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17:30: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理辞职信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你们好!很遗憾在这个时候向医院正式提出辞职,我是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写下这份辞职报告的,请相信我,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我经过慎重考虑所做出的决定。
来到一院已经三年多了,正是在这里我开始踏上了社会,完成了自己从一个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可以说,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三年的学习,使我对以前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业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重要的是,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做人;一院平等的人际关系,开明的工作作风,人性化的管理也一度让我有着找到了依靠的感觉,在这里我能开心的工作,开心的学习,在我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能伸出援助之手并给予关怀之情。然而护理工作的毫无挑战性,护士工作的乏味与机械性以及护理人员地位的极度低下,总让自己彷徨,这是真的。由此我开始了思索,或许只有遭遇磨砺与挫折,在不断打拼中努力学习,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定位,才是我人生的下一步选择。
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不怕吃苦也吃过很多苦,不过从小到大一直过得还算顺利,这曾让我感到很幸运,如今却让自己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也许人真的要学会慢慢长大。习惯了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却很难适应处于保护的环境之下,经常有人会告知我的性格内向而个性却过于突出鲜明,这对于医院培育人才或是我自身完善都是突破的难点,或许这也是我很难适应这个环境的原因;曾想为什么要强迫自己适应环境,也许这样的环境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请原谅我口出狂言!虽然我的观念是:人需要不断的发展、进步、完善。其实我也一直在努力改变,变得适应环境,以便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我觉得真的很难,考虑了很久,我还是决定离开!
敬献上辞呈两天之内,我就会离开医院,离开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很舍不得,舍不得领导们的谆谆教诲,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但是既已决定,挽留只会让我最终离开的时候更加难过,请领导批准!谢谢!
最后,真诚祝愿,医院一如既往一路飙升!领导及各位同仁工作顺利!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广泛性焦虑;心理护理;成本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6年12月-2018年6月我院60例经颅磁刺激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9例。年龄26岁-68岁,平均(46.14±2.18)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1岁-70岁,平均(45.22±2.69)岁。两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每天刺激激发3个序列,每个序列间隔为10min,治疗10d。在对照组基础的常规护理上给予心理护理:第一,治疗前1d对患者介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理、目的以及不良反应、配合的方法、治疗前准备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并积极回答患者和家属关于经颅磁刺激的疑问,消除其顾虑。第二,在经颅磁刺激治疗期间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和解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其持续配合治疗和减轻焦虑[2]。第三,住院全程安排疾病知识宣教、组织活动及有奖问答、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种菜、手工活、剪纸等。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广泛性焦虑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症状自评量表,评分越高则患者的焦虑症状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焦虑症状自评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症状自评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症状自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平均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6.38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3.45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关键词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穿刺成功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91
静脉穿刺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患者无论是输血或输液,还是抽血检验都离不开静脉穿刺,尤其是在重危抢救的关键时刻,穿刺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以往人们总认为:这项操作无非是手法、技巧和熟练程度的问题,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全面,它忽视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心理因素,然而这正是具有千差万别波动最大的一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穿刺的成功与否。护士作为社会的一员,不断地受着社会的作用,而作为有机体,也常常受到疾病的折磨、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护士心理状态往往因此而失衡。因此,作为一名护士,欲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广大护理人员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1]。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外界因素[2,3]
环境因素: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可以干扰人的信息对护士的感官和情绪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和谐的光线,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使护士顺利地完成静脉穿刺。
患者因素:患者的身份,患者是领导或是护士熟悉的人,患者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语言都可以成为不利于护士心理的刺激源,有的患者情绪差就乱指责护士,有的患者过分挑剔,从护士到静脉穿刺针的号码,甚至于选哪里的静脉都要由自己指定等。这些都能降低穿刺的成功率。
个体差异: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护士必须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穿刺时若不因人而异,失误必然在所难免。
物品因素:物品的优劣也会给护士造成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内部因素
个性特征:个性的积极水平和倾向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如果护士遇事取决于情景而不是个体的积极趋向目标,那么护士在操作时若遇到随机情况特别是在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穿刺的静脉也会屡次失败。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心理素质:①认知:作为护士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②情绪: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并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
身体素质:护士工作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24小时三班制必然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女同志在经期前心理状态极不稳定,情绪起伏较大,易怒、忧郁、焦虑、应激能力下降等,这些都将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职业素质:作为一名护士,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具备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感情,做到尽职尽责,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一视同仁,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护士在医疗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其服务对象是人,是患了疾病需要护理照顾的人,对护士来说,除了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叶奕乾.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4:25-30.
【关键词】PCI;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5-01
心肌梗塞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当不具备介入治疗条件或介入治疗技术尚不完善时,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采取溶栓治疗来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但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PCI介入治疗已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治疗时的系统护理是抢救治疗成功的保障。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共收治了126例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PCI的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80例,女性46例,年龄51-85岁,平均65岁。其中单支血管病变者51例,双支血管病变者49例,多支血管病变者23例,而患者中前壁心梗36例,下壁心梗18例,前间壁心梗11例,高侧壁心梗12例,前壁合并下壁心梗13例,前壁合并侧壁心梗9例,左室广泛心梗8例。
1.2介入手术方法。患者进入介入室后取仰卧位平躺于治疗床上,术肢外展50-70°角置于手术延长板上,手掌朝上,使用纱布固定,充分暴露手术部位。使用1%利多卡因施行局部麻醉后行右侧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鞘管、多功能造影导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再用指引导管将带球囊导管置入,通过导丝引至狭窄病变处,以1∶1稀释的造影剂注入球囊加压,使之扩张膨胀,借助球囊扩张压力,使管腔内的粥样斑块被压缩、裂解、血管重构,内腔扩大,达到对冠脉狭窄病变的治疗效果。后逐渐减压,回抽造影剂,将球囊抽成负压状态撤出。
1.3 护理措施。
1.3.1 术前准备:①患者准备:术前迅速为患者急查血、尿常规、心肌酶谱、凝血状况、心电图等,并检测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现象,判定患者是否符合急诊PCI适应症。术前为患者肌注吗啡、安定,口服阿司匹林,留置针于左上肢建立静脉通路,连接心电监护;②心理护理:心肌梗死时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及濒死感都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同时对于手术的不了解,使患者及家属产生畏惧,不能很好的做到配合治疗,甚至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情况应用简短易理解的话语介绍手术及其作用,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取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
1.3.2 术中护理:患者进入介入室后护理人员辅助患者摆好,迅速连接静脉通路,方便及时给药,连接心电监护,并在术中严密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图及有创血压等的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出现的异常变化,并协助尽快处理。同时在手术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有焦虑、恐惧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1.3.3 术后护理:①患者术后继续进行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的监测,并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是否出现假性动脉瘤,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迅速处理,以挽救患者生命;②一般护理:嘱咐患者多饮水尽早排出体内的造影剂,以减轻造影剂所带来的副作用及对肾脏的损害。指导患者术后饮食及运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4 术后并发症护理。①由于术中导管刺激、造影剂大量潴留于冠状动脉内原因等极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及记录,并于术后24h内备好各种急救药物和物品等,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时便于急救;②术后低血压可能是由于造影剂的高渗作用或是血管扩张的原因,因此术后为预防低血压的出现应术后尽快恢复进食水,并于24h内补足血容量。并详细检查有无其他引起低血压的疾病;③介入治疗术后需保留动脉鞘管4-6h。对于部分患者拔管时会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低血压等迷走神经反射的症状,称之为拔管综合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拔管时的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导致的。因此,在拔管时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生,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电监护,一旦出现拔管综合征的症状,及时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④行PCI后应按压穿刺部位15-20min以彻底止血,并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防止出血。因此术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穿刺点是否有出血、血肿等情况,另外为了防止术后血栓的形成,术后患者会使用抗凝剂,因此护士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血尿或是便血的情况,一旦出现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医生给予相应止血治疗。
2结果
126例患者实施急诊PCI后护理措施得当,患者124例脱离生命危险,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约为11-15d;其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有5例出现低血压症状,6例患者出现频发室早,9例患者出现室颤,2例患者发生拔管时迷走神经反射,有18例患者出现局部皮下血肿及出血,但均被及时发现,经对症治疗而纠正,124名患者康复出院。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骤,病死率高,早期一般行溶栓治疗,但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医院选择急诊介入治疗的方法来挽救患者生命。但同时术后的护理也成为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急性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死亡率很高。本研究显示我院PCI治疗急性心梗死亡率仅为1.58%,明显低于PCI平均4%的死亡率。我们通过完善心梗的抢救预案,提高急救意识,急诊行PCI术,同时加强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术后并发症 的系列护理,使护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心梗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因此,有效的护理是急性心梗患者术后恢复的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不良反应;护理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为患者建立一条无痛性治疗的中心静脉通路,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有效避免了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所带来的血管损伤和局部组织刺激,保证用药全过程的顺利进行。【1】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科对790例行PICC置管病人进行观察及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PICC置管静脉选择
主要选用肘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择头静脉,最好选择右侧路径【2】。
2.置管方法
2.1询问患者准确的身高、体重或为患者进行测量。
2.2取仰卧位,拟穿刺上肢外展90°,操作者用尺子测量。从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距离为体内留置长度。
2.3留置PICC导管后协助患者进行胸部X线透视,确认导管头端位置于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cava,SVC)内。
3.血管评估【3】:0级静脉血管明显凸起于皮肤表面,能触摸到粗直静脉,柔软、有弹性、固定;Ⅰ级静脉血管较充盈,能隐约触摸到静脉部分,血管变硬、易滑动;Ⅱ-Ⅲ级静脉血管不充盈或塌陷,静脉触摸不到,血管变硬、静脉炎、滑动。
4.注意事项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要注意加压止血。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疤痕、静脉瓣处穿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放松,以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况,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注意避免刺入动脉。穿刺进针角度约20~30度,直刺静脉,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压迫套管尖端1cm处的血管后,撤出针芯送导管。
5.术后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意事项,做好宣教工作,签订PICC协议书,保持进针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穿刺后的第一个24小时更换1次敷料,以后每周常规更换敷料2次,敷料不粘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保证管道通常,注意正压封管,限用10ml注射器进行封管,静脉推药时速度不要过快,用脉冲式冲管,肝素帽(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5~10ml盐水(肝素液)封管。
6.穿刺后的记录
导管名称、编号、导管长度、型号、所穿刺静脉名称、穿刺时是否顺利、穿刺日期、臂围、穿刺者姓名。
7.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护理
7.1液体不滴:表现为接通输液管后,液体不滴或速度很慢,挤压输液管时无阻力感,改变肢置可见点滴通畅。
7.2导管堵塞原因:⑴纤维蛋白导管内沉积(输血)。⑵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粘堵。⑶活动后回流过久,肝素盐水冲管。在输血、血浆蛋白、脂肪乳、高刺激性药物等液体后用盐水冲管3~5分钟。
7.3静脉炎:发生原因与自身静脉条件、导管柔软度有关。处理:地塞米松湿敷、喜疗妥霜外涂,抬高肢体,限动。
7.4穿刺点出血或液体外渗、漏血多见于置管24小时,肢体活动过早和用力过猛,有出血倾向、全身状况差的病人血管及皮肤弹性差,置管后周围组织包裹不严,组织液从穿刺点渗出。处理:可压迫穿刺点止血,出血停止后,给予换膜,凝血机制差的病人,按压时间增至5~10分钟,并24小时内限制穿刺肢体活动,同时增加机体营养的摄入。
7.5心律失常:导管尖端达右心房,可刺激窦房结而诱发患者胸闷、心悸、甚至心律失常,【4】则重新调整导管,达上腔静脉内。
7.6全身感染:立即拔除导管尖端作细菌培养(无菌剪下导管前端0.5~1.0cm),同时为病人做血培养。
7.7血栓形成:由于PICC导管较长,又长期漂浮在血管中,会使血液形成涡流而产生微血栓(有报道血栓形成平均时间为65天)。若有阻力切勿用液体加压冲洗,可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
8拔管
当治疗过程结束或出现并发症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病人讲述拔管过程,仰卧位,外展穿刺上肢,去掉敷料并消毒局部,指导病人做深呼吸动作,与皮肤平行缓慢拔出一小段后,在慢慢拔出导管,如遇拔管困难切忌用力拔管,应调整病人手臂或热敷手臂,喝热饮料,输入温盐水再拔。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5分钟,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24小时,嘱拔管后24小时内尽量减少穿刺肢体活动,以免再出血。
小结:PICC置管前应对患者血管及病情全面评估,置管过程中合理选择静脉,掌握穿刺及送管技巧,尽可能做到穿刺一次成功;置管后规范化维护;出现不良反应,仔细分析原因,给予相应处理,才保证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达到PICC置管长期使用。
参考文献
[1]简黎,陈影洁,李钰燕,等.9例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09,16(8):102-103.
[2]吴倩,PICC置管引起的静脉炎的相关临床因素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2):324-325.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影响护士心理素质而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1影响护士静脉穿刺的几种外界因素
1.1环境因素
操作环境嘈杂,家属及患者过分挑剔,过多的责备和过分地苛求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期望过高。肥胖儿,超体重儿越来越多,这些使护士在实施静脉穿刺时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安静舒适的环境、明亮和谐的光线,可以安定和保持护士的心理平衡,使护士顺利地完成静脉穿刺。1.2患者因素
当患方是本院职工的亲戚、朋友、或者熟悉的领导,护士就会担心万一穿刺失败,就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心里越害怕,操作就越容易失败。或在静脉穿刺时,遇到怕痛、紧张、恐惧心理的患者,如果操作者意志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就会出现紧张的心态,使原有的技术操作水平下降,容易造成穿刺失败。
1.3其他因素
在工作繁忙,疲劳,操作前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心烦意乱,或操作时情绪急躁,对血管不加选择,急于求成,就难以一针见血。 由于人们的年龄、性别、体质、胖瘦和所患疾病不同,因此静脉的粗细、深浅、软硬、弯直也各有特点,护士必须仔细观察、不断总结才能掌握,穿刺时若不因人而异,失误必然在所难免。 其次,物品的优劣也会给护士造成一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如针头带钩、针尖发钝;止血带松弛缺乏弹性;注射器活塞不严实;输液管漏气、调节器不紧等常用的物品质量差或年久老化问题都会给穿刺的成败带来影响,所以护士在穿刺前必须仔细检查所需物品,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2护士静脉穿刺的内在因素
2.1性格特征
如果护士遇事取决于情景而不是个体的积极趋向目标,那么护士在操作时若遇到紧张抢救或上级考核、当众表演时,就会情绪紧张,心慌意乱,甚至平时容易穿刺的静脉也会屡次失败。也有的护士个性积极水平和倾向性取决于患者对自己的态度,信任、赞赏等都会起到强化作用,反之就会因此而弱化。那么,护士外显行为优势必然随之波动。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想成为一名成功者,必须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
2.2 自身素质
作为护士不论患者的静脉粗细、深浅和有无弹性都有一个认真观察、认知的过程。例如:年老偏瘦的患者,静脉看起来明显,容易穿刺,但它的特点是滑、脆,如果护士只看到表象,不掌握其实质,就难做到以一针见血。因此,作为护士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性别、体型和不同疾病的患者静脉特点,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情绪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影响着认识活动的进行。常在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产生。如某些需要得到满足了,就能产生肯定的态度即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即消极的情绪。情绪的波动会影响护士穿刺的成功率。例如:有位静脉穿刺技术比较过硬的护士,一次在操作前,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结果十多个静脉穿刺都不是一针见血,可见一些无意识的变化,其潜在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情绪变化的心理过程,注意稳定自身的情绪变化,才能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关键词】 心包穿刺术;置管引流;护理
大量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症,一旦确诊应行心包穿刺术[1]。 但是以前的治疗方法是采用穿刺针直接刺入心包腔抽液,这样反复穿刺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在穿刺时带来很大的风险,容易损伤心肌,增加感染的机会。我们科室自2008年9月起采用心包穿刺术后中心静脉置管引流治疗。这种方法有利于反复、少量多次抽液,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自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共收治18例心包积液患者,年龄26~70岁,其中男11例,女7例,病因:结核8例;肿瘤性4例;化脓性3例;不明原因3例。
2 置管方法
患者常规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选择心尖部或剑突下液体暗处最宽处为穿刺点穿刺置管, 先用2%利多卡因作逐层浸润麻醉成功后,再采用导管法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按B超定位方向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回抽出积液后停止穿刺,经穿刺针插入指引导丝,退出穿刺针,沿指引导丝插入引流导管,退出指引导丝,固定好导管。置管后首次抽液300 ml最多不超过500 ml,抽液结束后导管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并用肝素帽封闭导管端口,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以备下次抽液。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做好术前解释工作 由于大量的心包积液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要求诊治心情迫切,但是担心穿刺时疼痛和抽液引起感染等。因此,术前向患者介绍穿刺的目的、方法以及穿刺时需配合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1.2 做好患者准备 ①了解病史,明确其积液量,确定穿刺部位。②监测生命体征及颈静脉怒张的程度,了解病情。③持续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协助医师做好穿刺点的皮肤消毒。
3.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协助医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时嘱患者放松不要紧张,勿咳嗽和深呼吸。密切观察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绀、烦躁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暂停穿刺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和标本的采集[2]工作。
3.3 术后观察及护理
3.3.1 术后让患者安静休息,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主诉。
3.3.2 要准确记录心包引流量,并认真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粘稠度。
3.3.3 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心包积液的性质和量,采用间断开放抽液,每次抽液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主诉,抽液过程中若有不适停止操作。
3.3.4 要加强巡视,指导患者更换,防止留置的导管受压。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脱。
3.3.5 每次抽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抽液前后引流管与肝素帽接口处应用碘伏和酒精消毒,抽液后用肝素帽套紧,防止心包液漏出。每日更换无菌纱布,保持干燥。
4 讨论
心包积液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病因多,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大量积液时可造成猝死,故及时穿刺抽液十分必要[3]。心包穿刺行心包积液检查是病因检查的主要手段,同时心包穿刺放液也是解决心包填塞症状的快速有效的措施,对中到大量心包积液常需要多次抽液,但心包穿刺术有一定的危险性,可引起组织器官损伤、出血、心律失常、休克甚至死亡[4],反复穿刺势必增加风险、并易造成感染、心包粘连,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思想负担及痛苦,留置导管抽取心包积液可避免反复穿刺损伤心肌和血管,还可反复进行检测、注入药物,减少感染机会,既可减轻患者痛苦,又方便临床治疗、护理,其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拔管方便。在留置导管过程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护理要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各个环节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李静.经心包腔内留置导管引流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1):19.
[2] 吴静妮,张雅琴,沈德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心包积液的护理体会.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4):233.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输液护理人员80例,对所有护理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结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其心理素质对患者静脉穿刺的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二者密切相关。
结论: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心理素质越好,最终的穿刺质量越高。
关键词:护士心理素质静脉穿刺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8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28-01
在医院中护理人员最为基础的护理操作便是静脉穿刺,其在临床所有的护理工作中占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对于患者而言,不论是对其进行输液或者输血,都需对其进行静脉穿刺。如果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输液的成功与否与最终的抢救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护理人员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社会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自身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疾病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也会经常失衡。如果护理人员存在这样的心态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存在非常大的可能最终造成了穿刺的失败,进而给患者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严重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1]。对此想要最终有效提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要求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进行提高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的静脉穿刺质量影响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患者68374例,男29521例,女38853例;成人62191例,儿童6183例;对患者进行穿刺一次成功的患者65156例,穿刺的成功率为95.29%,一次穿刺失败的患者3218例,穿刺的失败率为4.71%。统计因为心理素质造成对患者穿刺失败的患者2915例,所占的百分比为90.58%;因为技术原因导致失败的患者57例,所占的百分比为1.77%;患者不配合护理人员导致失败的患者106例,所占的百分比为3.29%;因为患者血管的原因导致最终穿刺失败的患者140例,所占的百分比为4.35%。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80例输液护理人员,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49岁,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0.2±2.65)岁;患者护龄最短为3年,最长为21年,护理人员的平均护龄为(11.3±2.5)年。
1.2方法。针对我院急门诊输液80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穿刺的过程中存在的内心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质量产生的影响。
2结果
2.1调查80名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可见下表。
2.2调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最终失败的原因可见下表。
3讨论
3.1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产生的影响。
3.1.1护理人员压力源的原因。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操作环境噪音过大,并且患者自身及其家属挑剔情况非常严重,经常责备护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过高的要求。患儿的体重过度肥胖,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静脉穿刺时拥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
3.1.2护理人员个性的原因。个性水平具有的积极程度会对个体的行为以及心理活动造成直接的影响。一些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噪音较大,如果人员走动较多就会导致患者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无法集中精力,进而导致操作的失败[2]。
3.1.3护理人员情绪的原因。对于情绪而言,其对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都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即使情绪只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但是仍然会对最终的穿刺质量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疲劳、在操作之前遇到某些事影响了工作的心情,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不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心情非常压抑,在这种情形下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就会不认真选择血管,很难达到一次成功的效果。并且往往对患者不能一次静脉穿刺成功,往往需要多次才能够成功。
3.2护理人员操作技术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产生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准备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之前没有进行充足的准备,因此在工作时会感到手忙脚乱,导致不能够一次完成穿刺。并且如果护理人员没有精准的穿刺技巧,穿刺技术不高超,也会造成穿刺的失败。
3.3患者不配合或者对患者进行血管穿刺较为困难产生的影响。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不能积极配合就对护理人员的顺利工作造成了阻碍,并且如果穿刺难度较大时,同时会对护理人员的内心造成非常大的压力,进而导致穿刺失败。
总而言之,要求护理人员必须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与综合素质以及创建轻松的工作环境,最终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3]。
参考文献
[1]王莎,田宁宁,郭春梅.护士心理素质对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1,10(15):195-199
【关键词】 优质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术后护理
冠心病在临床上指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硬化而导致血管的管腔狭窄、阻塞,或伴随其功能性病变,从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所引发的心脏病,是较为常见的老年心血管急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多使用介入治疗(PCI),能够迅速提高冠脉的循环血量,形成再通,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1]。患者的身心状况与生活环境因素对治疗后的预后效果与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高护理质量是保障患者临床疗效及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3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PCI治疗患者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83±6.72岁。所有病例经临床综合检查已经确诊为冠心病并拟行PCI治疗,无相关手术禁忌症;排除其他主要器官严重受损或功能障碍、合并严重的内科基础疾病或感染尚未有效控制、意识障碍或认知障碍、既往精神病史、癔病史或相关药物过敏史等患者[2]。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入选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7.96±6.48岁;对照组患者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7.64±6.5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临床指标,做好基础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术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主动沟通,做好健康宣教,向其详细讲解疾病、治疗的相关知识,及预后与康复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并耐心回答患者疑问,打消其疑虑,减少患者的担忧、紧张心理;同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状况,并据此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放下心里包袱,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树立信心,调整好身心状态,积极的配合医护工作。
加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因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本身机体状态较差,术后活动更不方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应当耐心、细心的帮助患者完成洗脸、洗头、擦身、更衣等日常生活行为,及时的帮助无法起身患者翻身,并注意更换床单以保持清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可以视情况加入泡脚、按摩等综合护理,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提高舒适性与愉悦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舒适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其中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较急,病程进展快,且病情较为凶险,多会并发休克、心衰或心律失常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给治疗增加了难度,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是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该病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康复情况与其所处的生理、心理环境及受到的外界刺激具有较大关联,因此作为治疗的主要辅助措施,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及康复,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价值[3]。
优质护理模式是近几年我国卫生部提出并推广的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理念在护理领域的体现,符合当前患者人群对高质医护服务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中心,一切护理工作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展开,在做好患者生活、治疗的基本需求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患者适宜的心理及社会等需求,使患者就诊医治过程中维持愉悦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以保障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效果[4]。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后开展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增加其舒适度,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胡流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7):248.
[2] 高志平,傅华平.优质护理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8):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