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范进中举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3:0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范进中举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范进中举教案

第1篇

1.学习体会课文讽刺、夸张的语言;

2.理解分析范进和胡屠户的形象(前后对比);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范进、胡屠户的形象对比(重点)

2.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注音、解释;

2.介绍文学常识及有关明清科举制度的文化知识;

3.整体感知小说的情节结构;

4.分析1—5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2.《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计五十五回,课文节选第三回的后半回,原题是“周学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3.明清科举制度简介

童试—秀才(生员、相公、进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他们的第一名分别叫解元、会元、状元。

三、检查预习情况

解释下列词语

体统同案火候局不过兀自桑梓万贯家私谨具贺仪相与

四、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思考预习题及情节结构

五、整体感知课文情节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一)(1—2)写范进中举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二)(3—12)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①(3—5)写范进上集卖鸡和喜极而疯。

②(6—10)治疯;

③(11—12)张乡绅拜会范进。

六、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1.结合注释自渎课文,并理解文义。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分别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进中了相公,胡屠户来贺喜,带了哪些礼品?写明礼物的作用是什么?

③胡屠户“教导”范进的话主要有两层意思,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④“体统”的实质是什么?

⑤“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⑥范进不知丈人小气吗?为什么硬着头皮商议盘缠?

⑦屠户为什么断定范进中不了举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现范进对功名的追求如痴如迷的心理描写的语句。

3.小结

这部分侧重写胡屠户的倨傲,精彩的语言描写和简练的动作描写,把胡屠户粗俗势利的嘴脸勾画得活灵活现。写范进几处都只用简笔,反而显出他在胡屠户面前卑怯畏缩、忍气吞声的可怜相,胡屠户断言范进考举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来,第二部分再写范进中举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学生默读结合注释弄懂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设计范进上集卖鸡有什么好处?

②“三步两步走进屋里来”,报喜人拥着他也拥不住,显出范进什么样的心情?

③第五段写范进欢喜疯了,作者运用了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试找出描写范进发疯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④为什么新贵人欢喜得竟至于疯了?疯态的描写哪些地方最有讽刺意味?

八、作业:抄写有关字词的音\形\义;.

完成思考和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6----12段

2.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讨论思考和练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二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借报录人之口说范进是”迷了心窍”含有什么深意?

②胡屠户第二次贺喜的时候,为什么叫二汗提着?为何又写明礼物?

③简析胡屠户喝酒壮胆的有关描写的语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么含义?

⑤简析第9段胡屠户厚颜的恭维范进的语段。

⑥为什么众人也都笑起来?

⑦简析第9节末句。

小结:

结合思考和练习三讨论胡屠户对中举前后范进态度的变化

三、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

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讨论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除众人之外又详写乡绅来拜?

②课文末段写胡屠户见财性、心喜却又假意推让,运用了那些动词?

③夸张张乡绅的富有与范进中举欢喜疯了有无关系?

四、归纳总结全文

1.中心意思

2.写在特点: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结合课后练习)

3.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的白话语言(结合课后练习)

五、讨论思考与练习

六、作业:思考与练习

比较范进与孔乙己形象的异同

第2篇

>> 《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 《智取生辰纲》“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智取生辰纲》多媒体教学例析 例谈信息技术在《智取生辰纲》教学中的应用 从《智取生辰纲》看名著教学如何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 《智取生辰纲》自主学案 《智取生辰纲》(选段)阅读练习 刍议《智取生辰纲》的写作特色 听《智取生辰纲》有感 如何由《智取生辰纲》了解《水浒传》 浅谈《智取生辰纲》中的悬念设置艺术 《风筝》教学内容述评 绿豆生辰纲 又失生辰纲 《皇帝的新装》教学内容述评 《范进中举》教学内容述评 《木兰诗》教学内容述评 杨志丧失生辰纲的背后 《五柳先生传》教学内容述评 《故都的秋》阅读教学内容述评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王保兵.《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7692.htm

[3] 周登文.《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http:///news/53866.htm

[4] 刘昌国.《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53763.htm

[5] 施正同.《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47637.htm

[6] 邱刚.从“智”切入――《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计.http:///news/41802.htm

[7] 张连生.《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21225.htm

[8] 陈暾.《智取生辰纲》创新性学习教学设计.http:///news/16862.htm

[9] 黄先超.《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13722.htm

[10] 唐莉.《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933.htm

[11] 沈卫东.《智取生辰纲》教案.http:///news/7728.htm

[12] 王祥.“浅入深出”亦功夫――《智取生辰纲》教学案例及反思[J].文教资料,2012

[13] 刘宏业.《智取生辰纲》创新教学设计[J].教研天地,2011

[14] 葛民越.《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

[15] 刘宏业.资料助读 巧设情境――《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1

第3篇

一、吃透文本,精心备课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教师首先要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准确、深入、富有个性的解读。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四大文体里,学生对小说的兴趣较为浓厚,所以对老师的小说课堂生动教学期望较高,因此,教师课前应该熟悉文本、研透文本,小说教学要设立哪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除了要熟悉文本外还要备好学生,精心设计符合本班学生情况的教案。

二、注重预习,事半功倍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说往往篇幅宏大、内涵蕴藉、手法多变,短时间内阅读量大,学生课前如果没有预习,听课就显得被动了,在一堂课内难以兼顾全面。因而学生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熟读文本三遍,熟悉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巧设情境,渲染氛围

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注意情境导入,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学生对课文学习的氛围和一种让学生去探求问题的欲望,学生有了探求问题的欲望,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如在教《杨修之死》以前,可以一边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边展示《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图片,用它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浮现在我们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让我们再来结识两位三国人物——曹操和杨修。如是设置虽然不是很巧妙,却也能在课文学习前开启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探讨的欲望。

四、抓住情节,分析人物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情节及人物刻画之上。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可谓情节跌宕起伏,在教学时,应尽量让学生讲述讨论梳理出小说的情节,最好让学生演绎展示,教师有意无意加以渲染,那么在对情节的梳理中就会妙趣横生,课堂就会活跃,印象自然也就深刻得多了。对人物描写方面细致引导展示,则更会增加形象性,小说的魅力就更能体现出来。在授课中如何让文中的人物形象展示出来,是小说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时尽量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让小说中的人物展示出来,小说的课堂教学就会生动得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体现出来,教学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转贴于 五、多变教法,多维展示

1、影视欣赏法。

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有很多都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合理地利用这些影像资料,使小说阅读教学与电影电视欣赏结合起来,充分展示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的魅力,这对小说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如多数同学对三国时期的人物都较为陌生,为此,讲授《杨修之死》时,可以安排学生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使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为人处世有较多直观的认识。同时,还可借此学习感受编剧、导演、演员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的把握,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2、点拨教学法。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该文的主要特色在于讽刺笔调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从而使得文章平中生奇、妙趣横生。我们不要急于解决同学们的疑惑,忙于去分析、讲解,而应重点抓住一些“变化”来下工夫,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语言。在范进中举前,他是左一个“现世宝”,右一个“烂忠厚没有用的人”,贬得范进一钱不值;而当范进中举以后,他的态度便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称范进是“贤婿”、是“老爷”了,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是“天上的星宿”,极尽阿谀之能事。据此,可以趁势提问:为什么胡屠户的表现前倨后恭?这和什么有关?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同学们自然能够认识到这一切都与封建科举制度有关,进而看到其腐朽的本质。

3、改变情节法。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它支撑着整篇小说,有时让学生去改变小说情节,重新安排人物的命运,对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主旨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在教学中,大家常常要求学生续写故事,但这老套的做法既和理解主旨无关紧要,对分析人物亦无重大帮助,更好的做法是可以在于勒归来处做文章——假如于勒成为大富翁归来时会怎样?同学们纷纷叙述了菲利普夫妇、女婿等阿谀奉承的丑态。

第4篇

深度融合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源于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互动作用,以追求学科教学的精细化为目的,实现现代教育信息的数字化。这里的深度融合概念涵盖了多元化的教育元素,涉及到学校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呈现与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意性、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步骤的精简、教学评估系统化等多方面。

深度融合概念反映了新时代教育教学的理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者是自发的、交互的、有效的。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重新组合新时代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旨在顺应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推动教育系统改革的顺利开展。

深度融合思维下的教与学新思路 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时代内涵也体现在教与学的新思路上。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学分为两个大部分,分别是教与学。在教与学的互动关系上,教是第一步,学是第二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的思想是为学服务的。在这个过程中,教的内涵不断延伸,实现了从简单的知识传递到能力发展的转型,教师从知识教学主导者的角色逐渐转换为学生问题解决的辅助者和问题探究的合作者。学生的学不仅仅是学数字、识字、考分数,更是为了培养其自身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四个特征

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优课设计,必须以保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为前提。通过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教学法,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实现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根源于教学理念的优化,由传统的教师指向型教学结构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体协作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必须坚持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深刻影响着教学内容、过程及途径。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必须简单而有力,能够进行学生学习任务的良好引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符合各中小学的实际教学需要,要方便教师进行评测。

学习途径的广泛性 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离不开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学习途径的广泛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途径日益广阔,出现了混合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式学习等方式。教师需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及多途径的信息技术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合作互动式教学形式的开展,保证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局面中解脱出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计划的顺利开展。

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性 过程性评价又称之为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的动态化、多样化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具备目标导向、激励强化等功能。保证教育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优课的过程性评价的全面性,有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

3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三种途径

完善教师备课体系 教师备课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传统的备课模式中,很多教师的备课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很少汲取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理念精华。当前的时代是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有局域网,网络中也存在各种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用于日常备课中,进行网络备课、网络教研,实践证明这种备课模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来说,各个区域的教育部门都在普及教学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各中小学校都在优化自身的校园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可以储存在各个班级的资源库里,分学科、分章节进行储存。备课教师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音频、典型教案等,将其应用于教案的编写,从而有效提升教案的质量。

学校可以定期展开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集体备课,针对一节课形成优秀的教案。各中小学校的办公教学系统可以设置一个电子备课系统,在电子备课系统中设置一个集体备课模块,集合诸位教师的智慧,进行主备课教师、辅助备课教师、交换加工等角色的协作,共同完成一份优秀的整体备案;或者由几所学校共同完成一份教案,身在学校办公系统的教师均可以进行该教案的网上传阅或者加工改进。

师生课上互动性方案的优化 在多媒体教室课堂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形象化、具象化,受到多媒体音、视频的共同影响,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发挥作用,能够极大地辅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比如教学《范进中举》,上课前,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基本的预习工作;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准备好的PPT展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流程,然后播放一段《范进中举》的话剧,让学生深刻感受范进形象、妻子形象、范母形象、胡屠户形象。提出问题:你觉得视频中哪个人物的形象最鲜明?为什么?回答完问题后,再要求学生边读课本边进行该课人物形象的表演,最后指名朗读,边读边画下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课上再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讨论。

实践证明,这种课上互动性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能够形成积极性的互动,便于学生理解,利于教师讲课。

在计算机教室课堂中,教师备课时需要准备好该课的教学网站。该网站涵盖了一系列的音频、视频、知识点、练习题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协作学习,能够主导自身的学习进程,能够对学习进程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获得了一系列的学科知识,并且大大提升了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教学我们生活的大洲,教师需要课前准备好教学网站,可以收集大量关于亚洲的地理知识、自然知识及人文知识。上课时,学生可以任意学习教学网站的各知识板块,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也可以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总而言之,就是按照自身的知识需要进行学习。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具备良好的教学效益,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增强学生的课下学习效果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第三个途径是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下巩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目的性比较弱,积极性比较低,效果也比较差。教师布置的课后巩固练习及作业类型单一,学生回到家里,可供参考的学习资源单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持续性的沟通。通过对教育信息技术及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课前预习、课下巩固,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的普及,微课教学逐渐流行开来,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选择几个微课片段发给学生,学生可以借助移动U盘或者网络客户端进行微课的下载学习。这种课下学习模式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进行有主次的知识学习。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中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没有得到良好的革新与发展。

1现如今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缺陷

我国许多学校的阅读教学还处在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上,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处在被动阅读、阅读效率低等状况之中。这不仅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会使学生在阅读方面不能主动思考问题,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感。

1.1分析上太注重形式:

大多数学校将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文章进行分解、逐段进行分析段落大意,并没有针对文章中的特色让学生去领悟文章的感彩、语言特色以及文章中的独特韵味等。如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分析时,只是生硬的将阅读中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体会小说中的精心布局、人物鲜明的形象以及小说中的特色语言等。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枯燥、无趣的感觉,打击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减少了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感。

1.2阅读方式太重视形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着,更多先进的多媒体科学技术被引进到教学之中,在恰当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反之亦然。有些学校将教师在课堂中是否利用到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评判教师好坏的一个准则,这是错误的观念[1]。在错误的多媒体阅读教学中,鼠标和屏幕取代了教师的粉笔和黑板,播放录音取代了教师的朗读和学生的阅读过程,多种样式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过多的感觉到课堂的有趣多变,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反作用,造成教师不能够很好的在阅读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打开自己视觉感官,但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将文章中的内容通过几幅画面全部展现给学生,不但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反而限制或阻止了学生对文章产生的想象力。没有恰当的运用现代科技方式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1.3阅读教学教案脱离现实:

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实际学情考虑到教案设计中,一味的追求阅读教案的完美。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只依照教案进行,忽略了课堂与教案之间的差异与学生反应的真实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表面上看来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实内在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阅读训练的真正目的。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理想化,没有真正的联系到学生的学情,是失败的教学模式。

2怎样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

2.1情景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景教学法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补充学生没有想象和感受到的情景,弥补学生在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不足。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变色龙》的教学中,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自然界中变色龙根据不同环境进行变色的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性,从而真正读懂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怜与可悲,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人物感到可笑的肤浅层次上。这种生动直接的情景带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2]。

2.2多种教学方法并存: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可以将朗读法、文章赏析法、自主阅读法、探究法等相结合进行课堂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在对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十九课《范进中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课文讨论后进行表演,由于每个小组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因此表演形式也会有所不同,都会有相应的特点,因此学生们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范进这个文章的中心人物以及文章中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更好的体会到文章的情感与意境。

2.3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若没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要使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选择课内的优秀词语之外还要引导学生主动积累一些课外词汇,要求学生对好的文章进行长期的抄录或写读书笔记等,以便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

2.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许多文章中都会为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这个想象的空间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一课《孔乙己》的教学时可以有意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这个问题作者在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表明,但却引发了课堂上学生的激烈讨论,转变了课堂中的严肃气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且答案各不相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3]。

2.5将读、思、写相结合: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大意有初步了解,在反复进行阅读时,学生能够对文章中的情景、人物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等有了进一步理解。在学生阅读后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可以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讲解,然后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的结果以及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整理、总结,突出重点与难点。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文章的观后感。整个过程将读、思、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学。

结束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本身的质量,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产物,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语文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海生.浅谈如何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8):80.

[2]雷成兰.探析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南北桥,2016(1):104.

第6篇

在教学改革的形势下,教师如果不摒弃旧有的观念,积极地接受先进的教学思想,就不可能建立一个新的课堂秩序。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占据着主导地位,主宰着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而新课程改革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不仅仅是实施教育教学的结果,而且应该是一种过程———一种对受教育者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效的、动态的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意识和理念,把课堂构建成新型的、开放的、民主的施教平台,要研究课程的实施技术,也要探索课程的教学艺术,要积极投入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中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强化两个能力建设,在实践中提高素养

要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教师必须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是善于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二是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教师只有善于将两方面资源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语文教师。教师自身的“潜在资源”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行为。因此,如何使“自身资源”更加丰富,并将其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教师摆脱传统束缚、不断提高素养、锐意创新改革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撰写论文、教案,进行专题研究与反思等方式丰富自己的学识与经验,使自身的“潜在资源”日益丰富,教学能力日益提高。此外,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与同事同行进行合作探讨,利用影视广播、报刊资料、网络技术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等,这些活动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彰显其人文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教育家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于漪老师的“教文育人,学语文学做人”等无不体现了语文教学对人的终极关怀。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其根本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怀。只有当学生愿意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并将语文学科作为文化载体时,这个工具才会有生存的活力。过去的语文课堂突出的是为政治服务、为道德说教服务,而新课改后的语文课堂则十分重视文化熏陶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其工具性,又要彰显其人文性,无疑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索的两个着力点。而要做到“两点统一”,就要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例如,在教学《祝福》一课时,如果我们仅仅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学学字词,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明确课文的主旨等),而不对文章进行人文角度的多元解读,诸如从宏观上探知祥林嫂的死因,从微观上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性格,就无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的活力和魅力,也就无法在课堂上通过自由探讨拉近文本与师生的情感距离。

四、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更新教学方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教师缺少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致使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恒久的创新意识,做到课课有创新,尤其是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创新。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内容和课堂知识结构的特点,合理而科学地安排师生占用时间的比例,从而为教师“教”的创新和学生的“学”的创新留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上下功夫,让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能充分发挥实效。这样就能有效地调控师生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角色转换,变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交流为多向互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适时进行激励

第7篇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0-02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目前的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按照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而单调地讲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从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按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阅读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等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到“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层次。因此,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知识点。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采用一定的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快速引入到教师讲解的内容的语境中,激发并调动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习文章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情境模拟法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要强烈的好奇心。列宁把感性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当作人类认识周围世界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强调把握实在过程时的感性的知觉与思维的特性的重要性。在低级阶段,认识显现为感性的东西;在高级阶段,认识显现为理性的东西。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对于未知语境具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在情境模拟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使得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未知的事物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在特定的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通过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寻求“为什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情境模拟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它突破了传统的“以静态分析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结合周围实体事物来模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及精神。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投影图案,结合音乐同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且师生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迅速了解掌握文章意境及内涵主旨的有效形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的独特性质,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虽然不是文章语境中描绘的真实情景,只是一种外部形象的模仿或刻画,但仍然可以瞬间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情境之中,通过其感同身受,完整再现文章的主旨及精神。除此之外,情景模拟教学将情趣与意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想象力,激发其认知意识和语言意识,提高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手段

1.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情形时,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以及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精心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这一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课文作者创设的美的情境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如,有些课文离目前的初中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很难提起兴趣。这时就可以结合使用PPT和flash等手段。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利用动画演示对于太阳视觉与听觉上感受的科学解释,这样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直观,记忆也更深刻了。

2.音乐渲染法

如果对于每篇课文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那需要大量耗费精力,也容易走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多媒体,也容易审美疲劳。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春》时,我通过播放欢快的莺歌燕舞的纯度序曲,加上两段婉转的笛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创设的情景中去,愉悦了学生心情,渲染教学情景,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描述的问题解决作为需要解决的目标,激发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到“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课上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中举显然是好事,但是范进为什么会疯?又是谁治好了范进的疯?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当然,要注意不要将课堂上成“满堂问”了。

4.课本情境剧表演法

有时候,为了把教学情境更真切地再现,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表演。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它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课文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章中相关角色的具体活动,进而引起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把课文中文字的组合形式进行转换,然后变成视觉形态,即把课文内容编写成短剧本,然后分角色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

三、结论

随着教改逐步推行,亟待将情境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重视教学情境的模拟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把新课改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通过问题和情景剧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兴趣才愿意学,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发其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选集(第2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陆蓓红. 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 文教资料, 2006(19).

[3]邓樊琼. 二期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实践[J]. 科学教育,2007(3).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优质课堂

优质课堂是相对的,没有最优质课堂,只有更优质课堂,绝对的、统一的优质课堂是没有的,优质课堂不是通过模仿和抄袭得来的。优质课堂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活动,教师只能根据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根据教师自身的各种条件,根据现实的课堂场景,根据学生实际的各种情况,然后教师有选择性和创造性地采用各种策略和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得到充分的、高效的、持续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就农村初中语文的优质课堂的问题,奉上自己尚不成熟的几点浅见,作为抛砖之引。

笔者认为,要想使农村初中语文的课堂优质,必须重视以下九个方面的作法。

1组织好课堂纪律

课堂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它是一种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依笔者看,要想使农村初中语文有优质课堂,课堂纪律挺重要。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基础差(有的学生在小学毕业测试时,语、数、英三科总分没有达到30分)、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纪律,如: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左顾右盼,有的高声喧哗等等,农村初中学生的后进生人数不少,自主学习、主动听课的人数不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人数也不多。没有好的课堂纪律来约束,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因此,笔者挺注重加强课堂组织纪律教育,利用:环境熏陶、目光暗示等课堂管理艺术,组织好课堂纪律并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地学习,这是优质课堂的前提与保证。

2吃透和了解

2.1初中语文教师,最基础的工作是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原文和课标制定专家组的解读,脑中要有课标。课程标准是教参编写、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各学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要求,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供了教学评价建议。吃透课程标准很有必要。

2.2初中语文教师要心中有教材。 吃透教材,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把七年级到九年级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搞清初中语文知识的内涵、外延与联系。然后把教材转化成教案和学案,建构具体的教学方案。

2.3目中有学生。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和个性等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2.4初中语文教师要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要了解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等采用适合的教法。

3有准确的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认为,目标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激励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也就是说,人们越看重目标价值,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这一目标的激发力就越强。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课标、教材特征、学生实际和现实的课堂场景等,同时,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准确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充分的、高效的、持续的发展。

4采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比较形象、比较直观性,能使农村初中学生热情地投入到课堂中学习。情境教学的形式有很多,如:故事情境、活动情境、问题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农村初中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优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愉悦并且为之入迷,在课堂中表现出精神焕发,充满乐趣。譬如: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端午日》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端午日那天到假日海滩洗龙水时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描写龙舟竞赛和追鸭子的欢乐场面的精妙所在。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从中获得对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5设疑要具体

在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中,设疑要具体,力避抽象。抽象的问题,会使农村初中学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不知道从那个角度回答,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因此,设疑要具体。例如:笔者在《范进中举》这篇课文的设疑是“这篇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经过思索,很快就能回答得比较全面具体。首先,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是在文中明明白白地写出来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很快就能在文中找出,学生学习就会感兴趣,真正参与学习的人就会多。

第9篇

一、个性设计促使教师重视文本研读

余映潮老师关于研读教材的教学警语“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语文教学的差异,从根本上说是解读教材的能力差异”告诉我们精心研读课文,就是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读厚”,即是阅读体会非常丰富;而“教薄”,是要把精华内容教给学生,把难点突破。没有对教材的精细研读,没有对课文深刻感受和欣赏,好课是出不来的。

课题组组织了一次散文《背影》的同题异构研讨课,执教的三位老师他们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个性化备课,他们的课真可谓是各有千秋。

沙老师着重品语言,散文的语言是所有文学作品中最讲究的,最值得品味的,它们有的浓妆披重彩,有的天然去雕饰,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清丽婉约,有的灵动飘逸,有的淳朴厚实。朱自清的这篇《背影》,语言朴实无华,却饱含了深挚的感情。只有深入文本,抓住关键字词,仔细品味,才能真正理解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品质。这一点沙老师都做得非常好,特别是通过一个精妙的设计,插图与文本比较,仔细品味了“攀”、“缩”、“倾”、等动词,使学生感受到了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艰难,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深地爱。

李老师注重读写结合,设计了仿写“父爱是父与子分别时的千叮万嘱”让学生,深化对父爱的感受。“本文抓住生活中的一个闪光瞬间,来抒发作者的感情的,你能否也采用这种写法,选取一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强调平凡中见深情,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达到了以读导写的效果。

杨老师着重散文的“形散神聚”,从理清线索入手。杨老师紧紧抓住了《背影》的两条线索:父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情变化。并且通过一个问题设计“面对如此父爱,作者心中的感受是怎样的?”两条线索自然的过渡,授课流畅,如行云流水。

相同背影,不同精彩。同课异构,是提高备课水平的一个好方法。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下,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样的个性设计体现了教师对文本不同角度的研读。只有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课文进行发现,才能让课堂教学有趣、有味、有效。

初中语文教材,从语言教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沉淀着丰富的知识板块,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是精选的语言现象。语言教学研究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是科学的教材分析。有目标地、有层次地、高效率地进行语言教学,语文教师有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常常被忽视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要把教材读好,读深,读细,读美,悉心玩赏,为教学设计作好充分有力的铺垫。而“三案导学”案中“教师指导”留白补充部分恰能促使我们教师去深读、细读、美读,演绎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艺术设计。她是一朵艺术奇葩,为语文课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个性设计充分展示师生的个性魅力。

语文教学细节是多类别多角度的,有无数的细节设计需要我们探究。其设计的优美流畅需要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艺,语文阅读的视野。只有它们综合的表现在教师的身上,才能够设计出精美生动的教学细节。而这些教学细节恰能展示语文教师的教学魅力。沙老师在运用“三案导学”案教《石榴》一课时,共案中预设问题“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为夏天的心脏”,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因此她旁注“指导学生朗读第4段和第七段,找关键词”给出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学生通过朗诵、思考回答起来就容易的多了。又如:在预设问题“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老师旁注“抓住其环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写石榴的特点时写到“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运用了什么写法?旁注“此写法有何作用?”“教师指导”的留白给其他老师留有个性设计的余地。对一些教学细节的不同处理方法,同时体现了每个教师不同的思维,展现了个性魅力。沙老师所带的班级学生通常课堂气氛活跃,思维敏捷。教学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这与沙老师善思考,巧启发的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有了如此的个性设计才有了如此魅力课堂,学生的精彩更加衬托教师的魅力。

“教师指导”留白补充就语言教学方面的设计艺术让人回味无穷。如潘老师在教《范进中举》从“多角度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对留白进行补充“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学习案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问题:“找出胡屠户见财心喜却又假意推让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词语及其表达效果”这一补白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很快地动笔圈画,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将屠户贪财虚伪的小人形象分析的得透彻淋漓。

从系统训练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欣赏语言优美的句段、欣赏形式优美的句段、欣赏手法特别的句段、欣赏意境优美的句段、欣赏内涵丰富的句段如《周庄水韵》:杨老师在学习案中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赏析,“阅读‘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选择一种角度或修辞或意境去赏析。”这一补白教给了学生析句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赏析道:这句话不仅运用了通感还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然而不论是“江南丝竹”,还是裹着的“万般柔情”都是为了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突出小雪后的周庄韵味深长,意境优美。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这一精彩的赏析赢得在场的师生掌声的喝彩。

从学法点拨的角度策划语言教学。如“指导学生学会感受课文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教学生学会体会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杨老师在《背影》学案设计补白了这样的语言赏析:“品读语言,理解深情”。“作者善于在叙事运用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描写,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文章中有很多处体现了这样的特色,请同学们标出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谈谈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很快地从课文中标出“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并通过朗读体会到了这些语言在平淡中见真情。这样的补白设计学生能快速的提取信息,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目标很清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三、个性设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我校对备课方式的研究,教师在拿到“三案导学”案以后,必须在“教师指导”留白处进行二次备课(即个性化修改)。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所教班级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形成了以“专人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加强反思”的备课流程。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三案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环节如何过渡?情景如何创设?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个人在学案上的备课可以是修订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教学步骤中不恰当的环节。修订教学过程中不恰当的方法。修订问题设计中不恰当的问题。增减相关的学习内容。增减有关的练习或拓展。增减相关的检测与评价内容。指出具体的指导、启发和点拨的方式方法。还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活动,课中提问,语言教学,教学手法等方面的修改删减。将这些写入自己使用的三案导学”案中,将“共案”变成“个案”。

这样的二次备课,是个性素养展示的备课,是研究性备课,共案已经为大家提供了形式上的教案,但怎样让“共案”适合自己的教学,就需要琢磨,需要研究,教师就在这日积月累的琢磨研究中逐渐成长起来。在学习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而驾驭教材,不断达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娴熟程度。

四、个性设计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