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播音员专业技术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4: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播音员专业技术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播音员专业技术

第1篇

根据省人社厅关于做好2012年度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部署,为做好今年全省播音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申报评审全省播音系列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标准条件,按省广电局和省人社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安徽省播音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标准条件〉的通知》(皖广职改字〔2012〕8号)规定执行。

二、面试答辩考核

申报评审主任播音员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在评审前均须参加由省广电局组织的现场播音测评和专业论文答辩等面试考核,考核合格者提交高评会评审,未参加面试答辩考核者视为自动放弃。面试答辩考核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申报材料

1.市(厅)级人事部门委托评审函1份。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式3份(样表可从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网站“下载中心”下载)。评审表要按照栏目要求填写,内容真实准确,并贴上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破格申报人员,在评审表封面右上角注明“破格”字样。

3.《申报评审主任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专业技术资格简明情况登记表》高级一式20份、中级一式15份(样表可从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网站“下载中心”下载,须用A3纸打印)。

4.《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总结》(2000字左右,需经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打印后报送1份。业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等基本情况,重点反映任现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情况及取得的实绩、专业特长等。

5.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聘任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原件经审核后退回,所有复印件均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审验真实性并加盖公章,下同)。

6.职称外语(或古汉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或经批准的免试审批表原件。

7.获奖证书及其它反映业绩成果的材料、任现职以来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或出版的著作等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如获奖证书、论文的作者系专业技术人员笔名,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8.提供近4-5年来每年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任务的工作量等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9.提供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真实水平、时间约为10分钟的节目光盘1张(电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CD光盘,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DVD光盘)。其中“新闻”节目5分钟、“专题”节目5分钟。如系主持人节目,主持人语言应占节目时间的十分之四以上。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提供的节目要有正面形象。

10.提供2寸近期半身正面免冠照片1张。

11.申报材料目录1份(贴在申报材料袋上)。

四、有关要求

1.认真审核申报材料。各单位的申报材料须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推荐上报。各单位人事部门要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符合资格条件和程序的申报材料一律不得上报。

2.严格申报材料公示制度。各单位人事部门要对申报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任现职以来的专业能力、业绩等材料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推荐上报。

3.认真填写申报材料。申报人员工作岗位和职务如有变动的,要在评审表和简明情况登记表“工作简历”栏目中分段填写,不得含糊不清。申报人员取得一个以上学历学位的,均须提供原件和复印件,并如实填写;没有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在职教育和研修班学习等情况,不要在评审表和简明情况登记表“学历学位”栏目中填写。申报人员提供的业绩成果、获奖情况、论文著作等,应是任现职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的材料;获奖项目填写要注明获奖名称、授予部门、等级、时间及证书号等,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完成的项目等,要注明本人在其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所起的作用及排名;论文著作填写要注明刊物的名称、刊号、发表或出版时间、字数、独著或合著等。

第2篇

关键词: 地域性 语言传播 美感 人文精神

播音主持是以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广播播音主持由于其自身媒介特点,只闻其声,不见图像,听众基本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声音传输接收信息。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播报和主持中言语内容及语言运用、表现效果的好坏,作用于听众心理,直接关系着听众对该节目的评价,影响着播音员、主持人在公众心目中形象、地位的高低,也影响了该电台节目质量的优劣。

地方台受其所在地域的信息环境、文化规范、受众群体特点等社会因素影响,其语言创作和传播及受众特点,都不可避免带有地域性、地方化特点。所以,进行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研究,确立其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并使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地方台的播音主持实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现状

目前,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论述较多较全面的首推张颂教授的《中国播音学》。《中国播音学》体系宏大,共五编:导论、发音与发声、创作与表达、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涵盖了播音学理论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发音与发声”介绍普通话语音在播音中的作用与应用,说明气息、声音、吐字、共鸣诸方面的生理心理依据及调节使用的法则。这是任何语言工作者为使声音富有美感而必须学习和训练的重要内容,对只闻其声的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发音与发声训练尤为重要。

“广播播音主持”一编中,关于播音主持语言,张颂教授专门论述了“通讯播音的语境、语言特点”,以及“文艺播音的语言魅力”、“有声语言创作原则”、“主持语言能力的形成”几个问题,从专业技术角度,结合实例,以效果论述,强调播音员主持人从广义和狭义上都应充分备稿及恰当运用技巧。

张颂教授被誉为中国播音学界的泰斗,他的研究系统且适于应用,处于历史的总结性、现实的基础性地位,而又饱含时代创新元素,对后续研究者有经典性的指导意义。

类似的研究方法和结构的还有付程总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吴郁的《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魏南江的《节目主持艺术学》等。

除了类似专著中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散论研究,另有为数不多的单篇论文。

从语言修养角度论述的如:发表于《声屏世界》(2006.03)的《广播电视主持人当有“五不语”》,作者李习文,由先哲孔子提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结合日常见闻,要求掌握着社会话语权的传媒人也要强化“子不语”意识,切忌轻言、失言、乱言。再如职业技术角度的:大同人民广播电台的周少芬同志的论文《浅谈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论播音主持的意境美》(唐文艳,邵阳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电影文学》,2007.24)等。

综观国内的研究现状,因为绝大多数研究者本身就是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所以他们常从节目类型、形态角度讲解播音主持规律及技巧,侧重专业技术性,实践操作性极强。但按播音的构成要素――创作主体及受众,即从新闻学、传播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角度进行专门论述的则较少,即使有所提及,表述也往往较模糊。

而中国传媒大学李凤辉、孟伟两位博士的论文则多少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李凤辉,中国播音学的第一位博士,他的博士论文《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从传播学和文化学角度强调语言传播中应体现时代精神,充满人文关怀;孟伟有国外访学经历,由其博士论文整理而成的《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介绍并充分借鉴了国外声音传播的最新成果,将符号学、传播学、文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声音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无论是从专业技术角度,还是从人文社科角度,特别是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角度,基于普通话口播的语言研究已有一定成效。然而考虑到多数地方台专业人才相对紧缺的限制,地域或方言区的播音主持语言生成规律的研究仍存在不少空白,值得探讨。

2.研究的价值

(1)创新性

对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研究应综合运用播音学、新闻传播学、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的方法,这是对以往单一播音学研究方法的创新,而研究对象范围将播音主持研究细化至广播播音主持的语言,也是对传统和已有研究的继承并再发展。

(2)理论性

在理论上,多学科交叉融合,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新闻传播学与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相结合。特别注重文艺心理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的作用,及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社会文化效应。

(3)应用性

广播作为大众文化时代“极富声音魅力”的大众媒体,其播音主持语言应力求以巧妙自然的专业技术处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艺术创造的美感,以“善”的理念弘扬人文精神,使自身在“视觉文化”的冲击包围中,博得永葆生机的不败之地,创建和谐社会的和谐媒体。

对地方台广播而言,在达到和具有上述广播语言传播的共性要求同时,更要发掘地方文化特色,同中求异,日日逐新,提高广播播音主持语言效果,使之更富美感及文化内涵,培养听众爱听的播音员主持人,打造听众喜爱的地方品牌广播节目。

3.研究的着重点

从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共性和地方台播音的地域特性两方面展开论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是地方台播音地域性研究的基础、必要阶段,对地方台播音语言研究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普遍性研究主要依据播音的性质、特征、地位、作用等播音学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以深入而广阔的新闻学、文艺学、社会学眼光,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展开全方位、多纬度的立体式研究,以期把握其真实的现实动态,探求其合理且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声音传播,形象建立的物理、生理属性及传播媒介的特性等角度来看,播音具有自然属性;播音创作要遵循党性原则,受到民族、时代、阶级、社会等因素的限定,因而具有社会属性;播音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环、关键一环,所以具有新闻性;同时,播音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又具有某些艺术的特征,从而具有创造性。

但是,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政治性原则,使播音创作与演员的表演、朗诵、讲演等活动区分开来,在播音的多种性质中,新闻性是主调。对任何类别的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一切探究都将遵循新闻性这一最主要性质原则,围绕此展开论述。

而且,由于大众文化目前的主导地位,某些文化领域特别是传媒媒介对大众文化的误读,对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娱乐消费的误导,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被无限夸大,其本应有的人文本质、人文理性和人文精神,贴近大众文化生活、满足大众文化需要、尊重大众文化权利、反映大众文化理想、提升大众文化人格的积极内涵却越来越受到消解。

所以,从本体论研究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的同时,更要从认识论角度,以文化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探讨广播播音主持语言作为大众传媒手段应有的人文精神、文化意义和价值。

(2)基于对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规律的普遍性研究,在地方台广播播音主持语言研究阶段,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从语言本体论角度,论述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态对素材处理上的差异,地方台作为大众传媒具有推广普通话的义务,以及普通话播音的审美示范作用。

第二,以文化学的原理,说明地方台所处地域的地方性文化需求。

第三,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指明地方台如何将地方文化融合于普通话的大众传播,使其人文内涵和审美素质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孟伟.声音传播:多媒介传播时代的广播听觉文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第3篇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第4篇

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

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播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第5篇

[论文摘要]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味的追求精英教育是不可取的,教育管理者要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所以,结合普通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宽进严出”的教学方法。即宽口径招生,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分块管理,制定并实施“平台、模块”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入学1-2年时间内进行专业平台基础课群教育,在学生一年的学习中,了解学院的情况、专业的内容,学院也了解了每位学生的的专业情况,在第二学年,从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学生发展潜力、个人发展兴趣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就业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比如说适应在播音方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前的实践技能和把握稿件的能力;对于适合做电视主持人的学生,加强镜头前的实践和备稿、控场等相关业务能力;对于文字功底很强的学生,可以试图培养其文稿策划和编辑的能力;对表演天赋较强的学生,可以加强公关礼仪(婚庆主持、会议主持)方面的培养。在打好播音主持基本功的前提下进行分方向培养的方式,对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及社会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定岗定位的分流培养,可以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注重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在宽而坚实的基础上,力求精而深。根据岗位定位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我们的培养岗位主要分三个方面,即播音主持方向、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公关礼仪主持方向。

3.1播音主持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担任播音员和主持人角色的工作。这个方向对学生的专业水准和职业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功底、较强的思辨能力、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形象条件。重点培养学生话筒和镜头前“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语言创作能力。

在播音与主持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人才。主要的课程是语言技巧、思维训练、播音文体、节目主持艺术、主持人形象塑造、文艺作品演播、电视节目采编与制作、播音作品鉴赏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C1)每学期进行一场专业汇报,包括朗诵、不同风格的栏目主持。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熟知一线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工作现状,开学后上交实习报告,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

3.2广播电视编导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各级电视台、电台和企事业单位担任编辑、记者、节目策划与制作等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文字写作功底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广播电视编导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创作、编辑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等方面的管理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文学史、采访与写作、节目采编与制作、电视艺术概论、影视编导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等专业课程。新晨

岗位实践要求:

(Z)每学期末上交最低两个自编自导的栏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3)每年寒暑假到电视台岗位实习,开学后上调查实习报告,获得学期的实践学分。

3.3公关礼仪方向

本方向主要培养能在婚礼、晚会、庆典和展会等主持和策划工作的人才。这个方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有声语言运用能力、市场调研、综合分析与创意策划能力。

在公关礼仪方向教学内容中侧重培养能从事各种文化活动的主持和策划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主要的课程是中外礼仪基础、非节目主持艺术、表演基础与技巧、商务口语表达、展览会策划与管理等专业课程。

岗位实践要求:

(1)每学期上交最低两个由自己参与主持或策划的节目作品,有专业教师进行综合考评,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学分。

(2)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或校级的专业比赛,获得创新学分。

第6篇

关键词:信息传播;播音主持;广播发展;广播效应;正能量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1信息传播中的中国广播的现状

信息时代,广播媒介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进入21世纪,在新兴媒体电视和网络的冲击下,中国广播经历了历史低点,随后迅速反弹,在多种媒体共同传播信息的方式中找到了自己的独特价值,重新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11广播传播新闻信息快捷高效

广播具有灵活性优势,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节目进程的掌控者,这使得广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优势,可以随时随地插播即时新闻。由于无需画面配合,广播的快捷性优势高于电视和报纸等媒介。同时,广播新闻还具有海量资讯优势,可以融合网络、电视、纸媒等新闻内容,既可以关注播报重大消息,又可以兼顾地方性民生新闻,其灵活性在新闻资讯选择方面尤为突出,传播重大突发性新闻高效快捷。

12广播服务类信息全方位便民

进入全民驾驶员时代,城市路面状况频出,紧随其后地方通广播出现,即时的路况信息良好的缓解了这种状况,并逐步成为驾驶员路面上的伴侣;情感服务节目如《叶文有话要说》、《晓声长谈》等服务普通人解决生活情感困惑,老百姓的“家长里短”从人与人的传统单向信息传播模式转变为一人倾诉全民支招的传播模式,有效满足了“高压力时代”情感交互的需要。

13广播娱乐信息缓解社会情绪

紧张的城市生活需要娱乐,广播传递娱乐信息无需特定的场合与时间,只要不在从事脑力劳动,娱乐信息可以通过伴随性能极强的广播随时传递,满足人们对快乐的需求。

14广播音乐节目传播信息舒缓心灵

广播音乐节目伴随主持人的解读和串联,使一个人听歌的个人行为变成了“我们陪你听歌”,使城市中一个个孤单的心灵在广播的歌声中得到陪伴。

强大的伴随性使广播在信息传播中独具优势,许多工种如出租车驾驶员、城市农民工、农民、工厂工人、零售业等体力劳动群体成为广播的忠实拥趸,有些听众甚至是从早至晚收听广播。这既是广播发展的良好见证又为广播信息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在体力劳动群体中广受爱戴,体力劳动者多是中、下层劳动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如果广播能够传递更多高含金量的文化知识信息,无疑将为全民素质提高作出巨大贡献。

2信息传播中广播面对的问题

21内容趋向低俗化

各级广播电台虽然属于事业单位,却一直在面对市场化的管理。我国各级广电部门目前的状况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负盈亏”,制度因素使得广播节目不得不迎合市场需要,传统的说教型广播节目内容含金量高,但因为形势古板不再受到欢迎,通俗易懂迎合大众口味的娱乐节目逐渐流行并占据主流,其中,一些非精工制作的娱乐节目开始以涉黄的“球”为卖点以期赢得良好收听率和广告收益,还有一些广播脱口秀节目以男女主持人打情骂俏为卖点,不好的风气甚嚣尘上,尤其在部分的市级以下电台尤为明显,这些都降低了广播信息的正能量效应。

22缺乏知识类信息是许多广播节目存在的问题

部分广播节目信息内容空洞,过耳就忘,知识内容含量少。作为以速度和伴随力取胜的广播媒体,70%以上不断改版的广播节目正是以最前沿的概念和词汇武装自己,以达到时刻保持最新的面貌,避免受众因听觉疲惫而换台,但无论怎样改版,“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一些不断进行改版的广播节目之所以不能做“万年青”,其原因就在于内容不夯实,传播的有价值信息少,而一些经典的广播节目无需改版就能获得良好的收听率,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内容充实,高价值量的信息才能和良好节目形势相得益彰,使广播不仅好听而且耐听。目前许多地方台之所以要以“路面惊喜大奖”、“视频摄像头送奖”等方式才能吸引听众锁定收听,其原因就在于广播节目内容不够充实,不够耐听。

23许多电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搞特色播音,地方口音和方言被强化作为播音和主持的特色地方口音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新鲜元素,可是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地方台节目为抬高收听率对地方口音进行夸张和强调,使得方言成为增加笑料的笑柄,这类广播播音方式外衣下试图掩盖的是节目内容不足的劣势,虽迎合了部分听众,但丑化了地方文化,同时更误导了广播受众。

24播音错误频出

很多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未达到国家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标准,造成播音时错别字出现频次高,严重降低了广播新闻的严肃性。

25假新闻频出

对消息来源把关不严谨导致假新闻频出,尤其是一些来源于网络的即时新闻信息,广播媒体为了第一时间播出往往忽略了对事件真假的把关,导致媒体公信力降低。

3如何发挥广播的正能量效应

31国家出台政策和引导措施,支持广播播出形成监督机制,对节目内容信息量加以规范,对涉黄球脱口秀节目坚决取缔广播电台“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负盈亏”的现存状况让广播节目更加市场化,这为广播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市场需要政府的引导,尤其是作为党政喉舌、承载着文化传承责任的广播媒体,在这一问题上,国家“有形的手”必须给予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以引导,对每档节目的信息量进行规范,出台频率文化节目数量播出指标,使每一档播出的节目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

32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形成激励学习机制

我国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地市级以下广播电台,多数为半路出家的非广电专业毕业生。数据显示,虽然国家每年培养的广播电视相关专业毕业生很多,但大多数人会选择省级以上电台工作,即使有一部分毕业生先选择在市级以下广播电台,未来也有很大跳槽的几率。另外,我国广电系统的事业编制紧缩,专业院校毕业生想要以正式员工的身份留在地市级以下广播电台,能得到正式编制的几率也不大,因此,国内许多电台面临着缺人才却不缺人的现象。实践证明,专业知识是基础,由于节目创新需要最前沿知识的掌握,对广播专业知识的储备、积累、更新、交流和后续的继续学习对于电台工作人员是尤为重要的,尤其是在电台节目常换常新,播音主持人却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疲劳作业模式下,不仅要满足听众视觉上的需求,还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更需要下苦功夫,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养。因此,对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应从加强自主学习意识和组织培训两方面入手。业务人员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采用听、读、写等多种方式,通过搜集国内外同类节目的最新发展状况,总结他人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作为广播电台要鼓励、支持从业人员发表学术性论文,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为其提供培训、公派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在制度上形成支持学习的机制。只有在不断学习充实的基础上,广播人才能牢固树立“信息为王”、“节目为王”的传播意识,正能量才能通过广播节目得以传播宏扬。

33坚持普通话标准音,注意情声结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语言不同,普通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必须在广播播音中得到坚持,尤其是新闻节目。当然地方方言作为特色出现在广播节目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但如果是以方言为噱头,为了增加收听率甚至对方言加以丑化则实为不该,因为其起不到弘扬地方文化正能量的作用;另外,“千台一声”已经成为各级广播电台的通病,许多电台主持人男不阳刚,女不阴柔,说话不经心,播音主持的基本功“情声结合”被弱化,情既不发于心,自然不能与声音很好的结合,对播音主持任务的熟练掌握让部分电台主持人忽视了时刻保持“用心说话”。因此,广播主持人应注意语言的亲切感,发自肺腑地情声结合,发挥广播的声音感染力,真正做到“以声传情”,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共鸣。让广播更具亲和力,贴近现实,贴近听众的心灵。

34一切以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准绳,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广播人心中有受众,真正想受众所想,深刻意识到自身的荣耀和责任,才能真正做好广播节目,为民族崛起贡献传媒的力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如果每一个广播人面对话筒都能时时想到电波那端千万个听众用心的倾听,意识到自己每一句话可以传递更高的人文能量,那么全国千万个广播电台就能为中华之崛起传递无穷的正向能量。

第7篇

创新宣传方式

既与管农业领导沟通,又与农业通讯员联系。加大农业科技宣传的首要条件,是要吃透上面的宣传意图。因此,要经常与管农业的领导通气,这样,记者既了解全局又了解农业科技的宣传内容和要求,及时宣传政府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和对农业生产提出的阶段性要求,从而增强农业科技宣传的针对性、及时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农技宣传的通联工作。农业科技稿件难写,通讯员不懂农业科技就很难写出有指导性的稿件。因此,记者要经常与乡镇农技人员和村农技员联系,写信或打电话约稿。实践证明,农技员写的农业技术稿件有地方特色、有经验、有措施,适合本地农民听众的需要。

既请专业人员办讲座,又让“土专家”上广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掌握得比较快,研究得比较深,举办的讲座权威性、指导性强。近年来,东台市林牧业局蚕桑技术指导站每年在电台举办的讲座有十多次;东台市农业局围绕春耕生产举办了“棉花苗床盲椿象防治技术”“玉米施锌,本小利大”“谈谈地膜棉的播种技术”“讲讲三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说说水稻种子的消毒技术”等科技讲座。此外,还要让乡镇管农业的领导、农技站长以及村组负责农业的干部作广播讲话,传授农业技术。“土专家”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让他们上广播,现身说法,以群教群,易懂易学。东台电台在《农业科技》节目中开辟了“专业户谈经验”专栏,不定期地让各方面的专业户介绍经验,效果十分显著。

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生在农村的人不一定个个会种田,所以“四季歌”还要唱。老技术是基础,不能丢,要从种唱到收;有的技术不怕重复,要反复播,连年播;有的技术农民虽会,但关键措施掌握不准,就要在关键时刻给农民提个醒。搞农业科技宣传不能光停留在唱“四季歌”上,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宣传推广新型技术。农业生产正在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单一种植向立体种植转变。转变过程中,老技术不断更新,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有的老农民对新技术感到陌生,对“绿色企业”“三高农业”“创汇农业”等新名词闻所未闻。因此,应加大推广普及农业技术的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整体水平。

营造科技氛围,落实科技兴农。农业科技宣传不能就技术讲技术,要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工夫。一是要有思想性,使农民认识到科学种田的意义。要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介绍各地的科技动态,组织科学种田和传统种田方式的对比宣传,使农民进一步认清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二是要有可操作性,用科技典型启发农民。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并不是每个农民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要让绝大部分农民都能掌握电台宣传的技术,可以选择农民身边看得见、学得上的科技典型,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让“科技盆景”变成“科技花园”。三是要有吸引力,报道科技的推广价值及农产品的市场走势,使农民对新技术有一种整体性的了解,产生一种渴求心理,从而自觉接受农业新技术。

提高宣传质量

宣传质量是《农业科技》节目的生命。只有不断提高宣传质量,才能吸引听众,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注重双向交流。过去办《农业科技》节目是“我说你听”,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罢,播音员一播了事。这虽然是服务,但服务没有到家。就农业科技宣传来说,对听众服务得好,就是要他听得懂、记得住,并能熟练地运用这项科学技术。东台电台对农民听众承诺是,“如果听不懂,或者不完全懂,可以来信询问,我们将在‘听众信箱’栏目里解答疑难;如果编辑都不懂,将请有关部门解答,保证使你满意。”

内容通俗易懂。《农业科技》节目专业性强,专有名词多,读起来拗口,比较难编也难播,容易造成“外行听不懂,内行不愿听”的现象。因此要尽量做到专有名词用通俗语言解读,做到内行愿听,外行能懂。《农业科技》节目的编辑,曾在农村工作过,在农业第一线摸爬滚打整十年,对农业生产技术比较精通,编起节目来得心应手。对于新人,电台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农业技术,参加农技班培训,订阅农技报刊,聘请农技顾问,变外行为内行,使其熟练地编辑节目。

第8篇

关键词:主持人素质 管理体系 培训方式 学习修养

要有一个有利于节目主持人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节目主持人的素质高低除了自身涵养外,与他所处的工作环境关系很大。笔者根据自己近30年的播音主持实践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的个人素质、播控水平都不算很高,但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体制管控下,节目主持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节目播出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都较好。反之有的台主持人的个人素质、播控能力都不错,可在节目中难以充分体现出来,无法形成应有的整体水平和社会效果,这就与主持人的管理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如工作量与人员配置不合理、分配不公、后勤保障脱节等,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主持人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的发挥,影响了主持人的工作与节目的质量。

改变培训方式

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声音和语言完成工作,可在概念上,这是两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人才。有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在主持人的培训工作中,常常以训练播音员的方式来要求培训主持人。不可否认,节目主持人应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如果完全按播音的基本功、播讲技巧来要求主持人,那就有可能把主持人必须具备的诸多基本功和特征扼杀掉。

主持人节目讲究的是在不违背节目宗旨的基础上,将自身的个性、风格充分地体现和发挥。因此,我们可否借鉴其他行业培养新人的做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让一些有一定实践经验、素质较高、风格各异的节目主持人与管理者和研究者合作,以听、看、评节目的方式来探讨各种类型主持人的风格、特征,让主持人认识了解自己,使自己的特征和个性在节目中得以较好地完善。这可能是一个过渡,然而必将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培训方式。

加强自身学习修养

主持人节目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等良好的素质。从根本上来说,这需要加强学习,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素质。从实践上来说,既要力求大众化,又要防止沾染“小市民气”;既要力求生活化,又要高于生活。在语言表达上,既要努力摆脱“照本宣科”的“播音体”,增强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又要善于把握播音方面的基本功;既要适当“稀释”以便受众容易接受的内容,又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水分”废话。总之,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语言、个性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因此,节目主持人应力求积累丰富知识、语言亲切自然、举止庄重大方,不失大家风范。

节目主持人生活方面的现实问题

节目主持人尽管在受众当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但他(她)们也是生活中的凡人,常人的喜怒哀乐同样会影响他(她)们的生活与工作,解决好主持人的后顾之忧有利于进一步调动主持人的积极性,这关系到节目主持人事业的发展。现在节目主持人的数量和社会影响已经和编辑、记者的人数和影响旗鼓相当,因此,建议主管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部门和后勤部门应及时了解和掌握节目主持人(尤其是本部门节目主持人)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采取必要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节目主持人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使他(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通往节目主持人的路,特别是通往“著名节目主持人”的路,绝不是舒舒服服的、平平坦坦的。虽然年轻貌美、美俊潇洒是一种优势,但青春总要消逝。同时,年轻同阅历浅、不成熟成正比,不成熟就压不住阵,就很难有权威性,而知识、才能、内涵才是有永久魅力的。

第9篇

播音主持实习报告一

XX 年七月中旬的一天,我与另外三位同学,带着学院的实习推荐信,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历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CRI )创办于 1941 年 12 月 3 日 ,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电台目前使用 43 种语言( 38 种外语和汉语普通话及 4 种方言)向全世界广播,共有 38 种外语干部近 800 人,编辑记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近 600 人,外籍工作人员 100 余人。

我们实习所在的部门是华语环球广播中心的广客闽潮节目部。 华语广播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使用母语向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及其他人士传递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对象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胞,中国驻各国使领馆人员,中国驻外机构人员、劳务合作人员、远洋海员、中国留学人员,新移民,以及懂汉语和正在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士。 现在,华语台共有编辑、记者、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 68 名,设立了包括广州工作站在内的 10 个华语台台属机构。

根据各自使用的方言,我们几个实习生被分别分配到潮州话、客家话、广州话三个不同的节目部。实习的第一天,除了办好实习报到手续之外,便是回办公室熟悉领导、同事们的称呼和职务,并由每个节目部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节目的制作流程,分配实习的工作任务。

我所在的潮州话节目部,从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有固定的对外广播节目,其中,除了每日必有的特色新闻之外,还有时事报道、中国周刊、世界周刊、潮汕艺苑、工夫茶座、四海潮人、听友信箱、今日侨乡、五彩周末、乡音乡韵、在中国旅游、侨讯专递、动感中国、视点、经济纵横等栏目。

实习的头几天,我每天所负责的工作便是担任潮汕每日特色新闻的编辑工作。大概步骤就是在网上链接相关的潮汕地方网,浏览并摘选两三条当天发生在潮汕地区的代表性强、影响力大的新闻,进行规范地编辑,然后交给办公室主任审批,一旦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交给播音员,在当天的节目中播出。

不过这样看似轻松简易的工作,做起来却并非想象中那样一帆风顺。由于是刚进台的新手,对广播新闻的要求没有完全彻底地了解,因此,在编辑的过程中,对新闻的种类、地域性、内容、字数把握得不很好,一开始,经常得经过主任大刀阔斧地修改甚至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才能压缩出两三条完美的新闻。随着实践次数的增多,渐渐驾轻就熟,主任签发稿子那一刻千金难买的笑容终于浮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实习的工作任务也由少到多,从易到难。除了每天必做的编辑新闻之外,我开始做起四海潮人栏目的编辑工作来。从开始的听节目、做记录、比较并研究该栏目的特点,到最后完成整期节目的策划和文稿编辑工作,这当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动摇过、放弃过,但坚持到最后,当回头看看自己这一步步走过来的历程,觉得自己似乎一夜之间学到了很多,从开始的一个清闲的实习状态转变到富有挑战性、考验耐性与毅力的过程,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工作的热情与激情,更多的是自信心与成就感。

实习期间,我们还常常跟随前辈们到播音室参观,并学习他们录播的步骤和音频软件的简单操作方法。由于台里的制度规定凡是被招聘进台的员工须培训半年以上方有资格播音和独立主持节目,所以作为实习生的我们理所当然未能获得机会亲身体验一回在这种国家乃至国际级别的电台里播音的感觉。不过,遗憾之余,我们还是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得到这一个月的学习和锻炼机会,最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中运用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课堂到社会的跳跃过程,我们检验了自己知识上的缺陷,更加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满怀着一颗感激的心,和这个月来朝夕相处、曾经帮助和教导过我们的几位同事以及已经在台里工作的两位 xx级师姐共同聚餐。那餐,是我这个月来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因为我不仅吸收了营养丰富的粮食,还收获了沉甸甸的实习经验。我很感谢学院给我这次机会,很感谢实习期间帮助过我的每一位朋友,我一定会把这一个月来实习中所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带回课堂中加以总结,争取更大的进步和提高,为自己争光,也为学院争光!

播音主持实习报告二

一不留神,便跨入大三的门槛儿了。这让我既感到庆幸,又有些紧张。庆幸,是因为我大三了,学业已经进行到第二阶段了,学习到了许多专业上的知识,处世之学以及不是我们本专业的知识。再过两年学费也不用父母再操心那么多了,还有一年我就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了。这个话题虽然肤浅,但是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话题。父母生养我们,为的就是希望我们将来能出人头地,希望我们能在这个熙熙攘攘的繁华都市里有个立足之地。这也是我最大的愿望。人生在世,谁不为一斗米折腰?奋斗,所以必须忙碌。紧张,也是因为我大三了。很快就要踏上社会的征途了。我还有两年在校学习的机会,所以学什么都得抓紧了。很快就要集体外出实习了,这次实习关系到我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所以每个人都必须认真而严肃的对待。九月份我便开始联系实习单位。因为一直都很喜欢播音主持,所以选择去xx人民广播电台实习。其实也挺想跟着大部队一起去靖西的做实习导游的,因为听说那里山好水好人更好。经过深思熟虑,还是选择了独自一人去考验这漫长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去创,路上不会一直都有跟你牵手的同伴。相反,竞争对手会时刻出现在你的左右,等待你与他垂首言败。又有谁会静静的等待对手向你发出示威!所以我选择了独自面对人生赐予我的考验。送走第一批去靖西通灵大峡谷的同学们,便更加紧张了。实习生活将要开始,接下来等待我们的,我们将要面对的又是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真的如老师所说的那样令人难耐吗?

我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于9月23日踏入xx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说到这我首先要感谢我实习的指导老师孙明萌老师。他的播音名叫贺阳,是电台卫星广播的主持人与播音员。他不但经验丰富,而且为人友善和蔼。这一个月里,他教了我许多课本上以及以前在电视台都学不到的知识,并切答应我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都可以教我专业知识,这让我激动不已。虽然他的时间总是以分钟来计算,但是不管我问他什么问题,他都会耐心的,不厌其烦的传授给我他所知道的知识与见识。经过这次学习,我对广电的认识加深了。xx人民广播电台成立于1950年5月1日。50多年来,在区(省)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各族人民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全台职工的努力,在广播宣传和事业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台干部职工队伍从小到大,技术装备从落后到先进,广播发射率由弱到强,广播频率由少到多,广播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广播节目越办越丰富,发挥了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受到广大听众的。目前,xx人民广播电台有6套节目,全天播音98小时20分。

其中,卫星广播(新闻综合频率)全天播音18小时;经济广播全天播音18小时;教育生活广播全天播音18小时10分;文艺广播全天播音18小时10分;对外广播全天播音8小时;交通台全天播音18小时。卫星广播、经济广播、文艺广播讯号传输通过亚洲3S卫星传送;卫星广播、经济广播节目利用中波和调频覆盖全区;教育生活广播节目利用调频覆盖南宁市及周边地区;文艺广播节目利用调频覆盖南宁、柳州、梧州、玉林等中心城市;对外广播(对外称xx对外广播电台)通过两个短波传送,节目覆盖越南全境和柬埔寨、老挝以及泰国东北部;交通台调频立体声同频全区覆盖。xx人民广播电台坚持新闻立台、专题强台、文艺活台、质量兴台的办台方针,不断深化广播改革,强化宣传管理,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确保安全播出,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实施精品工程,截止2003年,全台有70多件作品区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等国家级政府奖。近年来,xx人民广播电台投入大笔资金建立了LINK2000数字音频播控系统,实现录制、传送、管理、播出等的网络化,提高节目制作工作效率和节目播出质量,广播技术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在整合提升传统的空中广播与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的xx人民广播电台网站于2003年10月29日正式开通,成为xx首家广播节目网上同步直播和精品栏目网上点播的网站。由于覆盖面的扩大和广播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xx人民广播电台拥有越来越多的听众。权威机构调查结果显示,xx人民广播电台仅xx范围内听众规模近3000万,忠实听众1770万,受众对主流新闻媒体的接触率,xx电台仅次于电视而高于其他媒体。因为我是在卫星广播(FM:91.0 AM:792)实习的,所以对卫星广播的内部结构的了解更深一些。全天24小时只有凌晨三点到五点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凌晨五点整的《晨光第一线》是一天节目的开始,内容有旅游天气,岁月如歌,健康有约,三色玫瑰坊等。六点是《资讯早班车》,六点半转播中央台,新闻和报纸摘要。其他时间便是卫星广播的特色节目,如《天天说法》,《八桂新视野》,《纯美听觉》等。

我最清楚的记得从周一到周五下午六点的《财富金手杖》直播节目。因为主持人是我的老师贺阳。我去电台的第一天不但进了录音室,还有幸进了直播间。才进电台实习第一天就进了直播间,这在电台的历史上去绝无仅有的。电台规定实习生要在电台实习三个月以上才可以在有老师的陪同下进直播间。所以我非常的感谢我的老师 ,他可是拿他的饭碗做赌注把我带到直播间的里面的啊!这个节目的主要内容是股票信息,股票离不开数字。拿起稿件的第一刻我便吓呆了!这么多奇奇怪怪的数字让我录音都难播得顺口,更何况是直播!心地里不由得更加佩服我的贺阳老师来。直播是有很多规矩的。其中有一点就是不能停超过六秒钟。在我的老师还没告诉我播音主持的诀窍前,我认为主持人必须非常的熟悉稿件,才能达到整个过程都顺利流畅,才能完好的表达稿件的意思。但是我的老师告诉我,做为一个好的支持人,不能光靠背稿,还必须学会快速浏览并理解稿件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稿件并把其播好。因为稿件一般都是节目开始前10分钟到5分钟才到主持人手上的,根本就没有很充分的时间去背稿。要掌握快速浏览的技巧就必须多读书,多锻炼,多上口。

我在台里实习的时候发就发生过一次6秒事件。一位主持人在做直播节目的时候停了6秒钟,然后直播间外的工作人员马上切换广告。接着就是紧急会议,轰动整个台。可见事情的严重性。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核心人物,掌控时间必须精确到秒。什么时候该切广告,什么时候改报时间,主持的节目必须什么时候完满的结束,都必须有一个严格的程序记在心中。 当遇到特别问题时要镇静,以最快的速度想想怎么样才能不影响大局而圆满解决,最好是不用想就能圆场。所以一个主持人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要做到这样就必须有强硬的作业知识做后盾。努力学习很重要!

播音主持实习报告三

我对播音主持专业最深的体会是在我为期半年的实习时间里,让我对这个专业的认识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不是风光,风光背后的东西才是更值得感受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我到电台工作,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同事对我的培养和关怀。下面是我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实习报告范文,写下来算是对自己几个月实习工作的一个总结与怀念。

XX年X月X日,我有幸进入了我们本市的广播电台进行实习,开始了半年的实习生。在最初,我每天都在重复着背词的工作,台里先安排我跟着台里的主持人进行了学习。他们给了我很多的资料,里面包括我们电台的历史发展历程,广告业务,栏目设置等,我用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了解和背诵。我投入了较多的精力去记住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如果不了解电台的这些东西,也就很难在这里更好的发展下去,很难融入大家的工作。

对于播音主持专业,我本来就有一种无形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我每天都会认真地精心策划和整理相关的播音资料,虽然是为老主持人门准备,他们用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我还是很乐于去做。在空闲的时间我就会努力的从书籍中吸取知识养分,学习更多的与口才和播音有关的知识,努力地为自己充电。

在电台实习的过程中,我从出镜、配音、到后期编辑,我都积极的亲身参与了工作,帮助他们大力服装,准备稿件等等,可以说真正地了解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到播出的过程。最让我难忘的是我参与了很多电视后期编辑的阶段,由于我在大学里就比较擅长这些编辑和制作,所以在台里大家很放心的把这些交给我去做,我也很乐于帮他们做了一些编辑,结果页受到了大家的表扬,看到自己的成绩,我也很欣慰。看着电台里的所有人都那么忙碌和辛苦,我真的没有闲着的理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