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3:3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化学教学策略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化学教学策略是指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方式与灵活处理教学问题的过程。其明显的特征是:①对教学目标具有清晰的意识和方向感;②具有对有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一般设想;③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化学教师根据从各个方面以各种方式得到的评价信息可以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侧重从反馈教学信息,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的建构。
一、反馈教学信息
化学课程评价主要的功能是为化学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教学决策过程是化学教师依据化学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通俗的说,教学决策是化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授多长时间以及效果如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判断:
1.化学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化学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利用安置性评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安置性评价,也叫摸底测验,即在教学开始之前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确定学生的初始学习能力,也可以知道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习惯。这不但为教师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打下基础,而且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提;同时该信息可以作为教师决定有效教学的起点。
2.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促进更有效的学习?(教师自编的测验以及以往成绩的记录)
3.学生是否作好了下一阶段学习化学的准备?(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预测,以往成绩的记录)
4.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自编的测验、课堂作业、提问、观察等)
5.学生有哪类学习困难?(诊断测验、提问、观察、学生成长档案袋、学生咨询等)
6.什么时候复习最为有效?(阶段考试、提问、观察等)
7.怎样给学生评定分数?(综合所有的评价信息)
8.哪些学生缺乏自我了解?(自我评定)
9.我的教学效果如何?(成就测验、上级的评定,自我评定等)
对以上的问题及信息,教师必须作出合理的、更准确的分析,你才会清楚地知道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应该是怎样的,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认识情况,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因素。不但考虑学生的测验分数,而且要考虑学生平时努力的程度及“化学档案袋”评价;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考虑周围同学的建议,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化学教师可以从经过精心编制的测验中得到教学信息,也可以从学生选择成长记录袋内容及自我评价和同伴的评价中得到学生变化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使教师知道:①教学方案的可行性;②教学资源的利用程度;③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化学教师总是借助于安置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经过分析、综合,同时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得知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学提供信息,从而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1.根据形成性评价及时调整教学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进步情况的评价。教师可以以此了解自己的教学进展情况,也可以知道学生学会与否的实际情况。由此可以调整教学,更好地指导的学习。这种评价是重在发展的评价,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才能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才能了解学生付出的努力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教师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利用诊断性评价改进教学
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揭示学生学习困难及其原因的评价。教师借助诊断测验的结果,分析学生化学学习的障碍,制定矫正计划。因为诊断性测验经过特殊设计,诊断的内容和水平有差异,在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确定学生在认知结构上的缺陷,可以作为教师实施补救教学的参考。测量后的习题分析,还可以提供编制试题的统计特征(难度、区分度),从而找出不良试题所在,以确保教师所编试题属于优良的试题,并保留在题库内供日后使用。这些信息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个别教学,也有利于补救教学的策略。
3.通过总结性评价寻找努力方向
总结性评价是在学期教学结束时的评价成绩。根据这种评价成绩,教师一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得知自己的教学情况。尽管这个评价是以分数表示的,但是为评价教学提供了具体信息。化学教师根据总结性评价结果,对照课程标准进行分析,哪些达到了要求,存在哪些缺陷,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既可以和自己的以前作纵向比较,检查自己的进步程度,也可以和同行作横向比较,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应该强化成绩,吸取经验,调整自己的目标,修正出现的错误,引发前进的动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策略
Chemical Teaching Strategy
Zhang Su Xuan
【Abstract】In this era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bout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students, but also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teachers are constantly learning, trying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pirit and philosophy of the new curriculum, expectations can be better used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talked about for the basic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Some Experience.
【Key words】Quality of education; Chem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主要依赖于教育,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因而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任。中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学手段着力寻求实施素质教育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从而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培养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树立批判精神,能权衡地对接触的知识进行判别,明确学习方向、目的,对学习充满兴趣和信心,形成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
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意义。学习化学知识不是简单地做练习题,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初高考。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学好化学知识,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例如,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对周边环境的认识,可以意识到随着区域的不断开发,各种各样的污染不断加剧,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不断恶化,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其次,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应该成为一种满足自我的需求,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例如,很多人都知道,饭后桌子上的油渍用酒去抹掉比用水管用许多,这就是化学反应在我们身边的体现。有了这种需求意识,学生便不会再硬着头皮为了考试而学,而是把学习化学知识当成一种乐趣,对学习化学保持一种好奇、渴望的态度。
最后,要使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知识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化学老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少而精的作业往往比多而杂的作业更受学生欢迎,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作业太多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题海战术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适得其反。作业虽少,但只要精炼,恰到好处,便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利用多余的时间可以自由地思考、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相关知识,拓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生。
2. 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教师应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得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题设计得具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4)善于反诘和回避。 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如当有学生问:碳酸钠溶液遇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碳酸钠属于碱吗?反诘的问题是:碳酸钠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吗?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之不能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教学的主动权应始终控制在教师手中。
3. 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把环境保护教育与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以适应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和兴趣爱好广泛的特点,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指导工业生产,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环境,美化地球。
为了使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我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一些工厂去参观。如参观制药厂,首先让学生知道制药废水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其次向学生介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通过现场对比,让学生了解各种处理方法的优劣,写出有关环保方面的调查报告,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的工艺优化方案;组织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闲暇时间对空气及附近工厂的废水进行采样分析化验,当学生观察到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色,使池塘中和小河中的鱼虾死亡时,不仅会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我指导学生开展环保科技活动;利用黑板报和墙报等进行宣传和展览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实例。如节约能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废旧电池,使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不使用毒性大的杀虫剂,劝告父母少开车,使用无氟冰箱,拒食野生动物,少用罐装食品及饮料,使用无磷洗衣粉,多植树造林,等等;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深学生对环保意义的认识,利用3月12日植树节、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提高学生对环境管理和环境文化方面的认识。
总之,新课程改革既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机遇,教师只有适应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认知结构,科学地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刘运华.中学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途径探析.科技信息,2010.24.
关键词:职业教育 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一、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现状
职业教育与普通的高中教育有所区别。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基础,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理论文化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化学是职业教育中重要的基础课程,这就要求化学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但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忽视了对化学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和技能性培养,化学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片面的强调了化学教学的专业服务理念,导致了职业教学中没有更好的重视化学教育。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分的强调了各学科的完整性,对于教学内容相对较难、较深的知识,学生们都是一知半解,无法对内容提及兴趣。传统教育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没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各不相同,所以老师在具体教学中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据教学现状来看,老师的教学大多是以折中的办法,即:采取中等生能够接受的进度和需求,对教学内容解释的尽可能的详细,这就基础较好或较弱的学生都无法跟进教学的进度,达不到教学预期的目标。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神话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强调: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无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无法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多样化需求。这一点在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二、高职教学中化学学习现状
由于现阶段我国普及高中教育政策的影响,各个高职教育机构不断降低了学生入学门槛,使得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就化学基础来讲,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大部分的学生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受其影响,降低了主观能动性,导致恶性循环。据了解,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存在了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化学基础差。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偏低,化学知识就更加薄弱,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没有什么概念,更不可能掌握应用。学生在初中的初步化学学习中没有更好的掌握,到了起点更高的职业教育阶段,就更加无法理解,当然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失去主观能动性。
其次,没有养成学习习惯,缺乏毅力。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之一。中职学生化学成绩的普遍较差,大多数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要学习的内容没有及时的预习,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结构,课后也没有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对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没有认真思考,甚至抄袭他人。化学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多学生没有坚强的毅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态度不端正,思想松懈等都影响了化学学习的效果。
再次,对化学学习不够重视。职业教育与高中教育相比,没有升学的压力,另一方面,化学学科在职业教育中有属于一门公共课,所以中职生大多不重视化学的学习。很多学生也认为化学没有用处,就更加不会很好的去学习。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独立能力,丧失了创新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三、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文献[1]中笔者提到了采用有效教学法,来提高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的质量。有效教学法理念来自于20世纪西方的教育理念,从本义上讲有效教学就是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评价过程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一种新模式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必须进行有效的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一下几点来优化职业教育化学教学策略:
1.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中化学老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和化学的专业能力。化学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方面,如何有效的提高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是衡量化学老师能力高低的重要方面。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更要具有相应的教育理念。不但要了解学生,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断的探求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更好的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了解和掌握每个环节的过程与办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职业教育的化学老师,就必须不断的更新教学观念,形成新的课程、知识和学生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要主动的学习,不断的参与,勤于思考;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学生发展,不断向“学”方面转变。只有老师重视了自身能力和专业素质上的提高,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职业教育的化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老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高品质学习。可通过以下两点来实现:(1)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化学老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从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不断的发现并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长久的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2)利用学科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化学实验,吸引同学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不断的参与的实验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化学实验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一个完美的化学实验不但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也体现了化学本身的学科魅力。文献[2]中笔者也对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做了具体的阐述,可见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3.对化学课加强重视
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安排来看,存在了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化学课的内容相对较多,但是课程的安排却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所以,职业教育学校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加强对化学学科的重视,合理安排课程。高职教育机构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只有学校和同学两个方面都重视了职业教育化学学科的学习,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在实际的职业教育化学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和归纳好的教育理念,找出更适应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中的具体化学实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动手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也才能去主动的、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杨林梅. 提高中职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体会[J]. 教育与职业. 2006,5
摘 要:分析学困生的表现,从情感因素和增强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浅谈通过积极的教学态度、培养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榜样竞争、积极归因、优化教学管理等教学措施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教学策略
笔者所指的学困生是指受主观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导致学习过程中产生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机不足,自我监控能力弱,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自我认识不足,不知道自己的知识缺陷在哪里,遇到学习障碍,不善于将问题具体化;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缺乏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和总结的意识和方法。
一、积极的教学态度促进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困生面对学习时消极、懒散。面对放弃学生的老师,学生也会更加力不从心。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然而氛围的形成离不开积极乐观的教师。所以作为教师,面对学困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自己的观念,不要放弃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对学生充满信心,时刻精神饱满,用自己的积极乐观去感染学生。教学中,激情洋溢,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埋怨,多一些鼓励,纵使遇到学生屡次考试不如意,也要积极地面对,让学生感悟不轻易言弃的执著。
二、挖掘学科素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良师,让兴趣活跃课堂,促进课堂的积极高效。学困生对学习兴趣不浓,很大程度来源于知识的乏味和教师教学中的生搬硬套,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学科素材、活用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如知识的拟人化展示,学生表演金属Mg和Al进行性质PK;讲解CO2不是电解质时,利用影视材料:葛优表演——CO2的新闻会……再如,知识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们感受故事中的精神存在。安全炸药的背后有诺贝尔及其家人的血泪,他的反复试验几乎炸死了全家人,人们当时把他的试验看做是“瘟疫”,他的全家被迫到海上过着“游居”的生活。另外实验也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材。引入一些改进的实验或者一些趣味实验都是化学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引入吹气生火的实验;学习电解质时把音乐卡发挥在课堂上;学苯酚时,茶水变墨水等等。化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有毒的矿物油使霉变成米成为百姓口中的粮食;酒后驾车,酒精的检测。许许多多的素材丰富了枯燥的课堂,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的趣味,从而使课堂变得充实而活泼。
三、不断体验化学学习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克服困难
班杜拉曾指出:“成败经验是个体对自己的实际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水平的感知,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学困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倘若再次饱尝失败的经历,则容易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困生创设更多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树立合适的学习榜样,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
榜样的行为表现是学生评价自身效能的一种参照。一般而言,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之在各方面情况相似的。因为学生认同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学习进步,很容易替代性地转化成对自己能力的认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倘若与学习优秀的学生比,则会越比越受打击,越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参照标准,不可盲目比较。在化学教学中,我给学困生按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掌握情况等给他们进行竞争的分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提醒实力相当的学生注意对手的学习情况,以此刺激学生的求胜心理,增强其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如,课堂提问,同伴竞争回答;作业,对比质量;测验,比知识掌握度。经常表扬,肯定二者的优势,让学生感受对方的优点,同时激励自己去追赶对方。
五、引导学生积极归因,促进学生持续努力
韦纳指出,“学生一般把自己的学习成功归因于四类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是一种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努力是一种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是一种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因素。而运气则是外部的、不稳定的、难以控制的因素。”般说来,如果学生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样就更容易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归因,要促使他们认为成功是由于内部、稳定和可控的因素引起的,使他们具有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失败归于外部、不稳定等因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
【关键字】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指导思想
化学教学综合方法是由若干种教与学的基本方法组成的。同样一些教学基本方法按照不同的策略组织起来,可以形成风格和效果迥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策略是化学教学综合方法中用于解决教学问题、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师生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指令性程序成分;是根据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选择、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调控的认知知识和技能。化学教学策略常常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假说制定,是化学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行动规则和组织依据,是化学教学方法的精髓、灵魂和本质特征。高水平的化学教学策略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一、化学教学策略的层次
教学策略可以具有不同的概括程度而表现为不同层次。高层次策略是对低层次策略的概括,使用范围较大。低层次策略是高层次策略的具体化,他体现、蕴含着高层次策略,使用范围较小。
高层次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思想范畴,它体现着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认识,也常常表现为概括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原则或活动规则。因此,可以把教学思想及其原则体系看作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
中等层次的教学策略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升华形成的,它已经逐步完善,形成规范化和概括化的工作方式和程序,是一系列活动规则的联合,符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因此,有人就把教学模式解释为教学策略,认为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具有规定性的教学策略”,“是对教学的设计”。教学模式是对教学策略的概括,但其概括程度低于教学思想,和中等层次的教学策略。
低层次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可称为教学思路。虽然它的通用性很差,但其操作性最强,并且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具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起点和其他教学条件,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跟教学策略有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教学风格。教学风格跟教学主体习惯和倾向及采用的教学策略有关,反映着主体比较稳定的教学特征,并且由此形成教学活动的个别差异。但是,教学风格不是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具体教学策略跟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等都又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作图表示。
二、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方法
1.自陈法。对施教主体介绍、说明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施教主体有自觉的策略意识的情况。
2.教案研究法。对施教主体的施教方案进行分析、概括,来了解其施教策略。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施教方案比较详细的情况。
3.实录研究法。对教学过程实录进行研究,从中概括出施教策略。这种方法比较可靠,有时还用自陈法和教案研究法配合,以便更好的了解施教主体的主观想法。在研究施教策略时,不但要了解施教主体是准备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认识、情感等领域的各项教学目标,还要了解他在怎样处置学习主体、协调教学关系方面的打算。一般说来,化学学习策略常常处于主体的潜意识状态,研究的难度较大。可以采用的研究方法如下:(1)内省法。主体报告、追述自己的策略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者分析概括自己采用的学习策略。由于容易受被研究者主观意识干扰,难以核对、校正,这种方法的效果和可靠性缺少保证。(2)口语记录分析法。通过记录和分析主体在学习时有意或无意地伴随发出口音,研究他的内部活动过程。这种方法比较贴近被研究者的思维活动过程,但要求被研究者有口语习惯或者愿意配合,能大声的报告,要求学习任务有一定难度。(3)外部活动和活动结果分析法。以观察为基础,通过记录和分析被研究者的外部活动过程来推测其化学学习策略;或者分析、研究其活动成果,特别是分析、研究其作业错误,来推测其化学学习策略。这是一种间接性的研究方法,有效性不高。以对个体的学习策略研究为基础,可以进一步确定学习集体中存在的学习策略类型并确定学习策略的主流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常常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一、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向
任何行动策略都是以明确无误的目标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是吸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育活动,鉴于化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容易流向周边问题的散射性,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就更应该以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为首要任务.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课标”理念、教材体系(包括教学要求)和学生基础三个方面作为依据.深入专研教材是非常必要的.某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肤浅导致设计教学目标时把握不准而显得空虚;而有的教师则会因为过分依赖过往经验而难以将章节、课的教学目标与“三维目标”挂上钩来……如此等等.所以设定教学目标时要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宗旨,以教材提供的资源为依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力求提出一个全面、具体、适度,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如乙醇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为:
1.通过在学习乙醇性质时的合作、交流的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通过对学习乙醇在生产、生活中规律的总结,体会自然万物变化的丰富多彩,对学生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教育.
这一目标安排不但照顾到当堂课的推进需要(第1条),也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长远目标(第2条).因而就实现了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连接.
二、以引人思考或具有挑战性的
问题情境切入
在创设化学问题情境(如质疑式、悬念式、矛盾式、递进式等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先正确分析学情,为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而设计.探究、讨论不要过于机械,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和具体的行动.问题情境的设计必须符合新的、学生待知的化学事物(概念、原理)的某些特点,切合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水平.这样,就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进程.
例如,在复习“乙炔的制取”时,设计以下问题情境:(1)向烧瓶内滴加饱和食盐水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一滴一滴加?(2)怎样连接装置?(3)检验气密性(4)除去反应生成的杂质(5)能否用启普发生器来制取乙炔?(6)怎样验证产物中的氢氧化钙?这些问题在教学进程中顺次提出,能够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讲“有机化学消去反应实验”时,可以设置紧扣教学课题的系列性问题,将学生逐步引入乙烯生成过程的广阔的探究空间,使其积极主动探究乙醇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物不同(1700C时生成乙烯,在1400C时生成乙醚),指导和引导学生思考:(1)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加入化学试剂?(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现象以及褪色的原因?(3)实验的注意事项怎样?(4)反应生成物变黑的原因?这样,通过设计多途径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使多种观点碰撞,让学生体验消去反应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
三、以有效的师生互动推进教学
目标的落实
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湖水,而应当是一条河流,“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教师表演的教学犹如一潭死水,“鱼翔浅底”的景观才是教学充满活力的表现.化学教学就是要追求这样的景观.
例如,在讲“气体摩尔的体积”时,教师设计安排了一系列的师生探究活动.以下是其中的第一个活动(物质摩尔体积).
A.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体积与密度、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计算探究1mol固体、液体物质在0 ℃ 101kPa下的体积(略).
(2)学生探究发现:相同条件下,1mol的固体、液体的体积一般是不同的.
(3)学生观察模型,体验1mol的固体、液体的实际体积的大小.
B.教师活动
(1)对学生的探究结果,作出评价.
(2)教师展示:表示1mol的固体、液体的实际体积的模型.
(3)设疑: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启发学生思考1mol气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体积又有什么规律呢?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63―01
化学课程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而又陌生的学科,在初中开设化学课程的目的旨在为学生普及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难度不大,但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师来说,必 须严阵以待,准备好一套科学的教学策略。
策略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就像是一种催化剂,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的初中生来说,化学就像一片还未有人踏足过的蛮荒之地,是一个充满了神秘感的未知世界,让人如此好奇、兴奋,然而又因为陌生而使人踌躇不敢前进。这时,兴趣便是他们勇于迈步的动力。
1. 通过实验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其主要特色,更是最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学生们在实验操作时总能变得热情高涨,兴奋不已。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自身优势,通过色彩强烈、变幻多端的实验一举俘获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使学生在对实验本质的探索中,逐渐对化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 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习兴趣。学习的终级目标就是要学以致用,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而化学学科恰恰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化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食盐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会潮解;醋可以去掉水壶中产生的水垢。这些奇妙的现象不断地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当他们尝试着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时,愈发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强烈兴趣。
3. 化学发展史对学习兴趣的影响。历史典故总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从古至今,化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历史。充满了无数的惊险与刺激。火药的发明、铀的发现……这一件件伟大的化学事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居里夫人、门捷列夫……这些响亮的名子就像一座座灯塔,指引着人们探索的方向,为人类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策略二:转变化学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学模式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这种“灌输”、“填鸭”的教学方法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拓展及创新能力也是极大的阻碍。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让我们从以下三点进行讨论。
1. 改变教学方式,构建自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我们需打破教师的一言之堂,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改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在亦师亦友的关系中,促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新课程便是以注重学生的发展,展现学生的“个性”为主,突出“面向学生”这一观念。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平等民主的教学态度来营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
2. 建立小组学习模式,增加学生交流。小组学习模式是当前基础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被动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思维的碰撞,对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策略三:注重情感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学校,老师对学生起着教书育人的作用。教书,指的是传授知识;而育人,即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及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从化学教材中提炼出典型的素材,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定学生将来成为国之栋梁,为祖国化学事业奉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关键词:化学键;教学策略;概念同化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05-0018-03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键》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内容之一,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分子(广义)的形成规律。其包含的知识点有:化学键、离子键及其形成过程、共价键及其形成过程、电子式、结构式、化学反应的本质等。概念多,理论性强。而传统教学的模式“重双基,轻情意;重结果,轻过程”,教学呆板而枯燥,效果不佳。据统计,在历年高考中与此相关的试题失分率较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本节教学呢?本了新的探索和尝试,仅供参考。
1 认知达标策略
1.1 利用概念固定点,促进概念同化
概念固定点(Anchoring idea)就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概念。概念固定点的多少与清晰度直接影响新概念的学习与同化。在本节教学中,化学键(属概念)与离子键、共价键(种概念)同时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这些概念的固定点少,造成教与学的困难。因此,必须首先解决固定点的问题。在教学中,笔者以“键”、“化合价”为概念固定点,收到了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1.1.1 从“键”着手,变总括学习为类属学习
从概念的字面分析,在化学键中,“化学”为限定词,“键”为中心词。因此理解化学键,要点在“键”。那么,“键”是什么意思呢?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使轴与齿轮、皮带轮等连结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谷称销钉)。从中窥知:“键”的作用是连接物体,使之合而为一。在化学中,就借用“键”的这种作用来形象描述原子形成分子时的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引力和斥力)。于是,变总括学习为属学习,形如下认知结构:
1.1.2 与化合价联系,完成概念同化
从辞格上看,化合价与化学键都是借用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概念(价格与销钉)来形象说明化学规律,同为借喻。从学科角度看,化合价与化学键都是原子形成分子时所表现出化学属性:化合价表示原子得失电子或参与形成共用电子对的电子的多少,只有在成键的时候才能表现具体的化合价;化学键表示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而且强弱与原子得失电子共用电子对的多少有关。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使化学键与化合价发生“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顺利完成概念同化。
1.2 归纳要点,优化认知
本节要点:一是电子式的书写,二是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区别与联系。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小结:
1.2.1 电子式的书写口诀
电子式书写并不难,最外层电子记心间;阳离子只写电荷数(简单阳离子),阴离子还须带括号;如果共用电子对,不带括号不带电;写后不忘多检查,稳定结构是关键。
1.2.2 化学键比较一览表
2 技能达标策略
2.1 改具体实验为想象实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本节是从微观角度探讨分子的形成规律,钠与氯气反应的演示实验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格格不入,似有画蛇添足之嫌。因此,笔者改具体实验为想象实验:已知铜与氯气反应,试推断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情景并解释说明。这样,既增强了教材的整体性,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能达到大纲关于“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想象能力”的要求。
2.2 梯度练习,形成技能
学生是有差别的。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并利用这种差别,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其“最近发展区”基础上有所发展与提高。笔者的做法是:编制梯度练习供学生选做,即:要求后进学生做好基础题,力争做提高题;中等学生作好基础题、提高题,力争做综合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必须作好三个类型的题。(具体习题略去)
2.3 制作模型,初识模型方法
模型方法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资料”栏目中介绍了氯化钠的晶体模型,笔者指导学生进行了制作,并讲述了模型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模型方法在化学科研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应用。
3情意达标策略
3.1 联系化学史实,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化学反应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理论上可以理解,但实践中却不易看到。为此,笔者讲述了飞秒(1秒等于1015飞秒)化学: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给具有美国埃及双重国籍的化学家Ahmed.H.Zeweil先生,以表彰他在飞秒化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使人类第一次象看慢动作片一样,观察了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能垒)的变化情况。”同时指出:迄今为止,我国大陆还没有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而勇攀科学高峰。这样,使化学史教育有机的融入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为祖国而学习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感染力。
3.2 制谜语以提高学习兴趣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游戏,具有活化思维激发兴趣的作用,能收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本节笔者拟制了两组谜语:
(1)私有制、公有制 各打一化学键名
(2)离子键 打唐诗一首(《回乡偶书》)
共价键打黄梅戏词一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3.3 渗透求简思想,培养求简意识
“简洁是美”。因此,求简思想贯穿了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本节教材就隐含着这种思想:(1)离子键的形成。首先用原子结构式意图表示,然后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简化为电子式。(2)共价键的形成。首先用电子式表示,然后抓住“成键”这一主要矛盾,舍去未成键电子,只标明成键电子,简化为结构式。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凸显了求简思想,使学生树立求简意识并引导他们在学习中自觉地应用简便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
实践证明,上述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的呆板和枯燥,跳出了“重双基、轻情意”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的审美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全面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教学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第76页.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一、设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设疑问难又是化学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应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既考虑了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不同,又考虑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从学生最直观的实验现象进行设疑,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药品用量、装置的设置上进一步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提出终极探究的目标。由浅入深、分层次地设疑问难,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探究状态。
课堂设疑应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如在氧气的制取教学活动中,笔者通过一个模拟场景的设疑,即“假设现在实验室急需一瓶纯度较高的氧气,要求你制取的话,首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抛出一下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温故旧知并借助于学生的课外知识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药品以制取氧气的原因。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堂气氛尤为活跃。
课堂设疑提问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设疑问难应体现层次性,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教师应对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活跃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可以先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如实验现象)或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温故设疑,然后逐步引向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若干分层次的子问题的设疑,经汇总即为最终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充分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涉及一些化学原理的问题,如为什么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对于这类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二是设疑问难要注意手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涉及过量运算的问题,可以故意将过量物质的质量全部代入计算,从而造成与实际不符的矛盾设疑,就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实验导入,点燃探究热情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借助实验情境可以激发求知欲,促进学生思考。如在“空气”教学活动中,笔者一改貌似探究、实则验证性实验的模式,以气体的种类提出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合理的范畴内引导学生进行较完整的猜想。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接下来引导学生由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激活。而后续的实施实验、现象的观察、结论的得出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导入了新课。
对于以探究物质结构、性质为主要内容的章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相应的实验导入。当然,在以探究实验导入新课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探究”不等于“动手操作”,切忌用验证性实验替代探究实验,不能把探究实验简单地理解为安排一个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其实很多时候,同样的实验内容经过一定的整合与安排,把握探究的精髓,完全可以实现从验证性向探究性的转变。二是合理把握导入的探究实验与新课之间的关系,控制好探究的难易程度。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既切合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实验操作与观察,同时又能有效控制其时间的探究实验以导入新课。三是教师要拓宽自己的思维,有跳出书本的勇气。如教学中会涉及不少物质鉴别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在家庭中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进行类似的鉴别探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四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尤其是学生在假设和现象分析这两个阶段,真正使探究的问题进入每位学生的大脑中进行加工、提炼,而不是停留在“蜻蜓点水”这一肤浅层面。
三、明确目标,维持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