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小学艺术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3: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小学艺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小学艺术论文

第1篇

1诵读吟咏,感悟文本。诵读吟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手段。诵读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的有效对话方式。充满情感的诵读,犹如一首动听的歌曲,飘入耳中留于心田,永生难忘,放飞了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学会在诵读中品味优美的文字,体味作者的心声,感悟文本闪烁的思想。如:学习《游园不值》一课时,教师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游园未遂的原因,观赏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课件出示动画,配以优美的古筝曲子,诗人站在柴门轻轻地敲门,着急地来回踱步,可是那扇柴门久久未能打开。使人一抬头看到院子里一枝红杏伸出墙头来,以动人的画面吸引学生。此时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诵读,学生会在诵读中感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两句诗,要读得语速平缓,以柔声为最美;后两句语速要轻快、上扬,以洪亮又不失稳健的声音为最妙。反复诵读吟咏,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如醉如痴,暗示着有生命活力的东西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吟咏诵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自主探究,升华情感。自主探究是小学语文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教师要很好地引领,抓住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有层次地进行剖析和点拨,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如:学习《丑小鸭》一课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品词想象,很好地体会丑小鸭“被欺负”的情景,教师给学生布置自学任务: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丑小鸭当时的心情如何?小组汇报。学生说:“咬、啄、讨厌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一个学生补充:“孤单、钻出、离开也是描写丑小鸭被欺负的词语。”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教师及时表扬他们很会找关键词:“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们也咬它,公鸡也啄它,养鸭姑娘也讨厌她,这时为什么呢?请大家看图。”学生说图意,沟通文本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画面:“一群美丽的白天鹅在空中翩翩起舞,丑小鸭看到了,它会怎么想?它想:如果我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那该多漂亮啊!”文中用“又惊奇,又羡慕”这些词语表达了丑小鸭的羡慕之情。用羡慕的语气读这一段,学生摇头晃脑、如醉如痴,尽兴品读。

二、结语

第2篇

(一)答案符合教师期望的评价

在课堂上,教师都会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针对那些答案与教师预设答案相符合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大加赞赏,殊不知,这样的赞赏给其他学生的感觉就是这个同学的答案无可挑剔,这时候,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答案,因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制着他们的答案。这时,教师应继续提问,等到大家的意见达成共识的时候再进行评价,这样的提问过程既保护了其他学生的心理感受,也能够帮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自然习得的过程。

(二)答案与教师期望相悖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想,不可能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与教师的答案一致,相反的,教师在上新课的时候,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刚把一个新课题抛出来,想让学生去探索,从而引发新课的教学,可是有学生却突然将答案暴露出来且答案准确至极。这时候有的教师会觉得尴尬,心里面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怎么都不是滋味,一方面为学生的聪明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办。其实这时候教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顺水推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看来这个学生在课下已经预习过了,这种习惯值得所有的同学学习,不如你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的好方法吧!”

(三)答案与教师期望风马牛不相及

在教师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许多学生会积极地举起自己的小手,但是回答的答案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听教师的具体要求,从而产生了误会,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就是学生认真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并积极的改正。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教学是否成功,与科学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如果评价体系是合理的,那么就有利于小学数学的持续发展,相反的,就是限制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过程与结果相结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拘泥于概念以及定理的讲解,要把概念、定理等计算过程中运用到的方法转为学生将来解决更难知识的基础,在重视结果目标的同时要将这些过程性的目标也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值得重视的是,除了注意知识面的过程与结果的结合,作为教师,还要重视整个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结合。

(二)老师、学生与家长的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下,小学数学教学中评价主要来自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本文指出,这样的评价不能只是局限于教师的评价,我们应化片面为全面,要能够转换角度,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评价中来,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的增加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但这并不表示教师教学就是科学的,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科学的想法、做法等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通过学生的评价,教师就能够不断的完善自身,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具体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就可以在传统的考试检查的基础上多多的增加一些探索型、开放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

三、宽容并理解学生新课程改革标准下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宽容并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语言给学生的感觉就会是亲切、真诚,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赏识,从而增强学生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心。比如针对回答错了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我很佩服你,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尽管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佩服你敢说、敢想、敢于表达的勇气。”毫无疑问,教师这样的表达能够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能够与之交流、与之探讨的老师,才是学生心目当中的“好”老师。

四、结束语

第3篇

《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颁布实施,对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促进学校美育发展和满足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医学院校经过几年的实践,证实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启迪智慧、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就目前医学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艺术教育的开展还缺乏深度和广度,真正意义的融入专业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二、实施过程与对策

1.明确艺术教育理念,开展普及工作

(1)根据艺术教育的总目标,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在学校各个环节和形式上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构建一个“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艺术教育环境。同时,明确艺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艺术教育的机会,避免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狭隘化,把艺术教育与其他几方面教育一起形成合力,促进学生发展。

(2)完成课程设置:根据医学院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在教务部门的支持下,将艺术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了音乐、美术、舞蹈、影视作品欣赏等理论课程和摄影、书法、乐器演奏、国标舞等实践课程。首先把国内外的优秀艺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艺术文化的发展中感悟世界的美、人生的美。其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艺术知识和技巧,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艺术修养。

(3)开辟课外艺术活动场所:课外艺术活动既能展现校园文化风貌,又是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办了乐队、舞蹈、摄影、绘画、手工等艺术活动室,使学生每周有两次机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艺术实践。

2.深化艺术教育,提高艺术教育层次

(1)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艺术课程除了要学习艺术知识和技巧本身,学生更要通过背景、文化,把握艺术所表述的本质和艺术的精神。所以,安排教学内容时,有目的地选择优秀的艺术欣赏作品,合理拟订审美教育计划,有的放矢地提高审美高度和层次。

(2)明确科研方向:科研的目的是带动教学的发展,所以艺术教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只重视艺术理论的研究,要针对艺术教育在学生心理、情感、审美和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大力挖掘教师潜力,积极申报高层次的研究课题,以取得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科研成果。

(3)在艺术实践中检验艺术教育成果:在课外艺术实践中以各类艺术节做契机,充分发挥社团作用,成立合唱队、舞蹈队、摄影、书画协会,积极参加各级大型文艺演出与国家、省、市的艺术展演活动,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艺术技能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人格得到升华。

3.促进艺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

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各个环节乃至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因素,只有拓宽艺术教育途径,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1)专业教学与艺术教学的融合: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出医学院校的课程应将审美教育融入艺术教育的全过程,由原来的艺术审美延伸到医学审美;由开设单纯的艺术课程发展到与专业相结合的审美课程中。如开设音乐疗法、医学美术、形体仪态技能训练等。在艺术与医学结合的教学实际中,强化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内审美水平的提高。

(2)挖掘教师艺术潜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各个专业教师艺术素养的提高,会对学生的审美水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定期开办艺术讲座和艺术技能培训班,开发教师的艺术潜质,使他们在教学中以美学的观点、审美的眼光培养学生。

(3)校园艺术环境的建设:指校园的物质文化设施,如校园内部景观设计、建筑物内部的装饰设计等,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它不仅反映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学习风气,还可以反映学校所蕴藏的发展潜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无意识接触中获得相关专业知识的滋润和思维的启迪,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取得的效果与分析

1.健康人格的提升:艺术教育实践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欣赏课中凭借优秀的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广泛思想内容、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与启迪。这情感和意识上的触动往往是构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条件。有了美好性格,学生就会以对美好事物无比热爱、对丑恶事物无比憎恶的审美态度去对待现实社会、人生、事业、亲友、同志等。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在审美的环境中和亲身的实践中去感悟艺术作品所反映、描写、刻画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与艺术美标准的差距,从而对优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产生认同。这种认同反过来又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审美能力的提高:无论是课堂教学、课外艺术实践还是艺术环境的熏陶,都是通过具体、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过程中充分展开想象,发挥创造,提高敏锐的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与感悟中得到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另外,艺术活动中师生间能保持畅通的情感沟通,这种沟通和理解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感染学生,激感活动。强烈的情感活动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学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社会。

3.应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艺术课程中获得的艺术能力和经验,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工作和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富有创造性

四、结论与建议

1.艺术教育的实践使学生对美拥有了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和净化,促进了人格的完美。事实证明,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2.艺术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是提高审美而完善个人文化的品格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广泛的,不能只局限在艺术文化范畴,而应进一步融合于艺术教育,与其他几方面教育一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为促进艺术教育在学校的深入开展,领导应制订政策,在教职工或学生考核中必须与艺术教育相联系,从而引起学校各个方面的重视。

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是丰富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探寻者,教学中时刻把握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运用高超的技艺、丰富的艺术、健康的内容,来激活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小筠《清华大学的美育课程与教学》,《美育通讯》2002.2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41-01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亟待发掘的情感世界,而“情”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的金钥匙。可以说,“情” 给语文课堂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使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锻炼,让师生情感行走在语文天地间,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一、让点化渲染成为推波助澜的媒介

语言既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具和载体,又是文章的血肉。语言的“点化”如同中国画之“渲染”技法,能激绪,创设情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叶圣陶先生曾言:“……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开头就勾勒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名作《纤夫》的画面。在教学时,可这样导入课文,课件展示《纤夫》挂图后,并做深情的渲染:这篇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前苏联的伏尔加河畔。在很多年以前,船上还没有安上蒸汽机,在没有风或者顶风的时候,因为不能前行,只有靠岸上的人背着纤绳向前拽行。这背纤的人就是纤夫。船行几十里,几百里,船夫就日夜不停地一步一步地沿着河岸背几十里,几百里,就这样长年累月的背呀,背呀……读这篇课文,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曲,接着哼几句沉重的号子,动情的语言渲染和低沉的曲调,可以使学生一下子浮想联翩,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让合理想象成为渐入情境的捷径

叶老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其实,他所强调的就是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就能把已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或创造种种新形象。

运用合理的想象可以激活语言刺激,加深阅读印象。教学中,只有善于在有限的课堂内展开无限的想象,那么学生才会因为身临其境最终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想象的类型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首先强调的是“遵路入境”,抓住课文的描写,诱导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如上《草原》一文对草原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首先要学生抓住“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轻轻流人云际”等短语,想象草原辽阔的特点,对草原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提示学生根据“一碧千里”中的“碧”、“无边的绿毯”中的“绿”、“绿色渲染”、“翠流”等词句,想象草原无边的绿色;接下,诱导学生抓住羊群像“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茫”、“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最后让学生把草原的这几个特点联系起来想象,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完美的草原图画:辽阔与美丽。教者趁兴问学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情绪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三、让理解感悟成为启迪心智的钥匙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把审美称作“充满敏感的观照”。在阅读观照中深刻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内核,才能获得审美,情感愉悦。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教者要独具慧眼,在关键处,层层启发,披文以入境;在疑难处,启疑导思,化难为易;于无疑难处生疑,化平谈为神奇。

小语教材《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一首曲子,还要再弹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点,也是一个难点,人们多采用“激动”说和“知音”说,参考书上就说“他在此遇到了知音,很激动,因而弹了一首又一首。”说贝多芬激动,倒是事实,诚如文中所言,那位盲姑娘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蛮在行;说他是因为遇到了知音,由此激动而想再弹一首,理解未免肤浅甚至谬误了。教师在此激疑设问:“贝多芬再弹一首是由于遇到知音吗?”必会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其实,贝多芬的乐曲、演奏享誉世界,知音可谓多矣,何至于在此遇到知音而激动呢?我们应该抓住“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句话来理解。贝多芬从姑娘的神态和语言中感到,这位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也看到她“爱听”自己的演奏,为使盲姑娘得到最大的满足,他便想为她再弹一首,以满足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的强烈愿望。你看,这样理解,不就使学生感受到同贝多芬的真实情感、美好心灵了吗?

四、让朗读表演成为激感的催化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含义。朗读能整体把握课文,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词、句子进行品味与琢磨,于不知不觉中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成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如《桂林山水》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凝固的画,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所激荡起来的情感。一位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师生精彩的朗读完成的,效果出奇的好。教者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初步感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体会,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的山水。为帮助学生进入意境,教者还展示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来渲染情境,学生心中的美感渐渐被激发起来。中间,还通过精彩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的美景之中。为了使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并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者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词加以强调,同时注意读准这些词后缀的语气词的音变。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从这个高度看,“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最深层的意义正是呼唤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教育,不是要改造人,而是要使人成为按他的本性应该成为的样子;教育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用饱含喜怒哀乐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当然,情的运用是否恰当,则要看能否将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2]卢树林.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中国教育报,2001,09-13.

第5篇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从讲授式的教学走向了探究式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提升学习效率。要掌握引导艺术,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灾难降临”的引导环节为例,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句子“那是‘玛丽’号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并追问面对此情此景,想象一下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可能会撞船。)那会是怎样的灾难?

由此引导学生勾画出“从螺旋桨推进器”“五百吨”“非常快”等词语,初步感悟“巨大的灾难”,继续演示句子“全速前进的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海水哗哗海浪呛得咝咝地直喘粗气”。追问此时此刻,船上的人们会怎么样?由此引出表现人们反应的句子,在引导学生对人们的表现探究后追问“船长是怎么做的?从他的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如此,利用问题层层追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感悟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形象。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二、发挥主导作用,精讲释疑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新教学模式,往往不知道哪些知识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结果课堂中很多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其实,采用合作探究模式,教师在探究过程中依然是主导,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还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精讲。首先,要根据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后精讲。如在《用目光倾听》的教学中,让学生知道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就是重点,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目光怎么能倾听呢?

第6篇

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讲究教育艺术,就是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进行审美性学习。

教师的人格美对学生也是一种不同于说教的灌输,正如陶先生说的“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对学生慈爱关心,平等相待,循循善诱。热爱学生的教师一定是教书育人的表率,一定能把爱生情感渗透到教学中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学形式要多样化,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因材施教,更主要的是教师要以情感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给全体学生以热爱、信任和恰切的期待 。

课堂教学中知识教学与艺术教育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认知的发展与情感的发展共同构成个性的和谐,同时,智与美又是互相渗透、互相连结的,智的本身有很多内容可以构成审美的对象,而美育确有一种对智育的催化作用,以美启真,以情感人。因此艺术教育与小学学科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观赏,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主动热情地投入审美创造,并感到乐在其中。这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支撑着毅力,激化为认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前教师努力挖拙教材的审美因素,课堂中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努力使社会美、艺术美的因素充分展示,从而使教学内容成为真善美的统一体,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真的、美的观念和获得美感享受熔为一炉。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实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使学生在审美性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小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我们把艺术教育与小学教学整合, 不仅能极大地丰富美育的内涵,拓宽美育实施的途径,并能获得很好的美育效果。艺术教学与小学学科整合,可以以美启智,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以美育德,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美健身,提高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通过审美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毫无疑问,学生是这种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把艺术教育融入教学,教学过程就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它使学生处于一种极其自由和谐状态而达到教学效果,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每一种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产生轻松愉快的感觉,从根本上保证主体活力得到空前的激发。

创造性是教育艺术的精髓。实践证明,教育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然流于僵化、枯燥。“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创造,把艺术教育融于小学教学,能改变传统的僵死方法,代之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教师创造性地教,必然会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力量的价值和兴趣,学生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教师多鼓励,多与他们相处,师生的心理距离才会越近。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当学生对老师不是敬而远之,而是喜而近之时,学生就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开口,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跃跃欲说,教学活动更能溶于学生的生活。教师的人格美是一缕缕春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吹开了他们智慧的花朵。

美的东西总是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除了挖掘情意的因素外,还应努力挖拙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推行愉乐教育,变苦学为乐学。愉乐教育又称快乐教育,它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意志力较为薄弱的特点,通过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对学生已不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是成为了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自身的精神需要。

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教材的独特优势是实施愉乐教育的有利条件。一般来讲,小学生初接触课本,比较新奇,好奇心特别强,求知欲望很高。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优势,制造悬念,层层推进,激发学生美的感受,使他们形成正确、高尚的艺术审美观。对此,我们做了很多探索,有的设计出精美、实用的课件,使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有的设计出新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把音乐、美术手段引进课堂,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学生长期耳濡目染教学的美,必然会引起其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这种由教学美感所引起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将在他们心中形成美的沉淀,从而对其产生深刻、久远的影响。

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展开美的想象,受到美的教育,进行美的创造,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善于把学科知识中的审美因素、教师的人格光彩和审美化的教学氛围三者动态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益,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第7篇

【关键词】教学体系;艺术设计;多维实践;立体教学

市场检验设计专业的学生是通过学生能不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品来评判教学体系的好与坏,合理与否。与其它专业相比,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疑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当下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实践型人才的需求是即刻加入岗位,从学校到社会无缝对接。因此要求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完善的多维实践型教学体系,以保证学生具备开阔的设计思路,与社会接轨的实践能力,并将自己对设计问题的构想通过可行性极强的作品展现出来。要完成上述问题的改善,必须要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从多维度、多层次打造实践型的教学体系。

一、实践型课程体系的完善与打造

进入21世纪后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在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代的剧变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设计学科的敏锐性。当下高校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与时代不符的老旧课程,与市场脱节的技法课程等。在实践型课程体系完善与打造中必须淘汰与时代不符的,与实际脱节的课程,更新使之成为新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淘汰旧课程的同时要保留传统、更新具有深远价值的课程,国际化的目光可以让我们及时引进新课程。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围绕市场方向去挖掘,用多维的思维方式去设置课程,创设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作为时代性与实践性极强的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评判标准也需要不断推进,作品考核标准也应与时俱进。用新的评判标准去考察,考核过程里面应该引入一种对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强调,并非单方面去衡量它,应以多维度的形式去考核。

二、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以及过程的严格执行

要构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转变传统以理论式教学为主的观念。以社会实际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强化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意识,改脱离市场实际的教学为实践型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市场分析教学等等。所有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链条式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有实践型教学意识的渗透。不同课程的每位教师在具体执行实践型教学过程中,通力协作严格按照多维度的方式去实施,摒弃现在高校教师的单打独斗的场面。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质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必须在教学阶段就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状态紧密联系起来。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要转变以往以理论式、技法类教学为主的思想,在每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适当的融入一些实践环节。例如,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界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就可与社会上的新媒体企业建立合作。借助企业开发新项目,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的设计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将自己好的创意应用于项目中,同时也充分释放学生在其它课程中所学的设计知识与技能。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整个界面设计的流程,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另一个方面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团队的协作力量以及群智慧对于设计项目的影响,学习到相关的协作经验,反馈过来成为增强学生学好艺术设计专业的动力。

三、具有实践型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学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梯队之间的协作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课程效果的不理想,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艺术设计教师与高素质的教工梯队的完美结合,导致其实践教学深入不足,无法完成最后的一个环节。由此,高校需要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以及教工队伍的建设,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注重实验室教工队伍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并协调好教师与教工的协作关系。艺术设计类的一线教师都应拥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并定期下企业进行培训,增强其实践教学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的实践项目,不仅能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还能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用人标准,从而能够在教学中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和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实验室中的教工,应重视其人员配置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背景,能辅导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操作,多维实践型教学中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人员具有实际的执行力。另外,邀请国外优秀的艺术设计师到校讲课,将行业最新动态和信息与教师、教工队伍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制定一个项目合作以工作室的课程形式来打造实践型的多维教学。总之通过从不同的渠道对教师梯队进行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艺术设计教学队伍,并通过具体的课程直接影响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接轨市场的实验室和工作室

实践能力是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要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应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市场有关的项目。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和工作室,一般只具有实验的一些性质和功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接轨市场的运作能力。因此,需要在建设相应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工作室的基础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带实际的项目介入实验室使其成为接轨市场的前沿阵地。教师可以在整个的实验室范围内建立自己独立的创意场地或者工作室,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完成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技法,脑手配合完成课程的推进。另一方面,在硬件方面学校要加大对艺术设计实验室的投入,配置最新的相关设备,不断更新实验器材。在管理层面的软件方面,应该不断提高实验室与工作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鼓励创新探索的实验项目。

五、结论

艺术设计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有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性,要求我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必须以实践型为核心,打造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并举的切实可用的教学体系,以保障培养合格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实时对接上当下社会的需求并体现设计教学的价值意义。在实际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实践型的教学体系是需要各个方面协同运作才能起到最后的效果作用,任何的单一的、片面的做法都是没法完成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也就没法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因此打造一个多维实践型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势在必行,也是我们高校艺术设计类教学体系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林峰 姜钰莹 单位:东华大学

参考文献:

[1]周鑫,严斌,汤小胤等.多维实践平台下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美术界,2015,(12):67.

[2]吴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2009,(05).

第8篇

加大“顶岗实习”工作的数量和工作力度,解决师资匮乏的难题。把需要接受锻炼的大学生送到真正需要他们的岗位上,是我们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及教学管理者迫在眉睫的问题,有的学生分到实习单位去就是“流于形式”,报道后并不安排实际工作量,真正需要人才的学校师生们眼巴巴的等候。呼吁相关部门把此项工作放在解决国家民生问题的高度上来,并且当作其为考核在校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标纳入其是否具有可以获得学位证的资格。

二、建议政策调控的对策导向调整

1.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足够支持和重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

2.艺术师资的涵盖内容

传统意义上讲,艺术教育课涉及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朗诵和手抄报板报等尚未包含在内。农村学校缺乏的不仅是艺术师资。语文课程内的诵读,课本剧编导,硬笔书写艺术性,手抄报等平面设计等包含艺术成分的教学同样也是很难实施。

三、在职学习,提高专职艺术教师的素质

艺术教师师资培养应具有针对性。对在职教师和后备师资力量这两个群体的培养各有体系,针对在职教师培养应重在课堂施教,课外活动组织法、不同形式的艺术课程施教经验交流等。从艺术教育实践结合紧密的角度与范畴,有以下实施方法:集中培训、城乡学校送课交流、示范课、引路课、公开课等,网络研修也是与时俱进的培养方式之一。缩小差距的方法还有城乡师资交流、轮岗从教。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城乡交通发展,使城乡师资及时交流成为可能。对后备师资的培养则应该注重教学理论、技术、技能的综合培养。这对后备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基层医院更需要全科大夫一样,农村学校对艺术师资的需求更多成分是需要综合能力强的文艺师资。从民生的角度来探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应该拓展到农村学校各科教师,尤其是文科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当然这更是需要过程及各级教育机构的足够认识。教师参与教改仅凭直觉与热情是不够的,必须在科学研究上下功夫。教师只有增强科研意识、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才能敏锐地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科学地总结出经验。为此,学校应多为艺术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加强教师学习的书库和阅览室建设,增加藏书量;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聘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学;鼓励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等。

四、运用各种方法培训兼职艺术教师

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艺术教育师资严重短缺,所以农村学校就必须采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形式,让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艺术教师,同时要对兼职艺术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专职艺术教师对兼职的艺术教师进行培训,注重发挥专职艺术教师或艺术素质教育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教师通过“自学提高,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与发展。要在全体教师中强化艺术教育的目的、意义、功能等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艺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校园中营造一种重视艺术教育的浓浓氛围。培养出一批跨学科、能胜任小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教学的综合型教师及能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较好地结合进行艺术教育的教师。

五、建立“城乡学校友好互助站”

帮助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实际问题要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环境、师资、设备、教学方法、学生的家庭教育等都逊色于城市小学,起点不是很高,但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多途径提高我们艺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我们的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在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发挥特有的优势,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结语

第9篇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思想积极向上、吸收新生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观察力强,感性思维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喜欢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崇尚艺术个性的积累等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感性思维强.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容易透过现象抓本质。第二,生活独立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但自我约束意识较弱,自律性较差。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性格往往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更为活泼,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再加上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在人际沟通方面要强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家教、外出演出、设计产品包装等形式已经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功利性较强,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自律性较差等问题。第三,对专业课的学习吃得苦、毅力强,但对文化课的学习却常常忽略。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热爱专业学习,他们普遍认识到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课。但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从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大多文化基础较差,进校后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第四,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艺术院校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专业,而是由于艺术院校文化分数要求低,容易考上,为了一张学位证而选择了艺术院校,这些学生进校后,往往学习动机不明确,过一天算一天,缺乏学习动力。

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学生管理就是对学生行为纪律的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管理理念应为服务型管理。第二,缺乏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大多是从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中选留产生,知识结构单一,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留校后,把学生工作岗位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存在着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的现象。第三,管理方式僵化。学生一届一届的送走,迎来一届届的新生,这些新生与往届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但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须通过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来改善现状,使学生管理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转变狭隘的学生管理理念,向人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管理理念转变。第一,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尊重学生,学生不再是被管理的角色,学生和管理人员间是平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性化管理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管理人员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第二,实行形象化管理。形象化管理要求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引用学生管理制度,还要把这些管理制度形象化。如通过开展学生管理主题班会,学生交流会、学生小组会议等具体渠道对学生自我管理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形象。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第三,实行情感化管理。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质,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耐心指导,让学生明白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用意。对于个性特别张扬和怪异的学生应该及时予以交心指导,让学生感觉到管理人员的良苦用心,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系、院间的联谊会,文艺晚会等方式对好的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注重以下原则的运用。第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坚持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多运用激励原则。激励原则的运用还应注重与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激励目标的高低要适当,避免目标过高挫伤学生积极性,或目标过低学生毫无兴趣,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便失去了激励原则的意义。第二,坚持导向鲜明和标准明确的原则。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把艺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给艺术院校的学生成才指明正确的方法、途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明晰,要明确艺术院校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告诉他们拥有什么权利、担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要使艺术院校的学生清楚地知道,如果做了某事或做出了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学生管理制度地制定要重在明理和引导,注重“柔”与“刚”的结合,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得遵守规章制度,发展和约束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管理理念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艺术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要求。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坚持用公开透明、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让人们认同该项制度,自觉遵守。第四,坚持操作步骤简单化的原则。学生管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在表述上要尽可能简洁流畅,而且要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理解能力等因素,操作步骤要简单化和流程化,并通过宣传、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遵守和执行。第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体现,是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这就要求制度中的所有规定,都应“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可理解为:在保障国家、学校、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当体现权利、义务、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承担,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肯定或认可,而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否定或追究。

3.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