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5:0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园林工程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园林工程专业论文

第1篇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首先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道德建设。良好的道德水平是成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前提条件,而作为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大学教师,更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必须有理想、有抱负、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持立德树人,从而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教师需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实践的基础,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掌握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对于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必要的。第三,教师要注意与培养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同时加强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第四,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工程教育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先进的技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在培养时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教师需要有较强的专业外语水平。目前的工程建设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展开合作和交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具备很高的专业英语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成果,将教学实践与国际接轨,充分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二、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园林专业最初成立于农林院校,改革开放后,一些综合类院校和建筑院校也相继开设园林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景观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队伍结构有了明显变化,教学和科研工作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园林专业人才。但是,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园林专业相比,师资队伍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面临不少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德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态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平时一点一滴的生活习惯,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另外,个别教师把精力主要放在了科研工作上,对教学工作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

2.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高校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或科研院所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尽管学历较高,但是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没有相关企业的工作经验。他们的知识结构很大程度是来自书本,是间接的。笔者的调查发现,许多青年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实践经验少,教学语言不够准确,实践操作能力不强。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由于受到教师考核评价和职称评聘条件的影响,专业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轻实践活动的问题。教师基本坐在办公室里,在电脑前写论文,忽视了教学实践及教学研究,导致教学质量没有提高,甚至下滑。

4.缺乏国际化教育理念教学中,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多强调本地化的专业知识,不重视国内外其他区域相关知识的介绍,不能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性。

5.专职教师职称评聘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亟须完善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较低的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教风以及教学质量;领导意志表现突出的教师评聘机制不能制度化,导致不能公平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判考核;落实各项人才待遇的时效性较差,使得部分教师的晋升空间受到挤压。这些现象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导致部分教师不再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更谈不上去研究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研究,结果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学生深受其害。

6.专业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有待改善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的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园林专业教师的收入与劳动付出并不成比例。例如高校教师与同等学历、相同工作年限的其他行业人员相比,工资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也导致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园林专业人才选择了薪金待遇更高的企业单位。

三、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1.开放胸怀,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园林绿化成为城市建设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国内大部分农林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都开设有园林专业,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深造。另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在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园林专业中也有不少中国学子。因此,应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优秀园林专业博士、硕士来校工作,积极投身于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

2.立足现实,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第一,应该创造更多的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园林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加入行业协会,贴近生产一线,经常参加行业会议,了解园林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学和科研互相促进。例如,东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教师通过积极开设开放实验室项目,吸引感兴趣的同学进行科学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课题得以完成,又使学生体会了科学思想,锻炼了实践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开展,更好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的科研成果与学生的创新、创业联系起来。第三,增强教师国际化教学的能力。目前,东北农业大学70%的园林专业教师均有国外留学经历,但是仅仅开设了一门校级双语课程和一个省级双语教学项目,双语教学的潜力有待挖掘。应该通过邀请国外优秀的园林企业家、工程师、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交流,招收国际留学生,以提高专业的国际化层次。第四,通过制定一课多师、一师多课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将教师的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第五,建立研究生助教制度。高校教师既有科研任务,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有时难以兼顾。可以借鉴国外研究生助教制度和助研制度,使优秀研究生能够更早地参与教学实践,为培养后备教师奠定基础。第六,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满意度。适当通过完善评价机制和提高生活和工作水平,来鼓励青年教师更专注地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

第2篇

1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2008年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及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学院国家级示范性高职专业建设的要求,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备从事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2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对国内农林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类)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和比较2005、2006、2007、2009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方案,充分听取园林行业专家意见及建议,及近几届优秀毕业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确立了“三结合、三循环、双指导”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实践教学内容

2.1.1实践教学项目在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内容时,每门课程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项目,以保证在学习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异同,实践教学项目分为: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生产实习(岗位见习)、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及答辩等。

2.1.2实践教学形式手段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形象教学、感性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形式,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2.2.1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实验室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经过近3a的建设,学院已经建成了园林绘图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房、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实验室、园林植物标本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验室、园林建筑材料实验室、园林盆景制作实验室、园林艺术插花实验室等,购置了包括联想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管理制度,为园林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2.2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师实验操作水平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组建相应的教学团队,群策群力,共同制定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师资建设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解决:一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增强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引进和外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三是实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教师学生,既完成学生的实践教学又培养了师资。

2.2.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为了满足园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本专业建立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一些项目的基本操作训练等必须在校内完成,为满足这些要求,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这些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努力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园林植物繁殖栽培管理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测量实训基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基地、园林规划设计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实训基地相继建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2)充分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优势,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生产手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方式,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实践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校和社会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联合办学的重要举措。因此,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纽带,是企业的窗口,是学校的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阵地。在近几年的科研、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建好校内现有基地的同时,积极广开门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目前建设的校外基地有: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温江川西卉森发展有限公司、成都花都先锋园艺有限公司、四川绿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成都绿茵景园园林工程公司、都江堰市五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

3我校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成效

3.1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根据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通过不断总结提高,邀请企业单位,行业专家参与共同修订教学计划,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补充,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教学计划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3.2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试验、实验、参观考察、技能训练项目、课程教学实习等)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技能的基本单元。只有强化单一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才能为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3开发建立综合实践能力模块综合实践能力模块,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开发的实践教学项目,主要是指:园林植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的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技术施工能力模块、园林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的竞争力,拓宽就业途径。实践证明:近几年学生都是因为具备了一种或几种核心能力,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4生产实习(岗位见习)生产实习的目的,就是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实践中验证、巩固、深化、拓展所学知识,提高技能,为毕业后从事基层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接触专业生产实际,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劳动意识和职业意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使学生在实习中切实得到锻炼,要求学生在实习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质保量完成实习任务。从2002级开始,暑假的7~8月,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分别进入实习单位开始生产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鉴定、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评定。

3.5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主要包括技术等级考核和资格考评。职业技能鉴定是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和主要形式,是我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毕业生、待业与下岗人员就业或再就业实施准入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相关公司、企业资质申请与晋升的必要条件。本专业从2002级学生起,在毕业前期都要通过中高级园林绿化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毕业生持证率达98%以上。通过职业技能训练及鉴定,增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同时提高了专业就业率。

3.6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培养目标、保证人才质量的必需手段。同时毕业实习既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综合全面检验的必要途径。毕业实习是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原来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增加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近几年的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情况来看,毕业实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检验专业教学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3.7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毕业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由本专业教学团队组织讨论,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课题,按照毕业设计和答辩计划,专人指导,集体答辩。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逐年提高。

第3篇

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实验实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综合Studio等课程设计;南方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繁育等复合型人才。说的简单一点,每次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大花坛,就需要高级的园林设计人员来设计好。

第4篇

一、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科教学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根据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园林专业一般可以分为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三个主要方向,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也应该从这三个方向深入开展。目前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实验与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很多学校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时量少且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少,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工程三个方向的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第二,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园林专业实习环节多,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学野外实习、园林设计课程实习、园林工程课程实习、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需要大量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园林植物野外实习只安排在校内温室和苗圃是不行的,一定还要有种类丰富的野生植物实习基地;园林设计课程实习最好能安排在规划设计院进行训练;园林工程的实践教学最好能安排在园林施工现场;综合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学生最好能安排在大型园林设计公司参与实战式综合训练。如要提高园林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这些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学校条件建设的重点。

第三,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毕业设计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通过毕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和灵活运用,因而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与培养综合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是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是训练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以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来提高园林学生培养的质量。

1.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但是教师一般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能力较弱。因此在园林师资队伍建设中,应该支持与鼓励学院教师逐渐成为“双师型”教师,或者可以从校外企业及社会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补充专业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通过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可以及时地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技巧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为企业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加“双师型”教师是提高学校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搭建“实战式”教学平台

为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搭建“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重要的是能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紧密相结合。学校应该与园林专业相关单位广泛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使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我校与市建设局、规划局、林业局、设计院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实战式”顶岗实训基地15处,搭建了稳定的专业技能训练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使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不仅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通过这种固定和机动的两种教学方式,来发挥该平台的作用,固定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包括校内外实验室、实习、见习基地及“实战式”的顶岗实训基地,机动的“实战式’实践教学平台主要体现在参与实际地方工程项目的建设。学校自己成立“园林专业规划设计创业中心”,申报园林专业规划设计相关资质,搭建稳固的“实战式”教学平台。近年来,在学院教师指导下园林专业学生共参与“张家界市林权调查”、“张家界三望坡度假公园规划”、“桑植县金科明珠绿化设计”等60多个地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学生在这种“实战式’平台的建设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为了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扎实的园林景观表现技法基本功,突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具创新的思想,学校应该定期举办专业技能竞赛。我校每年定期举办“插花赛”、“手绘规划设计大赛'“南方测绘技能大赛”、“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大赛”等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这些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了学生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了艺术修养,为他们今后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执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最后环节,是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园林专业毕业论文推行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通过创新方法和手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导师”制即由学校、企业各配备一名导师,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实践工程项目,共同选题,共同商定指导方案,共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我院园林专业推行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并协助学院专门制定了实施双导师制的办法,聘请与规划设计类专业相关的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盆景式、经济师等13位专家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近年来,结合实践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共有80多项。双导师制的推行,不仅确保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得到提高,而且大幅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加强教研教改,编写特色教材

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是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我校制定了与专业相应的教研教改办法,形成了省、校、院三级系统的教研教改体系,从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推动了学院的教研教改,并提高了学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编著特色教材和实验实习指导书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编写新的园林教材一定要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为补充,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为条件,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准。近年来,我校园林专业教师共完成了10部园林规划设计类专业特色教材的编著工作,这些教材涉及园林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施工及园林植物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专业特色教材系列。这一系列教材的编著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教材建设带动了我校园林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充实了专业办学内涵。

第5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我国园林绿化行业加大力度不断的深入改革,其发展步伐大幅度提高。随着园林建设发展的不断加速,园林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地浮现出来,许多绿化工程的质量并不达标,更有甚者从根本上就没有达到美化生态环境的目的。园林工程施工相比一般的工程要求较多,施工设计、施工过程也都需要用独特眼光进行,同时还要注重园林工程的协调性和自然性,保证园林工程施工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本文将对园林工程管理的相关问题以及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1 施工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的园林工程施工队伍结构都存在着显著的单一性问题,而且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并被多数人认为仅仅是简单的种种树和铺铺草,但是这并不符合园林工程的本质要求。再加上园林工艺本身就有较高的效益,使得很多施工队伍涌入园林建设,使得施工队伍专业性直接下降。

1.2 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到位

园林工程相比很多的施工工程,专业性和艺术性更强,因此施工管理的管理人员的意识和管理方法不到位的话,将会直接影响整个园林的施工管理工作。很多的施工工序和实际的施工安排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宏观调控,一旦管理不到位都会影响施工管理效果。

1.3 设计人员不能和施工现场相协调

工程顺利施工和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施工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可以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及时地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更改。目前园林工程很多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都缺乏必要的沟通环节,使得施工现场很多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很多时候都是应付了事或者是根据经验主义进行修改,变更设计存在不科学的现象。

1.4 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

看似简单的工程操作其实包含着很多复杂的过程,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的准备,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工序的处理和完善。在实际的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因为管理不严而造成植物养护不到位、栽种也不符合基本规范,很容易造成植株浪费现象,影响最终的施工|量和效果。因此施工工序质量的控制和管理也应该引起管理人员更多的重视。

2 加强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

2.1 做好园林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工程施工之前,首先要做好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在绿化工程项目施工规范和施工目标的指导下,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之后再进行施工设计,施工组织设计要坚持美化环境、科学设计的设计理念,在经过实践调查和讨论之后再确定最终的施工设计方案;其次是要协调好项目工程涉及到的水电、市政、交通等方面的关系,完成好项目的申请和审批工作,确保工程能够得到顺利实施。同时在本阶段还应该做好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

2.2 重视园林工程的关键施工工序管理

一是要做好原有表土的保护工作。在进行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肯定要对表土进行作业,由于表层土的营养含分比较高,利于植物的生长,因此我们可以将表层土进行集中保存,施工完成之后再将表层土进行平铺作业;二是对绿化地的整理,一方面要对绿化地中的垃圾杂草进行及时清理,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保护工作,避免机械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破坏,保证新生苗木有一个适宜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做好土壤的各项指标监测工作;三是要注重保护原有树木,选择乡土树种,减少运距,进而更好的提高植被成活率,降低很多的养护和工程成本。

2.3 加强施工管理队伍的培养

由于现今我国的施工管理队伍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良好的管理队伍是尤为重要的,通过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对很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控制,很多的施工漏洞也会通过施工人员进行控制。园林工程项目施工设计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园林知识,必须要求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要提高施工管理队伍的管理建设水平,比如在进行园林绿化施工时,管理人员要对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树种的生活习性有所了解,才能有效指导园林施工中的绿化建设,才能使我国的园林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提高我国园林工程的建设水平。

2.4 做好园林工程施工后期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养护直接关系到绿化苗木的成活率,也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对于园林绿化工程后期的养护,应按照不同绿化植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病虫害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灌溉、施肥、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养护措施。通过后期养护工作,巩固园林绿化项目施工效果。

3 结束语

园林工程很多细节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最终的工程质量和美观程度,而细节性问题产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施工人员、施工过程管理、养护管理不到位等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针对施工人员素质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施工管理队伍,为工程施工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对于施工管理存在的漏洞以及施工工序等问题,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对施工实行全面的过程控制。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将园林工程施工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刘艳龙,李爱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7(2).

[2]尹敏,潘地林,徐颖.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罗锦玲.论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以马青路北侧慢行系统工程为例[J].建设科技,2015(10).

[4]孙军峰.园林工程建设中大树保护性移植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3).

第6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113-03

随着社会人文和科技相互渗透、融合的趋势加速,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园林专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培养出适应城市化迅猛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宽知识、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园林专业的专门人才。从专业结构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覆盖的领域迅速扩大。从城市到农村,涵盖了一切人居环境的美化活动。在新疆,园林企业的数量呈快速递增趋势。依据21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岗位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工作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高级园林建设与管理人才。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城市建设部门、园林、花卉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等岗位要求。为满足社会及行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园林科技学院承担学校绿化养护及嘉禾新居居住区绿化种植项目的实施,对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实习企业的调研,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创新了“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于新疆园林行业发展和园林专业现状,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切入点,以新疆园林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基于新疆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程序,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构建“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就业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三段式指学生能力培养,分三阶段展开,即是第一阶段在校内培养绿化养护能力(实践教学与教学实习完成);第二阶段在合作企业的施工和设计项目中培养施工组织、设计能力(顶岗实习完成);第三阶段在预就业单位培养社会工作能力(预就业实习)。两联动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广泛与企业合作,每个教学年度开始前向企业征召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施工项目,即企业施工项目等于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工程任务联动,实践教学时间随工期机动,第一二学期教学实习为主的时期为一期联动;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为二期联动;最终实现就业能力递进。

(二)“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

“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全过程为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而形成的。其中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顶岗实习和预就业实习约占技术技能教学课时的60%。

1.第一学期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第二学期为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及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学期,根据季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加强技能学习,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时期,教学实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及昌吉周边苗木生产企业基地等单位。结合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生产任务(项目)与课程内容的高度结合,实地技能学习和操练,通过1~2学期的学习和实践,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将掌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的技能,能够承担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工作;而此时,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岗位知识和技能又是学生3~6学期要学习的知识的基础。这一时期的教学实习即为第一阶段“联动一期”。

3.第三学期为专业及专业核心课学时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场、实训室完成初级训练。

4.第四学期主要为顶岗实习教学时期,借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外58家合作企业,使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具体岗位,完整地完成企业中的一个园林工程项目,进行技能学习、技能检验与行业实践。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技能相互融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5.第五学期为专业拓展课程阶段,充分凸显行业发展趋势和具体岗位要求。

6.第六学期学生进入预就业实习阶段,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自己的事业发展方向。这个时期为“联动二期”,也是学生社会工作能力形成期。

二、以“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设计开发课程

(一)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深入开展职业岗位调研,凝练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流程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将国家绿化工、花卉工、预算员、绘图员、施工员等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现工学结合、课证一体的课程体系。

1.加强课程开发,建立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标准。在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之上加大了各门课程的开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设计,按照每门课程在典型工作任务中所处的环节设置相应的知识内容,根据真实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情景进行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不脱节。

2.深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为辅的成绩评价体系。打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训项目进阶式通道,以精品课程为支撑,合理划分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从基本技能逐步向核心技能提升的进阶式实践课程体系。

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合并课程间重复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训教学时间,突出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课程设置科学性、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的统一,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园林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核心课程

依据企业调研及校园绿化、嘉禾新居绿化工程实施操作,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模式,对职业工作岗位学习领域的教学任务分析,由岗位群―主要岗位―典型任务―核心技能―核心课程―课程群,开发课程和核心课程。

1.岗位群。园林植物生产管护岗位群、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位群、园林规划设计岗位群;主要岗位是园林植物培育养护管理岗、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岗、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岗、施工内业岗、景观设计岗。

2.核心技能。园林植物分类识别技术、园林植物整形修剪技术、园林植物培育土肥水管理技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育苗技术、施工放线、管网布设、大树移栽、识别工程设计图、常用工程材料识别、编制园林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网络图计划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园林工程施工图工程量计算、园林工程各项工程量计算规则、园林工程施工图预算书编写、园林设计平面图绘制、园林施工图绘制。

3.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花卉栽培技术。

4.建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21门,其中,专业基础课10门,包括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制图、园林测量、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美、园林苗圃、园林植物学、园林文件撰写、园林建筑技等;专业核心课程7门,包括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等;专业拓展课程4门,包括园林法规与标准、插花与花卉装饰技术、园林景观效果图制作、园林史;公共基础课程9门,包括英语、体育、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

三、“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条件

(一)“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配备与建设

高职院校的优势就在于创建与众不同的、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这就有赖于一支由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领衔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采取校企合作选派专业教师到施工、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带头实践锻炼;同时引进校外“双师型”教师(即外聘兼职教师)。选聘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经验丰富、懂得教育理论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辟专业建设有效途径。目前专业教师团队已有33位专兼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11人,占30%,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22人,占70%。

(二)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如何与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运行机制,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突破点。为此,我们制定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并做如下工作。

1.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权利,从制度上给予保障。

2.利用专业技术优势与合作,实施科技攻关、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实施互兼互聘。

4.聘请企业技术专家与专业教师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监控专业和课程建设。

5.定期召开一次校企座谈会:探讨专业建设;解决顶岗实习中合作教学管理问题;宣传学校专业建设发展概况,发放职业教育理论文章,使企业了解、认同学校,支持职业教育。

(三)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与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先后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制图室》、《园林规划设计室》、《花卉装饰实训中心》;校内实训场2个:《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在教师教学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条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群,目前已有51家校企合作企业,确保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带薪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为专业教学实习和就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构建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及毕业生毕业班后的发展轨迹,建立并完善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等利益共同方参与的“多元化、多维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及数字化评价系统,减少人为和操作失误,形成循环、动态、开放、不断完善的网上评价体系。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相接轨,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要求相接轨。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教学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监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两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工作任务要求引入教学内容评价;将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融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建立网上评价系统,将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公示于众,接受用人单位、行业联合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的监督与评价,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范唯,等.关于加快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A).

第7篇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第8篇

关键词:热带园林工程;逻辑性;前沿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46-02

一、教材现状

作为园林专业主干课程的《园林工程》,综合性强,涉及土方、水、电、道路、植物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其所使用的教材《园林工程》是杨至德主编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在2007年出版的,属于普通高等院校建筑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在对此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本人感受到教材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局限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章节的编排逻辑性不够强,缺乏章节与章节之间的有机联系。教材内容主要为:(1)土方工程;(2)园路及铺装;(3)园林给排水工程;(4)水景工程;(5)假山工程;(6)园林施工图;(7)种植工程。而按照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顺序,开工前必先动土方,接下来处理工地的给排水及电路问题,再开始铺设园路,同时进行水景、假山的施工,最后是进行种植工程,这一系列的工程之间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然而本书把园林给排水工程放在园路之后,而施工图的知识却穿插在种植工程之前,造成逻辑上不够严谨,以致学生对知识体系整体性方面的混乱,也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的难度。

2.部分章节内容急需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园林工程知识的更新程度也日益加快。知识的鲜度和前沿性对于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本教材在内容上有部分已经相对脱节,缺乏新鲜的知识“血液”进入知识体系中来,不能很好的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部分内容亟待补充或更新。

3.课程内容体系不完整。作为工程类教科书,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保证整个教学质量的关键。任何一个工程环节的相对忽略或者薄弱,都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本教材章节里缺少的“园林照明工程”在现代园林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程项目,虽然我们不需要详细的绘制照明工程图,但是园林灯光设计对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了解关于照明工程的相关知识以确保整个工程夜景的美丽呈现。另外,被忽略的“园林施工组织”是属于统领其他工程的一个章节。只有对园林施工有个周密的通盘考虑,才能在复杂、烦琐的各类工程合理安排各个项目以及把握各个项目之间的协调,使之井然有序、有条不紊的进行。

4.缺少必要的练习题。由于该课程为考查科目,平时的小作业以及课程大作业都是以图纸的形式展现,因此很难有效的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核。为此,布置一些针对每一章节的知识点的练习显得尤为重要。

5.教学目的与教材性质的不统一。《园林工程》这门课程在2010年5月被批准为“三亚学院第二批校级重点课程”,改名为《热带园林工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能够结合三亚学院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热带气候来形成独具特点的热带型园林工程。但本教材目前的内容未能体现教学目的,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能动性的指导思想

通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与总结,教师逐步认识到以上存在的问题,但却很难寻找到能够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教材。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能动性,授课教师共同决定结合教学经验进行辅助教材的编写,使之能适合三亚学院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首先,统一发挥老师教学能动性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原有教材进行“新鲜血液”补充。自编辅助教材名称为《热带园林工程实训手册》,主要是根据三亚学院园林专业教学目的与性质要求针对教材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补充,其内容彰显了专业知识的时代性、技术性与实用性,较被学生接受与吸收。

2.调整章节顺序,加强章节之间逻辑性联系。自编教材的章节内容包括:(1)园林施工图读图;(2)地形工程;(3)硬质工程;(4)软质工程;(5)园林机械;(6)竣工;(7)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以及附录。其中地形工程中包括了土方工程及竖向设计、园林给排水工程,硬质工程包括园路及铺装工程、园林照明工程、园林水景工程以及园林假山工程。各个章节之间根据实际工程的施工程序进行,在逻辑性上,在保证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上能够发挥较为理想的效果。

3.章节内容进行新技术或新工法的补充。园林工程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在新型材料、施工工艺日新月异的今天,了解行业最前沿的新技术或新方法,对《园林工程》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每个章节补充了当前行业最新的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

4.补充相关章节内容,保证园林工程体系的完整性。自编教材中补充了园林照明工程、园林机械、竣工以及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四个章节的内容,使整个知识结构趋于完整与协调统一,其内容在园林施工中所涉及的工程项目都有所提及,但在深度及广度方面有所区别对待,只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学生对“园林工程”有个全面而又整体的认识。

5.强化重点、难点,加入常见问题的作业分析,补充课后练习题。在授课过程中,施工图纸的完整呈现是唯一考核成绩的标准,而实际上要较为理想的掌握园林工程,许多细小的知识点以及常用数据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教材在每一个章节后面都设有课后练习,让学生能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三、辅助教材编写的依据及参考

1.章节的安排与划分。章节之间的安排主要按照一般工程项目的工程具体施工顺序来进行组织安排。授课形式以一个案例为主,进行模拟施工进程。通过贴近现场的模拟形式还原施工现场,使得学生对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连贯性等方面有了较为立体的理解和认识,也会让学生对于园林工程的学习有更进一步展开,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特质。

2.主要参考教材。辅助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公司编著的《上海世博会园区景观绿化建设》、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编著的《园林工程施工问答实录》、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编著的系列图书等,另外还有一些授课教师在平时上课时积累的教学资料。

四、辅助教材的使用情况

辅助教材自2010年开始使用,已有两年时间,普遍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一致认为课程内容之间联系紧密,逻辑性加强,而且据学生实习后反馈,实用性较强,学生能快速地进入施工进程中。

因为辅助教材编写时间有限,再加上授课教师经验尚且不足,在两年的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对施工图纸重视不够,忽视了与前面所学课程之间的联系等。授课教师准备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使得本教材能更好地满足三亚学院园林专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健慧,段静雨,李岩.临床药学专业《生药学》教材内容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1031-1033.

[2]上海园林(集团)有限工程.上海世博会园区景观绿化建设[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园林工程施工问答实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总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单体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6]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铺装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9篇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映和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2008年起对环资学院08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改革。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如果完美的结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可以圆满完成“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2-6]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参考麦可思调查数据,和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环资学院提出了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1+1”三个“1”分别是代表三个学年,该模式以能力为本位,其主要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的方法能力。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每天上午学生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一年的学习和专业实践,一是使学生初步接触专业,初步了解岗位职责,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第二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技能”的专业能力。第三、四两个学期,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课程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学年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社会能力。第五、六两个学期,学生到企业参加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在一年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习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学生的某些岗位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地基础。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要素的整合状态。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方法能力是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本专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做人、学会共处,以积极态度对待人生。[7]

2“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分三个主要部分,一是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二是职业技术课程标准,三是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安排及要求。[8-10]课程设置方案分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实践训练模块四部分。基础模块又分二个子模块,一是文化基础子模块含两课、体育、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课程,368学时;二是专业基础子模块含绘画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基础、园林规划设计基础、园林设计初步课程,304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又分三个子模块,一是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子模块含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种苗生产技术课程,272学时;二是园林规划设计子模块含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256学时;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子模块含园林工程、叠石造山工程、园林工程预决算、园林施工管理、园林工程监理课程,208学时。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160学时,每个学生根据到企业实习岗位可选择相应的5门选修课程,在第三学年由教师分组安排上课。实践训练模块含园林植物栽培实训、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园林工程施工实训300学时,由教师进行分组实训指导,并进行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一是建立起一套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高专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起与该模式配套的考试考核机制和运行管理的体制机制;三是进行相应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四是探索与该模式配套的教学方法。环资学院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对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以及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改革探索,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

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实施的成效

项目实施了五年,环资学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1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晰

践行“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培养职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身心健康,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发展潜质的,掌握园林绿地测绘与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技术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环资学院将园林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总结为五个“一”:一是“一颗心”,即具有较好的生理、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精神;二是”一张图”,即具有进行一定规模的园林绿化工程规划设计,并具备制图的能力;三是“一支笔”,即具有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说明书及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相关文字材料的书写、编辑的能力;四是“一双手”,即具有把规划设计方案化为现实———园林苗木生产、管理以及园林工程施工的能力;五是“一张嘴”,即具有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用于设计、施工、生产、管理过程之中,并依据基本理论将设计方案与用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3.2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环资学院增加了实践教学占总教学时间的比例,使实践教学占总教学的时数大于50%,第一、二两个学期,工作日的下午以及休息日的部分时间,到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参加企业培训和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等实践活动。按照“产学研结合”思想安排综合性实践教学项目,如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一定结合园林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每学期安排二到三周的教学实训周,直接进行园林行业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全面素质,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专业教学通过采用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专业技能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环节完成。毕业实习的安排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就业,结合专业,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用人单位实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考察并进行双向选择,为毕业后择业作好准备。积极探索与能力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尽可能把课堂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结合园林工程的施工活动的季节性,把学生安排到实际岗位中,同时,部分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增加现场教学的内容和场地,提高学生的应职岗位能力。

3.3课程教学形式更加灵活

课程是指学校为一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组织的全部教育内容及进程。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适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设置及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凡是企业中用到的技能操作内容,都会在教学中有所安排。课程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包括现场情景教学、多媒体课件、讲授、讲解、讨论、实操、演示、模拟角色、课程设计等。课堂教学实行讲练结合,对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实行实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这门课,在教学中主要安排学生到院苗圃地参加园林植物的培育工作,把课堂讲授的内容重点安排在生产第一线。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形式上有技能训练,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案例分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设置了技能考核标准和方法。在具体专业能力培养上,实践内容以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为主,以仿真现场教学为辅。如园林植物栽培课程教学就是以负责校园内部分绿地养护为主,包括防寒、修剪等,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中,积极主动地结合现场实际,鼓励学生自主找生产单位,既锻炼了学生技术能力,又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基础。在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上,以讲座、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有关技术证书的考核和考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假期到社会打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

3.4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化

近年来,学院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面积100多亩,有中空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体大棚、组培室,园林园林机具实验室等,建立了盆景制作实训室和叠石造山实训室,建有园林树木标本园、花卉标本园、苗圃等,基地建设突出了示范性、先进性并与科研、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目前,校内的实训基地除满足本专业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外,还承担了多项省农业、省林业科研项目以及市科技局课题的研究任务。学院积极进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扬州科农园林花卉有限公司、扬州瘦西湖公园、扬州何园、扬州金利达市政工程公司、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等10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紧密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由学院和企业双方组成实践教学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制定和落实学生实训教学计划。教师带学生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参与生产实践。

3.5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深入

环资学院秉承“自强不息,明德树人”的校训精神和“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将“素质第一”作为绿色教育的依托。以大学生素质拓展为主线,始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连续邀请名师、专家、企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畅谈成功心得,感悟人生真谛,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成才意识。坚持教、学、做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组织进行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了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园林设计及模型施工”竞赛,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2010、2011、2012年分别组织举办学生08、09、10级园林班教学改革成果展,展览包括实习掠影、基础训练、个性展示、后期强化、生活掠影、园林规划、插花模型、工程模型等八个部分,展览充分展示反映了学生通过两年学习所取得的成果。

4学生及麦可思调查数据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的评价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