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5: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劳动保障团支部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刚上任的***同志,为了摸清辖区内的基本情况,她跑遍了辖区内的所有的角落,深入辖区走访居民群众,并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辖区居民家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就这样,她成了片区居民群众的贴心人。在20*年10月,***路社区居民荀秀英的女儿荀小霞身患绝症,花尽了所有的积蓄,生活陷入了绝境,当她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召开团支部会议并与县民政局取得了联系,帮助解决了医疗款500元整,为她解了燃眉之急,到了学校开学时,她的孩子因无钱交学费又面临辍学的问题,***同志又主动与县三小联系,减免了孩子的学费。在20*年11月的一天,***已是天寒地冻,雪花纷飞,当她得知贫困户周淑霞无任何过冬取暖的物品时,她将自已家的煤瞒着家人送给贫困户周淑霞家中。居民玛丽亚大女儿去年9月考上新疆师范,虽经多方筹借学费但仍缺少500元,是她伸出热情的手帮助他们渡过了暂时的难关。***就是这样一位做事果敢,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一名团支部书记,正如一位生活困难的社区青年深情地说:“没有她我们找不到自己的组织,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的恩情。”
***同志经常说:“自已家就是再困难,也要先把社区青年居民的困难解决好。”辖区有位特困青年,家境十分贫寒,仅靠政府发放的救济款度日。在充分分析原因的基础上,***认为扶贫先要扶志。她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鼓励其积极参加辖镇劳动保障所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手把手地教他科学养畜的技术,使之走上了以牧促富之路。在***的大力扶持下,这位困难青年树立起了战胜贫困的信心。在通过走家入户,散发宣传单、开办岗位技能培训班等活动的同时,她还大力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她帮助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使“只要有事干,干事有报酬,就是就业”的观念深入人心。她积极倡导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岗”。下岗职工古丽,在***的帮助下,自已开起了一家服装店,月收入近七、八百元左右,成了自主创业的个体老板。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的她逢人便说:“没有***同志的热心帮助,哪有我今天的好日子啊!”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像古丽这样的一大批下岗职工通过各种培训及自主“创岗”已有30多人走上就业再就业之路。在20*年4—5月春季荒山荒地、绿色通道植树造林的活动中,与辖区帮扶单位签定了承包劳务合同,共出动234人次,使100多人实现了临时就业,并增加了收入。除此之外,她积极提供信息,推荐下岗失业人员“转岗”。把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下岗职工。为下岗职工累计提供信息达10余条,实现再就业的职工达30多人。目前为止,辖区内共有157名下岗失业人员纳入了社区管理,有73名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实现了再就业。
在为社区居民办实事的同时,作为团支部书记的***不忘加强团支部的组织建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使***路社区团建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本着“党政所急、群众所盼、青年能为”的原则,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为依托,深入开展团的各项活动。在开展社区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领导***路社区青年成立了少先队植绿、护绿小分队、爱心医疗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一、围绕党政中心,发挥团组织优势,努力做好团的各项工作
抓队伍,重培训,夯实农村团建基础。2011年上半年结合我乡实际,加强对新任团支部书记的管理与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新任团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期,召开团的各种会议7次。
抓载体,活跃农村团的工作。我们紧紧围绕我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为主的青少年小红帽服务队,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以卫生清扫、扶老助残、农技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保护环境做起,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家里搞好家庭卫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维护校园和街道的卫生清洁。
抓资源,强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我们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农村青年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在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也为企业用人、选人搭建了平台,以此延伸了团组织的工作手臂。
二、立足于服务大局,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为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四青年节乡党委政府,隆重举办“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我乡团委有幸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活动后我们加强组织动员,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村内大喇叭、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激发青少年参与“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
一、围绕党政中心,发挥团组织优势,努力做好团的各项工作。
抓队伍,重培训,夯实农村团建基础。年上半年结合我乡实际,加强对新任团支部书记的管理与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新任团支部书记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截至目前共举办培训班4期,召开团的各种会议7次。
抓载体,活跃农村团的工作。我们紧紧围绕我乡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以大学生村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为主的青少年小红帽服务队,深化志愿服务内容,开展了以卫生清扫、扶老助残、农技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活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号召中小学生从自身做起,从保护环境做起,在抓好学习的同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帮助家里搞好家庭卫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维护校园和街道的卫生清洁。
抓资源,强服务,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我们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围绕农村青年需求,采取多种形式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在我乡劳动保障事务所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以帮助大中专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也为企业用人、选人搭建了平台,以此延伸了团组织的工作手臂。
二、立足于服务大局,引导和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主战场,为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作出新贡献。
五四青年节杰勒阿尕什乡党委政府,隆重举办“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我乡团委有幸作为典型代表发言,我们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活动后我们加强组织动员,将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村内大喇叭、板报、发放宣传材料、“小手拉大手”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新民居建设的重要意义,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激发青少年参与“青春助力新民居,城乡统筹谋发展”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的浓厚氛围。
二是深化服务内容,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中勇当先锋。结合我乡实际,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和青年志愿者,在活动中发扬志愿服务和勇于奉献精神,围绕打造靓丽宜居的农村生活环境,积极开展“每周奉献两小时”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在新民居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与应用,争做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与带动者。教育引导农村青少年增强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努力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贡献力量。
总之,通过我乡团组织的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各级领导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务实、创新”的基本工作要求,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树立“服务基层、实干兴团”的理念,始终紧贴党政大局,服务党政大局,使团的工作融入到党政工作当中,为党政中心工作撑劲使力;多一些“雪中送炭”,少一些“锦上添花”,全面加强团的自身建设,狠抓各项重点工作落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积极为各项事业建功立业、争做贡献!
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做好团员发展、青年、团员意识教育等工作外,乡团委将紧抓节日契机创新式地开展文娱活动,组织好青年技术培训工作。
七、八月份组织开展好青年岗位技术培训和青年岗位能手竞赛活动。
九月份组织开展好青少年文化节。
局,紧紧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突出社区服务职能。本着“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的原则,积极组织、依法办理好各项公益、公共事务。仅仅围绕居民群众的需求,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二、强化居民自治。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的自治作用,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
三、创建学习型社区建设活动。营造社区学科学、学知识的氛围,提高居民素质。
四、加强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提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积极争创先进社区、文明社区。
我做为刚加入**村社区的新员工,一方面不断增强自身运用政策、法律、法规的水平和能力,认真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做遵纪守法的示范者,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守纪律身先士卒。做学习上的示范者,对工作一丝不苟,倾尽全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讲民主、促团结,及时进行交流沟通,认真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在这半年的工作中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参加社区工作者培训、学习社区各支线工作
做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应该接受社区的管理,经过半年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社区工作能充分接触基层,是充满挑战,“以人为本”的工作。在这半年中,我不断学习各类台账,了解各支线的工作安排,如:村镇建设,综合治理,民事调解等台账,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
1、9月6日参加街道“20*年关心下一代工作意见”的会议培训。
2、9月12日参加街道通讯员培训。
3、9月19日参加“社区建设”的培训。
4、9月20日参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创建平安法治北塘“的培训。
5、9月21日参加“社区党建”、“文明和谐创建”、“劳动保障工作”的培训。
6、9月22日参加社区干部交流总结。
7、9月29日参加“低保工作”培训。
8、11月14日参加街道“青少年事务工作者”培训。
二、做好村委会、人大选举工作
今年是社区村委会、人大选举的一年。7月28日,**村社区村委会选举,我主要负责姚巷、桥头巷(赵家浜口)两站的流动票箱,到站先贴站牌,然后负责拍照,维护现场秩序。11月20日,北塘区第25选区**村社区人大选举,我主要负责主会场、各投票站的纪录和拍照工作。在人大选举之前,我在陈怡荫书记和黄万民主任的领导下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10月15日-25日协助辖区内企业无锡常顺制药有限公司进行选民登记工作。由于该单位是破产企业,协助该单位在职员工到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进行选举。
2、10月19日由于辖区内金陵饭店、烤鸭馆、吉玛皮件三家单位的外来员工比较多,组织他们到户籍所在地进行选举,并以次做了登记。
3、11月1日、13日在北塘区区政府两次参加人大选举工作人员培训。
4、11月打印张贴北塘区第十六届人大选举各类公告共计80份。
5、11月16日组织召开“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会”。
通过社区村委会、人大的选举工作,让我熟悉了其选举工作流程。
三、丰富社区居民、中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为了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我在黄晖主任的领导下,于8月份,先后对桥头巷、黄巷两处的广场进行改造,负责两处的健身器材安装的监管工作,使原先废弃的广场得以充分的利用,旧貌换新颜,使桥头巷广场成为一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社区居民每天都会在广场上早锻炼,强身健体;每晚,由社区志愿者黄谱兴老主任组织社区居民进行交谊舞表演;星期天,中小学生都会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户外体育活动。8月18日,为了纪念“八·一”建军节,社区组织居民在桥头巷广场上播放了战争题材的《奇袭》和娱乐性的《河东狮吼》两部露天电影;10月16日,为了庆祝“九·九”重阳节,我社区与惠龙新村社区共同举办了“庆重阳·邻里情”文艺晚会,邀请了社区老年歌舞表演队为居民表演了歌舞“梦里水乡”、越剧红楼梦选段“黛玉进府”、锡剧“双推磨”等11个体现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文艺节目。从而使社区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一、基本情况
缙云县农村青年中心位于壶镇镇新民村,地处壶镇镇中心地段,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中心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拥有办公室、服务大厅、会议室、档案室、培训教室、茶座、图书室、篮球场等设施。中心下设青年权益部、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信息服务部、文体活动部等部门。
二、主要做法
1、硬件建设上: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缙云县是一个欠发达县,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要求高,牵涉面广,所需资金、资源较多,仅靠团县委一家难以解决。为此,我们积极协调各方,争取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合力建设农村青年中心。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机关的支持。紧紧抓住团省委开展浙年山海协作行动的有利时机,争取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来青年中心进行志愿服务,为中心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紧紧抓住团市委开展农村青年中心试点工作的有利时机,把试点工作引到缙云,争取团市委的支持,团市委书记张晓强曾多次亲临现场指,对青年中心试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为中心建设提供了组织支持。二是积极协调壶镇镇党委政府、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有关政府部门,争取重视和支持。壶镇镇党委政府将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列入该镇机关效能建设整改内容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为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外部支持;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将农村青年中心作为“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社会培训定点机构,并给予资金、培训名额等方面的政策倾斜,还批准了以青年中心为主体建设的缙云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为青年中心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协调移动公司的关系,在青年中心开通移动宽带,为中心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新民村位于壶镇镇中心,且正好有2000多平方米的闲置场地十分适合建设农村青年中心。团县委主动与该村领导班子进行多次协商后,新民村决定无偿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并对800多平方米的青年中心用房进行了装修,为中心建设提供了物质支持。
2、功能设计上:根据青年需求,实行全程服务
从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难的实际出发,以农村青年人才培训计划为载体,以农村青年中心为平台,开展劳动政策咨询、免费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创业扶持、生活服务、青年权益维护全程服务。
(1)开展技能培训。根据国家职业准入制度,帮助青年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青年农民提供无偿培训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知识等方面培训,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和就业能力。团县委利用省农村青年人才培训计划的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以农村青年中心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工作中,着力开展订单培训,切实加强工岗信息匹配。*年以来,我们共培训青年500多名,其中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00余人、订单培训286人,实现就业350人。初步形成了“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机制。
(2)服务青年就业。以缙云县农村青年中心下属的壶镇镇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依托,进行求职登记和用人登记,开展职业介绍,收集和人才供求信息,利用青年就业服务网络青年就业信息,帮助青年拓宽就业信息渠道,为青年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截止目前,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共为吸引234家企业(既有壶镇本地的中小企业,也有宁波、永康等发达区的大中型企业)到中心招聘员工,1317名青年到中心求职,其中1053名青年通过中心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3)扶持青年创业。着力为青年创业打造一驾“四轮马车”,帮助青年解决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维护青年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使广大青年在这“四个轮子”的驱动下,加快创业步伐,更快更好地走上创业之路。与万客隆超市合作,设立加盟万客隆超市青年创业援助项目。利用万客隆超市的品牌、管理、物流优势,对有意在本地从事超市的青年提供帮助。首先由青年向青年中心进行申报,然后由中心会同万客隆超市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审核通过后,由中心和万客隆超市对青年提供经营管理、物流配送等多方协助。到目前为此,中心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一次创业援助,农村青年张永红在东渡镇开办了万客隆超市加盟店,帮他圆了“自己当老板”的梦。
(4)进行劳动维权。争取了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支持,在青年中心开设劳动监察岗,为青年提供维权服务。中心又派遣了三名同志参加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劳动保障监督员培训,并取得由劳动和社会厅颁发的劳动保障监督员证,可以依法对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人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的维护青年务工合法权益的工作体系。
(5)提供生活服务。根据壶镇镇外来务工青年较多这一实际,团县委在壶镇镇开办了青年食堂、外来青年宿舍和外来务工青年之家。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优质低价的食宿服务,既解决了外来务工青年特别是初到壶镇的外来务工青年的后顾之忧,又为他们节省了开支,受到了他们欢迎。利用青年中心良好的场地条件,和壶镇森泰摩托销售公司合作,于7月份开展了一期摩托驾驶证考试,共有100多人参加了这次考试。
(6)、加强青年文化建设。青年中心是推进乡村青年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青年中心可以有效整合乡村青年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阵地、文化资源等各种因素,更加有力地推进乡村青年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我们举办了迎元旦乒乓球比赛、五四青年书画展、庆国庆篮球赛等多项活动,中心专门配置了乒乓球桌、羽毛球拍等器具,长期免费对会员开放使用,丰富了广大青年的业余生活。
三、初步成效
1、加强了基层团组织建设。农村青年中心服务了团员青年,同时也在服务中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管理。外来青年比较多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次中,我们专门建立了临时团支部,在他们就业后,将组织关系及时转至企业团组织,实现了流动团员的有效管理。在原来没有团组织的超市,外来青年到超市就业,符合建团条件后,团县委及时在万客隆超市建立了团组织,实现了团组织对团员的有效覆盖。
2、活跃了团的各项工作。通过青年中心开展的工作,团组织为团员青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组织的开展的活动都吸引团员青年的热情参加,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更加有了生机和活动。壶镇镇团委举办的*年元旦杯乒乓球赛,共吸引300多团员青年参加,成为镇团委举办活动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活动。
3、增强了团组织的影响力。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中心开展的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推动缙云的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新的贡献,受到党政领导的好评。壶镇镇党委和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领导都对青年创业行动给予了较好的评价。
四、工作体会
农村青年中心的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自身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如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办出实效,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思考的问题。在近一年的实践中,我们觉得青年中心要发挥其积极作用,围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扎扎实实做好团结、引导和服务青年的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准确定位,只有充分体现组织创新,青年中心才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青年中心不是阵地,也不是活动场所,它的核心是组织创新。只有着眼于把青年中心建设成为面向广大青年,直接服务青年的社区型青年组织,才能有力地推进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自身建设的创新。
2、要选准项目,只有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尊重青年意愿,选准符合青年需求的项目,青年中心才会增强内在吸引力。
3、要创新机制,只有形成青年中心长效运转的机制,青年中心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自我局开展“四群”教育以来,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和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责任,严格要求机关干部深入乡村,作民情调研。
一、乡情概况
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61个村民小组。末,全乡总人口9924人,其中农业人口9713人。全乡总耕地面积有12496.4亩,其中旱地11601.73亩,水田894.67亩,全乡粮食总产量432.05吨,人均有粮441.2公斤,经济总收入1392万元,人均经济纯收入1414元。全乡农业生产值完成2145万元。
二、村基本情况
乡村地处乡政府东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2公里、县城23公里,从村委会到国道为土路,交通方便。总人口2869人,其中农业人口2783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全村国土面积16.90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年平均气温16.90摄氏度,年降水量1480.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桐油、漆树、核桃等农作物及经济林木。全村有耕地面积2640.20亩,人均耕地面积0.88亩,截止目前,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该村主要产业为种植业。该村设立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0名,均为少数民族党员,其中男性-1-34名,女性6人。团支部1个,团员76人。目前在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区外出务工人员23人。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帮扶下,该村粮食增产、经济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据调查,,单个农户家庭年总经济收入最高达10000元,最低仅有840元,两极分化严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漆树等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村85%的农户居住在山顶和半山腰一带,不适应种植水稻,养殖业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绝大多数村民仅仅依种植几分田地、几棵核桃树、漆树,养几头(只)猪鸡来维持生活。
三、农村低保工作开展情况
农村低保工作是一项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重要工作,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各项涉农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全国各地贫民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生活有所改善,全县贫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发展迅速。据调查了解,目前,乡村已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563人,其中老年人219人,学生104人,残疾人296人,贫困老党员21人,其他人员944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占该村总农业人口的56%。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的社会稳定。
(一)建立农村低保公示制度。在申请审批享受农村低保户过程中,村委会主要做到了几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农村低保申请审批制度。村委会及时成立由村支书、主任、副主任、村民小组组长组成的工作组,通过调查了解家庭人口基本情况及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做好调查摸底、政策宣传、对象产生、低保金发放等各个环节工作。二是及时传达省、州、县农村低保有关政策,通报全村农村低保人数及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分析研究当前村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低保实施办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办法和、细则,村委会加强对低保制度的落实,本着“本人申请、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组审定上报、张榜公示、政府审核、民政审批”的农村低保工作方式,认真做好该村农村低保工作,形成了农村低保工作责任制度。
(二)加强低保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自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村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坚持舆论先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村干部通过办宣传栏、贴标语、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把实施农村低保工作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工作程序、资金发放和管理等讲明讲透,做到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据了解,村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专项宣传农村低保相关政策,召开了2次会议,重点动员青年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参加会议人数达1593人次,印发宣传涉农惠农政策资料500余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坚持原则,规范低保工作程序。按照县民政局及低保实施办法和工作细则,村坚持动态管理、区别对待、分类施保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低保对象范围,以户为单位,深入调查了解家庭收入,认真核定家庭收入,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对符合享受的对象,在本村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张榜公示,公示后无重大异议的,由村委会造册登记并报送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
乡政府提出审核意见并张榜公示后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审批同意后,经所在村委会再次向社会张榜公示。确认无重大异议的,发给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的《云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后方可领取农村低保金。在低保金发放过程中,乡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到村委会进行集中发放,这样,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保障对象手中,同时,方便了低保户。(四)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县级民政部门下拨那粗低保资金后,由乡民政办负责造册登记、逐户发放应享受保障资金,发放情况按月向县民政局汇报,并核销相关发生业务账务。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该村村民居住在山腰半山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未享受到农村低保待遇。二是全村生产资料少,林果地少,耕地面积少,现有人均旱地面积仅为0.88亩,没有可耕种的水田。加强发展种植业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缺乏管理能力,全村的养殖业发展态势不明显。三是进村路面为土路,汛期开车进不了村,需要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有待加强整治;四是保障标准偏低,农民群众生活改善不明显。在实际工作中,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是通过贫困线来确定的。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即每人每月70元。从目前的物价上涨情况看,这点资金只能够买点粮食,买肉类和植物油等生活必需品就显得比较困难。农村群众在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来源的情况下,这样低的保障标准是很难维持一个农村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政策宣传,按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同时,县级民政部门正确引导农村低保工作,并督促指导好相关工作;
(二)、建议林业、农业部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大核桃、漆树、草果、黄连等树苗的供应和扶持力度。
一、组织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欣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谷担任;成员有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张国伟、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萍、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障部部长舒建忠、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主任由张国伟担任,副主任由王丽萍担任,组织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负责开展调查、汇总上报工作。
二、当前××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一)用工情况
××市总工会在全市用工单位较多的各乡(处)、系统工会、企业、厂矿、社区开展调查。载止2006年5月31日,共收回农民工调查问卷41份,设及农民工4160人。受调查农民工的工种多种多样,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苦、脏、累、险的重体力行业及餐饮服裥幸怠?
(二)农民工队伍结构
1、在调查的4160人农民工中,年龄最低18岁,最大48岁,多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071人,占总数的74%;女1089人,占总数的2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从来源地看,本省农民工较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7%;非本省籍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3%。
3、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各占半数。
4、从从事工种上看,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
(三)农民工的特点
受调查的农民工基本特点为:文化素质低、观念旧、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服务形式单一,工资收入较低。主要特点为:
1、目的明显。
大部份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虽然体力劳动强度大,并且危险系数高,只要工资收入比在家务农多,无论从事哪类工种都乐意干。
2、地域性、家族性明显
在厂矿、企业里,农民工多半是以“老乡”为基础结成一个班组。如明威公司下属的三支搬运队,顺祥装卸队的农民工多数来自××本地,巡检司装卸队来自××市小龙潭,建南搬运队则来自建水。而在餐饮服务行业里,绝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调查表明,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都体现了地域性和家族性。
3、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4、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三、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调查不予支持配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影响其子就学问题,为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79元/月,基本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0.3小时内,统计结果表明,在4160名农民工中,有2445人签定了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率为58.8%。但签定的劳动合同中还存在约定条款不规范、不平等、内容不具体的问题,部份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平等的劳动合同的意识。
(三)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情况
在危险系数较大的工厂、矿山、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按时领取,从事高危工作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职业病隐患和安全隐患。居住地的卫生条件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农民工衣着陈旧,居住简陋,饮食简单,住宿问题急须解决。
(四)民利及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情况
据调查,在农民工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用人单位并没有成立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农民工们没有任何组织生活可言,业余生活单调。少数建有工会组织,建有“职工之家”的,能通过开展活动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闲聊和睡觉,年纪较轻的多半是结伴进城游玩,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用工部门和农民工队伍负责人眼里,农民工只是单纯的劳动力,基本上不用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不自己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观念意识。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
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和用工单位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共同做了许多工作,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
在调查者看到,并无长期拖欠工资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但可以通过预支生活费等方式得到货币,生活得以保证。
2、生活费、子女学费有了保障
由于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工的生活费、子女入学费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自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市民同等待遇,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用工方对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管理理念的冲击、工会组织的介入,用人单位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人方及工会等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举行农民工座谈、聚餐,给农民工发放过节所需物资,通过农民工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不定期的开展工会活动,同时还能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进行帮扶。
四、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就业的平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劳务输出方要与用工单位协调沟通,组织一个有效的就业管理渠道,更好的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
2、农民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得不到落实。建议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组织及劳动部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
3、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农民进城务工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
4、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熟练工人培养速度过慢。建议加强培训面和培训力度。
5、在稳定农民工队伍,留住农民工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三项制度的改革是年初党组确定工作思路的一大举措,为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对六大课题进行了调研:①机关岗位职责的描述;②内部退养制度可行性?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__级管理人员操作办法;④派遣用工末位淘汰的操作办法;⑤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及户管中队的考核办法;⑥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等。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为党组的正确决策提供了信息,为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开扩视野,引进人才用人机制有新突破。
随着电话访销业务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市烟草系统专卖管理和卷烟销售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根据市局党的工作思路,从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人才引进工作作为今年的一项头等大事来抓。经过探索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招聘专业人员和副股以上的管理人员的操作程序,充分体现了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性,择优录用保证了新进人员的素质,从而解决了全市烟草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为企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今年全市烟草系统已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11名。其中:计算机专业人员5人,法律专业人员4人,副股级管理人员2人。目前,这11人按照劳动合同制的规定办理了手续,已陆续到岗。
三、立足主线,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在企业经济效益整体大幅提高的同时,立足文明创建这条主线,树立了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实现全市烟草系统确保“省级__文明单位”、争创“市级文明系统”的文明创建目标,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文明创建工作,并结合烟草行业专卖专营的特点,树立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和执法形象。继市局__局长、__分局、____专卖店分别被评为__*区“十佳诚信企业家”、“十佳文明执法单位”和“十佳文明窗口”后,今年上半年,__局长和__分局又被__市委、市政府评为了__首届“十佳诚信企业家”和“十佳文明执法单位”;市局申报“省级__文明单位”的第一程已由__*区审核通过上报__市委;首次申报区级文明单位的__分局,已通过__*区委的评审。__市局和__县局的市级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要求不拖全市的后腿。企业决策民主,重大决策征求职工的意见,通过职代会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有举措。
今年上半年,结合__烟草组建二十周年的实际,在市局办公室、工会、团支部等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县(市)局、城区分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了__烟草组建二十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举办了职工运动会和文艺汇演,通过运动会上同台竟技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拉近了干部职工之间的距离,活跃了企业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慰问走访活动,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职工全面完成市局党组制定的全年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五、优质服务,做好职工权益保障工作。
作为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我们坚持优质服务好、把握政策制度好、思想沟通好的指导思想,如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退体手续,解释政策制度等方面做到热情服务,百问不烦,不拖不压,依法办理,及时回复,把办好具体的事情同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解决职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将职工的意见反馈给市局党组,为市局党组及时制定和调整工作重点提供依据。为配合市局党组开好党组民主会,六月份深入各县(市、区)局进行调研,将职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反馈给局党组,为市局党组及时解决职工的困难提供了依据。
上半年经过努力工作,科室全体人员尽职尽责,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是思想工作还做得不细同干部职工谈心不够,二是忙于日常事务多深入基层调研少,帮助解决困难少,这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下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
下半年,在围绕市局党组中心工作的前提下,政工科要突出重点抓住五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高素质的基层领导班子是企业持续、高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素质领导班子才能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要提高全体职工的素质,首先是要领导班子的素质高。为此,要做好“六抓、一评”工作,促进基层领导班子的全面建设。一抓中心组学习;二抓班子的勤政廉洁建设;三抓班子民主集中 制原则的贯彻执行;四抓班子成员的组织纪律性;五抓领导班子的监督机制;六抓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选拨工作。通过“六抓”使班子成员能自觉学习,自觉树立勤政廉洁的形象,减少个人说了算的独断专行的行为,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政令畅通,有令就行有静就止;使基层班子紧密团结在市局党组的周围,成为一线坚固的战斗堡垒。
班子建设的成效要通过鉴督机制来实现,要完善谈话、述职、群众举报等制度,同时通过干部职工评价这杆秤来称量班子设建设的最终成果。
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是解决凝难化解矛盾的法宝,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丢掉这个法宝忽略它的作用就会失去人心,就会削弱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我们要拿起这个法宝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具体要开展好十项活动,这十项活动是:
1.交心谈心活动;2.访贫问难活动;3.慰问走访活动;4.联谊娱乐活动:5.文化体育活动;6.问责谈话活动;7.表扬激励活动;8.结对帮助活动;9.宣传教育活动;10.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党员干部真诚之心,真诚的勾通和交流,使每个职工都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感,从而对黄石烟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对我们明天更美好而坚定信心,把这种信心化着一股无穷的力量,努力去完成每一天的任务。
三、切实加强培训教育工作
培训教育是企业发展一工经常性工作,下半年当务之急,要把上半年通过调研精心制作的计划方案付与行动,一项一项地抓落实,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使干什么的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四、切实深化三项制度的改革
1.用人制度。按省局的要求建立员工内部退养制度,疏通用人渠道,推动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扩大视野面对社会招聘,实行凡进必考;推行新进人员人事或劳动保障业务制的启动工作;进一步完善派遣人员的管理办法和末位淘汰制度,通过这项改革基本达到人才进得来、留得住、辞得掉、管得好、素质高。
2.干部制度。一是认真贯彻最近职代会通过的《__烟草专卖局(公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__级以上管理人员的暂行办法》,这一工作上半年已经进行了探索,应该说文件的出台是市局党组的正确决策和民主管理企业的初步成果,我们要把这工作落到实处,使全新的使用干部机制充满活力;二是通过调研制订__级以上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激励管理层管好人、能干事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3.分配制度。要结合实际对“绩效考核”课题的调研,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彻底改变多劳不能多得的不公平的分配制度问题。通过科学的考核办法,合理的分配制度,真正起到奖勤罚懒,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有序运行。
五、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好坏能起到导向和航标的作用,影响着企业的严格管理,俗话说上行下效就是这个道理。如何办?要做好四件事:
1.继续开展“双创”活动;
2.进行“四观”教育。即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
3.组织好外出参观培训学习活动;
4.加强鉴督和检查。
[关键词]外来人口;犯罪;社会失范
[中图分类号]C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11-0060-03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玉环县Y乡X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催生了庞大的外来人口群体。该群体在为当地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当地在享受着流动人口廉价劳动力带来的飞速繁荣的同时,也被外来人口的犯罪率所深深困扰。这些外来人口是城市里来自异乡的新人,在当地生活的体验中,有一小部分人不断地积累着不满和被相对剥夺的感觉,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情绪和失范行为取向,直至犯罪。
一、X村外来人口的现状
目前,学界与实务部门对什么是外来人口,尚无一致的界定。本文所称的外来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区域来玉环Y乡X村从事各种活动的非玉环籍人员。
X村辖11个村民小组,共534户1535人,全村共有大小企业87家,主要生产铜球阀,年工农业总产值约6.28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76万元,人均收入约1.4万元。三产服务业近200家,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Y乡中心菜市场,大小超市20多个。由于经济较为发达,全村吸引了3700多名外来流动人员来本村务工,主要分布在全村各大小企业,是本地村民的2倍多。外来人员的涌入,在给本村经济带来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当地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X村每年要花10万元左右用于综治工作。由于X村是Y乡的中心村,除了Y乡政府办事机构建在该村外,Y乡中学、中心小学、信用社、邮电所、卫生院、电管站、土管所、水厂等各种行政、事业职能机构也都建在该村,X村成为Y乡外来人口的主要聚居地。
1.数量大、增速快。Y乡外来人员平均年增幅达15.5%,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随着Y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流动人口还会激增。至2007年底,初步估算,全乡约有外来人口1.4万人。而Y乡全乡也只有1.8万人口,与外来人口的比例将近1∶1,在X村务工的外来人口更是超过全村,是全村人口的两倍。可见数量大,增速快是Y乡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
2.来源相对集中。从人员来源看,主要来自于省外的河南、安徽、湖北、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省份,其中湖北籍占48%,河南籍占17%,安徽籍占10%,四川籍占10%。湖北籍的均集中于蕲春县檀林、大同两镇,有7000多人。
3.从事职业具有确定性。来Y乡务工的外来人员工作都比较确定,主要是在全乡各大小企业从事阀门、五金等产业化集中用工。
4.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从文化结构看,外来流动人口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0%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不到10%,多数人员只能从事体力型职业。
5.从居住条件和滞留时间看,具有简陋性和不确定性。外来流动人口大多居住在环境比较差、卫生设施缺乏的工地工棚、简易民房及一些临时房中;从滞留时间看,时间在一年以下的占50%以上,一年以上至二年的占20%左右,二年以上的占25%左右。
二、X村外来人口犯罪特征
外来人口对当地区域的消极影响中,最严重者莫过于增加犯罪,外来人口的增长是导致犯罪更快增长的基本原因。分析X村的外来人口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的特征:
1.流窜性犯罪明显。Y乡及X村区域的特殊性,使之成为流窜犯罪的常发地。由于流动作案与固守一地作案相比,被发现和查出的风险要小得多,为逃避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外来人口不断地变换地区作案。据统计,交通沿线发生的外来人口犯罪案件比远离交通沿线的地区要多一二倍,甚至几倍。X村坐落于漩门湾东侧,76号省道从其西侧经过,新建的76号省道复线又横穿该区域,通向邻市温岭市。交通线路的扩展,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增多,为外来人口流窜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Y乡北接楚门镇,南通珠港镇,这两大集镇均设立派出所以维护治安,并先后组建了队伍规模较大的巡特警大队、中队日夜巡逻,对流窜作案的外来人口造成较大震慑,而Y乡警力较为薄弱,单设警务区,配备警员4个,警力只够维护日常的治安工作,使两大集镇的外来人员转而选择Y乡作为作案地点,该区域成为流窜作案的缓冲区。
2.侵财型犯罪突出。外来人口大多是出于务工赚钱致富的目的而涌入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的,因而在外来人口的犯罪活动中,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犯罪更为突出。2007年Y乡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36件,其中盗窃案件就有100多件。
3.犯罪目标的确定性。一般来说,外来人口的流动属性决定了其犯罪目标的随机性和盲目性。一部分居无定所的人往往抱着碰运气的心理,游荡于街头巷尾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而且作案的目标相当随意。既可能是见财起心,也可能是见色起心。X村由于铜球阀产业是支柱产业,全村大大小小有八九十家企业。因此各厂区的铜产品、铜原料成为外来人口较为明确的犯罪目标。他们经过踩点,往往在中午或半夜时分进行偷盗,或假装以工厂工人的身份混入车间,伺机行窃。
4.团伙化特点突出。由于大量的外来人口来自农村,其流动多以血缘、地缘、亲缘关系为纽带,其居住和生活也多以“三缘”关系为依托,因此在犯罪活动中,会很自然拉帮结派形成松散或紧密的团伙关系。从X村一些被盗企业的监控录像可以看出,针对企业铜产品的偷盗行动大都是团伙作案,都是开着车前来作案,涉案金额多达数十万元。
三、失范:X村外来人口犯罪的原因探析
“社会失范”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来的,后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一般认为,社会失范是指旧的社会规范被破坏或被普遍否定,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或未被普遍接受,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处于混乱的、相互冲突的社会规范中,并缺乏明确一致的社会规范约束的一种社会状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由于打破了传统社会原有的状态,而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建立,或虽然建立但不具备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能力,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一系列的“真空”状态。正是这种“真空”状态,导致大量的犯罪行为发生。笔者认为,X村外来人口的犯罪原因可以用社会失范理论加以分析。
1.相对剥夺感的形成。相对剥夺感(relative deprivation)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等人在《美国士兵》(1949)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所谓相对剥夺感是指个体将自己的地位与其他类别地位的人做了对比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也就是说,当个人把自己的情况与那些被他认为在其参考群体中占优势的人相比时,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外来人口从乡村的“熟人社会”进入城市的“匿名性社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心理落差,承受着来自城市的被剥夺感。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城市生活水平相对提高较快,面对社会财富分配多元,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外来人口出现心理失衡,羡慕他人出手阔绰尽情享受生活;外来人口离开农村到城里打工,工头老板经常无故克扣民工的打工费,甚至根本不予兑现,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盲目流动,外来人口就业形势严峻,再加上一些用工单位和个人,不讲诚信拖欠其工资,而外来人口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和相应救济手段还很不完善。在这种城市生活的体验中,外来人口原有的熟人关系网络与熟人信任的作用力和作用范围表现出弱化的趋势,他们中的有些人因此不断地积累着不满和被相对剥夺的感觉,并逐渐形成一种强烈的情绪和失范行为取向,产生一系列越轨行为,甚至犯罪。
2.城市边缘人的出现。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由于人们本身角色的变化和社会生活内容的改变,其文化背景也必然发生变化。我国目前正在涌向城市的农村流动人口,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自然而然形成了“打工层”,他们离开了农村,却又不能立即融入城市,而成为一批“边缘人”,与城市之间的心理对峙日益严峻。社会学者李强说:“这个群体被城市排斥在边缘位置上,没有机会进入主体社会,他们往往在边缘的、违规的亚文化群体中生活,对主体文化是完全不认同的。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从事着‘灰色’职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普遍存在。”在这种城市生活的体验中,带给他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城市中遍布陌生人”,原先在乡土秩序中历经生活磨炼建立起来的“熟人社会”一下子消失了,原先在乡土秩序中自然适用的交往规则也一下子被了,外来人口群体陷入了茫然失措的尴尬境地。这些现象导致他们无法与“城里人”并肩作战,他们中的一些行为往往与城市的各种规范格格不入。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只能以城市边缘人的角色出现在城市之中,而这种社会失范行为便为犯罪现象的产生留下了空间。
3.社会转型造成的“管理真空”。中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市场规则还不健全。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阶段,由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难免出现管理真空。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的发展,外来人口大批量涌入城市,他们脱离了原来所隶属的农村社会规范体系,传统的农村社会行为约束机制被解除;在进入城市社会后,由于种种原因,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监控、管理出现漏洞,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外来人口的约束机制并没有相应的及时形成或建立,或虽然建立但不具备管理外来人口社会行为的能力,这造成了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相对真空。我国城市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基本上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思路,采取的仍然是以公安部门为主、以条为主、自上而下的防范型管理模式。迄今为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尚未建立。现行城市社会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办法充其量也仅是过渡时期的权宜之计,问题甚多。这使外来人口犹如悬在一种管理真空中,原地政府管得着但却鞭长莫及,当地政府管得了又管不着,从而带来社会危机。这些社会缺陷的客观存在,势必会导致社会失范行为的产生,并且这些失范行为无法在短时期内及时补救、消除,便为外来人口的犯罪提供了条件。
四、构建外来人口犯罪预防机制
不可否认,这几年来Y乡在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停留时间的延长,流动人口中大量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日益显露出来。一旦他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合法途径,就往往会用不合法的方式为自己讨公道,由此酿成治安事件甚至犯罪。为了化解这种社会失范,实现外来人口社会化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笔者提出以下措施以构建外来人口犯罪的预防机制。
1.公平、公正地对待外来人口。外来人口犯罪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但观念偏见以及由此造成的政策歧视等是当前导致外来人口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的原因之一。为弥补这一城乡之间的裂痕,减轻他们的“剥夺感”以及作为“城市边缘人”的这一现实,创造平等公正的客观环境,是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现象产生的措施之一。第一,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长久以来,中国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二元户籍制使得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福利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等一系列权利和利益上享有“优先权”,而外来人口则根本无法享有。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更能切身体会到在城市生活的这种不公平、不公正待遇,也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因此,解决二元户籍制度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因为“剥夺感”的形成和作为“城市边缘人”的原因而导致的犯罪现象的产生。第二,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外来人口文化教育水平总体不高,是流动人口难以融入城市,引发社会问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加强流动人口的法制观念、道德品质教育,还要注意解决“外来人口二代”问题,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正面引导与教育,使其健康成长。外来人口的素质提升了,才能使他们真正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城里人”也才可能以公平、公正的眼光对待他们。第三,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目前,X村的外来人口日益增多,虽然当地村民对外来人口的态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排斥,但普遍觉得外来人口大量涌入,造成对社会文明、卫生治安等多方面的影响。这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坏的影响而否定外来人口对X村带来的贡献。应认识到外来人口也是中国公民,理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其合法利益理应受到法律保护。特别是对于外来人口由于经济困窘而进行偷、抢等犯罪的问题,我们应切实从保障其合法权益入手,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规范职业介绍机构,使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欺诈等侵犯农民工合法权利等事件的发生。只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有效预防犯罪的发生。
2.健全外来人口管理机制。强化外来人口管理机关的权威性,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第一,建立、完善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中,按适当比例吸收农民工中的优秀分子。农民在一个城市务工到一定年限后,应享有与当地居民一样的选举权,有权参与当地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组织外来人口共同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工会在农民工维权中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审批新建企业章程、登记注册、日常检查、劳动保障监察、税收等工作时,应督促企业依法组建工会、支持工会正常工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把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投入,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用于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普法教育等开支。第二,健全完善管理网络。建立乡、村两级立体的、多层次的管理网络。目前Y乡在乡政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乡的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管理工作,将综治办、警务区、市容、计生、村镇等有关部门人员纳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办公室,并成立了乡综治工作中心,实行长期联合办公,在村级建立综治工作站,建立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取得了较好效果。这是一项较好的制度创新,应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其工作机制。真正形成政府带动、各方参与、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组织网络。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建自我管理组织。重视外来流动人口自身的组织建设,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体系。如针对外来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其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人员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中有一定数量党团员的实际,建立外来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外来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外来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等。通过以上这些方式,能使外来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应该能成为预防外来人口犯罪率攀升的措施之一。
3.加大外来人口管理的整治力度。在外来人口管理过程中,经常组织力量对外来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要经常性进行“滚动式”的循环清查整治。切实做到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增强管理效果。首先是使流动人口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增强。实践经验得出,只要经常开展一些“滚动式”的循环清查整治,必然使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能够主动登记办证,如X村所在的Y乡警务区过去很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后,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截至2007年10月份,就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其次是使流动人口自我防范意识得到增强。最大程度地减少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的现象,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地防止被盗案件的发生。第三是使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第四是使社会风气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形成和睦相处、邻里守望的风气。第五是使打防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经常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提高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如Y乡警务区得到了房屋出租户主和流动人口主动向公安机关提供各类违法犯罪线索10条,查处治安案件6起11人,侦破刑事案件两起。考虑到X村的特殊区域位置及其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可以适当增加警力,以加大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打击力度,如在X村所在的Y乡设立派出所等。
X村外来人口的犯罪现象折射出目前中国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它是一个涉及面广、社会性强,但政府和理论界研究十分不够的一个实际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用社会失范理论来解释这一犯罪现象产生的原因,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更多的外来人口没有选择犯罪。本文中,笔者也就外来人口犯罪现象提出了构建预防体系的理论,但这仅是一家之词,更多的还需要决策者们真正对外来人口生存状况加以关注,这不仅仅是外来人口自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问题,因此,非常值得进一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郭东.犯罪的经济学本质[J].公安研究,2007,(4).
[2][法]埃米尔•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张远煌.犯罪学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4]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4).
[5]袁亚愚.对近年来歧视进城务工农民现象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7,(6).
[6]杨高峰.广州城中村农民工犯罪原因之解释[J].赤峰学院学报,2008,(3).
[7]李强.社会转型期我国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与干预[J].理论与现代化,2003,(6):31-35.
[8]孙立平.现代化与社会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1,(2):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