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13 11:25: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关于春天的古诗词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于春天的古诗词

第1篇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古诗词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解释古诗词中不认识的词语及句子,然后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思维,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程的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比较高,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老师也开始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会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一、趣味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前面写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总是向学生解释生词意思等,最后让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效果不错,这节古诗词的学习就完成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加重,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这种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间是在课堂的开始,所以老师更应该在课堂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放映有关黄鹂啼叫、白鹭飞行、航船停泊等的动画,以小学生调皮活泼的特点,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肯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再讲些有关黄鹂及白鹭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这它们充满好奇之心,逐步走进诗词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导分析语句,加深学生对诗词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课堂后,学生对这一节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之心,此时老师应该开始向学生讲解这首诗词。首先应该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简意赅是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解释诗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每一个事物在古代确定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课堂上那样老师逐字逐句向学生"翻译"诗词。例如,讲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首先应该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讲解"玉笛"、"洛城"的含义,因为这是学生平时不会遇到的,它们分别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阳(现河南洛阳),而"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因为在古代"柳"蕴含着离别情怀,古人便用"柳"来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这部分知识在古诗词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累古诗词知识对以后学生自己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描写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对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三、鼓励学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入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描写的意境,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将学生自己大胆的想象力赋予诗词,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在老师将诗中"晓""啼鸟"等词语的意思讲解清楚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了一定的体会,诗词描写了春天来了,十分优美的风景。此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处都向人们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此让学生体会春天的优美风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怜惜之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种鼓励联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老师也就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四、开展活动,拓展古诗词学习平台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学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以外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籍《唐诗三百首》,平时鼓励学生读写、理解、背诵,然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古诗词比赛,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比赛哪个小组背诵的诗人李白的诗词多,或者是其他诗人的诗词,并且在活动的最后评定出冠军小组,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学习参加比赛,然后努力去背诵诗词。这种组织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去背诵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而继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古诗词教学也应彰显语文教学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吕冬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 语文学刊. 2011(10)

[3] 刘静.用诵读与积累强化小学生古诗词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12)

第2篇

《古诗二首》是冀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的内容,其中收录了《村居》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这两首诗浅显易懂,充满了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学生爱读、易懂。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字音。

2.能读、背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和童真童趣。

3.感受古诗的魅力,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背古诗,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寄语,初尝诗味

教师寄语:(出示幻灯片,教师诵读并伴唱《新学堂歌》)

(1)“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2)“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3)“多熟悉一些古诗词,你将终生受益。多听一听为古诗词谱写的歌曲,你将会熟悉更多的古诗词。”(汪国真)

师:《新学堂歌》已经将20首优秀的古诗谱成音符,供我们边哼着曲调娱乐,边轻松地背诵古诗。(大屏幕出示:愿每个孩子都能用诗文的语言,展示自己诗化的心灵!)

(二)诵读感悟,读准背通

1.认识诗人,了解背景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8课《古诗二首》(板书,仍伴唱《新学堂歌》)继续用古诗来美化我们的心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预习作业(幻灯片)。

预习作业:(1)网上查找关于两位诗人的信息及关于风筝的信息。(2)读这两首古诗,尽量把字音读准,查找相关词语的解释。(3)有能力背诵的,就把这两首古诗背下来。(4)试着用“看注释、看图猜、联系上下文或将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方法理解诗意。(5)想办法弄清楚“鼎”和“垂”的书写笔顺。

师:老师要在学习这两首古诗的过程中检查预习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步骤是:读――背――问――诵――唱 (幻灯片)。

师:谁能把古诗的题目和诗作者书写到黑板上?(学生板书的同时,老师问:谁来介绍你掌握的诗人信息)。

2.读准诗句,读出诗韵

(1)指名读,教师指导,使其明白:会读,不光要读准字音,还要有节奏、不唱读,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2)教师配乐范读。(3)学生试读。(4)学生配乐表演读,教师评价。

3.循序渐进,背诵诗文

进入古诗学习的第二步――背。

(1)看着这些词试着背诵:(课件出示)草、莺、杨柳、春烟;儿童、纸鸢;蓬头稚子、路人、鱼……(2)分行背(看哪行背得又正确、又整齐、又有节奏)、(两行,每行一首)。(3)接力背(看哪位同学声音洪亮、有节奏)、(老师指定诗题,一对一句背)。(4)指名背。

(三)问读理解,融情于景

下面我们继续古诗学习的第三步――问。

以《村居》为例。

一问:这首诗高鼎描绘的是江南春景,那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地方知道春天的?说明理由。

二问:如果为《村居》这首诗题画,你会画些什么?怎样表现“草长”?(草尖上的新绿)说说你的理由。

师:江南的早春二月,小草、黄莺、杨柳、儿童都精精神神的,谁来精神十足地读出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读:生机勃勃)

三问:“醉”是什么意思?(沉迷,过分喜爱)高鼎“醉”了还是杨柳“醉”了?

师:这迷人的春景,谁人不醉?何物不醉呢?高鼎沉醉,醉得把“杨柳”看作了能传情达意的人,并把这份“醉”的情绪赋予了杨柳。怎样读,才能把高鼎这份特别喜爱春天美景的情绪表达出来!(自己试试)(二读:特别喜爱)

四问:“纸鸢”指什么?(风筝)“鸢”是什么?(老鹰)关于风筝,你知道哪些信息?

幻灯片出示风筝简介。(略)

师:这该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呀,纸鸢天上飞,儿童地下跑;纸鸢天上唱,儿童地上喊。请把这种热闹、欢快的场面读出来。(同桌互读)(三读:热闹、欢快)

五问:你们读得很投入!欢快、热闹之后,老师要问个深奥的问题,看看谁特别聪明!认真听:

草长莺飞、杨柳醉是一年四季中的春天;

其实人生也有春、夏、秋、冬四季: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放纸鸢的儿童就是人生的春天,你们也正处在人生的春天。

高鼎在诗中描写儿童放风筝,有什么用意?再欣赏这幅画,再品味这首诗,思考一会儿。

老师引导:

儿童――人生的春天;这幅图、这首诗描绘的是大自然的春天。

人生的春天融入了大自然的春天――

就更让这幅迷人的春景图,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无限的(生机)、无限的(活力)!

带着这份激情、这份希望,我们一起齐读全诗!(四读:激昂、希望)

(四)诵读感悟,体悟情境

下面我们进入古诗学习的第四步――诵。

(1)自由“诵”

诵是“熟读成诵”,诵是“背诵”;更重要的,诵是像“念”一样的背,就像眼前有这首诗的文字;就像眼前有这首诗描绘的画面(试着诵一诵)。

(2)指名“诵”

自然哼唱,享受古诗

猜猜下面我们该进入哪一步了?(唱)(放歌曲:《小儿垂钓》、《村居》重复播放)学生自然跟唱。

(五)灵活选择,乐在学中

1.推荐书目:《小学古诗词70首》

2.作业:选择自己想做的

画:画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将这句诗写在上面。

唱:自己配上熟悉的旋律演唱古诗或者学唱作曲家谱曲的古诗歌曲。

编:把这两首诗编成小故事讲给亲人、朋友听。

背:背诵这两首古诗的同时,自己归类查找其他的古诗背诵,如风筝类、春景类、小儿生活类等等。

3.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人生的春天里,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可以去放风筝,也可以去学垂钓;更要怀抱诗书润泽心灵,以高雅的气质提升人生!

第3篇

氛围是基础的书或者画册,鼓励幼儿经常去翻阅,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张贴一些经典的诗词名句,课间播放经典的诗词朗诵或是配乐古诗词等,为幼儿充分营造出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可定时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对诵读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让诵读优秀的幼儿领读等。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诵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诵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诗词诵读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

二、多种方法策略是关键

1.身临其境法

在进行幼儿的古诗词诵读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在诵读关于描写春天的诗词时,将幼儿带到公园,去观察春天,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观察春天里万物发生的变化。教师在一旁适时地进行诗词内容的讲解、引导,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景物、意蕴。此外,在室内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来给幼儿进行讲解。利用从网络上获取的资源,将课堂化静为动,通过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幼儿营造美好的诗歌意境,达到使他们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图画和音乐使幼儿的精神更加集中,课堂的趣味性增强。

2.音乐熏陶法

在幼儿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为一些简单的诗词,例如《登鹳雀楼》《鹅》《静夜思》等古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带领幼儿将诗句唱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但可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对一些短小的诗句自己进行配乐,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出来。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能力,也使很多幼儿感受到了诗词的乐趣,由原来的厌学变得爱学、好学。

3.课外引导法

对幼儿进行古典诗词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还应当注重课外的引导。例如,很多孩子都有浪费粮食、挑食或是偏食的坏习惯,笔者就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这首诗对幼儿进行了节约意识的培养。课堂上,为幼儿播放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短片,然后让幼儿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样一堂课,幼儿不仅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

三、德育培养是目的

第4篇

一、反复诵读,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诵读是传统语言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道:“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理解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初学一首古诗,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自己预习,参照拼音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不读错,不丢字,不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巩固汉语拼音。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同学大声朗读,让其他同学当裁判,评一评,议一议,看谁朗读得最好,谁朗读时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要声情并茂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注意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读出古诗的韵律美。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朗读、配乐朗读的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学会欣赏,领悟古诗的意境深

学习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感知和领悟古诗的深邃意境,这样的学习方式才会使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这门基础学科,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

1.巧用插图感受情境。在教学《山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一辆马车停在路旁,诗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欣赏着漫山遍野的枫叶。让学生通过插图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解析语言进入情境。在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让学生理解“绿”在这里作动词用,使人眼前一亮,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这个“绿”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这首诗更加出神入化,拥有春天的色彩感觉,仿佛春风吹过,江南就开始变绿了。

3.利用多媒体深入情境。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古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照片,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物,想象着自己正站在鹳雀楼上,夕阳下波涛滚滚的黄河流向远方,看到如此壮丽的景色,您想说些什么呢?同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关于鹳雀楼的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媒体讲解学生了解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资料,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到更多古代文人墨客对鹳雀楼的讴歌之词。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好地领悟诗词的深邃意境。

三、不求甚解,感知古诗的情感浓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往往会给学生提供标准的古诗词翻译,要求学生熟记并背诵释义。其实,古诗词教学要不求甚解,只要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即可。古诗词与现代语言习惯不同,许多时候古诗词中的遣词造句只是为了追求韵律美,例如古诗词中押韵、平仄、通假、倒装、对仗等。教师如果非要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文,会非常生硬别扭。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知大体的意思即可,没有必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如《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 这里“可怜”的意思明显与现代文中的“可怜”不同,而是“可爱”的意思。这样才能与“露似珍珠月似弓”联系起来,原来是说月光下晶莹透亮的露珠,犹如一颗颗可爱的珍珠发出迷人的光芒。让学生自己理解,而不是统一标准的翻译,才更能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的精妙。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初中古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定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努力培养初中生的文学素养。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过分注重语文成绩的提高,一味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只是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翻译,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体会不到诗词的真正意义。教师还忽略了古诗词的朗读。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对古诗词的学习表现出恐惧心理,无法放下心去学习。

二、古诗词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现代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不足加以改正,完善古诗词的教学体制和方法。

1、知人读诗,合理鉴赏

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2、掌握主旨,深入推敲

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师生在研读过程中,适当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学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提高锻字、炼词、用句等写作能力,更能纵横联系,加强古诗之间的相互理解。师可示范以其法赏诗:

师:如宋祁的《玉楼春?春景》中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其中一“闹”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让人浮想联翩:春日里,万紫千红,青山朗润、幽泉清冽、春泥润泽、红杏满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枝头上春意盎然,展现一派春日勃勃生机的景象。这“闹”可能是杏花争春之喧闹,可能是散着芬芳的红杏同嫩枝绿叶、春风春雨的畅谈,亦有可能是红杏枝头那勤劳的蜜蜂与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争春,时有鸟鸣其间……,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令人万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绎出一幕生机盎然且色彩绮丽之景。思绪随之飘荡,竟思起诗圣杜甫那绘春夜之细雨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幽静、轻柔境界了,还有坡那为惠崇僧人之画而题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之小诗,读罢此处,一幅清新、淳朴之画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绪却一发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诗经》,下沿至当今文坛,万千以“春”为话题之作全都奔流开来,老师就于此处戛然而止,希望大家能在体会老师赏析示范后,能借此法或以更新的见解和想法去赏析其它的诗词。

当学生听至此处时,陶醉其间,被古人锻字炼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这以诗解诗的方法更是让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组各抒己见,高谈阔论来试着体会、品味、解析其他优秀诗词了。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些古诗词都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体现了诗人的真实感情,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诗词的欣赏欲望。比如,放一段关于诗词的视频或者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联系比较,合理分析

中国古诗词的数量庞大,很多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是相近的。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学习新的古诗词的时候,联系已经学过的古诗词,采用比较的方法,针对古诗词的题材、意象、表现手法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可以做到以前只是的巩固。

5.抓关键字,统领全诗

中国古诗词的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诗词的意境可以用一个字或者词语就可以形象地表达,中国古代诗人和词人为了炼意、炼字的需求,常常改变了诗词中词语的词性,这些改动的地方,往往就是这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把江南的春天生机盎然的气氛描绘出来了。

初中是学生学习路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培养应该在初中阶段加强,尤其是古诗词文化的培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保证语文成绩的前提下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

参考文献

[1]邱炎林.语文古诗词教学之我见[J].语数外学习,2013(03):127-128

第6篇

一、传神的字词是古诗词赏析的关键

诗词是诗人由具体的意象经过词语的形象修饰,来充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如唐代的贾岛在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关于“推”、“敲”二字的使用,颇费一番周折。开始想用“推”字,后又想改为“敲”字,犹豫不决,边念边用手做推敲的动作,反复多次,我们猜想作者是不是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僧人到此是投宿,应敲门征得主人的同意才能进门,如果用“推”门就显得不礼貌了,最后才决定用“敲”字,由此可见古代诗人创作时遣词造句是很严格的,当今的读者因为没有机会设身处地的亲自体会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所以鉴赏时就应该字斟句酌,只有这样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奥秘。

首先,在动词方面,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动词的准确运用对表情达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鉴赏时应重点注意,特别是那些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词句中的“溅”(本意是飞溅、溅起)“惊”(本意是惊动、震惊)二字,用在这里就增添诗人“感时”花的眼泪都溅起了很高、“恨别”时鸟的心都被惊动的内心痛苦,体现出用词的新鲜。所以在鉴赏时就应抓住动词的表义,联系前后句挖掘出它的新意,品味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

其次,在修饰语方面,修饰是修整装饰使其整齐美观。诗词中的修饰语就好像红花中的绿叶,为的就是陪衬主体――红花,使主体更加鲜艳夺目。古诗词中的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一个“孤”字就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这些修饰词语不光使诗读起来优美,更能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为诗的感情定下基调,所以修饰语也是鉴赏中关注的重点对象。

第三,在表示颜色的词语方面,自然界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有各种色彩的自然搭配,古诗词中表颜色的词也有它的独特魅力。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能抓住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就能体会出诗歌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从而使读者既收获到视觉的美感,又体会到内心的激荡起伏,把诗的意境推向一个新的。

二、表达技巧是古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玉石再美也需要工匠精雕细琢,否则他的美就会大打折扣;传神的字词也需要诗人高明的手法“点石成金”,也不会有中国传统文化中这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所以在欣赏时我们要仔细分析诗人在创作时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动景和静景、实景和虚景,来抒发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或以景衬情?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言志、来塑造人物形象?用什么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工整,使感情得以升华?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一树的雪想象成春天的梨花满枝头,使人忘记冬天的寒冷,感觉到春天花香四溢的温馨气氛;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一夜之间大地上银装素裹的美景,着实让诗人吃惊不小,一个“忽”字就把这一“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来”“开”的押韵,更让人感受到诗句的音乐美,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跃然纸上。

三、探讨诗人思想情感是古诗词欣赏的最终结果

植物的叶就是为树干而生的,优美的词语、巧妙的表现手法也就是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而用的。所以在鉴赏古诗词时就要根据字词的意思、表现手法的运用来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忧国伤时、或建功报国、或思乡怀人、或生活杂感,以达到欣赏的目的。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249-01

古诗词具有悠远的意境,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同时内容涵盖面也比较广泛。古诗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古代社会进行真实的反应,同时也是我国文学艺术上的宝贵资源。我国对于古诗词的教学进行了高度的重视,从小学开始就设置古诗词学习的课程,由此可知古诗词学习在小学课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这还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从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讲解过程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古诗词,被教师逐字逐句的分析,支离破碎,导致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相应的知识,只能通过反复抄写和死记硬背,获得古诗词的相关知识,甚至原本丰富有趣的课程被许多习题讲解所替代,这样不仅导致古诗词教学课堂死板,缺乏学习氛围,而且还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充分了解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引起情感共鸣,更无法掌握诗词中的各种典故,进而与古诗词教学目标相脱轨,导致古诗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研究

1、从古诗词入手,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

古代诗人都善于观察,他们喜欢把日常中所观察到的景物,利用优美的语言和词汇描写出来,例如《春晓》、《鹅》、《游园不值》等。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古诗词入手,通过启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领悟到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例如在讲解《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顺着诗歌中的场景,领略诗中意味:在万里碧空下,江水一望无尽,一叶孤舟东去。而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友人离开的背影,他的眼睛和思想都集中在这片孤舟上,那上面载着他的挚友。由此可知,诗人遥望已久,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只能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抒发出内心的感慨,从而让学生可以轻易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意图。

2、反复诵读,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注意不能拘泥于形式,不仅可以大声的读出声音,同时也可以轻声低吟慢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独处诗词的重音和节奏,通过多读,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基础之上熟读成诵,逐渐积累,以此提高学生整体感悟的能力。同时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跳跃灵动、精简含蓄、意蕴深刻,常常是一字道出千种思绪。因此,教师需要精心优化课程,充分发掘古诗词艺术的空白之地,启发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和体验的再创造,将抽象的古诗词变为具体的画面,从而使得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古诗词的内涵。

3、加强情景教学的运用。

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是针对于考试,目的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卷面分数,这样导致学生无法充分掌握古诗词的相关内容,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缺乏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古诗词的精华在于通过优美、精简的词汇,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例如,在学习《咏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查找关于“柳”的视频和图片,在课堂上播放,随后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找到作者对于“柳”的赞美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还为今后古诗词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注重古诗词的品赏。

首先,需要抓住诗词中的重要部分,即诗眼,对名句进行品赏。在古诗词中,一般讲究的是锻字炼句,作者将自身的思想感情全部融入与古诗词中的一字一句中。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抓住诗词的关键部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播,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做更深的思考,从而掌握诗词的意思,领略诗词营造的意境;其次,充分利用古诗词中的意象,对诗词进行鉴赏。意象主要是指在作品中主观情感寄托的事物。意象在古诗词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将多个个体连接起来而形成整体,即意境。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抓住意象,根据意象的特征以及意象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进行整体的理解,从而体会意境。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由于对古诗词缺乏一个正确的概念,如果在学习初期,教师无法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热情,那么便无法为古诗词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若教师一开始便逼着小学生对于古诗词死记硬背,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一首古诗词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作者的背景,一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于古诗词有了兴趣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学习了。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所选的古诗词数量比较少,但是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宽广、名句较多。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让学生在愉悦中感受到我国古诗词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李 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193-194.

第8篇

小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心、兴趣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对原有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他们很容易出现经常性的厌倦情绪。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 没有兴趣的学习等同于精神上的折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重要的基石。如果让我们的学生枯燥乏味地开展学习,那收效甚微,甚至会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出现倦怠的情绪。为此,在语文学习中,丰富多彩的活动必不可少。我们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融入语文学习中,使之成为语文学习的“保鲜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获得快乐,从而不断地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

一、妙趣横生的自制书签活动

自制书签,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颜色、纸张,裁剪成自己所爱的图形,而后填充内容而成。

在语文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笔者把古诗词诵读、语言积累等与制作书签结合起来,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一枚枚别具匠心、形态不一、材质各异的精致书签。填充书签的内容可以有古诗词、经典格言、成语、对联,有摘录的优美句段、词语……每一枚书签都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和心血。这些书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巩固了学生对格言、古诗词等的记忆,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可谓“一举三得”。

方寸书签,给语文学习带来了一片书香,一份恬淡。这一枚枚妙趣横生的书签,如同大花园中姹紫嫣红的百花,为语文学习送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伴随着学生们快乐地成长。

二、彰显个性的名言自创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素养,让他们的个性由依赖走向独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内敛走向张扬。

在语文学习中,笔者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文本内容,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鼓励学生当一回小名言家,尝试自创“名言”,使他们的潜能在活动中得到挖掘,创造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个性得到彰显。如在学习完S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三”关于名言之后,笔者抓住此机会鼓励学生:“这些名言写得真好!不如你们也来当一回小名言家,自己创作名言,看谁创作的学习名言最好,好吗?”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了。他们创作了如下的名言:“与书交朋友,终身受益。”“读了一本书,多了一点知识。”“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环游世界。”“人要学会新知识,也要巩固旧知识。”“读书,读书,就要读懂书中的意思。”“努力才有成功,努力才有收获。”……

自创名言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了乐趣,让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在遐想和凝思中,渐渐有了个性化的、充满文化内涵的价值追求。

三、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如王维的诗就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要我们留心品味,许多诗的意境便是一幅画。

在语文学习中,笔者结合教材里所学的古诗词,充分利用美术课,开展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如,在学习完古诗《早发白帝城》时,笔者在美术课上用适当的启发来唤醒学生的文学意识,鼓励他们结合古诗的感悟体验,理解古诗的意境,并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古诗的主要意境。笔者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通过听觉创设美妙的情境,描绘诗中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大胆地诵读《早发白帝城》;接着,让他们欣赏书本的古诗插图,闭眼听着音乐想象诗的意境、诗的画面,在脑子里“过电影”;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思所想为古诗配上精美的插图,并为自己的画题写古诗。

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与自身的独特感悟,借助线条、色彩,把脑海中的景象绘成连绵起伏的群山边,一叶扁舟在江海中行驶,两岸艳丽的桃花昭示着诗人愉悦的心情。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通过趣味盎然的古诗配画活动,学生对诗的意境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得到了知识的滋养、文学的熏陶、艺术的感染以及情操的陶冶,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他们在一系列的古诗配画中看到了鸳鸯的嬉戏、溪水的流淌,听到了昆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闻到了泥土的气息、野花的芳香,画出了春天的美景、山谷的寂静……

四、诗心飞扬的诗歌创作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儿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总会有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

小学生正处于“诗的年龄”,他们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形象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那些看似无忌的童言,常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天然去雕饰”的诗意来。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抓住契机,点燃孩子写作诗的激情。记得在准备课题实验汇报课时,笔者让学生诵读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秀诗作。他们在感受优秀诗的同时,萌发了写诗的热情。于是,笔者顺应学生的兴趣迁移,开展“我是小诗人——春之诗创作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诗歌创作的平台。

在活动中,笔者以常福生的《春天》为例,首先让学生掌握此诗的特点、表达的方法:全诗三个小节的开头结构相似,形成了排比;诗歌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诗歌还讲究押韵,该诗的韵脚取“a”韵,读起来顺畅,一气呵成。

例:

春天是一本

彩色的书——

黄的迎春花,

红的桃花,

绿的柳叶,

白的桃花……

春天是一本

会笑的书——

小池塘笑了,

酒窝圆又大,

小朋友笑了,

咧开小嘴巴……

春天是一本

会唱的书——

春雷轰隆隆,

春雨滴滴答,

燕子唧唧唧,

青蛙呱呱呱……

接着,笔者让学生抓住春天的特点采用词句替换的方法模仿尝试,创作诗歌,有个学生这样写:

春天是一本

会唱的书——

小鸟唧唧喳,

春雨哗啦啦,

青蛙呱呱呱……

春天是一个

魔术师——

它变出绿叶,

它变出小草,

它把整个世界变得生机勃勃……

……

最后,笔者出示春天的画面,创设情境谈话:“大家看到这样充满生机勃勃的画面,是怎样的心情?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呢?”学生不约而同地说:“我想赞美春天。”“那我们就拿起笔来,学习诗人用精简的诗句来赞美春天吧。”于是,随着春姑娘轻快的脚步,学生们创作了一首首春天的诗。

“聪明的孩子爱读诗,写诗的孩子更聪明。”诗歌创作活动给了学生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地驰骋。诗若清泉,诗情如水,诗歌创作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花,让他们诗心飞扬,更爱读诗,学习语文的热情更高涨!

第9篇

一、嚼字品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1.感受诗词的语言特色

古诗词的语言几经锤炼,每一个字、词都不可替代。一个字往往倾注了诗人的情感,展示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因此,古诗词的阅读离不开对某一个字或词的鉴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品味每一个字词赋予整首诗的特定感情基调。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千古传诵。据说“绿”字是诗人反复推敲与修改的结果,之前分别试了“到”、“过”、“入”、“满”等字,但都不尽如人意,直到用了“绿”字,诗人才满意。教师在引导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用“过”字来代替朗读,然后比较用“绿”字后所呈现出的朗读效果,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验分析“绿”字到底好在哪里。从词性上来看,“绿”字以形容词作动词的用法使诗句具有了动态的效果,不仅表现了春天到处是绿色的、生机勃勃的特点,而且还有“吹绿了”的意思,将春风拟人化,更增添了动态美。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具有典型性的字词,通过咀嚼品味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2.领会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

诗人为了增添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往往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就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满足表达的需要。而这三种表现手法对后来的古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使诗人创作时兼顾“内容”和“形式”。所以,教师在古诗词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阅读的效果,必须要深入地分析诗人在创作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产生的效果。

比如贺知章的《咏柳》,全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对柳条的喜爱之情。比如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诗人借助拟人的表现手法,赋予柳条人的情感,并将柳条当作美人。“万条垂下绿丝绦”更是运用夸张和引典的手法写出了柳枝的婀娜多姿。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分析诗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谈一谈该种表现手法的作用。

二、将思想、情感融入古诗词阅读中

1.体现思想性

古诗词的用语凝练有加、言近旨远,有一定的启发性,使人回味无穷,从而促使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另外,古诗词流传至今,经过了时间的洗礼,一些诗人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挖掘诗人在诗中表现的思想特点,并帮助他们体会这一思想结晶的动人之处。

比如,在学习于谦的《石灰吟》一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诗所流露出的思想的感受,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于诗人于谦当时所生活的社会背景,并向学生提问,让其设身处地地感受于谦的抉择,体验其伟大的情操。

2.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诗词以凝炼的语句为载体,向读者传达了诗人积蓄多时的情感,或是积极向上,或是悲伤难抑,常常引人共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其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赠汪伦》这一首七言绝句时,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的诗歌才华,还要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知心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从小培养他们对友谊的重视。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分析哪些字词较好地传达了友情。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上台来表演朋友之间离别时的场面,再谈谈自己是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最后,教师引导大家深化阅读的意义,将友情扩展到其他各种情感上。

三、将美育融入古诗词阅读

1.感受图画美

文字和图画均可表现事物,文字具有抽象、可加工的特点,而图画则具有直观的、静态的审美特点。古诗词所谓“情景交融”,正是借意象和意境将文字与图画巧妙地联结了起来。而王维的诗画作品,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因此,教师在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要注意诗画的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共同发展。

比如在阅读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诗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诗人所勾勒的早春图。通读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诗人所用意象的特点:全诗借助黄鹂、翠柳、白鹭等意象刻画了早春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世界,并让学生试着画出来。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会发现,诗人运用了多种颜色,比如“黄”、“翠”、“白”等,这些颜色具有鲜明轻快的特点,给全诗笼上明媚愉悦的基调。

2.体会音乐美

古诗词讲究格律,特别讲究对仗和押韵,因而具有音乐美。比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诗人押的是元音“i”,除首联外,其余几联的尾字分别用了“奇(qi)”“子(zi)”“宜(yi)”来押韵,便于传颂。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押韵所产生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另外,古诗词还讲究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比如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首联两句诗的停顿点明显不同,显示出较强的节奏感。至于语调和语速则要结合诗词中诗人所想要表达的特定的思想感情。情感比较愉悦的,语调的抑扬顿挫则要表现出轻快的效果来,语速相对较快。反之,则要放慢语速。这些只有多加强朗读、背诵,才能够加深体会。

四、开展以古诗词阅读为内容的主题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的古诗词阅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从而强化其对诗词的认识和理解,甚至能够准确地洞悉诗人的创作意图。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用多种形式辅助阅读,从而提高古诗词阅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寓教于乐。

1.诗词演唱

诗词在古代都是唱出来的,诗乐一体,更具感染力。诗词演唱作为阅读的另一种形式,也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诗义。教师可以在班内举办诗词演唱活动,把诗词填入曲子,进行演唱。也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选出“十佳诗词歌手”,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的演唱活动不仅能够催生古诗词新的生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诗词演绎

诗歌语言是凝练的,为很多情节和细节展开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立足于这一诗词特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诗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扩展,写成剧本,再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了诗人听闻朝廷收复河南河北后欣喜若狂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诗人的心情,通过具体细节表现出来,比如诗人听闻消息后的神情、动作、对话等,通过表演,再现诗人当时的情绪。通过诗词演绎,可以让学生各展其能,发挥所长,并能够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故事创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感,提高阅读的效果。

五、结束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