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05:40: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校数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创新高校数学教学模式,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本文以“高校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构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三个角度阐释了具体的构建策略。望本文当中笔者的论述,能够对当前从事高校数学教学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推动高校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实施。
关键词:
高校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广大高校数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实现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其不断提升教育能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目的以及最终奋斗目标。高校数学有别于传统应试教育阶段对于数学学习题海式的灌输策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要想实现这些目的、达成如此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注重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新课标将传统教学目标解构为三个领域,即包括知识与技能的认知领域、过程与方法的技能领域以及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想领域。因此高校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置时,就要充分围绕结构的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与设置。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教材进行内容的设计,又不能单一地拘泥于教材,局限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了能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情感思维方面达到计划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并紧密围绕这一教学重点展开课程。在具体操作方面,笔者认为可以在每堂课开讲之前,由教师在黑板上将既定的教学重点做突出显示,以便学生能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重难点产生较为清晰的认知与关注度,引起重视。而为了提升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与知识的吸收,教师需要综合运用手势、目光以及板书设计等多重教学方式,包括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设备,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与视觉神经,让学生对于知识产生兴奋点,生成较为直观的感触与认知。同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于课堂的投入度,教师也可以在围绕数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适当插入其它类型的教学资源,借助外力让学生对于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印象,进而提升渠道接收与内化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视野
在传统的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听从教材当中的知识内容,让自身包括学生在内服从知识的逻辑安排,而忽视了教学过程本身所存在的逻辑性,也忽略了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客观承受力。在这样一种教学思维的引导下,很多教师习惯于用“满堂灌”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单方面进行知识的灌输与传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本应存在的互动性和沟通感,更无所谓拓展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分析问题能力。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样一种教学现状,就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所承担的重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成为促进学生知识吸收的参与者,而并非绝对和唯一的把控者。因此,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环节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多样,既能促进学生吸收知识,也有益于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在具体操作方面教师要通过有效展开课堂讨论、教学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学习,培养其掌握数学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为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师生还必须共同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思维,变被动为主动,亦可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的自主学习模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并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教学视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限度的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是一门极具理论性和科学思维的学科,因此要想构建高校内部的高效数学课堂,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感染力,让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投身到知识学习的过程当中。有关科学调研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多重感官并用,其所能达成的教学效果是最为理想、也是最有效果的。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从创新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利用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和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产生有益于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其次,通过创设情境,将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具象化,引导学生在模拟情景当中创设问题、解决问题,将教科书当中所涉及到的知识、数学问题,在创设的情境当中去分析、去掌握,去学习。比如在学习有关导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效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当中体会这一数学知识的具体内涵,产生对其内容最为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到导数本身是对事物“变化率”描述而生成的一种概念,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利用导数来形容与表达。这样做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背景,同时提升其学习兴趣,进而改变对于数学知识抽象化和理论化的理解模式。
综上所述,在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帮助广大学生更为便捷和清晰的理解与吸收知识,同时有助提升其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而在具体的操作方面,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创新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高校数学课堂才能实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性目的,培养广大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作者:龙孝天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一、数学文化
数学问题是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方法、语言等所保护的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数学史与人文思想的总和。数学文化拥有其独有的数学语言,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诸多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数学语言来阐述。数学语言是当代科学中的通用语言,是进行交流和贮存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学文化不受民族国籍的限制,数学成果属于全人类,数学为人类服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数学文化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数学文化有明显的特征,数学文化具有统一性。数学语言的通用性体现了数学文化统一性特征。另外数学成果为人类共享,数学文化的统一性将会在数学交流分享中愈发明显。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文化不同,数学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数学教育。
二、数学文化观与高校数学教育
1.正确认识高校数学教育
我国高校数学教育在不断发展,由过去重视纯理论与逻辑推理价值的思维数学教育,到当前注重数学实用的技能型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在高校教育中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数学文化具有完善的体现,数学具有社会实践性,数学文化对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影响。在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获得了全新的视角[2]。从数学文化观来看,高校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文化教育,不论是过去的理论数学教育还是当今的知识技能型数学教育观,都应该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教育这一手段。数学文化教育是高校数学教育应该追随的目标,培养掌握数学文化的年轻人对社会将产生重要影响。
2.数学文化促进素质教育
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素质提升,实现素质发展。数学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都会产生影响,在数学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高校数学教育不是对学生的发展进行限制,高校数学教育不是规定学生必须成为数学研究者或是数学家,高校数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进行感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与思想精神,是高校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高校数学教育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工作中注意到这点。我国在教育上借鉴了西方教育较多的方法与模式,但是中西方数学教育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三、数学文化观下高校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数学教师是进行数学教育的主体,为了实现数学文化的教育,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文化的传播进行支持。高校数学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在重视数学实际应用的同时,还应该将数学教育升华为数学文化的传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文化的魅力。高校数学教师是数学文化走进高等院校的重要推动者。
2.塑造文化环境
数学文化的传承需要数学教育作为支持,进行数学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数学文化的塑造与知识技能学习不同,知识技能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参与训练就可以实现,但是数学文化不仅仅是通过训练与讲授就能做到。
关键词:高校数学;分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54
高等数学是高校理工专业的基础学科,科学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采用分层教学法,教师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对班级学生进行重组,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制定教学方案,进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校数学的学习内容难度较大,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一而足,如果随机分班,将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实施同一个教学计划,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也会限制学生的发展,不仅仅会降低基础好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使基础不好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降低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在这个背景下,高等院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措施,其中效果显著的便是分层教学。高校数学课堂中的分层教学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理解力、接受能力的不同,提出对水平大致相同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再根据不同等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教学计划。
二、如何完善高校数学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高等院校的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数学学习是为专业学业服务,如果数学分层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也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学校应该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好基础课程。此外,还应开设专业数学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提升数学成绩,在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升华专业素养。
(二)分层教学与学生自选相结合
分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新生入学时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数学能力测试,然后根据他们的成绩进行班级的分划,这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方法。但是仅根据一次的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层次并不是最科学的方法。学校还应该在考试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数学基础,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和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三)注重对各等级班级的正确引导
分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容易造成学生的不平衡心理,如层次较好的班级,学生容易产生骄傲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而层次较低的班级,学生容易产生“自己是差生”的心理暗示,甚至有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针对这两种现象,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并告诫他们胜不骄败不馁。
(四)各层次定期的变更
分层教学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不平衡,可能造成优秀学生更优秀,而基础较差的学生成绩下滑严重的现象,这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学校应每学期变更一次班级,让学习成绩有提升的学生进入较高层次的班级,而学习成绩降低的学生进入相对基础较差的班级,这种变更方式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高校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的优点及不足
高校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既有其独到的优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要积极发扬,对于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面要逐步改进,只有这样,才会使分层教学发挥最大的作用。
(一)高校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的优点
高校数学分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第一,它降低了大学生数学水平的落差。分层教育并不是一种歧视教育,它是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实现追、帮、赶、超,从而缩小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第二,它使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要求,使他们有充分的信心来学习数学。分层教学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鼓励方式,是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了素质教育。
(二)高校数学教学分层教学的缺点
分层教学也有其不足和缺点,对于学校来说,由于学生的数目较多,在进行入学测试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每学期的班级变更也会使教师有很大的工作量,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对于教师来说,同一时间的教学让他们之间少了交流教学经验的机会,不利于教学方法的交换。总之,在高校数学分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克服弊端,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四、总结
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还提高了高等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李连实.高校数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2).
[2] 赵欣.浅谈高校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开展[J].企业文化:下旬刊,2015(7).
[3] 魏淑春.深化分层次教学提高民族高校经济数学教学质量[J]. 科技经济市场,2010(8).
[4] 朱婉真,严勇仙.应用型高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
高校数学教学多维性模式创新能力作为高等教育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类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数学类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学生在其日后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数学类课程内容不但可以强化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加强学生网络社交、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高校数学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受益终生。
一、当代高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存在问题
当代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数学类课程主要被分在基础类院系,教学内容过于广泛,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够针对各个专业知识的需求而执行差异化教学,对专业方面的数学教育不具备一定的针对性,难以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用,不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的要点,难以刺激其应有的发散思维。
2.数学教材存在问题
如今的高校数学教材内容极具宽泛性,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游刃有余,但是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就不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无法用直观的方式寻找到具有专业应用方面的数学例题。学生学习内容广泛却无法找到专业学习的办法,教师数学专业基础强却无法找到帮助学生了解专业所需数学知识的办法。
3.数学教学方式和手段存在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呆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简洁,这些都是传统高校数学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弊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无法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出的只是一批应试教学下产出的“高能畸形儿”,这样的“人才”已经不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二、实施多维性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
1.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我国高校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观念,在根本上改善以往课堂秩序差、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参与度低等相关问题。能够适应当前新课标下对教学目的的根本要求。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着师生共同参与的多维性教学模式方向转变,这将成为今后高校数学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
2.多维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数学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模式,无法发挥高校数学课程内容广泛性和综合性的主要优势,它忽略了由理论转变成实践的重要性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多维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注重教与学的双方互动,在保障教师授课情绪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必然能够提高高校数学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性数学教学模式探究内容
1.实施分层化教学目标,改善教学大纲制定
根据高校学生专业的设计特点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标层次。根据目标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制定出具有一定适应程度而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基础层面较差的学生,主要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狠抓养成教育,规范行为习惯,以力争成绩合格为根本目标;对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在保障其学习基础的同时要施行养成教育,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超过合格成绩为根本目标;对于基础层面较好的学生要深入挖掘潜能,刺激其发散思维能力,以力争成绩优秀为根本目标。只有进行分层次、立体化教学,才能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实现全员化进步的教学效果。
2.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丰富高校数学教学课堂内容
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可以有两种手段: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和实例讨论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具有生动性、灵活性、互动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投影仪、电脑、幻灯机等电子仪器来丰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够充分的发挥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的优势,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具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可以完善师生间互动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在疑难教学问题上可以提供合作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原本极具复杂化的数学理论可以简单的应用于具体的实际问题之中,深化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率。
3.实施多维化考试方式,多角度完善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察能力
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明显地检测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应用的学习效果,也是检测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传统的闭卷理论知识考试并不能够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具备的创造能力。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方式的考察手段来丰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手段:首先,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日常测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应试准备的行为,激发学生日常学习意识,将有效学习周期拉长;其次,要采取期末测试与论文考试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度的掌控,便于强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够真正灵活掌控所学的数学知识;第三,要采取期末测试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考察手段,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练平.柏林大学模式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06).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选择到中国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可避免地成为理工类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留学生群体中,来自港澳台等地区的侨生是其中很特殊的一部分。一方面,侨生在生活习惯、语言交流、文化传统上与中国大陆基本一致;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侨生来校前的数学课程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使得侨生的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着一种特殊的现状。不少学者对我国高等数学教学已做了深入的研究[1,2,3]。本文结合作者在华侨大学的授课经历,分析当前侨生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若干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侨生高等数学的教学成效。
一、侨生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华侨大学现有厦门、泉州两个校区,我们以厦门校区为例来了解下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
学校专门成立了境外生班级,将侨生与大陆生进行区别教学,这也使得侨生教学中的问题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1.语言习惯不尽相同。侨生大多来自港澳台地区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侨生的不同背景,使得师生交流、教与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障碍,这在高等数学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港澳地区的侨生,习惯使用粤语、繁体字表达,普通话水平低。也有少数学生甚至无法用中文流利表达。中学教材的差异也使得他们对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有不同的表述。此外,对于教材中的中文专业词汇,经常需要借助英语解释才能准确理解。
2.基础参差不齐。众所周知,要学好高等数学,数学基础必不可少,例如:简单的集合论、直角坐标系理论、解析几何和函数的基本知识、三角函数基本知识等等[4]。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的差异,使得侨生们所具备的数学基础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学生不明白数学符号?坌和?埚的含义;有的学生无法理解区间(a,b)代表什么样的集合;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对一个等式进行移项运算,等等。目前,对于侨生,华侨大学采用的是本科少学时类型的高等数学教材。从作者的教学经历来看,该教材对侨生是基本适用的,不过需要任课教师划定适合的范围并且控制难度。因此,目前亟须适合侨生的高等数学教材。
3.学习兴趣缺失。大多数同学认为高等数学抽象难懂,他们对高等数学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究其原因,一是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学生需花费大量精力才有收获,不容易取得成就感;二是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推导和计算为主,学生更多是通过做题来提升认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空洞的,甚至要靠死记硬背,学习经常“走弯路”,费力反而难以进步;三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欠缺,因此常常被老师的课程进度甩在后面,挫伤了学习积极性。作者在华侨大学讲授侨生的高等数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勤才愿意坐到课堂里来;对于作业,不少同学只是简单照抄他人的应付了事;课堂上,有些同学不认真听讲,而是忙于自己的事,像上课玩手机的学生更是不在少数。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只是侧重于讲授基本的理论体系,脱离了实际需要,忽视了能力和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压制了侨生学习的积极性。
4.学习时间无法保证。一方面,大一课程繁重,没有太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例如,华侨大学计算机专业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诸如高等数学、英语、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化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共计8~9门,每周32~36学时。甚至像建筑专业的学生,经常需要通宵达旦地制图。可以想象在课程如此繁重的情形下,学生分配给学习高等数学的时间很可能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华侨大学侨生的课余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像境外生泼水节、美食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为侨生在华侨大学的生活学习增色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丰富的课余活动也进一步压缩了侨生的学习时间。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形是,侨生普遍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空余时间,导致很多时间白白浪费。
二、侨生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
从上面讨论可以看到,目前高等学校中侨生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下面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若干教学措施,以期提高侨生高等数学的教学成效。
1.建立标准规范的教学语言。目前我们在侨生教学中采用的是普通话教学。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掌握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在进行理论讲解、计算演示时,要求语言的表述突出重点、语速适中,同时要求板书字迹工整。遇到专业词汇时,多用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任课老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以能够熟练进行英文教学要求自己。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专业词汇,任课老师可辅以英文加以讲解。此外,任课老师在做理论推导、计算演示时,要使用通用的数学符号、公式,保证上下文表述的连贯一致以及语言的简洁优美。同时,督促侨生用规范的格式完成作业;通过批改他们的作业,逐步规范侨生的数学语言。
2.建立一套适合侨生的高等数学教材。正如前面所述,目前亟须适合侨生教学的高等数学教材。根据侨生的不同情况,这样的教材应包括必要的预备知识,例如:集合的基本运算、直角坐标系中函数图形的描绘、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等等。新教材还应因材施教,侧重微积分基础概念和基本计算的介绍。同时新教材还应增加图例和应用。如此以增加新教材的直观性、实效性。目前,华侨大学正在组织力量进行侨生高等数学新教材的编写,相信这将会是侨生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3.提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吸引力。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提高侨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兴趣。(1)适当穿插数学史内容的介绍。在教学中,一些数学史的介绍,可以帮助展示重要数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建立严谨治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圆周率π时,应当强调我国数学家对此做出的卓越贡献: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用了所谓的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祖冲之进一步算出了圆周率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的结果,这一精度在长达一千年的时间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圆周率数学史的介绍,可使侨生们明白我国在数学方面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到的重大作用,能够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为他们学习高等数学带来巨大的动力。又例如:天才数学家欧拉31岁右眼失明,年近花甲双目失明,但他仍以坚强的意志继续数学研究,成为了历史上最高产的数学家。通过向侨生们介绍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他们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去理解数学;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从中获取宝贵的人生哲理,让他们从全新的角度赏析数学,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爱。(2)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相互结合。随着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其在课堂教学中优越性日益体现。传统的教学注重在黑板上逐步推导、演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形、动画,可以为学生们提供高等数学的“直观画面”。例如,在介绍导数时,通过动画演示割线不断靠近切线这一过程,给学生直观地呈现“无限逼近”这一概念;在介绍积分时,通过动画演示圆内接正多边形不断接近圆的过程,进而向学生们引申出定积分的思想。这样,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高等数学的重要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实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3)营造学习氛围,培养侨生自学能力。高等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更应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这就要求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侨生的高等数学教学,任课老师应该更多地承担起责任来,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侨生不同于大陆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迷失目标,需要任课老师不断地加以引导和鼓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的教学,绝不仅仅是任课老师的“独角戏”,我们应当让侨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应当鼓励侨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独特新颖的回答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任课老师可以多准备些题量难度适中的题目,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测验。课后,可以多组织以数学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趣味竞赛等。目前,华侨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大陆生的高等数学竞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作者认为,也应当组织面向侨生的高等数学竞赛。相信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侨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具有系统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如何更好地应用数学去解决问题,数学建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它,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高等学校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简单的说,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学生必须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开展数学建模教育及竞赛,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及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财经类高校开设数学建模课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财经类高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的很少,并且对公共数学基础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普遍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压缩课时量、教学用数学教材陈旧等问题,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锻炼。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是财经类高校的生源多以文科占主体,理科为辅的格局,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普遍不高。
三、财经类高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途径
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财经类高校多数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如何能在这些课程中,突出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显得很重要。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大学一年级最先接触到的大学数学类课程,在它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数学建模思想,是财经类高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基础。在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课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等一般都是经过研究实际问题得来的,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例如,在引入定积分定义时,我们是通过如何求曲边梯形面积的思想而引出的。在具体的求解过程中,我们对这一问题作了一定的假设,并用极限思想给出了曲边梯形的面积。事实上,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建模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引入新概念、新定理等内容时,教师应努力选取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去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数学建模的认识。另外,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除以上在数学基础课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外,高校还应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与必修课,方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建模。
四、财经类高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育 因材施教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专业态度 就业指导
中国教育在线12月13日的《2011高招调查报告》显示,伴随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生源在2008达到历史最高的1050万,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3年累计下降了130万,并呈现出持续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挑战。生源危机,给高校带来了招生的压力,也增加了高校的竞争意识,打破了传统的高校高高在上的现象,让高校为了争取生源,会对自己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都进行完善,而要提高竞争力关键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培养出的学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才是学校永远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的硬道理。
一、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根本基础
凡人类之所在,必有文明;凡文明之所到,必有教育;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所必修的一门课程。有人说它是一种语言,从它的结构和内容来看,是一种比任何国家的语言都要完善的语言。实际上,数学是语言的语言。通过数学,自然界在论述;通过数学,世界的创造者在表达;通过数学,世界的保护者在讲演。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种严密而简洁的语言,能够有效地描写基本结果以及自然现象。丘成桐说:“数学是基本语言,时空语言是几何,天文的语言是微积分,量子力学要透过算子理论来描述。而波动理论则靠Fourier分析来说明”……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像CD机、汽车、计算机……从天气预报到股票涨落,到处充斥着数学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任何一种技术、仪器没有了数学都将无法想象。尽管如此,这门学科却并不是那么受人欢迎。许多人从学生时代起就特别惧怕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远离生活,难以理解,不少学生害怕、讨厌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习得无助感”,并认为除了考试,数学毫无实际用处。数学教育的不景气是世界范围内近几十年的事情,当然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数学太难,花了很大力气去学,学了后又觉得不划算。
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作不断雕琢打磨的加工过程的话,那么大学生就是还未下线的半成品,作为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高校教师就是生产一线上的工人师傅。如何把其塑造成优质产品打入市场呢?
1.钻研学生,因材施教
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与突变性、发展的阶段性与个体差异性等特征,又是由一个个充满无限发展可能的鲜活生命个体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的禀赋和个性,在发展来源上有先天、后天之别,在出现程序上有初始、后继之别,在阶段上有共性、个性之别,在内容性质上有自然与社会之别,在载体上有身体、心里之别等。每个学生都是复杂唯一的个体。教师的工作是“一对多”,对学生的认知较为复杂和困难,即便把学生按照是否升本(专科生)或是否考研(本科生)的意愿并参照数学成绩的好坏分成不同的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各学科发展间的不平衡,也会涉及到不同学科上课时的混乱。而且即便是同一分层的学生之间在自身的学习能力、潜力和预备知识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施教即因材施教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收到实效。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师来说很难,每个教师可以做的就是不断接近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无论学生发展存在怎样的阶段性与共性特征,每个教师面临的学生总是千差万别、鲜活生动的。教师的工作是“一对多”,对学生的认知较为复杂和困难,只有沉下心来客观全面地去钻研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从而不断突破对其认知和驾驭的限度。
2.关注学科前沿,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学水平较低的教师照本宣科,把书上的内容重复一遍,抄在黑板上,就算‘教’过了。好的教师,就不只是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教育。”也就是说,除去一定的教育素养与数学素养外,数学教师还应具备这样三种特殊能力:(1)善于举例。教师不仅应当通过适当举例为学生较好地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学生求解问题时也应通过适当举例为他们提供原先不具备的经验和方法,做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是学好数学所必需的。(2)善于提问。这不仅是教学工作启发性的主要标志,也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提出问题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将善于提问和思考的习惯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形成其受用一生的专业态度。(3)善于比较与优化。这可以被看成是由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性质直接决定的:“它必须重新组织、重新认识,有时甚至要与以前的知识和思考模式真正决裂。”从而,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就必然地有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例如,一元函数连续与可导可微间的联系,多元函数的微积分与一元函数微积分对应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关于一元函数的结论在多元函数上的推广等等。
当然,以上所有的一切都要求教师自身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正所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可以不研究学科知识的前沿,但需要去关注和了解,需要在关注与了解的基础上,引领自己专业知识的发展,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对于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整合输出即提升教师自身的学术意识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避免其因缺乏引领而被僵化,因缺乏聚合而被低端化,因缺乏学术思维而被固化。教师需要对所教学科前沿知识的关注,来保持一种学术思维,养成优良的学术品质,以此不断突破教师专业知识的权威与发展局限。
3.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专业能力
在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素养的基础上,还要与好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合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加数学图形的动态和直观演示。数学建模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最直观的应用,可把其思想融合到数学主干课程、结合数学建模讲解相关例题。比如,讲解用微分方程建立的数学模型、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中用矩阵建立的数学模型,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中用统计建立的数学模型等,使数学建模教育在数学主干课程中不断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选编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保险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建模训练,可以让学生
体会到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公式等都是从现实世界中经过逐步抽象、概括而得到的数学模型,与现实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可以反过来应用于现实世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
4.发挥自身长处,养成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特定情境或基于特定灵感的创造,而创造应是基于自身长出的极致发挥。教师独特而有优秀的教学风格的养成无疑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归宿。优秀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他们的区别只是这种较强的专业能力依附于不同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教学风格。发挥自身长处,不断养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教师不断突破专业能力转化与迁移限制的必由之路,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是一种习惯”,最终的成功是依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达到的,从量变上升到质变。
5.安贫乐道,甘于奉献
如果说教师的专业知识解决的是教师能不能进行教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解决的是教师会不会进行教学的话,那么教师的专业态度解决的则是教师愿不愿进行教学。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在教师专业化不断推进的今天,相比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言,教师专业态度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个充满浮华与诱惑的时代,能够做到问心无愧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教师的阵地在课堂,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源于课堂。走进课堂。教师的能量在喷发,学生的潜能被开垦,情感在交流,智慧在碰撞,师生的生命都在跃动;书本里冰冷的文字被激活,文化的生命在传承,每堂课、每个环节、每次问答,都是创造性劳动,都是教师的幸福之源,我们学习中收获智慧,在感动中体验幸福,享受着远离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物欲横流的纯洁校园带给的宁静与安逸。
二、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是根本对象
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如果通过以上的程序,我们的学生已经成长为知识面比较开阔、学习研究能力比较强、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那么又如何才能使其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并最终找到各自心仪的工作呢?
从就业角度来看,必须把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和评价,及时反馈到学校的招生培养环节。我们的目标是在维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之上,以提高就业质量、提高成才率为主。以指导为主进行职业指导,主要是注重培养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建立一个广义的服务体系,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对帮扶关系,老师花一定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学生。当然首先且关键的问题就是拓宽学生的思路。在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同学中,不少人把自己的就业定位在高校数学老师方面,这也是对专业就业方向定位不准的一个误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联系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桥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借助功能日益强大的计算机,应用数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包括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具有广泛应用可能的数学方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同学从这个专业毕业后,可以胜任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的相关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工作。更有很多毕业生在大型软件公司从事编程工作,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区别并不大。另外。由于此专业的同学数学基础扎实,继续攻读研究生也会有比较宽的选择方向。
解决了后顾之忧,那么数学便能真正成为不但实际上很美、有内涵美的一门科学,而且看起来也很美、有外在美的一个专业,成为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我想所有的基础学科都应与时俱进求发展,那么高等教育基础学科的振兴与繁荣便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莫里兹,数学的本性[M].朱建英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学;课程设计
一、微课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
微课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事物刚刚出现已经显示了它优于其他教育形式的显著特点.它以视频为表现形式,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清晰完整地阐述某个学习内容,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了数字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利于探索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如何将科学、艺术与情感等因素与数学的抽象性相结合
(一)科学性
实现高校微课教学的科学性,主要通过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难点清楚、分析深刻、概括全面、知识前沿的教师教学文本即讲稿或详细教案内容来保障.逻辑严谨、概念清晰的讲稿或详细教案,是实现微课教学科学性的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因素不能替代应有的教学设计;撰写那种主要依赖教育技术方法拷贝、粘贴画面,配以音响进行图解的诠释式教学作品,尤其是过于追求感官刺激、图媒艺术很美却与教学联系不紧密的作品,不仅违反了高校微课教学的科学性,也不符合在线网络教学的要求.
(二)艺术性
教学艺术是所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因为教学艺术关系到知识能否有效传授、教学目的能否达到.教学艺术也是教学方法的灵魂,没有教学艺术的保障,教学的科学性就难以实现;富于教学艺术的教学过程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缺乏教学艺术的教学过程味同嚼蜡,其教学的科学性自然也会大大降低.但是如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稀释了教学内容,影响了教学节奏,甚至干扰了学生对知识的思维和注意,其结果不仅会降低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用,也会违背教育艺术性的应用原则.
(三)感情因素
教师在微课教学视频中有无亲和力、自身教学情绪是否饱满、教学语言有无感染力、教学是否有激情,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还事关教师教学形象在学生心中的印象好坏.人的情感犹如人感知渠道的“阀门”;当学生的情绪低落、情感冷漠时,其感知能力、学习认知能力必然低下,此时要去实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皆不大可能.所以,高校微课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性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实例分析
以《高等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七节――曲率为例.
开门见山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直入主题、简单明了;以砂轮儿打磨工件内表面的实例来引入砂轮直径的选取既不能大了也不能小了,而大小的选取又是由工件处的弯曲程度来决定的,把用来度量弯曲程度的量就叫作曲线的曲率.这样以实例引入的概念既生动形象又突出了概念的实际应用,这就是很好地把科学性、应用艺术性与抽象概念结合的例子.
下面提出问题:曲线的弯曲程度跟什么有关系呢,怎样来刻画曲线在某个点处的曲率呢?下面通过小竹条弯曲实验测试得出结论――一段弧的弯曲程度与这段弧的弧长成反比,与两端点处切线的倾斜角度差成正比.这点设计的亮点是小竹条弯曲实验,它让曲率公式的出现有了直观的依据,从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也反映了人们认识概念的一般规律;接着类比瞬时速度的研究方法,借助极限思想给出了曲线在一点处曲率的公式,教师马上又提到这种“类比”思想在科学研究中也是很常用的,这种设计就有机地将科学性、艺术性及情感性与抽象的数学公式结合在了一起,既保证了知识的科学准确性又艺术地演示给学生以数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从情感上来说更是有理有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巧妙联系、易于接受.
为了能直观表现曲率值大小所表示意义,介绍完概念及公式马上引入曲率圆与曲率半径,再回到开头砂轮打磨工件的实例中,以直观的动画演示在这种可以度量弯曲程度的工件上面到底以多大的圆砂轮来打磨效果才最佳.这种设计与开头呼应显示了设计的艺术性,开头与结尾优美的动画演示更是体现微课的技术性,这些都让微课的教学效能大大提高;最后联系实际,提出怎样设计公路的弯曲程度的思考作业,对微课起到了升华的作用和深入挖掘的机会.
四、Y语
总的来说,一堂抽象的数学课,必须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在每一个细节处尽可能巧妙自然地结合艺术、情感、技术等因素才能发挥更好的教学效能.
因此,未来微课对教育促进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尝试,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和勇于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1-13.
[2]周丙锋,谢新水,刘星期.高校微课中的教学要素及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教育技术,2015(9):30-36.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7-70.
【关键词】高校教育;数学教育;教学效率
在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关注高校数学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数学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话题。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可以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计注重节奏
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高效的课堂,而高效的实施在于节奏,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课堂活动,用以突出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发挥,课堂上的师生间协调的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不知不觉中提高效率。
何为节奏,如何把握?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者也”,在教学中注意思维的张弛有度即为节奏,而节奏的把握来自于对知识的凝练与精心的设计。
教学思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乐于学习。教师的工作在于调动起每一名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而且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意的火花。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变得有趣了,并且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善于制造话题。教师有意识地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制造话来引起争议,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活跃课堂教学教学气氛,让辩论将课堂引入。有时,教师在教学过程只需有意识地露出一个破绽,就可以引发争议,形成教学。
过后要及时归纳总结与拓展。考虑到知识学习与认知的特点,当数度的节奏将课程推向后,要及时给学生拓展的机会或问题,留给学生的悬念和联想空间。对知识及时总结与拓展,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正确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有助于培养学生求知欲,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自我探索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及时总结,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是充分的,课堂气氛也是活跃的、高效的。
二、充分发挥教师关爱的力量
数学教师的关爱,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数学的热忱。教育实践证明,数学教师的情绪有直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望是不竭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的积极情绪,也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数学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顺利达成学习目标。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教师合理的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会赢得学生们信任,促使他们努力学习。其实关爱也是一种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门道儿
会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传统的教育无法培育出满足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而终身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将是学生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教给学生学习策略,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习方法的传授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内容。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在微观技巧讲解的同时注意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内容与梳理知识体系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性的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之,数学素养的提高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数学素质与学习方法的传授,才会使数学课堂才能生动和高效。
四、提升学自学在知识获取中的权重,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