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语文课本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07 06:53: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语文课本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文课本总结

第1篇

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在高等数学等基础课教学上仍需对目前高职本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进行相应的改革,对教学方法作出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高职本科 教学现状 教法

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是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变革,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追求,是对学生接受更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的响应。近年我国的高职本科教育有些探索和发展,为企业一线输送了大批应用复合型人才。在高职院校本科试点建设过程中,由于生源质量的变化,应及时调整教法,因材施教。高等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高职教育的必修课程应在高职本科教育中给予很高的重视!本文结合本人高职本科的教学实践,初步分析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现状,并对相应的教学方法总结

1、高职院校试点本科专业现状分析。

(1)高职高等数学设置课时不足,未给予重视。

为了提高高职院系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往往重视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尤其是机械、电工、热能、化工、汽车制造等工科专业,把教学时间尽多的放在专业课建设和手工技能训练上,高等数学的课时一减再减!使得数学教师上课要赶进度,往往概念衔接,练习等时间被压缩,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多,数学课时少,使原本抽象的课程更加给学生带来了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2)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初等数学没学好。

基础较薄弱是高职生主要特点,高职院教的学生入学分数属于三本以下,普遍存在着数学基础差,学习能力匮乏等问题,部分同学甚至厌学。如何因材施教,在有限的学时里兼顾到每个学生的难点,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困惑。

(3)教师教学方法单调,手段简单,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多。

用一本教材,一个教案,一支粉笔满堂灌的讲课方法也依然存在。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没有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本科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使得大多从事数学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老师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授课时很难真正的与其专业需要相结合,数学建模知识也未能涵盖各专业的知识,高等数学知识变为理论知识和做题。

2、高职本科教学方法总结。

在分析高职本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在有限的学时内需做出以下调整,笔者对自己尝试过的教学方法给出总结:

(1)精讲概念,略理论,重应用。

目前各地中学的教学以及高考的内容已经涉及到微积分的初步概念。但中学数学研究的主要是有限的问题,而微积分主要研究无限的问题,要让学生了解并习惯应用它们的严格数学定义。在做专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物理背景或专业概念,可利用软件解决,或加入数学建模模型。

(2)引数学史,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并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一些知识的物理背景或是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资料,可选择使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热爱,并节省课时。对于广义积分、空间解析几何,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难点内容适时使用多媒体,注意数形结合,不但直观立体,能讲解清晰,更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领悟。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除要求学生逐渐培养记笔记能力外,在高等数学中,对每节主要内容进行小结,每章、相似的概念之间都应注意针对性小结,比如对一元多元微分,定积分,广义积分,重积分的求法加以进行对比性总结。在每章结束及在学期末或某门数学课程结束时注意进行阶段性总结,如在导数以及偏导数、定积分以及广义积分、多重积分、曲线积分以及曲面积分等课程对分别。有一定学习能力后,可安排自学问题和题目,引导同学预习。

(4)与实际问题,建模模型,专业知识相结合。

数学历来源于实际,用于实际。微积分发展历史中的一些经典问题,如瞬时速度、最值问题、求面积体积、质量、转动惯量、引力等等,它们既是微积分的精髓,也是微积分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应注意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出概念,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每一概念的引入都应该注意联系它们的背景和历史,更要结合概念在相关专业上的应用,如在机械、电力、经济学、保险、计算机、生物统计等所有领域的实践应用。

(5)开设数学实验,引入并加强数学软件的教学。

对于运算步骤比较繁琐的题目,或是比较难给出的函数图形,可考虑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现在讲解比较多的软件有mathematic,matlab等,并且开设数学实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育教学教育改革语文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已经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够在教育中获得良好的实践。而课堂质量是检验教育改革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教育工作研究者均将目光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广大教师将日常的教学工作重心转移到课堂师生间的互动中,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培养起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涵义

师生互动主要包括广义及狭义上两种含义,而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指狭义上的意义,是指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师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教学任务与目标的过程,该过程通常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与情境性。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不仅是一个师生之间进行认知互动与思维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感情互动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的实施

1.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提问互动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是师生进行课堂交流与沟通的主要方式,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语文课堂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置,然后展开提问的一种普通教学模式。该过程通常包括提问与回答两个过程,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提问方式主要包括师问生答、生问生答以及生问师答三种基本模式,而在这三种基本模式中又会涵盖候答、追问以及反馈等多个环节。例如,教师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可以根据文章中“鱼成群结队……,……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段中的总分总结构进行问题的设置,通过“该段中写了什么,是如何写的?”等问题促使学生对课本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与评析。

2.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讨论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讨论互动是指师生之间通过一个具有较高水平及开放性较高的问题,然后开展一系列的交互活动,以此实现解决问题目的的过程。进行讨论互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进行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互动与问题互动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问是教师及学生一一对应展开的,而讨论过程则是教师与多个学生,或多个学生之间进行的;第二,提问的问题通常会有固定性的答案,而讨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多是没有确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其答案通常是学生通过对自身所掌握知识进行整理与创新而做出的。

3.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表演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进行表演互动的过程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本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通过合理运用动作、语言、体态及表情等辅助道具,将课堂内容形象、直观的表达出来。表演互动因形式多种多样而引起小学生的广泛关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课本内容及人物的情感,使得学生在表演中积累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增加自身的语文水平。

4.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感情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中师生间的感情互动是指教师通过自身对课本情感信息及内容的了解基础上,表达自身的情感,从而对学生的情感起到一定的影响与感染作用。同时,在该过程中,学生也可将自身的情感传达给教师,形成一定的感情循环模式。

第3篇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课程;教学发展

电教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电教手段为实现工具的课程教学新常态。在传统语文课程中,教师仅仅是以讲授的方式,呈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当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以电教手段推动语文课程发展,是语文教学课改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电教手段对语文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简要略谈,为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趣味性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优点,将语文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组合成的课件,多渠道地整合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突破语文课程教材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化知识,刺激学生语文学习感受,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电教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醒学生语文课程学习主体性。

如,我在《桂林山水》一文中,利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桂林山水风景画图片,引导学生沉浸在桂林山水美景,同时利用电教手段,播放文章的朗读音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桂林山水形成一个整体感知,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也找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导游说词,为学生进行播放。这一系列的述说,离不开电教手段,也给学生带来一个极具趣味性的课程导入。

二、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开放性

电教手段的教学应用,可以为语文课程带来开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备课,整合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编排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电教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可以搭建开放式语文教学舞台,无论是教学备课、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联系都可以应用电教手段有效连接,为师生创设一个现代化教学舞台。

如,我在《桂林山水》新课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利用电教手段分别展示了桂林漓江水之静、清、绿的美景,桂林山之奇、秀、险,以及桂林山和水相辅相成的美景,我从互联网找到这些素材,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影像的播放,辅以课文中的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生惊叹于景色之美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实践性

语文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式,直击学生想象,为学生呈现形象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单向信息传递形式转向资源共享,需要语文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语文课程实践性。

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虽然语文课本描述已经非常精致,但是仍然离学生较远,我利用电教手段,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组合整理后给学生展示,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不再停留在课本层面,可以从桂林山水实地景象出发,拉近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距离,让课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四、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发展性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点后,可以适当的延伸语文知识,选择学生认知接受范围内且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电教手段,自己查阅相关课外语文知识,自己了解和探究习得语文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多渠道习得语文知识,具有语文学习观察力,发展学生语文智力;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从多角度思考语文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概况能力等,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强调学生“动脑+动手”,具有语文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

第4篇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一是明确实践目的。二是拟定实践目标,教师在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拟定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三是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开发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四是探讨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体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五是总结实践效果。最后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得到了语文教师的接受和认同,并且也开展起来了。但是,由于学校经济薄弱、教学资源短缺、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欠丰富,学习方法和途径较单一。因此出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不能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本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实践探索,整理出来与同仁们商榷。

一、遵照课本主题,丰富主题内容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兴的课程,它的取材十分广泛,学习主题随处可觅。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仅是给教师和学生的提示,有些主题本身就是学生的生活,是地方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主题,我们应该按课本的安排组织学生实施。例如,课文《这就是我》,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让学生从身边的环境开展主题活动,我除了按教材的安排完成,还对主题进行了适当延伸:一是建立相册,让学生评出这位同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二是组织跨级对话,促进了校内同学间的沟通;三是建立家庭和谐档案,要求学生提一项建议或解决一件家庭事务并记载下来。这样延伸,丰富了主题内容,扩大了活动空间。

二、合并课本主题,扩大主题空间

有些课本主题比较单一,有的两个主题在操作上有重复之处,加上农村初中学生受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同时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大可能频繁地让学生离家(校)活动,因此,有必要将课本两个以上的并为一个主题开展,这样会省时、有效。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和《到民间采风去》,它们具有上述特征,于是我将这两个主题合并为《我爱家乡山和水》一个主题,举办一个《我爱家乡山和水》主题成果展,这个展会,既有同学个人的独自成果,又有同学们集体智慧结晶,达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目的。

三、改变课本主题,催生主题资源

由于农村条件如前文所述,因此,课本中提到的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无法开展,如《探索月球奥秘》;在农村初中是难以实现的,如果由老师代替又不能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只有改变课本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将《探索月球奥秘》改换成《山里的传说》,让学生收集本地的神话故事、地名由来,品味出家乡的每一处地方都具有浓郁的神奇。

四、倾吐课本文化,实现语文大同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同步拓展阅读 教师 学生 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程教学引入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教学理论。这两种教学理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里面包含的内涵却有着千差万别。“教教材”策略实质上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它是一种没有学生参与、缺乏师生互动的教学。“用教材教”的教学是将课堂教学向课堂外、教材外拓展式的教学。拓展式教学在此教学方法推动下成为一种教学时尚,这对推动师生互动式新型教学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的概念

高中生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因此,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来说更多的是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式阅读教学,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同步”是指将课本知识运用于课外实践,以便强化、拓展课本知识,使其课本知识得到迁移。“拓展阅读”是指围绕语文教材,向更广知识面辐射,以便进行迁移阅读,使得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得以实现。

概括而言,“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是指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某一课堂的阅读素材,围绕教学重点,搜集重点相关语文信息文本语境,重构文本语境,使其得到延伸和拓展,加深和拓宽学生的课堂素材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提高教师教学活力与动力。

三、高中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以及课本编著者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尽可能的进行互动,对课文进行深刻的讲解,既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又要帮助学生走出课本,让课文从课内流畅的迁移拓展至课外,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语文素养。

(一)教师为主导,积极引导学生走入课本。

教师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组织策划者,要充分感悟理解原始课本材料,做到教材烂熟于心,要将教材熟悉到如出自己心中,如出自己口中。明确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向,精心搜集材料,及时归纳总结,对材料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想象。如,在学习《雨霖铃》时,教师先分析此课文的教学重点――重点分析诗歌意境,对杨柳进行解读。首先理解原句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中“柳”字涵义,在此基础上搜集其他有柳字的诗词,如“忽见陌头杨柳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比较“柳”字的涵义,让学生感悟柳字的言外之意。又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时,先设计问题,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带着目标去理解课文,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结合苏轼其他诗词拓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以学生为中心,选择拓展载体,提高拓展实施质量。

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前,要进行课前评估,充分考虑拓展对学生的意义程度,并且拓展的群体不能只针对个别同学,要面向全体。如,在学清照的《一剪梅》时,整体评估作者李清照的影响力,以及在高中教材中诗词所占的比例,可以拓展对李清照的经历进行简介,结合其他李清照的诗词如《声声慢》、《如梦令》等,由三首诗词表达意境的异同来简介不同时期的李清照。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结合板书,归纳这堂课的中心情境,咬文嚼字学习用词的巧妙。

通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答完以后可以通过课堂统计,调动全部学生的积极性,整体了解学生的思想。然后对此进行及时点评。用鼓励代替一味的惩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客观倾听学生的心声,恰当的指引学生。最后集体朗读李清照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让学生形成对作者的独特感悟和共鸣,提升学生对此文本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使拓展课堂出色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科学选择拓展阅读的文本载体。

目前的语文教学,在教学手段如利用音乐、表演、绘画、实物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与拓展。但是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阻碍了学生驾驭和理解文字的能力。大量的声像信息取代学生的阅读和朗读品味,削弱了学生领悟文字的魅力。因此在课堂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语言规范、科学健康的读物,可以是名著、可以是新闻、可以是评论。文本严格遵循学生学情、文本特点和教学需求三个原则来选定,这样才能保证语文课堂同步拓展阅读发挥应有的功能和效果。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探讨

语文课程不断改革,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改革,语文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也显得比较重要。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但是书本涉及的知识很有限。如果只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巩固,那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拓展,导致接受的知识面有所限制。如何配合语文课本知识,发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兴趣爱好,开阔视野值得重点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1.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多样化

传统语文课外作业布置一般以书面形式出现,非常单一,不能凸显出课外作业的灵活性与扩散性。新阶段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不能像传统作业设计一样。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要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结合,灵活设计作业的内容,不但需要设计可写、可看、可读的作业,还需要设计可动手操作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这样也有益处小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需充分多样化。

2.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兴趣化

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如果因课外作业设计不恰当而让学生失去最基本的兴趣,那将严重影响到小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所以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充分注意兴趣化。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那么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会倍增,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课外作业设计的新颖、灵活,融入小学生心理特点,给小学生更大程度的吸引。

3.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应该层次化

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要求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注意层次化。教师应该承认并且了解这种差异,对处在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要采取层次化的课外作业设计,这样也符合各个学生增长知识与开发大脑的规律。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形式

1.分层选择式作业

分层选择式作业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考虑到不同学生接受知识与脑力开发的差异,发挥作业的灵活性,以满足所有学生学习增长知识的需要。教师可以先设计与布置最基本的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都得完成,然后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内容供学生选择,形成阶梯式分层的作业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高兴地完成作业。

2.实践体验式作业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实践体验式作业是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文化内涵的最好途径之一。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本当中的语言语境,能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补充教师无法教给他的内容,那是一种从小对语文素养的培养。

3.阅读欣赏式作业

语文教学当中历来重视语文的阅读欣赏。语文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以及背诵一些美文。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外作业时,可以将这一形式渗透进来。教师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也能帮助学生拓展语文课本知识,是课内知识比较好的延伸,同时这样也让学生进入书本中不同的感情世界,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推荐好的课外阅读资料,能激化学生对语文博大知识的热爱,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语言的掌握能力。

4.面向生活式作业

语文来源于生活,面向生活式作业可以激化学生的想象能力,碰撞出灵感。生活也是有取之不尽的语文学习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活动,全面面向现实社会生活,提高语文能力。

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运用

在高中语文中施行个性化的阅读模式,主要是为了塑造学生的性格,增进他们的情感交流,接受语文知识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因此,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一、高中语文中个性化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中语文中个性化阅读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高中语文中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应该从高中语文课本的基础知识学起,按照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进行学习,对课本的知识要有所了解。

2.高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能够明白课本中内容呈现的多元化,同时要理解每篇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感情,要注重情感因素,正确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并能够读懂作者的意图。

3.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掌握作品及作家的具体介绍,了解作家的成长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同时还要掌握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怎样对文章进行构思的。通过阅读,再结合学生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有个总体的感受。只有学生熟读语文课本中的知识,才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精神。

4.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高中语文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觉得干巴巴的阅读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这样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有的学生不听老师的教学安排,老师让学生阅读,学生在下面东张西望,认为阅读的过程非常枯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使更多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课程。

5.与以往的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的气氛是比较活跃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该说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逐渐适应了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然而,有的高中语文老师却把教学的方法弄混乱了,借用了一些并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但教师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就使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6.高中语文课堂上过分的热闹,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有些老师很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非常多,使整个课堂的气氛处于非常高涨的状态。课堂上的气氛的确热闹了,但是当我们仔细的分析就会发现,这种表面的热闹,只是掩盖了学生的不认真学习的思想状态,学生并不能从这种无效的探究中有所收获,这种方法只会使课堂的学习效率下降。

二、个性化阅读对高中语文老师的要求

1.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在课堂上不断的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高中语文老师要热爱阅读,教师应该熟悉高中语文阅读的方法,要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备课过程中,阅读语文课本,并且要与文章的作者对话,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够更好的教给学生文化知识。

2.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我们知道高中语文课堂应该是非常开放的,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就应该制定好语文教学目标,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目标教学,合理规划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站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高度,要抓住语文课程的总体思想和规律。

3.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高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的大纲和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有所了解,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努力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学生作出具体的要求,并且不断的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得到成长。

4.优化教学过程

高中语文教学老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应该怎样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创设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语文学习环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另一方面,学生学习的水平和学习方法不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教学的内容也带有着一些复杂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然后再编制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并且能够感悟到语文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5.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感受,并且加深理解,要不断的在认知上获得一种能力,阅读课文的时候,我们的思维是处于活动的状态,我们的手、眼睛、大脑等感官是在进行相互的协调,是主要的直觉体悟语言的一种基本方式之一,是锻炼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并且要对课文进行熟读,反复的阅读。经过多次的阅读,学生可以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

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们多多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阅读的语感,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语文,加强学生的语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抓好语文课本,引导学生们精读教材,对他们进行语感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舒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4).

[2]谢银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思考与实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4).

[3]专注人本关怀 注重文言文基础----2010高考文言文阅读浅析准则.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0,(8B).

第8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生 主体性

一、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首先,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动员全体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保持积极地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性地位确立的重要保障。只有学生始终对语文教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视频观看。语文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切入点,是学生能否学好本堂语文知识的关键。然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视频的方式引出课堂话题。利用简短的教学视频,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教师应适当介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介入要适当、适时、合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不应该亲力亲为,适当的给学生留下个人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不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提高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凸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出现问题时,也不要过于按照教师自己个人的思想行为方式解决问题,要询问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习惯背景。当时马致远正处于年轻气盛,渴望功名。然而元朝统治时期实行政策压制,对于汉族士一阶级进行打压,不许汉人考取功名,因此,诗人终身不能得志。学生通过教师的背景介绍,来增加对诗歌的认识,发表学生的自我见解,试着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

第三,教师在评价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科学、开放的评价准则,这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主体性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采用鼓励式的方式,对于做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而对于较差的学生也要进行激励。教师要让学生也才参与到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工作中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评价,有利于建立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还能进行师生互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可以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开展学生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评价工作,让学生之间彼此讨论研究,并做出最后总结。学生还可以提出在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与建议,教师也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更好的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研究活动,也就更好的凸出了学生在学习初中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

第四,语文课堂的教学方式多元化。除了以上的几个凸显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和策略,教师还可以在语文的教学方法上入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多方面改造,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教学方法,培养初中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对师生教学的束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课程中,教师可选择记忆与联系并存的教学方法,另外,学生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总结与归纳。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进行归纳与复习的过程,语文知识包含许多琐碎的知识点,因此,只有学生在不断地总结中,反复复习语文课本,才能学好语文。除此之外,还要求师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初中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总的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初中语文知识复习资料,定期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总结,上课认真听讲,学会做笔记。勤于问人,善于思考等。例如:根据实际情况说明了,大多数初中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课记录的笔记都比较有技巧和方法,记录的内容较为完整。因此,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第五,寻找体现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教师能够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教师完全占用课堂时间的传统教学方法,抛弃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初中语文教育方式,这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在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就可以适当指导学生掌握初中语文的方法和技巧。如,首先让学生泛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写作背景;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初中语文文章,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的细读文章,对问题进行解答;最后,品读文章。学生多次初中语文文章,细细品味文章的精彩之处,学生在初中语文时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初中语文感悟。也可以写初中语文感悟,总结初中语文技巧和方法,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从整体上看,学生就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主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18-01

一、课本资源融会贯通,集中发散。

(一)重视单元导语,把握章节脉络。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与课文不同。首先,重视单元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导语中的“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是对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的方向性了解。“活动建议”的内容不应拘泥于课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两个挖掘发散,教师也可自己设置活动。理清导语告知的内容,做到章节脉络的熟悉,是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础。

(二)抓单元重点,理清活动思路。

明确单元重点,理清思路。对活动的设计要明确活动时间、内容、方式、分工及每个成员的角色和最终要达到的目的,也可以把要做的事逐项列出,看起来有条不紊。末尾写上制订计划的日期。这是抓住单元重点,理清思路的保证。活动设计做好了,课堂合理掌控就可以了。综合性学习讲究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在整个课堂体现合作学习的指导作用,要求每个小组明确学习目标及各组员的具体任务,以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活动结束后的总结,是肯定学生自主完成、合作创新精神及学生自我感受描述的必要方式,再次理清综合性学习的思路和目标,是突出教学目标、加深学生印象的好办法,也是对综合性教育知识点的再度梳理。

(三)发散思维,从课本挖掘智慧。

教材是课本及教辅资料的结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在综合性学习上有多少成就,它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根本,增强开发课本资源的意识是挖掘智慧的根本,而提高组织和加工能力是对综合性学习单元的再度提升,是通过语文老师对教材的再度开发、延伸、补充和重组给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外综合学习氛围实现的。

二、课堂在线升华,活学活用综合性学习。

(一)抓住课堂。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对课堂的协调是前期活动计划的实现,虽然有前期细致入微、重点突出的活动纲要做铺垫,课堂却仍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惊喜和意外。学生的思维无限发散,有价值的调动他们的潜能和智慧,避免钻牛角尖式的对一个问题的纠缠而忘记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里担当的重要角色。语文本身是个发散的科目,而综合性学习更是一个对知识发散、总结、归类、重组的发散性过程,因而抓住课堂、掌控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升华拓展。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冲动的原动力,综合性学习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激情的调动往往会超出老师预计的结果。这个时候是老师深入引导,以学生为主导,激发他们进行兴趣点的相关培养,综合性学习升华拓展的绝好时机。想学什么,对什么充满兴趣的时候,学习什么一定效果最好,这就是对综合性学习的升华拓展。

三、科内科外边缘融合学习,走综合性学习之路。

(一)学科内的整合。学科内整合指的是语文框架下各知识点的整合。首先我们要有整合资源的意识。景物描述牵动景物描述、古文学习联系相关现代文学习在同类、在分类里总结、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效手段。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

(二)学科间融合。学习《赵州桥》一课,我们可以看到巧夺天工的造桥工艺,引发我们对各种造桥工艺了解的欲望,从语文里我们学到了建筑学。这就是综合学习所要教给我们的自然生长力,换句话说是自觉学习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重视资源积累。

(一)关注新闻。

综合性学习的课外拓展,资源利用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新闻的关注,新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生涩、枯燥的。然而,综合性学习对知识的掌握了解新闻却必不可少。那么老师便可以将新闻融入到有趣的综合性学习课堂中去,利用课前的5-10分钟开展“新闻知多少”的竞赛活动,学生在“看、听新闻”“转述新闻”“写新闻”“说新闻”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得喜欢新闻,主动说新闻,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二)关注文化。

文化博大精深,综合性学习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离不开文化。老师可以设计与当地风土民情符合的地方文化综合学习课堂;也可以设计相声、小品、地方戏这样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和认知度。

(三)重视网络。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网络变成了庞大的资源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除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课堂外,还可以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语文综合性结合,而且还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库,开发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设计有效的教学课程。可利用网络图文并茂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课本是最好的学习资源,以课本为本,综合发散、多学科交叉、多环境呼唤、多情景感受,让学生们真正的能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请我们以课本为主,重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给学生们丰富多彩、经纬错综的小学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J];河北大学;2010年05月.

[2]隋丽霞;新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04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