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新经济时代优选九篇

时间:2022-09-05 08:55: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新经济时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新经济时代

第1篇

摘要: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统计信息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在技术,设备,人才,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历史阶段之后,正在进人一个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由信息推动,以创新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具有与传统经济有别的某些特点。首先,新经济是知识经济。相对于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和以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其次,新经济是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基于数字化信息革命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使得信息采集与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产业获得迅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第三,新经济是网络经济,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引发了一场空前的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杜会的经济活动方式,特别是商业交换活动方式。建立在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上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结合,构成了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新经济。第四,新经济是创新经济,创新是新经济的基础。首先是观念的创新,新经济需要新思维、新观念。其次是模式创新,包括制度、行为、组织结构等,只有运行模式不断创新,经济和杜会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再次是技术创新,只有技术的创新,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市场需要,诱导出新的生产与竞争,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在以知识和信息为中心的新经济时代,谁先拥有信息,谁就占据主动,谁就能处于不败之地。快速掌握各种必要的、准确的信息,是科学管理现代杜会的关键。统计信息是管理现代杜会所必需的最垂本的信息,是进行科学决策最重要的依据之一、是新经济时代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既给统计信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发展契机。加速统计信息现代化建设,不断进行统计信息创新是新经济时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统计工作本身的迫切需要。

    (一)统计伯息技术的创新

    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代表和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就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各种电子技术的总和,包括信息获取技术,如感测技术、统计信息标准化技术等;信息处理技术,如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传输技术,如通信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等;信息应用技术,如控制技术、数字压缩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统计信息在新经济时代条件下,要想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统计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二)统计倍息设备的创新

第2篇

1新经济时代特征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高新技术的需求不断扩大。知识经济背景环境当中,人们从思维认知以及生活方式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转变,企业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应当充分调动积极性,为此,其经济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竞争性越加激烈。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国家范畴,企业已经进入到了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其次,信息技术共享造成了企业之间关系发生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并再单纯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与竞争的关心。传统市场营销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需要。新型的市场营销已经在新的环境当中萌芽与发展。这个过程中的关键性因素是创新与突破。

2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创新

(一)拓宽市场营销思维

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要不受地域环境限制,营销范围不局限与国内市场,更加注重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现阶段已实现全球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资源呈全球化发展趋势,商品跨国及国际交易日益增多,企业为谋求长远发展,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尤其是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发展。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要拓展营销思维,充分利用全球经化发展机遇,创新传统营销理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特色营销模式。

(二)应用"柔性"营销模式

在传统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中,主要应采用"硬性"营销模式,即通过硬性任务的规定,以实现市场营销。这种方式不利于营销效果的提升,制约了营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新经济时代下,要充分认识到知识经济的重要性,充分尊重人力资源应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有所提升,在知识型人才比重较大的人力资源中,要突破传统管理方式,通过高效管理模式提高营销人员工作效率,促进其业绩的提升。在营销创新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营销手段,提高营销效率。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要强调三位关系的协调发展,即企业、产品、消费者,只有保证三者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企业市场营销的成功。

(三)加强个性化营销

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要更加注重客户关系,实现客户友好关系的建立。在长期沟通交流中构建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在传统市场营销中,企业营销模式注重规模性,而新时期营销模式更加倾向个性化,以特色管理为营销理念,根据客户个性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为实现长远发展,且有效达到既定盈利目标,需要加强个性化营销,打破传统营销下的"一对多"模式,实现"一对一"营销。

(四)采用互动营销模式

新经济时代下互联网技术为主要产业支撑技术,在实现营销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力量的融入,实现互动营销模式构建。传统市场经济中,消费者多属于被动地位,对所需商品信息的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而新时期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与企业实现沟通交流,企业可通过广播、电视以外的媒介渠道进行信息传播。同时,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形成双向互动模式,及时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访问,对消费者消费意向更加明确,使企业产品营销更加有效。企业通过独立网络平台的构建,为消费者提供发表声音的平台,使消费者根据自身真实需求选择合适产品,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3结束语

第3篇

一、旧经济目前仍保持其相对优势 

所谓旧经济是指传统产业经济;即食品加工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农林牧业、机械设备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的国家,传统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是我国重要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只有在传统产业部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且教育素质低又是我们的一个沉重负担,这也决定了我们在考虑改革发展问题时应把保持稳定放在一个重要地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不相冲突,而且是最终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经之路。当然,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本身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也必须要有较大的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当中的科技含量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但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还是“高新科技”。因此,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的本身也是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内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部门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从而导致了产品结构失衡相对过剩;另三方面由于店主开发创新能力弱,工业发展缺少新技术的支撑,高技术含量低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滞后,生产能力相对不足。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都应当把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作为在点,以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 

传统产业部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这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在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化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紧紧扭住以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这个关键,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把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信息的时机,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二、新旧经济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旧经济相互促进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潜力惊人,旧经济依然保持其优势。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飞速发展。新经济与旧经济各有优势,而且新旧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会有更新的经济形式出现,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企业必须两者兼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经济与旧经济不是对立的,新经济应该作为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动力,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新经济的市场。美林证券分析师约翰·罗伯茨说,新经济企业之间的购并是一种正常现来,身处新经济中的公司买下传统产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已经是未来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也要向新经济靠拢,而是利用新经济当作自己继续立足传统产业的策略工具。网络已经从威胁旧经济的事物变成了具有几乎无限潜力的工具。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手段,网络企业可以使用。传统企业也可以使用,而且传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空间还非常广阔。美国一家研究机构预测,名列标准--普尔500家企业中的高科技企业,今年的利润预计将会增长15.5%。相对于许多网络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获利还通无期的情况下,旧经济的体制依然相当健全。经济学家发现,许多高科技公司的产品,传统产业的公司反而是消费大户,这些传统产业之所以要向高科技产品靠拢,并非是想改弦更张变成“.com”公司,而是想继续留在传统产业,利用高科技公司的产品,来消化诸如油价上涨、利率提高的成本。这种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换句话说,未来“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逐渐融合。对此,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形象地说,现在的汽车工业已经不仅是传统制造业,更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系统现在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1/3,这样的汽车可以称为“高技术产品”。 

有关专家指出,过去40年里,传统产业的成长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知识和信息的带动。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据统计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从新经济角度来看,以网络为例,只做“网络”的公司、是无法在未来自下而上的。未来的人上网,要用网络购买商品,查阅信息等,绝不时为了上网而上网,所以“网络”是舞台,传统产业是“戏剧”,网络公司的出路是发掘自己如何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当然,网络技术自身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旧经济的发展应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和转化 

新经济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希望,关键在于传统企业怎样在新经济大潮中扬长避短。新经济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它的背后仍然要有大规模、高效率伪传统经济支撑。我们一定要在发展高新科技的同时,重视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而改造传统产业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强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并不是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截然分开,实际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就是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发达国家的新经济首先是建立在发达的“旧经济”基础之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旧经济”的几百年中,还相应建立起了一套市场机制,包括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司制度、银行服务和资本市场,而这些都是我们有待建立和完善的。我们的传统产业还处于发展中,许多基础的东西还不具备,作为有12亿人口、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发展之路必然是一个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成长之路。 

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仍需要继续推进传统工业化过程,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我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有着部分替代作用;如光线设备替代电缆设备,但在大多数领域,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储存的。然而,传统产业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并不等于我国传统产业可以继续维持当前技术水平和效益水平。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年产钢已突破1亿吨,且已出现产品严重积压和价格走低。但冷轧薄板、冷轧带钢、冷轧硅钢。不锈钢薄板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材则严重短缺,自给率平均不足50%。另外,高档乙稀数控机床、轻纺机械等仍严重短缺。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积极采用高技术成果,着重发展那些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且大量依靠进口的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自身能够脱颖而出,而且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能够对传统产业产生脱胎换骨的改造作用。我国尚处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完成工业化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为此,我们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重点、分步骤地实现在高新技术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考虑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知识和信息。包括管理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求得新的发展。在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旧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培育创新环境。新经济在给我们带来新市场、新规则、新观念、新环境的同时,也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加入WTO之后,跨国经营必须对全国资源和全球市场进行整合,要求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和有形市场还不完善。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弱小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规模、资金等有形的东西,但实质上体现了观念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落后,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将无法应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竞争。 

二是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一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产品升级换代。才能形成创新的需求。使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是促进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传统产业的产品深加工,才能拉长传统产业链,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劳动密度,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并促进其发展。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强,促进工农业现代化和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我国工农业现代化和服务领域高技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国家应制定依靠科技进步上新台阶的发展计划。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企业已开始借助互联网开始商务活动。新旧经济对接的经济指标是一个城市的生产总和中新经济占20%以上,按照这个指标需要3年才能在北京、上海等10个大城市完成这一转型,而推广到全国则需要5-10年。 

三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网络激发了创新和新的企业家精神,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部分,同时也使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今天,任何企业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优势最根本的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一有更为重要。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要积极利用WTO机遇,重视引进人才,促进国际合作。 

第4篇

关键词:新经济;营销创新

一、新经济时代基本特征

  《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所说:“新经济是指由技术、商业实践和经济政策的相互良性互动,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绩效。其具体表现为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收入提高、低失业率和适度通货膨胀。”与新经济的基本特征相对应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环境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有。

(1)信息化、网络的飞速发展。自上世纪以来,计算机、互联网和光纤的出现,使整个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了解到世界上在任何瞬间发生过的事件,实现“足不出户的沟通”和参与,且这种沟通的手段和方法越来越简洁透明。

(2)传统的交通运输业的长足进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得到了飞速发展,空中运输的日益普及,再也不是奢侈,实物传输的速度和规模大大地提升了。

(3)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趋势。集中表现在市场全球化,即需求市场向全球的任何企业和自然人开放,且企业与自然人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自己的市场;资源配置全球化,即人们可以运用自己的实力和嗅觉,在全球范围内选配自己所认可的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自己的配置效率;竞争规则的国际化,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绝大多数国家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承认和运用它的竞争规则。

(4)资源更加匮乏,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

(5)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广泛关注的焦点。

新经济时代的出现,既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上,历次经济技术革命无一不在资源配置的手段、途径及效率上产生了重大变革,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经济影响营销创新的表现

所谓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并非要求一定要有创造发明,只要能够适应环境,赢得消费者的心理且不触犯法律、法规和通行贯例,同时能被企业所接受,那么这种营销创新即是成功的。还需要说明的是,能否最终实现营销目标,不是衡量营销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新经济条件对营销创新的影响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时空障碍。全球范围可营销新经济出现,信息传播已无国别地域之分,从生产与销售理论上看已无逾越之障碍—厂商与消费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贸易伙伴,从狭窄的国内区域营销,转向国外或全球性营销。特别是暂处弱势者,已有可能“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立足全球营销观起步,营销创新由此而生而发。

第二,市场多变引发营销新组合。新经济发展拉近了消费者距离,但同时也加剧了同类产品生产者的竟争,依据国际市场多种变数而可实现营销新组合。如产品创新,可抓住消费者心理需求变化,把握住个性化需求规律,以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功能用途,增加附加价值或文化内含等来满足。价格决策—网络化市场要求,一是产品类型的满足,二是价格成本的可接受性;而企业则可按成本要求提供柔性产品概念,再按概念组织生产或售货—弹性化成为可能。另外比如分销,已出现电子虚拟市场。虚拟商店、电子货币等多种数字化交易方式,中间商中介作用已大为降低。促销、信息网络使无纸化促销成为一种时尚,将有图文并茂的产品索检,价格动向瞬间一览无余;网络的定制化功能可将产品组合信息集中储存、自由存取,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购物空间。当然还有其他变数影响营销组合因素,构成新经济营销创新的更大空间;

三、新经济条件下营销创新应用

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均要有个较长期的适应过程,如下几点可助“创新”思路,对初涉营销者更应慎密谨为。

第一,自我约束激励创造“购物天堂”。新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企业自强自律,不断消除低效率和浪费现象,减少不合理利润因素,自觉抵制伪劣假冒、欺行霸市等。激励全体员工拼搏进取,敬业、乐业、爱业,提升自我品质;大力弘扬团队意识,更新企业形象,千方百计留住顾客,营造真正的“购物天堂”。?利用多种外因营造“购物天堂”,如通过网络传输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创造时空效应,产生 “购物方便”感;适时开展“升质降价”促销活动,产生消费者“低支出,高品质”的物流价廉的享受感。

第二,天时、地利、人和长驻于市不衰。新经济网络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新产品层出不穷,往往因一个小理念的转变而赚了大钱,又会因一个小小失误而血本无归。因此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应有“瞻前顾后,观微知著、抓住本质、攻防有略,进退有序”等气魄与胆识。

所谓“天时”是指营销大气候—坚信新经济是人类社会新商贸的良好开端,将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而谓“地利”则指现有土地、劳力、矿产资源,以及潜在需求等优势。所谓“人和”是我国经商者的传统美德。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建立、健全国际经济游戏规则,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亦为外资企业提供稳定、宽松的市场准入机会等。

第三,引导营销网络化。据资料反映。我国传统企业比重70%以上,而科技贡献率比重在30%以下,难与西方强势企业相比,技改之路任重而道远。所谓知识经济,即知识加经济,就是在传统中增加知识比重。而谓新经济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网络化为其重要表现。因此,传统企业进入新经济就要完成两大技改任务。即一方面完成技术改造以实现工业化目标;另一方面,要完成信息技术改造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围绕双技改构成企业间的立体竞争—网络化营销空间拓宽。当然,两个任务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完成技改在于提升企业品位,丰富产品知识或科技内含,为增强竞争力打基础。而完成信息工程,企业产品在网上的形象公诸于市、布信于市。不管同步或异步营销网络化,都将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参考文献:

第5篇

Yang Yufeng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ing 810007,China)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文化的建设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Abstract: We are in a new economic era, and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work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a new economic era.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企业文化 企业建设

Key words: new economic era;corporate culture;enterpris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12-01

0引言

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经济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化生产为革命动力的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新的经济形势正以可持续发展的步伐向现实逼近。

在这个时代里,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可见,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将是完善企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一词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从企业管理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在目前工作中它被人们广泛的称之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因为它的主要内容是当代企业管理文化,主要是促进企业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完善,目前,正越来越多的受到各企业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践活动中奉行并倡导的价值理念,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它强调人性化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强调在同一个公司里,员工们形成统一的一种价值观的重要性。大家只有形成统一的企业精神,才能劲往一处使,使大家具有相同的奋斗目标,这样做也会加强企业的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保证企业效益持续健康的增长。

2企业文化独有的特点

著名的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是这样的: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效益的上升和下降,企业的发展历程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然而,企业文化的崛起和下降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总结企业文化通常包含三个特点。

2.1 以人为本人们是主要的。企业文化是员工在企业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必须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对内应兼顾员工与企业间的关系,对外应兼顾顾客与企业间的关系,协调与外界的沟通与合作,“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中心原则的,如果失去了这项原则,企业文化也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最终会被淘汰。

2.2 以文化人企业文化不同于行为科学、理性主义,它的主要侧重方面是人的自觉性,主张“以文化人”,主要是体现人的自觉性、创造性,不同于过去的行政型企业管理,它不是对员工的强制性管理,而是鼓励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性,用自己的能力将工作做到最好。它是使员工在工作中具有创造性的的重要保证。

2.3 文化自觉这个词来源于先生的文章。主要是指企业家从文化的角度去寻找企业经营不善的根源。在表面上,企业经营不善无外乎以下几种原因:资金周转不够、企业负担较大、体制不够规范合理等,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是企业家管理行为背后的文化,是企业家管理制度的问题,是员工的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行为背后的问题,因此,企业家要想管理好现代企业,必须具备文化自觉性,定时的自我觉察,否则,就不能成功的管理好企业,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家。和文化的角度来看,找到根源意识。大多数企业家在分析抑郁症的原因,他们往往强调,资金问题,体制问题,负担过重等。诚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但这些只是现象,它们是不是决定因素。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文化,文化管理实践背后的企业家,员工的生产和管理,质量管理实践背后的文化,这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为了运行良好的现代企业的企业家,我们必须要有文化意识,没有这种品质,它不能成为企业家。

3创新在新经济时代的重要性

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动力,从以往的粗放型增长,转变成为以技术为基础的高品质和高效率的增长方式,以“知识为本”的经营之源,要重视知识的积累,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要能充分调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新经济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其中最鲜明的标志,就是现在所流行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将成为企业发展目标。建立一个品牌,当然离不开先进水平的技术和强大的市场规例所驱动,但它也是与内容丰富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品牌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凝聚物,集中体现的企业文化特点和内涵。只有通过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与人民大众心理相符合,才能使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也显示出自己永恒的风格。

4企业文化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每一个重大的改变,人类社会总是在思考中不断地更新的,观念决定行为,观念落后保守的行为,必然会导致不可避免地阻碍创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理念,创新的核心要求,必须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创新和变革的经济形式,目的是为企业发展的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和体制变革都可以影响和约束企业文化的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新经济形式两者本不相搭,但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严峻形式下,两者又不得不相互适应,这使得中国的现代企业文化在建设的时候困难重重,我国现代的企业文化需要一个整合、创新、提高的过程。

观念创新是前提。根据我国企业的情况,企业文化建设须首先解决几个观念问题:①要有“主人翁”观念。主人翁观念在企业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社会主义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而企业的活力主要来源于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源于职工的主人翁观念。②要有目标观念。目标是人的行为的方向,企业的目标只有被广大职工所理解、所承认、所接受,才会激发出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使职工出色地完成其任务。③要有竞争观念。传统文化倡导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使人缺乏进取心,压抑个性,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竞争主体,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把企业放在市场之中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目标,围绕市场竞争塑造企业形象,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长海.企业文化学(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李汉君.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第6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现行以cims为主的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重系统内集成轻系统外整合、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参与新经济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严重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成运作系统的创新思路;建立以计划为核心的管集成系统(pcims),并提出该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建议。

      一、现行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问题

    现行国际仁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主的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忽视管理集成

    企业的集成运作系统是一个集技术、经营管理和人为一体的复杂系统,系统的运行要以计算机集成技术为支持,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集成是实现功能协调的前提〔但是,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仅是系统运作的基础环节,系统的实质性集成还是管理集成,只有通过管理集成和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的协调互动才能实现系统的高效率运作。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重视技术集成和信自、集成而忽视管理集成,尽管企业运作的诸多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但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管理方式并未作重大改变,只是将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而已,

    (二)强调系统内部集成,忽视系统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整合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已超越了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上升为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但是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强调面向系统内部集成而忽视系统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发展的广度。以cims为例,cims以mrp ii作为系统的计划与控制核心.即借助物料需求计划(mrp)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换为制造过程对加工工作和原材料的需求,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把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使得企业的产、供、销、存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资金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运作方式是企业内部各功能系统的高度集成,对于传统经济市场需求稳定、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还可适应,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下却显得无所适从。

    〔三)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矛盾日益突出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运作系统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从系统的最终产出到各种资源的投人与占用的灵活调整,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甚至是个性化的生产,灵活性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但是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运作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系统的运行仍然要以高效率为主,要实现批量经济,实施低成本战略,这需要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支持,但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却不能很好的实现,而且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集成运作系统的创新

    (一)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系统总体框架创新    针对现行企业的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问题,结合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系统”(plan-centered  managementintegrated system,简称pcmis)。其总体框架模型如下:

 

 

    pcims是开放式的、以计划为核心的、面向管理集成的企业运作系统,它实现了如下的创新:

    i.建立了以internet/intranet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系统的开放运作

    pcims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集成优势的基础上,如ooto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case(computeraided so(twewe  engineering),c/s(client/server)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建立了以internet/intranet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台支持远程通讯、电子商务((e-com-mrrc日、某于}}’eb技术的电r-数据交换edi、多数据库集成等,从而保证了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使集成运作系统建立在更加开放的操作平台上,实现了系统的开放与高速运作。

    2建立了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实现了系统的管理集成

    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是pcims的核心,它是对系统集成形式、结构化的描述,是建立在信息集成与共享基础上的更高层次上管理集成模式。该框架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以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为支持、以产品开发、制造、质量保证、财务、营销等为具体的运作环节,实现了对开放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集成以及开发、生产、财务,昔销等业务职能的集成。(框架模型见图2)

    3建立了信息集成与管理集成的互动机制,实现了系统的高速协调运作

    开放式的信.急集成平台为管理集成框架各功能结构提供了高效的链接手段、反过来,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又促进了信自、集成的协调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推动,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效协调运作。

    (二)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以下简称集成框架)结构创新

    1集成框架以erp为核心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 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erp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分厂、分销网络和顾客等),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把顾客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完全按照顾客需求制造的结构模式。以erp作为集成框架的核心,从集成的广度来讲,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生产运行和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运行的角度来讲,erp与其它分系统有密切的信息联系,通过信息接口将系统运行过程中具体的业务职能(如开发、生产、财务、营销等)有机的集成起来,可以有效计划和控制系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制造资源和生产经营活动。

 

    2.集成枢架以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为支持

    过程集成指的是抛开传统劳动分工的思想和理念,强调按照自然的工作过程去组织生产和管理,将原来因任务分工而被分割的过程重新整合为面向顾客的完整过程,其核心是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o组织集成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由于等级链式的管理结构而带来的机构臃肿、部门分割、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的弊端,采用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组织集成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集成以敏捷制造(agilemanu(acturin助为代表,它的组织形式是针对某一特定产品的形成而组织或建立起的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即所谓的虚拟企业仪irtual enterprise)o  ve针对特定的市场机会在全球范围寻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产品,共同占领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而当市场环境变化后,又重新组合。

    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是企业集成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强调的是技术、人与组织之间的综合集成。集成框架以这三者的集成为支持,可以提高整个制造过程〔从设计、工艺,制造到服务)的质量,降低产品生命周期费用,缩短产品研究开发周期;可以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之间价值观、利益的集成;可以使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提高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支持供应链管理,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3.集成框架的具体运作面向管理集成

    企业的具体运作包含许多环节,如产品开发、制造、质量保证、财务、营销等,集成框架支持这些环节,使它们的运作建立在开放系统上,以顾客为中心,面向管理集成。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两个典型环节—产品开发和制造作以说明,其它环节论述见相关文献。

    (1)产品的开发环节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①以ce为核心,面向x设计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将产品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即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装配过程并行的集成起来,设计的同时模拟产品的制造、装配和使用等环节,从而实现设计是面向制造的设计、设计是面向装配的设计,制造出的产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②产品开发团队((product development team)模式

    该模式将与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来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产品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工作,保证产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开发任务结束,工作团队即告解散。

    ③以动态联盟为核心的现代网络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全球范围内“基于双赢原则组成的动态联盟”来实现新产品的开发任务。其涵义是:联盟各方基于internet联合,以它们拥有的硬件、软件和人力等优势开发资源加以联盟,形成一个产品开发的网络环境—虚拟的异地合作开发集合体,利用全球资源快速开发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制造环节采用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模式

    所谓大规模定制就是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全部或部分的转化为批量生产。采用这种模式,对于顾客而言,可以得到定制的、个性化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通过批量生产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因此mc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之间的矛盾。mc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支持,概括起来就是: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制造的专业化;组织与管理的扁平化、网络化;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在集成框架模型中,开发、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的支持可以通过其它环节得到有效保证,而制造过程可以借助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来进行。

    三、pcims在我国的推广建议

    pcims在我国推广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深企业对pcims的理解。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pcims的运作在新经济时代具有相当优势,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国企业进行知识化、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第7篇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e-ERP支持企业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一对一的营销和服务,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个性化的服务发展和培养忠诚客户。

e-ERP思想继承了原ERP对物流、工作流管理的思想,对企业可利用的所有内部和外部资源进行综合管理,e-ERP思想认为这是企业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基础。同时,除了对原有ERP在企业内部管理思想的继承,e-ERP更使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成为可能。

实施e-ERP系统,企业可以迅速建立起以企业为核心的B2B企业电子商务应用(ASP)模式,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订单执行成本),扩大市场机会,直接将企业的运作模式转变为电子商务模式。

e-ERP系列产品继承了传统ERP对企业内部的完善管理,结合企业电子商务门户和B2B扩大了销售市场和采购市场,加快了商务进程。

第8篇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变革组织创新思路

新经济区别于传统工业经济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新经济形态,它是随着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而涌现的全新经济形态。在内容、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模式以及运行机制、交易规则、商业惯例等方面都有其新的特点,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知识智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本,以科技创新为特征的动力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发展环境,而创新则是其灵魂。

新经济依托信息和高科技产业为动力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运行方式,也构建了全球化的经济分工格局,其对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分配原则、市场规律乃至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作为经济社会最活跃个体的企业尤其会感受到变化的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和挑战。

一、新经济与企业变革

新经济要求企业改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经营思想、技术、产品、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因为它使企业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化、国际化、高速度、高效率和高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企业必须积极开展变革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

1.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新经济时代给企业战略管理带来了新的视角,企业竞争上升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知识在创造价值和利润中的作用已上升到决定性的地位。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可归为三类:技术诀窍,如新工艺、新设备,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信息,好比企业经营过程的血液,能提升整体运营质量和速度;管理经验,它是最难效仿的竞争资产,在企业战略成败中享有重要地位。传统经济下的规模化成本优势将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转变,因为后者不但能快速地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应,还能积极勾画出未来产品与服务的模样。

一些成功的企业通过对以消费为导向的产品新技术开发的投人,奠定了其知识源泉的优势地位。如微软公司将有效的团队工作当作改进产品性能的方式,通过在公司内部信息共享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从而将新技术迅速地应用于诸如光缆电视、广播、旅游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的新业务中。

2.反应迅速的扁平型组织

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效能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决策高度统一、分工细致明确的臃肿的组织结构只能适应消费需求变动缓慢、市场格局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新经济时代企业面对科技高速发展、市场复杂多变、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要建立能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优势、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有效利用组织学习创新能力的组织结构。跨部门职能团队、扁平型网络组织等柔性结构以高效的决策速度和对知识优势的利用成为新时代企业组织形式的主流。

3.人本化的管理与激励制度

随着企业中人力资本地位的上升,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新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全新经济形态,是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智力为支撑的社会经济,它对人力资本的经营与效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与激励更为注重。

在激励制度创新方面要注重个体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自我激励,同时奖励分配应有利于推动整个组织的协调改革、公司协作学习、整体创新等方面。如把按部门业绩决定奖励转变为部门绩效考核与整个公司业绩挂钩的绩效制度,在评判经理业绩时纳人各单位帮助其他单位努力程度的评判等,将学习与报酬建立起关系。

4.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

网络化是新经济的一大特点,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大大改善了企业原有的信息基础环境,一项新的信息技术往往会要求企业在组织结构、经营过程、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根本性的全新设计和改造,这也使组织的管理呈现动态性的特点。

5.创建推崇学习、反应灵活的组织文化

新经济时代对知识资本的依赖,要求企业设计一种制度来推动整个公司的知识创造与信息共享,一种推崇学习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变革的旗帜。企业文化的改革要在短期内完成是十分困难的,一些有效的做法,如改变决策过程使其更加注重全局观念,通过学习与奖励挂钩鼓励组织学习等通常能加快文化变革的速度。

推崇学习的组织文化会激励管理者们对持续不断改进组织整体绩效的追求,也会增强公司的灵活性与反应能力,在变化迅速、发展迅速的环境中,快速反应能力往往是有效竞争的关键。

6.战略联盟的流行

新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单独的企业要想独自控制技术知识,要想在产品生产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上都保持优势已越来越不可能。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因此实行正确的战略联盟也成为企业提高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选择。因为,一旦一个企业通过联盟和合作协议获得了单靠自己得不到的宝贵资源和能力,它的竞争优势就大大增强了。

新经济要求企业变革,尤其要求企业在组织方式上开展创新,因为组织效能是企业迎接新挑战的关键所在。概括地说,新经济要求一种动态的、过程化、网络化的组织;一种反应迅速、能够快速学习与创新的组织;一种具有协作共享及共同愿景文化的组织;一种与外界建立相互信赖伙伴关系的组织。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组织创新的新思路

在企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仍按照传统惯例坚持企业组织设计是从属于战略的这一观点,显然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环境。今天的市场更加无常,行业界线模糊要求企业制度更为灵活,技术空间的发展和竞争空前的加剧要求我们树立独特的组织能力能为竞争优势不断提供持久动力的观点。在这种观念下,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战略结构的静态评价,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组织设计中广泛地开展创新。

1.追求价值最大化

传统的组织设计往往围绕交易成本与何种结构能使成本最小化来展开分析。但交易费用经济学在解释组织与竞争力关系时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它的人类模型动机基础,它将“信任缺乏”看作“交易费用的最本质原因”。二是它的分析是静态的。

因此,作为在一般均衡条件下评价各种制度安排相对效率的分析框架,它的成本最小化度量标准日益变得脆弱。在今天大多数组织面临动态的非均衡条件下,价值最大化逐渐成为组织设计更恰当而广泛的标准。

这一制度安排要求我们关注信任在组织效率中的作用。日本一位研究信任在经济和组织分析中作用的学者曾指出“一国的福利以及它的竞争能力都受到一个独特的、深蕴其中的文化特征的限制,即社会内在信任度的限制”。社会信任为社会资本概念的形成打开了机遇之门,使今天组织间广泛的联盟与联合及组织内部的合作成为可能。譬如组织与供应商间的关系模式的变化,由过去开发多种供给渠道以降低风险转变为足够信任下的与少数供应商共享信息和保持长期联系,这种关系模式的变化使合作的潜在经济效益得到了充分的休现。这一新的关系模式被称为供给合作制同盟,它使企业在价值创造中可利用一批老练供应商的核心竞争力,并在广泛接触这种关系提供的知识和新观点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它将充分利用外部供应商的资金、革新和特殊的专业能力为顾客服务,从而创造了比在传统高度集中、组织中所能产生的更为综合性的学习和革新。可见在动态环境下,最重要的效益来自于不断提高的学习能力及在组织产品和经营发展中的反应速度,而价值最大化设计的根本力量在于它提高了社会关系和智力上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而不是降低了交易费用。

2.从和谐一致到创新张力

传统战略组织理论强调协调与整体一致性,认为效率取决于一系列组织要素的互助配合和内部的协调一致。组织中的这种和谐一致模型通常要通过不断调整而逐渐形成,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制度刚性,成为相对稳定环境下效率的有力来源。但这种内部完整性也会成为抵制变革的主要力量。在变幻无常的动态环境的条件下,往往需要更加频繁的组织革新,和谐一致的模型就会变得愈来愈不合适。

协作可以形成一致,而过分强调它就可能产生过分适应现状的危险。在动态环境中,革新、学习和战略更新能力成为组织效率的源泉,这使鼓励一定程度的创新张力和不和谐及不一致成为组织设计的新的方向。考察许多曾经成功的公司走向衰败的经历,我们认识到管理者所面临的最难的境地是“短期内他们必须不断提高战略、制度、文化的适应性和一致性”,而长期内又不得不去“破坏使其组织获得成功的那种一致性”。因此,为了平衡过分适应现状的风险,组织需要容纳各种互相冲突的结构、程序和文化,毕竟创造力的主要源泉就是‘“不满”。组织资源和目标间的差距可使战略制定的重点由互相配合转移到灵活伸缩上,而这种创新张力和目标危机往往成为动荡环境下组织自我更新的首要动力。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鼓励创新张力和不一致融人自身的企业文化当中,英特尔公司安迪·格鲁夫强调‘“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建设性对抗氛围,宝洁公司曾制定促进公司内部品牌竞争的机制,可口可乐公司的罗博特·伍德卢夫和保罗·奥斯丁说“世界属于永不满足的人”,“一定程度的紧张和摩擦是激励人们发挥最大潜力的必备条件”。未来的组织是通过对’.形式的一致和力量的矛盾”的动态管理来获得效率。

3.从结构方案到哲学观念

战略矩阵和矩阵结构的发展一度曾使人相信: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可以管理任何业务,业务的任意多样化组合都可以在适当的战略框架和组织设计下得以有效管理,但具体的实施却始终面临众多挑战。将矩阵式组织看作是处理不同业务单位间相互关系的制度方式的看法已经被实践连连质疑,越来越多的多元化跨国企业管理中的根本摩擦与矛盾要求人们摆脱静态结构方案的限制。

视矩阵管理为一种观念框架的联合模式应运而生,它用于管理多元化跨国企业。这种模式和传统模式间最根本的区别表现在战略责任和职权的移交方式上。例如ABB公司为解决区域经理既向全球业务方面总经理报告又向所在国总经理报告而带来了责任模糊,它采取不把公司实体细分为几个单独分支,由上层进行指挥和谐调,而是建立了‘“总体要求下的独立性和便于管理的业务单位”的管理概念,从而使组织内部竞争协作达到更好的平衡;而且业务单位自治有助于引起更多的学习和变革,对“双重身份”的接受又保证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可以实现共享和传播。同样,施乐公司也要求分区经理们处理好自主和协作间的矛盾,而通用电气的杰克·韦尔奇则一直在努力创造一个既可以利用全球化规模和多样化带来的效益,同时又避免官僚式统治和等级职权的死气沉沉的企业。他们跨国管理成功的共同关键在于把矩阵模式当作一种揉合管理技巧及文化的制度哲学,而不仅是一个单纯结构方案来采用。这也是未来解决多样化跨国经营公司内组织与竞争力关系方面矛盾的一个崭新观点。

4.创建有机系统

把组织看作是战略付诸实施手段的观点,可归为战略管理的“设计学派”,这种服从战略的定义及对一致和协作的认识,其实都是牢固建立在机械论观点上的,它与我们前述对价值最大化、创新张力和联合哲学的强调是存在极大分歧的。今天知识资本成为财富的首要推动力,战略管理的重点已放在企业内部更广泛的战略形成、革新和职权的责任移交上。与传统机械模式截然不同的是认为战略形成从根本上是一个动态学习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计划过程的观点。这是从精确手段到有机系统的转变。

彼德·圣吉博士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系统思考为我们理解有机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机系统强调综合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在有机系统中,整体系统和它的组成部分间的关系比在机械模式中要松散得多,它通过交互式的互相调整过程达到整体系统的一致和综合,而在机械模式中这通常是由管理者个人操纵的转化过程。有机系统的整体总是大于部分的加总,因为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具备整体的特征,绩效来自于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大多数与众不同的杰出公司正在受益于这种创新设计,从本田汽车公司到沃尔玛特、到美国有线新闻网,它们都是整体的、有机的价值驱动的创新者,如果以机械的方式是无法充分分析和效仿它们的竞争优势的。

第9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外部性 标准化 进入壁垒

    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