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5:5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八年级物理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怎么写呢,请看求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学习;兴趣培养
很多学生在没开始学习物理的之前,对物理的认识或许是各种复杂的机械工作原理,或者是高深的宇宙天体运动,从而一开始就对物理有一种畏惧和厌恶心理。物理的确包含了上述的这些知识,但是物理学习没有学生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艰难,特别是中学物理。在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时候,教师有必要接触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误会,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一、 结合生活实际教学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很多生活现象仅靠初中物理知识就能解释。很多物理理论都是抽象的,单从语言上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其意思,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讲解知识点。例如:“光”的知识点就可以和学生探讨彩虹出现的原因、眼睛近视的原因、眼镜的原理,通过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熟悉、简单的现象对学生解释“光”的知识,无疑使抽象的知识点化为具体熟悉的生活现象会让学生学得更轻松。而且学生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对自尊心极强、渴望别人关注的初中生来说,这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
二、 带领学生实验实践
由于之前只是在视频中看过别人做实验,自己从来没有做过,所以通常情况下,八年级学生渴望接触实验器材,亲手做实验论证教材上的知识点,他们对做实验充满兴趣。初中物理教学任务紧张,很多教师缩减了实验实践课程,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物理的很多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教师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向学生讲解抽象的原理,还不如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实际操作一次,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真实情况。例如: 教师在讲“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对学生讲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学生可能完全记住这些因素,有时也会记混摩擦力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这样的话,教师还不如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和学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学生有实践操作的经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比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效率更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三、 组织学生观看与物理相关的视频
没有初中学生会拒绝上课的时候教师组织他们观看视频,特别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枯燥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很开心看一看视频。专业人员用自己的艺术手法向观众展现魅力无穷的物理知识,学生观看这类视频不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这些视频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我曾经组织我们班学生观看电影《火星救援》,这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它涉及领域比较广,其中包括物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主要讲一位宇航员由于意外被遗落在了火星上,他经历种种困难,运用大量的物理知识(当然还包括少数化学和生物知识)拯救了自己。一个原理紧扣另外一个原理,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充分展现了物理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所用到的物理知识比较复杂,学生要学习了高中物理才能解释一二,但是我组织学生观看这部电影,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这部电影学会天体运动、能量守恒定律,我只希望学生可以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感悟可以用自己学会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知识。
四、 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
L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这就导致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改后,教育部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要走下“神坛”,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给予学生一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由发展。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学生在八年级第一次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终身对物理学习的态度。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原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同,各有各的长处,教师可以向同行交流和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自己的教学无限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整体工作安排和教导处的工作计划,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开展校本教研,鼓励组内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提高我校理综科教研组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为2021届中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全体理综科老师都要抽出业余时间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目标、重点和难点,严格执行《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强化教学常规的落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抓好“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课后辅导 ”等重要环节。
(1)、备课: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制,本组教师每人每学期集体备课一次,每位教师应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切实做好备课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备出优质课、特色课,全力打造实用课,实行先周备课。
(2)、上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课前要“温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科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作业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在质上有所提高,注意保护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批改要准确、及时,要有适当的点评,尤其关注后进生的点评,要有一定的纠错措施。
(4)、辅导:要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位教师要确定好提优补差学生名单,要定期的、有计划的组织好提优补差工作,尽力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3、加强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1)、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教师从岗位实践出发,及时反思,认真研究,撰写有独到见解的论文。
(2)、本学期理综科教研组每位年轻理化生老师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每位老师听、评课不少于十节,要边听边思,做好记录及时评语,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浓厚的教研风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本学期举办校级理化生竞赛,理综科教研组每位老师认真组织。每位老师根据学科特点精心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认真抓好毕业班和非毕业班教学工作。
(1)、九年级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理科组老师要齐心协力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回顾和总结上届九年级毕业班教学中的得失,根据本届毕业班学生的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系统全面细致地梳理初中的知识,加强中考命题研究,积极收集中考信息,研究中考试题特点,预测出题方向,理科组的每位教师坚持每月编制一套单元练习题。其他教师也要关注毕业班教学,献计献策,争取使我校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做好七、八年级生物的教学研究与常规教学,任课教师要面向全体,抓两头带中间,单元测试要收到实效。知识梳理、试卷命题要落实到基础性知识。
5、积累和完善教学资源。
理科组的任课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对象,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作业及考试中容易出错的题和典型习题收录整理到错题集中,整理的同时认真分析,寻找问题症结,是概念不清还是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是理解不透还是知识运用失误。错题集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综合学习资料的宝库,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铺路石。
6、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
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尤其在网络应用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工作措施
1、组织教师学习教研工作计划,收集教师的宝贵经验,改进工作措施,努力使自己的教研工作计划为大家所接受。
2、 每月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以督促本组教师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
3、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公开课、优质课活动。
4、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教法”、“学法”活动,并作好记录。
5、组织开展各学科课的活动竞赛。
6、组织九年级的学生辅导工作。
7.学期结束,收集教师个人资料并整理归档。
四.时间安排:
1.组织理综科教师学习教研工作计划。(3.9)
2.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3.30)
3.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4.10)
4.八年级生物研讨课----万颖。(4.18)
5.物理实验操作演练。(4.9)
6.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4.30)
7.七八九年级生物集体备课。(5.11)
8.九年级化学复习备考课---艾程。(5.12)
9.化学实验操作演练。(5.19)
10.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5.30)
11.九年级物理中考备考集体备课.(6.2)
12.九年级生物备考课---尹百涛。(6.4)
13.七年级生物实验操作演练。(6.5)
14.理综科作业月末检查。(6.10)
15.九年级化学中考集体备课。(6.12)
从小学到大学,从农村到城市不重视思想品德课。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老师,我对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也有了解。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副科,一般不重视,不考试。城市里的思想品德课好一点的有专职教师,有的是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代课。农村的更是不重视,一般是语文老师代课,有的就不上。初中思想品德课七年级和八年级也不重视。九年级到中考前几个月才重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不重视,把思想品德课当成小科、副科,一般不考试。家长社会不重视,重视学习语数外,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没人都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的辅导班。学生不重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不高,自身又有很多学好思想品德课就能改掉的缺点、不足、坏习惯等等。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有错误,不当之处。我校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 《思想品德》教材是课程教材研究所根据课程标准编著的全国通用的教材,从2004年编写以来,出版了3版。虽然有部分的改动,但是书上错误的没有改正,过时的资料没有替换,不当之处没有修订。有错误和不当之处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不利于教师的教学,不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1、教材第4页,“我知我家”这一框中关于“家的含义”的说法的第三幅画说:“是人群的集合体__八年级二班是我们家”,这一表述是错误的。 因为八年级二班是一个班集体,不是家庭。八年级二班就像我家一样,可以这样比喻,但是班集体绝不是家庭。可以改为“家是人群的集合体__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2、教材第5页的第一幅图,“是好朋友__小刚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两个是一家人。”这一表述也是错误的。因为好朋友绝大多数不是一家人,小刚和我就不是一家人,不能解释家的含义。可以改为“家是兄弟姐妹__弟弟、妹妹和我是一家人。”
3、七八年级的教材中过时的材料没有更新。八年级上册教材第67页的相关链接中全球“四亿人每天网上冲浪”的资料是新华社2003年6月15日的统计资料,已经过时了,特别是资料中没有中国网民使用因特网的使用率。中新网杭州2009年10月28日电 (记者 李飞云)今天上午,记者从“第二届中国网络广告行业大会”新闻会上获悉,中国网民已达3.38亿,居世界首位,并在年底有望突破四亿。
4、缺乏民族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故事没有充分利用,却使用大量的外国材料。七年级下册中外故事比例是3比2,并且列举的材料中国人的大部分是做的不对的,外国人的都是做的很好的。
作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品德教材,有错误缺乏科学性,落后、缺乏时代感,没有继承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大量运用外国材料,缺乏民族性,确实要修改。
教材编排的不合理。现在的七级的思想品德教材是按照混合螺旋式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知识进行混合编排的,不如原来的并列直进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现在编排的知识很乱,大杂乱空。中招考试的知识点,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知识九年级教材没有,七年级心理学知识考试的很少。考试时,每个省不得不对三年的知识进行重新编排,在出一份《考试说明与检测》。
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河南等省份考试,中招思想品德考试由闭卷到开卷,由满分100分到70分,不断减少思想品德在中招中的分量,这是不重视思想品德的表现。考试题型不断变换,由单项选择到单项多项选择混合,再到单项多项选择分开;增加考政治小论文、增加简答题和概括题;去掉政治小论文,改为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从1999年到2010的这11年每两年中招政治试题题型就变化一次。考试题型的不断变换,吃苦的是老师和学生,每年都要加大对中考新题型和易错题型方法的练习。中招政治考试内容所选材料是时政材料,考察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时政问题的能力。但是70分的分量,每年考试的重点是九年级和八年级的大部分,考察七年级的少些,甚至不考。因为开卷考试,出题人为了避免学生直接抄课本,出题的材料是时政资料,出题角度是开放的。这就使学生认为学不学课本知识都行,只要按照要求写出来就可以。课堂上就不那么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思想品德课是副科、小科,开卷考试,总分只有70分,考试时抄一抄中考开卷考试速查或一本全等中招辅导资料就行,学生根本就不重视学习思想品德课。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努力与中招考试、人们对思想品德课重视程度不成正比例。
我国要加大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力度,要重新审查和编制科学合理的思想品德教材,重视思想品德教师的地位,增加教学课时,增加教学的时效性,增加考试分值,至少也要100分,加大考试立法,对考试形式、内容、题型、时间、出题、评卷进行科学的规范。
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是故德才全尽谓之圣人,德才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若无圣人君子而予之,宁予愚人,勿予小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_____《资治通鉴》。如果道德是1,才能就是1后面的0,只有道德树立起来了,后面的0才有意义。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学好思想品德课是多么的重要啊。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法律意识和能力,了解国情和国策,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建设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二、要重视心理学的研究、普及和应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短板就是心理学,而我国心理学的研究、普及和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发展。汶川、玉树地震后对灾区人民的创伤后应激的心理安慰、咨询和治疗,使得政府和人民重视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一个人有了心理问题,有两种归因。内归因的人焦虑、抑郁,他自残自杀;外归因者暴躁、愤怒,他就、杀人。这都需要心理学的大力支持,需要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辅导的普及和应用。就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和校园伤害事故中,新闻媒体的报道起到的负面作用不可低估,报道之后对于后来者都是示范效应,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已经认识的很清楚的,不要再报道了。可见加大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和报道后的负面效应的评估是多么重要,加大对全体国民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是多么重要。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洞口流民族学校 侯泽刚)
内容摘要: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还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但是教材中的一部分物理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加上有的学校实验仪器不足以完成教材中的实验。为了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对部分物理实验进行改进创新。本论文就从:一、在改进实验中创新;二、在解决问题中创新;三、自制教具创新;四、培训参赛创新;五、媒体学习创新这五个方面来谈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
从素质教育到今天的智慧教育,创新要求一直贯穿其中,学科教学成为落实创新精神的载体,特别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丰富很有趣的物理实验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阵地,探讨物理实验的创新方法对物理学科教学的创新和育人创新颇有积极意义。以下就如何创新物理实验和大家交流几个方法,以期切磋学习。
一、在改进实验中创新
一些物理实验,按教材设定的方法去操作演示,往往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现象发生,弄得教师棘手尴尬,焦急冒汗,更使学生失望无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对这种效果不明显甚至没有效果的实验要大胆通过改进操作方法和改换器材来创新其实验效果。
例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一章电与磁第4节电动机图20.4-1所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实验”,导线ab在通电后老是不见其在支架上滑动,无法显现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结果,由于导线不动,没有能量的转换,使用的学生电源很快因电路短路而自动跳闸切换电源,使实验因断电停止或因频频开启电源而惹麻烦。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置于磁场中的导线不受力移动,可能是U型磁铁提供的磁性不强,于是考虑改进,给其充磁,或换用磁性强的废旧扬声器磁铁,也可能是电源供给导线的电流不强,于是可换用功率较大的教学电源提供较大的电流,还可能是导线和支架间摩擦力较大阻碍了导线的移动,于是可以把导线和支架打磨光滑圆润以减小摩擦阻力,甚至可把支架式的导线换成零摩擦的悬吊式导线进行改进实验,通过这些改进,实验现象创新显现,生动精彩。
例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2节内能图13.2-5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之乙图“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少”的实验,操作时打气筒打满气把导气管胀破或把导气管接头强行胀脱,紧插在圆底烧瓶瓶颈口里的橡胶塞就是不被挤跳出来,无法演示出瓶中气体对外做功的现象,而且还使人担心打气筒把烧瓶打爆后玻璃屑扎人的安全隐患,于是考虑改进,把瓶塞塞浅点,或在瓶塞表面抹点油以便减小塞表面与瓶颈内壁间的摩擦力,放气时气体吹弹出塞子的对外做功现象就明显了,还有更简单的改进方法,瓶塞塞紧,导气管的软管部分在打气筒给烧瓶加足够的气后用止气夹夹紧软管使其不漏气,然后脱开打气筒,把管口对准一个小玩具风车的叶片,打开止气夹,瓶中饱胀的气体就会沿导气管口把玩具风车的叶片吹得快速旋转起来,从而生动显现出气体对外界做功的现象,以此同时,瓶内出现液化的白雾,证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从而创新表现了气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的实验。
二、在解决问题中创新
在物理实验中往往会碰到一些意外的探究问题,既没有现成的教材实验模式借鉴,又要急需解决学生的探究好奇,怎么办?积极分析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创新做出实验!
例1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在引导探究物体浮力大小的实验时,以在水中会下沉的铁块、铝块或石块等物块进行实验,先用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块的重力G,再把物块吊在测力计下,缓缓把物块全部浸没入水中,这时观察出水中物块对测力计的拉力F,显然发现物块在水中的拉力F比在空气中的重力G小了,物块对测力计减小的拉力就是物块在水中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即F浮=G-F,教材把这种测量浮力的方法叫差量法。但在实验和生活中学生大都会发现,许多物体在水中不是下沉而是上浮的,比如木块,乒乓球等,这些会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同样会受到水对它们的浮力,于是学生提出了测量上浮物体浮力的要求实验。显然,再用教材的差量法根本无法测出上浮物体的浮力。怎么办?反向思考,创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测量下沉物块所受浮力的方法是用测力计在水中向上拉物块,那么测量上浮物块在水中受到上浮浮力的方法就要反向用测力计把物块向下拉,但测力计在水中不好进行向下拉的操作,于是在盛水容器底部固定一个定滑轮即可变向下拉为向上拉,变水里拉为水外拉,而且由于定滑轮不省力,测力计在水外向上对上浮物体的拉力和在水里对上浮物体向下的拉力是相等的。完全浸没在水里而又会上浮的物体被拉在某个静止的位置时,其所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与其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测力计的拉力F之和彼此平衡,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就可求出水中上浮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为F浮=G+F,这样就创新解决了探究测量上浮物体所受浮力的实验。
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在做“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时,有学生突然问烧杯里的热水在降温时各部分是不是一起在相同的时间里下降相同温度的?他认为不是,因为他在生活体验喝温开水时,发现喝到杯底的水要比上面的凉些。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教材实验没有,生活体验也没大在意,怎么给学生一个科学信服的交代呢?只有用实验来解决!而一般的测温实验,一个容器中的液体温度只用一根温度计来检测,而要探知一杯水降温过程中是否处处同步同值降温,这还得想点办法,于是在水的不同深浅部位分别悬置几根温度计的玻璃泡,结果发现开水在不同部位的水温下降情况不一样,在底部降得快些。这种解决问题的实验就是一种创新。
三、自制教具创新
一些物理实验没有器材,或者器材不适合使用,使实验无法演示,这时候,教师可以自制教具来对实验进行突破创新。
例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1节家庭电路中,教材仅给出一幅家庭电路的组成图,这幅图的电能表铝盘看不见转动,总开关无法操作闭合与断开,不理解保险盒的保险作用,用电器之间也无法显示彼此开关时互不影响的并联关系,三孔插座的接地线更无法讲解,于是按图在一块木板上用真实的家庭电路器材连接做成一个自制教具“家庭电路演示板”,教学时把该板在演示台上一站,接通电源,拉开点灯,光亮一照,学生就好奇般关注起家庭电路的组成结构来,发出盲音的电能表铝盘在转,表下四个接线孔中1、3孔接进户线,2、4孔接出表线,一目了然,稍作总结:“1、3进,2、4出”,学生以后在生活中安装电能表就有知识和技能了。把电路弄短路,很快发现保险盒里的保险丝因电流多大发热多而自动熔断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学生对此就能生动了解保险丝的保险原理了……一个简单的自制教具“家庭电路演示板”就是能把教材上的死图片创新搞活,使其跃然纸上,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记住物理知识,终生难忘。
例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在介绍能量的转化时,仅用一个类似于五行学说的文字图来说明能量之间存在的种种转化关系,显然这是一种纯理论的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如果做出一个“能量转化演示器”的教具:酒精灯燃烧,发出光和热,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成光能和内能,内能可以转化成光能;酒精灯火焰对烧瓶加热,瓶里的水蒸气冲转发电机的叶轮,表明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叶轮转动,发电机发出电来,表明机械能可以转化成电能;电使小灯泡发光,表明电能可以转化成光能;电去驱使玩具布谷鸟扭头开叫,表明电能可以转化成机械能。用这样的教具,必使“能量转化”的内容创新、高效、生动、有趣地展示给学生。
四、培训参赛创新
在参培参赛中,实验创新者人才济济,创新内容丰富多彩,参与其中可以广拓视野,借鉴他人,激发更多的创新智慧。
例1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海波在凝固时按实验理论应该保持温度不变,但实验中其在凝固时温度反而在升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个实验,多年来没有得到创新性的解决,在一次实验操作技能培训中,讲解的老师用冷水取代原被加热的水,海波凝固放出的热被冷水吸走,这才使其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从此,困扰我的这个实验才因培训学习有了创新性的解决。
例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我的思维总跳不出一块板、三个面、测力计的实验模式,但在一次实验技能大赛中看到参赛老师自制的“摩擦力神器”时,我整个教材实验的概念被彻底颠覆革新,眼前一片豁然开朗,感觉老师们的智慧真是无穷无尽,觉得只有博采众长,见多识广,才能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创新之玉。
五、媒体学习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 第一节课
一、介绍物理这一学科特点
告诉学生物理是一门十分有趣的科学,就像小学时学习的自然、科学一样,学习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电现象、力现象,在初中就叫物理。同学们爱看的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中的啊啊啊啊科学实验站,每一期的原理都是物理知识。这样一下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使学生不至于感到陌生、害怕。紧接着介绍物理是一门理科,就像我们学的数学一样,非常有用。在我和你们一样年龄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充分说明数理化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把握好机会,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介绍物理科学家及他们的故事
同学们:你们知道牛顿吗?没有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神九飞天。你们知道法拉第吗?没有法拉第发现磁生电,我们今天还要生活在一片昏暗中。你们知道爱迪生吗?没有爱迪生的成千上万次实验,就不可能有灯泡伴我们度过黑夜。同学们,最可敬的应该是阿基米德。从阿基米德的洗澡故事说起,到最后如何帮助国王鉴别皇冠的真伪。这次试验的意义远远大过查出金匠欺骗国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他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测定船舶载重量。同学们,你们就是下一个小牛顿。这样用物理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物理学家的成就来唤起学生的雄心壮志。
三、利用物理小实验激发学生的热情
书本序言中的每个实验我都精心准备,并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1.让学生拿着放大镜分别观察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然后说出现象和结论。
2.找4个学生上讲台做吹漏斗中的乒乓球实验,比一比看谁最能“吹”。
此时课堂气氛已达到,学生完全被每个实验中意想不到的实验结果所征服,这时我不失时机的问学生:同学们,物理有趣吗?你们愿意学习它吗?那么,今天的物理作业就是,写学习物理的保证书。
四、利用多媒体播放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视频
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融为一体,是进行课堂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而物理教学中多媒体不仅在动与静的结合、图与文的交融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无形知识有形化。因此,为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和有些实验不能在课堂上做的局限性,我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视频。视频上播放着:
1.同时放飞用口吹的气球和氢气球,结果一个上升,一个下降,为什么呢?
2.人在过山车上为什么不掉下来?
3.沸腾的水壶嘴旁冒“白气”,冰棒周围为什么也冒“白气”。他们一样吗?
看着学生们陶醉在视频中的意境里,看着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渴望,对物理知识的期待,我也感到无比幸福。
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1.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伽利略通过观察教堂的吊灯,发明了钟表,牛顿通过观察熟透的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外的一些物理现象:(1)电扇的三片扇叶为什么那么多尘土?(2)电扇的按钮开关、门把守为什么越来越长?有什么好处。(3)教室内的饮水机里的水的体积是多少升?(4)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5.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办学条件标准,实验教学
1 引言
新课程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标准重视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了解常用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室常用仪器的性能,并能够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实验操作技术等。与原有教材相比,增加了许多新的摘要的仪器设备。实施方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调查法等。
2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2.1 实验教学的相关概念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地,以仪器设备和实验教材为媒体,以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或按照实验方案与步骤)操作仪器、控制条件、观察现象、测量记录、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分析规律、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撰写报告为基本内容的教学环节。
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物理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可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物理实验知识、技能、方法、物理实验设计,对物理实验的态度情感实验教学,物理实验教师的素质,物理实验室的建设,物理实验仪器的配备情况,物理实验信息的储备等等。物理实验课程资源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既可以是学校内部的,也可以是学校外部的;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既可以是目前已经被利用的,也可以是还未被利用的怎么写论文。有利于实验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都可看成是物理实验课程资源。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传统的分类标准认为,中学物理实验主要有四种方式,演示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当今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3] 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有六种类型:测量型实验、探究型实验、演示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操作型实验。
2.2 与实验有关的认知学说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4] 认知学习理论中与实验有关的观点主要有:重视人在学习活动(包括实验)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通过实践对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强化的功能;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3 本课题的实证调查和研究过程
3.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解读
物理实验既是产生物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所不可或缺的途径和手段。实验教学同其他教学过程一样实验教学,不应只注重单一目标,而应当追求多维目标;不仅要通过实验教学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应当使其成为学生体验过程与方法、形成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此,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实验教学应着眼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改变实验教学的命题形式,发展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能力;改变信息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改革实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作为探索科学事实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5]
3.2 人教版和北师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梳理
学术研究团队和一线教师合作,选取北京使用较广的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作为基础进行分析,[6] 第一步是熟悉教材中的实验和要求,按照课标的顺序查找实验,在此基础上具体列出两版教材的实验。[7] 学术研究团队有两位教师和一位硕士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两位一线有经验的教师同时也整理两版教材的实验情况,他们分别将人教版和北师版的初中物理八年级上、下和九年级的实验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按照编号、年级、章节、页码、实验名称、实验类型、备注、实验仪器这八个方面就行统计,然后每一版本教材综合学术团队和教师团队的结果进行整理,人教版共有137个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46个,演示实验91个,北师版共有100个实验,学生分组实验43个实验教学,演示实验57个。然后学术团队的两位教师将两版教材的实验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为模板,基于其实验的顺序安排,将北师版相同课程内容的实验进行一一对应,并找出重复和未重复的实验,取二者的并集。北师版的实验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明,并将重复实验标出,与人教版的实验相区别和分析,找出两版教材实验的特色,声现象举例如表1。
表1 声现象一章两版教材的实验统计
版本
章节
页码
实验名称
实 验 类 型
实 验 仪 器
演示
分组
必做
选做
8
人教
一、声现象
p14
真空罩中闹钟
√
√
玻璃罩、闹钟、抽气筒
9
人教
一、声现象
p17
人耳构造挂图
√
√
挂图
10
人教
一、声现象
p19
音调和频率关系
√
√
钢尺
11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观察声音波形
√
√
音叉、示波器
12
人教
一、声现象
p21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
√
铁架台、细绳、乒乓球、音叉
13
人教
一、声现象
p22
观察不同乐器发声的波形图
√
√
不同乐器、话筒、示波器
14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音调可变哨子
√
√
筷子、棉花(碎布)、塑料管(竹管)、水
15
人教
一、声现象
p24
水瓶琴
√
√
8个相同水瓶、适量水
16
人教
一、声现象
p25
观察噪声波形
√
√
示波器、铁钉、玻璃、音叉
17
人教
一、声现象
p29
声音传递能量
√
√
去底塑料瓶、橡皮膜、三根蜡烛
18
北师
四、声现象
p48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
鼓、纸屑、鼓槌
8
重复
四、声现象
p50
真空罩的闹钟
√
√
闹钟、真空罩、抽气机、柔软的泡沫塑料
10
重复
四、声现象
p54
探究音调与频率关系
√
√
钢锯条(较窄,长度约30厘米)
11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观察声音波形
√
√
二胡、音叉、圆号、示波器
12
重复
四、声现象
p55
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
√
音叉、水槽、水(或音叉和示波器)
14
重复
四、声现象
p57
水瓶琴
[关键词]新课标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41-01
初中生物课本本身就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向学生讲解课本的知识体系外,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显得非常重要。本论文就以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为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行策略研究。
一、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教师在进行“各种环境中的动物”教学之前,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第一自然段梳理知识点,这样就引起学生学新知识的热情和兴趣,上述的学习先让学生从动物分类上构建起本章知识的知识框架,进而构建知识体系。
(二)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生物概念和生物理论
生物学中有些基本概念和生物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不能抓住其内涵。对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把前后学习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一同考虑,能帮助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第三节两栖动物有关内容时,提问:“青蛙幼年在水中生活用什么呼吸?”大多学生认为是用肺呼吸,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中已学“鱼在水中用腮呼吸”的知识,学生就可以理解“两栖动物幼年在水中用腮呼吸”的概念。
(三)方便学生对知识进行辨析和综合运用
教材各章有许多知识点,许多知识又非常相似,如本章中各种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很多,代表动物也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上难度很大,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两种动物时,把两者联系起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辨析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
在本章生物教学中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的迁移,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本章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之前,教师先鼓励学生联系《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体系,自学本节内容,之后再对难点、疑点做一些剖析。这样做学生可以主动地发现陆地生活的动物和水中生活动物的共同点和区别,从而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各种环境中的生物”教材的内在知识体系
本章内容要突出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按照生物圈的环境特点,从“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和“空中飞行的动物”来构建了教材自身的主要的知识体系,还对其他动物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鸟类和哺乳类等。构建知识体系时,学生熟悉教材自身的知识体系以至于不偏离主题。
三、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
(一)课前整体梳理
学生梳理整体知识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让学生通读教材,指导其简单梳理课本的知识体系,做到整体的把握,例如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梳理的知识体系: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水生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及其主要特征;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知识梳理,能从整体上感知本章节知识重点和难点,在听课过程中能够抓住重点和难点知识,学生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能够引起自己对生物学的探索兴趣。
(二)课中引导
本章知识介绍了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又彼此联系。在学习本章各节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联系,这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学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教材简单介绍了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还有海豚、鲸、海豹,这些动物都是哺乳动物,教材引导学生把这部分知识与下节课学习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这样成功地为下节课哺乳动物的学习做铺垫。
(三)课后小结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知识梳理,抓住本节的重点,这一章主要是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所以,引导学生联系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知识梳理。例如某学生对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知识梳理如下:
常见的鱼类:海洋鱼类:带鱼、鲳鱼;淡水鱼类:青鱼、鲢鱼、草鱼、鳙鱼、中华鲟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能在水中呼吸。鱼类适应于水中生活的特征:体表被鱼鳞,有粘液,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用腮呼吸外形呈梭形,靠鱼鳍游泳;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常见水生动物: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水螅;软体动物,如河蚌、田螺、章鱼、乌贼;甲壳动物,如虾、蟹;哺乳动物,如海豚、海象、鲸鱼;爬行动物,如龟、鳖。
【参考文献】
[1]刘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探索[J].学科教与学,2007,7:88-89.
【关键词】中学 物理教学 数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21-04
一、引言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才开始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这使得我国的科学方法教育起步较晚。虽然起步晚,但国内一些教育学者在研究科学方法教育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有关科学方法教育的分析和探讨仍然在不断地进行中,使得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在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对教师而言,为什么物理会这么难教;对学生来说,为什么物理会这么难学。究其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缺乏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系统训练,教师也没有正确处理好数学方法服务于物理教学的关系。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必备的数学方法。
本文探讨中学物理学习中有关数学方法的问题,经过案例分析对常用的数学方法进行探究,阐述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实际中的应用实践,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
二、数学方法概述
我们从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与结构体系图1中可以看出,数学方法是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数学方法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广义上说,是指数学概念、公式、理论、方法和技巧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讲,是指运用数学来分析、计算问题的各种具体的方式与方法。
图1 物理科学方法的分类与结构体系图
数学方法就是用数学语言把客观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表达出来,并对问题进行处理,是一种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推理、运算和分析,最终形成判断、解释和预言。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
1.高度的抽象性
人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时,总是舍弃研究对象其他各种性质和具体内容,只保留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并且对这些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进一步抽象,把全部问题变成了数学符号之间的运算关系,然后对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理想化的数学概念和定量描述事物的普遍规律。
2.高度的精确性
数学方法之所以具有如此高度的精确性,是因为数学是描述事物量的关系的,而事物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是严格确定的。
3.严密的逻辑性
在数学中,逻辑推理常表现在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方程式的求解上。证明和求解的过程,都要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和推理规则,步步相接,环环紧扣,只要前提正确,论证合乎逻辑,所推论出来的结论就是可靠的。
4.充满了辩证法
运动和辩证进入数学,使全部数学具有辩证的特性。在那里即使很简单的关系,如单纯的抽象的量之间的关系,都采取了完全辩证的形式。
5.应用的广泛性
数学方法有如此广泛的应用性,是因为它研究的对象就是事物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而客观世界中任一具体事物其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
(二)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定义物理概念。中学物理中许多的概念都以数学的形式来表达,常用比值定义法。如我们所熟知的速度、密度、压强、电容、电势、电阻、功率等物理量。
2.推导证明物理定理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都是以实验为基础,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进一步分析、推理、认证,以数学形式表达成物理公式。
3.解释物理现象。有些物理现象难以用语言文字表示,但是借助数学方法用物理图像却可以很好地描述物理现象。
三、例解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使用到数学方法时,要注意利用物理与数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向学生明确指出所用的是哪一种数学方法,介绍有关这一种数学方法的知识,点明该方法的形式,适用条件范围,完整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有意识地接受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强调逻辑推理,学生经历过逻辑推理更能获得有意义的知识,学到的知识也更为深刻。用数学表述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时,注意总结求解各类题目的基本步骤,重视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技巧。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通过数学方法可以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当学生学到的不是环环相扣的知识链,而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式的知识时,就要利用数学方法帮助学生把这些知识连贯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其思想、方法和知识始终渗透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为物理概念、定律的表述提供简洁、精确的数学语言,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提供有效方法,为物理的数量分析和计算提供有力工具。下面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数列法进行案例分析阐述。
〖数学知识〗
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2.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常见的一种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3.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例题]
用质量为m1的铁锤沿水平方向将质量为m2长为L的铁钉敲进木板,铁锤每次以相同的速度V0击钉,随即与钉一起运动并使钉进入木板一定距离,在钉每次受击进入木板的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为前一次受击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的 k(k>1)倍。
(1)若敲击三次后钉恰好全部进入木板,求钉第一次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的平均阻力。
(2)若第一次敲击使钉进入木板的深度为L1,则需要敲击多少次才能使钉全部进入木板?并说明要使钉全部进入木板L1必须满足的条件。
[解析]
(1)铁锤每次击钉的短暂过程动量守恒,则有
m1v0=(m1+m2)v
它们一起运动的初动能
设钉第一次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阻力为f,则第二次、第三次的阻力依次为kf、k2f,又设三次敲击后钉进入木板的深度依次分别为L1、L2和L3,根据动能定理,有Ek=fL1=kfL2=k2fL3,则,
又因为L1+L2+L3=L
所以
(2)设敲击n次,钉全部进入木板,同理可得
Ek=fL1=kfL2=……=kn-1fLn
,则
化简得
若上式不是整数,n应取整数部分再加1,若恰为整数,则不加1。
由上面的式子
可知,随n增大而增大,但总是小于,因而当L1过小时,无论多大的n也不能使该式成立。要使钉能全部钉入木板,应有:
即
[评析]
利用数列解决物理极值问题,即根据数学规律,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推导出相应的表达式,再根据题中的限制条件求出极值。
四、数学方法在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如果只是从理论层面上研究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数学方法,那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真实了解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渠道进行研究。
为获取本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本研究按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实践阶段三个阶段展开。
(一)准备阶段
文献查阅,收集资料,归纳整理有关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文献,根据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计划,作好人力和物力上的准备。
(二)调查阶段
从实际教学情况从发,结合自身的条件,探讨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多渠道展开调查,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探究如何更好地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
1.访谈调查。与被研究者进行谈话,进一步掌握第一手珍贵的资料。为了调查师生对数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使得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本研究对全南县某中学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听取了师生的建议和意见。
访谈结论:通过对师生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乐观,教师和学生不看重数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师生对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缺失,他们对理论不屑,怕麻烦。
2.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编制了学生和教师问卷,统一采取书面形式的纸质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期望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渗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关问卷调查的发放和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学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统计表
类别 项目 数据 有效回收率
学生问卷 发放问卷 200 79.50%
回收问卷 173
有效问卷 159
教师问卷 发放问卷 30 83.33%
回收问卷 26
有效问卷 25
问卷调查结论:调查中发现,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相对缺乏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缺乏应用数学方法的能力;教师在升学压力的强迫下,理论与实际往往脱节,教师每天重复着纯粹的习题,忽视了思维方法的培养。
(三)实践阶段
在前面两个环节的基础上,笔者就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教学实践,以赣州市全南县某中学作为教育环境,部分中学教师与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开展研究,并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实践对象是全南县某中学八年级水平相当的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以八(1)班为实验班,八(2)班为对照班。本次实践从2014年2月始至2014年7月止,约半年时间,以一学期为准。
教学实践结束后,以八年级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物理测试题作为测验工具,对对照班和实验班进行客观检测,并以此成绩作为后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本次测试题以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物理考试为样本,比较客观、公平。测验实行单人单座年级交叉考试,保证学生能够认真独立地完成测试卷,使研究的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确保。测试卷在题型上设有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全卷共有5大题,24个小题。题型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题型分布表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解答题
题量(个) 10 6 8
数据处理。测试卷的批改在学校数理教研组的帮助下进行,实行跨年级交叉流水阅卷的方式,全体教师客观公正地批改。
实验结果。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成绩优秀率、及格率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优秀率、及格率比较表
班级 八(1)班(实验班) 八(2)班(对照班)
统计量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前测成绩 33.33 11.13% 0% 34.33 12.31% 0%
实验后测成绩 52.61 34.15% 9.76% 41.00 19.05% 0.00%
注:80分以上为优秀,60分以上为及格。
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物理平均成绩及差异性,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物理后测成绩的差异性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假设方差
相等 0.010 0.921 2.683 81 0.009 11.610 4.328
假设方差
不相等 2.684 81.000 0.009 11.610 4.326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33.33分、34.33分,没有显著差异。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2.61分和41.00分,由F=0.010,显著概率为p=0.921>0.05,因此,两组方差差异不显著,即两组方差齐性,故选择方差齐性一行的数据作为检验结果。t检验的显著概率为p=0.009
五、讨论
经过一个完整学期的教学实践,在严格按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八年级学生所学习的物理内容,笔者力求做到将常见的数学方法渗透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对很多学生是适应的。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学生不再是单纯地机械式地接受教学。教师通过数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最终获得成功。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在学习方面略占优势。
六、结语
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个结论对修正一些中学物理教师的错误认识、更新教学观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方法的教育,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
教师要搞好中学物理新课程的教学,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想慢慢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尤其是数学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科学学习方法的精髓。
【参考文献】
[1]章新友.物理学的方法论与发展前沿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2]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32
[3]吴海鹰.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9
[4]徐国忠,胡开建.科学方法100问[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