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6: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方法
我校是一所职业中专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初、中级技能人才.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如何改善和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这些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是摆在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校计算机教研组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化繁为简、分段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中职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又杂又多,除了要教学生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技能,而涉及技能训练的课程也相对比较多,每部分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对这些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课程的“新鲜感”过去后,一般难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课堂纪律也就难以保证.对此,我们应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可以有意识地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实施分段教学,分段考试,使中职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每一小段的内容,循序渐进,直到大考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增强了信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每一阶段“成功”的学习,学生们逐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树立了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二、善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1.设计具有层次感的“任务”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感.
2.设计的“任务”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例如,在学习coreldraw软件时,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一幅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三、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趋势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的参与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要时刻注意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寻求答案,这样做就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引导下去主动寻求结果.
例如,在讲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一张图片时,请学生思考,然后由一个学生来演示,教师总结就可以了,这样反而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Word图文排版教学内容后,学生对艺术字、图形的叠放顺序、组合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我特意出了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制作一个学校的公章,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制作过程中相互间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小问题,课堂学习氛围非常热烈.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48-01
当前随着中职院校招生竞争的激烈,各中职院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发展各专业,以吸引更多的生源。其中计算机专业在专业建设、内容更新、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改变等方面都在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方式方法,因此特针对本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进行以下分析。
1.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这就决定了职业院校要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教育要突出实用性,要贴近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近年来,从社会反馈的就业信息看,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生就不了业,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有关。大量的事实表明,要增强就业竞争力,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促使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建设完整课程体系,创新新型教学手段
通过建设完整课程体系体现职业能力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能力的培养上,首先应从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出发。近年我校引入先进的课程体系、专业的职业分析向导。对计算机人才应具备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对岗位所需技能、知识、成果等进行调研,从而形成的新型课程体系。进而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和谐发展。
创建模拟的职业教育实训环境,运用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加强实用;还要面向学生,加强学生的上岗能力,使学生真正体验接受各方面的训练。
3.顶岗实习,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
在我校学生必须要完成除理论课程外,教学计划内统一安排的长达一年的专业实习。学生走进工作岗位,在真正的工作的环境中,企业有针对性地负责岗位技能学习和实训,同时学校根据企业、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由校内的专业教师对实习学生缺乏的专业知识进行加强学习,由校外实训基地对实习学生的心态、期间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以及就业观等社会问题进行优化指导,使学校的学员满足企业、公司的要求,为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人才创造优越的条件。其次,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便民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得学生与社会更加积极的接触,在实际岗位中将所学知识完美的运用于社会活动,积累经验,使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增强学生就业自信心。
4.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初步了解职业能力
在开展系统教学之前,先让学生了解社会。通过让学生参加简单的社会实践,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职学校的学习,专业性虽然很强,但与社会实践仍有一定的差异。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才能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市场,将来才可能立足于社会。例如多带领学生参观各个销售电脑网点,让学生熟悉电脑内部的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中职学生多数文化底子薄,自卑心理严重,但又渴望成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学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在实践中反思自我,提高自我。例如拿出一些电脑散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名字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同时对计算机有了初步了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以后,就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学生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的时候,知识就具有了价值,这也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所在。
5.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专业考核;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034-01
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在各专业领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操作已成为人们必需的基本技能。然而近几年,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生源却不断萎缩,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也不甚好。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时,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上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遇到的一些问题
1、专业课程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与生产需要脱节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专业教学实践的运用少,更多地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灌输给学生理论,这种重知识、轻方法、轻过程、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但对单调枯燥的理论产生厌烦,而且学生学了知识后不知道有什么用,缺乏与生活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及时调整,讲授的内容不能随着生产技术的更新相同步,存在多年课程不变,新知识不能补充进来的现象。
2、课程体系雷同,缺乏个性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课程,通常都是一些计算机的历史、构成配置以及一些基本操作的内容,很少能根据中职学校学生自身的知识容量、素质水平、接受能力等特点因材施教,课程体系雷同,缺乏个性特色,许多学生上计算机课就是为了上网、打游戏,对该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则置之不理,毫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考核方式单一,评价方法有缺陷
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考核评价,除了统考外,其他的专业课如“组装与维护”、“中小型网络的构建与管理”等,多数老师在教完了这门课程后也是以笔试为主,以技能测试为辅。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评价方法当然导致“优秀生”走上工作岗位什么都不会,根本谈不上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和发展。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几点想法
1、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计算机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计算机本身就充满着神奇和奥妙,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演示操作,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也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外,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技能竞赛、企业实践等,使学生们在竞争中、在操作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教学内容的安排更趋科学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把握好课程开设及教学步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步骤,不要先安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可先看一些简单的实例,例如一张课堂表,一张名片,一份广告宣传页,等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后,再增加必要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工作原理、编程语言等内容,做到安排科学、层层深入,秩序渐进。
3、教学方法更突出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改变传统的单一“灌输式”和教师唱“独角戏”, 做到教与学的统一,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向导,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目标容易迷失,更需要老师来引领。特别是,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老师,面对更新速度快的特殊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一些新的电脑知识,教师和学生是同时接受到的,因此,教师需要时刻关心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将知识以有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不应垄断学生需要做的一切,应该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创新去体验乐趣。这样可以将教学内容深化,也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养成学生的的自我学习能力。
4、教学思路的方向要更具实践性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能力,让学生在生实践中具有操作能力。这显然??需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上。首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让学生加强课堂上的实践。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觉得很简单,但是实践中却做不出来了,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中的Sum求和公式时,讲课时学生都能理解,但动手练习时却连连出错。通过加强课堂实践让学生对实践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计算机教学要加强社会实践。学生将来的目标要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因此,要练硬学生的翅膀,必须让他们融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百练成钢。这是中职学校学生有别于普高学生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交往能力、专业技能和素养,为他们走上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5、改变传统考核方式,突出技能操作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大胆尝试,改革考试考核方法:1、开放测试考核。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考核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充分发挥。2、比赛式考核。例如在考核学生的打字速度时,可以举办一个打字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输入规定的字数就算合格。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一个有广阔开拓空间的天地,只要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不断探索,科学创新,这片天地定能绽放出美丽绚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 吴 坷.职业高中计算机教育之我见.2007.
[2] 李 辉.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三重境界.2008.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升策略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以培养技术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并且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说中职院校理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实践方面,但是就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现在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依旧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上面,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以遏制,对于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相应的产生不利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丧失,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说很多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意义,因此说,老师只关注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意义不清,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之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是不可观的[2]。
二、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老师的授课观念要加以改变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并且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也有所缺乏,因此说老师的有效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切实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加以提升,老师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改,现在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中职学校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其专业素质,所以说老师的教学重点不能继续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而要及时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于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加强重视,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当中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素养[3]。
(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意识
想要对学生实现更加有效的培养,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关于什么是计算机素质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对此进一步的加强明确,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一些问题加以解决,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的使用,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之下,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强对于计算机的认识程度,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资源。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机道德建设
在计算机素养当中,道德建设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随着现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除了服务于社会之外,也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恶意使用,很多不良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得以传播,这对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说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加以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建设,教育学生不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危害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因此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优秀计算机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时代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四)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加强重视,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能掌握水平,在计算机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整合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将计算机素养渗透到整体的教学体系当中,让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升[4]。
(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培养环境
中职学校自身的环境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网络文化的氛围,让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网络资源库,电子图书库等,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网络氛围比较浓厚的环境,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环境的营造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有了适合的环境[5]。
[关键词] 中专; 计算机专业学生; 网站实战能力
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它可以具体分为静态网页制作、asp动态网页设计、flash动画设计、网站建设等能力。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站实战能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以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来探讨网站实战能力培养问题。
1课程设置
基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专业发展需要,从课程设置入手,先建立好学生专业基础,再逐步提高能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静态网页制作,第二学期开设动态网页制作;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flash动画设计,第二学期开设网站建设。一年级新生先接触静态网页制作,对网站建设有初步印象,从感觉开始,到课程最后,学生可以运用图片、文字、音乐、超级链接等元素制作静态网站。到第二学期,学生从html入手,学习asp动态网页制作,一方面通过语言的学习,增强阅读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另外通过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论坛、留言板的编写。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flash,增强学生动画制作能力,为网站实战打下基础。第二学期综合运用知识,以开发网站为目标,用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知识和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从感觉到知觉,从形象到抽象,由表及里,学生的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2多种教学方法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学校的计算机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机房授课。学生人手一台电脑,教师可以将操作过程及相关知识进行多媒体广播教学,这样可以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大了传递信息的容量,可以使讲解的内容更直观,更易于理解。针对中等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由于教师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太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的印象较浅容易遗忘。同时,学习过程仍然以听讲为主,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对所讲授的课程进行精心备课,组织好教学内容。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逐步剖析,讲解其中所含知识点,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静态网页制作时,通过制作个人网站的案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个人网站制作。
(2) 互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穿插师生一起讨论、共同研究的形式,以提问或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根据知识的相通性和连贯性,在教学中充分启发学生、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内容、拓展知识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asp语言的传授。
(4) 任务驱动教学法。从实际应用问题出发,采用自上而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分析并完成任务,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合作教学,如最后的网站综合开发,学生2~3人为一小组合作开发,每人有自己的具体分工,通过合作,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课内和课外相衔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衔接。如上网页制作课程时,在课内讲授网页制作的各种方法与技巧。课堂上的学习必须在实践中去检验,课后就要布置每位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在课后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新的疑问以及对课堂知识新的认识。此时要回到课堂做进一步的解答,于是再衔接到课内进行课堂现场展示,集体来评价和分析,指点不足,取长补短。教师对大家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与总结,最后再到课外进行个人修改,挂在学校或班级网站,向家长展示,获取评价,激励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网页制作能力在不断对比、改进与借鉴中继续提高。它所具有的优点是: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从理论到实际的应用,从实践到理论的总结与升华。
综上所述,网站实战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5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94-01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喜与忧
近几年来,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之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主要的因素还在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可塑性大,敬业精神较强,能把所学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随时应用于实践,工资待遇要求不高,一般都低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就业应聘时能提供给招聘单位的在校时的各种作品,或者是获得各种竞赛证书、等级考试证书较多大大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
然而,根据我们对本地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情况的追踪调查数据显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中所隐藏的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改革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当务之急。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弄清楚用人单位需要怎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人才。
根据我们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的调查得出结论是知识结构方面包括:
计算机软硬件安装与维护基本知识;文字编辑、图像图表处理的基本知识;计算机软件的基础及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数据库应用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方面主要有:对计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能力;文字处理、编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微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能力;对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管理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按照强化基础、拓展特长、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模式来实施培养,具体的总结为“一套教材、两个阶段、三个强化、四个更新”。
1、一套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人单位对中职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表明,学生不必掌握高深的计算机专业理论,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组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对计算机教材进行反复讨论,对原有教材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要求进行筛选、浓缩,结合本校实训场所实际,进行校本教材“实训指导书”的编写,计算机教学及考核以各门课程相应的“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以强化基础,拓展学生特长,突出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组织实训教学。
2、两个阶段。
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学生计算机专业口径尽可能宽,这是学生毕业就业的客观要求。为此我们将学生在校前两年划分为“合格+特长”即“夯实专业基础”和“拓展学生特长”两个培养阶段进行。
夯实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解决“厚基础,宽口径”的问题,教学时间为一年级。
拓展学生特长阶段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性、适应性”问题,教学时间是二年级,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三个强化。
(1)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专业,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为此,我们在学生入学时的第一周便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初步规划教育,告诉学生中职学校各个阶段,学习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热爱计算机这个专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从抽象的理论中找到实实在在的快乐,愿意跟你学、跟你练,否则学生会在每天的游戏或聊天中度过。
(2)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为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能力,必须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主线。而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才能,加强实训课程教学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规划上应侧重放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上,为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有一个“宽口径”的就业机会,必修的课程一定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不能让学生有偏科现象,其次是把握好软件与硬件相结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课程教学上,强化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岗位仿真”训练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3)强化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当代教育的“四大支柱”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现代企业的员工素质也要求我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团队精神。一个不会与人共事不会与人合作的学生,在将来就业的岗位上是难以立足的,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不再有什么单纯的经典的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多的是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应用。
4、四个更新。
(1)教学方法的更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再以主体身份出现,而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督促者或引导者。由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因应而变,教师多开展提问式、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知识获取、传播的方式也在更新。因此,改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师的专业优势,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教育技术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多渠道实施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3)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从互联网上进行可持续的学习,完成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同时,争取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定期派送教师到企业或高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接受前沿知识的学习和技术的培训,完成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转型,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新的,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计算机实训设备的更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办好职业教育的前提是必要的实训设备,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之快让许多中职学校难以应负,面对一个被淘汰的计算机机房,专业知识再强、教学方法再好、教学手段再高明的教师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被严重打击,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训课自然而然变为游戏聊天实训课了。因此,及时更新计算机实训设备,确保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各种操作技能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 中职校计算机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中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所提的创新,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和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这些“新”都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挖掘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练习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熟悉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把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而且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开拓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给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布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爱好,“爱好是一种非凡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爱好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重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应该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性的提高。
三、灵活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局域网的搭建》课程,我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我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性能指标,工程原理有一个感性的熟悉,通过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结合网络特有的特性,要求学生写出调研告报,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爱好。我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进行分组实验,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
1.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它的实现有赖于师生间的交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心灵的接触。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以愉悦的心情、高昂的兴趣参加学习。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四不唯 职业中专 计算机专业 现代教育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4-01
目前,在我国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思想观念仍根深蒂固,导致愿意读职业中专的只是些成绩不太好或家境不好的学生。可是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能劳动者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为此,总书记曾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职业中专学生“文化基础较弱、学习习惯不太好、有的甚至学习态度也不怎么端正”已成事实,但如果我们采取更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该如何学、学什么,这些孩子一样可以给我们惊喜。如果我们认真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不会比本科生差到哪去的,虽然他们学历不高,但是企业需要他们这些能动手创造经济效益的技能型人才,他们更有可能受社会和企业欢迎。计算机专业是许多职业中专都开设了的“热门”专业,但是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就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成才,成为我们每一个职教人追求的目标和应尽的义务。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职业中专计算机教师十余年来的一些就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个人见解。
一、寓教于乐,合理安排教程,让学生从玩中掌握操作技能
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步的根本动力。
如果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寓教于乐,课堂上,大可不必太过严肃和拘谨,比如在练习键盘操作时,可以让学生玩打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学习“画图”程序的使用时,可以让每个学生给自己画一幅肖像画。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技能,又让学生感觉到了学习的快乐。
我们平时的教学应该合理安排教程,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按照教材进度,教一些枯燥乏味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或计算机基础知识,可能会让这些觉得没兴趣,甚至心生畏惧。我们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如教学生上网冲浪、学习五笔字型打字、制作具有个性化的名片、玩打字游戏等。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来介绍计算机的系统结构、信息表示和存储等知识,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所有知识都掌握。学生有了兴趣主动去学绝对比他智商的高低要重要的多。开设的课程以实用型为主,勿求多而求精,让学生对几个实用软件能够较好地掌握和熟练地操作即可,有些较简单的东西只要了解就行。至于教学方法,应该以实践操作为主,少讲一些空洞的理论,理论的东西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学习和提高。
二、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体验到计算机专业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的成就感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工作”的机会。比如可以让学生帮忙处理一些日常的文件:打印精美的班级课程表、座位表,可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利用WORD进行复杂表格处理;进行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可能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统计和分析功能。既让学生学到了实用技能,又让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成就感,能够切实享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可以解决学生中为什么“要我学”和以后该“怎么学”
职业中专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是很高,但大多数学生做事的热情相当不错。我们可以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当然要尽可能专业对口)。比如把学完Photoshop平面图像处理课程后,利用休息日或假期把他们送到一些广告设计店或婚纱摄影店里去实践,让他们在那里去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使用Photoshop技能,并能够自我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多少差距,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我”学这些知识,如果“我”是在这么一个岗位上,我能胜任么,回到学校我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这样的话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学习的效率也就自然会更高,效果也就会更好。
四、落实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职业中专学校学生普遍基础较簿弱,但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既让大多数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掌握和运用,也要做到让部分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有所拔高,掌握一些操作技巧和日常应用中的理论知识。平时上机实践中可以让底子好的学生指导底子更弱的学生,让他们共同提高和进步。
日常课堂教也要做好师生互动,做到既有老师的耐心讲解和悉心指导,又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上课应多采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中的“分节”时,如果总一味地想给学生讲清楚“分节”有什么作用,可能最终会导致学生像是在云里雾里一样;如果通过演示操作给学生看,他们可能马上就能感受到“分节”的重要作用。
总之,职业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开展教学时多想一些办法,多用一份心,在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从被动地学习、痛苦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我们这些学生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他们的明天同样是多姿多彩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市场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经遍布了全球,在我国,对计算机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重任,不仅要培养出有真才实干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且要能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者说在比较饱和的人才供应期获取较好的就业率。归根结底,实质上就是职业院校能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的现实状况
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办学模式也不断创新,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率再上新台阶。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面临新的难题,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下面笔者简要地谈谈其中几个主要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过于盲目
我们知道,上个世纪末,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人才可谓是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以及计算机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那一时期的市场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抓住机遇要有能力再创造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地区为了争夺生源,不考虑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问题,盲目地设置计算机专业,形成了恶性竞争,这无疑是在将教学的宗旨抛诸脑后,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
(二)学习基础十分薄弱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影响下,扩大招生规模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的弊端。职业院校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想读书、能读书的学生都能进去,这就导致大部分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计算机专业虽然是一门技术性专业,但想要学好它也并不简单,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果高中阶段的基础没有打牢,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计算机的学习质量。
(三)教材、设备更新慢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材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因为我们的时代处于不断的改变之中。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更应该根据信息技术的变化推陈出新。然而据资料显示,计算机专业的教材的很多内容都已经使用多年,知识十分陈旧,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的需要。另外,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已经十分老旧,还在沿用最早的系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这些都是不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
(四)没有及时对准市场需求
坦白讲,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又好又快的就业。那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专业就是要培养IT人才,为社会输送IT精英。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的以最低要求来教育学生,而且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缺乏针对性的培养,毕业之后的学生难免呈现畸形的状态,有的学生美其名曰计算机专业人才,实际上对计算机一窍不通。归根结底,这是由于计算机教师没有及时调查市场动向,没有及时对准市场需求培养人才造成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大幅度下降。
二、促进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走向市场的对策
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要想真正走向市场,就必须严密跟踪市场需求,科学调整专业配置,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真正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
(一)合理设置专业,走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笔者认为,在计算机专业设置方面,职业院校要做到“三根据”,第一是根据国家政策,设置规定范围内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第二是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学校实际情况包括师资情况、硬件设备情况等;第三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如果市场上缺少游戏设计与开发专业,那么就着重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如果社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呈现出饱和的状态,那么就对该专业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的方向才是明确的,才能与社会需求同步,才能真正体现出灵活的办学特色。
(二)强化专业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从某种角度上讲,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基础只是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计算机学习能力,并不能完全地影响他们的学习水平。俗话说得好“笨鸟先飞”,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要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的精神,从而真正全面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计算机专业的投入力度
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笔者认为,在基本的硬件设施尚不完备的职业院校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及时地更新教学资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的所学与最新的教育研究相匹配,这样才不至于培养出与社会需求不符的人才。
(四)树立营销意识,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其实就像一个品牌一样,要想发展得好就需要把他们推销出去,把学生看做是商品,学校要树立营销意识,积极拓展各路渠道,为学生的就业寻找突破口。同时,要特别注意在分析市场需求的过程中,时刻反思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结束语
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职业院校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及时地定位市场需求,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率,使他们走向市场。
【参考文献】
[1]覃其兴.浅析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如何走向市场[J].经济师,2013(05):204-205.
[2]金红旭.如何提高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12.
[3]庄贵霞.抓住机遇 推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05):282-283.