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机械制造就业方向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5:0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机械制造就业方向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机械制造就业方向

第1篇

1、就业方向:本专业任务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该专业已成为装备制造业、汽车工业、材料工业、机电产品等工业技术的龙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各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中图分类号]F740.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51-02

20世纪80年代,机械制造行业几乎成为“夕阳产业”的代名词,造成大量在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行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外流,或“下海”或改行,即使在仍然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人员中,也因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而知识老化。目前已经出现技工、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人才奇缺的局面。与此同时,普通高等院校也纷纷缩减工程方面的专业,开办热门专业,以保证生源数量,保障学校的整体收益。或者出现工程教育盲目向科学教育靠拢的现象,这就必然造成制造业的技术人才层次和结构上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这一现状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随着东莞机械行业的发展,企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各种先进数控设备的投入使用,促使东莞企业增加了许多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工作岗位,如: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员、模具设计员、钳工、电工等这些适合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岗位正在逐步增多,东莞企业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着。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并推动东莞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国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决定。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东莞镇区50家机械制造生产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查,在企业调查中显示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其次为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及工作态度,再有加上学生所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等。高职机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以及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并面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管理型的复合型机械专业人才。

一、调查范围与内容

为反映东莞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特向东莞市机械企业较多的镇区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座谈交流的方法进行。向50家机械企业进行发放问卷,回收问卷45份,回收率90%,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数据结果分析

很多企业用人的标准是: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先做学徒,在工作期间要勤学好问、积极上进并能够吃苦耐劳,通过阶段性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一线工作的基本流程,这样才能更好的胜任其他工作。

另外,企业更看重的是有工作经历的人才,一般很少招聘应届毕业生,一是由于应届毕业生没经验,二是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不愿意从低做起。那么,从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来看,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比较看重大学生的素质,其中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占了很大方面的比重,都是22.5%。其次就是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占比重的20.7%,再者才是专业知识技能占15.3%。这说明了在工作中,大学生的素质远比知识技能重要。学习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此落下对自身的素质的培养,反而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这才符合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针。

(二)企业人才需求现状

21世纪市场竞争的焦点是高素质人才的较量,没有高素质人才的企业,就不能生存。先进制造技术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离不开员工的大力支持。因此,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机械工业要发展,要提高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水平,就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养、引进具有信息技术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全员职工培训,推广、普及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为制造技术信息化创建好人才基础。

在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的今天,企业的改革更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至发展所需的人才已经不再是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去处理工作上的问题了。因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仅靠单一的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现实对学生的要求所谓复合型人才即是时下人们常说的T型人才。T型人才是一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它有如下特点: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深入的技术技能、精准娴熟的工程经验,并具有较高的效能性,较好的进攻性,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多的独特性。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就是需要这类的人才。

通过调查发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专业上不仅需要掌握常用的读图、识图、制图能力,及常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和制图软件的操作能力外,还要掌握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机械零件的检测、分析能力等。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增多,能否读懂机械的英文说明书对高职学生来说也是个考验。

虽然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英文能力要求只是B级,但若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对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并非是件坏事。还有常用的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虽说一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通常不作此项要求,根据调查所知,这将会是你日后升职加薪的有利筹码。

(三)企业对学校培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建议

1.能够真正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能并同、多增加实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习不仅要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制图学习上,还要结合实训所学内容,加强自身实操能力,这样才能更快的胜任工作。

2.证书是其次,真才实学才是最主要。目前,企业在招聘技术人才时,最看重的还是工作经验方面,对比学历下,工作经验丰不丰富,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3.要有较全面的机械制造理论,并有创新能力。在工作期间要不断的探索、思考,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探讨更深层次的知识结构,能在自己的领域上有所突破。

4.综合素养要强。即学生除了要很好的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其他素质的培养,如:人文素养、吃苦耐力、团队精神及职业道德等。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

[2]周兰溪,张.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第9期.

[3]银金光,王洪,童金.城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第3篇

一、我国高职机械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滞后,远远落后于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主要原因是对新产品信息了解较少,不能及时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二)师资力量缺乏。

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高新技术人力资源的紧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流动日益市场化。优秀的机电一体化人才纷纷被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吸引,导致机电类师资数量的紧缺。而且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新兴的技术产业,对教育人员提出新的要求,而原有的教员存在知识更新、年龄老化等问题。

(三)培训课程体系不健全。

机械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边缘学科,融合机械、电子、通讯、仪表、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于一体,不是机械与电子两种技术的单混合或叠加。因此,机电一体化必然是作为崭新的技术问世。它既不是传统的机械技术,又不是传统的电气技术,有鉴于此,培训也应建立相应完整的教学体系。

(四)教学设施陈旧。

目前在高职学校中,原有的机械实训设备陈旧,设备数量不足。实训的项目单一,与目前的实际应用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职业技术教育重点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实训设施的滞后将严重影响机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很多高职学校的教学方法、手段不灵活,而且缺乏反映机电专业先进技术的课程。现有的课程设置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岗位的需求。课程门数较多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冲击实践教学,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我国高职机械专业教育的对策

为了使我国机械制造尽快赶上先进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尽快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高职机械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一)确定正确培养目标。

机械专业是按“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覆盖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模具制造与设计等专业方向。因此,必须在认真调研市场的基础上,为该专业确定好专业方向。根据通常的划分原则,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子方向:(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2)数控技术应用;(3)机械电力电子;(4)模具设计与制造。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学校应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机械技能强化培训,同时可以有计划地从大型厂矿企业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地为他们开展教学素质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过好教学关,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搞好机械教育奠定师资基础。高职学校应从企业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加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机械专业的教学水平,缩小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的差距。

(三)建立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高职学校教员的人才流动也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学校教员水平资历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质量,因此,为了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课程体系。可以抽调有经验、有技术的骨干教师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这样若干年以后,职业技术院校不仅可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更可以形成一个学院的高等教学风格或专业特色。

(四)注重实验教学。

职业教育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最好手段,对于高职教育,实验教学是相当重要的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校要在实验环节中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让他们把理论知识真正地用到实际当中。尤其机械教育对实践的要求更高,没有实际的操作是很难掌握和应用的。

(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只是有限的构成部分,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机械基础系列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洞的语言描述往往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目前关于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CAI课件很多,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已经具备的条件。

(六)与企业合作,实现利益双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推广意味着收益。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解决人员及场地的问题。另外,企业也可以为学院在实验室的建设上提供帮助。院校与企业由此联姻将利益双赢。

参考文献:

[1]杨健.浅议机械专业的工程教育改革[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4-36.

[2]张振林等.高职教育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体制研究[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12(06):78-79.

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标准;师资培养;机械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5-0037-04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2015年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1],其中设置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开发内容包括专业教师标准、培养方案、课程大纲、主干课程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培养质量评价。陕西科技大学是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牵头承担了职教师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在培养资源开发项目框架中,专业教师标准是项目开发的起点和基础。本文介绍了机械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思路、实证依据及特色。

一、专业教师标准的定位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如德国、澳大利亚的经验表明,科学、先进、可行的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师资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3]。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职教师资培养体系还不完善。为了加快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4],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体系,出台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为此,教育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了体现“双师”素质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教师专业标准”)。该标准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视角,明确了中职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众多,各类中职专业所面向的行业领域及职业岗位不同,要求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应具备相应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不仅如此,中职专业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其教育教学的许多方面。例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和医药卫生类专业,在专业教学方法上有很大不同。为提升中职学校师资培养的专业化水平,有必要制定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标准,进一步明确各类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综上所述,专业教师标准是“针对不同类型中职专业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化。

在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中,专业教师标准是师资培养方案开发的依据。基于此,专业教师标准定位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专业的毕业标准,同时也是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入职标准。

二、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思路

(一)坚持一个基础

一个基础是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即教师专业标准。准确解读和把握教师专业标准是开发的前提。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中职学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基本素质要求,确立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5个领域、60项基本要求,突出了对中职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普通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又要具备相应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实施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实训实习,还要求教师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工作岗位要求,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宏观上给出了中职教师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共性要求,具有导向、引领、定位作用。

(二)理顺两个关系

理顺两个关系,即教师专业标准和专业教师标准的关系、职教师资培养专业与中职学校专业的关系。作为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化,专业教师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要求应与教师专业标准保持一致,其体例形式也应与教师专业标准相一致;专业教师标准开发的重点,应落在针对不同专业及行业领域如何进一步明确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

专业教师标准面向师资培养专业,并通过师资培养专业联系相关的中职专业。也就是说,专业教师标准不针对某个中职专业。为此,需要确定专业教师标准的覆盖范围,即师资培养专业所对应的中职专业。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 年修)》中,列出了各中职专业对应的继续学习专业,包括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以此为线索,筛选出与本科机械专业有关的中职专业,大致分两类:一是通用机械制造类,如机械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应用;二是面向特定行业的加工制造类专业,如汽车制造与检修。为扩大标准的覆盖面,将通用机械制造类专业确定为与师资培养专业对应的中职专业,包括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并兼顾机电技术应用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上述中职专业又联系到相关的工种(职业),主要为机械加工和设备装调维修两大类。这些关系为后续的实证研究确定了方向和范围。

(三)注重实证研究

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必须以充分的实证依据为支撑。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应以中职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基础逆向推出。为此,要广泛开展对机械行业技能型工种的调研,掌握相关技能型职业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了解机械行业的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状况。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求,应以中职学校调研为基础提出。中职学校调研的重点,一是了解教师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现状和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愿望,二是了解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企业调研结果,明确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要求。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

研究表明,在职业教育领域,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基础,而专业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专业教学能力,就是将特定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技能与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等有机融合,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能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较早开展了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职业分析的方法确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5-6]。这里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通过企业和中职学校调研分析中职学校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再辅之以文献研究和专家研讨完成标准的开发。

(一)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的目标是: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岗位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了解企业对机械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素养要求。项目组以汽车、机床行业为主,选取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调研。采取的调研方法包括现场观察、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

调研结果显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机械加工操作、设备安装调试、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维护、质量检验等技能型岗位工作,少数毕业生在工作几年后从事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总体上,机械加工和机械设备装调是相关中职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岗位群。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许多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后,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能力,“有证无能”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毕业生大多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缺乏面向岗位工作任务的专业技能。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其未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存在脱节。

调研还发现,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除了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特别是责任心、沟通合作能力及对企业的忠诚度等,都有着迫切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对企业的期望与企业现实之间的差距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薪酬待遇、工作岗位等方面。学生不能正确规划其职业生涯,表现出急功近利,不愿能吃苦,缺乏责任感和职业理想,对企业漠不关心等。这些问题说明,中职学校应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中职学校调研

中职学校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能力和素养,中职学校最有发言权。为此,项目组选取全国二十余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调研。围绕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个人发展等方面,面向一线教师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职业能力需求。参加问卷调研的教师中,还包括了参加过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也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专家。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调查结果来看,职业学校职前教师能力的重要性排序是:专业技能、企业实践、教学方法、课程开发;入职后教师能力的重要性排序略有变化,排序为:企业实践经历、跨工种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或课程开发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重要性排序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学生的管理、课程开发。

调研结果反映出当前中职学校教师群体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实践能力比较薄弱。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不足,不能有效开展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活动。二是专业教学能力不足。对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专业教学法,许多基层学校的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这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和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对中职教师的学生管理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基础薄弱,心理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全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学生心理指导、与学生及家长的沟通能力、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综合企业和学校调研,归纳出中职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能力要求,见表2。

四、标准的基本内容及特色

专业教师标准在基本理念、核心要求保持了与教师专业标准的一致性。重点从体现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方面,以调研结论为支撑,通过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细化和调整形成草案。同时,广泛征求专家和中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完善、定稿。本标准继承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包括:“职业理念与师德”“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能力”4个维度,涉及16个领域、64项基本要求。

“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与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针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增加了“具有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维度“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是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特点提出的教师应有的教育知识和能力,包括职业教育的基本知识、班级管理和学生指导。

“专业知识与能力”维度明确了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要求,包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行业企业实践能力”“职业岗位操作能力”等四个领域,建立了从“通”到“专”的知识、能力结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面向师资培养专业对口的多个中职专业教师确定,包括大学数理基础、力学基础,机械技术和机电控制技术基础。“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是与相关中职专业对应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不同中职专业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各有戎兀在制定培养方案或教师考核时,可结合培养方向确认应达到的要求。“行业企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岗位操作能力”是为突出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结合相关职业岗位要求制定的。有关岗位包括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装配钳工和电气装调。

“专业教学能力”维度明确了机械制造类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教学能力,包括“课程教学知识”“专业教学设计”“专业教学实施”“专业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六个领域。该维度继承了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核心要求,并针对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提出了掌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力,熟悉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方法,能恰当运用各种专业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要求。

专业教师标准的制定为师资培养标准、课程资源及培养质量评价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该标准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基础制定,突出了机械行业及相关中职专业的教学要求,对于促进中职学校有关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财政部.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2011.

[2]赵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10(27):91-96.

[3]李霄鹏,吴忠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252(1):54-57.

[4]邓泽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2-25,32.

第5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启发式教学中职学生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是中职机械加工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涵盖了机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毛坯成型、切削加工及产品装配,介绍了机械制造行业各个工种的工艺方法、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以及装配的基础知识,学好这门课对机械加工会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但因它与生产实践关系密切,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生疏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有意识地把握时机使用最直观的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

一、启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产生在需要的基础上的。需要是人类活动的动力源泉,是产生积极性的基础。教师在讲课时,应使用自己积累的各方面知识,列举生动的实例,向学生们讲述机械产品的广泛应用和机械制造的发展前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生感兴趣的汽车上的齿轮、传动轴,挖掘机、大吊车上的吊臂,电动机的机身,取暖用的各式煤炉,新式武器、医疗器械、建筑机具等,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将各个机械加工工种与学生今后的就业途径紧密结合。这些方式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愿望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产生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基础。

二、用熟悉的事例作引入,理解概念问题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全神贯注、精力集中地听讲。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恰当运用讲课技巧外,还要尽量找出与机械加工相仿的日常生活事例,以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比如,在讲授铸造时,学生对“铸造是一种通过熔解金属、铸入模具去获得金属工件或毛坯的方法”这个概念的提出表示难于理解。但当列举出用小瓷碗装满沙子夯实、倒扣后可生成馒头形状的沙盘模型,用冰箱里自带的模具盒做冰棒,用成套橡皮泥商品中的塑料模具可以做出五花八门橡皮泥的模型等这些司空见惯的例子时,学生们对铸造就会产生直观、具体的感性认识,畏难情绪便可消失许多。此时再使用多媒体动画讲述齿轮毛坯的砂型铸造工艺过程,便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参观活动,启发学生思考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与机加工过程密切相连的课程,它的大部分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操作现场进行教学。在操作现场,学生们在真实的加工环境中可以得到直观的感受。教师在参观前将课题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参观过程中再适时地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如磨削外圆时有几种基本运动?若只有一种基本运动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双手摩擦时会产生热量,高速旋转的砂轮和工件之间接触会不会产生热量?这种热量有什么害处?怎样消除这个热量?车削细长轴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操作人员是怎样处理的?通过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能有效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提出启发问题,活跃思维能力

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掌控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如熔焊是最基本的焊接方法,为了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在讲课时可先提出几个问题,如将两张纸粘在一起,可以用糨糊或胶水,哪一种黏结比较平滑;将两块薄塑料板粘在一起,可用什么方法、以什么为媒介;你见过将两块铁板粘在一起吗;铁的熔点是多少,铁加热到不同温度会产生什么样的组织?学生们经过思考、阅读、集体讨论、相互补充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焊接概念的印象,又可以为下面内容的学习铺平道路。

五、启发总结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总结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知识复习巩固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了车削加工是通过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相对运动去除多余材料时,教师再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运动形式做如下总结:加工的过程虽然看似复杂,但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形式不外乎是直线、回转、曲线运动,由于这三种运动,才能加工出各式各样的零件。总结不仅能让学生及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还使能学生对机械加工过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民主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要以恰当、学生们熟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或已掌握的理论去说明问题,把握好启发式教学的尺度,确保学生们的思维与教师的思路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学法 机构与机械零件 学习模块

在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面对着"市场对机械制造人才旺盛的需求,而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粉笔+课本"教学模式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脱离市场的僵化培养方式造就不出来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作者,机械制造人才培养尴尬境况的出现就不难理解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入和涌现,其中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个大高职院校争先引入的先导。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它是以学生活动和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来确定的任务并组织教学,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断主动和全面地学习,达到手脑不断进步提升的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等。

《机械基础》在机械类的教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后续实践操作课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能力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制定本课程的培养方案前,经过大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把本课程进行重新的整合,建立学习模块。每一个学习模块根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头脑风暴教学法

头脑风暴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提出一个项目,学生在本组内自由发表意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由代表发表本组的设计思想,观点和建议。教师不对其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任何评价。由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决定设计的可执行性。头脑风暴是一种能够在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想法的工作方法。在讲解凸轮机构的应用的时候,给出的任务是"苹果削皮机"的设计,它的作用是代替人工削苹果皮,并且安全,卫生,方便。

设计要求:1、机械式削苹果皮。重量≤500克。体积小,成本低。

2、能源不限,能根据苹果的大小进行调整。

3、削皮的厚度≤1mm 。能削干净形状不规则的苹果皮。速度可调。

题目提出后同学们积极踊跃的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和建议,通过个小组同学之间的研讨,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获得大量的设计思路,把合理的,应用性强的思路经过组合和改进,完成了设计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思索,爱参与的学习和创新意识。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运用多种动手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新思想的教学方式,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的教学过程。通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以生产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为工作任务。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相差不大。老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的学生相互研讨制定计划,老师给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总结出最合理的工作规程,集体协作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讲平面连杆机构前,给学生一个"缝纫机驱动机构设计"的题目,为解决这个任务学生必须自己收集相关信息,每个小组根据任务进行研讨并写出本小组的计划书,最后每个小组有一个同学代表本组来发表研讨后的设计原理和设计过程,再由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共同进行点评,让学生随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

3、案例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中,就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前,要去筛选和组织要学习的材料,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合自己教学目标的学习模块案例。对于学生来讲,要对老师所提供的问题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研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有的学生全员参与,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研讨中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同时也从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知识。为未来的职业设置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工作的场景,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差距。在讲解机械的概念时,给出内燃机工作原理和牛头刨床机构来进行分析。在讲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时,建立缝纫机驱动机构为学习模块来进行讲解。

4、角色扮演法

通过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加深学生对技能和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通过角色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讲解减速箱的时候,老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工人,老师根据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当即解决,皮带的选取,轴的选取,轴承的选取,密封的方法方式,并且学生说出为什么这么选择。

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给学生设计和查阅一个好的项目、案例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一个项目把一个模块的内容讲解好,是对教师再创造能力的培养,使教师在总结、学习和设计模块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教学的能力。

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构建起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4):163-279.

[2]王海燕.高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3):61.

第7篇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0302

1 吉安市工业发展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受国有企业机制不活、发展载体严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吉安市工业经济曾一度处于低位徘徊的局面。至2001年,全市75%的国有工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工业增加值从最好年份的15.9亿元降至11.46亿元,工业税收从占财政总收入的60%降至15%,利润亏损4.3亿元,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153%。面对困境,吉安市解放思想,提出了以“主攻工业”为首的“六大发展战略”,强力推开国企改制,快速推进园市建设,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强势工业,全市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质量提高。几年来,吉安市坚持以工业招商为主抓手,以园市建设为平台,致力于工业经济量的扩充和质的提升。至2006年底,吉安市工业园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2亿元,引进项目560个,吸引外资56亿美元,内资250亿元,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尤其是友利电、新永胜、中兴摩比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的落户,有力提升了吉安工业的整体实力。2006年全部工业生产总值225亿元,同比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元、税金43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6倍、5.6倍和2倍,利润13亿万元,比2000年增盈4,5亿元。

二是工业产业结构趋优。2006年,吉安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15.9:26.4:57.7调整为11.6:34.9:53.5,二产上升8.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市工业的94%以上,轻重工业比重为1:4,重工业发展较快。全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31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家。在各行业中,电子通讯行业年产值210.5亿元,同比上升76.1%,尤其是电子产品生产占据工业生产半壁江山,主营业务收入达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机械制造行业年产值近23亿元,食品业年产值21.5亿元。工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增强,以友利电、联创光电、中兴摩比为龙头的电子通讯和以电缆、机床、电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正日益成为全市工业的主导产业。

三是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十五”期间,为重振吉安工业雄风,吉安市大力实施以“产权制度转换”、“职工身份置换”、“企业制度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国退民进”战略。共完成企业改制503家,核销企业债务210.57亿元,盘活闲置资产56.17亿元,安置职工13万余人。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全市投入技改资金近25亿元,共申报省级星火计划、重点新产品259项,获省优新产品121项,电缆公司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三色、庐陵、如意、堆花等14个省级著名商标。

近年来,虽然吉安市的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工业经济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发达地市乃至省内同类县市仍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小、两低、一短”。所谓“两小”,一是指工业经济总量小。在三次产业结构中,虽然近几年二产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为“三二一”结构,工业主导地位仍未凸显;二是指工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小。2008年全市工业税收为32亿元,仅占财政总收入的15%。所谓“两低”,一是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由于吉安市相对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相对宽松的资源要素,使工业在行业内分工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二是指工业要素市场发展水平低。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素质不高,金融、科技市场化发展尚不健全。要素市场建设的滞后,加剧了工业企业融资难题,形成“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所谓“一短”,主要指产业链条短。虽然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批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与之相配套的企业包装、配件、运输、仓储等行业都发展滞后,产业聚集度不高,直接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增加了快速形成具地方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的难度。

2 吉安市工业发展的定位

在全国产业结构大调整之际,科学定位工业发展方向,对于凸显市域特色,避免工业发展的盲目性,有效把握好机遇和发展的主动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外部发展环境和吉安工业发展的基础、现状及潜力来看,吉安工业的发展重点,应着力于做大做强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食品药化三个产业。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几年的工业发展,吉安市以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食品药化为主导的工业发展格局日益凸显,2006年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和食品药化3个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到全市总产值的九成以上,工业增加值达53016万元,同比增长45.9%,增幅比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出2.3个百分点。同时,中兴产业园已动工兴建,联创光电吉安分公司已在我市成立子公司,友利电公司将于今年10月新工厂开工投产,为今后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此外,联创公司、江西电缆厂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企业的科技含量已得到大幅提高,在同类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在全省乃至全国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二是有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众多企业为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降低发展成本,充分利用内地更加优惠的政策、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纷纷向内地迁移,这给作为内陆前沿的吉安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良机。已落户的友利电、中兴摩比以及江西电缆、杰克机床等企业,必然对占据深圳半壁江山的电子通讯产业,以及仅次于电子通讯的机械制造业的相关企业的内迁起到一定的吸引带动作用,使吉安成为其向内地迁移的重要基地。

三是有可观的发展潜力。通过几年来的打基础、谋长远,吉安市成功打造了全省首家生态工业园,为电子通信等无污染并对周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几年来的酝酿,城北市已全面进入规划实施阶段,为三个主导产业企业配套乃至产业聚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邻近吉安工业园的樟山、长塘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聚集小市,为主导产业层次发展提供了长远的发展空间。

3 吉安市工业发展的对策

(1)发挥优势,规划促动,培植主导产业,着力增强工业发展支撑力。一是依托优势挖潜力。吉安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赣新公司、赣药公司、华声电子、电缆公司等都是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企业,拥有“赣新”电视,“三色”电缆、“堆花”酒等省内知名品牌,电子通讯、机械制造、食品药化一直是吉安工业的产业核心,有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设备,只要把这些优势重新挖掘出来,就是吉安市工业崛起不可多得的资源优势。二是科学规划助发展。按照“标准高、功能全、现代化”的生态工业园建设要求,结合吉安市情,把园市划分为“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药化”三个市域,着力推动园市与产业同步发展。加快友利电新厂房和中兴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为吉安市培植主导产业,推动产业招商奠定基础。三是延伸链条创特色。依托无绳电话及通讯射频设备制造基地,尽快帮促深圳友利电整体搬迁入园,延伸通讯终端设备(无绳电话、小灵通手机)、通讯传输设备(天线、射频器材、射频同轴电缆)、通讯系统设备(机房硬件、软件)等产业链。加快电缆公司11万伏高压电缆和杰克机床数控磨床系列的开发投产。围绕龙头做配套,做好配套促龙头,着力打造“吉安电子”、“吉安电缆”等特色产业。

(2)强化扶持,壮大龙头,育强骨干企业,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实施“1011”工程,着力壮大优强企业。从2007年起,按照上年度企业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四大综合指标排名,对前十名的企业,市政府授予“工业十强”的称号,实行集中扶持、重点调度,着力壮大一批龙头企业,育强一批骨干企业;对“工业十强”企业,采取“目标-考核-政策”联动的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凡上交税金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达30%以上,对新增部分按增值税、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30%奖励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二是加快助推行动,着力完善工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大财政对工业扶持力度,建立不少于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基金,以后逐年递增10%,实行专项管理,滚动使用,重点扶持支柱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资助人才培训和奖励发展工业有功单位与人员。每年在全市工业企业、市属部门单位中开展“年度贡献奖”、“十佳厂长(经理)奖”、“科技进步及创新奖”、“服务企业奖”的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发展工业的浓厚氛围。三是构筑创新体系,着力增强企业竞争实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争创名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机械制造业重点扶持11万伏以上高压电缆、数控磨床、电动自行车、汽车零部件等;食品加工业重点扶持堆花酒、糯米粉、脱水蔬菜等;轻化制造业主要扶持服装、皮革及其深加工、水刺无纺布、书写纸、医药中成药等。

(3)打造平台,内外联动,集聚工业群落,着力增强产业发展集聚力。一是打造平台,盘活存量。围绕打造特色和生态工业园目标,合理调整园市产业及功能分市,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外来资金和市内民资参与园市建设,为改制企业退城进园、重点进园项目、配套项目提供工业用地。鼓励投资者在园市内或规划市内购买或租赁土地兴建标准厂房出租,筑巢引凤,对兴建标准厂房的投资者,按承租方上交税金地方实得部分的5%给予奖励,在税费等方面给予3年的政策扶持,3年之后,投资者不愿继续出租或经营,由工业园按市场价格收购厂房。对园市未达投资强度的企业,依法收回其闲置的土地和厂房重新招商。二是招创并举,引进增量。围绕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及其产品配套,抓好产业招商,突出工业招商重点,继续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制度,加强招商信息的收集、整理,积极跟踪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拉动效应强的主导型和税源型工业项目。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和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生产,引导产业集群。三是发展乡镇,扩充总量。加快乡镇工业小市规划建设,引导一些小规模、轻污染等不符合进园条件的配套企业落户乡镇,打造“一乡一品”的乡镇配套工业平台,集聚电子元器件、电源、线路板、塑胶、五金、精密加工、彩印包装等关联产业群,为形成“第二个产业链条”、壮大主导产业提供配套支撑。

(4)凝心聚力,优化服务,提供环境支撑,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保障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主攻工业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领导一线抓的主攻工业领导机制和帮扶制度,加大向上沟通协调力度,争取上级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为企业做大做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培养人才队伍。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下挂企业锻炼,完善在主攻工业战场上锻炼、培养、提拨和使用干部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专业知识强、勤奋敬业的干部队伍。整合市内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吉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与企业搞好对接,定向为企业培训各类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三是完善融资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和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导、协助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对成功上市的企业经营班子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重奖。四是提高服务水平。发挥中心城市优势,进一步规范、完善职业介绍、会计事务、律师事务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资金、技术、信息咨询和物流仓储等市场,经贸、统计等部门要动态跟踪服务优强企业及时上报符合规模以上标准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孵化壮大。政府各部门单位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打造诚信政府,调动一切加快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形成全市上下主攻工业、服务经济的浓厚氛围。

第8篇

关键词:技能竞赛;数控实训;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217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机械制造业中,数控技术因其有着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特点,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工种与机械。研究数控技术的人员可以从事的行业工种有模具制造、钟表业、五金行业、中小制造业等,还可以从事相应公司企业的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设计、加工中心操作、模具设计与制造、 电火花及线切割加工等工作,所以目前数控技术人才的就业面很广,就业形式一直良好。因此,几乎所有的职业技工院校都开设了数控专业课程。同时,各种类型的数控技能竞赛也轰轰烈烈地举办起来。通过历年大赛的特点及对选手的要求, 我们可以总结出出:1、大赛与市场需求联系得更加紧密;2、大赛与企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3、大赛与职业核心能力、核心课程联系得更加紧密;4、在技术上更加追求能力、质量和精度;5、对选手水平的要求逐年递进。

因此如何才能贴近市场,融合企业需求,更高效的培养合格的数控技术人才就成了各大职业技工院校的研究重点。现在很多学校在数控技术实训教学方面,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课题一层不变,教学方法古板守旧,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经过培训后与正式上岗不能完全融合与对接。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依托如火如荼的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呢?下面就从这方面的可行性上进行一些探讨。

1 第一,依托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综合实力

这几年,各学校对参与技能竞赛热情高涨,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都出台了不同程度的奖励激励政策。这些政策可以说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只要技术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素质出众,就有可能脱颖而出,从而被学校选拔成为大赛选手,进而获得更多的训练机会,享受更优越的实训条件,成绩突出更是能获得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大赛名次,还能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系列优越政策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看重个人的能力,更是重视其团队合作的能力。而当前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普遍存在自私、冷漠、以自己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德意识差等问题。可以通过参加比赛特别是团队形式的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提高其集体荣誉感。比如在模具制造比赛中,要求有同学专门负责绘图生成程序,有同学专门负责加工制造,有同学专门负责装配,只有通过合理的分工,真诚的合作,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创新来源于灵感,而灵感是基于雄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基础越扎实,知识面越宽,创造就越强。比如现在的数控车技能竞赛,赛前一周左右会有样图供选手参考练习,比赛时,将会改变样题的至少30%的内容,这时就要求学生需要融会变通,能引申、能创新。因此,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同台竞技,学生更能博采众长,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成为社会急需品。技能竞赛选手由于接受了更多的技能训练、团队合作训练,他们的综合素质远远高于其他学生,因此在就业是往往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以大赛学生为中心,配以普通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由大赛学生继续为普通学生强化技能要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很多学校设备和师资不足的情况。

2 第二,依托技能竞赛,提高办学实力

技能大赛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非常重要。没有高水平的师傅就很难带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为了提高成绩,学校都想尽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技能水平。而指导教师不可能仅仅指导参加大赛的几个学生,他更重要的任务是要带大量的普通学生,由于老师水平的提高,教授的普通学生的水平也势必会得到提高。

为了迎合市场对产品质量高精尖的需求,企业就必须采用高精尖的设备,进而寻求高水平技能人才来制造产品。而我们优秀的大赛选手则成了各大企业的抢手货,还没毕业就签订了就业意向书。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不仅仅需要激励政策,还需要根据大赛要求加大设备投入,而大赛用设备、赛题的设计都是从实际生产出发。这就要求我们校方要与相关企业紧密联系,了解社会企业的发展动向,新型产品的加工工艺等内容,无形中就促进了校企联合,从而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大大缩短了上岗时间,也为学生就业、学校招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也增强了校方与企业的融合与对接。

3 第三、依托技能竞赛,发现解决问题

通过参加技能竞赛,教师或学生亲身经历产品的整个加工生产过程,对于加工工艺有更为深刻的体会,保证技术参数时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通过对竞赛的系统总结,老师能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实训教学,包括硬件设备的更新和师生软实力的提高利用技能竞赛,从而促进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培训、交流、提高的平台,它在催生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规范职业技能培养、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通过依托技能竞赛,进行数控实训教学改革是完全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

[1]宋放之.职业技能大赛分析与发展趋势.

[2]朱永永.职业教育技能竞赛与实践教学整合对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5):169-172.

第9篇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化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二、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参加指导工程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创新训练的理论课教师要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出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编写优秀的、实用的教学实践教材,解决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构思、设计、工艺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勇于奉献、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实施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

全面、系统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在校期间不间断。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各中职校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装备和工艺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控机床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先进制造工艺的熟悉,因此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加大综合设计力度,鼓励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着重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结合社会融入工程意识和经济观点。

四、改革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因此,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1、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如Solidworks、Pro/Engineer),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公司的CNC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利用LAB、LABVIEW软件,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3、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4、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实践锻炼,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活动

要有计划地开设机构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子设计、包装装璜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要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如CAI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实践教学是落实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所在。机械专业实践具有自身的特点,文章对此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相关策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