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竞技体育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5:1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竞技体育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竞技体育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竞技健美操,动机

 

1 前言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年轻的体育运动项目,我国青少年健美操竞技水平的培养还属于刚起步阶段,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逐步发展,对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动机的调查研究更是有限[1]。目前要继续发展竞技健美操,就要加强对青少年健美操的重视和研究[2],因此各相关体育职能部门应明确青少年参加培训的动机进而完善管理制度[3],提高健美操竞技水平,加强科研力度和健美操人才的培养等举措是我国健美操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4]。因此,分析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动机显的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南京市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动机作调查,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订相关政策时提供参考。为各教练员提供心理依据,以便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动机,提高青少年训练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南京市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青少年。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以动机的种类来制定统一的问卷表。(样本含量50)其中小学生26人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中学生24人。发放问卷50份,收回问卷50份,回收率达100%。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100%。

2.2.2 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论文的相关文章和心理学文献资料约30篇。

2.2.3 数理统计法:通过问卷反映出的数据用百分比计算法进行统计。2.2.4 访谈法:通过对王连睿教练等多名教练员进行访问,得到有关材料。

3 结果与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动力。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5]。通过笔者的调查,大多数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绝非只有一个动机。本文是对南京市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动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格式免费论文。

兴趣直接影响到动机的形成。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心理倾向,兴趣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带有向往的心情,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6]。兴趣可激发人的求知欲,是鼓舞人们寻求知识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究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能开阔人的眼界,丰富人的生活,促进个性发展。兴趣对青少年动机的形成有特别重要作用,有人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7]。因此,明确青少年对学习竞技健美操的兴趣,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显的十分重要。

3.1 促使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原因

表1 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兴趣程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64%的青少年表示喜欢竞技健美操,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以它特有的运动形态和价值吸引着人们参与的热情。青少年在具有鲜明节奏和音律感的现代音乐伴奏下进行身体练习,使其产生欢快,奔放,振奋和激情的情绪,体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从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精神,运动员随着音乐活动,动作优美协调,动作的灵活和反映的灵敏以及胜利的喜悦,都给人以美的情感的体验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人们能从中分享起美的欢跃,因此竞技健美操很容易被青少年喜欢,更多人开始认识竞技健美操。

调查结果表明36%的青少年表示一般或不喜欢竞技健美操,这部分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并非个人喜好,有可能是出于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看人家参加培训自己不甘心落后;因为好玩或可以多交朋友等等其他因素的驱使。小学生和中学生人数相比较来看,中学生的影响因素比小学生要多。小学生更多人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是因为喜欢,很少收外界压力比如父母或老师强迫,升学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而中学生参加培训的外界因素就比较多,从表2看因“升学需要”、因受“父母或老师强迫”的中学生占多数,可见中、小学生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动机,有相当大的差异。

表2 青少年参加竞技健美操培训的原因

 

原因

小学生人数

中学生人数

喜欢竞技健美操优美的动作

喜欢竞技健美操欢快的音乐

竞技健美操有健身价值

体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不甘心落后

可以广交朋友

因好玩

升学的需要

父母强迫

5

3

9

6

1

1

1

1

5

4

2

2

5

3

第2篇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产业结构正在调整,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都出现可喜发展的势头。各省市区内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县乡道路、农村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推进很快。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建设突飞猛进。

3、从东北经济发展新机遇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的出台,给解决东北问题带来了一次新机遇。东北地区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和巨大潜力,是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具备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现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政策和操作方法都与西部开发不同,采取直接面对一个个企业的政策和方法,核心内容是用高新技術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技术,用市场化的先进管理取代传统管理模式,所需资金采取多渠道筹集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4、从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大量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但产业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并没有实现,尽管国家在前几年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西部地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发展仍较缓慢。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东部地区已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充分,产业结构升级迅速,制造业、服务业和外贸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西部经济增长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国有资本仍占主要地位,外资、民间资本不足,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不快,投资效益不高。因此,东西部之间的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仍在继续扩大。以西部的GDP增长速度为1相比较,1998年东西部比为1.43:1,2002年扩大为1.57:1。人均GDP,2002年西部约600美元,东部则为1700美元,东部约为西部的3倍。

二、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沿海发展战略和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凹地”,十六大后又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和改造”的方针,中部地区经济地位相对下降。中部地区农业比重很大,农村人口过多,由于靠农业发展的出路越来越窄,而制造业又没有出现由东部向中部转移的梯度效应,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经济振兴的新形势下,中部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所面临的国内与国外的压力会加大,“经济凹地”有可能会加深。

3、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一是重复建设,这不仅出现在价高利大的产业领域,而且在基础设施领域尤甚。二是在开放引资上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在外贸出口上竞相压价,导致过度或恶性竞争,甚至区际联系还要小于与国际的联系。三是存在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加速扩大的地带间经济发展差距,加大了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兴地富民”的客观压力,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投资上置全局性资源浪费、生产能力过剩而不顾,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从而导致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不断加剧。这不仅抑制了地区经济比较优势的发挥,丧失了地区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

4、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合。

5、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6、“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所以政府应通过转变自身职能,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通过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加强不发达地区的智力投资,扶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寻求“点”的突破,国家在各地区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

2、淡化行政区划色彩,强化经济区域功能。打破部门、地域界限,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联合起来,推动城市间、地区间的规划联动、产业联动、市场联动、交通联动和政策法规联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壮大跨区域的龙头产业,以较低的成本促进产业优势的形成。整合的思路应是改革和优化政府。改善政府的纵横向权力结构,把握好上下政府分权和集权的度,从法律、组织、风险等方面约束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政府真正从管理走向服务,从全能走向有限,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行政区经济”的弊端。走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路子。

3、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东部地区要继续发挥引导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优先发展高技术产业、出口导向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主力军的作用。中部地区多数都是农业大省,是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调出基地,充分利用其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地处全国水陆运输网络中枢的有利区位和综合资源优势,“东引西进”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就有可能尽快崛起,成长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主动力。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力图通过实施西气东输、东电西送、南水北调和青藏铁路等通道网络建设,与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4、理顺资源价格体系。现在我国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主要阻力有两个:一是自然资源产品相对低价、工业制成品相对高价的不等价交换,二是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因此,协调区域市场需要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其中最为关键是理顺资源价格体系,提高生产要素价格的市场化程度。

第3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式有着自身的特点,为在经济机制运行的大环境中使自身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其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机制,恰好能够为体育事业的开展积累、总结出有效的方式。市场经济与国际环境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了资源条件,促进体育组织成立自己的运行机制,在明确的方向中发展体育事业。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例如在党的十报告中,大力支持发展群众体育,将体育纳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种环境氛围下,体育事业要以自主经营为主要形式,完善自身发展,限制自身可能出现的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

二、建立完善机制,促进体育适应市场经济活动

为促进体育适应市场经济活动的机制,要在发展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增强全面意识,为体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主要包括市场意识的提高、经济意识的建立、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加入,全面增强体育长远发展意识,有效促进体育事业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市场经济活动下,体育组织要建立自身发展机制,包括对经济机制、人才机制和信息机制的建立,从体育事业发展内部进行完善。

(一)增强全面意识

体育事业的发展要具备全面的意识,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结合市场经济的理念,加快体育活动参与,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谋得一席之地提供基本保障。体育组织要全面提高自身意识主要包括市场意识的提高、经济意识的建立、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加入。

1.增强市场意识。增强市场意识是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机制背景下发展的首要原则。体育作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与市场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增强市场意识即在体育组织中融入市场机制,使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市场的发展形成相似对比。在市场意识的指引下,体育发展具有优胜劣汰的标准,例如在羽毛球项目的发展中,以科学训练为前提,对人才进行严格选择,最后实现优质羽毛球人才的培养,如林丹、张宁、鲍春来、李雪芮、谌龙等,促进了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增强经济意识。体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推进经济前进中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因此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增强经济意识,需要对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引起高度重视。例如,在《2013—2018年中国体育产业前景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中显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推进了体育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2013年的数据统计情况来看,目前全国各地的体育场馆和体育相关产业出现了供需不平衡现象。如此说明,为促进体育在市场中谋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不断增强经济意识。

3.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体育在适应市场经济机制中的能动性意识。创新意识在各行业领域的发展中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变幻莫测,在体育事业发展中拔得头筹。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促进我国体育运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我国女子10米气步枪运动员易思玲以优异的成绩拿下金牌,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女子200米蝶泳等多个项目也拿到让人满意的成绩。可见,在发展迅速的经济社会中,增强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4.增强竞争意识。体育事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活动一样,以优胜劣汰为生存原则,因此要不断增强体育组织的竞争意识,保证在激烈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例如,我国的足球运动,要在全球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提高自身的竞争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战略战术上加强研究,将攻防有效结合,有效提高足球运动的整体实力。

(二)建立发展机制

市场经济活动下,体育组织要建立自身发展机制,包括对经济机制、人才机制和信息机制的建立,从体育事业发展内部进行完善。经济机制是体育事业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建立的首要动力机制。换言之,为良好的发展体育事业,必须要有充足的经济支持。通过经济条件的保障,才能满足体育运动中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或软实力的提供,通过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体育组织的进步打好良好的经济保障;人才机制是关键机制,“一切竞争都是人才的竞争”,在任何行业的发展中,人才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在体育事业发展中也要增强人才竞争意识,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如姚明、刘翔、林丹等运动员,代表我国体育组织走出国门,提高了国际竞争力;信息机制的建立,主要是根据现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的合理机制。现代社会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处处体现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体育也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机制,即通过全面的信息搜集,建立专门网络,为体育组织提供国内国际的体育信息和发展形势,为体育发展方向指明道路,促进体育事业长远意识的建立。

三、建立体育市场体系

为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与市场经济活动有效结合,可以通过建立体育市场体系的方式,促进现代体育的进一步发展。

1.加强体育市场组织管理,促进体育市场秩序和谐。目前我国的体育市场中存在较多的中介组织形式,主要进行体育市场的管理和生产消费活动,是进行体育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为有效规范体育市场秩序,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具有协调、约束体育市场主体行为功能的自律性组织;其次,要加快建立为促进体育市场发育,降低体育市场交易成本的中介组织或机构;最后,要鼓励成立可直接为体育产业部门服务的、具有桥梁作用的中介组织或机构。另外,要鼓励成立可以保证体育市场公平交易、公平竞争的公证组织或机构,成立可为监督体育产业行为,维护正常体育市场秩序的检查认证机构。

2.加强体育市场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提高体育市场管理效率,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的市场经济活动,就要从优质人才培养上入手。首先,以高校为依托,设置体育经营管理专业,发挥体育学科与社会经济管理学科相结合的优势,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其次,采用中短期培训的方式,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开办培训班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

3.加强体育消费,促进体育市场与经济体制的有效结合。在建立体育市场体系中,要加强大众体育传播,促进大众体育消费。可以通过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重视开展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建立不同类型的体育组织,提高民众的参与程度。

4.促进体育产业的资源整合,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从体育产业自身的优化开始,根据市场经济活动特征对产业进行整合,通过激烈的行业竞争,制定科学的行业规划,促进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发展体育事业时,要使体育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互补,通过联合的方式促进体育市场繁荣。

5.制定相关政策规定,从宏观管理方面促进体育市场的规范。在市场经济活动下,要对体育市场进行宏观管理,即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市场发展政策,对体育市场中的生产经营行为进行控制和规范,切实维护消费者的自身权益。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市场经济活动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体育市场进行调控,保证体育市场在良好的监督管理下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第4篇

追溯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主要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19世纪西方列强侵入中国,随之也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文化理念,体育舞蹈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这种新兴的“舶来品”逐渐在中国各地生根发芽。首先是在沿海各地发展起来,随着时代格局的变化,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育舞蹈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也是波澜起伏。体育舞蹈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运动,体育舞蹈的普及与发展逐渐融入到竞技体育运动中来。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常规发展阶段、多元发展阶段以及快速发展阶段。

1.1竞技体育舞蹈初步发展期

初步发展阶段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即20世纪80年代。来自美国大学的舞蹈队来到中国进行体育舞蹈表演,一般称为国际标准舞,这次演出促进了中国体育舞蹈事业的发展。依据西方国家体育舞蹈的发展形式,给我国的体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借鉴。资料显示在1990年举办了首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这即是竞技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的雏形,由于竞技体育舞蹈的特殊魅力以及优美的健身形式,吸引了各地区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国家规定以后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体育舞蹈比赛,因而各省市级的体育舞蹈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1.2竞技体育舞蹈常规化发展期

常规化发展期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各地体育舞蹈赛事的举办与兴起,体育舞蹈比赛逐渐走向正规化发展模式。199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协会,这标志着我国有了较为正规的体育舞蹈比赛的管理组织,但是在这一时期参与体育舞蹈比赛的人数非常少,又不在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内,国家体育管理部门没有将其列为重点发展运动项目。1993年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着手进行项目培训,聘请了国内外诸多专家、教练员进行体育舞蹈培训,从而规定了具有国际标准的技术动作。到了1997年北京舞蹈学院增设体育舞蹈相关学科的本科教育专业。1998年全国部分高校体育院系以及体育专业院校相继设置了体育舞蹈专业,培养了一批专门从事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比赛的专业人员,使其逐步走向专业化。到了2000年国家开始改组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并与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重组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直接领导下组成了专业的领导团队。在这一时期体育舞蹈成为了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且国家颁发的《全国体育舞蹈裁判员管理办法》《全国体育舞蹈教练员管理办法》《全国体育舞蹈业余考级制度》《全国体育舞蹈运动员注册及转会管理规定》,为竞技体育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3竞技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竞技体育舞蹈呈现了多元融合发展,自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全国范围内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自2001年中国各地区体育舞蹈赛事逐年增多,并且呈现多种赛事运动融合发展,多元化进行。体育舞蹈在国际上发展的转折是2002年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从此时起体育舞蹈成为世界性的正式的运动项目,并在各大型体育运动会中显现出来。随着体育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04年的英国黑池大赛中国选手栾江和张药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在竞技体育舞蹈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还有,2005年张劲和罗文清获得职业新星拉丁舞冠军、2006年陆宁和魏巍、2007年赵亮和张丁芳等等。在摩登舞比赛中,全国职业组冠军齐志锋是我国摩登舞界最耀眼的一颗星。这些领军人物为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竞技体育舞蹈快速发展期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体育舞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08年之后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增加了积分赛,一年4站,赛事的增多为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员选手提供了磨炼的机会,并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验,以便更好地适应于国际大型赛事。到了2009年又增添了2站,即5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赛事更加趋于激烈。到了2012年国家开始重视体育舞蹈比赛的质量,实现与世界体育舞蹈赛事的互融共通,同时对各公开积分赛进行缩减,即3个分站和1个总决赛。随着中国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中国完全有能力举办国际性的体育舞蹈赛事,在2011年由北京开始承办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世界各国运动员、教练员齐聚北京同场竞技,中国体育舞蹈呈现了繁荣发展的景象。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我国选手包揽了拉丁和摩登舞10块金牌,2013年在东亚运动会上,获得了9金3银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国体育舞蹈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世界均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望。

2新常态下竞技体育舞蹈的特征与拓展

2.1男女搭伴,协调统一

体育舞蹈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异性对舞、男带女随、女展男托、互相依托、和谐配合的“男女双人搭伴”的基本运动形式,在竞技体育舞蹈中通过男女配对学习、共同训练、竞赛才能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舞蹈艺术之美。男女舞伴间配合的是否默契、和谐,直接影响到舞伴双方专业水平的提升乃至双方的未来发展。通过寻找一位外在条件和内在性格特征都比较适合的舞伴,可以共同钻研高深的舞蹈技巧以及彼此肢体的完美配合、心灵的休戚与共、引导与跟随的默契等,这充分展示了体育舞蹈的艺术美,使其享受体育舞蹈带来的酣畅淋漓之感,成为每个体育舞蹈选手最高的追求和向往。

2.2竞技与美感和谐共融

竞技体育舞蹈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比赛中体育舞蹈选手的姿势、服饰、舞步、优美的配合等等显然成为了赛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觉盛宴,因而被誉为“最美的比赛赛场”。依据竞技体育舞蹈的种类不同,各具特色,例如在标准舞比赛时,男士身着燕尾服,女士身着晚礼服,加上悠扬完美的音乐旋律,伴随着体态优美、动作高雅、流畅而又起伏有序的舞步,给赛场留下了一段轻柔洒脱的魅力之感。在拉丁舞比赛中选手的服饰性感艳丽,音乐节奏鲜明而又强烈,舞步动作表现为不同方向的扭摆腰髋,时而豪放,时而妩媚,时而缠绵,富有情调。所以无论哪一种体育舞蹈均会令舞蹈者尽享其中之美感、,同时还会让观众心矿神怡,恋恋不舍。

2.3风格各异的竞技体育舞蹈

一般来看体育舞蹈有两大类,包含10个舞种,其中每个舞种的基本舞步要有几十种之多,根据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规则组合方式的不同其难度级别也会相应的提升,每支舞都由易至难分为铜牌级、银牌级、金牌级、金星一级、金星二级、金星三级到最后的花步套路,包含上百种舞姿舞步。每一舞种的风格都是由其发源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等相互影响,传承创新而形成的。通过竞技体育舞蹈的人体美、艺术美、表现力等展示出其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2.4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优化发展

竞技体育舞蹈另外一个突出特点表现在比赛设项上,一般是从年龄阶段来看,有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成人组、壮年组、长青组等,其中包含有舞蹈爱好者以及专业舞蹈选手,从水平高低来看,有业余组、专业组、职业组等,针对不同学习训练、不同级别的人群都有设项。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体育舞蹈运动真正实现了普及推广,大众参与,健身娱乐。对于项目的提高,要求着力选拔精英、健将,为国争光等。通过各种比赛形式,体育舞蹈运动项目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基层到高层的训练与选拔,为体育舞蹈选手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身的梦想、民族的梦想、国家的梦想。

2.5比赛的系统性、规范性、公平性

竞技体育舞蹈的比赛首先应注重系统性,因为一个完整的体育舞蹈系统要包含选手本人及其服饰、舞步节奏、动作组合、音乐等,其中各个因素互相配合,协同一致,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舞蹈的运动之美。另外在各要素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体育舞蹈的音乐也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由于体育舞蹈的舞种繁多、风格迥异、特色鲜明,其中的表现手法、音乐节奏的配合、赛事的规则都要求具备完整的规范性,才能够让比赛顺利的进行。依据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公布的比赛规则,针对体育舞蹈不同舞种常用的音乐节拍、标准速度、基本节奏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选手服饰方面的要求也讲求规范、自然,特别是标准舞的比赛服装,男士要求西服或燕尾服,一般选手多穿燕尾服,这更能体现出庄重的气质,展现身体的线条美,动作的洒脱自然美。女士要求穿晚礼服式露背长裙,这样能够体现出背、腰、臀、膀、腿部的动作艺术美,最终达到一种风格美。竞技体育舞蹈比赛中要求各个环节公平、公正、公开,这也是竞技体育比赛的基本前提与准则。其中首先体现在分组公平,根据参赛选手的年龄、学舞年限、训练环境等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组别。另外体现在裁判员的公平性,要严格按照比赛的规章程序进行,一般比赛规定每位裁判员只负责一对选手的某一个方面的打分,这样不仅使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动作细节,而且还能够保证评分的客观、准确。

3结语

第5篇

休闲体育作为第三产业的一类,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休闲体育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投资的增长,还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消费的增加,同时还能建构一种新的理念,使人们在身体上、心理上及文化教育上培养高尚的品质,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很好的间接经济效益。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包括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2种,直接经济价值会收到直接经济效益,而影响休闲体育直接经济效益的是休闲体育用品业、旅游业及娱乐业等;间接经济价值会获得间接经济效益,而影响休闲体育间接经济效益的是生理、心理、文化教育等方面。

2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

2.1辽宁省2012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从表1中可知,2012年大连的生产总值在3个产业中最高,其次是沈阳,再次是鞍山、营口、盘锦、锦州、抚顺、本溪、丹东、辽阳、铁岭、朝阳、葫芦岛、阜新。近年来,辽宁力求产业结构调整,追求品牌和品质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结构,也成为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发展的航向标。结合打造“休闲体育城市”的产业定位,我省重点发展休闲体育,形成一个良好的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集群。

2.2辽宁省各地区2005-2012年旅游外汇收入从表2中可知,大连的旅游外汇在历年中收入最高,其次是沈阳,再次是鞍山、丹东、锦州、本溪、盘锦、营口、葫芦岛、抚顺、辽阳、铁岭、阜新、朝阳。其中,营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地带,其风景优美;大连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大连背依中国东北腹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之称,所以都是旅游的最佳圣地。沈阳地处辽宁省的中心城市,是辽宁省的省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环境优雅、历史遗迹等丰富,是旅游的必经之地。而鞍山、本溪等都是四面环山,有许多名胜古迹,是旅游的好去处。

2.3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市场休闲体育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要受到市场的需求、人们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社会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辽宁省经济的发展,为辽宁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具不完全统计,现今辽宁省共有14个滑雪场,13个高尔夫球场,46个户外俱乐部,25个拓展俱乐部,旅行社在2012年已有1165家(2012年年鉴)。大卖场有111家(图2),从调查的数量上看,每家的户外品牌都将近20个;从定位上看,各种定位层次的品牌云集其中。在辽宁省中,沈阳户外市场更是非常繁荣,户外俱乐部几乎占到46%的比例,沈阳的各种户外活动群体有上百个,所辐射到的户外活动人群众多,每周末参与户外活动的人口有数万人之多。拓展俱乐部大多数也都开在沈阳、大连和鞍山,其他地方没有正规店拓展俱乐部。例如,2012年9月1日是兴隆大家庭周年庆典,现场客流可谓川流不息,TheNorthFace一家当日销售额就突破20万元。总之,辽宁的户外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所创造的利润更是在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3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化构建模型

3.1“一核一圈六区”休闲体育产业区战略布局辽宁省应大力拓展休闲体育产业,积极整合休闲体育资源和山水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加大投入,以创建休闲体育基地带动休闲体育产业集群化。在辽宁省建立“一核一圈六区”休闲体育产业区,所谓的“一核”是以沈阳为中心重点,周边城市为辅的休闲体育产业区,“一圈”是在大连市的自然风光,建立环抱中心城区的具有特色的生态休闲体育旅游圈。“六区”是在沈阳周边城市打造6个体育产业功能集聚区,有鞍山、本溪、朝阳、阜新等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沈阳、大连休闲体育赛事集聚区;沈阳、大连、鞍山及周边城市的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葫芦岛、大连、丹东、营口、锦州水上运动集聚区;沈阳、大连高尔夫运动集聚区;以及沈阳、大连、辽阳、抚顺、本溪等冰雪运动集聚区。

3.2创新开发模式和制度安排在开发模式和制度安排上,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基地将考虑借鉴国外休闲体育城开发模式。同时,以大连、沈阳等城市休闲体育产业带开发,将按一级开发、投融资、运营管理3个层次进行制度安排,以整合各方休闲体育资源,吸引战略投资机构和集体、民营资本参与。在辽宁省休闲体育产业带规划上,进行先进的理念策划、市场分析和休闲体育赛事规划等。在招商上将通过各种招商平台,引进大量的投资商和运营商,整合休闲体育产业要素,提升休闲体育产业品质。

第6篇

1.1体育经济学认识分析

体育经济是以发展体育事业为根本目的的,体育经济学是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等体育实践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人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等,以及人的思想、习惯对体育市场、体育消费的影响等等;体育资金的有效利用、体育行业的投资与收益等。提高各种投资在体育实践中的收益,使投资的效益最大化。我国的体育经济学研究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以取得了部分成绩。第一,随着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大部分体育经济研究者的付出,我国体育经济研究收获了一大批优秀成果,包括体育经济学相关专著的发表,体育经济学相关学刊的发展等。第二,体育经济学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的成熟和完善,并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第三,高校对于社会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的促进了体育业的发展。当前,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社会在发展、体育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不断的扩展,只有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才能适应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2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在体育经济学发展前,我国的体育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无足轻重。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健身娱乐、体育竞技观赏等的兴趣日益浓厚,形成了迅速膨胀的消费市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体育服务业的发展拓展了第三产业的领域,,使社会产业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体育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的第二产业发展,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体育经济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实现。并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了全民身心的健康水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体育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1体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体育经济学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到今天已取得部分成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当前的体育经济学研究已不能满足体育行业发展对经济理论的需求,体育经济理论亦不能科学的、全面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第一,目前体育经济学研究的重心仍停留在以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体育行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对于体育经济理论体育的构建研究不足。第二,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对实践经验的概括较为成熟,对于实践概括的加工、提炼、升华不够深入,体育经济学理论对于体育经济实践活动的指导力不足。第三,对于国外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成功过于极端。要么全盘否定,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到社会主义国家不适用。要么盲目借鉴,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真实情况考虑的不足。但不论那种情况都不利于我国体育竞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第四,对于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仍有一些分歧,导致了理论研究的滞后和盲目。一部分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基本的经济学特点,应为经济学属性;而另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育产业、体育消费、体育投资等,应为体育学属性;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体育经济学具有多学科交叉属性。像这类的分歧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并制约了体育经济学对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2.2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趋向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速增长的物质财富为人们的精神追求鉴定的基础,更多的人开始重视体育消费。体育经济实践的发展丰富了体育经济学理论,促进了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快速发展。同时,体育经济作物社会经济的一部分,与整体经济有着情丝万缕的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复杂化促使体育经济的发展也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研究者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拓展体育经济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实践出发提高体育经济理论的研究水平。并能注意体育业发展中大众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市场等因素,将其作为体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性研究。此外,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的体育经济已逐渐的与国际接轨,受国际一些思想、理论的影响,国内的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以促进其对体育实践活动更广范围的指导作用的实现。

2.3体育经济学理论研究分析

体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上的产物,换而言之经济是体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反之,体育也的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我们一定要看到经济与体育的内在联系,理解二者的重叠性、互交性,避免片面的属性争执。对于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联系我国的基本国情,以体育经济实践为基础,科学的、事实求是的进行概况、分析、研究,并使之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另一方,客观的、理性的借鉴其他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融合、加工,以形成适应我国体育业发展的体育理论体系。在体育经济发展中,“人”是发展的核心理论,对于人力资本论的研究很有必要。第一,人力资本论是西方体育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我国虽以政治经济学作为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但并不能因此排除一切“异己”,应结合我国国情、制度以及现状,科学的、理性的对该领域较成熟的理论加以引入、吸收和利用。第二,人力投资在体育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例如,对体育教育、体育保健等进行投资,提高人在体育技能、体育保健知识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使人获得了一定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等。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形成的过程,在我国体育经济实践中真实的存在过程,因此不可忽视。产业组织论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之一,体育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拓展了第三参与,对相关的第二产业也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因此体育经济学理论的研究中需重视对产业组织论的研究,使这一理论能更好的指导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体育经济业的繁荣。体育专利权、商标权、冠名权等知识产权都属于体育业无形资产,此外,体育业的无形产权还包括技术秘密、经营秘密、特许经营权等,这些产权的保护和利用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体育业发展的良好秩序,是客观存在于体育行业的财富。因此,对于无形资产论的研究对于体育经济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无形资产形成中,“人”投入了相应的资金、智慧等成本,促进了体育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提升了体育业的经济效益。此外,体育业的无形资产可用货币竞相计量,属于可交易商品。同时又具有产业经济效益、供给的有限性等特点,利用无形资产论对其进行研究,并结合体育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利用,对于促进体育业发展极为重要。总之,体育经济的核心理论是以体育经济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经济学的各种理论,对体育经济发展过程的各种现象、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和提炼体育业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以理论为基础更好的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

3.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

3.1体育经济学定位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对于提高体育经济学研究的效率、效果极为关键。在体育经济学研究定位中,主要注意一下几点。首先,实践是一切理论发展的基础,在体育经济学研究中,必须重视现实中的体育经济现象和体育实践,通过对体育领域各种现象、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获得更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发展规律,从而利用体育经济的相关问题解决体育利于所发生的各种问题及经济现象,促进体育业的发展。其次,重视“人”的因素对体育经济现象的影响,通过对人的活动、意向、需求等的研究深入挖掘体育活动中的各种行为、需求等变化规律,以促进体育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再次,理清体育经济发展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探索体育实践中各种因素的相互渗透、影响等,通过研究分析提炼体育活动中的各种经济规律,用以更好的指导体育业的发展。

3.2体育经济学科学定位的思考

科学的定位体育经济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体育经济现象及实践研究中,人们不断的发现、总结其经济发展规律。然而体育经济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体育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对于体育经济学的科学定位,首先,在当前理论研究基础上,全面的掌握、分析体育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律、特点,联系实践在体育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基础上对该学科进行定位。其次,对于体育经济学定位过程中的分歧要全面的分析、研究、领悟,不能盲从他人观点,轻易做出结论。例如体育经济学的属性定位,面对体育经济学的“体育学属性”、“经济学属性”、“多学科交叉属性”这三种不同观点,一方面,要联系实际,通过对体育实践中经济现象的发生、体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等对其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要打破界限,挖掘最有利于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属性定位,以创新思想求得该学科的最有利发展途径。再次,研究定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关键,对于研究的定位一定要突破抽象的表面现象,深入体育经济发展的核心,找准影响体育业发展的关键进行定位。第四,人才是体育经济学发展的动力之源,对于培养的定位要联系社会实践,突破学科差异、思想差异,以人力资本论为基层,培养多元化人才,促进体育业和体育经济学的发展。

第7篇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有助于规范体育经济管理和完善奥运会是政府迫切的对政府在体育经济方面应发挥怎样的作用而产生反思和思考。例如,要着重支持什么方面的体育经济,要如何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产业,如何调动体育经济带动其他产业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甚至包括政府应该支持体育用品和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私营还是国家进行主导适当放权于私营。这些问题随着奥运会的举办而进入人民是视野,但是它们却不是伴随奥运会而发生的,而是一直存在,只是奥运会给我们一个契机,用心反思这些问题,并寻找到解决突破的方法。因此,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推进了我国体育经济产业的制度改革,加快了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发展。奥运会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效用,使可能平常情况下缓慢转变的状况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优的转变。这无疑是对我国体育经济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促进产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因为国家注重改革的品质,因此,相配套的监督和指导机构也随之诞生,在整个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的过程中全程把握着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有助于经济的发展首先,奥运会的举办,直接效应是使体育相关企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和商机。另外,奥运会的举办,从场馆建造,到举办期间的宣传实况报道,以及大量外国游客涌入而产生的外汇收入,都从建筑业、交通业、旅游业、新闻出版业、交通业、电信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各个方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应。另外,举办奥运会而生产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也因其收藏价值而受到国内外人民的广泛青睐,这些相关纪念品的销售无疑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好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弥补前期的经济投入。最后,从长远角度看,奥运会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来到中国,可以最直观的了解中国的社会氛围和民族文化,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这也为中国树立国际形象,中国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提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也给国际友人提供了了解中国的机会,积极促进了改革开放,吸引的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作用。

我国体育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

人民体育消费仍然偏低由于经济、文化、人民生活习惯等等条件的限制,体育运动的全民化是近几年才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认可,因此,体育用品的消费在大众的消费观念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阶段我国体育经济的状态时,发展劲头良好,但仍然没有形成大基数的消费群,普遍率偏低。体育用品的消费群还停留在专业人士和年轻人这个群体上,还有很大市场发展空间。这体现了我国国民体育消费意识的薄弱。体育用品生产部门,应专注于如何设计针对国人的审美和实用性的产品,以及对潜在市场的开发,以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产业。体育市场发育不成熟前文有阐述过我国体育经济的现状,是刚起步发展仍然不成熟的。这体现在一下一些方面:首先,我国体育产业缺乏规模经济效应,经营企业不够规模,不能树立很强的品牌形象。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只有具有一定规模的设计团队、生产规模、销售团队,才能在长期发展中稳步前进,才有做大做强的空间。另外,出去体育用品生产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服务业更是没有形成体系。相较于体育用品生产,体育经济真正特色的方面应该正是在于体育服务业,第三产业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向,因此,体育服务业的幼稚和疲软,定然会对体育经济的发展起到消极影响。体育经济缺乏监管体制由于体育经济是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和国家政策都不够完善,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监管缺失和行业混乱。这势必会对产业向更高更大空间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因此,要发展体育产业,就需要国家颁布与我国市场实际情况相适合的高层次立法,成立相关的监管部门,明确责任和职责,对体育产业进行长期的监控、规范和扶植。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根据我国现在的市场实际状况,缺乏专门机构培养体育产业专业人才,因此,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这不但影响了体育产业的服务质量也阻碍了再专业水平上长远发展的需要。我们常说,只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专业人才才能敏锐的判断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并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准确判断出该企业未来的经营策略,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这样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专业人员的匮乏,直接导致了企业专业创新动力不足,而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不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

第8篇

(一)兼并行为导致经济体过于集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很多大型的金融企业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兼并行为,这就使得全球经济体分布得过于集中,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会为金融机构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更高薪资提供平台;另一方面,经济体过于集中也容易造成金融机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利用规模扩大的优势,对破产风险视而不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1]。一旦大规模的金融机构破产,政府为了经济的稳定就不得不对其伸出援手,这也进一步消除了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顾虑,甚至做出与自身发展目标相悖的风险经营行为。

(二)经济活动在金融经济中出现过多

因为金融经济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资金上,与实体经济相比都有着很大优势,这也就导致很多经济活动都趋向于在金融经济领域进行,进而使实体经济所遭到的挤压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这也使金融经济领域的交易出现越来越多的纯粹投机行为,促进了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离。

(三)两者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衡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不均衡使得前者中大量存在的投机因素对经济指标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很大一部分的价格指数都因此很难得到真实的反应,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无法完全显示出来,这也就使得价格指数丧失了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反映作用[2]。其原因在于,实体经济受到的损害相对严重,大量的社会资本从实体经济领域中流失,随之流入金融经济领域中,而金融领域中因投机行为的频繁而出现虚假繁荣现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实体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二、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利弊分析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超过实体经济,这也使得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世界经济的结构也发生了演变。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其有利方面在于金融经济的地位提升使得社会资源大量流入金融经济领域,在整体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资金的流动与配置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与配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3]。其缺陷方面在于两者之间的失衡使得金融经济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甚至限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消极影响。金融经济的主要职能便是服务于实体经济,一旦两者分离,无论对金融经济来说,还是对实体经济来说,其破坏性都是空前的。所以,合理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两者分离的原因是解决当前困境必须要走的路。

三、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前者在规模、数量、地位等方面大大超越了后者,随着这种现象的深入,两者的分离也一定会对社会的整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对两者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大体上看,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金融资产增多使风险增大

在讨论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从时间顺序与现实贡献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金融经济相比更具备根本性,从发展层面看,在实体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以后,金融经济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另外,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期,金融经济想要进一步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依托。所以,金融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以实体经济作为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世界性的交易过程中需要外汇,而外汇又要依托于金融经济,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风险又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金融经济中[5]。所以,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会慢于金融交易的增长速度,金融资产的比率也因此增加,这对经济发展来说,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

(二)技术因素与制度因素导致

从技术角度看,技术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而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创新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国际化特点,金融经济的类型也以此为基础越来越多,从而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提升金融资产的比率。从制度角度看,由于金融经济大于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很多非理都与两者的分离有很大关系,这些行为因为制度因素而产生的。

(三)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

金融管制的自由化与弱化膨胀是影响两者分离的直接因素之一,弱化主要表现在国际之间解除了金融管制,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越来越多,除此之外,国家内部也会对金融管制进行弱化甚至解除,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交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有很多,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当前局面的产生,而上述的三个方面起主要作用,想要阻止两者的分离,也需要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将两者之间的比重与相互关系协调好,从而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四、金融经济应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第9篇

Zhao J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该文通过对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economy, this paper want to find the typ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mak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关键词: 体育经济 现状

Key words: sports economy; status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176-01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体育经济不甘落后,2010年体育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20%,高于全国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早在2009年,体育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0.5%,展示了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在这些数据的背后,还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

1体育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992年国家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把体育经济的相关产业划归为第三产业,随后对体育经济提出了要求:“体育要坚定的走产业化、社会化道路”,国家体育总局也根据当时我国体育经济的一些现实情况,配套制定了一些关于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文件与政策。这一系列文件政策,也促使我国体育产业从过去的福利化向产业化加速转型。但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体育经济的认识还不够透彻,比如: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想办法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仅仅把体育作为服务其他经济活动的手段,体育成为“搭台子唱戏”的表演者,本身并没有受到很大重视。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沿海地方发展较快,在全球经济处于快速上升时,体育制造业的出口额年年增长翻新,但当遇到全球经济震荡时,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加之大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危机来临时难以抵挡。

1.1 体育产业结构缺陷我国体育经济主要指标的贡献者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他产业的发展背后都有政府的身影,造成这些企业和行业发展严重受阻。比如:我国职业体育联赛名义上是各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联赛机构,但我国体育机构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行业协会实际上就是体育局政府机构,政企不分,就暴露出很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体育制造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我国体育制造企业主要进行来料加工或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加之各个企业恶意竞争,相互压价。比如:我国著名双星运动鞋出口欧美市场的利润只有不到1美元,甚至只有几美分,和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著名运动鞋在我国生产后,其利润率是生产成本的十几倍甚至是数十倍。

1.2 管理与法规不健全我国大多数与育经济相关的行业或企业,缺少制度或法规的保障,即使是有这样的一些规定来进行保障,但也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远远不能保障行业的健康成长。因为缺少相关法规,造成相关体育行业或企业准入门槛过低,轻率的投资后,很多企业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在一些体育服务行业,也容易造成很多的服务或经济纠纷,影响了行业的发展,所以有必要出台更为细致的一些体育行业和产业法规管理办法,保障体育产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1.3 知识产权稀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适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特别是我国沿海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也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的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相关知识产权,一些大型跨国体育用品公司乘机压价,造成企业利润率很低,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创新和发展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建立不起自己的大品牌,即使勉强推出自己的品牌,也难以抵挡国外大品牌的冲击,据统计:耐克、阿迪达斯、美津浓三大品牌占据了我国体育运动鞋高端市场的八成。可见,没有创新,没有知识产权就很难适应市场。

1.4 体育营销专业人员缺乏我国经济发展中还暴露出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不足的弱点,体育专业营销人员严重缺乏。我国当前体育专业营销人员主要是由其他行业培养后,再进入体育经济行业,缺少既懂得经济营销、管理法规又熟知体育相关知识的多专业能力的体育经济管理和营销人员。现有的体育营销管理人员中结构也不尽合理,大部分人员集中在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和一些简单的销售环节上,各个专业人员之间相互独立,缺少相互联系,没有形成一个专业人才的体系。

1.5 没有发挥好全面健身作用出口体育产品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增长贡献很大,但不能忽视国内的体育用品的需求,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有些国家设置贸易壁垒时,开发国内潜在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无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可以挖掘很大的经济市场,而不能只把体育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出口体育用品,或者是国内高端体育消费服务上。

2建议

2.1 调整体育产业结构要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就要对我国体育行业联赛进行大胆改革,政府要推出联赛管理的相关法规,成立单独的联赛管理公司,让参股企业有更大的积极性,把各种体育联赛做大做强。努力挖掘国内体育经济市场,不能只把制造业作为体育经济发展的重点。

2.2 健全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体育经济法律法规,制定体育经营行业的准入制度,规范各行业的管理,加强政府监督。

2.3 鼓励企业创新目前我国已经是体育产品制造第一大国,但高精尖并不多,自主品牌还很少,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扩大自主品牌数量。

2.4 培养专业营销人员要培养我国体育经济专业营销人员,利用我国现有的体育资源,把我国一些现有体育品牌、特色体育项目、优势项目进行商业包装,打入国际市场成为国际品牌。

2.5 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体育经济增长点把全民健身做为体育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围绕全民健身开发适合我国民众的体育产品,培养更多的体育人口,带动体育消费市场。

3结束语

我国体育经济前景广阔,但还需要不断的调整体育经济产业结构,健全保障体育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大胆进行创新,大力培养专业营销人员、围绕全民健身活动增加体育经济增长点等方面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婕.中国体育经济非均衡状态与发展策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1):23-25.

[2]陈立基.论体育市场的若干理论问题[J].体育科学2004,(7:34-36).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