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的机会,幼儿们就会特别激动,在不停地和伙伴交流,幼儿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还为扩展想象和语言表达打下了基础。
三、利用教具培养语言能力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开展相应的活动是所目前倡导的一种教育模式,围绕生活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学习任务,并使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进行学习,通过教具创设的活动情境,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活动与思维的“内驱力”,激发幼儿的求知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教具使用的根本目的。在一些童话故事的学习和描述中,利用教具来创设童话的故事情境,为孩子们扮演故事劫色制作一些相应的教具,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激发,例如《龟兔赛跑》《小红帽》中通过动物面具,引导孩子进行故事表演,教师复述旁白,幼儿表演对话,将故事中情节地展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依据自己的深刻感受和以往的生活体验,形象地再现和刻画了作品人物。幼儿一般都能在无拘无束、大胆创造中完成对作品的复述。
四、利用教具激发语言交流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在与老师、同伴的交流中,实现语言词汇的丰富、语言运用的恰当和准确,并且在交流中培养语言表达的兴趣和能力,有效的利用教具,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让幼儿们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搭建交流的平台和桥梁,把语言学习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在幼儿的语言描述能力中,可以通过教具搭建一个生活化的空间,让幼儿们在活动空间里面自己动手,自由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教具的有效使用可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交流空间。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以作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新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和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课程审议是社会民主的产物,更是教育民主的特征之一,还是教师转业自主的重要表现。课程审议意味着参和教育过程的相关人员对课程及其实施具有决定权,尤其是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进程拥有根本的决定权。
幼儿园课程审议以幼儿园发课程的实施及建设为目的,也就是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相关情境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以便对相关的内容、策略等作出选择。我国幼儿园课程不是国家课程,一般不采用行政手段强行统一。因此,幼儿园对课程有很大的决定权。当前,很多幼儿园正在进行园本课程的建设。这样,幼儿园课程审议就成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之一,成了教师转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程审议过程发生的幼儿园几乎是不存在的,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意识性、合理性尚待加强。
二、谁在审议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体,在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化中,在不同性质的幼儿园课程中,是有所不同的。一般说,教师、保育员、园长、家长、政府行政人员、专家、社区人员等都有可能参和幼儿园课程审议。其中,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审议的主要形式。分析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实践,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几种不同的情况。
从目的性、经常性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审议有以下三种情况摘要:
(1)哑口实践摘要:教师之间极少交流,分配教学任务甚至相关科目后,各自完成任务,互不了解,互不关心,课程实施过程中当然也就不会有配合和整合。这种情况虽然是极少数,但的确存在。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同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幼儿园的人际氛围等因素有关。
(2)偶然为之摘要:教师之间有一些课程审议的现象,但出现频率很低,目的性不强,还没有意识到课程审议对课程实施及课程建设的功能。
(3)经常发生摘要:课程审议成为教师的一种经常性活动。教师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课程审议,以寻求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策略。课程审议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师在课程审议过程中专业才智得到充分激发,思想也会碰撞出火花。
从参和者的角度看,幼儿园课程审议有以下四种情况。
(1)班内审议摘要:课程审议主要在班内教师进行。在很多幼儿园里,保育员也参和课程审议。
(2)班际审议摘要:课程审议不是局限在班级内,而是发生在幼儿园的不同层面。有时是年级组内的审议;有时是探究组、学科组或领域组内的审议;有时是综合性的,由园内众多人员参和审议。有些教师甚至有意识地让幼儿参和课程审议,幼儿对某些课程内容、活动形似、活动材料甚至活动规则具有发言劝和决定权。
下面是某园大(二)班的H老师和X老师及大(三)班的W老师之间的课程审议片段摘要:
教师H摘要:我的想法是既然出去一次,就尽可能让幼儿多看、多听,充分发挥调查的功能,不要局限在看“河流”上。
教师X摘要:我认为不是不能看别的,而是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看被污染的河流是计划中的主要内容,只用了6分钟,而看奶牛场却用了11分钟,看老年活动室也用了9分钟,看埋电缆用了15分钟,在路上随意走走看看也用了不少时间。是不是?
教师H摘要:我认为自己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虽然看“污染的河流”只用了6分钟,但达到了调查的目的。我设计的活动目标是“让幼儿感知河流被污染的状情况,并知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我们清楚地盾到了河流被污染的状况,也闻到了气味,还看到了两个排污口,我想上目的已经达到。
教师W摘要:其实,你们可以沿着河走一走,也许还可以发现其他污染源。
教师X摘要:也可以从当地居民那里了解河流原来是怎样的,污染以后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
教师H摘要:当时人只注重让幼儿感知河流污染情况,没有考虑那么多,时间也到了10点25分。其实可以再深入一点的。我的目标是不是太死板了?
教师X摘要:是的。根据昨天的情况,你在那时返回是合理的,孩子又累又渴,应该终止活动,主要新问题是整个上午的时间布置不合理。
教师H摘要:我真的觉得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参观的机会,让幼儿多看一些东西。
教师W摘要:多看是不是要以完成教学目的为前提?外面的东西很多,随意让幼儿看是永远看不完的,我们是老师,我们和家长带幼儿出去是不是应该有点不一样?
教师H摘要:是的。
从上述课程审议片断中可见,教师的熟悉由不一致逐渐趋向一致。当然,教师的熟悉并不是任何时候趋向一致都是合理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审议都能导致教师熟悉的一致,这里有一个标准的新问题。
(3)园际审议摘要:幼儿园之间不定期或定期就共同关心的新问题展开审议。不同幼儿园的教师组成旨在解决课程新问题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幼儿园之间通过课程审议可以优势互补。
(4)社区人员参和的审议摘要:课程审议的参和者不限于幼儿园的幼教工作者,社区人员也可以参和。其中包括社区专业指导人员(教研员、幼教探究人员等)、家长及其他社区人员。这些人员给幼儿园教师带来新的视角、新的知识、新的资源,也可能会给幼儿园教师带来新的挑战、新的困惑。社区人员和幼儿园之间观念的一致性水平决定了这种审议的成效。以下是社区人员参和课程审议的案例片段。
教师D摘要:幼儿用纸盒建成摩天大楼后,觉得纸盒的颜色不好看,有的小朋友提出在大楼上刷颜色。但大楼太高了,幼儿怎么也够不着,就着急了。我站在边上也急了,就对他们说摘要:可以把楼房放倒,这样就可以蹲着途。小朋友很快给楼房上了漂亮的颜色。
教师D摘要:我怎么就没有想到用这个办法呢?
社区参和者摘要:我觉得这样做并不是最好。
教师G摘要:是不是包办了?
社区参和者摘要:好象不符合你们正在实践的实习场的“逼真性”原则。
教师D摘要:什么是逼真性?
社区参和者摘要: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个楼房是建好后放倒再装饰的吗?实习场是摹仿生活的,和现实相似的。
教师G摘要:幼儿会不会把工作当成游戏?
社区参和者摘要:其实,真和假对幼儿来说,可以很快加以转换,幼儿一直在真理和想象中跳跃。实习强调真实是基于真实情境中新问题和挑战的真实性。在比身体更高的物体上刷颜色,幼儿以前没有碰到过,是现实的实习场给定的。它是一次挑战,一次教育机会,一次很好的锻炼。
教师的建议可能剥夺了这个机会摘要:
教师G摘要:好象是的。
教师D摘要:这样是不是也有平安新问题?小朋友站在高处刷颜色可能会觉得不平稳。
社区参和者摘要:他们不但觉得不平稳,还会觉得房子会移动,需要其他幼儿合作来按住房子。教师的功能就是平安保护。这样给房子刷颜色,幼儿能记住很长很长时间。
教师D摘要:是不是我们对实习场的原则把握得不够准?
社区参和者摘要:建议对每一条原则举例说明,就举自班级的实例,这样有助于理解。
教师摘要:让我们再想想。
三、幼儿园课程审议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是课程审议的主体,教师的学识特征决定了课程审议的特征。教师的学识具有明显的实践性,是一种“实践性学识”,他既是依存于有限语境的经验性知识,也是异常丰富、生动、布满弹性的功能性知识,比之探究者的“理论性学识”,缺乏严密性和普适性。教师的”实践性学识”是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传承的。教师的“实践性学识”具有个人性质,是基于每一个教师的个体经验和反思而形成的,这种经验的传承也是也接受者的实践经验的成熟作为基础的。
美术情境教学与讲授式、讨论式等传统美术教学不同就在于情感和情境上。笔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了几个美术情境教学活动,并结合情境教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分析,总结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为以下几点:
(一)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兴趣是孩子前进的动力。情境教育使孩子在体验趣味的基础上,在探索中收获巨大的欣喜,激发成就感。
例如《眼睛想象旅行》的情境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在软软的靠垫上,随着音乐展开旅行。旅行中,小眼睛似乎长了翅膀,它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太阳和小鱼在一起游戏,小眼睛飞到了……看到了……又和谁在一起……孩子们还把自己的作品用儿歌说一说:小眼睛变变,变成了热气球的世界;小眼睛变变,变出小刺猬的乐园;小眼睛变变,讲述着鲤鱼跳龙门的传说……从幼儿出发,将“趣”贯穿活动始终,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并有丰富的作品。
(二)以情感因素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李吉林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情感为纽带”。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而情境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心灵上这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情感纽带的驱动作用。
例如中班美术活动《福娃啦啦队》,因为北京举办奥运会,孩子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特别关注。教师抓住孩子这个情感,进行活动的创设。在活动中,从开始观看FLASH,了解福娃的由来,到紧张激烈地观看福娃比赛“实况”,到组建福娃拉拉队进行彩绘布置,最后创设游戏情境进行福娃大比拼。孩子们的情绪始终高涨,教师用情感做桥梁,拉近了师幼之间的距离。
(三)以年龄特征为前提,体现游戏性
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孩子更加好地沉浸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可以用游戏化的语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初学画画时,经常可以看到画笔乱放、乱丢的现象,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开展艺术游戏来纠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广阔的大海是鲸鱼的家,冰冷的南极是企鹅的家,辽阔的沙漠是骆驼的家……”老师创设游戏情境:“红、橙、黄、绿、青、蓝、紫”笔宝宝们要回彩虹家。和孩子们一边认识颜色、一边给每个笔找“家”,在这样的游戏中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摆放画笔,慢慢地养成了习惯。
二、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为了让孩子更快乐的接受美术教育,让美术情境教学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笔者结合美术情境教学活动的特征,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美术情境教学的指导策略,总结了以下六个方面:
(一)以语言描绘情境
想象可促进孩子更好地进行艺术创造。教学中教师通过和孩子谈话,创设与美术活动有关的情境,让每个孩子都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空自由翱翔。
在《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欣赏米罗的画的时候,就让孩子畅谈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的描述来表现情境,孩子的认知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并且这种语言带着感彩作用于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情感,帮助孩子的思维想象,从而使孩子进入特定的情境。
(二)以自然、生活展示情境
大自然中的感受、生活情境等都是创造的起点是灵感的源头。自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情、境。在自然生活情境中引导孩子去体验艺术的语汇、丰富创作的灵感是最恰当的。
例如美术活动《有趣的想象旅行》,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旅行中所见所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老师以旅行贯穿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孩子在自己的想象旅行中才有了创作的根源,才会有更丰富的想象。
综合活动《大家来帮忙》,以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情境引导幼儿联想森林里发生地震的场景,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展示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激情;从汶川地震后为灾区人民造房子迁移到我们小朋友要帮忙森林的小动物一起盖房子,包括盖房子的基本要求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
(三)以游戏展现情境
在孩子们心中,各种绘画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概念,能画出线条色彩,是这种“玩具”的特殊功能。笔者开始了游戏在幼儿园美术情境教学中的实践探索,在组织幼儿绘画过程中,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美术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例如小班美术活动《和叶子做朋友》,自始至终孩子都是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中——和各种各样的叶子做朋友,做游戏。首先用玩宣纸给叶子拍照的拓印的游戏;然后在印画画找秘密,玩添画的游戏;最后大家都很开心地下雨啦,体验晕染的游戏,每一个环节孩子都在“玩中学习,玩中作画”。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是直观的、是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情绪体验,有利于孩子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并且也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在活动中,可以以表演的形式开始,让孩子一下子融入情境,充分传达直观的信息和情感;以表演的形式结束,孩子通过肢体可以更加自如更加愉悦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情境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与激情。
(五)以多媒体演示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电脑,创造出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生动、形象的情境,能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从而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
《美丽的西班牙之旅》中的师幼合作创作范例这个环节就用到了多媒体演示情境这一策略。教师用电脑软件与孩子一起在米罗的画上进行再创造,画面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化静态画面为动感画面,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从而使课堂教学变为孩子边看、边听、边动手实践的全新教学情境,当孩子在美的氛围中进行创作时,自然会用心灵绘画,释放自己的潜能。
(六)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中优美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轻快的节奏都会撞击、触动孩子幼小的心灵,随着音乐波动变化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以音乐渲染情境,更容易把孩子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论文摘要:本研究通过深入到部分幼儿园各年龄班孩子的生活现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教师在教学与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如何与不同性剐的幼儿进行对话与互动。本研究主要采取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记录收集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数据,同时还以部分教学录像作为分析材料,从社会性别和性存在两个维度,对教师在与不同性别幼儿互动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行为态度和教学方法、指导方式等方面有无差异,有没有存在较普遍的性别区分进行文化分析。本研究旨在分析教师为何会将传统的性别角色意识渗透到对幼儿的教请数学中的,从而为教师的培训提供新的思路,帮助教师树立社会性别视角。
一、前言
教育作为传载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其绵延性、持久性,是任何一种文化行为无法比拟的,而教师在其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他们的思想观念将不可避免地带进教育教学之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性别意识则常常在教师自己都未觉察的情况下悄悄进入课堂及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在我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后,由于能经常到幼儿园听课和交流,笔者便开始观察教师是怎样对待男孩与女孩的?并开始思考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与行为。本研究以观察法为主,对四所幼儿园的大中小共12个班级进行教学和日常生活观察;辅以档案研究法,主要是对O8年在广西举办的全国音乐研讨会中各地教师展示的72节教学观摩课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共8O个教学录像课进行分析。
在以往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者涉及到幼儿教师的性别观念问题,对教师的性别刻版印象有较多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少教师都存在性别刻版印象,主要表现在对男女的个性特征上,要求男孩子大胆、阳刚,女孩文静、温和。但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也是国内学者较少谈及的一个问题,即教师的性存在,它是深层次影响其性别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的重点将从社会性别与性存在两个维度,来对教师的性别观念进行深人分析。同时,要说明的是,由于幼儿园男教师极少,本研究涉及的教师均为女教师。
二、幼儿园教师在师幼儿互动中表现出来的性别观念:
(一)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在我们观察的十:二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近60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在一定程度地表现出教师的性别观念。而对录像课的分析发现有55的课堂敦学中渗透着教师的传统性别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材料选择上,部分教师会选择一些带有明显的传统性别观念的材料用于教学活动。对幼儿园选用的教材,多数教师不具备性别敏感性,不会主动对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内容进行筛选或改编。以下是一位外地来的优秀教师示范的语言活动,对月亮和地球分别赋予了不同的性别角色,并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例1:大班语言活动故事:月亮妹妹认错了
月亮是一个爱耍贫嘴的小姑娘,她对地球哥哥说:“白天本来就很亮,可是太阳还总是假惺惺地出来。晚上人们看不见了,最需要光亮了,只有我月亮在无私地奉献。”公正的地球哥哥说:“白天的光,不正是太阳照射的结果吗?你的光也是太阳光反射的呢!”……地球后来将太阳挡住,大地一片黑暗,终于让月亮明白自己的错误,月亮妹妹终于难为情地低下了头。
2.教师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时常常不自觉地强化其性别特质。主要体现在肯定幼儿符合其性别角色的行为,经常赞扬男孩子的大胆和勇敢,赞扬女孩的听话与乖巧,也容易关注到女孩子的外貌,喜欢强化女孩子应当外表美、声音美例如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要求女孩子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好听的、美美地,她们常说“你是女孩子,声音是不是要美美的呀!”而一些教师在请男孩子回答的时候,她会这样说:“你很勇敢的,你来说说”,对其声音要求响亮就行。
例2:在某大班语言活动中,当男孩子子回答问题后,教师说:“男孩子非常灵,非常有个性,太好了。”“对,汽车,男孩子就是喜欢汽车。”
请女孩子上黑板前面时,教师则说:“漂亮的妹妹过来我想请这个好看的妹妹试试看。”
3.在教学中会将男强女弱的观念渗透其中。在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时,部分教师还是会让男孩子扮演比较高大、有力、阳刚的角色,让女孩子扮演较弱小的角色。
例3: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描写了一只小老鼠找朋友过家家,结果拨错电话号码请来了一只猫的故事。在大班音乐创编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某教师在上课时设计有请小朋友分角色戴上头饰进行表演的环节,在孩子们表演之前,老师先提出要求说:女孩子扮小老鼠,男孩子扮大花猫。但当一些男孩子想去扮小老鼠的时候,老师说:“男孩子力气大要当大花猫才行的。”略带强制地将男孩子拉到了花猫这一边。
在体育教学中,会让男孩子示范比较难的动作,更鼓励男孩子挑战的意识。
例4:那是一节跑~JBJl练体育课,男老师让孩子们练习跨竹竿,当大家一起自由练习时,女孩子也表现得很积极,但老师总是叫男孩子示范给大家看。增加难度后,老师安排女孩子跳稍矮的杆,本来一些跃跃欲试的女孩子没有得到老师的鼓励,也只好去跳较矮的竹竿。
4.老师将成人的性态度、性观念渗入教学中。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拿男孩子和女孩子进行调侃,看起来很不经意,但却令人深思,无意中透露的却是教师的性态度和性观念。
例5:一节体育课中,女教师让孩子们练习跑,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训练孩子们反映能力,老师发出指令后,孩子们要迅速坐到轮胎上,否则就会被抓住,难度渐渐加大,轮胎的数量越来越少,跑得慢的孩子就没法坐到轮胎上去了,老师想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提醒男孩子们可以让女孩子坐在他们的腿上,见孩子们没有什么反映,老师说:“男孩子们,你们可以抱着女孩子,你们可以趁机“揩油”了。
部分教师在处理有男女主人公的角色时,会明显得将男孩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女孩子置于被动的,可爱的(妩媚的)要主动去吸引异性目光的地位上。例如在音乐课《黄梅戏欣赏》活动中,活动开始,全是清一色的男孩子先出场,最后男孩子用歌声的形式把女孩子请出来,后来还让孩子模仿录像中男女的表情进行对唱。而在童话中也有类似的表现:
例6:小班语言活动《鸡的一家》中,教师先讲故事:公鸡是这样叫的,教师做出很有气势的姿势,雄浑地叫着“喔喔喔”。小母鸡是这样叫的,老师尖着嗓子叫着:“咯咯嗒,咯咯嗒”,表情非常可爱(略显妩媚)。公鸡对小母鸡说:“我想有个家”,小母鸡也说:“我也想有个家”,模仿母鸡的时候,老师放低声音,表现出害羞状。后来,老师让孩子们分角色表演时,老师让公鸡和母鸡一起叫着,并对那些小母鸡说:“哪只母鸡叫得最温柔、最甜美,公鸡就来了。”当一些小母鸡咯咯嗒地叫着时,老师又夸张地说:“你们可真吸引公鸡啊!”一些教师会将自己对身体审美态度流露出来,例如苗条才美,美是要由异性来欣赏的。
例7:大班美术活动《生日快乐》教师引导孩子制作各种各样的蛋糕。
什么水果是绿色的?有孩子回答说:黄瓜。教师:这是最好的水果,可以减肥。对一个穿有蕾丝花边裙子的女孩子,叫她新娘子,还说你这个裙子老师只有在结婚的时候穿,你这么小就穿了,想当新娘子。
(二)在日常生活当中
1.教师对待男孩子比较严厉,对待女孩子比较温柔。老师们的解释是女孩子一说就听,男孩子不“凶”不行。教师会更多地训斥男孩子,认为他们不听话,但同时,男孩子由于得到更多的关注,也能得到更多的发言权,教师也更经常地回应男孩。
例如,在某园中班,教师让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可小朋友们却在兴奋地吵着,或抢玩具。这时教师大声地斥责男孩子:“老师叫你们离座了吗?你们是不是要去小班呀,都给我回座位坐好。”还会用力地拉男孩子回座位;而对女孩子,老师只是说:“老师请你们回座位好吗?”
2.强化传统性别特质的培养
教师在任务分配中较注重传统,如让男孩子做体力活,如帮老师拿器械下楼做操;而一些类似于家务活,如分饭,教师多数邀请较懂事的女孩子去做。关注女孩子的外表,喜欢夸奖女孩子的打扮。如“你的衣服好时尚,你妈妈也一定很时髦”。“你今天好漂亮啊。”还会和女孩讨论谁的手指漂亮。
教师还注意培养男孩子保护女生的意识,一些教师会强调男孩子要让着女孩子。在幼儿游戏的选择上部分教师还是限制男孩子玩那些她们认为过于女性化的游戏,以下两例,反映出教师对男孩子稍稍在性别方面的约束相对于女孩子更为严格。
例8:某中班,一早,几位女孩子在娃娃家给玩芭娃娃换衣服,两位男孩子想参加,被老师叫住了,说:“女孩子在帮娃娃换衣服,男孩子不能进去。”
午睡醒来,老师看见一男孩拿着一个发圈在玩,教师在一旁说:“你玩发圈,你以为你是女孩子啊。还梳头发,你又不是女孩子。”
例9:一天中午,某老师问一男孩子的杯子是哪个,男孩子拿起自己的粉红色的杯子给教师,老师说:“男孩子怎么能用粉红色的杯子呢,女孩子才用的,叫爸爸去帮你买一个黄色的杯子吧。”
一些教师会很正式地告诉男孩,自己不喜欢爱哭的男孩子,这不是男子汉该有的表现。一些老师还说:“男孩子要坚强,流血不流泪”。对女孩子的打人行为也是从性别的视角出发进行制止。
例1O:某中班:一男孩子与女孩子争吵了,女孩打了男孩子,男孩子哭了,老师说:我不喜欢你.你那么娇气干什么?男孩子要有男孩子的样,要勇敢一些,阳刚一些。不要哭了。”又对着打人的女孩子说“你很火爆的,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斯文点,不要老和男孩子在一起玩。”
3.将成人的性观念带进孩子的日常教育中
老师会拿孩子开玩笑,看到男孩与女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就会说谁是谁的女朋友;相对课堂教学,一些交流会更显得没有顾虑。以下是见习学生真实记录的一个师幼互动片断:
例11:某园学前班,E老师让孩子自己做手工《胖子和瘦子》,两见习学生便问起了老师在幼儿园的感受,三人正谈着话,旁边的男孩小丁问新老师(见习学生)家住哪儿。这时E老师对小丁说:“人家女人说话,你一个男人插什么嘴啊?知道什么叫风度吗?女人说话,男人不插嘴。”小丁后来说自己不会做手工,请教老师,刚巧一个小女孩做好了拿来给老师看。于是E老师对小丁说:“快去叫你女朋友帮你做。”小丁不去,E老师又说了一次,见他还是不动,就说:“我教你,你拿着这个往桌上一扔说你帮我,记住要酷一点,说完就走。”小丁不动,又问:“你将来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小丁说:“要不生气的,要高的。”老师说:“我告诉你,千万不能找比你高的,到时候抱起来一点感觉都没有,要找比你矮的,小鸟依人才好。”
例12:六一节目,某幼儿园大班选择的舞蹈是《你是我的玫瑰》,在正式演出时,老师让男孩子每个人都在嘴里叼着一支玫瑰花,单膝跪下向女孩子献花,而女孩子则穿着超短裙做害羞状。
三、幼儿园教师在师幼儿互动中教育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
当笔者在访谈中问及教师为什么要区别对待男孩与女孩时,多数人的回答男女天生就不一样,当然要不一样对待。例如,有几位教师说:女孩子将来就应当多些照顾家庭、照顾老人。她说:“男女本来就不同,女孩子天生比较会细心,会照顾人,让男孩子来做就很费力了,让他们各做自己合适的事情,也没有什么不对。”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老师对现在女孩子变得有些淘气而部分男孩子太斯文的现象,她们并不会因此得出性别特征是受后天影响的,而是抱怨家长的教育不当,认为如果男孩子不像男孩子,就是一种变态。当问起为什么教师要对男孩子更严格些?教师的回答是:现在由于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由于父母特别是祖辈的宠爱,男孩已经越来越娇气了。所以作为教师有义务帮助男孩子,让他们能养成更多的男性气质。当然也有极少数教师有比较平等的性别意识,关注孩子个性的中性化或双性化,不主张过于偏向于传统男性或女性。
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别观念,女性主义的许多研究认为:人们的性别观念是受社会性别文化影响的。由于社会赋予了男人与女人在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社会毫不动摇的坚信男女的差异的存在是维持社会发展的基础,并为维护这一并差异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中国长期的文化传统将男性与女性划分在两个不同的生活空间里,男主外,女主内。而每个个体就是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照社会的性别期待不断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幼儿园教师几乎全部是女性,正说明,这是家庭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延伸,女性仍然是从事养育和照顾的工作。多数幼儿园教师早已经接受了社会对性别的种种规定,从而将这些规定复制到生活中,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由于工作累,有时候也会因此惩罚一下男生,但多数教师认为:男孩子还是要调皮一点好。对于要希望男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多数教师希望男孩能负责,能比较刚强,有韧性,能经受挫折;而对于女孩子,多数教师希望孩子聪明活泼,能讨人喜欢,能关心别人。这些也反映在其教学及日常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在第一部分的例子中都有一定程度的表现。
(二)性存在对教师性别观念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会更在意女孩子的外貌,希望她们表现出美美的声音,而对于男性,现实已经告诉我们许多斯文的男性也能在事业上很有成就的,可为什么教师总是希望培养男孩子的男子汉的阳刚气质?为什么我们教师会对几岁的男孩子说要找一个小鸟依人的女朋友呢?这似乎还无法用社会性别的理论解释清楚。
我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分别对四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访谈。(1)你希望男孩子和女孩各有什么特点?(2)假如一个男人在行为方式上显得有些女性化,你能接受吗?你希望幼儿园的男教师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两个问题,多数教师的回答是希望男人更负责、更有男子气质,女孩子要可爱。大部分教师认为假如男的在行为方式上像女的,那就是不正常,是一种变态。要不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就是与他后来的生活环境有关系,其言下之意,是性取向有问题。一些教师说也听说在一些国家同性恋可以结婚了,但还是不能接受。在谈到幼儿园男教师时,一致地希望男教师要有保持自己干脆、果断的特点,不要被女老师同化,一些幼儿园会反复地向男教师强调这一点。
对于“男人为什么一定要阳刚?女人为什么要温柔体贴?如果没有男子汉气质,会怎么样呢?”这一问题,有教师说:“那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男人也像女人那样弱了,那还怎样发展?如果女人像男人那样,觉得也不好,女人还是要有女人样子。”这样的言论有着广泛的市场,一位高校的男教师在参加幼儿园男教师的研讨会时则公开说“幼儿园现在男孩子越来越娇气,女性化倾向严重。为什么幼儿园欢迎男教师?就是要把男孩子培养的更像男孩子,让女孩更富有女性气质。”
对于以上观点,我们试用福柯的权势理论及其对性存在的分析,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其深层次的原因。福柯提出,权力是弥散的,浸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经济、知识、性等各种关系中,并直接发生影响。现代权利运作模式与传统社会相比,不再依靠暴力,它甚至不是通过禁止:“你不可以做什么”的方式来影响人,而是通过鼓励的方式,福柯关注权势鼓励我们在做什么?在这样鼓励中,人们更易将权势的要求内化为自己需要而不自知。
福柯认为:更深入地分析权势的运用需要聚焦于“性”,社会是通过对人们性存在的规训来引导巩固社会性别制度。由于“性”对于人类社会有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涉及到社会关系的确定与发展的体系,因此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形式、确保人口的密度、繁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性必然在现实中受到控制。福柯认为,性不是欲望的自然源泉,而是一种权力生产与知识话语建构的结果。性存在不是本能的身体的表述,它可以看作是一种社会功能。通过性存在,能非常清楚地看到权势的动作方式。它体现各种各样关系的运作中,是权势关系移交的焦点。80年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权势与市场结合,资本主义消费文化泛滥导致,女性作者开始提倡的“女性意识”也被利用,成了变了味的“女人味性感”。几年之间,中国女性审美竟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含蓄美被“丰胸‘臀翘”所取代。许多女性整容以致付出生命的代价。王政曾尖锐地指出:“今天,国家界定妇女的权力已几乎被商业文化所取代,大众传媒与广告不断制造各种‘现代’女性形象,其基本要素不外乎消费主义+传统女性美德+性感,女人是获得了打扮化装自我表现的自由。同时也比共和国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可能成为男人的附属品或。”
男权文化鼓励女人时尚的乐于消费的女人,把自己塑造成男人喜欢的“性感”女人,还要温柔与体贴,这样才能得到美好的婚姻和爱情;才能找到工作。现在一些大学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开办为期一年的“淑女班”,教授礼仪舞蹈、化妆刺绣、国学等课程,号称要培养“秀外慧中、学贯中西、品位高雅、多才多艺”的现代淑女。它颇受女生们的欢迎,报名人数是学额的三倍。女生们会把本应用于读书和社会实践的时间用来学习如何成为“淑女”?正是受现实承认的女性的价值导向所致。社会认可的是什么呢?是外表,是她们受人观赏、令人愉悦的能力。吕频在“淑女教育为什么有市场中”写道:“对淑女规范根深蒂固的文化爱好从婚姻领域蔓延到就业领域,成了市场竞争所要求的女性美德,成了新时代女大学生的自觉追求,这实在是一种对‘社会进步’的讽刺。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幼儿发展评价 文献综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1]幼儿发展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状况是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措施。本文从多元智力理论的视角,阐述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状况,并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教育导刊》中的幼儿发展评价类文章为主,辅以其他报纸期刊,综述近十年在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状况,展现其研究成果。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
1.情境性评价。加德纳主张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强调在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具体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对其真实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进行评价――情境性评价,呼吁“应该承认情境对个体表现的影响,提供对评价能力来说最为恰当的情境,包括表面上与接受评价个体无关的情境”。[2]
2.发展性评价。加德纳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具有发展的观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其二,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孩子的动态发展历程。[3]
3.多元性评价。加德纳认为智力是由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或更多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视觉―空间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及自然观察者智力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加德纳教授认为,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应该至少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体现多元的评价观:其一,对学生的评价要使用能够让学生把多元智力都展示出来的“智力展示”的评价方法,直接观察并评价运作中的各种智力,以及学生在各个智力领域的发展状况,而不是仅仅以语言智力和数学智力为媒介去评价学生的发展;其二,学校中要有懂得多元评价的“评价专家”,以便有效地展开多渠道、多方面的学生发展评价,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4]
二、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幼儿发展评价的文献概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元智力理论在整个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成为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我通过在CNKI上检索2000年―2009年(截至2009年9月)的期刊文献,得到关于多元智力理论与教育评价方面的文献一共32篇。
2000年,霍力岩所作《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可视为对多元智力理论下幼儿发展评价的较早阐述。他认为,幼儿发展评价应该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游戏活动情景下进行,确实考查幼儿多方面的解决初步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幼儿教师也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通过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幼儿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幼儿发展服务的有效手段。
我对检索到的关于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发现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具有以下局限性:(1)评价内容单一、片面,以知识、技能为主,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幼儿发展水平;(2)评价标准是共同的、一元的,以相同的价值观要求幼儿,违背了幼儿个性的丰富性、复杂性特征;(3)偏重量化方法,忽略定性分析,不利于真实、深入地反映幼儿发展状况,等等。近年来,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主要关注和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目的和功能的重新确定。冯晓霞在(2003)《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中提出:“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不在于诊断智力水平的高下,选拔那些‘智优’儿童,而在于发现和识别每个儿童的智力特点,因材施教,以长补短,长善救失,帮助他们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全面发展。”她还指出了评价的展示、激励、调节、导向等功能。姚伟、华道金(2004)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指出,评价要以儿童发展为主要目的。
2.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问题。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是多元化的。如姚伟,华道金(2004)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幼儿丰富的个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刘霞(2007)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中指出,新的幼儿发展评价既要关注幼儿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要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又要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
3.怎么评的问题。冯晓霞(2003)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以人为本;(2)评价内容与方法多元化;(3)在真实的、有意义的活动情境中进行;(4)评价与教学互融互动;(5)评价主体互动;(6)评价过程动态化。在张小庆的《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育评价的启示》,刘霞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发展评价改革》,姚伟、华道金(2004)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也都阐述了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指导,当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4.幼儿发展评价的操作运用问题。徐晓丽的《幼儿发展评价:关注过程重在发展》从操作层面上对幼儿发展评价做了详细的阐述。柯培红的《以多元的理念促进幼儿的发展》涉及对一线教师提供的几个建议,说明如何将多元的新理念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幼儿发展评价是从教育评价学科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目前来看,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体系历史较短,许多具体的实践问题还有待于解决。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分析,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多元智力理论翻译,介绍的多,本土研究的少。
(2)重视多元智力理论下的评价目标和评价功能,忽视了评价方法的选择。
(3)缺少对多元评价中“评价专家”的重视。
(4)分析、评论性的研究多,操作指导性的研究少。
(5)有关实践探索、经验总结方面的文献主要来自一线教师,却数量有限。32篇文章中仅有6篇来自一线教师。(见表2)其内容大多是基于自身实践的个人经验总结和感悟。
三、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近十年我国关于多元智力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的基本状况表明,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已从理念逐步走向实践,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改革与发展。
1.评价目的从侧鉴定走向侧重发展。冯晓霞(2003)提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发展服务,支持发展,促进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可见,幼儿发展评价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评价主体,而是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
2.重视“评价专家”的作用。评价专家可以有效地展开多渠道、多方面的学生发展评价,并为儿童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还可以在评价工作的初期弥补教师和家长评价的一些不足,并带动教师和家长评价走向多元化。
3.加大操作指导性的研究,特别是加强一线教师的多元评价观。如前所述,32篇文献中仅有6篇来自一线教师,仅占总数的18.8%。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直接操作者是一线教师,所以更要加强其多元评价观。这也是以后研究应该重视的问题。
总之,近年来关于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科学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样的研究仍不成熟。为了使幼儿发展评价真正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杠杆和动力,急需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2001.
[2]Gardner,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2nd Edition).New York,Basic Books,1993:60.
[3]Gardner,H.,Intelligence Reframed:Multiple Intelligences for the 21st Century.New York,Basic Books,1999.
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学习实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重点,进一步更新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为幼儿终身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师幼关系、保教关系等。开展有实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推进我市幼教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加强片区调研,以安阳学区为起点,继续深入一线进行教学专题调研,关注民办幼儿园的教学现状,采用整体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指导服务与送教示范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民办幼儿园的调查研究,积极引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2、以课题为载体加强学科中心组教师的培养:
以课题为载体,以学科中心组所在的18所幼儿园为实验体,成立实验园之间的协作互助组,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案例研讨、技巧交流、课题研究、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并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展示活动。
3、尝试网络教研:
借助新浪博客网络平台,针对教师教研中存在问题、依托网络平台尝试网络教研,探讨网络教研方式、总结网络教研经验。
4、协助温州市教研室搞好各项教研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我市幼教质量。协助温州市教研室做好与上海幼教、台州、丽水幼教开展的手拉手结对活动及送教下乡、“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及幼儿教师教学培训活动,并举行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推荐参加温州市优质课评比及论文评比工作,为骨干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本学期工作行事历:
周次日期活动内容参加对象预备预备周1温州市教研员工作会议教研员幼教学科中心组组长会议学科中心组组长课题组会议课题组成员22.25~3.2瑞安市学区幼教干部及幼儿园园长会议
园长、学区干部
33.3~3.9
幼教学科中心组活动
学科中心组成员43.10~3.16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调研安阳学区民办幼儿园5课题组活动实验园
6
3.24~3.30
温州市“新生代”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
骨干教师
73.31~4.6
温州市园本教研示范园的专题研讨、论坛活动
示范园教师
清明节(4月4日—6日放假)
8
4.7~4.13
瑞安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
骨干教师
9温州市教学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
10
课题组活动
实验园
11
4.28~5.5
“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3日放假)
12
5.6~5.11
学科中心组同课异构活动
中心组教师135.12~5.18温州市与台州、丽水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骨干教师14温州市实验基地、实验园成果展示活动骨干教师155.26~6.1温州市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比骨干教师中小学幼教师论文(包括德育论文)评比幼儿园教师166.2~6.8
温州市与上海幼教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
骨干教师
端午节(6月7日—9日放假)
176.9~6.15
园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个体,更需要建构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围绕园本教研组织实施了一下几项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摘记两篇。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园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各种书籍,存放阅览室供教师借阅;教师们相互介绍好书,让有益的书籍净化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衔接研讨活动
托班的宝宝离开托儿所,升入小班学习。但到了幼儿园以后,换了新环境,新的老师,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班上行为习惯较差等等方面的问题。小班年段老师邀请托儿所的老师参加开展了本次研讨活动,为托儿所的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做好衔接。
2月26日晚上,托儿所的老师和我园小班年段的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围绕:
(1)幼儿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动手能力
(3)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三方面进行研讨。大家根据实践经验出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对老师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活动,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3月18日,大班年段教师针对“幼小衔接”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本学期全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布置。以大班为试点班,从心理准备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为孩子们打下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的各种准备。
3.课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全园开展两次的课题专题学习使老师对课题如何开展和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各年段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为下学期更好的实施和开展课题做好前期准备。小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研讨;中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研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研讨;大班段本学期送走毕业生将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讨》开展研讨。
4.围绕课题开展全园教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活动
幼儿年龄小,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同样以幼儿的认知规律为指向,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更应该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幼儿明白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利于生活、学习,那么,他才会乐意去做。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着许多偶发事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如能抓住机会,适当引导,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对幼儿进行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如,幼儿小便后洗手,教师要求幼儿对着水池甩甩干,调皮的幼儿喜欢反教师的教导而行,有意把地面弄湿。这时,教师不妨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制成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大家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讨论,幼儿了解其行为所产生的不良结果,会把地面搞脏、容易滑跤等。所以开展幼儿园老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老师们积极地参加,本次活动六位老师取得最佳设计奖,本次的设计教案和课件在下学期将作为课题活动在班上开展。
5.全园开展公开课观摩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XX年4月20日—5月4日幼儿园开展了全园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开课的内容为本学期的华东师大教材,采用集体教学活动,选材范围缩小了,那么如何把大家平时上过的活动更加有趣新颖的展现出来,让孩子更加快乐的参与,这无形增加了难度。
全园教师也为本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做课件、写教案……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活动后,幼儿园进行集体评课。首先是上课老师进行说课,然后所以参与听课教师对每节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地方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次活动不光体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风格,更体现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相互之间地学习与交流,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组织全园教师开展家长开放半日试教活动
我园一向非常重视家园共育,其中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状况,了解现代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本学期5月10日——5月12日旭日幼儿园开展为期三天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活动前教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设计活动,周详安排半日活动的每个细节,还进行了认真的试教。有了活动前的试教和修改。老师们在家长开放日半天更加有自信,这对新老师尤其的重要。
7.承办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会议
3月11日上午,春光明媚,暖意洋洋。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的有关幼儿园和课题组负责人会议在我园召开。12所幼儿园的课题组成员聚集在旭日礼堂,首先是我园教师黄海燕为大家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音乐游戏《和尚和老鼠》,课后,课后黄海燕老师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接着是,在县教研员陈于今老师的主持下真正进入了我们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特有的思维碰撞的互动讨论。老师们也畅所欲言,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一个个的金点子、好方法应运而生。
通过本次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会议的召开,各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同时也体现了围绕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专题,充分发挥幼儿园教研团队的作用,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推进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向纵深发展。我园在承办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合作、细密的组织活动上级领导的认同。
8.教师参加教科研论文比赛
教科研工作是一所幼儿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灵魂。“科教促教、科研兴园”是幼教发展的新理念。本学期,我园教科研工作以贯彻《规则》精神、《纲要》精神为指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请笑纳!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1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园教研工作主要从每位教师的实际出发,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促幼儿成长”的园本管理理念,让每位教师都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得到提升,成为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研究的主人。
一、开展分层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是《纲要》的实施者,解释者,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纲要》的推行。因此,塑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工作的基点。本学期,我园根据教师队伍新老交替、参差不齐的现状,继续推进层级培训,关注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夯实基础,锻造新生力量。
一学期来,我园从基础培训入手,围绕基础理论、基本授课技能、一日带班组织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引,使新教师尽快了解、熟悉教师职业的特点,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工作流程,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的岗位。
1、基础理论培训
其一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如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园风园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家长交谈的艺术等;其二是幼儿园教学基本功培训,如幼儿园一日各环节的组织、游戏的组织与开展等;其三是文字表达方面,如每周、逐日计划的制定与书写等。
2、基础课型研讨
以一个领域为重点进行培训,借助公开观摩这一平台,引导教师在做和看中提高实际教学能力,如在数学活动中,我园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应掌握的数学内容,围绕“一和许多、数的组成分解、相邻数、加减法”等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我们以公开观摩活动为载体,着重就数学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准备、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后的反思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新教师大胆登台亮相,实际操练一节数学活动的组织,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3、一日带班指导
抓好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保证,是教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了让新教师尽快熟悉和掌握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我们在学期初对每个新教师进行半日活动组织的全程跟踪,侧重了解新教师半日活动组织的基本概况;学期期中以过渡环节、活动区环节的组织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随机观察、指导,增强新教师半日组织流程的顺畅性、有序性、条理性;学期末再进行半日活动跟踪,并对一学期来老师的发展情况进行反馈。
(二)适压重担,发挥老教师的中坚作用。
幼儿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领头羊起带头作用。作为幼儿园中坚力量的老教师,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丰富,其能力开始走向成熟,增强了适应性和应变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正逐步增强,适当、适度、适量地给予一定压力和担子,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潜质,可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根据幼儿园班级教师一老一新的分布现状,我们以迎接一年一度的分级分类验收工作为契机,从半日活动组织、教学计划的制定、家长工作的开展、班级教育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要求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指导的随机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园内公开课展示活动,充分发挥园骨干教师的骨干作用,要求骨干教师一月开展两次公开课活动,进行说课和教学,重点砺练其活动设计、说课、组织教学、反思教学等诸多能力,以点带面,促动其他教师共同成长。
二、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增强教研工作实效。
教研工作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保教工作质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园注意捕捉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疑惑点、问题点,将其衍生为教研内容,以解决问题为主旨,增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从常规培养入手,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学期初,我们从老师备课计划及下班指导时发现,三个年龄班的老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如:大、中班的还在重复小班的内容,小班的一些作用违背了幼儿的年龄发展规律有走向枯燥训练的苗头等。因此,我们从“如何培养幼儿书写习惯”这一问题入手,开展了研讨活动。
解决策略:
开展常规培养活动观摩,引导教师发现问题,通过学习《纲要》中各年龄段的特点及发展要求,我们要求老师针对本班的活动进行反思,通过自评与他评,老师们对《纲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找到了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接下来,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观摩,一次次的问题碰撞,一次次的迎刃而解,教师们也开始在实践中养成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教学、去总结、去提高的良好研究习惯。
(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能力
在以上一系列的实践评析中我们觉得教师们在评价教学活动时更加有指导性和针对性,评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教师们能从各自的角度分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往往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忽视从活动目标整体性入手去探讨整个教学活动价值。尤其是新教师,在每次的公开观摩活动中,我们发现她们虽然都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对于怎样评价一个活动、评什么、怎么评仍旧存在不解和疑惑。
解决策略:
借助公开观摩活动这一机会,以公开观摩课为实例,组织教师进行教研。在活动前,首先组织统一培训使新教师初步明确评课方法,其次提出看课要求,引导教师带着问题看课。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针对目标是否体现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是否为目标服务这两个问题进行分组教研,请各组推出一个发言人进行发言,最后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教师梳理思路,增进对评课方法的了解。集体、小组教研形式的有机结合,为每个教师提供了充分发表意见及沟通交流的机会。而这种通过具体事例进行的教研活动,针对性强,主旨明确突出,使教师通过实际演练,增进对评课方式的体验和了解。
一学期紧张而又忙碌,愉快而又充实,园内每项活动的开展和成功都离不开我们每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层级指导,促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主题背景下的科学活动开展是我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围绕我园艺术特色以往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幼儿表现的能力,所以幼儿对科学的操作、探索能力有待提高,这促使我们要对课程平衡问题进行思考。这些均有待通过我们日后的园本教研不断调整、改进、完善。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2时代进步的潮流和社会变革的趋势,不断向我们提出改革和发展的新课题,在改革与竞争中探寻,在学习与反思中实践.一学期以来,积极营造自我追求,不懈努力,全园上下积极地投身于教研活动的实践工作,推进幼儿园自主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新《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的贯彻实施,关键在教师。本学期我们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以专题研讨为切入点,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评课能力
本学期我园结合旗教研室“优质课、创新课”的评选活动,以及园内观摩活动,针对教师的听、评课能力进行了专项研讨。
在边学习、边实践、边思考中,我们对教研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想法。于是利用教研组创建了与“评课”相关的专题论坛内容,借助这一平台使教师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积极发表个人的教育观点,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认为评课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评教学目标评教材处理、评教学过程、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教师基本功、评师生关系、评教学效果等。
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作为幼儿园,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研,教研的主要成员是教师。为此我们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广开言路,鼓励每个教师成为教研的“讲座者”。教研组本学期先后为多名教师提供了展示个人工作能力的平台。
二、以教研组主题活动为契机 ,创造自主空间,提高教师的组织能力。
本学期我们以年龄段年级组为教研小组,结合本组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主题性教研活动。小班组结合秋季运动会开展了亲子游戏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的机会;学前组利用秋季主题活动开展了一次别开面的演出《丰收的喜悦》,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赞誉;大班组开展了语言能力竞赛活动,中班组则结合新年活动,开展了与家长联谊的演出活动。在合作互助的氛围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教研主题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充分发挥了指导作用,在组织实施活动中,各教研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活动形式下,每名教师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充分了挥主观能动性,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
三、全面拓展家长工作的思路,大力开展家长培训及互动活动,尝试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办园质量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家园一致的教育,家长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参与者、合作者,因此本学起我们不断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家长积极投入、共同参与幼儿的教育。如小班组的亲子游戏活动,各班教师进行了初步方案的制定,根据家长参与要点,指导教师从教育的内涵出发思考问题帮助教师重新审视活动方案,拓展了教师组织亲子活动的思路,通过教师的再次修订使得方案的目标、内容、形式更为完善,使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家长的参与度达到了100%。在活动后的家长来稿交流中,教师们也真切地体会到家长对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和鼓励,使教师更加明确家园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此,我们更加深切的感到:幼儿园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们要想方设法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生活,使他们能积极投入育儿工作,让我们的教育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使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3随着新年的即将到来,本学期的工作也基本结束。在教科研的工作方面,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教科研水平也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根据本学期的教科研活动安排,在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定期的课题研究与探讨、课程内容探讨、业务培训、教学经验交流、集体说、讲、评课等活动,还面对家长开展了孩子们的才艺展示、公开课、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等家园性的活动。多方面的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技能。现总结如下
园本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优秀的教师个体,更需要建构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我们围绕园本教研组织实施了一下几项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
幼儿园为老师订阅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等报刊杂志,及时提供新《纲要》精神相应的各种书籍,为教师提供学习的资源。让每位教师认真阅读,要求教师每月至少摘记两篇。通过这一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学习有关幼儿教育书籍,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本学期,我园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购买各种书籍,存放阅览室供教师借阅;教师们相互介绍好书,让有益的书籍净化心灵,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增添美好的色彩。
2.托幼教育衔接研讨活动
托班的宝宝离开托儿所,升入小班学习。但到了幼儿园以后,换了新环境,新的老师,孩子哭闹,情绪不稳定,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有的孩子在班上行为习惯较差等等方面的问题。小班年段老师邀请托儿所的老师参加开展了本次研讨活动,为托儿所的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做好衔接。
2月26日晚上,托儿所的老师和我园小班年段的老师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大家围绕:
(1)幼儿的行为习惯
(2)幼儿的动手能力
(3)幼儿一日活动的常规教育三方面进行研讨。大家根据实践经验出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对老师们今后如何更好地组织好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开展教育活动,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园大班是教育过渡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起下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义务教育质量影响很大。
3月18日,大班年段教师针对“幼小衔接”教研组进行了专题研讨,对本学期全面开展“幼小衔接”活动进行布置。以大班为试点班,从心理准备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重点,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观摩交流,帮助孩子适应幼小衔接中的断层问题,为孩子们打下基础,做好小学学习的各种准备。
4.课题《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研讨和学习
我园围绕课题开展一系列有关的研讨、学习。本学期是课题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学习有关理论,研究课题设计,成立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全园开展两次的课题专题学习使老师对课题如何开展和实施有了初步的认识。各年段围绕课题开展研讨活动为下学期更好的实施和开展课题做好前期准备。小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研讨;中班段开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的研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习》研讨;大班段本学期送走毕业生将又迎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她们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研讨》开展研讨。
5.围绕课题开展全园教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活动
幼儿年龄小,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同样以幼儿的认知规律为指向,不仅要让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更应该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幼儿明白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会有利于生活、学习,那么,他才会乐意去做。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着许多偶发事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如能抓住机会,适当引导,用现实中的生动事例作为活生生的教材,对幼儿进行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如,幼儿小便后洗手,教师要求幼儿对着水池甩甩干,调皮的幼儿喜欢反教师的教导而行,有意把地面弄湿。这时,教师不妨把当时的情景拍下来,制成ppt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大家看,这位小朋友做得好不好?为什么?”通过讨论,幼儿了解其行为所产生的不良结果,会把地面搞脏、容易滑跤等。所以开展幼儿园老师制作课件、教案评比,老师们积极地参加,本次活动六位老师取得最佳设计奖,本次的设计教案和课件在下学期将作为课题活动在班上开展。
6.全园开展公开课观摩活动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从__年4月20日—5月4日幼儿园开展了全园教师公开课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开课的内容为本学期的华东师大教材,采用集体教学活动,选材范围缩小了,那么如何把大家平时上过的活动更加有趣新颖的展现出来,让孩子更加快乐的参与,这无形增加了难度。
全园教师也为本次活动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做课件、写教案……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活动中,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实践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感受;运用游戏、谈话、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活动后,幼儿园进行集体评课。首先是上课老师进行说课,然后所以参与听课教师对每节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地方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达到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次活动不光体现了教师的业务水平、风格,更体现了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园教师相互之间地学习与交流,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研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组织全园教师开展家长开放半日试教活动
我园一向非常重视家园共育,其中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和学习的状况,了解现代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本学期5月10日——5月12日旭日幼儿园开展为期三天的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活动前教师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心选择、设计活动,周详安排半日活动的每个细节,还进行了认真的试教。有了活动前的试教和修改。老师们在家长开放日半天更加有自信,这对新老师尤其的重要。
8.承办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会议
3月11日上午,春光明媚,暖意洋洋。县教研室幼教学科的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研究》的有关幼儿园和课题组负责人会议在我园召开。12所幼儿园的课题组成员聚集在旭日礼堂,首先是我园教师黄海燕为大家上了一节公开课大班音乐游戏《和尚和老鼠》,课后,课后黄海燕老师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接着是,在县教研员陈于今老师的主持下真正进入了我们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特有的思维碰撞的互动讨论。老师们也畅所欲言,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一个个的金点子、好方法应运而生。
通过本次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音乐游戏教学模式适切性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会议的召开,各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任务,同时也体现了围绕幼儿园音乐游戏教研专题,充分发挥幼儿园教研团队的作用,有效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疑难问题的研究,推进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向纵深发展。我园在承办活动中表现出高度的合作、细密的组织活动上级领导的认同。
9.教师参加教科研论文比赛
本学期,我园老师积极参加县里论文评比苏艳晖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获县二等奖;黄丽丽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浅谈幼儿独立性的培养》获县三等奖;郑香兰老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获县二等奖;张美宝老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获县三等奖;林陈凤老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幼儿园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反思》获县三等奖;吴克芬老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获县三等奖;庄苏辉老师撰写的教育科研论文《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能力》获县三等奖。
以上是我园在本学期教科研的几点重要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常规性工作,如制定计划,教师备课、环境评比等等,我园都扎扎实实的开展着,虽然工作中有些收获,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课题的研究不够深入,教师进行钻研的积极性不够高,有点安于现状;教师撰写文章的积极性不太高,质量也不算高……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教科研的作用,促进我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实现科研兴园的奋斗目标。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4一学年的工作,在紧张的学习和实践中过去了,时光的流逝,记载着付出和辛劳,见证着积累和成长,我们在一学期的努力中,取得了很多成绩,摸索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有了一些急待提高的想法。因为爱,让我们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着激情,因为激情,我们不断的在努力的学习和成长。在这,就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做一总结:
1、加强学习,注重教师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研究、学习、研讨、交流教学经验的阵地;本学期,教研工作以加强学习,促进教师成长作为突破口,分别带领老师们学习了许多新的理念及教学观念,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更新,让每一个老师在新观念的收集和吸取中,自觉的转变和更新着教学思路和方法。本学期以来,教研活动不断的在各种工作中加强教师的反思,从每一块工作的落实总结中,让每一位教师注重反思,在反思中提取经验,确立目标。
2、开展课题研究,摸索教育经验。
课题,对于我们教研组来说,是一个新鲜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本学期,我园的教学工作围绕课题目标来开展和摸索,就艺术领域这一课题展开了研讨,从最初的大量理论知识的收集和学习中,我们从理论上有了清晰的认识,从大、中、小各年级各班的教材、确定、教案讨论、教学准备中,每一个教师从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的汲取着养分,在每一节课外观摩和小结中,又真正将我们各自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形成的新思路、新方法得以交流和提升,每一个活动,都从最初的模式研讨出一份执教的计划,又从执教中总结和反思,得出一个优秀的教学活动。这一过程,是老师们理论和经验的汇集,也是教学和教师的学习和提高。最后,我们的教师也从艺术领域之唱歌活动的观摩和教学中,找到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用图谱来促进幼儿记忆歌词,在唱歌教学中利用生动、形象的图谱,为幼儿创造视、听可感的双白优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目的,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这一经验的总结,也就形成了我们教研活动的一个课题,老师们在摸索中收集了许多的素材,并各自撰写了研究报告,真正从教学研讨、观摩中提炼了我们的课题研究。
3、优化一日活动,落实教学安排。
教学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教研组研讨和工作的核心。本学期,我们从优化一日生活安排,从时间的安排到各区域的安排上,增加了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真正让一日活动更加合理、科学。在教学上,我们从学期计划到制定和日计划、周计划的安排上紧靠目标,用目标做为我们教学的指南,从同年级相同教材的制定和相互交流上,让教学更加规范和准确,另外,期末到各班教学情况测试和总结,也让每一个教师从目标到教学,又从教学对应到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让我园以后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施行更有了方向。
4、精心组织大型活动,增强宣传力度。
幼儿园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以社会、以家长的评价为标准的。加强幼儿园的宣传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本学期,我们精心组织了家长开放日、六一文艺汇演和大班毕业典礼的表演。我们教研组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作用,从学期开始的节编排、落实,到六一表演节的编排、训练、项目议程、方案的制度,到表演时各班精心的准备和有序的组织,所有这些都事先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讨论,真正做到了互帮互学,在家长开放日和汇报表演中,也由老师们出色的表演,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5、安全工作。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每一位老师的首要责任,让幼儿在我们的教育下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工作的目标。本学期,我们将安全教育列入课程之中,让幼儿自我有安全预防常识,做为教师,坚持用心上岗,严格遵守上岗制度,以提高责任心为安全要点,使我园本学期的安全事故大大降低,无骨折、缝针事故、轻微的摔伤、碰伤也很少。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在领导的指导下,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许多成果,教研活动真正成为了老师们交流、学习、成长的地方,就本学期的工作,我们也清晰的意识到,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本园实际,加强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识;
(2)教材的学习和目标的确定、落实;
(3)教师技能、技巧的培训;
(4)特色教学的经验,在美术及早期阅读方面展开研讨,总结经验。
这一些,将作为我们下学期教研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将充分发掘每位教师的潜力,真正让教研促进教师成长,让教师的成长带来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5学期又近尾声,整理思绪回顾一整学期的教研,在每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中学习、反思、进步,在每一次的检查中获得新知,每一次知识的交流和碰撞,让我们在教育事业的道路走得更扎实、更稳健。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汇报如下:
一、教研计划的实施
在精细化系统管理的推动下,依据《纲要》内容,在立足本园实际的前提下,制定适宜本园的教研管理计划和实施细则,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与教师商讨教研管理细则的实施方案,由园区落实到班级,以幼儿为主体,进行各类教研活动。
1、年段教研:本园班级分三个年段,大班段、中班段和小班段,分别由三位骨干教师担任,每周定期召开段会,围绕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化和研讨,并解决问题。
2、集体备课:在教研计划当中,最能让教师们得到实质性学习和交流的就是集体备课这一项目,本学期在这方面的实施比较不足,下学期将落实到位。
3、园本教研:当前,全镇范围内对园本教研展开热烈的讨论。
针对园本教研这一大块的领域,要细分化解并加以实施,原本制定的一套套园本计划一再被自己打翻。立足于本园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园的课题教研,因此本学期制定出园本教研的基本操作方案,以方案教学做为突破口,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文章,并进行研讨,下学期将进行实际操作方案。
二、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学习,从理论、观点、态度改变教师教学观念;
2、注意各种活动计划的设计和书写,由各段长负责对班级老师进行培训、辅导,提高课程设计能力;
3、通过组织教师参与镇区公开课观摩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切磋,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优化日常教学管理
1、对教师的各类活动计划、个案观察的撰写进一步进行调整和规范,各段长利用段会进行反馈;
2、加强日常保教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重点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工作,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场所,开设各类区域活动的空间,科学安排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时间;
4、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活动,到各姐妹园参观学习,了解各家幼儿园的教学状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做好家长工作,家园共建促教育
开展好家长工作是教研工作中不可缺少和重要部分。
1、坚持做好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工作,让家长更多了解园内幼教动向;
2定期电话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3、定期不定时利用QQ、微信各种网络通讯工具,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共同教育幼儿。
五、问题与思考: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清清楚地认识到,要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还存一些差距和不足。
1、从本园实际出发,加强新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
2、坚持做好环境布置工作,区域活动的设置有待提高。
3、家长工作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