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和儿子一起成长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4 07:27: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和儿子一起成长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和儿子一起成长

第1篇

儿子半岁的时候,他的老爸为了给我们娘儿俩更好的经济条件,离开我们到一百多里外的一个小镇上班,一去就干了十多年。多年以来我和儿子相处的日子很多,是我陪着他一起成长,看着他一点点的长大、长高。我的记忆里记录下他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是一种幸福。成年之后,我会和他一起回忆他小时候的故事,会和他一起探讨人生的真理,会提醒他怎么样快乐地过完一辈子。

老人们都说“带大一个孩子要先讲三年的‘张倒话’”,和儿子一起成长的日子,我的确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儿子很小的时候,有些话他不理解,这就要求我时常地唠叨、念着、让他的脑子里对这些话有印象;根据这些话再做一些适宜的事情,让儿子慢慢知道什么话是什么样的做法。儿子知道选择玩具的时候我就唠叨,不能在街上哭闹,不然什么也不会买。儿子开始不相信我做得到,试着哭闹了几回,我都不理他独自走了,他看见我走远又怕我真的不要他,就又赶紧地擦干眼泪跟了上来。几次过后他懂得了什么叫商量办事,等下次想买新玩具时就会表现得很乖很乖,还学会帮我做点小小的事情来讨好我。条件允许的时候我大多会满足他的要求,却不会在他一提出来就满足,我得让他说出需要的理由,也得让他知道不是一开口就能办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

儿子送进幼儿园了,从大孩子哪里学会了骂人的话。只要他一骂人我就先轻轻地给他一巴掌,然后说这是不好的习惯,受到批评的同时还要被打。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作为父母要身先力行,不然你说教孩子他也不会听你的。有几次朋友聊天兴趣正浓,我不小心带出了一句脏话,他听见后立马跑过来也给我一小巴掌,然后学我训他的口吻说“该打,妈妈骂人了。”看他认真的样子朋友总会大笑说这孩子有点意思。次数多了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

儿子并不知道什么是不该说的话,什么是该说的话。我每次都会给他解释对与不对。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直到他理解为止。一次他不知道“老子”是什么意思,在和我说话时对着我说了句“老子不玩了?”我听后问他:“你知道谁是老子?谁是儿子吗?”他摇头表示不知。我说在这家里我是你的老子,你是我的儿子,所以和妈妈说话时不能“老子是什么什么的”。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过了没多久,他父亲回来和他在房间里玩得正高兴呢,我突然听见老公哈哈大笑起来,好奇心让我赶紧从厨房跑过去看看究竟。老公说儿子太有意思了,我刚才和他玩耍的时候无意说了句“老子”,他马上把手递过来捂住我的嘴说:“爸爸,小声一点,你不是老子,我妈才是老子,要是被她听见你说你是老子的话,她要打你的哦。”他的话让老公一愣后忍不住大笑了起来。儿子看我过去后说“妈妈。爸爸没说什么哈。你不要打他。他已经知道改正了。”我听后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过后我对儿子说“怪我没给你说清楚,在这个家里,还有爸爸也是你的老子,我和爸爸都是你的老子,你是娃娃,是我们共同的儿子。”通过这件事,我尽量地把出现的问题耐心地给儿子解释清楚。

童言无忌。在陪儿子成长的过程中,留下很多美好快乐的小故事。比如有一次给他洗澡,我把水兑好后让他把衣服脱了坐进大盆里,我转身去找洗澡的用具时听他很兴奋地大叫“妈妈,快来看呀。”我急急忙忙跑过去问什么事。他指着自己的小说“妈妈,你看我的小会游泳。”我仔细地看才知道他用手打水的惯性让小左右晃动,他兴奋地说是在游泳。我笑了,说:“你真是个好老师,会教它游泳哈。”他高兴地说:“等哪天爸爸来了我让他知道我的小会游泳。”我笑着没有说下去,因为我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性的启蒙教育是每个做家长的最怕涉及的问题,可孩子就是孩子,他会不断地问你他是从哪来的,怎么来的等一些问题。对于这个困惑我也很郁闷,就怕哪天他也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虽然在心里想了好多他提问和我该怎么应付的话,可是他的问话却没有按我所想的问出来。有一天,儿子看《神医喜来乐》的电视剧,有一场喜来乐为一个产妇接生时的画面。剧情是说肚子里的孩子用手抓住母亲不放松,所以老是生不下来,喜来乐就找来一根银针轻轻地在母亲的肚皮上扎了一针。一会儿工夫就听见孩子出世后的哭声了,再看那婴儿的小手上,还真的有一点针印。儿子看到这就转过头来问正在织毛衣的我:“妈妈,我生下来的时候被针打过没有?”我没有抬头就回答说没有。他接着问:“那我怎么从你肚子里出来的呢?”我这才想到自己曾经设计很多次的问题终于还是避不开了。我若有所思地说“你开门出来的呀。”他说:“妈妈骗人,你肚子上哪来的门?”我故作神秘地说“有呀,就像阿里巴巴故事里说的那样,要有暗号的,你在妈妈肚子里待烦了,想出来了,你就使劲地敲门大喊,然后门被你打开了就出来了呀。你出来后门会自然地就关上了呀。”儿子似懂非懂地接着问:“那星哥哥又是怎样出来的呢?”我想起他问的星哥哥是我侄子,当时嫂子是破腹生下来的,我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说:“你哥哥是开天窗出来的,因为他力气小打不开门,所以医生帮他开天窗出来的。”儿子若有所思不再继续问下去,我悬在心里的一件事就这样混过去了。后来儿子上初中学了生物课,从课本里知道了很多的事情,已经不会问那些幼稚的话题。

平时,老公不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家务都是我一人承担,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帮我做一些小事,不过有时候也很不高兴,说我老是叫他做事。有一次叫他抬煤灰去倒,他不耐烦的问我:“妈妈,你怎么老是叫我提垃圾倒煤灰呀,你不会做吗?”我知道他心里不愉快,就故意板起脸说:“这是家里的男子汉做的事情,你老爸不在家,你就是这个家里的小小男子汉,你不做谁做?”他听后再也没有提出过异议,以后这些事情就是他承包了的,不用我叫他也会主动去做。

第2篇

花甲为人父,品尝着人间至爱

经历了两次婚姻破裂,王刚对自己的第三次婚姻格外珍惜,对于媒体的八卦追踪,他的警惕性一直很高,对离谱的传言,他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否认,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得之不易的爱情的安宁。

幸福悄然走过了磨合期,2008年夏天,王刚即将再为人父了。面对着将要降临的小生命,王刚心生感慨:自己已经年近花甲了,连女儿都到了要为人母的年龄了,而自己又要重新面临着这一场新的幸福折磨了。想到这些,王刚不禁有些哑然失笑。好在现在是新时代,老年得子虽然少见,但也得到了理解,就连远在国外的女儿也好几次打电话来问,自己的弟弟(妹妹)什么时候出生,她好在第一时间赶回来庆贺。

家人的理解,让王刚很欣慰,虽说是处于奥运时期,各种邀请他主持节目的单位络绎不绝,但王刚还是全都谢绝了,一心一意在家里陪着妻子,准备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2008年8月25日,一个让王刚返老还童的日子。这一天,在经过多时的煎熬之后,一个小生命来到了人间,也走进了王刚的生活。喜极的王刚在第一时间给好友张国立和张铁林发去了短信:“我又添一丁,我有儿子啦!”

从此,每天在婴儿床前看儿子就成了王刚最赏心悦目的一件事了。儿子那宽宽的额头和自己如出一辙,就连自己的老母亲都乐呵呵地说:“这小孙子就和你这么大的时候一模一样。”王刚不那么相信母亲的话,因为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男孩一般继承母亲的基因要多一些,再细看儿子,那乌黑闪亮的眼睛,还有鼻子和嘴巴,和妻子就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王刚打趣地对妻子说:“我们的儿子集中了我们两人的优点,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我们俩的结晶。”

在小床里的儿子是那么地好动,只要睁开眼睛,就想着要脱离一切束缚他的东西,爬出那小小的牢笼,走向屋里的大天地。只可惜,骨骼还没有发育,没有力气支撑他达成心愿,于是,他就用大哭来求援。这个时候,就是王刚最快乐的时候,儿子的哭声,对于他来说,就是一首动听的乐曲,让他喜不自胜。他抱起儿子,在屋里转悠着,或者蹦跳、或者和儿子说话,呢喃细语,很是温存。终于,儿子不哭闹了,也笑了,虽然无声,但那粉嘟嘟的笑脸,就像是一朵开在王刚怀里的鲜花。

当妻子给儿子哺乳时,王刚也在一旁看着,儿子的小嘴用力地吮吸着,小腿也在用劲地蹬,真所谓是使出了吃奶的劲。王刚发出了感慨:二十多年前,自己的条件远不如现在,那时,为了能让女儿吃好,自己整日里忙忙碌碌,现在,在花甲之年,终于有条件弥补当初的遗憾了。想到这里,他觉得儿子真是一个天使,让自己重回到了当年的心态。

甘为孺子牛,亲情之乐惹人妒

花甲之年为人父,是喜事,更是一件劳累的事,毕竟,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了。因此,有一些人对王刚的选择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么大年纪还要再生一个孩子,真是闲得发慌了?但乐呵呵的王刚却把劳累当做一项乐事,因为,他觉得在和儿子的接触中,他仿佛年轻了许多,而这个世界上,有谁会不乐意自己年轻呢?所以,王刚不理会别人的不解,反而到处宣扬说:“这个年纪,有儿子真好!”

处在婴儿期的儿子屎尿多,换尿片是件非常累人的事情,小康之家都把这样的事情交给了保姆去做,以图省心,但王刚却坚持亲自去做。不是因为出不起那几个钱,而是他认为捏着儿子柔软的肢体,看着它们在自己的摆弄下,忽上忽下,而儿子的一双大眼睛也随着这节奏盯着自己,当一切调换停当,儿子干爽的小屁股被同样干爽的尿片保护好,觉得舒服而开心地笑了的时候,王刚就像一个艺术家完成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一样,感到开心。

近几年来,对古董发生兴趣的王刚,没少在家里添置一些古玩,尤其是家具。大厅正中摆放的桌子,看上去不怎么起眼,却是黄花梨做的,王刚常让人猜那桌子价值几何?但总没人猜对。有人说:“你别卖关子了,就说是多少钱吧?”王刚说:“现在能有几家有真黄花梨木做桌子的?这东西,无价!”这样一件宝贝,王刚从来都是爱护有加,每次有人来做客,只要在大厅里没坐下,王刚就眼睛不眨地盯着,生怕宝贝桌子被人碰掉了油漆什么的。但就是这样一件宝贝桌子,在儿子面前,似乎都一钱不值了。儿子喜欢闹腾,还喜欢在高处闹腾,这样,这件桌子就成了最好的垫脚石了。只要站在上面,儿子就兴奋不已,两手挥舞,两只小脚用劲地跺,虽说人小力气小,但百年的东西,真要爱护起来,连轻拍都是不允许的。这一切,在王刚眼里,却是视而不见。有时,他还乐呵呵地以掌代脚,和着儿子脚踏的节奏,在桌子上拍着,好像两人在走齐步走。儿子高兴了,王刚也高兴了。

儿子一天天长大,总能让王刚回想起自己第一次为人父的情景来。当儿子躺在床上,看着自己微微举起的小手时,王刚总会对妻子说:“看,儿子在思考了!”等到儿子看累了,把小被窝蒙住自己的脸,这时王刚把小被窝拉下来时,儿子会露出不高兴的神色,拼命地摇头,表示抗议,王刚对妻子说:“看,世界上最好的拨浪鼓表演开始了。”

儿子的每一个小动作,在王刚眼里,都是那么的不寻常,都让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似乎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当他津津乐道地和别人谈起这些时,朋友们都笑话他把平常当稀罕,也不知道累时,王刚总笑着说:“孺子牛!当孺子牛是不知道累的!”孺子牛,这就是王刚为自己在这个时期定位的角色,而且,他还很乐意扮演这样的角色,因为这样的角色不用背台词,不用听导演指令,而演得好不好,只要看儿子的表情就知道了。

大手牵小手,我和你一起长大

为人父的艰辛,王刚已经不是第一次去体会了,但这一次的感触又不一样。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当父亲的感觉还历历在目,那时自己的未来还不确定,只有着发自内心的狂喜,恨不得让全北京的人都知道他王刚当爸爸了。而今天,自己的人生已经走过了大半,再一次当父亲,欣喜之情不减半分,但更多的是一种满足和责任。

人老了,总喜欢回忆过去,这似乎是一个人步入老年的标志,王刚以前也喜欢回忆自己走过的辉煌道路。但自从儿子降生,王刚发觉自己对过去的事情有些淡忘了,而更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真可谓越活越年轻。

在儿子的饮食方面,二十多年前自己当父亲时,哪里能在婴儿饮食方面有那么多的选择呢?熬一大锅米汤,炖一只老母鸡就是最好的营养品了。一来是工资不高,二来也不清楚什么营养学知识。而现在,超市里那么多品牌的奶粉,列举的营养元素,总让他觉得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应该再扩大好几倍才能容纳那么多的元素。

虽然王刚不那么认可所谓的营养奶粉,但新事物却仍然不可阻挡地闯入了他的生活,特别是儿子的饮食方面。王刚和妻子探讨得最多的就是该给儿子吃什么样的奶粉。在儿子刚刚完成断奶时,这个问题就被他提上了议事日程。再经过多次的寻访和网上查询,还有过来人推荐,终于让王刚有了目标。当他把婴儿奶粉买回来时,那神情,比他得了大奖还要高兴。

或许是遗传因子的作用,王刚发现儿子的肢体语言丰富,尤其在对于饮食的选择方面。于是,这就成了王刚判断儿子对饮食喜好的依据。比如,当王刚把儿子最喜欢的食品端上来时,就发现儿子会愉快地手舞足蹈,身体前倾并张大嘴,是那样的迫不及待;相反,假如不饿或者遇到不那么喜欢的食物时,儿子就会对食品紧闭嘴巴,把头转开或者干脆闭上眼睛。有了这个发现,王刚对喂儿子吃饭轻松了许多。有时,家人担心这样的喂食会影响王刚的工作,总是催促他快一点,不要耽误时间。王刚总是笑着说:“不急,工作可以往后拖一拖,要是逼急了儿子,会给他造成不好的饮食习惯的。”

名人的家庭生活总是惹人关注的,尤其是王刚这个在感情生活上有那么多坎坷的人,如今又是在花甲之年当父亲,更让人觉得好奇。不久前,一家电视台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预告说是王刚的儿子。整个视频没有文字和解说,也没有出现王刚和家人的镜头,一看就知道是在打球,博观众眼球的。对于这样的行为,王刚觉得很气愤:“这年头,什么都有山寨,现在连我儿子都有山寨版了。”王刚心想与其让你们瞎猜、瞎编,还不如我自己主动展示好得多。于是,他开始找机会披露自己的生活。

第3篇

随着睿上大学日子的临近,各种考试也接踵而来。放学后,他除了要应付课堂作业,频繁的测验,每天四篇作文,还要参加学校的游泳训练和比赛等,再就是准备SAT、SAT lI、ACT的考试。都说国内参加高考的孩子累,其实在美国的孩子们也不轻松,尤其是那些好学校,如私立高中的学生们。因为他们的时间不光需要应付各种考试,还要参加许多课外活动。

孩子临考前,也是我们做家长最忙的时候。忙完工作,忙家务,再叮嘱孩子准备好明天考试要带的一切和早点上床休息之类的话。每每此刻,睿总是“嗯”一声算是回答,说多就烦了。考试的当天还要起个大早,在美国这些校外考试一般都选在上午8点整开始。我做好平时睿爱吃的早餐后,再去叫醒他。看着他若无其事地吃东西,心里却想睿吃好了没有。临出门时再塞些零食在他的书包中,如巧克力什么的,让他考试中间休息时吃。

在他进入老场前,我本想再多嘱咐他几句,又怕会引起他紧张,只好把嘴边的话咽回去。目送着他迈着轻快脚步消失在考场大门里,我的心情却很难轻松下来,仿佛考试的是我而不是他。我默默地站在考场大门外,望着考场窗子里晃动的人影,心也随之起伏不定。在他考试的几个小时里,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直到睿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考场的大门前。

回家的路上,本想问问他考得如何,转头看到孩子一脸的疲倦,只好禁声,改在心里默默地为他祝福。想想我们小时候,父母由于忙工作,常常把我们扔到家里不管不问。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真正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都是靠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了。过去讲孝敬父母,而现在却是孝敬儿子,真可谓“孝子孝子,孝敬儿子”啊!

这里我要多嗦几句,在美国参加SAT和AC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美国的高中学制是4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4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所以在美国,凡是将来想申请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从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个学期的第一门课开始,就拉开了“考”大学的序幕,一年可以考五六次,学生可以自行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与次数,直到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然后选择其中一次最好的成绩来申请高校。美国高校录取学生根据是综合能力:考试分数(SAT、ACT等)、高中平时成绩、综合素质(包括课外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公益义工、有偿工作等)。即录取学生时,不仅看他们的学术能力和考试成绩,还要看他们的领导能力、写作能力、工作经验,他们是否参与过什么组织,有没有参与志愿工作、社区工作、艺术能力等等,是否具有一些未来可以使他们成为领导者的独特气质。美国高考为学生简化了一些繁琐的考试细节,但是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和考核范围变广了,成绩仅作参考。而不像中国高考学生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备考过程,历尽煎熬,结果简化了最后的考核和筛选过程:一考定终身。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教育模式就一定优越于中国的理念。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要好过美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优势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在美国的华人家长就很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他们总是试图说服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而且把平时学习成绩看得很重,时刻督促他们的孩子,考A,全A!这里有望子成龙的成分,更有移民所特有的不安全感带来的发愤图强的努力。

睿出国时不到八岁,个子还没我腰高,总爱怯生生地低着头。一张爱红的小脸蛋从未像其他孩子那样葵花般向着太阳张扬过。他很听话,一般来说,他是不会走出我或者老师为他“画地为牢”的圈子。过去,我每两周为他理一次发,总是让他脱得光光的,小屁股蛋紧贴在冰凉的椅子上,然后用理发专用的围巾在他瘦得像鸡脖子样的地方一围,然后在他露出的黑脑壳上开荒似地折腾起来。偶尔他也会抗拒,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最后妥协的一定是他。我每次都理得很认真,不是为了儿子,是为自己的虚荣心,怕别人说我的手艺差。

上高中时,睿的个子仿佛一夜间在我唠叨他永远长不高的声音里蹿到了184cm。像声音开始变粗一样,他开始抗拒我,从此也不再对我唯唯诺诺。如果我的话不对他的心思,他会毫不客气地反驳我,而且我行我素。起初我很不习惯这种改变,首先是面子问题,曾经习惯于他的无条件服从,现在却要妥协了。我也曾冲他吼过,但没用,他依然故我。如果逼急了还会和我对吼,有时我们父子就像两头互不服气的狮子,僵持在那里。为此我真的很无奈,并郁闷了很久!

日子还得过下去,既然改变不了他,我就学着改变自己。这绝对是一种痛苦,就像一贯听命于你的下属,有一天突然抗命不遵,而你又不得不一次一次地妥协。为避免更大的难堪,维持岌岌可危的父子关系,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克制自己,也学会了得过且过。说实话我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过程,和自己对自己的一场革命。

儿子的头发已经有半年没有剪过了,我每次试图说服他,他就那么一句话“我喜欢!”对此,我总是无言以对,铩羽而归。我努力克制几乎冲出嘴边的怒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但每当再次面对他的长发时,我都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挫折感。孩子大了,不能再用他小时候的方法对待他了,我虽然极不情愿,但又能怎样呢?他有选择的权力,我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记得我小时候,就喜欢抗拒大人的管教,对与不对,我都会用自己心里的是非尺子去衡量,但每次当我有逆反行为、有悖上命的时候,换来的一定是或精神或肉体上的惩罚。就是这种不服软的倔强,让我吃了不少亏,尝到不少苦头。1990年我负气从机关下海,做起了国内最早一批敢吃螃蟹的个体户,沉浮在与时俱进和政策的灰色地带之间。但我从未后悔,因为心从此自由了,一切言行由自己负责。每一份努力和牺牲都会换来相应的报酬和补偿,而最主要的是活得有尊严。

现在我却不能客观地对待儿子,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痛苦和挣扎。而现在又是生活在一个到处讲民主的国家里,更何况儿子是受西方民主教育长大的孩子呢?!

第4篇

倾情儿艺

看儿童剧是种亲子活动,也是儿童成长的媒介。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让许多家长与孩子记住了济南儿艺,作为山东省唯一的一所专业儿童艺术剧院,在各级领导及院长丁小秋的带领下,不断刷新着济南儿艺在国内儿童剧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说起济南儿艺不得不说说他的当家人丁小秋院长。初次见到丁小秋院长,让人感觉最深刻的则是他极强的亲和力及浓浓的艺术气息。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丁小秋曾主演了许多影视剧,是省内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一直片约不断。自担任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以来,他婉言谢绝了许多剧组的邀请

心扑在剧院发展上。他在做好剧院管理的同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艺术剧目的创作生产上,造就了不胜枚举的精品剧目。

在他的带领下,儿艺始终不渝地坚持出人出戏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推新人

出精品。先后创作演出了《我家来了机器人》、《少年大舜》、《真实的游戏》、《好朋友之歌》、《小白龟》、《宝贝儿》、《大鼻子叔叔的奇遇》、《青蝴蝶》、《七色花》、《我和我的影子》等几十台儿童剧目,深受孩子,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共获得包括“文华新剧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五个工程奖”、“文华大奖”、“第四届中国十大演出盛世金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全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等国家级奖项20多个和70多个省级以上的专业奖项。

厚积薄发

在许多人印象中,提及济南儿艺,不得不提的还是那部曾在国内儿艺历史上创造过奇迹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谈及宝贝儿的成功历程,丁院长眼中闪出异样的光芒,言语慷慨激昂。《宝贝儿》从首演至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融入其中的同时受到启发从台词到细节,从人物到情节,从化妆到道具,剧本经过了14次的反复锤炼,舞台也先后经历了5次推倒重来。这部在全国演出高达2040场的儿童剧取材于身边的现实故事,几乎拿遍国内所有舞台演出奖项的招牌儿童剧,而在它成功的背后凝聚了儿艺许多人的心血,济南儿艺也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使他们兴奋、着迷。

2009年在政府及儿艺领导班子的支持下,儿艺有了自己的剧场――宝贝儿剧场,丁小秋院长说,剧场之所以取名为宝贝儿,有两层含义,一是为纪念曾创造过璀璨历史的经典儿童剧《宝贝儿》而取,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被众多家庭视为“宝贝”的孩子们而取。宝贝儿剧场作为济南的实验艺术剧场在把剧场打造成泉城亲子剧的演出阵地的同时,也陆续推出歌舞。戏曲,曲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文艺演出。2010年,儿艺携手济南世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都市女报共同打造了部经典话剧《画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20年来,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出足迹遍及全国200多个市县,区,累计演出近万场,观众逾千万,并远赴新加坡韩国港澳地区演出交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先后荣获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的“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文明单位”,“省青少年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第5篇

命运给予王春红的是坎坷、是磨难,可她却从这多难的命运中磨练出坚强与勇敢。

1991年,24岁的王春红幸福地走进了婚姻的殿堂,1993年4月儿子的出生给他们夫妻俩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干起活来总有使不完的劲,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可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年,由于难产、脑缺氧,儿子在两岁多的时候就显出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的举动和表现,迟迟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丈夫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整天愁眉不展,王春红整日以泪洗面。从此,他们为了给儿子治病跑遍了大小医院。

多年来有残疾的儿子让王春红心力交瘁,抚养一个在语言上有障碍的孩子所付出的艰辛是正常家庭体会不到的,求医治病需要资金和精力,作为一个团场的基层农业单位领导,丈夫工作特别繁忙,儿子全靠王春红照顾和教育,每天除了工作和承担全部家务外,她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口对口一个音一个音地教儿子标准发音。

常言说:祸不单行。正当他们看着孩子慢慢好转,生活有点正常时,又一场灾难再次降临到王春红的身上……2001年10月的一天傍晚,正在家里为丈夫和儿子做晚饭的王春红被突如其来的噩耗吓傻了,丈夫在处理完单位公事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头部受了重伤,不省人事,经过医院的及时抢救和近一年无数次的开颅手术,丈夫的命算是保住了,可却成了一个痴呆傻的废人。

看着病床上类似植物人的丈夫,她强忍着泪水,拼命地告诫自己:“你不能流泪,你要坚强,因为这个家需要你去支撑,也只有你去支撑!”。强打精神,她奔波于家里和医院之间,丈夫在医院前前后后一住就是一年,由于脑部受损严重,无数次的开颅手术也无法治愈,落下了终身脑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没有记忆力,出门就不知道回家的路,时刻不能离开人照顾。

第6篇

“原来我认定,孩子既然选定了兴趣班,就应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不能半途而废。”

贝贝从小就爱蹦蹦跳跳,所以当妈妈问她愿不愿意上舞蹈班时,贝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头几次,贝贝都早早地嚷着要去上课,回家后也非常开心,急着告诉妈妈在舞蹈班里发生的趣事。可是,没过几个星期,贝贝开始不爱去了,回来后也总是跟妈妈说兴趣班不好玩,不想上了。贝贝妈觉得,孩子肯定是嫌累,不爱吃苦。如果孩子不愿意上就不上,会变成没有毅力的人。妈妈要锻炼锻炼贝贝,让她坚持上。妈妈很自信:隔壁学武术的亮亮,起先也叫苦不想学,后来坚持了两年,比赛得了冠军,就越学越有劲了。等贝贝参加比赛得了奖,就会知道妈妈的苦心了。在妈妈的坚

持下,贝贝继续去上舞蹈班,可是,一到上“班”的日子,贝贝脸上的笑容就不见了,而且连原来的其他小爱好也渐渐不感兴趣了。

贝贝妈心得:

让这么小的孩子坚持下来,光靠压力强迫是不行的,引导孩子坚持下去的方法很多,调动孩子的兴趣应该是首选。

实际上大多数孩子和贝贝一样,兴趣容易变化,父母要关注孩子兴趣的波动变化,不断想办法调动和维持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觉得学习的过程很有趣。

我原来的想法太成人化了。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何况她的“选择”还可能是父母的“陷阱”。还是不要把这责任强加给她吧。

“我曾经觉得,孩子想学什么,就让他学什么;他有兴趣就上,没有兴趣就算了。没必要非跟孩子较劲。”

乐乐爸和乐乐妈平时都非常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所以就给乐乐报了兴趣班。他们希望有人带着乐乐玩,让他不到处乱跑,至于乐乐究竟能学到多少东西,乐乐爸和乐乐妈并不十分关心。乐乐妈充分尊重乐乐的意见,乐乐想学什么,就给他报什么班,只要乐乐不想学了,乐乐妈就同意他换班。于是,不到两年工夫,乐乐就前后参加了6个兴趣班:美术、电子琴、围棋、乒乓球、武术和二胡。频繁的换班让他什么都会一点,但没有一样精通。更麻烦的是,乐乐的爱好转变越来越快,什么都静不下心来认真学,而且只要不顺从他,就发脾气,说爸爸妈妈不尊重他。

乐乐妈心得:

“不花时间只花钱”的想法是有问题的。即便兴趣班能充当一段时间的“保姆”,也不能替代父母的作用。孩子说我们不尊重他,初听让我们觉得委屈,细想也另有一番道理。我们没有尊重孩子成长中的最关键的需要,结果让孩子把“尊重”二字理解歪了。我们平时不关心孩子,孩子怎么能尊重我们的意见呢?孩子的成长,真的需要父母的关注。“什么都懂一点点,但没有一样学得好”的结果,其实在这里已经不重要,我更关注如何修复与孩子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多陪伴孩子,即便孩子学习有一些压力,恐怕也不是坏事。有我们关心和支持他,孩子会更有信心克服困难,而不会轻易放弃了。其实我发现,如果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做成了一件什么事情,他会很高兴的。

“我最担心孩子遇到一个不对付的老师,那样不仅孩子会不爱学,更要命的是孩子的兴趣也会消失。”

蓝蓝上的是数学班。在第一次去上兴趣班的路上,蓝蓝充满了期待。可是,上完课后回到家,蓝蓝却耷拉着脑袋,一点精神都没有,说“老师一点都不喜欢我”。

这正好是蓝蓝的妈妈最担心的事情。

第二次上课,蓝蓝磨蹭着不想出门。妈妈给蓝蓝打气:“蓝蓝,今天妈妈陪你去,好不好?”蓝蓝稍微开心了点,打起精神和妈妈一道出了门。

开始上课了,老师提问题时蓝蓝总是犹豫着不举手,妈妈小声鼓励她后,她才举手。可是老师怎么也不叫她。渐渐地,蓝蓝的手越举越低,到后来干脆开起小差来。

下课后,妈妈趁蓝蓝出去玩时找到老师了解情况。原来,上次课上,蓝蓝就特别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也叫过她一次,可是因为蓝蓝讲话不太清楚,所以后来不论蓝蓝怎么举手,老师都不再要她回答问题了。

妈妈告诉蓝蓝:小朋友很多,老师不可能每个小朋友都叫到,所以她仍然应该用心听讲。妈妈还带蓝蓝一起去和老师告别,让蓝蓝和老师熟悉一下,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

后来的课上,因为有了老师的鼓励,蓝蓝“上班”的兴趣越来越浓了。

蓝蓝妈心得:

能事先选个合适的老师当然好,但是如果孩子不适应老师,还是可以通过与老师的交流解决一些问题的。重要的是要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父母在这个问题上如何处理,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如果我不主动和老师沟通,不引导孩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不鼓励孩子接近老师,蓝蓝可能还是难以适应。我觉得我主动接近老师,给了蓝蓝一个信号:老师是可以接近的。如果我和老师交谈是轻松的,这种轻松的气氛会感染孩子,影响她对老师的感觉和与老师的交流。

孩子以后也会遇到不好处的人,她也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即便以后孩子还是不适应,退出了兴趣班,我觉得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也会让孩子受益。

陪伴孩子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心力。但是我们会看到孩子的成长,而我们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也会成长。 或许,孩子收获了才艺,而我们会收获成熟。

过来父母箴言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交流。

父母如果能在平时经常和孩子轻松地聊聊,就能随时了解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

实地考察,切身体会。

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能跟孩子一起去上一次课.感受一下兴趣班。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困难和情绪上的波动。

爱学比学好重要,心情比进度重要。

经常告诉自己,孩子出错和退步是正常的。只要孩子爱学,他就余继续学;只要他继续学,就一定会有收获和进步。

将心比心,心平气静。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去学,是否会更不济?这样你对孩子的期望通常会实际些,心情也会因此平和些。

孩子不愿意上兴趣班的常见原因和对策

孩子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不熟悉其他的小朋友

对策:鼓励他和别的小朋友交流,帮助他熟悉其他孩子。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信心不足

对策:鼓励孩子尝试,同时注意给他创造成功的体验,帮助他找回自信。孩子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 对策:与孩子一起分析老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逐渐适应;同时与老师沟通,争取让老师了解孩子,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孩子在上兴趣班后发现兴趣班中的活动并不像想象中的有趣

对策:引导孩子发现兴趣班中的趣事,让孩子了解兴趣班的课程安排,使他对后续的精彩课程有所期待。

第7篇

父亲的呵护,从关心孩子的“健商”开始

当我悟出“一起成长”的道理时,儿子才刚刚过了半岁,这让我松了口气:对于儿子的成长耽搁还不算太多!毕竟,半岁之内他吃母乳,我需要做的就是为太太准备好有营养的一日三餐。在儿子半岁之前,我根本不懂得给他补充维生素D,致使儿子在维生素D指标上有些缺乏。在儿子刚过半岁时,我竟然将他送到外地乡下,请人看了两三个月。这一下导致儿子出现了营养不良的贫血状态。把儿子接回来后,我开始认真研究儿童营养和儿童教育学。我希望尽量由我们夫妻来照看孩子。儿子回到我们身边之后,在我的精心照料下,有两年半没有吃过一粒药。那时我真真切切地匿得,要想真正和儿子一起成长,必须要有足够而全面的知识才行,当然,健商的培养亦包含体育锻炼的内容在其中。营养+运动=健康。这两者共同作用才形成一个人的健商。

父亲的接受和包容,培养儿子的“情商”健康

那么情商的培养就相当于给了孩子飞翔的翅膀,解决了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全部能力问题。

对于情商的培养,即使孩子有了错误,我们也心平气和地面对,并用微笑的神情,让孩子永远在轻松愉快的宽松氛围中成长。当孩子错了的时候,我们只是告诉他正确的应该如何,他就明白了。我们永远不会告诉孩子说“听话”,我们只告诉他具体某件事情应该怎么做。我们只给他建议,他在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这些建议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当然,情商教育中亦包含着一定的挫折教育。这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我们会进行不同的挫折教育,让他明白,人生永远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最关键的是,遇到大风大浪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同时,情商教育还应该包含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溺爱。我们给孩子自由,却绝对不会允许孩子吃不该吃的东西。这不是强迫形成的,这是从小给孩子培养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

当了父亲就要开始新一轮的成长

不论是健商、情商,还是智商、财商方面的成长,我们都与儿子一起在成长。因为我们小时候没有人教给我们这些,我们必须现在开始重新学习。这样,只要儿子成长了一点点儿,我们也就成长了一点点儿。

对于儿子喜欢的东西,我们要学着喜欢。因为只有喜欢了,我们才能明白事物的究竟;只有喜欢了,我们才能永远保持一颗童心。许多父母之所以与孩子有代沟,正是因为他们已经远离了童心,看着什么都不顺眼,不能够接受新生事物。说实话,这种人的心灵已经彻底老化,如此,还怎么指望孩子与你来沟通呢?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你的教育失败,孩子自然不会尊重你了。

我愿意永远与儿子一起成长,不论儿子会长多么大,也不论我会有多么老。只有这样,我们才既会是父子,又会是兄弟和朋友;也只有这样,我和儿子才能够真正成长,我们的人生才能够真正彼此幸福而快乐。

“智商”和“财商”的培养,给孩子优质的精神世界

第8篇

2、十八载雨雪风霜,十八年寒署更迭。岁月风尘,涤荡你幼稚的幻想,磨砺你坚强的意志。

3、我们希望,我们恒久不变的浓浓的爱,能化作你发奋求知的动力,助你达到理想的彼岸。你能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心愿。

4、时光飞逝,今天又是你的生日,愿今天你拥有无尽的快乐和幸福,愿生日带给你的欢乐中蕴涵着一切美好!愿你永远都能够做上帝的“宠儿”。

5、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生日的烛光中摇曳一季繁花,每一支都是我的祝愿:生日快乐!

6、大海啊他全是水,蜘蛛啊他全是腿,辣椒啊他真辣嘴,生下了你啊真不后悔。祝亲爱的孩子生日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

7、五点十分,是个难忘的时刻。十八年前的这个时刻,你在晨曦微露的黎明时分,送来一声嘹亮的啼哭,向这个世界报到;十八年后的这个时刻,我在凉爽的微风中为你写下生日寄语,送去我心语一片,心香一瓣。

8、儿子,祝你生日快乐!在妈妈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妈妈祝愿你学业有成,爱情甜蜜,健康快乐!宝贝,我们爱你!世界会因你而精彩,我们会因你而自豪!

9、谢谢你,儿子!谢谢你十八年来伴我们走过的每一天。是你的降临,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义务;什么叫父爱如山,什么叫母爱如歌……

10、我愈想愈看得清:不可能有谁的女儿像你一样姣美一样甜蜜一样贴心!

11、但愿真正的快乐拥抱着你,在这属于你的特别的一天,祝你生日快乐!

12、我们希望,我们恒久不变的浓浓的爱,能化作你发奋求知的动力,助你达到理想的彼岸。你能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才,是我们的心愿。

13、谢谢你,儿子!是你,让我们对博大精深的爱有了全方位的理解与阐释。只因心中充满了爱,我们才会此地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身边所有的人和事;只因心中充满了爱,我们才能如此地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善待那些素不相识的人……

14、日月轮转永不断,情若真挚长相伴,不论你身在天涯海角,我将永远记住这一天。祝你生辰快乐!

15、儿子,请你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根都在中国。希望我们的儿子:莫忘深深养育情,牢记拳拳报国心!

16、因为你的降临,这一天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从此世界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祝你生日快乐!

17、儿子,生日快乐,!谢谢你陪着妈妈一起成长成熟...

18、希望你花朝月夕,如诗如画。祝你生日快乐、温馨、幸福……

第9篇

关键词:现代家长 特别需要 青春期孩子 一起成长

【正文】大家知道,培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每个家长人生的成长过程。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的家长更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青春期是心里长草的年龄,漫山遍野生机勃勃,唯独没有学习的那棵草,但这是人生的一段经历,心理学家说这是惊涛骇浪,暴风骤雨。所以父母的秘诀是不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抓大放小,才能引导孩子。【1】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变化,这本来应该是很正常的。但是,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我们的父母上有老下有小,有的忙于工作、有的忙于娱乐……,不同程度的忽略的青春期孩子的变化和成长的需要,往往要等孩子出现了青春期问题的时候才不知所措,常常是责骂孩子变坏了、不知好歹了、不可理喻了、大逆不道了、不可救药了……,大大伤害了我们这些青春期最最需要关爱的孩子,我真的认为好多时候是家长不懂孩子,是最最亲近的家长在伤害着我们最最需要帮助的孩子。

请先看看真实的个案吧。

【真实个案1】:去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和家人刚吃过年饭,正热闹的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突然,电话响个不停,我想全家都在,是谁在想我呢?可能是好朋友或老同学吧,但没想到又是她-----王欣,初2、3班的,她一说话就很理直气壮的说“老师,你帮我评评理吧——老爸老妈也太不讲信用了,我真的不想再回那个家了……”,话还没有说两句,就委屈的直哭……后来,我等她哭诉了好几分钟,也附和着说真的是她父母不讲信用,为什么说好了要带自己出去看人民大礼堂大年三十夜的除夕放烟花爆竹,却只顾着大人们在一起玩牌……

我在想:为什么父母大人就可以说话不算话呢?那孩子们该效仿谁呢?

【真实个案2】:去年9月10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个闷闷不乐的初三男生小明,他低着头,递给我一封信,就头也不抬的匆匆离去,当时因为有另外一个女生在和我哭着谈心,过了一会我才打开信看,顿时把我吓慌了,他说他真舍不得离开我,他要永远离开这个不值得他留念的世界,永远离开他最最害怕的家,最最憎恨的父母……他们(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为什么只向我要分分分?为什么只顾他们的钱钱钱?为什么他们可以天天肆无忌惮的吵吵打打,不分白天黑夜的闹着离婚离婚离婚?……为什么他们不痛快就可以莫名其妙的对我进行“混合双打”?!……我真的受不了了!受不了了! 这封信看得我真的好痛心、好震惊:我们为人父母的真的可以这样当家长吗?!

然而,最近我在网上看见这样一个帖子【2】,真的再一次触动了我的心。

有位家长这样写到:“陪伴孩子渐渐成长的过程,让我无限享受——记儿子的三年初中生活——陪伴孩子渐渐成长的過程过程有苦也有乐,感谢孩子,使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感谢孩子,让我透过他的眼看到了另一种全新的生活。儿子虽然偶有顽劣的表现,但是大多时候,却是那么善良、细心、乐观、快乐。感到惭愧的是我们作为父母,却不得不接受儿子给我们开出的一张张考卷和难题,每每战战兢兢地应对考验的那一刻,我们便深感自身的不足,我们除了不不断学习和反省,似乎别无选择。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并且无限享受这样的过程”。

我在想,要是我们的家长都能够像那位家长这样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的孩子该多么的健康幸福呀。

事实上,我常常听到家长抱怨:小时候,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看不起家里的大人了。原来的乖孩子却变得对父母不屑一顾,特别是孩子上初中后,原来听话懂事的孩子现在居然学会顶嘴了,说谎了,更严重的离家出走或者以死来威胁家长。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反思,也一直在和同事们探讨: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问题的根源又哪里呢?

近十余年来,经过在不同年级家长会上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家长这里。因为,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生理上、心理上都已经发生变化了,然而我们的家长却仍然以老眼光、旧观念和老一套的办法与教育态度,试图去严加管教、说服他们,这样,冲突就自然不可避免了!

那么,该如何去解决家长与进入青春期的这些孩子的矛盾与冲突呢?我认为这时家长就特别需要与青春期的孩子一同成长。

或许有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是意识到了不知道如何去做,那我们当代的家长到底应该怎样去与青春期的孩子一起成长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尝试与青春期的孩子一同成长。

一、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与青春期孩子同步成长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受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不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突破性的加强和改善,单靠学校教育独木支撑、悉数承包教育全责,是根本无法完成全面育人大任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家长们要有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意识,必须与青春期孩子同步成长,更新家庭教育观。

1、在培养孩子目标上,从“成家立业”转变为“为国教子”的观念。不少父母把子女看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仍受着“光宗耀祖”、“养儿防老”等意识的影响,因而往往忽视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忽视培养孩子爱党爱国,立志献身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公民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远见的家长,应多为子女的事业前途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去教育孩子。为此,我们学校编著了家长版《心灵之桥》心理健康校本教材,专门介绍“为国教子”的家庭观念。这是优秀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必修之课。

2、在指导思想上,从“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转变为家庭、社会、学校 “同步合力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社会活动的起点,这三者组成的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家长必须改变认为孩子上学了,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种教育孩子单纯是学校的事的观念,无疑是十分错误而有害的。这是现代家长必须急切转变的观念。

3、在教育内容上,从“单纯追求智育高分”转变为“培养孩子德才兼备”的观念。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知识经济日见分明,只有把孩子培养高文化,才能在社会上不被淘汰。然而,古往今来,选拔人才,无论是“选贤用能”也好,还是“德才兼备”也好,都是把“德”放在首位,“没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就等于没有灵魂”,把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学会怎样做人,是每一个做家长的首要任务。

二、接纳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孩子共渡烦恼的青春期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生理、心理状态,出现“身体异味”、“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烦恼的青春期呢?

第一、了解、接纳孩子青春期心理特征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因自己身体、生理的的变化产生某种程度的羞怯、紧张、焦虑、自闭、自卑等心理;或产生自我表现、自做多情或自以为是的自负心理。这都是当家长的必须要了解、接纳的。

孩子青春期常见的主要特征有:自我意识增强,情绪变化无常,心理逐渐“闭锁”,

心理日渐成熟,行为极易冲动,常常表现为血气方刚、心血来潮,事后就后悔不已等。

第二、理解、接纳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与心理需要,与孩子共同应对烦恼的青春期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放下架子,倾听孩子心里话,真心做孩子的朋友。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专家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三、调整期望值,适时调整孩子的成长计划,减轻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和动机,其实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虎爸虎妈”借“虎”威,强迫孩子,为孩子规划人生的高压政策,不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更难造就成功的孩子。如果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过高,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采取适中的原则,在以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目前的水平为基础的前提下,给孩子制定计划。目前,很大的一部分家长,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孩子的身上得到补偿,这种脱离孩子实际、超水平的期望值往往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没达到家长的要求,也不能一味的谴责,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家长要用心和孩子交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而且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及时的了解孩子的情绪变动,找到孩子烦恼和困惑的根源,对症下药,这样减轻孩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四、言传身教,营造学习型家庭氛围,与孩子同成长

一个充满快乐、和谐、积极、向上的家庭,充满学习氛围的家庭,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摇篮,温馨的港湾。学习型家庭,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朋友的理念应在创建活动得到认可和推广,成为家庭生活的主题。学习型家庭创设了一个独特的空间——家庭,独特的学习同伴——家长。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是父母与子女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互动式学习过程。在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基础上建立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形成相互关心支持、共同发展进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这是家长适应青春期变化的孩子教育的需要。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也跟着他们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需要不断地学习、改正、进步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但要爱之有道,还需要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啊!

总之,青春期是孩子人生成长的黄金季节,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特别需要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

参考文献

孙云晓 《今天的父母特别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2012年第Z1期 作者:寒羽;《成功教育青春期的孩子》——评《与孩子一起成长:青春期家庭教育10步法》

【注释】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