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3: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校校本培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发展教师、塑造教师,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师感到“舒心”、“放心”,能够无所顾虑地工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着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使其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学校坚持利用传统的节日,搞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感到学校在关注着自己,使教师体会到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对教师的奖励和任用方面,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根据教师的德才学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以使其发挥长处,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自学,提倡互学。形成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辱的良好校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视学习为第一至爱。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有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三、加强教师道德评价,提高教师职业修养。
以德修身,以身立教,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是圣人,但其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必须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自身趣于完美。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事业的需要,是教书育人的需要。学校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对待自己、对待家长、对待学生。认为在学生面前教师就应该是完人,教师要具有一切优点也是应该的。因此,学校要求教师要注重自我完善。并提出“三个杜绝,三个正确对待”的要求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乱收费、乱办班;杜绝把学生赶出教室。要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教师、对待学生。”学校强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核心是学生,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强调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学生是发展过程中不成熟的个体,个别学生有行为上的偏差是正常的。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与耐心,作到诲人不倦。另外要求教师要正确的对待家长,尊重家长。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提升每位教师的师德外水准,努力提高每位领导和老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四、抓好常规学习培训,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
学校充分利用集中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每周都组织政治学习或业务学习。采用专题讲座,集中组织研讨等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在政治学习时间,学校主要针对教师修养进行培训。组织了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教师即集中学习了有关自身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学校学期内还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加的分组研讨,研讨内容包括:课堂研讨、班主任经验交流、德育研讨等。这些培训方式和内容对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帮助很大。
学校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并提倡教师自学。并提倡教师自学。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集中解决教师队伍共性的问题,对教师个体个性的问题通过自学和研讨解决。
五、学校始终把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作为校本培训的重点。
任何活动都有检查激励措施。
目前学校教师基本上具有大专学历,一部分教师还具有本科学历。可以说学校师资整体水平相对较强。但是学校对教师的业务学习要求丝毫没有放松。为了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多面手,学校开展许多活动,来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如,学校组织语数教师教研活动,要求教师做好听课记录、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这些活动,增进教师对其他学科的了解,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既拓展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又在提高自己的同时帮助了别人。
六、抓好校本研修,组织好学科活动。
以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在抓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学校经常组织各类教学展示课、公开课等教学专题研究。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方设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节假日外出学习。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活动,结合课程改革开展专题研究。每位教师根据课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研究的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扎扎实实地开展研究活动。
学校坚持校长和班子成员听、评课制度。通过主要领导听、评课,真实地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促使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使课例校本研究发挥实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教师上课有教案,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1 2 3 4(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评选出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共10节次,听评课10节次。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导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我校积极为教师创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平台。全体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上各种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网上有用信息服务于自己的实际教学。
(3)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决定了课改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不要小看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理论学习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先进行半小时的理论学习的心得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质量。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传统的培训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非常坚硬。”要把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
1 2 3 4传统的培训,形式上大多是讲座辅导,内容基本是从理论到理论,但教师最渴望的是如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之中。本学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我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主旋律。可以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由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将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请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让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讲座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理论。
(4)、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组织了校内优质课评比活动,另外,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尽办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如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
(5)、依托农远资源进行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依托光盘播放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按照学校制定的周课表进行光盘学习活动,依托计算机网络教室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以WORD、EXCEL为主体开展培训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PPT课件制作培训,以开天辟地光盘为主进行自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6)、依托教师基本功培训,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从教能力和水平为主进行了定期活动,以此提高教师的能力。
1 2 3 4(½ÓÉÏÒ³)¡¡£¨7£©¡¢ÒÔ¿ÎÌâΪÒýÁ죬¿ªÕ¹Ñ§À§Éúת»¯µÄ½ÌÓý»î¶¯£¬´Ó¶øÓÐЧµØÌá¸ßÁ˽ÌÓý½Ìѧ¹×÷µÄÕë¶ÔÐÔ£¬Ìá¸ßÁËѧÉúµÄѧҵ³É¼¨¡£
¿ÎÇ°·´Ë¼:оɽ̲ÄÓÐÄÄЩ²»Í¬¡¢Ð¿θĵÄ˼ÏëÈçºÎÉø¡¢ÈýάĿ±êÈçºÎÂäʵ¡¢ÔËÓÃÔõÑùµÄ½Ìѧ²ßÂԵȵȡ£
¿ÎÖз´Ë¼:¸ù¾Ý½Ìѧʵ¼Ê,¼°Ê±·´Ë¼µ÷Õû½Ìѧ²ßÂÔ¡£
¿Îºó·´Ë¼:ÉÏÍê¿Îºó£¬»Ø¹ýÍ·À´¿´¿´£¬·´Ë¼×Ô¼ºµÄÕâ½Ú¿Î´ïµ½ÁËʲôĿ±ê£¬ÓÃÁËʲô½Ìѧ²ßÂÔ£¬ÄÄЩÊdzɹ¦µÄµÈÎÊÌ⣬°ïÖú½ÌʦѰÕÒ¿ÎÌýÌѧµÄÓŵãÓë´´ÐÂÖ®´¦£¬Ñ°ÕÒÎÊÌâÓë²»×㣬²¶×½Òþ²ØÔÚ½ÌѧÐÐΪ±³ºóµÄ½ÌÓý¹ÛÄ´Ó¶øÕÒµ½¸Ä½øµÄÇÐÈë¿Ú¡£
£¨ËÄ£©Ð£±¾ÅàѵºóµÄ·´Ë¼
£¨1£©½ÌʦµÄÀíÂÛѧϰÈÔÒª¼ÓÇ¿¶½´Ù¡£
一、加强学习,不断培训,自觉走进新课程。
课改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是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实践使每个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于校本培训,不断学习,才能尽快地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校本培训,我们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
1、重新认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历来有个说法“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随着时代的前进,大家意识到这种说法的片面性,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学生接触面大大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教师只有一桶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如今教师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百科全书”,即使再充实,也难以满足当今学生强烈求知需要。因此,教师的重任不再只是传授“一杯水”的知识,而是重在教会学生去自己寻找水源,这样才能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
另外,给学生“一杯水”仍停留下把学生当成贮存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因而,上述说法是不可取的。通过校本培训,达成共识,教师主动地由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围绕学生设计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2、摒弃就得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这已经成为固定的教学模式,新课改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与此同时,通过校本培训,“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大家通过培训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家共同认识到,只有课改的教材,而沿用旧的教学模式,无异于是“穿新鞋,走老路”,老师自觉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从来没有如此活跃;教学从来没有如此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来没有如此高涨;师生关系从来没有如此融洽。
3、重新树立新型的“人才观”。
多年来,听课、稳当、学习好已成为好学生的标准,这些学生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老师的宠爱和呵护,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老师们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今后的老年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童年,谁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掌握了主动,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这一认识,老师们开始厚爱有创见的学生,不再认为它们是“刺头”,全力引导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独创,一个活跃的、开放的、民主的课堂正悄悄地出现在昆明路小学这块育人的沃土上。
二、勇于实践,把实践纳入校本培训的内容。
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同样校本培训也应占领这块阵地,让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引入了竞争的机制,在全校每人做课改实践课的基础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推出典型课,在全校公开上,展示课改成果,从实践中汲取营养,去年我校推出的市区课均获得成功。
数学年青教师穆杨做市级《圆的面积》一课,打破了过去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方式。把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媒体的辅助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枯燥为多彩斑斓。特别是学具的使用,更突显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中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员参与、兴奋异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热烈场面,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被评为市级一等奖。
赵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头脑运动会》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它融多方面的知识于一体,重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认真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对有创见的学生发给“创新奖”予以激励,是创新有位、创新有荣、创新有奖,整个课堂中学生们动手画、用手摆、用脑想、用笔算、用嘴说,体现了学生的参与精神,受到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好评。
李俊英老师是仅参加工作一年的青年教师,她做的《菜园里》一节一年级课除了完成教学生认识蔬菜外,还把对孩子孩子们的语言训练作为重点,以课本为学本,学着书上说,离开书独立着说,互相说,大家共同说,那一双双高举的小手,那一句句有组织的天真语言,无不说明老师们一旦把 新的理念引入课堂,就能改变课堂的面貌,使孩子们会学了、乐学了、爱学了。
回顾2015年,我们以《学校"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围绕学校《"十二五"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思想,在"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推进教科研与教师教育工作规范化、信息化、主题化,教师队伍成长迅速,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一、制度建设:突出各层落实,确保工作有序
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以规章制度做保证,切实推进教学工作计划,是我校教师教育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2015年,我们严格执行《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制定了教师教育工作计划、校本培训计划等,并认真落实了教研(备课)组长例会制、师徒结对制度、每学期一人一节公开课制度、教师素养提升四个一活动计划等各种校本培训方案,并指导各教研组制订了教研组、备课组计划,规范集体备课,规范指导教师素养提升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师培资源,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一年来,举行教研(备课)组长例会 次,教研(备课)组开展主题教研 次,一人一节公开课开课率95%以上。
贯彻落实学校承办活动规定,积极组织好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2015年共承办市直级以上教研活动15次,开课或讲座30人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从教研组制订相关方案,主管部门组织监督指导,较好地保障了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有序开展。
二、平台培训:注重以点带面,推动理念更新
三、骨干效应:抓好师徒结对,凸显项目引领
"师徒结对"是我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办学伊始就一直在做。面对教师队伍的新形势。我们在2015年对"师徒结对"工作进行了改革,将其分为"协作体"和"一对一"两种形式,以教龄3年到5年为限,教研组综合考虑,教师双向选择,学校统一认定,为期一学年,开展以项目研究为途径的教学合作。围绕学案、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学科习题编制、学情等专题,设计项目,或者深化教研组的传统特色研究等,确立了近百个相关研究项目。同时,教务处加强了对项目研究的中期检查和成果形成指导。一年里,我校在市里立项的11个课题中有三分之二为研究项目,省7个市级精品课程中有3个也是正在不断深化的研究项目。
四、校本教研:强化课堂研究,挖掘教研深度
为了更好地推进"促进有效学习"试点项目,我们强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提升教研组教研的实效和深度。
以校级公开课为抓手开展课堂研讨。全校一线教师均开出校级公开课,教务处在学期初对公开课进行了总体设计,按照时间段,分为高三试卷讲评、高二学考复习,师徒结对汇报、骨干教师展示,面向市直公开课、校级推进促进有效学习研讨课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有序开展了各类校级公开课。
上学期,针对各学科课程的实施难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语文(教材解读、学考复习)、数学(先学后教)、英语和政治(学考自编学案复习应用研究)、高三试卷讲评等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并继续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开展研讨活动。下学期,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试点项目,除开展多次教师平板使用培训外,还进行了多次相关教学的公开课。陈雪金、赵天天老师还在市"平板走进试卷讲评课"教学活动中开出公开课。
一年来,有19个市级课例评比中获奖,有9位教师在市直级以上论文评比中获奖,这些教研成果多数来自平时教学实践研究。
五、教师评价:围绕素养提升,促进自我发展
一年来,教务处紧紧围绕学校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基本内容,开展各类校本教研活动,以市学科素养比赛为依托,推动学校教师技能"四个一"评比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1.强化教师的校本研修管理和过程质量监控,促进教师培训过程规范、内容落实。学校要求各学科备课组,抓住校本教研着力点,实行"一组一主题",每次校本研修活动,都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加强出缺勤的管理以及记录。做好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管理,及时向教研组长反馈教研活动参与情况,督促落实,改善了教师的发展的学习、研修氛围。
3.教师全员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定期召开读书汇报和交流活动。为教师购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读本》、《论语心读》等书籍。每位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相关的读书报告或心得体会,既可以形而下立足教育教学实践,也可以形而上提炼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扩展视野的阅读活动,促进教师成为研究型、内涵型的教师。
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心得
本学期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在全面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创新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育创新”校本培训方案,并以此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从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把我校本学期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领导都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管理简报、校园网络等形式经常汇报和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采取多种培训模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导师指导模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学校采取了“拜师结对”的形式,扩展了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网络教研等方面,青年教师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2)、案例培训模式。即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通过教师参与式的研讨,引导教师运用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3)、自主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一书,加强通识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达标评选出校内各科优质课、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27节次,听评课27节次。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学校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总结心得体会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受培训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工作质量奠定基础。本年度,学校从师德教育、基本功技能提高训练、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教育的艺术以及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校教师进行了培训,现将我的参训体会小结如下:
在本年度的校本培训中,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予了全方位关注,如教师的敬业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和成长目标等等。普通教师与专家的比较表明,教师的知识不仅有量与质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教师所需要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经验性知识和背景性知识,都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整合,而专家致力于某方面的研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可以给教师提供迅速有效的帮助。
通常某一类专门的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培训时,把教师当成了学生,从基本的教育理论到各科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就是全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有它的优点,但针对性不够,因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而校本培训就扬长避短,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长期在学校任教,教师之间、校长与普通教师之间,每人的长处、短处彼此都十分了解。比如,年轻教师课堂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把握上课的进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就可针对这些常规问题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指导可以在课堂中、也可以在课堂外、办公室里。所以,这样的培训模式针对性强,在某些方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校本培训与时俱进,从这些方面入手,重在指导教师学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们顺利实现“三年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中心小学校本培训年度工作总结心得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良好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发展教师、塑造教师,帮助教师成就事业。宽松的学校文化氛围,使教师感到“舒心”、“放心”,能够无所顾虑地工作。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引导着教师,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充分地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性,使其人尽其能,各尽其才。学校坚持利用传统的节日,搞一些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教师感到学校在关注着自己,使教师体会到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
在对教师的奖励和任用方面,学校也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意根据教师的德才学识,能力水平,根据教师的特点、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以使其发挥长处,从而感受到工作的快乐。这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有益的。
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师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在学习化社会中,学习是人生 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会到学习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自学,提倡互学。形成以学习为荣,不学习为耻辱的良好校风。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视学习为第一至爱。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教师要有读书笔记,写出自己的读书体会,不断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一、工作内容
(一)师德培训:打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
本学期紧紧围绕着师德建设这一核心,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这样一个核心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开展集体活动,如拓展活动,在活动中让教师意识到团队的力量和作用,学会合作;同时利用教师会的时间对教师进行思想教育,并为教师购买让教师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通过学习、交流、纠正不良教育行为,树立爱岗、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重塑二十一世纪教师的新形象,加强了师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学为中心"示范班级评比:提高"学为中心"课堂执教能力。
延续上学期的校"学为中心"示范教师评比活动,本学期开展"学为中心"示范班级的申报、过程引导和最后评审及课堂教学展示的评比活动。这样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以评带研促进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如自学、合作、交流、质疑等等习惯。同时配合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推出典型的"学为中心"的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有所得。
(三)多种科研载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1、依托教研组活动、做成一件事,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进行行动研究的能力。
本学期无论是教研组活动,还是教师申报的做成一件事都需要围绕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开展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依托"三类文体"促进教师反思能力。
在学期末,每位教师依据本学期工作,选择最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写成经验总结、专题调查和教学改进案例,其目的是促使教师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
3、依托市各项评比,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
本学期,我们在依托市精品课程评比活动,在校内开展校内精品课程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依托市论文及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提高教师写作能力。
(四)开展读书沙龙:形成学校读书氛围。
本学期,结合我校"学为中心"课堂建设,我们为教师买了许多相关书籍,同时本学期重点推荐教师阅读《第56号教室》一书,读书之后,教师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并举行读书沙龙。通过读书——撰写读书心得——读书经验交流,促使学校教师之间读书氛围形成。
(五)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理论修养。
围绕学校"小脚丫课程"建设主题,学校聘请多个专家,如华东师大周文叶博士来校讲座,市教研院陈素萍主任来校讲足,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以及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
二、工作特色
(一)围绕学校主题开展多种形式校本培训。
学校本学期主要工作是"小脚丫"课程建设和"学为中心",围绕这两个主题学校开展读书、做成一件事、教研活动、讲座、读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校验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以及执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能力。
(二)以评比促发展。
学校统筹各个层次的评比活动,本学期评比活动有课程评比、学习指导案例评比、新常规新设计评比、三类文体评比等等,我们没有就评比而评比,而是把评比做成一个过程,首先是传达通知,发动教师——过程跟踪——上交学校——组织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教师修正——上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收获的不仅仅奖状,而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
(三)依具体的"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总是学校管理者最美好的愿望,但如何真正的实现都是管理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我们学校寻找了具体的载体,把抽象的科研能力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载体身上,通过一系列的载体有序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同于理论工作者,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主动培养的教师的问题意识、行动研究和反思能力,以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把每项具体的科研能力依托具体的载体来实现。如在做成一件事中让老师自己去选择一件自己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且有意义、有价值,这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在教师课题立项中,我们紧紧把关教师选择的问题是否是真问题,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是听评课,而是在学期初,每个教研组围绕着"学为中心"大课题,结合学科特点和年段特点,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在整个教研活动中,使得教师都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无论教师是在做成一件事过程中还是教研组教学研讨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依据问题——行动——反思——发现新问题——再行动——再反思——,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我们每个学期的三类文体,促使着教师进行反思,我们每个学期的各类论文、案例评比,促使着教师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成效
1、依托"新常规"促"学为中心"课堂落地。
我们学校的课堂变革不是落在口头上,在课堂变革的探索中,我们推出了教、学、研新常规,对教师的备课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规定,从而使"学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每一节日常课堂中。我校开出的的许多公开课,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肯定。通过"学为中心"新课堂建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逐步养成。
2、构建了学校"小脚丫"课程体系。
在经过多次培训和研讨,学校构建了"小脚丫"课程体系,把学校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在基础性课程中,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校本化开发,如数学课程开发了数学活动课,英语开发了沉浸式英语,语文开发了大阅读,科学开发了家庭实验室,美术、育和音乐实施1+1课程模式;同时教师开发了60多门拓展选修课程。
3、学校教师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由于我们有主题、有序的组织读书沙龙活动,带动了教师买书、读书的意愿,教师的读书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校园里教师的读书学习的氛围在逐步形成。
四、问题反思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
我们的校本培训内容虽然围绕着一个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但我们的研修项目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围绕着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上,应该根据学校需要,围绕更多的主题开展校本培训,使研修项目丰富化。而我们每个项目的培训内容还不够系统。
通过开展校本培训,我逐渐树立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努力优化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努力使自己朝着成为师德高尚、素质精良、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的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的方向而努力。
我认为,做一名现代化不落伍的老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以前我的认识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的工作的确需要奉献。通过这学年的校本培训后,我又认为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如关于真才实学的老师。也许“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首先,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性的,影响不是一时的,而是长远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 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地被关注。当教师把这一机会交给学生后,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学生都比较能干,会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寻知识的真谛。虽然在此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学困生感到无所事事,但长期这样影响,他们也会逐渐参与进来。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3)02-0010-05
校本培训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英、美等国兴起,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推广,已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我国“校本培训”的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成为一种与离岗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高职院校完全可以借用这一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方式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成长,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学界对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研究日益增多,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具有积极作用,本文试图对当前国内有关研究进展做出总结和梳理。
笔者在中国知网系统检索了国内有关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相关研究,共检索到2005年以来的文献20篇,经过梳理,目前对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涵义与特点、作用与问题、目标与内容、培训模式与形式、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基本程序与培训体系等方面。
一、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涵义与特点研究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含义与特点研究较多,但总体来说出入和差别不大,看法比较一致。涵义的代表性说法包括:(1)以教师所在学校为阵地,依据院校教育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充分整合校内校外教育资源,由校长、教师、职工、学生协同活动,直接服务于本校及教师、学生和教学,促进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培训形式(陈靖,2006)[1];(2)由学校发起组织的,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等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产、教、研”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员互动培训、学习和研究的活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教师及所在学校的发展(软彩霞,2008)[2];(3)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由高职院校发起与组织,以学校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合作企业为重要基地,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模式(金本能,2009)[3]。
特点的研究中,朱晓红(2004)[4]、万平(2007)[5]和张秀芳(2008)[6]概括得比较充分和准确,综合三者观点主要包括:(1)全员性或普及性,即全体教师参训;(2)长期性,即贯穿学校发展全程和教师整个教学生涯;(3)实践性,即培训在岗位上结合工作实践进行;(4)灵活性,即根据学院和教师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培训内容和形式等;(5)经济性,即节省外出的经费且不影响正常工作;(6)针对性或实效性,即培训针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进行;(7)主体性,即依靠学校和教师自觉自主实施。
二、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研究
校本培训在高职教师培训体系中以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很大,不少学者进行了论述。王玉苗、谢勇旗(2006)[7]认为,校本培训适应了职业教育师资复杂性的特点(来源渠道包括企业和高校、素质构成要求“双师型”),切合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向的选择(把实践性知识看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立足于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推进工作)。朱晓红(2004)[4]认为,校本培训能够克服脱产学习(高校脱产培训、培训基地培训、企业挂职锻炼)的多种问题,一是克服外派脱产教师数量有限问题,二是克服资金大量花费问题,三是克服培训缺乏针对性问题,四是克服挂职锻炼时企业不积极配合问题。万平(2007)[5]认为,校本培训能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尽管高职院校校本培训作用很大,但在实施中问题不少。周月朗(2006)[8]认为,高校教师校本培训处于边缘化状态甚至正在走向缺失,表现为:一是对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缺乏研究和认识,远不如中小学重视;二是校本培训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如教研室活动听评课等消极应付;三是新教师入职前的校本培训仅有教育教学理论的短期讲授,缺乏实践引领;四是校本培训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如培训缺乏计划,时间和内容安排随意,管理不到位,效果评估没有科学的标准。石莉萍、钟意(2010)[9]认为,我国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训组织主体不明确,本应由学校统一规划安排的推给了教研室或教师个人;二是培训内容不合理,普通教育类知识太多;三是培训组织方式不当,课堂讲授为主的培训不利于教学具体问题的反思和分析;四是培训对象认识不统一,重理论轻实践怕吃苦以致不愿到行业企业实践。张秀芳(2008)[6]则认为,一是培训需求不明确,没有将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生涯设计相结合;二是培训师资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比如外聘专家往往专注于学界知名人士而忽视有职业经验实践能力强者,培训内容多以学习和掌握既有知识技能为主而忽视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三是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如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内容不全面、评估记录缺乏系统管理;四是成果转化环境缺乏,如时间紧迫、资金短缺、设备匮乏等。
三、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目标与内容研究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决定培训成效的基础,一些学者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就高职院校校本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徐丽玲(2012)[10]认为,一是解决学校和教师在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实际难题,二是促进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学以致用改进教学,三是推动高职高专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完善,四是促进教师开展教育研究从教书匠转为教育家。黄东昱(2006)[11]针对新办高职师资实际提出的培训目标包括:一是解决教师的思想困惑加强师德修养,二是立足教学实际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三是立足学院实际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四是立足教师自我发展的设计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屈冉佳(2010)[12]认为高校新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一是校情、校史与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二是教育学、心理学、高教法规政策与教师职业道德,三是教学策略指导。徐丽玲(2012)[10]认为总体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理论与能力、专业理论与技能、科研水平、综合知识与能力;并强调培训内容要根据学校发展目标、教师特点、教育教学与环境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刘桂林、巢新冬等(2011)[13]认为高职教师反思型校本培训内容包括三大块内容:一是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建设能力,二是学科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及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三是教育教学知识、能力和情意培训。李保勤(2011)[14]从高职教师成功教学所需要的胜任力角度提出了四大培训内容:一是理解所授专业学科理论和教育科学理论的理论胜任力,二是具备所授学科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技术胜任力,三是既能在实践环境中把专业理论与技能结合、又能在教学活动中将教育科学理论、教学技能与专业理论即专业技能传授有机结合的整合胜任力,四是包括敬业、创新、责任感、归属感、奉献、关爱、诚实、正直、合作、进取等品质的专业价值观。张秀芳(2008)[6]认为应当制定符合需要的培训内容,培训课程分为教师职前培训、基础性培训与发展性培训三种,职前培训内容包括新组织的要求和目标、工作准则和有效工作行为以及符合实际的期望和积极的态度,基础性培训内容包括有关教育理论、所教学科的知识与应用、学校与班级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新技术的应用等,发展性培训内容则应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考虑与此相关的管理理念与新技术领域的信息。
四、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模式与形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模式与形式研究是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模式,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看法。阮彩霞(2008)[2]归纳了五种培训模式:实践反思式(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获得知识经验)、“S-E”校企对话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对话,促进教师明确岗位要求即企业需求)、团队互助式(让教师围绕科研创新、教学研究、产学研融合等多种主题组成多个学习型团队共同提高)、课程开发式(通过开发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专题研讨式(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或者针对专家报告聚会研讨)。陈靖(2006)[1]根据实施培训的内容差异提出了三种模式:以理论学习为线索的模式(基于完整的理论著作)、以研究交流为主体的模式(基于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以案例分析为主体的模式(基于典型教学事例)。朱晓红(2004)[4]提出了四种校本培训模式:科研带动式(依托课题进行)、专家指导式(专家可来自校内外)、互学相长式(教师相互学习如优帮差、老带新或互补性学习)、网络教学式(利用网络自学)。周月朗(2006)[8]认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开发新的培训模式,如利用internet、校园网建立教师电子教学档案、专家教学系统、大学教学模式范例库、大学教学设计范例库、教学案例、教师聊天室、教学论坛、网上教学研讨会、在线教学等;他还提出要发展自我教育培训,如撰写教学后记、教师专业日记、生存忠告备忘录等。万平(2007)[5]则提出了“学校主体、教师为本、企业参与、研训一体”的校本培训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形式,付八军(2010)[15]认为,除了岗前培训、职务评聘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师相互听课制度等几种常规性的校本培训之外,还提出了四种他认为相对较有实效的形式:高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教师年终总结性反思、个性化的教师培训、大学教师发展论坛(可在校园网上或者在全校、院系、教研室等不同范围内面对面进行)。徐丽玲(2012)[10]提出了5种培训形式:专家指导、科研驱动、团队互助、个体反思及竞赛(如说课、技能操作、课件制作等竞赛)。可以看出,学者在列举培训形式与培训模式时出现了交叉性,二者本质上也难以区别。
五、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与效果评价研究
多位学者对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和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从组织管理来说,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过程、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综观不同学者研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陈靖,2006;万平,2007;张秀芳,2008)[1,5,6];(2)要设立校本培训机构(陈靖,2006;阮彩霞,2008;任永辉,2008)[1,2,16];(3)做好培训规划并如实实施(陈靖,2006;万平,2007;阮彩霞,2008;徐丽玲,2012)[1,5,2,10];(4)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校企合作(万平,2007;金本能,2009)[5,3];(5)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丰富灵活有针对性(万平,2007;张秀芳,2008;徐丽玲,2012)[5,6,10];(6)制定切实可行的组织制度、激励制度和评价制度(万平,2007;阮彩霞,2008)[5,2];(7)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思(陈靖,2006;万平,2007)[1,5];(8)强化培训激励(周月朗,2006;徐丽玲,2012)[8,10];(9)构建起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网络(阮彩霞,2008)[2];(10)编制资金预算增加经费投入(陈靖,2006;阮彩霞,2008)[1,2];(11)建立校本培训档案(阮彩霞,2008)[2];(12)培育有利于校本培训及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阮彩霞,2008;万平,2007;徐丽玲,2012)[5,2,10]。
董兆伟、梁艳清等(2008)[17]认为评估培训效果的方法很多,包括测试比较评估、受训者意见反馈评估、工作标准对照评估、工作态度考察评估和工作绩效考察评估等,并借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的柯当纳(Donald L.Kirk patrick)的“柯氏模式”在对培训实施评估之时,经常采用的培训评估模式叫“柯氏培训评估模式”,这也是培训评估中最权威且有效评估培训效果的培训评估模式。它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一位名叫柯当纳的离休教授兼顾问提出来的,因此这种评估模式就被称为“柯氏模式”。柯当纳教授认为,评估培训效果有四种方式:一是观察学员的反应,二是检查学员的学习结果,三是衡量培训前后的工作表现,四是衡量公司经营业绩的变化。提出了四个层面的评估,从低到高依次为:评估参与者的反应、评估受训者所学的内容、评估受训教师工作行为的变化、评估培训对学校经营绩效的作用。张秀芳(2008)[8]也认为可参考“柯氏模式”“四标准”,但表述为:学员反映、知识标准、行为标准和培训成果,其涵义与董兆伟等表述一致。
六、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基本程序与培训体系研究
厘清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基本程序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校本培训的操作过程,对此也有学者进行了研究。董兆伟、梁艳清等(2008)[17]认为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培训需求分析,要从三个层面进行——从学校角度的组织分析、从任职者角度的人员分析、从教师岗位工作角度的任务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有工作现场观察法、调查问卷法、文献法、访问专门的项目专家或专家型教师四种,这些方法须综合运用以防止误差;第二阶段是校本培训计划与实施,首先是制定培训计划(包括确定校本培训目标、安排培训内容及进度、设计培训方式、培训经费预算、制定培训控制措施等五步),其次是实施培训计划;第三阶段是培训效果评估。
由于高职院校校本培训体系的建立基础标准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体系类别。石莉萍、钟意(2010)[9]依据参与培训的教师类别构建了“高职立体型的多层次组合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包括:“专家工程”引领学科带头人校本培训的核心层次、“名企工程”形成骨干教师校本培训的高级层次、“校本基地工程”组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普及层次、“自我提高工程”完善教师校本培训的基础层次。杜燕红、时明德等(2012)[18]依据培训实施主体类别构建了“基于校本培训的三级网络式培训体系”,该体系明确学校、院系、教师个体各自职责,着眼于教师专业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兼顾教师的终身学习和成长,综合把握培训对象、形式、目标、内容、方法及效果评估。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 陈靖.浅谈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6(增刊2):101-102.
[2] 软彩霞.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视阈中的“校本培训”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2):49-50.
[3] 金本能.校本培训: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14.
[4] 朱晓红.引入校本培训模式 强化高职教师素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2):28-30.
[5] 万平.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版),2007(2):53-54.
[6] 张秀芳.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5):67-68.
[7] 王玉苗,谢勇旗.校本培训: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选择[J].职教通讯,2006(11):31-32.
[8] 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63-165.
[9] 石莉萍,钟意.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职教师校本培训体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5):54-56.
[10] 徐丽玲.试论高职高专教师校本培训创新[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41-43.
[11] 黄东昱.新办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实践[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38-40.
[12] 屈冉佳.论高校新教师的校本培训[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2):9-10.
[13] 刘桂林,巢新冬,顾金孚等.高职教师反思型校本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1(13):59-62.
[14] 李保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校本培训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4):109-111.
[15] 付八军,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四种有效形式[J].教育考试,2010(1):46-49.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是一项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民素质的大工程。由于校本培训是一种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好方法,是一种集实践性、问题性、探究性与综合性于一体的培训方式,它既注重了教师个体差异,又使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在反思与探索中为教师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具有在本地培训消耗低,培训注重教师发展与学校问题解决的双重目标等经济实惠的特点,更能激发学校和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教师的校本培训在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参训动力不足。
校本培训应该是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使教师在培训中成为主动的发掘者和创造者,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全面健康地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从实际的学校培训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是出于外部的压力,或者说借培训之机外出放松,对培训能帮助自我成长的作用认识不足,并没有树立终身学习观,也没有把自身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导致主动参与培训的动力不足。
(二)培训内容系统性不强。
校本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普遍存在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的问题。校本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呢?这项行动需要规划一个目标,不能今天发现教师课堂教学不行,就开展如何上课的培训,明天觉得教师理论功底太差,就忙着学习理论,后天觉得教师不会搞科研,急着培训怎么搞科研。如果对学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缺少系统思考,找不到适合的切入口,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症结,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三)校本培训的模式僵化,方法简单。
专题讲座、集中观摩、教师自学仍不失为学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它对快捷转化教师观念,更新教师知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不少学校校本培训模式局限于开展几次课堂观摩、举办几个专题讲座、开展几次教学竞赛,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校本培训无固定统一模式,要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
(四)校本培训的评价机制缺乏。
评价是指挥棒,目前校本培训评价主要考查的是教师备课、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次数等一些教学基本功方面的内容,评价内容不全面,体系不健全,评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缺乏激励性。学校应制定切合本校实际,有助于吸引各层次教师积极参与的校本培训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注重理论学习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具体措施如:对担任校内培训指导的教师给以奖励;对创新教法的教师给以奖励;对教、学、研成绩显著者给以奖励;对充分体现教师合作发展的教研组和教师给以奖励;对违反培训学习要求和纪律的给以严肃教育,等等。
三、提升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效的策略
(一)校本培训内容要体现出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校本培训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研相统一的过程。校本培训应通过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和案例进行剖析,促进教师成长。校本培训的内容要有助于促进教师形成自我在岗学习提高的需要;要有助于促进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进教育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研讨、案例分析、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可以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联系在一起,激发教师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由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
(二)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应突出针对性、全方位、多层次。
培训内容是为培训目标服务的。要实现培训目标,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在每次培训任务确定后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本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学校发展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发现矛盾和问题,把矛盾和问题提炼成“主题”。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还要进行筛选、提炼,形成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主题。通过主题的研究,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因为关键性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三)不断改革培训方式,注重实用性。
1.模块式培训:根据培训目标确立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采取“任务驱动、专家引领、以研为主、注重个性”的培训模式,强化校本培训的效果,再根据培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根据模块主题选择相关的资料,群体参与,分头研究。
2.教师论坛:选派一部分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这些受过培训、学过先进理念的教师可根据培训的感受,在本校教师圈中担任一次论坛主角,将自己的经验、体会、认识及困惑整理成提纲,利用“论坛”的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其他教师将各自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
3.案例教学:督促培训教师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选取教学实践中典型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并做出判断。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就是重新认识教学事实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研究的过程、总结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四)加强指导,督促检查;规范管理、及时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