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空乘实训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2: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空乘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空乘实训总结

第1篇

一、明确实训实习的目的

安排数控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地掌握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典型零件、常规工序的数控机床加工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并能达到中级或中级以上的水平。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⒈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开始实训时先进行为期两天的入厂教育,主要内容是尊师教育、安全操作教育、文明操作教育、实训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学习方法教育,擦机床训练、打扫车间卫生训练、工量具摆放训练。通过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⒉因材施教

“包教,包会”,确保每一个学生达到基本标准要求,对于极个别差的学生,如果在规定的实训期间内达不到要求,允许随以下的班级训练达到要求。同时为优秀的学生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高级工考试。

⒊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训练时间

实训教师克服机床品种繁杂,操作方法不一样的困难,尽可能的多安排机床供学生训练;同时尽可能延长实训时间,每天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都有实训,周六、周日也从不休息。

二、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

⒈实训教材的编写

我系实训中心现有台能正常使用的数控机床,共种不同的品种和型号,各自的操作方法均不相同,市面上没有任何一种教材合适我系设备情况,这就给实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为此,我中心老师经过艰苦而紧张的工作,终于在本学期实训开始之前完成了本共万字的讲义编写任务(其中有本为习题册、本为《入厂教育》手册),其中实训中心主任孙连栋老师一人完成本共万字的编写任务,实训教学第一次有了合适的教材,彻底结束了口述指令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实训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

⒉高起点设计训练目标

此次实训跨跃了用蜡模、尼龙棒加工的阶段,直接用铝料加工;训练题目难度按中级工设计。学生加工零件的精度高于部分机床的定位精度,为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⒊新老结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在此次承担实训任务的名教师中有名教师是第一次承担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他们能够克服老师少、设备系统繁多的种种困难,并虚心请教老教师,很快进入角色,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出色地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

⒋实习成绩的评定

为调动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实习效果,本系对实习学生的成绩评定分为两部分:

一是实习期间,由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加工情况做出鉴定;

二是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完成的实测验进行评定,用百分制打分。

两者的结合最后形成学生实习的期末成绩计入学生学籍登记表。

三、实习教学取得的效果

、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力的促进了我系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系为适应学生的实践需要陆续增设与调整了一系列课程,受到了同学的欢迎。

、实习教学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数控中级工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同学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后继课程(如和毕业设计)和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在每期结束后,我们都做了认真的总结和反馈。大部分学生对我们安排的实习表示了满意,对任课教师也给予了很好的评价,但学生普遍也反映出一些不足。根据我们现有的情况,目前我们存在不足有:

⒈师资队伍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们正式编制的实训教师只有人(名去读研的教师未计算在里),而本次参加实训的学生有人,现在的师生比是:,与我院提出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的到年在校生师生比:的这一要求还相差甚远。学生人数多在实训期间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且出现的问题往往各式各样,带课教师不可能一一加以解决,这样的话就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大,对我院的声誉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⒉设备太少,机床种类的数量严重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实习要求。

目前,我中心共有台数控机床,其中有台数控机床已不能正常使用于教学,处于淘汰状态,另外台暂时不参加实训教学,所以实际上参与教学的只有台,学生采用班倒,这样的话平均下来~名学生共用台机床,加之学生参加实训的时间短,辅导的教师少,再者,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数量和班级学生人数又有严重的不平衡,如此一来,我们的实践教学的质量不能进一步得到加强。

⒊设备品种太繁杂,一个教师要掌握~个系统和机床,不利于教学。

目前,我们有台数控机床,其江西系统数控车床、台系统数控车床、台系统数控铣床、台南通系统数控铣床、台华中系统数控铣床、台系统加工中心,面对如此繁杂的系统和机床,加之我们的教师过少,每种机床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掌握一种机床的时候对于另一种系统的机床不能做到精通,只能是尽力而为,如此一来不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⒋我系实训教师待遇太低,课时计算办法不够科学,不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所以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院领导也对实训教学环节给予了很大的重视,对我系的实训教学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实训教师作为实训教学环节的具体执行者和参与者,在待遇方面与理论教学的教师待遇不能同日而语,这样容易造成情绪的不稳定,更不能提高实训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系的实训教学的性质、特点与其他系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我系的实训教学的特点是分散型教学,一个老师不可能同时带很多学生,学生一多,就会出现“放羊”现象,这样一来,教学质量无从谈起。因此,实训教学的工作量应该改革。比如,课时工作量计算办法不按学生人数的多少来算,而是按照教师指导的时间乘以一个系数(比如或)来计算,只要有一个教师带实训就算一份的工作量。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普通机床以一名教师指导~人为宜,数控机床以人左右为宜。这样可以较好的保证教学效果。

第2篇

关键词:空中乘务;形式;发展

一、空中乘务专业的建设

(一)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确立目标

对于当今世界大发展,各种行业之间的竞争,航空公司之间也有很大的竞争,给空乘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和学生的就业也带来的较大的冲击,但中国航空的发展,空乘专业的前景还是一片光明的。在航空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飞行人才、机务人员、空管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空乘人员。但是由于现在的各个航空公司之间的不同差异,课程不能实现统一化,学生就业就不会形成统一的规定,师资队伍素质不能适应专业建设需要,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就会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二)确定校企合作模式

自这个专业开设以来,已经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乘务人员,但是这并没有满足现在对空乘人员的需求。这个专业相对来说比较特殊,它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所以在招收学生的时候,可以有航空公司的人员和学校的人员一起来招收学生,严格按照空乘人员的要求来找收学生。

校企合作可以是学生从录取到就业一条龙的过程,学校建立以航空公司企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企业直接面向学生招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发展,也保障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三)与民航企业合作,保证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

几年来,学校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条件也日益完善,目前学校里建有好多专业实训室,供学生们实训,但实训不同于实习,实训毕竟是在自己的学校进行的,而实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经验,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都能想到各种办法去解决,而不会手足无措。选择与民航合作,增加了学生的实习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师生之间的相互结合

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不仅对学生有利,对老师也有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教师要进行相关培训,包括参加民航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到相关航空院校及空乘培训基地进行学习与交流。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在自己不懂的时候要及时向教师提出问题。

二、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旅游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人们在选择交通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选择飞机出行已逐渐成为人

们的第一首选交通工具,所以,对空乘服务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严格控制,把好生源质量,专人负责,拓宽就业渠道

由于航空条件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自身条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形象好,气质佳,有才艺,会外语,身体健康等,所以在招生的时候,要严格把好关。

(二)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管理上,在第一年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参加考试,成绩必须合格;其次,在第。年的时候就可以去航空公司实习,但要按时缴学费,在航空公司的初始训练上需要合格,而且需要有上机资格证、空乘人员飞行执照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不能通过考试而拿不到毕业证,也不会因为要考试而请假了。再次,与航空公司合作办学,成立培训班的教学模式。

与航空公司合作,可以真正意义上的把合作办学的道路开拓出来,在招生时,可以和航空公司一起面试,按照航空公司的标准来选拔考生,如果出现这种办学模式,学生的校外实训也将迎刃而解,同时也可保证在招生时,学院的空乘专业也将会有竞争力。

(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更好的额培养人才

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强化职业素质教养时,特别是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外语要求是英语要达到最好水平,计算机要达到。级水平。专业教师要研究教材,在现有的基础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旧的知识进行充实、完善。

三、总结

空乘专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它对人员的要求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在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它是新兴的专业,没有经议案可以用来灿口,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来向前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会存在不少问题都需要我们去一一的克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是今.对南航空姐大赛的反思[J]. 中国民用航空. 2010(07)

[2]刘是今.对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 2010(07)

[3]牛晓斐.空乘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 2012(11)

[4]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3(06)

[5]邓翔宇.空中乘务专业基本介绍[J]. 山西教育(招生考试). 2012(04)

第3篇

热词:统编教材 专业出版 民航行业

当前,各行各业对高质量、“订制式”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解决人才的适用性和专业性问题,一些专业水准高、实用性强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的行业统编教材得到大力开发和推广,其中,有些优质教材还实现了“墙内开花,内外兼香”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受众的广泛好评。在诸如“指定教材”“推荐教材”“规划教材”等各种教材名目的激烈竞争中,行业统编教材因其定位精准、实用性强和不可替代性而独具特点和优势。行业统编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于行业发展,满足行业特色人才需求而组织业内人士统一策划、编写、审定、出版、管理和评价的教材,从而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提高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在集中和优化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行业统编教材也为整个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提供了相对统一的参照尺度。

鉴于以上思考,我社依托民航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民航行业学科建设的迅猛发展,于2011-2015年在民航特色专业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选题方面进行深耕细作,推出一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践类教材。回顾整个策划出版周期,我们始终不忘,紧紧依托民航行业发展,准确把脉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切实做到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工作真正服务于民航行业发展。

一、全面调研民航统编教材市场――结合行业发展,先从空管专业着手,分步骤实施

由于行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和出版涉及整个行业的需求,在最初策划阶段尤为审慎,首先开展全面市场调研,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全行业发展来看,近些年来,中国民航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速度惊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人才需求巨大,人才缺口矛盾突出。而且在行业发展的带动下,民航院校的发展速度和招生规模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为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创造了需求旺盛的机遇期。从民航院校建材建设情况来看,民航教材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数量大幅度增加,教材质量不断提升,教材专业门类更加丰富。但就民航每一个特色专业来看,诸如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专业的选题规划数量和教材建设成果并不均衡;而具体到每个院校,其教材建设和开发重点又各有侧重,造成优势资源分散,对于人才培养的模式缺少细化的标准与衡量尺度。而开发、编写和出版民航统编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克服校本教材或自编教材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并能够汇聚各院校的优势资源和最新成果。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为少走弯路、及时总结经验,就整个策划阶段而言,我们结合行业人才培B需要和民航特色专业教学特点,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首先采取先从某一成熟学科开始,先期完成后,视市场反馈情况再开始进行其他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经过综合考虑,确定先从民航学科发展比较成熟的空管专业开始着手。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都在开办空管专业,而且招生量逐年稳中有增。此外,空管也是民航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其签派员被称为“不握操纵杆的飞行员”,从业人员数量可观。这就为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的编写、使用和推广提供现实基础。

事实证明,“空管先行”、分步骤实施是正确的。民航“空管专业统编教材”于2012年首次推出,作为民航教育史上首次具有自己行业特色的专业统编教材,在业内获得很大关注和引起广泛响应。

二、紧密结合民航行业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作出总体策划

在“空管先行”的带动和启示下,我们在飞行、空管、机务、空乘、运输、机场、安保等特色专业的选题方面进行挖掘。为保持整个策划工作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组织民航行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坚持以现有各类相关教材为基础,兼顾区域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现状,结合民航行业新技术、新成果,力争编写出针对性强、实用面广、统一规范、便于使用且品种相对齐全的民航行业统编教材。具体落实如下:

1.注重区分学历层次,分类建设民航特色专业本科/高职教材

从民航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来看,主要以本科教育和普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兼顾中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在民航特色专业统编教材编写过程中,在以提升教材质量为核心的前提下,我们注意区分本科教材和高职教材“质”的不同,亦即文化程度的差异,高职教材不再是本科教材的简单“压缩版”。

例如,机务专业统编教材首次推出适用不同教育层次的系列教材,分为“机务专业本科适用”和“机务专业高职适用”。正是这种对于教育层次的精准认识和细化把握,机务专业统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紧密结合民航机务专业本科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在教材编写上各有侧重,机务专业高职教材在编写原则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理论知识以“必需”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实际操作技能。比如,《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维修与实训》作为机务专业高职教材,通过大量的实训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民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的基本安全常识、标准维修操作规范和维修工作基本技能。

2.勇于创新,积极开拓新兴发展专业教材建设

当前,我国的民航安保工作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已经形成机场公安、地面安全以及空中安保三大安保领域,十支安保力量以及七八万安保人员的规模。此外,为满足民航安保人才培养的需要,民航院校也纷纷成立了机场安检、空中安保等专业。伴随着我国在机场实施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引进更先进的安检设备,对航空安全保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航空安保人员成为很多高等院校要思考的问题。而教材和资源匮乏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无论是实践部门还是院校教育,都急需一套涵盖增强航空安保系统的认识,介绍国际、国内民航安保法律法规,提升航空安全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的系列教材。

在此背景下,民航安保统编教材经过全面、系统论证,组织民航五大院校骨干教师参与编写本套教材。这些教材的系列出版不仅开创了安保教材的编排体例和编写风格,为民航安保人才培养提供有益支撑,而且从长远来看必定能为民航安中安全保驾护航。

5.对于社会关注高、参与性强的学科教材,注重增强行业特色和系统建构,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在近几年空乘职业受热捧的驱动下,社会上不少出版社涉足空乘教材出版,并以各种名目参与图书市场竞争。其中,不乏优秀教材涌现,对空乘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发现,有些教材由于作者并非民航从业人员,对民航工作流程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很全面,致使教材的“民航特色性”不足、系统性不强、专业性缺失,直接进入民航课堂教学显得“水土不服”。而此次空乘专业统编教材的开发、编写立足民航五大院校,以“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由民航院校扎根教学一线的空乘培训教师和航空公司在职优秀乘务员共同承担教材的编写,围绕空乘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来设计教材内容,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更加贴近职业岗位需求标准和社会需要。包括《民航乘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民航服务心理学――“理论・案例・实训一体化”教程》《民航服务礼仪》等教材。其中,《民航服绽褚恰贰斗苫客舱设备与系统》还人选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4.着重优化教材结构,适当增加案例教材和实训类教材的比例

第4篇

关键词:空乘专业 学生管理 精细化

1 空乘专业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中国自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跨越,国内各航空公司的竞争日趋加剧,民航业的竞争一则是公司拥有机型、设备等硬件的竞争,一则是公司软件——航空服务的竞争,各航空公司对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航空服务人员——空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空乘人员培养的摇篮——院校空乘专业,为与企业需求接轨,对空乘学生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空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其跻身于民航业的重要基础。

在民航院校或地方院校的空乘专业,为适应民航业对空乘人员高服从、高纪律性的要求,对空乘学生的管理要求也是半军事化管理,但不同于军人的高度统一、粗放式管理,空乘专业学生的管理要关注于学生成长的各个细节,从学习到生活,从行为规范到着装修饰,可谓细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而,精细化管理逐渐成为空乘学生管理的需求和重要管理手段。

2 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精细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之一,在企业管理类著述中已多有研究,但借鉴为学生工作的管理方法,现在尚处在探索阶段。

精细化管理,有顾名思义,就是追求“精”和“细”。空乘专业精细化管理应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以精心的态度,精心的过程,落实细节管理,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规范管理的科学提升的方式。

因此,精细化管理内涵应包含:一是“精”,即对空乘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坚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要切合实际,重点工作重点做,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立竿见影出效果。二是“细”,即空乘学生管理工作的覆盖环节要全。需要具备一套完整而又详尽的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的另一方面含义是要“小”。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三是“化”,即管理工作要制度化,管理制度内化为师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重点强调把制度落实要到位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空乘专业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实施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①数据化原则。强调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分析、用数据要求、用数据检验。②程序化原则。程序化管理是把工作事项或任务沿纵向细分为若干个前后相连的工作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然后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③操作性原则。其就是使制定的规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对实施过程要有措施,进行监控。④标准化原则。其就是要统一学校中各类管理活动的标准,这是做到规范化的核心内容和基本保证,是实现操作性的前提条件。标准化体现了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克服管理的随意型和无序性。

3 实现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内容

结合行业需求及空乘学生的特点,对于空乘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内容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诸多方面,以空乘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全面提升空乘学生的综合素质。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空乘学生职业形象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空乘是民航的窗口,空乘人员除与其他服务行业人员一样具有娴熟的服务技能外,还需具有良好的外在形象。空乘专业对学生形象管理通过两个方面:一方面招生时严把形象关,把符合空乘形象要求的学生招进来。另一方面,对于在校学生,学校着力于塑造其职业形象,通过特色课程培养职业气质。对于空乘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除开设特色课程,如形体、空乘形象塑造、空乘职业礼仪等课程进行专项训练外,在对空乘学生的日常管理上也时刻体现出对空乘学生职业形象的要求,利用精细化管理,对空乘学生的着装(包括衬衣、外套、领带、领结、鞋袜、学员牌)、仪容仪表(面部、头发、化装、手和指甲、饰物等)、形体仪态(包括站姿、走姿、坐姿、鞠躬等)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化的规范和要求。

3.2 对空乘学生行为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对空乘学生行为规范的精细化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礼仪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要求空乘专业学生以现代礼仪习惯要求自己,学用“十字”文明用语,尊重老师,待人有礼,见到老师、学长要主动停下礼让,让其先行,并面带微笑,向其问好。在教学楼走路轻,说话轻,不影响其他班级教学。在校园,不追逐,不打闹,不喧哗,举止端庄。在食堂就餐注意礼让、排队。

3.2.2 学习纪律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空乘专业学生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和规定,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进入教学楼自觉接受检查人员检查,保持课堂秩序,尊重老师,主动学习,爱护卫生和教学设施,遵守考试纪律和考场规定。空乘专业学生如因事、病等请假需根据请假时限向辅导员、系部、学院申请,并填写请假申请单。

3.2.3 住宿纪律规范的精细化管理

空乘专业学生在校住宿期间必须遵守宿舍的相关住宿规定,按时作息,在宿舍区注意个人礼仪,尊重管理人员。爱护宿舍物品,保持宿舍卫生,宿舍管理人员及辅导员每日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考核。

3.3 对空乘学生安全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空乘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遵守学校的相关安全规定,注意个人人身安全。上实训课时要听从教师指挥,严格按照规章程序操作。在校统一作息,不得私自在外留宿或晚归。节假日需回家的学生必须填写《节假日外出申请单》并由家长确认,回校时向辅导员销假。学校鼓励学生购买大学生社会保险,无论在校学习或其他时间出现意外受伤情况,均可向保险公司索赔,减少学生的经济损失。

3.4 对空乘学生道德教育的精细化管理

教育应该是先育人再育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将学生教育成为思想健康、道德高尚的人,因而道德教育在高校教学中尤为重要。空乘是在高空密封的场所与乘客打交道,肩上承担着乘客安全的重任,因而,空乘学生的道德教育更显重要,只有具有良好的品德、全心全意为客服务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胜任空乘这个职业。根据职业需求,对于空乘专业学生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遵法守纪、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自理自律、服从管理、吃苦耐劳等方面,道德教育要从从细处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空乘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好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的高层次服务性人才。

4 实现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内容涵盖了空乘学生培养的诸多方面,但如何将这些内容付诸实践,还需要有较完备的实施方案,针对空乘专业特点和相关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可使用如下方案保证精细化管理内容的实现:

4.1 建设质检队伍,实行标准化考核

精细化管理强调标准化、数据化,精细的管理内容需要切实的操作作为保障。为此,学校可以系部或班级为单位建立质检部或质检小组,由教师牵头,成员由学生组成。质检工作任务是对空乘学生每日的仪容仪表、礼仪规范、纪律遵守、宿舍卫生、道德规范进行巡查,依据各项标准作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系部和辅导员,督促整改,并将各项考核成绩计入学期学生操行成绩,作为空乘学生航空面试的品行成绩的重要参考。

4.2 实行名牌制,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

为了培养空乘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和个人素养,除每日的质量检查外,还鼓励全校师生对空乘学生礼仪及行为规范进行监督。空乘学生实行名牌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在胸前佩戴名牌,按照空乘学生管理要求,空乘学生在校园行走时遇到老师和学长必须主动微笑问好,如有学生没有做到,教师和同学可以要求看此生名牌,并向系部反馈,系部质检人员据此扣减此生的礼仪规范分数。空乘学生在校园内如出现不规范行为及违纪情况,全校师生也可以依据名牌向系部举报,系部及时作出处理。以此,建立对空乘学生全覆盖监督体系,有利于空乘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

4.3 实行辅导员负责,落实层层责任制

空乘专业实行班级辅导员负责制,空乘各班级均配备辅导员,辅导员对班级工作全面负责,各项院系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均在辅导员处落实、处理。这样,辅导员对班级管理及每位学生的情况均熟悉了解,以便于辅导员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管理。系部建立逐层量化考核机制,班委对本班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考核,辅导员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对班委的班级工作和学生在校表现进行监督、考核。为督促辅导员工作更好的完成,学生对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也进行量化评分,系部根据学生评分及各项辅导员工作管理条例对辅导员的工作作出评价。从而,确保在辅导员负责下,将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完备。

4.4 开展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为丰富管理内容,全面提升空乘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细化管理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发挥各类教育功能,通过主题班会、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日、宣传日开展系列活动。制定学期读书方案,开展专业竞赛。认真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结束有总结。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来培养空乘学生健康的体魄、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稳健的心理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开展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对于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参与中陶冶情操、内化品行、提高素质,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空乘专业与企业联系紧密,空乘专业的学生管理模式从原来与其他专业无异的规章管理到具有空乘专业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提升空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有行业特色,相信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持续改进下,空乘学生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取得卓越的成效,配合着我国民航高速发展的脚步,为民航业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高端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彤.高校学生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J].赤子.2012(4).

[2]马领弟,高峰.高校学生工作中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

[3]卫斌,李智慧.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4]赵香兰.试述精细化管理[J].河北煤炭,2008(2).

作者简介:胡爱英(1976-),江苏徐州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教师,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空中乘务。

第5篇

【关键词】航空服务;职业素质;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航空服务尤其是空中服务和地勤服务往往代表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营运水平。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服务素质,分别力争树立起带有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首先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口碑,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世界公认的服务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对于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这家航空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很多,有些取得了成功,但整个行业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就致力于建立整套行之有效的、贯穿航空服务教学体系的模式,围绕着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教学,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所以,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诠释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一)以航空服务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分工明细的高端服务,涵盖航空售票、候机楼服务、客舱服务等多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各航空公司无不从提升服务入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航空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质量的要求。基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山旅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减少理论课教学,以实践课带动理论教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按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完善专业体系。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更直接、更清晰的对应关系,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实践课,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病。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要点

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技能本位。即培养方向就是在航空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知识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形式来获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在环节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渐进性来实现。突出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开发的特点,以适应航空服务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2.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把专业教学需要和岗位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对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课程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性特征,弱化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化理论课程的职业指导性价值。在满足专业课学科理论需要的前提下,克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强化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上,立足岗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不仅具备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其它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引进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利用山旅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航空实训中心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引进模块化教学。如引进企业案例教学模块。通过知名航空企业成功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引进职业心理学知识模块,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更好的追求职业发展;引进管理学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以贴合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近年参加各大航空公司招聘面试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企业面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面试技巧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相关技巧培训,能够顺利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面试技巧”由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授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面试心态,并通过技巧运用把自身职业素养和优点展示出来,达到最好的面试效果。其中模拟面试环节,通过营造真实的面试氛围,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掌握面试技巧。通过围绕面试技巧的教学和培训,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

航空公司面试官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航空公司工作?”应聘者的回答可能是类似“待遇好”、“体面”、“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可能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回答,因为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了看上员工的能力是否胜任外,更希望其是因为喜欢热爱这个工作而选择它,这样员工才会真正理解这个工作的辛苦、风险,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热情服务、爱岗敬业。空乘服务人员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因时差的不同,国内航线因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所以,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对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个人修养的培训,就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对于航空公司的面试官而言,良好的仪表不过是增加了印象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毋庸讳言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还是比较青睐外表,而我们看到的空乘人员也是如次。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招聘规则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当然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又兼具服务意识的应聘者是最受欢迎的[1]。很多时候,那些长相最好的应聘者不一定被录取,而外表稍差但表现出很强服务意识的应聘者却往往如愿以偿。这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把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到核心的位置。

(三)员工的礼仪修养、细微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航空服务是一种高端服务,其表现形式包括外在的举止行为和内在的服务细节。首先,空乘人员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举止,甜美亲切、热情友好的微笑就是航空服务最佳态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航空企业对客人的尊重,同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而细微服务表现在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服务环节上既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动作娴熟热情周到。在航空公司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要设定一个服务场景,来考察应聘者的服务素养和礼仪修养。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航空服务的必备能力

航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通过一些现场环节来测试应聘者的这几项能力。如设定场景,要求应聘者通过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根据其普通话或外语是否标准、流利,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解决问题等来打分[2]。在课程设置上,将沟通技巧作为必备能力,根据乘客服务要求,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如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起飞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求掌握。外语主要针对空乘人员的职业特点,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加大口语课的分量,并由外国专家任教。同时还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还经常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将普通话和外语训练结合到机舱内紧急情况、乘客与空乘人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来,由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

(五)空乘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尽管不要求掌握高深的学问,但知识面必须宽广。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如果空乘人员能掌握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情况,如果能掌握途中飞越的国家、城市概况、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在为乘客服务时就能游刃有余。空乘人员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员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相关知识讲座,也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积累和个人涵养的提高。

四、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航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为民航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适应航空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加强实践教学,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抓好模拟操作、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二是要走出去。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航空服务行业一线去实地考察、实际操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本领。三是要请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民航业的专家请到学校,传授职业知识、开办专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已经和航空公司联合成立了教学基地。学生在教学基地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岗位实践技能,学生就业后立即就能顶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是山旅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成功的保障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要与行业发展同步,师资素养要与时俱进。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一直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一直坚持引进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坚持师资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充电并反馈教学的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一)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

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在2003年创立前,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由此发现山东省的航空业虽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时机正确恰当。到2006年,山旅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为60名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办学经验。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做到专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形势要求山旅必须寻找更好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经过多次交流和洽谈,山旅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和务实协商,最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此以后,双方的校企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好。借助企业在市场宣传、专业培训、实习就业和雄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专业建设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山旅先后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航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伴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也逐渐提高,新建的航空实训楼及其内部设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合作的发展,专业实训渠道和实训岗位不断得到拓展。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始终贴合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合作办学的第一年,招生人数就扩大到172名,2008年又增加到200名,目前有航空服务专业(空乘方向)在校生500多名。山旅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展到国航、南航、东航、山航、深航、厦航、大韩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民航管理局、北京首都机场、济南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等。

(二)与济南国际机场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取得显著成效后,山旅更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方针。2008年,山旅与济南机场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即每年为济南机场定向招生航空服务(安检专业)一个班,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均为量身定做,专业课程由机场安检部门派出专业人士讲授,学生实习和就业由机场以订单的方式全部承担。这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几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是指导山旅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山旅与济南机场的合作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专家教学机制和相关安检设施的引入。一方面,利用企业投资引进的设备,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实景化,提高了实践课的现场感,同时机场安检的主管和一线员工定期亲临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到机场进行短期实训,亲身体验机场安检的真实过程,进行职业岗位的体验。2009年9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空港迎来空前的运力高峰。在此期间,山旅航空服务安检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到济南机场安检部门的一线岗位参加实训工作,从安检员助手做起,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工作,并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习安检员。学生的收获颇多,他们的实践技能、服务理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优异表现也得到机场方面的高度赞扬[3]。

六、结束语

中国航空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这就向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航空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中转变思路,改革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

第6篇

【关键词】民航乘务英语 以证代考 评价模式 分层教学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评价模式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充分发挥考核的反馈、评价、选拔三大功能?如何在课程考核中加大技能考核的比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强化技能,注重实用”的目标呢?这些问题成为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实行“以证代考”的评价模式,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是矫正考核中的偏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办法。

一、“以证代考”的定义

“以证代考”是指以国家的职业资格和社会的技能鉴定认证代替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结业考试,是教考分离的一种实施形式。“以证代考”中的“证”是指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的技能证书,“考”是指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课程结业考试。

实行“以证代考”评价模式,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良好学风。同时助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二、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实施背景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是华东地区最早开设空中乘务专业的院校。一直以来,我院十分重视空乘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培养,开设了 “乘务专业英语”系列主干课程,包含《乘务英语》、《乘务英语听说训练》等。通过该系列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担任乘务员必备的专业~汇和术语,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开展客舱服务。

我院空中乘务专业从2005年起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民航大学考试中心组织的“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考试”。该考试全称为中国民航英语工程乘务英语水平考试(中级),是由中国民航大学考试中心组织,针对乘务专业学生和相关空乘人员所设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取“民航乘务专业英语考试合格证书(中级)”,简称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证书。此证书是目前国内众多航空公司认可的专业英语技能职业资格证书,已被国航、东航(上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等多家航空认定为乘务员晋级必备英语等级证书,也成为航空公司在空乘院校选拔人才的必备证书之一。

三、“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实践

1.选定鉴定证书,确定改革对象。为确保“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的有效进行,我院在总结多年考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在校学生,毕业生和行业人士以及民航乘务英语任课教师的访谈和调查,最终确立了“以证代考”证书为由中国民航大学组织的民航乘务专业英语考试合格证书(中级)。

要实施全面的“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必须要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在确定证书后,我院选定了2015级空中乘务专业419名学生作为改革的对象,由学院教务处牵头在入学前进行了英语水平摸底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班,以便在后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能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大纲,对接考证内容。确定改革对象后,要优化课程教学大纲,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进行有效对接。“乘务专业英语”系列课程一直使用民航乘务专业英语考试的指定教材《新世纪民航乘务英语》教程,明确了考证的方向。民航乘务专业英语考试包含三部分内容:笔试、听力和口试,通过教学大纲的修订,将考证内容分别对接到《乘务英语》和《乘务英语听说训练》课程中。《乘务英语》教学重点围绕笔试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点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乘务英语听说训练》加强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听力在强化基础练习中融入了民航客舱服务的相关内容;口语则根据考证的内容围绕自我介绍,广播词播报和常见客舱问题开展教学。

3.改革教学方式,开展分层教学。民航乘务英语系列课程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展分层教学。通过行政班级的初步分层后,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上各有侧重。尤其对《乘务英语听说训练》课程进行了如下分层:

首先,在英语基础较好的前4个班级实施分层教学,由外教和中方教师共同完成授课。学期初由外教组织英语测试,将前四个行政班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并将每周2课时的授课单位进行1:1划分,由外教和中方老师分别担任课程教学。如A层次学生前1课时参与外教的口语训练课程,B层次学生则参与中方教师的听力训练课程,下1课时再进行互换。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改进教学计划与内容。

其次,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4个班级,主要由中方教师进行授课,按单双周形式轮流进行听力和口语课程的训练,并在口语训练中融入技能实训环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参与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基础薄弱的2个班级,则重点加强其考证技巧的辅导。由中方老师从基础英语教学入手,逐步过渡到考证内容的辅导与强化,提升学生考试通过率。

总之,通过多维度的分层教学,能有效发挥中外教师在听力口语训练中的作用,并能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调节教学计划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4.制定考证方案,实施“以证代考”。为了“以证代考”的实施更具操作性,制定了空中乘务专业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1)邀请中国民航大学考证中心来我院设考场组织以证代考,考证认定时间安排在第3学期中进行,为考证成绩的评定留出足够的时间,并能顺利进行课程衔接。(2)设定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考试获证分数线和课程及格分数线。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考试总分130分(其中笔试60分,听力40分,口语30分),及格分为70分。方案设定学生考证分数达到70分即可获得证书,考虑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设定60分为课程及格线。即学生考证分数达到60分以上者,《乘务英语》、《乘务英语听说训练》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及格。低于60分的学生则需要参加我院自行组织的补考。(3)未获得证书的同学,可继续报名参加下一年度的考证。(4)获得证书的同学可以在每学年奖学金评定中获得加分。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乘务英语》、《乘务英语听说训练》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优化,将新课内容安排在第1-2学期完成,第3学期利用12周时间进行集中考证复习,有效应对考证。

四、“以证代考”改革实施成效

经过两学年的“以证代考”改革实施,我院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院在职业人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引入了考证体系,根据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需求,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合理化专业英语类课程体系。

其次,将参考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证要求的考证培训内容融入了课程内容,优化了教学大纲,实施课证融合教学,助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再次,推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ESP乘务专业英语实践教学模式和分层教学模式,引入中外教师双语教学,培养了学生职业背景下的英语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采取了全新的考核方式,以考证代替期末考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专业教学起到了教学反拨作用,实现一举多得,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最后,施“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学生获证率得到提升。2016年底统计结果表明,2015级空乘专业共计419名学生参加了民航乘务英语(中级)考试以证代考,一次性获证率达到了53%,课程通过率达到了85%,比往年获证率提高了17%,学生职业英语运用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表扬。

五、“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反思

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的初次实践,取得成效同时也值得反思与改进。

首先,要寻求“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的政策支持。实施改革前要制定详细的方案,因涉及相关课程的期末考核和成绩评定,必须就方案和实施细节与学院教务处进行沟通,以保证“以证代考”考核政策落实。

其次,要在学生中加强“以证代考”评价模式的宣传力度。“以证代考”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经济压力,增强考试的难度,学生会出现不理解不配合的心理。因此,要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中就告知学生本专业考证的要求及相关课程实施“以证代考”的方式和方法,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向学生说明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中的用途等,让学生自愿主动的接受以证代考。

第三,要在教师中普及“以证代考”的改革思想。任课教师作为实施改革的第一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通过组织课程研讨,解读考证大纲,开展集体备课等多种途径统一任课教师的思想,进行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最后,要做好考试组织和运行工作。我院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采取由中国民航大学考证中心来我院设考场的形式开展。因此,要成立考证专门小组,对接考证鉴定机构,从考前报名组织,考场布置,设备检查到考试运行、考务管理以及最后的成绩鉴定,做到专人专管,确保考证鉴定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航乘务英语“以证代考”评价模式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对接考证内容,实施课证融合,开展分层教学的实践,积极推动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提高了学生的取证率,是强化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关键,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史书良,刘志刚.关于“以证代考”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7(3):9-11.

[2]高锋.“乘务英语中级考试”应试策略探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3(1):69-72.

[3]王晓丹,顾可民.高职计算机专业“以证代考”考试模式改革实践与研究[J].福建电脑,2009(1):27.

*课题来源:本文为2015年度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关于“以证代考”评价模式的乘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YYJX1509)成果。

作者简介:

第7篇

现阶段,各大航空公司及广大乘客越来越重视航空安全,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服务水平,还要求同时兼备常见急救的处理知识。待飞学员在入职前接受航空乘务培训的时候,要经过严格的学习与考核过程,这样就使得高职类的客舱教学必须顺应需求,做出重大改革。对于企业来说,提高了人才的层次,面向乘客的服务更加扎实;对于教学单位来说,完善了教学项目内容,精炼了教学任务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成果得到有力推广。不仅如此,为了推进校园的景区文化建设,还将此教学内容推向市场,使更多的中小学生以及在校大学生都能学习到有用的急救知识,向全社会推行安全教育,真正实行研学旅游,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最佳效果,建立一个急救教改方案对景区建设的推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谓机上急救是指针对意外受伤或突发病变的人群给予第一时间和暂时的简单医学处理,争取时间以等待医生的到来或立即送往医疗单位进行系统及专业的治疗。既然是做一个简单的处理,那就要将操作步骤烂熟于心,准确到位,绝不能在第一时间耽误了病患的急救处理。作为乘务员在飞机上,如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马上施救,而是应先进行机上广播,寻求客舱中有无医务人员的帮助,如果确定没有的话,则立即进行急救,这点很重要,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先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那么,常见问题的急救有哪些呢?本文将常见的急救归类如下:1、呼吸道异物堵塞 2、心肺复苏术 3、心绞痛 4、心肌梗塞 5、支气管哮喘畸形发作 6、休克 7、晕厥 8、癫痫 9、急性酒精中毒 10、糖尿病急性发作 11、惊厥(抽搐) 12、过度换气综合征 13、中暑 14、精神疾病 5、低温证 16、冻伤 17、烧伤(烫伤)18、骨骼、关节和肌肉受伤 19、眼睛受伤 20、鼻出血 21、急腹证 22、颅脑受伤 23、背部和颈部受伤 24、机上分娩等,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重点训练任务除了常见问题的急救,包扎在受伤处理中显得最为常见,外伤处理的包扎有多种形式。

一、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急救项目的学习

要将急救作为一堂课教授给学生,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步骤、达标的学习成果。

1.首先专业老师必须经过严格的学习与考核。可以选派老师前往航空公司培训部进行针对机上急救的学习,还可安排老师前往红十字会学习并取得相关救护资格证书,以保证急救教授内容的客观准确性。

2.要将急救内容提炼出几大专题。如包扎、止血、固定、搬运,针对这四大主题安排“教学做”,这一过程需要准备相应道具,比如心肺复苏模拟假人、三角巾、急救敷料、绷带、夹板、担架、止血带等,可以根据学生人数,划分6人每小组利用急救材料进行主动学习。

3.教师的操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小范围示范。如每一小组进行示范操作,手把手教会学生,然后给予相应的自学时间以熟练掌握急救技巧,并运用急救实训手册(自编)完善学习效果。

4.考核过程中,参照急救实训手册中的学习目标,规定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客观评价,并选出优秀成绩的学生进行急救表演。

二、景区建设中如何将急救体验植入旅游产品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常见急救的专业知识,此时,可将学习成果投入市场中,结合研学旅游,对专业学科进行教学改革,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机上急救的知识之后,马上通过商业活动体现在景点日常服务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设定,对我校学生的授课从空洞到现实,从过去的被动接收学习到现在的主动寻找任务,对于景区规划来说,需要的是勇敢的尝试和科学的创新,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即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更决定着景区规划的成效如何,必须建立将研学旅游与教学改革有效连接的生产模式,即拉动市场消费,又提高教学环境与教学成果。学生的课堂不在局限于普通的教室,而是直接通过学习,投入生产,创造利润。

(一)创建动漫影院

之所以叫动漫影院,是欲将安全教育、紧急救护的受众群主要框定于学生群,针对学生消费者,利用动画宣传片的播放方式比较易于接受,因为动画片有丰富的色彩、可爱的公仔造型,安全教育的同时寓教于乐。当然,这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急救动画剧本,老师起到辅助指导的作用,在众多的剧本中通过市场预判选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剧本拍出动画,投入动漫影院。

(二)设立模拟医院

模拟医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医院,但旅游者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模拟角色,如:医护人员,学生们在模拟医院里则担任指导老师的职责,他们将课堂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分享给前来感受的旅游者们。这时,学生们一定又会遇到新的矛盾与问题,这是在课堂上无法表现出来的,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们会询问老师、查询资料、上网百度等,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客指导工作,我们的学生也成了急救百事通,这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是无法达到的。

(三)组建急救剧场

前面说到常见问题的急救有二十余种,为了将这些常见急救方法固定保存下来,可以尝试让各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救护的不同类型的小故事,不仅将急救方法标准化,还同时锻炼了乘务专业学生的解放天性能力。对于教学来说,老师可利用此方法来评判学生掌握急救知识的好坏。由于表演存在着许多不定的外在因素,所以这个环节亦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成果验收中如何将取得的成效运用于教学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成果的验收最后必然反馈到教学环节中,这正是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研学旅游一方面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机上急救是属于空乘服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一个分项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学生学―教师评,这样简单、粗糙、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新时代的教学发展,尤其针对于注重操作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我们立足于教学改革的浪尖,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取得效果的难易程度及社会实用性来研究如何整改现有教学资源,要将课程体系建设出自身区域特色,根据消费者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吸引学生游客们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日不同的学习生活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加深与常见急救领域的文化知识的知晓程度,增加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同时锻炼学生游客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就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游玩,亦或是以游玩为目的的学习”。我们的教学改革正是适应这种模式,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有些问题也值得深入探讨:

1.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无法达到100%接受,一定存在知识的盲区,如果让学生将学习成果直接投入生产过程中,可能将影响到受众群体。所以,在投入市场之前,一定要将学生训练成行业标兵、行业小能手,这对于教学来说,就有一个量化的考核标准,只有取得了量化考核的优异成绩,学生才能有资格被安排到消费者面前,所以想要将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市场,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2.急救体验产品在市场运作中历经了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创新期,每一个发展周期都能为教学提出更新的方式、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产品随着研学旅游产品的变化而变化,不管如何变化,都是对教学提出新的改革。

第8篇

[摘要]文章以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量表测量发现现有高职在校学生虽然整体创新能力较好,但却面临着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和创新能力内部结构失衡等问题。高等职业学校及其教师应对此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并从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创新团队等方面加以解决。

[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能力 年级性衰减现状与对策

[作者简介]张传彬(1981-),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民航安全管理;宋洋(1977-),男,天津人,中国民航大学安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航安全管理。(天津 300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创新型民航安全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4ZLZLZF00078)和2014年度中国民航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学》教学实践平台建设与课程实验模块的接入研究”(项目编号:CAUC-ETRN-2 014-02)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20-0103-03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作用”,把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同时,为了鼓励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还规定“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人股”。这必将成为中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然而,在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方向的同时,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这样两个问题:今天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现状究竟怎样?现有的教育及教学环境是否有效提升了高职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前者能够帮助我们对高职在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评估,后者可以让我们了解高职学生在现有教育条件下是否提升了创新能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的创新使命及特点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突出的特点是恢复中断了的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生力军,对在校学生的要求是抓紧学习并成为各领域技能工人。在这一时期,建立了许多职业大学,成为后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力量。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提升高等教育覆盖率。尤其是90年代末,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的数量和招生人数也成倍增加,从1999年的161所398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548所781万人。第三个阶段为21世纪初至2014年,解决的是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结构失衡问题,使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更加科学,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要求是要将自己的技能结构适应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2014年开始,国家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解决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新常态条件下,学生的创新力不足的问题。对高职在校学生的要求是不但要学习职业技能,而且要有职业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认为,到2020年,中国专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将超过1480万人,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从功能上来说,高职教育将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持续开发人力资源和生产力转化的需要。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着将知识、技术和发明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功能。在这一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工作,才能够顺利实现生产力的转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比较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可以说当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学生肩负着创新的功能性使命。

二、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现象的表现及成因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测度,学术界有很多研究。有学者将智力水平和创造力倾向作为测度指标,也有学者进一步将创造力倾向分成创新观念、创新欲望、创新毅力、创新兴趣、创新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基于此,本文所谓的创新能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团队合作和创新技能。所谓的“年级性衰减”是指随着高职学生年级的增长,其创新能力并没有随之提高,相反是在下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随着年级的增长,创新意识和观察力下降。以观察力为核心的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只有在现实中总结出业已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创造性地加以解决。从现有的研究发现,高年级的高职学生,其观察力反而居于较低水平,这部分是由于高职教学方式使然。在高职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等单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较少使用讨论等双向互动的方式,而后者往往能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随着年级的增长,对职业知识和技能越来越不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高职新生对于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好奇心,加之高中时的学习习惯被不知不觉带人了高校,使他们相对较易于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然而,这种习惯并不容易被长久保持,随着年级的增长,其对职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另一方面也应反思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面对信息社会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如果不从体系上加以适应,将很难承担起其应有的职责。

第三,年级的增长并没有提高在校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创新毅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自身的创新毅力是决定创新过程是否成功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团队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创新资源,集思广益;而个人较好的创新毅力则是保证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在高职学生中,随着年级的增长,不但越来越缺少团队合作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而且自身也缺少解决难题时迎难而上的毅力。这或许是由于在学校期间,高职学生较少遇到需要主动解决的技术难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由教师示范而来。另外,这也与高年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三、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的实证研究

这里以对中国民航大学乘务学员调查结果为例,分析该现象的表现和成因。

1.空乘专业在校生的整体创新能力现状。如表1所示,在创新意识方面,乘务学员所得平均分为7.98,没有超过总分15分的60%,乘务学员在创新意识方面比较欠缺。在创新观察力方面,总分为15分,学员们平均得分高达11.83,有79%以上的学员得分都在10分以上,说明乘务学员整体上有着较好的创新观察力水平。团队合作意识满分为25分,均值为18.07,得分17分以上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76%,说明乘务学员责任感和群体合作意识比较强,能很快融入创新团队。在创新毅力方面,乘务学员所得均值为13.42,非常接近满分15分,有96%以上的学员得分在11分以上。

针对乘务学员未来工作的特点,笔者参考国内几大航空公司乘务员手册的内容,尝试制作了衡量乘务学员创新技能的量表。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乘务学员(52.31%)只答对一道题,只有1.54%的乘务学员三题全部答对。这说明他们对乘务员基本知识还不够熟悉,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牢固。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整体的创新能力并不低,在创新观察力、创新毅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甚至有较好的表现。这说明许多人持有的“高职学生素质较差”“不具有创新能力”的认识有着一定的片面性,与高职在校生的创新能力现实有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认识到,在高职学生中间蕴藏着巨大的创新动力,值得深入挖掘。与此同时依然要看到,高职在校生的创新技能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知识结构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

2.空乘专业在校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上面量表所衡量的是乘务学员的整体创新能力,却不能说明不同年级的乘务员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为此,采用样本T检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乘务学员的创新能力的高低(见105页表2)。

如表2所示,创新能力各项变量测量值在不同年级间有着差异性的分布,并且差异比较显著。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察力方面,大一年级乘务学员比大二年级学员表现要好。这或许是由于初入学校的学生还抱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观察力。但是,这并没有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从而使之日渐衰减。在团队合作与创新毅力方面,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也有着较显著的差异,且高年级的表现好于低年级。这是因为大一年级刚入学不久,会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军训和集体活动,这会增加乘务学员的集体荣誉感。期间还会进行会操表演等,会强调团队合作,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乘务学员的群体合作意识和自我毅力。而大二年级学员过多关注于个人发展,且群体支持相对较少,这使得团队合作和创新毅力明显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大二年级在校学生已经有一年多的专业学习,按照常理来说,其创新技能得分应该高于大一年级,但分析结果却恰恰相反。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大一年级刚入学,学校对他们的管理更加严格,课程较多,没有太多娱乐时间。再加上大一同学也还保持着高考前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对学业更加关注。而大二学生在校已经快两年,适应了新环境,结识了新同学,会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自由时间增加,这使他们对课程投入的精力减少,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另外,有17.69%的乘务学员认为航空公司比较看重学员是否有亲切的外表。这说明,航空公司看重外在形象的招聘导向使得乘务学员们越来越不关心自身的技能获得,相反会将很多精力放在与学业不甚相关的事情上。这部分解释了随着年级的增加,为什么乘务学员们的创新技能并没有显著提高。

总之,虽然乘务学员整体的创新能力表现不错,但不同年级间有着显著差异。大一年级乘务学员在创新意识、创新观察力、团队合作、创新毅力和创新技能等所有的指标上的表现都显著好于大二年级乘务学员。乘务学员的创新能力呈现出“年级性衰减”。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切实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明晰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定位,把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高职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使新技术通过高职学生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二,改革现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单向讲授为多元互动,将学生的创新热情引导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来。可以适当引入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们在工作中体验创新的乐趣,提升创新的动力,从而使得高职学生在学期间始终持有较高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第三,把提高学生创新知识与技能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并贯穿于高职教育各个年级。要使学生理解,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创新知识和技能,才能使自己的职业生涯取得较大的成就。

第四,加强高职在校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其在学期间自愿参与和组成跨年级的创新小组,以团队的形式解决若干技术问题。这种创新小组不但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由于创新小组成员的跨年级性,从而有效激发各个年级学生的创新热情。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珍视高职学生身上所拥有的创新潜力,通过多种方式消除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年级性衰减”问题,同步提升各个年级学生的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1]刘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述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2).

[2]刘建湘.略论职业教育功能问题[J].教育与职业,2005(18).

[3]柳小年,傅新民,朱发仁.高职大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调查[Jl.职教论坛,2006(10).

[4]任君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5]沈兴全,吴淑琴,温全生,等.测试报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2(3).

第9篇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概述;安全行为;客舱安全教育

1 客舱安全重要性

目前, 随着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以其便捷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旅客。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一大难题。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而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专家估计,在现代航空事故原因中,80~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不安全行为因素可分为:民航工作人员与旅客两个方面的隐患。只有良好地履行各自义务才能消除人为隐患,更好地确保民航旅程的安全性。

旅客本身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时有发生,2010年澳门航空NX121次航班,从杭州飞往澳门, 旅客因好奇,拉动了座位旁机舱应急逃生安全门的阀门,造成该飞机被迫停飞。2013年,某旅客偷拿机上救生衣,造成机上安全隐患。旅客偷运如刀、打火机违禁物品等上机,擅自随意调换座位,随意触碰机上红色安全警示,随身携带超重超大物品,在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使用手机,在飞机尚未安全停稳时解开安全带等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民航安全事故。如果飞行前旅客了解民航乘机安全常识,遵守民航乘机规范,仔细聆听机组的飞行安全演示,认真阅读安全信息卡,熟悉紧急出口的方向、位置,了解疏散程序,可以提高旅客安全意识,克服飞行恐惧和恐慌,有效提高旅客安全救生技能,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2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计划行为理论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为领域的研究, 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的产生直接取决于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表明一个人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 决定了一个人愿意付出多少努力、消费多少精力去执行某种行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 而行为意向又反作用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旅客乘机时安全行为意向, 直接决定了旅客出行中安全行为的实施,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 包括: 旅客对安全的认识及对民航规章制度的认知 (行为态度)、社会对安全保障的看法(主观规范);对自身安全行为控制程度的判断( 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因素与旅客安全意向正相关, 当旅客对安全行为认知越积极、社会对安全保障问题越肯定、旅客越趋向于判断自己可以控制安全行为的发生, 那么旅客安全行为意向就越强烈。具体而言, 态度由行为利益所决定, 某一种行为给旅客带来的更多安全保障和利益, 采取该行为的态度就越强烈;对安全观念评价越积极,就越偏向于促进旅客安全行为的实施;对旅客行为可控程度的判断由旅客的信心所决定, 越肯定自己能够实现安全行为, 就越感觉对安全行为具有控制权, 并实施的可能性越大。

3 基于TPB理论的旅客行为分析

3.1 旅客对客舱安全相关知识不足

现有的客舱安全教育在地域、空间上的局限性,而导致旅客对客舱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据调研,救生衣放置位置、使用方法等安全常识的获知度最高,但是救生衣的正确充气时机、紧急逃生出口旁座位的旅客限制最不了解。

目前,紧急逃生出口旁座位的安全须知,航空公司仅针对坐紧急逃生出口旁的旅客有提示与说明,甚至有部分航空公司对这部分旅客的安全说明也未能及时落实。因此,一般旅客不知道紧急逃生出口处旅客的职责与限制。即便是该座位上的旅客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其职责,可能仅因座椅较其他位置更宽敞而选择了紧急出口座位。这些认知上的不足导致客舱事故发生时,旅客无法正确实施安全行为。

3.2 民众对客舱安全保障表示认同

在对一般民众的调研中发现,许多民众明确表示维护客舱安全是旅客的重要职责,会配合客舱安全的有关政策,也认为在搭机时认真聆听乘务员的示范说明、仔细阅读安全须知卡的内容是必要的行为,但是不会主动收集飞行安全相关咨询及法规。民众对客舱安全保障表示认同,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与之矛盾时甚少有人会严格遵守。对手提行李的限制、通讯设备的使用,固定航班座位等航空公司规定,民众的重视程度明显偏低。

其实客舱安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搭机时何宜的穿着打扮、行李体积重量及危险物品等相关规定,特别是强调旅客搭机时对安全须知了解的重要性,如:旅客登机后应观察座位附近的逃生门位置及方向,细读安全提示卡的内容,了解紧急逃生程序及安全防撞姿势,全程系紧安全带,尤其是在起飞及降落阶段。一般民众对这些内容普遍被低估其重要性,对这些规定的认同感偏低。

3.3 旅客行为控制有欠约束

调查表明有54%旅客完全未观看航空公司的客舱安全示范其原因是以前看过,有70%的旅客认为客舱安全示范内容是常识并不需要观看。68%的旅客反映未阅读安全提示卡,44%的旅客反映他们未观看安全示范也并未阅读安全须知卡的内容。原因可能是航空公司并不会特别强调旅客的安全行为对保障客舱安全重要影响,而客舱乘务员的形象也总是被训练成提供舒心服务的工作人员。因为安全示范的时间有限,许多注意事项的关键原因并未能详加说明,所以多数旅客容易忽略乘务员的安全示范及阅读安全须知卡的重要性。另外,旅客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分心,如:阅读报纸杂志、听音乐、照顾同伴等,导致一旦发生紧急状况时,因为咨询有限的情况下易造成恐慌,而旅客无法适时地反应出正确的行为。

4 提升客舱安全教育方法

国内的客舱安全教育与其他交通、火灾及公共场所等安全教育相比较而言,并非普及教育。即使是常旅客,对客舱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也相当有限。主要的原因是,尚未有一定的渠道,对大众提供系统的客舱安全教育,因此民众缺乏接收乘机相关的安全教育的机会。一般被动的民众只有在进入机场与在搭乘飞机的当下,才能接收到专业的客舱安全信息与教育的机会。

4.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客舱安全教育的不被重视,导致旅客容易忽略乘务员的安全示范与阅读安全须知卡的重要性。再加上旅客没有机会实际操作相关设备,特别是位于紧张逃生出口旁旅客,导致不清楚正确使用相关紧急设备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另外缺乏自我警觉的安全意识与态度,或是对生还机率不正确的认知,以致降低自身的生还机率。倘若能借媒体、专业机构、民航院校执行客舱安全教育,就更有机会为旅客建立正确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态度,养成安全习惯。

4.2 设置专门的安全宣传渠道

国内机场开展民航安全教育体验活动,成为推动相关航空教育方式。建议有条件的国内机场规划为设置客舱安全教育的相关设备空间,而不仅仅是简单橱窗及墙面文化设计。民航专业院校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开放部分实训场地,供一般民众或学生参访,设计安全事件情节以供体验,可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接收更详细、完整的客舱安全信息,并有机会实际操作安全设备,例如:救生衣、氧气面罩等。

4.3 航空公司设计合理科学的服务流程

航空公司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旅客是消费者也是接受者。特别是航空公司与旅客易混淆彼此的任务,而成效不高。应主动采取互动方式,鼓励旅客参与实际安全教育中,提高教育成效。

尽量不要让旅客在做飞行前安全示范时分心,提高旅客对安全教育的注意与专心。客舱安全教育的并不像其他领域的教育是被安排在一个单纯、无干扰的空间,不论是机场或者在客舱上,环境中充斥着许多干扰因素容易造成旅客分心,所以空乘人员不要在飞行安全示范时发送报纸,并尽可能与旅客眼神互动。有效提醒旅客主动阅读安全提示卡,特别是位于紧急逃生出口座位旁旅客另有其特别的提示卡,旅客若不主动阅读很难达到宣传与教育的成效。

5 总结

如果飞行前旅客了解民航乘机安全常识,遵守民航乘机规范,提升旅客安全意识,克服飞行恐惧和恐慌,有效提高旅客安全救生技能,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璐.客舱部安全隐患消除之我见[J].空运商务,2009,245(10):8-10.

[2]文兴忠.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8-03-05.

[3]杨燕,孙剑,李克平.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预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4.

[4]戴丽芳,刘春济.福州居民赴国内大都市旅游的行为意向研

究――TPB理论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117-

12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