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数学教师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2: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数学教师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数学教师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喜欢数学 体会数学 享受数学

摘要:数学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20多年的光阴已经悄然落幕,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感到很荣幸也很自豪。回顾20多年的教育历程,想说的话太多太多。当然也包含着本人的些许经验与教学方法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的诸多感情,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它作为一门反应人们思维与智慧的学科,而且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并且,它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一能离开数学。著名数学家陈省身也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数学好玩”,勉励青少年学数学、爱数学,为中国成为世界数学大国、强国做出贡献。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知识,引导他们去喜欢数学,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是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小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比较单一的思维与单纯的内心,此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当做是一种享受,体会数学带给他们的快乐,真正意义上欣赏这一门学科是我的一贯宗旨。

其次,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与课堂上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到数学教学中的工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以及一些贴近课本的练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2篇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择我任教的江苏省射阳实验中学的初一(11)班、(14)班,两个班级为平行班,均有60人,共有120人被试。两个班级人数、性别以及原有的兴趣水平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成绩没有明显偏差,数学教学所采用的教材和教师均相同。

(二)研究方法

初一(1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情景教学模式,极力采用创设有效数学情境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数学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探究;初一(14)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有效性通过两个方面来评价:分别是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兴趣水平。第一次对比是在半个学期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通过期中考试测试,第二次对比是在整个学期结束后,利用期末考试进行测试。成绩测试和调查在内容、时间、方式上相同。数学学习成绩通过数学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数学试卷,并且用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阅卷。数学兴趣水平则通过我自己设计的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来测试。此表根据初中学生特点共设计了10道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以及数学课的兴趣,对数学及数学作业的态度,学习数学的焦虑程度。被调查学生根据题中所叙述的内容与自己的相应情况,按是否进行判定,分别赋分值1或是0,通过累计总分,来反映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变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在完成期中和期末两次数学考试后,统计两个班级的考试成绩。分别从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从两次考试前后成绩整体来看,每个班级的成绩均有提高,可能由于试卷难易度的影响或其他原因导致。第一次测试结果说明:经过半个学期的不同方式的教学行为的实施,两个班的平均分成绩已经开始有差别,及格率和优秀率也开始有区别;等到整个学期结束后,第二次测试结果,已经可以发现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无论是平均分,或及格率和优良率的对照。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创设情境教学的实验干预以后,实验班的成绩大幅攀升,明显好于对照班,创设良好情境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非常有效。

(二)数学学习兴趣对比分析

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入学时学习水平和兴趣水平相对均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发放《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实验班60份,对照班60份,指导学生填写并且全部有效回收。测试卷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评判,累计总分后求平均数,以此反映检测学生的兴趣水平的差异情况。测试结果显示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显著差异。期中阶段,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开始优于对照班,到了期末阶段,实验班的学习兴趣已经明显好于对照班,并且兴趣提高的幅度也高于对照班。因而可以认定经过一个学期的情境教学试验后,实验班的数学兴趣水平显著提高。

三、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很受学生的喜爱,教师更应基于情景教学理论,投入时间和精力,开发高质量的有效数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促进教学质量,寻找提高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学行为有效性意识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教学行为过程中,应当具有有效性意识。教师应该具有“学习时间有限”的意识,也就是说,提高初中生学习有效性不能单独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意识,提高时间效率的观念,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不是去占用学生很多额外的学习时间,而且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的利用效率上。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教学时间与学生主动学习时间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创设有效情境教学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媒体信息等手段,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的精力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目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以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有的放矢;要难度适宜,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挑战性与可及性,做到能激活学生自主思维,同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起主动学习的动力;要注意各个学习阶段,向学生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要具有新意,既可以满足不同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保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激发学习主体能动性

新课改指出,数学教学应由重“教”转向重“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学”。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激发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作为教学行为的目的之一。初中数学教师授课过程中应具有灵活性,照本宣科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应改变“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角交给学生。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教学过程气氛宽松、自然,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将自己的想象力、语言能力、思维力参与进去,教师不断改进授课方式,使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上,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创新与信息化

第3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性教学课堂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而实现有效性教学的主要路径就是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本文简单论述了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创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创新措施;有效实践

新课标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仍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教师不断进行思索、加强。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进行探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和实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现状

1.教研活动没有体现出教学特色

事实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是普通高校或是中专院校毕业的,所以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式也都是延续普通高校或中专院校的教研形式。对此,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多数以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为依据,很少涉及实际的数学实践以及“以学生为本”来开展教研活动,这很难体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特色。

2.对教研活动的投入不多

现阶段,大部分小学都没有建立专门的教研活动教室,也没有设立专项的教研经费。这就使得教师缺乏合适的场所进行学习,从而很难进行小学数学教研,获得创新与实践。

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1.创新教研内容,进行有效教研

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都是以“走过场”为主,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因此要开展实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目标,就必须对教研内容进行创新。首先,在进行教研之前能明确教研活动的主题。其次,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对于部分细节问题要慎重考虑,将教研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都一一进行分析。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乘除法”的教学研究时,部分教师很难向学生详细分析这一知识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而在教研活动中,全体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加深教师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从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这一知识内容的教学。

2.改革教研模式,开展教研活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研模式都是以分散式教学方式为主,并没有体现出教研活动的集中性原则。在创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时,构建专门的数学教研活动小组,对小组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对小学数学备课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此改变传说教研模式。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加减法”的教学研究时,学校要鼓励该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选出教研活动小组的组长,让组长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进一步增强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比如,教师在对等腰三角形进行教学时,直接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概念并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该项知识。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教研组长要及时对该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引导教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改革,促进小学教研活动更好地开展。

3.结合课例分析,实施教研活动

一般来说,课例分析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是借助观察手段和诊断手段,对特定的教学课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从而得出合理的教学评价,并以此作为依据,寻求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教研活动新模式。课例分析式教研活动的实践对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的含义,紧扣新课标教学的要求,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更好地进行。在课例分析式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倡导自主探索、全体交流的教学活动模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第4篇

本研究的目的欲在了解数学名师的教学发展影响因素。由于数学名师在学校的比例很低,因此适合使用质性方式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受访者叙述其专业知识所形成的历程以及所做的选择,并且辅以社会文化以及质性角度探讨,了解中学数学名师专业成长脉络以及经验的意义。为达研究目的与回答问题,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探讨及个案访谈方法,收集资料与分析。结合文献探讨与访谈,我们发现,中学数学名师的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首先重视教学经验累积,并且他们注重审视这些经验,制作教学档案,探讨如何改善教学,这促使教师本身教学专业知识与基础的增长。很多教学名师认为,教学根基于经验,应时刻反思这些教学经验,并且认为教师本身的反省教学能力最为重要,通过自己的反省、思考,可以有意识地探讨如何去塑造一位优良教师的目标,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另外,有其他教学名师影响,可获得有效的教学知识与教学评价标准,这可以确保自身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谋求改善教学。教师的班级经营能力是一项辅助教师教学改善的重要因素,因为有良好的班级经营管理为基础,才会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可能。教师也应该利用可以评价教师的制度或方法,了解自己的教学缺点,才能改善教学。在考虑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时,可以尽量掌握这些原则,以提升教师专业的改革效率。

二、数学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建议

针对本研究的发现,提供下列几点建议:

1.鼓励数学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

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以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教室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2.鼓励数学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

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了自我反省的意识,才会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3.活用数学游戏与竞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活动中充满了好奇、猜想,让学生学习兴趣在好奇与猜想中发展,成为持续、恒久的钻研能力,教师就需用更加有趣的方式刺激学生产生好奇,产生内在的动力。例如,在进行转盘游戏“谁转出的四位数大”时,教师可选用抽牌的方式,让每组学生在参与竞赛中感受到公平的真正内涵,那便是成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也伴有一定的智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会最大限度地张扬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应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致观察,发现人才的热情。

4.鼓励数学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班级经营的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5.应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

第5篇

1.1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较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讲故事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意将数学问题穿插于故事中,应用故事教学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深刻记忆,这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回想、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素养。

1.2发挥教育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学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故事寓意及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灌输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2故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2.1注重故事的选择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故事对小学生的影响力巨大,须注意对故事的选择。对小学阶段故事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同时还要有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及终身发展。例如《葫芦兄弟》、《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这些故事中都含有与数学问题相关的数字,教师通过选择这些故事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不仅与学生特殊的心理各年龄特点符合,同时也能帮助小学生分清善、恶、美、丑,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将数学问题融入故事中

讲故事既然当做一种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有效将故事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故事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故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一年级加减法(10以内)的教学过程中,若简单地对学生描述“2+5=7”或“6-3=3”,然后便要求学生记住,然而这种方法不能帮助学生理解,自然是很难记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应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数字融入到故事中,以加强学生的理解,便于深刻记忆。

2.3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

在教学中引入故事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式时,应注重把握故事的讲述时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故事时,应结合教学课程的进度,适当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且不能占用一节课中大部分的时间甚至是整节课的时间来讲故事。以免学生太过于关注故事,而忽略了学习。同时,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灵活运用和变换故事,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与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该课时应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或将故事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教学等)展开教学。而不是每节课都运用同一个故事、同一种教学方法,以免不能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

2.4注意故事的创新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故事时,可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征,对故事有所创新。如一些故事过于深奥、冗长,教师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故事进行整理、改编,最后转化成一个简短精湛、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小故事。而有些故事则因其普遍被讲授而失去了新鲜感,致使学生提不起兴趣,难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教师则应注重对故事进行创新和改编,对传统的故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小结

第6篇

整体教学与传统的专题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相比有所不同,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向小学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数学视野,摆脱小学数学教学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使小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整体教学其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整体性,二是学习的整体性.知识整体性注重将小学教育学知识、教育科研方法、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学论以及心理学知识做一个整合,将其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形成全方位的数学网络知识结构,将小学数学知识、学生与教学三者视为一个整体,合理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传输给小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结构.而学习整体性,则是在教学中将班级小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以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探讨,而后结合学习材料及小组探讨经验,从而整合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资源,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及实践经验的有效整合,从而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理论,培养其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整体教学的实践

1.选择典型的数学课题

在小学生数学整体教学中,选择教学的数学课题是尤为重要的,在课题选择上要选择典型的,浅显易懂的题目,且题目要符合老师课堂上所要讲解的数学知识,要从小学数学理论、核心概念等多方面出发,老师在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数学题,既要向小学生传达数学概念,又要培养小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比如说老师在小学数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的数学题,“假如有两个长方形玩具,其周长相等,将这两个玩具命名为A与B,若A的长宽之比为3∶2,B的长宽之比为5∶3,那么A,B的面积可以为多少(答案不唯一)”,之所以选择这一数学题,是因为其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小学生不用过多担心说错答案,其次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小学生多面思考的能力.

2.选择有趣的课程材料

小学生数学教学的课程材料可以分为成绩评定标准、数学学习内容与目标、研究性数学知识框架及相关资料,对于课程材料的要求以这三方面内容为依据点,从中选择较为有趣的课程材料,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老师在整体教学中要把握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实现数学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性格特征有效地开展整体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为小学生提供全面化的数学知识导向,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的知识点,这样引领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小学生自身形成独立的学习观念,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为以后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评定小组学习成绩

在整体教学中设立各小组进行分组学习有利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对各小组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能够促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可以通过两方面对小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一是评价各小组讨论数学知识的整体表现,将其评定总分设置为50分,主要从数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课程材料的全面理解、与老师的配合表现及其他小组提出问题后的回答积极性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每项评定分都为10分.二是评价老师教学设计的成果,评定分也设置为50分,主要从创意课程材料的选择、教学过程中是否按照教学目标来实施、教学中对重点知识的把握与讲述、教学方法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同上也为10分,对老师及小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分析他们在小学生数学课堂中的表现,可以清晰地了解老师进行整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教学,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实现整体教学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学习的整体意识.

4.注重交流与合作

老师在小学数学中要注重与其他老师及小学生的交流.与其他老师交流可以吸取数学教师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丰富自身教学技巧,与小学生交流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看法以及其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整体教学的关键.

第7篇

使用PowerPoint、flash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将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借助于图像、动画、视频等效果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整个概念产生的原因、概念的使用区域、概念的理论基础,以及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例如,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不是很了解,很多人都搞不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是怎么形成的。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是采用三角形的特性来推导。但是,因为推导的过程复杂,且每一个概念在推导的过程中都要重复进行,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而且枯燥无味。这就直接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解题。本人在授课过程中,先将每一个判定理论使用幻灯片制作出来,并采用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分步骤展示,让学生了解其推导原理。然后将几种判定结合在一起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找出判定的实质依据。在学生对于这些判定标准有一定的认知之后,我又用flash对于三角形的构成因素、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能够让学生对于三角形有一个更为形象的认识。然后结合前面所讲的知识以及推导的过程,学生会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明白这些理论的成因以及判定标准。最后,再通过实践教学课,将现实生活中使用到全等三角形的案例采用图片、动画、视频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是空洞无用的,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鼓励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掌握如何采用数学思维模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师生互动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每一个都或多或少的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现在的初中生更是对网络充满了好奇。现在很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很多家长也谈网色变,真正的原因还是大家没有真正利用好网络这一现代技术。而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发挥网络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也成为了初中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笔者的建议是制作专门的学习网页,将每天的授课内容及课堂作业上传至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做题,并且在网页上实现实时的互动,保证学生在解体过程中能够实时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同时也能够开展学生之间的讨论。这样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主动、投入,而不会将作业简单地看成是一种任务。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老师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及时的掌握了学生解题时的状况,能实时地给予建议与引导,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老师还能将当天的授课内容及下堂课需要预习的知识放在网页中,要求学生复习和预习。通过相应的管理程序掌握学生复习和预习的时间和状态,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适时地调整教学的进度,真正地做到符合学生实际。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

同时,QQ小组讨论、视频会议等功能也可以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最近兴起的微信也应成为教学环节的重要补充。这些新兴的网络资源对现在的初中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这些手段的使用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这些网络资源也可以帮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8篇

一.情感对美术活动作用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把教育评价分为三个方面,即三个纬度:认知纬度,情感纬度和动作技能纬度.而在这三个纬度中、情感纬度往往被忽视.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良好的情绪使一个人的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施展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为获得某种成功而相互鼓励.为师者应创设学生间为他人的成功而热情鼓励的氛围,当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某种成功,如出色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成功地创作、在课堂上有明显的进步时,不仅受到老师,还受到同学们的赞赏,这无疑是积极情感的积累,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友情、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幼儿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很低,他们喜欢什么就要什么,心里有什么嘴里就说什么,所有的情绪、情感都可以从表情上表达出来,现实的情感是不需要用绘画这种复杂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的。但我在美术的领域中,不能缺乏情感教育,在儿童绘画中,情绪与情感在儿童绘画中起决定因素。在潜意识情感对儿童绘画的中,儿童是画他们感觉到的东西,而不是他们知道的东西,图画是儿童的情绪、潜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的一面镜子。只有在情感智慧的带动下,才能深入地感受心灵的呼唤,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欲望积极评价,巩固情感情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此,情感激活在幼儿美术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二、运用情感激活童心进行美术创作:

(一)从感受中得到表达再从感受中激活童心

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单一的,是相当复杂的。由于我们大脑各种功能的整体发挥,感知、理解、想像、联想、情感等活动此起彼伏、相互联系、彼此促进,就形成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如在《认识色彩》活动中:1.孩子们观察各种颜色,体验不同颜色的感觉。2.大胆表达。3.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它画在心形里。4.说出自己对这种颜色的感觉。结果心的色彩五颜六色,孩子们说:橙色代表太阳下山的时候,天蓝色是在海洋里游泳的感觉,土黄色代表紧张,黑色是大地,粉红色感觉在雨中散步的浪漫。我问:“什么是浪漫呀?”“不知道。”虽然孩子对词义不太清楚,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感觉与理解。

(二)从感受联想到迁移表达激活童心

审美过程中的联想和想像。审美过程当中,由于审美者面对的是很富有吸引力的、启发性的一种美的形象,所以呢,会自然地唤起对事物的种种联想和想像。这些联想和想象是在对审美对象有所感受、有所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反过来又会加深感受和理解。如在《情绪脸谱》美术活动中:1.引导孩子感受当时的心请,找一个表情去表现。2.把当时的表情与脸谱的画面联想在一起。3.迁移变化创作成各种各样有趣的脸谱。虽然以成人的眼光看不出所以然,但孩子们能清晰地告诉我:这是奇怪、开心、气愤等。这证明幼儿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三)以感觉反思表达诱导思维激活童心

在美术活动中运用情感智慧为激发点,不但能开拓艺术题材的空间,体现美术与情感的关系,有效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关注儿童心理状况,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因此,该研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术。在制作《贺卡》活动中:我们注入了这一思想:1.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孩子们感受往日亲人对自己的关怀。2.想想自己是怎样关心亲人的?3.做一张心意卡表达对亲人的祝福。结果卡上都写满了祝福语。

三.激活童心启发、诱导幼儿的创作激情

第9篇

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即是指遵循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描写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综合的观察,并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方法对具体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深人的探索与研究。以下,仅以科学观察所描写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为例。有经验的画家在创作之前就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了整体而综合的认识与感受,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艺术想象、构思与具体创作。反观,我们的美术特长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对所描写事物形成整体认识时就已经下手进行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其后果只能是看一点,画一点,既丧失了作为创作者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失去整体认识的同时,无法真正确保素描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要明确所描写事物所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人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就可以轻易忽视所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素描学习的个性化发展

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及影响,部分美术教师往往倾向于依据美术专业考试的内容与标准展开教学,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并将所谓的“素描考试技巧与秘籍”一一灌输给学生。如此,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及个性的发展,致使同一主题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画风与创作风格都趋向于一致。这不能不说是美术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素描是一项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拥有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感悟,并以美术专业法则的形式充分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素描创作过程中作者必须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将自身对于所接触事物的影响与感官感受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自我变形、个性化表达予以高度肯定与重视,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与规律之后,鼓励他们尝试依据自身的主观喜好与情感态度进行创作。这样既能充分尊重学生在素描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可以促使最大限度上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艺术创造力,从而为其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优秀素描作品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