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文化修养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1: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文化修养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文化修养论文

第1篇

首先,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类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艺术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声乐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的,交流思想信息、感情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很强的,因为人人都能歌唱。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因此说:“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最完美形式。”

其次,正因为声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为歌词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等。拿现在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十九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能够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本意。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充分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海洋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最后,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字如其人、歌如其人的说法。这是因为声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演唱歌曲是演唱者思想感情、人生体验的外化,是艺术审美观的音乐化。所以在歌唱的声音中,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是演唱者文化修养集合式的音乐体现。因此,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趣味低俗的、气质猥琐的人能唱出优雅高贵的歌声;同样我们也不能设想一个艺术迟钝,对音乐缺少本质理解的人能唱出令人感动的歌声。我们要让歌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我们就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人,做一个真诚又自然的人,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做一个既能为别人打动又能打动别人的人,做一个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而又贴近现实的人。总之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要想成为这样的人,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成为“美”的人了,那我们的歌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丽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的心灵。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声乐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沈湘等,这些大师的声乐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声乐演唱和声乐教育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巅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做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摄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自己独特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

从以上来看,文学使我们丰富,历史使我们厚重,哲学使我们睿智,思想使我们深刻,艺术使我们触类旁通而富有灵感与激情。我们对这些文化积累越广博深厚,声乐艺术的境界越高,声乐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越新鲜多彩。文化修养的确是把我们引入声乐艺术精神实质、把声乐艺术推向高峰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文化的修养,并视之为声乐艺术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培养

加强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对未来社会公民进行体育文化素质修养进行培养的话,而社会现实中对普通民众进行体育文化教育就是直接提升社会大众现有的体育文化素质。这两者都很重要,其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双管齐下,然后通过欣赏、了解、参与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效果非常乐观。

1 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和现实体育文化教育两个渠道双管齐下

1.1 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文化教育

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设置有体育课,在很多学生的心中,体育课直接锻炼就行了,对于体育文化教育的知识和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其实,真正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内外兼修,体育文化和体育训练两者并重的。在国际上,尤其是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产业之所以发达,不仅仅有着大量的职业运动员,而且体育文化宣传,体育赛事解说,体育文化运营等方面,也都是人才济济,大量的高素质的体育文化人才能使国际上体育文化产业兴旺发达。

要想真正使得我国体育文化事业获得真正的发展,学校还必须重视体育文化建设。一是要增加体育文化课的时间和师资配置,二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文化重视的意识。

1.2 大力促进现实体育文化教育

学校体育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学校毕竟是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教育系统,更重要的还是社会中现实的体育文化教育。比如说,在北京奥运的时候,针对北京市民开展的奥运知识和文化的培训和宣传,就是很好的现实体育文化教育,渗透了奥运体育精神。我国各大城市之所以都非常重视各种运动会的举办,因为这就是一个提升城市体育文化形象和品位,提高市民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好机会。

现实中宣传和了解体育文化的方式很多,手段也很丰富,各种媒体是主要宣传方式,积极开展各项体育运动也是有效途径。

2 从“欣赏――了解――参与”步步为营提升体育文化修养素质

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既有传承,也有内涵,只有真正学会欣赏,用心了解,主动参与,才能一步步达到提升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目的。

2.1 学会欣赏,让人对体育文化产生兴趣

欣赏,是产生兴趣的前提和基础。要想提升体育文化素质修养,首先就得学会欣赏,让自己对体育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体育展示的是一种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对于这种美,欣赏起来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也不需要多少精力,反而能给精神带来一种愉悦的享受。

现代体育运动类型丰富,比较国际化的有足球、篮球、高尔夫球、赛车等,这些运动比赛职业化程度高,宣传普及程度高,拥有大量的观众和爱好者。当然,还有一些相对比较小众的项目,比如说赛马、皮划艇、斯诺克等,也是民众喜欢的体育项目。既然喜欢,就会产生主动欣赏的兴趣。比如说斯诺克,这本身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不过这个项目在中国,却拥有大批的粉丝,就是因为出现了丁俊晖这个斯诺克神童,很多国人都是因为丁俊晖才会斯诺克这项运动产生兴趣的。这种兴趣的产生是自发的,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积极主动欣赏和观看这些项目,随后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体育文化。因此,有了这些观众基础,电视台也增加了斯诺克这项运动的转播时间,这就相当于兴趣带动了需求,然后增加的体育文化产品供给又反过来促进了兴趣传播与巩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2.2 深入了解,真正领悟体育文化之魅力

欣赏固然能够产生兴趣,但是要想让兴趣持久,并且真正转化为体育文化素质方面的修养,那还得是深入了解。对体育文化真正的爱,源自于深刻的了解。在学校体育运动教育课程中,增加体育文化科目内容是有必要的。

现代社会了解一项体育运动的途径很多很丰富,最常见的就是通过电视解说、体育报纸杂志、网络知识等几个方面,一些爱好体育的人,可能会准时收看某些体育赛事,不仅观看体育赛事本身,而且还会专门去看专业人士的讲解和分析,除此之外,甚至还会定期购买一些专业的体育报刊杂志,自己主动上网去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文化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赛事了解逐步深入,最终将这种兴趣变成一种持续的了解,最终深入内化成为一种个人文化修养。比如说有些英超球迷,对于自己喜欢的球队,不仅了解这个球队的发展历史,而且对于这个球队取得的荣誉、历史上的球星和著名教练、球队历史上发生的大事,球队文化理念等等,都非常熟悉,一旦聊起来,甚至可能比电视机里面的解说员还要熟悉和了解。到了这种地步,才算是真正地深入进去了,这种深入,是对体育文化魅力的一种深层次的领悟。

2.3 积极参与,主动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

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实力高居世界第一,在背后支撑其的就是普通民众大量积极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一种体育文化氛围。大量民众参与乒乓球这项运动,不仅有利于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普及,而且为国家队选拔培养人才提供了数量众多的可选之材。这就跟巴西是排名世界前列的足球王国一样,他们的足球文化相当发达,几乎是全民⒂氲脑硕,大街上、公园里、沙滩上……到处都是踢球的小孩。踢足球是他们的乐趣,踢足球也是他们的梦想,还是能够改变他们现实生活的手段,每一个踢球的小孩,都有可能在未来成长为足球明星甚至巨星,而这些来自平民群体的巴西踢球小孩成为明星之后,就会反过来支持巴西足球事业,依靠自己的影响力,投入巨额的资金来扶持足球事业,形成良性的反哺,比如说大罗小罗,都是如此。正是基于这种全民积极主动参与的足球体育文化氛围,才真正奠定了足球王国的基础。

随着我国朝着建设全民体育强国的方向努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参与就是一种了解,参与就是一种支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不仅仅会成为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还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强健。体育文化的发展,得益于每一个人体育文化素质修养的提升,参与本身就是对体育文化建设最大的支持与肯定。

3 结语

对个人和社会而言,体育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是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个人健康和文化修养提高的。综上所述,要想提高体育文化素质修养,可以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渠道并进,从欣赏――了解――参与三个阶段层层递进,欣赏主要是为了培养兴趣,了解则是深入领悟体育文化魅力,参与则就直接成为了体育文化发展的促进者。不管是在学校里的体育运动教学过程中,还是社会现实体育文化发展中,按照这种的途径,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国民整体体育文化素质与修养。

参考文献:

[1] 王亚飞. 21世纪高校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4.

[2] 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

[3] 孙国民,周学兵,王峥.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文化素质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第3篇

大学生宿舍文化品德修养建设途径大学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的缩影,宿舍环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在宿舍这块自由天地里,谈国事、议人生、话理想、无拘无束地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宿舍文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宿舍文化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妨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发挥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因势利导,限制、转化其消极影响?如何发挥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何创建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使宿舍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阵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高校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是大学生日常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大学生宿舍生活、学习,创造了具有自身独特性的文化,即宿舍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其内涵十分丰富。一般认为,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的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它存在于宿舍的各个角落,有好有坏,有积极有消极。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多姿多彩大学生活的显现,是大学生个性与青春的展示,是塑造大学生的思想、精神的“社会存在”,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反映大学生精神境界和校风建设的重要标志。

二、宿舍文化对大学生品德修养的影响

环境是人格的支柱。这是美国心理学家HerbertA・Oto的名言。任何人格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亚文化系统,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活动和精神氛围,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宿舍成员产生影响,使每个成员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由于大学生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发展和成熟的时期,因而宿舍文化对其思想、心理、行为的影响深刻而持久。

1.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有深远影响。当今快捷的大众传媒增进了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随着电话、电视、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和媒体进入大学生宿舍,各种文化现象与思潮不分地域和良莠地一股脑地涌入,让大学生眼花缭乱,不置可否。大学生在宿舍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并对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展开辩论,这些辩论有利于开拓宿舍成员的政治视野,启迪思想,活跃思维。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明辨真伪,区分善恶,提高政治识别能力和思想觉悟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阅历浅,容易受一些较偏激的思想影响,使自己在意识形态中步入误区,从而意志消沉,思想偏激,最终为自己定下错误的人生目标和奋斗途径。

宿舍文化也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宿舍环境的文明程度、格调高低,都对大学生身心产生无形的影响。大学生宿舍成员是个较高层次且目标比较一致的群体,彼此有共同的话题,能建立友谊,学会忍耐宽容,学会彼此尊重,从而使彼此间的道德、情操、个性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相反,不良的宿舍文化会干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麻将扑克、黄色影视等而无心学习,还拉拢其它舍友一起加入,谈论一些低级庸俗的话题,发泄消极情绪,是整个宿舍歪风邪气上涨,低级趣味蔓延。处于这样的宿舍中,人的道德素质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2.宿舍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年龄相仿,阅历相似,知识相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互动。如果有一个融洽和谐的宿舍氛围,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塑造健康人格十分有效。相反,如果宿舍风气不好,宿舍成员不和睦,彼此间为点小事争执,不宽容不礼让,不尊重别人,这样往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无所归依的感觉,特别遇到压力时,心理更加紧张。同时还应注意到,宿舍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宿舍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小集体的“自然”保护圈,产生防备、排外的心理,缺乏与其他同学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同学间思想行为阻隔,关系淡漠,大学生孤独、忧郁、嫉妒等许多心理疾病也因此产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3.宿舍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因而,宿舍文化将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往往使大学生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消极病态的宿舍文化往往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表现出颓废和消沉的倾向来。宿舍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

宿舍文化影响宿舍的学习风气。在一个学习风气浓厚的宿舍,一个人的进步往往会激发其他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竞争、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相反,一个学风不浓的宿舍,成天是打麻将扑克、上网聊天、谈情说爱,不思进取,虚度时日,全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学习自然会落到别人的后面。

在宿舍这个大学生的“家”里,大学生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培养了大学生接纳别人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同一个宿舍里的一个成员对书画、音乐、某种体育运动的爱好,往往会波及所有其他成员。宿舍成员之间的这种长久的文化互动,极易诱导同一宿舍行为模式的趋向。

宿舍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还表现在人际交往上。目前的大学生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与同龄人的交往少,到学校过起集体生活,由于脾气、性格、爱好千差万别,宿舍成员间难免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果一个宿舍风气正,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就会使宿舍人际关系融洽,彼此和睦相处,在增加友谊的同时,还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相反,如果宿舍成员之间由于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而互相闭锁、互相对立,就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和人际交往障碍,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创建和谐宿舍文化的有效途径

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结构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对大学生的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宿舍这块阵地如果先进文化不去占领,那么落后文化就会乘虚而入。如何创建和谐宿舍文化,充分发挥宿舍对大学生成才的作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优化大学生宿舍文化环境,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

环境是无声而又时时显效的特殊课堂,是一种影响人、塑造人的综合教育力量。作为大学生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宿舍环境的美化和建设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大学生在整齐舒适、明亮优雅的宿舍中生活,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焕发。相反,地面脏兮兮,四壁破旧不堪的宿舍环境会使大学生的情感受到压抑,兴趣消失,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要从陶冶大学生情操,净化大学生心灵的视角出发,搞好宿舍建设、园林绿化和楼道、厅、室的装饰,既要有宽敞明亮的活动场所,又要有幽雅别致的游乐景观,同时,还要有发人深思、激人奋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雕塑、历史遗物或诗词警句,这样既可以启迪心智、陶冶性情,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宿舍物质环境的绿化、美化,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实际的意义,而且对体现大学特定的文化氛围,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特定的意义。

2.完善大学生宿舍的制度文化,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只有实现宿舍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证每位大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要完善规章制度,如学校严格规定宿舍熄灯时间和大门开关时间,保证作息规律正常化;制定宿舍达标管理办法,严抓宿舍卫生、内务管理,对大学生宿舍进行定期的卫生检查评比,实行“达标”“星级”综合考核,奖勤罚懒,评差奖优,逐步培养起大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二要用制度规范大学生日常行为。对大学生在宿舍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并纳入到大学生的德育考核中。用制度来规范他们在宿舍中的行为,为大学生在宿舍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

3.发挥管理的合力效应,抓好宿舍文化的导向工作

大学生新生入学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学院学生干部等的影响特别大。这些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作用发挥的大小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质量。由于他们在学生中一般都有较高的威信和声望,所以他们的政治态度、个人爱好、生活习惯甚至习惯用语都很容易诱发其他大学生认同、模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定的导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办法、采取新措施。发挥助理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作用,施以积极地引导,要努力制止消极、病态文化的产生滋长,大力扶植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发展,以良好的舍风促进班风、校风乃至社会风气的好转,从而实现宿舍文化的导向和辐射功能。比如,看到同学们浪费饭菜的现象比较严重时,就应该结合我们的国情现状从修身处世的角度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看到崇拜明星的现象,就应该不失时地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看到宿舍里俗文化泛滥,就应该引导或组织学生欣赏和学习高雅文化。如开展名著、名画、名曲、名影视的“四名”欣赏等。另外,学校各级组织在组织大学生开展活动时,应适当考虑以宿舍为单位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培养宿舍成员的集体观念。

4.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好,宿舍文化就有生机、有活力。大学生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中,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正在逐渐地被尝试、被采用,对于激发大学生的责任心、创造力和自主意识发挥了很大作用。所以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在宿舍区成立大学生自律组织,积极引导和支持大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宿舍管理。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以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比如由大学生自己承担清洁、保卫、维修等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并与党员发展、团员推优、奖学金评定及其他评优工作挂钩。这种做法既可以锻炼学生骨干的组织能力,又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总之,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自强、自律、自信的精神风貌。

5.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

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亲和力、凝聚力以及参与竞争的意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学校学院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应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开展文化活动的有利条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宿舍文化活动,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以摆脱社会文化中庸俗内容的影响,吸收社会文化的精华和营养,追求和创造同自己知识水平、文化层次相适应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内容,自觉建设具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层次的大学生宿舍文化。比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举办各种讲座、演讲、辩论、报告会等,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成才欲,同时也可根据每个宿舍的长处、特色和兴趣举办球类、书画、乐器等各种比赛、展览等,这样既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又能加强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从而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向高层次迈进;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把握时代的脉搏,吸收社会文化的精华,自觉建设高层次的大学生宿舍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高尚情趣,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成文.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江华.寝室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素质培养.高等教育研究,1999.74-76.

[3]刘超捷.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43.

[4]张志徉,王晓玲.浅析宿舍文化.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4):64-66.

[5]宋挺.高校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初探.济宁师专学报,2005,(6):8-10.

[6]宋东亮.宿舍文化的功能及其构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1):14-15.

[7]曾志伟,王铁骊.寝室文化建设――高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山西省教育学院学报,2001,(1):39.

[8]金代志,王晓明.浅谈大学生寝室文化与育人作用.黑龙江财专学报,2001,(2):87-88.

[9]刘伯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3):5-6.

[10]冯友梅.大学生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新探.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1,(23):37-38.

[11]姚永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映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35-37.

[12]杨松桃.高校学生宿舍文化的教育功能及建构.理论月刊,2001.61.

[1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3.

第4篇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师语言的教育意义首先要求教师语言本身健康、文明、乐观。绝不允许粗俗、低级,不正确的语言出现。课堂上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劝学》时,可以幽默地引出一位老者,头发花白,眼中充满泪花给他的小孙子讲述他年少时没认真读书,以至于一生波折、辛酸最后后悔已晚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到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有遗憾,从而告诉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和专心致志做事。这样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教师做到为人师表,语言有很重要的示范性。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老师有很强的崇敬感和信任感。教师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围绕在学生的周围。教师伟大和蔼的行为是学生的榜样。那么教师严肃深情的语言就是有效的行动和无形的楷模。教师语言的榜样性必定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教师不能用方言土话来教学,即使说得再好也是不规范的语言。教师的普通话在语音、语汇、语法上都必须准确、扎实,否则普通话不规范也会影响学生。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不仅跟老师学文化知识,也跟老师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讲好正确的语言,才能培养学生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力。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教师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教师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喜欢听表扬、鼓励的话,更何况顽皮好动的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也很脆弱,对于教师来说必须爱护他们,表扬他们,时时处处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四、教师的语言在一定情况下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幼小心灵的塑造上是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心灵都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去启发、去激励。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采用不同的语言去教育培养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

第5篇

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于人,塑造着人,所以我们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物质的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一、声乐的属性

从声乐的文化属性看,声乐本身就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音乐文化的产物。因为从它的形式到内容的不断变化、不断充实、不断升华的过程中,浸透了人的聪明智慧、美学思想、音乐观念、音乐思维、音乐逻辑。所以,学者们都说一部声乐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世界音乐思想的发展史、音乐思维的发展史。

什么是声乐,它是音乐的一种,是以人声为乐器演奏(演唱)出来的音乐。人声的特点非其他乐器能比,它的音乐对人类来说是最先听到的,最先感受到的,交流思想信息、情感的声音,以人声的音乐打动人更直接更赋予感染力。怪不得很多教器乐演奏的老师常向自己的学生说:“你拉的(或吹的)要象歌唱的一样”。就连演奏曲谱上就有“如歌的”这个表情术语。人声的音乐有其他乐器没有的特点,在多数作品中人声的音乐都有歌词,于是这部分音乐就有了双重表现,词和音乐的结合使内容不确定的音乐带上了文学给予的相当确定性,又使比较确定性的文字带上了不确定的色彩,引人去联想,从听觉引起的心绪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声乐的社会功能是极强的,因为人人都能唱歌。歌者动情动容,听者感人肺腑,艺术魅力无与伦比。  

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正因为音乐有以上的属性和特点,围绕着它就产生了大量的声乐作曲家、歌唱家,产生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浩如烟海的作品,使之独自成为一个完整的声乐艺术体系,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成为一个音乐王国,具有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

既然声乐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又有浓烈的文化内涵,那么,作为一个声乐艺术的实践者,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然要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主要来源于文化修养的深厚广博。歌曲或声乐作品是文学艺术和声乐艺术的二合体,声乐作品大都以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文学性强、艺术性高的诗词或歌曲音乐创作的文学基础,形成了声乐作品的文学性和文学特征。比如,中国歌曲、歌剧中可能涉及的体裁起码有诗、词、剧本、小说、散曲、时调等。拿现已知的著名声乐作品来讲,已涉及有古诗数十首,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唐诗、宋词诸多作家、元代及明清的诗词作者,以及近现代的刘半农、徐志摩、等作家。外国歌曲、清唱剧和歌剧中所涉及的体裁有诗、剧本、小说、神话、史诗等。涉及的作家从英国的莎士比亚到法国的戈蒂埃、魏尔伦,从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到俄国的普希金、托尔斯泰。还有圣经中的故事、赞美诗、经文歌等也进入了声乐文献。歌唱与文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歌词的文学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歌曲的艺术性,而对歌唱中文学性的认识也同样反映出一个歌唱者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要唱好任何一首歌曲或表现好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首先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理解透彻,在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声音正确表现出歌曲作品质的内涵,表现作品思想内容和文学内容的艺术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知识,像《玫瑰三愿》、《红豆词》、《阳关三叠》等歌曲,就可能出现内容理解上的难度。另一方面,声乐演唱不只是对作品的一种传达的再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即所谓的二度创作。因此,在对声乐作品的演绎中,就需要通过自己所具有的和掌握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对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表现特征、艺术手法、民族特色等,进行分析和掌握,这样才能根据声乐作品的文学内容、音乐风格和表现特征进行最佳的设计和安排,从而使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更加合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本意。 所以,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实践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这一点,并身体力行地去提高文化修养,那我们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在博大的声乐艺术的瀚海中只能停留在表面或不深的层面而显得华而不实,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我们可以说,深厚的文化修养能使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思想的高度、人性的高度去触摸声乐艺术最深邃、最本质的东西,引领我们从声乐艺术的必然王国走进声乐艺术的自由王国。

三、声乐艺术实践者的“品位”

第6篇

关键词: 中国画 意境 诗词 文学修养

李可染先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画有意境”,从中不难看出文学修养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

一、诗画结合的妙处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画中诗画结合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不仅满足感官的审美价值,更满足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中国画的诗画结合有多种形式,广义地认为凡是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意皆为诗画结合。诗画结合的核心在于意境、情趣上的一律。因此,艺术家只有超越景象的束缚和理性认识的局限,才能寻求个体精神的自由无限,使人有理性地回归,真正达到诗画结合、天然超俗的境界。

中国画家对意境的有意识追求,“意足不求颜色似”中的“不求”,并非求而不得,而是以“前身相马九方皋”不企求。马的颜色、性别对相马专家来说是无足轻重的,马的神态、本质才是中心。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均是承继了这种观点的产物。从实际效果看,中国画要比金碧山水、重彩工笔更给人清幽淡远之意,令人回味深思,创造出一种幽雅,也可称为“脱俗超凡”的特殊意境。这就是说,文人画家把客观事物的“形”和“理”对立,强调绘画所体现出的意境,力求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二、文学修养对中国画意境的影响

文人画虽然是从唐代开始的,但其源流可以上溯到很远。自魏晋时顾恺之、宗炳、谢赫就已在理论上做了准备,只不过需要整整一千年的成长、发育、开花、结果的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高度文学修养的知识阶层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智慧,在内外形式上都进行了不断深化的创造,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风格,更使画作本身的意境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早年的唐寅满怀学而优则仕、显亲扬名的功名追求,虽经科举之挫折,但良好的诗文修养和成就有益滋补了唐寅的绘画艺术,形成了唐寅画品的意境高雅、画风的洒脱。其师周臣在回答别人问唐寅何以“青出于蓝”时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从中可以看出,其师也看到了文学修养、个人禀赋对于绘画的意境和画风有重要作用。唐寅是一个文学修养极高的画家,无论山水、人物、花鸟,都有卓越的成就。唐寅与文徵明、祝枝山、徐昌四人被称为“吴中四才子”,其诗文风格在《明史》文苑列传有此说法:“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唐寅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也留下了许多才华横溢、高雅洒脱的诗文。现存的《六如居士全集》就收集了唐寅的诗词曲赋六百四十七首。如《言志》中有“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画竹题诗》有“一枝寒竹护山家,秋夜来听雨似麻,嘈杂欲疑蚕上叶,萧森更比蟹爬沙”,唐寅的诗文与绘画作品相得益彰,都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性灵,使其画品的意境无人能及。

作品的意境是美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它不同于一般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是通过艺术品表现指那些蕴含在特定的形象之中而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特定形象所给予人们的艺术上的感受。观徐悲鸿的奔马,我们不仅看到奔马矫健的英姿,还感受到奋发向上的生命活力和志在四方的进取精神。观齐白石的虾,我们不仅看到几个游动的生物,而且通过那透明的虾体,那舒展的长须,感受到宁静、和平、自由的气氛。这种蕴含在画面之中而又超乎画面之外的情趣的感受,大概就是意境感受。

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此诗写了什么呢?除了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弄琴外,似乎什么也没有描写。但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弄琴的诗人,透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环境烘染,感受到琴声与啸声之外的宁静,宁静到寂寞,甚至孤独,然而又洋溢着诗人的惬意。这幅画,最突出的是深密的竹林与如水的月光。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完全融汇到这种宁静的气氛中。他或许更主要的是在享受这如水的画境,而“琴”与“啸”反倒成了一种陪衬。这种宁静、惬意的意境,我们是从画面上感受到的,而这种感受远远超出画面之外。绘画上的意境在这里得到了突出的体现,但这种意境的形成一定得益于王维深厚的文化修养。

因此,中国画是与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手法观察、表现自然景物分不开的。诗人或者画家的文学修养对于画作的意境有重大的影响,无论从构图、形象、色彩上,都体现自身的文学修养。

第7篇

我国的舞蹈艺术能否健康的发展,能否跻身国际民族之林,取得与文明古国相称的声誉,能否体现振兴民族文化的精神,这些要求取决于舞蹈教育。舞蹈教育所培养的和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不仅能够体现出舞蹈教育的方针,也直接影响到舞蹈艺术的审美思潮和艺术取向。而舞蹈教育的资质水平又将取决于教师队伍的资质水平,所谓办学理念,直接体现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关注舞蹈教师的资质,将直接关系到舞蹈艺术发展。

在舞蹈艺术的各门类中,民族艺术学科――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与从外国引进的芭蕾舞、现代舞等学科又有所不同。民族艺术的意义是在于代表民族,体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也就是民族的审美智慧和民族的创造才能。因此,民族学科的教学和教师又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职责。本文所思考和探讨的,便是中国古典舞教师文化修养的问题。

一、古典舞的艺术定位

中国古典舞作为民族艺术门类的一种,对于民族的凝聚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舞蹈文明史,它是中国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典舞不是历史上某些舞蹈当时已有的名称,和古典哲学、古典文学、古典艺术一样,是后人认为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某些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而给予的名称,而且是若干种哲学、文学、艺术作品的总称。在现代社会都不去搞现代舞还要继续保留古典舞,就是因为古典舞是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是我们祖先经过了几千年所创造的艺术,代表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古代传统。

首先要明确古典与古代的关系。所有的古典艺术都是形成于古代,是历史的产物。有的流传了下来比如:文学、诗歌、绘画、建筑、工艺等。有的只有一些资料,没有鲜活的流传下来比如:音乐、舞蹈。因此,把握古典的形式、风格只能进行继承和研究。其次当代古典舞是今人编创的,而编创的根基是历史、是传流、是古代。“知”而后变,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有坚实的历史材料和对材料做社会科学性质的研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古典舞的形式和审美方向的问题,才能把握民族的特色。古典舞是形成于古代的舞蹈,我们常说“传统”,传统是历史的积累,是经过一代一代古人长期的继承和创造,才凝定为若干种艺术形式,并从那些艺术形式当中体现出艺术的规范性和美学传统。因此,古典舞与古代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二、是定位为文化形态,还是定位为技术技法系统

文化是审美的基础,审美观是艺术必须解决的核心,作为审美基础的文化不同种族、民族,以及地域的差异,及其特征和个性,没有特色的个性,民族就难以存在,中国古典舞也是如此。不同的民族艺术,具体表现在形式、风格的不同,形式由舞姿造型和活动的流动连接的方式构成。而形式所体现的风格――即艺术韵味,则密切联系着一个民族文化历史的诸多方面因素,即意识形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必须有独具的形式、风格、技法,不能把其他舞种借过来代用,代用就是说明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面目”什么。

任何一种艺术技法都是根于一定历史和文化,又无一例外都有继承性――也就是“来路”。艺术是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领域中一个组成部分。牢记这一点或者甩开不管都无法改变这个科学论定。因此舞蹈作为一门艺术不可能没有思想、没观点、没立场、没取向。不同的形式、风格产生不同的技能、技法,艺术的形式、风格没有统一的审美标准,艺术的技能技法也就没有统一的评判尺度。不同的文化的形态决定着舞蹈的技能技法,作为古典舞不能只注重技能技法体系,而是要将古典舞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来看待。技能技法是为古典舞的审美取向而服务的,而古典舞要想达到所要求的审美取向就必须依靠技能技法,这两者是互相依存的。

三、作为一名合格的古典舞教师的责任,自身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及修养

以上这些观点直接牵扯到教学上,从教学出发认清古典舞今后所要走的道路是作为一名从事古典舞事业的教育者的责任,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演绎,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艺术形式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学习并掌握中国古典舞蹈文化发展的历史,了解本土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这就要求古典舞教师自身对古典舞的感情和审美倾向一定要清楚,这是从事古典舞事业的教师们所必修的课程。如果一个教师在教学上只保留在形式的把握,不能提高到文化的教学程度。那么,课堂教学就将脱离文化而成为单纯的技能、技法教学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们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照搬硬套、墨守成规上,教师的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创造力十分的缺乏,这将直接影响到古典舞今后的发展。那么作为一名大学古典舞教师所应该具备哪些文化修养呢?

(一)必须了解古典舞、了解中国古典舞性质的由来

所谓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形式的宗教舞蹈;或者曾经走上政治舞台,是在专业化、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这些虽然是古代民间舞的加工、发展,但与自娱性有节令、地域和物质条件限制的民间舞蹈有所不同,它是具有吸收、融会不同民族、地域外舞蹈的优越条件并且是在贵族文化、宗教意识或者是在广泛的――不限于一个地区的欣赏趣味影响下发展、提高起来的。形式比较完整、严密,表演、技巧也高于民间的水平和成就,对历史上的舞蹈文化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因此,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必须了解中国典舞的含义,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体现特色,突出特色,培养决定古典舞形式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了解中国古典舞的风格、审美取向,将技术技能与文化形态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技能技法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必须有热爱这样文化的感情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在这五千多年里,舞蹈一直占领着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说舞蹈的发展也是很积极的,它是每个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等各项有关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名当代古典舞教师我们不但要了解现代舞蹈发展的状况而且也要对古代的舞蹈发展状况有所了解,这是必须的。我们要随时赶上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所淘汰,推陈出新是教师们所肩负的重任。但是推陈出新并不代表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舞蹈历史遗忘,正好恰恰相反,将中国舞蹈的精髓展现在世人面前是作为一名中国古典舞教师所应该赶上的潮流,这也是使命。必须回溯历史、回溯古代了解古代舞蹈发展的脉络,搜寻古代舞蹈资讯,并尽可能的多学点各个层面的中国文化,卑能最大限度的体现我们祖先在这门艺术所创造的美,也就是我们民族的智慧。要想去了解这些,必须通过自身内心达到对中国古典舞事业的热爱与关注,这样才能将所了解的慢慢吸收到自身的脑海中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三)必须具备哲学、历史、民族、宗教、习俗的艺术多种文化基础知识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作为一名古典舞老师尤其是大学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去探索,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时代已经不再允许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套的、没有内涵的垃圾艺术存在了。“创新”是我们已经不可逃避的事实,要想创新必须从自身的文化修养作为起点,不断的充实自己使内涵变的丰富起来。作为教师的任务不光是只是进进课堂,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训练,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变的博学,不能让学生只局限在舞蹈的技能、技法上。如此看来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们必须先从自身作起,教师应该所懂得的是除去教材本身以外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就是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取向和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这样一来只有自己懂的多了才能去教学生、引导学生,才在学生面前有说服力而且这也可以帮助教师自身在中国古典舞上不断的创新。哲学、历史、民族、宗教、习俗、绘画、建筑、等等的这些历史文化都是与舞蹈相联接的,灵感不是随时随地就有,文化的积累相当重要,只有两者相互的配合才能创作出更好好的艺术作品。还有的就是现在学习舞蹈的学生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可能在某些方面教师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出现教师落后于学生的现象。面对这些种种的压力,必须促使教师们时时刻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不断的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的探索舞蹈教育领域的未知世界。

(四)古典舞教师自身文化的重要性,这关系到古典舞事业今后的发展

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不菲是表演、教育、编创,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在技能、技术培养的同时进行艺术思想教育,如果不把爱国主义情操,热爱民族文化传统的感情培植起来,不把“武装头脑”作为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去抓,就很难体现民族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现在在教学中有很多老师只懂得硬搬乱套,只懂得照着已经编好的教材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只是进行单一的技能技术的训练,更何况自己动脑子去学习其他的艺术各类知识了。对学生们所提出的有关于专业上的知识更是避而不答,因为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首先自身就不具备舞蹈教学的能力又如何去教学生呢?尤其是现在西方的现代舞对中国舞蹈的入侵,如果作为一名古典舞老师对中国古典舞蹈没有坚定的信念那么她所教出来的学生也很有可能被同化。

教师是全方位给予学生成长的指路人,学生最终的好与坏,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自己的把握,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们也是从学生时代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应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需要永远的站在时代的前头,永远站在知识的前头,如果教师落后了,我们就可想他教授的学生,损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代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法,不仅能传授专业知识解惑释疑,而且能探索研究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种种的这些更是证明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是多么的重要,也更是对从事古典舞教育事业的教师们所提出的要求。

古典舞要想求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教师队伍,就象汉唐古典舞它就是在一些优秀老师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开设这个专业并不是说要回到汉代、唐代,更重要的是面对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遗产呼唤如何把它更好的保护和发扬。这也正是古典舞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发展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民族的自豪感,民族的凝聚力才不能被磨灭。所以作为一名古典舞教师任务是艰巨的,我们不能保守,必须创新。对于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千锤百炼,闪烁出光辉的异彩。

第8篇

一、语文课程目标也随着课程改革而有变化

课程目标中,而今言说较多的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课程目标与课程性质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无关联。知识与能力,对应工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与人文性对应;至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不大像目标,但更多与实践性对应。具体地说,就是不管过程的展开还是方法的运用,都多有实践之义。这里强调实践之义,既表明实践是一个过程,也表明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及修正。在实践中生成,也在实践中检验。语文的实践性,换个说法就是操作性,即要能在操作上有所指导。教学手段有共通的,也有各学科不同的特点,要有所区分。正如三维目标既是共通的,又要与各学科结合。其实各学科都要找寻合宜的教学手段,才有助于教学的展开。就语文来说,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的手段较笼统,因而降低了语文学习或教学的效率,这是语文遭人诟病的原因所在。语文要加大实践性或操作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语文课程目标与课程要素的关系

语文课程要素包括知识、能力、修养等,则对应的目标就是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增进语文修养。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及读写知识、文学文化知识,这些知识分属不同层面。虽然不够系统,不像数理化那样是纯知识,但也是应当掌握的。掌握语文知识有其特点,就是大都要与文本结合,而不是直接讲授知识。像那种分解知识点的做法,再设计题目来练,看似由知识而能力了,实则很可能是误导。知识条目的归纳,不是罗列,而是整合文本所学,便于复习。能力和修养方面,就更得依托于文本了。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其中听与说属于口语训练,读与写为书面语的训练。提高语文能力,在于多揣摩,多练习。多揣摩,就是多参照,多借鉴。但还得多练,才会熟能生巧。语文修养,有文学审美、文化积累及人文养成等。文学审美,在于陶冶性情。文化积累,是积学储宝,又有传承之义。人文养成,则可健全人格。语文的知识、能力、修养等要素既各有条理,又要有机配合,三位一体,才有助于语文的学习或教学。《世说新语》中记:“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语文学习或教学中,知识、能力、修养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逐层递进。由知识而能力及修养,才是渐入佳境。

三、语文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阶段目标

在不同年龄的学习阶段中,都不妨有一些目标的设定。比如阅读目标,虽说于文本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体现,但还是过于笼统的,因而有的文本可出现于初中,又可出现于高中。阅读能力的层级之分,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筛选、探究、鉴赏、评价等。这既是能力上的层级之分,也是目标达成上的区分。就目标要求来说,是不大一样的,也可谓由低到高。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低年级就不能M行综合与鉴赏之类,而是在目标上要定低一些。就历时性而言,是由低到高的;就共时性来说,又是并存的。其中关键,就在于要有一个合适的目标。再说作文,就学习的年龄来看,小学阶段能用表达方式写出片断即可。上了初中,则要掌握作文的文体写作,其程序依次是记叙文与说明文及议论文。比如初一写记叙文,初二写说明文,初三写议论文。写说明文时,可巩固记叙文。写议论文时,则要兼顾记叙文与说明文。但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作文应以记叙文为主,高中则以议论文为主,对应于思维,也有一个由感性趋于理性的过程。高中阶段的作文,文体训练上还得有些提升。比如记叙文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大致可对应于初中与高中的写作。有复杂的记叙文,同样也有复杂的说明文及议论文。比如说明的对象由事物转为事理,议论的论点有所深化等。何谓复杂,其实就是要有点提升,指导上才可避免过于重复。作文的三种文体可相伴教学的全程,但就是要分开梯度或层次来。

第9篇

一、研究生学术研究的贡献

作为高校重要的学术研究参与力量,研究生在高校的学术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让人欣慰。但是有些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诚信问题也让人深感不安。调查表明,研究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科学实验中的诚信缺失。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让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科学是最严谨、求实、不容搀假的学问,它要求研究者通过严格的研究方法和程序去发现新的科学现象或揭示科学规律,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科学实验。所谓科学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同观察一样,都是对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进行探索的基本途径,是获得创造性成果的一种创造或创新智慧。

在科学实验中,可以培养研究生正确的科学方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实验也是研究生撰写学术论文、完成研究课题的基础。研究生要以严肃、严格、严密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对待科学实验。但是,在现实中,少数研究生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违背科学实验的诚信要求,进行实验数据造假。

这些都是研究生在科学实验中的诚信缺失表现。

第二,论文撰写中的诚信缺失。撰写学术论文是研究生必做的功课。首先,论文是研究生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基础上具有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学术论文的质量,可衡量出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高低。其次,学子们数年求学,学得如何,以学位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衡量评价的形式。实际上,学位论文应该就是学子求学过程中学习学术研究、从事学术探索的成果结晶。学子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探索的成效和成果、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学位论文可以反映出来,所以学位论文是评判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三,中的诚信缺失。是对学术研究工作的总结,是传播和交流学术研究思想与成果的需要。研究生在过程中也有诚信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论文一稿多投。据笔者访谈了解,研究生为了提高的几率,常常一稿多投。有时也因为版方不能及时回复投稿信息,致使研究生误以为自己的论文没有被录用而转投其他刊物,结果也造成一稿多投。此外,也有研究生投机取巧,一稿多发。他们不改变文章的主要内容,将题目和结构稍为改变,或把这篇论文化整为零,然后以多篇文章出现在多本杂志上。

二、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归因

诚信问题无处不在。当前研究生存在学术不诚信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研究生自身原因,也有学术制度、社会环境等原因。归纳起来,有个人价值取向偏离、个人学术修养不到位以及学术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认识到这些原因,对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是有益的。

第一,个人价值取向偏离。学术不诚信跟个人价值取向偏离有着较大的关系。学术诚信是个人价值观念的外化,是学术行为主体依据道德意识做出合乎学术价值观的道德抉择的结果。研究生的价值观是社会价值观的“晴雨表”,表现出与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相吻合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信息交流畅通,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各领,市场经济的功利原则蔓延到学术研究这种非功利性活动领域,一部分研究生价值取向向个人倾斜、向功利倾斜,他们丧失对至高生活境界和崇高人生价值的追求,对待学术研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放弃了自身在维护学术诚信上的责任。他们过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偏重眼前的物质利益。在竞争的压力下与困难妥协,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之下淡忘作为学者应有的基本价值观和规范性要求,认为献身科学、吃苦耐劳、求真务实与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价值的实现相矛盾,置不准抄袭、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道德规范于不顾,在学术研究中不是匆忙轻浮、草率行事,就是放纵自我,随波逐流。

第二,个人学术修养不到位。学术不诚信,从根本上说是学术修养问题。学术修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术道德修养,一是学术研究水平修养。前者是思想修养,后者是理论修养。学术研究的第一特征就是它的诚实性和严肃性。因此,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要求研究生在学术领域中应该有着崇高、伟大的目标,自觉地抗拒“人的物化”的社会对自己学术修养的阻滞和侵蚀。在学术活动中遵从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求实,不抄袭.更不捏造事实,自吹自擂。良好的学术研究水平修养要求研究生具备进行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和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有着深厚的学术积淀、掌握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良好的学术修养是研究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研究和应用科学技术、发展自己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必要条件,是研究生在学术界立身处世的根基。

三、研究生学生诚信自律的重要意义

第一,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研究生学术不诚信行为的产生,危害了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种偏离。因此,开展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有利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偏离现象的产生或蔓延。

研究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研究生在学校的学习期间,应当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备了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能从己有的知识创造出新的知识,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符合时展的专业人才。对硕士生来说,一方面通过课程学习,掌握比本科生更为高深的知识,还要通过科研实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养成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应有创新成果的发表。

第二,维护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声誉。研究生教育主要是为学术研究领域提供优质人才,社会也对研究生寄托很大的希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知识创新的精英和维护学术公正的楷模。然而,一少部分研究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诚信缺失,使人们对研究生的能力、素质产生了怀疑。不诚信事件的屡屡发生,难免不使研究生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名声扫地。

第三,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对大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精神文明表现在许多方面,学风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现。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和扩大。由于研究生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其学术诚信与否,对学风、校风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无疑对大学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华民族一向把自律看作是做人、做事的根本。一个没有自制能力的人,难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在学术诚信教育中,“自律’,是指研究生依靠学术理性、学术信念和学术道德自觉自愿地发挥主体的意识、潜能的能动活动过程。学术诚信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即自己要求自己,才能最终内化入研究生的心中,成为个体的自觉自主的行为。所以,通过加强自律教育,使学生的行为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术行为,做必须做或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学术诚信自律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善超.当前我国科学道德建设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2004.

[2]史孝强.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研究[D].武汉:中国科技大学,2007.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