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3: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 紫甘蓝;氮肥;生长发育;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35;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88-01
紫甘蓝俗称紫包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中的一个变种,因其外叶和叶球都呈紫红色,又名红甘蓝。紫甘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U,因其种植效益较普通甘蓝高,而逐渐为农村广大菜农接受,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特种蔬菜[1-3]。
本试验旨在平衡施用磷、钾肥的前提下,通过氮肥总量控肥和氮肥分期调控肥效试验,探讨栽培过程中氮肥对紫甘蓝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掌握氮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时期,为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紫甘蓝生产科技水平和肥料利用率,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贵州省江口县闵孝镇鱼良溪村边江组一农户责任地,黄泥土,中等土壤肥力,pH值为5.8,含有机质22.1 g/kg、碱解氮112.0 mg/kg、速效磷15.4 mg/kg、速效钾35.0 mg/kg,海拔420 m,前茬作物为蔬菜。供试作物为紫甘蓝,品种为紫丹,肥料为 46.4%尿素、12%过磷酸钙、50%硫酸钾、复合肥(13-6-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置6个处理,具体见表1。各小区磷钾肥施用量相同,钾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施入。常规施肥区复合肥按基肥450 kg/hm2、追肥300 kg/hm2,尿素追肥施375 kg/hm2。
小区面积为18 m2(3 m×6 m),种植规格为37.5 cm×40.0 cm,密度为66 600 兜/hm2,采取随机排列[4-6],3次重复。
1.3 试验实施
2012年9月12日育苗,2012年10月30日定植,2013年5月8日收获,试验地不施农家肥。生育期内中耕2次,成熟后一次性收获,除施肥外各小区农事操作完全一致。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及经济性状调查
由表2可知,紫甘蓝无氮区(处理1)生育期最短为225 d,其次是70%优化氮区(处理2)229 d,100%优化氮区(3∶7)(处理3)和100%优化氮区基追比(0∶10)(处理4)为232 d,生育期最长的是130%优化氮区(处理5)和常规施肥区(CK)为234 d。不同施肥处理对紫甘蓝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株高以处理1最低为49.8 cm,CK为最高55.0 cm;冠幅以处理3最高为52.4 cm,处理1最低为45.7 cm,全株重和球重均以处理1最低,分别为0.76 、0.31 kg,全株重和球重以处理3最高,分别为1.18 、0.66 kg,商品率以处理3最高为55.9%,其次分别是处理4、处理5、CK、处理2,分别是51.0%、48.2%、48.1%、46.2%,商品率最低的是处理1为40.8%。由此看出在相同肥力地块,紫甘蓝生育期随氮水平的提高而延长,说明偏施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延缓生殖生长。
2.2 产量
由表3可知,处理3产量最高为43 050 kg/hm2,其次是处理5、处理4、CK、处理2,产量分别为41 295、37 140、34 320、32 955 kg/hm2,处理1产量最低为25 770 kg/hm2。净产值以处理3最高,达到36 780 kg/hm2,比常规施肥区增加纯收入9 396 元/hm2,氮肥利用率和产投比均以处理3最高,分别为33.7%和3.47。
3 结论
氮肥在紫甘蓝生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需要考虑肥料分次施用,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通过试验证明,施肥量为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14∶6∶10,基追比为3∶7时产量最高,达到43 050 kg/hm2,投产比为3.47。
4 参考文献
[1] 方淑桂,陈文辉.紫甘蓝及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1997(5):39-40.
[2] 李如华.紫甘蓝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5):20.
[3] 刘建华.无公害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11(11):32.
[4] 李传章,黄景,高利娟,等.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碳氮含量及紫甘蓝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8):4-8.
氮肥,是指以氮(N)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
氮肥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适宜的氮肥用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有重要作用。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化学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合成氨(生成合成氨的哈伯法装置于1909年建成,并在德国首先实现工业化,成为氮肥工业的基础),20世纪四五十年代,硫酸铵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60年代,增加了硝酸铵;70年代以来,尿素成为主导的氮肥品种。碳酸氢铵是中国80年代主要生产的氮肥品种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施肥原则
1.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花椰菜田单施化肥比单施有机肥中的硝酸盐残留高。因此无公害花椰菜生产用肥,必须以有机肥为主,矿质化学肥料和微量元素肥为辅,大力加强配方施肥。
2.限量使用氮肥。氮素肥料是花椰菜生产中使用量较大,而且整个生长期间都必需的品种。当氮肥充足时,植株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高产。如果缺乏氮肥,则植株茎叶窄小,叶色发黄,产量和品质都会下降。但是,超量施用氮肥,也会引起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剧增,容易发生病虫害。
3.推行平衡施肥。在花椰菜栽培上,不同播种期花椰菜对各元素需求的侧重点不同,往往把氮肥作叶肥,磷肥作果肥,钾肥作根肥,若单纯施用一种肥料,会对花椰菜整体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4.禁止花椰菜施氮肥后立即上市。花椰菜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后,至产品采收上市必须有一段安全间隔期,应该在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后的第8天才可以上市。
5.大力提倡根外追肥。植物主要依靠根部吸收养分,叶片和嫩茎也能直接从喷洒在其表面的溶液中吸收养分。故应大力提倡。尿素和过磷酸钙以及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作为根外追肥都是适宜的。
6.根据花椰菜的生理特点确定施肥期。花椰菜苗期需要养分不多,在旺盛生长和产品形成期需要养分较多。有机肥和磷肥一般在花椰菜播种和定植前作基肥,速效氮钾肥可在花椰菜生育中期作追肥。追肥的次数可根据花椰菜生长发育情况确定,一般每15~20天追1~2次肥。
二、花椰菜使用肥料种类
在无公害花椰菜生产中,花椰菜允许使用的肥料基本分为4大类。
1.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堆肥、沤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草木灰、炉渣等。除草木灰、炉渣外其余均应在施用前充分腐熟。(经过高温发酵后有机粪肥可100%杀死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以减少体积和重量1/2~1/3,便于田间运输使用。另外,未腐熟的有机肥在施到田间后再进行发酵,容易烧伤菜根。
2.生物菌肥:包括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磷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无机肥料:如硫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等既不含氯、又不含硝态氮的氮磷钾化肥,以及各地生产的花椰菜专用肥。
关键词:马铃薯;肥料;施用;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0-0022-02
为了探索安龙县马铃薯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与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关系,取得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肥料配方提供依据,笔者于2014―2015年在黔西南中部开展了不同肥料对马铃薯生长影响的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贵州黔西南中部进行,区域类海拔1 300m左右,年平均温度15.4℃,无霜期288d,年降水量1 250mm,年有效积温5 400℃,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区,也是当地的主要粮食生产区,主要轮作模式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等,主要土壤类型为石灰土和水稻土。试验布置在贵州黔西南安龙县招堤办事处当朝村韦全书家责任田内进行,田块面积1 560m2,海拔1 321m,经度105°34.173,纬度25°05.716,肥力中上等,前作为水稻。根据安龙县土肥站的采样检测,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如下:有机质45.739g/kg、全氮3.753g/kg、水解氮224mg/kg、有效磷16.4mg/kg、速效钾132mg/kg、缓效钾408mg/kg,pH7.12。
1.2 供试材料 (1)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2)肥料:尿素:总氮≥46.4%,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磷肥:五氧化二磷≥12%,黔西南丰源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钾肥:氧化钾≥1.5%、硫含量≥17.5%,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每个试验设5个处理:处理1:氮磷钾区;处理2:无氮区;处理3:无磷区;处理4:无钾区;处理5:无肥区(空白)。各处理肥料用量情况见表1。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肥料利用率试验设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验排列。每小区面积30m2(6m×5m)。
1.4 田间操作 用牛粪肥30t/hm2,在犁地前全田撒施,在播种前施入40%氮肥、100%磷肥、40%钾肥作底肥,施肥方法为穴施,施后覆土盖种盖肥。剩余60%氮肥、钾肥追肥在马铃薯结薯始期一次采用沟施。2014年12月18日播种,2015年2月12日出苗,3月28日齐苗后进行中耕除草,4月5日施追肥,同时灌溉一次,灌溉方式为沟灌;开花期:2015年4月14日;收获期:2015年5月14日。全生育期147d。4月6日防治病虫害一次,主要防治对象为蚜虫及晚疫病,4月20日防治晚疫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物质积累量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对于马铃薯物质积累有明显影响,无肥区(处理5)物质积累量最低,氮磷钾区(处理1)物质积累量最高。说明氮、磷、钾对于马铃薯物质积累都有影响,其中以氮的影响最为深刻,缺氮严重影响马铃薯干物质积累。
2.2 不同处理的干物质积累构成比较 从表3可知:氮磷钾配合使用能使马铃薯产生较高的光合效率,每kg茎叶能够生产出5.48kg马铃薯,而不使用氮肥(处理2),使马铃薯光合效率降低,每形成1kg茎叶,只能生产4.23kg马铃薯,在一定范围内,马铃薯净光合速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1]。
2.3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鲜薯产量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有深刻影响,不同肥料的使用,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在氮磷钾配合使用的情况下,产量最高。在氮磷钾三种肥料中,无氮区产量最低、无钾区次之,无磷区产量最高,说明三要素中,氮肥对马铃薯产量形成影响最大,依次为钾肥和磷肥。通过方差分析、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5)。总体上看,不同施肥都具有增产作用[2],在磷钾不变的情况下,缺氮使马铃薯鲜薯产量明显降低,随着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产量也在增加[3]。
2.4 不同处理的经济性状比较 从大小薯分级来看,各个小区之间比例变化较大,各处理间大小薯所有处理的小薯率都超过的20%,小薯比例最高的是处理5,占29.67%,最低的是处理1,占20.22%,所有处理的中薯比例都超过了60%,二者比例相差9.45个百分点。商品量和商品率以氮磷钾配合施肥区(处理1)最高,达到31 680kg/hm2和79.78%,以不施肥区(处理5)最低,只有16 606.5kg/hm2和70.33%,而在不施用氮肥(处理2)、磷肥(处理3)和钾肥(处理4)的3个处理中,以不使用氮肥的商品量和商品率最低。
3 结论
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氮磷钾配合施用对于提高马铃薯产量、等级、商品量和商品率均有明显的作用,在氮、磷、钾三种肥料中,氮肥对于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最为突出,不使用氮肥会显著地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商品量和商品率;此外,磷、钾肥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明显,缺磷或缺钾对马铃薯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并影响了其商品率。
参考文献
[1]黄科,刘明月,何,等.氮磷钾配施对马铃薯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15):53-55.
关键词 水稻;氮肥;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11;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27-01
在当前农业生产中,施用化学肥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之一。据统计表明:在提高作物产量中,化学肥料所起的作用占40%~60%。化学肥料是农民在农业生产投入品中最大的物质投资,农民用于购买化学肥料的投入约占农业生产投入品总投入的50%。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注重于施肥的产量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食品安全不够重视,施肥结构不合理,致使肥料利用率下降,不仅出现了明显的报酬递减现象,而且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水稻生产中,广大水稻种植户为了增加水稻产量,盲目加大化学肥料的使用量,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污染。为切实做好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尽快建立水稻精确施氮指标体系,努力提高氮肥利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水稻生产,特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水稻品种为连粳7号,试验肥料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常年种植模式为稻―麦两熟制,上茬作物为小麦。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即分别为:无氮对照区(CK)、精确施氮区、常规施肥区(大田),小区面积分别为33.3、66.7、>66.7 m2。不设重复。各处理均起垄分离,并用塑料膜覆盖隔离,以防串水渗肥[1]。
1.3 试验方法
试验田于6月10日收获上茬小麦,6月12日整地,旋耕20 cm,6月15日移栽,移栽27万穴/hm2,平均每穴有苗4.2根,行穴距为25.0 cm×14.8 cm。试验地不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
具体施肥方案如下:无氮空白区和精确施氮区施用等量的磷、钾肥,即无氮小区施用过磷酸钙1.00 kg、氯化钾0.75 kg,于移栽后7 d一次性撒施,其他生产措施相同;精确施氮小区施用尿素3.80 kg、过磷酸钙2.00 kg、氯化钾1.50 kg,于移栽后7 d一次性撒施,其他生产措施相同;常规施肥区施45%复合肥600.00 kg/hm2、尿素225.00 kg/hm2于移栽后7 d第1次撒施,于10 d后用尿素150.00 kg/hm2第2次撒施[2-3]。3个处理除施肥措施不同外,其他生产措施均相同[4-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的分蘖数也增加。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中,氮肥的使用量直接影响水稻分蘖的形成。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因氮肥用量不同,各处理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产量均不同。根据数据分析,由于常规施肥区氮肥用量大从而前期茎蘖多、叶色深、叶片大,成穗率、结实率稍低;精氮区注重氮、磷、钾协调使用,提高有效穗数,产量结构最合理;无氮区因未施氮肥,有效穗数减少,千粒重反而高。因此各处理产量依次为精氮区>常规区>无氮区。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植株抗病虫害的影响
田间观察,空白区病虫害发生最轻,纹枯病穴发病率为9%,稻飞虱发生率为3%,而常规施肥区上述病虫害分别为40%和20%,精氮区发生率分别为25%和15%,说明合理减少氮肥施用量可以改善田间植株生长状况,增强抗逆性,明显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4 不同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明显降低而产量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氮肥利用率比常规施肥方式明显提高。减少氮肥用量,农民投入也相应减少,综合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且降低了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程度,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性。根据目前市场价格,纯N 4.4元/kg,P2O5 6.0元/kg,K2O 6.5元/kg;精氮区比常规区用肥量少支出300元/hm2左右,增产475.5 kg/hm2,可增收1 200元/hm2左右,累计增收1 500元/hm2左右。
3 结论
氮肥是水稻生产中最重要的肥料,对促进水稻分蘖、提高产量有显著的作用,但超过一定用量后不能增收反而增加成本。因此,在生产中,应注意氮、磷、钾的协调施用,否则只能增加成本而不能增加产量。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在水稻生产中可增加有效穗数、穗实粒数,增产475.5 kg/hm2,可增收1 200元/hm2左右;用肥量少支出300元/hm2左右,累计增收1 500元/hm2左右。起到了节本增效的作用。
氮肥施用过量,导致稻米中粗蛋白含量多,品质明显下降,因此种植高产且优质的稻米,就要大力提倡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在生产中遵循减氮、稳磷、增钾、添微的施肥原则。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能有效地降低氮肥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性。
4 参考文献
[1] 齐国锋,崔月峰,李大伟,等.氮肥对北方超级稻茎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0(3):43-45.
[2] 饶汉宗,夏娇娇,陈苏平,等.单季杂交稻氮肥肥效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0-81.
[3] 张长海,郑桂萍,陈志国.超级稻氮肥运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6):100-103.
[4] 阳美秀,王冬秀,刘春燕,等.两系杂交稻不同氮肥运筹试验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4(1):58-61.
关键词:氮肥;氮肥管理;对策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增施化肥成为农业获得高产高质的重要措施,而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发展中国家粮食的增产作用有55%以上归功于化肥,在化肥中氮肥又起到了重要作用,合理使用氮肥的增产贡献率为45%左右,高者可达到作物增产的75 %[1]。我国目前在氮肥施用方面普遍存在着氮肥的大量使用,但利用率低,致使氮肥的损失严重的问题。因此,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减少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1 改变氮肥种类,施用氮肥添加剂
1.1 施用缓释肥料和生物肥料 缓释肥料是一种可以减慢氮素释放速度,减少氮素损失,是具有养分有效期长、利用率高的肥料,可以为植物持续吸收利用,能减少施肥次数、降低肥料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生物型肥料是以全天然物质为主要原料,添加经特定生物技术处理的生物活性体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环保型肥料。它可分解和固定土壤、空气中作物不能利用的养分,活化和提供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兼具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活性肥的多种优点[2]。
1.2 施用氮肥添加剂 施用氮肥添加剂可以减少氮素的挥发损失,提高氮素的有效性。有试验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植株累积的吸氮量,但对阶段性的氮累积比例无明显影响;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但通过在施氮基础上增施肥料添加剂可进一步增加小麦产量和各生育时期植株累积吸氮量,且增加值随施氮量和肥料添加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
2 合理耕作,用地养地结合
一方面通过秸秆还田,减少秸秆焚烧所造成的污染,增加土壤肥力,达到增产措施。但是秸秆还田的方法使用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同时秸秆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进而增加了土壤对 NO3--N的固持作用,阻碍了NO3--N向地下部迁移[4]。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轮作,合理轮作可以消除连作障碍,提高植物生产力。
3 合理施用氮肥
3.1 选择合适的施肥时间和施氦量 施肥时期的确定,是合理应用氮肥的重要部分。在作物刚开始生长时,由于生物作用小,需水和需肥量都较少,此时可以减少氮肥和水分的施用。而在作物分蘖时期,作物对水肥需求敏感,适当的补充水分会有利于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在作物开花时期,极易造成硝态氮淋洗损失,应减少施用氮肥的用量。因此,在作物不同的生理时期,根据作物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
3.2 根据作物种类合理施肥 由于不同作物其习性也不同,对于氮肥的要求也不同。玉米和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因为其需氮肥多,可以适当多施;豆科植物等,可以施用少量施氮肥在根瘤菌未起作用之前的生长期。 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合理地施用氮肥。
3.3 根据不同土壤合理施肥 施用氮肥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土壤条件、土壤黏粒和pH值。对于保肥能力差的沙质土壤,应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采取分次施肥;对于土壤较深较厚、保肥力强的土壤,以基肥为主,1次追肥。另外,一般石灰性土壤,pH值偏碱宜选用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在酸性土壤上,选择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石灰氮、硝酸钙等。
4 小结
过量的施用氮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以土壤最为明显。由于土壤中氮含量过高,会对大气、水体以及生物产生危害,因此,控制和防止氮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以提高土壤中氮的有效性,减少淋失和挥发为主,通过不同的手段尽可能的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损失,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收稿:2012-07-05)
参考文献:
[1] 刘振兴.杨振华.邱孝煊.肥料的增产贡献及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1):19-26.
[2]朱练峰.禹盛苗.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7,21(6):631-636 .
关键词:优质蔬菜;培育科学技术;施肥方法
优质蔬菜农产品的获得需要良好的种植培育技术,更需要科学的施肥技术提供支持,农产品生产培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从生产园的清理、规划与保管,到土体消毒维护,再到温度与水分的合理保持等都要做到细心周到,全面维护农产品蔬菜的健康成长,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
1 优质蔬菜的高效培育技术
1.1 土壤消毒 大棚如果长期种菜,土体很容易产生病毒,影响土壤质量,可以引入化学药剂对土体消毒、消菌,减少因为病毒在土壤中的传播,控制大棚蔬菜的病发率。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3-5g/m3的多灵菌来消除病菌。
1.2 双层保温 可以在温室大棚中附上地膜或者小暖棚,根据实验调查研究表明:这一模式能够提高地面温度,至少能提高2度以上,通常小拱棚内的温度能够维持到15度甚至更高。
1.3 改用无滴膜 普通质地的地膜或塑料布上会聚集很多水汽,从而影响蔬菜的光照射入,为了控制这一问题,可以使用聚氯乙烯无滴膜,就会控制这些问题的出现,防止水汽凝结在棚膜上方,使蔬菜获得充足的光照,能够保证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1.4 喷施稀土液 要想增加蔬菜产量,获得高品质的蔬菜,就要喷施稀土液,不同类蔬菜的稀土液喷洒量与时间都各不相同,以茄果类蔬菜为例,可以在育苗期或者开花时来喷施硝酸稀土液,浓度大概为:0.3%-0.5%最为适宜。
1.5 架设反光屏 通常大棚的靠近北侧的蔬菜很难收到光照,光照时间不足会影响蔬菜植物的生长,影响菜体的发育,威胁到蔬菜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大棚中的北段架设一具反光屏,利用物理学中光的反射原理来增加北侧植物的光照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北侧植物地面的温度。
1.6 引入草木灰 冬春时期,大棚为了提升温度,需要紧紧封闭起来,这样大棚内的湿度会很大,蔬菜很容易遭受病灾,为了积极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可以大棚引入草木灰,将其均匀地撒落在地面中,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地面温度,也起到了干燥作用,控制了大棚湿度,或者将草木灰均匀地植入土壤中,也能够发挥草木灰的肥力功能。
2 优质蔬菜施肥的科学方法
2.1 多施有机肥与生物菌肥 有机肥属于天然肥料,肥力大且养分丰富,蔬菜易于汲取,能够有效控制土体硝态氮的含量,预防蔬菜遭受化学污染,施肥前要进行高温腐熟,控制病菌、虫害的不良影响,这样也就是控制了农药的使用,通常情况下,平均每亩地需要的有机肥量为3―5m3。生物菌肥肥力强,能够积极优化土壤结构,使土壤更有营养,将其同化学肥料搭配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同时又控制了化肥用量,抑制了土体的化学污染。最具代表性的生物菌肥沼液或沼渣被广泛应用到蔬菜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功效。
2.2 控制氮肥施用 氮肥的过量施用会加大蔬菜本身的硝酸盐含量,特别是硝态氮,例如:硝酸铵、硝酸钾等等都要禁用。加强蔬菜大棚的日常管理,多通风、扩大光照面积和范围,以此来控制蔬菜中化学污染物比重。
可以施用多元复合肥,注意各类肥料的比例搭配,决定科学的用量,突出各类肥料的效应,氮肥、磷肥都按照科学比例施过后再用适量的钾肥,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各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
2.3 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 (1)基肥深施,追肥限量。本着把握好基肥量、控制追肥量的原则,使农家肥与化学肥料搀和融合洒落在地表,再翻新土壤,确保肥料均匀渗入土壤,其中农家肥与磷肥可以一次性作基肥,氮肥则要七成基肥、三成追肥,钾肥则全部以追肥的形式实施。要控制好每次的追肥量,确保植物得以健康成长,减少因为追肥过量而毁掉植物的现象,通常要每半个月追肥一到两次。(2)追肥保证深度和时间。一些化学肥料,例如:氮肥如果追肥深度不够可能导致其挥发,氮素能同空气反应生成硝态氮。因此,要确保氮肥的追施深度,控制氮素的挥发,确保肥力。通常氨氮肥要追加在土壤下方6厘米,尿素则要在10厘米以下。要尽量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同时,为了确保蔬菜能够更快、更茂盛地生长,要提早实施氮肥,这样才能长期确保肥力,控制硝酸盐含量,而且在蔬菜即将收割的前一个月内要杜绝施加一切肥料。(3)科学实验氮肥抑制剂。氮肥抑制剂最早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被研制与应用,它能够积极控制氮素的挥发,从而达到控制蔬菜菜体中硝酸盐的沉积,在使用基肥过程中,在抑制剂按照科学比例加入到氮肥中,可以控制蔬菜中的有害物质。(4)叶子菜不合适实施叶面施肥。叶状蔬菜如果施肥不当很容易造成硝酸盐沉积,而且因为叶菜的生长时间较短,如果采用喷雾施氮肥方法,更会加剧蔬菜叶的污染。因此,叶子蔬菜类不应该针对叶面直接施肥。
总结:
优质农产品的生产需要科学农业技术支持,要结合蔬菜农产品的类型、生长特点等进行科学培育与成长,科学施肥,明确不同肥料的性质、特征,科学地、有针对性地施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生产质量。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试验于2008-2009年在扬州大学农学院遗传生理实验室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68%、水解氮134.7mg•kg-1、速效磷25.2mg•kg-1、速效钾80.6mg•kg-1。供试品种为长江流域8个主要栽培品种:科棉6号及其亲本渝棉1号、泗杂3号及其亲本泗棉3号、徐杂3号及其亲本徐9154、苏杂3号及其亲本苏棉9号。试验设施氮和不施氮(对照)2个处理,分别用N1和N0表示,采取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4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2,密度均为2.25万株•hm-2,行距0.83m。施氮处理:钾肥(氯化钾)施用375kg•hm-2,磷肥(过磷酸钙)施用600kg•hm-2,安家肥和第1次花铃肥各占50%;氮肥(纯氮)施用300kg•hm-2,其中安家肥20%,花铃肥占65%(分初花期和盛花期2次使用,第1次花铃肥18%,第2次花铃肥47%),铃肥占15%。各期氮、磷、钾肥均混合后施用。对照(不施氮)处理:仅施用钾肥、磷肥(过磷酸钙),其用量及运筹同施氮处理。不同处理田间其他管理措施均按当地高产要求进行。
1.2取样及主要测定项目分别于9月20日调查各小区的单株结铃数,成熟期实收计产。并于成熟期,每小区取2株典型植株,分叶片、茎枝、蕾铃烘干称重,然后粉碎测定全氮。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方法参见《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19]。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使用Excel、SPSS等软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与作图。使用DPS3.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性尺度,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一些性状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1)吸氮量:地上部各器官中含氮量之和;(2)氮肥子棉生产效率(NUEsp):子棉产量与吸氮量的比值;(3)氮肥回收利用率(RE):(施氮区地上部吸氮量-不施氮区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100。
2结果与分析
2.1品种间氮素吸收分配效率比较表1表明,不同品种在施氮的条件下单株吸氮量差异较大,其中苏杂3号、科棉6号较大,分别为284.4kg•hm-2、269.1kg•hm-2,苏棉9号最小。茎叶和铃吸氮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单株吸氮量随生殖器官吸氮量的增加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两者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789*),但随着营养器官(茎、叶)吸氮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两者呈显著二次曲线变化关系(r=0.697*)。氮素回收利用效率(RE)表明,各品种间差异也较大,变化范围在29.0%~48.2%之间。进一步分析杂交棉品种和其亲本铃吸氮量和RE结果表明,在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杂交棉品种吸氮量、总吸氮量和RE,总体上均比各自亲本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与棉株总吸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914**);与铃吸氮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r=0.643);与营养器官(茎、叶)吸氮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二次曲线变化关系,且差异达显著水平(r=0.774*)。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受品种基因型控制;适宜的茎叶吸氮量和较高的铃吸氮量、总吸氮量是高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品种的显著特征。
2.2品种间氮素子棉生产效率比较表2表明,各品种氮素子棉生产效率(NUE-sp)差异也较大,其中泗棉3号和科棉6号较高,分别为20.67kg•kg-1和20.35kg•kg-1;徐9154最低,仅为16.72kg•kg-1。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已吸收进入棉株体内的氮素的生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也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即将已吸收的氮素形成产量的能力存在差异。棉株生殖器官吸氮量分配率与氮素子棉生产效率结果表明,两者呈一定程度负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说明仅提高生殖器官中吸氮量并不能提高品种的氮素子棉生产效率,相关生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3长江流域常用棉花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分类对不同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采用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性尺度,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图1),不同品种氮素回收利用效率可以分为3种类型:类型Ⅰ,回收利用效率高效型,如科棉6号和苏杂3号;类型Ⅱ,回收利用效率中间型,如泗棉3号、徐杂3号等;类型Ⅲ,回收利用效率低效型,如渝棉1号、苏棉9号。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品种氮素吸收效率是受品种基因型控制的。对不同品种氮素子棉生产效率(NUEsp)采用欧氏距离作为相似性尺度,用离差平方和法(Ward)对相关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图2),不同品种NUEsp可以分为2种类型:类型Ⅰ,氮素子棉生产效率高效型,如泗棉3号、科棉6号、徐杂3号、渝棉1号;类型Ⅱ,氮素子棉生产效率低效型,如泗杂3号、苏杂3号、苏棉9号、徐9154。以上结果进一步说明了不同品种氮素生理利用效率也明显受品种基因型控制。结合图1和图2的结果表明:棉花不同品种氮肥子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的高低不尽一致,总体来说,科棉6号的氮肥子棉生产效率和氮肥回收利用率都处于较高的趋势;苏杂3号的氮肥回收利用率却相对较高,但氮肥子棉生产效率不高;泗棉3号、徐杂3号、渝棉1号的氮肥回收利用率不高,但氮肥子棉生产效率相对较高;而苏棉9号、徐9154和渝棉1号的氮肥子棉生产效率及氮肥回收利用率都相对较低。由此可见,供试品种的氮肥回收利用效率与氮素子棉生产效率存在4种类型,即二者都高效型,二者都低效型,高氮肥子棉生产效率和低氮肥回收利用率型,低氮肥子棉生产效率和高氮肥回收利用率型。
3小结与讨论
氮肥产品是一种很独特的产品,其成本构成中,70%~80%是煤电成本。近几年来,由于煤、电、人员工资的大幅度上扬,以及小氮肥行业本身能耗比较高,所以不仅小氮肥企业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从整体趋势上看,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998年全国小尿素平均完全成本为1229.35元/吨,全国大部分碳铵成本均在370元/吨至420元/吨之间,高于目前国际市场价格,也高于国内部分中型和大型氮肥企业的成本。
2.市场需求不旺,价格持续疲软
由于国内生产能力和进口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能力大幅度提升,而同期农产品价格萎靡,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对氮肥的需求明显趋软,氮肥市场供过于求的态势初步呈现。因此,自1996年以后,化肥积压滞销严重,化肥价格持续疲软。在1996年,尿素零售价每吨一般在2200元到2400元,而到1998年则跌低到1800元/吨。至于生产企业的出厂价则跌得更低,有的企业每吨尿素出厂价仅为1300元左右,已经降至成本线以下。1997年以后,价格下跌趋势虽已明显减缓,但由于化肥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消费商品,其销售也理所当然地呈现出淡季、旺季交替非常明显的态势,价格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在淡季和旺季之间差别很大,有时1吨尿素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要相差几百元,价格极其不稳定,波动很大。
3.氮肥库存积压严重
近几年来,由于大量进口和国内生产的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相对疲软,氮肥市场已呈现买方市场态势,市场销售极其不景气。因此,全国总的氮肥库存量在不断增加,1997年以后,其库存量虽呈相对波动型减少趋势,但总体库存水平仍然不低,约占氮肥产量的10%~15%;而且,这种情况还是在大量小氮肥企业关闭、停产、限产的情况下才暂时出现的。因此,库存形势不容乐观。
4.企业数目不断减少,开工状况极不理想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缘故,大量小氮肥企业难以为继,小氮肥企业数目急剧减少,至1998年底仅剩834个。而且在现存的企业中,还存在着明显的开工不足,一些企业仍处于半停产状态。从1997年1月到1999年3月这段时间内,不仅生产企业开工率不高,而且还在不断走低,开工状况很不理想,到1999年1月,开工率达到历史最低,仅为57.88%。
5.效益状况极不稳定
1992年以后,由于氮肥销售市场的逐渐放开和氮肥进口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有不少企业被迫退出竞争,因此市场供给和价格波动更加频繁。而与此同时成本却高居不下,所以就整个行业而言,不仅效益不甚理想,而且非常不稳定,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并且波动幅度还非常大。
6.企业规模大小,抗风险能力差
我国小氮肥企业起步是从年产200吨合成氨开始的,经过40余年的发展,虽然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有了很大幅度的扩展,但企业总体规模还是太小,到1997年平均合成氨产量也不过2.08万吨/年。据统计,1998年全国小氮肥企业共有828家,其中合成氨生产能力大于4.0~4.5万吨/年的厂家有200个;生产能力大于2.0~2.5万吨/年的厂家约有350个;生产能力小于2.0万吨/年的仍然为数不少。虽然有250个左右企业进入了大中型企业的行列,但从全行业来看,规模小的企业还是占多数,即使是进入了大中型企业行列的企业,其规模也还是偏小。
7.装备条件差,能耗高,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低
我国小氮肥企业多数以煤为原料,小规模的煤气化技术,国际国内无可借鉴,能耗高,装备条件、技术水平较差,尿素装置虽投产较晚,由于原材料、技术全部国产化,在当时来讲,虽建设成本低、见效快,但绝大多数仍是使用国际上早已淘汰了的水溶液全循环工艺,不仅污染严重,而且效率极低,所以我国小氮肥行业普遍能耗水平过高。小型氮肥企业主要以煤为原料,能耗均高于66.88百万千焦,高出国外先进水平1倍多。以天然气、成品油和煤炭为原料的尿素装置能耗比国外分别高20%、25%、75%。另外,小氮肥企业在扩大生产能力时,由于地方劳动力比较便宜,忽视了装备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
8.产品品种结构不合理
我国小氮肥行业虽然其氮肥生产量已占整个氮肥生产的半壁江山,总体规模已非常可观。但从结构上来看,其产品品种结构很不合理,具体来讲,一是高浓度尿素产量比重低,低浓度碳铵产量比重高;二是肥料成分单一,复混或复合肥、专用肥产量低;三是产品功能单一,仅局限于增加土壤肥力,没能将除草、杀虫等多种功能结合起来。
9.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
我国小氮肥企业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相比,本来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就非常紧缺,难以满足目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小氮肥企业地处乡镇,有的甚至是在农村,经济实力并不强大,本身就不具备吸引人才的条件。所以从总体上讲,人才是小氮肥企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制约小氮肥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小氮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都相当落后,根本就没有什么系统的理论来指导管理实践。企业管理主要靠领导者个人的影响力,人治色彩比较浓,缺乏必要的管理规范。有些企业虽然也制定一些管理规范,但执行得相当差,有时甚至成了领导为我所用的挡箭牌,所以从管理上往往是即兴式的,缺乏系统的规范,显得紊乱而无序。
10.农化服务水平低
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只管生产就行了,根本不用考虑服务和产品的适应性,农民施肥也多凭经验而行,因此我国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0%,发达国家高达70%。
二、世界氮肥行业发展趋势
1.世界氮肥生产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世界氮肥生产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直到1989年,发展中国家氮肥产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以后,发展中国家的产量稳步增长,发达国家的产量却呈现出逐步递减的趋势,氮肥生产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如日本,本国氮肥工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分量,但由于化肥工业属于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于是日本就逐渐缩减国内生产,将其生产基地转向国外。
2.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就世界范围而言,目前氮肥生产明显趋于大型化、集中化的趋势,如美国仅有50多家氮肥厂,每厂平均生产能力为32万吨;俄罗斯有36家氮肥厂,平均每厂生产能力为40万吨;印度约有40家合成氨厂,每厂生产能力为40万吨。而我国的小氮肥平均每厂只有2万吨/年合成氨的生产能力,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3.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为了能维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对于氮肥生产这一高污染行业,控制和要求就更为严格。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要进行科学的治理和严格的控制,实行达标排放,以免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因施肥不当和利用率低而对土壤造成的伤害。
4.高度重视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进步
为了满足降低生产成本、控制污染的要求,未来氮肥生产技术和设备均朝着低能耗、重环境治理、操作方便、安全度高、易于监控、装置负荷、运转率高、连续运转周期长的方向发展。
5.品种多样化、高度化和复杂化
国际发展趋势是新产品不断产生,产品种类趋于多样化,而且氮肥加工品种主要是以高浓度的复混肥、尿素和硝氨为主,或者直接是液氨肥,品种复合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6.高度重视农化服务
未来农业化服务必将成为发展重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几乎所有土地都是按土质配方施肥。目前,美国大约有235家专业农化实验室(其中私人性的200家,大学35家),可为农民提供高效的测土服务及根据测土结果提供肥料配方;另有分布于全美各地的数千家化肥分销商和零售商,这些分销商和零售商负责取土送往农化实验室,然后根据测土配方,加工复混肥提供给农户并提供施肥服务,他们既经营,又生产和服务,三位一体。
三、我国小氮肥行业发展对策
1.高度重视营销工作
随着我国化肥经营的放开和大量化肥进口的竞争,生产已初步呈现出供过于求的迹象。此时,氮肥企业必须为自己的产品出路着想。因此为适应这种转变,小氮肥企业必须在经营观念上有重大突破,彻底从生产观念转变到经营观念,充分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竞争对手状况,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根据不同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来开展市场竞争,从而使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强化内部管理
小氮肥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管理,实行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二是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来指导企业管理的实践,努力避免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和主观臆断。二是要努力做好企业的标准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信息工作、职工教育以及管理规范的制定和修改等基础工作,为实施全局性的综合管理创造条件。三是要大力使用计算机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为核心的科学管理方法,以不断提高管理效益,增加管理的科学性。四是要强化系统管理,弱化个人行为对整个管理活动的影响力,尤其是管理决策中,必须严格遵循管理规章和决策程序,努力避免决策的个人意识,以减少主观色彩,避免决策的失误。五是要重点抓好成本管理和人事管理。成本管理和人事管理是整个管理系统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成本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的好坏,进而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人事工作做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管理得好可以避免企业内部无谓的内耗;所以把这两部分抓好了,其他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3.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力争跟上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
紧跟世界氮肥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一是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寻求技术突破,从而带动整体技术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无论技术引进,还是技术改造,都应该把环境保护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来考虑,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促进技术进步;三是要突出技术的节能性,通过大幅度降低能耗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四是要突出技术上的安全性,避免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4.扩大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小氮肥企业要力争把规模做大,具体而言,可以有四种选择:一是实行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以某一个效益较好的企业为核心,联合几个企业,争取统一生产、统一经营的方式,增强联合体的综合实力;二是采取兼并,某个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的方式兼并一个或几个企业,从而形成一个规模更大的企业;三是企业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扩建,以扩张自己的实力;四是通过挖潜、改造方式,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之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