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0 15:05: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消费观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消费观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社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075-02

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水平提高,家庭消费能力提升。由于家庭整体收入的增加,大学生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但受自身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出现超前、追求奢侈品等偏失现象。

1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偏失表现

大学生的消费处于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又不独立,消费受到限制。在巨大的诱惑和刺激面前,部分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偏失,有甚者更是出现违法行为。

1.1 盲目性消费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理财能力较弱,不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所以普遍存在着消费无计划,随波逐流,顺应群体之间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消费明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大学生生活开支经常是前松后紧,时常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月底或者期末财政赤字。父母的不舍和纵容增加了大学生们盲目消费的程度。

1.2 享乐消费

现代大学生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从小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享受生活。在父母的眼中小孩只要读好圣贤书,将来能考上好大学,其他的就什么都不管,小孩要想什么也是尽量满足。小孩们也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吃要讲究营养,穿要讲究式样、品牌,住要讲究宽敞舒适等。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成为主导消费的全新观念。

1.3 攀比消费

攀比消费现象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在大学生中同样存在。大学生们总是把身边的同学作为比较对象以求心理平衡,只有与大家一样时才有群体感,才会获得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正直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不论做什么都不想落后于他人,别人有的我要有,而且还得更好。别人买电脑我也买电脑,别人办生日会我也请同学吃饭等。这些消费需求和支出往往是不顾实际需要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消费。

1.4 恋爱消费

大学生谈恋爱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在维系爱情的过程中,消费是在所难免的。恋爱消费是大学生生活支出的很大的部分,特别是男生。光是在各种各样节日礼物、生日情侣的相互庆祝等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还有外出游玩、吃饭、看电影等消费。校园情侣的恋爱消费、感情投资开销不断攀升,有的已严重超出自身和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

1.5 人情消费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已亲身体会到,由于没有处理好人际关系,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影响工作与学习。大学的人情可谓五花八门,老乡消费、节日消费、竞选学生干部消费、评优评先消费、款待看望自己的朋友等。大学生为了同朋友、同学搞好关系,人情往来的消费支出日益增长。

1.6 炫耀性消费

我国目前的消费领域炫耀性消费呈愈演愈烈之势,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已跃居世界前列。大学是社会的缩影,在大学里一样的分富人、穷人。家里条件好的学生身着名牌,吃着山珍海味,时不时地泡吧、K歌。他们有条件、有能力进行炫耀性的消费,他们有意无意地炫耀性消费刺激了物质条件差的学生,让他们产生自卑感,因消费能力的不同隐现阶层分化,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同学间相互攀比跟风,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1.7 超前消费

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超越了生存型消费,他们的消费已不止是为了温饱,他们日益关注的是如何展现自我价值,展示青春的活力,因此他们盲目追求新颖,赶时髦。一些大学生为了实现某种消费,不顾及个人经济承担能力,要么借债,要么欺骗父母。

2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偏失的主要原因

2.1 社会不良消费伦理的影响

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是整个社会的消费伦理观的缩影。大学生的不良消费伦理观在社会上早就存在,甚至更严重。近几年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社会上的这些不良消费伦理观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进入校园,加之现代大学是开放式的,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更为快捷和频繁。因此社会上的不良消费伦理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伦理。

2.2 家庭教育的偏差

在中国家庭中,伦理关怀重心总是放在年轻一代身上。在家庭消费结构中,消费支出也更多地往年轻一代身上倾斜。中国的父母习惯通过金钱的满足表达对子女的爱。有些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也要把钱攒足以满足子女的要求,担心自己的子女因经济拮据而受委屈。家长的这种溺爱心态和做法在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学生非理性的消费恶习。每个家庭自身的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在消费行为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同时,家庭对大学生的经济供给也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2.3 学校教育的缺失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精力主要集中在应付考试升学上面,而忽视了对青少年这方面的教育,学生更没有实践锻炼机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消费观教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不足。虽然说现在高校开始逐步重视大学生的消费伦理观教育,许多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算账课”活动,但总体上讲高校不太重视这方面的教育,认为消费是学生私人的事。一些学校领导和老师经常吃喝享受,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4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他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当家的困难,又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到大学后远离家长开始独立生活,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很容易出现高消费的行为。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上受到周围同学、朋友之间的影响,在趋同心理的影响下,有的大学生忽视自身经济能力,在超出基本需要的前提下进行消费,盲目追求新时尚。

2.5 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的潮流和自身的经济优势,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消费价值观。许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了“消费主义”的精神奴隶。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激起了大学生们对物质享受的欲望,从而产生盲目的消费行为。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稳定性,在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模仿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错误的消费伦理观。

3 关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消费伦理观的思考

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其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除了要求大学生自己提高对消费伦理观的认识外,还要社会多方面、多渠道的共同努力。

3.1 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

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对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教育,大学生消费不仅仅是他们自己私人的事情,更是高校教育者的工作重点。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中有一部分就是因为钱不够花才引起的。正确的消费伦理观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一部分,如果消费伦理观不正确,也会影响到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研究,将消费道德教育和理财教育课导入高校课堂,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节俭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要倡导勤俭节约与合理消费的统一。

3.2 净化社会不良风气,倡导节俭之风

西方的消费主义正侵蚀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社会各界要引起警觉,积极净化西方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大众传播媒体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对大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整个社会形成节俭风气,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内接受合理的消费理念,并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社会各界要共同倡导节俭之风,并身体力行的执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通过社会各界倡导节俭之风,帮助大学生们增强节约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3.3 家长对学生的消费伦理观要从小教育

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父母一方面要为子女树立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也要担负起培养子女正确消费伦理观的重担。因此家长不要盲目的在金钱上支持学生。家长应该按照学生所在城市的生活标准给学生定额的费用,要培养小孩合理理财的计划,让他们从小形成有节制的计划消费。

3.4 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把形成正确的消费伦理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自觉地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塑造,培养良好,科学的消费伦理观。

参考文献:

[1]吴茜,刘熏词.论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6(10).

[2]礼英姿,刘娟.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探究[J].消费导刊,2009(11).

[3]陈小娟.当代大学生消费伦理的反思与引导[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6).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消费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07-0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消费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本论文主要在网络消费背景下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必要性和成因分析和对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1]。

一、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消费概况

本论文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抽样调查了300位红河W院的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观的问卷调查。根据网络消费问卷反映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2]。通过对红河学院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

87%的大学生有过网络消费经历。由此可知,大学生在网络消费群体异常庞大。在网上购物的被调查者中选择结算方式时,73%的人喜欢选择在线支付,货到付款也占有17%的比例,在线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银行汇款共占。

在网络购物中,消费最高的前四种商品依次为图书31%、运动和休闲产品32%、电脑及相关产品11%、音像制品26%网上购物与传统形式的购物有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消费认为有物美价廉52%,跟所说的一致,货真价实17%,但也有被网上卖家欺骗的。购买物品后,对购买的商品的满意程度有26%的人感觉一般,满意的有27%。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概况的同时,不难看到一些问题也随之滋生。例如:在网络消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网络消费中风险意识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很多同学选择超额、超前的个人享受主义消费模式。由于大部分大学生有自我的独立意识(与众不同和“寻找自我”),大学生对于时尚的消费抵抗力低,有一部分同学购买大量的高额消费品,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存在极大的问题,个人享乐主义泛滥,不懂得正确区分消费需求和价值。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不理解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

网络消费中的交易方式和传统消费的交易方式存在明显问题[3]。在传统交易方式里,是钱货两清的交易方式,内容是可靠安全和有明确的法律保障的;而网络消费是利用互联网视图进行的交易模式,其存在很大的虚拟性。

政府对网络消费的监管力度和制度保障不尽完善。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相应的网络安全隐患随着产生,在网络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政府缺乏对网络商品的监察力度,缺乏对网络企业信誉的监管 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由于企业网络营销及电子技术发展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网络消费的发展是广阔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网络消费观存在问题的对策

通过理解当代大学生在网络消费中存在着四个问题,根据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问题的对策[4]。

1.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加强正确的网络消费就必须加强自我教育,树立合理理财的自我意识,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1积累消费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积极主动了解消费常识;在消费过程中,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在消费之后,应该注重售后服务的基本问题。

1.2学习消费知识,加强自身理财能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从而不断强化自身的消费意识。

1.3提高法律意识。作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不要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法盲。

1.4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大学生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的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消费有度原则、消费计划性原则、消费主导性原则和消费自立性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来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

2.高校增强网络消费教育

首先,加强高校的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高校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中将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整顿校园环境是从客观上给大学生创设了培养正确消费观的环境。其次,开设网络消费安全课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消费的风险意识,以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欺诈中争取有效权益。最后,老师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对大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就显得更为重要,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3.父母培养子女经济独立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放手让子女从小事做起,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里独生子女的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最后,父母应该减少孩子的过分依赖感。从小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

4.加强网络消费保障

首先,充分利用大众传媒优势作用。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对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大学生提供消费参考意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常识。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最后,网络消费交易的安全问题,网络消费目前还处于新的领域,国家对网络消费还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所以国家应加强法制管理,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条文。一方面约束商家的行为,杜绝虚假的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一方面要规范网络交易规范,是在个人信息操作方面,提高网络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以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小红主编《网络消费行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

[2]吕佳奇《大学生网络消费现状调查和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2016年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习惯养成教育

一、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

1.大学生消费的一般特点。(1)消费来源单一。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对校园进行有计划、有秩序管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体制还采用比较封闭的管理模式。这种体制决定了大学生缺少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时间,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来从事较为复杂的社会工作,靠自己赚钱来完成学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做依靠家庭资助、贷款或勤工俭学等方式的经济来源。(2)消费结构变化。从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大学生的消费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3)消费欲望膨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超自己基本需要,走向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形成依附于家庭的高消费现象。

2.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常见的心理现象。(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从众性和盲目性是当代大学生消费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受集体影响,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消费。(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由于大学生消费存在从众的心理及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3)享受消费和高消费。近年来受西方消费主义浪潮的影响,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思想非常严重,享受生活成为指导消费的新观念。(4)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节约成为了难以启齿的话题。

二、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愤的养成教育

1.加强社会教育。(1)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大。(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互联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在使用互联网。

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伴随1996年部分高校并轨招生的试行,大学生学费大幅度上涨,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国家先后出台了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困难补助和学杂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职院校在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建立了相应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该院建立健全了以“奖、助、补、贷、减”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资助体系,大力推进温暖工程建设。可见,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对当今贫困大学生正发挥着显著的物资解困功能。

消费道德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道德素质为宗旨,有目的、有计划、多途径地向消费者传授和灌输合乎现代伦理道德规范的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作为高职大学生的主体,“90后”具有其独特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由于目前我国缺少比较完善的消费道德体系,身处多种消费观念冲突交织复杂背景下的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出现消费道德缺失的现象。因此,对从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辅导员来讲,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消费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契机,加强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这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节约社会,完善高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特点及其实施后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影响

该资助体系的特点是:经济来源全由政府投入;资助对象虽各有不同,但其实施宗旨是既奖优又助困。该资助体系的实施提高了资助的强度,扩大了资助的覆盖面。以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五年来,每年国家资助的金额达500多万元;每年约有25%的学生获得学院奖学金,有20%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在银行的支持下,学生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由数十人增加到近千人,仅近三年生源地贷款就达到770余万元。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施,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位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田,大大减轻了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经济压力,提高了他们生活的自信,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斗志。受资助的大学生感恩于国家的关怀,力争将获得的资助予以最合理的利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90后”的高职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浓厚而集体观念淡薄,在高职学生资助体系等关涉自身经济利益面前,首先考虑的是自我,有的为了获得高额资助甚至不惜请客送礼,使资助政策变了味。而拿到高额资助的贫困生,有的摇身一变成为校园“困难贵族”,其中拿着钱去从事高消费的大有人在。同时,由于资助的无偿性和国家政策的连续性,一些贫困生和家长把贫困当成一种获得国家无偿资助的筹码,滋生了“等、靠、要”等消极思想。这都显然有悖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的宗旨。

二、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路径

目前,“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理性的,但越来越多的不良消费观正严重影响着高职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对即将成为社会主要驱动力和消费生力军的“90后”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作为从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笔者认为虽然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但尤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善于利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为消费道德教育提供的新途径,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1.加强制度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实施宗旨是奖优助困。因此,学院管理部门应在确保奖助学金、补贴等准确无误发放之余,还应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和谐消费道德的长效约束机制。如,在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制订的国家奖、助学金评选办法,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校纪校规中,对各项科学的消费行为规则进行了具体量化,并要求对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予以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对有悖于和谐要求的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并将是否遵守制订的规章制度作为各种评优评先及奖助学金、补贴的重要依据。  2.培养节俭习惯,培养学生“财商”

辅导员应巧抓国家资助体系实施的契机,加强“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节俭的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辅导员要针对“90后”高职大学生的消费误区,有选择地开设一些讲座、报告会,如结合系部实际请企业管理者讲艰苦创业的历史;还可以利用系部每周六晚上“我与电影有个约会”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反映贫困山区孩子求学生涯的电影,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和向“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动,使他们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所谓的“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的能力。如辅导员可利用主题班会教学生“花钱”的方法;又可以采取与企业家面对面、开展理财竞赛等方式,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理财兴趣,引导学生的消费和理财行为,使他们具备走上社会的消费道德素质和理财经验。

3.注重人文关怀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加强对“90后”高职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把握他们对于消费观念的心理,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因“人无我有”和“人有我无”带来的心理冲击,正视自己的消费阶层,做到“富不傲,贫不卑”,适时调整心态,避免步入由从众心理转向求异心理的恶性循环消费误区,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塑造和谐的心灵环境,从本质上杜绝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现象的产生。而辅导员自身应自觉做到生活简朴,不铺张浪费,做学生勤俭节约的师德榜样。

4.发挥社团作用,培养自立能力

在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发挥学院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以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如开展以“如何看待校园浪费现象”和“理性消费与理财能力”为主题的征文或演讲比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充分发挥学院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勤工俭学岗位和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的作用,鼓励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加各种课外兼职、实践活动,使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培养自立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道德氛围。成立系部爱心基金会,开展“每天节约5角钱”等活动。运用宣传工具,如橱窗、展板、标语、校报、校园网、广播等,在校园内进行良好的消费舆论宣传,加强机会教育与感恩教育,促进学生合理、适度消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消费道德教育。

5.延伸“两课”教育

第6篇

在调查问卷中大学生的消费观呈现如下特色:

一、中低消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月消费额集中在300 元~800 元之间,占调查总体的77.8%。二、高消费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22.2%,消费额在8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一调查结果,择能对大学生消费观做出新的评判。即大学生的家庭收入,被调查大学生的家庭月均收入在500-2000元、2001-4000 元之间的分别占39.6%和24.8%,共占整个样本的64.4%,而家庭月均收入在4000 元以上的学生比例不高,仅占12.4%,月均收入在500 元以下的大学生占23.2%。但是,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大学生消费从在不合理现象,即有超出家庭负担消费之现状。

二、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但即有一点值得肯定费,大学生消费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可是随时代变化又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讯、娱乐等支出在各种消费水平的学生中均占一定比例,为总消费支出的36.8%,尤其是电脑、手机、MP3 等消费品已经占据当代大学生消费支出的第二位,达到3 1 . 1%。另外就是伴随着这些用品的增多,大学生日常的花费有够呢多倾向于话费、网费、电子无间的维修费用。

四、消费方式缺乏合理性。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的同学消费存在随意性,大多人认为消费不应管理得过死。另外一种现象也值得深思,有19.2%的同学认为消费与心情有极大的关系。这一情况又可分两种,13.5%的同学反映,他们会在心情不好时选择出去购物来发泄心。另外5.7%的同学则在他们心情愉悦之时,很同学一起逛街,吃。

但是,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总体来说是比较理性的,但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加上消费来源单一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的或心理的原因。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五、家庭的原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把自己的孩子视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对自己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社会环境原因。现在社会上不正确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

针对以上的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缘由分析,我作为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一员。我又有自己的另外的认识和感触。尽管我们的消费观出现了背离中华民族传统节约的良好美德,我们人有信心通过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的正确和积极引导,逐渐改善目前存在与大学生中间的不合理的消费现状。还要继续保持我们以有的良好消费观念,从而使自己成为一名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的新时期和各大学生。为社会做跟多的贡献以下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会对每一位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有帮助的。

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科学的消费观3、形成良好的消费方式4、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2.是充分发挥高校各社团的作用,通过开展以“青年投资俱乐部”、“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国民财富和纳税意识”、“个人信用消费和信用借贷”等为主题的具体活动,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以投资、消费、理财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活动中来,自觉主动地接受消费教育。

3.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4.是注重大学生消费心理引导。使其对生活的一些消费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的随波逐流。另外应对其进行工作实践的经历教育,建立健康、向上、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第7篇

论文关键词: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消费观念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中国公民,90后与80后均出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后,但不同的是,80后见证了中国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而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是中国政治、经济、教育特别是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随着90后逐渐进入大学,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问题也引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相关学者的关注。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知识阶层,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方向,其消费道德观念、消费结构、消费行为也对社会消费道德观具有重要的引导力。研究90后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道德,一方面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90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励大学生不断向上,自由、全面地发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一、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和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关研究表明,相比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呈现变化趋势较快的特点,90后大学生的出现更给高校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都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道德现状,课题组在多所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通过调查对90后大学生消费状况、特点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相比以往的调查数据我们发现,90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以下四个新特点。第一,90后大学生生活费来源渠道多元化。除父母给予、勤工俭学等传统方式外,由于政府和社会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加大,有部分学生是通过奖、助学金方式获取生活费(占16.5%)。第二,90后大学生生活费额度明显提高。生活费选择在600元以上的占受访数的75.8%,生活费达到1000元以上的占7.2%,生活费低于300元的占1.8%,而对于生活费的期望值有83%的学生选择“维持现有水平”。第三,消费行为多样性。虽然大多学生把伙食费放在消费的第一位,但其他消费形式体现了90后大学生消费的特性。80.2%的受访者把购买学习资料、教育培训和文具放在消费的第二位。此外,部分学生有网购的习惯,通讯费用中手机上网费用也占有较大比例,受访学生中94.1%的学生是用手机上网方式作为和他人联系的常用渠道。90后大学生在“请他人吃饭或和他人聚餐每月花费”上,79.4%的学生选择在20元以下。第四,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明显受到寝室文化的影响,形成整体比较节约、整体消费较高两种不同的现象。除极个别比较困难或者条件比较优越的学生外,大多寝室消费无太大差别,但寝室与寝室之间整体消费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从家庭收入状况来看,这些学生之间家庭经济条件相差并不十分明显。

武汉大学的一份90后大学新生调研报告也表明,90后新生不仅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还注重社交与审美。武汉大学的调查显示,在这些90后大学生中,每月消费主要用于购买书籍、文具等学习方面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费在娱乐性支出、电子产品以及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学生比80后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为38.8%、22.8%和20.1%。其中,手机、电脑、相机等数码产品非常普及。这说明90后大学生更注重与信息化时代的接轨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娱乐性支出比例较高,也隐含着部分奢侈消费的成分。

调查充分表明,90后大学生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消费更加理性、务实,家境十分贫寒的学生仍然存在,而且90后大学生对家庭的依赖性依旧很大,经济独立意识比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头萌生较晚。90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和可诱导性,他们由于受年龄、阅历等因素影响,正处于一个由不成熟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时期。其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尚不稳定,消费需求有较大的弹性,消费道德观正在形成阶段,也存在不少误区。一是消费较盲目,理财观念淡薄。二是消费结构不合理,更看重物质消费。三是攀比心理较严重,有些消费不切实际。四是相比80后更加看重个性消费,不合理的恋爱消费也占有很大比例。90后大学生面临的社会消费环境有很大变化,由于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和个性特征与80后有很大不同,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90后受到网络消费行为和网络道德环境影响较大,我们应该对90后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同时也要认识到他们引领时尚消费的前沿,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其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一部分大学生脱离了实际的消费水平,对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危害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转贴于

二、当前高校消费道德教育形式、内容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学家们把合理的消费支出概括为三层含义。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第二,与个人收入、财力相适应。第三,在资源的社会供应量为既定的条件下不过多地占用或消耗该种资源。因此,我们一般把明显高于大学生群体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个人收入水平、明显高于社会供应承受量的消费行为称为不良消费。正如许多研究提出的那样,大学生不良消费道德观念的形成可以归咎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方面的原因。从家庭而言,家长本身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只看重孩子学业而不注重品德的养成,由于是独生子女,所以比较溺爱等原因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而言,社会中存在超前消费、拜金主义等许多消费观念,大学生是许多商家营销的主要对象,他们通过电视广告、海报宣传甚至赞助高校活动等方式在大学生中灌输适合自身利益的消费观念,加上学生生活环境的攀比风气,造成部分90后大学生不能理性消费。此外,部分90后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学生个性较强,比较喜欢旅游、买奢侈品等消费方式。从高校而言,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大学扩招及90后学生性格特征和思想观念不同于以往学生的缘故,在引导90后学生形成合理消费道德观念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针对90后大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消费道德教育活动,在我们走访的几所高校中,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一般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过程中完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开设专门的消费理财选修课或在“思想道德修养”等相关课堂教学中进行消费道德观的教育。二是通过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消费道德情感体验。三是运用学校宣传媒介和标语横幅在校园营造健康消费道德观的良好氛围。面对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现在大学的消费道德教育就显得有所欠缺。在课堂教育中所灌输的都是一些偏重于知识教育的理论知识,没有或很少引导和教育学生在消费观念、消费意识、消费方式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存在表现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够等问题。90后大学生在一个社会不断变革和进步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这样的教育方式比以往大学生具有更强的逆反心理和不满情绪。

有趣的是,目前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队伍大多是80后大学毕业生。高校辅导员作为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他们在管理和教育90后学生时还面临自身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问题,80后的成长背景与90后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消费观念上80后主张勤俭节约,而90后就较偏向于超前消费,思想和行为上与80后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三、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策和建议

90后是现代社会的新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将影响和带动以后社会的消费发展方向。强化90后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文明消费,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第一,高校应该充实和完善消费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德育的任务制约着德育内容的性质,9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深度和宽度,当前90后大学生消费道德思想实际又决定了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一方面,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专门的消费道德教育选修课程或者有意识地在其他课程中穿插相关内容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消费的特性和价值,提高大学生对消费品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大学生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水平,从而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另一方面,在内容的选择上应该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节俭、绿色消费观。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崇俭”是消费价值观念的核心,我们要重视从传统中借鉴合理的教育资源,在传统消费观的基础上成功构建新型的节俭消费伦理观。同时,应通过生态伦理教育,使90后大学生认清过度消费和破坏性消费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鼓励90后大学生践行绿色消费,避免对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第8篇

[关键词]石家庄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一、前言

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成功举办,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了巨大的体育市场在中国所拥有的难以估量的潜力。作为高文化素养和强烈主体意识的现代大学生,应该能够体会到这种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变化,充分享受体育消费给他们带来的欢愉和健康。事实上,我国大学生群体在客观上已经具备了体育消费的三个条件:一是具备健康投资的消费观念;二是有实际的支付能力;三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本文对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发展学生体育消费的策略选择,为大学生进行自身体育消费行为的拓展和制约,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石家庄市六所高校(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石家庄铁道学院、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男女本、专科生各50名,共600名(不包括一年级新生)。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体育社会学、体育统计学、体育消费、体育产业等相关书籍和学术论文,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综合设计了《石家庄市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经多次请专家审核、修改后定稿。经效度检验具有可效性。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550份,回收率91.7%(3)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所有有效调查问卷,用Excel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论证。

三、结果与分析

1.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调查与分析。调查显示出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四项。而把体育成就和攀比炫耀作为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生运动队成员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以社会交往为消费动机的人数居首位,占36.3%,明显高于女生,这跟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关,这些特征决定了男、女大学生在需要和行为上的巨大差异,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体育消费作为扩大人际交往、锻炼并显示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女大学生的审美追求动机居首位,占38.2%,明显高于男生。通过访谈得知,女生主要是为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强身健体、精神娱乐这两种最直接、外在的体育锻炼的功能,也被相当一部分的男、女生作为体育消费动机,其中强身健体动机居于次要地位。随着整个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习、生活压力也随之增大,他们希望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他们自然愿意花钱去买健康和快乐。

2.石家庄市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内容调查与分析。本文在调查问卷时,把运动服装、鞋帽、体育健身器材、体育书报、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食品等方面的消费归为实物消费,把体育健身咨询与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观看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归位劳务消费。调查结果显示,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中,实物型消费内容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多数学生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非常认同,少数学生较为认同;对于“你是否赞成在校园内有偿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一项的访谈中,表示赞成的学生占绝大多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市场经济行为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省会石家庄市高校学生,受当地经济、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已普遍具有了较强的健身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虽然体育消费支出的内容仍以有形的体育产品的消费为主,但无形消费也有所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劳务消费中的观看比赛一项的消费水平已超过了实物消费中的购买器材和饮料一项的消费水平。

3.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从众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是一个极易具有从众心理的社会群体,他们常常结伴购买体育用品或观看比赛等,因此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方式会相互产生影响,甚至产生攀比、模仿、跟风、追随等心理和行为。此外,每个大学生自身条件,个性心理也存在差异,随着他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消费经验的不断丰富,其消费行为的个性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表现自我,这特别表现在选购体育商品时。(2)大学生面对体育消费时“求实”与“求名”的双重心理。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能够提高月消费支出,那么无论是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还是体育劳务消费水平,都会相应提高,并且他们的劳务消费水平的提高幅度会更快。调查结果说明,随着大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会更趋向合理化,大学生对有形的体育产品的需求会渐渐向无形的体育劳务产品的需求发展。另有少数学生认为学业太忙无暇顾及体育锻炼,更谈不上体育消费了;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没有必要体育消费。

四、结论与建议

1.石家庄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精神娱乐、审美追求、社会交往等,男、女生在位居首位的消费动机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他消费动机大致相同。

2.石家庄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虽仍以实物型为主,但已透露向劳务型发展的端倪,并且消费方式也将趋于多层次、多样化。

3.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并对以“攀比”、“炫耀”为消费动机的学生加以教育引导。

4.结合全民健身运动,加强高校内的有偿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进一步带动学生的体育消费。大学生对体育实物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根据大学生就近消费的特点,可在校园附近加强有偿体育活动以及体育用品的销售。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休闲消费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213-03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使人们拥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休闲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存在,更是一种作为精神状态而存在,其自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它的本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特点是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勇于尝试、拥有丰富的休闲消费方式。大学生休闲消费是除了上课、完成课程作业以外的时间和个人时间的活动,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并且缺乏科学教育的引导,致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休闲消费认知差、休闲消费道德失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及自身全面的发展。所以,关于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对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人文教育的复兴都有重大意义。

一、休闲消费的概述

自从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的提升。同时,人们的休闲消费习惯心理也悄然发生了的变化,这就更加促进了“休闲消费”的产生。

休闲消费是什么?休闲消费是指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休闲产品(物质的和精神的)消费活动{1}。休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首先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消费,例如为了休闲,在日常生活商品、食品、衣物等方面的支出;其次是满足健康娱乐的消费,例如体育健身、户外旅游、个人喜好、家庭娱乐消耗品、享受型的服务体验等支出;第三,满足消费发展水平的需要,如图书、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活动等方面的支出,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第四,友爱和其他慈善活动,以及礼品等情感消费领域。

二、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是一个多样化的问题,首先是休闲消费动机,休闲消费动机是对个人的休闲消费活动进行刺激和引导,使休闲活动向着一定的消费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2}。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直接影响到休闲发展、休闲健身、休闲学习、休闲时间等不同的休闲消费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行为。

休闲消费日益成为大学生们重要的生活内容和普遍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的课程安排相比高中阶段宽松了许多,再加上各种假期,每年大约是170天休息时间,可以提供大学生们在一段时间条件内以实现休闲消费。

1.有理性,重发展,讲实惠。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不像有的人说的是主观的,没有计划,缺乏理性。因此,不应该把个别学生的消费或学生的个人消费都提及到所有的大学生。据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更为理性,同时也注重追求理想,实现自身价值的休闲消费。传统的“廉价”消费观念在绝大多数的学生中仍然认同,休闲消费时应考虑到实际使用,当代大学生是讲究实惠的。据调查,67.8%的大学生购物,将与商家讨价还价;96.5%的大学生在假期旅游期间有节约、环保意识{3}。

2.有攀比心理,重消费感受,讲舒适享受。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爱攀比,通过个别访谈认为:例如,一些学生为了流行的手机,或获得一双时尚的靴子,节省其他必要开支,或通过其他金融渠道来消费。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主要体现在交际费用和爱情支出方面。针对这些情况,他们更注重休闲消费的感觉。据调查,在通信消费中学生每月手机费高于100元的占43.3%,这说明大学生手机消费的不合理支出是相当严重的,每个月花费100~200元左右的比例达16.2%。他们承认,恋爱和情感需要的投入,会使消费增加{4}。

3.科学理财观念淡薄,经济缺乏独立意识,休闲消费倾向追逐前卫。大学生虽然给校园带来了青春的活力,但要提醒大学生的消费要适度。据调查,做辅导或其他兼职学生,53.4%的学生是为了提高社会经验,14.2%的学生为了获得独立,23.2%的学生是工作学习计划;当然,也有12.5%的学生持闲置态度,和23.6%的学生没有做任何支出计划{5}。由此,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薄弱。

三、当前大学生休闲消费的问题研究

由于休闲消费教育在高校的教育中属于薄弱环节,导致大学生们不懂休闲消费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不适当的休闲消费也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1.高休闲消费现象趋势化。所谓高消费是相对于低消费而言,基本上指的是消费水平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承受的限度,即人们的购买力消费{6}。休闲消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作为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父母的供给一直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追求奢侈消费和高消费是不可取的。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生活费用支出总额不到30%的真实成本,日常人际交往、买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恋爱、旅行等支出都是开销在他们的侧重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一直高于普通上班族。除了学习消费外,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也越来越多:一年的移动电话、电脑的成本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达4000元到5000元{7}。“一月五百是贫困家庭,一月千元才够用,二千或三千才是酷,四千、五千算大户!”这些顺口溜,是对大学生活的网络评价,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休闲消费的总体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休闲消费行为的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面子工程”背后,是家庭经济的负担。

2.盲目从众型休闲消费现象普遍化。当代的大学生是具有成年人意识的,对休闲消费,他们喜欢时尚,但是相对盲目:不断“攻击”的电视广告,使一些学生不能忍受诱惑,在商家消费中,折扣销售,赠送消费等不必要的消费行为之前,“事后感到遗憾”,这种情况普遍存在{8}。大学生的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这反映了一种典型的非理性消费行为,这些休闲消费行为与休闲消费的概念是不一致的,是一种休闲消费伦理的缺失。

3.攀比炫耀型休闲消费在蔓延。攀比在一定的角度看,不一定是件坏事。如:与其他人的工作表现相比,要赶上其他人的学习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在休闲消费问题上,比较,炫耀消费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从高中时期就努力奋斗,通过独木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想成功,但到了大学后发现,由于激烈竞争,自己在高中成绩一流,到大学并不突出,成绩平常和专业技能一般,所以产生了强烈的差距和损失感。他们认为通过购买高端、名牌商品和其他方式炫耀,从而提高自我价值,从周围学生的羡慕中,以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一些大学生甚至不顾家庭经济状况,为了不自卑,不在别人面前“羞耻”,看到周围的同学消费,自己也要不顾“囊中羞涩”,倾其所有,进行攀比。在他们看来,品牌代表身份{9}。名牌产品代表了一定的地位,可以满足人们的展示、比较心理。他们通过炫耀、比较休闲消费,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获得了一些同学的钦佩和尊敬,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可最终的结果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但对家庭却是沉重的经济负担。

4.浪费型休闲消费在扩张。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节俭的大学生应该提倡和发扬。但是,现如今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却是愈演愈烈,节俭的理念已经不在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了,甚至有人认为节俭是一种“小气”,浪费的体现就是“慷慨”、“时尚”。高校学生的浪费现象正随着发展潜力而在扩大。在日常生活中,浪费现象是令人震惊的:只吃一口的米饭,剩下就被倒掉;一条鱼没有吃完,就扔进垃圾桶;面包只吃一口被扔在餐桌上。在个人生活用品方面:牙膏只用一半就扔掉,铅笔只用几次,毛巾也只是用一次。在人际交往方面:适度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可以理解,但在大学生消费支出惊人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的生日晚餐要花上千元;在正在谈恋爱的男女生的消费也很昂贵;恋人之间的交流礼物,有的高达数百到上千元。当然,这种休闲消费是和时代进步、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但人际交往的成本很高,没有稳定收入的学生是很容易陷入窘境的。这种现象不仅使人际关系变味,而且与“双型社会”时代的建设相违背。

5.休闲消费观念及动机狭隘。休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花费时间,而是应该被理解为“成为人”的过程{10}。大学生闲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动机的性质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休闲消费动机是消极的,他们沉迷于网络,通过浪费时间,使他们的学校生活过得宽松。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休闲消费是一种误解,认为消费是打发闲暇时间,是很宽松的,无尽的游戏;而休闲消费是在线游戏,购物等;存在休闲消费和“丧志”、“游手好闲”的困惑。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就是互联网、购物、看电影、听音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观念的狭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消费,更多地意识到休闲消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促进精神文明和提高素质。

6.休闲消费能力不高。大学生们虽然普遍“爱好广泛”,可是却谈不上多才多艺。因此许多学生的休闲生活是游戏,购物,看电影,听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技能是很低的。大学生在思维、想象上是不同于他人的,他们是一组高质量的社会群体,其休闲消费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及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解决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休闲消费问题,是学生自身与社会、社会与学校之间共同的问题。

四、大学生构建正确休闲消费方式的建议

大学生作为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其休闲消费内容的健康,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从而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关注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生活,要肯定其理性、健康的休闲消费模式,也应重视休闲消费的问题,开展有效的休闲消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促进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1.构建休闲消费教育的内容。

(1)深入大学生生活实际,认真调查研究。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细致地跟进大学生的实际动态调查,科学决策研究和引导有效教育。没有科学的调查,是没有根据的说消费,也没有实施教育和决策的指导。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倾向,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理念。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可以成就一个人。而大学生全年有1/2的休闲时间,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构建休闲教育体系。通过运用合理的规划方法和各种休闲消费活动的休闲消费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休闲消费时间和观念,自觉规划自己的闲暇时间。高校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要教学生如何获得休闲消费技能,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建设,努力营造一个优雅的休闲消费环境和氛围。科学的休闲消费观念,合理的休闲消费,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缓解压力,调试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回归生活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消费活动。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灵活、合理的休闲活动规模,使学生在实践中直接参与休闲消费观念,掌握活动的技能,体验休闲带来的乐趣,最终达到提高休闲消费活动的目的。学校不仅要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利用低消费场所的价格,为大学生提供娱乐的机会。让大学生的休闲消费活动不仅丰富,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

2.开展休闲消费教育的途径。

(1)根据大学生的休闲现状,开展专题教育。相比于高中,大学生活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缺少了很多约束和控制。对于时间概念管理不善的许多学生们开展专项教育。专项教育是针对大学生可操作、易掌握的方法,介绍给大学生们时间管理模式和指导理论,科学制定符合大学生的休闲消费计划。传统的系列讲座并不应用于这种特殊的教育。参加专项教育人数应该是合理的,规模要适中,便于学生们的互动。进行这种专项的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获得休闲技能,审美文化和休闲消费方式,便于他们在当前及未来可以利用好休闲时间,以达到休闲的真正目的。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费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教育学生勤俭节约,用科学的态度引导他们考虑个人消费,不要忘记科学的休闲消费计划安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需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合理的休闲消费。但是,如果不考虑个人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消费模式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消费现象,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形成合理的休闲消费心理和行动。

3.营造休闲消费的环境。

(1)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培养大学生消费观念。高校应该承担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的互动,注重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行为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方式的课程培养良好的理财能力。

(2)在高校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个好的家庭消费观念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甚至家庭在某些方面比学校、社会影响更大。消费环境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载体,高校应促进学业成绩。消费观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科学消费活动的输出。社(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14页)会是一个大环境,政府应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用正确的正面和积极的舆论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全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消费环境,引导学生走“健康与美”之路。

总之,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大学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大学生的休闲消费现象也会越来越强大,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消费者心理学的教育,而且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休闲作研究和指导,学校、家庭、社会也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在各个方面扮演积极的角色,以促进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与科学的休闲消费观。

注释:

{1}田晖.休闲消费简论.太原大学学报,2006,7(3):28~33

{2}刘小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伦理问题及原因探索.消费经济,2013,(17):119~122

{3}翟丽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解析.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电报,2011,(4):37~440

{4}李一男.简论大学生休闲消费.消费经济,2013,9(5):40~43

{5}http://.cn/o/2003-10-08/0649874922s.shtml

{6}薛秀军,吴巧.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对策分析――以厦门、泉州四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学报,2011,12(2):69~74

{7}郝风龙.大学生休闲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28(4):53~57

{8}林婷.当代大学生休闲状况调查分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013,9(2):92~96

{9}邓阳.“90后”大学生消费观念特点的调查与思考.校园心理,009,3(3):166~168

{10}马秀峰,温利华.大学生休闲行为特征分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2,7(2):160~162

参考文献:

[1] 耿富云.硕士研究生休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中国电子教育,2009(6)

[2] 谢丽丽(导师:王桂林).我国直辖市市民休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 杨鲁(导师:邓国用).发展我国休闲消费问题的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